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21: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中花袭人:在忠诚和善良之间徘徊的灵魂并不丑陋
君笺雅侃红楼 2019-11-06   |  158阅读  |  1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抄检大观园后,晴雯被撵走,贾宝玉当着袭人的面质问袭人,并怀疑是袭人、麝月、秋纹一伙告密。很多人依据袭人之前进言王夫人认为是袭人告密,我想说如果真的事袭人,哪曹雪芹也不过如此。那么浅显的埋伏也没什么意思。我要说,晴雯被撵与袭人当初的进言有关但绝不是袭人告密。关于谁是告密者之前已经有过分析,答案就在晴雯的判词之中不多说了,袭人却绝对是冤枉的了。



首先,晴雯威胁不到袭人。

袭人已经是准姨娘,晴雯无论是地位还是优势都不可能高过袭人,所以没必要做这个恶人。晴雯所谓的出口伤人,也不至于因为这点事就撵出去,以袭人的敦厚性格,第一至贤之人【脂砚斋点评:当得起】,不至于那么恶毒。毕竟袭人并不可能独霸贾宝玉,这一点她必须清楚。晴雯能威胁的人只有她身后的人。

姑娘们大了,离发配出去配小子并没有两年。袭人先行一步准姨娘;晴雯是贾母特意为贾宝玉准备的妾的人选。之前分析过,贾宝玉根本不存在三妻四妾的可能,因为古代士大夫标配就是一妻两妾,贾政一妻两妾,作为儿子,只要不是混蛋,贾宝玉在贾政有生之年不可能多娶。贾宝玉等的三四十,怡红院的丫头怎么等的?只看晴雯被撵走,谁是最大的得利者就知道谁是告密者了。



其次,晴雯是荣国府争斗的牺牲品。

明面上王善保家的就直接告倒了晴雯。但这之前晴雯和小厨房柳家的交好,而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司棋和柳家的交恶。两方面有一场争夺小厨房的控制权的斗争被平儿行权压制了。司棋的婶娘秦显家的惨败,这也是荣国府内斗的一次缩影。而晴雯再次在这次斗争中被推到了风口,王善保家的没扳倒柳家的,就直接拿晴雯撒气了。

晴雯凡事爱出头,牙尖嘴利为她树敌无数。她撵小丫头,哪些小丫头家人能不恨她?怡红院这些“脏活累活”,别人躲着走,只有晴雯强出头。撵坠儿折射出晴雯爱出头给自己招来麻烦,坠儿娘岂能不恨她?有人在背后伺机报复,晴雯能好才怪。



最后,王夫人早看不上晴雯了。

王夫人故意说自己不认识晴雯,这怎么可能?自己儿子房中的大丫头,王夫人装作不知道,故意刁难晴雯,显然早都欲除之而后快!王夫人之所以看不上晴雯源于她对漂亮女人的偏见她认为女孩子“笨笨的”才好,太漂亮就是“狐媚子”“妖精”专门勾搭人不走正路学坏的。这个认识还有一点原因王夫人身边的两个丫头金钏儿和彩霞分别都和少爷有过逾矩的行为。怎能不让王夫人心生警惕?

王夫人越重视贾宝玉,越容不得晴雯这样的人。所以抄检大观园,王熙凤都觉得不妥,王夫人却说甚好,显然她是顺水推舟,正好处理了她看不惯的晴雯这些人。


晴雯被撵,起源于袭人进言,却不是袭人告密,告密者另有其人。王夫人主观认为她不适合在宝玉身边,以免教坏了贾宝玉。原因根本没那么复杂。细读红楼梦就一定可以轻易知道晴雯被撵的真相,有空大家可以多翻翻书。

+关注
undefined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
共 5862 篇原创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君笺雅侃红楼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她是红楼梦第一才女,带使命而来,谈一场恋爱,死在金玉良姻之前!
下一篇: 王熙凤为什么一定要害尤二姐?三点原因说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15: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霍起影射陈仁锡?+祸起萧墙&隔壁+封氏&贾雨村&娇杏】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甄士隐的奇怪行为:甄英莲是女儿,为什么只让一个男仆抱着出去?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细说红楼梦073:霍启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如果有个人的名字叫“霍启”来家中应聘仆人,你会不会收留他?

先不说霍启的父母是不是疯了,给儿子取这样一个谐音名字,一般人肯定不会接纳他做家中仆人。




然而,甄士隐家中竟就有个仆人叫霍启,在元宵节带给他带来天大的祸事。

☞细说红楼系列073,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

霍启,毫无疑问谐音“祸起”,甚至是“火起”。

当初来甄家拜访的严老爷的严,通“炎”,寓意“火来了,祸来了”。

如今霍启一出现,预示严老爷带来的“火”就着了,甄家大祸临头。




霍启不负众望,当晚就因尿急将甄英莲丢了。他不敢回去,连夜跑回原籍,甄士隐拿他也没办法。

霍启跑了,甄家丢了女儿,也算祸起“萧蔷”。注意霍启是甄家人自己惹祸,对日后贾家极为重要。

甄家丢女儿只是祸启,不久“火起”将家一把火烧了一干二净。真正大祸临头,以甄士隐出家而去收尾。

霍启,既是祸的启动,也是祸的起势,注定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霍启并不是一个人,与他类似的“启示”性人物,后面还有一个司棋。

也是这个贾迎春的贴身大丫头,胆大包天将表哥潘又安放进大观园二人偷情。赶上鸳鸯“尿急”,在山石后头撞破二人奸情。忙乱中遗落绣春囊,引发抄检大观园,给晴雯和大观园带来灭顶之灾。祸起萧墙之内。

司棋,就是“事启”,“事起”。既是多事之秋的开端,也是祸事发生的源头。

司棋与霍启,可谓一对“卧龙凤雏”,堪称甄家、贾家两大灾星。




最好笑在曹雪芹也有“恶趣味”,将这两人之祸与“尿急”结合起来。可笑背后实际引出的是“急迫”之意。

人有三急,等不得。

但凡霍启要能憋着,他肯定不会将甄英莲放下去方便。

但凡甄英莲是个男孩,霍启也不会将他放在人家门口转过山墙去方便。

但凡司棋不是情浓难忍,也不敢将表哥弄进大观园。

但凡鸳鸯要不急,也撞不破这件事。

所有起因看似偶然,却彰显出紧迫之意。




而与之呼应的还有日后第二十八回,贾宝玉与蒋玉菡的一次“解手”,才引出真正的灭顶之灾。这是后话。

甄英莲会被拐子偷走,显然早被人盯上。

男仆抱着小小姐,偷拐的机会非常多。只要抓住“方便”的时间,就极方便成事。

要不当初癞头和尚告诉甄士隐,要防着元宵节这天,其实更要防着“热闹”不要凑,提防有人要他的孩子……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22 10:24・IP 属地辽宁

陈仁锡播报讨论[url=]上传视频[/url]

明朝国子监祭酒




收藏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
0









陈仁锡(1581年——1636年),字明卿,号芝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官员、学者。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翰林编修,因得罪权宦魏忠贤被罢职。崇祯初复官,官至国子监祭酒。陈仁锡讲求经济,性好学,喜著述,有《四书备考》、《经济八编类纂》、《重订古周礼》、《陈太史无梦园初集》、《潜确居类书》等。 [1]











































本    名陈仁锡
字明卿
号芝台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长洲(今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581年
逝世日期1636年
主要作品《四书备考》、《经济八编类纂》、《重订古周礼》等
谥    号文庄

目录



人物简介
播报编辑

陈仁锡石刻像 [2]
陈仁锡生于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卒于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年五十六岁。(《明史本传》云:“年十九举万历二十五年乡试,”则当生于万历七年。此依《续疑年录》及《历代名人年谱》,不知何据)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听说武进学者钱一本对《周易》很有研究,于是前往武进拜师。后因七次会试均落第,遂更加潜心经史之学,天启二年(1622)以殿试第三入授翰林编修。此科状元为文震孟。第二年母亲去世,陈仁锡辞官守孝三年,期满复原官,直经筵,典诰敕。
陈仁锡秉性梗直,为人正派,以讲官而深负重望。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冒请边功,并以皇上名义赐公爵,给世券,令陈仁锡草拟诰词,陈仁锡不同意。面对魏党之徒的威胁逼迫,陈仁锡毅然说道:“世上自有愿意草拟诰词之人,何必非我,头可断,诰不可草。”魏忠贤闻听大怒,记恨在心。后因陈仁锡在直经筵时,曾就王恭厂火灾、正人君子连遭不测、魏忠贤竭力大兴土木等问题仗义执言无所避讳,魏忠贤遂命党徒借陈仁锡的亲戚孙文豸作《步天歌》以悼念辽东经略大臣熊廷弼,便罗织罪名,以“造妖言、谤朝政”将孙文豸逮捕入狱,处以斩首,此案株连陈仁锡、文震孟等,幸有人暗中周旋营救,陈仁锡等才免遭不测,仅被处以削籍,追夺诰命。
崇祯改元,陈仁锡官复原职,以右春坊右中允出任武举会试主考官。崇祯三年(1630)升为国子监司业,再直经筵讲官,以预修神宗、光宗二朝实录,升右谕德。陈仁锡深感宦情淡薄,加之身体有病,请假归养。三年后,朝廷欲起用他为南京国子监祭酒,还未上任,即病逝,享年56岁。福王时,赠詹事,谥文庄。

