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0-12 09: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鸿门会
【作者】沈愚 【朝代】明拼音
天柱崩摧地维裂,日月无光乌兔缺。
撞钟击鼓海扬尘,刺豹捶牛饮生血。
磨牙猰貐争雌雄,横眉炙锦眩重瞳。
芒砀云瑞不改色,座中有客乘飞龙。
舞剑当筵势挥霍,老增有言君不诺。
将军怒发冲危冠,目光射人肝胆落。
倒倾卮酒擘彘肩,呼龙归去龙腾渊。
百二山河付真主,玉斗声中泪如雨。
收藏
139
1
鸿门会播报编辑讨论3[url=]上传视频[/url]
元代杨维桢诗作
《鸿门会》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咏史诗,写刘邦、项羽鸿门之会。此诗前六句,写秦末大乱,楚、汉抗争,作时代氛围的刻画;中间六句,从大形势的渲染跳到宴会上,分别描写刘、项双方:刘邦的志向、实力,项羽的气概、军威;后四句则概括了鸿门会的结局,以刘邦溜回军中,范增撞碎玉斗宣告了鸿门会的结束。全诗结构紧凑,用词精炼,事至繁而笔极简,造语奇崛,意境幽诡。
相关星图查看更多
[url=]杨维桢的诗文作品[/url][color=rgba(0, 0, 0, 0.6)]共25个词条1428阅读
鸿门会
[color=rgba(0, 0, 0, 0.6)]《鸿门会》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咏史诗,写刘邦、项羽鸿门之会。此诗前六句,写秦末大乱,楚、汉抗争,作时代氛围的刻画;中间六句,从大形势的渲染跳到宴会上,分别描写刘、项双方:刘邦的志向、实力,项羽的气概、军威;后四句则概括了鸿门会的结局,以刘邦溜回军中,范增撞碎玉斗宣告了鸿门会的结束。全诗结构紧凑,用词精炼,事至繁而笔极简,造语奇崛,意境幽诡。
题苏武牧羊图
[color=rgba(0, 0, 0, 0.6)]《题苏武牧羊图》是元末诗人杨维桢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苏武忠贞品格;中间两联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尾联则以李陵泣别作为反衬,更见出苏武人格的崇高。诗人在这首题画诗中,热烈歌颂了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民族气节,悲壮深沉,慷慨激越。
凤凰石
[color=rgba(0, 0, 0, 0.6)]《凤凰石》是明代杨维桢所作的一首诗。
五湖游
[color=rgba(0, 0, 0, 0.6)]《五湖游》是元朝诗人杨维桢的作品之一。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
[url=]元朝的诗文作品[/url][color=rgba(0, 0, 0, 0.6)]共1604个词条5.2万阅读
天净沙·秋思
[color=rgba(0, 0, 0, 0.6)]《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山坡羊·潼关怀古
[color=rgba(0, 0, 0, 0.6)]《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我侬词
[color=rgba(0, 0, 0, 0.6)]《我侬词》是元代女书画家管道昇的诗作。管道昇的丈夫赵孟頫想纳妾作了首小词向管道昇示意,管氏作《我侬词》以答复。她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任。此诗用喻新警,用词婉转,而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
天净沙·秋
[color=rgba(0, 0, 0, 0.6)]《天净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这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这篇散曲用笔精深,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颇有词的意境。
[url=]元朝的乐府诗[/url][color=rgba(0, 0, 0, 0.6)]共9个词条1006阅读
鸿门会
[color=rgba(0, 0, 0, 0.6)]《鸿门会》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咏史诗,写刘邦、项羽鸿门之会。此诗前六句,写秦末大乱,楚、汉抗争,作时代氛围的刻画;中间六句,从大形势的渲染跳到宴会上,分别描写刘、项双方:刘邦的志向、实力,项羽的气概、军威;后四句则概括了鸿门会的结局,以刘邦溜回军中,范增撞碎玉斗宣告了鸿门会的结束。全诗结构紧凑,用词精炼,事至繁而笔极简,造语奇崛,意境幽诡。
王氏能远楼
[color=rgba(0, 0, 0, 0.6)]《王氏能远楼》是元代诗人范梈创作的一首歌行体乐府诗。此诗借痛酌高楼,抒发了人生变幻的感慨,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前四句诗人表示人生万事倘若都能善于自处,身居斗室也觉天地自宽;中间四句收笔眼前,写痛饮王氏能远楼,以狂歌剧饮来求得自我解脱;后八句抒情,并寄语思乡的朋友,不必乡愁百结、惆怅无涯。全诗境界开阔,意象纷呈,平仄交错,蝉联而下,一气呵成,给人以意象飞腾,扬眉浩宇之感。
浪淘沙二首
[color=rgba(0, 0, 0, 0.6)]《浪淘沙二首》是唐代诗人皇甫冉所写的一首诗。
芙蓉曲
