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1: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吴梅村//隔壁+又夹写士隐实是翰林文苑,非守钱虏也,直灌入“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甲戌侧批:“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甲戌侧批:假话。妙!〕表字时飞,〔甲戌侧批:实非。妙!〕别号雨村〔甲戌侧批: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甲戌侧批:胡诌也。〕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甲戌侧批:又写一末世男子。〕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蒙侧批:形容落破诗书子弟,逼真。〕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蒙侧批:“庙中安身”、“卖字为生”,想是过午不食的了。〕故士隐常与他交接。〔甲戌侧批:又夹写士隐实是翰林文苑,非守钱虏也,直灌入“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士隐笑道:“非也,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正是无聊之甚,兄来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彼此皆可消此永昼。”说着,便令人送女儿进去,自与雨村携手来至书房中。小童献茶。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甲戌侧批:”炎“也。炎既来,火将至矣。〕老爷来拜。”士隐慌的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雨村忙起身亦让道:“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蒙侧批:世态人情,如闻其声。〕说着,士隐已出前厅去了。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甲戌侧批:八字足矣。〕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甲戌眉批:更好。这便是真正情理之文。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羞花闭月”等字。这是雨村目中,又不与后之人相似。〕雨村不觉看的呆了。〔甲戌侧批:今古穷酸,色心最重。〕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甲戌侧批:是莽操遗容。甲戌眉批: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甲戌眉批:这方是女儿心中意中正文。又最恨近之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蒙侧批:如此忖度,岂得为无情?〕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甲戌侧批:今古穷酸,皆会替女妇心中取中自己。〕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蒙侧批:在此处已把种点出。〕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出门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1: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八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幕雅女雅集苦吟诗



守规矩

守规矩



一名退休教师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句

1、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滥情:是色情泛滥之意,花心。情误:指薛蟠因调戏柳湘莲而遭痛打,无脸见人。游艺:游玩。

2、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慕雅女:这里指香菱。慕雅:对诗的爱慕,雅,即诗。雅集:文人雅士聚在一起吟咏诗文等。 苦吟诗:刻苦学诗。

3、明年先打发大小儿上来:长工、仆人。

4、花两个钱叫他学些乖来也值:不闹、听话。

5、不过是起承转合: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6、我只爱陆放翁的“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陆放翁:即陆游,南宋诗人。后面的诗句意思是“在书房里燃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味就出不去了。书房的砚台,里有好些磨好了的墨。”

7、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即王维,唐朝著名诗人。

8、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杜甫,唐朝著名诗人。

9、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

10、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廋、鲍等人的一看:①应:应瑒yang,东汉文学家。②刘:东晋后南朝时的刘桢或刘伶,都是文学家。③谢:谢灵运,南朝时诗人。④阮:阮籍,三国时魏国诗人。⑤廋sou:廋信,南北朝文学家。⑥鲍:鲍照,南朝文学家。

11、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即王维。

12、墟里上孤烟:墟里:村落。孤烟:炊烟。

13、会心不在远:领悟一项事物,不必远求。会心:领悟、领会。

14、可知三昧你已得了:本是佛教用语,指心专注于一境,使心神平静,杂念息止,是佛教重要修行方法之一。这里是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

15、暧暧远人村:远景模糊、日光昏暗。

16、依依墟里烟:指轻烟缭绕上升。

17、十四寒的韵:诗韵中上平声第十四部以“寒”字开头的韵目。

18、香菱的吟月诗:

其一:①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中天,天中央。皎皎,洁白明净。

②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前句说常思玩月以助诗兴。玩,赏。 后句的“野客”,指山野之人,多指贫居不仕对现实不满意的人,所以说‘添愁’。

③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翡翠、珍珠,为求措词华丽分别给楼、帘加上的饰词。 玉镜、冰盘:都比喻月亮。

④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银烛,银白色的蜡烛。晴彩,晴空中月亮的光彩。

其二:①淡淡梅花香欲染:形容香气之浓。诗词中多写月夜梅花,所以用梅烘染月。

②丝丝柳带露初干:柳枝。

③只疑残粉涂金砌:台阶边沿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粉。粉,指金粉。残,言其淡薄。④余容犹可隔帘看:指将要西沉的月亮。拟人说法。

19、十五删的:诗韵中上平声第十五部以“删”字开头的韵目。

二、内容提示

1、薛蟠因被柳湘莲打一顿,自觉无脸见人,要跟张德辉出去经商,同时也逛逛山水。

2、薛姨妈先不同意薛蟠出去,后听宝钗意见后就同意了。

3、薛姨妈嘱托张德辉照管薛蟠,并和宝钗、香菱一起为薛蟠作好出去的准备。

4、宝钗将香菱带进大观园作伴,并对她作些交代。

5、贾雨村为贾赦搜求古扇欺压石头呆子,讹诈取得石头呆子珍藏的古扇。贾琏因此事被贾赦打一顿。

6、香菱向黛玉学写诗,黛玉先给她一些诗书读。

7、香菱谈读诗的体会,经黛玉指点,进步很大。宝玉、探春等多人参与评说,并请她入诗社。

8、黛玉让香菱作吟月诗,香菱作了之后,黛玉评说措词不雅。

9、香菱学诗入了迷,众人以此为奇。宝玉说香菱是一个有灵性的人。宝钗说宝玉若有此心,学什么都能成功。

10、香菱再作吟月诗,黛玉评说“过于穿凿了,还得另做。”

11、李纨等众人到藕香榭,去看惜春的画。

12、香菱学诗不灰心,日思夜想,竟在梦中得了八句。

三、人物浅析

1、张德辉:薛蟠家的伙计,自幼在薛家当铺内揽总,自家也比较富足。薛家很信任他。他很懂商业行情,提议为薛家贩货赚钱。薛蟠要跟他去学做生意兼去游玩,薛姨妈对他作些嘱托,他满口应承,就带薛蟠去了。

2、薛蟠:富家公子,只知吃喝玩乐,什么本领也没有。最近因调情柳湘莲被打了一顿,没脸见人。现想出去躲避,就跟自家的伙计张德辉出去学做生意兼游玩去了。

3、薛姨妈:见识短、没主见、娇惯儿子。先不赞成儿子跟张德辉出去学做生意,后接受了宝钗的意见,同意儿子出去了。疼爱宝钗。宝钗进园住时,担心丫鬟不够用,就想买一个丫头给宝钗使唤。宝钗说买来的不一定合适,现薛蟠走了,就提出让香菱跟她进园。她赞成宝釵的意见。