主要作品
播报编辑


著述作品
编纂120卷类书
仁锡著作颇多,诗文有《无梦园集》四卷,《明史艺文志》及《古文奇赏》、《苏文奇赏》、《史品》、《赤函》、《四书考》……等,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辑《皇明世法录》九十二卷,所辑明代朝章典故,起自太祖洪武,迄神宗万历间止。总目分维皇建极、悬象设教、法祖垂宪、裕国恤民、制兵敕法、浚河利漕、冲边严备、沿海置防、奖顺伐衅、崇文拨武十类目,每个类目下又分五个子目。取材于《大明会典》等为主的政书,搜罗弘富。成书先于《明史》,为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史料。有明崇祯间刻本传世。乾隆四十二年(1777)禁毁。

诗文作品
【架天桥】
银浦接飞梁,秋虹饮涧长。好随秦帝子,携手看朝阳。
【折苇汀】
何来面壁叟?衣带海潮音。天花落不尽,法雨渡时深。
【梦渔墩】
江风吹短梦,忽坠天边影。何处老龙吟?觉来簑笠冷。
【采莲处】
吊古秋风里,幽吟伴落霞。相思淹去棹,江上采苹花。
【空翠庭梧桐】
梧桐何太瘦?亦在万山巅。月落空庭处,迢迢下远田。
【菊始华】
最笑人情皆向菊,那知冰骨独辞荣。读书细把残灯剔,静数花开第几茎。
【辞朝】
一天明月悬朝镜,两袖清风带晓霞。行旅萧条无长物,故园容有未开花。
【放逐漫纪三首】
寂如萧寺不谈玄,夜半挑灯月满天。梦到家乡先问竹,香携朝袖只看山。
寒风肃肃和歌声,月白霜高天水清。入直必称尧与舜,闭门依旧习书生。
初学灌园手自锄,支扉片石老迂樗。纵然刀锯断吾腕,不作天边一纸书。
【燕赵怀古三首】
丹忠只有君侯血,兵冗先知宋室空。十载汤阴浑是梦,睢州又过岳王宫。
戴星褰涉度滹沱,八郡良家气若何?易水昔寒今已热,制奴还少一荆轲。
可怜六国佳公子,不及燕山太子丹。裘马无宁取胡服,松柏长愧血秦关。
【山海关前屯副将军饮】
宁前一线扼咽喉,壮士提刀孰与俦?山海当关蹲虎豹,肝肠如雪彻箜篌。
精严壁垒云麾壮,吐纳天河楼橹稠。结发从征七十战,何愁李广不封侯?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4: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虎毒不食子+祸起萧墙+风起云涌//封氏+甄英莲】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甄士隐的反常举动,元宵节那天夜里留下奶娘在家做什么?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细说红楼梦074:甄士隐的反常举动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甄士隐的仆人霍启,谐音祸启,祸起,火起之意。他是甄家仆人,便有“祸起萧墙”之意,为日后贾家伏笔。




霍启丢了甄英莲后自己跑了。甄士隐夫妇失去痛失女儿天也塌了。甄家大祸临头。

然而,让人想不通的是甄士隐的反常举动,他为什么留下奶娘,只让男仆霍启抱女儿出门去?

☞细说红楼系列074,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霍启是甄士隐仆人。能将女儿交给他抱着出门看社火,自然很受信任。

但甄英莲毕竟是女孩,且过了年才只有四岁,出门奶娘肯定要跟着才行。




然而当天奶娘不知为什么没跟去,甄士隐就那么让男仆霍启抱着女儿出去了。

三四岁大的小女孩再懂事,吃喝拉撒也都不能完全自理。霍启一个大男人带着,不方便也不符合规矩。

甄士隐是致仕还乡的乡宦,更是当过官儿的老爷。甄家不但是书香门第,家里有钱仆人不少。只算出场的就有霍启,小童,娇杏和奶娘,没出场的肯定还有。

甄士隐为什么会不担心霍启抱着女儿出去不方便?

再说他一时粗心,妻子封氏怎么可能同意?就不担心女儿出门拉屎撒尿不方便?还是封氏以为奶娘跟着出去了,实际奶娘没出去?




原文有个细节要引起注意。当日甄士隐在书房梦中惊醒,奶娘就抱着甄英莲闯了进来。

甄家就算小家庭,奶娘闯进男主人的外书房,也不合规矩。

但显然这件事奶娘做的很自然,甄士隐也没避讳。

如果大胆推测一下,当日奶娘抱着甄英莲出门,封氏以为她一直跟着女儿,而甄士隐却将女儿交给霍启抱出去,他留下了奶娘呢?

要知道甄士隐的年纪并不算老,他又没有儿子,妻子封氏显然无力再生……




甄士隐丢了女儿后的表现痛丧若死,但只字不提奶娘,不排除这里有一些作者的不写只写,才导致甄士隐内心充满负罪感,备受折磨。

当然,以上只是猜测并无实证。但霍启一个大男人抱着小姐出门的不方便,还是引来了真正的祸端。

甄英莲没出现状况,小女孩看社火花灯应该很开心,既没把屎把尿,也没啼哭闹腾。可霍启却一时间尿急要方便一下。





(第一回)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你看,玩了半夜都是霍启抱着甄英莲,属实是诡异至极。

甄家都没人来找也十分奇怪!仿佛在掩盖着什么。

不管如何,甄英莲丢了,甄家的天也塌了,祸也起了。一切都是注定,不可避免。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23 10:21・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4: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夫妻蕙+并蒂莲+】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祸起萧墙[huò qǐ xiāo qiáng]播报讨论[url=]上传视频[/url]

汉语成语





收藏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
0









祸起萧墙(拼音:huò qǐ xiāo qi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季氏》。 [1]
“祸起萧墙”的原义是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也作“祸发萧墙” [6]











































中文名祸起萧墙
拼    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注音字母ㄏㄨㄛˋ ㄑㄧˇ ㄒㄧㄠ ㄑㄧㄤˊ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
语法结构主谓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宾语、定语

目录



成语出处
播报编辑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4]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
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祸起萧墙”。 [4]

成语典故
播报编辑

公元前659年,鲁庄公的弟弟季友立公子姬申为国君,即为鲁信公。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国乱臣庆父交还鲁国。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镇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这个地方赏赐给了季友。从此,费地成为季友的私产,而季友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在鲁国执政。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执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藏,谥号季文子。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执掌国政,当时几代鲁君都昏庸无能,以致出现了人民只知道有季氏,不知道有鲁君的情况。 [3]
鲁哀公时的季康子,名位虽是卿大夫,实际权势之大,早已超出国君之上。他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颛臾,把它并吞过来。于是他以颛臾国靠近费邑,以后会给子孙造成威胁为借口,要出兵征伐颛臾。颛臾在商代即是方国,周成王时成为鲁国的附国。颛臾地处鲁国首都曲阜和季氏采邑费城之间,周王室曾授权其祭祀少皋和蒙山。季氏要对这样一个处在鲁国疆域之内的附庸国大动干戈,这使孔子十分反感。他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因为季氏当时只是一个卿大夫,是不能擅自征伐的。 [3]
当时,孔子的学生冉有子路季孙氏的家臣,他们对孔子解释说:颛臾城墙坚固,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又很近,季氏如今不把它占领,将来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孔子说:“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如果不发生战争,也就不会发生什么灾难。做到这样,远方的人就会前来归服,如果嫌归服的人不多,还可以履行仁义礼乐,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可如今你们两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想季氏的忧患,恐怕并不是来自颛臾,而是来自萧墙之内吧。”一语点破了季氏欲征伐颛臾的真正原因。 [3]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就是源自孔子的这句话,以后常用来比喻祸乱出自内部。 [2]

成语寓意
播报编辑

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与天子争权,而在诸侯国内部,国君的权力也往往被卿大夫和家臣把持。季友原本与国君鲁庄公是同胞兄弟,又为辅佐王室立下大功,他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会与国君争权。季康子是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把持国政,专横一时,与鲁国国君之间产生了很大矛盾。他准备去攻打颛臾,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孔子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季孙之忧不在外部,而在来自宫室之内的祸患。因为鲁哀公不会坐视季氏壮大势力,专横跋扈,一定会寻机惩治季氏。祸起萧墙,同室操戈,人们要多注意内部存在可能发生的危险。 [3]

成语运用
播报编辑

  • 成文用法

“祸起萧墙”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1]
  • 运用示例

汉·焦延寿《豫之随》:“忧在腹内,山崩为疾,祸起萧墙,竟制其国。” [1]
晋·慕容垂《上苻坚表》:“臣才非古人。致祸起萧墙,身婴时难,归命圣朝。” [5]
唐·王翰《古长城吟》:“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5]
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国侵则害加黎庶,德败则祸起萧墙。” [5]

拓展阅读
播报编辑

萧墙本身是指古代国君宫室大门内(有人说是大门外)面对大门的门屏,又称“塞门”、“屏”,和后代民居大门内的照壁有点儿相似。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外人的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臣子要到宫室里觐见君王,进宫室前首先要经过萧墙。

红楼梦六十二回如何理解香菱手里的夫妻蕙和宝玉手里的并蒂莲?



