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19: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大话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二)——玉环飞燕皆尘土
微观大千世界 2023-05-05 发布于江苏  |  123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咱今天开说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二)——玉环飞燕皆尘土。大诗人李白曾作诗《清平调·其二》云: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认为胖美人杨玉环和汉代新妆的瘦美人赵飞燕一样美,可见“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书中也有不少如花美眷被比作或玉环或飞燕或玉环飞燕的结合体,可她们最终都难逃“雨送黄昏花易落”的悲惨结局。接下来咱就细说说。

一、贾元春与杨玉环

原文:《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十八回》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戏剧,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这对恩爱帝妃的爱情悲剧。正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所说的那样: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而元春恰好也是受宠的贵妃,用死于马嵬兵变的杨贵妃来影射同样死于非命的元春便再合适不过了。

元春在书中的封号是贤德妃,此封号必是作者杜撰的。因为纵观中国历代后妃制度,仅清代之妃有二字封号,可都不是由其夫册封的,而是由其夫的继任者们尊封的。比如一直活到乾隆十八年的康熙的勤嫔早在乾隆元年时就被尊封为皇祖纯裕勤太妃,纯裕就是其封号。


这儿顺便插个题外话。身为太妃,能得二字封号已是莫大的殊荣,而清朝历史上还出现了唯一一位有四字封号的太妃,她就是差点成为皇后的同治帝之妃富察氏。光绪即位后,册封她为敦宜皇贵妃,光绪二十年,又册封她为敦宜荣庆皇贵妃。她于光绪三十年逝世,谥号为淑慎皇贵妃。

再说回到元春,她虽被加封为贤德妃,但却一直被众人称为贵妃。贵妃可不是啥等级的妃子都能用的敬称,而是一个封号。唐初四妃之首就是贵妃,四妃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瞅瞅元春这待遇,光四妃的封号,她就占了三个去。不知作者是否想借此表达元春受宠之深。

除死法相同外,元春与杨贵妃还有其他相似之处。

二人都通晓音律。

杨贵妃擅弹琵琶,而元春则擅弹琴。实际上拉弦乐器如马头琴、二胡、京胡等和弹拨乐器如古琴、古筝、阮、琵琶等都可被称为琴,而“琵琶”在古代又被称为“胡琴”。再联想到元春的丫鬟叫抱琴,而要抱着弹的琴也许就是琵琶。

二人都诗才平平。

杨贵妃只留下了一首诗,被收录于《全唐诗》中,名为《赠张云容舞》。全诗内容如下: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诗虽一般,但却写尽了一个舞者的柔而不媚。想必那张云容跳的正是杨贵妃亲自编排的的霓裳羽衣舞吧。

至于元春的诗才,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从文中唯一一首她所作的诗来看,她倒挺有自知之明的。全诗内容如下: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个人认为“多少工夫筑始成”一句为全篇之要,仅凭此句便可胜于杨贵妃的孤篇了。


不过诗才一般不等于文才也一般,因为文章体裁众多,而诗只是其中之一。从元春说自己会“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来看,她很擅长写叙事文和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也正因为文才出众,她才会由初入宫时的女史升任为凤藻宫尚书。

首先,女史以知书妇女充任。据《周礼·天官·女史》记载,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逆内宫,书内令。说白了就是掌王后礼仪及拟诏等事。其次,凤藻宫虽未见史载,但凤藻比喻华美的文辞,而女尚书在东汉﹑三国魏﹑北魏、后赵宫中都有,负责管理批阅宫外奏章﹑文书等。

要搁现在,元春就是书写和批阅公文的高手啊!

二、薛宝钗与杨玉环

原文: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第二十七回》

原文: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第三十回》

宝玉从体态上将宝钗比作杨贵妃,这在以瘦为美已达变态程度的明清时期无疑是对一个女孩的当众羞辱。而且杨贵妃在绝大多数后人眼中是引发安史之乱的红颜祸水,这无疑又是一层羞辱。宝钗不反唇相讥才怪呢。


宝钗怼宝玉怼得太高明。若反应迟钝些,那被骂之人大概不知对方在骂他。因为宝钗这话乍听上去像是在骂薛蟠或薛蝌,但细想想却说不通:别人当众羞辱我,我却反倒当众羞辱我兄弟,那我是不是太缺心眼了?所以此话的逻辑可能是这样的:

我倒像杨妃,但却没有可以作得杨国忠的兄弟,所以我不是杨妃,而你家倒正经有个“杨妃”,也自然少不了像杨国忠那样仗势欺人祸国殃民的“好哥哥好兄弟”。这一连两个“好”字显然是在反讽。

正是由于杨国忠常跟安禄山死磕,才使得原本打算在唐明皇死后再造反的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提前造反,最终害得杨贵妃被迫自杀。宝姐姐不仅将贾府中和元春一辈的那些男人都骂了,还顺带脚骂了元春,估计也是气糊涂了!

三、林黛玉与赵飞燕

原文: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第二十七回》

把“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比作“掌中舞罢箫声绝”的赵飞燕就是为了突出黛玉的轻瘦。

四、秦可卿与杨玉环、赵飞燕

原文: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第五回》

原文: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甲戌侧批:妙!盖指薛林而言也。】字可卿者,许配于汝。——《第五回》

赵飞燕身姿轻盈,自创“掌上舞”,能于太监的手掌之上扬袖飘舞。宋代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引《汉成帝内传》道:“汉成帝获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作者将传说中的水晶盘改成了金盘。至于为啥要改,作者自知,或许只是记错了也未可知。


杨贵妃体态丰腴,擅跳胡旋舞,其养子安禄山虽是个超级大胖子,但同样擅跳胡旋舞。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三“诃子”条云:本自唐明皇杨贵妃作之,以为饰物。贵妃私安禄山,以后颇无礼,因狂悖,指爪伤贵妃胸乳间,遂作诃子之饰以蔽之。所以伤了太真乳的木瓜极有可能就是安禄山的咸猪手。

作者通过金盘和盘中的木瓜将赵飞燕和杨贵妃合二为一,这倒正符合秦可卿身材完美到“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的“兼美”设定。再者,瘦皇后和胖贵妃虽宠冠六宫,但最后均上吊自杀,这也跟秦可卿的死法完全一致。

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往往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映射,因此贾宝玉的梦正好反应了他对薛林二人最真实的态度。梦中警幻仙姑将“兼美”的可卿许配给他时,他的反应是: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

好一个难解难分,不过才一天工夫而已!

