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9 14: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烧糊的卷子”:王熙凤的自我评价,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前言꧂

袭人回家让王熙凤给张罗成贵妇省亲,凤姐送佛送到西,见袭人只穿着一件王夫人送的“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显得太过素净,便大方送出自己新作的“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

身边一群婆子看凤姐如此做人,无不衷心称赞,王熙凤随后便风趣的讲了一番她管家做人的话。

☞细说红楼系列61,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①꧂

(第五十一回)凤姐儿笑道:“太太那里想的到这些?究竟这又不是正经事,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也罢了。一个一个象‘烧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话我当家倒把人弄出个花子来。”

王熙凤借王夫人大事多想不到,言说自己是太太替补查漏补缺,为整个贾家的体面不遗余力。

这话说得何等大气凛然,仿佛她是一心一意为了贾府。

殊不知她将袭人一个“丫头”按照侍妾的标准送回家,固然是王夫人的吩咐,也破坏了贾府规矩。




꧁②꧂

凤姐是会说话的。她既送了人家体面,还说不叫像“烧糊了的卷子”,特别值得咀嚼。

什么叫“烧糊了的卷子”?

“卷子”就是手切馒头。切好后团成圆的叫馒头,切好的长条不团直接下锅就叫卷子。

古代面粉精白不够,只有贾府大户人家才能吃的起精白面。

卷子要比馒头方便做,蒸出来又宣又白,热吃极好,冷了不免味同嚼蜡。

所以,北方人到了冬天室内拢火盆,就有烤卷子的习惯。

但要稍一不留神,就容易将卷子烤糊。又宣又白的卷子就变成又黑又焦,也不好吃了。




꧁③꧂

王熙凤形容“烧糊了的卷子”,是说在她的管家之下,一直尽心尽力维护贾府体面,避免大家伙不体面。

她更全力把体面给到贾府众人,就像那又宣又白的卷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至于她和贴身的平儿,若因此灰头土脸,也顾不得了。

她这话当然有自我标榜,舍己为人的意思,但谁也不至于戳破她。

而这话也不是她第一次说。




꧁④꧂

之前贾赦讨鸳鸯,贾母生气后就说干脆将鸳鸯给了贾琏,看贾赦羞不羞。

贾母的话代表她心中最初有意将鸳鸯留给贾琏为妾。

王熙凤一听马上警觉起来,当场就说“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

她用“烧糊了的卷子”说自己和平儿,意思是说自己不如鸳鸯。不如贾母调教的人好。




꧁⑤꧂

卷子本质优秀,只是经过后天火烧,改变形状变成焦黑,说得何尝不是王熙凤的质变。

她初为贾府媳妇也是好的。等管了家有了权力后便改了精神,成为贾府“河东狮”。

“烧糊了的卷子”被凤姐拿来自嘲,形象的表现出她的人生变化。等日后“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时,便只有可悲可叹。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07 19:47・IP 属地安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9 21: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贾元春消息动矣+】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日读解悟(十二)——第五回中隐形的“翅膀”(壹)
行者刘白
2023-07-09 10:11
湖北
开坛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是从清嘉庆年间便在民间悄然流行的话语,随着岁月的流逝,《红楼梦》依然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文学殿堂的巅峰,它此时已与时间无关。

我是行者劉白,与大家在变老的时间中静心品读岁月。


甲戌本第五回回目是“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而庚辰本此回回目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个人觉得甲戌本的回目比较好,放出了一个情字,隐指了秦可卿的出场。

古之有士农工商一说,但实际所有的利益集团都懂得政(治)经(济)不分家的,这是底层逻辑,是道理。所谓的“士农工商”排序是高层利益既得者哄骗不谙世事的老百姓的鬼话。

摆动贾府命运的两只“翅膀”,在这一回同时出场了。

这一回,文字比较美,思路新奇。并且用神话作的引子,当然这是作者的无法之法。也基本描述了重点女性人物的最终命运,这也是和一些小说不停的制造悬念迭出等路数,而与众不同的地方。

本回紧接上次,在薛家母子三人都来到荣国府这边落脚后,一日,东边的宁国府花园内的梅花盛开了,从这里开始,有一个重要人物,是梦是幻的秦氏(可卿)开始登场, 她的身份是宁府老大贾珍的儿媳妇,是贾珍儿子贾蓉的妻子,当日她和贾蓉一起出面引邀贾母等人来花园游玩,花园的名字叫:会芳园,真的是群芳聚集之处。而她此刻在贾母心中的地位是极安妥之人,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这里“梅花盛开”,脂砚斋批语出:(贾)元春消息动矣。

贾元春是荣国府的长女,入宫久矣,在不久后即将得到皇宫里贵妃身份(贤德妃)。朝中有人好做官,她是搅动托举贾府的其中一支政治翅膀(力量)。

而且,此回贾元春并没有出场,但却是因为她(梅花盛开),而开展了赏花活动。真是妙笔,奇笔。我也要忍不住赞一下。(笑)

并且这个园子叫会芳园,在哪?在宁国府,谁来主持?秦氏(可卿)。

既然本回又是指迷,又是判词。我们就先来看看,贾府的第一只隐形的“翅膀”,贾元春。

由于,贾宝玉与贾母一同来到的会芳园,倦怠了,宝玉要睡午觉。

于是以神话故事作引子,由警幻仙姑(秦氏可卿)引导,通过贾宝玉睡梦中所看,元春的“命运厨”上是画着的一张弓,弓上挂有香橼。所配歌词是:

二十年来辩是谁,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一段歌词下有脂砚斋非常有意思的批语:此悉借“《推背图》”等说法……无干涉政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是参照以前的《推背图》等迷信的手法、写法,只是为了大家茶余饭后娱乐一下,绝对没有半点涉及到政治啊。

呵呵,你们告诉我这是不是“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呢,这里大家各自脑补吧!这不是那些读了三十年《红》的砖家所说的,《红》不要过分解读,不扯其他吧。(笑)

要做豪门贵胄,政经是不分家的。这是道理!


咱们先来看元春判词的前一句:二十年来辩是谁,榴花开处照宫闱。有的版本是“辨是非”,这个就不多纠缠了。这一句给出了时间,二十年,说明为了“家族”发达持续,元春很早即入宫了,也是脂粉堆里的英雄无疑。榴花开,石榴结籽,隐指元春在皇宫已经身孕,这个论断专家学者比较一致,也说明元春应该在皇宫里的一番“搏杀”还不错,大家脑补一下清朝宫斗剧,就应该明白元春的不易。

在二十年间,她没闲着,在深度思考一个问题,即“辩是谁”或“辩是非”。这是个什么问题呢?这个答案暂时不能给读者,线索走到后面,再来给大家结果,会更接受一些。

再来看后一句: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一句就有点惊心动魄了。

“三春”,含意发生了分歧,有学者认为是三个春秋,即三年;有的专家认为三春是指的是除开元春后的,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

我认为,这里表达的是多含义,前面“梅花盛开”,批注明确指出,元春的消息动了。也就是暗指贾元春那边应该有好的消息传出,梅花,指寒冬腊月梅花开。请记住这个时间:腊月。

“三春”争及,确实可理解为三春姐妹,小说中的女子都是奇女子,值得敬佩的女子,这是作者创作的本意。元春升为贤德妃省亲回家后,与贾母、王夫人说的第一句话是:“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不知多咱晚才来。”也就是不知道多久才会再回家的意思。(第十八回)

看明白了吧,是不得已去了那见不得人(皇宫)的地方,为了家族而牺牲去的,如此一看,元春还有些许怨、恨心绪在其中,如此,比起薛宝钗的待选是甘愿为家族挺身而出的,少了宝钗的狠气。

也就是说,元春的奉“献”,是保全了下面三春,三个姐妹的无需再奉“献”。逻辑上是完全说得通的,因为总有姐妹要走这一步,无非是贾府姐妹多而已,所以元春在家族的“功劳”最大。试想一下,薛家只有薛宝钗这一个棋子,没得选,就必须、只有去待选了嘛?

