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0: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怡红院最深藏不露的丫头,实力超群却最隐忍,袭人晴雯都被她熬走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麝月是贾宝玉身边最深藏不露的人物,她能留在最后,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晴雯、袭人和茜雪耗走,可不只是运气好。

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叫”,虽说形容麝月有点过分,但作为王夫人埋伏在贾宝玉身边的“眼耳神意”,麝月完美的完成了任务,又保全了自身。

是的,种种迹象都表明麝月就是王夫人的眼线,最少晴雯被撵肯定与她有直接关系。




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也讲了这个事儿。

麝月或许是学袭人,或许是性格,或许是因为身负王夫人的任务安排,一向低调不显山露水,更不争名利于人前。

而她第一次上“红楼热搜”竟是因为骂人,让所有听到的人都惊了。原来麝月竟这么厉害!原来骂人可以这样骂?

(第五十二回)麝月忙道:“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

晴雯因坠儿偷了虾须镯将她撵走,坠儿娘不满晴雯主张,又不给她面子,跑过来对着病中的晴雯讲了一番话,说晴雯她们没规矩,没大小撵走自家女儿。

晴雯病中气得接不上话,袭人又不在家,麝月便挺身而出接了坠儿娘的话。

她说“这地方岂是你讲理的?”一上来就对比出双方的身份差距。




她们是伺候主人的体面大丫头。坠儿娘不过是外头不上台面的奴才。没有资格跑来怡红院和她们理论。

她说“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意思就是说“大管家才能跟我们说话,你算个什么东西?”

麝月摆出她们与坠儿娘的主次身份,言外之意是我现在和你说话是给你面子。毕竟“对话”也得是身份匹配的人才能交流。

坠儿娘没资格在怡红院讲话、提意见,还在这里咋呼,小心失了规矩。

外头人有了什么事,得请赖大媳妇和林之孝家的过来和她们说。至于坠儿娘能不能请动那两位“菩萨”,自己去合计。




(第五十二回)“……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那一日不把宝玉两个字念二百遍,偏嫂子又来挑这个了!过一日嫂子闲了,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听听我们当着面儿叫他就知道了。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

这么一大段话,核心就两个:

一,贾宝玉的名字是贾母吩咐叫的,谁也挑不了礼。

二,坠儿娘近不得老太太跟前。

抬出贾母,既表明叫宝玉合法合规,也说明她们能近贾母,坠儿娘却没资格。




(第五十二回)“……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有什么分证话,且带了他去,你回了林大娘,叫他来找二爷说话。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说着,便叫小丫头子:“拿了擦地的布来擦地!”

最后这段话才是杀人诛心,抬出贾母、贾宝玉、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打压坠儿娘的气焰,让她不敢生事。

麝月先说“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威胁坠儿娘再啰嗦就叫人来给她好看。

再说“你回了林大娘”,是说坠儿偷镯子在前,威胁要闹大。

还说“家里上千的人”,言外之意坠儿娘“你算哪棵葱?和你说话都是抬举你了。”




最后让小丫头子“拿了擦地的布来擦地”,暗示坠儿偷窃是“脏的”,污染了怡红院,才被撵出去。坠儿娘不教育女儿,竟好意思和她们理论。

麝月这番骂,先压气焰,再摧毁信心,最后羞辱威胁并用,彻底让坠儿娘再不敢生事,给晴雯解了围又不留后患,真是个极厉害的人。

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平时不言不语,不声不响跟在袭人背后冷眼旁观,恰符合眼线本色,也是聪明人的立场。日后“开到荼蘼花事了”,麝月在袭人走后,才是她的正传。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18 13: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5 07: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芙蓉诔+绣春囊+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千古情痴贾宝玉 《芙蓉诔》里悼晴雯
天马图书馆阅览 2016-01-27   |  1554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千古情痴贾宝玉 《芙蓉诔》里悼晴雯

刘黎平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美的作品,既展现了美是如何绽放的,也展现了美是如何被摧毁的。而这种美,具体就表现在书中的女性形象身上,例如林黛玉、薛宝钗、袭人、晴雯、鸳鸯等女性。作者对女性的推崇,其实也是对美的推崇;作者对女性毁灭的哀怜,也是对美被毁灭的哀怜。

  林黛玉的销殒,是《红楼梦》的一出大戏,极尽笔墨地铺垫渲染,自不必说。而另一位女性的陨落,虽然知名度不如林黛玉,然而,作者却借贾宝玉之笔,用极大的篇幅,表达了爱怜和哀怜,在精彩方面,已经超过了对林黛玉离世的描写,当然这和前八十回乃曹雪芹所写有关系。这名女性就是晴雯,这篇纪念的文章就是《芙蓉诔》,让我们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

  预热

  借歌咏巾帼英雄赞美晴雯

  晴雯是《红楼梦》里比较优秀突出的女孩,相貌美自不必说,更是手巧,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情节就是“病晴雯勇补孔雀裘”,将烧坏了的孔雀裘缝得跟原来的一模一样,那女红手艺真不是盖的。论其个性,率真、泼辣、善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尤其是骂贾宝玉和袭人那一段,简直是痛快淋漓,麻辣得很。用贾宝玉的话来说,她是“性情爽利,口角锋芒”。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晴雯直率的个性惹人嫉妒,包括袭人在内,更有一帮小人在暗地里嚼舌根攻击她,她的倒下,是大观园最肃杀、最悲剧的一幕,我们似乎能听到花朵被折损的声音。贾宝玉的感受更是难以形容,他看到堂前一株海棠花凋谢了半边,于是联想到是晴雯出事使然,还惹来袭人的嫉妒,说这花也该比她袭人才是。

  宝玉一直想写纪念晴雯的文章,正在悲情之际,他老爹贾政忽然叫他去,是何事呢?原来是贾政叫了一帮文人墨客,来写诗纪念一名死于战争的巾帼英雄林四娘。当然,这不是杜甫诗中的林四娘,而是一位王爷的艺姬。众人写了些不痛不痒的诗,贾政都觉得不满意,贾宝玉忽然提出来,用古体诗、歌行体的形式来纪念林四娘,这样不受形式的局限,才能酣畅淋漓。所谓的古体诗、歌行体,是一种区别于格律诗的诗歌形式,形式上受的局限比较少,更容易抒发情意,表达情怀。具体就不解释了,举个例吧,李白的《行路难》,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

  贾宝玉一提议,众人也觉得妥当,“或拟白乐天‘长恨歌’,或拟古词,半叙半咏,流利飘逸,始能尽妙”,贾政这个古板人也觉得好,于是答应。贾宝玉以饱满的激情,写下了吟咏林四娘的古体长篇诗歌,确实铿锵激越,荡气回肠,例如“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柳折花残实可伤”,“马践胭脂骨髓香”,“我为四娘长太息,歌成余意尚彷徨。”

  读到这里,我们要展开联想了:贾宝玉为什么对这位停留在传说中的女英雄如此垂青歌咏呢?他的情绪为什么酝酿得如此饱满呢?他真的是在赞美和哀伤林四娘吗?

