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显隐文本表里有喻下的元春省亲四出戏解读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贾元春省亲时,所点的四出戏剧影射贾府败亡的关键所在,这里脂砚斋批注且揭示,四出戏是全书大关目: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红楼梦书中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与家人若干次相聚而恸哭,数百年后读来依然让人潸然泪下,省亲期间,元春亲自点了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这里简单回顾一下,《豪宴》是李玉《一捧雪》中的一折,《乞巧》是清初大剧作家洪升《长生殿》中的一折,《仙缘》出自汤显祖的《邯郸梦》,而《离魂》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同样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贾蔷命龄官作《游园》、《惊梦》,龄官执意要唱《相约》、《相骂》。《游园》、《惊梦》也出自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按说贾元春回家省亲时一件吉祥的事,不应该点这样的戏,红楼梦使用了典型的表里有喻和显隐文本的手法,全书就是一曲让观众欣赏的戏剧,贾元春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不该点悲凉的戏,但是她偏偏就点了,这是给戏外的人看的。贾府未来即将发生和一捧雪相似的事件,一般人以为的一捧雪无非就是贾赦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那个石呆子偏偏一万两银子也不卖,贾赦心急火燎的要,简直比看上哪个丫鬟做小妾还心急,后来贾雨村利用手中的权力把石呆子的扇子抄来送给贾赦了。如果读者从假扇子这里理解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的角度还是那个玉杯,在戏曲里这个玉杯的化身就是通灵宝玉,而我们前面分析了通灵宝玉里隐藏着贾珠的魂魄,是贾珠和贾珍妻子的不伦事件及几个女儿的安排直接导致了贾府走向下坡路,所以才说《豪宴》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戏是《乞巧》,脂砚斋说是“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戏剧《乞巧》正好发生在七月七日,唐明皇对天发誓愿意和杨贵妃生生世世结为夫妻。安史之乱发生,唐玄宗不得不携带杨贵妃和文武百官逃难,一行人到了马嵬坡,士兵不答应,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唐玄宗不得不委曲求全,让杨贵妃死去。红楼梦第五回里,贾宝玉看到的元妃的判词和图谶,又听了曲子。这里的关键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指的是两股势均力敌的政治和军事势力,作者显然在这里借安禄山的叛军喻明末清初反叛的农民军,《乞巧》就是借了杨贵妃之死来预伏元妃之死,当然叛军对明朝臣子的家庭的清洗也是贾府败落的重要原因。

第三出戏是《仙缘》,脂砚斋的评语是:“《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邯郸梦》是明代汤显祖的名作,根据唐传奇《枕中记》修改写成的。《枕中记》写的是卢生在旅店住宿,梦中出将入相,享尽了荣华富贵,到卢生醒来的时候,旁边锅里的小米还没有熟,如此才发现如此美妙的富贵,竟然不过是黄粱一梦于是卢生就看破红尘,由吕洞宾引渡上天为天庭扫花。脂砚斋认为,这出戏是预伏了将来甄宝玉送玉。可是甄宝玉为什么知道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的去向?我们就要你回到第五回的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贾宝玉梦游其实是晚唐诗的仙游杜撰来的,如果说红楼梦是对仗的显隐文本的作品,那么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那么甄宝玉也一定梦游过太虚幻境。或者说第五回的文本里用显隐文本也描绘了甄宝玉在场,只不过贾宝玉没有觉察到而已,贾宝玉和甄宝玉作为孪生兄弟,一定有类似的梦境,一定有类似的经历,因此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丢失,甄宝玉是可以感知通灵宝玉的去向的,因此才有送玉的情节。

《离魂》也是汤显祖的作品,出自《牡丹亭》中的一出, 脂批对此点评为:《离魂》伏黛玉之死。脂砚斋提到的《离魂》是《牡丹亭》的昆曲演出本的第二十出,这一出的名字是《闹殇》,杜丽娘在一个中秋之夜因思念成疾而逝,临终前嘱咐侍女将自己的画像藏于太湖石下,后来柳梦梅机缘巧合看到画像与丽娘重新团聚。在离婚的尾声里,有怕树头树底不到的五更风,和俺小坟边立断肠碑一统一句话,隐喻的应该是贾宝玉的悲痛之情。红楼梦第五回里,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亲姐妹,她们最后与贾宝玉应该都是成婚了的,这一点首先要明确,好了歌注里也有昨日黄土陇中送白骨,今宵红灯帐里卧鸳鸯的句子,显然贾宝玉无法接受母亲的安排,执意与林黛玉生死不分离,最后先娶了林黛玉,而林黛玉很快就死了,等到将林黛玉送葬之后,贾宝玉才遵循母命娶了薛宝钗。


发布于 2021-09-19 09:56




贾宝玉


红学


曹雪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9: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惜春生日?
lily_zj12112021.08.13浏览5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5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贾元春的生日是正月初一,贾迎春的生日是二月初二,贾探春的生日是三月初三。按理推演贾惜春的生日应该是四月初四,但是为何不是呢?他送给金陵十二钗贾府四春的生日颇有讲究,好玩的是《红楼梦》的原作者(汉文学的第一高手)也有写不下去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9: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昆曲——长生殿
2020年02月09日 14:06200浏览 · 5喜欢 · 0评论

黛越dy
粉丝:156文章:3
关注
        《红楼梦》原著中元妃省亲一回,元春点的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另由于元春格外喜欢龄官,后来加演了《相约》、《相骂》。

        按脂砚斋庚辰本夹批,《豪宴》乃《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乞巧》乃《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仙缘》乃《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离魂》乃《牡丹亭》中伏黛玉死。《相约》、《相骂》乃《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