其实宝玉也曾对宝钗动过“情”。

《第二十八回》写道: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

宝玉还曾在《咏白海棠》诗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出浴太真冰作影。众所周知,太真就是杨贵妃出家时的道号。此句可能典出《长恨歌》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据传杨贵妃沐浴时常把桑叶、荨麻等浸入水中,说是能使肌肤滑腻光亮。咱宝姐姐可不就是白得发亮嘛!

另外宝玉还知道不少跟杨贵妃有关的典故,比如在《第七十七回》中,宝玉就曾说过“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这话。短短三言两语,便已讲了三个典故。

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典出宋代乐史的《杨太真外传》,书中写道:“开元中,禁中重木芍药,即今牡丹,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辇从。诏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

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拥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宣赐翰林学士(实为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李白《清平乐·其三》云:“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端正楼是杨贵妃梳洗之所,同样典出宋代乐史的《杨太真外传》,书中写道:“华清宫有端正楼,即贵妃梳洗之所,有莲花汤,即贵妃澡沐之室。”

相思树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妻子何氏所化生。

据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记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后以此象征忠贞不渝生死相依的爱情。

据查,唐代统治者们很喜欢在皇宫里种槐树、梧桐树、樱桃树和桃树等,未见有种梓树的记载。宝玉将端正楼与相思树连在一起,主要是为了论证他提出的“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这一新颖别致的论点。情可以越生死,通古今,化万物。

那宝玉为何知道那么多典故呢?因为杂书看得多啊。早在《第二十三回》中,作者就给出了答案: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爱不释手,看得津津有味。

《宫女谈往录》中的宫女曾说过如下这番话:他既爱俊袭人的“肉”,更爱病潇湘的情,是二者兼顾的。光绪并不是这样,在花好月圆的时候,只是一心热爱着珍妃。此话真可谓将宝玉看得透透的,作为宝钗影子的袭人不正是宝玉说啥都不愿放手的通房丫头嘛!

宝玉既要精神伴侣妻,又要肉体伴侣妾。精神与肉体兼得才“兼美”!

贾元春上吊,薛宝钗守着空壳婚姻这座坟墓孤独终老,虽生犹死,林黛玉疑似上吊,秦可卿上吊,她们临了也同玉环飞燕一样早早地香消玉殒,变为枯骨,直至化为尘土,真是“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咱下次开说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三)——千古风流说寿阳。

本人在晋江文学城网站上发表了38万多字的唐朝历史言情小说《大唐超大龄剩女信安县主》,全文讲述了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信安县主的传奇一生。信安县主有着高贵的血统,她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她祖母是隋炀帝之女杨淑妃,她父亲是集两朝天子的血脉于一体的吴王李恪。她6岁时父亲含冤而死,年仅6岁的她被幽禁于桂苑之中,直到42岁时才奉旨出嫁并生子。她被禁锢了整整36年,从一个懵懂小孩到豆蔻年华再到人老珠黄,她在桂苑浪费了她生命里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可她却依然活得充实而精彩,最终凭借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足智多谋的头脑成功地华丽转身,并两次实现了家族的复兴。

+关注
undefined
微观大千世界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读书行路循序渐进。不求有功但求少过。微信公众号:大话红楼梦。知乎用户名:猴面兰。豆瓣用户名:孤竹傲梅。晋江文学城作者:孤竹傲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13: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雨露:贾雨村】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甲戌眉批: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有绛[甲戌侧批:点“红”字。]珠[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甲戌侧批: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大士瓶中露}】,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天地君亲师}】,复得雨露滋养【{贾雨村}】,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草木之人林黛玉}】,仅修成个女体【{生魂贾宝玉}】,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贾敏贾密}】,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林如海}】。[甲戌侧批: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甲戌侧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甲戌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蒙侧批:点题处,清雅。]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甲戌侧批:总悔轻举妄动之意。]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甲戌侧批:点“幻”字。]缘,已在警幻[甲戌侧批: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甲戌侧批: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甲戌眉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蒙侧批: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甲戌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字不能乱取!贾宝玉不知道送林黛玉“颦颦”二字,竟要了她的命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林黛玉初来荣国府,与贾宝玉初见便大吃一惊,暗道这人好生熟悉。两个人的三生三世情缘也由此正式展开。

不提神话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彼时虽说一个八岁一个七岁,却也是一见如故,并不生疏。


贾宝玉更是自来熟,上来便给林黛玉取了一个“表字”。

(第三回)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表字”对应“尊名”,是古人常见的“名、字”分离。

比如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就是名海字如海。贾政也是字存周。“字”被作为对“名”的进一步解释。

古人称呼也有规矩。长辈和平辈大多不称其名,而用其字、号。


像贾雨村,姓贾、名化、字时飞、号雨村。贾政作为长辈称他“时飞”或者“雨村”都可。而同辈中居长者,也可以“时飞”“雨村”称之。但年幼或者自认位卑者,就要在字号之后,加一个“兄”以示恭敬。关系不熟则称姓加兄不称名字。

林黛玉名“黛玉”,开始说是乳名。但古代女子往往不取学名,乳名也就成了名字。

贾宝玉问她“尊名”,也就是“黛玉”二字。又问她有没有“表字”,黛玉如实回答说没有。

于是贾宝玉就发挥他的学识,从林黛玉的“黛玉”衍生出“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再由“黛”而及“眉”。


若是直用“眉”字则不美。他见林黛玉的形状:

(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黛玉风姿更胜“西子捧心”之美。而“颦”字本源于西施,再联系黛玉之貌、之情、之病,由眉梢眼角的情态,“颦”可谓活脱脱便画出了她的精神。

“颦颦”二字堪称是对“黛”字的进一步褒扬和诠释,实为绝妙。

所以,贾宝玉给林黛玉取这个字,她也非常愿意。日后薛宝钗便常称呼她颦儿,脂砚斋也称之为颦卿。

但“颦颦”二字,曹雪芹可不止赋予它如此意思。读书人要明白《红楼梦》中的名字,都包含了丰富的伏笔和线索。

首先,贾宝玉送给林黛玉的这个“颦颦”,颦字由眉到眼,要契合“还泪”之说。

而林黛玉之泪,源于贾宝玉之情。由泪而病,导致林黛玉最终泪尽而亡的结局。


“颦”字也是林黛玉一生的写照。

其次,“颦”字对应的是西施,也在影射林黛玉的人生和结局。

王夫人深怨林黛玉,便借骂晴雯病西施之口,表明她对林黛玉和宝黛姻缘的坚决反对。

王夫人的反对,更让林黛玉最受煎熬和折磨的精神压力,因此而“颦”也是一个重要伏笔。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不要忽略了“西施”对林黛玉的关键影响。