  非也,他只是在借题发挥,借父亲给的任务,尽情发泄自己的哀伤,哀伤谁呢?那就是晴雯。口里咏叹的是林四娘,心里想着的却是晴雯,名为纪念林四娘,其实是纪念晴雯。可以说,是对晴雯的深情,才促成了他笔下的林四娘形象,正因为感情的不可遏制,他才采用形式活泼自由,不受约束的古体诗歌,或者说歌行体。贾政等一干人等都蒙在鼓里,做梦都想不到贾宝玉是在纪念贾府里的一位丫鬟。

  写诗纪念林四娘还只是一场预热,后面当然会落实到主题上,直接纪念晴雯,因此众人散了之后,贾宝玉“一心凄楚”,回到自己院子里,看到池子里的芙蓉,想起一位丫鬟忽悠他说,晴雯死后被封为芙蓉仙子,于是情不能已,刚才已经被调动的诗兴,一步步往高潮发展,然后写下了凄美而热烈的《芙蓉诔》。

  赞美

  用尽世界上最宝贵的元素

  《芙蓉诔》一文介绍了晴雯的凄苦身世,16岁的女孩子,连籍贯父母姓氏都无从确定,又记载了与她相处的日子,“五年八月有奇”,其实也就是晴雯在他身边的工龄。

  在简单地介绍了身世后,贾宝玉用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晴雯的金枝玉叶,冰清玉洁,“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基本上将世界上最宝贵的元素都用到了她身上。而且晴雯品德高尚,口碑好,众人都敬仰她的“惠德”。

  贾宝玉不仅用尽一切美好的自然事物和神话色彩来歌颂晴雯,更用了史上一些几乎圣贤级别的人物来赞美晴雯,例如“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说这晴雯姑娘品德高尚,却遭嫉妒,闺房里的愤恨就跟贬谪到长沙的贾谊一样;因为正直刚烈,遭遇危险,巾帼的下场比死在羽山荒野的鲧还要悲惨。很不简单,用史上的贾谊和鲧来和晴雯相比,几乎将晴雯摆到了仁人贤人的地位。贾谊有大才大抱负,却因为“汉朝公卿嫉贾生”而被远放长沙一带;大禹的父亲鲧偷息壤治水而被杀死在羽山的荒野,其实跟晴雯因为正直刚烈而被迫害的境地是一样的。在曹雪芹看来,晴雯的遭遇比他们还要悲惨,其实也是揭示了当时女性所受的迫害比男性要沉重许多。

  这些赞美全都送给了一位在封建社会看起来很卑贱很低下的丫鬟,就是《红楼梦》了不起的地方,也是一部书主题能够升华的地方。这在当时其实已经显得石破天惊了,以至于后来的人都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觉得不妥,怎么能将一个丫鬟比作史上的大贤呢?于是“程高本”里改成“贞烈遭危,巾帼惨于雁塞”,这“雁塞”指的是王昭君出塞之事,他们觉得用女性来比拟晴雯更恰当,却恰好反映了续作者与曹雪芹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

  贾宝玉由阶下一株海棠花死了半边想到晴雯的悲惨遭遇,袭人等嘲笑他的荒唐想象时,他却认真起来,说这天地万物都是“有情有理”的,海棠花跟晴雯有关联,就跟孔子庙前的桧树、诸葛亮祠堂前的柏树、岳飞坟前的松树一样,都是“千古不磨之物”,其实也是将晴雯这样的女性之美和孔子、诸葛亮、岳飞的伟大上升到同一个高度,或者说是相提并论,这其中显示的平等色彩,还挺惊世骇俗的。

  转换

  从与晴雯关系的定位

  暗示了林黛玉的悲剧

  在《芙蓉诔》里,贾宝玉对自己与晴雯的关系,做了一个总结,也是一个定位。这个定位带有点爱情的色彩,例如“惭违共穴之盟”,再如“愧迨同灰之诮”,好像是说宝玉不能和晴雯死而同穴,死而同灰而惭愧,其用情可谓深矣,却又有点暧昧,这样恰当吗?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表示自己与晴雯的深厚友谊,男女之间,用爱情来概括似乎更符合当时的情调和氛围,尤其是文中这一句更是广为人所知,“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所谓的“情深”,涵盖的范围则更宽广,未必是爱情,更可能是友情,反正是人间惺惺相惜之情。

  正能量的感情,再升华上去,就是作者对女性的痛惜之情,无法用爱情或者友情去规范。

  于情节而言,更重要的是,林黛玉出现了,自然带着一股子醋意,二人将这两句话改来改去,最后定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这么一改,压根就和晴雯没啥关系了,却成了宝玉与黛玉关系的预兆,林黛玉一时就“心中有无限的狐疑乱拟”。接着怀念晴雯,笔锋转到宝黛身上,情节的转换,极其自然。

  其实,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是相照应的,例如袭人对应宝钗,晴雯对应黛玉,宝玉与黛玉间接接触,多是假晴雯之手,二人气质有相通处,皆藐视礼法,清高孤傲而薄命。这一过渡可谓神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5 07: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林黛玉+木秀于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木为赤心木,秀者田秀英。为什么林黛玉姓林。

林黛玉,晴雯携林下之风。
林四娘的姽婳词三首shuguangr001浏览217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张宝宝090115推荐于 2017.11.26


满意答案
   贾此宽宝玉: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森戚亮女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吒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鮹。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仔缺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然难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太息,歌成馀意尚傍徨。
贾兰:
姽画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贾环
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
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
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
谁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


红楼梦中一个离奇故事,暗示林黛玉结局,贾政都被惊动
君笺雅侃红楼2019-01-07 16:54




红楼梦中也有故事,姽婳将军林四娘就是一个哀婉故事。七十八回,晴雯已死,贾宝玉被父亲贾政拘来,作了一首《姽婳词》,歌咏以死酬谢君王义的林四娘。随后,贾宝玉思及晴雯再作《芙蓉女儿诔》,经与林黛玉删改,遂成明祭晴雯,暗祭黛玉之篇。而林四娘、晴雯、黛玉,显然一以贯之共同铺垫,为宝黛爱情最后的结局提前预演。


【一】
姽婳将军林四娘讲述一位恒王宠姬的故事,这位宠姬,果敢坚毅,不畏暴力,为酬谢恒王恩宠,在恒王被暴力围杀后,奋起反抗,身死香消。
作为故事中的故事,林四娘一生影射的是晴雯的悲剧。二人同样都是姬,晴雯是贾母给贾宝玉提前预备的妾,没有行礼不是妾,相当于姬。贾宝玉爱晴雯,一如恒王爱林四娘。
贾宝玉仿佛大观园中恒王,原本与姬妾生活美好,不想一朝事发,“黄巾”“赤眉”抄检了大观园,贾宝玉这个恒王兵不血刃被“杀死”(不敢言,不敢语与死无异),晴雯摔箱子奋起反抗,终究胳膊抵不过大腿,被撵出大观园一命呜呼。
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是抄检大观园的传奇演义版本。为的是替晴雯伸张,林四娘一身巾帼豪气,得到天下人称颂,晴雯虽闺阁中,亦有相同豪气,也当为天下人赞!此作者为晴雯立传!