        这五部戏里面,乞巧是比较有争议的。

        《长生殿》里面并没有《乞巧》这一折。但与《离魂》不同,《牡丹亭》的原著也没有《离魂》这一折,写杜丽娘去世的乃是《闹殇》,但是演出本是有《离魂》这个名目的。而《乞巧》的问题是,原著和演出本均无此名。因此有人提出,脂批可能有误,乞巧并非来自长生殿,并且考证出在《四喜记》中有乞巧一出,写郑娘娘受冷落的故事,对此我是不赞成的。

        我觉得乞巧指的就是《长生殿》的故事,只不过这一折在《长生殿》中名为《密誓》,也就是87版红楼梦中演出的这一折。



87版红楼梦中龄官演出《长生殿 密誓》
        因为如果以《长生殿》原文并无乞巧这一折名为依据,那么《四喜记》里,也没有这一个折名。

        至于以《长生殿》和《四喜记》的原文去与《红楼梦》中元春的际遇对照,进而比较谁更符合《红楼梦》,这似乎没有必要。伏线,只是一种总纲式的写作手法,它不可能细致到细节都去对应,否则就不叫伏线,按现在的说法,该叫“致敬”了。

        另外,要埋伏笔,总要让大部分人能看懂才叫伏笔,如果伏笔用典过于生僻,那就相当于没伏。从这一点上来看,《长生殿》比《四喜记》要合适的多。而且,基本上,这个伏笔就是伏元春的际遇和死去,《长生殿》中贵妃的际遇更完整一些,而郑娘娘,也就只是个受冷落而已,这也未免伏的太简单。

        文学创作不是科学考据,原本就可以有加工和美化,《乞巧》和《离魂》两个名字,听起来是比《密誓》和《闹殇》更好听更通俗,也更符合宴会的喜庆气氛。而对于大众来说,唐明皇与杨贵妃七月七日乞巧定情,也早就广为流传,用乞巧做名字,大家都看得懂。

       因此,我认为《乞巧》就是指《长生殿》中《密誓》一折,87版演的很符合原著,龄官的扮相像极了黛玉,家班都是女孩子,唐明皇一开口雌音明显,但她是谁,原著中没有明确的线索,最有可能的是文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9: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昆曲——长生殿
2020年02月09日 14:06200浏览 · 5喜欢 · 0评论

黛越dy
粉丝:156文章:3
关注
        《红楼梦》原著中元妃省亲一回,元春点的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另由于元春格外喜欢龄官,后来加演了《相约》、《相骂》。

        按脂砚斋庚辰本夹批,《豪宴》乃《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乞巧》乃《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仙缘》乃《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离魂》乃《牡丹亭》中伏黛玉死。《相约》、《相骂》乃《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

        这五部戏里面,乞巧是比较有争议的。

        《长生殿》里面并没有《乞巧》这一折。但与《离魂》不同,《牡丹亭》的原著也没有《离魂》这一折,写杜丽娘去世的乃是《闹殇》,但是演出本是有《离魂》这个名目的。而《乞巧》的问题是,原著和演出本均无此名。因此有人提出,脂批可能有误,乞巧并非来自长生殿,并且考证出在《四喜记》中有乞巧一出,写郑娘娘受冷落的故事,对此我是不赞成的。

        我觉得乞巧指的就是《长生殿》的故事,只不过这一折在《长生殿》中名为《密誓》,也就是87版红楼梦中演出的这一折。



87版红楼梦中龄官演出《长生殿 密誓》
        因为如果以《长生殿》原文并无乞巧这一折名为依据,那么《四喜记》里,也没有这一个折名。

        至于以《长生殿》和《四喜记》的原文去与《红楼梦》中元春的际遇对照,进而比较谁更符合《红楼梦》,这似乎没有必要。伏线,只是一种总纲式的写作手法,它不可能细致到细节都去对应,否则就不叫伏线,按现在的说法,该叫“致敬”了。

        另外,要埋伏笔,总要让大部分人能看懂才叫伏笔,如果伏笔用典过于生僻,那就相当于没伏。从这一点上来看,《长生殿》比《四喜记》要合适的多。而且,基本上,这个伏笔就是伏元春的际遇和死去,《长生殿》中贵妃的际遇更完整一些,而郑娘娘,也就只是个受冷落而已,这也未免伏的太简单。

        文学创作不是科学考据,原本就可以有加工和美化,《乞巧》和《离魂》两个名字,听起来是比《密誓》和《闹殇》更好听更通俗,也更符合宴会的喜庆气氛。而对于大众来说,唐明皇与杨贵妃七月七日乞巧定情,也早就广为流传,用乞巧做名字,大家都看得懂。

       因此,我认为《乞巧》就是指《长生殿》中《密誓》一折,87版演的很符合原著,龄官的扮相像极了黛玉,家班都是女孩子,唐明皇一开口雌音明显,但她是谁,原著中没有明确的线索,最有可能的是文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9: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宣曲二十二韵
朝代:宋代|作者:钱惟演
绛缕初分后,银镮未解时。
已障纨扇笑,犹捧玉壶悲。
乞巧长生殿,迎风太液池。
雕屏涵火齐,宝帐隔琉璃。
欲买词人赋,空传狎客诗。
蔗浆销内热,琼蕊疗朝饥。
绮蒂桃初熟,红心草欲披。
凌波渡罗袜,向日翳华芝。
素脸分丹柰,香津滴紫梨。
龙梭随振素,獭髓补凝脂。
蓬饵重阳节,金针七夕期。
玉膏尝滵溢,翠盖逐葳蕤。
弦急哀随指,歌长恨入眉。
青鸾惟有舞,赤凤可能疑。
下蔡迷还易,平阳破未知。
髻高钗自坠,腰细佩长垂。
出恐严钟晚,归嫌钿幰迟。
辘轳惊晓梦,鹦鹉漏春思。
魂怨惟愁断,肠柔已自危。
璧珰萤影度,琼户藓花滋。
掩鼻谗难诉,披图悔岂追。
只应金带枕,聊为达微辞。

