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人间绛珠仙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林黛玉明玉玺//灰侍者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9: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或824年-882年), [37]本名岐,字飞卿,又作庭云、 [38]廷筠, [44]号温钟馗, [43]世称温方城、温助教。 [45]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中国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38]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42]于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或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出塞。后有蜀地之游,复赴长安。在开成元年(836年),因李翱之荐,得从太子永游。于开成四年(839年)秋,参加京兆府试,荐名居第二,因遭谗毁,被黜落罢举。会昌三年(843年),往返于长安与旧乡吴中之间,曾有湖湘之游。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再入科场,然累年不售。宣宗大中九年(855年)再次落第。后入襄阳与荆南幕府从事。咸通三年(863年),返长安闲居,咸通六年(866年),因宰相徐商之荐,任国子监助教。咸通七年(867)贬方城尉,不久后就死了。 [38]
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其词现存七十余首,温庭筠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38]黄昇在《花庵词选》卷一中评价道:“温庭筠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39]
(概述图“温庭筠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 [40-41]
人物关系

温庭皓
弟弟

段成式
亲家公
别    名温岐、温庭云、温廷筠、温八叉、温八吟、温钟馗 [35]
字飞卿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出生日期约812(或说801、824)年
逝世日期约866(或说870、882)年
主要成就诗词创作
主要作品《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苏武庙》《菩萨蛮》等
本    名温庭筠
目录
1人物生平
▪年幼失怙
▪羁游求仕
▪才高累身
▪流落而终
2主要影响
▪诗词创作
▪其他成就
3主要作品
4出版图书
5轶事典故
▪绰号钟馗
▪科场救人
▪悔读南华
▪拒爱才女
6历史评价
7人际关系
8史料索引
9人物争议
▪生卒时间
▪贬谪事由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年幼失怙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根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温飞卿系年》,唐宪宗元和七年(812),温庭筠生于太原。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父亲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温庭筠与段成式随出镇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吴中一带。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温庭筠与段成式随调任荆南节度使的段文昌到荆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温庭筠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3-7]
羁游求仕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后,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今陕西西安)。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温庭筠似曾与庄恪太子李永(唐文宗子)交往,故应于是年前迁居长安。有诗《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秋试京兆,不第,返回故乡太原。是年三月裴度去世。温庭筠集中有《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可能作于是年。据此诗中“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温庭筠可能曾与裴度有交往。集中另有《题裴晋公林亭》,作于裴度去世后,年月不详。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抱疾。此时尚有亲在且未婚。是年温庭筠游江淮为亲表所辱。当在是年由温岐改名温庭筠,改名可能是因为江淮被辱。有诗《病中书怀呈友人》(又名《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韵》《书怀百韵》)、《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献李德裕,一说献李绅)。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长子温宪约生于此年。有诗《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吊刘禹锡)。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诗集中有《觱篥歌》,顾予咸补注《温飞卿诗集笺注》中认为此诗作于李德裕死后,有哀悼李德裕之意。夏承焘认为此诗应作于李德裕居相位时。有诗《会昌丙寅丰岁歌》。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温庭筠在长安应进士试,不第。诗集中有《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一作《下第寄司马札》),无纪年。是年温庭筠赴京应进士试,在长安与令狐绹子令狐滈、裴度子裴諴等狎游。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诗集中有《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伤李德裕远谪,可能作于是年。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集中有《题李卫公诗二首》,语多讽刺。注者曾益和夏承焘都力辩此二诗为伪作。温庭筠诗集中《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约作于此一二年。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杜牧见温庭筠诗,赏之。温庭筠致书杜牧,望引荐。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三月,试博学宏词科,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赋。《旧唐书·宣宗纪》所载御史台弹劾的考场泄题案,其事实起于温庭筠。《东观奏记》载有此事。是年温庭筠试有司,不第,上考官沈询(沈传师子)书千余言。《新唐书·温庭筠传》、《北梦琐言》和《唐摭言》曾载温庭筠在主考官让他单独在帘前考试的情况下还暗中救八人之事。是年杜悰离开淮南。温庭筠《题城南杜邠公林亭》诗作于杜悰镇淮南期间。夏承焘认为杜悰镇淮南在大中三年后,大中九年七月前。张采田认为杜悰大中六年镇淮南。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温李酬唱始于此)。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此前因唐宣宗爱《菩萨蛮》词,令狐绹曾假温庭筠作密进之,戒令勿泄,而温庭筠遽言于人,因此被令狐绹疏远。加之温庭筠屡讥其短,令狐绹不予引荐,故温庭筠累试不第(见《北梦琐言》《类说》《唐诗纪事》《乐府纪闻》)。 [3] [6-9]
才高累身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温庭筠与段成式诗牍往还,结为儿女亲家,当在是年前后。酬唱诗文包括《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嘲飞卿七首》《与温飞卿书八首》《寄余知古秀才散卓笔十管软健笔十管书》等。是年温庭筠贬为随县尉,依徐商于襄阳,徐商署为巡官。顾肇仓认为《唐诗纪事》卷十七、《全唐诗话》卷五温宪条下称“员外庭筠”,当系署巡官时所带京衔为检校员外郎(从六品上),但不知检校何部。后来温庭筠再次入京补国子助教,亦从六品。温庭筠集中《菩萨蛮》词当作于大中年间。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温庭筠应在襄阳、江陵之间。段成式又有《寄温飞卿葫芦管笔往复书》;温庭筠有《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温庭筠在襄阳,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辈唱和,嫁女于段成式子安节。方南生《段成式年谱》中将段温唱和系于上一年。是年有《汉上题襟集》十卷,清初尚存,今佚。张采田认为温庭筠为徐商从事,首尾不过一年。徐商咸通元年调任京职,温庭筠解职归江东。客江陵,贫病交侵,旅况颇窘。有诗《和段少常柯古》、《答段柯古见嘲》、《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注云:成式、韦蟾同咏,出纪事)、《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有文《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上令狐相公启》(从襄阳干谒令狐绹)、《谢纥于相公启》。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温庭筠或在江陵。因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去年内征,温庭筠离襄阳幕,是年抵江陵,入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在荆南幕曾上书令狐绹(《上令狐相公启》),冀其汲引。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温庭筠过广陵为虞侯所辱,脸上受伤,门牙脱落,诉之令狐绹,令狐绹叛虞侯无罪。事情传到京里,温庭筠至长安致书政要,为己辩冤。约在是年温庭筠再贬方城尉。《云溪友议》卷七记纪唐夫赠温庭筠诗应作于此时。有诗《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顾学颉将此诗系在是年春),文《上裴相公启》(辩白在淮南为令狐绹指使虞侯折辱事,裴相公或指裴休,此启即《旧唐书》所谓“自至长安,致书公卿闻雪冤”事)、《程修己墓志》。顾学颉《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中认为温庭筠咸通三年春夏之交由江陵起行至扬州。咸通三年冬令狐绹镇淮南,二人有宿怨,令狐绹又恨温庭筠久不刺谒,故意使人折辱温庭筠。夏承焘认为温庭筠由江陵启程去扬州在咸通四年春夏。 [3] [6-9]