跳跳1608

跳跳1608








红楼梦六十二回,正是宝玉生日期间,宝玉来到红香圃寻姐妹们,和香菱、小螺藕官蕊官玩斗草,香菱有“夫妻蕙”,正好宝玉有并蒂莲。大家笑说薛蟠出外多日,香菱想薛蟠了才扯出个“夫妻蕙”来。

香菱解释,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并头结花为夫妻蕙。而宝玉手中的并蒂莲正好也是同一花柄上开出的两朵荷花,是荷花中的珍品。

夫妻蕙和并蒂莲的意思一样,都是代表美好理想的爱情。

香菱和宝玉对各自的爱情和感情生活都持有浪漫良好的祝愿。


1.香菱的遭际所导致的性情,让她对每一份感情保有珍惜心,或是像救命稻草般的不愿舍弃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香菱的判词活脱脱写出她的美貌温情和平生命运的悲苦。

眉心一颗胭脂痣,出生姑苏望族甄士隐之家,被父母宠爱的独女,原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却在一个元宵节灯会上被遗失,被拐子养大卖来卖去,过着颠沛流离挨打受骂的日子,又在冯渊和薛蟠争夺战中,酿出一桩人命案来。

香菱的性情温柔安静,偏木讷懦弱,这都是拐卖生活中的动荡和没有安全感所致,及至跟了呆霸王薛蟠,也是短暂的欢喜,很快被喜新厌旧的薛蟠看作了马棚风,但这不多的温情,香菱仍就像救命稻草般的珍惜和不舍放弃。

好在有慈爱的薛姨妈和沉稳识大体的宝钗,对她力所能及的爱护,薛蟠也并非一无是处,霸王虽横行霸道无所不为,却不失一颗赤胆单纯之心,在对待柳湘莲一事上就可以看出,初以柳湘莲为优伶而好色心起,后感动柳湘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视生死之交,为柳湘莲买房置业,闻柳湘莲出家,遍寻不着失声痛哭。


香菱念及薛家的这些好意,即便薛蟠被夏金桂挑唆常欺辱香菱,抱怨香菱坏了他和宝蟾的风流事,洗澡时踢香菱用门闩打香菱,香菱依然不改对薛蟠的一片真心。薛蟠调戏柳湘莲时,被柳湘莲拖到芦苇坑暴打一顿,浑身是伤,“香菱哭得眼睛肿了”;薛蟠不堪丑闻决意跟张德辉出外贸易,“薛姨妈便和宝钗香菱并两个老年的嬷嬷连日打点行装”;薛蟠迎娶夏金桂,香菱忙乱得很,“我也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

香菱不仅善良还浪漫,勤学作诗,拜黛玉为师,茶不思饭不想废寝忘食,赢来一个“诗呆子”外号,和“呆霸王”薛蟠真配啊!

一丝温情就能感动的香菱,即便面对满身是缺点的薛蟠,她也怀抱希望,拿着夫妻蕙,香菱何尝不愿她与薛蟠的感情能够好转,并且长长久久!


2.宝玉希望与黛玉的爱情坚若磐石,一心一意,开花结果

宝玉黛玉的初见似曾相识,一见钟情,有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前缘锁定;有“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同枕嬉戏,小儿女情趣;也有共读《西厢记》,宝玉的“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真言戏说,和黛玉听戏文“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心痛神痴而落泪。爱情来了,似如花美貌只觉时光飞逝,害怕爱也老去!

爱到浓时,是那一次未开门的误会后,黛玉葬花唱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跟随而来的宝玉也不禁恸倒山坡上。

有那黛玉因爱而生的醋意和疑心,宝玉与宝钗多呆一会儿就生气,知道史湘云也有和宝玉一样的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黛玉不忘前去打探,无意听到宝玉争论“仕途经济”时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而欣然落泪,又有宝玉的错表白“睡里梦里忘不了你”。


宝玉的被打,黛玉的痛惜,“你就改了吧!”,紫鹃试探宝玉撒谎黛玉要回老家,引发宝玉的痴傻晕厥,黛玉终知道她在宝玉心中的分量,如性命同等重要。

依然在六十二回里,香菱换好裙子,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宝玉代表香菱和自己,将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慎重埋在土里,静待愿望成真。


3.香菱和宝玉的爱情结局

香菱的忍耐等来还算欢喜的结局,痛改前非的薛蟠迷途知返,夏金桂陷害香菱反将自己毒死,香菱被扶正,又生下一子“以承宗祧”,可惜难产而亡,让早升仙界的父亲甄士隐引渡到太虚幻境。

而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结局不尽人意,贾家从长计议,为振兴祖业和延续子嗣,也为失玉后终日痴痴傻傻的宝玉冲喜,而放弃了身体多疾性情不沉稳的黛玉,黛玉含泪而逝,留给宝玉无尽的遗憾和相思。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爱到尽头,宝玉出家,随一僧一道飘然而去。



发布于 2022-03-01 21:22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十二钗



​赞同 1​​添加评论

​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解读红楼梦



解读红楼梦

解读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8: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娇杏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娇杏是《红楼梦》中甄家的丫环,“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娇杏

身份
甄家的丫环


登场作品
《红楼梦》

来源
“侥幸”谐音

目录
1人物经历
2红楼梦剧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当她还是甄家的丫头时,曾经在花园里摘花,忽然看到书房中衣衫褴褛的贾雨村。此时的贾雨村,虽然衣衫褴褛,但“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目,直鼻权腮”,娇杏心内暗想:“这人生得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我家并无这样贫穷的亲戚,想必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因此便不免回头,多看了贾雨村两眼。

只因这两眼,贾雨村便欣喜若狂,认为这丫头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等贾雨村中了进士,做了知府,又偶遇已经败落的甄家丫头娇杏,在路上买线,便送了两封银子给甄士隐的妻子封氏,又写封信给封氏的父亲封肃,要他在封氏面前替自己说话,娶这娇杏做二房。

由落魄人家的丫头,成为知府大人的侍妾,对于娇杏来说,已经是意想不到的福气了。要知道,贾府中那些丫头,有几个不想做少爷的侍妾的?可机会不是谁都有的。为了能争取到这样的机会,这些丫头们之间往往明争暗斗,费尽心机。但对于娇杏来说,这个机会竟然来得如此意想不到。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娇杏嫁给贾雨村不到一年,便生了个儿子。又过来半年,贾雨村的嫡妻染疾下世,贾雨村便将娇杏扶正,做了知府夫人。

若是没有这个儿子,娇杏很有可能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娇杏的人生逆袭,在很大程度上,是儿子给她带来的。不过,对于娇杏来说,她的人生逆袭,才刚刚开了个头。

因为贾雨村善于钻营,不久之后又投靠了贾府,从此以后一路青云直上,由应天知府,掉到都城做了京官,数年之后,又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汉武帝废除太尉后,设立大司马(后世有时也称“司马”,但并非各州郡的司马)。九品中正制设立后一直为第一品。隋代废除大司马一职。而在明清两代,“大司马”往往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换句话说,此时的娇杏,是一品或者二品诰命夫人了(因为《红楼梦》是架空历史的小说,大司马的品级不好界定)。这样的荣耀,大概是当年甄家那个小丫头,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要知道,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才不过是五品员外郎,王夫人也不过是五品诰命夫人。若是此时的王夫人见了娇杏,八成也是要下拜的。

所以,娇杏就是“侥幸”,几乎是可以坐实了的。然而,这只不过是娇杏的“一时侥幸”,并不意味着娇杏可以在诰命夫人的位置上,享受一辈子。

毕竟,她的丈夫贾雨村,是个人品卑劣的角色,终有一天,他曾经做过的那些事,会反噬到他的身上。

第七十二回,林之孝曾经告诉贾琏,说“雨村黜降”,贾琏也认为,凭着贾雨村的秉性,“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必有事的”;在甄士隐解析的《好了歌》中,也曾经有一句“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脂砚斋批注道,“贾赦、雨村一干人”,所以,就算此时的贾雨村再春风得意,将来终有一天,难逃“枷锁扛”的命运结局。

