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6 23: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潭魂!【朱慈炤酒藏绍兴会稽+千红一哭万艳同悲】6073--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宝玉过生日,群芳夜宴,为什么要喝“绍兴酒”?
君笺雅侃红楼 2020-06-09 09:05
贾宝玉生日,白天与大家同乐,晚上关起门,袭人、晴雯等都商量好了,凑钱准备派对给贾宝玉过生日。
自从贾母凑钱给王熙凤过生日以来,上行下效。怡红院群芳夜宴就是例证。

不过,袭人等关起门来过生日,本于规矩不合。贾家实行“宵禁”,到了夜间大观园和各房都要谢门闭户。怡红院别说不睡觉,宴饮更是严令禁止。
“夜宴”这种违法乱纪的事如果没有大观园,是绝不敢做的。有大观园做掩护,就有人挑战规矩破坏规则。后期大观园聚众赌博也是如此。贾母对此严厉打击。奈何怡红院的特权阶层自己率先违法违纪,“上行下效”又可以解释到这里了。
(第六十三回)袭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官、碧痕、小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他们有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早已交给了柳嫂子,预备四十碟果子。我和平儿说了,已经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我们八个人单替你过生日。”
袭人不光安排了生日宴,还管平儿要了一大坛“绍兴酒”。之前多次说过,平儿是王熙凤身边极不好的助理。王熙凤唱“白脸”得罪人,她在后边唱“红脸”收买人心,基本等于挖王熙凤墙角。虽说做了很多工作,但实际上平儿这样的合作伙伴要不得。

闲言少叙,本文主要不提贾家的混乱管理,说说贾宝玉生日,为什么喝的是绍兴酒。
绍兴酒又称绍兴老酒,绍兴黄酒。为为中国独有。《吕氏春秋》载有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说的就是绍兴酒,至今尚有“投醪河”遗址。到南北朝时,绍兴老酒已成为贡品。
顾名思义,绍兴老酒随着时间存放越久越香醇。
提到绍兴酒,不能不提其中最有名的“女儿红”。此酒在中国文学史上,可比茅台五粮液要有名。主要就因为“女儿红”是女儿酒。

女儿红是绍兴黄酒中最有名的酒之一。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相传“女儿红”始创于晋代。 公元304年,晋代上虞人稽含著《南方草木状》,记载了“女酒”就是女儿红。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
绍兴一带古人女儿生下后,父亲会用糯米酿三坛子女儿红,仔细装坛封口深埋在后院桂花树下,待到女儿十八岁出嫁之时,用酒作为陪嫁的贺礼,恭送到夫家。
贾宝玉等人喝的当然不是别人的嫁妆酒。但女儿红本身就有隐喻。当晚群芳夜宴掣花签,花签内容影射个人姻缘,对应喝的“绍兴酒”女儿红,可谓贴切之极。
贾宝玉虽然不是老父亲。但喝过这顿“绍兴酒”后,大观园群芳陆续各奔东西,他也像嫁女儿的老父亲一般,心中怅惘。
《枉凝眉》“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很多人认为是林黛玉,其实是说贾宝玉送走大观园诸位女儿的“痛泪”。

曹雪芹故意不写“女儿酒”,而用绍兴酒代替,是减弱“女儿红”对群芳夜宴掣花签的影射。否则一提女儿红,所有人都知道本回与众人出嫁相关。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女儿红”为出嫁酒。贾家就算用绍兴酒也不会用“女儿红”这名字。绍兴酒反倒最合理。加之黄酒性温,适合女孩子饮用。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喝的“万艳同杯酒”,就是女儿酒。

(第五回)少刻,有小丫鬟来调桌安椅,设摆酒馔。真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更不用再说那肴之盛。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梦游太虚幻境的“万艳同杯酒”影射“红楼女儿”悲剧。群芳夜宴其实是太虚幻境现实版再现!绍兴酒对应“万艳同杯酒”,喝过此酒,等于是为林黛玉等大观园群芳践行,《红楼梦》众女儿走向结局。
贾宝玉生日一过,第二天贾敬就死了。贾敬一死,从此贾家再无好事,大观园群芳离散陆续开始。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6 23: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畸笏叟//继父老倌//寄胡叟//余姚胡//胡生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6 2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有声问答>贾宝玉过生日,群芳夜宴为什么要喝绍兴酒?
贾宝玉过生日,群芳夜宴为什么要喝绍兴酒?
2022-11-12 20:46
投诉举报

539
贾宝玉的哥哥竟是我
4132
艾玛过生日
846
16. 玛蒂娜过生日
2.2万
毛泽东讲红楼梦|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四大名著水浒传
7700
红楼梦: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名著小说 贾宝玉 林黛玉
8038
童话老奶奶讲故事:蜜蜂过生日
2万
绘本故事~过生日小朋友的专属故事集
2.1万
柳林著名伞头车明德女儿车娟娟过生日晚会
1369
长沙过贾谊宅
5786
了解珠宝玉石
3个回答

匿名用户
2022-11-13 01:25
因为《红楼梦》中有很多暗喻,这里的绍兴酒暗指的是“女儿红”,群芳夜宴之后,众女子有出嫁的,有离去的,一哄而散,和“女儿红”正配。

匿名用户
2022-11-12 22:50
宝钗宝玉才是绝配,不要再推荐红楼

匿名用户
2022-11-12 21:06
因为他们喝的是女儿红,女儿红是绍兴酒中最为出名的一种,通常为女子出嫁时会饮用此酒,这里映射的是这顿饭以后,大庄园的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子就各奔东西了。

相关问答
贾宝玉生日“群芳夜宴”占花名时,谁擎着的签上是一枝芙蓉花?
2个回答2022-07-25 18:45
林黛玉抽的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红楼梦》六十二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贾宝玉生日夜宴,林黛玉为何偷偷倒掉杯中酒?
2个回答2023-05-06 18:37
这个实际上是曹雪芹所安排的一个谶语,预示着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悲剧结尾,林黛玉倒掉杯中酒意味着二人不可能在一起了。
红楼梦63回群芳为宝玉庆寿的夜宴中,宝钗黛玉等人各抽到什么签?
1个回答2023-02-13 07:48
宝钗抽到牡丹,黛玉抽到芙蓉
与贾宝玉同一天生日的五个人是谁?
2个回答2022-06-20 22:21
薛宝琴 邢岫烟芳官 四儿和宝玉一起过生日的有探春、平儿
贾宝玉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1个回答2022-09-13 06:34
林黛玉和袭人为二月十二日、王夫人为三月初一日、薛蟠为五月初三日等。虽然书中着重叙述过贾宝玉过生日的热闹场面,却对这位核心人物生日日期隐而不宣。根据自传说,不少人深信,贾宝玉生日极有可能就是曹雪芹的生...全文
袭人在芳官醉酒后,把她放在贾宝玉身旁是何意?
2个回答2022-11-17 11:27
答:袭人把芳官放在宝玉身边为的就是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最后传到了王夫人的耳朵里,王夫人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芳官赶出了大观园。袭人只是不想让芳官成为她和宝玉之间的绊脚石。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薛宝钗抽的是什么签?林黛玉呢?探春呢?
1个回答2023-02-17 14:17
薛宝钗抽的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花签,林黛玉抽的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探春抽的是杏花 瑶池仙品 日边红杏倚云栽。 满意请给好评
贾宝玉只不过是小名,那贾宝玉的大名是什么呢?
3个回答2022-12-15 20:37
贾宝玉的大名是贾瑛,毕竟在贾府的取名中,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点也可以在原著中可以找到,因为宝玉的前身是赤霞宫神瑛侍者,取名有个瑛字也正常。
贾母为何要给宝钗办生日宴?
1个回答2022-12-26 06:10
一方面表明贾母喜欢宝钗,一方面有给宝钗做媒的意思,公开向众人透露这样的信息,宝钗到了出嫁的年龄了,有合适的对象大家可以给她考虑了。从家族利益考虑,贾母虽然心疼黛玉,但觉得宝钗比黛玉更合适做宝玉的媳妇。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生日
1个回答2023-01-01 22:40
四月二十六日芒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6 23: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生日夜宴,袭人准备的那一坛酒,是为林黛玉等人送行
仙人洞主晨曦馆 2020-07-01   |  79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宝玉生日,白天与大家同乐,晚上关起门,袭人、晴雯等都商量好了,凑钱准备派对给贾宝玉过生日。

自从贾母凑钱给王熙凤过生日以来,上行下效。怡红院群芳夜宴就是例证。


大图模式

不过,袭人等关起门来过生日,本于规矩不合。贾家实行“宵禁”,到了夜间大观园和各房都要谢门闭户。怡红院别说不睡觉,宴饮更是严令禁止。

“夜宴”这种违法乱纪的事如果没有大观园,是绝不敢做的。有大观园做掩护,就有人挑战规矩破坏规则。后期大观园聚众赌博也是如此。贾母对此严厉打击。奈何怡红院的特权阶层自己率先违法违纪,“上行下效”又可以解释到这里了。

袭人不光安排了生日宴,还管平儿要了一大坛“绍兴酒”。之前多次说过,平儿是王熙凤身边极不好的助理。王熙凤唱“白脸”得罪人,她在后边唱“红脸”收买人心,基本等于挖王熙凤墙角。虽说做了很多工作,但实际上平儿这样的合作伙伴要不得。


大图模式

闲言少叙,本文主要不提贾家的混乱管理,说说贾宝玉生日,为什么喝的是绍兴酒。

绍兴酒又称绍兴老酒,绍兴黄酒。为为中国独有。《吕氏春秋》载有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说的就是绍兴酒,至今尚有“投醪河”遗址。到南北朝时,绍兴老酒已成为贡品。

顾名思义,绍兴老酒随着时间存放越久越香醇。

提到绍兴酒,不能不提其中最有名的“女儿红”。此酒在中国文学史上,可比茅台五粮液要有名。主要就因为“女儿红”是女儿酒。


大图模式

女儿红是绍兴黄酒中最有名的酒之一。

绍兴一带古人女儿生下后,父亲会用糯米酿三坛子女儿红,仔细装坛封口深埋在后院桂花树下,待到女儿十八岁出嫁之时,用酒作为陪嫁的贺礼,恭送到夫家。

贾宝玉等人喝的当然不是别人的嫁妆酒。但女儿红本身就有隐喻。当晚群芳夜宴掣花签,花签内容影射个人姻缘,对应喝的“绍兴酒”女儿红,可谓贴切之极。

贾宝玉虽然不是老父亲。但喝过这顿“绍兴酒”后,大观园群芳陆续各奔东西,他也像嫁女儿的老父亲一般,心中怅惘。

《枉凝眉》“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很多人认为是林黛玉,其实是说贾宝玉送走大观园诸位女儿的“痛泪”。


大图模式

曹雪芹故意不写“女儿酒”,而用绍兴酒代替,是减弱“女儿红”对群芳夜宴掣花签的影射。否则一提女儿红,所有人都知道本回与众人出嫁相关。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女儿红”为出嫁酒。贾家就算用绍兴酒也不会用“女儿红”这名字。绍兴酒反倒最合理。加之黄酒性温,适合女孩子饮用。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喝的“万艳同杯酒”,就是女儿酒。


大图模式

梦游太虚幻境的“万艳同杯酒”影射“红楼女儿”悲剧。群芳夜宴其实是太虚幻境现实版再现!绍兴酒对应“万艳同杯酒”,喝过此酒,等于是为林黛玉等大观园群芳践行,《红楼梦》众女儿走向结局。

贾宝玉生日一过,第二天贾敬就死了。贾敬一死,从此贾家再无好事,大观园群芳离散陆续开始。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6 23: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潭魂!【黛玉祭酒===黛玉葬花】6073--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宝玉生日,怡红院开夜宴,宝黛未按要求饮酒,有何深意?
www.163.com 2022-05-23 06:30
红楼无虚笔,《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给宝玉祝寿,湘云抽到签,签上提示宝玉和黛玉各饮一杯酒,宝玉只喝了半杯酒,让芳官喝了剩下的另一半,身体虚弱的黛玉,则把酒倒掉。
按照曹雪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方式,宝玉和黛玉的举动,暗示了他们日后的悲剧。这场宴会,也是姑娘们在大观园最后的欢笑,此后的她们,各自踏上不同的人生路,一次次生离死别,就在不远的将来,等着这些青春年华的红楼梦中人。
白天的时候,给宝玉送寿礼的人络绎不绝,巧的是,宝琴、岫烟、平儿和宝玉是同一天生日,这下更热闹了。几番推辞后,宝琴、岫烟二人在上,平儿面西坐,宝玉面东坐。四个寿星聚到一起,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最后玩起了射覆。

调皮的湘云,说了句,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惹得大家大笑,晴雯那些丫鬟们笑着走过来,罚湘云喝酒。喝醉的湘云,不知不觉在芍药圃的石凳上睡着了,身上落满了芍药花瓣。湘云在晚上的夜宴中,抽到海棠花签,上面写有香梦沉酣 ,只恐夜深花睡去。
忙碌了一天,怡红院的丫头们,要为宝玉单独过生日,袭人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大丫鬟,每个人凑了五钱银子,芳官、碧痕、小燕、四儿四个丫环每人凑了三钱银子,一共凑了三两二钱银。厨房的柳嫂子收到这些银子,早早准备好四十碟果子,此外,还有平儿送来的一坛上好的绍兴酒。
如此良辰美景,万事俱备,只差关门了。等查夜的婆子们一走,怡红院院门一关,大家伙儿就能开怀畅饮了,这才真是无拘无束,没有门第高低,地位贵贱之分。