流落而终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温庭筠在长安国子监任职。尹楚兵《令狐绹年谱》中记是年温庭筠任国子助教,主持秋试,因榜进士诗三十余篇以振公道,触怒宰相杨收,贬方城尉,不久去世。有文《榜国子监》。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温璋以京兆尹贬为振州司马,服毒自尽。温璋是温庭筠远亲。此前数年,道士鱼玄机以笞杀女童绿翘事,被温璋所杀。辛文房《唐才子传》载鱼玄机与温庭筠交游,有相寄篇什,如《冬夜寄温飞卿》《寄飞卿》等诗。是年后温庭筠行实皆无考。 [3] [7-8] [10-11]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诗词创作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温庭筠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其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其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温庭筠的诗思想内容丰富,对战争、爱情、人生、历史、政治、妇女题材都广泛接触,深入思考。总的说来,其诗内容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是侧重抒写自己积极用世的情怀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如《和友人题壁》《书怀百韵》《过陈琳墓》《苏武庙》《赠蜀将》等;二是对羁旅行役和旅途景物的描写,如《商山早行》《利洲南渡》《回中作》《锦城曲》《过分水岭》等;三是对友情和爱情的吟咏,如《晚坐寄友人》《寄山中友人》《送人东游》《西江贻钓叟骞生》《鄠郊别墅寄所知》等。
温庭筠的诗艺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既有辞藻讲究、不厌其烦的描写,也不乏格调高峻、语言清新的警句,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从诗歌体式方面来看,他最擅长的是乐府诗和近体律绝。温庭筠诗集中有约六分之一的乐府诗,华美秾艳,多写闺阁、宴游题材。其乐府诗中,成就较高的主要是咏史怀古、爱情风怀、记游写景(包括边塞之游)之作,但写宴饮、音乐的也有佳作。温庭筠的近体诗中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绝。七律咏史诗如《过陈琳墓》《苏武庙》《马嵬驿》,历来被视为佳制,可与李商隐方驾。五律颇多警句佳联,如《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温庭筠七绝风格多样,而均擅胜场,较之五律多佳联少全篇,似更胜一筹。五绝仅四首,但亦有《碧磵驿晓思》这种写瞬间感触而颇具神韵的佳篇。温庭筠近体诗中咏史怀古之作较为突出,爱情题材比重较小,往往格韵清拔,不同于其乐府诗的艳丽,其中不乏抒情寄愤、感慨深切之作。
温庭筠的乐府诗借史事讽刺时弊,是对元白新乐府的继承,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题材侧重风情,形象趋于哀怨,意境倾向隐晦,手法婉约曲折,呈现出类似于词体的风貌。在唐代乐府诗作者中,温庭筠堪称重镇,后世研究者甚至将他和李白、杜甫、白居易并列为唐代乐府四大家。温庭筠的近体诗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声律上。由于擅长音乐,温庭筠有意识地对唐代诗歌最普遍采用的形式近体诗的声律进行了改造,对诗歌声律以及词体创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温庭筠的词思想内容相对集中,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多抒写她们的离别相思之情。她们的身份或为歌妓,或为女冠,或为丈夫远戍的思妇,或为深宫的嫔妃,或为采莲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涉绮怨。词集中有以咏柳为内容的流行歌曲,如《杨柳八首》等;还有主人公为男性,内容为行役、咏壮别的词作,如《清平乐·洛阳愁绝》等。
温庭筠的词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一种秾丽密隐,一种流丽轻倩。其词多情致含蕴,辞藻浓艳,虽属秾丽密隐一路,但其真正所长者是清疏明快、流丽自然而又富于情韵的一路。温庭筠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在创造词的意境上作出较大贡献。由于精擅音律,加之多与乐工歌伎往还,熟悉民间词调及教坊曲调,温庭筠对词作的音调声律颇为讲求并刻意锤炼,还能对民间词调及教坊曲调信手拈来旧曲以创益新调,这都对词的格律形式的规范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注重语言的格律音韵与曲调节奏融为一体,在艺术上普遍达到较高水准。
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极高。其词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后世词人如冯延巳、李煜、欧阳修、柳永、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陆游、吴文英等都深受温庭筠的影响,甚至视温庭筠为偶像级人物。温庭筠“花间词祖”的定位,缘于一部词集。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选《花间集》,开卷便是温庭筠词六十六首。《花间集》标志着“花间词派”的诞生,这是中国词史上的第一个流派,是后来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评点《花间集》,致使明朝文人间一时掀起温词热,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清朝乾隆末年,一统词坛百余年的“常州词派”把温词视为经典。直到当代,词学大家唐圭璋、袁行霈、叶嘉莹、俞平伯、浦江清等无不解读评点温词,曲尽其妙;作家施蛰存读温词,作《读温飞卿词札记》,作家李金山为他作《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相关硕士博士论文浩如烟海,收录温诗温词选本不计其数。 [1] [12-20]
其他成就
骈文
温庭筠还是一位骈文作家。他的骈文精工典丽,情韵并美,行文流畅,富于变化,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温庭筠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为三人都排行十六,人称“三十六体”。 [13-15]
小说
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三卷,今尚有三十三篇小说散见于《太平广记》里,内容涉及文人轶事以及鬼怪妖狐的奇闻异事,有简洁的琐记杂录,也有内容丰实的长篇故事。程毅中在《唐代小说史》中言:“《乾巽子》是一部兼有志人、志怪和杂记琐事的小说集,它有综合性。” [21-24]
学术
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编撰有《采茶录》一卷(一说三卷),编纂类书《学海》十卷(一说三十卷)。《采茶录》编著于咸通元年(860),今仅存残篇。《学海》已不传。 [22]
书法
温庭筠还工书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题温飞卿书》:“《湖阴曲》,温飞卿书,似平原而遒媚有态,米元章从此入门。”惜其书法作品今不传。 [21-22]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温庭筠创作颇丰,有传奇《乾巽子》三卷,原本今不传,部分篇什见于《太平广记》。《采茶录》一卷,不传。类书《学海》十卷,佚。诗文集《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汉上题襟集》十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十卷,皆佚。今存诗九卷,文一卷。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三百一十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温飞卿诗集笺注》;现存词有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七十首,林大春汇集《唐五代词》录七十首。现存《乾巽子》三十三篇,系从《太平广记》中辑出。现存骈文二十题三十二篇。 [2]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9: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间词 - 唐五代词集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花间词》是2007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如江。

