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V哥掰谎//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是美丽

2014-07-28 21:03
12937楼  


@V哥掰谎 12838楼 2014-07-28 08:51:15

第十七章 小插曲《金玉缘》

也许还会有一些朋友对我前面介绍的《红楼梦》是在隐写“明亡” 历史 的观点仍然表示怀疑,深受传统“红学”毒害的人确实不太容易接受这些新观点,而没想到的是我自己居然找到了一个很有力“旁证”!使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分析一下,大家会有全新的感受,相信大家会对这个“旁证”有特别的印象,可以说这也算是一个“小插曲”,而且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小插曲”。

......

-----------------------------

重大发现!


23.5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繁花非春落叶知秋

2014-07-28 21:04
12938楼  


@V哥掰谎 7007楼 2014-05-29 15:18:08

这条批语曾被“红学家”确定为“曹雪芹”为作者的证据,但仔细一分析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里提到的是“旧有”,而并非说是这个“曹雪芹”写的,面是“以前有了”之意,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说这条批语没有明确说明作者就是“曹雪芹”,所以根本不能成为“曹雪芹”就是作者的证据。其实第一回里已经给了我们此书的大至成书过程,只不过还是借用那个神话故事来讲的,在“通灵宝玉”与空空道人聊完一大段以后,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

也就是说“曹雪芹”死于1702年左右,一般的情况下古人年龄能活70左右就很不错了,这样往前推,所以我感觉这个“曹雪芹”生于1630年前后比较合理。

不对啊, 曹雪芹死的很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30 08:42
12983楼  


而接下来介绍吴麒麟(宝玉)的性格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这‘麒麟公子’却无甚称道的。今虽年已十四岁,却日日与丫头女儿们顽笑取乐,时常推病不肯读书,只到私塾里去了两年。他常同丫头们说,‘老爷逼急了,我就出家做和尚去!’虽然没正经读过书,却倒有些鬼聪明的,每每自己诌些诗词让姑娘们瞧。”

吴麒麟与宝玉的兴趣、爱好一样,喜欢跟女孩儿厮混,不喜欢读书,而且也用了个伏笔,把之后他出家的事提前打了个埋伏,不过感觉太刻意些,没有《红楼梦》中写得巧妙、自然。而且还把他的年龄确定下来,十四岁,而《红楼梦》中宝玉的年龄一直没有交待清楚,可能《金玉缘》的作者不喜欢这样没谱的事,所以自己给定了一个。这个“吴麒麟”第一次出场也跟我们印象中的宝玉大不一样:

正说着,只见一个少年公子在头里匆匆地走来,后面跟着几个丫头婆子。这位少年公子生得漫长脸,大眼睛,头挽发髻,身穿一件孤腋剑袖,罩一件元狐腿外褂,项下戴着一枚玉石麒麟。见了如红等,也不停下来,因珂莲面生便瞥了一眼,只向如红说了声“二妹妹来了?”便一阵风也似的过去了。如红叫住道:“麒麟,慌慌张张的到那里去?” 麒麟回头道:“才刚我去找茗妹妹,他不在,丫头说到三妹妹那里讲究画儿去了。我去找他。”说着,忙忙的往南去了。

这本《金玉缘》前三回中的“吴麒麟”(宝玉)和后四十回里“吴麒麟”(宝玉)的这些傻气,性格完全一致,跟《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宝玉不是一个人。而长相跟前八十回中的宝玉也不一样,怎么“生得漫长脸”呀?太难看了,宝玉应该是方方正正的国字脸呀,或者怎么也得是个圆脸呀?在《红楼梦》第三回里,宝玉一出场,对他的长相是这样介绍的: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没有什么地方让人感觉宝玉是“漫长脸”呀?可能这是《金玉缘》作者个人的偏爱吧,《红楼梦》的宝玉影射是“玉玺”,自然应该是国字脸。所以说这个“吴麒麟”无论从性格到长相都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宝玉,他还没“遗玉”呢,就已经把原作中的宝玉的魂给丢了!

