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绛珠仙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林黛玉明玉玺传国玉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11: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言两语说红楼】之二十四:“仙寿恒昌”“既寿永昌”
作者:钱杰     签发日期:2023年06月05日

之二十四:“仙寿恒昌”“既寿永昌”




贾宝玉一落胎胞,口中含的那块五彩晶莹的玉,到了第八回薛宝钗的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正面八个字为“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作者故意让薛宝钗念出声来,还“念了两遍”,生怕我们不留意、记不住这几个字似的。

“仙寿恒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国玉玺上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

这是作者随手写的吗,是巧合吗?


玉玺要蘸上朱红的印泥,才能盖章生效成为圣旨。故而玉玺离不开红色印泥。这是成套的东西。

贾宝玉有个“不长进的毛病儿”(二十一回史湘云语),喜欢淘漉胭脂膏子,甚至爱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二十三回,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戏问:“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这里脂批:“有是事,有是人。”意即这是真人真事)

是宝玉离不开,还是宝玉身上那块带有“仙寿恒昌”字样的玉石离不开?而宝玉和其所衔所佩那块补天不成、幻化成小儿口中玉石的“石头”,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这也是巧合吗?

若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写法巧妙。

不禁要问:携“玺”而来的贾宝玉什么背景?有何使命?

第一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到贾宝玉衔玉而生的奇事时,贾雨村便说:

“只怕这人来历不小。”

我们也在想:只怕“这人”来头要比曹雪芹大得多!

“这人”是谁?

“补天”是因为“天塌”,“天塌”则来自“天神”争帝、“共工怒触不周山”、事情闹大闹乱套形成权力真空——除去那在编在册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皇族,谁还有资格去“补”这个真空、进入“补天之石”行列?虽是先皇宠臣江南世家、但根儿上不过是皇家包衣奴才身份的曹家的子弟,能有这个资格?

《红楼梦》最早叫《石头记》。书上说得很清楚,这“历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是刻在这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石头上的。

“石兄”不但笔杆子硬,嘴巴子也好使,“口吐人言”,开篇便与空空道人谈笑风生,为自己的新书宣传造势。

“石头”能开口说话讲故事的“特异功能”,却不是《石头记》的原创。

唐代李商隐《明神》诗云:

明神司过岂令冤,暗室由来有祸门。

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

可见石头“通灵”、背后有“明神”支持,是很有分量的。你如果事情做得太过分,暗室欺心,石头看不过眼,你要提防它会出来发言作证。它一出马,不光要宣示正义、主持公道,而且能除魔驱邪,由批判的武器变成武器的批判,很有实际杀伤力的。


“通灵宝玉”反面的字迹便赫然为“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如果说“三知祸福”中的“知”还只是一种认识上的优势、理论上的先进,那么“一除邪祟”中的“除”和“二疗冤疾”中的“疗”,就是付诸行动的物质的力量了——二十五回,宝玉遭坏人暗中镇魇,要死要活。“明神”也就是那一僧一道看不过去了,出面将“通灵宝玉”所蒙十三年“粉渍脂痕”拂去,“持诵”“摩弄”一番,则立马神功大显,“悬于卧室上槛”,“邪祟”遂退、“冤疾”得愈。

为什么贾瑞手中的镜子急得哭着喊“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一块“石头”说的话,当然会被当成“满纸荒唐言”,是“痴话”(此书的文学性),但其实那是“一把辛酸泪”(史实)。能透过正面的“荒唐言”,解出反面那“一把辛酸泪”滋味的,“方是会看”(见第十二回脂批)。

这样看,“石头”才是《石头记》真正的作者。

换句话,倘若“石兄”“补天”成功,而不是被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受排挤打压靠边儿站,他就有“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第一回)这些“正事儿”做了,哪还会“堕落”得有闲工夫给我们讲这些“家庭闺阁琐事”?

而“曹雪芹”的工作,是后来“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并题书名《金陵十二钗》——此前书名已有数个,《情僧录》、《风月宝鉴》等。但脂砚斋点明《石头记》才是此书“本名”!

“披阅”“增删”内容、“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这些工作,怎么看也算不上是“原著”“原创”,只像是一个书刊编辑的活儿——最多是改编。

然则“石头”若不是“曹雪芹”,又会是谁呢?



