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甄英莲香菱秋菱更衣石榴裙&湘灵鼓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12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酷爱男风的冯渊,究竟影射了贾宝玉的什么事?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知乎知识会员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200:冯渊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次讲到贾雨村问门子如何处理薛家的案子。门子就回道,他对案件的前因后果,涉事人物一清二楚。

于是就对贾雨村讲说了整个案件,最先从苦主死去的冯渊说起。






☞细说红楼系列200,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四回)门子道:“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绅之子,名唤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
冯渊无父无母,家中薄有资产,算是个衣食无忧的公子哥。

这种人养尊处优,却没有父母长辈教诲,自然很难成才。






果然读书不成,却养成断袖之癖。

他“酷爱男风,最厌女子”,显然不是当时社会男风盛行的偶然兴之所至,而是一位同性的性少数人士。

冯渊因此成为《红楼梦》中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男同性恋者。

后文讲到其他人的一些男风行为,便只是当时社会风气体现,与冯渊截然不同。

有意思的是,冯渊到了年纪,也知道要有个女子帮他操持家务,却并不娶妻而是买妾,说明他对女子的不喜。






娶妻要承担责任,买妾就只是件“商品”。二者身份差别,也不敢管束他,自可以逍遥自在。

如此小算盘被他打的精明,却不知祸患也由此而起。

不过,冯渊这个人物的重要有两点:

第一,从名字来说,冯渊通逢冤。说得是他逢冤被害的事实。这件案子最终因贾雨村而让他含冤不明,是他日重要伏笔。

第二,冯渊虽是小人物却有影射。就像甄士隐影射贾宝玉一样,冯渊也是贾宝玉的影子人物。

他因贾雨村而逢冤,预示未来贾宝玉也会因贾雨村逢冤。






这次贾雨村因葫芦案,背叛了恩人甄士隐。

他日贾雨村也因另一件事,背叛恩人林如海和贾政。

还记得当初那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么?讲的就是未来“逢冤”之事。

冯渊是因姻缘而逢冤,贾宝玉便必然因姻缘而逢冤。

冯渊的姻缘对象,是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






甄英莲则是林黛玉的影子。

冯渊与甄英莲有三日之约,预示未来贾宝玉与林黛玉肯定也有短暂姻缘。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下回再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11 09:33・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12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为何一见香菱就发誓不再结交男子?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知乎知识会员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201:三日之约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冯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尽管与贾宝玉完全相反,实际却是宝玉之影。

冯渊者,逢冤也。他死于薛蟠,失于香菱,了于贾雨村。






未来贾宝玉当有一劫,失去林黛玉,便起于帝王,终于贾雨村。

是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不提。

(第四回)门子继续道:“……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做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
要不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又有“夜长梦多”之说。两件事都让冯渊碰到了。






冯渊当时的表现很奇怪,具体有这么两点:

一,冯渊酷爱男风,买香菱做妾是为照顾家计。

买妾不娶妻,源于妾不敢对夫约束管教,妻则有责任引导丈夫为正。

冯渊酷爱男风,肯定上不得台面,不希望被妻子管,买妾无可厚非。

但他买下香菱后,却发誓再不结交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这要不是一见钟情就是怪事。

问题是冯渊爱男风并不是社会风气引导,而是他秉性使然。说白了冯渊本就是个同性恋,不可能为了香菱转性。






既然不想交接男子,又不想再娶第二个,何不娶了香菱作妻子更好,做妾又谈何尊重?

所以,冯渊此时的表现既矛盾又模糊,他到底想干什么?谁也不知道。

二,冯渊看中香菱,交钱后却并不领人,而是约定三日之后过门。

表面看似乎是对香菱尊重,实际却根本不通。

香菱本是买卖,拐子图财,哪有义气和诚信。钱给了不领人,不就等着生变故么?