而作为贾雨村的妻子,娇杏的结局也可想而知。

曾经因为生了一个儿子,成了贾雨村的正室,开始了自己的人生逆袭,后来也终究因为丈夫的贪婪,陪着贾雨村一起被拿进大狱。这才是娇杏最终的结局。

所谓的“侥幸”,只不过是一时的侥幸,这个丫头的人生,颇有传奇色彩,大概也让很多丫头羡慕不已,但她终究还是难逃“千红一窟”的宿命。[1]

折叠编辑本段红楼梦剧情简介
宝玉前身是神瑛,通灵玉是女娲补天所剩顽石。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这世是用眼泪来还神瑛的灌溉之恩的。

黛玉进荣国府,宝黛二人初见,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便砸自己的通灵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关系。

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

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家。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元宵元春回家省亲。

黛玉伤心落花,为花埋冢,并写《葬花辞》。晴雯失手跌坏扇子,宝玉说她.她顶撞,气得宝玉要赶走她。晚间,宝玉又让她撕扇子以博她一笑。有一次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谈仕途,被宝玉抢白,并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王夫人丫环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贾环告贾政。宝玉又结交一位王爷喜欢的伶人,使得王爷派人来找。贾政大怒,鞭笞宝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大观园

由于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曲文,被宝钗察觉,并宽容了她,二人关系好转。宝玉送黛玉旧手帕,黛玉写出《秋窗风雨夕》。晴雯重病补好金雀裘。

宝玉年纪渐大,贾政逼他上学,迎春出嫁,宝钗被家事缠住,大观园冷清起来。黛玉思想终身之事无人可求,做噩梦而染重病。奉承贾母意思,凤姐提出将宝钗娶给宝玉的想法。宝玉见晴雯补的雀金裘,怀念亡人。黛玉听丫环谈论宝玉婚事,病得不能吃饭;后来听说议而未成,病即痊愈。

贾母做主,宝玉娶宝钗,怕宝玉不同意,告诉他娶的是黛玉,并不让黛玉知道消息。黛玉在傻大姐处知道实情,梦幻破灭,迷失真性,焚烧诗稿;在宝玉成亲时,她孤苦而死。洞房之夜,宝玉见是宝钗也大惊,人也更加糊涂,忧伤得差点死去。

探春远嫁之后,众人搬出园。

荣宁二府种种作为惹恼皇帝,终于被抄家。一群强盗打劫荣国府,妙玉被奸污、劫走。惜春看破红尘,小小年纪出家。

宝玉心灰意冷,出家当了和尚;尽管他中了举人,宝钗也已怀孕他全不管了。[2]

参考资料
1.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前半生靠儿子实现逆袭,后半生因丈夫身陷囹圄  . 三顺说名著 . 2021-05-07 . [2023-12-22]
2.红楼梦剧情简介  . 010在线作文网 . 2021-08-31 . [2023-1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09: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甄应嘉+甄宝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甄宝玉为南明玉玺,即老南明奉天洪建玉玺+小南明玉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0: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甄士隐的神秘身份,被妻子揭开,果然不只是个富家翁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细说红楼梦075:孺人封氏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霍启因为“一泡尿”丢了小姐甄英莲。别管甄士隐为什么让一个男仆抱着小女儿出门,奶娘又去了哪里……反正都应了癞头和尚的谶言,元宵节开启甄家败亡之祸。




女儿丢了,甄士隐夫妇自然要找。可那个时代,没有监控,刑侦技术也不好,大热闹的晚上基本转个身就可能永别,还上哪里找去?可想夫妻失女的懊悔和伤心。

☞细说红楼系列075,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甄家夫妻对女儿丢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甄士隐没想到霍启带女儿出门不方便还可原谅,妻子封氏如何也放心?

所以,君笺雅侃红楼认为不排除甄士隐与消失的奶娘之间有问题。封氏以为奶娘跟着出门才放心。不提。

“封氏孺人”这个说法引人注意。之前一直不清楚甄士隐到底什么身份。

原文只讲他是一位“乡宦”,推测是致仕还乡的官员。但具体多大官就不知道。

如果说十里街代表“势力街”,属于贾府一般的康庄大道。仁清巷只是十里街旁一条小巷,暗示甄士隐的官不会太大。




直到此处封氏被称孺人,就清楚甄士隐之前的官身是七品。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明代明确规定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和妻子敕命之封。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而于刑时劝公多宽恤,壬辰上积得上考,宋母先封孺人。”

当然,孺人彼时也被作为丈夫称“妻”,以及对妇人的尊称。




那么,为什么说甄士隐的妻子封氏称孺人,是七品敕命孺人而不是尊称呢?

一来,甄士隐的身份没交代清楚,孺人交代清楚了他的身份。

二来,封氏之前介绍过,实在没必要再赘述加个孺人尊称。作者无疑见缝插针在写甄士隐的身份。

七品如今常被称芝麻官,实际并不小。

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正七品为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林如海的巡盐御史也是正七品。




进士金榜题名,进翰林院的基本是状元、榜眼、探花等一二榜靠前,也不过是正七品。

其他进士就要通过制科考试再行分配。运气不错的会分去外县做县丞,只有正八品。贾雨村当属此例。

进士能直接做知县的凤毛菱角,且肯定是偏远地区。

甄士隐推测是京官做到正七品,才会推荐贾雨村去京城仕宦之家。他极可能是翰林一流,进士排榜靠前,很了不得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24 10:30・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0: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莽操遗容+贾雨村】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透露了什么信息?



吴氏红学

吴氏红学



揭秘《红楼梦》的真相




作者:至真斋主
《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府情况。说到贾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贾雨村感到很惊奇,认为贾宝玉来历不小。贾政试贾宝玉将来的志向,便把“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贾宝玉只把脂粉钗环抓来,贾政很不高兴,说贾宝玉“将来酒色之徒耳”。冷子兴说贾宝玉“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木)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


关于“女儿是水作的骨肉”还是“女儿是木作的骨肉”,各个抄本文字有异,在此不做辨析。贾雨村认为冷子兴和贾政都错看了贾宝玉,如果贾宝玉能多读书识事,再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将来他究竟成为什么样的人到那时才能知道。并且由此而引发了贾雨村著名的“正邪两赋论”: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子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则贼’了。”雨村道:“正是这意。”
贾雨村这一番高论文字不多,信息量却很大,从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人物,到正史记载的历史著名人物,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应该说贾雨村把天下之人分为大仁、大恶和正邪兼有这三类,是作者借贾雨村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成则王侯败则贼”的结论属于贾雨村个人的认知,这已经得到学界的共识。那么,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呢?


第一、作者以中国传统哲学的元气论为理论根据,从人性的角度把天下之人分为大仁、大恶和正邪兼有三类。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元气”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的运动变化是宇宙万物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的根本原因。因为人的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因此,元气学说又运用到对人类生命起源及生理病理的解释,于是成为中医学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哲人还把元气学说用来解释人性,认为人的禀赋有“正气”和“邪气”。正气,即清明灵秀之气。邪气,即残忍乖僻之气。孟子把正气称之为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意思是:“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韩非子,阐述了邪气产生的根源以及带来的祸患。《韩非子·解老》:“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由是观之,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可欲之类,进则教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奸起,则上侵弱君;祸至,则民人多伤。然则可欲之类,上侵弱君而下伤人民。夫上侵弱君而下伤人民者,大罪也。故曰:‘祸莫大于可欲。'”意思是:人有欲望,计算就混乱,计算混乱,就更有欲望;更有欲望,邪心就占上风;邪心占上风,办事的准则就没有了;准则没有了,灾难就会发生。由此看来,祸患灾难产生于邪心,邪心产生于欲望。可引起欲望的那类东西,进一步说可以使好人为奸,退一步说也可以使善人遭祸。奸起,就会侵害削弱君主;祸至,就会伤害百姓。既然这样,那么可引起欲望的那类东西,就会向上侵害削弱君主向下伤害百姓。这样削弱君主伤害百姓的人,是犯了大罪。所以《老子》说:“祸患没有比可引起欲望的东西更大的了。”
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淮南子·诠言训》,对正气与邪气的表现进行了阐述:“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重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意思是:“圣人凭心处事,众人以物欲行事。君子施行正气,小人施行邪气。内心观念符合本性,外在行为符合义理,遵循事理而行动,不受外物的牵累,这就叫正气。热衷于滋味、沉溺于声色,喜怒无常,行动不考虑后果,这就叫邪气。”
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正气就是仁气,邪气就是凶猛之气,并且提出怎样培植仁气,抑制凶猛之气。《论衡·率性》:“小人君子禀性异类乎?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残则受仁之气泊,而怒则禀勇渥也。仁泊则戾而少慈,勇渥则猛而无义,而又和气不足,喜怒失时,计虑轻愚。妄行之人,非故为恶,人受五常,含五脏,皆具于身,禀之泊少,故其操行不及善人。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少多,故性有贤愚。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能纳韦弦之教,补接不足,则豹、安于之名可得叁也。”意思是:“小人与君子是禀承的天性不同吗?人禀受的气有厚有薄,所以德性有善有恶。凶残的人则承受仁的气少,而容易发怒的人则承受凶猛的气多。仁气少就凶狠而缺少仁慈,凶猛的气多就凶暴而没有情谊,再加上阴阳协调和谐的气不足,变得喜怒失常,考虑问题轻率,愚昧。行为胡乱的人,并非有意作恶而是生性如此,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气,包容在五脏里,都具备于人体,只因禀受的气薄而少,所以他们的操行不如善人。人性的善恶,是同一元气形成的。从天承受的气有多有少,所以人性有贤有愚。西门豹性情急燥,就系上皮带以提醒自己应变得和缓些;董安于性情缓慢,就佩带弓弦以提醒自己应变得急促些。急促与缓慢,同样是失去中和,然而皮带与弓弦附着在身上随时提醒自己,使他们成为了性情完美的人。如果能接受系皮带与佩弓弦的教育感化,补充上自己性情的不足,那么与西门豹、董安于齐名的就能有第三个人。”
北宋理学家程颐在人性论方面主张“气禀”说,他认为,人有善恶之分是由于“才禀于气”不同,“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气清则才善,气浊则才恶。禀得至清之气,生者为圣人;禀得至浊之气,生者为愚人。”南宋理学家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他认为,“人之所以有善有不善,只缘气质之禀各有清浊。”“性如水,流于清渠则清,流入污渠则浊。气质之清者、正者,得之则全,人是也;气质之浊者、偏者,得之则昧,禽兽不远矣。”“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冷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