4、宝钗:有修养、有见识、有主见、做事妥当、考虑问题全面周到。尊敬长辈,对人有礼,待人和气。她正确的认识到让薛蟠跟张德辉去学做生意的好处,便说服了母亲,让薛蟠跟了去。她正确的认识到不能随便买丫头来使用的道理,她知香菱想进大观园,便借薛蟠外出的机会,说服了母亲,让香菱进园跟了她,也遂了香菱的心。香菱进来以后,交代香菱的话,说明了她是一个很知礼的人。她关心爱护香菱,把她带进园,又允许、支持香菱学诗,并赞扬香菱刻苦学诗的精神。她热衷于仕途经济,看到香菱刻苦学诗,就借机劝宝玉走科举做官路,她向宝玉说,若有香菱这样的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吗?她听平儿说,贾琏被大老爷打伤了,要找棒伤药,就忙命莺儿找两丸药来了,交与平儿,并让平儿转告她的问候。

5、老苍头:薛蟠的奶公。薛蟠跟张德辉出去学做生意、躲羞。派他跟去了。

6、香菱:薛蟠买来的妾,身份低微,但聪慧有灵性。她在薛家不自由,很羡慕大观园的生活。在薛蟠外出学做生意后,就想搬进大观园与宝钗在一起,但不敢说。宝钗早知她这想法,借机会就提出让她进园作伴。她进园后又受到宝钗的诸多关照。她想学诗,拜黛玉为师,刻苦学习,宝钗说她可真是诗魔了!通过努力,她有了很大进步,写的吟月诗一首比一首好,终于写出了令人赞叹的“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的诗来,探春还要请她入诗社。这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7、文杏:宝釵的丫鬟,年龄小。薛姨妈说她到三着两的。

8、平儿:凤姐的心腹、贾琏的侍妾,善良,对人客气有礼。宝钗将把香菱带进园的事让她向凤姐回说一声,她的回话极为客气。贾琏因贾雨村而被贾赦打的动不得,她同情贾琏,憎恨贾雨村,向宝钗寻棒疮药给贾琏治伤。

9、贾赦:他是贾母长子,理应担负起重振家业的重任,可是他不务正业,一味玩乐。一时兴趣来了,让贾琏去为他寻求古扇。贾琏虽为此事尽了很大努力,但仍未寻到手。他指责贾琏,只因贾琏回话令他不满意,就将贾琏打的动不得了。他对儿子太粗暴蛮横。

10、贾琏:他是纨绔子弟、花花公子,但是有时也是善良的。贾赦要他各处去寻求古扇。他为得到石头呆子的古扇,烦了多情,见了石头呆子,说之再三,但石头呆子就是不卖给他。他虽背靠贾府的势力,也没有以势强夺。因说贾雨村为弄到这古扇把人家弄得家破人亡,也不算什么能为,就被贾赦用棍子打成重伤。

11、贾雨村:拍上压下的坏官,为奉承贾赦,就依靠权势将石头呆子的古扇讹诈了来送给贾赦,而弄得石头呆子不知是死是活,倾家荡产。

12、宝玉:赞赏宣传他们诗社的姐妹们写的诗,将她们的诗抄给相公们看,相公们也都真心叹服。黛玉、探春都不赞同他这样做,他说“这怕什么?古来闺阁中笔墨要不传出去,如今也没人知道呢。”他鼓励香菱学诗,听香菱说了学诗的几句话,就说她“三昧已得了,”听了宝钗说香菱刻苦学诗的情形,就称赞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他厌恶仕途,听宝钗说他若能够像香菱这么苦心学就好了,只笑而不答。其实,他听了这话是很反感的,只是碍于情面没反驳罢了。

13、石头呆子:他特珍爱古扇这传家宝,再穷也不肯出卖它。贾赦定要得他这扇,贾琏向他说之再三,他也只把贾琏请到家里坐着,拿出这扇略给瞧了一瞧。贾琏要买这古扇,说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但他坚决回绝了贾琏的要求。后贾雨村把他这古扇讹了去,弄得他倾家败产,不知是死是活。他家无权无势,有了传家宝,也保不住,最后还落个悲惨结局。当时社会黑暗啊!

14、黛玉:才女、很懂诗。待人好,乐于助人。她耐心教香菱学诗,香菱学诗进步很快,与她耐心的教是分不开的。她也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不愿让宝玉将她们诗传出去,认为她们写诗仅是玩玩而已。

15、探春:对香菱好,看香菱学诗有很大进步,就提出请香菱加入她们的诗社。她也和黛玉一样,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写诗不是她们女孩的本分。

16、惜春:在住处作《大观园》画。她打发入画来请宝玉,看来是找宝玉帮她的罢。李纨等众人到她住处,看她“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十停方有了三停。画的太慢了。

17、李纨:和众姐妹相处很好,也喜爱说笑。她和众姐妹看香菱学诗,看香菱好似学呆了,为了让香菱醒一醒,便和众姐妹一起拉着香菱去惜春那里去看画。到了那里,又用手指着香菱道:“凡会做诗的,都画在上面,你快学罢。”又和大家说笑了一回。

18、莺儿:宝钗听平儿说要找棒疮药,就忙命她找了两丸与平儿。薛姨妈说她是一个人不够服侍宝钗的,想再买一个,宝钗没同意。

19、紫鹃:黛玉命她将王右丞的五言律诗拿来与香菱学。

20、贾珍:薛蟠要跟张德辉出去学做生意,他等为薛蟠饯行。

发布于 2021-05-28 16: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6: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应嘉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人物相关
甄应嘉:《红楼梦》(首见第二回)甄宝玉之父,表字友忠,金陵人氏,功勋之后。曾任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甄应嘉

登场作品
《红楼梦》


性别


职位
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

目录
1解释
2出处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甄应嘉和贾府是老亲,又是世交,两家来往,极为亲密。曾因挂误革职,罹遭抄家之祸。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补续的后四十回,写甄应嘉蒙恩起复,赐还世职,行取进京陛见,彼时适值越地盗寇猖獗,百姓不安,皇上见他熟悉土疆,命他前往安抚,以示重用。甄府革职查抄是贾府革职查抄走向衰落的先兆,作者写一贾(假)府,又写一甄(真)府,陪衬对照,自有深意,可惜全书未完,难窥作者构思原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2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盘费馀事+买舟西上】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盘费馀事
红楼梦:甄士隐话里有个套,贾雨村没听懂,导致他日后万劫不复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细说红楼梦069:贾雨村的未来隐患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文讲到贾雨村终于在中秋夜得到甄士隐的资助,拿到五十两银子,两套棉衣。