冯渊除非傻了,不可能犯如此低级错误,除非他根本就没想领人,而是给出三日时间,做给某些人看。






纵观冯渊的表现,非常像与人闹别扭耍情绪,故意表现给人去看。香菱倒像是他的工具人罢了。

当然,是与不是也很难说。

但正是这三日之约出了意外,导致冯渊丢了一条性命。

冯渊,逢冤,指他祸从天降,被人冤杀而死,自然失去了香菱。

但要特别关注的,是冯渊与香菱确有三日婚约。

曹雪芹惯用影射之法,冯渊影射贾宝玉,香菱则影射林黛玉。






冯渊与香菱的三日之约,便影射贾宝玉和林黛玉未来肯定会有短暂“姻缘”,奈何被“帝王(薛蟠影射)”横插一脚而失败。

也因此可证实林黛玉确曾为贾宝玉之“妻”,而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势必为续弦。

这条线索要着落在第五十八回,后文再表。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10 21:01・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1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咏月·其一
清代 / 曹雪芹
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译文翻译[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月亮挂在中天夜色多么寒凉,月光如此皎洁月轮分外团圆。

诗人们月下吟常常雅兴勃发,漂泊的游子惹恨牵愁却不忍把她遥观。

月轮啊!你是翡翠楼边悬挂着的玉镜,月轮啊!你是珍珠帘外高挂着的冰盘。

这美好的夜晚何必要点起蜡烛,辉煌的光彩映照着这画栋雕栏。

注释解释
寒:寒冷。

团团:团圆。

悬:悬挂着。

良宵:美好的夜晚。

晴彩:辉煌的光彩。

诗文赏析[搜索 国学梦 即可回访本站]
这是香菱所写的第一首咏月诗。

作为学步的开头,此诗在技巧上显然是非常稚拙的。如借用宝钗的话来说,那就是:“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林黛玉则讲得更为具体和明白:“意思却有,只有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所谓“意思却有”,大概是指此诗咏月而不离题,还能运用形象语言及比喻等技法来描绘月轮的形象。但其缺点也正在于“措词不雅”和构思被缚等方面。

诗的首联写了寒秋之夜天宇上一轮皎洁的明月,用吴刚月中伐桂这一古老的传说,来暗点眼下这桂子飘香的晚秋时节。但除了这里有一点意蕴外,其它的如以“皎皎”写月色,“团团”摹月形,均为俗套。诗的颌联显得形象单薄,支离破碎,说诗人们往往借月来助长诗兴,山野的过客不忍对她而平添愁恨,意思显豁,别无余韵。且“常思玩”三字选语太硬,太俗太露。诗的颈联,本应是另转新意,但此处仍原地踏步,仅仅堆砌一些华艳的词藻来装点门面。什么“翡翠楼边”、“珍珠帘外”之类,对偶固然精切,仍不免有肥辞瘠义之嫌。至于“玉镜”、“冰盘”之喻,也已变成诗中多余之赘疣。而诗的结联还是归结为月光的明澈,这样的收尾既得无力且又无韵致。由此可见,作为刚刚学诗的香菱,即使为一首好诗而整日苦思冥想,“越发弄成呆子一般”,但毕竟初次尝试,还是免不了要有失败的教训。作者故意把这首诗弄得如此蹩脚,使之符合人物的学识和身份,这别出心裁的安排,实在是多么不容易!

香菱咏月·其三
清代 / 曹雪芹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译文翻译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秋江里漂泊的旅人闻笛声更添愁绪,楼上伤情的少妇终夜里倦倚栏杆。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
注释解释

精华:月亮的光华。
半轮:残月。
闻笛:听见笛声。
倚栏:倦倚栏杆。
缘:缘故,原因。
何:为什么。
创作背景

运不济、身世悲惨的香菱,原为乡宦小姐,后沦为奴隶,做了薛蟠之侍妾。她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丫头。她渴望过贵族阶级的精神生活,因此“慕雅女雅集”,偶遇进园的机会,就一心一意跟黛玉学起诗来。香菱作诗取得了成功,曹雪芹着意塑造的香菱的形象也获得成功。
诗文赏析
[搜索 国学梦 即可回访本站]