第二层意思,多学者认为三春指三年风光时光,我觉得在作者如此有意模糊时间、模糊地域的写法上,“三春”也可指“多”的意思。也就是不论以后经年如何,在这一春的风光就如此了,到天花板了。人生不也如此吗?

“虎兕相逢大梦归”,这一句,专家、学者持续争议,因为有的版本是“虎兔相逢大梦归”。以周汝昌先生、刘心武老师为代表的意见是,原文应该就是“虎兕”,意指两大巨兽的角逐,暗指政局之变,只是后期程高本的篡改,改成了“虎兔”。

以台湾,白先勇先生、蒋勋先生为代表的意见是,原文就是“虎兔”,只是在抄书传播过程中,因为繁体字的象形,误抄传成“虎兕”。

并且,白先生还给出了“虎兔相逢”的意解,他说:“兕”应该是一个错字。“兕”是“犀牛”的意思,虎兕相逢没有意义。程乙本是“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年碰到兔年,元春亡故,元春一死,曹家垮掉。(摘自《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上,78页。)

这解释…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哭笑不得。然后,他还在华人地区毕生传播《红》文化。(笑出眼泪)

元春,是贾府的一支政治羽翼,不论是“虎兕相逢”错写抄传成“虎兔相逢”,还是“虎兔相逢”错写抄传成“虎兕相逢”。都为今天的后人留下了惊心动魄的证据。

“虎兕相逢”,按周汝昌前辈为代表的理解,“虎兕”意指两大政治势力的相争,没有错。全文就是如此的。

但我认为还有一种可能,原文就是“虎兔相逢”,只不过太过直白敏感了而改成了“虎兕相逢”,但绝不是白先生如此的“胡诌”。

康熙死于1722年12月底,按干支为壬寅年即“虎”年;雍正夺嫡也是于此年底。于次年1723年为雍正元年,按干支恰为癸卯年即“兔”年。

明白了吧。

虎兔相交相杀之际,前面说了,记得梅花开的时间,腊月,十二月(腊月)正是雍正铁血夺嫡的时间,并且上位成功。

所以,“虎兔相逢”也好,还是“虎兕相逢”也罢,都冷酷的影射出了,这一场政治漩涡的风暴眼。

于此时,元春还有生路吗?

当然没有,她最终的判词是: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判词白话易懂,很明显不是什么病逝,是睁着眼睛,与这个世界告别的,她的“命运厨”里画着的是一张弓,意指双意:即是死于“宫”里的一次斗争,也是被弓弦窒息而亡,即“荡悠悠”。

于生命最后,她是梦里相告父母:我已经不在人世了(儿命已入黄泉),你们赶快作好相关准备。(须要退步抽身早!)

所有在梦里说的话,都不是作者闲话、闲笔。


在第十八回,元春省亲中,有一出大家看戏的场景,其中第二出戏是《乞巧》,脂砚斋批语出:《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这一句批注,基本是大白话摄人心魄的告诉了读者,元春的逝去不会是平凡之路,一定是波涛汹涌的。

《长生殿》,我们知道是讲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背景是藩镇叛乱,造成时局危亡,唐明皇不得不在马巍坡下缢死(帮助其窒息而亡)了杨妃,以为政治时局延缓时间。

呵呵,还要怎么讲?

贾元春,是摆动贾府政治命运的一支翅膀,最后以生命的代价,为家族的荣耀博弈到最后。

所以我们读《红》,如果离开完整的艺术形象,仅孤立的搜索那些隐晦曲折之笔,很容易误入歧途;但若对这些地方全然不顾,以为作者全无隐笔,则未免辜负了曹公的苦心。

就聊到这吧,后期继续。

我们会逐渐揭开搅动贾府命运的第二支翅膀。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红楼梦第十二回思考疑问第十二回红楼梦感悟红楼梦第十二回红楼梦第十二回问题质疑
评论 4
发表神评妙论
发表
程一说d61a
我是第一,
2023-07-11
广东
回复

行者刘白作者

2023-07-11
湖北
回复

小帅黄人杰
红楼梦,我看了两遍了,没有一个能读懂
2023-07-11
湖南
回复

行者刘白作者
能读过两遍红,也是人中龙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9 22: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贾雨村贾元春影射张嫣+夏完淳//亦师亦母】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宝玉的启蒙老师,四春之首的傲雪梅花贾元春
2017-03-14 07:55·老狼说酒


红楼隐史

关系到贾府的兴衰的贾宝玉亦母亦师的亲姐贾元春是谁?

“正册第二页,“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画中的“弓”谐音“宫”,“橼”谐音“元”,点明此判词写的是入了宫的元春。

“虎兕相逢大梦归”中的“虎兕”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兕是生于西北的“状如牛,苍黑,一角”的猛兽。

“虎兕相逢”是指同时遭遇到凶猛的老虎和西北兕,暗指朱明同时遭遇到满清和西北农民军的悲惨境遇。

“大梦归”,指“昨夜朱楼梦”终,明朝灭亡。

“弓”又暗指“刀兵战争”,两厢结合正是暗示元春因虎兕相逢的刀兵战争而死。

书中写到:“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吾批:注意此处,元妃实乃作者宝玉启蒙老师,重要文字!】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吾批:元妃与作者宝玉有母子之情,十分重要!】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当她见到宝玉时,“携手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这个与作者宝玉亦师亦母、感情深厚、且是贾家依仗的靠山的长女贾元春究竟是谁?

这个元春影射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可以视为作者师但非亲授学业的一男和可以视为作者母但非亲生母亲的一女两个人!是不是很玄妙?其实不然,只要知道他和她是谁,就会发现一切原来如此简单!

首先看看宝玉师从元春是从何说起。看四句诗:“二十年来事已非,不开画阁锁芳菲。那堪两院无人到,独对三春有燕飞。”眼熟么?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即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分明就是脱胎于此诗么!

原来元春判词不是作者的完全独创,而是套用了抗清义士少年英雄夏完淳的《青楼篇》中的四句诗!天才少年夏完淳写《青楼篇》一是如白坚先生等所说的“总结秦淮青楼盛衰,借此抒发故国沦亡之悲”;二是为了讽刺东林党复社君子们,自崇祯初到弘光的“二十年来”沉迷于“芳菲”声色,留连于舞榭歌台,不顾国家大业,终于造成国家覆亡的悲惨结局!这也正是作者套用这四句诗的真正意图!

《红楼梦》一开篇的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也是受启发于夏完淳的《精卫》一诗中的中“愧非补天匹”。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是作者取自夏完淳的《烛影摇“红”》中的”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万载”诗句,《红楼梦》的“红”也正是作者学夏完淳以“红”代指朱明。

史湘云词牌中的“日月双悬照乾坤”,也是借用了夏完淳在父亲兵败苏州殉国后,又参加鲁王的吴易军队再次经历了兵败后所做的《大哀赋》中的“天南鼎定,浙右龙骞;刘文叔南阳白水,越勾践采葛飞鸢;乾坤重照,日月双悬”,诗中“日月双悬”是指福建的隆武和浙东的鲁王两个政权并立共存的状况。

朱慈炤笔下的“太虚幻境”,乃是取自夏完淳的绝命书《狱中上母书》中的“含笑归太虚”,足见四皇子对夏完淳钦敬推崇之至!

朱慈炤说“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夏完淳被满清杀害于1647年9月19日,也就是崇祯1644年3月19日亡国后三年半,可不正是“三四岁”时让朱慈炤认下了夏完淳这个老师么?