作者:钱杰,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6个回答#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轻灵触动o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0-04 · 解决片荒,专注发现趣味电影
关注



展开全部

意思是:意思就是只要不丢失,就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出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字,指他的玉有灵性,不离身可以佑护主人无病无灾。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薛宝钗金锁上的话,也是一句吉祥语就是说不能丢弃要一直戴着。

小说剧情:

那一日,宝玉好不容易避开了贾政的提问,前往薛姨妈的住处探望薛宝钗。贾宝玉先是独自去往薛宝钗房中的,正和宝钗说话间,宝钗注意到了宝兄弟佩戴的通灵宝玉。

说是,往日里只是听说这玉神奇,却从未仔细的瞧过,今日定要瞧一瞧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看着便念出了镌刻在上面的字迹,当时在一旁的丫鬟听见了,讲出了薛宝钗的金锁也有刻字,并且是一对的想法。贾宝玉的性子是必要看到的,于是有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扩展资料

来历:

女娲弃在青埂峰的剩一石原是一块巨石,锻炼通灵后曾自变人形各处游玩,被警幻仙子封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又在西方灵河岸与绛珠草结下木石前盟,然后仍回青埂峰,变成一僧一道所见的那块扇坠般大小的石头。

因凡心偶炽,一僧一道将它变成甄士隐、薛宝钗所见的通灵宝玉幻相。它的真身则转世为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来通灵宝玉。到劫终之日,贾宝玉与通灵宝玉形质归一,重返青埂峰,变成空空道人所见的那块写有《石头记》的巨石。

女娲剩一石仅仅变作通灵宝玉,而没有变作神瑛侍者,也没用变作贾宝玉;贾宝玉仅仅是神瑛侍者转世,与女娲剩一石(通灵宝玉)毫不相干。

到劫终之日,贾宝玉与通灵宝玉各回各家:一个回赤霞宫,一个回青埂峰。女娲剩一石下凡走这一遭,仅仅作为随行记者记录下贾宝玉的人生经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通灵宝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锁




73   
评论(1) 分享
[url=]举报[/url]








温州竹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2024-09-07

不想吃饭想哭心情低落,测试自己有没有抑郁,看自己是否有抑郁倾向,怀疑自己有抑郁?测试一下!全面的分析报告,帮助您了解自己的抑郁状况,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改善建议。

zyds2.zhuyu01.top








百度网友f13e931
2018-08-03 · TA获得超过5623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1.释义具体如下所示: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与“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对偶句,意思就是只要不丢失,就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2.出处:“我看二爷玉上的话倒与姑娘项圈上的话是一对儿。”事实上,两句话含义是很接近的,单纯从表面上来看,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不丢失,则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3.典故:《红楼梦》 中的第80回后关于宝玉失玉的一段文字,这其中而丢了这块玉,也预示着命运转折,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知祸福”。而“一除积祟,二疗冤疾“,则是在前80回宝玉凤姐中马道婆魔法时,通灵玉已发挥了它的这两个功效。那个癞头和尚念的几句诗里,有一句”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这些说明了日后发生了重大变故时,虽然是寄予了吉祥与祝愿,但通灵玉与黄金锁,也改变不了主人的命运了,于事无补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6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url=]
[/url]
[url=]匿名用户[/url]
2014-01-22

这是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锁上刻的两句话中的一句。意思是永远在身边,永不分离,永不抛弃的意思。和贾宝玉的玉上面的两句话是配对的,表明了金玉良缘的相互关系。您可以参考《红楼梦》的有关章节:宝钗“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宝钗的金锁上的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的玉上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两句话是一对的,所以不难理解。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我认为第一层意思是不要丢弃(通灵宝玉),才能长命百岁。第二层意思就是不要丢弃和宝钗的金玉良缘。

9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url=]
[/url]
[url=]匿名用户[/url]
2014-01-22

1、“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宝玉的通灵玉上的文字,意思是通灵玉来人间只是为了体验一番悲欢,万不可留恋,只要铭记就可维持仙寿。“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宝钗的金锁上的文字,意思是只要宝钗保持金的典雅华贵般的大家闺秀之德就可永保芳华。
2、玉石和金锁分别和宝玉宝钗根质相维系,如丢失了则恐有恙。
3、两句话形成对仗,暗示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5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url=]
[/url]
[url=]匿名用户[/url]
2014-01-22

<红楼梦>中“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_贾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上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薛宝钗佩带的金锁...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对偶句,莺儿不是说过吗,“我看二爷玉上的话倒与姑娘项圈上的话是一对儿。”两句话意思接近,从字面上来解,是说只要不丢失,则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80回后有宝玉失玉的一段文字,而丢了这块玉,也预示着命运的重大转折,即“知祸福”。而“一除积祟,二疗冤疾“,则是在前80回宝玉凤姐中马道婆魔法时,通灵玉已发挥了它的这两个功效。那个癞头和尚念的几句诗里,有一句”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也说明了日后发生了重大变故时,虽是寄予了吉祥与祝愿,但通灵玉与黄金锁,也改变不了主人的命运了



《红楼梦》中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什么意思?520心中的深蓝浏览856次资源分享[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Rock_牛X推荐于 2019.11.13