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咏月诗。
经过前面一番艰苦的探索之后,香菱终于摸到了做诗的门径,因此此诗一出,就顿放异彩,成为一首具有真正艺术美的作品。诗的首联起句就显得气势不凡:“精华欲掩料应难”,表面上言浓密的云雾终究难以遮盖纯净皎洁的月光,实则暗示象香菱这样才情横溢的女子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从而传达了学诗必能成功的坚定信念。次句把月亮形象与诗人的身世紧紧的联系起来,咏月而又咏人,两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犹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颗凄凉又寥落的苦心。这位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却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泪水永远是流不远的。因而这种顾影自怜的幽怨之情调,便在诗的颈联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声千里白”,以“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而且这种愁思,乃是由砧声(即妇人们在月夜中的捣衣声)所引发的。这里隐曲地传出达了香菱对远在江南的丈夫薛蟠的思念之情,因为薛蟠虽然与她并无谐和恩爱之情份,但从名份上来说,他毕竟还是她的丈夫,何况香菱除了他以外,并无一个亲人。接下的“半轮鸡唱”一句,仍然以景托情,则此时因见时光流逝而尝尽了不眠滋味的这位女诗人,便把满怀的愁绪,一腔的心事,尽托付这默默无言的半轮残月中,使客观的“月”与主观的“情”得到有机的融合,达到了诗美学上所谓“不隔”的艺术境界。
诗的颈联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层的开掘,让这种深沉的哀愁扩散开来,使之具有更有为普遍的意义:同一个凄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绿蓑的游子漂泊江上,因闻笛声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红袖佳人徘徊楼头,倦倚栏杆而出神。因而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还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与香菱有着同样的遭遇的伤心人的!这乃是一种亘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绵绵愁恨!
诗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喟:“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因偷食长生不老药而不得不飞升登上月亮,与她的意中人后羿永远分离,想来她孤独凄凉的心是和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故此处借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意趣,并且诗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紧扣诗题,笔法老练而又寓意遥深。在小说中,众人评这首诗曰:“新奇而有意趣”,就不是毫无根据的溢美之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1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咏月·其二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香菱咏月·其二》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一首七言律诗。"试看晴空护玉盘"才正式进入咏月本意。这一句的"护玉盘"之喻,是较为形象生动的。然而这种比况并非始于香菱,在李白《古朗月行》一诗中,就已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只不过香菱在这里把它借用过来罢了。较"玉镜"、"冰盘"等词,这一借用显然要高明一些,雅致一些。诗的颌联以烘染的手法,用"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这一清新素雅的语言,来状写柔和而湿润的月色,的确是颇具情韵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香菱咏月·其二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处
红楼梦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者
曹雪芹

目录
1原文
2注释
3译文
4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香菱咏月·其二

【清】曹雪芹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非银非水:不像银不似水。

窗:窗户。

玉盘:一轮玉盘。

梦醒:一梦醒来。

隔帘看:隔帘遥观。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
不象银不似水月华把窗户映得寒凉,抬头远望这晴朗的夜空护托着一轮玉盘。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自以为淡淡的白粉涂上那金色的阶砌,仿佛如薄薄的轻霜飞洒在玉栏。一梦醒来西楼里已是一片静寂,只有中天里的残月还可隔帘遥观。

折叠编辑本段鉴赏
这是香菱写的第二首咏月诗。

在这首诗的创作中,香菱菱牢牢记住黛玉的话:"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结果,"放开"倒是做到了,却又偏偏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穿凿"。诚如宝钗所评论的。"不像吟月诗了,月字底下添一'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

诗的首联首句:"非银非水映窗寒",写的便是月色,并未真正切题。只有到了次句:"试看晴空护玉盘"才正式进入咏月本意。这一句的"护玉盘"之喻,是较为形象生动的。然而这种比况并非始于香菱,在李白《古朗月行》一诗中,就已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只不过香菱在这里把它借用过来罢了。较之前诗"玉镜"、"冰盘"等词,这一借用显然要高明一些,表达的意思也就雅致一些。