元春是宝玉的启蒙老师,乃是作者正告读者他是遥敬夏完淳为师,红楼梦中重点借用套用夏完淳的诗赋!

第五回里写到:“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脂批甲侧:元春消息动矣。】”《红楼梦》中的“梅花”代指的是抗清的义士,因为元春是以夏完淳为代表的以身报国的抗清义士,故而作者用梅花影射元春。

梅有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这也是元春的“元”的一个出处。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盛开于冰天雪地之中,象征着不惧风雪、坚贞不渝的高洁品格。自古以来,人们赞美梅花的傲雪精神,比如陆游的《咏梅》“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元春”又音似“完淳”,夏完淳乃是被砍头而死,“完”字砍头正是“元”,“元春”的取名正是为了纪念壮烈殉国的一代名家义士夏“完淳”!

十八回里:“宝玉起稿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推他道:“贵人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才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又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分驰了?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

在元春----夏完淳眼里,只有朱红才是真玉,代表满清的绿是不配称玉的,满清的绿只配叫蜡!

来看看被朱慈炤遥敬为师的夏完淳可歌可泣的壮烈一生(摘自百科):

夏完淳,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明松江府华亭县人(现上海市松江),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完淳早慧,5岁读经史。当时陈继儒曾写诗赞:“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至十一、二岁,已“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14岁随父起兵抗清,兵败后,其父投水殉难,夏完淳又随其师陈子龙继续抗清活动。子龙死,入明兵部职方司主事吴易军中,尝上书南明鲁王,授封中书舍人。吴易兵败后,为叛徒告密因上鲁王表为清军获而被捕。

夏完淳被关押于南京监狱八十天。洪承畴知道17岁的夏完淳是有名的神童,想劝降夏完淳,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院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

时钱栴亦被捕,意志沮丧。完淳在旁勉励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得全晚节。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南明弘光王朝败亡得原因,识见超卓。如谓“南都之政,幅员愈小,则官愈大;郡县愈少,则官愈大;财赋愈贫,则官愈富。斯之谓三反。三反之政,乌乎不亡?”九月十九日,被押出处斩。临刑,立而不跪,神色不变。

以身报国的抗清义士夏完淳就是《红楼梦》中气节最是高坚的傲雪寒梅!

作家森林团队原创文章,对作品拥有合法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9 22: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是个好老师?因她做错一件事,她的进宫成为宝玉悲剧的开始
江山携手 2019-07-25   |  8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元春和贾宝玉虽然是姐弟关系,但是对于贾宝玉这个弟弟,贾元春除了给予母亲般的痛惜,还对他寄予厚望,从小就注重对他的培养教育,在这点上,贾元春又扮演了一个老师的角色,而且是一个非常合格的老师,从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贾元春省亲时,可以找到证据。

文本: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一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从上述文本可以看出,3,4岁的贾宝玉已经能认识数千字了,数千字虽然是个概数,但至少得有三,五千才能用这个数千来概指吧,想想看,我们常用的汉字才多少,也不过三,五千吧,所以说,贾元春虽然只教贾宝玉几本书,但贾宝玉的识字功底足可以应付大多数的书籍了,因此,后来贾宝玉不上学,仍然能在家自学并不时接受贾政的考核,凭的是当初贾元春的悉心教育。

3,4岁的贾宝玉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放到现在可以达到神童的级别了,这样的成果除了贾宝玉自身的潜质外,也与贾元春的教育方法有密切的关系,作者曹雪芹没有明写贾元春如何如何教导宝玉,而是直接抛出这样的结果,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惜墨如金时不留只言片语之痕迹,而说的却暗示得一清二楚。



在红楼梦中,作者总是习惯于把读者引向真假难辨的迷阵中,让读者在破阵中乐此不疲,这也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有时你以为是作者的虚构,冷不防批者却出来透露,这是事实。

文本:(庚辰侧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

这侧批让人有点迷茫,是作者自批吗?如果不是,那批者也应是贾元春的弟弟,而且也受过贾元春的亲自调教,最后也成为和贾宝玉一样,远离功名利禄的废人。

此处作者,批者似乎在共同摆迷魂阵,作者是批者还是批者就是作者?我们也只能用这样迷惑不解的语句来搪塞。不管怎样,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贾元春确实是个懂得教育孩子的专家,是个合格的好老师。


不过,宝玉(或作者,批者)说的自己成为废人,是因为姐姐仙逝太早是自我安慰与解脱的假话,其实从姐姐进宫离开自己开始,就注定了他沦为废人的结局,这样的判断不是乱说的,可以从文本中得到验证。



文本: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

很显然,元春入宫以后还是在关心着宝玉的,并向家人传达了教育孩子的要旨,要严但不能过严,而贾府的人完全背离了这样的教育原则,祖母是一味的溺爰,无原则的放任,父亲是一味的诃责,看见都怕的严酷,贾宝玉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形成了一种肆意妄为而又逃避现实的病态心理。

贾元春未入宫前,她代替贾政与王夫人成为贾宝玉事实上的监护人,在孩子的成长中,监护人的作用尤其重要,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贾元春是才德兼备的淑女,她的言传身教自然会让宝玉耳濡目染变得优秀。



贾元春入宫后,贾宝玉的监护人变成了贾母,虽然贾母也是大家闺秀,也是有教养的,但是她给宝玉只养未教,只是溺爱,纵容,袒护,依靠自己的地位让贾宝玉成为贾府的中心,身边的人都得讨好他,让着他,失去约束的贾宝玉蜕变了,从神童变成了混世魔王。

对于读书,贾宝玉是用过功的,不然,3,4岁的他怎么可能把常用的数千个汉字都学完,这样的用功有贾元春善意的诱导,但肯定也有压力,贾元春奉行的教育原则是严而不过,所以她的严给小小年纪的贾宝玉带来的压力一定也不小,毕竟贾宝玉被当作是贾府的希望,贾元春望弟成龙的意识肯定不会放松对贾宝玉的要求。



用现在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根据孩子身心的成长规律,过早地强迫孩子学习会影响孩子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导致孩子不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厌学的现象,因此,贾宝玉的不上学以及与当时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人生观都与此有关,这是出于贾元春意料之外的事与愿违,也是作为好老师急功还利造成的失误。

贾元春进宫曾是贾府的荣耀与希望,然而正是她的进宫,让她对贾宝玉的早教策略流产,同时又过早离开监护人的岗位,导致了失去正确引导的贾宝王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因此,贾元春的早教以及突然脱离监护人的位置是影响贾宝玉悲剧人生的重要因素,进宫或许是身不由己,但早教策略应是她急功近利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江山携手 > 《元春》举报/认领
上一篇: 看似贾元春失宠引发贾府衰败,其实贾府才是她失宠的根源所在
下一篇: 宝玉无意抽的一签,揭秘了姐姐元妃的死亡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11: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王熙凤四个陪嫁丫头,为何一个比一个结局惨,平儿最惨?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微信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前言꧂

王熙凤有四个陪嫁丫头,平儿和兴儿都做了证实。基本说法是“死的死,嫁的嫁”,就剩下平儿自己被留作通房丫头。

那么,当初发生了什么事儿,导致众人起点相同,结局不同呢?