最后,林黛玉与西施。

林黛玉被称“病如西子胜三分”,又被王夫人讽刺“病西施”,她自己也创作了《五美吟·西施》,加上贾宝玉给她取的“颦颦”二字……西施无疑对林黛玉来说至关重要。

西施的故事世人耳熟能详,她本是越国一个浣纱女。因越国与吴国争霸失败,不得已越王勾践做了人质,采用范蠡的主意,送美女于吴王夫差,西施因此而入吴宫成了吴王妃子。

民间传说西施本与范蠡挚爱,却为了家国不得已委身吴王。而日后越国击败吴国,西施却已身死。

西施的故事与林黛玉极为契合,就在于她被迫入吴宫为吴王妃子的经历,揭开了林黛玉的真实结局。

林黛玉作《五美吟》感叹自身,从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和红拂五人,全都是夹在两国之间为人妃妾的女子。


而《五美吟》之前就是“群芳夜宴掣花签”,为众人之姻缘签。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又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与西施入吴宫的历经几乎一样。显然不是巧合。

贾探春给林黛玉取名潇湘妃子,也是娥皇女英姐妹同嫁舜帝的典故。

林黛玉为“妃”,从西施、王昭君和潇湘妃子三人的经历和典故被证实。

而贾宝玉也说黛玉日后做了“一品夫人”后“病老归西”。一品夫人就是帝王妃的品级。

群芳夜宴掣花签,林黛玉得了芙蓉花签的“昭君出塞”故事伏笔,随后就有了《五美吟》的祭祀,可见二者相辅相成,既注定林黛玉为妃妾,也注定她要离开贾府,被迫与贾探春二女同嫁异国为王妃,并很快泪尽而亡。

“颦颦”将林黛玉的命运指向重点,借西施的典故,还原出林黛玉的人生和结局,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不多赘述了。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03 10:39・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字不能乱取!贾宝玉不知道送林黛玉“颦颦”二字,竟要了她的命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林黛玉初来荣国府,与贾宝玉初见便大吃一惊,暗道这人好生熟悉。两个人的三生三世情缘也由此正式展开。

不提神话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彼时虽说一个八岁一个七岁,却也是一见如故,并不生疏。


贾宝玉更是自来熟,上来便给林黛玉取了一个“表字”。

(第三回)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表字”对应“尊名”,是古人常见的“名、字”分离。

比如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就是名海字如海。贾政也是字存周。“字”被作为对“名”的进一步解释。

古人称呼也有规矩。长辈和平辈大多不称其名,而用其字、号。


像贾雨村,姓贾、名化、字时飞、号雨村。贾政作为长辈称他“时飞”或者“雨村”都可。而同辈中居长者,也可以“时飞”“雨村”称之。但年幼或者自认位卑者,就要在字号之后,加一个“兄”以示恭敬。关系不熟则称姓加兄不称名字。

林黛玉名“黛玉”,开始说是乳名。但古代女子往往不取学名,乳名也就成了名字。

贾宝玉问她“尊名”,也就是“黛玉”二字。又问她有没有“表字”,黛玉如实回答说没有。

于是贾宝玉就发挥他的学识,从林黛玉的“黛玉”衍生出“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再由“黛”而及“眉”。


若是直用“眉”字则不美。他见林黛玉的形状:

(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黛玉风姿更胜“西子捧心”之美。而“颦”字本源于西施,再联系黛玉之貌、之情、之病,由眉梢眼角的情态,“颦”可谓活脱脱便画出了她的精神。

“颦颦”二字堪称是对“黛”字的进一步褒扬和诠释,实为绝妙。

所以,贾宝玉给林黛玉取这个字,她也非常愿意。日后薛宝钗便常称呼她颦儿,脂砚斋也称之为颦卿。

但“颦颦”二字,曹雪芹可不止赋予它如此意思。读书人要明白《红楼梦》中的名字,都包含了丰富的伏笔和线索。

首先,贾宝玉送给林黛玉的这个“颦颦”,颦字由眉到眼,要契合“还泪”之说。

而林黛玉之泪,源于贾宝玉之情。由泪而病,导致林黛玉最终泪尽而亡的结局。


“颦”字也是林黛玉一生的写照。

其次,“颦”字对应的是西施,也在影射林黛玉的人生和结局。

王夫人深怨林黛玉,便借骂晴雯病西施之口,表明她对林黛玉和宝黛姻缘的坚决反对。

王夫人的反对,更让林黛玉最受煎熬和折磨的精神压力,因此而“颦”也是一个重要伏笔。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不要忽略了“西施”对林黛玉的关键影响。

最后,林黛玉与西施。

林黛玉被称“病如西子胜三分”,又被王夫人讽刺“病西施”,她自己也创作了《五美吟·西施》,加上贾宝玉给她取的“颦颦”二字……西施无疑对林黛玉来说至关重要。

西施的故事世人耳熟能详,她本是越国一个浣纱女。因越国与吴国争霸失败,不得已越王勾践做了人质,采用范蠡的主意,送美女于吴王夫差,西施因此而入吴宫成了吴王妃子。

民间传说西施本与范蠡挚爱,却为了家国不得已委身吴王。而日后越国击败吴国,西施却已身死。

西施的故事与林黛玉极为契合,就在于她被迫入吴宫为吴王妃子的经历,揭开了林黛玉的真实结局。

林黛玉作《五美吟》感叹自身,从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和红拂五人,全都是夹在两国之间为人妃妾的女子。


而《五美吟》之前就是“群芳夜宴掣花签”,为众人之姻缘签。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又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与西施入吴宫的历经几乎一样。显然不是巧合。

贾探春给林黛玉取名潇湘妃子,也是娥皇女英姐妹同嫁舜帝的典故。

林黛玉为“妃”,从西施、王昭君和潇湘妃子三人的经历和典故被证实。

而贾宝玉也说黛玉日后做了“一品夫人”后“病老归西”。一品夫人就是帝王妃的品级。

群芳夜宴掣花签,林黛玉得了芙蓉花签的“昭君出塞”故事伏笔,随后就有了《五美吟》的祭祀,可见二者相辅相成,既注定林黛玉为妃妾,也注定她要离开贾府,被迫与贾探春二女同嫁异国为王妃,并很快泪尽而亡。

“颦颦”将林黛玉的命运指向重点,借西施的典故,还原出林黛玉的人生和结局,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不多赘述了。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03 10:39・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4: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曹雪芹安排贾雨村这个反面人物作为林黛玉的老师?其实比你想得更复杂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注
2021-07-23 21:14
北京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贾雨村,《红楼梦》中出场不多的线索人物,他面阔口方、剑眉星眼、才高八斗,却是一个忘恩负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他出场落魄,寄居于寺庙中,在甄士隐的帮助之下才得以进京考取功名,可以说甄家是贾雨村人生道路上难得的恩人。


可他是如何报答甄家的呢?在审理薛蟠人命案中,他明明认出了被拐的女子就是当年甄士隐的宝贝女儿英莲却无半点相救之意,全然只想着自己的仕途官运,挥了挥手就将香菱判给了薛蟠。

贾雨村考中进士之后因言行不当被赶下台,之后是在贾家的帮助下东山再起的。可是,在贾府落败之后贾雨村非但不帮,反而落井下石,导致平儿都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就是这样一个趋炎附势、自私无德的小人,他居然还是林如海为仙姝一般的林黛玉千寻万觅找的老师。就算贾雨村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有才之人,但是品性如此低劣,林如海是怎么放心让他来教黛玉的呢?