诗的颌联以烘染的手法,用"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这一清新素雅的语言,来状写柔和而湿润的月色,的确是颇具情韵的。但是由于写的是月色而非月轮,故仍不免又离开本题。诗的颈联同样有这种毛病,特别是这两句本应在意思上作一转折,才算符合律诗章法上的特点,但这一问题并未很好解决。"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仍紧紧沾滞于月色不放。这样,白粉之涂上台阶,轻霜之飘洒玉栏,虽然在形象上较为清晰,在诗境上也显得空灵而凄迷,但由于作者仍未能在寄情寓兴方面作深一层的拓展,因而诗的内容还不够深沉,意蕴还是不够醇厚。

诗的结联两句,是全诗的意思的总括,可这里只说得个西楼人物、夜色深沉、月轮高挂。显然,由于前面内容不够充实,故诗的结穴仍不免分乏无力。但因作者注意绾合开头所咏之月轮,因而从结构上看,全诗还算是首尾圆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1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丢失女儿英莲的背后存在什么隐喻吗
锤哥乱谈情
2020-04-02 20:20
《红楼梦》小说的第一回,主要是围绕甄士隐身上发生的故事展开的。
“甄士隐”同“真事隐”,说明甄士隐身上是有真实事件隐藏的,一直等着后人去发掘。
转眼两三百年过去了,发掘的人倒是越来越多了,可真相却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今天,咱们就从甄士隐丢失女儿这件事说起。
既然是“真事隐”,那我们就决不能把第一回当成纯小说来读,更不能被书面语言所束缚。
我经过反复研究,作出了如下推测:
一、英莲,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暗指国家政权。她的走丢隐喻着国家政权的丢失。
书中交代,英莲是被人贩子卖掉的。那么就意味着国家的政权是被当时的某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卖掉的。
英莲被拐后,先后改过两次名字,分别是香菱和秋菱。这样算下来,她就应该有三个名字,分别是英莲、香菱、秋菱。我认为这三个名字,象征着作者所处的时代,国家政权经历的三次更替。
哪三次呢?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创作于明末清初。从时间上就可以推出,当时的三个统治者分别是明朝的崇祯、大顺的李自成以及清朝的皇太极。
“英莲”同“应怜”,象征着气数已尽,岌岌可危的大明崇祯政权。
“香菱”同“相邻”,血脉相近的意思。象征着同属汉族血统的大顺领袖李自成。
“秋菱”同“秋零”,秋天凋零之意,秋天过后便是冬天。中国的东北常常被称为雪国。所以,秋菱代表满族统治者皇太极。在《红楼梦》中,秋菱这个名字是被一个叫夏金桂的人改的。夏金桂,已经有人考证出暗指吴三桂。明朝和大顺朝的汉族政权就是吴三桂亲手出卖给清朝统治者的。

香菱
二、霍启,在《红楼梦》小说中是甄士隐的家奴,也是弄丢英莲的罪魁祸首。但要从“真事隐”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他并不是单指一个人的名字。“霍启”同“祸起”、“火起”,暗示大明崇祯朝“后院起火”与“祸起萧墙”的混乱状态。
“后院起火”与“祸起萧墙”这两个成语都是在形容家族的内乱。
当时的崇祯朝就是这样的混乱状态,在内忧外患的紧急情况下,群臣们并没有一致对外,抵抗异族骚扰,而是在无休止地搞党争,起内讧,作为一国之主的崇祯没有一点办法。
所以说,大明朝并不是死在别人手里,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手里。这才是灾祸的起源,简称“霍启”。

霍启与小英莲
三、甄士隐丢女事件,暗指明朝的最后一任统治者崇祯皇帝丢失政权。
从《红楼梦》第一回对甄士隐的描述中,我们知道了作者对崇祯皇帝还是挺有好感的,直接称呼他为神仙一流的人品。
从甄士隐无条件支持贾雨村上京赶考一事可以看出,崇祯帝是多么的求贤若渴。
另外,小说中提到了甄士隐人到中年,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名叫英莲,后来还给搞丢了。
刚才,我已经说过英莲代表国家政权。那么“膝下无子”指的是崇祯皇帝手下已无可用的治国之才,留给他的只有一个岌岌可危的烂摊子,最后还是从他手里丢掉了。