꧁①꧂

(第三十九回)平儿笑道:“先时陪了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我一个孤鬼了。”

平儿说“死的死,去的去”,证明最少有一个丫头死了。去则有两种解释:

一是离开,二是嫁人。

平儿对众人提起当年事含糊其辞,不是不敢说而是不用说,大家伙对当年事都知道的清楚,不总赘述。

而到了小厮兴儿再说就不一样了。




꧁②꧂

(第六十五回)兴儿道:“这平儿是他自幼的丫头,陪了过来一共四个,嫁人的嫁人,死的死了,只剩了这个心腹。他原为收了屋里,一则显他贤良名儿,二则又叫拴爷的心,好不外头走邪的。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二爷原有两个,谁知他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别人虽不好说,自己脸上过不去,所以强逼着平姑娘作了房里人。”

尤二姐尤三姐不知道贾家旧事,兴儿便交代清楚。

于是,从王熙凤妒忌说到平儿被逼做通房丫头,顺便提到另外三个丫头“死的死嫁的嫁”,对应了平儿说的“死的死,去的去”。

显然,平儿说的“去”就是兴儿说的“嫁”。表示离开王熙凤身边被嫁人了。

“去”也说清出嫁丫头的去向,不是被嫁给贾府小厮而是嫁去外头,只剩下平儿。




꧁③꧂

按说陪房、陪嫁都是娘家给女儿嫁去婆家的臂膀。

陪房没有选择,从此跟着姑娘成了婆家人。比如王夫人的“赵钱张李、周吴郑王”八家,以及王熙凤的来旺、来喜等几家人。

陪嫁丫头很关键,一般来说要做两个用:

一,最少留一个给丈夫做妾,以为永久臂膀。尤其是从小的贴身丫头。比如平儿,比如莺儿,比如宝蟾,还有王夫人身边那个看似无儿无女又无宠的周姨娘。

兴儿说平儿:“也不会挑妻窝夫的,倒一味忠心赤胆伏侍他,才容下了。”先说平儿忠诚,是陪嫁丫头的好处。再说王熙凤妒忌,容不下“背叛”的人。




꧁④꧂

王熙凤妒忌,兴儿直接说她:“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瓮。”来提醒尤二姐。

他更隐晦提到当初凤姐房中丫头“死的死去的去”的原因,“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他有本事当着爷打个烂羊头。”

贾府的规矩是少爷年纪大了,父母长辈要在房中派人做通房,就像王夫人安排袭人。

贾琏房中本有两个人,凤姐嫁进来后,就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

“寻出不是”就是故意找茬,“打发出去”实际是撵出去。这些通房丫头的结果都算不得好。但与她自己的陪嫁丫头比,还是好的。

贾琏是个得陇望蜀喜新厌旧的人,凤姐四个陪嫁丫头个个都是平儿一般人物,自然就见猎心喜。“多看一眼”肯定不是一眼,而是类似薛蟠与宝蟾一样的眉来眼去。

王熙凤对贾家丫头都能找茬撵出去,何况自己的丫头。

于是,就有丫头被她当着贾琏的面打成“烂羊头”,被打破了脑袋。

既然闹成这样,丫头就不能留下。从金钏儿和晴雯的结果也知道,被撵出去就是死。

剩下的丫头,王熙凤不放心都给嫁出去。之所以不嫁到贾家留做臂膀,还是对“背叛者”不放心。就像尤二姐时也是说怕贾琏再勾引。可见凤姐妒忌。




꧁⑤꧂

四个陪嫁丫头去了三个,看似留下平儿最好。李纨都说平儿倒是有造化的。凤姐也是有造化的。实际平儿是最惨的。

兴儿就提到“虽然平姑娘在屋里,大约一年二年之间两个有一次到一处,他还要口里掂十个过子呢,气的平姑娘性子发了,哭闹一阵,说:‘又不是我自己寻来的,你又浪着劝我,我原不依,你反说我反了,这会子又这样。’他一般的也罢了,倒央告平姑娘。”

平儿是王熙凤用来遮羞的。而不是真心给贾琏做妾做通房。

所以,平儿的人生注定和周姨娘一样无儿无女无宠。只看贾琏宁可偷鸡摸狗,偷娶尤二姐,也绝不替平儿争取地位,就知道平儿在他心中已经没有了位置。

平儿名“平”,本就命运平平。但也就因为“平”,反而让她在贾府抄家后能够全身而退。不排除王熙凤死了,贾琏脱罪后与平儿做了一对贫贱夫妻。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08 22:09・IP 属地江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11: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丑陋的表演:巴着丫头狂舔献媚,却对自家表妹正眼不看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前言꧂

王熙凤奉命安排袭人回家,排场不说,更送出“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又给了一件大红猩猩毡的雪披。

谁想,平儿竟又拿出一件大红羽纱的鹤氅来让袭人捎带给人。她要送的人实在是意想不到。

☞细说红楼系列63,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①꧂

(第五十一回)平儿走去拿了出来,一件是半旧大红猩猩毡的,一件是大红羽纱的。袭 道:“一件就当不起了。”平儿笑道:“你拿这猩猩毡的。把这件顺手拿将出来,叫人给邢大姑娘送去。昨儿那么大雪,人人都是有的,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羽纱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就只他穿着那件旧毡斗蓬,越发显的拱肩缩背,好不可怜见的。如今把这件给他罢。”凤姐儿笑道:“我的东西,他私自就要给人。我一个还花不够,再添上你提着,更好了!”众人笑道:“这都是奶奶素日孝敬太太,疼爱下人。若是奶奶素日是小气的,只以东西为事,不顾下人的,姑娘哪里还敢这样了。”凤姐儿笑道:“所以知道我的心的,也就是他还知三分罢了。”

王熙凤这话可是口是心非。袭人正得宠,她便送衣服给体面,捧在手心里。

邢岫烟家穷,又是邢夫人不重视的侄女,便将她往迎春房中一丢,死活不论。




꧁②꧂

她和平儿昨天日进园子吃鹿肉,看见众富家小姐都穿着体面,只有邢岫烟一人勉强穿着旧毡斗篷,与众人格格不入。

平儿形容她“拱肩缩背”,是说她穷困的样子很是寒酸。

尽管邢岫烟本人性格如闲云野鹤,心里坦荡豁达,未必真像平儿形容的那样。

但作为外人,终不免将她看作一群凤凰中混进的一只鸡。

平儿能看到,王熙凤看不到?可她终究没什么表示。




꧁③꧂

邢岫烟尽管也是贾琏的表妹。但表妹和表妹不同。

林黛玉是贾琏的表妹,那是贾母手心里的人。王熙凤恨不得对亲妹妹一样照顾黛玉。

邢岫烟也是表妹,却是贾琏继母的亲侄女,邢夫人都不大管她,王熙凤更是不管。

邢岫烟寒酸也好、丢人也罢,与她王熙凤无关。

如果邢夫人真要看重邢岫烟,她还可能换一个态度。但也别想她“亲弟热妹”的去体贴。




꧁④꧂

凤姐这个人是典型的攀高踩低,唯利是图。

袭人得了王夫人的眼,回家看望母亲,她便捧成贵妇人省亲一样。

像邢岫烟对她没任何好处,就看都不看一眼。还是平儿看不过去,私下做主拿给邢岫烟一件衣服。

这件事也体现出平儿的细心和王熙凤行事顾首不顾尾的问题。




一,她给袭人东西,不给邢岫烟,势必会让邢夫人知道后不满意。

二,她捧袭人,不理邢岫烟,太见利忘义。

三,平儿在弥补王熙凤的疏漏。

像王熙凤这般行事,功利大过情义,终究害人害己。日后众叛亲离,并不奇怪。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09 17:21・IP 属地江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11: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小妾嫣红出身大有来头,贾赦八百两银子买她做妾太值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前言꧂

贾琏娶尤二姐在外头,买房子置办家当并没有花多少钱。况且那房子家产还是他自己的。但贾赦讨鸳鸯不成,花钱买小妾嫣红,竟足足花费了八百两银子。

这不禁让人奇怪嫣红到底什么出身,竟比顶着官家小姐出身的尤二姐还要“金贵”。




꧁①꧂

尤二姐是尤氏的继妹,虽然不是亲生。可改了尤家姓氏就算尤家女儿。

她被贾琏娶作二房,养在外头,实际花费并不多。只是贾琏将体己都交给她保管,是当做妻子一般看待。

二房与正房对应,远比侍妾地位高。

嫣红则是贾赦买来的侍妾,地位不如尤二姐。

(第四十七回)邢夫人将方才的话只略说了几,贾赦无法,又含愧,自此便告病,不敢见贾母,只打发邢夫人及贾琏每日过去请安。只得又各处遣人购求寻觅,终究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名唤嫣红,收在屋内。不在话下。