他当时略谢既止,十分淡然,表现出日后枭雄的一面。




大恩不言谢,既然已经申明日后必有厚报,势必金榜题名才可言谢。

但贾雨村只是表面冷静,内心的狂喜让他忽略了甄士隐话中一句重要线索,为日后败亡埋下伏笔。

☞细说红楼系列069,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甄士隐当时是这样说的:


(第一回)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馀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

这番话重点就在“盘费馀事”四个字。




督促贾雨村早做准备,安心进京赶考,重点在“盘费”全由他资助。

贾雨村就差路费,一听甄士隐答应资助,难免心花怒放。

也因此忽略了盘费不过小事,甄士隐真正的能量是人脉。也就在“馀事”二字上。

贾雨村一直为钱烦恼,进京赶考有甄士隐给的五十两银子,尽管不富裕也足够花销。

但甄士隐真正想帮贾雨村的,是当时没拿出来,或许心中对贾雨村还有一丝考验,只提前准备了银子和棉衣,没有写好举荐信。

等他第二天醒酒后再找贾雨村,已经迫不及待上路去了。




可见贾雨村心中的欢喜和急迫,哪里表面那样平静。

甄士隐原本想将贾雨村举荐给京中官场好友处落脚,只要贾雨村金榜题名,几人就会形成一个“势力”。既可对初涉官场的贾雨村保驾护航,也增厚了己方势力。

因为要举荐,就要全面考察,他隐忍不发,就是要看贾雨村的真正本性。

可笑贾雨村得了钱后,暴露出急功近利之心。也让甄士隐没能送出两封举荐信,更让他的两位朋友日后免被贾雨村连累。




但对贾雨村来说,他的这次错过,尽管影响日后步步高升,甚至还拔高了他的成就。但就是这次错过,导致他遇见贾家万劫不复。

假设贾雨村得到举荐信,结交甄士隐的两位朋友,他的人生便有可能改变。毕竟官场有人的进士,肯定在分配上有变化。

贾雨村极可能不会再去大如州,不会遇到娇杏,不会被罢官,不会先后遇见甄家、林如海、贾家,不会去南京结交王家,不会进京当兵部尚书大司马……




而他极可能当个翰林或者御史,周围结交的又是甄士隐的朋友,让他人性中的阴暗面被掩盖,官场也相对顺利,他又有能力……人生不至于偏差,落得先兴再亡的结局。

只可惜,没有可惜……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18 10:39・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3: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好了歌+甄士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通俗易懂,但甄士隐的注解,大家了解多少?
阿波罗说易2021-01-16 10:36




看过《红楼梦》和没有看过的,都对好了歌有一定的印象。通俗易懂,不在乎对仗是否工整,韵脚是否得体,就像一篇打油诗。我曾与朋友讨论,有的朋友认为这个不够高级,太过浅显。可我觉得俗中见雅,尤其后面有了甄士隐的注解后,更显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先看看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先是痛失爱女,让甄士隐终日以泪洗面,得了一场病。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再是庙中失火,殃及鱼池。在庙隔壁的甄士隐家也被烧的一干二净。年景不好无法投奔田庄,只得变卖家产,投奔岳父。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做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辞,道是
最后投奔岳父,可所托非人。岳父不仅在糊弄他们夫妻俩,从中赚取差价,而且在人后对女婿风言风语。
此时甄士隐已经年迈,经历爱女丢失,房屋被焚,背井离乡,岳父的嫌贫爱富。在多重打击下,甄士隐贫病交加。在这种情况下遇到了念念有词的跛足道人…




我们进入正题,先来看看跛足道人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早年生活富足,晚年依靠岳丈生活,十分困窘。他经历这番生活磨难后,可谓大彻大悟了。跛足道人的一番念念有词,既是对士隐人生的总结,又是对士隐晚年的劝诫。全诗都是大白话,朗朗上口,每句都用“世人都晓神仙好”开头。跛足道人借神仙来寓意时下世风,接下来的释意,却与开头这句相反。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一种大彻大悟。
这首诗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来看。上半部分是说升官发财,意思是说,那些追求功名的人,被一堆荒草埋没了;那些追求财富的人,最后没有享受就死去了。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最本真的。就算一无所有,无可遗憾的。下半部分是说人的伦理道德。意思是说,那些生前恩爱的娇妻,随后又成了别人的妻子;那些生前为了儿孙辛勤劳动的父母,到头来,有几个儿孙孝顺。在这里,作者借跛足道人之口,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虽然有着消极的思想,但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批评。


故事继续发展,就让我们看看,甄士隐如何说出好了歌注。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甄士隐听到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后,瞬间抓住了精髓好与了。顿悟之后,便随口吟诵出好了歌的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所以笏满床就是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懂得这个之后注解的意思就比较明了了。
现在无人衰败的屋子,是从前达官显贵们的住所。眼前的萧瑟景象,是当年纵情歌舞的场所
以往辉煌的房屋到处蛛网,绿纱今天再一次糊在蓬窗上。以往的纸醉金迷青春年少,今天怎得两鬓斑白。
刚去送别已逝之人,今日就在红灯账下春风一度,新旧更替如此无情。
财富堆积如山,瞬间沦落成乞丐受人嘲笑。刚刚还在感叹他人寿命不长,哪知自己也时日无多。
虽然对儿子教导有方,也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做土匪强盗;为女儿寻求好的女婿,谁能想到最后却沦落于烟花巷?
不满足官职大小,最后只把枷锁扛。昨天还一贫如洗,只有破袄难以御寒。今天却大富大贵,紫蟒都嫌长。
人生如戏,一场接一场上演着,你刚卸妆,又该我登场了。曲终人散后,蓦然发现,自己忙忙碌碌一生都是在给别人缝制嫁衣,白忙活一场。


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
封建社会的名利尚且如此,现代社会的浮躁更可见一斑。我们以金钱多少权利大小去权衡一个人是否成功。无论此人是否对父母孝顺?对伴侣忠贞?真可谓笑贫不笑娼!
虽然《好了歌》言语的未施粉黛,词藻的不华丽,并不代表内涵的空洞乏味,相反正是大道至简的体现。
清代脂砚斋: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
我相信脂砚斋和我的思想大体一致吧。希望大家可抛开成见,细细品味。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多多与《好了歌》相结合,看看是否验证。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思维的会越来越成熟,定能得其中三味。
最后以曹雪芹的诗作为结尾。
回前诗清 · 曹雪芹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 11: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上) (2017-01-03 20:35:52)
标签: 文化 曹雪芹 石 头 记        分类: 双解《石头记》诗词
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上)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儿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后日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袍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说明]

