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9 21: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23:巧姐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留余庆”典故: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是谁?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8】


(接上文,巧姐判词图谶解读)

第十一支〖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承除加减,上有苍穹。



解读:

曲名“留余庆”,第一句也重复“留余庆”。

典故出自《易·坤·文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所以是句人人皆知的古语。下句呢?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所以这是个明显的射覆:

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射中“臣弑其君”。

正面说“余庆”,反面说“臣弑其君”,甲申之难。

谁弑其君?答案在后句:“盖言顺也”。大顺,正是李自成。

典故是“有”余庆,为什么说“留”余庆呢?

留:是用谐音,流贼李自成的“流”,“刘姥姥”的“刘”,刘姥姥反面是“流贼”李自成。刘姥姥不宜姓“李”,真事要隐,所以用“流贼”的“流”,谐音“刘”,为刘姥姥的姓。

而且,在老北京话中,“姥姥!”可不是什么好话。

忽遇恩人:不杀之恩,从战场脱难的活命之恩,也都是李自成。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正面看,是幸亏娘亲王熙凤济刘氏,积了阴功。

反面看,永王从战场逃脱,辗转流离,一路上遇到很多人的帮助,才能逃出生天,否则活命都难,这是祖宗阴骘,也是朱明余荫。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永王逃难,得人扶助,所以劝人济困扶穷。

“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明显是民间流传的周奎家出卖给李自成的版本。

正是承除加减,上有苍穹:

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都是“承”,不是“乘”。

在《周髀算经》中,早就有“勾股各自乘”。

此处,却把“乘除”,写成“承除”?还是用谐音,指出李自成的“成”。跟妙玉拿出“成窑杯”,指出李自成的“成”一样。

乘除加减:本是永王算自己的账,势败,家亡,留余庆,遇恩人,因积得阴功,得济困扶穷,所以有乘有除,有加有减。

因“承”字故意写错,用谐音指出李自成,所以这个账,还要算永王跟李自成的账:“臣弑其君”,甲申之难,有国仇家恨,亦有不杀之恩,仓皇逃命之际,又有活命之恩,强过狠舅奸兄!所以这个账,还是有仇有恩,有加有减。

上有苍穹:就是苍天有眼,相当于说永王并无悲惨结局。

能说苍天有眼,显然不是永王被凌迟、灭门的悲惨结局。

巧姐永王的图谶、词曲说明什么?说明红楼作者不知道1708年永王被凌迟、灭门的悲惨结局。还有,1708年刊印的《桃花扇》,当时那么轰动,反映的正是明末内容,在《红楼梦》中也完全没提到。而1688年的《长生殿》,在《红楼梦》中就有。

这说明一种可能性:在1688年到1708年的二十年间,《红楼梦》初稿已完成,或者初稿作者已逝世。

书中一直强调作者“亲历”之往事: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石头记》的初稿作者,化名“石头”,记录“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故此书名《石头记》。

注意,这个“石头”,是有资格“补天”的。“天”塌了,女娲才炼石补天。在明清时期,“天”塌了,指什么事?有资格“补天”的是什么人?

因为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永王,甲申之难时十二岁,1708年已七十六岁高龄,所以这段陈迹故事的亲历者“石头”,活不到1708年才正常。因此,“石头”不知道永王被凌迟,不知道《桃花扇》刊印。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化名为“空空道人”者才抄录。

“一劫三十年”,两劫就是六十年。也就是说,“石头”写了初稿,到“空空道人”抄录,中间过了几十年,初稿一直没有“问世”。

注意,“空空”是《聂隐娘》中的人名,聂隐娘的特点是“隐”,所以作者取名用意,还是“隐”真实人名。

其后的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脂砚斋,显然也都是“化名”,作者取这些人名,只为交代此书来历,还是“隐”真实人名。

直到化名为“曹雪芹”的人增删,目的是能避过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文字狱”,让此书能够流传。因为初稿在几十年中未能问世,显然是不敢示人,让人容易看出所隐真事,所以“曹雪芹”的增删,主要是达到瞒过正面阅读、避过满清“文字狱”的效果。

显然,化名为“曹雪芹”的人,并非《石头记》原著作者。

化名为“曹雪芹”的人用了十年增删,然后化名为“脂砚斋”者“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给出了时间“甲戌”年,此时已到了1754年,距离初稿成书,过了一个甲子。

这是《石头记》开篇便注明的此书“来历”,而且提醒读者“细谙”,“深有趣味”!

其后,还能看到“庚辰本”在继续修订,手抄本也在市面流传。1791年,程甲本刻印。

所以,《石头记》的写作,显然有两个阶段:

一是创作阶段。《石头记》的初稿作者,化名“石头”,在1708年前写了初稿,记录明末清初作者亲历的陈迹故事。

二是增删阶段。过了几十年,化名为“曹雪芹”的人,在1754年前,用十年对初稿做了增删。但“曹雪芹”只是增删者,不是原著作者。1754年,化名为“脂砚斋”的人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因此,《红楼梦》中会有乾隆年代的事物、痕迹,是在1754年前,“曹雪芹”增删的,其目的就是鱼目混珠,让读者不易看出书里是写朱明皇家之事,为了避满清“文字狱”。这些乾隆年代的痕迹、证据:并不能证明《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

比如,只要一说《红楼梦》隐明末真事,就有人在书中找出乾隆年代的证据,提出明末作者肯定活不到乾隆年,用来推翻明末观点。

确实,明末的初稿作者“石头”活不到乾隆年,但增删者曹雪芹是在“甲戌”年前十年增删的呀,此书来历交代得明明白白。有什么矛盾?“细谙”了没有?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22:巧姐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荒村野店,美人纺绩,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版本?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是谁?国仇家恨呢?
3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5-22 11:23・IP 属地陕西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人物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赞同 4​
​9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写下你的评论...

9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河东柳
河东柳
程甲本后四十回写贾巧嫁给了姓周的,永王很可能是逃到了湖南,躲在朱见浚后代吉王这一支宗亲之中,吉王在甲申之后因吉改姓周。可参见名将周达武、朱剑凡等事迹。查查湖南宁乡姓周的族谱应该能查得到。
09-25 · IP 属地广东
​回复
​喜欢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作者
有一个问题:红楼作者如何知道永王这么私密的事?如果是明面上的事,当时人都知道的,或者民间流传的,红楼作者知道、写出不奇怪。

所以很多事件、观点,最好设身处地到作者环境,验证一下,再综合分析

10-10 · IP 属地陕西
​回复
​喜欢
河东柳
河东柳
作者看过《桃花扇》,怀古诗第六首谜底就是《桃花扇》,怎么会认为红楼没写呢?!
09-25 · IP 属地广东
​回复
​喜欢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作者
桃叶渡怀古,谜底解为《桃花扇》,欠妥:桃花扇一面是侯生题诗,一面是香君之血画成的桃花,不是人物画,【小照空悬壁上题】显然是人物画,所以不宜解为桃花扇。

主要是:如写《桃花扇》,作者会像西厢记、牡丹亭一样,明确提到,而不用猜谜。

您想想看是不是?

10-10 · IP 属地陕西
​回复
​喜欢
枕霞旧友
枕霞旧友
满清皇帝自编的《清实录》未必可信。根据近人最新研究资料:
孟森先生《明烈主殉国记》对这一起朱三太子案件作过多方位考证,确信此朱三太子为真。该文收入商鸿逵先生为孟氏编辑的《明清史论著集刊》上册。有关此案的详细调查材料,可参考《史料旬刊》第二期收录的康熙四十七年直隶巡抚赵燮的奏折。此朱三太子即定王,他于1708年被杀,已是个75岁的衰翁。
永王改名朱启贵,流落贵州遵义。后代至今尚存。


05-23 · IP 属地湖北
​回复
​喜欢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作者
我尽量用红楼作者的角度来看,一个活到康熙年间的、化名为石头的人,怎么看待这些事件。前文中多有论述,请不吝赐教
05-23 · IP 属地陕西
​回复
​1
枕霞旧友
枕霞旧友
1708年被凌迟的是定王,也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75岁被杀。
05-22 · IP 属地湖北
​回复
​喜欢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作者
定王是顺治八年被满清抓捕,二十岁,然后被满清所杀,这是历史常识啊。

永王教书一生,七十六岁时被满清抓捕,被康熙凌迟,在《清实录》中都有啊,而且史学家确定此人就是永王,这也是历史常识啊。

本文在前文也给出了定王、永王这些史料,您可翻到前面去看

05-22 · IP 属地陕西
​回复
​喜欢
枕霞旧友
枕霞旧友
据考证,永王朱慈炤并未被满清杀害,而是流落贵州遵义,改名邹启贵,后代繁衍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06: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株枯木,一围玉带:是什么字?+ 猴子身轻站树梢:是什么字?+ 贾政灯谜:谜底是印?还是砚台?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7】



贾环说的朱明玉玺,也不能是孤证,且看下面贾母贾政的灯谜。

贾母:“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贾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猴子立枝上,所以是荔枝,这个正面谜底太牵强,作者也提醒了荔枝是“故意乱猜”。却为读者猜真正谜底提供了线索:在木上,猴子立枝。其实不止正面给的谜底是故意错的,谜面“打一果名”也是故意这样写的,这其实是个字谜。

猜这灯谜之前,先看一个著名的图画之谜:

第五回游幻境,宝玉看十二钗正册的头一页那幅图,“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其后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诗。在“宝玉看了仍不解”处,有甲戌本脂批:“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此回悉借其法……真奇想奇笔。”