八百两银子对贾家看似不多,却够刘姥姥一家生活三十多年,可是不少。

王夫人出手大方,才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而她给贾母置办八旬之庆的寿礼,也才花费几百两银子。




꧁②꧂

嫣红之所以比尤二姐“贵”,主要是“买和娶”不同。

尤二姐是娶回家作二房,她与贾琏是平等关系。哪怕不要一分钱,也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嫣红不同,她是商品,还是被精心包装后的奢侈品,价格自然比一般人高了几倍不止。

这就不得不提到嫣红的出身。

原文虽然没有过多描写,但其实从香菱的经历就能知道,嫣红与她曾经一样,十有八九都是“扬州瘦马”。




꧁③꧂

当日香菱被拐子偷走后养在一处地方。那拐子就是“养马人”。

扬州一带古来盐商众多,富商巨贾云集之地便滋生出一种职业:靠培养女子卖给富商巨贾、达官显贵牟利。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扬州瘦马。

香菱当日被拐走,因是甄士隐的女儿,虽只三四岁却也认识字。便被拐子教授了很多文化。

香菱后来学作诗那么容易,就因为她有文化知识储备,还要“感谢”拐子的教育。

不过养香菱的拐子档次不高,才会自己偷人去养。卖给冯渊后觉得卖便宜了,又去卖给薛蟠,没有诚信不说,售卖对象也是冯渊这种小乡绅和薛家这种商贾。

反观嫣红的主家能够搭上荣国府的生意就不一般。诚信有保障不说,嫣红的培养也更系统。

嫣红的人物与香菱也就不相上下,但在行业内就存在高低之别。

香菱更像设计师品牌,嫣红无疑被包装成顶级奢侈品,自然更贵。




꧁④꧂

扬州瘦马出身和经历都凄惨,大多沦为权贵们的玩物,地位与娼妓无异。

香菱尽管被薛姨妈摆了酒,正式纳妾给薛蟠,夏金桂来了还是各种凌虐她。

尤二姐也同样实惨,被王熙凤和秋桐一通明里暗里手段送了命。反观赵姨娘和秋桐就没事。

答案就在邢夫人说得那句话:“不知好歹的种子,凭他怎不好,是你父亲给的。为个外头来的撵他,连老子都没了。你要撵他,你不如还你父亲去倒好。”

家里的都有靠山,外头的才可为所欲为。

等待嫣红的命运,注定好不了。




꧁⑤꧂

嫣红,出自《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杜丽娘十八岁死在中秋夜,便注定了嫣红的结局。

脂砚斋曾批语:《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说明林黛玉也步了杜丽娘的后尘,死在中秋夜。正应了那句“冷月葬花魂”。

嫣红与香菱同样的身世和经历,不免就有了影射。再由香菱影射黛玉,可知二人都是黛玉的影。

日后林黛玉外嫁为潇湘妃子,也正是《五美吟》和《柳絮词》全引用嫁人为妃妾的女子的原因。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09 17:22・IP 属地江苏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21: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凤姐点戏+尤氏+】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凤姐为尤氏点戏的背后玄机 (2017-02-04 09:30:37)
标签: 崇祯 红楼梦 历史 明朝 朱三太子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作者是朱三太子----崇祯帝的四皇子朱慈炤。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十一回写尤氏催促王熙凤看戏点戏“凤姐立起身来答应了,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递过戏单来,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

  《双官诰》是明末清初的陈二白所作的传奇,乃是源来自著名的“三娘教子”,讲的是:三娘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抚养薛子约次妻所生的薛倚哥。薛倚哥得中状元后,与其父薛子约一同返乡祭祖,并为三娘求回了“双官诰”和御赐的“忠孝节义”牌匾。这三娘教子的《双官诰》是为了与明末有名的“洪母骂子”一事相对照。

  洪承畴的母亲傅氏教子甚严,洪承畴在满清入主中原后的顺治四年派人将母亲傅氏从福建接到京城奉养,傅氏一见大儿子便抡起拐杖对着洪承畴一顿打骂,“自闽迎入京。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曰:“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老婢耶?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经略疾走得免。太夫人即买舟南归。”这就是有名的“洪母骂子”。后来,傅氏同小儿子洪承畯生活在一只木船里,发誓“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世人就在他们孤舟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来纪念他们的气节。

  崇祯待洪承畴极为优厚,不但为其设祭坛还特加其子世袭锦衣卫,“过东松杏失利,洪承畴全军覆没,传承畴死。上震悼,命礼部具仪,钦天监择日设坛予祭,以慰忠魂,荫一子锦衣卫千户,世袭。即闻承畴降,遂罢祭,仍荫其子。”“待洪承畴何厚也!”,民间传说洪承畴被孝庄以色降伏,所以朱慈炤在书中安排贾瑞骚扰纠缠凤姐。洪承畴被传战死而获得崇祯隆重的设坛祭悼,所以朱慈炤让凤姐在《双官诰》后点了《还魂》正是为了暗讽投降满清得了明清两朝双官的“还魂人”洪承畴,变节卖国的贾天祥假文天祥洪承畴真是辜负了其母的严教和崇祯的厚待。

  最后唱的《弹词》是《长生殿》里的第三十八出戏,演的是内廷的李龟年在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靠弹琵琶唱曲谋生,李龟年无限感慨地弹唱天宝遗事正是朱慈炤感慨明亡清代的种种家亡国丧的变故兴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0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李纨影射张嫣+杏帘在望+稻香村+】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之“桃李春风”的寡妇完人李纨是谁? (2016-11-09 10:34:56)
标签: 崇祯 红楼梦 历史 明朝 朱三太子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桃李春风”,一般指的是老师教育学生成才。李纨的父亲叫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即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最高负责人,是专门为国家培养选拔人才的。”守中“指的是恪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强调的是李纨的儒家的背景。李纨是一个按照封建儒家教育成长起来的‘女子无才便有德’的妇女典范。李纨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朱慈炤对李纨的完人的描述和给予李纨醒目的地位,李纨的原型应是作者颇为尊重的人。



“纨者,完也。”红楼梦中的一些代表封建正统的人物都不如李纨完美,譬如贾政迂腐;譬如王夫人残忍;譬如宝钗阴毒,惟有李纨才是恪守封建道德规范的真正“完人”。红楼中的人物多无字,但朱慈炤偏偏交代了李纨字“宫裁”,这其实已经是暗示了李纨具有宫廷裁治的权利,那么完人寡妇李纨是谁?