作者钱惟演简介

钱惟演(962年—1034年9月3日),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学家,吴越忠懿王钱俶第十四子,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从钱弘俶归宋,历任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卒赠侍中,谥号思。后加增太师、中书令、英国公,改谥文僖。
钱惟演博学能文,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为“西昆体”骨干诗人。他喜招徕文士,奖掖后进。晚年为西京留守时,对欧阳修、梅尧臣等人颇有提携之恩。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
有三子:钱暧、钱晦(娶宋太宗第九女献穆大长公主之女)、钱暄,钱暄子钱景臻(娶宋仁宗大长公主)封康国公;盛度为其女婿。
更多介绍>
上一首:公子下一首:夜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9: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昆体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文学作品相关
“西昆体”是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宋诗概念,也是第一个属于宋人自己的诗风,这与宋初的白体、晚唐体略有不同,可惜学界以往对此多有忽略,大多文学史对其也是泛泛提及①,认为其完全模仿李商隐,成就不高。事实上它在很多方面对宋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它奠定的许多创作理念与技巧,正是宋诗有别于唐诗的关键所在,甚至直接促成江西诗派的形成。西昆体诗作虽然模仿李商隐,但“西昆体”这一称谓本身反映了宋人对本朝诗歌的一种体认,是宋诗脱离唐诗的第一个概念尝试,是宋诗新变迈出的第一步,因此有必要对其学术意义及地位进行重新论定。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西昆体

外文名
Xikun

作品别名
西昆


作 者
杨亿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西昆酬唱集》

目录
1内容简介
2意义简介
3特征简介
4代表人物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西昆,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穆天子传》说:“天子升于昆仑之丘,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册府。”郭璞注:“即《山海经》云群玉山,西王母所居者。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可见,“西昆”是指古代帝王藏书的地方。藏书的地方是书册之府,所以又叫册府。因此,“西昆”与“册府”的含义相同。宋真宗时,编纂《历代君臣事迹》的文人学士,都聚集在朝廷藏书的秘阁里,于是就采用西昆、册府这个典故,把在秘阁里编纂出来的《历代君臣事迹》定名为《册府元龟》;把在秘阁里编书过程中产生的唱和诗集,定名为《西昆酬唱集》。故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取玉山策府之名,命之曰西昆酬唱集云。”

西昆体是北宋初年出现的一种文风,因《西昆酬唱集》而名。据宋人田况《儒林公议》载:“杨亿在两禁,变文章之体,刘筠、钱惟演辈皆从而效之,时号杨、刘。三公以新诗更相属和,极一时之丽。亿复编叙之,题曰《西昆酬唱集》,当时佻薄者谓之‘西昆体’。”因此,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北宋初期的文风,仍是晚唐五代浮靡文风的继续,诗文多是追求词丽藻绘的形式,内容十分空虚贫乏。原因是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和割据之后,建立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政权统一和社会比较安定的条件下,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济也比较繁荣。因此,赵氏王朝及官僚地主集团终日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过着花天酒地的豪华生活。他们提倡诗赋,君臣唱和,文饰升平。反映到文学上,便是一味追求词藻浮艳的宫体诗。“西昆体”与“西昆诗派”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并占据了当时文坛和诗坛的。因此,《神宗旧史·欧阳修传》中说:“国朝接唐五代末流,文章专以声病对偶为工,剽剥故事,雕刻破碎,甚者若俳优之辞。如杨亿、刘筠辈,……反吹波扬澜,助其气势,一时慕效,谓其文为昆体。”(《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四)

西昆体的代表者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宋真宗赵恒时,历官知制诰、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刘筠,字子仪,大名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官至翰林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与杨亿齐名,时称“杨刘”。钱惟演,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王钱俶之子。归宋后,迁翰林学士、枢密使。后罢,改为保大军节度使,知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后入朝,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真宗时,杨亿、刘筠等人位居馆阁,提倡学李商隐,其诗多效法李商隐、温庭筠、乃至唐彦谦诸家,甚至直接点化其诗句。他们学李商隐只是猎取其艳丽雕镂的形式技巧,学了他的使事用典、对偶、造句,并没有学到李商隐的创作精神,故诗多“务故实,而语意轻浅”。除少数借古讽今之作外,上者亦不过辞句华艳,声律谐婉,对仗工致而已。

西昆体的代表作《西昆酬唱集》,为杨亿所编,共收诗二百五十首,除少数五、七言绝句外,余为五、七言律诗。所收诗篇的作者共有十七人,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的诗为最多。有些人没有参加秘阁编纂工作,只因为他们与杨亿、刘筠等人互相唱合,其诗遂收入集中。[1]

折叠编辑本段意义简介
事实上,西昆体诗虽孕育于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但不能说是贵族文学,其代表人物杨亿风骨清亮,具有独立于皇权的人格意识,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西昆体与白体,不仅对立,而且相互渗透、并行发展,故它实际上是白体、义山体、唐彦谦体混合的产物,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符合宋代文化的内转趋势,另一方面使白诗和晚唐诗的讽谕精神在馆阁唱和这一特定创作机遇中得到了传承;杨亿咏史诗的规讽之意,以及他的咏物、咏怀诗中的个人感怀,可称盛世哀音。 因此,西昆体不仅仅是对晚唐诗风的“简单复归",它为真正的"宋调"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西昆体作为宋初三体之一,在宋初诗坛独领风骚四十年,后来备受北宋诗文革新人物批评,并被“江西派”所取代,但其文学地位和对宋诗的发展流变皆起到一定的作用。正如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所评价“先朝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至今使人倾想”。清代学者全祖望也认为:“一洗西昆之习者欧公,然欧公未尝不推服杨、刘,犹之草堂(杜甫)之推服王(勃)、骆(宾王),始知前辈之虚心也。”所以全祖望认为昆体是“宋诗之始”。