麝月提议拿骰子抢红,宝玉说没趣,不如占花名儿好,晴雯笑着赞成,袭人则说,想法不错,就是人少了没趣。小燕笑着提议,不如把宝姑娘、林姑娘都请来,大家等到二更天再睡也不迟。人多主意多,不一会功夫,宝钗、宝琴、湘云,还有黛玉、探春、香菱、李纨便到齐了。大家看,这场夜宴,机缘巧合将众多姐妹凑到一起,今夜的经历,暗含了这些人日后的结局。
宴会开始前,宝玉便一再嘱咐,晚间吃酒,大家取乐,不可拘泥。此时的贾府,危机四伏,五十五回,探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贾府的亏空,钟鸣鼎食的国公府,慢慢败落下来。
这一晚的聚会,是大家最后的欢笑,此后,人生漫漫,后会难期。
宝玉对黛玉的关心,体现在很多小细节上。比如,姐妹们依次来到怡红院,入座时,宝玉唯独招呼黛玉,说林妹妹怕冷,让她靠板壁坐着,又拿了靠背垫着。而宝玉和黛玉的关系之亲密,在书中多有描写。
比如,六十二回里,宝玉过生日,热闹异常,有一处描写很有意思。姐妹们吃过点心,各自散心,或站或立。有人赏花,有人凭栏观鱼。探春和宝琴在下棋,宝钗、岫烟则站在一旁,静观棋局变化。唯有黛玉和宝玉,远离人群,在一簇花下,唧唧哝哝不知说些什么。由此看来,宝玉和黛玉未饮杯中酒是为了避嫌,这个说法并不能成立。

黛玉能将潇湘馆管理得井井有条,绝不是偶然。她细心用心、以身作则,体谅下人,潇湘馆的婆子和丫鬟们无不心服口服。
大家看,对于今晚的聚会,唯独林妹妹提出质疑,只见她笑着跟探春、宝钗、李纨说,你们总是说别人夜里聚会饮酒赌博,如今我们也这么做,以后怎么管别人呢?李纨安慰她,不是因为宝玉生日才聚会,平时又不总是这样,无妨。
而黛玉的担心,也从侧面反映出如今的贾府千疮百孔,上行下效,贾赦、贾珍、贾琏等人,既不能承担起振兴祖业的重任,更不能起到表率作用,以至于下人越发不服管教,再加上宫中的太监隔三差五来贾府揩油,贾府的日子越发艰难了,但是依然硬着皮维持表面的风光,从未考虑过退路。

黛玉接过李纨的骰子,因为李纨的抽到的签上写着竹篱茅舍自甘心,备注是自饮一杯,下家掷骰。而黛玉掷出的十八点,恰好对应湘云。
湘云掣出的花签,写着香梦沉酣四个字,上面画着一枝海棠花,后面一句诗,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开玩笑说,夜深两个字,改成石凉更合适。大家都知道,这是打趣湘云,她白天醉卧芍药圃的事。
湘云也不甘示弱,指着宝玉屋里的自行船,对黛玉说,你也别多话了,赶紧坐上船回家去吧,一番话惹得大家笑起来。
当日,为了试探宝玉是否真心,紫娟跟他说林妹妹要回苏州老家,实心眼的宝玉,为此大病一场,贾府上下都知道了他对黛玉的真心。

我们再来看湘云抽到的签,其备注为: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湘云开心得直拍手,不禁说道,真是好签!
按照今晚的座次,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书中,他们二人并未按照签上的要求饮尽杯中酒。只见,宝玉只喝了半杯,四顾无人注意,便将剩下的半杯酒递给芳官,芳官端起来,一饮而尽。而黛玉呢,一心只想着和别人说话,趁人不备,将酒全倒进漱盂内了。
黛玉倒掉的那杯酒,看似无心,却是作者有意安排,实则暗示她和宝玉有缘无分。黛玉的前世为绛珠仙草,宝玉的前世为神瑛侍者,绛珠仙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二人在贾府相遇。

前世的恩情好报,今生的情缘难了。宝玉和黛玉的相见,注定了悲剧的结局,这也是为什么跛足道人说,黛玉不见外男,方可平安一世的原因。宝玉和黛玉,有缘相知,却无缘相守。黛玉早逝,宝玉娶了宝钗。
至于湘云,为什么不便饮酒,应该是说,她不过是大观园里的匆匆过客,无论是日后与宝玉相依为命,还是沦为船妓,都与宝玉没有正式的姻缘,更像是一位旁观者。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晴雯拿出一个竹雕的签筒,里面的花签由象牙制成。这个细节描写突出了贾府的奢侈豪华,试想,一个大家族,既不能开源,又不能节流,其衰败是不可避免的。当年,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王熙凤,对她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假如将来有一天乐极生悲,岂不正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

秦可卿把凤姐当作脂粉堆里的英雄,因此告诉她应对之策。她提议趁着今日富贵,在祖茔附近多购买置办田庄、房屋,以备将来祭祀以及日常供给,家族的私塾也设在此处。家族的长幼,各有定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这样也免去了典当买卖的弊端。
即便将来有了罪,家产入官,但是祭祀产业,官府是不能动的。倘若有一天家族败落了,后世子孙们可以回乡务农、读书,也好有一个退路,而祭祀之事也可以永久继承下去。不能被今日的荣华富贵蒙蔽了双眼,不考虑日后的艰难。秦可卿苦口婆心地劝凤姐一定要未雨绸缪,她最后说的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正是日后贾府众人的结局。
但是,凤姐对于秦可卿的忠言置若罔闻,不但没有置办田地、房产,反而放高利贷,这些都成为日后贾府被治罪的有力证据。当日,秦可卿说,只看到眼前的富贵,不思虑以后,终非长久之计。大家看,如今,众姐妹玩乐的花签都是用名贵的象牙制成,平日里生活的奢华程度可想而知,是怎样一种状况。

我们接着来看这场宴会,晴雯先摇花签,又将骰子放在盒子内摇,答案揭晓,宝钗是第一个抽签之人。宝钗笑着说,自己第一个抽,还不知道抽到什么呢?此时,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姑娘们,欢声笑语,她们哪里知道,人生的悲剧,正在一步步向她们逼近呢?
只见宝钗掣出一根签,上面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个字,下面备注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后面的小字写道,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
唐代诗人罗隐有一首描写牡丹花的诗,诗中说道: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这首诗中的芍药暗指湘云,芙蓉暗指黛玉。因为湘云喝多了酒,醉卧芍药圃,而黛玉抽到的花签,便是芙蓉花。宝玉看到宝钗抽到的签后,一直自言自语:任是无情亦动人。牡丹无情,因为牡丹没有人的感情,但是依然美丽动人。
大家都说宝钗配得上牡丹,那么宝钗便是牡丹的化身。按照诗中的意思,芍药为花相,牡丹为花王,芙蓉自愧不如,躲于池中避芳尘。宝钗的签,暗示了她和湘云、黛玉的结局以及关系。
宝钗虽然与宝玉完婚,但是宝玉因为思念黛玉而出家,留下她一个人,孤独地度过余生。罗隐诗中的牡丹,其结局也是被韩弘砍掉,徒有倾国倾城的美誉。宝玉最感慨的,正是宝钗的结局。

让宝玉更为疑惑的,显然是湘云和黛玉,他们竟然还不如宝钗,那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宝玉百思不得其解,故而叹息。
黛玉抽到的签上画着一枝芙蓉,上面写着风露清愁,备注为莫怨东风当自嗟,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大家笑着说:“这个好极了了。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
黛玉签中的典故,出自欧阳修的《明妃曲和王介甫》。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从古至今,红颜薄命是最让人伤怀的事情。欧阳修在诗中说,这些红颜薄命的女子,不应该怨天尤人,更应叹息自己的命运。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这不正是黛玉的真实写照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妹妹,可是雅俗共赏的绝代佳人。而她却也逃脱不了薄命的结局,这怎能不让人痛惜?这杯人生的苦酒,黛玉只能自己品尝,而宝钗卷入这场感情纠葛之中,亦是悲剧结局,她陪伴林妹妹同饮,最为合适。
钗黛合一应该是曹雪芹的本意,黛玉和宝钗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之后,关系日益融洽,连宝玉都觉得奇怪,于是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告诉宝玉,当日,自己不小心当众说了几句戏文,被宝姐姐好心教育。宝玉笑着说,原来是因为小孩子口无遮拦,就接了案了。

孟光与梁鸿举案齐眉的典故,原本指夫妻相敬如宾,宝玉则幽默地比喻黛玉和宝钗之间的融洽,可谓绝妙。《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的一首海棠诗,也暗示了黛玉和宝钗的结局。
白海棠 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宝玉诗中的出浴太真暗指宝钗,捧心西子暗指黛玉。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是宝玉对黛玉的怜惜。诗的最后,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则暗指宝钗思念远去的宝玉。
在古代,秋夜捣衣,多用来形容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尤其是指出征在外,久不归家的夫君。黛玉死后,宝玉出走,不知去向,宝钗的结局可谓悲惨。我觉得,宝玉的白海棠,也饱含自己对于黛玉的思念。

中秋夜,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联至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已成绝唱。妙玉一气呵成,补齐三十五韵。其中,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也暗示了宝钗的结局。
这句诗暗指宝钗婚后独自守寡,身边只有丫环陪伴。袭人离开贾府的时候,说“好歹留着麝月”。可见,最后陪伴宝钗的是麝月,而不是莺儿。
至于黛玉的结局,有人说自缢,刘心武解说红楼梦,说黛玉沉湖而死,更有人说,黛玉远嫁他乡,相思泪尽而亡,众说纷纭。我却更认同黛玉病死,宝钗出嫁的说法。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贾府败落,被抄家后,男子被发配,女子被出卖。在87版《红楼梦》里,湘云沦为船妓。四处飘零。
根据脂砚斋的批语,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说的便是宝玉和湘云。妙玉南下,不得不屈从于枯骨,救下宝玉和湘云,他们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寒冷的冬天,宝玉和湘云住在破庙里,四壁透风,只能喝粥充饥,唯有破毡御寒。
而清代的《续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曾写道:“荣宁籍没后,均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于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红楼一场梦,醒来一切已成空。
你我皆是局外人,伤怀也好,感慨也罢,无非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贾宝玉生日那天黛玉和宝玉刚好坐在湘云的上下位要一起喝酒...
2022年6月5日 - 忙碌了一天,怡红院的丫头们,要为宝玉单独过生日,袭人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大丫鬟,每个人凑了五钱银子,芳官、碧痕、小燕、四儿四个丫环每人凑了三钱...


期待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诗风词韵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众人给宝玉祝寿,湘云抽签让宝玉和黛玉喝酒,为什么宝黛都不喝
hlz302013.06.16浏览163次小说图书分享举报
《红楼梦》六十二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湘云抽签让上下座的宝玉和黛玉喝酒,宝黛都想方设法没喝。为什么?
1个回答
nbaczha81
2013.06.16
满意答案
那时候的女孩子被要求配合一个男孩子完成一件事,哪怕是玩个游戏,都有可能被嘲笑是“一对”,这种嘲笑都是让女孩子极其难堪的一件事。也许现代人已经很难体会到那时候社会对女孩子的苛刻要求了。记得张爱玲的《金锁记》里,曹七巧在和别人提到女儿的婚事时,她女儿没有及时走开,而是在那里听了几句话,就被曹七巧狠骂了一通,说她不要脸。这并不是七巧的变态,而是当时社会的风俗。民国时期尚且如此,何况在更古的年代那样的大家庭?到夜开宴的时候,宝玉已经对黛玉表明了心迹,就是“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那段。但是两人的心意却不能公开,所以还是要采取回避“被配对”的态度。

另外,林黛玉当时身体也不好,记得他们玩了一段时间以后,薛姨妈还派人来催黛玉回去吃药。这样的情况下,她尽量避免喝酒也是情有可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9 21: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夫之 - 明末清初思想家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人物关系
王敔儿子 王敔王介之哥哥 王介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王夫之

别称
王船山


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

所处时代
明清

出生地
衡阳市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弯

出生日期
1619年10月7日


逝世日期
壬申正月初二午时(1692年2月18日)

主要作品
《读通鉴论》、《宋论》、《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

主要成就
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信仰
朴素唯物主义

就读院校
长沙岳麓书院

职业
思想家,哲学家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历史评价
4亲属成员
5轶事典故
6主要作品
7艺术形象
8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生涯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九月初一(10月7日)子时,王夫之生于衡阳府城南回雁峰。其父王朝聘50岁,母谭氏47岁。

天启二年(1622年)王夫之开始跟随长兄王介之学习。[2]​

天启五年(1625年)王夫之跟随长兄王介之学习,完成了十三经的学习。

天启六年(1626年)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国子监毕业,因拒绝贿赂选官,被罢选返乡。

崇祯元年(1628年)王夫之跟随父亲王朝聘学习经义。

崇祯四年(1631年)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在京城拒绝权相温体仁党羽索贿,气愤之下撕毁荐贴,自誓不出“赇吏胯下以重辱先人”。

崇祯五年(1632年)王夫之中秀才,湖广提学佥事王志坚欣赏王夫之才能,荐其入衡阳县学。

崇祯六年(1633年)王夫之与长兄王介之、仲兄王参之赴武昌参加乡试,均落第。

崇祯七年(1634年)王夫之跟随叔父王廷聘学习作诗。王夫之被湖广前后两任提学佥事水佳胤、王澄川列为岁试一等的第一名。

崇祯八年(1635年)王夫之作诗《中秋里人张灯和牧石先生》与叔父王廷聘唱和。

崇祯九年(1636年)王夫之与兄长王介之、王参之参加乡试,皆落榜。在归途,王夫之作《荡妇高楼月》,无限惆怅。

崇祯十年(1637年)王夫之娶同里首富陶万梧之女陶氏,陶氏时年16岁。

崇祯十一年(1638年)王夫之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与同窗好友邝鹏升结“行社”。(注:邝鹏升,字南乡)