  年轻寡居的李纨,身处“膏粱锦绣”之中,却“如同槁木死灰一般”。李纨一般情况下不多说话,让人误会她是个木讷的老实人。实际上,李纨不简单,在书中只要她开口,基本都是针对凤姐的,而且言辞尖锐,虽然都是借着玩笑话说出来,却总是含讽带刺的,带着攻击性。比如凤姐夸赞红玉时说“难道必定装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李纨马上当着红玉的面反驳:“都象你泼皮破落户才好!”她的锋芒都是针对王熙凤的。李纨最感兴趣并愿意为之撑腰说话的人是平儿。


  第三十九回凤姐叫平儿到大观园来取熟螃蟹,“众人又拉平儿坐,平儿不肯,李纨瞅着他笑道:“偏叫你坐!”因拉他身旁坐下,端了一杯酒,送到他嘴边。”大奶奶亲自给平儿斟酒并送到嘴边,是主动和平儿交好。

  “平儿忙喝了一口,就要走,李纨道:“偏不许你去!显见得你只有凤丫头,就不听我的话了。”说着,又命嬷嬷们:“先送了盒子去,就说我留下平儿了。”这句玩笑话,却是李纨挑战凤姐的控制权。

  那婆子一时拿了盒子回来,转凤姐的话给平儿:“说了:‘使唤你来,你就贪住嘴不去了,叫你少喝钟儿罢。’”平儿笑道:“多喝了,又把我怎么样?”一面说,一面只管喝,又吃螃蟹。”这是平儿微弱的反抗,但是却是昭示平衡正在微妙中渐渐倾斜。

  李纨揽着他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做奶奶太太看?我成日家和人说: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着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做什么?”” 正是李纨想挖墙脚孤立凤姐,这平儿的管理能力贾府上上下下谁个不服?

  后面李纨变着法又夸平儿:“凤丫头就是个楚霸王,也得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他不是这丫头,他就得这么周到了?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要是有一个好的守的住,我到底也有个膀臂了。”她正是想把平儿这凤姐的得力臂膀抢过来!




  李纨颇为小气,她自己作诗社的社长,却不肯出钱,于是带着姐妹们找凤姐要钱,结果凤姐的一番揭底才让大家知道了李纨原来是个大财主。第四十五回里凤姐说李纨: ““亏你是个大嫂子呢,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还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是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收租子,年中分年例,又是上上分儿,你娘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带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月钱比谁都多,经济上还要好过王夫人,却要跟凤姐要钱办诗社。

  可是聪明的李纨却拿平儿被打岔开话,反刺凤姐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官名门之家做小姐,出嫁了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到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抱不平。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这虽是玩笑话,但说的可够难听的,还有哪个这样说过凤辣子的?不但借着开玩笑骂了凤姐一顿,还替平儿打抱了不平,再卖好给平儿:“如何?我说必定要给你争气才罢!”这话厉害。一面表现了她的热心助人,让平儿感激她;另一方面却又挑拨了凤姐和平儿的关系,让凤姐怀疑平儿向外人抱怨她。高手啊!深藏不露的高手啊!




  第四回中写李纨“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甲戌侧批:一段叙出李纨,不犯熙凤。】”原来真相是“只犯熙凤”,脂批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罢了!

  这掌握着宫中裁治大权偏又同凤姐影射的大太监魏忠贤斗争不断的寡妇是谁?

  答案明摆着:天启的皇后懿安太后张嫣张宝珠是也!
红楼梦里的“杏花”李纨的“稻香村”里的大秘密 (2016-11-10 09:21:40)
标签: 东林党 红楼梦 历史 明朝 人文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稻香村”这名字可有大名堂,先看书中第十七回的详细描写:“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墙,墙头上皆稻茎掩护。【己夹:配的好!】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因为有红的“如喷火蒸霞一般”的红色杏花盛开,于是众人为它取名“杏花村”。这名字马上就会让人想起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清明》暗示了大观园处于明清两朝交替的时代背景。

  可宝玉却不满意,他要通过改名以进一步揭穿李纨这个杏花村的老底!“(宝玉)说道:“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己夹:妙在一“在”字。】四字。”宝玉的“杏帘”是从杏花村的酒旗化用来的,这杏帘----杏花酒旗到底有何玄机?

  让我们先看看杏花究竟有何深意!杏花很接近桃花和梅花,不易分辨。但杏花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却是别的花没有的,杏花会变色!!!杏花是变色花!!!杏花先红后白: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调落时就成雪白一片。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咏杏五绝》中写道:“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就非常形象的描述了杏花的变色特点。

   杏花先红后白,聪明的朋友看到这就一定明白了:杏花是先朱明“红”后满清“
白”的变节花!



  杏花的花型外观看似梅花又似桃花不易分辨,李纨在第六十三回里抽到的是“老梅”,乃是对应殉国的梅花元妃张嫣!可是杏花李纨最终会由红转白变节投清,变作“桃红又一春”的桃花贰臣花袭人,这是在暗喻李纨之子----最是“不言利只言义”的圣贤君子东林党们后来一个个都变成了“光闪闪腰悬金印”做了后金奴才的伪君子贾兰!

  
那么宝玉提出的“杏帘在望”即“红杏梢头正挂酒旗”的深意就清楚了:旗就是“满清八旗”,杏花东林党正高高挂着满清的八旗!脂批的【妙在一个“在”字】正是痛挞东林党的奴才状正在当前进行时态!



  李纨自号的“稻香老农”乃是取自宝玉命名的“稻香村”,“稻香老农”谐音“盗乡老农”,令人联想到盗匪农民军李自成,可是朱慈炤偏偏写了稻香村“墙头上皆稻茎掩护”,脂批还特地强调这个“稻茎掩护” 【配的好】

这一是影射皇后张嫣实乃盗匪孙二女儿的史实,后面我会详细分析

二来寓意李纨看似盗匪李自成却只是作者以盗匪作掩护,实际上是曲笔指出:李纨所影射的东林党给朱明带来的危害其实是同盗匪---农民军头领李自成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朱明不仅是亡于盗匪李自成,更是亡于张嫣的清流东林党!



  宝玉又为李纨住的“稻香村”题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这对联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稻香村”的东林党实质。

  
----“浣葛”是化用《诗经。周南。葛覃》中的“薄浣我衣”,借用“浣葛”称颂妇德,正是影射尚“”的天启皇后东林党张嫣, 因为东林党对张嫣极力歌颂,所以脂砚在此特批道【庚辰双行夹批:采《诗》颂圣最恰当。】,强调李纨就是东林党著史美化称颂的圣后张嫣。

  ----“采芹”:《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泮宫之水。泮宫即学宫,后人把考中秀才入学宫称“入泮”或“采芹”。
宝玉所说的“采芹人”就是影射读书人东林党文官。“香护”实为“相护”,意为互相保护包庇,影射了张嫣和东林党读书人的关系。

      

      朱元璋自登基伊始,就修訂皇室家法,颁布《女诫》,“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規定後官不得干預朝政。可是我们看到明朝历史上违背祖训的公然干政的张嫣,不但没有被最是满口道德礼仪的东林党唾弃批驳,反而被东林党不断地赞誉称颂,更被称为“圣后”“贤后”!


  因为“杏花村”“稻香村”是先误国后又叛国的东林党的再造之母张嫣的居所,所以宝玉对众人齐赞的“杏花村”嗤之以鼻,“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黛玉的)‘有凤来仪’多矣。” 【己夹:公然自定名,妙!】”

  朱慈炤在第十七回为大观园题对额时,先写遍布翠竹的潇湘馆,而后紧接着就是杏花环绕的稻香村。唐代诗人钱起有一首对比杏花和幽竹的《暮春归故山草堂》恰好应景对题:“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如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写的是什么呢?春光消逝黄鸟稀,玉兰花尽杏花飞,在这百花凋零的春残时节,我那窗前的幽竹依然傲然葱茏,不畏春残。
随风飘舞的杏花与“不改清阴”的幽竹形成鲜明对比,宝玉不听人言,故意说到“不及(黛玉的)‘有凤来仪’多矣。”这是朱慈炤用“有凤来仪”的幽竹的不为俗屈的坚贞高洁,狠狠鞭挞着屈俗变节、趋时易变的伪君子杏花!




  不仅说李纨不及黛玉多矣,宝玉更是指出李纨的问题所在:“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

  宝玉的这番话是对误国又叛国的东林党的痛挞:“
李纨不及黛玉多矣!张嫣和东林党的圣贤忠良的贤名都是东林党自己依仗着著史权美化捏造杜撰而成就的。东林党亡国前没做过好事,亡国后也没做过好事,上不能为国分忧,下不能为民解难,怎比得了黛玉的高洁操守?