我不赞成拿批语作证据,因为一个作品其原著应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应能独立存在,批语只是附加的评论、提示等,不能喧宾夺主。但批语可作为启发、线索,把读者没想到的重点提醒出来,供读者多一个思考,尤其是甲戌本的脂批,看得出来脂砚斋跟作者是同一个创作团队,知根知底。就像这里,如果没这个脂批,我不知道此处图画配谶语的写作方式,是借《推背图》之法,所以是个很有用的提醒。看了《推背图》我才知道,此处不只是借其法,简直是抄了一张图:






谶曰

惟且和月 下民之极
应运而兴 其色日赤
颂曰

枝枝叶叶现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东岸上光明起
谈空说偈有真王
对《推背图》,我们不用管它是预言还是伪造,红楼作者和我们面对的这个图谶,都是对已经发生过的、朱明立国之事进行“预言”。

此图树上挂了个曲尺,即“木”上挂“∟”,合为“朱”字。

图中的两个圆代表日、月,合为“明”字,即湘云说的李白诗句“双悬日月照乾坤”,就是“明”字。

红楼作者显然是模拟了这幅图,把一棵树改为两株枯木,把曲尺改为玉带,玉带挂在木上,还是个“∟”状,所以还是个“朱”字。

林黛玉是朱!而薛家是夷,薛宝钗是金,金玉配就是争宝玉,夺朱明江山。

看,红楼梦的主旨这几句话就说明白了。

另外,两株枯木可表示“林”,而“玉带林中挂”还能作为林黛玉结局的谶语,“玉带林”就是林黛玉反过来念,“挂”就是在树上吊死了。别人是一石二鸟,红楼作者往往是一石多鸟,这也是红楼梦的特色。

回到贾母的灯谜,猴子立枝在木上,又是稍作变化,把曲尺、玉带变成了“猴子立枝”,就是个出头的曲尺形状,还是个“朱”字。

会不会我们想多了,这里并没有《推背图》朱明立国那幅图的意思?一是“在木上,猴子立枝”和“两株枯木,挂个玉带”如出一辙。二是作者特意提醒,“打一果名”的“果”:“木”上两个“日”,不就是下面这图吗?


“木”上两个“日”:果
红楼作者的用字,和一石多鸟之巧妙,把汉字的多音多义发挥得淋漓尽致,你细读十遍之后,自然五体投地,无需多言。

贾母这个灯谜也是一石多鸟,还有几个“鸟”我们在解读孙悟空、喝猴尿时一并说,此时路未铺好。

再看贾政的灯谜: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表面给的谜底是砚台,也没错,但是个假谜底。注意看:

贾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

所以真正的谜底就是悄悄告诉贾母的“宝玉”,印,玉玺。贾政悄悄说,宝玉又悄悄告诉贾母,是作者悄悄告诉读者,读者要意会。

贾母贾政的灯谜是一来一往,连起来就是:朱明玉玺。

跟前面贾环的“大哥二哥”谜语,谜底正好一样,可相互验证。有这么巧吗?只能说明是作者有意设计的结果,也说明我们没有乱解。

明玉的例子还有,比如刘姥姥讲的故事:雪下抽柴的那位小姐,名叫茗玉,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后来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茗玉谐音就是明玉,在崇祯十七年而亡,所以宝玉记挂抽柴,黛玉提醒抽柴。第二天“宝玉”让“茗烟”去找这“茗玉”小姐的庙,看看这三人的名字,更是挑明了,而庙字还有一个含义是“朝廷”,比如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点击下一个: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隐满、明 + 宝钗为什么姓薛?黛玉为什么姓林?+ 木石前盟是前明,怀金悼玉是归金 + 蘅芜君是满清君,皇太极咏太极图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07: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隐满、明 + 宝钗为什么姓薛?黛玉为什么姓林?+ 木石前盟是前明,怀金悼玉是归金 + 蘅芜君是满清君,皇太极咏太极图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8】



从两首诗,走近红楼。

1.3.2 雪满山中高士卧
明初高启(1336-1374年)的梅花诗,《梅花九首》第一首: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第五回红楼梦曲中的: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很容易看出,“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是从“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化来的。

梅花诗中的山中高士、林下美人都是指梅花,在雪满、月明的场景中如高士、如美人,一幅雪月花人的水墨画栩栩如见,意境极美,情景两妙,真是绝妙好诗!红楼梦中则分指薛林二人,这也是为什么宝钗姓薛、黛玉姓林的原因。

对比分析:

雪满山中高士卧;山中高士晶莹雪:满,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世外仙姝寂寞林:月明,来。

“满、明”才是引用此诗的重点,山中高士、林下美人只是代表。

薛宝钗之“满”、林黛玉之“明”,红楼梦在引用原诗时都有意真事隐了。薛宝钗是“满”的代表人物,林黛玉是“明”的代表人物。满对明,雪对月,雪成为“满”的标识,月成为“明”的标识。

我们有没有过度解读,硬是把薛、林解读为雪满、月明?

再看前两句: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金是说薛,金国后来改名为清,即满清。玉、石都是宝玉,木是林黛玉、绛珠草,“盟”解释:“[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俺只念木石前盟是:俺只念木石前明,之所以说前明,因朱明亡了。这也说明了作者的立场是“念前明”。作者是石头是通灵玉,也证明我们前面对宝玉的解读“朱明玉玺”没错,相互都能验证。所以这两句,薛的“金”、木石的“明”,与薛、林解读为满、明也相符,也能相互验证。林黛玉的“玉带林中挂”图画用《推背图》解为“朱”,也与这些能相互验证。

再看第一曲《红楼梦引子》:“……都只为风月情浓。……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红楼梦引子,相当于元曲的楔子,交待了写这本书的原因和背景:一是只为风月,清风明月,即只为清明。二是怀金悼玉,怀除了怀念之意,还有:“[又歸也。【書·大禹謨】黎民懷之。【註】歸之也。]”怀金悼玉就是:天下归金,悼念前明。金是薛,是雪满的满,是清风的清,金和清都是满清的国号,天下、江山最后归了满清。玉是黛玉,代表朱明,也是“木石前盟”的二玉,表示前明。

说明:“盟”、“怀”等这些字义的解释,根据红楼梦同时代的《康熙字典》,不能根据现代的字典,有些字义变化较大。以后不再申明。

1.3.2.1 薛宝钗是满清君
薛宝钗是“蘅芜君”,和18回宝玉为“蘅芜苑”的赋诗一起看:

蘅芜君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蘅芜”之后,第三字:满清君!

“清、满”二字为宝玉所揭示,宝玉是石头的代言人,石头是作者,所以宝玉什么都知道,对宝玉的话、宝玉的诗尤其要注意。

薛宝钗的金、清、满、东夷、胡虏,足够指明此人身份了。

薛家住“东北”,开始住在荣府东北角的梨香院,大观园落成时,“那时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另行修理了,就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还在“东北”。

蘅芜苑也在大观园的东北。大观园的水,从东北角的沁芳闸进来,钻大主山的山洞,出山洞处是蓼汀花溆,北岸便是蘅芜苑。40回贾母带刘姥姥坐船游园,“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是蘅芜苑。

那么薛宝钗是哪个“满清君”?显然是皇太极。

52回,宝钗说:“下次我邀一社,四个诗题,四个词题。每人四首诗,四阕词。头一个诗题咏‘太极图’,限‘一先’的韵,五言律,要把一先的韵都用尽了,一个不许剩。”

四诗四词,咏太极图,明显不正常,不是宝钗作风。连宝琴都说:“可知姐姐不是真心起社了,这分明难人。”37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宝钗跟湘云说:“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此处正好犯了这些毛病,所以说不是宝钗作风。

四诗四词,重复两遍是强调:皇太极是四贝勒。

四诗 + 四词 = 八,皇太极是第八子。

无论汉译名是皇太极,还是黄台吉、红歹是,三个字音里的两个字音,已由太极图三字里的“太极”二字谐音暗指了。

有人说这明明不是皇太极、黄台吉啊?如果三字写全了,那就不是《红楼梦》,而是《三国志》了。红楼梦只能隐写,用假语,如果要拿皇太极、黄台吉三字才能验明正身,那就跟在书里找作者真名真姓一样,永远找不到,无论哪种反面解读都拿不到这样的证据。

其实即便没有皇太极的名字提示,单从宝钗的性格、特点和历史事件中,也很容易看出此人是皇太极。其心机城府或者说精于智谋、大度、宽惠、聪睿的形象,与皇太极相符,第八回第一次写宝玉探宝钗,就玩心机或者说用智谋,搞出个金玉配的假名堂宣扬得阖府皆知,却被心直口快的薛大傻子一不小心说露馅了,还有给黛玉用虎狼药等,这些在后文事件中解读,不宜在此长篇大论。

说几个细节,不作为证据,只是提醒大家注意这些线索:

第一次写宝钗住处,用了四个“清”:清凉,清瓦,清厦,清雅。“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

第40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薛姨妈和宝钗两人,拿到的骨牌都是三张绿牌。骨牌的一、四点是红色,其它点是绿色,天牌除外。比如刘姥姥的“中间三四绿配红”,就是中间那张牌,是上面三点、下面四点,三点是绿色,四点是红色,所以刘姥姥说“大火烧了毛毛虫”,很形象,下面的四个红点像火,“灬”在古字中本来就同“火”字,上面的三个绿点像一条蠕动的毛毛虫。作者怕读者没注意到三张牌全绿的用意,特意用“翠带长、青天外”提醒,翠不就是青色嘛,绿草是青草,两人拿的牌全绿,就是青,暗指清!