(共工怒撞不周山)

第二、用“正气邪气论”来解释历史上的朝代治乱,这是《红楼梦》作者人性气禀思想在历史观、文化观、国家治乱观上的运用。作者借贾雨村之口列举了从上古时代到宋代几个“应劫而生”的大恶之人。蚩尤、共工是上古神话中的两大反贼,蚩尤曾攻伐黄帝,兵败被杀。共工争夺帝位失败,怒触不周山造成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生灵涂炭,后为大禹所驱逐。桀、纣、始皇,是夏、商、秦著名的暴君。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贼子。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建立短命的“新”朝;曹操篡夺东汉政权;桓温阴谋篡夺东晋政权,未成先死;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秦桧勾结金国诬杀岳飞。在文本列举这几个大奸大恶之人处,甲戌本有侧批:“此亦略举大概几人而言。”批书人在提示我们,在历史上大奸大恶之人绝不只这几个,但是列举的这几个人具有代表性。根据作者对大奸大恶之人的定性标准,宋代以后的元朝、明朝,以及截止成书时代之前的顺治、康熙初期,肯定还有作者认为的大奸大恶之人,不过作者就不能再明写了,而是要我们自己判断。
我在《〈红楼梦〉中的“末世”是从何时开始?》一文中,根据“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这句话,论证了《红楼梦》所说的“末世”是从明世宗嘉靖皇帝开始,其实这也是《红楼梦》时代背景的开始时间,作品从明嘉靖朝开始隐写历史。我们吴氏红学的文章论述了贾敬、秦可卿、林黛玉等书中的人物对历史人物的影射,解读了“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四月二十六”、“三月十九”等重大的历史日期,还破解了“南直召祸”、“螃蟹诗”、“姽婳将军林四娘”等重大历史事件。从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对历史上大仁、大恶和正邪兼有三类人的归纳,以及书中隐写的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我们完全可以推断,《红楼梦》是以一个大家族盛衰故事作掩护,即书中明示的“假语村言”,来隐写朝代盛衰更迭的史实,即“真事隐”。
作者列举的几位“应运而生”的大仁之人,是从尧舜开始的,而没有“三皇五帝”中的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而且“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都是儒家崇尚的人物和儒家代表人物,这说明《红楼梦》作者秉承儒家思想,这也是考证作者问题的重要信息。《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意思是:孔子继承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交替光明。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尧舜禹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末期,也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开创时期。尧舜盛世,传贤不传子的“禅让”,令后世称颂不已,被后人奉为楷模。尧舜对华夏民族精神的塑造,对我国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尧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帝王个人的天下。从尧至舜,民本思想一以贯之,是天下大治之根本。尧舜设立“谏鼓”、“诽谤木”(即后世的华表),深得人心。尧舜的仁爱治国之道、五德礼教、治国必先富民的思想、选贤任能的用人原则等,成了后世儒家思想的核心,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和利用。舜帝的“孝感动天”位列二十四孝之首。
《红楼梦》作者把儒家崇尚的人物和儒家代表人物列为“应运而生”的大仁之人,是在告诉我们,《红楼梦》这部书在揭示朝代盛衰更迭原因的同时,把治国理念也蕴含其中,并且呼唤着尧舜那样“应运而生”的大仁之人出现。然而,我们从书中并未看到这样的大仁之人出现,也没有力挽狂澜,解救危局,济世救民的豪杰人物。在《红楼梦》作者看来,历史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也许有人认为作者排斥异族统治者,有汉族本位思想。作者列举的应劫而生的大恶之人有桀、纣、始皇,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炎黄子孙,由此可见,作者是以统治者是否实行仁政为评价标准,如果异族统治者实行仁政,不搞杀戮和民族歧视,那么作者肯定把这些统治者称为大仁之人。


第三、作者在“正邪两赋论”中巧妙地隐写了乱世的开始和即将发生的战乱。灵秀之气遇残忍乖僻之邪气,“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既不能消,又不能让”,这就必然会发生战争。“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搏击:奋力斗争、冲击,搏斗。掀发:翻腾。那么正气与邪气斗争的结果谁胜谁负?作者未说。根据《红楼梦》大悲剧的结局我们完全可以推断是邪气战胜了正气,社会进入了黑暗时期。我们吴氏红学的文章解读过作者设计薛宝钗、贾蓉、贾蔷等人物影射清阵营,薛宝钗的“热毒证”因邪气入侵导致。薛宝钗争夺贾宝玉,暗喻清人争夺华夏江山。薛宝钗最终嫁给了贾宝玉,暗喻清人窃据了华夏江山。作者设计贾环、赵姨娘这两个人物,明写家乱之源,暗喻李自成逼死崇祯帝,断送华夏江山。查抄大观园时,探春的一席话振聋发聩,也是贾家内乱导致败家结局的谶语:“好端端的,非要抄家,可知我们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就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抄家,明写抄贾家这个“大族人家”,暗喻抄皇家,抄国家这个大家。抄皇家,抄国家,就是要经过战争血腥的厮杀。
第四、“正邪两赋论”也是作者塑造人物的原则。在冷子兴介绍了元春、探春、惜春、王熙凤、贾琏之后,贾雨村说:“可知我前言不谬。你方才所说的这几个人,都只怕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未可知也。”这就已经点明了书中的人物都是遵循“正邪两赋”的创作原则。高论“正邪两赋论”的贾雨村本人,批书人说他“是莽、操遗容”。王莽和曹操位列应劫而生的大奸大恶之人,贾雨村的行为完全都是禀赋邪气。完全禀赋邪气的还有薛宝钗、袭人、贾环、赵姨娘、马道婆、夏金桂等。而书中的绝大多数人物都是禀赋正邪两气,有的人物的邪气表现为邪恶,比如王熙凤;有的人物的邪气表现为愚顽,比如贾宝玉。因为我们看到的《红楼梦》是只有前80回的残本,书中的一些人物性格行为会有所转变,甚至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而贾宝玉这个人物的结局在前80回有很多伏线、谶语暗示,我们可以推断他的转变。在贾雨村的高论开始之前,他就对贾宝玉做了预示,贾政说贾宝玉“将来酒色之徒耳”,冷子兴说贾宝玉“将来色鬼无疑了”,而贾雨村却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在后面的第五回,作者就写警幻受宁荣二公之托,用种种方法警示开悟贾宝玉,并且希望贾宝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将谨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这里的“经济”一词是经世济民之意。秦钟在临终前也遗言贾宝玉:“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在此处批书人也说“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只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凿。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贾宝玉最后必然“改悟前情,复归孔孟之道”。否则被批书人誉为无一句闲文的《红楼梦》,前面大量的有关贾宝玉结局的铺垫预示都是赘语。这也就给所有的红学研究者提出一个问题,《红楼梦》是残书,很多人物的结局不完整,仅依据前80回就连篇累牍地论述人物如何,常常是不确切的,有的论述甚至南辕北辙。
关于“正邪两赋论”有很多红学家解读。有一位红学大师说:《红楼梦》“正邪两赋”的理论是作者观察思考了很久以后对宇宙人生、地灵人杰的一种哲理的总结,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异说”。这种“异说”的提出,将开头所设的神话障眼法尽行扫净。曹雪芹真正关心的是“人”的事情、“人”的素质、“人”的际遇和“人”的作用。这些人,作为情痴情种、高人逸士、奇优名倡,贫富贵贱不同,而本质则俱为抗俗离尘,怪诞乖僻,不为人解,不为世容的悲剧性人物。有一位红学家说:正邪双方斗争的结果,而且形成以后,就不能分辨出何是“正”、何是“邪”,“正”与“邪”已经完全融合,所谓“正中带着邪,邪中也带正”,不能截然分开。
这样的解读是否靠谱?还要广大读者来辨识。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发布于 2020-07-24 23:3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对贾雨村的批语被后人改动过幽之鸣