      可叹世人都被东林党所著的官修明史和野史所欺骗,宝玉这一番对东林党的揭露自然不能为糊涂的世人贾政所接受,被颠倒黑白的东林党伪明史所欺骗的世人不仅听不进去宝玉的大实话,反而要将揭露真相的宝玉叉出去”!


  杏花易色更盗乡,三百年来费思量,圣贤李纨东林党,怎及黛玉真凤姿?


     朱慈炤在书中写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什么意思?就是李纨天启皇后张嫣就是声称的“不言利,只言义”的标榜高德清流的东林党的宫闱代表。

     在诗社中作裁判的李纨私心喜欢宝钗,主动交好宝钗,不喜欢黛玉,比如黛玉作的海棠诗“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可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力排众议,评宝钗为首。

  这正是影射懿安为崇祯选妃的
历史,张嫣最后听取刘昭妃的建议,将排在最后一名的周后选为正妃。由于真正的原因拿不出手,于是做出一番冠冕堂皇的说辞来:“懿安见其丰容端丽,特拔之为信王妃。”




  但黛玉毕竟才高,李纨终究还是要做几分公平的样子出来的。所以第三十八回里推黛玉菊花诗为魁,黛玉考虑到上次的《海棠诗》落败原因,说:"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还是不够含蓄浑厚,结果李纨又有了新说辞:"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李纨的嘴实在是巧啊!但下一回还是又评了宝钗的咏柳絮第一。不管怎么说,毕竟周后是自己提拔的,又都是东林党背景,所以懿安太后张嫣还是更喜欢周后,这就是李纨喜欢宝钗却疏远黛玉的
历史真相!



  第五十回说李纨讨厌妙玉“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为何?因为“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妙玉是才女,自然难得李纨喜欢。妙玉是谁?妙玉其实就是才女田秀英的儿子----四皇子朱慈炤!红楼梦中写妙玉孤僻不喜与人往来,但朱慈炤不安排别人,却偏偏要实为懿安太后的李纨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却是大有深意。为何?

  田妃死前为保护儿子免遭周后暗算,将儿子托付给懿安太后抚养,虽然懿安太后与周后关系好,但懿安只是不喜欢田妃母子,而周后却是要置田妃母子于死地的! 两害相较取其轻,孩子呆在懿安太后的身边,周后就是动手也是不大方便的,田妃选择让两个儿子跟随张嫣。

  从书中惜春无人关心、李纨不理妙玉的描写我们终于了解到:懿安太后张嫣对四皇子朱慈炤并不关心,但是朱慈炤毕竟已经十岁了,于是小心翼翼的朱慈炤终于活了下来,可是他那个虚岁才三岁的小弟七皇子最终还是逃不脱早夭的结局。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3: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嫌隙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凤姐的冤屈难诉与作祟的嫌隙人们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22-06-09 07:46 加拿大
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里,心怀嫉恨的邢夫人借着贾母庆寿这样的重要日子给凤姐难堪,从书中描写来看,明面上的嫌隙人似乎是邢夫人和费婆子,但暗地里的嫌隙人呢?下面就让我来细细说说还有哪些不为大家所注意的嫌隙人。

引发事端的原是小事一桩,用林之孝家的话说,就是“这事,也值一个屁!开恩呢,就不理论,心窄些儿,也不过打几下子就完了。”可尤氏一定要处置,不但要处置两个婆子,还要叫凤姐过来,把事闹大,可见其人心底狭窄。不过也好理解,毕竟不久前凤姐才刚因为尤二姐之事大闹过宁国府,好一顿给尤氏没脸,尤氏心里正攒着怨恨呢。

后来在两个姑子和宝琴、湘云的合力劝阻下,碍于贾母寿诞事体重大,尤氏只得将此事放过,可是不巧得很,袭人早已派了一个丫头去到园门外找人了。

袭人是管事的大丫鬟,最是谙于人情世故,更不要说她是出了名的贤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两个姑子和宝琴、湘云四人都懂的道理,她自然更是懂得,按照正常的作法,此时应该是息事宁人,贤袭人应该同两个姑子和宝琴、湘云四人一起劝解尤氏才对,可一向处事稳重的贤袭人是怎么作的呢?她与众不同,唯恐尤氏消了气不再计较此事,因此急慌慌地要立马打发自己的手下去叫两个婆子过来,听见尤氏又要叫凤姐过来,袭人更加欢喜,笑着说道:“我请去。”竟是急不可待地要亲自出马,因为被尤氏拦着,只好改派一个丫头去叫两个婆子和凤姐。

从尤氏要叫凤姐过来理论、到尤氏被劝服放弃的态度转变,中间相隔不过就是三五句话的片刻工夫,可就这么短的时间里,袭人竟已将丫头打发出去了,竟是一刻也等不得,不难看出袭人有多心急,袭人这么急为的是什么?就是晴雯所揭露的“架桥拨火儿”,为的是引起事端、为的是激化矛盾、为的是借刀杀人。

袭人派出的小丫头如果是直接找凤姐也就罢了,就算凤姐被叫来了,虽说难免会被尤氏拿来撒气,有些失面子,但这么小的事情,而且也算不上凤姐的过错,又是私下的三五人知道,并没有什么大妨碍,笑笑也就过去了。可我们看到的却是,袭人派出的小丫头没有去找凤姐,而是“可巧遇见”了不管事、却心性乖滑的周瑞家的,而且尤为凑巧的是,这两个得罪了尤氏的管家婆子恰好素日里同周瑞家的不对付,哎呀呀,怎么就这么的“可巧”呢?这就要问问打着去找凤姐过来的旗号、却根本没有去找凤姐的袭人和她的手下了,这一细节也是在告诉读者:贤袭人一贯嘴上一套、行动一套,始终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最是唯恐天下不乱。

周瑞家的一听自己的仇家被抓了不是,喜出望外,立马飞跑入怡红院来,赶紧地到了尤氏面前讨好,许诺“等过了事,我告诉管事的打他个臭死。”周瑞家的因此获得尤氏的默许,趁机揽了处置两个婆子的事权,而后转身打着尤氏的旗号要凤姐严厉惩治这两个管家婆婆,说“奶奶若不戒饬,大奶奶脸上过不去。”

凤姐深明事理,因此说:“既这么着,记上两个人的名字,等过了这几日,捆了送到那府里凭大嫂子开发,或是打几下子,或是开恩饶了他们,随他去就是了,什么大事。”凤姐的处置甚是妥当,可是周瑞家的是怎么办的呢?凤姐说等过了贾母寿诞这几日再行处置,可周瑞家的却是借着凤姐的话,立刻传人把两个婆子捆了起来,关到马圈里。周瑞家的这样做,一是为了抓紧机会整治与自己不对付的两个婆子,二是为了借此机会报复曾经严惩她儿子醉酒闹事的凤姐。

周瑞家的是跟着王夫人这么多年的老人,礼法规矩最是清楚不过,行事精灵鬼一般,如何不知这样作的害处,但她满心满眼都只是自己的利益,一心要从中渔利、借刀杀人,哪里还管什么礼法规矩,更何况她巧妙设计,打着尤氏的旗号借了凤姐的话头,如此一番操作后,周瑞家的不但在尤氏跟前讨了好,又为自己报了私仇,还让人误以为捆了两个婆子是凤姐作下的糊涂事,关键是,凤姐即使发现了也绝不敢寻她理论,因为她代表的是王夫人,凤姐再不满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有苦不敢言,周瑞家的好算计啊。

这边花袭人和周瑞家的巧施借刀杀人的阴谋伎俩,那边赵姨娘也闻风而动起来,而且“可巧遇见”了林之孝家的,又是一个“可巧遇见”,怎么又是这么的“可巧”呢?