[color=rgba(0, 0, 0, 0.6)]《芙蓉曲》是元朝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的首联描写了秋日江上的芙蓉和江上的秋江女儿;颔联两句进而描写秋将女儿的生活;颈联折回描写了江波,落叶等寒秋之景;尾联借采莲人面对荷花不知从何荡舟,再次结出秋江女儿爱花惜花的一片苦心。全诗以景语写情,语言流丽,风格清婉,善于借鉴化用前人的名句,组成优美的意境。
[url=]乐府诗[/url][color=rgba(0, 0, 0, 0.6)]共341个词条6103阅读
龟虽寿
[color=rgba(0, 0, 0, 0.6)]《龟虽寿》为东汉文学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此诗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篇。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了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全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泰山梁甫行
[color=rgba(0, 0, 0, 0.6)]《泰山梁甫行》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全诗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大风歌
[color=rgba(0, 0, 0, 0.6)]《大风歌》是汉朝皇帝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此诗歌仅有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全诗浑然一体、语言质朴、大气磅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别具一格。南朝梁·萧统将其选入《文选·卷二十八》杂歌类。
饮马长城窟行
[color=rgba(0, 0, 0, 0.6)]《饮马长城窟行》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作的《昭明文选》,清·沈德潜《古诗源》将诗作列入蔡邕名下。该诗描写了一个独居的思妇梦想见到她远行的丈夫,而远方客人送来丈夫的书信,其意仅是“加餐饭,长相忆”六字而已,体现了女主人公从痛苦绝望到惊喜激动再到失望平静的心情,表达了与丈夫别离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独守”的悲苦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该诗化虚为实,通过描绘实境(艺术创造中的实境),使所要表达的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从中形象而生动地显示出来。
作品名称鸿门会
作 者杨维桢
创作年代元代
出 处《铁崖先生古乐府》
作品体裁乐府诗
目录
作品原文
播报编辑
鸿门会1
天迷关,地迷户2,东龙白日西龙雨3。
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吹巢双猰貐4。
照天万古无二乌5,残星破月开天馀6。
座中有客天子气7,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8。
军声十万振屋瓦,排剑当人面如赭9。
将军下马力排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剑光上天寒彗残10,明朝画地分河山。
将军呼龙将客走11,石破青天撞玉斗12。 [1]
注释译文
播报编辑
词句注释
1.鸿门会: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咸阳,废秦苛法。项羽率诸侯军至鸿门,听部下言,邀刘邦赴宴,欲杀刘邦,幸项伯相助与张良、樊哙谋勇,刘邦逃脱了厄运。鸿门,地名,在今陕西新丰镇鸿门堡村。
2天迷关,地迷户:传说中天有门,地有户。用“迷”用来形容天地混沌莫辨之状,这里喻秦末天下无主。
3“东龙”句:此句化用《周易》“龙战于野”之意,比喻刘邦、项羽两军对峙。东龙,指刘邦。传刘邦为赤帝子。西龙,指项羽。
4.碧火吹巢:化用李贺《神弦曲》“笑声碧火巢中起”一句。碧火,王充《论衡·论死》:“人之兵死也,世言其血为磷。磷火色碧,故言碧火。吹巢,烧鸟巢。双猰貐(yà yǔ):喻指欲害刘邦的范增、项庄。猰貐,食人怪兽,似狸而善走。
5.二乌:即二日。《淮南子·精神训》曰:“日中有踆乌。”故以乌代日。客:即刘邦。
6.馀:有版本作“余”。
7.座中有客:此指刘邦。天子气:《史记》载,刘邦所至有五采气,为天子气。
8.左股七十二子:事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9.赭(zhě):这里指赤红色。
10.彗:即所谓扫帚星。古人认为此星为妖星,是不祥之兆。
11.“将军”句:承上文,句中“将军”当指项羽。呼龙,鸿门会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故曰“呼龙”。客,指刘邦,在鸿门宴中刘邦为客。
12.撞玉斗:指范增挥剑击碎刘邦送来的玉斗。 [2-3]
白话译文
乌云迷漫了秦时的雄关,大地掩没山河的门户。两只苍龙正在相斗,一会儿白日高照,霎时间又满天大雨。
且举玉钟饮酒,愁云恨海翻覆,那边正巢居窥伺,有一对凶恶的猰貐。
万古千秋的天上,岂能有两轮金色的太阳。天的那一个角落,只有残星和月亮的光芒。
座中的来客有天子的气象,七十二颗黑痣象明珠,排布在左腿之上。
十万大军齐声呼喊,呼喊声震地摇天。将军拔出长剑,剑光照红了容颜。