再想深一点,曹公为什么会安排贾雨村这么一个反面人物作为黛玉的老师呢?


关于这一问题,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人性都是复杂的,贾雨村其实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而林如海所认识的那个时期的贾雨村更不能算是坏人。


因为,如果我们忘记后来的故事、关掉我们的上帝视角的话,我们会觉得贾雨村其实是个很不错的青年才俊。他相貌好、才学高、志向远,穷困潦倒却也不卑不亢,后面被罢官其实也不算什么大错,在林如海眼中这可能还能算是一个加分项——一个有一腔热血、远大抱负却又被现实无情打压的年轻人多值得鼓励啊。

所以,林如海遇到的其实是这样的贾雨村,而这样的贾雨村根本不是什么反面人物。

有网友总结道,“林氏父女的倚重,与其说是与贾雨村的「坏」相悖,倒不如说,是对他人格中闪光部分的最后一番见证与作保:他是野心勃勃的、不甘寂寞的、争强好胜的,却也是才华横溢的、懂得进退的、曾有过清明理想与鸿鹄之志的。”


当然,也有人从剧情上回答这一问题,他们认为贾雨村就是作者创造出来的工具人,最多是个人物形象比较饱满的工具人而已。

贾雨村与甄士隐一道是红楼故事得以铺陈开来的关键角色,他们二人的境况遭遇正代表着红楼美学正邪两赋之论的基石。

所以,曹公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贾雨村的作用不仅是送黛玉到贾府,也不独徇私舞弊断薛案从而将薛家母女三人送入红楼梦中,也在于通过他的言论勾勒出宝玉的性格特质以及人生轨迹。

1

贾雨村预告宝玉未来之路

宝玉的前身乃是“无材不堪入选”“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的补天石,脂砚斋就此批云:“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

说明宝玉的“落堕情根”与“无补天之用”是互为因果——因“无补天之用”以致被弃置于闲散无为之地,而植下情根;又因“落堕情根”以致更加“无补天之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所谓“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隐隐然便是小说家的心迹投射,是对自己一生落空无成的盖棺定论。作者于开宗明义的自白便说: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而其中愧悔交加的忏咎之情,更透过脂批充分传达出来。如脂砚斋认为第一回“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这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无材可去补苍天”一句乃是“书之本旨”,而“枉入红尘若许年”一句则是“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可见当其百年家族已面临末世之际,在此存亡绝续的危殆处境中,宝玉这个由玉石所化的家族继承人,却是“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则其在富贵场中耽于温柔乡的处境,乃是“无补天之用”之后的堕落以自我补偿,也呼应了末世的自忏心理。


换句话说,《红楼梦》除了怀念贵族生活之外,亦对身为家族继承人却无力回天的失职,而深感愧悔自责;创作既是曹雪芹的追忆似水年华,也是对父祖先人的告解与赎罪,由此两种情怀交织出眷恋与自忏的叙写主调。评点家张新之说:

《红楼梦》是暗《金瓶梅》,故曰意淫。《金瓶梅》有《苦孝说》,因明以孝字结。此则暗以孝字结。至其隐痛,较作《金瓶》者为尤深。

其中埋藏甚深的隐痛,便是身为女娲补天剩余的一块所隐喻的“于国无望”之痛。对于以经世济民为人生终极意义的传统文人而言,“于国无用”已经等于是对个人之存在价值的根本否定;而生长在百年贵族世家中,又不能承担家业存续的使命,沦为愧对祖宗的不肖子,这是“于家无望”的进一步否定,于是到了泣血迸泪的无立足之地。


就此而言,宝玉处处所表现的反对科第,正是陷个人与家族于败灭的不义之举,因为在清代降等承袭的爵位制度下,除了极为少数“世袭罔替”的王公勋爵之外,一般的世袭爵位都是降一等承袭,由“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国公”一路递降。

在这个规例之下,“国公”等级的贾家也不例外,几代之后也必然会面对富贵归零的局面,要使家族起死回生、东山再起的唯一机会,便是科举考试。这样的状况在小说中提供了两个案例,第一回描述贾雨村的身世状况时,提道:

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可见诗书仕宦之族到了末世,便只有进京求取功名才能再整基业,与贾府同谱的贾雨村正预告了宝玉的未来之路。

2

贾雨村道出宝玉禀赋

并且是玉石故事的最后一位觉迷者

第二回冷子兴提到宝玉的诸多怪癖,除抓周时只取脂粉钗环之外,还说道:

“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原来宝玉这类特异人物与淫魔色鬼之间的区别,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般人很容易单从雷同的表象混同为一,“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便不能知“这人来历”,容易误会为淫魔色鬼。


然而,贾雨村是否属于“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流,足以指认这类特异人物的禀赋来历?

对这个问题,一般读者很容易因为贾雨村的种种劣迹而加以否定,但这其实又是直觉性的囫囵反应。除了“不以人废言”的基本道理之外,毋宁说,小说家将这段如此重要的理论阐述交给贾雨村来发挥,便意味着贾雨村的人格内涵就包括这个层次,由此也呈现出立体化的复杂性,如此才得以与甄士隐一起构成全书第一组的真假对照,承担真假辩证的深奥之理。

何况,文本中确实也出现了贾雨村的“悟道参玄之力”,第二回描写他在遇到冷子兴的前一刻,便发生一段奇特的偶遇:

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

由此清楚显示贾雨村确实是具有“悟道参玄之力”,才能见人所未见,察识到破旧对联的浅近文字中蕴藏了深意,并敏锐地推论庙中自有非常之得道者。

只因当下仍泥足深陷、红尘遮蔽,其心智灵明未尽彰显,因此对眼前老僧所化身的浑沌道体视而不见,失之交臂,要等到更多的起伏沧桑之后才能豁然解悟,但其心性中的“悟道参玄之力”明白具足,已毋庸置疑。


是故高鹗续书即在第一百二十回收结全书时,给予一个巧妙的回应:

这一日空空道人又从青埂峰前经过,见那补天未用之石仍在那里,上面字迹依然如旧,又从头的细细看了一遍,见后面偈文后又历叙了多少收缘结果的话头……便又抄了,仍袖至那繁华昌盛的地方,遍寻了一番,不是建功立业之人,即系饶口谋衣之辈,那有闲情更去和石头饶舌。直寻到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睡着一个人,因想他必是闲人,便要将这抄录的《石头记》给他看看。那知那人再叫不醒。空空道人复又使劲拉他,才慢慢的开眼坐起,便接来草草一看,仍旧掷下道:“这事我已亲见尽知。你这抄录的尚无舛错,我只指与你一个人,托他传去,便可归结这一新鲜公案了。”空空道人忙问何人,那人道:“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到一个悼红轩中,有个曹雪芹先生,只说贾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说毕,仍旧睡下了。

从中可见,此时的贾雨村与先前之钻营权诈、热中名位迥然不同,已经并非“建功立业之人”“饶口谋衣之辈”,而是“有闲情更去和石头饶舌”的观照者,梦中醒觉、指点迷途。

“急流津觉迷渡口”正意味着此时的贾雨村淡然旁观,以局外人的超然,一任眼前之世俗急流汹汹而去,而自在于渡口安然沉睡,成为玉石故事的最后一位觉迷者。

虽无出家之举,却有悟道之心,恰恰与第一回就出家的甄士隐前后呼应、首尾衔接,形成完整的循环模式。

3

由贾雨村来阐述宝玉的“正邪两赋”

如此之人,这时虽尚未进入觉迷之境,却也具备了悟道的潜质,故于曹雪芹需要阐述贾宝玉这类特异人格的来历时,便担当了解说的任务。冷子兴见他罕然厉色,说得这样重大,忙请教其端,贾雨村便详细阐述其理,说道: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摧,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这段话是理解宝玉乃至其他特异人物的关键,所以不惮其详地引述如上。若简要地说,此段文字意指由“气”这种质料所形成的人类,可以分为三种纯粹的类型:

1.纯正气所形塑的大仁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

2.纯邪气所造就的大恶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

3.正、邪两气所共构的特异者:这又可以分为三类,且各有对应人物。

至于为数亿万的一般大众都只是面目模糊、平庸无奇的泛泛之辈,并不包括在内。

如果不抱持现代人的成见的话,就可以清楚看到小说家对于人性价值所设的判准,仍然是以儒家思想为依归,视道德文化上“修治天下”的“大仁”为最高、最完善的境界,既包括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等一般最熟知的圣人,还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属于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们都是“正气”“清明灵秀之气”的体现者。

连带地,受其感召的草木也都因此特具灵性,而永恒不朽,第七十七回宝玉便说道: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


由此可知,《红楼梦》对人格的价值框架,绝不可能是反儒家、反封建传统的,恰恰相反,儒家的人性价值观才是整部小说的根基。

这一点也有学者注意到,指出:一、作者将理学家周、程、朱、张归入“大仁”之列,可见他并不像俗常所认为的那样反理学;相反,他完全接受理学家的人性论,以先天所秉之气来解释复杂的人性;

二、作者立意甚高,塑造贾宝玉这一形象是为了探讨他所代表的“一类人”的生命状态,而不是为了反应某时某地某朝某代的积极或消极的思想意识,“无朝代年纪可考”,“易地则同”,都是为了强调这一点;

三、鉴于前两点,我们强调:《红楼梦》审视的是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在某种特殊环境之下的生命状态,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人性人情的探索,而不是简单地反科举反封建婚姻制度反封建文化体系。

固然这段话中必须纠正的是,小说家以先天所秉之气来解释复杂的人性,其实并不限于理学家的人性论,而是有着更深远的源头、更广博的文化内涵,但所谓“《红楼梦》审视的是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在某种特殊环境之下的生命状态,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人性人情的探索”,这个认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并且,除了不应该将“人格特质”混淆为“人性价值”,错把“特殊的性格特质”当做“崇高的人格价值”,误以为曹雪芹所描绘的“夹缝中的特异人物”是所谓“超时代的新人”。

更应该注意的是,在贾雨村的这一大段解说中,清楚显示了“正邪两赋”作为个体发生的始源,仅只是“情痴情种”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单单正邪两赋的天性并不足以塑造出“情痴情种”,也不足以完全涵括“情痴情种”这类人物的人格表现形态。

换句话说,这些特异分子的先天禀赋虽然都是源于正邪二气,而形成一种非正非邪、亦正亦邪,无法在一般才性类型范畴中归类。

但在进入现世社会后,仍必须依照“公侯富贵之家”“诗书清贫之族”“薄祚寒门”等不同的后天环境,而落实分殊为“情痴情种”“逸士高人”“奇优名倡”这三种表现型,各自具备不同的阶层性,所谓的“情痴情种”还端赖后天的“公侯富贵之家”始能养成。

因为“诗书清贫之族”只能提供文化教育的条件,缺乏富贵的物质、地位等条件,所产生的就是“逸士高人”;而“薄祚寒门”则连文化教育的条件都欠缺,于是只能培养出“奇优名倡”;唯独“公侯富贵之家”同时兼具了文化教育、丰裕物质、高等地位等社会条件,由此所形成的“情痴情种”,就和这些后天条件密不可分。

正邪两赋的重点,其实是在于:正气虽然没有使他们在富贵中堕落成淫污纨绔,但“邪气”仍使得与生俱来的正气受到牵制而驳杂不纯,以致有所偏斜失衡,耽溺于温柔乡中,偏离了大仁者的正轨,这才是“邪气”的意义所在。因此脂砚斋说道:

宝玉品高性雅,其终日花围翠绕,用力维持其间,淫荡之至,而能使旁人不觉,彼人不压。贾蓉不分长幼微贱,纵意驰骋于中,恶习可恨。二人之形景天渊而终归于邪,其滥一也,所谓五十步之间耳。(第六十三回回末总评)

所以说,红楼梦中出场的每个角色曹雪芹其实都赋予了他明确的使命与作用,没有一个角色的设定与情节是莫名为之的,而如何理解、能理解到哪一步就是我们读者自己的事了。

-End-

编辑:山鬼 黄泓

原标题:《为什么曹雪芹安排贾雨村这个反面人物作为林黛玉的老师?其实比你想得更复杂》

阅读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5: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薛蟠“春宫图”的秘密
原创2017-04-01 09:23·~冰儿~
薛蟠虽然是个欺男霸女的纨绔子弟,但他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就连他写的歪诗,被称作薛蟠诗,或薛蟠体,被后世津津乐道。他身上闹的笑话不少,最有名的笑话,就是因为把春宫图的作者唐寅,认作庚黄。 关于春宫图,前面在解读薛宝钗时,揭秘绣春囊案时就特别提到了。根据吴本,那个上面绣有春宫图的绣春囊,是薛蟠买来,被薛宝钗偷偷放在园子里的石头上,被傻大姐捡到,而引发抄检风波。