基本信息
书名
花间词

作者
陈如江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0月1日

页数
225 页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872007

丛书名
博文雅趣书系

版次
1

目录
1编辑推荐
2内容简介
3图书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确实,当我们翻开《博文雅趣书系·花间词》,便有一股香艳之风扑鼻而来,它的风格大致可以浓艳婉媚、香软绮靡概之。

《花间集》中,收温庭筠词最多,且放卷首,所以有"花间鼻祖"之称。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为花间派领袖,但他们的词风却迥然不同。温词绮靡浓艳,含情深隐,而韦词清丽疏淡,明白吐露。除温韦外,其他十六人的词风不是入于温,便是入于韦的。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博文雅趣书系·花间词》共收录了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人与蜀地无关外,其余十五人或是蜀籍,或流寓蜀中,或仕前、后蜀,均与西蜀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亦可以把他们称为"西蜀词派"。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花间词乃是供"绣幌佳人"在酒筵舞席上遣兴娱宾之用的,因此它上承南朝梁代侧艳诗体之传统,下扬晚唐五代歌妓演唱之风习,内容偏重闺情(这样才能切合歌妓身份口气),情调绮靡柔媚(这样才能有助歌妓娇娆之态),词藻锦绣华丽(这样才能"拟化工而迥巧","夺春艳以争鲜")。花间词之名得之于赵崇祚所编《花间集》,此书编成于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0年),是一部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晚唐五代文人词的总集。