将军下马,力能拔山,豪气于云,黄河翻卷,
剑光上天,星月凋残,明朝划却了河山一半。
将军把来客送走,亚父的玉斗撞破了耿耿青天。 [4]
创作背景
播报编辑
秦朝末年的鸿门会,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有详细记载。而杨维桢生活在元代末期,其所处的时代与秦末有很多相似之处:尖锐的社会矛盾,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长期的战乱纷争,这些也都是元末社会的特点。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先后起兵抗元,后来又相互争杀,角逐帝王的宝座,与秦末刘项之争如出一辙。杨维桢在元末因避兵乱,曾隐居富春山,又徙钱塘,再徙松江,他曾先后拒绝张士诚、朱元璋的礼聘,时事的风云变幻,他都感受很深。此诗即是杨维桢以鸿门会这一史事为题材的咏史之作。 [2]
作品鉴赏
播报编辑
文学赏析
杨维桢这首诗的所长是想象丰富,运笔兼有空灵和奇崛两个不容易统一在一起的特点。鸿门宴中刘邦、项羽以及范增、项庄、樊哙、张良等都有许多生动的性格鲜明的言语行动,这些经过司马迁的刻画,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若再重复描写,便无新意。如张宪《鸿门会》写:“披帷壮士发指冠,侧盾当筵请公舞。白发老臣心独苦,玉玦三看君不语。”这不如读《史记》更具体、更生动。杨维桢此《鸿门会》则不然,他完全撇开刘、项等人在宴会中具体的言语行动,而驰骋其缥缈不羁的灵思,从当时群雄角逐的大形势着眼,刻画其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时代氛围。因此,读此诗的时候有一种读《史记》时所没有的审美感受。
此诗前六句,纯作时代氛围的刻画。首句迭用两个“迷”字,极言天地混沌莫辨之状,暗喻秦末天下无主,一切都动荡不定的情势。其时秦王子婴已降,秦军已摧垮了,然各起义将领拥军自重,为“东龙”或为“西龙”行云布雨,阴晴不定。一场更为复杂、难以逆料的战争在酝酿着,因为“照天万古无二乌”,天无二日,秦朝一亡,揭竿起义的诸将领终究是要决一雌雄的。鸿门会可以说正是这一矛盾激化与公开化的标志。
中间六句,从大形势的渲染顿然跳到宴会上,分别描写刘、项双方:刘邦的志向、实力,项羽的气概、军威。诗中描写项羽,称他“将军下马力排山”。项羽素以勇猛称,设鸿门宴把刘邦召来,虽然恼恨刘邦捷足先登,然也并没有把刘邦当作一回事,大有一跺足便可使山河颤抖之气概。故诗中以“气卷黄河酒中泻”句形容之。李贺《梦天》诗有“一泓海水杯中泻”句,描写从天上望下来大海之小似乎只能注满一杯;此则写项羽气概之大,似乎可以把黄河注入酒杯中,一饮而尽。此充分说明了项羽对潜在的敌手刘邦是掉以轻心了。
后四句则以极精练、极富韵致的笔调,概括了鸿门会的结局。“剑光上天寒彗残”鸿门会中双方剑拔弩张,最惊心动魄者莫过于项庄舞剑了。诗写其直如天上飞划而过的彗星,是险到了极点。而后,项伯为报张良救命之恩通敌,项羽因自傲而手软,其结果是刘邦得以逃席逸去,鸿门会不了了之,这便是诗中所写的“将军呼龙将客走”的局面。项羽坐失了消灭潜在对手刘邦的最佳时机,对此范增愤愤不已,在刘邦脱身后,张良谢,以白璧一双赠项羽,玉斗一双赠范增。项羽受璧,范增则恼恨已极,置玉斗于地,拔剑撞而破之。诗人高度评价范增的识见,故把他撞玉斗的行动喻为“石破青天”。
全诗造语奇崛,意境幽诡,颇有些接近李贺的风格,个别地方如“碧火吹巢”,袭自李贺的《神弦曲》:“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他没有正面去实写刘、项对峙的军事形势,而是用了一连串似乎无关的奇特的比喻加以烘托。如“东龙白日西龙雨”、“残星破月开天余”、“碧火吹巢”、“石破青天”等词句,均难以通常的语法或逻辑去理解。然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又十分形象地勾画了秦末动乱的社会状态以及波谲云诡的政治、军事的形势。这样一种以许多奇丽古怪的物象来烘托诗歌意旨的手法正是李贺诗歌的特征,显然杨维桢此诗颇多借鉴李贺之处,特别是同一题材的《公莫舞歌》。然比较而言,李贺的《公莫舞歌》稍嫌堆砌,格局不大,此诗则纵横驰骋,元气淋漓。 [2]
名家点评
明代文人吴复:先生酒酣时,常自歌是诗。此诗本用贺体,而气则过之。(《铁崖古乐府》) [5]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孙小力:全诗结构紧凑,用词精炼,事至繁而笔极简。气势奔腾豪放,读之回肠荡气作者本人颇为欣赏此诗,酒酣之时,常自歌之。其友张雨谓,铁崖古乐府辞“隐然有旷世金石声,人之望而畏者”,此诗足称代表之作。(《元明清诗鉴赏》) [6]
现任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李梦生:这首诗是杨维桢的得意之作,诗充分把握住古乐府特色,句子长短相间,用韵纡徐与短促相混,气势淋漓,语言险仄奇警,惊心动魄,是杨维桢学李贺而形成的“铁崖体”的代表作品。(《古诗观止》) [7]
作者简介
播报编辑
杨维桢(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泰定四年(1327年)进士,放天台县尹,后官至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继升江西儒学提举。元末避乱居富春山,后迁居钱塘(今杭州)。张士诚居浙西时屡召不赴,后徙松江,从此遨游山水,以声色自娱,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求教不绝。有《东维子文集》《铁崖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