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V哥掰谎//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9: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3 08:34
12594楼  


黛玉的“肺金”出了问题,所以才得了类似于肺结核或者“女儿痨”,黛玉的肺病也象征着金人满清一点点地在毁掉大明的肌体,作者的思路细致到如此程度,真是不放过任何细节呀!所以抛开书中背面的故事而仅仅研究黛玉的病,那实在是缘木求鱼。

所以黛玉怕冷与宝钗怕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都有丰富的含义,与那段“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历史紧密相扣,让人佩服作者高超的思路。然而关于宝钗怕热,书中的描写有一个矛盾的地方,这一点大家思考一下是怎么回事。

在第七回里,宝钗在向周瑞家的介绍“冷香丸”的时候说过一句:

宝钗道:“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

宝钗为什么说自己“如今从南带至北”呢?贾府仿佛象是在南京,如果宝钗的家在南京的南边,那不更热了吗?宝钗这样怕热她受得了吗?

其实这不过是作者故意摆下的迷魂阵,以防止说得太露而引起清朝有关部门怀疑,所以肯定不能直说,只好故意说薛家是“从南而来”而不是“由北而来”。而且大家仔细品味宝钗说的这句话,完全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多此一举的,根本没有必要说这句话,那为什么还要说这句话呢?自然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暗示,让我们能悟到这其中有矛盾:生性冰冷而又怕热的宝钗却又来自南方,这怎么可能呢?可惜的是从来没有人象我这样读书,所以宝钗这句话也一直被人忽略了。

宝钗身上的“冷”是她象征着满清的特别要标志,而我们还可以以此做出一个推论来:书中还有两位身上有明显的“冷”的特征,一个就是在都中古董行中做贸易的“冷子兴”,另一个就是“冷心冷面”的侠士“柳湘莲”,他在书中也被称为“冷二郎”,所以这样看来他们两个也应该算是满清这个阵营里的人,于是我们在分析这两人的时候一下子就缩小了很大的范围,估计此二位在贾家家败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负面的作用,在第一回的《好了歌》中有这样一条批语: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这条批语里指明的是柳湘莲后来做了强盗,看来他肯定不是个好东西,很有可能祸害贾家。因为大明亡于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导致的,是流寇作乱的结果,而骨子里就是强盗这样的民变分子,所以让人没想到的是长得那么秀气的柳湘莲居然也是满清一伙的。“冷子兴”这个名字的表面意思就是指“冷人”兴起、兴旺、发达,肯定是指满清得势。所以这二位看来都不会是什么好东西,难怪柳湘莲后来跟薛蟠关系不错,而冷子兴跟一直被批书人多次称为“奸雄”的贾雨语很熟悉,看来都不是闲笔呀!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9: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3 12:04
12612楼  


宝钗不爱花儿、粉儿是一种无情的表现,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其实宝钗不光是不爱惜花,而且还有更让人惊呀的举动!书中有一处很有意思的描写,也是看似不经意,以为是个过场戏,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有全新的理解,这段描写出现在第三十八回里:

宝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掷向水面,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

大家看看:这就是宝钗对待花的态度,她不但不爱惜花,还在如此糟蹋花,先是拿着桂花来玩耍,然后将桂花的花蕊掐下来丢到水里喂鱼,把花瓣留下了!这是什么人品呀?大家都知道花蕊是花的最关键的器官,是花的精华,她的这种作法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大家应该记得在宝钗吃的“冷香丸”中就居然用的是四种花的花蕊,第七回里是这样写的: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

看到没有:这四种花还必须都得是“白”的,要跟宝钗的本质居然惊人的一致!那宝钗为什么专门糟蹋花的这些重要的地方呢?这个人实在是太可气了,想喂鱼扔些饼干、水果之类的就不成吗?在《红楼梦》中花不简单是指普通的花,不但黛玉是花的象征,同样也象征着明朝的汉人,象征着大明美好的生活。相比之下,黛玉对花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她生怕花被水搞污浊了,所以才去葬花。在第二十三回里有这样的一段情节为我们介绍了黛玉葬花的根本原因: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乾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庚双夹:宁使香魂随土化。〗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乾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清黛玉与宝钗对待花的态度是多么的不同!连宝玉也是个很爱惜花的人,怕脚步踩到花,真是个细心而多情的男子。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9: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3 15:39
12631楼  


黛玉跟宝玉说花不能撂在水里,这是什么意思?我在前面介绍过作者用水来象征满清!所以这是个立场问题,自然坚决不让落花葬在水里,而且黛玉还说水里很容易脏,这是非常有寓意的,这也是黛玉在第二十七回《葬花词》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本意。也就是说黛玉认为花到了水里就糟蹋了,所以要将落花入土为安,正如那条批语里说的“宁使香魂随土化”,所以葬花要象是安葬自己的亲人一样,极具象征意义!