甄士隐与一僧一道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一僧一道看到他怀抱英莲时就马上提醒他: “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 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一僧一道在这里代表国家的气数与宿命,意在提醒崇祯皇帝,努力已经没有用了,大明气数已尽,赶紧把政权交出来吧,交给有能力的人来管理。他们口中所说的有能力的人,是指大顺政权的李自成。可当时的崇祯还没有醒悟过来,对这个决定是完全排斥的。结果,手中的政权最终还是被当时的异族首领皇太极夺去了。等他明白过来的时候,一切已经为时晚矣。

崇祯皇帝
在史书中记载,崇祯皇帝已经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吊自杀了。但是所谓的历史记载真的就可信吗?我觉得未必。
如果《红楼梦》中的甄士隐真的是暗指崇祯皇帝的话,那么就可以推测出他很可能并没有死,而是离开皇宫隐居起来了。
可能有人会骂我妖言惑众。但大家好好想想,我们所处的成人世界,真的那么有规则吗?我们真的能完全相信自己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吗?
反正,我不信。
历史的真相,往往是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大家觉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1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甄英莲丢失当天,有个疑问百思不解,甄士隐犯的低级错误让人费解
原创2022-09-29 08:40·君笺雅侃红楼
#头条创作挑战赛#甄英莲丢失是甄家败亡的导火索,早在八月中秋之前,甄士隐路遇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时就已经显现。

从中秋节初露端倪到元宵节真正祸起,这两个时间点也是《红楼梦》最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贾家之败就遵循了甄家之败。


贾家的元宵节先有贾元春省亲,定调与皇帝对立敌对的事实。于八月中秋节呈现出末世征兆,最终在元宵节爆发,推测是贾探春远嫁连累林黛玉等一系列的变故,不多赘述。

说回甄英莲丢失,有一件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就是甄士隐为什么放心将女儿交给霍启带出去。

(第一回)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

霍启就是祸起,脂砚斋[甲戌侧批:妙!祸起也。此因事而命名。]

甄家家破人亡之祸,缘起于霍启丢了甄英莲。

与霍启名字类似的,还有司棋。大观园之事败,起于司棋和潘又安偷情。


曹雪芹对名字的设计和考虑,从来都不是无的放矢。

不过,最让人费解的不是霍启而是甄士隐。他为什么让男仆霍启抱着女儿出去看灯?

甄英莲当时虽然才只四岁,小孩不涉及男女授受不亲。但女儿和男仆不能单独相处是基本规矩。

甄士隐虽不是豪富,也是一方富绅、书香门第。甄家有男仆,丫头和小厮,不可能没有奶妈。

元宵节这天甄英莲要出门看灯,起码要跟着一个奶妈或者丫头才是。小女孩出门状况百出,比如要方便的话,男仆不方便照顾。

原文讲甄士隐主动吩咐霍启抱着女儿去看社火花灯,并没觉得不妥。

霍启带着英莲看了半夜花灯还没回去,甄士隐夫妇也没派人来寻找。

霍启长时间在外面,因为尿急不得不放下甄英莲去方便。


既然是小女孩还不懂事,大可以放在身后一两步远的地方,一边说着话才保证安全。

霍启找不到甄英莲,就跑回了原籍,甄士隐也没派人去抓。

要知道甄英莲丢失,霍启也有很大嫌疑,第一时间就要找霍启询问才对。

可甄士隐夫妇就好像知道霍启把甄英莲丢了一样,不管霍启只是四处寻找女儿。

种种迹象都显示出甄英莲丢失这件事,透着非常多的蹊跷,最大的蹊跷是甄士隐的行为说不通。

反而封氏在这件事上的表现更正常,她确实不能做太多事。

凡事最怕问个为什么,甄英莲丢失这件事,就禁不起仔细推敲。


如果不负责任当然可以说“疏忽了”,也能解释。问题是这种疏忽能不能成立。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霍启一个人肯定不可能抱甄英莲出去,必然要跟着奶娘。原文虽然没写,只因是常识不用写。