而《金玉缘》中“吴麒麟”影射的应该是“麒麟”,所以当然应该长的是一个类似马一样的大驴脸了,因为麒麟就是非驴非马之物。所以感觉《金玉缘》确实远远没有看懂宝玉本身的含义,也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来描写这个“吴麒麟”。看到这里也许大家有些失望,别着急,此书有让人很意想不到的地方,精彩的地方马上就要开始了!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foc107  2016-05-18 22:02
哈哈哈笑死了,宝玉要是长着一张卷福的脸,无法想象

过气的匕匕七  2020-09-03 05:06
朱元璋倒是"漫长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9 15:56
12965楼  


这里有一点值得一提:作者提到此书的成书过程虽然很滑稽,但最后指出的是程小泉和高鄂并非是后四十回的作者,他们也是得到了这个本子以后进行的整理而已,这一点很重要,要知道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也就是后四十回的作者另有其人,应该至少成书于1750年以前,估计那个时候“程高”二人还没出生呢。所以这里提到他们不是《红楼梦》原本的作者,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所以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金玉缘》作者改编的目的是什么?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此作者认为“程高本”后四十回是真本,而且里面的容易非常重要,相比较而言前八十回更多的是儿女私情,他觉得远没有后面的故事有价值,因为涉及到宝钗把宝玉从黛玉手里夺走的情节,可能作者觉得这极具象征意义,所以他对前面的故事进行了尽可能的压缩,舍去了我们觉得最重要的地方,可见这位“红学”爱好者有些跑偏了,但我们也不能失望,因为《金玉缘》还是有精彩的地方。

在《金玉缘》中贾宝玉改名叫“吴麒麟”,而他与《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宝玉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到是跟《程高本》后四十回里的宝玉惊人的一致!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宝玉虽然显得有些痴,但不傻,很有灵气,很有慧根,有鲜明的个性,很招人喜欢,给人印象极其深刻;而后四十回里的宝玉呆呆傻傻,很木纳,缺乏灵性,看着总让人觉得他脑子里缺根弦,不过瘾。而丢失了“通灵宝玉”以后,宝玉就彻底成了弱智了,让人大倒胃口。

所以让人怀疑《金玉缘》这前三回和后四十回的作者有可能是同一个人,至少在宝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但我不认为此本作者就是后四十回的作者,因为前三回改编得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其他人的个性与后面也差了不少。

另外《金玉缘》第一回里也有类似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样的模仿情节,在介绍这个“吴麒麟”背景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三胎却甚希罕,生的也是一位公子,落地时手里却攥着一块玉石麒麟,上面还有‘灵玉麒麟’等字,就名麒麟。”

这到好,虽然也是出生时从娘胎里带来的东西,这回不是嘴里含着,而改手里攥着了!如果说宝玉口中衔玉而生是个字谜,打一个简体的“国”字,不知道这个“吴麒麟”手中攥着玉又应该是什么?难道是手里攥着“玉玺”吗?可见这个改写太搞笑了,因为没有摸清原本的内涵,就盲目地照猫画虎,所以足以证明此书作者肯定不是《红楼梦》的作者,应该说是不搭介的人。而这个本子中的宝玉出场那才叫雷人呢!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归客归  2017-06-16 18:47
这里确实难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29 12:14
12954楼  


这部分的情节肯定是从《红楼梦》第一回里改编过来的,模样还是有的,不仅是简单缩写,而且不是完完全全地另起炉灶,还是参照了原本里的一些思想,让人看着感觉相当地不伦不类。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一个问题:在《红楼梦》中无材补天的“通灵宝玉”下凡的故事与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前生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是两个神话故事,可在《金玉缘》里居然合二为一了!这也是后四十回中宝玉丢了“通灵宝玉”以后变傻的根本原因,正如“程高本”后四十回里甄士隐说的那句:“宝玉,即宝玉也”,也就是说“通灵宝玉”成了宝玉的灵魂,所以丢了以后才让宝玉变傻,其实这是《红楼梦》续书人的误读,好象很多读者也有这样的误解,把“通灵宝玉”等误以为等同于贾宝玉。