多一句嘴,湘云的三张牌全红,所以湘云肯定是“朱”这边的人,尤其是“双悬日月照乾坤”,就是个“明”字,“朱明”两个字都写明了。虽然湘云看起来跟宝钗好,还跟宝钗住,但她绝非满清阵营的人。

再多一句嘴,青色是什么颜色?至少可以是绿色、蓝色、黑色,青草是绿,但青天是蓝,青衣是黑,我的神呀,古人这色盲得多厉害!青蛇是什么颜色?我想既然跟白蛇相对,应该是黑蛇,因为按中国人的习惯是黑配白、绿配红嘛,就像绿叶配红花感觉很好看,黑白服装也是永远的经典。但经典电影《青蛇》里是绿色的蛇,我也不能说人家搞错了,毕竟青翠的画面感与古色古香的镜头效果才协调嘛,其实道具就是打扮个蓝色的蛇出来,导演恐怕也不能骂人家搞错了。我说这个笑话是提醒汉字的多义,不能看到青蛇就想当然地认为是绿色,不考虑其它的可能性,这点在读红楼梦时至关重要。比如问个红楼梦里的青:青云的青是什么颜色?宝钗说: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上句“若教解语应倾国”,倾国,除了本意倾国倾城的美貌之外,还有倾人之国倾人之城,还有:清国。

这书细谙,会发现有很多细节,绝非巧合,明显是作者有意为之。



点击下一个:林黛玉有玉没有?+ 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林黛玉比王明君,莫怨东风当自嗟 + 和云伴月不分明,谜底是胧是月龙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发布于 2021-08-18 13: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09: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庭烟敛夕棔”为什么写错?+ 棔是夜合树,谁是开明帝?+ 麒麟送子,白首双星 + 聋子放炮仗:湘云是龙子 + 湘云的谜语:后事终难继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



2.1 湘云是太子
给宝玉梳头的湘云,便是“四个朱子”之一,最大的那个,所以“四个珠子”的话由湘云说出,也是湘云发现少了一颗珠子。

望帝是黛玉,丛帝便是湘云。丛帝又称开明帝,这个名号有意思。丛帝是望帝的继承人,在崇祯的多个皇子中,只有太子朱慈烺能代表丛帝。

2.1.1 一丛浅淡一丛深
湘云的曲子,“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襁褓是强暴,指农民军破京城,崇祯、周后双双自尽。这里出现“丛”,如果认为这完全可能是巧合,不一定代表丛帝之“丛”,再看:

湘云的菊花诗:“一丛浅淡一丛深”,重复两个“丛”,是强调。

湘云说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出自杜甫的赋秋诗,后边一句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还是“丛”,而且心系故园。

“丛”这个字不是必要的常用字,其他人基本没出现这个字,而湘云却多次出现“丛”字。

望帝啼鹃、丛帝鳖灵治水都来自古蜀国的神话,丛帝的神话有一个特殊之处,是别人所无,可作为鉴别:传说丛帝鳖灵,是一个鳖精修成,每天夜里都要到井边的一棵夜合树下同情人幽会。

76回中秋赏月,黛玉湘云二人联诗,湘云联道“庭烟剑夕棔”,故意把“敛”错写成“剑”,以引起读者强烈注意。因为棔是夜合树,读者自能判断出“夕”前的“剑”应是合起来的“敛”字,并不影响阅读,此错误在强调“棔”字。黛玉叫妙,并说“棔字,亏你想得出”,然后湘云说:“见了这个字,我不知是何树,因要查一查,宝姐姐说不用查,这就是如今俗叫作‘明开夜合’的。我信不及,到底查了一查,果然不错。”作者是让读者好好查一查这个字的相关信息,查出神话中丛帝鳖灵夜合树下会情人,湘云的身份就揭开了。而且棔一般的叫法是合欢树、夜合树,这里却用了个俗叫法“明开夜合”,“明开”二字是“开明帝”反过来,也太明显了。这段话不只提醒了夜合树,还提醒了开明帝。此处对棔字的强调,再没法用巧合来解释了。

想想看:中秋节自古是家人团聚之时,黛玉和湘云却撇下众人,两人到水边去联诗?因二人实为父子。

想想看:湘云一直在京城,祖籍在金陵,为何说“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跟楚的湘江有什么关系?有人说这是写湘云的结局,最终死于楚地湘江。可她从小名字就叫“湘云”呀。因为丛帝来自荆楚!

《水经注》:荆人鄨令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禅,号曰开明。

再看“云散高唐”,显然用宋玉的《高唐赋》典故,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所以后来跟女神欢好就叫云雨,这是出处。云散高唐,是把湘云比作巫山神女,而丛帝鳖灵治水,是凿通巫山,使长江水通,蜀地才消除了水患。

这个巫山神女,还是神话,相传是赤帝之女瑶姬。先不说五方上帝和对应的五行那么复杂,简单讲,赤,是朱,赤帝比喻朱明之帝,所以巫山神女是赤帝之女,对应湘云为朱帝之子。或者说,把朱明的皇帝比作赤帝,那满清的皇帝呢?白帝,宝钗的诗句“欲偿白帝凭清洁”,是凭借清,报答白帝,白帝五行属金,对应季节为秋。比如宝玉的《芙蓉诔》:“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此时刚过中秋节。

所以明清两大阵营的标识很清楚,在命名、五行、五色、五方、四季等都泾渭分明。作者时代的人信这些,我们也必须清楚。

2.1.2 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29回,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那位张道士一进来先说“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道士不该念佛号,这是提醒读者注意。

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张道士说“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道士啊!在“佛前”镇着?是从巧姐的“寄名符”说起。张道士拿了一个茶盘,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茶”是“明”,茶盘、大红是朱明标识,为强调这个“茶盘”,凤姐还说了句笑话:“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吓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像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张道士说,这盘子一举两用,将宝玉的通灵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

张道士送玉回来时,却捧了一盘子各道士敬贺的法器,珠宝玉金,三五十件。其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说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宝钗说湘云有一个,比这个小些。此麒麟虽是金麒麟,却是红色系,即朱,但活在满清时,即金和翠。黛玉还强调宝钗在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这是让读者留心。

宝玉听见史湘云有这件东西,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来揣在怀里。林黛玉瞅着他点头儿,似有赞叹之意。宝玉说:“我替你留着,到了家穿上你带。”黛玉说不希罕。

整体看这段:是用茶盘把巧姐寄名符、宝玉通灵玉和红色金麒麟串接起来了!后来31回湘云来贾府,捡了宝玉丢的这个红色金麒麟。

麒麟是中国传统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必有祥瑞。《礼记》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麒麟地位并不低于龙。

中国民间流行的“麒麟送子”传说由来已久,据说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来到他家,这个典故就是麒麟送子的来源,古人真能瞎掰。

我们经常看到的麒麟图画,是麒麟上骑着一个娘娘和一个童子。麒麟送子的年画,是麒麟上坐着个童子,有的麒麟角上还挂着一卷书。

这里湘云的麒麟,也是给读者“麒麟送子”,黛玉的强调、赞叹等是故意突出黛玉,还是表示崇祯之子,包括茶盘托寄名符的巧姐。

31回湘云捡麒麟的回目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众星拱月,朱明喻月,皇子喻星,理所当然。双星,一个是湘云,另一个是谁?又是答案在前,便是此处茶盘托寄名符的巧姐,最小的永王。白首,指太子和永王两人后来都活到白头了,这是史书没告诉我们而红楼梦告诉我们的答案。

书中还有几处说湘云是太子、龙子的例子,可互相验证:

50回湘云的谜语:“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别人都没猜中,却是宝玉猜中,猴子也是表面谜底。宝玉代表朱明皇权,甲申之难便是猴年,后事难继说的是崇祯太子,因太子是储君,应该是继位者,却难继皇权。

54回元宵节,凤姐说的第一个笑话,听众和读者都觉得不正常:“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众人见他正言厉色的说了,别无他话,都怔怔的还等往下说,只觉冰冷无味。史湘云看了他半日。

凤姐这句话说的就是当晚,就是“过正月半,合家子赏灯吃酒”。红楼梦这部书九回一个单元,尤其是二九、四九、六九分界很明显。这是六九之末,“吃了一夜酒”就是当时,前半部是“团团的”,后半部就“散了”,此时书刚过半,是全书分界线,红楼梦应该共十二个九回,对应十二钗之数,共108回,不会有120回的红楼梦。

凤姐说的第二个聋子放炮仗的笑话:聋子,即龙子,指出湘云是龙子。注意湘云接茬,问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个聋子。”这本人就是指湘云,原是个龙子。后面宝钗还提醒读者:“他专爱自己放大炮仗,还怕这个呢!”



点击下一个:孤标傲世写谁隐?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霞城隐赤标 +《菊影》《菊梦》揭朦“胧”+ 为什么黛玉骂湘云小骚达子?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10: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湘云醉眠=海棠春睡?是牡丹盛开,还是芍药缤纷?+ 宝玉生日占花名,第一个花是牡丹?+ 只恐夜深花睡去,沉香亭之木芍药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



如果湘云眠芍药错了,那应该眠什么花才对?