细思《红楼梦》文笔绝妙尽致,何以却在此处连用两个“可巧遇见”,难道是朱慈炤才尽词穷了,当然不是,书中强调作者是十年辛苦、反复批改,“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字字都是反复推敲凝练而得,其中所藏寓意奥妙深远,绝非才尽词穷而疏懒懈怠。其实,这乃是朱慈炤的刻意所为,他是故意连用两个“可巧遇见”,为的是借此提示读者注意这两处“可巧遇见”背后的“蹊跷机关”。

事实上哪里来的这些“可巧遇见”,不过都是有心人的巧心设计罢了。花袭人派丫头出来就是为了专程去寻与两个婆子有过节的、心性乖滑的周瑞家的来撺掇启衅、挑唆滋事的;而赵姨娘转转绕绕也是专程出来为了寻找相关人等趁机下话、挑唆是非的。

再看句式结构,先一个是“可巧遇见周瑞家的”,紧接着后一个是“可巧遇见赵姨娘”,本回中的句式的机械重复也是一处巧妙暗笔,为的是暗中点出两处宾语之间的秘密关联,其实“可巧遇见周瑞家的”就是“可巧遇见赵姨娘”,“周瑞家的”其实就是“赵姨娘”,也就是我在第一部书中所破解的贾政的那个不起眼的周姨娘其实是赵姨娘的分身,周姨娘其实也是赵姨娘,也就是周瑞家的,也就是王夫人,也就是明末历史中的崇祯皇帝的皇后周金莲。《红楼梦》中的笔笔照应之严密、之绝妙可谓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非“神作”二字不能形容。

赵姨娘在贾府“互相连络,好作首尾”,人脉广达,耳目众多,身为管家的林之孝家的还不清楚的事,她却早知道了,正如王夫人在第七十七回里所说“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王夫人在怡红院里的耳报神大家都知道是花袭人,那赵姨娘在怡红院里的耳报神又是谁呢?

从怡红院里出来叫人的只有袭人派出的那一个据说是要去叫凤姐过来的小丫头,这个小丫头先是制造偶遇将话传给了周瑞家的,从而有了周瑞家的一通连环操作,那么这个小丫头呢?是不是在见过周瑞家的之后,终于去找凤姐了呢?我们看到,压根没有,因为只有周瑞家的去找了凤姐。

那么,通知赵姨娘的是不是周瑞家的呢?这是不可能的,周瑞家的得了小丫头给的消息后,立马一刻不停歇地先到了怡红院,又去了凤姐处,而后是抓紧时间处置跟自己不对付的两个管家婆子,始终是忙得滴溜溜转,哪有闲工夫去找赵姨娘传闲话?

排除了周瑞家的,剩下的就只有那个袭人从怡红院里派出来的小丫头了。原来,小丫头始终没有去找凤姐,更没有去叫那两个冒犯了尤氏丫头的管家婆子,而是通过制造偶遇,将话先是传给了心性乖滑、一心弄权谋势的、并与两个管家婆子有仇的周瑞家的,而后又传给了阴险狠毒、最喜搬弄是非、一心要凤姐好看的赵姨娘。原来,赵姨娘在怡红院里的耳报神也是花袭人,这就是袭人姓“花”的缘故所在,也就是我在第一部书中所写,“花”袭人实为“话”袭人,用“话”袭击暗算人。

赵姨娘不但耳报神众多,而且专事架桥拨火,林之孝家的原想着这么一件小事,连屁都不值得的,压根没往心里去,却被半路杀出来的赵姨娘的一句“可见他们太张狂了些。巴巴的传进你来,明明戏弄你,顽算你”的话给硬生生地激出火来,于是给那两个婆子的女儿出主意找邢夫人替她们出头,这才导致凤姐被邢夫人当众给了难堪。由此可见,这林之孝家的也是个心底狭窄、手段老辣的嫌隙人,至于她的真面目详见《天聋地哑的林之孝夫妻》一节解密。

论理,此事完全是因心窄、为了屁大的事纠缠不休的尤氏而起,如果不是尤氏默许让周瑞家的为她出气,让周瑞家的得了机会,凤姐怎能落此非难?可尤氏非但不帮凤姐说话,反而笑道:“连我并不知道。你原也太多事了。”不但将自己从是非中摘了个干净,还顺带贬损凤姐、美化自己。

而王夫人就更加过分了,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二人实为一体,换言之,打着凤姐的旗号捆了两个婆子的周瑞家的,其实就是王夫人自己,可闹出难堪了,王夫人又是怎么做的呢?为凤姐回护辩解吗?为凤姐洗清冤屈吗?丝毫也没有,而是附和着邢夫人的讽刺挖苦,语带讥讽地教训凤姐道:“你太太说的是。就是珍哥儿媳妇也不是外人,也不用这些虚礼。老太太的千秋要紧,放了他们为是。”说着,回头便命人去放了那两个婆子,成就了自己的好人形象。恶事本是自己做,却让别人承恶果、受恶名,自己反倒得了利益、享了美名,真真好算计,这怎能不让尽心做事的凤姐灰心悲凉呢?

这场嫌隙事,看似是赵姨娘和邢夫人等人的意气之争,但细究根底,却完全是花袭人用“话”袭人的巧妙设计。

请注意,第七十一回的回目《嫌隙人有心生嫌隙》中将心中衔恨、进而背后下话、借机滋事的赵姨娘和邢夫人之流定义为“嫌隙人”,而在第二十一回的回目《贤袭人【庚辰侧批:当得起。】娇嗔箴宝玉》中不但将吃醋耍气、并以性事要挟宝玉的花袭人调侃为“贤袭人”,还特别加注朱批提示读者一定要重视“贤袭人”这三字,这可是《脂砚斋评石头记》八十回中唯一的一次在回目中加注朱批,可见“贤袭人”这三字的重要性,这是朱慈炤精心安排的一处妙笔,因为,“嫌隙人”音似“贤袭人”,“嫌隙人”其实就是“贤袭人”,朱慈炤正是通过如此的反复提点和前后照应,向读者一再暗示邢夫人、尤氏、赵姨娘、周瑞家的这些“嫌隙人”同花袭人之间千丝万缕的紧密关联,换言之,第二十一回的回目中所点出的《贤袭人娇嗔箴宝玉》是表面文章,其内里其实是第七十一回的回目《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为的是有心生嫌隙,为的是暗中伤凤姐!这背后不可告人的更多秘密请见《贤袭人娇嗔箴宝玉的“淫极”秘史》一节解密。

原来,这嫌隙人明面上是邢夫人和费婆子,其实却是包括了周瑞家的、赵姨娘、尤氏、王夫人和贤袭人在内的所有这些躲在背后的阴谋家和破坏者们。



既然王熙凤影射的是以魏忠贤为代表的所谓“阉党”,那么这贾府里暗中耍弄手段陷害凤姐的嫌隙人还能是谁?自然就是外表上道貌岸然的东林党君子们和他们精心调教出来的瘦马皇后了。嫌隙人们对凤姐的阳奉阴违和暗中使绊暗喻的是以周瑞家的、也就是崇祯皇帝的皇后周金莲为首的东林党人对所谓“阉党”的暗中攻击和阴谋陷害。

花袭人、周瑞家的、赵姨娘、邢夫人、王夫人和尤氏这些“嫌隙人”一面利用一切机会制造事端、害人谋权,一面又倒打一耙、诿过于人,事后又利用手中把持的政治权和话语权为自己粉饰贴金、树立美名,这才是贾府中的嫌隙人、明王朝的贤袭人、也就是东林党和周皇后清正贤德表象下的真实嘴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12:18 , Processed in 0.0637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