要知道在《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和贾宝玉完完全全是两个不同的角色,大家千万不能混为一谈。“通灵宝玉”从某种角度来说象征着作者,而宝玉可不是作者,更不是什么“曹雪芹”,这一点一定要明确,不然你会犯不可救药的错误。后四十回的作者也可能是没有看懂《红楼梦》的主旨,也可能是为了设计那个拙劣的“调包计”而故意进行了大胆的改编。

另外我们还可以感觉到《金玉缘》刚才这段文字很简练,介绍得很赶,毕竟人家把前八十回的内容要高度压缩成三回,所以文字都肯定能少就少,而且改得太跑偏了,何苦呢?多写两章难道就不成吗?不知道这个作者是怎么想的。

虽然此书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改动很大,但第一回中介绍的成书过程的故事还是尽可能的保留下来,只是改得让人感觉很欢乐,最让我笑得不成的是下面这段:

后来,不知经了几次沧海桑田。有一个却尘道人到这蓬莱仙岛寻药觅草,偶至飘渺峰镜面石前,见那块“灵玉麒麟”镶嵌在上面,旁边又有几句话道是:

情贪凶邪分善恶,真假有无费琢磨。

一段奇传志于此,子虚乌有唏嘘多!

后面密密麻麻的字迹,细述的便是那“灵玉麒麟”所经历的一番痴情逸事。却尘道人见上面所叙,虽时序官职混乱,又有情极之毒,然为稗官野史,倒还有趣可读,便抄了下来,付梓问世,题名曰《子虚乌有记》。西楼居士则题为《麟茗金》。司笔狂生又题为《麒麟传》。庄之梦再题为《镜面石》。后经程小泉、高兰墅于月小山房书斋中一番细加厘长、截长补短,定名为《金玉缘》。

这些描写实在是让人太毁三观了!这明显是在模仿第一回中的成书过程的描写。不知道这个作者是出于何种居心,居然如此糟蹋《红楼梦》!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30 15:56
12994楼  


在《金玉缘》第一回里有这样一估描述有意思:

不想,戚氏(封氏)滴水不尽,三日后竟死了。珂莲(英莲)只哭得死去活来。显之(甄士隐)急忿怨痛,竟也一病不起。显之自思,日子甚无着落,没的珂莲跟着受罪,再则戚氏无钱下葬,尚停于家中。只得托人找一个富贵之家,把珂莲卖了。

后来书中又交待说史显之(甄士隐)居然把女儿“珂莲”卖给了“董家”,也就是《红楼梦》的薛家,“珂莲”真够可怜的,感觉比《红楼梦》里的英莲可怜多了!英莲从小被拐卖纯属迫不得已,可“珂莲”被自己亲生父亲给卖了那才算惨之又惨呢!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那董家的人不耐烦,七手八脚的,不顾珂莲啼哭乞求,早拖进轿中,抬了去了。

我感觉《金玉缘》的作者是为了简化流程,这样写让这个“珂莲”能进快地来到董家,进入到书中主要故事中来,不然又要费一大堆笔墨,作者这是为的是图个省事。

而我们看这个本子会感觉很辛苦,因为人物的名字全改了,我们脑子往往一会转不过来,所以看这个本子应该有一个人物名称对照表才成。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甄家和贾家,有甄宝玉和贾宝玉,在第五回的太虚幻境大门口有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点给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甄家和贾家的叫法应该就来自这幅对联的上联,而在这本《金玉缘》中的人家就不再是甄家和贾家了,而是利用了这幅对幅的下联,把“甄家”和“贾家”改成了“尤家”和“吴家”了,也就是谐音“有”和“无”,于是贾宝玉就不在叫贾宝玉了,而叫“吴麒麟”!他的前世不再是“神瑛侍者”或“通灵宝玉”了,而是叫“灵玉麒麟”,让人实在是感觉在怪了!反正都是从《红楼梦》里套用改了一下,模仿痕迹过于严重,估计大家一时也难以适应。《金玉缘》中其他的人名改得也很怪,难怪有专家评论说:

书中人物的命名方式和《红楼梦》的风格很不搭调,甚至也不像一般的明清时代的小说。例如“韩玖丽”(邢岫烟),“权欣萍”(贾迎春),“曼萍”(贾探春),“茹萍”(贾惜春),“钟青”(秦可卿,钟青是钟情的意思,把红楼梦里秦钟的名字掉过来用。秦钟在《金玉缘》中没有出现),“钟丝”(钟丝的妹妹,较接近尤三姐)等。连丫鬟们的名字也没有幸免:“贺燕”(花袭人),“黎芙”,“黎琳”(傻大姐),“贞镜”(麝月),“秀婷”,“佳玲”等。更罕见的是,丫鬟用的似乎都是自己的本姓本名。这些名字倒更像是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人物的名字。

看来专家们是晕了,大家可千万别晕!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31 12:12
13017楼  


我一直说不能小看《金玉缘》的作者,正是因为他是看懂了《红楼梦》中的隐寓和主旨的,明白这本书是隐写的是“明亡清兴”的历史,而且书中的几个关键角色所影射的历史人物他们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金玉缘》书中到处称黛玉为“茗筠”!虽然作者没有百分之百看懂所有人的影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作者比我们现在人看懂的多得多了,至少大方向没有搞错!所以就冲这一点,大家也没有理由嘲笑这位作者,虽然他的改编水平不成,但人家的政治觉悟很高。现在的专家们当然是看不懂“茗筠”这个名字了,他们还在所谓的曹寅家里到处搜寻呢,所以说迄今为止只有我才能真正看懂《金玉缘》这本书。

同时也说明虽然“程高本”后四十回是续书,但其中也能看出“反清复明”的味道来,这一点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作者非要将其改编的原因,是把它当成一本反书了,看来因为我们远离那个时代,所以在解读方面真的是吃了大亏了。

而《红楼梦》的续书很多,我只看过这些续书的简介,内容往往都是黛玉死后又复生,然后几经周折再与宝玉结合的大团圆结局,都是贾母痛批的那种俗套子。感觉这些续书中没有一个作者悟到了其中隐写的“明亡清兴”的历史,都只把此书当成了情色小说,也就是说大家都成了贾瑞,从这个角度来看,《金玉缘》一书的作者要聪明得多了,虽然有些跑偏,但大方向是对的,这是让人没有想到的。

相比之下,《金玉缘》中称黛玉为“茗筠”、“茗妹妹”就直白得多了,之所以这个作者如此大胆,我怀疑是因为此书的写作时间不是清初,所以这个时候的“文字狱”不是那么严格了,于是创作起来相对要大胆一些,才可以影射得如此直白。

那这个“茗筠”(黛玉)长什么样呢?《金玉缘》有这样一段描写:

且说麒麟到了清风院,只见茹萍和茗筠在那里看画。但见那茗筠鹅蛋脸面,细眉杏目,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真比如: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好象这个模样跟我们的印象中的黛玉也有一定差别,而最大的差别是“香莲”,好象是小脚!当然,这也是汉人的重要标志,好象穿的也应该是汉人的服装和打扮。

最为狗血的是,《金玉缘》的第二回里也有类似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和查看类似判词的情节,看到了十个人的诗,而不是十二个,也就是判词,也同样起到了一定的预言作用。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31 15:43
13030楼  


我们重点关注一下关于“茗筠”(黛玉)诗(判词)前后是怎么写的,应该说其中的意思讲得非常明白,只要我们知道了此书影射的历史背景就能马上看懂,这段内容是这样写的:

这里净心菩萨道:“请侍者随我到‘情窟’一游。”说着,领着麒麟到了一处地方,却是一间配殿,写着“情窟”二字。殿门开处何仙姑早迎了出来,净心菩萨便将麒麟交与他便飘然而去。那何仙姑将麒麟让进殿内,只见里面有好些大橱,橱门上都贴着字形,写的是“北京”、“南京”等地名藉贯。何仙姑命侍女打开写着“杭州”的橱门,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来,递给麒麟瞧。麒麟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杭州女儿录仙簿》,左缀小字:“主子”。 麒麟想道:“我们吴家原藉正是杭州,不知道册子里写些什么。”便揭开观看,只见里面所录的是一些诗,每面一首,道是:

其一

来是洁质去亦贞,有才有德降凡尘。

香茗翠筠已不见,如花金娃付何人。

这段描虽然写得显得很蹩脚,但这个诗或者说“判词”还是很有看头的。

在《红楼梦》里是极力避免提“北京”的,都往往以金陵、天子脚下或长安之类的模糊过去,而这里却提起北京来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感觉应该成书时间远离康熙年间了,所以写作自由了一些。但在这里却将“吴麒麟”(宝玉)家安排在杭州,这是何意?难道《金玉缘》的作者老家是杭州的吗?这里也是将“茗筠”(黛玉)和“金娃”两个人写在了同一首诗里,这跟《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是一样的,所谓的“钗黛合一”,而且两人的敌对关系表现得很明确。

这几句诗虽然模仿判词的写法,显得比较业余,但隐含的意思也说得很直白:第一句自然就是类似于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说明死的时候还是处女之身。第二句“有才有德降凡尘”的意思也很明确:“有才有德的人来到人间”,应该这肯定是在说崇祯皇帝,不然如果仅指“茗筠”(黛玉)这个角色,而且仅限于《金玉缘》的情节来看,她是这样一个小性多疑、动不动就哭一鼻子的人,这个“德”字就无地放矢了。

第三句“香茗翠筠已不见”也貌似“一喉二歌”了一把:“香茗和翠绿的竹子已经不见了,也就暗指她死去了”,可以解为:“英明的明朝皇帝已经故去”,虽然味道很平淡,但意思肯定是这个意思。第四句“如花金娃付何人”自然是用“金娃”(宝钗)来骂满清!满清就是后金,所以这是很明的,这一句说:“春风得意的满清对得起大明吗?”看来这个作者是个坚决反清复明的、文采不是很好的汉人,但对满清这样的骂法也显得实在是苍白无力了,因为很少有人能看懂呀。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荷清莲香  2016-08-28 22:00
有才有德降凡尘,难道说的不是宝钗吗?这判词既然钗黛合一,肯定1,3句写黛玉,2,4写宝钗。楼主说有才有德的人来到人间”,应该这肯定是在说崇祯皇帝。怎么可能?明显不是啊

白云白又白  2017-01-20 13:31
评论 荷清莲香 :你说的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01 09:27
13058楼  