当晚占花名,湘云抽到的是“海棠”,题着“香梦沉酣”,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引用苏轼的《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东风袅袅泛崇光:本是春风、春光,泛字写出了浓浓春意。但因东风袅袅借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典故,所以说东风、秋风在此处引用指东夷的清风。

香雾空蒙月转廊:花香弥漫,月亮已转过回廊,照不到海棠了。所以后句故烧高烛照。月照不到海棠,引用比喻明朝遗民,用在湘云身上,是遗朱。后句照红妆,照的就是这个遗朱。注意:“廊”,太子名朱慈烺。

夜深花睡去、红妆:是用海棠春睡典故,以美女比海棠。

海棠春睡典故,据《冷斋夜话》记载:一日,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此处是用海棠比美女湘云,海棠是湘云,那么睡的正是海棠。

黛玉特意提醒:“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都知是指白天湘云醉卧的事,所以湘云醉卧是海棠春睡。海棠三月开花,也符合此时节,而且海棠春睡的“春”,也是在春天。

海棠比湘云,在怡红院早写了。怡红院的红香、绿玉,红香即海棠,贾政说是“女儿棠”,丝垂翠缕,“翠缕”也是湘云丫鬟的名字。当时题字,有人说:“‘崇光泛彩’方妙。”贾政与众人都道:“好个‘崇光泛彩’!”宝玉也道:“妙极!”现在就知道此妙:是湘云抽签的这个《海棠》诗“泛崇光”的伏笔。还有元春让宝玉作诗时,宝玉写的“红妆夜未眠”,明显出自此海棠诗。所以怡红院的红香、海棠显然指湘云。绿玉表面看是芭蕉,还有一个含义是竹,“【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竹,即朱。还指黛玉,竹是黛玉潇湘馆的特征。

我们发现湘云醉眠是海棠春睡,但我们的问题是“湘云醉眠芍药”错了,能说“湘云醉眠海棠”就对了吗?显然不对,逻辑错误:海棠就是湘云,湘云眠=海棠眠。问题是:湘云或者海棠眠时,“芍药花飞了一身”,那个芍药花错了,那么正确的应该是什么花?有个科学家说过“准确地描述问题,你就快找到答案了”,我们在软件工程中,经常要对问题做非常清晰的定义,有时进展不利,往往发现是问题没搞清楚。

香菱提醒了杨贵妃石榴裙的典故,这里的杨贵妃典故“海棠春睡”是找到答案的钥匙。77回,晴雯被赶出,宝玉伤心,跟袭人的对话:宝玉说“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又说草木关系人,用孔子庙、诸葛祠、岳飞坟前的松柏等举例,然后说“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红楼作者给出答案了:木芍药就是牡丹。

前面解过,“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用了“杨贵妃海棠春睡”的典故。湘云抽到的花签: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隐了杨太真;题着“香梦沉酣”,“香、沉”二字,指出“沉香亭”!

黛玉打趣“夜深”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这话是作者明告诉读者:此处说的就是“湘云醉卧”,黛玉用“夜深花睡去”说的就是杨太真海棠春睡,“香梦沉酣”的“香、沉”二字,说的就是“沉香亭”,则“湘云醉卧”的谜底,就是木芍药、牡丹!

如果您看书足够细心,就会注意到:宝玉让丫头分头请众人时,“果然宝钗说夜深了”。宝钗说什么?“夜深”!宝玉曾拿宝钗比杨妃!跟黛玉打趣“夜深”、湘云醉眠芍药这些串起来看,不得不由衷感叹:红楼作者,简直妙笔生花!



沉香亭遗迹,目前在西安兴庆宫还能看到:


西安人提到沉香亭,便会想到盛开的牡丹花,倾国倾城的杨贵妃,风流天子李隆基,和李白、李龟年这些才华横溢的古人,如数家珍。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李龟年带乐队助兴,但玄宗意犹未尽,坐拥天下、美人、名花、音乐、美景、美酒,但缺少一样:诗啊!于是请来李白,李白宿醉尚未清醒,借酒挥毫,赋诗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家伙果然是醉了!
可怜飞燕倚新妆:把美女都认错了!
名花倾国两相欢:已经分不清花和人了!
这三首诗已脍炙人口,尤其是末首“名花倾国两相欢”,把牡丹、贵妃、君王融为一体,情景交融,人间有花,花间隐人,时隔千年,仍能感受到美人如花,倾国倾城,君王带笑,春光无限。

如果要问世间有什么能历经千年而不朽?不是皇帝,也不是美女、名花,而是诗!是好文章,像红楼梦。

我有时感慨:这个红楼作者一定是个作诗的码猴!不仅有诗人的才情文笔,其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比如此处:硬是把牡丹写成芍药,还射覆给读者猜“芍”,不断提醒“杨贵妃”,却从不写“杨贵妃”三个字,过了十五回才很自然又似乎很不经意地告诉读者:木芍药是牡丹。这脑子,放到现在,绝对是个一流程序猿!找抽型的。

作者这种写法,我们读过多遍后应该习惯:把一个事件的信息,从不一次交待完整,就像一个包袱里的完整物件,他在这儿抖落一点,在那儿抖落一点,让读者去寻宝。后面解那些大谜时我们更会看到,他把一个包袱里的信息,洒的几十回里都是,却又留下完整的线索链,甚至多次苦口婆心地告诉读者,让读者能自行拼凑出一条“大鱼”。但作者从不直接给你一条整鱼,所以我们要逐渐掌握这种“渔”。

我们现在知道:飞了一身的芍药花,正确应该是木芍药。书中不写牡丹,而故意错写成芍药、木芍药:“芍”前面解读过了,是莲子。“木”就更好懂了,黛玉是“木石前盟”之“木”。黛玉还说自己是“草木之人”,这是个字谜,“草木人”组成“茶”字,就是“明”。而且,“朱”本是一种树,有说赤心木,有说赤皮木。所以“木芍”正是黛玉之子,崇祯之子。

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要如此隐晦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揭示了宝玉生日、贾敬宾天,是在牡丹盛开之时!准确说是三月十八、三月十九,是大明存亡的重要日期,更要隐藏。作者故意模糊宝玉生日的时间,以致很多读者看不出是在三月,都是为了躲文字狱,故意隐真事。

如果说占花名时湘云抽到海棠,是提醒海棠春睡;黛玉抽到芙蓉,是提醒莲花;则宝钗第一个抽到牡丹,几乎是告诉我们白天的答案了。因为宝玉生日,白天湘云醉眠芍药,芍药有问题,然后晚上占花名,占到的第一个花,便是:牡丹!

再看宝钗抽到的牡丹诗,来源是罗隐的“任是无情亦动人”,我们现在看此诗的后两句,“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则很容易理解:芙蓉是黛玉,要避宝钗之锋芒;芍药为近侍,湘云、香菱都和宝钗住。长平公主是因住在陷落的京城,那湘云为什么也跟宝钗住呢?因太子当时隐居之地,显然已为满清占领,相当于住宝钗之所。“芍药与君为近侍”再次证明:湘云、香菱是“芍药”,即:莲子。


点击下一个:宝玉生日为什么吃丫头饭?藏了什么玄机?+ 为什么妙玉送字帖?+ 落霞与孤鹜齐飞,榛子非关隔院砧 + 湘云名字的由来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10: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宝玉生日为什么吃丫头饭?藏了什么玄机?+ 为什么妙玉送字帖?+ 落霞与孤鹜齐飞,榛子非关隔院砧 + 湘云名字的由来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7】



2.1.5 宝玉吃饭藏玄机
在湘云醉眠之后、香菱斗草之前,宝玉有个异常行为:吃丫头饭。

宝玉问袭人:“这半日没见芳官,他在那里呢?”为什么在这么多人里惦记芳官一个小丫头?然后不让袭人去找,自己撇下众人,巴巴地从芍药圃跑回怡红院去找,为什么?到房中见芳官睡在床上,宝玉推他说:“快别睡觉!”是提醒读者:别看的睡着了,这里有真事隐。

然后说晚上吃酒,芳官说“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此话问题大:一是惠泉酒前面出现过,贾琏护送黛玉从苏州回来,与凤姐对饮,乳母赵嬷嬷来了,凤姐说:“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可见不是普通酒,即便在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都是可以作为好酒向人炫耀的。芳官说在家里吃好惠泉酒,能吃得起这样好酒的人家,会穷到卖女儿当戏子吗?二是古时小戏班,都是收十岁以下的孩子,芳官被卖前,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能吃二三斤好酒,正常吗?

芳官的饭送来了: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芳官吃了。宝玉闻着香,也吃了些,宝玉可是从筵席上刚下来,却吃丫头饭!剩的小燕又继续吃。

宝玉提醒读者别睡觉,又用这么明显的异常做提醒,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把宝玉吃的这顿丫头饭仔细分析一下,再跟前面一对照,发现跟筵席上大家玩的游戏居然有对应关系:

1)射覆:老,圃,药,芍:芍药圃。

2)射覆:人,窗,鸡,埘:鸡栖于埘。

3)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穰,说酒底道: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4)李纨、岫烟射覆:瓢,绿,射中:尊,瓢弃尊无绿。

5)奔腾烹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湘云拣了一块鸭肉呷口,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

湘云说酒底: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6)宝钗、宝玉射覆:宝,钗,射中:玉,敲断玉钗红烛冷。

对应宝玉吃的丫头饭:

A=2)鸡:一碗虾丸鸡皮汤。
B=5)鸭: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
C=?)一碟腌的胭脂鹅脯。
D=?)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E=4)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F=6)玉:宝玉本人在吃饭。
对E=4)解释下:李纨的稻香村,和绿,对应“绿畦香稻”。

而C和D看不出直观的对应,再看他们吃的结果:

芳官:汤泡饭吃了一碗,拣了两块腌鹅。即:汤泡饭,鹅。

宝玉:吃了一个卷酥,半碗饭泡汤一吃。即:汤泡饭,卷酥。

小燕:把剩的一顿吃了,又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所以小燕是从剩的角度描述:吃了后,留下两个卷酥。

宝玉和芳官、小燕吃的结果,是在强调:鹅、卷酥,正是C和D。

鵝:“【爾雅·釋鳥】舒雁,鵝。【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鵝。”

所以C=3),鹅,就是过雁哀、折足雁、鸿雁来宾的雁。

这个酒令,是湘云赢了宝玉,黛玉替宝玉说的,明显说的是湘云:“落霞”,霞是湘云,枕霞旧友。

黛玉拈了一个榛穰,说榛子,穰是子,也符合此字义。

而且,黛玉说,此“榛”不是捣衣砧的“砧”,那是什么“榛”?崇祯的“祯”。黛玉拈的榛穰、说的榛子,就是崇祯之子:湘云。

在这回末,香菱的小丫头臻儿来找香菱。香菱、臻儿,与湘云、榛子,异曲同工:崇祯之子。臻儿这名字,谁说是巧合?