   甄士隐听完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以后,心中早已彻悟,于是便将其解注了出来,即这首《〈好了歌〉解注》。 在此“解注”之前,戚序本有夹批曰:“要写情,要写幻境,偏先写出一篇奇人奇境来。”这段批语是说,《石头记》在后面写了“情”,写了“幻境”,而这首诗写的却是特定的人,特定的境。即是说诗中的“人”和“境”都非泛泛而写,虽是十分罕见,却有具体所指。



[注释]

陋室空堂:简陋狭窄的屋子,空旷的厅堂。

笏hù:即朝笏,又名“手板”,以玉、象牙或竹木所制。笏系古代大臣上朝时所用,以记事,备遗忘。笏满床:《旧唐书·崔神庆传》:“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每岁时家宴,组珮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清代有《满床笏》剧本,写的是唐代郭子仪的“七子八媚”都做了大官,享荣华富贵的事。小说第二十九回曾提到《满床笏》。

雕梁:雕刻着花纹的梁栋,指豪门富贵人家。

绿纱:富贵人家常用绿纱糊窗。枝巢子《旧京琐记·卷一》:“京师屋制之美备甲于四方,……夏日窗以绿色冷布糊之,内施以卷窗,昼卷而夜垂,以通空气。”

蓬窗:用荆条、蓬草编制的窗户,形容贫苦人家住房的简陋。宋代刘克庄《灯夕诗》:“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燃藜向石渠。”

脂正浓,粉正香:形容贵族妇女的涂脂抹粉。“脂”、“粉”都是化妆品。

黄土陇头:指坟茔。“陇”同“垅”:原指耕地一行行的土埂,或者像垅样的东西,亦指坟墓。《方言》:“秦晋之间谓之坟。或谓之垅。”

鸳鸯:一种水鸟,雄为鸳,雌为鸯,偶居不离,故用以比喻夫妻。

谤:毁谤、凌辱,亦指对他人的指责。

训:教诲,开导。

强梁:强横,强暴。这里指强盗、侠客一类人。《后水浒传》第一回:“虽众义士以忠义为心,欲替天行道,然弄兵水浒,终属强梁。”

膏粱:“膏”指肥肉,“粱”指精食。“膏粱”意精美的食物,喻指富贵人家。这里的“膏粱”系“膏粱子弟”的省称。意指只知饱食,不谙他务的富贵人家的子弟。

烟花巷:旧时娼妓聚集之地。烟花:歌女、妓女的代称。

纱帽: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以纱制成,故名。这里指官职。

锁、枷:旧时囚系犯人两种刑具。锁:以铁环钩连而成。枷:一种木制加在犯人颈项上的刑具。

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官吏按官阶等级不同穿着不同颜色的官服。如唐制,亲王及三品服用紫色。在官服上绣蟒,称作“蟒袍”。按清制,皇子、亲王等显贵,以及一品至七品官皆穿蟒袍。

  荒唐:没有根据,不近情理。

  他乡:有两种含义:其一,他人的家乡。其二,指人生暂时寄居的尘世。近似佛家的“此岸世界”,即扰攘世间,是虚幻的。

  故乡:亦有两种含义:其一,家乡,老家。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其二,指超脱尘世的天界。近似佛家的“彼岸世界”,那里才是福地,是永恒的。

  嫁衣裳:女子出嫁时穿的衣服。“嫁衣裳”之语出自唐代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全诗结构:共分为六段。第一段四句,为总起;中间四段为疏解,每段四句,最后一段四句,为总收。

第一段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



[正面之喻]

  诗的内容主要写由富到贫,由贫到富,兴衰荣辱,迅速递转的历史图景。家里本来朝廷的命官就有好多个,上朝用的笏板能把床摆满,然而转眼间卧室、厅堂竟然空空荡荡;原来演出歌舞的剧场,现在则满目荒凉,只见衰草枯杨。豪宅被查封之后,雕梁画栋上结满蛛网;再次得势,绿纱便重新被糊上了篷窗——这种现象反映了雍、乾时期经常出现的旧臣之家被抄没,新贵一夜便腾达的走马灯似的景象。



  [背面之喻]

在“当年笏满床”处,甲戌本有侧批曰:“宁、荣未有之先。”

在“曾为歌舞场”处,甲戌本有侧批曰:“宁、荣既败之后。”

在“蛛丝儿结满雕梁”处,甲戌本有侧批曰:“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并有眉批曰:“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复不了。”

在“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处,甲戌本有侧批曰:“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

下面解析这些批语及有关的诗句:

前面提到这一段诗在全诗结构上看可视为“总起”,脂批点出:这段诗写的是“场面”,也就是全诗内容的背景和环境。这个背景,有如舞台上的布景,但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忽新忽败,忽丽忽朽”的变换。

1、这段诗的背景和环境

   前面已提到,在这首诗之前,脂批已指出:诗中之人、之境,并非泛泛而写,是指具体的“奇人”、“奇境”。这第一段诗写的是“境”,具体指在哪里呢?脂批中有两处提到“宁、荣”,一处提到“潇湘馆、紫芸轩等处”。下面我们分别作出解析。

我们先看“宁、荣”指何处?

在谈“宁、荣”之前,还需先从这首《好了歌解注》的吟诵者——甄士隐谈起。《石头记》第一回在“姓甄”处,戚序本有夹批曰:“真假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

在“字士隐”处,有脂批曰:“托言将真事隐去也。”

      所以说,“甄士隐”喻“真事隐”。其诗既是甄士隐所吟,意即诗中隐有真事也。

现在要问:诗中隐着的是谁的,或谁家的真事?

关于“书中所记何人何事”?作者以“自又云”之语写了一段话,其中夹有脂批曰:“因为传他,并可传我。”

当“我”指代作者时,“他”则指代与作者一起生活过的女子。他们在哪里生活呢?在作者自己的家中。“宁、荣”是小说中的两所府邸。前面提到的脂批中所写的“宁、荣”,在小说中指的是贾府,其背后所隐写的是曹雪芹家,曹府。即这首诗的背景或地点,或“境”,有一处便是曹家。

   我们再看另两处——“潇湘馆、紫芸轩”隐写的是哪里?