满意答案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字面上意思是,只要这块玉和金锁不丢失且常常带在身上,就可以保佑人长命百岁,青春永驻。
出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字,指他的玉有灵性,只要这块玉一直戴着,就可以保佑人长命百岁。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薛宝钗金锁上的话,也是一句吉祥语,就是说只要金锁不丢失且常常带在身上就可以保她无灾无病,青春永驻。
金玉良缘一直是红楼梦里面的一个话题,也是林黛玉的心病,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项圈初相遇,就引出“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两段话,咋一看这就是一对的,结果也确实成就了婚姻。
可是这上面的两句话结果是一种反讽了,“莫失莫忘”看来是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和怀念,“不离不弃”这个话语反看是对宝钗了,宝玉最后还是离弃了宝钗出家了。
贾宝玉最终还是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在封建社会,尤其是贾府大家族,宝玉在顽劣最终还是要守着规矩,要听从长辈礼教完婚,所以说“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扩展资料:
通灵宝玉及金锁的来历
通灵宝玉,《红楼梦》中的神话形象,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来,当做命根子挂在项上。贾宝玉是女娲剩一石转世真身(质),通灵宝玉则是其幻相(形)。
薛宝钗项圈上的金锁受一僧一道点化,系通灵宝玉附生物,寓意“土生金”;一边金(薛宝钗)玉(通灵宝玉),一边木(林黛玉)石(贾宝玉),双方激烈对抗,寓意“金克木”。
通灵宝玉对贾宝玉的人生发挥原罪、金箍棒、紧箍咒三重作用。贾宝玉多次摔砸通灵宝玉,彰显了他的爱情坚贞和叛逆精神,但以失败、妥协而告终。
后四十回通灵宝玉丢失,从反面促成了金玉良缘、高魁贵子、家复中兴三件喜事。贾宝玉完成这些为通灵宝玉所注定的宿命后便离家出走,与通灵宝玉形质合一,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变回女娲剩一石,诗云“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债偿清好散场”。
象征意义
原罪
在下凡之前,剩一石经历了三次锻炼。
第一次:理之锻炼。
剩一石也是由女娲亲手炼成的一块补天石。以它为代表的正邪两赋才女才子们跟那些仁人志士们一样,他们的人性都是以正气为先导的,均有修齐治平之志气,有补天济世之才气,有大仁大义之正气。理之锻炼,即达理、明理、得道、入圣。剩一石尽管弃而未用,它依然可以“天不拘来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自得“幽灵真境界”。
第二次:情之锻炼。
剩一石在青埂峰下“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故曰“通灵”。绛珠、神瑛在西方灵河岸上生情,神瑛对绛珠“日以甘露灌溉”,绛珠修成人后“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皆为情之锻炼。
灵河与通灵呼应:灵者,情也;灵河者,情河也;通灵者,通情也。经过情之锻炼,这块从女娲手中禀正气而生的剩一石就变换了气性,成为正邪两赋的有情之石了。
第三次:欲之锻炼。
伊甸园神话中,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红楼梦》中,剩一石偷吃的禁果,就是凡心偶炽、痴恋红尘,由一僧一道携带下凡,并“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一僧一道扮演了伊甸园里那条蛇的角色,使通灵宝玉具有了原罪的性质。甲戌本写一僧一道演说红尘,亦可补足文意。
经以上理、情、欲三次锻炼,剩一石幻化为通灵宝玉,获得了完整的人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灵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23: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原文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外貌描写
weini865浏览1660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cvt67fg
推荐于 2018.03.09
满意答案
   
贾宝玉 外貌描写:

①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②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③披了玉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棠屐





林黛玉 外貌描写:

①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③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

④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

⑤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

⑥黛玉换上了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麾,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⑦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鬓,簪上一支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棉裙





薛宝钗 外貌描写:

①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②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③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

④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7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草的意象与还泪的深意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6-12-12 23:45:30)
标签: 吴梅村        分类: 《红楼梦》新解
绛珠草的意象与还泪的深意

主讲人:至真斋主

《红楼梦》开篇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作者在这里用“梦幻”来比喻他的现实经历,因这段经历不能直说,故而才将真事隐去,并且假借“通灵玉”下世造历的记述来撰写《石头记》这部书。这就是告诉我们,这部书采用了以虚写实、以假写真、以象写意的写作手法。我们解读这部书就不要被表面的故事所迷惑,也不要根据表面的“具象”来进行种种的考证,否则就不能领悟这部书的主旨立意。在作者自云后的批语诗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批书人提示我们这部书是用血泪写成的,其隐写的故事一定是悲惨的,切莫当成风花雪月、无病呻吟之作。

化名为曹雪芹的人将作者原创的《石头记》,“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此处,靖本批语:〖此是第一首标题诗,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八月泪笔。〗