【二】
贾宝玉有感于《姽婳词》,因晴雯死后小丫头有晴雯为芙蓉花神之语,遂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其中有句子:
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鹰鸷翻遭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故尔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诼谣诟,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户牖。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自蓄辛酸,谁怜夭折!
此段写晴雯遭妒忌而被摧残,因贾家和大观园所谓“黄巾”“赤眉”暴力迫害而死,对应《姽婳词》中一段,可谓相得益彰。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然难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林四娘对于贾宝玉,是现实中的晴雯,他做《姽婳词》歌颂林四娘,也是歌颂晴雯。他恨自己无能为力,救不得晴雯,所谓自比恒王死,发出声音为晴雯歌咏。而林四娘姓林,醉翁之意不在酒,最后祭奠的还是林黛玉。


【三】
林四娘也好,晴雯也罢,最终贾宝玉难酬的情意都是林黛玉。宝黛姻缘到七十八回已经名存实亡,越来越紧迫的气氛逼向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林黛玉,对此,贾宝玉根本无力回天。
六十三回芙蓉花签,林黛玉得“莫怨东风当自嗟”,影射自己姻缘如王昭君一般。随后又作《五美吟》歌咏王昭君、虞姬、西施、绿珠和红拂!梳理会发现,与林黛玉诗文相关的女子全部都是为人姬妾,没有一个是正妻。而《五美吟》中五位女子又全部是两国之间颠沛流离女子。之前做过一个推断,林黛玉极可能和贾探春效法潇湘妃子娥皇女英共同被远嫁和亲(潇湘馆放风筝两个凤凰一个囍字)。林黛玉遭遇“黄巾”“赤眉”等不可抗拒外力。贾宝玉这个恒王再次无力“身死”,眼看黛玉赴死!
林四娘筹恒王是带着必死之志,林黛玉远嫁也绝活不了。所以《芙蓉女儿诔》最后定稿是“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所谓“茜纱窗下”是指在潇湘馆中的林黛玉与贾宝玉无缘。而贾家并没有“黄土垄中”,联系林黛玉《葬花吟》有“一抔黄土掩风流”,黄土并非哪里都有,显然有寓意林黛玉远嫁死他乡之意,是谓“天尽头,何处有章丘”!
《姽婳词》引动《芙蓉女儿诔》,进而祭奠林黛玉。林四娘姓林,有寓意林黛玉无疑。《姽婳词》用了传奇演义手法,明寓晴雯,暗喻黛玉。有意思的是现在网络流传特别广的《吴本》据此搞出了林黛玉披甲上阵的结局,竟然也有人相信,奉为真本,个人并不苟同!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5 07: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蝌===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5 13: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儿与薛宝钗当面较量:故意泄密对抗故作不知,都有100个心眼子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且说薛宝钗那边才送走了哥哥薛蟠,把香菱带到大观园中居住,才安顿好竟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平儿。

薛宝钗正好告诉平儿,接香菱进来住一阵。如今平儿来了她便不用特意去告诉凤姐了。

两人客气一阵,平儿便对香菱说“你既来了,怎不拜访街坊邻舍去?”

注意这话就有明显要支开香菱的意思。又告诉香菱:“你且不必往我们家去。二爷病了在家里呢。”贾琏在家,薛宝钗还可去得,香菱是薛蟠的妾,实在不方便自己登门的。


香菱毫无心机的去了,剩下平儿与薛宝钗,果然就引出来一番谈话。不但捅出来《红楼梦》第一冤案,为日后宝黛钗三人结局伏笔,更是平儿与薛宝钗两个聪明人言语机锋的极精彩的文字。本文就讲一讲这段故事。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四十八回)且说平儿见香菱去了,便拉宝钗忙说道: “姑娘可听见我们的新闻了?”宝钗道: “我没听见新闻。因连日打发我哥哥出门,所以你们这里的事一概也不知道,连姊妹们这两日也没见。”平儿笑道:“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难道姑娘就没听见?”宝钗道: “早起恍惚听见了一句,也信不真。我也正要瞧你奶奶去呢,不想你来了。又是为了什么打他?”

果然平儿支开香菱是有话说。

聪明如薛宝钗见平儿来了不说正文,反而将香菱支开,便知道她肯定有话要说。

此时两个人心中便已经各自有数,说者要讲出一番话,听者则心知肚明却故作不知。

平儿一张口就问:“姑娘可听见我们的新闻了?”

平儿很有意思,她在贾府口碑极好,与鸳鸯、袭人不相上下,且跟随王熙凤管家,更是呼风唤雨八面玲珑。


但与鸳鸯、袭人口风极严不同,平儿却经常“口出惊人之语”。

王熙凤放高利贷,下红之症的丑事,是平儿主动曝出。

贾琏这次被贾赦打的丑事,以及贾赦因几·把扇子就将石呆子弄得家破人亡的不法丑事,也是平儿揭发。

平儿这般“口风不严”,无论她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多少透露出一些平儿的“立场”。

“有意”是指平儿这么做肯定都是有目的的行为。

“无意”则代表平儿也不是完美无缺,世人都有一定缺点,平儿也不例外。不提。

平儿既然主动讲起自家“新闻”,宝钗是什么人?肯定知道平儿还有下文。

所以,她尽管听说了一些话,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实话实说,且又不确定平儿要说什么事,便只说 “我没听见新闻。因连日打发我哥哥出门,所以你们这里的事一概也不知道,连姊妹们这两日也没见。”