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处。她这住处最突出的特点是多竹。院内千百竿翠竹掩映,后院墙根有隙流入清水,绕到前院后,盘旋竹下而出。这个特点与圆明园茹古涵今中的茂育斋十分相近,系茂育隐写着竺香玉生育嫡皇子弘曕之院落。

紫芸轩(或绛芸轩),从小说来看,是贾宝玉的住所。但“紫芸”却有深意:紫是红和蓝合成的颜色。可说紫含有“红”,或隐着“红”。“芸”即芸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香气,其果实为圆形蒴果,状如珠,就像带香味的珠子。“珠”可拆出“玉”字。因此,“紫芸”内隐“红玉”二字。紫芸轩在小说中是怡红院的书斋。我们曾在《大观园实隐圆明园》等文章中,论证过怡红院实隐写着圆明园的长春仙馆。这里曾是少年弘历(乾隆)的住所,后来成为竺香玉皇后居住的院落——竺香玉的十二幅行乐图之七是个带有百宝隔的房间,这正是长春仙馆的重要特点。

由此看来,“潇湘馆、紫芸轩”内隐的是“竺后馆、红玉轩”,所隐写的是竺香玉皇后在圆明园的住处。脂批中后面还加了“等处”,即引导读者把眼光再扩大些,即把香玉皇后的住处扩大成整个圆明园。

综上所述这一段诗,隐写着具体的背景和环境。背景有两处,一处是曹家府邸 [1],一处是圆明园 [2]。

上面我们阐释了这段诗的背景和环境,下面再看这段诗歌发生的时间。

2、这段诗所描写的时间

关于这段诗所描写的时间,有这样几条脂批涉及:“宁、荣未有之先。”“宁、荣既败之后。”“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复不了。”

“宁、荣”是曹家,曹家曾兴衰过两次。

曹家的第一次兴衰:查看曹家家史,曹雪芹的曾祖曹玺开始便任江宁织造,之后其子曹寅连任此职;曹寅之后,其子曹顒,其侄曹頫又相继连任此职,即有三代四人均是高官,在江南堪属一流富豪。然而雍正六年曹家被抄,全家被调回北京。——这些从史料中都可查出。

曹家的第二次兴衰:雍正十年,竺香玉被雍正强纳为皇贵妃,十一年生子弘曕后,被册封为皇后,从此曹家开始中兴,又成为都中的一等富贵人家。雍正十六年竺香玉因故自缢后,曹家再次被抄没。——这段兴衰史被乾隆删削殆尽,然而却被曹雪芹隐写在《石头记》中,现已将其挖掘出,曹家中兴后现恭王府的前身和燕京大学校园前身,都曾是曹家府邸。

了解了曹家曹家的两次兴衰,就会理解:无论“宁、荣”“有之先”(指第二次“兴”),还是“败之后”(指第一次“衰”),都有过兴衰。其“场面”果真是“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复不了”。

3、雨村,在这里是乾隆皇帝的分身

对于“潇湘馆、紫芸轩等处”已论证,所隐指的是圆明园。后一句“雨村”隐写的谁呢?对此,《揭开雍正暴亡之谜》 [3]一文中已论证:在薛蟠(其原型为雍正)“得了无名之症”而死的情况下,雨村隐写的便是乾隆。由于雍正的死和乾隆的篡位,才使香玉难于继续留滞宫中,而不得不出家带发修行,她的住处当然就会“蛛丝儿结满雕梁”,谁占据了她的住处,或说整个的圆明园呢?正是像雨村那样的“奸雄”——篡夺皇位的乾隆。他只是个亲王,却篡夺皇权而成皇帝,堪称“新荣暴发之家”。



对此,《揭开雍正暴亡之谜》 [4]一文中已论证:在薛蟠(其原型为雍正)“得了无名之症”而死的情况下,雨村隐写的便是乾隆。由于雍正的死和乾隆的篡位,才使香玉难于继续留滞宫中而不得不出家带发修行,她的住处当然就会“蛛丝儿结满雕梁”,谁占据了她的住处,或说整个的圆明园呢?正是像雨村那样的“奸雄”——篡夺皇位的乾隆。他只是个亲王,却篡夺皇权而成皇帝,堪称“新荣暴发之家”,“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



  第二段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正面之喻]

这段诗歌的意思是:说什么这正是涂脂抹粉的青春年华,怎么转瞬间便两鬓成霜?昨日刚将死者葬入坟墓,今夜便将新人迎入洞房。

这一段主要写人生的旅程弹指即逝。生老病死,婚丧娶嫁,自然规律,光阴无情。



[背面之喻]

在“脂正浓、粉正香”处,甲戌本有侧批曰:“宝钗、湘云一干人。”

在“如何两鬓又成霜?”处,甲戌本有侧批曰:“黛玉、晴雯一干人。”

      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处,甲戌本有侧批曰:“熙凤一干人。” 并有眉批曰:“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下面阐释这些批语及有关诗句:

    在作具体阐释之前,仍想再强调一次两项基本原则:一是不要忘记这些诗句的背景或环境,不是在曹府,就是在圆明园;二是不要忘记这些诗句都不是泛泛而写,不论其事其人都有具体所指。

    我们先看前两行诗句的内容:“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这明显说的是同一人还正是脂浓粉香时期,却突然发现两鬓成霜。还应指出:在古文中“霜”通“孀”。《金石萃编·大唐故雁门郡解府君墓志铭》:“霜妻李氏,偕老愿违。”因而“两鬓又成霜”,似含有白首孀居之意。

      但脂砚斋却分别批示:说第一句是指“宝钗、湘云一干人”;第二句是指“黛玉、晴雯一干人”。

其实,按照本书所提出的分身法理论,不论宝钗、湘云也好,还是黛玉、晴雯也好,都是竺香玉的分身。

晴雯死于十六岁,隐喻香玉死于乾隆十六年。是年香玉三十六岁。她离开皇宫,孀居修行于尼姑庵已有十五年,见不到爱子弘曕,与雪芹也很难自由来往,孤苦忧愁自然使她早生白发,两鬓带霜。

    这里有个问题:前面提到晴雯死时是十六岁,即使晴雯之死隐写了黛玉之死,黛玉死时也只有十七岁(因为晴雯死于“红楼纪年”第十八年,这年黛玉十七岁),都不可能出现两鬓成霜的情况。如果把他们两人批在“脂正浓、粉正香”处,而把宝钗、湘云批在“两鬓又成霜”处似更“合适”些。是不是脂砚斋批“糊涂”了?非也。试想:这些批语出自谁手?非曹雪芹本人,他人能批得出吗?谁能知道哪句诗写的是哪“一干人”呢?可曹雪芹为什么偏偏要批出“黛玉、晴雯”“两鬓又成霜”这样的“误谬”?曹公意图用这种方法“逼迫”读者认识到:这些批语与小说无关,硬往小说人物、情节上去套,是套不上的。而若把这些批语看作是通向了解小说背后所隐历史的路标,便会穿过岖崎小径,到达一片广阔的天地。对于类似“黛玉、晴雯”这样的脂批,当我们不理解批者的意图时——是“误谬”;而当我们了解批者的用意之后,能不从心底叹服批者的睿智和高明吗?