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夫之与长兄王介之、仲兄王参之赴乡试。只有长兄王介之中副榜。在武昌王夫之结识了黄冈人熊渭公和汉阳人李云田。十月,王夫之与好友郭凤跹、管嗣裘、文之勇结成“匡社”。

崇祯十三年(1640年)春,王夫之作诗《送伯兄赴北雍》。

崇祯十四年(1641年)湖广提学佥事高世泰岁试衡州,列王夫之为一等。(注:高世泰,字汇旃,南直隶无锡人。)

崇祯十五年(1642年)王夫之与两位兄长同赴武昌乡试,王夫之以《春秋》第一,中湖广乡试第五名。王夫之的长兄王介之也中举第40名,好友夏汝弼、郭凤跹、管嗣裘、李国相、包世美皆中举。(注:王夫之结识了分考官沔州知州章旷,字于野、长沙推官蔡道宪,字元白。王夫之后来参加章旷的抗清活动,失败后,章旷绝食自杀,王夫之抚养其子章载。)秋,王夫之与王源曾等百余人在黄鹤楼结盟,称为“须盟大集”。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王夫之与兄长王介之自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北上参加会试,因李自成军克承天,张献忠军攻陷蕲水,道路被阻,王夫之兄弟自南昌而返。十月,张献忠所部攻克衡州,艾能奇招纳地方贤能,拘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为人质。王夫之刺伤自己的脸和腕,伪伤救出其父王朝聘。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王夫之听闻崇祯皇帝自缢,作《悲愤诗》一百韵(已佚)。

折叠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王夫之结识抗清将领堵胤锡。秋,王夫之为避免镇将纵兵剽掠,与父兄逃到耒阳、兴宁、永兴。

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朱聿键在汀州为清兵执杀,王夫之再续《悲愤诗》一百韵。王夫之只身赴汀阴找章旷,请章旷调和何腾蛟与堵胤锡的矛盾,协同作战和联合农民军一起抗清,并对军队后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未被章旷采纳。

顺治四年(1647年)春,孔有德率军攻陷湖广各地,王夫之往湘乡。四月,王夫之与好友夏汝弼投奔永历帝被困在湘乡西南的车架山,作《哀歌示叔直》。五月,清军攻陷衡州,王夫之全家逃散,父王朝聘、叔王廷聘、二兄王参之及叔母在战乱中死亡。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嘱其子女要抗清到底。

顺治五年(1648年)王夫之有志于《易》。十月,王夫之与夏汝弼、管嗣裘、僧性翰在南岳方广寺举行武装抗清起义,后战败。王夫之的《河田营中夜望》诗记其事。冬,王夫之至肇庆投奔永历。

顺治六年(1649年)王夫之结识了瞿式耜、严起恒、金堡、方以智等。秋,在德庆,者胤锡授所作《军谣》十首。

顺治七年(1650年)春,王夫之继娶襄阳郑仪珂之女郑氏。王夫之至梧州伤永历朝行人司行人介子。四月,王夫之为营救被诬陷下狱的金堡,三次上书弹劾王化澄,王化澄欲杀王夫之,被义军将领高一功所救,逃桂林投瞿式耜。八月,清兵至桂林,王夫之夫妇逃到永福,困于水砦,断食四天。

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王夫之与妻郑氏,侄王敉回到衡州,避居双髻峰续梦庵,誓不剃发。

顺治九年(1652年)春,李定国大败清军,收复广西。八月,李定国进军湖南,收复衡阳,派人请王夫之。王夫之有鉴于孙可望把持永历朝政,犹豫不决,没有成行。

顺治十年(1653年)李定国抗清功绩昭著,被孙可望忌嫌,李定国率部从湖广退回广西,清兵再占湖广,王夫之避居耶姜山。

顺治十一年(1654年)王夫之被清廷侦缉,被迫离开耶姜山,变姓名为瑶人,流亡常宁,为常宁文士讲授《周易》、《春秋》。

顺治十二年(1655年)王夫之流亡至兴宁,寓荒山僧寺,为学者讲授《春秋》。八月,王夫之完成《老子衍》,这是王夫之第一部理论著作。

顺治十三年(1656年)三月,王夫之完成《黄书》。冬,王夫之从常宁返回衡阳,有诗《重登双髻峰》。

顺治十四年(1657年)王夫之常访友人刘近鲁,刘近鲁藏书六千余卷,向其借阅研究。

顺治十五年(1658年)王夫之完成《家世节录》。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兵下永昌,王夫之深痛山河易主,作诗《山居杂体县名》。

顺治十七年(1660年)王夫之由续梦庵徙居湘西金兰乡高节里“败叶庐”。

顺治十八年(1661年)六月,王夫之的妻子郑氏病卒。九月,王夫之作《初度日占》。王夫之把《续落花诗》、《广落花诗》、《补落花诗》等六十九首与《正落花诗》合编为《落花诗集》。

折叠终老林泉
王夫之
王夫之
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王夫之惊闻永历帝在昆明亡,李定国、李来亨先后殉国,悲愤至极,续作《悲愤诗》一百韵。

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王夫之作《遣兴诗》七十六首、《广遣兴诗》五十八首,号一瓠道人,修《尚书引义》六卷成。

康熙三年(1665年)新年,王夫之写《和梅花百咏诗》。中秋,王夫之作《王百谷梅花绝句》。王夫之重定《读四书大全说》。

康熙四年(1666年)衡阳唐端笏拜在王夫之门下,直至殁,前后二十六年。

康熙六年(1668年)七月,王夫之修成《春秋家说》三卷,《春秋世论》五卷。王夫之自二十八岁受父命编写《春秋家说》,先后用时二十二年。

康熙七年(1669年)王夫之娶张氏。王夫之写成《续春秋左氏传博议》二卷、《洞庭秋诗》三十首、《雁字诗》十九首。辑三十岁以来所作诗编成《五十自定稿》一卷。冬,王夫之筑“观生居”于石船山下。

康熙十一年(1672年)春,王夫之修定《老子衍》,定本被学生唐端笏携归家遇火灾烧毁,今存本为三十七岁时的初稿。八月,王夫之听闻方以智逝世,作“哭方诗”二章。

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夫之的《礼记章句》初稿成。三藩之乱爆发。

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吴三桂兵至衡州,王夫之避至湘乡。秋,王夫之与唐端笏渡洞庭。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二月,王夫之去长沙水陆洲,刘思肯为王夫之绘画像。六月,王夫之与李缓山、章有谟登衡阳回雁峰。八月,王夫之在萍乡度中秋。九月,王夫之去观生居二里许石船山下里人旧址茅屋,名“湘西草堂”。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七月,王夫之居湘西草堂完成《礼记章句》四十九卷定稿。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称帝衡州,求王夫之的劝进表,被王夫之拒绝。王夫之遁入深山作《祓禊赋》以明志。《祓禊赋》今失传,《姜斋公行述》保留有一段。

康熙十八年(1679年)王夫之著《庄子通》一卷。

康熙十九年(1680年)王夫之辑五十岁以后未收入《柳岸吟》之诗章为《六十自定稿》一卷。王夫之修成《宋论》初稿。

康熙二十年(1681年)王夫之完成《庄子解》三十三卷、《相宗络索》一卷、《广哀诗》十九首。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王夫之完成《说文广义》两卷。十月,完成《噩梦》一卷。十一月,王夫之生重病。湖南巡抚与衡州知州拜会,王夫之拒不见,礼物全数退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正月,王夫之完成《经义》一卷,重定《诗广传》五卷。七月,郑克塽投降清廷。十一月,王夫之撰《显考武夷府君行状》和《显妣谭太孺人行状》。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春,王夫之大病垂危。秋,王夫之病见起色,王夫之在病中完成《俟解》一卷。十月,王夫之旧病复发。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王夫之完成《张子正蒙注》九卷。八月,完成《楚辞通释》十四卷。为学生们撰《周易内传》六卷、《周易内传发例》一卷。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王夫之大病,险些病亡。五月,王夫之跋《耐园家训》。六月,王夫之书《传家十四戒》。夏,王夫之回忆二十九岁前十余年诗作成《忆得》一卷。八月,王夫之重新修定《周易内传》、《周易内传发例》。秋,王夫之撰《石崖先生传略》。冬,王夫之奔赴长乐乡治丧,归来作《孤鸿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正月,王夫子病情加重,完成《读通鉴论》初稿。九月,王夫子抱病送兄柩入土。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王夫子完成《南窗漫记》一卷。秋,完成《霜赋》,撰写《武夷先生暨谭太孺人合葬墓志》。冬,王夫子辑六十岁后诗作《七十自定稿》一卷。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王夫之病中著《识小录》一卷。四月,重定《尚书引义》。九月,刘思肯来为王夫之画像,王夫之为自己的画像题词《鹧鸪天》。王夫之为自己的墓碑书《自题墓石》。撰《自巳九月书攽》。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正月,王夫之完成《夕堂永日绪论》二卷。夏,王夫之重定《张子正蒙注》。

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月,王夫之咳喘中定稿《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正月初二午时(2月18日),王夫之卒于湘西草堂,终身没有剃发。十月,王夫之葬衡阳金兰乡高节里大罗山。墓碑镌“遗命墓铭”如下:“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其左则继配襄阳郑氏之所袝也。自为铭曰: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折叠哲学成就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概括起来有七点:

首先、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王夫之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

其次、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与《宋论》中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观点。

其三、气一元论,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割开来。从知识的来源上看,原理、规律是从对事物的抽象而得来的,因此,应该是先有具体形器,后有抽象观念。道家佛家都把“虚无”视为无限和绝对,而将“有”视为有限和相对。王夫之认为这把相对、绝对的关系弄反了,在他看来,“有”是无限的,绝对的,而“无”是有限的,相对的。王夫之是这样论证的:人们通常讲无,是相对于有而言。就象相对于犬有毛而说龟无毛,相对于鹿有角才说兔无角。所以,讲“无”只是讲“无其有”。王夫之认为,废然无动、绝对的静即熄灭,这是天地间所没有的。王夫之说,“动而成象则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王夫之的这些话表明,静止里包含着运动,静止是运动在局部上的趋于稳定而成形象的暂时状态,所以静止的东西不是凝固的,而是生动灵活的。

其四、心物(知行)之辩——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王夫之说,“耳有聪,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声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聪必历于声而始辨,明必择于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岂蓦然有闻,瞥然有见,心不待思,洞洞辉辉,如萤乍曜之得为生知哉?果尔,则天下之生知,无若禽兽。”(《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意思是说,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色之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就是说,知识是后天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

其五、揭示“名”、“辞”、推的辩证性质。王夫之认为,真知识一定是名与实的统一“知实而不知名,知名而不知实,皆不知也。”对于概念能否如实地模写现实,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宇宙发展法则,这是认识论上的大问题,老子讲“无名”,庄子讲“坐忘”,禅宗讲“无念”,共同之处都在于认为名言、概念不足以表达变化之道,只有破除一切名相,才能达到与本体合一。王夫之提出“克念”,就是说人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王夫之把概念看作一个过程,既不可执着概念而使之僵化,也不可把概念的运动看作是刹那生灭,不留痕迹。

其六、理势合一的历史观。王夫之提出“理势合一”,并在其著作《读通鉴论》对前人所提出的“复古论历史观”、“循环论历史观”等历史形式进行全面的批判和反思。

其七、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王夫之在其《四书训义》一书中提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人性的形成不全是被动的,人可以主动地权衡和取舍。他说:“生之初,人未有权也,不能自取而自用也。……已生之后,人既有权也,能自取而自用也。

折叠文学成就
王夫之对于作文作诗,认为要带有感情,不能无病呻吟。

情感是王夫之于诗歌的基本要求。诗歌创作经由唐诗的巅峰状态发展至宋明以来,多有偏颇之处。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情感为其主要特征,不能以学理来代替情感.更不能以其他文体或学问来代替诗歌。“文章之道,自各有宜“(评高适《自酮北归》)。“陶冶性情,别有风旨,不可以典册、简牍、训诂之学与焉也”。“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性中尽有天德、王道、事功、节义、礼乐、文章,却分派与《易》、《书》、《礼》、《春秋》去,彼不能代《诗》而言性情,《诗》亦不能代彼也。决破此疆界,自杜甫始。梏侄人情,以掩性之光辉;风雅罪魁,非杜其谁耶?”王夫之对于模糊诗歌与史书的“诗史”类作品不甚推崇,在《唐诗评选》中尤为可见。

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学理论中言志缘情的优良传统,提出要由“心之原声”发言而为诗“。诗以道情,道之为言路也。悄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情感与诗歌密不可分:“文生于情,情深者文自不浅’(评张巡《闻笛》);“情深文明”(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然非一切情感皆可人诗。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作为一位杰出的爱国思想家,王夫之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诗人感情注入作品后,应该具有“动人兴观群怨”的作用,时这四者应该是紧密相联、互相补充的整体,“摄兴观群怨于一沪”(评杜甫《野望》)。

促成诗歌起到“兴观群怨”作用的情感在注入文字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两重关系:一为情与景,二为情与声。对于诗歌情景关系,王夫之认为“莫非情者,更不可作景语”。情与景之间不能“彼疆此界“(评丁仙芝《渡扬子江》)般生硬相连,只有坚守“即景含情”(评柳宗元《杨白花》)。“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评岑参《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薄》),“意志而言随”,方能达到妙合无垠、浑然一体的_上上之境。对于情与声,王夫之强调音乐带给诗歌的美感作用,希望感情与声律呼应相生,诗歌声律与诗人内心情感律动有机协调。《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卷二有云:“《乐记》云:‘凡音之起,从心生也’。固当以穆耳协心为音律之准。”王夫之对李白《苏武》一诗评价道:“于唱叹写神理,听闻者之生其哀乐。”对于那些脱离诗情而株守声律、徒有声腔空架的作品,则甚为排斥,“诗固不可以律度拘”,认为“声律拘忌,摆脱殆尽,才是诗人举止”。