折叠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玻璃枕)

(蕊黄无限当山额)

(翠翘金缕双鸂鶒)

(杏花含露团香雪)

(玉楼明月长相忆)

(牡丹花谢莺声歇)

(满宫明月梨花白)

(宝函钿雀金鸂鶒)

(南园满地堆轻絮)

(夜来皓月才当午)

(雨睛夜合玲珑日)

(竹风轻动庭除冷)

更漏子(柳丝长)

(星斗稀)

(相见稀)

(背江楼)

(玉炉香)

酒泉子(花映柳条)

(楚女不归)

(罗带惹香)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海燕欲飞调羽)

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鬓堕低梳髻)

(转盼如波眼)

(懒拂鸳鸯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9: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集——温庭筠,“鬼才”温钟馗写情写意《诗词合集》
南风的小萌想
南风的小萌想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关注她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目录
温庭筠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富有天才,文思敏捷,然恃才不羁。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做了目录,方便一样爱好诗词的你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收藏。

《南歌子词二首》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过分水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忆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酒泉子·楚女不归》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亸(duǒ)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梦江南·千万恨》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更漏子·相见稀》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倭堕低梳髻, 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喜欢的话,记得点赞收藏,不然找不到了。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南歌子·转眄如波眼》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赠隐者》
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

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更漏子·金雀钗》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簏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酒泉子·日映纱窗》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女冠子·含娇含笑》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更漏子·背江楼》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七夕·鹊归燕去两悠悠》
鹊归燕去两悠悠,青琐西南月似钩。天上岁时星右转,

世间离别水东流。金风入树千门夜,银汉横空万象秋。

苏小横塘通桂楫,未应清浅隔牵牛。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河渎神·孤庙对寒潮》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更漏子·星斗稀》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春日·柳岸杏花稀》
柳岸杏花稀,梅梁乳燕飞。美人鸾镜笑,嘶马雁门归。

楚宫云影薄,台城心赏违。从来千里恨,边色满戎衣。



《春日·问君何所思》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归国谣·双脸》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

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清平乐·洛阳愁绝》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题望苑驿》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送人东游/送人东归》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秋日》
爽气变昏旦,神皋遍原隰。

烟华久荡摇,石涧仍清急。

柳暗山犬吠,蒲荒水禽立。

菊花明欲迷,枣叶光如湿。



《早秋山居》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春日野行·骑马踏烟莎》
骑马踏烟莎,青春奈怨何。

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

柳艳欺芳带,山愁萦翠蛾。

别情无处说,方寸是星河。



《题崔公池亭旧游》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谁能不逐当年乐,

还恐添成异日愁。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送人南游》
送君游楚国,江浦树苍然。

沙净有波迹,岸平多草烟。

角悲临海郡,月到渡淮船。

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





《弹筝人》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春日野行·雨涨西塘金堤斜》
雨涨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

野岸明媚山芍药,水田叫噪官虾蟆。

镜中有浪动菱蔓,陌上无风飘柳花。

何事轻桡句溪客,绿萍方好不归家。



《偶题》
微风和暖日鲜明,草色迷人向渭城。

吴客卷帘闲不语,楚娥攀树独含情。

红垂果蒂樱桃重,黄染花丛蝶粉轻。

自恨青楼无近信,不将心事许卿卿。



《西陵道士茶歌》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寒食前有怀》
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

残芳荏苒双飞蝶,晓睡朦胧百啭莺。

旧侣不归成独酌,故园虽在有谁耕。

悠然更起严滩恨,一宿东风蕙草生。



《碧涧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舞衣曲》
藕肠纤缕抽轻春,烟机漠漠娇娥嚬。

金梭淅沥透空薄,剪落交刀吹断云。

张家公子夜闻雨,夜向兰堂思楚舞。

蝉衫麟带压愁香,偷得莺簧锁金缕。

管含兰气娇语悲,胡槽雪腕鸳鸯丝。

芙蓉力弱应难定,杨柳风多不自持,

回嚬笑语西窗客,星斗寥寥波脉脉。

不逐秦王卷象床,满楼明月梨花白。



《湘宫人歌》
池塘芳草湿,夜半东风起。

生绿画罗屏,金壶贮春水。

黄粉楚宫人,芳花玉刻鳞。

娟娟照棋烛,不语两含嚬。



《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
花竹有薄埃,嘉游集上才。

白蘋安石渚,红叶子云台。

朱户雀罗设,黄门驭骑来。

不知淮水浊,丹藕为谁开。

偶到乌衣巷,含情更惘然。

西州曲堤柳,东府旧池莲。

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

谁知济川楫,今作野人船。



《相和歌辞·春江花月夜》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鸾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三春月照千山道,十日花开一夜风。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赠越僧岳云二首》
世机消已尽,巾屦亦飘然。一室故山月,满瓶秋涧泉。