鸿雁:鸿是大,符合湘云是太子,崇祯四子中最大的。

黛玉说的“风急江天过雁哀”和“砧”,来自陆游的诗句:“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碪”,碪同“砧”。本来风急无过雁,湘云却“过雁哀”,注意下句“月明”,连起来是“过雁哀月明”,是哀明。

“万户捣衣声”是李白的诗句,《子夜吴歌·秋歌》全诗如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黛玉说的是“长安一片月”,“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也呼应前面“鸡栖于埘”的《君子于役》。

现在,只剩最后一个菜:D=?)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明显把“松穰”错写为“松饟”,“饟”是粮饷的“饷”繁体字。还是用错误提醒读者的惯用手法,说明这个菜很重要,隐真事。

“松穰”以前出现过:41回,在进栊翠庵品茶之前,贾母等用点心,有一样是松穰鹅油卷,也是卷酥,区别是鹅油,这里是奶油。所以此处“松饟”应为“松穰”。贾母本不饿,可以不吃,但特意把这个“松穰鹅油卷”拿起来,向读者晃了一晃:“贾母拣了一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与丫鬟了。” 也是剩下了,给丫鬟吃了。不要把这些都看作啰嗦的废话,红楼梦就是在家常活动中表现怀金悼玉。贾母是提醒:读者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在看书?看清楚:卷酥,鹅,松穰!

黛玉用“榛穰”已为读者举例过了,说是“榛子”,穰是子,所以“松穰”是“松子”。榛、松都是木,榛子、松子都是“木之子”,黛玉之子,崇祯共有四子。

所以黛玉拈了“一个”榛穰,还不能代表“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这个菜是奶油卷酥,四个,都是松子,正是崇祯四子。

游戏里还剩一个未匹配:“1)射覆:老,圃,药,芍:芍药圃。”根据前文对“芍”的讨论,表示莲子,黛玉之子,可崇祯有四子,为何在宝玉生日只出现了湘云、香菱两个?都出现了:“原来是翠墨、小螺、翠缕、入画,邢岫烟的丫头篆儿,并奶子抱着巧姐儿,彩鸾、绣鸾八九个人,都抱着红毡,笑着走来”拜寿,巧姐藏在众人之间,也来拜寿了。妙玉的字帖“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当天也到了,谁接的?四儿!就是那个“姊妹四个”的四儿。四儿明显在提醒读者:姊妹四个,全了。所以这四个莲子,与最后这个菜正好匹配:

D=1)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谁要说“一碟四个”是“一爹四个”,小心被人骂,你看我就不说。我听到过骂人最狠的话是:“我吐你一脸狗屎!”

小燕吃了,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意思是:

四个松子,留下的,只有两个:只有两个活命!

留下两个,留着给我妈:不知作者写到这里,流了多少泪!

这与前文说的“白首双星”能相互验证:只有隐居的太子和永王活到白头了。

这也验证了前文“老、圃”的射覆“药、芍”,我们用“芍药圃”和探春说的“两射一覆”来理解,射中“芍”,解读出莲子,是湘云醉眠芍药之因,与此处的“四个松子”都在说崇祯四子,完全符合。

谁要说这个解读不对,过分了,牵强了,那么只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巧合?宝玉吃饭就正好对应到每个游戏,总数、每个都能一一对应,不只鸡、鸭、鹅这么凑巧,一碟四个松子卷酥就正好对应“芍、药、圃”的射覆,“芍”字正好就是黛玉芙蓉的“莲花之子”,妙玉的字帖偏偏就是那个“姊妹四个”的四儿接的,四个松子卷酥偏偏要留下两个,宝玉吃饭前就偏偏要说:大奶奶、二奶奶、三姑娘、四姑娘,把一、二、三、四都说一遍。然后让我相信,这些纯属巧合,不是红楼作者的有意设计。除非我傻!

最后整体看下,宝玉吃丫头饭的之前和之后:

前面说:四姑娘屋里的小丫头彩儿的娘,是园里伺候的人,嘴不好,要撵出去。林之孝家的来回探春,探春问了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怎么不回大奶奶?”“怎么不回二奶奶?”这两句问话,因格式、腔调都一样,就把“大”、“二”两字凸显出来了。这是把一、二、三、四全点出来了啊。

怕读者没注意到探春是三姑娘,黛玉特别向读者提醒:三丫头是个乖人。再说,既然说明了是园里伺候的人,这关四姑娘什么事儿,绕着弯要说四姑娘,还要读者看出来是故意绕着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为什么绕弯说四姑娘。高!

再看后面:突然说到“五儿”,是在提醒 “四个松子”的“四”,像随后袭人举例说的“拿三撇四”,“七死八活”。看红楼梦,要灵醒,别说五就只看到五,想不到四,这样没法看红楼梦。前面说的异常话“吃二三斤好惠泉酒”,这里又说“五儿”,难道您还看不到“四”?

然后碰到袭人、晴雯二人,宝玉的表现:“将方才吃的饭一节告诉了他两个”。告诉他两个,没告诉读者你吗?这明显是重复强调。

晴雯用手指戳在芳官额上说:“什么空儿跑了去吃饭!” 晴雯的手指没戳在读者额上吗?

2.1.6 湘云名由来
湘云之名:湘,潇湘妃子之湘,从黛玉;云,从龙。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妙玉在十二钗正册?+ 为什么贾母不吃六安茶,妙玉说老君眉?成窑杯 + 刘姥姥讲故事,为什么马棚着火?+ 刘姥姥为什么睡宝玉床? - 知乎 (zhi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12: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反读红楼梦方法 + 哪个版本比较好?+ 红楼作者说给读者听的话?+ 走进书中,参与场景,才能看出问题和妙处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7】



3. 读红楼梦,方法总结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认为明末清初的大方向没错,没法用巧合来解释这些,而且这么多证据能够相互验证,所以说我们走近了红楼,但还没能进入红楼大门。跨进门后则琳琅满目,几十上百个人物纷至沓来,各种事件都隐在其中难解难分,乱花渐欲迷人眼,所以要边看边积累总结方法,才能在后面的分析中逐步改进,不致迷失。别的领域如不讲求方法我不知会怎样,在软件工程中,如果没有好的方法支撑,将会一塌糊涂,甚至团队成员之间无法合作进展。

因我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二十多年,从程序员到系统分析师,尤其是后来十多年工作就是分析软件系统,也许在读红楼梦时自觉不自觉地用了程序逻辑和软件分析的一些方法。毕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职业习惯,如同我一个警察朋友,请我上车时,不是常规的用手护车门顶,而是摁我脑袋塞进去。

红楼梦的版本问题,网上有很多介绍,不用我赘述。

我是按甲戌、庚辰、己卯本的优先次序,这几个版本相互参照读。

注意:现在有些印刷的版本,对红楼作者故意写错的字,编辑们兢兢业业地给修订了。如果您不幸读的是修订正确的版本,那很多问题您发现不了,很多线索就看不到了,所以尽量看保持了原貌的版本。有条件的话,看手抄本的影印版或电子图片,效果最好。比如:


相信我,看这页图片,对比普通的简体印刷本这页的内容,你接收到的信息和思考判断绝对不一样。

比如,你新拿到一本红楼梦,可检查如下两个地方:

第2回末尾:“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是否被改为“次名贾琏”?长子贾琏叫二爷,才有助于分析文字辈和玉字辈弟兄们之间的关系。

第6回,刘姥姥刚进凤姐堂屋:“使人头悬目眩”,是否被改成了“头晕目眩”等其它字?李自成进京,使崇祯头悬吊死。作者惯用画家三染法,此为刘姥姥一进贾府;第二次进贾府直接睡到宝玉床上了,表示染指皇权;后面还会有刘姥姥三进贾府,黛玉就“玉带林中挂”了。

如果你拿到的红楼梦版本,这两个地方都被改了,这本书扔掉,看之有害无益,只会把你引到沟里,你要据此跟别人讨论红楼梦,则不在同一个基础上。

3.1 走进书中参与进来
读红楼梦不能只作为一个旁观者!