所以《红楼梦》写春宫图,绝不仅仅为了表现薛蟠的荒淫,写庚黄的笑话,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薛蟠的不学无术,作者不尽之意似乎在文外。



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因发幽情”有一个古怪而著名的情节,讲的是呆霸王薛蟠让小厮冒充贾政,把宝玉骗到墙角,然后一段对话,因写字画画之说,提醒了薛蟠得到的“春宫”图,文本内容如下:

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这段故事,很多人读至此处,只觉刻画薛蟠入骨三分,形象生动,然后心下一笑略过,并不知道作者设置这段古怪的情节,反复说这“庚黄”、“唐寅”,有着血泪的记忆,小说“字字看来皆是血”,为此情节一笑者,作践了《石头记》作者之苦心。



其实这段故事,是有着出处的,明末清初的文人褚人获,在他的《坚瓠三集·卷四·衡山图记》有着这段类似情节记载:

文衡山生年与灵均同。因取“唯庚寅吾以降”句为图书。有一守自北方来。闻知衡山善画。因问人曰:“文先生前更有善画过之者乎?”或以“唐伯虎!”对。又问:“伯虎何名?”曰:“唐寅。”守即跃起曰:“文先生屈已尊人如此!”人问何故,曰:“吾见文先生图书曰:'唯唐寅吾以降'。”闻者喷饭。

这段话大致意思是: 文征明(1470-1559,号衡山居士)与灵均(屈原)生年(天干地支)相同,所以用“我与屈原都是庚寅年生”的句子做题字。有一北方来的太守,听说文征明善画,于是问人:“文先生之前还有更擅画的人吗?”,有人回:“唐伯虎。”以对,他又问:“伯虎名字是什么?”,回答:“唐寅。”,太守“噔”地跳起说道:“这就对了,文先生竟然屈尊与此人这般地步!”人问何故,他说:“我见文先生的画上写着‘我唯一承认比不上的是唐寅’”众人人听了,“噗~”地一声大笑,满地喷饭。



其实在明末清初的这个民间段子,被作者巧妙改装在《石头记》(《红楼梦》)中,不是为取悦读者,而是要表达,“庚寅”二字,《石头记》作者既不是要说“唐寅”,也不是要说“庚黄”,而是在组合中曲折表达与当时段子中的“庚寅”,同时,在错综的字形组合游戏里,又透露一个“廣”字。

再清朝,尤其是在明末清初,只要把“廣”与“庚寅”放在一起,没有人不联想“庚寅之劫”的廣州屠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0: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为什么讽刺刘姥姥母蝗虫?刘姥姥到底有没有夸黛玉?
快乐老年435 2017-11-26   |  510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很多人说,刘姥姥是个拿尊严换钱的主,她来贾府打秋千,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给小姐太太们逗乐来的。所以,刘姥姥游大观园,是见人就夸,但是偏偏不夸黛玉。

刘姥姥到底有没有夸黛玉?潇湘馆是刘姥姥游览的第一个院落,刘姥姥说黛玉的屋子不像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姜子认为,刘姥姥其实是夸了黛玉的,《红楼梦》作者借刘姥姥的眼睛嘴巴,点出了黛玉好学勤学可继家业的一面。

林黛玉为什么讽刺刘姥姥母蝗虫?刘姥姥到底有没有夸黛玉?

离开的时候,刘姥姥又说黛玉的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这是不是夸黛玉呢?

还记得贾母参观完薛宝钗的雪洞是怎么说的吗?贾母说自己最会收拾屋子的,说贾府现住的四个女孩儿也还学着收拾的好,,而且收拾得还不俗。又说要替薛宝钗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


可见,贾母对薛宝钗的屋子是极度不满意的,而林黛玉,则是贾母眼里收拾得还不俗得那一个。刘姥姥眼里黛玉的小屋子齐整,自然是黛玉收拾得好,虽然不用自己动手,但是主意是黛玉的呀。贾母笑指着黛玉说是自己外孙女的屋子,也可以看出贾母对黛玉屋内摆设很满意。

《红楼梦》原著中,刘姥姥是夸过林黛玉的,但是林黛玉却说刘姥姥是草虫,讽刺刘姥姥是“母蝗虫”,给大观园行乐画起名为《携蝗大嚼图》。

林黛玉为什么讽刺刘姥姥母蝗虫?刘姥姥到底有没有夸黛玉?

很多人表示,黛玉取笑淳朴的劳动人民,这样做非常不懂事,简直可恶,这是整本《红楼梦》里,黛玉唯一让人讨厌的一个地方。

但是,林黛玉虽然尖酸刻薄,在场所有人不也都笑得前仰后合吗?成熟稳重的薛宝钗不是盛赞母蝗虫的比喻吗?天真可爱的史湘云不是还笑到跌倒了吗?

刘姥姥一通乱吃海喝风卷残云的吃相,以及吃完又讨,讨完还打包的行为,不就如同母蝗虫吗?

《红楼梦》原著中,刘姥姥为了逗乐贾母,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后来刘姥姥闻乐起舞,黛玉借此打趣:“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之后,刘姥姥又说出“笼子里黑老鸹长出凤头来会说话”的笑话,有人说,刘姥姥是趁机讽刺寄人篱下的黛玉是“乌鸦落在猪背上”。

脂批说“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个不可更,一字不可改”。姜子认为,《红楼梦》“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一回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刘姥姥除了隐射淳朴农妇,还隐射与薛家一样身份的板角青牛。


刘姥姥分明已然饶舌自嘲,作者却说她自己却鼓着腮不语,这一回“老牛笑话”故事中,人人笑倒,不语的只有薛宝钗,带着板儿的刘姥姥与薛家都来自东北角,又得了贾府两匹青的“软烟罗”,可谓“板角青牛”四字齐全了。

林黛玉为什么讽刺刘姥姥母蝗虫?刘姥姥到底有没有夸黛玉?