而花实际上也象征着汉人,落花象征着死去的汉人,尤其是被满清屠杀的汉人,葬花也同样象征着后回黛玉之死。黛玉葬花,实际上应该是黛玉葬“落花”,而非正在枝上盛开的鲜花,《葬花词》几次提到了这一点:

花谢花飞花满天

忍踏落花来复去

花开易见落难寻

试看春残花渐落

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葬花词》前有一条批语也提到了葬的是落花:

〖庚辰眉批:不因见落花,宝玉如何突至埋香冢?不至埋香冢,如何写《葬花吟》?《石头记》无闲文闲字正此。丁亥夏。畸笏叟。〗

表面上看落花是指死去的花,而实际上是死去的汉人,《葬花词》中含意极其丰富,有多处是黛玉将自己比作落花,尤其是最后那句“花落人亡两不知”更是说得再清楚不过了!黛玉在《葬花词》等于是提前祭奠了一下自己的死,不但很有象征意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伏笔。在第十八回里,有这样一条批语非常特别:

〖蒙双行夹批:至此方完大观园工程公案,观者则为大观园费尽精神,余则为若笔墨却只因一个葬花冢。〗

这个批书人认为作者将大观园写得如此生动、全面、细致,只不过是为了为黛玉葬花提供一个场景而已,这也说明黛玉葬花是书中的一场重头戏,是大观园中故事的精华,极具丰富的内涵,而不能把黛玉看成一个喜欢搞行为艺术的精神有些偏执的青春期少女。

黛玉葬的是落花,书中有几次表达了落花的含义,在第二十三回里,黛玉听到小戏子们排演时所唱的戏文中的内容以后痴了,因为其中就有几处落花的内容: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正因为落花象征着汉人的死去,也同样象征后回黛玉的结局,所以黛玉才动了感情,流下了眼泪,这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黛玉自作多情,少女伤春。也是作者结合适当的场景将落花与黛玉个人命运结合起来,甚至表示为国家和汉人的命运忧心忡忡的心情,这样的比喻真是太巧妙了!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浪浪的娟娟  2016-06-29 14:02
马克

木佑仁  2016-08-06 09:01
@V哥掰谎 花者,华也。华夏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9: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3 20:40
12651楼  


@V哥掰谎 12290楼 2014-07-18 07:06:15

这里有条批语非常重要:

〖蒙侧批:这方是花香袭人正意。〗

这条批语明确地把宝钗和“钗副”袭人的名字的影射关系给指明了,作者为了说明这一点费了太多的笔墨,绕了一个大圈子,现在总算是让我们找到了正题,但还没有真正接近主题。

这样看来,袭人的名字是在影射宝钗吃“冷香丸”以后的药物反应,也就是说真正“花气袭人”的是宝钗而绝非袭人!我们要注意的是宝钗发出的香气并非是类似盛开的鲜花那样自己发出......

-----------------------------

@临窗听汝雨飞飞 12582楼 2014-07-23 19:37:16

想购买一本原本的红楼梦,请楼主推荐下旧版本的。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9: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4 09:02
12684楼  


在第六十六回里,尤三姐自杀的时候是这样描写的:

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边去了。

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是用落花来形容尤三姐的死,直接说明了用落花来形容人的死去是作者本意,而且这两句把三姐的死写得很美。于是我们可以确信书中的落花应该都有类似的含义。

在第二十八回一开始,有这样一段关于落花的描写: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在这个情节中,宝玉的联想也是对我们认识落花的象征意义的一种提示。落花象征着黛玉之死,所以宝玉听到《葬花词》也引得心痛万分,也让我们能联想到黛玉的那句诗“冷月葬花魂”的深刻含义。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无病呻吟,而应该都是大有深意的,结合黛玉的结局来看,确实让人悲痛欲绝,催人泪下。

而黛玉的《葬花词》中更是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词句,来形容有大量的汉人死去,“红消香断”自然是指大明的亡国,这个说得太明显了!“红消”是指朱明灭亡,而“香断”可以有几种解释,甚至可以解读为大明断了香火,总之都是直指那段让人刻骨铭心的改朝换代的历史。

而有些“红学”家居然研究出黛玉所谓“沉湖而死”,实在是让人感觉很无耐,这不是污辱黛玉的人格吗?太糟蹋人了,要知道水可是象征满清的,黛玉怎么可能投水呢?