以上批语诗和批语告诉我们,《红楼梦》这部书原创作者是以血泪写成。增删者“曹雪芹”哭修此书,且未修完,泪尽而逝。批书人经常哭芹,泪亦待尽。《红楼梦》的创作者们以泪洗面、前赴后继,共同创作了这部残缺的旷世奇书。然而,自《红楼梦》传世以来,人们都把作者精心设计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之缘,神瑛侍者灌溉绛珠草当成了神话故事。绛珠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下世还泪演绎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被当成了凄美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不知作者以虚写实、以假写真、以象写意的写作手法。然而,只要我们深入解读文本所明示和隐含的寓意,只要我们把这部书的时代背景放在明末清初,李自成的大顺国、张献忠的大西国、满族的大清国,与代表华夏正统的大明王朝争夺江山,进行残酷厮杀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就不难破解绛珠草的意象和她为神瑛侍者还泪的深意,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林黛玉有悖常理、与生俱来的常常莫名其妙的哭泣。也就不难发现所谓的爱情故事只不过是障眼法,以此来掩盖实写改朝换代的史实,并由此揭示朝代更迭的原因和历史规律。

在文艺理论中,具象是指具体的形象,是文艺创作过程中活跃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的基本形象。因为具象真实再现客观形象,它可以找到现实中的对应物。意象是以人的思想情感来掺入客观形象之中,对客观形象进行有取舍的改造,保留客观形象的一些形态,却又明显带有作者的主观因素。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即是此意。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阳爻和阴爻两种组合符号,这两种符号组成六十四卦,原本是用来记录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后来发展到历史、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花草树木兽鸟虫鱼及事物具有固定的意象符号。例如:梅花象征傲霜斗雪不惧严寒,品质纯洁高尚;芭蕉象征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松树象征坚韧不屈;杜鹃象征凄凉、哀伤;南浦是水边送别的专属词语;长亭是陆上送别的专属词语;献芹是自谦礼物菲薄、建议浅陋的代名词。等等。以后在小说创作中也被引入意象创作手法。例如:《西游记》中的金箍棒和紧箍咒;《水浒》中的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等等。在文学作品中,用意象创作有如下作用:1)寄情于物,赏心悦目;2)意同象异,各见其趣;3)主题朦胧,意绪无穷;4)文字有狱,取象而避;5)不肯殉葬,寓意于象。在小说创作中,意象的象征意蕴可以进一步深化叙事内涵。

在《红楼梦》中很多词语、典故具有多义性,作者塑造的一些主要人物同样赋予了多种意象。如果我们把那些具有多种意象的人物仅仅理解成一种意象,我们不但不能全面理解人物和这部书的主旨立意,我们同时也常常陷入多种意象之间互相矛盾的苦恼之中。这也是《红楼梦》爱好者们经常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人物的多种意象分开解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关于林黛玉这个人物很多人都做了解读,有的解读很贴切、很精彩。我今天只解读林黛玉的前身绛珠草的意象和还泪的深意。

在第一回,作者交代了林黛玉的前世。书中写道: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株受天地精华、甘露灌溉,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的草称为“绛珠草”呢?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常用“绛珠”来形容各种植物的果实和各种质地不同的珠子。而在佛教典籍中“绛珠”却用来形容红色的水珠。南朝梁代的佛教典籍《经律异相》卷第四十六《阿修罗第一》云:“令大海水赤如绛珠。时阿修罗即大惊怖,遁走无处入藕孔中。”在《红楼梦》写绛珠草处,批书人批道:【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这条批语已经明示我们“绛珠”不是指红色的珠子,而是指“红色的泪珠”即“血泪”。那么绛珠草就是血泪的化身,是作者赋予的血泪意象符号。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即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几乎贯穿作品的始终,绛珠草的意象也就和“通灵玉”、“金锁”一样成为贯穿作品整体结构的中心意象。绛珠草不是自然界实有植物,而是作者虚构的意象。

然而,一些以考证为名行索隐之实的红学家,却把作者虚构的意象当做实物来研究。周汝昌就说绛珠草是大自然中实有之物,不是作者的凭空杜撰。他在《绛珠草·文化教养》一文中说绛珠草是“艺名”,实际上曹雪芹指的是“苦草”,即《尔雅》所说的“寒浆草”──亦名酸浆者是也。他说这种草与林黛玉联系在一起的原由在于它有一个极有趣的别名“洛神珠”。还有的学者认为绛珠草是“深山露珠草”、人参、玉竹、金钗石斛(hú)等等。这些研究者在我看来都不知《红楼梦》的意象创作手法,用作者虚构的意象做实物考证必然南辕北辙。

既然绛珠草幻化成了女体人形绛珠仙子,生活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她就是无仇无怨、无情无恨、无饥无渴、无需灌溉滋养的长生不老的神仙。我们都知道天上的神仙“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为什么她却要通过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才能久延岁月?为什么她要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才能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为什么她还有离愁别恨“终日游于离恨天外”?为什么她还要靠蜜青果为食、灌愁海水为汤?这是作者故意留下的破绽,让我们去思考其中的深意。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赋予绛珠仙子具有人的一切感情、欲望和知恩图报的美德。她由一株普通的绛珠草而变成美丽的绛珠仙子,得益于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因与恩人神瑛侍者不得相见、无法回报,故而才有终日离愁别恨之苦。