折叠史学成就
王夫之的史学观

首先、归纳法。王夫之论史善于分析众多史实,并加以归纳,从而得出富有启发性的结论。如他归纳唐朝灭亡的原因为“唐之亡,亡于人之散”,也就是朝廷要员人心涣散,各自为政,不能团结起来共同为中央效力。

其次、比较法。王夫之运用这一方法,纵论古今历史变迁、人物沉浮,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得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结论。如前人对秦、隋灭亡进行了很多相似性比较,而王夫之通过比较,指明秦、隋亡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其三、历史主义的方法。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慨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3]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清代学者刘献廷称: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曾国藩在《王船山遗书》中作序评:独先生深閟固藏,追焉无与。平生痛诋党人标谤之习,不欲身隐而文著,来反唇之讪笑。用是,其身长邀,其名寂寂,其学亦竟不显于世。荒山敝榻,终岁孜孜,以求所谓育物之仁,经邦之礼。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于悔。先生没后,巨儒迭兴,或攻良知捷获之说,或辨易图之凿,或详考名物、训诂、音韵,正《诗集传》之疏,或修补三礼时享之仪,号为卓绝。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虽其著述大繁,醇驳互见,然固可谓博文约礼,命世独立之君子已。

谭嗣同在《论六艺绝句》评价王夫之: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章太炎称道: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而已。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评介道: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前苏联人弗·格·布洛夫称:研究王船山的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折叠家族渊源
王夫之系出太原王氏,元代之前谱系丢失记载不详,只知道世代居住于江南扬州高邮州之打鱼村。

有记载始祖王仲一,元末明初王仲一等九兄弟(或有七兄弟一说)跟随朱元璋反元,立下战功,剩下的三兄弟,王仲一授官山东青州左卫正千户。弟王仲二授长沙卫指挥使,弟王仲三授衡州卫指挥使。王仲一妻冯宜人。

迁衡州府始祖王成,王仲一之子。永乐年间,立下战功,官拜昭武将军、上都尉、衡州卫指挥佥事,后晋升为衡州卫指挥同知。妻朱淑人。

王全,袭父王成之职,妻崔淑人。

王能,袭父王全之职,妻刘淑人。生王纲、王统二子。

王纲,平郴、韶贼乱,晋升为骠骑将军、上护军、江西都指挥佥事,掌卫事。妻崔夫人。

王震,字东齐,袭父王纲之职,累迁柳庆参将。妻常恭人,生王翰,字直卿,袭父职,升都指挥使。妾郑氏,生王甯。

折叠祖系三代
高祖:王甯,号一山,王震的第四子,妻赵氏。长子王亨,字顺泉,生员。次子王雍,贡生。

曾祖:王雍,号静峰,王甯的次子,隆庆四年乡贡授武冈州学训导,后迁江西南城县学教谕。妻毛孺人。长子王惟恭,号次峰。次子王惟敬,号少峰。三子王惟炳,号太素,生员。

祖:王惟敬,号少峰。元配冯孺人。继娶范孺人。

祖母:范孺人,生长子王朝聘,生员。次子王廷聘,字蔚仲,号牧石,生员。三子王家聘,号子翼,生员。

折叠家庭成员
父:王朝聘,字逸生,又字修侯,号微君。元配綦孺人,系甯远县教谕綦文佳之女,生有一子,三岁殇。继娶谭孺人。

母:谭孺人,谭时章之女,十九岁归王氏。

大兄:王介之,字石子,又字石崖,号耐园。举人,八十一岁卒。妻欧阳孺人,思恩府同知欧阳炳的孙女,岁贡生欧阳珠之女。生子王敞,字朊原,生员。女儿王氏嫁萧氏。

次兄:王参之,字立三,又字叔稽,宏光年间贡生。妻蒋氏,生子王敉、王致。

妻:

元配陶氏,16岁嫁王夫之,于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四日亡,时年26岁。

继娶郑氏,永历四年(1650年)春,王夫之继娶襄阳郑仪珂之女郑氏,永历十五年(1661年),六月,郑氏卒,年29岁。

再继娶张氏,永历二十二年(1668年),王夫之50岁继娶张氏为妻。

儿子:

王夫之至少有四子,但到王夫之死后,碑上只有二子姓名,其余应该是早夭了。

王攽,字曷功,是王夫之前妻陶夫人生的。他出生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当他二岁时,母亲陶夫人就逝世了。王攽的妻子是衡阳刘近鲁之女。刘家在小云山下,家有藏书楼,藏书数千卷。王夫之常到刘家看书,既是好友,又是儿女亲家,彼此的友谊是很深的。王攽卒于何年,文字缺少记载。他著有《诗经释略》,但也未见刊。

王敔(1656年-1731年),字虎止,是王夫之的第二任妻子郑氏所生,为王夫之的第四子。入邑庠,为诸生,娶刘象贤之女,生一子王范,还有二女,曾修《湘乡县志》。癸未年(1703年),湖广学政潘宗洛请王敔刊刻船山遗书。著有《蕉畦存稿》、《笈云草》、《姜斋公行述》等。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忠心不改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折叠自题墓志
庚午年(1690年)其自题墓石中特别告诫儿子“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为之,止此不可增损一字。行状原为请志铭而设,既有铭,不可赘作。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学,可不以誉我者毁我,数十年后,略纪以示后人可耳,勿庸问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己巳九月朔书授攽”

墓志铭中说的“戊申纪元”,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即明朝开国的时间。王夫之特别强调“墓石可不作”,但如果作,则“不可增损一字”,“背此者自昧其心”,其心迹可见。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他的著述存世的约有73种,401卷,散佚的约有20种。[1]

作品名称        备注
岳余集

一卷

莲峰集

五卷

春秋家说


买薇稿


老子衍

五十四岁时的定本被学生唐端笏携归家遇火灾烧毁,今存本为三十七岁时的初稿。

周易外传


黄书


家世节录


落花诗集


尚书引义

六卷

读四书大全说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二卷

五十自定稿

一卷

礼记章句

四十九卷

庄子通

一卷

六十自定稿

一卷

宋论

十五卷

庄子解

三十三卷

相宗络索

一卷

说文广义

两卷

噩梦

一卷

经义

一卷

诗广传

五卷

俟解

一卷

张子正蒙注

九卷

楚辞通释

十四卷

周易内传

六卷

周易内传发例

一卷

忆得

一卷

读通鉴论

三十卷

南窗漫记

一卷

七十自定稿

一卷

识小录

一卷

夕堂永日绪论

二卷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形象
折叠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        剧名        演员
2010年        南岳奇人王船山
陈昭荣
2005年
长河东去
贺生伟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史书记载
《衡阳县志·王夫之列传》

《船山学案清儒林学案·王夫之》

《清史稿·王夫之》

《清史列传·王夫之》

《清史纪事本末·王夫之》

《清代七百名人传·王夫之》

《清儒学案新编·王夫之》

《清代人物传稿·王夫之》

折叠人物故居
王夫之故居
王夫之故居
王夫之的故居湘西草堂,坐落于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弯,现草堂占地2100平方米。草堂院内有一株古藤,铁骨盘旋,蜿蜒上升,俗称“藤龙”。据说是王船山亲手栽的,中外游客誉之为草堂“奇观”。离湘西草堂4公里的曲兰乡船山村大罗山脉的虎形山上,有座船山墓庐,两边石刻对联两副:“前朝干净土,高节大罗山。世臣乔木千年屋,南国儒林第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9 22: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历实录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永历实录》,纪传体史书,明末衡阳王夫之撰。原书二十六卷,今存二十五卷。该书详细记载了明朝永历年间大约十六年的史事,对于研究明朝末年的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永历实录

作者
王夫之

创作年代
明末


文学体裁
纪传体史书

卷数
原书十六卷、今存二十五卷

目录
1简介
2目录
3作者简介
4内容选读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永历实录》二十六卷(第十六卷佚),明末王夫之撰。主要记载从明永历元年明昭宗朱由榔登基到永历十六年明昭宗被吴三桂弑杀之间十六年的史事。不同于其他"实录"的是,《永历实录》的体例是纪传体,而《明实录》、《朝鲜王朝实录》等则是编年体。其中:纪一卷,列传二十五卷。列传有合传、专传和类传。没有志和表。

折叠编辑本段目录
卷一 大行皇帝纪

卷二 瞿严列传(瞿式耜,严起恒)

卷三 丁王朱列传(丁魁楚,王化澄,朱天麟)

卷四 吴何黄列传(吴炳,何吾驺,黄士俊)

卷五 李文方列传(李永茂,文安之,方以智)

卷六 陈姜列传(陈子壮,姜曰广)

卷七 何堵章列传(何腾蛟,堵胤锡,章旷,郑古爱,杨锡亿)

卷八 焦胡列传(焦琏,胡一清,赵印选,王永祚)

卷九 马卢二王列传(马进忠,卢鼎,王胤成,王进才,马维兴)

卷十 曹杨张列传(曹志建,杨国栋,张先壁,马养麟,黄朝宣)

卷十一 金王李陈列传(金声桓,王得仁,李成栋,李元胤,刘克安)

卷十二 王杨皮列传(王祥,杨展,皮熊)

卷十三 高李列传(高必正,朱万财)

卷十四 李定国列传

卷十五 李来亨列传(李来亨,王光昌,王光兴,郝永忠)

卷十六 诸郑列传 佚失

卷十七 晏黄二刘列传(晏清,晏霱明,黄奇遇,黄公辅,陈世杰,刘远生,刘湘客,管嗣裘,朱昌时)

卷十八 二张列传(张家玉,张同敞,朱嗣敏,万年策,揭重熙,周鼎瀚)

卷十九 袁洪曹列传(袁彭年,洪天擢,曹煜,戴国士,萧琦)

卷二十 童郭吴万程鲁列传(童天阅,郭之奇,吴贞毓,万翱,程源,鲁可薻)

卷二十一 金堡列传(金堡,姚相,印司奇,丁时魁,张孝起)

卷二十二 死节列传上(侯伟时,傅作霖,熊兴麟,李兴玮,闻大成,朱囗囗,周师文,鄢见)

卷二十三 死节列传下(萧旷,朱旻如,满大壮,杨进喜,惠延年,吴学)

卷二十四 佞幸列传(马吉翔,郭承昊,严云从,侯性)

卷二十五 宦者列传(李国辅,王坤,庞天寿,夏国祥)

卷二十六 叛臣列传(刘承胤,陈邦传)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夫之(万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即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年隐居於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明末清初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选读
永历元年二月长沙溃陷进忠退屯常德。夏上大封诸将封进忠武昌伯。是秋孔有德攻常德堵胤锡弃城去进忠亦走屯永定卫山中。二年复攻常德拔之抚民储粮通商治城郭为守常计。王进才自土司出拔桃源进忠与合营协守。已而清金固山以援兵万余骑由荆、澧来攻别遣舟师自洞庭入沅江西上进忠侦知之遣前部迎击小却。虏屯麻河进忠拔营誓师急进距麻河十里率骁将马维兴、杨进喜、刘之良轻骑觇之。敌骑漫野甲光炫日。进忠退与诸将计令骑兵皆下马断长矛之半为前锋巨斧继之。进忠步持矛与之良先登按虏营大呼奋击以短矛从下理甲叶刺之皆洞中仆死万斧继进虏披靡溃走纵骑兵为两翼旁击之虏众皆歼收获马骡、甲仗、帘帐巨万计。既而敌舟师不知骑兵之衄氵斥流抵德山。进忠禁城中烟炊敛兵堕守;杨国栋伏抄其下流苇岸中。敌舟觇城空亟进既泊进忠兵四起夺舟奋击众皆惊降。或有逸者国栋截流邀击尽俘获之。自南方兴师以来推麻河功第一。事闻晋爵武昌侯加太子少保、左都督。清将马蛟麟守辰州闻麻河败意大慑。进忠与御史郑古爱谋折简招之。将下会堵胤锡入蜀以忠贞营至猝压沅江北岸欲夺城并其军部将请御之进忠曰:"制相在军中有王命在不可以争。制相既不足与同事惟舍此去就督师于湖南耳。"乃焚刍粮廨舍从间道趋湘乡欲安插其帑。湘乡故无城遂南走衡州。会胡一青已拔衡州城守部将欲即屯衡州进忠曰:"吾既与堵公离不可以再犯督师。"因遣骑报督师期会于湘潭而退湘乡以待。天大雨雪粮刍扉屦尽举军皆怨。进忠愤甚令诸军索粮屦于民曰:"使百姓戴堵公恩!"遂大掠衡、湘间。王进才、张光翠因之各恣焚杀尸横五百里。

琏敢战耻走身为士卒先而与诸将交谦让不竞诸将皆安之。恶陈邦傅之奸懦也而阴戒部曲不得与争。曹志建尤轾戾日寻诸将相?牾独敬爱琏与相亲好。自隆武来武帅或假便宜因之骄横往往廷参监司鞭笞守令。琏遇文吏不失中朝旧制州县皆亲诣署报谒有所征会以咨移手本行事。尤敛束部兵于民无扰。恂恂如文吏言笑和煦而时闻寇警则蓐食驰赴不畏危险顾以粮响不给兵不满万故不能成大功。

弘光中自以视居丧礼不入朝。荆土陷贼漂泊江湖间。思文皇帝立乃就闽陛见复追录居正边功改锦衣卫指挥使非其好也以不欲没祖功姑就之。奉敕使湖南。闽陷谒上于全州随驾入武冈恶马吉翔、郭承昊耻与同列复就中书班改编修充诰敕撰文官擢侍讲。不合于刘承胤奉敕出寓靖、黔间。永历三年春崎岖达桂林。会何腾蛟败没于湘潭楚师惊溃入广西依何文瑞文瑞不能礼。上命瞿式耜兼督楚师式耜奏荐同敞忠勇负宿望当任以楚事。乃以少詹事兼兵部右侍郎督师复楚。同敞至性过人局度恢廓每鼓厉诸将辄流涕被面诸将翕然钦感之。楚西诸帅马进忠等皆奉节制。同敞尽瘁行间身无余衣厨无兼肉尤为诸武人所重。

周师文字期岐湖广大冶人。以制义名家兼工诗豪隽不屑羁绁。武昌陷匿兴国山中潜招义旅。江西反正师文起兵应之。军败走九江文德翼资送之。至吉安刘季矿为题授职方司主事。时耒阳义民谢?昌、龙尚可等纠众起抗清师文入其军尝以身先士卒掠阵。何腾蛟顾不喜之师文乃返酃县。盖遇时自江西奔酃、郴间师文与遇时遇。说令收溃卒联义旅图复吉、袁。遇时奉师文监其军。已而遇时意变欲降清师文涕泣称说大义以止之。遇时怒遂见杀。遇时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1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潭魂!6073--【史湘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王太医王维德//薛惟贤//薛德明】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九连环 第4单元 第4节 朱慈炤《石頭記》全本(昭告天下)31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 作 千金一咲 因麒麟 伏 白首
脂硏石頭記
脂硏石頭記
解剖音韵固体物理民法统计量子力學模拟电路实变函数拓扑解石頭記
【脂批:宝、湘:晚年相遇,故曰:白首双星,此乃“作者杜撰”也,正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賈寶玉史湘雲=朱元璋有明一代史記史韻】

孔丘麒麟《春秋》学著作。又名《春秋左传正义》、《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陆德明音义。
杜预文武双全,杜预是晋灭吴之战的主要统帅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学者,这是他能进入武庙的同时还能进入文庙的重要原因。杜预是晋灭吴之战的主要统帅之一,其心胸宽阔、顾全大局...