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

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有树关深院,无尘到浅莎。

僧居随处好,人事出门多。不及新春雁,年年镜水波。



《河中陪帅游亭》
倚阑愁立独徘徊,欲赋惭非宋玉才。

满座山光摇剑戟,绕城波色动楼台。

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

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飘荡似寒梅。



《宿松门寺》
白石青崖世界分,卷帘孤坐对氛氲。

林间禅室春深雪,潭上龙堂夜半云。

落月苍凉登阁在,晓钟摇荡隔江闻。

西山旧是经行地,愿漱寒瓶逐领军。



《锦城曲》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和道溪君别业》
积润初销碧草新,凤阳晴日带雕轮。

风飘弱柳平桥晚,雪点寒梅小苑春。

屏上楼台陈后主,镜中金翠李夫人。

花房透露红珠落,蛱蝶双飞护粉尘。



花费几个小时才整理了这一篇,这是全网最全的温庭筠的诗词了。

喜欢的话,记得点赞收藏,不然找不到了。


温庭筠因其身负“鬼才”,再加上相貌其丑,人称“温钟馗”。 因其性格倨傲,放荡不羁,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屡试不第,后人因称“温助教”。
因其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称为“温八叉”。 因其在监考老师眼皮子底下,“帮助”左右考生,搅扰考场。因此人送绰号“考场救人”。
编辑于 2022-01-16 0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9: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燃犀温峤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燃犀温峤,汉语成语,拼音是rán xī wēn qiáo,意思是比喻能敏锐地洞察事物。出自《异苑》卷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燃犀温峤

拼音
rán xī wēn qiáo

解释
比喻能敏锐地洞察事物


出处
《异苑》卷七

注音
ㄒ一 ㄖㄢˊ ㄓㄨˊ ㄓㄠˋ

目录
1成语典故
2成语出处
3成语用法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典故
折叠典源
《异苑》卷七

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阁,何意相照耶?"峤甚恶之,未几卒。

《晋书》卷六十七《温峤列传》~795~

朝议将留辅政,峤以导先帝所任,敬轿她固辞还藩。复以京邑荒残,资用不给,峤借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

折叠典源译文
朝臣议论要把温峤留在朝中辅政,温峤因先帝已托付了王导,推辞返回江州。又看到京都残破不堪,物资缺乏,于是筹借了一批物资,添置了宫廷的器用,这才返回武昌。走到牛渚矶,见水深不可测,都传说水下多怪物,温峤就叫人点燃犀角下水照看。不一会儿,只见水中怪物前来掩火,奇形怪状,还有乘马车穿红色衣服的。这天夜晚梦见一个人对他说:"我和你幽少乘促永明有别,各不相扰,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看样子很愤怒。以前温峤牙齿有病,这时把牙淋民胶拔了,因此中风,到达镇所不到一旬而逝,终年巴捆拘悼四十二岁。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至中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示例

元 范子安 《竹叶舟》第三折:"你莫不是燃犀温峤江心里走,你莫不是鼓瑟湘灵水面上游。"

唐 杜甫 《覆舟》蒸企市诗之二:"徒闻斩蛟剑,无复爨犀船。"

宋立盛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金 元好问 《观淅江涨》诗:"佽飞斗蛟鳄,燃犀出鳞介。"

郭沫若 《题吴敬梓体兆提纪念馆》诗:"一史绩儒林,燃犀烛九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20: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是什么意思
用户头像grzskgaow

2013-05-31

满意答案

xiiwjo01
LV7
推荐于2019-08-12
意思是:缘分起灭都最后都会没有,花开开落落最后也都化为尘土。比喻世界万事从开始、过程到结束最后都归于无,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聿明氏在后世传说之中,其实就是对相师、道士的统称,或是扮演一个未卜先知的角色。为了感谢这些常年服侍神职人员的部族。聿明氏赐名过很多部族,著名的有姜谷、公西、南宫等。聿明姓氏的天人合一思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思想成为了系统体系创立了历史上的“阴阳教”,但是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在符合当时人类征服自然的需求,阴阳教和聿明姓氏很快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扩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聿明氏的故事。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潜心习佛。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

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从昙花身边走过,说"我是聿明氏,我只是来了断80年前没有结果的那段缘分。花神我送你一句。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老人笑道"昙花一现为韦陀,这般情缘何有错,天罚地诛我来受,苍天无眼我来开"花神在佛国见到了韦陀。韦陀也终于想起来前世姻缘,佛祖知道后准韦陀下凡了断未了的姻缘。因为聿明氏的老人违反了天规所以一生灵魂漂泊。不能驾鹤西游、也不能入东方佛国净土,终受天罚永无轮回。

故事中的主角是昙花仙子和韦陀菩萨,为这段感情献身的聿明氏的老人的的确确地被大家给忽略了。然不乏有心之人,故,一般现代作品中提到的聿明氏,往往是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甘受天诛地伐的、勇敢正面的化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5: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宝玉情难自禁,连做三件“不才之事”,贾母:两个玉儿可恶
2019-12-26 09:53
贾母当着刘姥姥的面,说“就两个玉儿可恶,一会儿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看似家常话,但说在客人刘姥姥面前,“两个玉儿”是贾母对外宣扬宝黛姻缘的态度。