[img=1080,608][/img]
贾雨村也是一末世男子,从第一回开篇之言可看出作者也是末世子弟,那么既然是同样遭际之人,贾雨村身上多少有些作者自己的影子,笔者在《贾雨村中进士前在葫芦庙的体验也是曹雪芹落魄写书时的体验》中已经分析了贾雨村当时的处境其实际上就是作者写书的处境。
在正邪两赋论中,作者借用贾雨村之口写出了他对天地所生之人的看法。这完全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附着其上,那么他怎么可能把贾雨村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大恶之徒。在《贾雨村强索石呆子古扇一事被后人篡改非曹公亲笔》笔者分析了贾雨村强索石呆子古扇一事是后人篡改。对贾雨村文字除了这些篡改外还有评语。
对于脂砚斋的批文,笔者通过分析发现,里面有些地方被后人修改过。脂批中被动过手脚的地方不是很多,但是对贾雨村批语有很多添加的部分。甲戌本对贾雨村的批文中很有些地方前后不一,而且在认真分析了作者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后,发现有些地方的脂批明显违背作者原意,还有些地方在同一段落会出现很多意思重复的批语。
第一回中秋甄士隐邀贾雨村去饮酒畅谈时贾雨村非常直爽的答应了有如此评语

雨村听了, 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谬爱,何敢拂此盛情。”【甲侧:写雨村豁达,气象不俗。
此处的脂批中对贾雨村的性格是很赞同的,主要是夸他做事不扭捏,没有半点做作之态,所以说他豁达。
但就在此批语前,便有批语说:

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甲侧:是莽、操遗容。 甲眉: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
这样的批语是对贾雨村贬斥,其通过外貌便说出了贾雨村是一个奸佞小人,明显过了,而且从后面娇杏看其外貌便赞同了甄士隐说贾雨村非久困之人的观点,这样的批语明显与原文矛盾。
然而就在此后贾雨村作诗时:
时逢三五便团圆,【甲侧:是将发之机。】满把晴光护玉栏。【甲侧:奸雄心事,不觉露出。】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甲眉: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对这首诗的批语相互矛盾,开始说了将发之机,然后说贾雨村是奸雄心事,不过是为了追求人生理想,为什么此处可以体现出奸雄,这样对那些怀着远大志向奋斗的人岂不是浇了一盆寒彻骨的冰水。
而且前面批文说雨村豁达,到此处便说他奸雄,就这突然间的转变未免太大了。前后两语便把自己的观点推翻,真是有点不可思议,而且从眉批来看,作者的这首诗只是为了引出雨村,又叹三春,那就没有任何必要说贾雨村是奸雄。
就在后面甄士隐支助雨村后,贾雨村的行为却又有批文说雨村真是个英雄。

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甲侧:写雨村真是个英雄。
刚说他是个奸雄,此处又说他是个英雄,那么请问下批书者,他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你倒是说清楚啊,一个人既是英雄又是奸雄,这岂不是人格分裂。一个人分饰正反两派。这实在有点过了。
而且还有贾雨村被甄士隐资助后,没有当面辞别就早早的上京去了。

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甲侧:写雨村真令人爽快。
这里的批语从字面上来理解有点儿像是在夸作者的行文让人爽快,但是认真分析这里面并不是夸作者,主要是在夸贾雨村的为人让人感觉很爽快,没有一点做作之态,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很务实。没有那种小人装腔作势,这才是真性情。
在雨村迁升知府后作者写雨村:
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甲侧:雨村别来无恙否?可贺可贺。
这里的话语,并不是对他不认可,也不是想骂他。
而在贾雨村将甄士隐的岳父找到问甄家的情况时。又问到了甄士隐的女儿,此时批文有一个字“细”:
问了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甲侧:细。
从这个“细”字可以看出批书者对贾雨村的做法是赞同认可的,如果认为贾雨村是奸雄的话,此处的批语应该是“虚情假意”,而不是细了。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甲侧:雨村已是下流人物,看此,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 转托他向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甲侧: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
批语又开始贬斥贾雨村了,对于贾雨村到底是不是下流种子,笔者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具体分析,雨村的谢礼也并不只是为了讨娇杏,而且他对娇杏是真情以待,在其妻子死后还将娇杏扶为正室。贾雨村是真心把娇杏当知己,只是事不凑巧,本来想答谢甄士隐的同时顺便纳娇杏为妾,可是恰有甄士隐归去,便让人误解,但是这不能说贾雨村为人险恶。
雨村在维扬时,因去一庙宇中,雨村想去问僧人关于庙门旁对联“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两句话的意思时,僧人答非所问,雨村便不耐烦的走了。

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甲眉: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
此处的脂批说雨村是俗眼,看不出这两句话里的意思,却不识得既证之后。此处为什么不骂他奸雄,不骂他看不出来。

又有张如圭告诉贾雨村朝廷起复旧员一事。张如圭便将此信告诉雨村,雨村自是欢喜,忙忙的叙了两句,【甲侧:画出心事。】遂作别各自回家。
要说贾雨村是奸雄,此处可也是一个好机会,此处贾雨村的表现是典型的小人得志处,与奸雄刚好匹配,为何此处用此评语。
同样是第二回,贾雨村问林如海贾政身居何职时又有批语。

雨村一面打躬,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甲侧:奸险小人欺人语。】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甲侧:全是假,全是诈。】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之职,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 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于是又谢了林如海。
又是对雨村的痛批,真不知批书者与雨村有何深仇大恨,竟如此以待。
此处我们要重点看后面林如海介绍完了贾政的一些情况,作者对贾雨村的描写,心下才信了昨日冷子兴之言,他问贾政的情况并不是怕贾政官位太小,不能帮到自己,而是想证实冷子兴之言,贾雨村的性格中有一点便是多疑,别人说的话不轻易相信,得去自己考证,这样的多疑在文中很多地方有体现。所以这里的问话并不能体现贾雨村是奸佞小人,也不能证明贾雨村这是假与诈。
[img=499,343][/img]
​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济危, 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甲侧: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
“指东说西”便知不是批书者的笔墨,在第一回中批书者已经把作者的所有的写作笔法总结出来了:
甲眉: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 再批示误谬。
批书者总结了很多,哪有什么“指东说西”,一看就是文笔差的写法。而且贾政也没有被雨村骗到什么。
第二回开头贾雨村被罢官时又有批文说贾雨村奸雄也。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甲侧:此亦奸雄必有之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甲侧:此亦奸雄必有之事。】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喜悦自若。【甲侧:此亦奸雄必有之态。】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 安排妥协,【甲侧:先云“根基已尽”,故今用此四字,细甚!】却又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甲侧:已伏下至金陵一节矣。
各位看官,请先注意看“三个奸雄”,贾雨村此时的处境如果放在你我身上,应该也会有如此表现,我们不能总拿大道理去要求别人,你得看你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与行动。
而且作者对贾雨村的用词是“惭恨”二字,惭恨的意思是羞愧遗憾或羞愧忿恨。不管“恨”作何解,都逃不出前面一个字“惭”字,也就是羞愧、惭愧,既然有“惭愧”之心能说他是奸雄吗?肯定不能。
对于恨也是人之常情,再说这里面还不知道贾雨村到底恨谁,是恨他自己还是恨上司,如果是恨自己,可以说是反思,如果是恨上司也是人之常情,笔者在前面已经分析了贾雨村恃才侮上,本来对自己看不上的人便有点不大瞧得起,出言也就有一些不逊之处,然后又被其参了一本降了职,心生恨意,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难道我们一点不爽的心情都不能有,那才是真奸雄吗?
而且再看作者行文中流畅的说出了贾雨村仍是喜悦自若,后面紧接着写他安排好家小,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这里面的话语说明了贾雨村对官场也不是非常眷念。正是因为他的不在乎,所以才会有他的喜悦自若也才能说得通透。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分析了贾雨村是一个喜怒形于色之人,他在任期间对长官尚且恃才悔上,那么被参了一本后,他就更没有必要在此处表现出奉承之态了,那么他的喜悦自若肯定不是对长官的,这里面作者想要表达的却是贾雨村的豁达。从而与前文写甄士隐邀贾雨村吃酒时,贾雨村并不推辞相照应,就是雨村的豁达性格。
[img=500,380][/img]
再看贾雨村断案的时候