正因为刘姥姥是导致大观园“虎兕相逢大梦归”的板角青牛,所以题目明写“怡红院劫遇母蝗虫”,酒屁臭气的刘姥姥,糟蹋了诸艳之冠的宝玉住所怡红院。林黛玉好学即勤政,刘姥姥舍不得离了“有凤来仪”,正是大观园“消香捐馆”的原因。

《红楼梦》原著中,凤姐儿对刘姥姥笑道:“你别喜欢.都是为你,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睡着说不好过,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在那里发热呢”。这就是作者隐写的刘姥姥逛大观园的结果。刘姥姥的笑话“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本是华夏陨落胡虏庙成的诅咒。


风婆子刘姥姥睡了贾宝玉的床,袭人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可见宝玉也是嫌弃刘姥姥的。林黛玉一向对下人宽厚,却几次拿刘姥姥取笑作乐;妙玉嫌弃刘姥姥喝过的杯子,直接不要了。并非黛玉妙玉不厚道,而是刘姥姥身份非同寻常,作者有意为之。《红楼梦》作者用三玉对刘姥姥的嫌弃,委婉地写出了刘姥姥的敌对身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1)
来自: 快乐老年435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里的傅秋芳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下一篇: 《红楼梦》中的金鸳鸯为何拒当二奶?又为何自杀?根本原因大揭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0: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244
文章
63万
总阅读
查看TA的文章>
评论
0
分享
微信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复制链接
Scan me!
扫码打开
手机搜狐网
无需下载APP
精彩内容随时看
原创 《西厢记》暗示了黛玉的真实身份,宝钗看过的杂书藏了啥秘密?
2022-04-25 14:36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全文史笔,字字血泪!天书问世,何人能解?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 作者大大的肠子十八弯,林妹妹喊我们来解九连环!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前言



《红楼梦》故事里,每个主要人物的名字都是有深意的,包括他们身边的丫环,都是其身份的一种隐喻!

甚至于,每个人物写什么样的诗词,听什么样的曲子,看什么的书籍,都是有所指的。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号称“字字看来皆是血”、“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纵然是作者一笔带过,却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描述。

就好比贾宝玉与林黛玉同看《会真记》,以“花落水流红”之“三月中旬沁芳闸细玩”写“昨夜朱楼梦,今朝水国吟”,贾宝玉以“多愁多病身”自寓,恰似“内忧外患,风雨交加”的末世帝国——风雨飘摇中的大明江山!以“倾国倾城貌”喻黛玉,恰是“君主守城门而身死国亡”的崇祯帝朱由检!



《会真记》三字泄露的天机,诚如《红楼梦》作者开篇所言:“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写林黛玉看杂书《西厢记》,是写黛玉“西堂正主”身份!林黛玉这个“西子”,才是这部“闺阁昭传”里荣国府的真正主子,而荣国府已是旧朝!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看过的杂书包括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林黛玉看了《西厢记》,薛宝钗看过什么杂书呢?

上文中,姜子已经说过,人物看过的书籍,与人物的身份或者说原型有关!接下来,我们来看薛宝钗自报身份,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原来,薛宝钗自报身份,报出了她看出的不正经书包括:“《西厢》、《琵琶》、《元人百种》”,《西厢记》是林黛玉看的书,作者在这里复述一遍,不过是为了对应前面薛宝钗发现林黛玉看《西厢记》的桥段。

《琵琶》便是《琵琶行》,主角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这分明暗示薛宝钗是倡女、商女,“贾人妇”又对应了“金玉良缘”故事。

而学琵琶于善才,又牵扯到“王凤姐弄权铁槛寺”,其中提到了长安县内善才庵,“李衙内看上金哥”一节故事,与“凤哥看上李雏鸾”相对何如?作者以“佳人才子”揶揄“国贼禄鬼”,真是一刻都不停歇!



《琵琶行》其中有一句:“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即《绿腰》,《杨柳枝》云:《六幺》、《水调》家家唱。《红楼梦》作者原本就以“红”为“朱家”,以“绿”为“清朝”,又以“清朝”为“水国”。

再说《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与杨贵妃有关!而《红楼梦》作者三番五次拿薛宝钗比杨贵妃!

在明代《惊鸿记》故事中,杨玉环还与安禄山有私情;在宋代小说《杨太真外传》故事中,杨玉环妖媚惑主;戏曲《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更是明确指出杨贵妃七月七乞巧的对象是安禄山。

据正史《资治通鉴》记载,“(安禄山)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贵妃三日洗禄儿”。



《红楼梦》故事里,薛宝钗不许世人说她“体丰怯热”,因为爱洗澡的杨贵妃,不但有“三日洗(胡人)禄儿”的故事,传闻还有“狐臭”,是“胡”阵营,东北角的薛家最终偷了“明皇”的江山。

至于《元人百种》,更不必说,在中国历史上,元朝和清朝都是一样的“胡虏”身份,都是《红楼梦》作者口中的国贼禄鬼一流!书中透露的作者对人物的各种喜好,是由作者本身的感情基调奠定的作者作为朱明后裔,在明末清初时期,有这样的情感偏向,是很正常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0: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构是不存在的事!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三百年来无人懂!
播报文章

晨叔说历史
关注
2020-02-15 02:57
93岁中医说漏嘴 90%的高血压不用去药店, 来点它,血压平稳降
93岁中医说漏嘴 90%的高血压不用去药店, 来点它,血压平稳降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肺结节复发,或是这几件事伤了肺!医生提醒:养肺要做好3件事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肺结节复发,或是这几件事伤了肺!医生提醒:养肺要做好3件事
专家呼吁:每天早上这样做,瘦太快,可惜很多人不知道这个!
专家呼吁:每天早上这样做,瘦太快,可惜很多人不知道这个!
《红楼梦》故事里,太虚幻境两边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甄士隐与贾宝玉都见识过这幅对联。

什么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认为,“贾”通“假”,是虚构之喻。


大多数人认为,《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书中写的是以曹家为原型的家族衰亡故事。

“曹家自传说”认为,作者是在暗示贾家是虚构的曹家,贾宝玉是虚构的曹雪芹,甄家才是曹家真正的原型,甄宝玉才是真正的以曹雪芹为原型的人物。

“九龙夺嫡清宫说”认为,宁国府是夺权派,是来路不正的假政权;荣国府是嫡系失利派,是作者原型阵营。

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三百年来无人懂!其实,书中根本没有什么虚构故事,正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那么,在作者眼里,究竟什么是假,什么是真呢?这句“假作真时真亦假”,究竟该作何解呢?


姜子认为,《红楼梦》隐写《明末清初史》,这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贾甄相传!

荣国府这个贾府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正统政权,这便是“假作真时”。“假作真时”,荣国府在京都,金陵是陪都,西府正堂是大舜苗裔,贾府姓林。

“真亦假”,甄宝玉亦是贾宝玉,甄家和贾家(荣国府)是一家,都是来自姑苏的大舜苗裔,都是林家,都是赤帝子朱家。

“假作真时真亦假”,从贾家的贾宝玉到甄家的甄士隐,两个人构成了太虚幻境的这副对联,也构成了《红楼梦》书中不同时(前朝-当朝)空(南北整体-南)的一脉相承。

第二层意思、荣宁更替!