什么叫说话滴水不漏,薛宝钗针对平儿问她听说“新闻”没有的回复,就叫滴水不漏。

宝钗直接就说“没听见新闻”,既是为她在家按兵不动做掩护,也是再等平儿自己说出来“新闻”,好让她能见招拆招。

皆因平儿只说“新闻”,实际上是个话术的“陷阱”,如果薛宝钗傻乎乎说听说了,万一再与平儿说的新闻不一致,就很被动。


尽管平儿不是有意设埋伏,薛宝钗依旧选择保守应对,而不贸然回话。

如果只是说不知道,也不叫高明。真正厉害处实际是后面的说法。

“因连日打发我哥哥出门”,是说“你知道,我很忙”。

“你们这里的事一概也不知道”,什么“新闻”没听说。

“连姊妹们这两日也没见”,这句话是个精髓。想她在园子里天天住着,平日常和姐妹们一块。贾府发生什么事儿,三春肯定第一时间知道,薛宝钗不可能不知情。

她如此一说,就彻底解释了“我没听见”,等着平儿自己去说。

薛宝钗的高明处,若只简单说不知道,未免显得太虚假,便借薛蟠出门的事儿搪塞,说她最近并不常在园子里,解释给平儿知道她不常在园子里,不至于被“怀疑”故作不知。

但薛宝钗越是这么说,便越说明她早就听说了薛蟠被打之事,只是不方便行事。

平儿也聪明,借话一引主要是为她后文往下说。否则薛宝钗说听说了,便把她的话说死了。

至于薛宝钗装不知道的原因,平儿也不意外。就是没有正式的人来告诉她这件事,导致宝钗不好去探望。

一来,不像表弟贾宝玉被打,贾琏是宝钗表姐夫,既然家里没出风声,她就不能上赶着去探望。

二来,贾琏成家立业还被父亲责打,传出去好说不好听,薛宝钗作为客人更要避嫌。


薛宝钗这边按兵不动,就说明不是什么人情都要急着往上凑,有些事故作不知反而更好。

平儿见宝钗“真个不知”才笑道:“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难道姑娘就没听见?”

这个话儿多少又有点故意逗薛宝钗的意思,宝钗已经回说没听到新闻,还解释了一通,结果她又追着问。肯定不是不信任,只是二人心照不宣,平儿的意思是我要说实话了,咱们都别绕弯子了。

贾府这么大,人口那么多,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个院子里住着,蘅芜苑和薛家也都不少人,怎么可能没听说。

她这么说也是消除薛宝钗的谨慎,都是亲戚一家人,没什么避讳生疏,咱们别见外。

平儿如此坦诚,显然在有意拉近与薛宝钗的关系。目的自然是因为她接下来要讲的话,有点严重。避免“法不传二耳”,让宝钗疑心平儿讲给她听这件事的真实目的。

要知道贾琏被打,可是因为贾赦夺人家扇子,弄得石呆子家破人亡。这就好比薛蟠打杀冯渊的葫芦案一样,并不好随便乱说乱讲。

可平儿知道薛家肯定听说了,“堵不如疏”,这件事肯定得说,才给薛宝钗不断铺垫。

至此便能清楚平儿是有意要“说”,既为下面她讨要棒疮药的原因做解释,也在想办法消除“石呆子家破人亡”这件事在亲戚间的影响。避免被亲戚误解贾家不轨不法。

薛宝钗见平儿如此“坦诚”发问,也马上心领神会改了口风道: “早起恍惚听见了一句,也信不真。我也正要瞧你奶奶去呢,不想你来了。又是为了什么打他?”

这可真是人嘴两张皮,没听说和听说全被她一个人说了。


薛宝钗的借坡下驴,也是被平儿“逼”的无奈,毕竟人家都那么坦诚了,再说不知道也说不过去。

如果说到此为止,算是平儿与薛宝钗的“交锋”的话,显然平儿两问咄咄逼人,旗开得胜。薛宝钗的防守尽管严密,到底被“逼”出底牌,只能无奈拆招。

可见平儿这丫头也很不一般。或者就属于乱拳打死老师傅那种。

薛宝钗的解释也很合理,蘅芜苑人多,贾琏被打也不是秘密,有人听说了回来嚷嚷一句,她当时正忙没听真,也没细问。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表姐夫被打,她一直按兵不动不去探望的原因,免得凤姐“误会”她没亲戚之情。毕竟平儿也代表凤姐和贾琏。

随后又说正要去瞧瞧凤姐,与前边儿说香菱进来要去告诉凤姐的话契合上,也是难得严丝合缝,可见宝钗说话的缜密。

只不过略显背动的地方,在于她后来又说平儿来了,她就不去了,无法自圆其说,但也不算重要。人情说圆满了就行。


所以,别小看了这里边的人情世故,真正包含了好几层弯弯绕。

平儿是不得不说。贾琏被打伤了,她过来讨要棒疮药,不是头疼脑热可以随便说个原因。

同样是被打,薛蟠能一走了之躲羞,贾琏可不能,必须得为他在亲戚跟前讲明白被打的立场。

另外,贾赦在这里的立场很不堪,平儿怎么说也算是“媳妇”,还得将贾赦尽可能洗白,把责任推给别人。

这都是她不得不说的原因,否则拿着棒疮药去了,反而让薛家觉得他们有意隐瞒。

薛宝钗很被动,也只能因势利导随着平儿的话不断调整立场,将自己由不知到知道的情况说清楚,先暗示了自己的尴尬立场,并为事后的行动提前做好铺垫。

真真是聪明人说的话都是“暗话”,让读书人理解起来太费脑子。

题外话演讲一下平儿过来对薛宝钗讲述这个“石呆子案”的真正原因,主要在于这件案子的伏笔,对薛宝钗的影射。

石呆子被夺去扇子后家破人亡,是曹雪芹借《一捧雪》的故事影射贾宝玉在八十回后,遭受贾雨村陷害“落难”,林黛玉为了他,被迫答应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的离“散(扇)”后事。


石呆子的扇子中,湘妃就是潇湘妃子林黛玉,麋鹿就是蕉下客(蕉叶覆鹿)贾探春,贾宝玉就是因像石呆子一样被害,而与黛玉和探春离散。应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伏笔。

林黛玉去后,薛宝钗等来机会嫁给贾宝玉,不想随后贾府抄家,贾宝玉离家后不知所踪。

根据石呆子扇子中“玉竹指贾宝玉,棕竹产于两广、东南亚和南亚等地”推测,贾宝玉出家后便循着二女远嫁踪迹,在西海沿子找到了贾探春,并在黛玉坟前姘头余生。

而平儿和薛宝钗讲述石呆子案,便是日后薛宝钗“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的伏笔,提前告诉“她”,丈夫贾宝玉的去向,和一去不归的原因。

你看明白了么?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24 10:25・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5 14: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夫人为什么不把“逐晴”的真实原因告诉贾母?
栖鸿看红楼
栖鸿看红楼
文人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王夫人不能把逐晴的真实原因告诉贾母,因为太丢人了。

王夫人逐晴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晴雯长得太漂亮、性格又太轻狂张扬了。






王夫人一向讨厌漂亮而轻狂的女孩子。这一点,整个荣国府都知道。不仅晴雯“不敢出头”,就连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深得其心理——王善保家的开始是针对服侍姑娘的大丫鬟们,被王夫人一反驳,立刻掉转枪头、专攻晴雯一人,而且立刻被王夫人采信了。






不喜欢漂亮轻狂的女孩子,这是王夫人的权力。任何人都有不喜欢某一类型的权力。晴雯也可以不喜欢王夫人。事实上晴雯躲着王夫人、“不敢出头”就只是“不敢”?没有“不喜欢”的成分吗?