窗前灯下,一书在手,灯光之下,目光所聚,便是我的红楼世界,外面那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就跟我没关系了,老婆叫都可以不答应(放心吧,老婆看你专心读书没出去乱搞,一定不会为难你的)。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沉醉书中只看到美女、骷髅,一定要走进红楼场景,把作者和自己放入镜头中,哪些话是作者旁白,哪些话是作者对我说的,别觉得在说别人,跟我没关系,其实作者一直在跟读者说话。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书上文字是作者写给读者看的,看书就是作者在跟读者说话”,而是红楼梦这书中的很多话,就是作者直接说给读者的话,我们拿宝玉生日举例:

香菱情解石榴裙那回,香菱新裙子“贜”了,宝玉拿着并蒂菱过来斗草,香菱说“你瞧瞧这裙子”,你有没有瞧香菱的裙子?瞧出什么来了?这里边“藏”了石榴裙的线索,而且有“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杨贵妃典故。“你瞧瞧这裙子”不是说给宝玉,是作者说给读者听的话,让读者注意瞧香菱的裙子。

香菱换了裙子,见宝玉蹲在地下埋花,香菱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这又叫做什么?”是香菱提醒读者的话,注意看宝玉在干什么?这里面有谜。“你惯会鬼鬼祟祟”是香菱说作者的话,作者总是鬼鬼祟祟的,又在这里揭露香菱身份呢。你看,在这出戏里,作者、读者都在场。

在这之前,宝玉有个奇怪的举动:扔下一堆小姐,亲自跑回怡红院找芳官去了,不会派一个丫鬟去找吗?见芳官睡在床上,宝玉推他说“快别睡觉”,也是说读者别睡觉,仔细看,这里有重要信息透露。

书中类似的话很多,比如看到“你留神看”、“宝玉留神看”之类的话,读者就要听懂“这是作者说给我的话”,要留神看。作者特意拿宝玉举了个例子:

第8回宝玉黛玉初探宝钗,宝玉因吃冷酒听宝钗劝,恰逢紫鹃让雪雁送小手炉来,黛玉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懂了,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是黛玉借此奚落他,宝钗当然也听懂了,我们读者也都看懂了,但薛姨妈就没看懂。其实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话,你都看懂了吗?如果跟薛姨妈一样没看懂,就类似这里,体味不到妙处,也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贾政说不是奶奶的脚臓?却藏了什么?谁才是舔老婆脚的人?+ 贾瑞为什么字“天祥”?+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秘密?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12: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为什么贾政说不是奶奶的脚臓?却藏了什么?谁才是舔老婆脚的人?+ 贾瑞为什么字“天祥”?+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秘密?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8】



举个例子:

第75回中秋赏月,贾政说了个下流笑话,贾政说笑话也算正常,但贾政说下流笑话就要格外注意了。贾政说的那个怕老婆的人,其实是在调侃读者,是作者拿读者开涮呢,说读者看得“睡着了,第二日才醒”,没看懂八月十五那天晚上的事。注意“并不是奶奶的脚贜”,故意把“臓”错写成贼贜的“贜”,还是用错误强调读者注意的手法。如果你看到的版本是“脚臭”,那本书就直接扔了吧。我不幸看到过“脚臭”的版本,那种不能给人以正确引导,反倒把读者引入歧途。看到脚贜,别只觉得恶心下流,注意贾政说了不是脚贜,是月饼馅子有些作酸,要想到“脚臓”两字都是月,月饼馅子“却藏”了什么?后来晚上发生的事,藏了好几个秘密,有一个甚至可说是惊天大秘密,说来话长,我们在后面专门章节讨论。没看懂的,看的睡着了的读者,就是第二天舔老婆脚的那个人!谁是舔老婆脚的人谁自己心里清楚。这作者坏的很,时不时把读者抓出来遛一圈儿。

这个简体字呀,看不到“脚贜”右边的“却藏”,读者会丢失信息。说到简繁字,我是深有感触,我曾托一个台湾的同事买了一套繁体竖排版的《射雕英雄传》,在休闲时刻,泡上一壶茶,悠然抱着看,这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跟看简体版给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然后在黛玉湘云联诗之前,一个管杯盘的媳妇找茶杯,找到紫鹃翠缕,而紫鹃翠缕却在找小姐,那媳妇说“都睡觉去了,那不知那里玩去了,还不知道呢”,是在说小姐?说翠缕?跟你没关系吗?这是作者在说读者,有没有仔细在看书,还是睡觉了、玩去了、不知道!读者要进入情境,仔细看作者让我们找什么,不是找茶杯、找小姐这么表面,这里藏了个秘密,找到了我们就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了,否则我们就跟薛姨妈一样。

湘云联诗“庭烟剑夕棔”,湘云说“棔”字:“见了这个字,我不知是何树,因要查一查”,“到底查了一查”,你觉得这话不是说读者?跟你没关系?作者是让读者好好查一查这个字的相关资料,查出来了湘云的身份就揭开了。没听懂,就跟薛姨妈一样。

所以看红楼梦,读者一定要参与进来,不能只当瓜众,看热闹。作者特意安排瑞大爷示范过,指点过读者,而且认为读者是“聪明俊杰,风雅王孙”,能懂他的意思:注意看贾瑞骂完道士混账,然后进了风月宝鉴,《风月宝鉴》就是《红楼梦》这本书的另一个名字。被凤姐送出来后,又进去了三四次!只是瑞大爷方向进错了,不该进入美女,应进到骷髅这边,但是走进书里去并没错。读者要走进书里去,跟作者互动,不要跟美女互动。

瑞大爷这个奇男子,总有讲不完的故事,在瑞大爷正面照看风月宝鉴、沉迷私欲留恋美女之时,背后传来了一句朗朗吟诗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真天祥!与当前镜头画面太格格不入,对瑞大爷的精益求精是莫大嘲讽。怎么回事?场景出差错了还是配音出问题了?都没有,请看:

写贾瑞之死的第12回的回目: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天祥照鉴。

“天祥照鉴”让读者一下就能想到文天祥的照汗青,对比一下: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天祥照鉴,鉴=镜。

文天祥丹心照汗青:天祥照汗青,汗青=史册。

这让读者一下就想到“以史为鉴”的典故:

唐朝贞观年间,643年,魏征病死了,李世民很难过,流着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不愧是贤君良臣,相得益彰。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风月,清风明月,清、明。风月鉴,“以史为镜”,则:清明之史。“可以知兴替”,则:清兴替明之史。

所以我们之前的用词“明末清初、明末清兴”都不够准确,而蔡校长说的“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自明亡始……”也不够准确。作者从反面给出的精准用词是“清兴替明之史”,像剥洋葱剥开:

一、风月鉴,即《风月宝鉴》,是《红楼梦》这本书的另一个名字,写的是“史”,不是写风月,不是写女子,不是写谈情说爱,不是写家庭生活,写的是一段天下兴亡史,是作者想告诉后人们知道的一段真实历史。

二、是“明清”之际的历史。

三、是以“兴替”的过程为重点,向读者讲述清如何兴起,经过萨尔浒之战,怎么由金变清,怎么和吴三桂蛇鼠一窝,打着为明剿贼的旗号占据京城,巧偷明朝江山,取而代之。

所以这段换代史跟史书记载的肯定不一样,一方面是胜者为王,篡改历史,看《四库全书》被篡改成什么结果了就知道。另一方面是作者所站立场不会是客观中立,有明显偏向,身为亡国奴,亲身经历国破家亡,对破国者、对侵略者怀有切齿之恨,所以会把李自成写成蝗虫,把满清写成耗子,宝玉给黛玉讲的“耗子偷香玉”,不是笑话,是一把辛酸泪!作者心怀故国,寄情明月,所以会把崇祯写成虞舜,写成人见人爱的绝世美女林黛玉。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此情可待成追忆,月明林下美人来……
作者用“天祥”二字的第二重含义:

颂扬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在清兴替明的历史洪流中,颂扬抗击异族入侵的英雄!颂扬坚贞不屈的英烈!一片丹心,永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是对生命的意义、生死的价值发出的灵魂拷问,有人舍生取义,浩然正气长存天地,有人仅为一己私欲,对国家危亡置若罔闻。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

文天祥的妻子为其收尸,在衣服中发现遗书: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读圣贤书,让我们学到:无愧!心如霁月,一片明静。

现在我们明白了:贾瑞为何表字“天祥”,这个“天祥”照的镜子为何名“风月宝鉴”,《红楼梦》为何还有另一个书名《风月宝鉴》。这些都是作者的精心设计,要让读者看到背后的文天祥。

风月宝鉴:特意加一个“宝”字,既是宝玉,也是玉玺,代表皇权、江山,在“清兴替明之史”中,“宝玉”是整个儿事件的起因和目标。



点击下一个:读红楼梦方法:故意写错,异常提醒,重复强调,关键字法 + 满、明、雪、月、金、木、水、火等关键字,是读红楼梦的钥匙 - 知乎 (zhi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13: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读红楼梦方法:故意写错,异常提醒,重复强调,关键字法 + 满、明、雪、月、金、木、水、火等关键字,是读红楼梦的钥匙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9】



3.2 我被绑架了怎么办
前文讨论过《红楼梦》不能有话直说的问题,但作者要想方设法让读者看懂反面写的意思。可用绑架来举例模拟,假如我被一群憨匪绑架了,之所以说憨匪,是我发现这帮家伙悍虽有余,但脑子不大灵光,我就要想办法把信息透露给亲友。亲友电话打来,绑匪让我接,但在旁监听,那我怎样说话,能把信息透露给亲友,又让绑匪注意不到,不会把我撕票。这种情况,跟红楼梦有些类似。

3.2.1 故意错
故意说错话,让亲友觉得不对劲儿,甚至在错话中透露关键信息。错误是很有效的提醒,比如我说我跟蔡元培在吃饭(知道蔡元培的人不会当绑匪吧?否则我死定了),亲友会一下子感觉到有问题了。

比如宝玉生日,香菱的新裙子“贜”了,把臓写错,让读者意识到这里可能“藏”了什么,然后仔细去看上下文,去发现秘密。

比如在大家玩射覆游戏时,把“射、覆”二字故意写反,太明显了,让读者意识到“两射一覆”说的其实是前一个射覆,从而解密。

再如陆游的“花气袭人知骤暖”,多次错写成“花气袭人知昼暖”。昼暖、玉生烟:太明显了,差不多说白了。

这是字面上的,还有一些事理方面的错误,比如贾敬过寿,贾蓉把贾赦、贾政称呼老爷,却把贾敬称太爷,就是明显的错误。

宝玉生日,同时出现牡丹花、芍药花、并蒂菱花,这有违常识,读者知道这些不可能同时开花,那么一定藏了作者不能明说的秘密。

3.2.2 不正常
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也不见得是错误,但对这个人来说是反常的言行,或者对这件事来说出现了异常情况。

比如我在电话中说我在青楼,可亲友都知道我只看红楼,从不去青楼,马上会意识到有问题了。

比如贾政居然讲下流笑话了,说舔老婆的脚,还说不是奶奶的脚贜,是月饼馅子有些作酸,那就要仔细看是怎么回事。

比如宝玉,平时不说脏话,有一天大骂“反叛肏的!”那就要思考:作者骂的是谁?是不是跟当面的薛蟠有关?反面有什么事情?