(第四十回)贾母向薛姨妈笑道:“咱们走罢。他们姊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咱们别没眼色,正经坐一回子船喝酒去。”说着大家起身便走。探春笑道:“这是那里的话,求着老太太姨太太来坐坐还不能呢。”贾母笑道:“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

贾母说的这话就像“献宝”的老人家,向“老伙伴”显摆自己儿孙多优秀。她借贾探春调侃年轻人嫌弃老人家没眼色的“烦恼”,与现在的老人与儿孙没什么区别。

不过,贾母看似随口玩笑话,也透露出几点。



第一,她带刘姥姥几乎逛遍所有人的住处。真正说好的只有贾探春。“我的这个三丫头却好”,是对探春毫不掩饰的喜爱。不过,贾母夸贾探春却暴露她最爱的还是“两个玉儿”。

第二,“只有两个玉儿可恶”,不是真可恶。只有爱之深,才会说“反语”夸人。贾探春是好,贾母夸的也真心。但最亲密最好的一定是当着外人笑着说不好的那两个,“两个玉儿”就是最受贾母疼爱之人。

第三,贾母突出“两个玉儿”,无形中传达出两个玉儿是一对的现实。贾母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代表她的态度。她在“外人”刘姥姥面前,开口就提“两个玉儿”,很容易传达出二者一体的意思。



不过,“两个玉儿”可恶也是真的,所作所为让老人家操碎了心:

一,第五十四回,元宵节当晚,“两个玉儿”就当着外人李婶娘和薛姨妈的面给贾母出了难题。

(第五十四回)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宝玉替他斟上一杯。凤姐儿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

林黛玉和贾宝玉喂酒行为太不恰当。二人已经成年不是孩子,当着外人面这般亲密,哪怕有王熙凤转移话题,也令所有人尴尬。贾母不得已借由《凤求鸾》“掰谎”,说“我们家再没有这样的事”。



二,贾母前脚说“我们家没有这样的事”,后脚第五十七回贾宝玉就因紫鹃骗他林家人要来接林黛玉而“疯癫”,等于彻底将宝黛爱情公之于众。

老太太刚说完嘴,脸就被打的啪啪响。不怪薛姨妈随后去潇湘馆要替宝黛二人保媒,阴阳怪气的说什么“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三,除了元宵节喂酒,第五十八回疯癫,其实第三十回端午节两个玉儿因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贸然提亲而大闹,气得贾母哭着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无奈话。

林黛玉和贾宝玉有情,二人这三件事都在情难自禁下做出,虽说发乎情止乎礼。但明眼人一看就知二人感情。爱情这两个字在哪个礼教森严的时候被叫“不才之事”和“丑祸”(第三十二回袭人语)。两人情难自禁的真情流露,纯属给贾母添麻烦,就不让老太太省心。



贾母支持“宝黛姻缘”路人皆知,王夫人反对宝黛姻缘也明摆着,贾母不希望贾宝玉和林黛玉节外生枝。偏偏两个小祖宗总给她老人家添麻烦,正是“两个玉儿”可恶之处。

当然,贾母没带刘姥姥去贾宝玉的怡红院“闹”,刘姥姥却偏偏自己摸过去,在最怕脏的贾宝玉床上睡了一觉,你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欢迎留言。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6: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生日原是一曲寓悲于乐的挽歌》之一



(一)薛宝琴、香菱射覆



贾宝玉生日那一天的热烈氛围,在全书描述中是最为狂欢的时刻,即便是读者也会被感染得忍俊不禁地一次次地笑得合不拢嘴。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的寿宴,无论是射覆、拇战的限酒底酒面、还是占花名儿,每一个场景,每行一个酒令,都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息。



首先,宝玉、平儿、宝琴、岫烟四个寿星没完没了地对拜,喜庆的氛围就被完全营造烘托了出来。而逐渐进高潮则是从酒宴摆上后,那迫不及待地上演的第一个节目“射覆”开始的。

先是宝琴与香菱对了点子:



宝琴想了一想,说了个老字。香菱原生于这令,一时想不到,满室满席都不见有与老字相连的成语。湘云先听了,便也乱看,忽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便知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黛玉偏听见了,说:“快罚他,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哄的众人都知道了。忙又罚了一杯,恨的湘云拿快子敲黛玉的手。


“吾不如老圃”的典故出自《论语》: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有人在解读中认为,引用这个典故,是在讽刺挖苦薛宝钗不肯教香菱学写诗。这显然是流于主观附会了:



第一,薛宝钗精于诗词,却不愿意去教香菱,与孔子的“吾不如老圃”情形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学诗与谢覆都属于真事隐去的假语村言,在没有解读出二者所隐藏的是同一真事时,却以此假语去对应联系彼假语,既无聊也没意义。



其实,就单独“吾不如老圃”这么一个典故来说,除非是主观随意地去断章取义,否则是无法对其作出解读的。但是,如果与下文联系起来,解读的范围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了。



并且,生日宴是在“红香圃”举行的,首当其冲的第一个娱乐节目“射覆”,又是直接因“红香圃”而引出,可见此一覆一射对“红香圃”这名字的含义是究竟是什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此说来,史湘云悄悄地教香菱射“药”字,是不是有什么含义在里面呢?