但是,人的地位是有高下的。晴雯不喜欢王夫人,却不能拒绝王夫人的召见。王夫人不喜欢晴雯,就可以把她撵出去,不需要更多的理由。






——问题是,这个理由不能跟贾母说啊。贾母一向喜欢活泼漂亮的女孩子,湘云,黛玉,宝琴,丫鬟里的晴雯和鸳鸯。王夫人说“我做儿媳妇的不喜欢漂亮女孩,所以你当婆婆的也不能喜欢,有漂亮的我就得撵出去”,像话吗?不管宫斗宅斗思想者怎么解读《红楼梦》,贾母与王夫人婆媳之间,表面上的客气和谐是一直维系着的。






这个原因不能说,另一个原因更不能说。是的,王夫人撵晴雯,其实还有更深层、更直接、也更给王夫人形成刺激的原因。

抄检大观园之前,王夫人先突击审问了晴雯,晴雯回答说平时和宝玉并不亲近。晴雯也许是摸到了王夫人的习惯,觉得只要应付了眼下就不会有后文,她根本不知道有绣春囊这样严重的事,更想不到稍后有会有向王夫人告密。既然想不到后面的事,那她就敢随便撒个谎,说什么“十天半月”才跟宝玉见一面。






晴雯撒的谎,王夫人就信了。不管从管家人的角度,还是从母亲的角度,或者是以饱经世事的中年人的身份,这样被一个十几岁的小丫鬟欺骗,都是非常丢人的。这才是王夫人暴怒、不许晴雯穿外衣就撵出去的原因。——如果不是这样,王夫人就是撵晴雯,也应该像对芳官等人一样“把他的东西一概给他”吧。毕竟贾府“慈善宽厚之家”的名誉,还是要维持的。






王夫人受愚于晴雯,事后经人告密,了解了真相,震怒之外一定深以为耻。“小丫头竟敢骗我”是现在的逐晴理由,说出来了就是贾母也不能维护晴雯。

可是,王夫人怎么好意思说出来?

编辑于 2024-02-14 19:34・IP 属地山西地图上的战争:江阴八十一日!清军愤而屠城,所有军民惨遭屠戮
播报文章




晨子历史谈
关注


2019-11-28 02:37





顺治二年五月,清军顺利拿下南京。
原弘光政权的首辅大臣马士英逃亡到了浙江,在马士英逃亡的时候,裹挟了弘光皇帝的生母邹太后。在马士英一行人抵达杭州之后,闻知弘光皇帝已经被清军俘虏,遂决定拥立身处杭州的
潞王朱常淓
监国。
朱常淓推辞一番之后,同意了监国一事。
其实此时的境遇对于任何一个明朝藩王后裔而言,执掌监国一事无异于将自己置身于炉火之上。但是,他们终究是皇族子嗣,该承担的一切还需要承担,而不是去一味的选择逃避。
此时的清军在占据南京之后,已经分兵拿下了
常州、苏州
,很快朝着杭州城扑杀过来。

朱常淓眼看情势危急,下令在
千秋关、独松关、四安、平望
等地分兵驻守,同时派遣一部分兵力挺兵苏州,拦截清军逼近杭州。

可是当时真正的军政大军全部掌握在了马士英的手中,马士英提议让朱常淓前去和清军议和。陈洪范于是奉命前去和清军议和,回到杭州的陈洪范和张秉贞合力劝诫潞王投降清军,朱常淓在临危之际同意了这两人的请求,开城投降。
清军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两股南明势力,遂决定下令班师,并且命令洪承畴前往南京招抚各地的残余势力。

可令清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南明势力的反抗并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多尔衮自以为清军的铁骑已经所向无敌,整个中原大地的反抗势力也渐渐开始消糜,遂下令开始了更加暴虐的民族压迫政策,“剃发易服”这项政策被勒令加大力度的强制推行。
多尔衮的这一举动在举国上下引发了极大的反响,各地军民的反抗愈演愈烈,山西、陕西、山东、江南之地开始大肆反抗“剃发令”的强制实行,各地的反抗力量开始纷纷爆发。
潞王朱常淓在杭州开城投降之后,唐王朱聿键逃离杭州,来到了福州。来到福州的朱聿键在
黄道周、郑芝龙
的拥护下开始监国,建立南明
隆武政权

隆武政权建立之后,郑芝龙独掌大权,分兵驻守在各地。
建宁、延平、兴化、天兴
建立上游防线
邵武、汀州、漳州、泉州
建立下游防线

两大防线的建立,对于南明的其余残余势力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各地的残兵纷纷向着福州靠拢,一股抗清的新力量也开始重生。
可是,当隆武政权在建立之后,原来从杭州之地退守钱塘江的
方国安
征集残兵又形成了一股新的反抗势力。由于这股势力没有明王朝宗室藩王挑起大梁,很容易溃散。
大家一致商议希望能够拥立一位藩王监国。
鲁王朱以海
在绍兴被顺势推上高位,称之为
“鲁监国政权”。
两大南明政权的依次建立,让所有的人都为之一震,何为正统?鲁监国政权更是趁机拉拢以郑芝龙为首的武将的支持,一度引发隆武皇帝的不满,南明两大政权的建立的同时,内部矛盾也开始进一步的激化。
不仅如此,远在广西的
靖江王朱亨嘉
竟然也加入了监国的行列,希望窃取国柄,力做天下正义之师之表率,可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此时的他并非想要真正的和清军宣战,而是想要趁乱夺权。
朱亨嘉自称监国,改用洪武纪年。
朱亨嘉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当时的鲁监国政权、隆武政权可以作为他抵挡清军的天然屏障,他根本不需要正面对抗清军的进攻,即便是他趁势夺权完全不必考虑清军的围剿。
因为,清军暂时还没有庞大的军事实力直接侵入到广西之地。

一时间,绍兴、福州、桂林三股南明势力分布各处。
可广西这个贫瘠的地方,根本无法支撑朱亨嘉的兵力补给。朱亨嘉下令部将留守
桂林
,自己则出兵
梧州、平乐
寻求发展。
两广总督丁魁楚
设计在梧州打败朱亨嘉,随即攻下桂林,成为了隆武政权平叛第一功臣,被封为平粤伯。
南明政权内部势力的相互倾轧,让各地势力一度躁动不安。
可矛盾归矛盾,两大南明政权的建立,仍旧让清王朝在长江以北的大面积领域上依旧无法完全收降各地,反而让这两大势力成为燎原之势,反清运动开始变得愈加的猛烈,清军无奈之际,只能调动大军四处镇压,试图扑杀各地的这些反抗势力。
洪承畴整顿兵马,带领大军拿下
宜兴、吴江、松江、崇明、太湖
等地的反抗势力。
剃发令的强制执行,清军的大举进攻,让江阴各地的民众开始了疯狂的反抗,大家一致推举阎应元为首领,死守江阴。
阎应元征调城中二十万民众屯集在江阴城中,明军降清将领刘良佐带领数万清军攻打江阴城,阎应元下令让民众使用车轮战术轮番守城,死死的挡下了清军的进攻。