折叠编辑本段特征简介
西昆体始于北宋初年,是一种以追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为特点的诗体。北宋初年,杨亿、刘筠、钱惟演等文人被皇帝召入宫内,在皇帝藏书的秘阁编修图书。他们在编书之余相互切磋,创作了许多酬唱诗。这些诗歌被编成了《西昆酬唱集》,对当时的诗坛影响颇深,效仿者迅速增加,逐渐形成了西昆体。西昆体诗人反对白居易鄙俗化的诗风,崇尚李商隐语义深远、辞章华美、用典巧妙、对偶整齐的诗风。但他们只是片面地继承了李商隐的诗风,拘泥于单纯的模拟和对诗题、典故、辞藻的生搬硬套,缺少真情实感。此外,他们大多出身高贵,衣食无忧,这也导致他们的诗作大多内容空洞,欠缺现实意义。所以,当欧阳修、梅尧臣等开创的新诗风出现以后,西昆体便日渐淡出诗坛。[2]

折叠编辑本段代表人物
西昆体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杨亿(974-1020),字大年,今福建浦城县人。七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名声传到宋太宗耳中,授他为秘书省正字。此后几十年,杨亿在朝中为官,前期担任的都是和文学相关的官职。他性格耿介,崇尚气节。因为才华出众,得到真宗的欣赏重用。那些削尖脑袋往上钻的人,见他毫不费力地得到了他们费力也得不到的职位,很是嫉妒,于是纷纷在真宗周围进谗言陷害杨亿。后来杨亿出朝,到地方为官。

刘筠(971 - 1031),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宋真宗咸平元年(998)进士。开始在地方上为官,后来由杨亿选拔举荐进入馆阁。诗文与杨亿齐名,当时号称“杨刘”。人品、气节也和杨亿类似。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五代时吴越王钱俶(chù)的儿子。当初宋太宗灭了南唐,钱俶很识趣,自动地“纳土归宋”,因此钱氏后人的待遇比其他亡国后代要好。[3]

参考资料
1.什么是西昆体  . 可可诗词网 . 2019-05-14 . [2023-1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9: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1611--1622--1627--1644

1627乞巧//贾巧姐
1644==4416==77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9: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朱由检是个什么样的人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2个回答#热议# 应届生在签三方时要注意什么?
光弘电子商务02
2018-10-19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关注
崇祯帝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帝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扩展资料:

中国明代末代皇帝。即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天启二年(1622)封为信王。七年,其兄熹宗朱由校病死,以无子遗诏传位由检。八月即帝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天启以后,明朝统治阶级全面腐朽,社会生产凋敝,满洲后金政权日益强大,农民起义方兴未艾。

为了挽救明王朝的灭亡,他力图振作,先后起用袁崇焕、孙承宗等督守辽东,又以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等镇压农民起义。增派三饷,增加田赋以筹措军饷,因而加重了农民负担,又大大加深了整个社会的危机。

朱由检性格多疑,刚愎自用,驭下苛刻寡恩。在位期间,频繁更迭阁部臣僚,诛杀督抚大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9: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潇湘馆之西崑体诗浅谈
 瀟湘館112 2013-01-03   |  363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潇湘馆之西崑体诗浅谈

 

何世强

 

    北宋初年,诗风盛行所谓三体:“白”﹝白居易体﹞、“晚唐”与“西崑”,而以西崑为独步。论者多谓西崑为宫廷唱和之作,与白体迥异;其特色为仿效李商隐诗风,词藻流丽,着重声调,好用僻典,其病为流于晦涩。其实此乃无可奈何之因果,盖用僻典者词义必晦涩难懂。“西崑体”之名早见于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盖自杨刘唱和,西崑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崑体”。

西崑之主要人物为杨亿与刘筠,其次者乃钱惟演。三人之简介如下: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北宋太宗时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第,后迁光禄寺丞,曾草《太宗实录》五十六卷,后又修《册府元龟》。真宗景德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修国史。天禧四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七。亿曾与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人唱和,诸作编为《西崑酬唱集》,后人称其唱和诗为“西崑体”。风格以李商隐宗师,其词藻之华美雕琢,不下于义山。亿亦擅骈文,著作多散佚,今存《武夷新集》。

刘筠,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咸平元年进士。曾仕真宗、仁宗两朝;仁宗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曾参与编纂《图经》及《册府元龟》二书。后知庐州,病卒。着有《册府应言》、《荣遇》、《禁林》、《肥川》、《中司》、《汝阴》、《三入玉堂》共七种。初,筠为杨亿所识拔,工诗,文辞善对偶,其诗与杨亿齐名,时称“杨刘”。

钱惟演(?--1033),字希圣,临安(今属浙江)人。乃吴越王钱镠之子。真宗时,任太仆少卿。至大中祥符八年,为翰林学士。惟演仕途多蹇,后罢为官保大军节度使,镇河阳。踰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改泰宁军节度使,天圣七年,改武胜军节度使。后落同平章事职,又改为崇信军节度使,未几卒,谥曰思。惟演文辞清丽,名与杨亿、刘筠不分伯仲。着有《典懿集》、《金坡遗事》、《飞白书叙录》、《逢辰录》、《奉藩书事》等书。