就像贾宝玉小时候出门,奶娘和小厮茗烟几个肯定跟着不用交代。

贾宝玉去薛姨妈那,袭人没跟着,李嬷嬷等奶娘都在。

甄士隐会放心霍启抱女儿走,大半夜不回来也不找,就因为除了霍启还有奶娘跟着。霍启只是个“力夫”,负责抱着英莲。奶娘和霍启都没回来,他们夫妇才不担心。


但问题十有八九就出在那个没提到的奶娘身上,甄家基业不大,奶娘不会是家里的仆人,一定是外面聘请的。家也在姑苏城里。

她与霍启带着英莲出去后,偷懒自己回趟家。就像贾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一样。既然有人带,她就偷空回去看看。不想她走后就出事了。

第十九回,贾宝玉和茗烟偷着从宁国府跑出去找袭人,也是因为跟着的人都偷懒各自去便宜。

当时茗烟还提议要出城去玩,贾宝玉吓唬他“仔细花子拐跑了”,也是一个呼应的伏笔。

所以,甄英莲丢失这件事,看似很多解释不通,实际源于曹雪芹的不写。


这段故事的重点在仆人霍启,预示甄英莲的丢失,让甄家“祸起”“火起”。

早在中秋节之前,甄士隐抱着女儿在外头遇见癞头和尚、跛足道人说甄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父母”后,甄士隐邀请贾雨村回家,来了“严老爷”拜访,预示甄家“火起”祸起,都是关联线索。

人要倒霉喝口凉水都会塞牙,甄家无疑就是如此。

甄士隐丢了女儿很快家破人亡。解读甄英莲的丢失,尽量要从原文蛛丝马迹去找线索,不能因此怀疑甄士隐对女儿甄英莲做了什么。切记。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相关阅读:

甄士隐如何“真事隐”?看懂他的人生遭际,贾宝玉的结局一清二楚

举报
评论 55

帅哥12138
20
道士说女儿会连累父母,甄士隐理解错误,故意让女儿被拐,于是弄巧成拙,反而真家破人亡

回复
·
2022年09月29日
查看全部 3 条回复

悦己东方舞
26
人性的深不可测,让人不寒而栗,这是得看透多少人间沧桑才写出处处隐秘的黑暗,不过,真不愿多看多想

回复
·
2022年09月29日

君笺雅侃红楼
作者
1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的文字体量并不是很大。只能说曹雪芹的心思,真是绝了。

回复
·
2022年09月29日

悦己东方舞
7
他的高明在于什么都不说破,可以有无限种解读,跟人心一样,可上天堂可下地狱,你有的时候都不懂自己,那隐藏得很深,被世俗的伦理道德包裹了一层又一层,你都意识不到自己的罪恶//@君笺雅侃红楼: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的文字体量并不是很大。只能说曹雪芹的心思,真是绝了。

回复
·
2022年09月2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1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3甄士隐为什么不救英莲?
cinnabar842021.04.09分享举报
1个回答
SONGYYUE02
2021.04.11
满意答案
   
英莲在《红楼梦》中即为香菱,是其女儿甄英莲。甄士隐受了跛足道人的感化,最终随破足道人抛家舍业而去,并且在明知道香菱最后有可能被迫害致死的情况,也没有出手相助。作者如此安排原因有两个:

1、甄士隐是个不存在人。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第一个洞悉真相的人,他先是在梦中听到了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说的关于红楼梦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其后又从跛足道人那儿听到了好了歌,自己顿悟,做了注解。这是一种对世态炎凉的明悟。是对世界法理的通透。所以根本来说甄士隐,应该是个不存在的人。



2、香菱已经不是甄士隐的女儿。

甄士隐是明悟真相的人。按照作者最初的安排是一干冤孽下凡历劫。香菱作为历劫的一份子,她所有的遭遇都是劫难的一部分。甄士隐若出手干预等于是让历劫无法完成。那么香菱的下凡将变成毫无意义。