单从表面的故事来说,黛玉强调了根本不可能死在于里,不然就不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了,所以在没有看懂此书的情节下什么雷人的理论都能出现,都是因为大方向错了,而这种根本就无法真正解读而强型过读解读的情况在最近一百年来也是一种时尚。

宝钗象征着满清,她来贾府的目是与黛玉抢宝玉的,就是象征着满清是来与明朝争夺皇权、争夺天下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与黛玉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也肯定会杀人无数,这也是作者用黛玉象征着花,而宝钗吃花而发出异香来象征,可见为了争宝玉,可以说一直想置黛玉于死地!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荷清莲香  2016-08-28 21:03
看到这忍不住说一句,我看红楼梦一直觉得宝钗即使不是善良的女孩,也不至于没底线到一直想要黛玉的命啊!!!!!!!宝钗不是王熙凤,对情敌痛下杀手,宝钗作为一个大家闺秀不至于底线如此恶毒。我不是黛玉粉也不是宝钗粉,我一直是以客观角度看待两人的。

荷清莲香  2016-08-28 21:08
我不否认宝钗喜欢宝玉想和黛玉抢人,但是宝钗也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和下限,她不是王熙凤之流,没有如此狠辣。而且宝钗比黛玉圆融,更擅长为人处世。就算像楼主说的宝钗象征满清,可你自己也说了,表面的人物和影射历史人物还是有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9: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4 12:12
12703楼  


宝钗居然用桂花的花蕊去喂鱼,也象征着对汉人生命的无视和亵渎,可以说书中这样的暗示很多。而对于汉人来说,宝钗吃花象征着满清的残暴凶猛,他们在争夺大明江山的时候杀人无数,本性恶毒,所以宝钗吃花就暴露了其本来的面目,这就需要我们用全新的、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才能理解。

在新发现的《庚寅本》里还一条全新的批语,也非常重要:薛宝钗对周瑞家的讲自己的病根,以前来了个秃头和尚,“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毒”字下面有墨书双行夹批:

〖庚寅:此作者意,为何意耶?与宝玉之从胎里带来的一块通灵玉相映。成何拟意?为与数十回后之文伏脉,乃千里伏脉之笔。〗

这条批语是在讽刺宝钗:宝玉从胎里带来的是一块有仙气、有灵气、能说话、会写书、有补天之材的“通灵宝玉”;可宝钗胎里带来的却是“一股热毒”,这差别有多大呀!可见宝钗本质是多么的丑恶,这样的“金”怎么配得上如此的“玉”呢?

在第七回里,宝钗在介绍自己“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处有一条很重要的批语也说得很清楚:

〖甲侧: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

从这条批语可以看出这股“热毒”居然是“孽火齐攻”,可见宝钗的本质!批书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宝钗之所以姓“薛”,原因之一可能是“薛”和“子”字拆成一个“孽火”的“孽”字呀!那么宝钗的一生是以吃花这样美好的东西才能化解这股热毒、这股孽火,这是何意呢?因为相比较而言明朝在暖和的南方,与满清发源地相比自然是“热”的,满清来自冰冷的东北,所以宝钗骨子里冰冷,自然天生怕热。在第六十五回里兴儿还拿宝钗的姓开玩笑,说什么:

“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应该说这可不是随便一句玩笑话,是让人进一步将“薛”与“雪”字联系起来,也让人悟到宝钗怕热的天性,要知道宝钗“怕热”不仅是因为她象征着来自寒冷的东北的满清,而是因为“热”象征着在南方的大明,更象征着汉人对满清的反抗,这正是满清所惧怕的,而且也肯定是天生的,因为汉人们天生骨子里是坚决反对异族的侵略和统治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争夺生存空间的历史,而这也是古人要建造长城抵御外族侵略的根本原因。所以宝钗天生带来的一股“热毒”就是指汉人与生俱来的反抗满清的精神!由此看来宝钗会因这股“热毒”而得病,也就是她怕热的本质原因。

宝钗身上“冷”的特征是因为其象征来自东北,怕热和天生带来的“热毒”象征汉人反清的本质,我相信这样的解读三百多年来也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来,而这些也只有正确理解了此书的主旨才能看懂。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4 15:35
12725楼  