传世之《西崑酬唱集》分上下两卷,集十七子诸作共二百五十首,惟杨、刘与钱三人之作已达二百零二首,其余十四子之作,各有一至七首,合共四十八首。杨亿于其《西崑酬唱集序》云:

凡五七言律诗二百五十章,其属而和者,计十有五人。析为二卷,取玉山策府之名,命之曰《西崑酬唱集》云尔。

上文谓“十有五人”指杨以钱、刘为首,而自列十五人之内。西崑酬唱始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秋,终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秋,前后恰为三年。除上述杨、钱与刘三子外,余十四人为李宗谔、陈越、利瓦伊、刘隲、丁谓、刁衎、任随、张咏、钱惟济、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刘秉。

西崑师承李商隐,取其词藻典雅华美。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诗文以流丽雕琢为能事,喜用典故,故诗意多晦涩迷离,如雾中之花。诗题有咏史、吊古,皆有托古伤今之意。其脍炙人口者乃“无题”诗,后人皆谓言情之作。盖言情者,以关睢之兴,缅怀曩日,旧欢如梦,别后相思,大抵为玉溪生之无题境界也。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

余幼习玉溪生诗,感其辞丽,飘逸洒脱,闲来吟诵,深得其旨趣也。尤喜诵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重过圣女祠﹞;“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碧城三首之二﹞;“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促漏﹞;“别馆觉来云雨梦,后门归去蕙兰丛。”﹝少年﹞;“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和韩禄事送宫人入道﹞等。

至于西崑诸作,酷似义山者颇多,今胪列部分佳句如下:

锦瑟惊弦愁别鹤,星机促杼怨新缣。﹝杨亿?代意二首之一﹞

临卭已误通琴意,金谷难寻辨玉声。﹝丁谓?代意﹞

乳莺啼晓销兰炷,媚蝶伤春失蕙丛。﹝刘筠?代意﹞

别馆横陈张凈婉,期门长揖霍嫖姚。﹝刘筠?公子﹞

湘兰自古传幽怨,秦凤何年入杳冥。﹝杨亿?无题三首之一﹞

嫦娥桂独成幽恨,素女弦多有剩悲。﹝杨亿?无题三首之三﹞

惟有幽兰啼月露,可将尺素托云波。﹝钱惟演?无题三首之二﹞

年来闲暇,无所事事,效西崑而成十律绝。除《玉环》外,余题皆见《西崑酬唱集》。犹记春风十里,难描荳蔻之辞,明月三分,易写烟花之句。徐陵多事,留咏玉台,静女高才,催题彤管。虽蒙续貂之讥,所不计也。

《玄宗》

玉牒通神未展颜,杨家花貌在眉弯。

闻歌舞马[i]倾杯乐,善斗雄鸡列序班[ii]!

万骑[iii]仓皇奔蜀道,双星宛转誓骊山!

霓裳旧曲从头按,怕对凌波谢阿蛮[iv]!

 

《玉环》[v]

一笑回眸露靥涡,盈盈剪水送秋波。

君王重色怜无限,粉黛工谗怨几多!

狙狯兵临丹帝阙,美人魂断白绫罗!

还魂合住长生殿,孀独何须定月娥!

 

《无题之一》

鸳鸯罗列水纹轻,蠲忿忘忧不渝盟。

九畹滋兰怜彩凤,三春烟景打黄莺!

投壶玉女招天笑,堕马檀郎惹妇惊!

辇过掀帘曾送目,歌云梦雨独含情!

 

《无题之二》

鸾车容裔树交柯,八斗高才感旧多!

婉若游龙疑倩影,飘如回雪属云罗。

桂堂未了前生约,促漏频催子夜歌!

河汉盈盈分一水,通辞自是托微波!

 

《七夕》﹝其一﹞

黄姑营室误情牵,天帝何须问聘钱!

汉殿曾来窥伺客,失桃阿母记当年!

 

《七夕》﹝其二﹞

弄杼无心有梦牵,曝衣楼上又经年。

传情岂碍银河隔,衔石难将恨海填!

顾影曾怜秋寂寞,行云每忆夜缠绵!

九华灯下窥王母,忘却乘槎往九天!

 

《始皇》

擅场利觜政风新,驱徙咸阳尽富人。

观日神仙鞭赤石,击车力士误韩臣。

坑儒燔典虚嘉颂,衡石量书感夙因。

三月阿房成梦魇,方知灞上断嬴秦!

 

 

《宋玉》

兰台飒至大王风,惏栗憯凄入楚宫。

曾感朝云惊绮梦,每悲秋气落芳丛!

登徒好色言多短,邻媛窥墙意未通!

师授微辞闲体貌,两言赋罢表心衷!

 

《汉武》

通天承露到宫门,缥缈蓬瀛误至尊。

东幸横汾箫鼓乐,西来王母马龙奔。

 

《荷花》

翠幄堪容日御侵,孤鸾怕作并头吟。

风飘仙袂霞裾薄,盖掩横塘绿影深。

禁脔[vi]应羞称似貌,前贤有说比同心。

污泥不染身何价,千古佳评直到今。

 

 


[i]   明皇时蓄舞马,闻乐即起舞。

[ii]   玄宗喜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开元十三年,笼鸡三百,从封东岳。

[iii]   读若冀,去声。

[iv]   《太真外传》:“新丰有女伶谢阿蛮,善舞凌波曲。”

[v]   《西崑酬唱集》无此题。有《玄宗》而无《玉环》,欠匹,今补之。

[vi]   指武则天时张昌宗。

 