久攻不下之后,清军调来大炮猛轰江阴城,江阴城的百姓面对清军火炮的狂轰滥炸很快呈现劣势,已经无力守城。
清军的大炮终于轰塌了
江阴城东北一隅
的城墙,清军入城,誓死冲杀者、壮烈殉国者,数不胜数,就连城中的深井也被尸体填满。
可是江阴百姓的誓死反抗还是引发了清军的血腥报复,整个城中百姓被尽数屠戮殆尽。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江阴的黎民百姓用自己的生命在战斗,即便是清军进入了江阴城,民众仍然拼了命的在巷道中和清军展开厮杀,力战不退,无人投降。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阎应元在垂死之际亲自书写悲情壮语,这份铁骨,值得所有人为之震撼。可是让人失望和悲凉的是,阎应元在江阴城被清军围攻的时候,曾经四处求援,可是竟然无一人前往救援,那些口口声声号称明朝正统的南明政权瞬间成为了缩头乌龟。
亡国之祸也在一步步的逼近他们。
江阴虽为蕞尔小城,可是比起比起众多的城池而言,更显悲壮,也更昭显世人的铮铮铁骨。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3: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图上的战争:江阴八十一日!清军愤而屠城,所有军民惨遭屠戮
播报文章

晨子历史谈
关注
2019-11-28 02:37
—比—婧牥品牌手表,男表女表价格及图片
—比—婧牥品牌手表,男表女表价格及图片
高级注安工程师报考条件报考条件新更,报考需三个条件
高级注安工程师报考条件报考条件新更,报考需三个条件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轻创提供一站式服务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轻创提供一站式服务
顺治二年五月,清军顺利拿下南京。

原弘光政权的首辅大臣马士英逃亡到了浙江,在马士英逃亡的时候,裹挟了弘光皇帝的生母邹太后。在马士英一行人抵达杭州之后,闻知弘光皇帝已经被清军俘虏,遂决定拥立身处杭州的

潞王朱常淓

监国。

朱常淓推辞一番之后,同意了监国一事。

其实此时的境遇对于任何一个明朝藩王后裔而言,执掌监国一事无异于将自己置身于炉火之上。但是,他们终究是皇族子嗣,该承担的一切还需要承担,而不是去一味的选择逃避。

此时的清军在占据南京之后,已经分兵拿下了

常州、苏州

,很快朝着杭州城扑杀过来。


朱常淓眼看情势危急,下令在

千秋关、独松关、四安、平望

等地分兵驻守,同时派遣一部分兵力挺兵苏州,拦截清军逼近杭州。


可是当时真正的军政大军全部掌握在了马士英的手中,马士英提议让朱常淓前去和清军议和。陈洪范于是奉命前去和清军议和,回到杭州的陈洪范和张秉贞合力劝诫潞王投降清军,朱常淓在临危之际同意了这两人的请求,开城投降。

清军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两股南明势力,遂决定下令班师,并且命令洪承畴前往南京招抚各地的残余势力。


可令清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南明势力的反抗并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多尔衮自以为清军的铁骑已经所向无敌,整个中原大地的反抗势力也渐渐开始消糜,遂下令开始了更加暴虐的民族压迫政策,“剃发易服”这项政策被勒令加大力度的强制推行。

多尔衮的这一举动在举国上下引发了极大的反响,各地军民的反抗愈演愈烈,山西、陕西、山东、江南之地开始大肆反抗“剃发令”的强制实行,各地的反抗力量开始纷纷爆发。

潞王朱常淓在杭州开城投降之后,唐王朱聿键逃离杭州,来到了福州。来到福州的朱聿键在

黄道周、郑芝龙

的拥护下开始监国,建立南明

隆武政权




隆武政权建立之后,郑芝龙独掌大权,分兵驻守在各地。

建宁、延平、兴化、天兴

建立上游防线

邵武、汀州、漳州、泉州

建立下游防线


两大防线的建立,对于南明的其余残余势力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各地的残兵纷纷向着福州靠拢,一股抗清的新力量也开始重生。

可是,当隆武政权在建立之后,原来从杭州之地退守钱塘江的

方国安

征集残兵又形成了一股新的反抗势力。由于这股势力没有明王朝宗室藩王挑起大梁,很容易溃散。

大家一致商议希望能够拥立一位藩王监国。

鲁王朱以海

在绍兴被顺势推上高位,称之为

“鲁监国政权”。

两大南明政权的依次建立,让所有的人都为之一震,何为正统?鲁监国政权更是趁机拉拢以郑芝龙为首的武将的支持,一度引发隆武皇帝的不满,南明两大政权的建立的同时,内部矛盾也开始进一步的激化。

不仅如此,远在广西的

靖江王朱亨嘉

竟然也加入了监国的行列,希望窃取国柄,力做天下正义之师之表率,可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此时的他并非想要真正的和清军宣战,而是想要趁乱夺权。

朱亨嘉自称监国,改用洪武纪年。

朱亨嘉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当时的鲁监国政权、隆武政权可以作为他抵挡清军的天然屏障,他根本不需要正面对抗清军的进攻,即便是他趁势夺权完全不必考虑清军的围剿。

因为,清军暂时还没有庞大的军事实力直接侵入到广西之地。


一时间,绍兴、福州、桂林三股南明势力分布各处。

可广西这个贫瘠的地方,根本无法支撑朱亨嘉的兵力补给。朱亨嘉下令部将留守

桂林

,自己则出兵

梧州、平乐

寻求发展。

两广总督丁魁楚

设计在梧州打败朱亨嘉,随即攻下桂林,成为了隆武政权平叛第一功臣,被封为平粤伯。

南明政权内部势力的相互倾轧,让各地势力一度躁动不安。

可矛盾归矛盾,两大南明政权的建立,仍旧让清王朝在长江以北的大面积领域上依旧无法完全收降各地,反而让这两大势力成为燎原之势,反清运动开始变得愈加的猛烈,清军无奈之际,只能调动大军四处镇压,试图扑杀各地的这些反抗势力。