我们读《红楼梦》要特别注意作者故意留下的破绽和反常的描写,这都是大有深意的机关。比如绛珠仙子是神仙却按照凡人来写;黛玉自生下来就莫名其妙的爱哭;薛宝钗吃冷香丸;秦可卿的奢华葬礼;黛玉的《葬花词》等等。还有作者不但喜欢用谐音影射,有时候还故意用错别字,比如把嵇子写成姬子。一句话中暗藏讳词忌语。只说半截话让读者猜后面的话。暗藏历史事件的时间却又故意打破时间顺序等等。如果不仔细揣摩就会被作者骗过。这种写作手法是文字狱时代的无奈之举。

在第二回林黛玉第一次出场就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林如海本来人丁不旺,唯一的儿子还早夭,只剩下林黛玉一个女孩。然而悲剧这才刚刚开始,转年林黛玉的母亲就去世了。在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林黛玉孑(jié)然一身、孤苦伶仃。小说一开始就定下了悲剧的基调,以后出场的很多人物不是早岁父母皆亡,就是鳏寡孤独,要么就是少妇守寡。还有被拐卖的,还有从育婴堂抱养不知父母是谁的。而且人物陆续死去,只有死没有生,配合着小说毫无生机的末世主旨。根据第五回人物判词和书中人物结局伏线暗示,80回后一定是公子红妆们纷纷惨死的场景。这哪里是“通灵玉”下世造历的“昌明太平朝世”?这分明是改朝换代的乱世。

黛玉跟宝玉第一次见面,宝玉就给黛玉起了名字叫颦颦。这是宝玉看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产生的感觉。颦是皱眉的面容,给人的感觉是愁肠百结。唐寅有诗句“黛笔难描满额颦。”借用来形容黛玉的容貌十分恰当。颦蹙是黛玉与生俱来的特征,这也暗合了她的前世绛珠仙子“终日游于离恨天外,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今世还泪的凄苦形象设计。然而宝玉把黛玉比作病西施也只是取其形似,在品德上宝玉眼中的黛玉却神似娥皇、女英。

第十七回,贾政领宝玉和一帮清客游览初建成的大观园,游到后来黛玉的居所潇湘馆,书中这样写道:【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这里的竹子指的是湘妃竹。华夏古代传说尧有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为妻。舜父顽,母嚚(yín),弟象劣,累次欲置舜于死地,娥皇女英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为后,女英为妃。舜帝至南方巡守,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二妃往寻,血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湘江。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潇湘馆的湘妃竹与西方灵河岸边的绛珠草暗合。贾政让清客们题匾额,题了两个贾政都不满意,又让宝玉题。【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suī)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注意这里宝玉说的“必须颂圣方可”的含义。很多人要么忽视了这句话,要么把颂圣理解为颂元妃。熟不知除了皇帝和古代圣人,敢对谁言颂圣?联系到湘妃竹和有凤来仪的典故,这里的颂圣只能是称颂舜帝。舜帝是华夏始祖之一,被称为圣君。《史记》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gōu)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帝以孝闻名。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孝感动天”说的就是舜帝。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其弟象为诸侯。