那宝钗为什么吃花呢?为什么要糟蹋花呢?这又与她天生带来的这股“热毒”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不难理解。

而在《红楼梦》里,“花”不仅象征着黛玉,也象征着汉人,象征着明朝,因为在遥远的古代“华”字同“花”字是一个意思;在《说文解字》里提到“华”字“俗作花”;在《康熙字典》里指出“华”字“又与花同”;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就说“华山”在古的时候被称为“花山”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而“华”又指中华、华夏,所以“花”在书中象征着大明,象征着汉人,正宗的炎黄子孙,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也象征着大明美好的一切,象征着汉人的精神家园。

宝钗要去掉自己体力的这股象征汉人反抗满清的“热毒”,就要吃大量象征汉人的花,吃花做的“冷香丸”,这样她的病就能缓解一些,也就意味着只要有反抗满清的斗争,满清就会“得病”,于是只能靠镇压汉人的起义、屠杀这些反抗满清统治的汉人去缓解政权的压力,从而得到一丝的喘息。

但宝钗的这个病却不能除根,因为汉人的反抗是不会停止的,也就意味着满清对汉人的屠杀也不会停止,于是宝钗只好隔三差五就要吃“冷香丸”,这意味着展开一次又一次对汉人的新的屠杀。所以宝钗吃花应该是暗指她所象征的满清的那种酷爱杀戮的本性,用来形容镇压汉人的反清之举,又用落花还形容无数汉人的惨死,应该说比喻得很形象!

宝钗姓“薛”的原因应该是谐音“雪”,在第二十八回里,有这样的描写:

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

在第八回里介绍宝钗的面相是“脸若银盆”,感觉是脸又大又圆,而且还是银白色。以前我们以为这都是在描写宝钗长得很白,其实是在交待她“冰雪”的本质,同样是在象征着满清是来自东北。

我在前面介绍过,之所以当年皇太极将国号从“大金”改为“满清”,就是因为从“五行”的角度来看,明朝的皇帝姓朱,朱乃“红”色,“五行”里属“火”,而“水克火”,所以清人自然要把国号从大金改成有“水”的名字“满清”了。而“雪”本质上就是“水”,并且是冷酷无情的“水”,是来自极寒之地的水,所以在第四回的“护官符”里才有这样一句:

丰年好大雪

象征着满清的可怕,也象征着他们发源于冰冷的东北,所以宝钗发出的是“冷香”,她的身上有很多“冷”的特质,于是我们就能明白“薛家”就是指“雪家”,是指来自东北冰天雪地的满清,是“雪国人”。

再有“薛”除了谐音“雪”以外,还谐音“血”,书中的四大家族“贾王薛史”谐音“家亡血史”,所以也暗示满清屠杀成千上万汉人的历史,让江南成了“白骨如山”的悲惨世界,真是万户萧疏鬼唱歌!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4 21:27
12747楼  


@V哥掰谎 12657楼 2014-07-24 15:35:30

那宝钗为什么吃花呢?为什么要糟蹋花呢?这又与她天生带来的这股“热毒”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不难理解。

而在《红楼梦》里,“花”不仅象征着黛玉,也象征着汉人,象征着明朝,因为在遥远的古代“华”字同“花”字是一个意思;在《说文解字》里提到“华”字“俗作花”;在《康熙字典》里指出“华”字“又与花同”;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就说“华山”在古的时候被称为“花山”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而“华”又指中华、......

-----------------------------

@迦无 12677楼 2014-07-24 21:24:03

书中: 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的, (胭批: 亦"钱开花"之意).

可知花乃华也!

-----------------------------

看到了,你这个发现非常棒!也很有力,没想到你读得这么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5 08:52
12770楼  


第五回惜春的曲子《虚花语》里有这样的描写: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可见当时的满清对汉人的屠杀是多么的惨烈,将大明的江山变成了人间的地狱!在第八回里有这样两句: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也是同样的意思,那为什么会“白骨如山”呢?人们往往只听说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其实这只是满清在江南屠杀的一小部分,实在可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已,虽然经过了满清文字狱的摧残,但这些大规模屠杀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实记录,可见真相太多,实在无法隐藏。清军在侵吞中国的过程中采取民族压迫政策,强迫广大的汉人以及一些其他民族剃发易服以树立淫威,很多归顺的地区也纷纷抵抗,于是发生过多次屠杀抗清军民事件,可以说是血洗大明!当时清军几乎将四川人杀绝,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来进行大移民。满清入关大屠杀死亡人数之多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之最,多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在《清朝那些事儿》一书中介绍说:

清兵转战烧杀37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短短三十余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的5165万减至顺治十七年的1900万,净减三分之二!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是大抵顺服的“奴才”。鲁迅先生说:“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其实东方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

正的如在第一回《好了歌》注释里有这样一句: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也是一片凄惨冰冷的雪景,象征满清灭掉了大明,将人间变成了清人的天下,世界到处是一片可怕的满清统治的景象,所以才是白茫茫的冰冷的“雪”景;也是惨不忍睹的“血”景,更暗指是满清是多么的残暴,杀了无数的平民百姓,作者的隐寓、象征的手法真是到了极致!也是在清初严酷的政治环境下不得已的作法。大家一直奇怪为什么《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文字迷失,其实很简单,因为其中有很多露骨的影射满清大屠杀的文字,所以流传起来有掉脑袋的危险。在我们没有看到后半部分的前提下,从前八十回里出现的一些文字中,也能领略到一些这样惨烈的情景。

所以说《红楼梦》是隐写的一部血腥的明亡史,不但是对明亡的一种反思,更是对满清残暴屠杀的一种强烈的控诉!三百多年就这样过去了,然而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这段可怕的历史呢?又有多少人真的从这段历史中吸取过教训呢?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5 12:32
12788楼  


作者希望明亡的历史不能重演,血不能白流,这也是《风月宝鉴》一名的意思,也就是说一定要以史为鉴。明亡于内斗,上层因自己私利而无穷无尽的党争,下层是引发动摇国本的民变,正所谓的“自杀自灭”,让满清捡了个大便宜,其结果是严重地破坏了中华文明,是历史的巨大倒退。好象现在中国人的“窝里斗”的习惯还是始终如一,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真正认识《红楼梦》一书的重要意义,确实要吸取这其中的深刻教训,我们才能克服自身的劣根性。

在第四十回里,贾母领众人来到了蘅芜苑,进入到宝钗住的房间,于是看到宝钗的房中象雪洞一样,用“雪洞”来形容宝钗,不但这是在象征满清来自东北冰雪之地,也象征着满清噬血的杀戮特性,而宝钗最后的结局是:

金簪雪里埋

我猜测这也是作者希望满清最后落得个悲惨的、血腥的结局;也可能是作者希望满清最后亡于自己的发源地。贾母看到宝钗房中古怪的布置后说了一番话,感觉也是话中有话:

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要知道富贵人家的小姐的房间无论如何也不会布置成雪洞一样,这样的朴素是不会赢得人家的称赞的。我觉得宝钗房间这样的布置除了影射其发源地是东北以外,可能也象征着满清没有文化,与华夏文明相比是极其落后的。贾母认为宝钗这样的房间不吉利,说明命运会很悲惨,应该也是作者在诅咒满清,当然也算是一种意淫而已,而且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呀!在第三十七回里,结“海棠社”的时候宝钗写了一首诗,李纨还说:

“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在批语中更是强调宝钗的诗写得是她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说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宝钗所象征着满清的本质,那我们需要仔细看看宝钗是如何写的:

珍重芳姿昼掩门,

自携手瓮灌苔盆。

〖蒙双行夹批: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

胭脂洗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庚双夹:看他清洁自厉,终不肯作一轻浮语。〗

淡极始知花更艳,〖庚双夹:好极!高情巨眼能几人哉!正“鸟鸣山更幽”也。〗

愁多焉得玉无痕。〖庚双夹:看他讽刺林宝二人着手。〗

欲偿白帝凭清洁,〖庚双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来,是何等身份!〗

不语婷婷日又昏。

这段的批语很多,能帮助我们加深理解,而宝钗在诗中自我的称谓更是让人惊叹,这些露骨的内容居然没有被有关部门删除!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同行苍穹  2018-06-29 00:54
《风月宝鉴》一名的意思,恐怕是把“清风明月”一词隐去“清”与“明”,只留“风月”掩人耳目。因此,《风月宝鉴》,“鉴”,“史”也,反过来看,极有可能是《清明宝史》,以史为鉴。反思、哀痛、泣血,温柔表相之下是鬼斧神工的刀剑之笔。

V哥掰谎  楼主: 2018-06-29 18:55
评论 同行苍穹: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尽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7:35 , Processed in 0.0609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