+关注

瀟湘館112
出生於香港。漢族。原籍廣東省三水縣人。
共 516 篇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9: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 - 唐朝诗人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文化人物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

所处时代
唐朝

出生地
荥阳(今河南郑州)


出生日期
约813年

逝世日期
约858年

主要作品
《李义山诗集》

主要成就
诗歌成就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历史评价
4亲属成员
5轶事典故
6主要作品
7人物争议
8个人生活
9史料记载
10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家世出身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

折叠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

李商隐
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折叠应举之路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

李商隐
。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目前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折叠步入仕途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7-8]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39年)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1]

折叠闲居时期
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三年前(“校书郎”)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他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会昌三年(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折叠幕府游历
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他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年),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尽管他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闷心情。因此,当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 从太和三年(829年)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事实上,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不过,在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之前,他似乎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渡。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这种经验非常重要,既是他历练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不过,毕竟只是为日后的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从时间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月之内,变动频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工作。而这一次,李商隐作为郑亚的幕僚前往桂林时,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近末路。在之后的10年间,他将在幕府游历中逐渐耗尽所有的政治热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他回到京城长安。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

李商隐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折叠夕阳晚景
大中五年,李商隐经历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他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可以想象,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他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家庭的巨大变故并没有给李商隐很长的时间去体验痛苦。

这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他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于十一月入川赴职。他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他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了。

大中九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综合来看,李商隐的文学成就,大致有以下几类主题:

折叠作品主题

李商隐
政治咏史诗


李商隐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开始时醉心于李贺那种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清倩流丽的诗体,他有意加以仿效而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但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变”,使他目睹了朝官大量被杀、宦官擅权的血淋淋的黑暗政局,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转变,写下了不少批判黑暗现实的政治诗。如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愤怒声讨了宦官的罪行,称颂了敢于反对宦官专权的将领,热切盼望铲除宦官、恢复皇帝的权力的《重有感》。又如有意效法杜甫《北征》的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一百韵》。

李商隐的政治诗又多半以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出现。如《咏史》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愚昧和无能。《隋宫二首》其一,意在提醒晚唐统治者要接受前车之鉴。又如《马嵬二首》其二,对唐玄宗为皇帝而弄得众叛亲离,连自己的宠妃也保不住的可悲结局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嘲弄。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贾生》深寓作者对晚唐统治者佞佛信道以求长生,而不恤国事的讽刺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又如《瑶池》借周穆王讽刺唐代皇帝们求仙,《随师东》借古事影射朝廷东伐李同捷。

李商隐咏史诗的成功之处,在于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或用假想之辞创作出带有虚构色彩的场景,突破史实局限,更深刻地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或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或微物,深入开掘,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之中,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长的情韵,达到寓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昧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抒怀和咏物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爱情无题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具特色。其中一部分表现他与妻子王氏的伉俪情深,代表作为《夜雨寄北》,此诗通过对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客居异乡之寂寞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结婚不到12年,李商隐的妻子就死了。他的悼亡追忆之作,如《正月崇让宅》、《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无家而作有家之想,血泪写成,令人不忍卒读。

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但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这些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的“准无题”诗近三十首。这些诗有的有所寄托,但大部分属于纯粹的情诗。李商隐的“准无题”诗也写得相当出色。如《锦瑟》此诗貌似咏物,实则咏怀。它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锦瑟起兴,充分运用了比兴、象征、典故等多种手法,将自己满腔的忧伤、郁愤之情,形象而又婉曲地表达出来。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另有5首在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持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应酬唱和诗

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李商隐《东还》诗脍炙人口,赏读该诗,可看出李商隐所表露归去寻师学仙只是一句托辞,所谓学道不过借此疏解自己内心不平与感叹自己命运的不幸,更有面对朝政种种荒淫无道的愤慨以及对正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唐皇朝的哀叹。

骈体文

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旧唐书·文苑传》说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要求词藻华丽,又要表述准确,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养成了用典的习惯,因此被认为这是他的诗歌中喜欢用典的原因。

李商隐曾将其骈体文作品编订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今已不存。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的记载,李商隐的文集,除了自编两集,还有另外一些。但前述这些文集,都没有流传下来。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对李商隐的骈体文评价很高,认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

折叠主要特点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折叠总体评价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折叠历代评鉴
唐代诗人白居易极为欣赏李商隐的文章,曾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元好问曾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代,辛文房:“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及従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后评者谓其诗‘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之具’。斯言信哉。...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
清朝,吴乔:“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清朝,纪晓岚《四库总目提要》“《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有实属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题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相连,误合为一者,‘幽人不倦赏’之类是也。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清朝,贺裳《载酒园诗话》“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
当代古典诗词作家苏缨、毛晓雯著有《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多情却被无情恼”,东坡这一句词若孤立来看,正可用作李商隐一生的总括。多情者本已易于自伤,况欲于无情的世界里寻觅情的归所,而终于无处堪用其情,便只觉得世界辜负了自己。这话对李商隐而言,没有半分矫情,毕竟他所有的委屈都是应该的,因为这世界当真辜负了他。
折叠后世影响
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晚唐的韩偓等人,宋初的西昆诗人,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在诗风上均受其影响。此外,唐宋的婉约派词人,明清的许多爱情剧作家,也都不断地向他学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那些表现伤感情调的诗歌,于凄艳哀婉之中融人身世时世之感,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比较显著,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婉丽纤柔等。这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性的桥梁。