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在丢失的那一刻,已经和他了却了父女情缘。而后来被夏金桂折磨惨死的香菱,已不再是自己的女儿,只是下凡历劫的另一个人,是道友而已。

扩展资料:

作者有意安排甄士隐,不过是借甄士隐的耳朵和眼睛,告诉读者事情的真相,人情世事的真相。甄士隐明悟了,读者也就大多懂了。所以现实世界中的甄士隐在女儿丢失之后,是生是死并不重要。也许甄士隐真死了,也未可知。

中国的神话体系表明,香菱下凡,不过是借了甄士隐妻子的肚子降生,了却尘缘羁绊。而甄士隐自己已经得道,也已经了却了尘缘羁绊。是不可能再出手干预他人的历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1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之谜:香菱是被父亲甄士隐故意丢弃
稻香居人 2011-07-15   |  504阅读  |  4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香菱是被父亲甄士隐故意丢弃



汪宏华

(献给我最爱的香菱!)



导读:本文论证甄士隐在梦中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转折,先是梦想得到一个通灵宝玉式的儿子,后又因担心陷入世道轮回而放弃了生儿的欲望,让其胎死腹中重回纯净的太虚幻境。接着又按照跛足僧道的忠告,安排家仆霍启带英莲去看元宵花灯,蓄意让她失踪以进入太虚幻境消灾避难。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女儿被拐子拐去,陷入人间地狱。他本人最终也将寺庙当作太虚幻境自慰。儒学、理学不但荒诞不经,而且无人性无父子,可杀人。



世上很多好事者和机构都声称研究“红学”,成果如何斐然,我总忍不住窃笑,连第一回甄士隐做的几百字的梦都没有读懂,还痴谈什么整部《红楼梦》呢?红学可不是人海战术或资本炒作能够解决的,需要有天才和悟性,需要有贴近曹雪芹的虔诚与耐心。在下不才,但自以为略具与曹雪芹重叠的能力——我就是曹雪芹,曹雪芹就是我。下面就用十个为什么解决甄士隐的梦!

一、甄士隐为什么会做梦?

因为他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男孩,“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接着就做梦了。所以,不用看下文,他必然是梦想得到一个儿子。这至少是诉求之一。

另外,甄士隐的梦全都是源于他自己的主观想象或潜意识,是日有所思、自说自话而非僧道额外赐教。

二、他为什么要梦里求子,而不是像贾雨村一样纳妾生子?

因为甄士隐是宿命无为、清谈冥想的真儒士,贾雨村是制天命而为之的不择手段的假儒士。甄士隐想通过存天理,修智性而受到佛道垂青,进而赐子。纳妾会损害自己神仙一流的人品与晚节,只可作为下策备选。贾雨村则想通过存人欲,从风尘知己身上获得足够的上京赶考的信心和性欲驱动力。有了功名,其他的钱财、美妾、儿子自然会随之而来。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由于当时的社会进入假世,好色者昌,好德者亡。甄士隐的冥想功夫终究没有发挥效力,没能像魏征一样梦斩泾河龙王,空留下一个美丽的白日梦。贾雨村则事事顺意,平步青云。儒家的社会就是这样真假循环着,你方唱罢我登场。

三、甄士隐为什么会梦见“一僧一道”?

因为他不是纯粹的儒士,是由儒及道、佛的理学家。“三教”在他心中是一家亲,遇到难事可同时相求,有求必应。理学家的特点是:

当处在顺境时,主观求天理,客观求人欲,所谓“义利”即是。天理包括仁义礼智,人欲包括功利色子(子或为酒)。而他们之所以求诸佛道,一是认为佛道具有更高境界的天理,是儒理的升级版;二是可以顺便谋取更多数量更高品质的人欲,如长寿、起死回生、赎罪等。只是此时的人欲已被堂而皇之改名为客观人欲,或者说是赏赐之物了。


当处在逆境时,单极存天理,灭除一切人欲,包括客观人欲、赏赐之物。直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或遁入空门皈依佛道。

四、“识通灵”与“怀闺秀”是什么关系?