九连环 第4单元 第4节
朱慈炤《石頭記》全本(昭告天下)31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 作 千金一咲
因麒麟 伏 白首冫雙朱慈炤孤自一隻在清廷明真史星
“孤注”,语出《宋史·寇凖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
“一掷”,语出《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
城下的盟约,《春秋》认为是耻辱。澶渊的举动,也是城下的盟约。

【庚辰:“撕扇子”是以:不情之物,供娇嗔、不知情時之人:一笼,所谓“情:不情”。】
【庚辰:“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間色法”也。

何颦儿:为其所感?故颦儿:谓“情情”。】

話説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心里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脂批:袭卿:谶语】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

宝玉见他哭了,也不觉心酸起来,因问道:“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袭人勉强笑道:“好好的,觉怎么呢。”宝玉的意思,即刻便要叫人:烫黄酒、要山羊血黎洞丸来。

袭人拉了他的手,笑道:“你这一闹不打紧,闹起多少人来,倒抱怨我轻狂。分明人不知道,倒闹得人知道了,你也不好,我也不好。正经明儿你打发小子问问王太医去,弄点子药吃吃就好了。人不知鬼不觉的可不好?”宝玉听了有理,也只得罢了,向案上斟了茶来,给袭人漱了口。袭人知道宝玉心内是不安稳的,待要不叫他服侍,他又必不依;二则定要惊动别人,不如由他去罢,因此只在榻上由宝玉去服侍。一交五更,宝玉也顾不得梳洗,忙穿衣出来,便往王济仁来,亲自确问。王济仁问其原故,不过是伤损,便说了个丸药名字,怎么服,怎么敷。宝玉记了,回园依方调治。不在话下。

王太医后人王维德(1669-1749)字洪绪,一字林洪,号林屋散人,一号定定子,人尊称林屋先生,吴县洞庭西山人。

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係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便知是昨儿的原故。

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昨日金钏儿之事,他不好意思的,索性不理他。

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

凤姐儿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儿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连见了宝玉尚未挽回,自己如何敢说笑呢,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

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五月”古时北方中原称之为“恶月”,在端午节这天,父母便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

历史文学是舞文弄墨者把自己爱和恨的记录留给后人的纪念品。而重论理、爱憎分明的“汉魏文人”痛恨忘恩负义又称雄一时的霸主越王勾践、晋文公,把悲悯之心投向直言敢谏的伍子胥与功不求报的介子推、东汉苍悟太守陈临,于是在汉魏后便把节日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有五月五日纪念伍子胥说法(《曹娥碑》),也有纪念晋地介子推说法(《琴操》)。当历史长河流入东晋,经过战乱洗礼的文人虞预在《会稽典录》中,又附以了五月五日纪念曹娥。善良的庶民们又把同情之心献给孝女曹娥。后世附会“历史人物纪念说”主要有四种:纪念屈原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此章言己放逐,不以穷困易其行。小人蔽贤,群起而攻之,举世之人无知我者,思古人而不见,仗节死义而已。太史公曰:‘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原所以死,见于此赋,故太史公独载之。明清·林云铭《楚辞灯》:“此灵均绝笔之文,最为郁勃,亦最为哀惨。篇中曰常度,曰初本迪,曰前图,曰内厚质正,曰文质疏内,曰材朴委积,曰仁义谨厚,曰怀质抱情,皆是自己本领;曰羌不知,曰众不知,曰莫知,曰孰知,曰莫吾知皆是自己冤抑。其章法句法,承按照应,无不井然。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

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

因此,今日之筵,大家无兴散了,林黛玉倒不觉得怎么,倒是宝玉心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嘆。

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

宝玉因嘆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晴雯冷笑道:【脂批:仗着贾母撑腰,恃颜逞娇,焉能服人?】“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寻我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处治就是了。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宝玉听了这些话,气得浑身乱战,因说道:“你不用忙,将来有散的日子!”

袭人在那边早已听见,忙赶过来向宝玉道:“好好的,又怎么了?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晴雯听了冷笑道:“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服侍过。因为你服侍得好,昨日才挨窝心脚;我们不会服侍的,到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

袭人听了这话,又是恼,又是愧,待要说几句话,又见宝玉已经气得黄了脸,少不得自己忍了性子,推晴雯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

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田祟祟崇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哪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哪里就称上‘我们’了?!”

袭人羞得脸紫胀起来,想一想,原是自己把话说错了。宝玉一面道:“你们气不忿,我明儿偏抬举他!”袭人忙拉了宝玉的手道:“他一个糊塗人,你和他分争什么?况且,你素日又是有担待的。比这大的:过去了多少,今儿是:怎么了?”

晴雯又冷笑道:“我原是糊塗人,哪里配和我:说话呢?!”袭人听说道:“姑娘,倒是和我拌嘴呢,是和二爷拌嘴呢!?要是心里恼我,你只和我说,不犯着当着二爷吵;要是恼二爷,不该這们:吵得万人知道。我才也不过为了事,进来劝开了,大家保重。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我就不多说,让你说去。”说着:便往外走。

宝玉向晴雯道:“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晴雯听见这话,不觉又伤起心来,含泪说道:“我为什么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去,也不能够。”

宝玉道:“我何曾经过这么个吵闹?一定是你要出去了。不如回太太,打发你出去吧。”说着,站起来就要走。袭人忙回身拦住,笑道:“往哪里去?”宝玉道:“回太太去。”

袭人笑道:“好没意思!认真个的去回,你也不怕臊了?便是他认真要去,也等把这气下去了,等无事中说话儿回了太太也不迟。这会子急急的当作一件正经事去回,岂不叫太太犯疑?”宝玉道:“太太必不犯疑,我只明说是他闹着要去的。”

晴雯哭道:“我多早晚闹着要去了?饶生了气,还拿话压派我。只管去回,我一頭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宝玉道:“这也奇了。你又不去,你又闹些什么?我经不起这么吵,不如去了:倒干净。”说着,一定要:去回。

袭人见拦不住,只得跪下了。碧痕、秋纹、麝月等众丫環:见如此吵闹,都鸦雀无闻的在外頭听消息,这会子听见袭人:跪下央求,便一齐进来:都跪下了。宝玉忙把袭人:扶起来,嘆了一声,在床上坐下,叫众人起来,向袭人道:“叫我怎么样:才好!?这个心:使碎了,也没人:知道。”说着,不觉滴下泪来。袭人见宝玉:流下泪来,自己:也就哭了。

晴雯在傍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晴雯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

晴有林风:林黛玉进来,晴雯便出去了。千里伏线:晴雯死后,林黛玉纔死。千里伏线:贾宝玉做了:两遭和尚。

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頭,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頭,我只拿你当嫂子待。”

宝玉道:“你何苦来替他招骂名儿。饶这么着,还有人说闲话,还搁得住你来说他。”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

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

林黛玉:将两个指頭一伸,抿嘴笑道:“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了,知道是他点前日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一时黛玉去后,就有人来说“薛大爷:请”,宝玉只得去了。原来是吃酒,不能推辞,只得尽席而散。晚间回来,已带了几分酒,踉跄来至自己院内,只见院中,早把乘凉枕榻设下,榻上有个人睡着。

宝玉只当是袭人,一面在榻沿上坐下,一面推他,问道:“疼得:好些了?”只见那人翻身起来说:“何苦来,又招我!”宝玉一看,原来不是袭人,却是晴雯。

宝玉将他一拉,拉在身傍坐下,笑道:“你的性子:越发惯娇了。早起就是跌了扇子,也不过说了两句,你就说上那些话。你说我也罢了,袭人好意来劝,你又括上他,你自己想想,该不该?”

晴雯道:“怪热的,拉拉扯扯作什么!叫人来看见像什么!我这身子也不配坐在这里。”宝玉笑道:“你既知道不配,为什么睡着呢?”晴雯没得说,嗤的又笑了,说:“你不来,使得;你来了,就不配了。起来,让我洗澡去。袭人、麝月都洗了澡,我叫了他们来。”

宝玉笑道:“我才又吃了好些酒,还得洗一洗。你既没有洗,拿了水来,咱们两个洗。”晴雯摇手笑道:“罢,罢,我不敢惹爷。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我们也不好进去的。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淹着床腿儿,连席子上都汪着水,也不知是怎么洗的,叫人笑了几天。我也没那工夫收拾,也不用同我洗去。今儿也凉快,那会子洗了可也不用再洗。我倒舀一盆水来,你洗洗脸通通頭。才刚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叫他们打发你吃。”

宝玉笑道:“既这么着,你也不许洗去,只洗洗手:来拿果子来吃罢。”晴雯笑道:“我慌张得很,连扇子还跌折了,哪里还配打发吃果子?!倘或再打破了盘子,更了不得了。”

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東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它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東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傍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

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作几半子,二人都大笑。麝月道:“这是怎么说,拿我的東西开心儿?”宝玉笑道:“打开扇子匣子你拣去,什么好東西?!”麝月道:“既这么说,就把匣子搬了出来,让他尽力的撕,岂不好?”宝玉笑道:“你就搬去。”麝月道:“我可不造这孽。他也没折了手,叫他自己搬去。”

晴雯笑着,便倚在床上说道:“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一面说着,一面叫袭人。袭人才换了衣服:走出来,丫頭佳蕙过来:拾去破扇,大家乘凉,不消細説。

至次日午间,王夫人、薛宝钗、林黛玉众姊妹,正在贾母房内坐着,就有人回:“史大姑娘:来了。”一时果见史湘云带领,众多丫妚、媳妇:走进院来。宝钗、黛玉等忙迊至阶下相见。青年姊妹间经月不见,一旦相逢,其亲密自不必说得。一时进入房中,请安问好,都见过了。

贾母因说:“天热,把外頭的衣服脱了罢。”史湘云忙起身、宽衣。王夫人因笑道:“也没见穿上这些作什么?”史湘云笑道:“都是二婶婶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

宝钗一傍笑道:“姨娘不知道,他穿衣裳,还更爱穿别人的衣裳。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那椅子后边,哄得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頭,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他只是笑,也不过去。后来大家撑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说‘倒扮上男人好看了’。”

林黛玉道:“这算什么。惟有前年正月里接了他来,住了没两日,下起雪来,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老太太的一个新新的大紅猩猩毡斗篷放在那里,谁知眼错不见:他就披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条汗巾子拦腰係上,和丫頭们在后院子扑雪人儿去,一跤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说着,大家想着前情都笑了。宝钗笑向那周奶妈周金莲东林党道:“周妈,你们姑娘还是那么淘气不么?”周奶笑也咲了。

迎春笑道:“淘气也罢了,我就嫌他爱说话。也没见睡在那里还是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哪里来的那些话。”王夫人道:“只怕如今好了。前儿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

贾母因问:“今儿还是住着,还是家去呢?”周奶妈笑道:“老太太没有看见衣服都带了来,可不住两天?”史湘云问道:“宝玉哥哥:不在家么?”宝钗笑道:“他再不想着别人,只想宝兄弟,两个人好玩的。这可见还没改了淘气呢。”贾母道:“如今你们大了,别提小名儿了。”

刚说着,只见宝玉来了,笑道:“云妹妹:来了。前儿打发人接你去:怎么不来?”王夫人道:“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林黛玉道:“你哥哥得了好東西,等着你呢。”史湘云道:“什么好東西!?”宝玉笑道:“你信他呢!几日不见越发高了。”

湘云笑道:“袭人姐姐好?”宝玉道:“多谢你记挂。”湘云道:“我给他带了好東西来了。”说着,拿出手帕子来,挽着一个疙瘩。宝玉道:“什么好的!?你倒不如把前儿送来的那种绛纹石戒指儿带两个给他。”湘云笑道:“这是什么?”说着便打开。

众人看时,果然就是上次送来的那绛纹戒指,一包四个。林黛玉笑道:“你们瞧瞧他这主意。前儿一般的打发人给我们送了来,你就把他的也带了来岂不省事?今儿巴巴的自己带了来,我当又是什么新奇東西,原来还是它。真真你是个糊塗人。”