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诗人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明朝末年的道源和尚,为李诗作注,清朝初年,朱鹤龄在道源注本的基础上,删去了一小部分,又增补了很多,完成《李义山诗注》三卷。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李商隐诗歌的完整注本。此后又经过陆昆曾(《李义山诗解》)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屈复(《玉溪生诗意》)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冯浩(《玉溪生诗详注》)等多人的注解考证,已经能够对李商隐诗中的典故大致了解,但是对于许多诗的涵义仍然没有定论。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关系        姓名        简介
高祖        李涉        曾任美原(今陕西富平县)县令。
曾祖        李叔恒(一作叔洪)        曾任安阳县尉
祖父        李俌        曾任邢州录事参军
父亲        李嗣        曾任殿中侍御史、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妻子        王氏        王茂元之女
儿子        李衮师        生于公元846或847年(唐会昌六年/大中元年),卒年不详。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一门三进士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富平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县令。

李商隐一门三进士,李家的第一位进士是安阳君李叔洪。李叔洪是李商隐的爷爷,年十九,一举中进士第,与彭城刘长卿、虚清河张楚金齐名。始命於安阳,年二十九逝世,葬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关于李叔洪,史藉记载他的事迹很少。

折叠文史闲话
与李商隐有关的传说,散见于后世的史料笔记中。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罢隐身而去。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古今诗话》)中并没有鬼魂出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中说:白居易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大儿子出世取名叫白老,这个儿子却十分蠢笨。直到小儿子出世,小儿子倒十分聪慧,大家都笑说如果白居易投胎,小儿子才是。

宋·李颀《古今诗话》中记载:北宋杨亿、刘筠等人互相以诗唱和,创立“西昆体”,以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著名。当时有一位职业演员扮演李商隐,穿着破烂的衣服,对别人说:杨亿他们活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声。有人用这个故事来讽刺“西昆体”诗派对李商隐的继承是生吞活剥。

折叠良师益友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无题

楚宫

马嵬二首

残花

锦瑟

巴江柳



夜雨寄北

灞岸

贾生

嫦娥

嘲桃

百果嘲樱桃

板桥小别

嘲樱桃

陈后宫

北楼

北齐二首

陈后宫

城上

北禽

北青萝

城外

池边

碧城三首

碧瓦

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

筹笔驿[2]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别薛岩宾

酬别令狐补阙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

别智玄法师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酬令狐郎中见寄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争议
折叠生卒年考

李商隐
关于李商隐的生年,《新唐书》、《旧唐书》均无明文记载,但可凭借可靠的材料作出推断。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李商隐作《仲姊志状》文云:“返葬之礼,阚然不修。至会昌三年,商隐受选天官,正书秘阁,将谋龟兆,用释永恨,会允元同谒,又出宰获嘉,距仲姊之殂,已三十一年矣。”由会昌三年上数三十一年。则可知李商隐仲姊死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而据李商隐会昌四年所做的《祭仲姊文》,我们可知李商隐比其仲姊仅小一岁。所以,李商隐的生年必在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

关于李商隐的卒年,《旧唐书》本传载:“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大中为唐宣宗年号,始于元公847年,汔于公元859年。共十三年。这里的大中之“末”应当是指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根据《新唐书》、《旧唐书》,裴坦于大中十一年为中书舍入,至大中十三年尚以中书舍人权知责举。温庭筠谪为随县尉,正当其时。那么,所谓“前一年”者,当是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李商隐死于这一年。

折叠卒葬地考
《全唐文·李商隐》载《请卢尚书撰曾祖妣志文状》:“安阳君年十九,一举中进士第,……始命於安阳,年二十九弃代,祔葬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覃怀志·陵墓》:“唐李商隐墓:文集内云,祖茔在怀州东郊,今不可考。”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陵墓》:唐李商隐墓在城东(按《文集》云,祖茔在怀州东郊,今考在清化北山下。)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古迹志》:“河内不应有商隐墓,旧志云在城东者非也。”该志对李商隐的高祖、曾祖墓记载颇详:“唐李既济墓:李商隐之高祖也,商隐请卢尚书撰曾祖妣志文状云曾祖安阳君祔葬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美原讳某,字既济,其墓长乐贾至为之铭。”“李叔恒墓,商隐之曾祖即所谓安阳君也,旧唐书云,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义山文集作叔洪。”民国二十六年《沁阳县志·陵墓》:李商隐墓相传在城东。清康熙三十二年《河内县志·河内县古迹图》将李义山墓标记在河内城以东, 朱沟支渠以西, 沁阳以南的范围内, 离城仅数里。且《河内古籍图》中所标的李商隐墓位置也是似是而非。能够证明其似是而非的,是该志和李商隐墓标在同一平行线的沁园的位置。查康熙三十二年《河内县志·古迹》关于沁园的记载:“沁园在府城东北三十里沁水北岸,金时官僚宴游之地,有石图本尚存。”记载沁园的位置在府城东北三十里,却画在城东几里的地方。如若按照该志所画沁园的位置的比例推论李商隐墓的位置,也应在离县城三十里的雍店之东原。如此说来,文献对李商隐墓准确的记载,应当是“雍店之东原”和“清化北山下。”。

关于李商隐的墓葬地点,还有三种说法。一处位于沁阳市山王庄镇庙后村,另一处位于荥阳市豫龙镇苜蓿洼村南。前者是李商隐的原籍所在地,后者是其祖辈迁居所至的家乡。由于李商隐晚年生活的资料稀少,他死亡和埋葬的地点还没有定论。最后一处位于博爱县江陵堡村。

沁阳李商隐墓的文献依据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河内县志》的古迹图和乾隆年间的《河内通志·陵墓》里的相关内容。《河内县志》里标示出了“李义山墓”的所在地。《河内通志·陵墓》明确记载:“李商隐墓,在府城东。文集内云祖茔在怀州东郊,今不可考。”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生活
折叠感情生活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王氏