比如凤姐,不识字,出自王家那样的名门,却不识字,要引起注意。这个不识字的人,却有“学名”王熙凤,那就更要引起思考了:“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作者想表达什么?有一天这人又突然认字了,拿着司棋表弟的情书念,那里面一定藏了秘密!

贾环说个谜语,谜底是“一个枕头,一个兽头”,一次俩谜底,这就是异常,好好猜吧。

黛玉、湘云中秋夜联诗,妙玉突然出现,这也是异常现象。

宝玉生日,吃丫头饭。芳官说“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这都是异常。

首先要意识到异常,然后在上下文里仔细看,再思考各种线索。

3.2.3 重复强调
在电话中,我会把重要的字词重复两三遍,以引起亲友的注意。这是很常规的方式,我们平时的谈话中,如果把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多次重复,对方也能听出强调之意。

比如26回,黛玉说“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在窗外听到,问:“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既重复强调,又问读者为什么?

第一次写蘅芜苑:“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重复出现四个“清”,但绑匪感觉不到在说“清”。

有个叫蕙香的小丫头,宝玉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

重复是读书过程中最容易发现的方式,只要看到重复,在上下文里仔细看看,思考一下作者有没有在强调什么。

3.2.4 关键字法
如果我要给家人透露鸡窝里藏了金条和重要东西,我会在电话中把“鸡”作为一个关键字,结合错误、异常,并两次三番重复“鸡”,把这个关键信息传递给家人。

家人在听到我引起注意的话时,要在我看似平常自然的话语中,把关键字识别出来,这有一定难度。识别关键字比找重复难多了。

比如第一回介绍黛玉:绛珠草一株。绛,红色系是朱,珠、株都读朱,五个字里三个“朱”,是用重复告诉读者“朱”这个关键字。

比如顽童闹学堂,宝玉问金荣是那一房的亲戚,是问姓金的来历,茗烟答:“他是东胡同子里璜大奶奶的侄儿。”要识别出“东胡”这个关键字,需要跳脱出句子本意的局限,从文句中抓取到嵌在其中的关键字。其后写道“他母亲胡氏”,“胡”这个关键字易认。

对比: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

能够识别出满、明是关键字,而雪、月作为满、明二字的载体,在满、明因为太露不宜直接用时,雪、月也成为关键字。还有雪、林,明显代表薛宝钗、林黛玉,作为二人的代表关键字,雪还作为薛家的代表关键字,“丰年好大雪”代表薛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第五回红楼梦曲的结尾,也是《红楼梦》这本书的结果,是指大地归了薛家,没看到“雪”啊?您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都“白茫茫”了,还看不到雪!

识别关键字的时候,要想到尽量多的可能性,然后在多种可能性中去筛选,不怕选不到只怕想不到,而且要超出这段文字的本意去想。因为我在电话中要让家人听懂,还要防止绑匪听出来,所以往往不是表面说的意思,具有隐蔽性。比如把“东胡”说成“东胡同子”里住的一个人。

在“纵有千年铁门檻,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诗里,要能识别出“一鑑”,有一个前提,得先知道这是谁的名号,需要一些基础知识。

湘云中秋夜联诗,“庭烟剑夕棔”,用错字来强调关键字“棔”,通过湘云一大堆的解释,和“查一查”的提醒,读者明显能意识到,这些都是在说“棔”这个关键字。

宝玉说:“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这个关键信息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而是“玉生烟”这样的事件,或者诗句,识别时需要联系到诗。

再如妙玉请吃茶,“瓟、犀”两个关键字,需要仔细对比分析,还要结合诗经,才能识别出来。

我们把关键字分为两种:

一是瓟、胡虏、满、明、雪、月、金、木这种贯穿于全书的关键字,要重点识别,必须识别出来,能作为解密其他人、其它事的线索。比如贾母丫鬟金鸳鸯,根据姓金可怀疑此人后来投降满清做了汉奸,然后注意到其它很多线索,经过综合求证,最后确定此人确是汉奸。所以这类关键字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在后面尽量都总结出来。

二是犀、棔、一鑑这种,只在这个局部,揭示某个人、某件事的关键字,要在遇到后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即便没识别出来,影响也不大,比如棔字,没识别出来也只影响到认出丛帝,而其它很多线索照样可以让读者认出湘云是太子。

注意:对关键字识别的结果,先仅作为怀疑,不能认定为证据,要与其它地方多处验证,方能确定为线索或证据。否则就是识别了错误的关键字,曲解了作者的意思。注意避免但凭己意,瞎猜乱解。



点击下一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什么意思?+ 读红楼梦方法:谐音法,接茬法,射覆法,预演法,看似说此实则说彼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13: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什么意思?+ 读红楼梦方法:谐音法,接茬法,射覆法,预演法,看似说此实则说彼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30】



3.3 其它规律
在书中经常出现的其它规律,比较多,我们还是尽量用前文讨论过的举例,便于理解,重在总结方法。

3.3.1 谐音法
用谐音是红楼梦这本书的一个独特之处,不用多说。

但说来容易,识别难。比如湘云给宝玉梳头,说到四颗珠子,读者是否意识到用了“朱”的谐音,在说“四个朱子”。

比如贾雨村乱判的“葫芦案”,是薛蟠打死人、抢人的“胡虏案”,这种事在崇祯朝多次发生,清兵入塞,一路打死人、抢人、抢牲畜、抢财物,竟然一路能抢到山东,完全不怕被包饺子,视明军如无物!然后赶着抢来的牲畜,拉着抢来的财物,抱着抢来的女人,唱着《跑南海》一哈哈又哈哈,翻山越岭把家还,哎嗨呀哎嗨,从容退出关外。

比如凤姐说的笑话“聋子放炮仗”,读者是否看出是“龙子”。

但谐音大概是解密红楼中最被滥用的一个方法,有人拿谐音乱解。还是那句话:多处验证,综合求证。

3.3.2 接茬法
还拿四颗珠子之事举例,湘云问怎么少了一颗?宝玉说丢了一颗,湘云说被人捡了去,之后“忽见宝钗走来”。按此规律,说某话、讲某事时,谁走来、谁接茬,一般说的就是谁、此事往往与谁有关。这里宝钗接茬,表示少的这个珠子,被宝钗代表的薛家捡了去,是在胡虏案中被薛蟠抢了去的香菱。

宝玉跟黛玉说“耗子偷香玉”的笑话,“只见宝钗走来”,宝钗来接茬,表示骂的那群耗子,里面就包括宝钗。随后听到宝玉房里吵嚷,李嬷嬷在骂袭人:“忘了本的小娼妇!……这屋里你就作耗!”说明那群耗子里,也包括袭人。李嬷嬷说宝玉:“你只护着那起狐狸,那里认得我了?”是问读者,认得这老英雄是谁吗?便是打击蒙古、遏制女真的武功盖世的李成梁。还有谁比李成梁更有资格做宝玉的奶妈、大明江山的护卫者?1601年,李成梁七十六岁高龄,仍出镇辽东。所以就不奇怪宝玉的奶妈怎么年龄那么老了。

3.3.3 射覆法
射覆在前文中解释过,特点是两人都不说目标,却能心中会意,是一种玩的比较高雅的游戏。也很符合在红楼梦中隐写秘密,作者和读者心照不宣,却能准确射中目标。作者在书中经常跟读者玩射覆,读者不能当棒槌,要看出来是作者覆了东西,让我们射中目标。

比如作者覆“日暖玉生烟”,让读者射中目标“月明珠有泪”,且此目标不必说出。

黛玉说“万户捣衣声”,是让读者射中“何日平胡虏”。

元宵节贾母带着众人听戏,说“《玉簪记》的《琴挑》”,便是覆“《琴挑》”,让读者射中“月明云淡露华浓”、“抱琴弹向月明中”的“月明”,射中妙常弹的琴曲《潇湘水云》,强调黛玉、湘云,并表达异族入侵、山河残缺的感慨。所以射覆能给读者很多作者不便明言、言不尽意的含义,而且是准确的,一点不模棱两可。

3.3.4 预演法
红楼梦中经常用预演法,在结局之前先预演,多次明示暗示某个结局。最著名的预演,莫过于第五回的曲演红楼梦,用判词和曲子把各个人物的命运先预演出来,而且用“飞鸟各投林”的尾曲,把本书的结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预演了,最后大地归了薛家,江山归了满清。