“假作真时”指的是:非正统的假政权成了现任,宁国府成了当朝当权派,人人都信真了;

“真亦假”指的是:正统政权变成了前朝,荣国府成了过去时,不复存在了,仿佛成了假的。

“假作真时真亦假”,同样的空间,同一个位置,时间不同,主人也就不同,通灵宝玉不能人人拥有,薛家夺去了,林家自然便失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细品秦可卿的曲子,隐藏了大量信息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自媒体人,书评人,全网同名帐号:少读红楼
​关注他
16 人赞同了该文章



  秦可卿是红楼梦里最有争议也最令人着迷的人物,围绕她的出身,死亡,以及生前与贾珍的关系,引发了后世关于红学研究的诸多猜想。

  要真正揭开秦可卿的神秘面纱,除了她的判词,便是她的曲词,可以更直观地让我们看到她的存在,对贾府尤其是宁国府所带来的影响,有多深远。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她的曲词,看看这支曲子里到底隐藏了哪些深意。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按照十二钗判词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一首是关于秦可卿的曲词,曲名是《好事终》,可以说寓意深刻。

  第一回里,跛足道人曾吟唱好了歌,并对甄士隐说出一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人生哲理,秦可卿的这首曲词,“好事终”即有此意。

  正如她托梦王熙凤时所说,登高必跌重,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当事物到了一个极点时,就会朝着另一个极点转化,正所谓盛极必衰也。

  因此,曲名好事终,指的不仅是秦可卿之死,更暗示了贾府百年基业的彻底败落。

  相信不少读者初读红楼时,对红楼梦里的诗词深意大多是比较头疼的,尤其关于秦可卿的这支曲子,更是难懂。




  第一句“画梁春尽落香尘”,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它暗示了秦可卿于天香楼悬梁自缢一事。画梁即雕梁画栋,暗指天香楼。春尽寓意贾府败落,秦可卿也曾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落香尘寓秦可卿之死。

  再深一层来理解的话,“画梁”不仅仅指天香楼,更指整个贾府,寓意荣华富贵,“画梁春尽”即指荣华富贵的凋落,盛世繁华的散场。

  黛玉的《葬花吟》里有这样几句: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这几句暗示的不仅是宝黛爱情的悲剧,也隐喻了家族衰亡。

  柳永的词里有: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元好问有: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温庭筠有: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卢照邻有: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由此可知,画梁不仅代指荣华富贵,还多借梁间燕子,有情的成分。这一句是否隐隐写出秦可卿和贾珍的隐秘关系呢?

  第二句,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起初,我常把它理解成秦可卿的风情月貌是造成贾府败落的根本,但如果加上两个词“擅”“秉”,似乎作者并非有意将贾府之败怪罪到一个女子头上,而是对贾府子孙的极大嘲讽。

  正因宁国府有贾珍、贾蓉父子,不仅有聚麀之诮,把整个宁国府险些翻了过来,且在贾珍父子眼中,不管是秦可卿,还是二尤,甚至是丫鬟小厮,都可以是他们皮肤之滥淫的工具。

  整个宁国府,被贾珍这样的贾府子孙弄的乌烟瘴气,连尤氏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整个宁府上下纲纪败坏,人伦尽失,把豪门贵族最后的一点脸面也都丢尽了,正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难怪柳湘莲会说,东府里除了门口的两个石狮子,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生活在宁府的秦可卿,面对饿狼一样的公公,不闻不问的丈夫,想要洁身自好,谈何容易?更何况,如果秦可卿也抵不住诱惑(或者是来自贾珍的逼迫),沉沦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那么,贾珍作为贾府玉字辈子孙,上面还有贾母,贾赦,贾政等长辈,哪里来的那么大胆量,敢如此坑家败业呢?这就不得不说早已撒手不管的宁府原来的家长贾敬。

  第三句: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很多人对“箕裘颓堕皆从敬”这句理解不够透彻,通俗地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祖宗创下的基业一点一点败光,是从贾敬开始的。

  古语有: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人即用“箕裘”比喻祖先创下的基业。箕裘颓堕就很好理解了,指贾府子孙不能继承家业。

  贾敬是贾府唯一走科举出来的进士,本来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重振家族,但他却选择了消极避世,出城和道士胡羼去了。曹公一句“箕裘颓堕皆从敬”表达了对贾敬的批判。

  我们知道,宁国府是长房,而贾敬又是贾府文字辈中的老大,且到了他这一辈,靠着自身能力跻身仕途,在过去来说,是大有可为的。如果足够努力,即便没有了祖宗余荫,贾府依然可以屹立不倒。

  但贾敬偏偏没有带好这个头,而是抛家弃业,置一切于不顾,没了大家长的管束和带领,贾府子孙个个只知安富尊荣,没有一人为家业运筹谋划,败落也就随之而来。





其实,即便贾敬没有考上进士,也是可以凭着祖荫,承袭爵位,依然可以把家治好。但他也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撂挑子,把整个家业都丢给了不肖子贾珍,结果贾珍把宁府弄的脏乱不堪,一份家业都毁在他手里。

  从贾敬的不闻不问,曹公再次把贾府之败上升到了家族的高度,认为贾府的衰亡,是从宁国府开始的,因此最终得出了“家事消亡首罪宁”的结论。

  而这一切的本源,却又是因情而起。贾敬绝亲情而出家,贾珍因孽情而乱伦,秦可卿因月貌风情而丧命,也暗合了红楼“大旨谈情”四字。

  综合起来看秦可卿的这支曲子,特别有意思,它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曹公由秦可卿入引,可能很多人都认为秦可卿是贾府败落的起源,其实并不是。

  紧接着,曹公借秦可卿引出了贾珍、贾蓉等一干贾府的无耻子孙,正是他们的不能继承家业导致了贾府之败,而他们有此表现,却又与另一人贾敬的撒手密切相关。

  就这样,层层推进,曹公又把家族败落的矛头指向了贾敬,又由贾敬上升到了宁府的高度,把贾府衰亡的起源,定罪在宁国府身上。这个宁国府,是以贾敬——贾珍——贾蓉三代为代表的贾府子孙所组成,而每一代几乎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这个“罪过”最终被曹公总结为“宿孽总因情”,贾敬无情(无视亲情)而出家,贾珍乱情(乱伦之情)而败家,贾蓉更是成长为一个滥情之人,而不能继家。

  是以,脂砚斋批曰: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发布于 2020-09-05 13: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9 09:29 , Processed in 0.0669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