史湘云笑道:“你才糊塗呢!我把这理说出来,大家评一评谁糊塗。给你们送東西,就是使来的不用说话,拿进来一看,自然就知是送姑娘们的了;若带他们的東西,这须得我先告诉来人,这是哪一个丫頭的,那是哪一个丫頭的。那使来的人明白还好,再糊塗些,丫頭的名字他也不记得,混闹胡说的,反连你们的東西都搅糊塗了。若是打发个女人来,素日知道的还罢了,偏生前儿又打发小子来,可怎么说丫頭们的名字呢?横竖我来给他们带来,岂不清白?!”说着,把四个戒指放下,说道:“袭人姐姐一个,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儿姐姐一个,平儿姐姐一个:这倒是四个人的。难道小子们:也记得这么清白?”众人听了都笑道:“果然:明白。”

宝玉笑道:“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林黛玉听了冷笑道:“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也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宝玉听见了,倒自己后悔又说错了话,忽见宝钗一笑,由不得也笑了。宝钗见宝玉笑了,忙起身走开,找了林黛玉去说笑。

贾母向湘云道:“吃了茶,歇一歇,瞧瞧你的嫂子们去。园子里也凉快,同你姐姐们去逛逛。”湘云答应了,将三个戒指儿包上,歇了一歇,便起身要瞧凤姐等人去。众奶娘丫頭跟着,到了凤姐那里,说笑了一回,出来便往大观园来。见过了李宫裁,少坐片时,便往怡紅院来找袭人。因回頭说道:“你们不必跟着,只管瞧你们的朋友、亲戚去,留下翠缕服侍:就是了。”众人听了,自去:寻姑觅嫂,早剩下:湘云、翠缕两个人。

翠缕道:“这荷花:怎么还不开?”史湘云道:“时候:没到。”

荷花的十二雅称是:金芙蓉、芙蕖、六月花神、菡萏、玉环、溪客、水芝、水宫仙子、藕花、水华、泽芝、荷华。

翠缕道:“这也和咱们家池子里的一样,也是楼子花?”湘云道:“他们这个还不如咱们的呢。”翠缕道:“他们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它长。”

史湘云道:“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得就好。”翠缕把脸一扭,说道:“我不信这话。若说同人一样,我怎么不见頭上:又长出一个頭来的人?”

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我说你不用说话,你偏好说。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

翠缕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些:阴阳了?”

湘云笑道:“糊塗東西!越说越放屁。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个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

翠缕道:“这糊塗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这阴阳是怎么个样儿?”湘云道:“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

翠缕听了笑道:“是了,是了,我今儿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着日頭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就是这个理了。”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的明白了。”

翠缕道:“这些大東西有阴阳也罢了,难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虫儿、花儿、草儿、瓦片儿、砖頭儿也有阴阳不成?”

湘云道:“怎么没有阴阳呢?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那边向上朝阳的就是阳,这边背阴覆下的就是阴。”翠缕听了,点頭笑道:“原来这样,我可明白了。只是咱们这手里的扇子,怎么是阳,怎么是阴呢?”

湘云道:“这边正面就是阳,那边反面就为阴。”翠缕又点頭笑了,还要拿几件東西问,因想不起个什么来,猛低頭就看见湘云宫绦上係的金麒麟,便提起来问道:“姑娘,这个难道也有阴阳?”湘云道:“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有呢!”翠缕道:“这是公的,是母的?”湘云道:“这连我也不知道。”

翠缕道:“这也罢了,怎么東西都有阴阳,咱们人倒没有阴阳呢?”湘云照脸啐了一口道:“下流東西,好生走罢!越问越问出好的来了!”翠缕笑道:“这有什么不告诉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难我。”湘云笑道:“你知道什么?”翠缕道:“姑娘是阳,我就是阴。”说着湘云拿手帕子捂着嘴,呵呵大笑起来。翠缕道:“说是了,就笑得这样!”湘云道:“很是,很是。”翠缕道:“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湘云笑道:“你很懂得。”

一面说,一面走,刚到蔷薇架下,湘云道:“你瞧,那是谁掉的首饰?金晃晃在那里。”翠缕听了,忙赶上拾起来,手里攥着,笑道:“可分出阴阳来了。”说着,便拿史湘云的麒麟瞧。湘云要他拣的瞧,翠缕只管不放手,笑道:“是件宝贝,姑娘瞧不得。这是从那里来的?好奇怪!我从来在这里没见有人有这个。”

湘云道:“拿来我瞧瞧。”翠缕将手一撒,笑道:“请看。”湘云举目一验,却是文彩辉煌的一个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湘云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语。正自出神,忽见宝玉从那边来了,笑问道:“你两个,在这日頭底下:作什么呢?怎么不找袭人去?”湘云连忙将那麒麟藏了,说道:“正要去呢。咱们一同走。”

说着,大家进入怡紅院来。袭人正在阶下倚槛追風,忽见湘云来了,连忙下来迎接,携手笑道:“许久不来,想念得人了不得。”一时进房归坐,宝玉因笑道:“你该早来,我得了一件好東西,专等你呢。”说着,便向怀内摸掏,掏了半天,“啊呀”了一声,便问袭人“那个東西你收起来了么?”

袭人道:“什么東西?”宝玉道:“前儿得的麒麟。”袭人道:“你天天带在身上的,怎么问我?”

宝玉听了,将手一拍,说道:“这可丢了,往哪里去找呢!”顿时黄了脸,就要起身寻去找。湘云方知是他遗落的,便笑问道:“你几时又有了麒麟了?”宝玉道:“前儿好容易得的呢,不知多早晚丢了,我也糊塗了。”湘云笑道:“幸而是顽的東西,还是这么慌张。”说着,将手一撒,“你瞧瞧,是这个不是?”宝玉一见,由不得欢喜非常,因说道:“可不是它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庚辰:後数十囬,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

提綱:伏于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发布于 2023-08-13 17:34・IP 属地河北
红楼梦(小说)
《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11: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德明

 

  〖陆德明〗(约550-630年)名元朗,字行,唐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受业于南阳梁儒学大师周弘正。精通儒家经典,诂访,又“善言玄理”,陈太建中,太子集名儒讲经于承光殿,德明拜冠辩答、合朝赞赏,授始兴国左常侍,后迁国子助教。隋炀帝嗣位,擢秘书学士,又迁国子助教。李世民为秦王时,被辟为文学馆学士,中山王承乾从其受业,初为太学博士。贞观初,拜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因先秦儒家经典文字,经多次变化,阅读困难。他收集汉、魏、六朝音切,共二百三十余家,又兼采诸儒训诂,考证各本异同,编《经典释文》三十卷。其中,《序录》一卷,《周易音义》一卷,《古文尚书音义》二卷,《毛诗音义》三卷,《周礼音义》二卷,《仪礼音义》一卷,《礼记音义》四卷,《春秋左氏音义》六卷,《公羊音义》,《谷梁音义》,《孝经音义》,《论语音义》各一卷,《尔雅音义》二卷他把道家的著作也列入经典,《老子音义》一卷,《庄子音义》三卷。认为,道家的“无为而治”也是治国之术。音义不仅注音,并兼辩释字义。不但为“经”作音义,还为注作音义,然注为解释经文,若读注困难不通,则经义难明,今以墨书经本,朱字辩注,便于学习。把道家著作列入经典,是儒学发展史上的突破。为注作音义是经学史上的首创,更便于人们学习儒家经典,由于广纳诸家注文,后虽有些注释佚失,而借《经典释文》传于世,主要著作有《老子疏》、《易疏》、已佚失、《经典释义》三十卷传于世,是研究中国文字、音韵、经学的重要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11: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预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杜预(222年-285年初),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中国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

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修《晋律》。咸宁四年(278年)接替羊祜出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荆州。他积极备战,支持晋武帝司马炎对孙吴作战,并在咸宁五年(279年)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战后因功进封当阳县侯,仍镇荆州。在战后仍讲武备战,兴建学校,督修水利,被时人称为“杜父”。后被征入朝,拜司隶校尉,于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逝于邓县,终年六十三岁。

获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杜预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时誉为“杜武库”。他与张斐对《晋律》的注解,在当时有“张杜律”之称。其所撰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考释严密,注解准确,其中不乏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他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杜预

别称
杜武库、杜父


元凯

所处时代
魏晋时期


出生地
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

出生日期
222年

逝世日期
285年

主要成就
灭亡孙吴,统一天下 镇守襄阳,兴建水利 注解晋律,修订历法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影响
3历史评价
4轶事典故
5人际关系
6杜预墓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出生大族
杜预出身关中士族京兆杜氏。祖父杜畿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臣,魏文帝时任尚书仆射。杜预的父亲杜恕,长期居家不仕,魏明帝时任散骑常侍等职,他为人忠义、正直,与朝廷中的权臣关系不合,称病隐居。明帝去世后,被起用为河东太守。“高平陵之变”后,被减死发配,于嘉平四年(252年)卒于章武郡。

杜预虽然生长在官宦人家,但不是那种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他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他特别喜欢读《左传》,自称有“《左传》癖”。同时,杜预也明于国家兴废之道,常说:“立德是我无法企及的,立功立言差不多可以做到。”但因为父亲与掌权的司马懿有矛盾,所以他一直得不到任用。

折叠入幕为僚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死后,由其子司马昭接掌朝政。司马昭执政期间,司马氏已经成为曹魏政权最大的政治集团。司马昭在掌握了政权后,为了巩固、扩大统治基础,广招人才。在这一背景下,杜预也被用为尚书郎,同时娶了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为妻。甘露二年(257年),河东人乐祥上书陈述杜畿的功绩,于是司马氏封杜预为丰乐亭侯,食邑一百户,承袭父爵。任尚书郎四年后,杜预转参相国府军事,成为司马昭的重要幕僚。

景元四年(263年)五月,魏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蜀汉。杜预被委任为主力军统帅、镇西将军钟会的长史。魏军攻灭蜀汉后,钟会联合蜀汉降将姜维谋反,准备杀害同行的魏将,以割据益州。次年(264年)正月,钟会在实施计划时,被乱兵杀死。在这场变乱中,钟会的许多僚属都遇害,只有杜预凭借智慧幸免于难。事后,杜预被增封食邑一千一百五十户。

折叠改议制度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日(266年2月8日),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杜预转为晋臣,并于泰始(265年-274年)中期担任守(代理)河南尹一职。

自咸熙元年(264年)起,司马昭委托荀勖、贾充、裴秀、郑冲等人改制礼仪、法律、官制。其中车骑将军贾充等负责制订律令,杜预也受命参与这项工作,是《晋律》主要的注解者。这部法律即是泰始四年(268年)颁布的《晋律》,它上承《汉律》,下启《唐律》,对后世的封建法律有很大的影响。

在任河南尹时,杜预认为洛阳是教化天下的基点,由近到远,但凡施政行文,务必以国家大政方针为准。他受诏制定了升降赏罚官吏的考核条例,建议仿效唐尧的上古之政,去繁从简,顺其自然;同时认为要选拔明达的官员,各自考核辖区内的官吏。任职一年后,每年各选上等、下等者一人,以六年为期,拔擢优者,裁汰劣者。以此来改变当时官场相互包庇的陋习。随后,他受到了素来不和的司隶校尉石鉴的弹劾,被免去职位。

折叠秦凉平乱
主词条:秦凉之变

泰始六年(270年)六月,司马炎启用杜预出镇边关,先为安西将军军司,后任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杜预刚刚在秦州就任,石鉴也以安西将军之职都督秦州诸军事,成为杜预的上司。

当时,杜预所在的陇右地区很不安定,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起兵造反,势力很大,司马炎派去镇压的将领,不是战败,就是被杀。石鉴官报私仇,命令只有三百士兵、百匹战马的杜预出击。杜预识破石鉴的阴谋,不肯去送死。他顶撞石鉴说,草盛马肥的六月根本不适合同鲜卑人作战,另外政府军队的兵源给养问题也必须集中力量预先解决,所以交战的时间只能定在第二年的春天。杜预把他的意见归纳为“五不可,四不须”。杜预拒绝出兵,激怒了石鉴。石鉴以杜预擅自装饰城门、官舍,“乏军兴”为由,将他逮捕并送交廷尉治罪。多亏杜预驸马的身份,在“八议”的赦免范围,才保住性命,但仍丢掉了爵位。不久,石鉴在一次战斗中,被秃发树机能打得惨败,事实证明杜预的意见是正确的。

折叠七载度支
泰始七年(271年)十一月,居住在山西地区的匈奴人在酋帅刘猛的带领下武装暴动。由于杜预明于筹略,善于规划,朝廷重新启用,命他以“散侯”身份参谋军国大谋。很快,他被任命为度支尚书,掌管政府的经济财政事宜。此后一直到咸宁四年(278年),杜预共担任了七年的度支尚书。其间,因为石鉴回师后报功不实,与杜预互相攻击,二人一并被免职,杜预再次“以侯兼本职”。数年后,仍被授为度支尚书。

在任上,杜预共向晋武帝提出过五十多项治国治军的建议,其中包括常平仓的兴建、谷价的调整、盐运的管理、课调的制定和边防的建置等等。此外,他还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进行科学发明。杜预成功制造人排新器,并复制出久已失传的欹器(周朝太庙的礼器),献给司马炎,受到司马炎的称赞。

泰始十年(274年),武元皇后杨艳逝世。后来,武元皇后的灵柩将迁到峻阳陵。按旧丧制,安葬以后,皇帝和群臣即可以脱孝服。尚书上奏,认为皇太子也应脱孝服。杜预提议“皇太子应守古代丧制,服丧三年”,司马炎同意。