下面两句诗“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本只为后一句批了“熙凤一干人”,对前一句未作任何批点。

且看何谓“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挂“红灯”,是指喜庆事。因此,这里不是指一般的“帐底卧鸳鸯”,而是特指洞房花烛夜。但是从小说看,熙凤一出场便是少妇人。何有婚嫁之事?对此就应作进一步思考了:熙凤是谁的妻子?——贾琏。贾琏是琏二爷,作者以“二爷”将贾琏同宝玉勾挂起来,成为其原型雪芹的一个分身。熙凤是贾琏的正室夫人。因此这句诗歌隐指的应是宝玉原型雪芹与熙凤原型(李大姑娘)结婚一事。雪芹把自己隐写入书中时塑造了数个“分身”,其中未婚前之事多写在宝玉身上,结婚后之事则多写在贾琏身上。如果说“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指的是雪芹与李大姑娘结婚一事,那么“昨日”在“黄土陇头”“送”的“白骨”,指谁呢?所谓“黄土陇头送白骨”,可与第二十七回《葬花吟》诗结合来读,实与“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一意,即把“花”,或曰“白骨”,或曰“艳骨”葬入“坟”中。《石头记》中处处皆用喻。这里的“花”也好,“坟”(或曰“黄土陇”,或曰“一堆净土”)也好,均有所喻。所喻为何?第二十七回蒙府本有回后诗云:



                 心事将谁告,花飞动我悲。

                 埋香吟哭后,日日敛双眉。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的心事能告诉谁呢?当看到落英飘零时,不禁思绪万千,无限悲伤。于是将落花敛起埋葬,并吟诵哀诗痛哭一场,此后便日夜双眉紧蹙,愁肠百结。

   这里不禁要问:批书人的“心事”是什么?为什么落花使他悲伤?为什么他要吟诗葬花,而且日后也不解愁肠?

   这首诗和《葬花吟》一样,在小说中同是写在“红楼纪年”第十六年,即相当于曹雪芹十六岁时。香玉正是在这一年春天进的宫。诗中所写的“心事”,正是指因与香玉别离而产生的忧闷。香玉进宫——对雪芹来说——就像进入了坟墓,无异于死亡。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一句的隐意,便十分清楚了。此句诗意为:当香玉十七岁被雍正纳为皇贵妃后,雪芹便视她被葬入了坟墓。在达种情况下,便顺从祖母意愿,娶湘云原型李大姑娘为妻——即小说中之贾琏娶王熙凤为妻。

   针对这一段的第三、四句诗歌,甲戌本还有一段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孰为“妻”,孰为“妾”?死去的是谁,迎娶的是谁呢?按前面的分析可知:雪芹为红玉“送死”在前,娶李姑娘为妻,即“迎新”在后。李姑娘是明媒正娶的妻子无疑,那么,为何称红玉为“妾”呢?这是因为:第一,所谓“妾”即非正式的妻子,俗称偏房或小老婆。在《揭开雍正暴亡之谜》一文中,已论证:在红玉入宫前,已同雪芹“初试云雨情”。而当时红玉是雪芹的丫鬟和伴读,既已有“云雨”之事,称之为“妾”还是恰当的。第二,雪芹虽然爱的是红玉,也想把她明媒正娶,但终未实现,始终未以夫妻相称。这条眉批的“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等语则都是针对红玉的,他与红玉是真的恩爱,真的悲痛,真的缠绵。他在红玉进宫后,与红玉结婚无望时,才遵从祖母的旨意,与李大姑娘结婚。

综合上面释义,第二段诗隐写了两段历史。其一,隐写了乾隆元年,红玉出宫后的情况。当时她年仅二十岁出头,正是脂浓粉香的年华,却被迫与儿子弘曕别离,进尼庵带发修行。心情的忧苦,自然使她早生白发。其二,隐写了雪芹在红玉被纳为皇贵妃后的情况。由于他把红玉的进宫视为“死别”,尤其在红玉被纳为皇贵妃后,便完全失去与红玉结为夫妻的希望,只好听从家里的安排:与李大姑娘完婚。

  第三段
                 金满箱,银满箱,

                 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

                 那知自己归来丧。



正面之喻

这段诗的诗意为:尽管家中有满箱的金、银,但转瞬间便可能沦为乞丐,受到人们的毁谤。刚刚还在叹息他人生命短促,那知自已一回到家,便也命丧黄泉。

这段诗歌写出:贫富无时,瞬息巨变,世态炎凉,生死难定。



背面之喻

在“展眼乞丐人皆谤”处,甲戌本有侧批曰:“甄玉、贾玉一干人。” 并有眉批曰:“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

从正面小说角度看,甄、贾宝玉的结局均为“乞丐”,并遭人毁谤。在第十九回,“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处,庚辰本有夹批曰:



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享乐之戒。叹叹!



齑(jī),意腌菜。这段脂批披露出后三十回宝玉的情况。

  由于甄宝玉,贾宝玉都是作者本人在小说中的主要分身,他们背后隐写着作者的真实情况。因此这两句诗:“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便是作者本人经历的真实写照。

   眉批反映出批书人对贫富转换的看法。批书人认为:时光像石火那样一闪而逝。古时取火用打火石,中间垫着火绒,将火绒打着后,便可得到火了。意即:不论悲或喜,都会像石火那样一闪即逝。富贵嗜欲,不会永久长存,像风中之露,霜后之草,只是一时的现象,因此,不应去贪婪财物,追求嗜欲。

   这种饱含人生哲理的批语,非曹雪芹其他人是批不出来的。试想,如果没有经历过大富、大贵、大贫、大贱,谁能把贫、富、悲、喜看得如此入木三分!

   这一段的后两句诗:“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没有任何批语供参考,如何来分析呢?