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也有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断裂比喻妻子去世。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柳枝

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他还为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

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荷花

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折叠社会交往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仕途人物: 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李回、杜悰、萧浣、杨虞卿、杨嗣复、周墀、姚合、孙简等人;
酬和诗友: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
志同道合:刘蕡、永道士、崔珏、李郢等人;
礼节往来:令狐绪、韩瞻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同僚。
在李商隐的社交生活中,备受后人关注的,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清代以前的学者普遍认为: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有机会跟随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应该自然而然成为令狐楚所属的牛党。民国以后的学者,虽然对李商隐究竟应该属于哪个党派有不同的意见,但也都同意:正是由于李商隐与令狐楚的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本人可能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两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评。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想要保持中立,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结果是李商隐两边不讨好,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在令狐绹官居高位后,李商隐曾多次尝试补救,包括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如《寄令狐郎中》),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始终不理睬他。

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的仕途显然无法顺利,他曾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两入秘书省,但只是短期地担任过低级官职。李商隐也在基层政府做过小官(开成四年-五年:弘农县尉;大中二年-三年:盩厔尉),同样短暂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6),其时他追随盐铁转运使柳仲郢,担任盐铁推官,当柳被调任兵部尚书时,他也随即失去工作。在回到家乡后不久即病故。

与令狐楚父子的交往

在父亲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隐陪同母亲回到河南故乡,这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且相当艰苦的环境,没有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力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进入一个社交圈。李商隐凭借才华、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早在十六岁,他就开始与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交往,将自己的作品散发给他们阅读,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也许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认识令狐楚是李商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来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令狐楚帮助李商隐进入士大夫的社会阶层,同时也使他卷入了党争的旋涡。从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开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们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李商隐以谦卑诚恳的态度赢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现这种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这并非普通的遗书,而是要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令狐楚本人就是这种文体的高手,而他宁愿让李商隐帮助完成自己一生的总结。另一方面,他们两人之间又有非常微妙的距离感。李商隐在一些场合称呼令狐楚为“四丈”,显得相当亲近,但他从不会放松到忘记时时表达感激之情的地步。当然,与其说李商隐谨小慎微地保持了距离,倒不如说令狐楚的态度给定了双方交往的界限。

在与令狐楚交往的过程中,李商隐学会了如何与既有身份又欣赏自己才华的人融洽相处。这样的人对他而言具有多重身份:伯乐、老师、长辈、上司、赞助者……简言之,他们会对其个人仕途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与王茂元家族的交往

王茂元是李商隐的岳父。身为边疆大吏,王茂元声名显赫,家境富有。在一些资料里,他被认为是当时“牛李党争”中李党的一员。《旧唐书》和《新唐书》的作者都认为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是在令狐楚死后背叛了其所属的牛党。但是,近代的一些研究显示:王茂元的李党身份并不是那么确凿,因为没有史料证据表明他真正参与了党争。另一方面,李商隐除了在王茂元身边短期担任过幕僚之外,并没有因为他的婚姻而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李商隐在诗文中也流露出,他在经济和仕途方面,都没有仰仗岳父的支持。这样的辩解看起来是有道理的。会昌三年,王茂元在讨伐刘稹的战争中病故,此时李商隐闲居在家,竟然也都没有及时赶到岳父身边。可见双方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密切。

与郑亚、卢弘止、柳仲郢等人的交往

郑亚、卢弘止和柳仲郢三人是李商隐幕府生涯中最重要的三位府主。他们都很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并且有限度地帮他争取利益。

与刘蕡的交往

刘蕡是李商隐的政治偶像,他早年在应试的对策文中强烈批评宦官干涉政治的弊端,获得朝野一致的敬佩,但也因此断送了仕途。李商隐现存的诗集中,有5首是题名写给刘蕡的。并很可能于大中二年见过面。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
《新唐书·卷二百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唐才子传·卷七》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荥阳墓园
李商隐荥阳墓园位于豫龙镇苜蓿洼村南,现为李商隐公园。墓冢高4.13米,东西长10.4米,南北宽约10米,东低西高,呈棺木状。墓冢面南的基部有一窄洞,仅可容身,看似墓道,实际是上个世纪中叶,当地百姓为了躲僻战乱而依墓冢挖下的隐身之洞。据当地群众讲,原来墓冢的西南100米处有小冢一座,为李商隐叔父墓,后被夷为平地,化为耕田。当地政府于1987年1月7日宣布李商隐墓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荥阳的李商隐墓没有成形的墓园,荒冢距离位于苜蓿湾村南200米左右的农田里。据荥阳政府网站的介绍,墓冢高约4.2米,东西长约10.4米,南北宽约10.6米。没有墓碑,荒冢上遍布枯木和野草。现为郑州市和荥阳市的文物保护单位。[3]

折叠博爱县的墓园
博爱县的李商隐墓园位于江陵堡村,该村位于沁阳市新店村(古称雍店)东,在村西北一直有座坟茔,前立墓碑上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李商隐墓,后因全国第四届李商隐研讨会在博爱县举办,在原址上扩建。现墓冢区四周青石垒墙,呈圆形,直径八米,四周铺青砖。前树墓碑,碑首雕作盘龙,碑身正面正中篆书“李商隐之墓”,碑阴上部刻李商隐生平简介,为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第三届会长刘学锴撰写,第四届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董乃斌为博爱县题写了“李商隐故里”匾额。

参考资料
1.李商隐的生平经历 运气实在太憋  . 范文助手网 . [2014-8-17]
2.李商隐无题组诗  . 豆蔻诗词网 . [2016-6-2]
3.荥阳历史文化  . 荥阳在线 . [2016-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1:08 , Processed in 0.2140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