如果仅是为了用“药”字组成“药圃”射中“吾不如老圃”,来完成这次射覆,并让湘云被罚酒一杯而逗大家一笑的话,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况且,“吾不如老圃”是有典故的,假如“药圃”没有什么来处,那也不能算是完全射中。若说“药圃”表示了“红香圃”里植满了芍药,都又解释不了其中含义,也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所以说找到“药圃”的出处,才能打开死结走出这个死循环。



那么“药圃”的出处是什么呢?

《红楼梦》正文开始时,这样写道:“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巧的是,在这阊门之内,恰恰偏有个“药圃”的出处: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有个名为“艺圃”著名著名园林,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41),为明朝学宪袁祖庚所建,名为醉颖堂,园门题额“城市山林”。到了明朝万历末年,为吴中“四大才子”之一文徴明的曾孙文震孟所得,经过他那个作为著名园林设计师的弟弟文震亨改建后,因园内种有许多香草类植物,故将“醉颖堂”改名为“药圃”。




清初顺治十七年(1660年),山东莱阳人姜埰购得,改称“颐圃”,又名敬亭山房,后又称“艺圃”。



文震孟于天启二年(1622年),中状元及第,官至东阁大学士,病卒于崇祯九年(1636年)。南明福王追谥“文肃”。

文震孟为官刚直有节,与姚希孟、顾宗孟称“吴中三孟”。《千顷堂书目》著录其《药园诗稿》。所著刊本仅存明刻《药园文集》1卷。存稿本有《文文肃公日记》2卷、《北征纪行》1卷、《甓史》3卷。



文震亨则于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占苏州后,避居阳澄湖。因清军推行剃发令,自投于河,被家人救起,绝食六日而亡。

由名字中带有“孟”字的文震孟,和他的“药圃”,去射孔子的“吾不如老圃”,是不是达到了几乎契合无缝的效果呢?




从“醉颖堂”到“药圃”,再到“艺圃”,经历了明朝进入末世,至南明灭亡的一百多年历史。这也是宝琴与香菱射覆的意义之所在,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并不能体现贾宝玉在红香圃过生日的真正含义。



那么,为什么说“贾宝玉生日原来是一曲‘寓悲于乐’的挽歌”呢?我们将在后面对所有酒令的解读中,逐渐去揭示个中答案。



(未完待续)

发布于 2024-07-06 08:45・IP 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0: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宝玉的前世,究竟是神瑛侍者还是女娲补天石?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11:贾宝玉是谁?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形容正月初一出生的贾元春“这就奇了”,源于贾元春出生的那天不但是“新年”元月初一,还是立春日的“春节”。

古代新年和春节并非一天。立春日落在大年初一百年罕见。


甲子纪年,天干地支,与二十节气有十分玄妙讲究。

元春的“奇”就在于出现罕见的重合。不提。

☞细说红楼系列111,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二回)冷子兴道:“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示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贾元春已经是奇,但贾宝玉更奇。他出生时嘴里衔玉,上有字迹,就是那块化作通灵宝玉的女娲补天石。


当初甄士隐梦见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携了通灵宝玉去太虚幻境交割,便是给到神瑛侍者,转世而去。

贾宝玉的出生,通灵宝玉含在他口中,似乎证明他便是沾染情孽因果,下凡历劫的神瑛侍者。

根据“三生石”的典故出于《僧圆泽传》。和尚圆泽转世投胎为王姓妇人之子,日后又出家而去……

贾宝玉的前世应为神瑛侍者,为佛主身边的胁侍弟子之一,就像阿难尊者。他日后还要再做回和尚。


如此,贾宝玉是神瑛侍者,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石。两者个体独立。

女娲补天石像随着神瑛侍者下凡的“记者”,随之领略和记录着红尘中的经历,并记录在自身上,为石头记。

不过事实可能并不一定如此泾渭分明。

就像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绛珠仙子一分为二那样。贾宝玉却极有可能是神瑛侍者与女娲补天石的合二为一。