还有前文提到的智通寺的煮粥老僧,预演了宝玉的结局。

70回大家放风筝,探春放的是个凤凰风筝,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风筝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飖飖都去了。预演了探春远嫁,骨肉分离,一去不回。

秦可卿出殡途中,凤姐找的歇息更衣之所,是个村庄,村中的二丫头给宝玉瞧纺线,莫名其妙地让宝玉心折,“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用荒村、纺绩、二丫头预演了凤姐之女巧姐的结局。

在宝玉生日,用宝玉埋葬夫妻蕙、并蒂菱,预演了香菱的结局。

寒塘渡鹤影,预演了湘云的结局。

冷月葬花魂,预演了黛玉的结局。

香篆销金鼎,预演了妙玉的结局。

3.3.5 看似说此实则说彼
书中黛玉给读者举了个例子,演示了这种“看似说此,实则说彼”的手法:第8回在薛姨妈处,紫鹃让雪雁给黛玉送小手炉来,黛玉说:“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看似黛玉说雪雁、紫鹃、小手炉的事,实则在说宝玉、宝钗、吃冷酒的事。

其实红楼梦整部书用的都是这种手法,正面看似说这样的事,反面实际上在说别的事。

比如栊翠庵品茶,看似在说吃茶,实际上指出刘姥姥是李自成,宝钗是胡虏,妙玉是黛玉之子。

比如元宵节大家吃酒,凤姐看似在说笑话“聋子放炮仗”,实际在告诉读者:湘云是龙子。

刘姥姥讲故事,说有小姑娘抽柴草烤火,结果南院马棚着火了。看似说马棚失火,实则说李自成放火烧皇陵、放火烧皇宫的恶行。

比如顽童闹学堂,看似一群小孩子玩闹打架,宝玉的四个小厮打金荣一个,结果还打输了。实际上说的是明朝四路军队打金国,却被努尔哈赤打败了。把万历末年著名的萨尔浒之战,以这种方式反映出来,类似手法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在看这本书时,也不能胶柱鼓瑟,要用黛玉演示给我们的方法,用贾瑞牺牲性命换来的教训,去读出反面的历史故事。



点击下一个:耗子精宝钗撞来?还有一对耗子?+ 宝玉麝月,对镜而笑,晴雯麝月,谁是磨牙的耗子?+ 红楼梦中,那些看似已完、实则未完的事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8
​赞同 6​
​8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收起​
读红楼梦方法:故意写错,异常提醒,重复强调,关键字法 + 满、明、雪、月、金、木、水、火等关键字,是读红楼梦的钥匙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9】



3.2 我被绑架了怎么办
前文讨论过《红楼梦》不能有话直说的问题,但作者要想方设法让读者看懂反面写的意思。可用绑架来举例模拟,假如我被一群憨匪绑架了,之所以说憨匪,是我发现这帮家伙悍虽有余,但脑子不大灵光,我就要想办法把信息透露给亲友。亲友电话打来,绑匪让我接,但在旁监听,那我怎样说话,能把信息透露给亲友,又让绑匪注意不到,不会把我撕票。这种情况,跟红楼梦有些类似。

3.2.1 故意错
故意说错话,让亲友觉得不对劲儿,甚至在错话中透露关键信息。错误是很有效的提醒,比如我说我跟蔡元培在吃饭(知道蔡元培的人不会当绑匪吧?否则我死定了),亲友会一下子感觉到有问题了。

比如宝玉生日,香菱的新裙子“贜”了,把臓写错,让读者意识到这里可能“藏”了什么,然后仔细去看上下文,去发现秘密。

比如在大家玩射覆游戏时,把“射、覆”二字故意写反,太明显了,让读者意识到“两射一覆”说的其实是前一个射覆,从而解密。

再如陆游的“花气袭人知骤暖”,多次错写成“花气袭人知昼暖”。昼暖、玉生烟:太明显了,差不多说白了。

这是字面上的,还有一些事理方面的错误,比如贾敬过寿,贾蓉把贾赦、贾政称呼老爷,却把贾敬称太爷,就是明显的错误。

宝玉生日,同时出现牡丹花、芍药花、并蒂菱花,这有违常识,读者知道这些不可能同时开花,那么一定藏了作者不能明说的秘密。

3.2.2 不正常
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也不见得是错误,但对这个人来说是反常的言行,或者对这件事来说出现了异常情况。

比如我在电话中说我在青楼,可亲友都知道我只看红楼,从不去青楼,马上会意识到有问题了。

比如贾政居然讲下流笑话了,说舔老婆的脚,还说不是奶奶的脚贜,是月饼馅子有些作酸,那就要仔细看是怎么回事。

比如宝玉,平时不说脏话,有一天大骂“反叛肏的!”那就要思考:作者骂的是谁?是不是跟当面的薛蟠有关?反面有什么事情?

比如凤姐,不识字,出自王家那样的名门,却不识字,要引起注意。这个不识字的人,却有“学名”王熙凤,那就更要引起思考了:“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作者想表达什么?有一天这人又突然认字了,拿着司棋表弟的情书念,那里面一定藏了秘密!

贾环说个谜语,谜底是“一个枕头,一个兽头”,一次俩谜底,这就是异常,好好猜吧。

黛玉、湘云中秋夜联诗,妙玉突然出现,这也是异常现象。

宝玉生日,吃丫头饭。芳官说“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这都是异常。

首先要意识到异常,然后在上下文里仔细看,再思考各种线索。

3.2.3 重复强调
在电话中,我会把重要的字词重复两三遍,以引起亲友的注意。这是很常规的方式,我们平时的谈话中,如果把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多次重复,对方也能听出强调之意。

比如26回,黛玉说“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在窗外听到,问:“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既重复强调,又问读者为什么?

第一次写蘅芜苑:“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重复出现四个“清”,但绑匪感觉不到在说“清”。

有个叫蕙香的小丫头,宝玉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

重复是读书过程中最容易发现的方式,只要看到重复,在上下文里仔细看看,思考一下作者有没有在强调什么。

3.2.4 关键字法
如果我要给家人透露鸡窝里藏了金条和重要东西,我会在电话中把“鸡”作为一个关键字,结合错误、异常,并两次三番重复“鸡”,把这个关键信息传递给家人。

家人在听到我引起注意的话时,要在我看似平常自然的话语中,把关键字识别出来,这有一定难度。识别关键字比找重复难多了。

比如第一回介绍黛玉:绛珠草一株。绛,红色系是朱,珠、株都读朱,五个字里三个“朱”,是用重复告诉读者“朱”这个关键字。

比如顽童闹学堂,宝玉问金荣是那一房的亲戚,是问姓金的来历,茗烟答:“他是东胡同子里璜大奶奶的侄儿。”要识别出“东胡”这个关键字,需要跳脱出句子本意的局限,从文句中抓取到嵌在其中的关键字。其后写道“他母亲胡氏”,“胡”这个关键字易认。

对比: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

能够识别出满、明是关键字,而雪、月作为满、明二字的载体,在满、明因为太露不宜直接用时,雪、月也成为关键字。还有雪、林,明显代表薛宝钗、林黛玉,作为二人的代表关键字,雪还作为薛家的代表关键字,“丰年好大雪”代表薛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第五回红楼梦曲的结尾,也是《红楼梦》这本书的结果,是指大地归了薛家,没看到“雪”啊?您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都“白茫茫”了,还看不到雪!

识别关键字的时候,要想到尽量多的可能性,然后在多种可能性中去筛选,不怕选不到只怕想不到,而且要超出这段文字的本意去想。因为我在电话中要让家人听懂,还要防止绑匪听出来,所以往往不是表面说的意思,具有隐蔽性。比如把“东胡”说成“东胡同子”里住的一个人。

在“纵有千年铁门檻,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诗里,要能识别出“一鑑”,有一个前提,得先知道这是谁的名号,需要一些基础知识。

湘云中秋夜联诗,“庭烟剑夕棔”,用错字来强调关键字“棔”,通过湘云一大堆的解释,和“查一查”的提醒,读者明显能意识到,这些都是在说“棔”这个关键字。

宝玉说:“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这个关键信息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而是“玉生烟”这样的事件,或者诗句,识别时需要联系到诗。

再如妙玉请吃茶,“瓟、犀”两个关键字,需要仔细对比分析,还要结合诗经,才能识别出来。

我们把关键字分为两种:

一是瓟、胡虏、满、明、雪、月、金、木这种贯穿于全书的关键字,要重点识别,必须识别出来,能作为解密其他人、其它事的线索。比如贾母丫鬟金鸳鸯,根据姓金可怀疑此人后来投降满清做了汉奸,然后注意到其它很多线索,经过综合求证,最后确定此人确是汉奸。所以这类关键字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在后面尽量都总结出来。

二是犀、棔、一鑑这种,只在这个局部,揭示某个人、某件事的关键字,要在遇到后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即便没识别出来,影响也不大,比如棔字,没识别出来也只影响到认出丛帝,而其它很多线索照样可以让读者认出湘云是太子。

注意:对关键字识别的结果,先仅作为怀疑,不能认定为证据,要与其它地方多处验证,方能确定为线索或证据。否则就是识别了错误的关键字,曲解了作者的意思。注意避免但凭己意,瞎猜乱解。



点击下一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什么意思?+ 读红楼梦方法:谐音法,接茬法,射覆法,预演法,看似说此实则说彼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7:44 , Processed in 0.0601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