……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甲侧:可发一长叹。这一句已见奸雄,全是假。】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甲侧:奸雄。】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 【甲侧:奸雄。】岂可因私而废法?【甲侧:奸雄。】是我实不能忍为者。”【甲侧:全是假。】……
……雨村低了半日头,【甲侧:奸雄欺人。】方说道:“依你怎么样?”
……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甲侧:奸雄欺人。】等我再斟酌斟酌,可压服口声。”二人计议,天色已晚,别无话说。……
……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甲侧:瞧他写雨村如此,可知雨村终不是大英雄。】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只要每出贾雨村便会出现大奸雄的评语,在脂评中很少这样一句话反复说。结合上文中的分析,再加上笔者之前《贾雨村不是不想救英莲,而是他救不了英莲》文章的分析,便说明这样的批语有失偏颇,如果是脂砚斋本来的评语,便可以看出来这里面是有问题的。所以这绝对不是出自脂批原文。
为什么后人要改动这么多的批文?
笔者认为这是为了其篡改第四十八回石呆子扇子一节,这样的篡改就可以给我们读者留下一个对贾雨村不好印象,所谓三人成虎,这样的反复强调、给读者一种心理暗示作用,让人读的时候在内心深处就想着贾雨村是一个奸佞小人,卑鄙无耻,这样在四十八回篡改贾雨村强索石呆子古扇一节显得一点也不唐突,感觉顺其自然。进而让人很难从其中发现秘密。这样便可以认为这是曹公亲笔。
从后四十回贾雨村的人物命运安排来看,后来编写者完全没有必要在四十八回与七十二回对此二处进行改写,将贾雨村的阴险狡诈写得如此露骨,那么编写者改写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因为这里面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笔者将在下章分解。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为幽之鸣原创,欢迎转载并保留版权。
本人更多专栏文章:





发布于 2020-06-27 21:37
文笔

作家

曹雪芹



​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5: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地陷东南+贾赦影射大清】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地陷东南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地陷东南"来源自古代神话 :共工与祝融交战,共工战败,共工便以头怒触不周山。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地陷东南


来源
楚辞.天问

目录
1基本信息
2详细释义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1、"地陷东南"出自《楚辞.天问》:"东南何亏?"(大地的东南角为何倾塌?)

2、"地陷东南"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开头处:"当日地陷东南"。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没想到这座不周山起天柱的作用,结果造成"天柱折,地维绝,地陷东南,天倾西北"……人间顿时山崩地裂、洪水泛滥,人类蒙受苦难,于是产生了女娲氏炼五色石补天的救世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5: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贾代善影射后金满清+史太君+张道士影射】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二代荣国公贾代善的秘密 (2023-03-16 22:16:47)

标签: 红楼梦 文化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中一共写了贾府五代:第一代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第二代贾代化和贾代善;第三代为贾敷、贾敬、贾赦、贾政和贾敏;第四代为贾珍、贾珠、贾琏、贾宝玉、贾环、贾琮和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第五代为贾蓉、贾兰等草字头辈。只写了贾府五代人,是在暗引《孟子·离娄章句下》中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暗示贾家已经彻底衰败、行将末路。
为何贾府的第一代贾演、贾源这两个名字带水呢?这是否与满清水有关系呢?
其实,贾演和贾源的名字所带的水与满清的水并无关系,而是与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系。前书写了,朱元璋规定他的后系子孙们都必须要“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起名字,朱元璋的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偏旁,如朱标、朱棣。按照朱元璋的五行排序规矩倒推回去,朱元璋本人应是取“水”偏旁的名字,所以朱慈炤才会安排开创了朱明贾府的第一代都是“水”偏旁。
再看第二代。第十三回里写宁国公贾演的儿子贾代化降等袭爵为“一等神威将军”,但荣国公贾源的儿子贾代善并没有直接写明,那贾代善是不是也降等袭爵为“一等将军”了呢?
答案是否。
第三回里,林如海告诉贾雨村说,荣公之孙贾赦“现袭一等将军之职”,居然和伯父贾代化同为一等将军,倒推回去,其父贾代善应该还是国公。再看第十六回里,秦钟告诉鬼判说,宝玉是荣国公的孙子,由此可见贾代善必是公爵无疑。
对照林如海家的侯爵,本该袭三代而止,却因朝廷加恩而多袭了一代,由此来看,贾代善多袭了一代公爵也是正常。但相对宁国府来说,却是不正常的,若是朝廷加恩,为何要厚此薄彼,不肯施恩与贾代化呢?这说明,贾代善不普通,他的身上藏着大秘密。
那贾代善身上到底藏了什么大秘密呢?
先说他那非同小可的名——“代善”,看到这个名字,生活在清初的人一定会马上想到位居后金四大贝勒之首、兼满清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之首的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为何朱慈炤给贾府的第一代和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起的都是一个字的名,却唯独给贾府的第二代破例起了两个字的名,而且还偏偏重了人尽皆知的清廷礼亲王“代善”的名?这到底是他无心之笔、还是他刻意为之呢?
脂砚斋反复注批强调:“一字不可更改, 一字不可增减”,尤其是暗藏关键信息的人物名称,更是作者反复斟酌而得,荣国府第二代取名“代善”绝非信笔写来,实乃朱慈炤刻意为之。书中影射“嘉靖”还要换用“贾敬”稍作掩饰,可这“代善”之名却是直接拿来,朱慈炤这般突出强调“代善”之名是为何意呢?
为的是揭示荣国府中所影射的明清之争。
我在第一部书中解密过了,荣国府隐喻的是自天启朝开始到南明各政权最终覆灭的朱明王朝的末代时期,老祖宗贾母指代的是朱明祖宗,是朱明政权的最高代表,那二代荣国公代善呢?则是满清政权的形象代言,影射的是来自东北的女真胡虏。
为何朱慈炤要将女真满清设定为贾府子弟呢?
因为满清声称他们是朱明政权的合法继承者。不同于大顺政权直接推翻朱明统治,满清入关打的是为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清史学家孟森先生在《清朝简史》中对明亡清代评价道:“(清)世祖开国之制度,除兵制自有八旗为根本外,余皆尚袭明制,几乎无所更改。明之积重难返,失其祖宗本意者,清能去其泰甚,颇修明明代承平故事。顺治三年三月,翻译《明洪武宝训》成,世祖制序颁行天下,直自认继明统治,与天下共遵明之祖训,此古来易代所未有。清以‘为明复仇’号召天下,不以因袭前代为嫌,反有收拾人心之用。”
因为满清始终将自己宣传为朱明政权的合法继承者,故而无论是康熙还是乾隆,都在南巡途中前往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总计康熙五次、乾隆六次,而且两位清帝在明孝陵享殿前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三跪九叩之礼是汉民族祭拜祖先才会使用的庄严大礼,明朝规定的君臣之礼也只是“五拜三叩之礼”,只是后来的清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奴化汉人臣民,于是开始命令要向他们行三拜九叩的至尊大礼。
满清自认是朱明政权的合法继承者,并用汉人祭拜祖先的三跪九叩之礼隆重祭拜明太祖朱元璋,这就相当于声明他们女真等同朱明后裔。与此同时,在治理国家中,满清也基本沿袭了朱明王朝的政治体制。可以说,满清无论是政治名分、还是执政操作上,都明确继承了朱明贾府的政治遗产,所以朱慈炤才会将女真满清设置为贾府子弟。
自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后,明朝在与女真的交锋中彻底居于劣势,清军先后五度入长城,大肆掳掠财富与人口,加剧了明朝的衰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满清入关后,在汉奸将官的帮助下迅速控制了大半中原,占据了中原的统治地位,故而影射朱明末世的二代荣国府的袭爵者变成了满清代善。
但为何朱慈炤要将影射满清的贾代善写作是承袭了荣国公爵位的二代荣国公,而没有像宁国府的贾代化一样降爵为一等将军呢?
因为降爵暗喻衰败,而女真满清作为新生政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壮大之势,自然不能同日渐衰败的朱明宁国府等同并论。
更为重要的是,女真最终成功地入主中原,彻底取代了荣国公贾源开创的朱明王朝,成为朱明贾府的新主人,虽说是清承明制,但女真所建立起来的是姓爱新觉罗的全新政权,而非朱姓大明的附庸从属,因此满清代善与朱明贾源同为荣国公,二者的官爵相同暗喻的是明清的政治地位完全一样,都是全权掌控华夏的大一统王朝。
但新的问题是,为何朱慈炤没有选择清太祖努尔哈赤或是清太宗皇太极作为女真政权的最高代表,反而选择了宽和退让的礼亲王代善作为女真满清的最佳代言呢?
这就要说说礼亲王代善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了。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他的同母哥哥、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本是首位太子,但因与“四贝勒”和“五大臣”严重不和而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坐罪处死。努尔哈赤令大贝勒代善代政,并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指代善)收养。”等于指立代善为太子。天命元年(1616年),后金政权建立,代善受封为和硕贝勒,称大贝勒,为正红旗和镶红旗两红旗的旗主,位高权重。后来,代善因受继妻挑唆,虐待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硕托,努尔哈赤发现后对代善极其失望,于是让岳托、硕托与代善分家,并宣布废去代善的太子之位。代善因此事痛悔改过,亲手杀掉继妻以向汗父努尔哈赤谢罪,并立誓如再怀恨众贝勒、大臣,甘受天地处罚,从此视家族团结重于一切。
努尔哈赤死后,实力最强的代善没有争夺汗位,而是听从儿子岳托和萨哈璘的劝说,拥立最富才干的八弟皇太极为汗。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册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其子岳托为和硕成亲王,世袭罔替。几个月后,岳托被降为多罗贝勒,而代善也时不时被皇太极敲打训斥。
皇太极死后,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势力最大的代善依然没有争夺帝位。为消弭皇位之争,避免八旗内乱,代善不计较多年来皇太极对他的斥责和打压,表态不支持睿亲王多尔衮,最后奉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即顺治帝。代善还揭发其次子硕托勾结其侄阿达礼谋立多尔衮,硕托和阿达礼伏诛,人称代善“大义灭亲,比烈周公”。因多尔衮强势,故由其摄政,多尔衮排斥代善,代善又年事已高,遂在家闲居。顺治五年(1648年),代善在北京礼亲王府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赐祭葬,立碑纪功。
代善不但在战场上为女真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更在面临争嗣斗争的关键时刻,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两次主动选择退出。先拥立皇太极为汗、后奉立福临为帝,做出了最有利于女真族的明智抉择,避免了因争夺帝位而造成的内讧和分裂,尤其是在努尔哈赤死后的混乱时期,全凭代善才维持了女真内部的统一和稳定,保证了权力交接的平稳过渡。女真能够不断团结壮大,并最终入主中原,这其中,代善功不可没,《论语》有言“礼之用,和为贵”,代善的这个礼亲王当的是实至名归,正是礼亲王代善对“和为贵”精神的贯彻和执行,才让女真各部能够团结一致、和衷共济,才有了满清的家和万事兴、人和民族强,康熙帝曾盛赞代善:“忠冠当时,功昭后世。”
可以说,是代善消弭了女真的内部权斗、免除了女真的分崩离析,没有代善,就没有满清的强大和兴盛;没有代善,就没有满清的一统天下。明末抗清义士夏允彝因此感慨道:“东国乃能恪遵成命,推让其弟。又能为之扦御边圉,举止与圣贤何异,其国焉得不兴?”
朱慈炤选用代善作为女真政权的最高代表,一方面是因为按照汉家的礼法,嫡子代善才是努尔哈赤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而非庶子皇太极;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表达对代善顾全大局、主动退让的赞赏之情。
女真是个人口仅仅二十多万的蛮夷小族,可这样的蛮夷小族却最终轻松取代了人口过亿的大明王朝,这其中固然离不开女真铁骑的彪悍善战,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女真内部的精诚团结,而这正是大明政权最为缺乏的,也就是探春在抄检大观园中所说的:“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是王道,在满清放下内争、团结对外的同时,朱明君臣在做什么呢?兄弟阋墙、结党内斗!即使是死到临头,都仍在内斗!
朱慈炤在《石头记》中称许清朝胜在团结,而康熙帝则在朝堂上对修撰明史的史官们指出明实亡于党争:“但谓明之亡、亡于太监,则朕殊不以为然。明末朋党纷争,在廷诸臣置封疆社稷于度外,惟以门户胜负为念,不待智者,知其必亡。”《康熙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反对明史官、实际是私下主笔的万斯同,将明亡的责任转嫁到太监身上。虽然朱慈炤和康熙帝未曾面对面,但两位王者对明亡原因的认识却是完全一致的。
荣国府能够获得加恩多袭一代公爵,而宁国府却不能,原因只在代善一人,如果朱明君臣能像代善一样大局为重、精诚团结,贾家何至于内斗不休,以至一败涂地呢?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官爵落差,不但影射了明衰清兴的历史现实,更传达了朱慈炤对大明亡于内斗的痛心和批判。
知道了二代荣公贾代善指代的是后金满清,就能明白作者为何要让影射后金满清的薛家住在贾代善的旧日居所——梨香院中了,这是在暗示读者,薛蟠其实就是贾代善。
接下来,该解释一下贾母与贾代善的婚姻关系了。
同凤姐阉党和贾琏东林党的婚姻一样,贾母与代善的所谓结合也有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其实是隐喻明清双方殊死缠斗、难分难解的历史态势,二人貌似夫妻,实为政敌。老祖宗贾母所代表的是朱明政权的列祖列宗,由于实力不敌代善所代表的满清势力,在明清相争的过程中基本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只能屈居妻位。
代善居东,贾母居西,二者居所的分隔安排影射的是满清与朱明的东西对峙,而满清代善与朱明贾母不断角力的结果就是生出了贾赦、贾政和贾敏这三个孩子。
——女儿贾敏,即被清廷追谥为“愍(mn)”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因其亡于满清入主中原前,故被写作早早夭亡。
——幼子贾政,即包含崇祯皇帝和南明诸势力在内的朱明政权,因实力不济、无力继统,故被写作幼子小宗。
——至于袭了爵的长子贾赦,请看下节细解。