为了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他力排众议,在孟津渡口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在建桥过程中,从设计到施工杜预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桥建成后,司马炎带着百官到桥边设宴,举杯向杜预祝酒说:“不是你,此桥是不能建成的。”杜预回答说:“不是陛下的英明,臣也不能施展微小的技巧。”杜预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不合晷度,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差舛,修订出《二元乾度历》。此历经过验证,终于取代时历,通行于世。

咸宁四年(278年)秋,兖豫诸州郡连降暴雨,西晋统治区域内大面积涝灾,晋武帝下诏求计。杜预曾前后两次上书陈述救灾计划。这两篇收在《晋书·食货志》中的奏章是后人研究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材料。由于杜预对当时灾情作过调查研究,所以他对灾情原因的分析和所提出的救灾办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他指出,粗放滥垦、火耕水耨和水利设施(陂堨)年久失修是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本原因。“陂堨岁决,良田变生蒲苇,人居沮泽之际。水陆失宜,放牧绝种,树木立枯,皆陂之害也。陂多则土薄水浅,潦不下润。故每有水雨,辄复横流,延及陆田。”杜预认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坏陂宣泻。“以常理言之,无为多积无用之水,况于今者水涝瓮溢,大为灾害。臣以为与其失当,宁泻之不蓄。”那些建造比较合理的“汉氏旧陂旧堨及山谷私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水”。对“魏氏以来所造立及诸因雨决溢蒲苇、马肠陂之类,皆决沥之”。“宜大坏兖豫东界诸陂,随其所归而宣导之。”至于灾民,除靠政府救济官谷外,还可以让他们借助水产作眼下日给。坏陂的计划如果能实现,“水去之后,填淤之田,亩收数锺。至春大种五谷,五谷必丰,此又明年益也”。杜预还建议把典牧不供耕驾的种牛租借给灾民。在上书中,杜预对西晋政府的办事效率表示忧虑。他谴责某些部门、个别官吏只从自身利害出发,彼此纷争,互相推诿,使一些地区的救灾工作不能继续下去。

杜预在朝中七年,斟酌处理国家大事,不可胜数,受到朝野称美。时人称他为“杜武库”,意指其博学多通,就像武库一样,无所不有。

折叠三陈平吴策
西晋建立时,全国尚未统一。当时孙吴政权仍控制着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不过,孙吴的国力比西晋要弱,再加上政局动荡,很难同西晋抗衡。司马炎登位以后一直想发动灭吴战争,但晋廷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除羊祜、张华等少数大臣支持司马炎的想法外,大多数人态度暧昧。朝廷中的一些实力派人物,如贾充、荀勖等则持有不同见解,以致错过了一些灭掉孙吴的极好的战机。

咸宁四年(278年)春季,荆州前线的晋军主帅羊祜突然病重,一直优柔寡断的司马炎有些后悔,想让羊祜带病出征,但羊祜很快去世了。临终前,羊祜向司马炎举荐杜预接替自己,认为他完全可以担此重任。羊祜举荐杜预,一方面是因为在朝廷内部的争论中,杜预始终站在羊祜一边,积极支持灭吴战争;另一方则是因为杜预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杜预驻守的襄阳是西晋南部边境荆州的首府。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战争一开始,杜预的首要任务是夺取孙吴的荆州。

十一月,司马炎改任杜预为镇南大将军。受命之后,杜预南下襄阳(今湖北襄阳),为即将开始的灭吴战争作战前准备。

杜预到达荆州后,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同时派兵奇袭西陵。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是孙吴的西部边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晋军能突破西陵,益州的水师就可以顺流而下,驰骋荆州。对于西陵的重要性,孙吴也早有注意。孙吴大将陆逊曾指出,西陵是孙吴的西大门,丢掉西陵则整个荆州不保。所以,从陆逊到他的儿子陆抗,从没有放松过对西陵的控制。但杜预发现自陆抗死后,吴主孙皓逐渐削减了这里的兵力。只是驻守在这里的总督是孙吴的名将张政;不除张政,西陵很可能成为未来战争中晋军前进途中的巨大障碍。于是,杜预实施了一条借刀杀人之计。他从军队中挑选了一批精壮的将士,突然偷袭张政。张政虽然对杜预的到来有所警惕,但万万没有想到,他一到任就来偷袭,由于没有准备吃了败仗。张政害怕孙皓惩罚他,没有如实报告情况。杜预早了解孙皓生性多疑,对臣下不很信任,故意把在西陵抓到的俘虏送到孙吴的首都建邺(今南京)。孙皓果然中计,气急败坏地召回张政,任命武昌监刘宪接替他的职务。在大战之前,敌人将帅移易,军心动荡,这就为晋军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咸宁五年(279年)八月,杜预准备就绪后,上书司马炎请求开战。

这时,驻守在扬州前线的晋军主帅王浑上表声称孙吴要发倾国之兵攻打晋朝。反对派乘机说三道四,使得司马炎对杜预的请战迟疑不决,最后竟同意将灭吴的计划推迟到下一年。

杜预得知司马炎变卦,非常着急。他再一次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他说,孙吴的兵力相当紧张,只能集中力量保住夏口以东,连西线也无力增援。杜预婉转地批评司马炎听信谣言,放弃灭吴大计,实际上是纵敌养患,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他认为,灭吴战争胜券稳操,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损失什么。对于杜预的上书,司马炎仍然迟迟不置可否。杜预又急又气,第三次上书请求立即开战。他愤怒地批评反对派既不顾国家利益,又怕别人立功的阴暗心理和可耻行径。杜预还向司马炎指出,由于我们要攻打孙吴的消息已经泄露,孙吴可能要采取对策,那必将给我们灭亡孙吴的战争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当杜预的这次上书被人送到司马炎那里的时候,大臣张华正在陪司马炎下棋。张华看到信后,立即推开棋盘,劝司马炎不要再优柔寡断了,恳求他采纳杜预的建议。这时候,贾充、荀勖等人又反对攻吴。由于杜预的几次上书,把攻打孙吴的形势剖析得一清二楚,司马炎终于下定决心,立即发兵南征。

折叠功成不居
主词条:晋灭吴之战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调集大军二十多万,兵分六路,水陆齐进,大举进攻东吴。杜预在这次战争中并没有担任主帅,晋武帝只是任命他为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并且在荆州地区负责调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师。

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预陈兵于江陵外。江陵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杜预不想在这里消耗时间和兵力,对它只是围而不歼。在切断了江陵和外部的联系之后,他立即调动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一部分兵力沿江而上,向西进攻,夺取沿岸城池。一个漆黑的夜晚,杜预又派出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领锐卒八百人作为奇兵,偷袭江南的乐乡。这支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长江。他们按照主帅的计谋,一方面在山上到处点火,树立旗帜,虚张声势;一方面分兵袭击乐乡附近的各个要害地区。这样一来,把乐乡城里的吴军都督孙歆吓得坐卧不安,他在给吴都督伍延的信中说:“从北方来的各军,真像飞过长江一样。”各处的吴军也人心惶惶,不敢随意行动;有吴国百姓上万口前来投降。接着,杜预的这支人马埋伏在乐乡城外,等待时机攻城。正巧,这时候有一支吴军从江岸返回乐乡;杜预的将士就乔装打扮,混杂在吴军的队伍里溜进城里,活捉了孙歆。杜预设计巧取乐乡,使部下将士十分钦佩。他们传诵歌谣说:“以计代战一当万(主帅用计谋打仗,真是以一当万啊)!”

二月,在扫清江陵的外围之后,杜预部进逼江陵。伍延假称请降,而仍在城墙上列兵防守,杜预攻下了江陵城,占据荆州。至此,长江上游平定,从沅湘以南直至交州、广州一带,孙吴的州郡都望风归顺,奉送印绶。杜预安抚降者,又借兵威,迁徙将士及屯戍人家以充实江北。南方州郡故地都安置了地方官,荆州肃然,使得投降的吴人有归家之感。

接着,杜预挥师东进,配合其他地区各路晋军攻打孙吴的都城建邺。有人对连续进军产生了畏难情绪,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提出,天气转热,雨水增多,北方士兵不服水土容易感染疾疫,应该等到冬天再继续进军。杜预不以为然,分析整个战争形势说:“现在我们接连取胜,士气大振,正需要一鼓作气。打仗好比劈竹子,只要劈开几节,底下就会迎刃而解了。”杜预的意见终于为大家所接受,以后战争的形势正像杜预所预言的那样发展着。

整个灭吴一役,杜预功勋卓著,共斩杀、俘虏孙吴都督、监军一类的高级官吏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类的中级官吏多达一百二十人。

西晋灭亡孙吴的战争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分裂割据的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杜预在这次战争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功绩是非常突出的。

西晋灭吴后,杜预率师凯旋,因功进封当阳县侯,增加食邑至九千六百户,其子杜耽也受封为亭侯,食邑千户;更赐杜预八千匹绢,让他继续镇守襄阳。杜预回镇以后,屡次向司马炎陈述自己的家族世代为吏,认为武功不是自己擅长的,请求退职。但不被朝廷允许。

战后,杜预反对天下安定就要废弃军备的观点,他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任职期间,始终没有放松部队的训练。杜预把荆州军队的防卫重点集中到了对付当地少数民族方面。

在荆州,杜预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其中,在整修前代河渠的基础上,他引滍水、淯水两江之水入田,使一万余顷农田受益。为了使屯田和普通民田均能得到灌溉,杜预又把水渠按照地段标上界石。杜预开凿了从扬口到巴陵的运河一万余里,使夏水和沅、湘两水直接沟通,既解决了长江的排洪问题,又改善了荆州南北间的漕运。

杜预的政绩,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扬,百姓称他为“杜父”,并歌颂说:“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折叠安逝归途
后来,杜预被征调到中央政府任司隶校尉,加位特进。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他在途中行至邓县时逝世,终年六十三岁,司马炎闻讯甚为哀悼,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

临终之前,杜预先留下遗言说:

上古时人不合葬,他们明白死生之道,生则有识,死则全无。中古圣人改为合葬,大概是认为分葬、合葬本无定则,主要是为了示教于生者。自此以后,大人、君子或合葬或分葬,人生的事还没有弄清楚,哪能知道死后的事,所以各以自己的愿望行事。我以前做台郎,曾因公事经过密县的邢山。山上有一坟墓,我问农夫,说是郑大夫祭仲的墓,有人说是子产的墓,于是率领随从人员去祭奠参观。坟墓造在山顶上,四望无遮无碍,山脉南北走向而墓斜向东北,朝新郑县城,意为不忘本。墓的隧道只堵塞后面而前面敞开,不填土,告诉人们里面没有珍宝,不需要重隔深埋。山上多美石却不取用,不过是收集洧水边的自然卵石砌墓,以不劳工巧为贵,且此石于世上无用。君子推崇这种葬法有节俭之情,小人无利可取,所以经历千载而完整无损,这是由俭得来的。我去年春天入朝,因郭氏丧亡,按陪陵的旧制,自己上表在洛阳东首阳山之南营造将来的墓穴。所得的地盘中有一小山,其高显然比不上邢山,但是东仰二陵,西望宫阙,南观伊洛,北望夷叔,旷然远望,心情安适。所以栽树开道,作好建墓准备。到时候都用洛水圆石,开隧道向南,规模样式仿效郑大夫,想以俭约来保全坟墓,棺木、器皿、衣物,都要与此相称。

到杜预离开人世后,其子孙就按遗嘱安葬了他。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杜预。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杜预。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杜预。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杜预亦位列其中。

杜预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历史人物。[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影响
折叠政治
折叠建言政制
西晋建立后,对其政权的支柱世家大族实行放纵的政策。因此社会上黑暗腐败,各级官吏蝇营狗苟,公相塞过,互相包庇。泰始四年(268年),杜预针对这种情况,向晋武帝司马炎建议实行考课制度。他主张整顿吏治,建立严明赏罚的制度,提出“六年黜陟法”。六年中优秀的要越级提拔,皆差的上奏朝廷免官,“优多劣少”者继续留任,“劣多优少”者降级使用。

杜预两度任度支尚书,提出大小建议五十余条,其中如建议施行籍田,提出安边政策,又制造人排,兴建常平仓,议定谷价,计算盐运,制订考课制度等措施,都于国计民生有益。

折叠律学思想
在律学中,杜预是西晋时与张斐齐名的律学家。《律本》是杜预为《泰始律》(即《晋律》)所著的注释,代表着杜预主要的法律主张,其内容主要有:

(1)纳礼入律,礼法合一。杜预重视儒家礼的同时也主张对礼要有所损益变易,体现了一种“变礼”观。在“崇礼”而又“变礼”的思想指导下,杜预注律是遵从“网罗法易,格之以名分”的原则,以名分为标准来解释法意,将法律纳入名分的匡范之中,从而做到纳礼入律,礼法合一。

(2)“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简直”的立法观是杜预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杜预简明扼要的区分了法与经义、律学与经学的界限,主张律学与经学分开,以防止法律繁多。他认为立法一定要“简直”,做到“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即法律的文字要简要通俗,条例应明白准确,直截了当;法律的形式要单纯,概念要明确,条文要简约,不要繁密。杜预说,刑法的根本在于简单直接,所以一定要推究“名分”。他解释道:“刑之本在于简直,故必审名分。”名就是名称,分就是区别,什么样的罪名用什么样的处罚,这样,不同的罪就相互区别开来了。这点在《晋书·刑法志》中有详细的讨论。杜预认为,只要列出一张表,标上罪名,标上相应的处罚,官员就可以根据审理犯人的实际情况去查表确定犯罪和处罚,道理的细微处可以就这样克服掉。

(3)区分律、令的界限。杜预在《晋律序》中指出:“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太平御览》卷638)。“律”是用来定罪量刑的,“令”是指各种规章制度。律、令界限明确,有利于立法的“简直”。杜预提出来的“律”和“令”就具有统一性,“令”由政府发出,百姓必须服从;不服从,“律”则定罪。这是中国法律史上明确区分律(刑法制度)、令(规章制度)最早的定义。