“有凤来仪”是舜帝南狩巡的典故。虞舜继位后,曾经在尧时期的旧臣子密谋造反。舜帝在举办大典时被刺客刺伤,为了查出幕后主使,舜帝带上禹等人开始南巡。舜帝带领大军与丹朱会战,丹朱、三苗王俱被擒获。丹朱不愿接受舜的赦免,自裁于狱中。众人主张杀掉三苗王等一干人,舜帝认为要想建立太平盛世,必须从精神上让对手心悦诚服。舜帝十分关心各族百姓的疾苦,教他们建造房屋、学习麻织和耕作技术等等。三苗人对舜帝的英明仁慈佩服得五体投地。舜帝又命大禹治理了水患,从此天下太平,四海宾服。晚年的舜帝心里依然放不下黎民百姓。他带领几名老臣,几名仆从,从鸣条出发,南渡黄河,经中原大地向江南进发。舜帝中途大病一场,病愈后又继续过长江向南行,最后死于苍梧。相传舜帝南狩巡到了韶山一带,见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顿觉神清气爽就稍事休息。当时这一带是三苗聚居地。就在舜帝一行人刚刚坐下来时,忽然鼓角齐鸣,一群三苗人将舜帝一行人团团围住。然而舜帝并不惊慌。他指挥大家奏起了韶乐。一时间百鸟合鸣,凤凰来仪。气势汹汹的三苗人顿时被这美妙的韶乐和场景迷住了。他们纷纷放下武器,随着韶乐的节奏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就这样平息了。关于舜帝南狩巡的故事很多人误以为是游山玩水,其实舜帝南狩巡是为了从精神上征服尚未臣服的少数民族,并且向他们传授造屋、农耕、麻织等技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因尧舜是上古的贤明君主,后来“尧舜”成为一个词语,泛指圣人或继承皇位。如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宁翊(yì)曰:‘父死子继,古之常理。穆公虽有尧舜之心,奈公子冯每以失位为恨,身居邻国,其心须臾未尝忘宋也。’”明熹宗朱由校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命他继位。《红楼梦》这部书在提到“有凤来仪”时批语道:“果然,妙在双关暗合。”那么宝玉为什么说在潇湘馆颂圣呢?看了上面舜帝的典故和“尧舜”词语的含义我们就明白了,这是对华夏之祖的崇敬之情,也暗含有华夏正裔继承皇位,圣人再现,期盼尧舜治世之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民族倾向性。这也就明白了第十六回凤姐说的“太祖仿舜巡”的真正含义。而胡适偷换概念,无视“太祖”和“仿舜巡”关键词,单取“南巡”,以所谓的考证为名,行索隐之实,把“太祖仿舜巡”索隐为康熙南巡,与曹寅接驾四次或五次挂钩,以此来证明《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的孙子。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绛珠草及下世还泪也是作者自寓。在绛珠仙子意欲跟随神瑛侍者下世还泪处有几条批语,甲戌本侧批:〖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甲戌本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風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甲戌本眉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蒙府本侧批:〖恩情山海债,惟有泪堪还。〗甲戌本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作者虽然是借僧人之口介绍林黛玉和宝玉的前世之缘,而实质上却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这部书的目的。古代文人常常用草木自谦,比喻卑贱出身或地位。陈子昂《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舍。”苏轼《笏记》之一:“徒倾草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绛珠草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甘露灌溉,比喻受皇恩。“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比喻出人头地,成为可造之材。“修成个女体”,只取其意,不分男女。如此解读还要知道“赤瑕宫神瑛侍者”的意象符号。

“赤瑕宫”的“赤”字是红色。明朝崇尚火德,红色是明朝的象征符号。“瑕”字在古代用来表示彩色的光象和云彩时与“霞”通用。赤瑕意即红色的霞光。文本在“瑕”字处,甲戌本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批书人指出作者用“瑕”字语带双关,即赤瑕宫有缺陷瑕疵。关于赤瑕宫还有一个典故。据道教传说赤瑕宫是灵虚真人的府邸。灵虚真人本是混沌初开之时昆仑山上的一块红色玉石,玉帝曾在上面打坐修道,最终修成不坏金身。这块玉石也借了玉帝灵气修得正果,成为石仙之祖,被玉帝敕封为灵虚真人掌管万石之事。

朱元璋在成事前曾出家为僧,他信奉白莲教。“大明”国号来源于佛教。《大阿弥陀经》赞颂阿弥陀佛是比日月还要光明千百亿倍的“光明之王”,“其光明所照”使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明”。阿弥陀佛是“诸佛光明之王”,即“明王”。元末天下大乱,白莲教宣扬“明王出世”,红色的明王将来到人间拯救苍生,建立没有痛苦与不平,充满庄严、清净、富足、美妙的极乐世界。朱元璋自居为佛教的明王出世,所以用“大明”为国号。在《红楼梦》里,“赤瑕宫”与“红楼”是意象符号,二词同义,都是隐喻明皇宫紫禁城,引申为大明王朝。

“神瑛侍者”的“神”字是神圣的意思。“瑛”指玉的光彩。“神瑛”就是神圣的玉的光彩。“侍者”一词除了有随侍主人左右听候使唤的人之意,在佛门中还表示侍候长老的随从僧徒。佛门侍者随侍师父、长老之侧,听从其令。侍者与长老的关系最密切,除了处理杂事外,朝夕聆听长老教诲,因而倍受长老重视,常被视为衣钵或法席的传承者。

《红楼梦》借用佛门侍者作为长老继承人的特殊职位,创作了“神瑛侍者”这个带有神圣的、玉的光芒的,赤瑕宫未来继承人的意象符号,寓意贾宝玉是未来华夏皇权继承人。书中交代贾宝玉“衔玉而生”。而这块通灵玉上刻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传国玉玺上的铭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通灵玉上的文字有意模仿传国玉玺上的文字,被赋予皇权象征的内涵,“通灵玉”也就成为玉玺皇权的意象符号。那么绛珠草为赤瑕宫神瑛侍者还泪,就是在为华夏大明王朝的皇帝还泪。1644年甲申之变,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吊死煤山,《红楼梦》的作者曾经沐浴皇恩,著书还泪合情合理。同时这也与开篇作者自云相呼应:“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yù)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孝经》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作者自云明示了这部书的创作主旨之一是忏悔自身不孝,谴责他人不孝。