表面看他与通灵宝玉似乎分开有别,实际从名字“宝玉”就能知道,贾宝玉不但融入女娲补天石的一部分,且还是为主。

如果贾宝玉只是神瑛侍者,便不会对女儿有那么多的“呆”性,也不会有那么些“不通世故”的呆念头。神瑛侍者是和尚,不能再沾染更多情孽。但女娲补天石可以。

神瑛侍者是有大智慧者,起码也是唐僧前世金蝉子一样,怎么会是贾宝玉这般人物。

且贾宝玉的名字以“宝玉”为主,并不以神瑛侍者为主。

尽管“瑛”字有“像玉的美石”说法。可石头就是石头。

补天石能化为通灵宝玉,比玉更珍贵,又经过女娲锻炼可补天的神石。哪里是“瑛”字可诠释。


关于贾宝玉的大名,有观点认为是“瑛”,绝不对。瑛字无法形容女娲补天石,唯有宝玉二字可以。

等日后贾宝玉被五鬼魇魔法,和尚也是对着通灵宝玉说话,并没提到神瑛侍者,便可知两者实际合二为

“宝玉”便是神瑛侍者,也是女娲补天石。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10 10:32・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21: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阆苑:阆风之苑,神话传说的仙人居地。 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 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三台:古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汉代许慎《五经异义》:“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壶老杖:《后汉书·费长房传》载,东汉费长房从壶公学仙,辞归,壶公给他一竹杖,说:骑之可以到家,长房到家后把杖投入葛陂,杖化为龙。 玉人钗:汉武帝升平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后化为五燕升天。 望仙阁:南朝陈后主建。 思子台:汉武帝立太子,被江妃谗死,帝知其冤,作思子台。 玉橘:《汉武外传》载,王母降汉武宫中,享帝以玉橘冰桃雪藕。 莲舟:《三辅黄图六》载,太乙真人坐莲舟,燃藜杖,降天禄阁,照刘向读书。
黄大仙灵签第85签解签:刘向得志 LDS551 2019-01-02   |  91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黄大仙灵签第85签: 刘向得志
  求签吉凶: 上吉灵签
  黄大仙灵签第85签: 签诗
  太乙燃藜照读书 十年窗下苦功舒
  扬眉吐气袍穿锦 驷马高车拥道随
  注:太乙神燃藜枝。照明读书。又用十年辛苦工夫。一旦得大贵回家。身穿锦袍。有高车驷马随后。此荣华发达。快活无忧之景象。
  黄大仙灵签第85签: 解签诗
  太乙神仙燃藜作灯照明刘向,是有大贵人相助,天时尽得之吉祥寓意,是一支很好的灵签。求得者假如能把握良机,未来数年必定有一番成就。
  灵签意是太乙神仙燃藜为灯,照我读书,十年寒窗下的辛苦用功,终于是舒一口的时候了。看我身穿锦袍,扬眉吐气,坐着四匹马拉的高车,前呼后拥,多快乐。
  黄大仙灵签第85签:仙机
  名可成。财亦得。
  行人回。家宅吉。
  问六甲。生贵子。
  婚宜合。病渐愈。(愈本作险)
  蚕与畜。获大财。
  谋望事。贵人来。
  黄大仙灵签第85签:释义
  流年:大旺发,有苦尽甘来,扬眉吐气之吉兆。
  事业:从此平步青云逐步开拓未来的大业。
  财富:财运渐入佳境,但未到最盛时,切勿太贪。
  自身:戒骄戒躁,最忌得势不饶人。
  家庭:大吉大利,光彩门户,最好替双亲大事祝寿。
  姻缘:最好能赶及今年结婚,年尾产子或今年怀孕,运势更好。
  移居:可以移民,但留在本地发展的机会更多。
  名誉:名成,最宜担任社团领袖。
  健康:身体转弱为强,乘机培补基础。
  友谊:在众多的朋友中,有人真心真意为您。
  风水:灵签暗示此地必发达。
  遗失:寻之终可得。
  自身:平安兼发达。
  天时:丰稔大可喜。
  出行:往来皆吉。
  解说及记载:刘向淂志
  刘向,汉室皇冑,汉朝。楚元王交四世孙。字子正。本名更生。著有新序。说苑。洪范五行传。列仙传。列女传。因劝谏曾下狱,狱中坚持苦读,后获平反,出人头地。太乙,天神中最尊贵者。太乙神仙燃藜作灯照明刘向,是有大贵人相助,天时尽得之吉祥寓意,是一支很好的签。求得者假如能把握良机,未来数年必定有一番成就。签意是:太乙神仙燃藜为灯,照我读书,十年寒窗下的辛苦用功,终于是舒一口的时候了。一旦得大贵回家,看我身穿锦袍,扬眉吐气,坐著四匹马拉的高车,前呼后拥,多快乐,此荣华发达,快活无忧之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21: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阆苑:阆风之苑,神话传说的仙人居地。 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 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三台:古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汉代许慎《五经异义》:“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壶老杖:《后汉书·费长房传》载,东汉费长房从壶公学仙,辞归,壶公给他一竹杖,说:骑之可以到家,长房到家后把杖投入葛陂,杖化为龙。 玉人钗:汉武帝升平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后化为五燕升天。 望仙阁:南朝陈后主建。 思子台:汉武帝立太子,被江妃谗死,帝知其冤,作思子台。 玉橘:《汉武外传》载,王母降汉武宫中,享帝以玉橘冰桃雪藕。 莲舟:《三辅黄图六》载,太乙真人坐莲舟,燃藜杖,降天禄阁,照刘向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2:34 , Processed in 0.0701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