杜预法律观的突出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推进立法的“简直”,促进了立法合一,纳礼入律。

折叠修订晋律
律学是经学的一个分支,到三国时期出现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倾向。晋代是律学鼎盛的时代。官方曾组织以贾充为首,包括杜预、郑冲等律学家,修订了新的《泰始律》,这是法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系统性修律活动。《泰始律》成后,杜预、张斐又相继加以注视,张斐所著的《律表》和杜预所著的《律本》是注释律学的两大成就,他们的出现表明了律学已成为依据经义原则研究具体法律问题的独立学科。

张、杜的律注与晋律视为一体,具有法律效力,后世称之“张杜律”,代表着律学的成熟和繁荣。《晋律》是在损益汉《九章律》和魏《新律》的基础上的产物。汉律的特点是刑罚苛碎、条目繁密,计七百七十余万字,二万六千余条,内容重复,不好记忆,为官吏提供了上下其手,从中舞弊的机会。曹魏政府虽对此作过改革,但变动有限。《晋律》依据杜预的主张,对汉魏旧律大刀阔斧地进行剪裁,只有二千九百余条,十二万六千余字,所以唐人称赞它“实曰轻平,称为简易”(《隋书·刑法志》)。这也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晋律》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通行于全国的法律,并被东晋和南朝所沿用,也是这一时期承用时间最长久的一部法典。

折叠军事
杜预于曹魏景元四年(262年)以镇西长史职随镇西将军钟会灭亡蜀汉。西晋泰始七年(270年)任秦州刺史时,针对匈奴右贤王刘猛举兵反叛的情况,提出“内以利国外以救边”的军政要策五十余条,均被采纳。

咸宁四年(278年)十一月,杜预继羊祜之后镇守荆州,筹划灭吴事宜。他到任后修缮甲兵,示以威武,以精兵袭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破吴名将、西陵督张政,并以离间计使吴末帝孙皓临战易帅,造成吴国西线动荡。为晋军大举伐吴创造有利的条件。咸宁五年(279年),两次上书建议乘吴防务松弛、兵力分散、东西难顾之机,迅速出师。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大举伐吴。杜预指挥西线晋军,在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攻克吴国要地江陵(今湖北荆州),为西晋成功灭吴作出了重大贡献。

折叠学术
杜预在平吴之后,闲暇无事,即专心钻研经籍,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自秦焚书后,到两汉间,传左氏的诸家众多,但都是杂取《公羊》《谷梁》二书来解释《左传》的,多不协体。所以杜预作《左氏集解》,专取左丘明之传,以释孔子之经。实际上,他是按照《春秋》经文重新编排而成。即使如此,从书中仍可看出有合经者,也有不合经者,还有些内容在《春秋》经文中是根本没有的。所以,“合经”之作,杜预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他的贡献和影响,《春秋正义序》评价杜预此书“专取(左)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是“子应乎母,以胶投漆”,为最优者。晋秘书监挚虞也说:“左丘明本是为《春秋》作传,而《左传》却单独流行。(杜预的)《释例》本是为《左传》而设,所阐发的道理不限于《左传》,所以也单独流行。”自此书开始,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以《春秋》与《左传》合刊为一书,也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对后世《左传》研究颇有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清代时收入《十三经注疏》中(杜预的集解与唐人孔颖达的正义合为《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

折叠其他方面
作为天文学家,杜预主持制定了名为《二元乾度历》的新历法,修正了旧历法误差,由晋武帝司马炎下诏颁行天下。

作为机械制造家,杜预亲自设计并主持在富平津(今河南孟津)建造了一座横跨黄河的大型浮桥,被时人叹为奇迹。该桥一直使用到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才因年代过久、铁链朽坏而拆毁重建。他还研究了前代的谷物加工机械,制造出用水力推动的连机碓和水转连磨,利用水力推动几个碓同时舂米,大大提高了谷物加工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他还提出兴修水利的主张,在水害之后,填淤之田,大种五谷,必有收益的看法。

在工艺制造方面,杜预自行设计制造出一批造型精美、工艺先进的仿周青铜礼器,献给了司马炎。[1]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杜预在荆州时,南土百姓歌颂他说: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功勇。

《杜氏新书》:王隐晋书称预智谋渊博,明于理乱,……预有大功名於晋室……。

庾信: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生平,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姚思廉:昔邓禹基于文学,杜预出自儒雅,卒致军功,名著前代。

房玄龄等编修《晋书》评价:

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

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而每任大事,辄居将率之列。结交接物,恭而有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

杜预不有生知,用之则习,振长策而攻取,兼儒风而转战。孔门称四,则仰止其三;《春秋》有五,而独擅其一,不其优欤!夫三年之丧,云无贵贱。轻纤夺于在位,可以兴嗟;既葬释于储君,何其斯酷。徇以苟合,不求其正,以当代之元良,为诸侯之庶子,檀弓习于变礼者也,杜预其有焉。

昔之誓旅,怀经罕素。元凯文场,称为武库。

刘仁轨:内有武帝、张华,外有羊祜、杜预,筹谋策画,经纬谘询。

张说《孔子堂杜预赞》:猗欤杜侯,发挥孔圣。《春秋》既立,王道以正。列国行事,君子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推凡见例,定罪原词。开我後学,从祀先师。

杜甫《祭远祖当阳君文》:降及武库,应乎虬精。恭闻渊深,罕得窥测,勇功是立,智名克彰。缮甲江陵,祲清东吴。邦于南土,建侯于荆。河水活活,选舟为梁。洪涛奔汜,未始腾毒。《春秋》主解,稿隶躬亲。

李恒《加裴度司空制》:在昔有晋,厥功平吴,惟茂先决策于中,惟元凯整旅于外。

杜牧《注孙子序》: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于内,功后成于外。

崔致远《浙西周宝司空》:至如仲尼儒术,始流芳于沂水之湄;元凯战功,方挂美于岘山之顶。

李廌《杜元凯庙》:书生昧筹算,罕立横草功。征南日耽经,帷幄明指踪。胸中有武库,矧与竖儒同。贤哉秉节度,不制蜀阿童。沈碑虽好名,要是真英雄。寥寥万山路,爽气摇松风。

张预《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敌人开阖,必亟入之。”预表还所获而间张政。又曰:“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预以奇兵袭乐乡,而孙歆以谓飞渡江。又曰:“善战者,求之于势。”预谓兵威已振如破竹是也。

程颐:常爱杜元凯语,若江海之波,膏泽之润,焕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张镃《杂兴》:征南勋业手,顾乃玩简策。麟经日月垂,左氏实有力。为渠作忠臣,训义订今昔。后来疑掖子,开卷随有益。果能作蹄筌,此学不妨痴。

郝经《续后汉书》:杜预学识远到,志力刚明,有古儒将之风,而德度弗逮祜也。

陈元靓:博学多通,昔称传癖。释例既详,异论斯一。逮我庆成,布昭纯锡。追宠公台,增芳疏秩。

陈普《咏史》:旄头两度茀钩陈,黄色频年斗孟春。长历春秋两高阁,东南填淤正肥民。

朱元璋:若诸葛孔明、羊祜、杜预、李靖辈,文武兼资,难概以一律。

朱翊钧:古文臣如杜预身不跨鞍,射不穿札,诸葛亮纶巾羽扇,都能将兵立功,何必定是武臣。

申时行:此两名臣(杜预、诸葛亮)古来绝少。

陈子龙《兵家言序》: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王夫之《读通鉴论》:杜预之于学也亦博矣,以其博文其不仁,六经之旨,且以之乱。谅闇者,梁菴也,有梁无柱,茅芐垂地之庐也,而诬之曰心丧。叔向之讥景王曰:“有三年之丧二。”谓之有丧矣,非谓存诸内者之徒戚也,而诬之曰不讥除丧,而讥其燕乐之已早。预之存诸内者,诬圣欺天,绝人而禽之,犹曰君子之于礼,存诸内而已乎?故曰:“以礼制心。”心有不存,而礼制之。其外无别,则内之存与不存,又奚以辨哉?邪说逞,人道息。凡今之人,皆曰:臣忠、子孝、兄友、弟恭,求其心而已。而心之不可问者多矣。不仁哉杜预之言,以贼天下有余也!

屈大均《训练辑要序》: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

朱轼《史传三编》:自诸葛武侯以纶巾羽扇之风,运筹决胜,嗣后如羊祜之缓带轻裘,杜预之身不跨马,射不穿札,并能御大众,有成功,盖发纵指示,智固在追杀者上。韩卢虽鸷,岂能争先于人哉?叔子宽和,恬让恂恂似儒者,而元凯自谓庶几立功立言。平吴之举,释例之作,不负平生期许矣。虽然,祜、预皆魏臣,以功名显于晋,预又袭封祖爵者,以是叹太上立德,洵非功业文章之士所得企及也。预可谓自知而不自欺者欤!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若羊祜之厚重,杜预之练习,刘毅之劲直,王濬之武锐,刘弘之识量,江统之志操,周处之忠挺,周访之勇果,卞壸之风检,陶侃之干局,温峤之智节,祖逖之伉慨,郭璞之博奥,贺循之儒素,刘超之贞烈,蔡谟之检正,谢安之器度,王坦之之风格,孔愉之清正,王羲之之高简,皆庸中佼佼,足称晋世第一流者,盖二十人尽之矣。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左传癖
西晋初年,外戚王济懂得相马,又非常喜爱骏马,而直臣和峤吝啬异常,爱钱如命,杜预时常把“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挂在嘴边。晋武帝司马炎闻讯,问杜预:“你有什么癖好?”杜预回答:“臣有《左传》癖。”

折叠颈
在灭吴战争中,吴人最恨杜预,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用兵,常常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杜预有瘿病,吴人就给狗脖子上戴个水瓢,看见长包的树,写上“杜预颈”,然后砍掉,借以发泄对杜预的仇恨。

折叠势如破竹
势如破竹,语出《晋书·杜预传》:“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指事情发展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头节劈开之后,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今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势不可挡。

折叠将帅之风
杜预本人没有什么武艺。《晋书》本传讲,他身不跨马,射箭不能穿透木札。但每有军事活动,朝廷都要召他参谋规划。他知彼知己,善于同敌人斗智。

此外,杜预心胸宽阔,遇事能够顾全大局。益州刺史王濬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多年来一直在益州建造战船、培训水军,为战争做准备工作。平吴战争开始以后,王濬统率水军沿长江而下,所向披靡。到达荆州界内,按武帝的诏令,王濬攻下建平以后需受杜预指挥调遣,到秣陵后受安东将军王浑调度。但杜预十分尊重王濬,对诸将帅说:“如果王濬能攻下建平,则可顺流长驱东下,威名显赫,不应受我的制约。如果不能攻下建平,那么也没有理由去调度他了。”杜预没有利用自己职务给对方制造任何困难,还在王濬攻下西陵后去信表示:“足下能摧毁吴西边的屏障,便当直取秣陵,讨伐数世为患的逃寇,解救吴民于涂炭之中。再自江入淮,渡过泗水汴水,溯黄河而上,整军还都,这是旷世未有的盛事啊!”王濬大喜,向司马炎表呈杜预的书信。杜预的态度与益州水军率先攻占建邺有着重要的关系,也同王濬在长江下游的遭遇,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那里,指挥调遣水军的王浑,怕王濬夺得头功,对他百般刁难。就在王濬排除种种干扰占领建邺、俘获吴主孙皓之后,王浑还在攻击陷害他。和王浑相比,杜预的人品受到了人们的推崇。

折叠通达世情
杜预在荆州时,多次送礼给京城中的权贵。他曾对别人解释道,这样作不是企图通过他们得到什么好处,只是希望权贵不要加害于他。

折叠化身大蛇
《艺文类聚》及《太平广记》载有一事,指杜预为荆州刺史,镇守襄阳时,曾在居所内大醉独呕,被一小吏看到其化身为一条大蛇。

折叠不为陵谷
史称杜预“好为后世名”,他常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意指世事变迁,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平吴之后,他刻了两块碑,记述自己的功绩。一块碑沉埋在万山之下,另一块立在岘山之上,说:“怎能知道以后不会高山变成深谷,深谷变成丘陵呢。”[1]

折叠编辑本段人际关系
杜预的亲属关系
关系

姓名及生卒年

简介

祖父

杜畿(163-224)

曹魏初年官至尚书仆射,封丰乐亭侯。后在陶河试航时遇风溺死,获赠太仆,谥号“戴”。

父亲

杜恕(197-252)

魏明帝时官至幽州刺史,袭封丰乐亭侯。后因事被免官流放。

妻子

司马氏

出身河内司马氏,太傅司马懿之女,西晋建立后被追封为高陆公主。

长子

杜锡

西晋时官至尚书左丞,袭封当阳侯。死后获赠散骑常侍。

次子

杜跻

西晋时曾任新平太守。

三子

杜耽

永嘉之乱时避乱于前凉,任凉州军司。

四子

杜尹

西晋时官至弘农太守。

杜预的三子杜耽、四子杜尹,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甫、杜牧的先祖。

折叠编辑本段杜预墓
杜预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杜楼村北,陇海铁路以南,东与首阳陵相近,西可顾望京城宫阙,南有洛河,北有伯夷叔齐墓。据《晋书》等记载,杜预临终前告诫子孙简殡薄葬,“用洛水圆石,开遂道南向,仪制取法于郑大夫,欲以俭自完耳”。

杜预墓原有墓冢,今仅存一座墓碑,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偃师县令朱续志所立,上书“晋当阳侯杜公讳预之墓”的题字,存于城关镇第三中学院内。

杜预墓为为偃师市文物保护单位。[1]

参考资料
1.杜预简介_杜预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 [2023-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6:32 , Processed in 0.0666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