作者说绛珠草生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佛教称阿弥陀佛所居的世界为西方净土或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净土宗认为西方净土如虚空大无边际,只因万物归终于日没处,方以西方称之。佛教又称龙住而不枯竭的河川为灵河。《安乐论》云:“附水灵河,世旱无竭。”《智度论》云:“譬如龙泉,龙力故不竭。”《红楼梦》作者说的“西方”和“灵河”是借用了佛教的典故,同样把“西方”和“灵河”作为意象符号化而用之,暗喻明朝河山。

“三生石”本来也是佛教的典故。“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意含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所以人们常说夫妻的爱情是“缘定三生”。“三生石”的传说还与华夏民族的始祖女娲有关。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集沙成一顽石,女娲将顽石立于西天灵河岸边。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顽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大惊失色,但见此石头重脚轻,屹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大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忙施魄灵符,将这个擎天顽石封住。女娲寻思自从造人之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上添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顽石的魔性,女娲将顽石放在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红楼梦》在三生石处有批语提示,甲戌本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甲戌本眉批:〖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红楼梦》化用“三生石”的典故,表面上写三世姻缘,实质上写三世与朝代的因缘,前世暗喻“前朝”,即作者在明朝为官,今世暗喻“当朝”即清朝,来世暗喻死后依然是明朝人。

“忘川河”的典故源于中国神话冥界传说,人死之后要过鬼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以忘川河为界。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密布,腥风扑面,阴森恐怖。忘川河与《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他跟秦可卿来到的“黑溪”“迷津”处很相似。很显然,作者在绛珠草的生长之地抛弃了“忘川河”的传说,自创神话改三生石畔的忘川河为灵河。

那么,这个在明朝沐浴皇恩,饱读诗书才华冠绝,在明朝覆亡之际因无力补苍天而懊悔,晚年穷困潦倒,著书还泪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吴伟业!

吴伟业生于1609年,逝于1671年。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出生于江苏太仓一个普通读书人家。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长于七言歌行,音节极佳,情韵悠然,轶事典故,信手拈来。《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他的诗歌多写哀时伤事的题材,多用典故影射现实。他还写了大量香奁体诗歌。赵翼评价说:“梅村诗本从香奁体入手,故一涉儿女闺房之事,辄千娇百媚,妖艳动人。”另有传奇剧《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shèng)《绥寇纪略》。

吴伟业自幼体质不佳,“禀受尪羸(wāng léi瘦弱)素有咯血之证,每一发举,呕辄数升,药饵支持,仅延残喘。”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镇洋县志》)崇祯四年(1631),二十三岁的吴伟业参加会试,遭到乌程党人的诬陷,被指控徇私舞弊。崇祯帝调阅会元试卷,亲自在吴伟业的试卷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崇祯帝比吴伟业还小一岁,“天语褒扬”钦点吴伟业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并授翰林院编修。同年,吴伟业奉旨归娶先室程氏,荣极一时。崇祯九年,年仅二十八岁的吴伟业被任命为湖广乡试的主考官。崇祯十年被任命为东宫讲读。崇祯十一年,皇太子出阁,吴伟业就讲于文华殿,崇祯帝在场亲自垂问《尚书》大义,讲毕,赐予“龙团月片,甘瓜脆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流寇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当年五月尚在老家的吴伟业才闻听噩耗。“先生里居,闻信,号痛欲自缢,为家人所觉。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儿死,其如老人何?’乃已”。南明福王时,吴伟业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故里。清兵南下之后,吴伟业长期隐居不仕,以复社名宿主持东南文社。吴伟业的亲家陈之遴是降清明臣,极力荐举吴伟业仕清。吴伟业的许多好友和一些遗民志士坚决反对。侯方域致书吴伟业竭力劝阻。然而,吴伟业碍于家人敦促,于顺治十年(1653)九月被迫应诏北上。在过淮阴时他写下诗句:“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我是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次年他被授为秘书院侍讲,后来又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1656)底,他以丁忧南还,从此不复出仕。

早在1919年,邓狂言在《〈红楼梦〉释真》一书中就提出了吴梅村作者说。1971年,台湾人杜世杰在《红楼梦原理》一书中也认为《红楼梦》作者是吴梅村,他认为:“梅村心怀亡国之恨,不能补天,深自愧悔,乃以史臣自任,自称古藏室史臣,又称梅村野史,则其胸怀可知也,其所做之诗,多隐史事。”1984年,香港的李知其出版《红楼梦谜》一书,赞同吴梅村作者说。据《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藏家透露,在“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批语诗后面有批语:“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風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风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按照那时候用小楷抄写在宣纸上,每页也就大约500字,四页约2000字。而现在我们看到的甲戌本、庚辰本等,每回约7000字。也就是说吴梅村的《风月宝鉴》只相当于故事梗概。

