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百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政治开明,广泛地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其服饰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生动多彩的博大格局。
汉代女性外衣多着袍类长衣,魏晋时期开始流行短襦长裙式样。直至唐代,裙、衫、帔成为女装基本构成要素。唐代牛僧孺《玄怪录》:“小童捧箱,内有故青裙、白衫子、绿帔子。”又,前蜀杜光庭《仙传拾遗·许老翁》云:唐代益州士曹柳某之妻李氏“着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红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可见,唐代女性无论身份和场合,裙、衫、帔都是不可缺少之物。
与前代不同,唐代女裙的裙摆普遍较长,如1991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金乡县主墓出土的彩绘陶女立俑。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金乡县主墓出土彩绘陶女立俑
孟浩然《春情》诗云“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衣裙之长可以用裙摆拖扫散落在地面的梅花,奢华且有意境。因其过于奢侈浪费,故而引起当时朝政的干涉。唐文宗时,曾下令禁止这种风气。《新唐书·车服志》:“文宗即位,以四方车服僭奢,下诏准仪制令,……妇人裙子不过五幅,曳地不超过三寸。”然而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诏下,人多怨者。京兆尹杜悰条易行者为宽限,而事遂不行。”可见,裙长的禁令无法真正实施。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初女裙子式样,除了裙裾曳地之外,还有将裙腰系束于胸上的特点,如《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这种式样可以在视觉上增加裙长,形成了“高腰掩乳”的独特风貌。劳作时,唐代女性多将裙幅撩起,在腰间以带系之,如《步辇图》中侍奉皇帝的宫女。 "
《纨扇仕女图》局部
唐代女裙颜色绚丽,红、绿、黄缤纷争艳,又尤以红裙为尚,元稹《樱桃花》:“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都是描写唐代女性流行的红裙现象。在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张礼臣墓出土唐代舞女绢画和昭陵唐墓壁画中仕女身穿红色长裙的唐代女性形象此时。
唐代舞女绢木俑(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张礼臣墓出土)
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主要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红裙还被称为“石榴裙”。张谓《赠赵使君美人》:“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张礼臣墓出土唐代舞女绢画
昭陵唐墓壁画中身穿红色长裙的唐代女性形象
除了石榴花,唐代红裙还可用茜草浸染,故也称“茜裙”,李群玉《黄陵庙》:“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茜裙新。”李中《溪边吟》:“茜裙二八采莲去,笑冲微雨上兰舟。”
此外,绿色之裙也深受妇女的青睐,时谓“碧裙”、“翠裙”或“翡翠裙” ,如白居易《江岸梨花》:“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卢仝《感秋别怨》:“莫似湘妃泪,斑斑点翠裙。”戎昱《送零陵妓》:“宝钿香蛾翡翠裙,装成掩泣欲行云。”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金乡县主墓出土彩绘陶女立俑
唐代女性碧裙实物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唐代宝相花夹缬褶绢裙,正可与西安王家坟出土唐三彩女乐俑下身所穿的高腰十字瑞花条文绿色锦裙相互印证。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唐代宝相花夹缬褶绢裙
西安王家坟出土唐三彩女乐俑
本文内容引自国家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教材贾玺增著《中外服装史》(东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