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8 09: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昆体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文学作品相关
“西昆体”是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宋诗概念,也是第一个属于宋人自己的诗风,这与宋初的白体、晚唐体略有不同,可惜学界以往对此多有忽略,大多文学史对其也是泛泛提及①,认为其完全模仿李商隐,成就不高。事实上它在很多方面对宋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它奠定的许多创作理念与技巧,正是宋诗有别于唐诗的关键所在,甚至直接促成江西诗派的形成。西昆体诗作虽然模仿李商隐,但“西昆体”这一称谓本身反映了宋人对本朝诗歌的一种体认,是宋诗脱离唐诗的第一个概念尝试,是宋诗新变迈出的第一步,因此有必要对其学术意义及地位进行重新论定。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西昆体
外文名
Xikun
作品别名
西昆
作 者
杨亿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西昆酬唱集》
目录
1内容简介
2意义简介
3特征简介
4代表人物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西昆,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穆天子传》说:“天子升于昆仑之丘,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册府。”郭璞注:“即《山海经》云群玉山,西王母所居者。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可见,“西昆”是指古代帝王藏书的地方。藏书的地方是书册之府,所以又叫册府。因此,“西昆”与“册府”的含义相同。宋真宗时,编纂《历代君臣事迹》的文人学士,都聚集在朝廷藏书的秘阁里,于是就采用西昆、册府这个典故,把在秘阁里编纂出来的《历代君臣事迹》定名为《册府元龟》;把在秘阁里编书过程中产生的唱和诗集,定名为《西昆酬唱集》。故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取玉山策府之名,命之曰西昆酬唱集云。”
西昆体是北宋初年出现的一种文风,因《西昆酬唱集》而名。据宋人田况《儒林公议》载:“杨亿在两禁,变文章之体,刘筠、钱惟演辈皆从而效之,时号杨、刘。三公以新诗更相属和,极一时之丽。亿复编叙之,题曰《西昆酬唱集》,当时佻薄者谓之‘西昆体’。”因此,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北宋初期的文风,仍是晚唐五代浮靡文风的继续,诗文多是追求词丽藻绘的形式,内容十分空虚贫乏。原因是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和割据之后,建立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政权统一和社会比较安定的条件下,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济也比较繁荣。因此,赵氏王朝及官僚地主集团终日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过着花天酒地的豪华生活。他们提倡诗赋,君臣唱和,文饰升平。反映到文学上,便是一味追求词藻浮艳的宫体诗。“西昆体”与“西昆诗派”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并占据了当时文坛和诗坛的。因此,《神宗旧史·欧阳修传》中说:“国朝接唐五代末流,文章专以声病对偶为工,剽剥故事,雕刻破碎,甚者若俳优之辞。如杨亿、刘筠辈,……反吹波扬澜,助其气势,一时慕效,谓其文为昆体。”(《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四)
西昆体的代表者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宋真宗赵恒时,历官知制诰、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刘筠,字子仪,大名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官至翰林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与杨亿齐名,时称“杨刘”。钱惟演,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王钱俶之子。归宋后,迁翰林学士、枢密使。后罢,改为保大军节度使,知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后入朝,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真宗时,杨亿、刘筠等人位居馆阁,提倡学李商隐,其诗多效法李商隐、温庭筠、乃至唐彦谦诸家,甚至直接点化其诗句。他们学李商隐只是猎取其艳丽雕镂的形式技巧,学了他的使事用典、对偶、造句,并没有学到李商隐的创作精神,故诗多“务故实,而语意轻浅”。除少数借古讽今之作外,上者亦不过辞句华艳,声律谐婉,对仗工致而已。
西昆体的代表作《西昆酬唱集》,为杨亿所编,共收诗二百五十首,除少数五、七言绝句外,余为五、七言律诗。所收诗篇的作者共有十七人,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的诗为最多。有些人没有参加秘阁编纂工作,只因为他们与杨亿、刘筠等人互相唱合,其诗遂收入集中。[1]
折叠编辑本段意义简介
事实上,西昆体诗虽孕育于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但不能说是贵族文学,其代表人物杨亿风骨清亮,具有独立于皇权的人格意识,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西昆体与白体,不仅对立,而且相互渗透、并行发展,故它实际上是白体、义山体、唐彦谦体混合的产物,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符合宋代文化的内转趋势,另一方面使白诗和晚唐诗的讽谕精神在馆阁唱和这一特定创作机遇中得到了传承;杨亿咏史诗的规讽之意,以及他的咏物、咏怀诗中的个人感怀,可称盛世哀音。 因此,西昆体不仅仅是对晚唐诗风的“简单复归",它为真正的"宋调"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西昆体作为宋初三体之一,在宋初诗坛独领风骚四十年,后来备受北宋诗文革新人物批评,并被“江西派”所取代,但其文学地位和对宋诗的发展流变皆起到一定的作用。正如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所评价“先朝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至今使人倾想”。清代学者全祖望也认为:“一洗西昆之习者欧公,然欧公未尝不推服杨、刘,犹之草堂(杜甫)之推服王(勃)、骆(宾王),始知前辈之虚心也。”所以全祖望认为昆体是“宋诗之始”。
折叠编辑本段特征简介
西昆体始于北宋初年,是一种以追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为特点的诗体。北宋初年,杨亿、刘筠、钱惟演等文人被皇帝召入宫内,在皇帝藏书的秘阁编修图书。他们在编书之余相互切磋,创作了许多酬唱诗。这些诗歌被编成了《西昆酬唱集》,对当时的诗坛影响颇深,效仿者迅速增加,逐渐形成了西昆体。西昆体诗人反对白居易鄙俗化的诗风,崇尚李商隐语义深远、辞章华美、用典巧妙、对偶整齐的诗风。但他们只是片面地继承了李商隐的诗风,拘泥于单纯的模拟和对诗题、典故、辞藻的生搬硬套,缺少真情实感。此外,他们大多出身高贵,衣食无忧,这也导致他们的诗作大多内容空洞,欠缺现实意义。所以,当欧阳修、梅尧臣等开创的新诗风出现以后,西昆体便日渐淡出诗坛。[2]
折叠编辑本段代表人物
西昆体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杨亿(974-1020),字大年,今福建浦城县人。七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名声传到宋太宗耳中,授他为秘书省正字。此后几十年,杨亿在朝中为官,前期担任的都是和文学相关的官职。他性格耿介,崇尚气节。因为才华出众,得到真宗的欣赏重用。那些削尖脑袋往上钻的人,见他毫不费力地得到了他们费力也得不到的职位,很是嫉妒,于是纷纷在真宗周围进谗言陷害杨亿。后来杨亿出朝,到地方为官。
刘筠(971 - 1031),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宋真宗咸平元年(998)进士。开始在地方上为官,后来由杨亿选拔举荐进入馆阁。诗文与杨亿齐名,当时号称“杨刘”。人品、气节也和杨亿类似。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五代时吴越王钱俶(chù)的儿子。当初宋太宗灭了南唐,钱俶很识趣,自动地“纳土归宋”,因此钱氏后人的待遇比其他亡国后代要好。[3]
参考资料
1.什么是西昆体 . 可可诗词网 . 2019-05-14 . [2023-11-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