除此以外,这位“茗筠”小姐不姓林,而姓“岳”,全名为“岳茗筠”!那为什么姓“岳”呢?我在前面介绍过,在清初文字狱的情况下,“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这样的诗句都可以引来杀身之祸,这是因为这些诗中的“清风”和“明月”都可以解读出“反清复明”的意思来,在那个时候应该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所以现在我们很容易明白:林黛玉之所以在《金玉缘》里改姓“岳”,是因为“岳”是“明月”的“月”的谐音,“月”可以代指“明朝”,“岳茗筠”指的是“明朝的英明的皇帝”之意!而作者更喜欢用“茗妹妹”或“茗姑娘”来称呼她,而不是用姓来称呼她为“岳姑娘”或“岳妹妹”,要知道在《红楼梦》中黛玉被称为“林姑娘”“林妹妹”,是以姓来称呼她的,而《金玉缘》里却不是。按着《金玉缘》中对她的称呼习惯,《红楼梦》中的黛玉应该被称为“黛姑娘”或“黛妹妹”才对,可是并没有这样,所以“岳茗筠”和“茗妹妹”或“茗姑娘”的称呼是为了突出一个“茗”字,因为“茗”谐音大明的“明”!这也让我想起《红楼梦》中黛玉的《葬花吟》中有这样两句: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这其中也应该有类似的含义,这两句也是典型的“一喉二歌”之作。“岳茗筠”的父亲叫“岳鼎”,“鼎”字有“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所以看样子“岳鼎”也象征着很重要的人物。我相信在《红楼梦》中史湘云的两个叔叔“史鼎”和“史鼐”也应该有类似的含义在其中,也同样暗示了我们史湘云所影射历史人物的身份很不一般。

在《金玉缘》里有“清风院”、“明月阁”这样的地方,“清”和“明”泾渭分明,所以黛玉在此书中才改叫“岳茗筠”!这能不令人惊呀吗?这更近一步确定了黛玉所影射的历史原形是崇祯皇帝。我们看这本《金玉缘》的时候就会发现,到处都是“茗筠”的称呼,现在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是不是感觉很吃惊呀?这不是作者在时刻呼唤大明皇帝吗?我猜想这个作者看到了宝钗通过那个“调包计”将宝玉从黛玉手中抢走,自然认为这是在影射满清用下流的手法从汉人手里夺得了大明的江山。

如果你不了解这本书隐写的是“明亡清兴”的历史,你会跟“红学家”一样永远也看不懂黛玉改名为“岳茗筠”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的真正含义!说实在的,“岳茗筠”这个名字跟“林黛玉”相差太大了,这样改肯定是有目的的。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淮西布衣在帝都  2021-07-24 22:32
评论 V哥掰谎:但是筠字作人名解时一般念yun啊

V哥掰谎  楼主: 2021-07-25 16:27
评论 淮西布衣在帝都:哇!地聪明!



31.8埋红包2评论只看楼主




葛生中原

2014-08-01 09:56
13059楼  


@V哥掰谎 12989楼 2014-08-01 09:27:04

除此以外,这位“茗筠”小姐不姓林,而姓“岳”,全名为“岳茗筠”!那为什么姓“岳”呢?我在前面介绍过,在清初文字狱的情况下,“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这样的诗句都可以引来杀身之祸,这是因为这些诗中的“清风”和“明月”都可以解读出“反清复明”的意思来,在那个时候应该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所以现在我们很容易明白:林黛玉之所以在《金玉缘》里改姓“岳”,是因为“岳”是“明......

-----------------------------

请V哥以后用“明亡清替”一词取代“明亡清兴”

这似乎更准确!不知意下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01 15:20
13074楼  


这个作者居然对满清如此痛恨,从这个名字的更改就可以清楚的看出《金玉缘》的作者所持的立场,是一位怀念明朝,痛恨满清的汉人。这样看来“董如金”一名取得也并非那么难于理解,虽然显得很另类,但影射满清还是很直白的。

也正是因为近一百年来人们搞错了《红楼梦》的主旨,所以这也是专家们不可能搞懂《金玉缘》书中这几位主要人物改名的根本原因,更说明中国的传统“红学”走入了死胡同,让人感觉非常遗憾,而按照我的理论,就可以一通百通,都可以解读得非常有道理,经得起大家从各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推敲。

我们再看看《金玉缘》中对于“董如金”(宝钗)的介绍,反复强调一个“金”字,而且介绍得非常突出,突出得有些过火了,生怕人看不懂似的。在第一回里是这样介绍这个“董如金”(宝钗)的:

正说时,只见珂莲道:“这是什么所在?”如红一看,原来不觉到了如金住处,因说:“那门上不是有字么?” 珂莲一看,写着“金屋”二字。如红道:“金姐姐就住在这里。”二人进去。珂莲四处一瞧,房舍虽然素洁,倒是金色灿烂,令人目眩。只见一个丫头迎出来:“二姑娘来了?金姑娘在屋里呢。”说着打起帘子,让如红珂莲进去。只见那如金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松松的挽着一个簪儿,身上穿的是半新不旧的衣服,却浑身上下一尘不染;脸庞略长,一双大眼极有神采;手脖上戴着两只金煌煌的镯子。珂莲见了,不觉肃然起敬。

这里面强调的一点就是“金”,居然让珂莲看了“肃然起敬”,这可不是因为看到金镯子以后见钱眼开,好来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金子似的,其实这更像是见到了满清的帝王而吓的!

“董如金”也是长得大长脸,跟长着大马脸的“吴麒麟”到是很有夫妻像。她住的地方金光灿烂,令人眩目,作者为了突出一个“金”字用了这么多笔墨!我们再看另一段,那更是夸张到极致了:

权太君(贾母)因道:“我看金丫头比我的这些孙女还好,不知将来谁有福娶了做媳妇。”权仙蓉(史湘云)道:“提起金姐姐,我正想和董太太(薛姨妈)说呢:金姐姐是金命,又戴着金镯子,住的又是‘金屋’,真是处处都是金了。”

感觉这个“董如金”可真够土的,就差镶上大金牙了!作者好像生怕我们不知道她是在影射满清似的,拼命往她的脸上“贴金”,我感觉这也是因为《金玉缘》的作者创作的时期应该政治氛围远比清初时宽松的原因,可以这样露骨地影射满清而不怕被找去喝茶。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gimm

江旎  2020-11-11 16:54
评论 V哥掰谎:看着金玉缘,越看越假,像是现代人撰写的,行文很有现代汉语的苗头。

ty_麦地  2022-03-01 20:00
评论 V哥掰谎:笑死了,太雷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0: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鲁寻欢

2014-08-01 23:31
13091楼  


曹化淳(1589年-1662年),字如,号止虚子,武清王庆坨(今属天津市)人,明代崇祯朝宦官。

生于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家境寒微,十二岁净身入宫,接受良好教育,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司礼监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极受宠信。1628年朱由检继帝位,是为崇祯帝,曹化淳负责处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件。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由居庸关入迫燕京,担任居庸关守关太监杜之秩衔李自成命令回紫禁城向曹说降,谈判破裂。三月十八日下午三时,曹化淳开彰义门(广安门)投降,农民军立即进占外城。当晚崇祯帝登煤山自缢于山腰下。

另有一说,甲申三月,曹化淳人根本不在京师。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告老还乡,其时已乡居六年。清兵入关后,杨博、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弹劾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1]曹化淳极力上疏辩诬[2][3]。曹化淳阅读野史笔记,仍有“捏诬之语”,题写《忽睹南来野史记内有捏诬语感怀》诗:“报国愚衷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康熙元年五月十四日去世,临终前作《被诬遗嘱》及《感怀诗》,由后代传抄,极力为自己辩诬。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繁花非春落叶知秋

2014-08-01 23:32
13092楼  


@V哥掰谎 12290楼 2014-07-18 07:06:15

这里有条批语非常重要:

〖蒙侧批:这方是花香袭人正意。〗

这条批语明确地把宝钗和“钗副”袭人的名字的影射关系给指明了,作者为了说明这一点费了太多的笔墨,绕了一个大圈子,现在总算是让我们找到了正题,但还没有真正接近主题。

这样看来,袭人的名字是在影射宝钗吃“冷香丸”以后的药物反应,也就是说真正“花气袭人”的是宝钗而绝非袭人!我们要注意的是宝钗发出的香气并非是类似盛开的鲜花那样自己发出......

-----------------------------

蘅芜苑却没有一株“花木”,这是怎么回事?

蒙古大草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7:42 , Processed in 0.0554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