   第一,这两句诗,也同其他诗句一样,决非泛泛而写,而是必有真事包含其中。

   第二,从这段诗来看,隐写的是三方面的真事:红玉之事,雪芹之事,曹家之事。这两句诗所隐写之事也应在这个范围之内。

   第三,诗中出现一个“他人”,一个“自己”。“自己”,应属第二点中所确定的范围之内的人,而“他人”则属这个范围之外的人。

   第四,“他人”和“自己”都不是长寿之人,但“他人”死在先,“自己”死在后。

   第五,在作者写这首诗之前,“他人”和“自己”都已死去。

   第六,由于“他人”和“自己”同时出现在一联诗中,他们应是一组对立统一矛盾。

   按照上述六点分析,这两句诗应指的是雍正和香玉(红玉即:香玉悲叹雍正没有寿终正寝,那知自己也并非正常死亡。

   现在人们明白了:雍正之死与香玉之死都是宫廷中的大事,在那文字狱的时代,批书人怎可能不对此采取回避态度呢!

   从脂砚斋对全诗每一句都作了评点,唯独回避两、三句--这一情况来看,其本身便说明脂砚斋对评点的态度是十分严肃的,决非胡批乱评,更不可能是由他人伪造的。而透过脂砚斋批语,从《石头记》小说背后所看到的真实影象,也是完全可信的。

当然,批语中有些并非由脂砚斋所写。对此应如何评价,则属另外的问题。

综合上面的分析,第三段诗所隐写的历史是曹家第二次被查抄后的情况:曹家原是富豪,家有成箱的金银财宝,但被查抄后,转眼间竟成为乞丐,并遭到路人的毁谤。此前不久,香玉也已被逼自缢。雪芹与香玉曾嘲笑雍正帝未能长寿,但香玉自己也过早身亡。


[1] 请参见《曹雪芹在京城内的故居――“恭王府”前身》、《燕京大学校园前身是雪芹的故居》(以上载于《红楼解梦》第五集;《在“恭王府”建曹雪芹纪念馆的条件已经成熟》(载于《红楼解梦》第八集。

[2] 请参见《大观园实隐圆明园》(载于《红楼解梦》第二集)及《红楼圆明隐秘》一书。

[3] 该文载于《红楼解梦》第四集。

[4] 该文载于《红楼解梦》第四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 11: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
天上才一天 2022-03-18   |  6908阅读  |  1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红楼梦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荣忽枯、忽丽忽朽,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1)
来自: 天上才一天 > 《红楼一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
下一篇: 红楼梦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 11: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李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甄士隐《好了歌解注》
江山携手 2019-07-14   |  726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续三)

说什麽脂正浓,粉正香,

脂批:【旁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何止宝钗、湘云一干人?陈后妃、杨玉环、大小周后、莺莺、杜丽娘一干人,当年也是如此。不必夸耀自己的浓脂淡粉。《脂批》又云:【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小说中,宝钗、湘云一干人,不存在有【妻妾迎新送死】的情节;只有贾琏娶妾尤二姐,与王熙凤也从未见有【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两条《脂批》:旁批有意搅浑,‘明修栈道’,让读者的注意力,朝向小说;眉批却向着李煜及大小周后‘暗渡陈仓’:李煜【倏恩倏爱】的大周皇后,芳年早亡,李煜【倏痛倏悲】;而大周后的亲妹妹,更是婀娜多姿,原本就是李煜的红颜知己,大周后死后,续皇后位,称小周后。这一来,李煜和他的小周后,自然更是【缠绵不了】的了。直到李煜被毒身亡。请看下句:

如何两鬓又成霜?

脂批:【旁批:黛玉、晴雯一干人】

【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此处旁批最为蹊跷。黛玉、晴雯死时刚过豆蔻年华,如何两鬓又成霜?这正是批书人的狡黠之笔,并不希望《红楼梦》读者一开始便觉察到李后主和他的两任皇后。批书人借掩盖李后主的误导之机,有意留下破绽,其目的是先将读者引向《红楼梦》正面故事;最终还是想让读者明了《红楼梦》的背后。此便是《脂批》本身的‘一击两鸣’。两鬓成霜的应是小周后,李煜死时四十二岁,小周后至少也有三十几岁;据说,李煜的名词《虞美人》惹来宋太宗赵匡义的杀身之祸。这应是他最后的一首词,开头:便是‘春花秋月几时了,往事知多少。’历经战乱、亡国、阶下囚的折磨;小周后失去了她往日的‘春花’而成‘秋月’。她明知赵匡义居心不良;她无力制止她那‘倏恩倏爱’的夫君惨遭毒手的悲剧。这就是【如何两鬓又成霜?】的血泪答案。小周后何时死去无考;李煜的《虞美人》最后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既是他们二人的写实,也是‘谶语’;李煜和他的小周后的‘愁’和‘白发’,随着历史的‘一江春水’东逝去。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脂批;【旁批:熙凤一干人】

【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此句与脂批也不相符。王熙凤设计害死尤二姐,即便‘昨天’埋了二姐的白骨,‘今宵’王熙凤、贾琏却成仇敌。

此句的‘黄土陇头送白骨’应指宋太宗毒死南唐废主李煜后,将其送邙山掩埋。这里‘黄土陇头’借喻邙山。即陇海铁路以北、黄河南岸洛阳邙山东至原京汉铁路黄河大桥的郑州邙山一线的起伏地貌;实际上,作为山,他是秦岭的余脉丘陵地,作为黄土覆盖层它又是陇(甘肃)东黄土塬地一脉相承、延伸的东尽头。作者曹寅即便将‘黄土陇头’认定是邙山,而不直说,也说得过去。更何况,词中用的‘陇’字,而非‘垅’字;李煜死前,赵匡义曾免去李煜的‘违命侯’爵位,晋封为‘陇西郡公’,用的也是这个‘陇’字。而《芙蓉诔》中的‘黄土垄中,女儿命薄’,则沿用‘垄’字。可见解注中的‘陇’字,专为‘陇西郡公李煜’所用。

建在河南巩县的宋陵,实际上也在广义的邙山之内(郑、洛之间)。但从此句的描写来看,决不是安葬皇帝的口气;前后两句正是指‘君在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的小周后。当年那‘今霄好向郎边去,教君恣意怜’的小周后,‘昨日’送埋了那位被赵匡义毒死的如意郎君李煜的白骨,此‘今宵’则卧在宋皇帝赵匡义的的红灯帐底。同样的故事,赵匡义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5年灭掉后蜀,废主孟旭连同他的才貌俱全的费花蕊夫人,由成都押解到开封,赵匡胤久闻花蕊芳名,孟旭到开封七日,便惨死在赵氏的宴席次日,也葬于洛阳;花蕊在赵匡义之前,已经上演了小周后的‘送白骨、卧鸳鸯’剧;尽管花蕊夫人、小周后出于‘无可奈何’,另作别论;类似的‘无可奈何’的‘阴魂’,自始至终缠绕在红梦里。