洪承畴整顿兵马,带领大军拿下

宜兴、吴江、松江、崇明、太湖

等地的反抗势力。

剃发令的强制执行,清军的大举进攻,让江阴各地的民众开始了疯狂的反抗,大家一致推举阎应元为首领,死守江阴。

阎应元征调城中二十万民众屯集在江阴城中,明军降清将领刘良佐带领数万清军攻打江阴城,阎应元下令让民众使用车轮战术轮番守城,死死的挡下了清军的进攻。


久攻不下之后,清军调来大炮猛轰江阴城,江阴城的百姓面对清军火炮的狂轰滥炸很快呈现劣势,已经无力守城。

清军的大炮终于轰塌了

江阴城东北一隅

的城墙,清军入城,誓死冲杀者、壮烈殉国者,数不胜数,就连城中的深井也被尸体填满。

可是江阴百姓的誓死反抗还是引发了清军的血腥报复,整个城中百姓被尽数屠戮殆尽。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江阴的黎民百姓用自己的生命在战斗,即便是清军进入了江阴城,民众仍然拼了命的在巷道中和清军展开厮杀,力战不退,无人投降。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阎应元在垂死之际亲自书写悲情壮语,这份铁骨,值得所有人为之震撼。可是让人失望和悲凉的是,阎应元在江阴城被清军围攻的时候,曾经四处求援,可是竟然无一人前往救援,那些口口声声号称明朝正统的南明政权瞬间成为了缩头乌龟。

亡国之祸也在一步步的逼近他们。

江阴虽为蕞尔小城,可是比起比起众多的城池而言,更显悲壮,也更昭显世人的铮铮铁骨。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3: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645年,江阴惨遭屠城,全城十几万百姓,最后只剩下老幼53人
2021-07-20 17:55:48 来源: 方圆文史  举报
120438
分享至
公元1645年,即清朝顺治二年,豫亲王多铎等人统兵南下,接连攻克了扬州等重要城镇,直逼南京。

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南明军队根本无力抵抗,在短暂的反抗之后,只能向清军投降。同年夏,江阴也向清朝投降。

然而,为了更好地完成对中原的统治,树立满清王朝的权威,清朝实际掌权者‘多尔衮’在占领南京之后,便发布了“剃发易服”的命令,强迫清朝统治区的汉人剃发易服,改为满人的衣冠发饰。

在清廷颁布的剃发易服令中,有一条我们都很熟悉,同时也最强硬、残忍,即“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清廷发出这样的严酷的法令,极大伤害了江阴人民的感情。随后,江阴人民在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的领导下,进行了轰轰烈烈地反清斗争。

当时,阎应元只是江阴一名退休的典史,职位卑微,但其却是个智勇双全的能人,在“剃发易服令”发布之后,江阴人民便推举他为统领。

在此危急存亡之际,他勇担重任,率领10余万起义民众对抗24万清军铁骑。

江阴人民凭借着极其顽强的战斗意志,硬是抵挡住了24万清军和200余门大炮的攻击,长达81天之久。

但无奈,双方实力还是太悬殊了!



江阴虽然有十余万义民,但其毕竟不是正规部队,而且其中还有很多老幼妇孺,战斗力并不强。

加上他们也没有优良的武器装备和守城器械,因此在坚守八十一天之后,江阴城就被清军攻破了。

清军攻城期间,曾多次劝江阴百姓出城投降,并且承诺一定会保全他们性命和家园,但江阴人民个个宁死不降,愿意以死报国。

当时,江阴城中有一位无名女子,在殉节时曾提笔写下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露胔白骨满疆场,万里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双方实力如此悬殊,江阴人民却还能坚守81天的原因所在了。



清军破城之时,身为义军统领之一的阎应元愤然在城门上写下: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写完之后,又继续提刀上马,向清军杀去。由于清军人多势众,阎应元已无力突围,在环顾了四周之后,便对跟随他的人说道:“为我谢百姓,我报国的任务完成了!”

之后,阎应元拔出短刀自杀,但没有死,接着又跳入湖中,试图溺水而死。但无奈,清军将他给捞了上来。

阎应元被俘后,他坚决不向清军统领下跪,一个清军士兵便用匕首刺穿了他的小腿,顿时血流不止,英勇就义。

陈明遇在关闭衙门,杀死男女大小43人之后,便持刀与清军肉搏,身负重伤的他,紧握钢刀僵立在墙壁上,始终没有倒下。

冯厚敦则身着公服,在明伦堂自缢而亡,他的妻子和姐姐也相继投井而死。



清军入城后,开始对城中百姓展开大规模的屠杀,然而尽管如此,江阴人民依旧宁死不降,誓死抗争到最后一人。

经过长达81天的艰苦鏖战,江阴人民以付出9万余条人命的代价,击毙清军75000余人,其中包括3名王爷,18名大将。

残酷的“江阴八十一日”后,江阴城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原本城中的十多万人,最后被杀得只剩下老弱53人,简直是惨不忍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3: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1645年,江阴城内悲壮的一幕,全城几乎死绝,仅剩53人
二次偶遇 2017-11-16   |  1795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1645年,清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全国剃发,即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并威胁留着头发,人头就不保,由此彻底在精神上击垮这些在他们眼里的“异族”。全国上下收到剃发令后都进行了强烈的抵抗,可这些抵抗当中,当属江阴城内百姓最为激烈。



起初,江阴城原本已经降清,可剃发令下来时在城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民众都坚决不执行这一项滑稽的命令。当时的江阴县令方亨是个投降清廷的奴才,他为了能够顺利将剃发令进行,先是对城内百姓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解,得到的回应却是:“头可断,发决不剃!”恼羞成怒的方亨表面上安抚城内百姓,按地里遣人去找援兵,为的是以军队强行镇压这些在他眼里不愿剃发的“刁民”。不曾想,这个消息很快就走漏了,江阴百姓先下手为强,将方亨擒获就地正法,并推选陈明遇为首领,同时举起反清大旗,向全天下发出呐喊——咱江阴人反了!



江阴因剃发而造反的事很快就传开了,由于被推举的首领陈明遇没有很好的领兵之才,为了反清大业,他找到了一位叫阎应元的人,这个人是崇祯时期的江阴的典史。阎应元一直心系前朝,毅然答应了这件事一旦失败就祸及满门的事,出山领导江阴军民。



阎应元上任后,很快就对城内各方面进行了部署,上到城内驻防,下到兵丁选拔,他都亲自过问,为了提振士气他甚至亲自镇守东南西北中的北门。此时,清廷也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派遣贰臣刘良佐前来镇压,起先刘良佐也是先礼后兵进行劝降,可阎应元早已经做好了与江阴城共存亡的决心,对于刘良佐提出的高官厚禄他根本不屑一顾。无奈之下,刘良佐只好下令攻城,可无论清军的攻势有多猛烈,始终无法攻下江阴城,甚至还因此折了不少满清将领。据史书记载,有一位满洲大将自认为骁勇,身披数层铠甲顺云梯往上爬,当爬到了江阴城墙之上时,脑袋也被江阴城内的守军剁了下来。



见江阴城内军民如此拼命,刘良玉又只要动了劝降的念头,得到的回应仍是严词拒绝。失望之下的刘良玉只道:“江阴城这批人没救了。”