吴伟业的传奇剧《秣陵春》,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许多与《红楼梦》相似之处,一、两书书名相合。秣陵指南京,南京古称石头城。而《石头记》中的贾家世居之地正是金陵石头城。二、两书都以“真”、“假”做为人物姓氏。《红楼梦》中有“甄宝玉”、“贾宝玉”《秣陵春》中有“真大爷”、“贾姐姐”。三、两书都以“曹”姓人物怀念旧主做起始。《秣陵春》以曹善才弹琵琶怀念旧主开头,又以曹善才弹琵琶迎送旧主亡灵为结束。而《红楼梦》则是“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增删《石头记》。“悼红轩”暗喻悼念朱明王朝。四、两书都是以“镜子”和“玉”做为贯穿全书的道具。《秣陵春》中有旧主所赐的“宜光宝镜”,《红楼梦》中有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风月宝鉴”。“鉴”就是“镜子”,隐喻“史鉴”,即故国兴亡的史鉴。《秣陵春》中展娘有“玉杯”,《红楼梦》中宝玉有“宝玉”,皆以“玉”为线索。在《红楼梦》中有一些香奁体诗,如“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庚辰本双行夹批:〖恰极,工极!绮靡秀媚,香奁正体。〗这正是吴梅村的特长。

吴伟业屈节仕清,一直是他“误尽平生”的憾事,在诗文中多有表露。如《贺新郎·病中有感》:“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待洒向、西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三年的贰臣生涯犹如南柯一梦。舆论的耻笑,青史上的污点,让吴伟业一直生活在无尽的忏悔之中。在留给儿子的遗书中,他说自己是“牵恋骨肉,逡(qūn)巡失身,此吾万古惭愧,无面目以见烈皇帝及伯祥诸君子,而为后世儒者所笑也”(见吴梅村《与子暻疏》)。1671年冬,身患肺结核晚期病入膏肓的吴伟业自知来日不多,作临终诗曰:“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须填补,纵比鸿毛也不如。”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蓑,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伟业之墓”。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一代大诗人吴伟业病逝,葬于苏州玄墓山之北。

吴伟业遗嘱坟前立一圆石,他是把自己视为一块不能补天的顽石,这正与《红楼梦》青埂峰下被女娲遗弃的补天石相应。吴伟业创作《风月宝鉴》也是在为自己懦弱无能、无材补苍天,以及后来变节仕清的深深忏悔。他在《破砚》诗中写道:“一掷南唐恨,抛残剩石头。江山形半截,宝玉气全收。”此诗中的“剩石头”、“宝玉”与《红楼梦》中的“补天石”、“通灵玉”其意象是一致的。《红楼梦》独创神话般的黛玉还泪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借黛玉这个人物在为恩重如山的崇祯帝还泪。绛珠草还泪的意象不仅仅指原创者吴伟业,也是增删者的意象,他们集体创作《红楼梦》本身就是在还泪。绛珠草是《红楼梦》创作集团的集体化身。这就是:作者前世绛珠草,化典巧用三生石。无才补天心悲切,著书还泪报皇恩。

《红楼梦》具有明显的民族倾向性。原创者和增删者为什么要历经几十年前赴后继,集合集体的智慧,锲而不舍的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她是一部爱情小说吗?她是一部描写大家族兴衰的小说吗?或者是一部教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小说?绝非如此!当一个号称创造了辉煌灿烂文化的民族屡次遭受侵略而亡国,几近亡种边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在亲身经历了惨烈的内部斗争和外部入侵致使一个王朝毁灭以后,作为当时有良知的文人们,必然会痛彻心扉地反思造成“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根本原因,也会寻找让国家长盛不衰,民族绵延不绝的方法,不要再重蹈覆辙。翻阅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每当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都会有知识分子进行剖析反思。《红楼梦》也是这样一部作品。她设计了宁荣二府,宁府淫乱,荣府不孝,贪腐成性,消费祖宗基业而不思进取,致使内囊空虚、武功荒废,最后内忧外患无力回天而覆亡,借此影射明朝的覆亡。作者又费尽心机地设计了佛道二真、警幻仙子、秦可卿、秦钟、焦大等具有警示意义的人物,试图警示当局者和后人洗心革面、悬崖勒马、励精图治。真是用心良苦,善莫大焉!

《红楼梦》是一部意象主义小说,不是写实主义小说。书中有大量的意象符号,如果无视这些意象符号的内涵和指向,就不能深入理解这部作品的主旨立意。意象符号是红楼各个门径的暗锁,只有破解这些意象符号,我们才能走入红楼大门,欣赏无尽的内部风景,领悟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旨意。

2016.1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9 08:55 , Processed in 0.1007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