纵观《解注词》,此句仍隐指李煜轶事。

《脂批》言指王熙凤,而尤二姐之死,虽属一段妻妾迎新送死,但从此贾琏与凤姐反目成仇。在那‘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年代,宫廷之中,寻找类似宁国府贾珍与秦可卿的故事典型,恐怕不难。一直怀疑秦可卿即杨玉环的变身(详见《秦可卿之谜》),从秦氏的室内陈设,似乎就是影射杨氏。本来杨玉环是玄宗的儿媳寿王妃,如同秦可卿是贾珍的儿媳贾蓉之妻,贾蓉所说‘脏唐臭汉’当指此。无论秦可卿是否杨玉环(按:见后文《虎兕相逢大梦归》)、‘白骨’是李煜的还是后蜀废主孟旭的,关系并不十分重要;原因就是《红楼梦》不是某人的自传。否则不仅秦可卿,就连赖大的正式身份也必须深究。但是,考虑小说中所借用的历史人物典型,既然甄士隐解的是‘陇头白骨’,就是特指这是陇西郡公李煜的白骨无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20: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元宵节+】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最可怕的时间节点终于来临,元宵节如何打开灾祸之门?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细说红楼梦072:元宵节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甄士隐本想着再给贾雨村写两封举荐信,将他安排给京城仕宦朋友之家落脚,不想贾雨村急不可耐,当天清早就启程去了。

甄士隐由此看出贾雨村的急功近利,便也罢了。这种人终究不可靠。

贾雨村走后,甄家的日子还照旧,可危机却不知不觉降临了。




☞细说红楼系列,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

从中秋节到元宵节,看似不过四个月,却跨了一个年头。

可最重要的新年,曹雪芹却并没有浓墨重彩描写。

“过年”作为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无论什么大事基本都要暂停,祸事也是如此。是以后文的新年也都不算重要。




如果说八月中秋是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兴亡交替”,算是大幕逐渐拉开。那么正月十五元宵节,则算是“好戏”正式登场。

一场兴亡故事,就在元宵节展开。无论是甄家,还是日后的贾家,都将由此万劫不复。

当日七月十五,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去看过会的热闹。

今日正月十五。甄士隐命仆人霍启抱着女儿去看社火的热闹。

老人古语:君子不立危墙,不行陌路,不入深水,不坐垂堂。

陌路和垂堂就是指人事生疏,环境陌生的危险之地,比如热闹。




甄士隐显然忘了这个道理,他的疏忽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女儿,更葬送了这个家。

当初癞头和尚便告诉他: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被他忘个一干二净。

就是这天夜里,女儿甄英莲丢了,从此灾祸连连,家破人亡。

第一个元宵节,失去女儿是重点。

第二个元宵节,原文只隐晦写出林黛玉一进荣国府,大概就是元宵节前后。

林家失去女儿,名存实亡。

第三个元宵节,是贾元春省亲。一场违背皇帝意愿,贾府倾尽家财表现对皇帝不忠不顺的“盛事”,彻底失去女儿元春,注定贾家未来之败。




第四个元宵节,随着贾母夜宴结束。老太妃先病后死,王熙凤流产了荣国府唯一一个“嫡长重孙”。

至此贾府和王熙凤急剧衰败,一蹶不振。

至八十回结束前,又到中秋节,贾府危机彰显。不久迎春出嫁,薛蟠娶亲,香菱遭难……由甄家作为“总纲”的历史,将再一次重演。

中秋过后就是元宵。




第五个元宵节到来时,林黛玉即将十七岁。就在这个元宵节后,让贾母“寝食难安”的南安太妃看姑娘的伏线终于爆发。

贾府将同时失去林黛玉和贾探春两个“女儿”,而他们也将正式迎来末日。

综上,元宵节比中秋节可怕一万倍,在《红楼梦》里注定接连上演坏事,是为“祸起”。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21 10:1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21: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面上,刘姥姥和王家的关系仅限于女婿狗儿之祖和王家连宗。但其实刘姥姥的女婿家跟贾家和王家都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刘姥姥当初也是和王家走动密切的。

我们读书介绍刘姥姥的时候是说,狗儿的祖父在京城做官。碰到王熙凤的爷爷,带着她父亲和王夫人在京城。狗儿之主,攀附富贵与王家联了宗。两家在狗儿之父王成在世的时候一直走动比较亲密。

虽然这里边关于刘姥姥见过王熙凤童年,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年纪和辈分以及和王夫人之间的认识在时间上存在对不上的问题。但有两点是无疑的。



第一,狗儿之祖虽然官不大,但是比较重要。

周瑞家的说刘姥姥:“这个姥姥也是太太当初常见的”。王夫人也让周瑞家的带话,“也简慢了她”。甚至最后王夫人出大手笔给了一百两银子,都表明两家的关系走动很亲密。甚至王家还多有得到狗儿之祖父帮助的意思。毕竟如果每次都是狗儿家求到王家。王家应该不会如此客气。王夫人和周瑞家的也不会如此做事。关于这一点我觉得狗儿之祖应该是做着和土地相关的工作。为此帮了王家的大忙。



第二,周瑞争地,多得狗儿和其父亲帮忙。

周瑞家的对刘姥姥那么热情,最大的一点就是因为狗儿与其父当初帮了周瑞去争地。这个书里很模糊的写了一笔,没有再深入争地争的是谁家的地?周瑞一直管理着贾家田租,但作为王夫人的陪房,之前在王家也有可能做这个。

狗儿作为一个闲汉,本身没有什么能力,他如何帮助周瑞争地?很明显是其父王成使了大力气。

“周瑞曾和我父亲交过一件事,我们极好的。”周瑞家的也说“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

以周瑞家的这种狗眼看人低的性格能说难却其意,必然算是非常大的事儿。这样我们也就可以大胆猜测一下。无论周瑞是给王家或是是给贾家争地,甚至他自己争地都有可能借助狗儿父亲以及祖父的老关系,在争地当中非法获得了胜利。所以周瑞家的才那么花力气帮助刘姥姥。


由此再推断狗儿家以前应该就是帮王家做了好多土地方面的事情,所以两家才常来常往,直到狗儿父亲王成死后,狗儿没有出息,这条线才断了,最后又被刘姥姥给衔接起来。

本文有些内容为从书中蛛丝马迹推断,不算考证,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
undefined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
共 5862 篇原创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君笺雅侃红楼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她是贾家唯一受过大富贵的人,一生最大的悲哀是眼看着家族从鼎盛到毁灭
下一篇: 贾家树倒猢狲散,她却散尽家财救人,只因当初一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7:18 , Processed in 0.0899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