不久后,豫亲王多铎听闻江阴城仍无法攻下的消息雷霆大怒,他立刻派遣了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前去支援。最终,江阴城在被数十万大军围困下被攻破,阎应元毫无怯弱之色,提笔在城门上写下了:“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写完后,阎应元率人突围,奈何清军实在太多了,阎应元被迫退了回来,眼见突围无望,他举起手中的钢刀刺入自己的胸膛,谁料这一刀没有毙命,反而被人救起送到了端重亲王博洛面前。见到博洛后,阎应元宁死不跪,且不时谩骂堂上的满人,表示并只求一死!一名小兵恼羞成怒往阎应元腿上刺了一枪,阎应元这才站立不稳倒地,次日死于栖霞庵中。



最初被推选为首领的陈明遇也在城破之时与清军发生了巷战,据记载,临死前他仍挺直着身躯倚靠在墙边,手中的大刀仍紧紧地握着。此后,清军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屠城,仅仅两日时间,城内百姓就已经被屠戮殆尽,仅剩53人,清军这才封刀。这就是历史上的江阴八十一日,17万人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1645年满清下达江阴屠城令:满城屠尽,然后封刀!近20万汉人惨死
史意世界原创 · 2021-12-29 11:00

[url=]+订阅[/url]


“我们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公元1644年,大明气数将尽!李自成率义军攻陷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殉国!关外的满清趁乱入关,开启统一中国的进程。1645年(顺治二年),满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扬州等南方重镇接连陷落,南京危在旦夕。
崇祯帝死后,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然而,南明政权生于危难之中,却无力挽狂澜之能,大厦将倾,一木难支。1645年夏,江南重镇江阴投降。
[url=][size=0.3777]2024国潮代表色
[/url]
[size=0.2933]广告


[url=]
[/url]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这句话,古今中外,外来入侵者莫不深喑其道。满清当时实际上的最高掌权人多尔衮在清军占领南京后,迫不及待地向江南占领区颁布“剃发易服令”,并强硬表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族从来都把头发视若珍宝,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再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所以汉族人对头发的执念由来已久,已经是民族血液中的一部分。

从夏商周开始,汉人对罪犯就有一种刑罚叫髡,即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髡刑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者所实施的惩罚。在中国“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妇孺皆知,在汉人的传统观念里,“发”的重要性等同于生命。
所以,满清“剃发易服令”一经颁布,满清豫亲王多铎限令江阴城官民三日内完成“剃发易服”。江阴城士绅读书人联名向满清委任的江阴知县方亨递请愿书:“恳请汉人留发。”方亨以大清律法不可违为由严词拒绝,并让书吏抄写常州府的布告,限期令汉人剃发易服改为满人衣冠发饰。
方亨,河南人,乙科进士。当时,河南省还没有进入清朝版图,但是自己却跑到江南担任了满清的县令。后被江阴民众斩杀。
书吏看到布告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句子,将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方亨在江阴难以服众,写密信请求上级发兵“以杀立威”,密信被民截获,激化了矛盾,成为江阴城“降而复叛”的导火索。
本质上还是满清颁布的“剃发易服令”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感情,“士可杀不可辱”。江阴人民推举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为领袖,从1645年闰六月初一开始,整整81天轰轰烈烈地反清斗争拉开序幕。
大敌当前,官民团结一致。阎应元当时已经退休,退休前只是一名典史,职微言轻。因智勇双全被推举为统领,阎应元为争一口气,当仁不让,欣然应诺,慷慨赴任,向死而生。
清兵昼夜不停攻城,招数用尽,却毫无进展,接连损兵折将,甚至数次劝降,并承诺:降者,既往之罪概不追究!然而,江阴近20万士民,无一应者。江阴十七万二千士民面对24万全副武装的满清正规军,毫不畏惧,“干就完了”。
"江阴八十一日"后全城殉国,无一人投降。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参加攻城的还有后来晋封为亲王的博洛(清端重亲王)和尼堪(清敬谨亲王)、清恭顺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万大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城,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
江阴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
影视剧截图
1645年闰八月二十一日,清兵使用200多门大炮轰城,江阴城陷落。清兵蜂拥而入,江阴城百姓与清兵展开巷战。阎应元死难前写下一首豪气冲天的诗作:“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率众人与清军近身白刃搏杀,身负重伤,二十二日凌晨牺牲。
陈明遇持刀与清兵近身肉搏,砍杀数名清兵后被杀,牺牲前保持战斗姿态,站立不倒。冯厚敦穿着明朝公服自杀殉国,妻子和姐姐皆投井而死。江阴城百姓誓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人尊称为“(江阴)抗清三公”。1776年,乾隆皇帝为阎应元、陈明遇赐谥,阎应元赐谥忠烈、陈明遇赐谥烈愍、冯厚敦赐节愍。“忠烈”谥法解曰:危身奉上曰忠。有功安民曰烈。
阎应元牺牲后,多铎下令:满城屠尽,然后封刀!清军随即对江阴城展开大屠杀,江阴人民慷慨赴义,男战死、女自尽,拒不投降。
城破后,江阴城外的各个村镇内,都出现了清朝的骑兵。随后,清兵开始抢掠村庄。其间摔死了不少小孩儿,一些四五岁的小孩儿甚至被清军用长枪扎穿后挑向空中,而另一些小孩则被丧心病狂的清兵当"毽子"踢来踢去,直至小孩儿身死。
民间一女子殉节前写下诗作:“露胔白骨满疆场,万里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战后,江阴获"义城"之名。江阴人民立"忠邦峰",怀念保邦死难者。清朝统治者领教了江阴人民的“厉害”后,转而采取怀柔政策。192年后,清廷为阎应元修阎公祠。
抗清三公塑像
此后100多年,过往的行人仰头看时,无不以先祖的英烈之举而顿生自豪之情。"人心齐,民性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代表了江阴人的性格特点。
江阴城从此之后再也不做清朝的官员,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100多年来,没有一名江阴学子去给清朝人当官,一直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江苏学政,礼部尚书姚文田为江阴城提上忠义之邦的匾额,江阴城的学子才开始考清朝的科举。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不是有这些义士,那多尔衮可能连汉字都不会保留。其实,如果再多十倍这样的义士,清军根本入不了关!”江阴城17万2千人民皆是英雄,是民族真正的脊梁。正如纪连海在百家讲坛里所评价的一样:
“……这是一个城市里的普通百姓自发的抗争,在一个退休的典史(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阎应元的指挥下,抱定牺牲的决心与几十万清军作战,全城九万多百姓最后仅存50余人。我认为像江阴八十一日这样的故事渗透了我们的思想和理念,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人(江阴百姓)才是民族的脊梁。”
面对强敌和磨难,我们除了胜利,别无选择!没有尊严的偷生不如“就死也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3:28 , Processed in 0.0626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