贾代善影射后金。。。
贾代善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文化人物|文学人物




贾代善是《红楼梦》中人物,荣国公贾源的儿子。    

贾代善的夫人就是贾母(又称史太君),贾代善当年也是早逝,贾母亦早早成了孀妇。贾代善生了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有姓名的分别是贾赦、贾政和贾敏。贾代善死后大儿子贾赦袭了爵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贾代善

  • 身份

    荣国公

  • 出生地

    金陵石头城

  • 民族

    汉族

  • 国籍

    中国


  • 登场作品

    红楼梦

  • 人物关系

    父亲:贾源、儿子:贾赦、贾政、女儿:贾敏等四个女儿、妻子:史太君(贾母)

  • 性别

  • 毕业院校

    私塾

  • 信仰

    儒学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形象

贾代善:他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见第二回。荣国公贾源长子,娶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即贾母)为妻,生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幺女贾敏(还有三个女儿不知道姓名)。

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

贾母的公公是荣国公贾源。

中国古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公是爵位中的最高等级。[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红楼梦》讲,当时朝中有8公,8位公爵。其中贾府就占了2个--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

贾演、贾源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贾源是立了战功的人,所以封了爵,这属于军爵。荣国公贾源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所以人们称贾代善是国公爷。

这个国公爷贾代善娶的就是贾母。贾代善有二子四女,其中长子贾赦、次子贾政、贾敏是最小的女儿。

国公爷虽然也死了,但他有一个替身,就是清虚观的张道士。当时有钱人家,怕小孩子不容易养活,要他们从小就到寺院或道观去做一段和尚或道士。可是又怕小孩子在那儿吃苦受罪,于是请一个人在寺院或道观用小孩子的名义,真正在那儿做和尚或道士。这个人就成为这个小孩子的替身。张道士就是国公爷贾代善的替身。



折叠编辑本段世系

妻子:贾母

儿女:长子贾赦、次子贾政、长女贾氏,次女贾氏,三女贾氏,幺女贾敏,另有三个庶女,排名不详。

妾室:六个,其中两个是家里的,四个是外面的。

孙子/女:贾琏、贾琮(庶出)、贾珠、贾元春、贾宝玉、贾迎春(庶出)、贾探春(庶出)、贾环(庶出)

外孙女:林黛玉

曾孙子/女:贾巧姐、贾兰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曹雪芹在什么地方明白的告诉了我们呢,那就是贾宝玉的祖父贾代善。此人物为全书描写之主体贾家荣府的最高家长,一家之长本有提纲挈领之作用,应该是显而易见之人物,但因小说开始贾代善早已去世,故书中提及甚少,往往被读者忽略其形进而忽略其意义。贾代善是贾母之夫,贾母在家庭中代行贾代善家长职权,妻代夫权,这在封建社会本来就是极少见之事,但小说中这样写了,是个特例,相信无可实考,即便这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上也不会有记载,故而足以让读者视线断线。而据历史上考证,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因早逝留下二子,其中一子也因早逝留下遗腹子曹雪芹,然后曹雪芹只好过继给叔父。故曹寅与贾代善早逝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6:58 , Processed in 0.0769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