两层关系:一是无形之“智”与有形之“色”的对应。甄士隐认为在天理四项中,自己最强的是智(“士隐本是有宿慧的”),所以他要冥思以触摸最高的智慧——通灵;贾雨村认为在人欲四项中,自己最强的是色相(“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所以他要拼命开屏以取悦最嫩的红颜——闺秀。二是有形之“子”与无形之“礼”的对应。通灵的具象是指代甄士隐想要得到的儿子,由智慧幻化的儿子。这里智子相当于义利的关系。闺秀的虚像是指代贾雨村想要得到的异性的赏识,闺秀是礼遇的化身。此时的贾雨村只想偷情,不想偷人。

五、甄士隐为什么会梦见“木石前盟”?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木石前盟并非海外奇谈,不过是精神之恋的故事新编,代表了真情至上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甄士隐做梦的用意有三:一是向佛道申请,自己酷似神瑛侍者,封氏酷似绛珠仙子,夫妻情深义重、相敬如宾,希望能获得赐子;二是向佛道要求,自己想要生一个酷似神瑛侍者的有情有义的儿子,同时还搭配一个痴心浪漫的儿媳妇绛珠仙子(僧道手里的“鲜明美玉”便是这个儿子的胚胎);三是向佛道追加请求,自己的女儿英莲也酷似绛珠仙子,能不能给她补送一个神瑛侍者,年纪小几岁也无妨。

这里的“儿女真情”即是精神之“礼”,指夫妻之间的相互恩爱、同甘共苦。不同于贾雨村追求的风花雪月、夫贵妻荣的物质之“礼”。


总之,这个梦勾起了甄士隐对太虚幻境的无限敬拜与向往,那里是纯天理的世界,是无人干扰的世外桃源,他要尽快挈儿带女迁过去。

六、“木石前盟”为什么会遭遇小人作乱,陷入沉沦之苦?

甄士隐也不完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座谈客,也警觉到社会在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只是他反应有些过度了,当僧道说出:“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再至“沉沦”、“火坑”之后,竟然就恐惧到要将前面的三个理想全部放弃。在他看来,既然预知了这样的天机和结局,就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

首先他就决定不让“通灵宝玉”出生,让他胎死腹中,重新回到风平浪静的太虚幻境之中去。这里甄士隐与玉的“一面之缘”既说明封氏有过流产史,又揭示了甄士隐酸葡萄的心理,他还是很想看一眼解个馋。其次他要设法让英莲进入太虚幻境,以免遭受小人的骚扰和沉沦之苦。最后自己也要争取进到太虚幻境中去过神仙生活。先儿后女再自己,甄士隐倒是很有父爱之心。


对比可见,面对即将到来的熊市,甄士隐采取的策略是清仓避险,保护既得利益;贾雨村采取的策略是满仓做空,不惜债台高筑。最后的结果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这便是熊市特有的异象。

七、甄士隐梦醒之后对大街上的“一僧一道”怎么看?

甄士隐原本是知道僧道有真假之别的,自己梦到的是真僧道,大街上跑的是假僧道。所以当他见到跣足蓬头的僧道哭着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以为是疯话,不予理睬。但他们最后说出“太虚幻境”后,士隐相信了,后悔了,因为这个词在他看来是真僧道的原创,相当于防伪暗号。待要追问时,那一僧一道已经走远,不见了踪影。——对太虚幻境的过分执着让甄士隐失去了辨别真假的能力,这俩僧道偏偏是贴着防伪标记的假僧道。

小说有意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悬念,插进了贾雨村,遵循先假僧道,再假儒的顺序。

八、甄士隐为什么要支助贾雨村?

甄士隐依据梦境认为,自从梦里舍弃儿子这一人欲,就与距离太虚幻境仅有一门之隔了。接下来只要稍稍努把力即可进入太虚幻境,窥破一切天机了。那么,下一步该灭什么人欲呢?甄士隐开始重新审视四周:一、既不要儿子了,储妾娇杏也就可以不要了;二、既不要儿子了,自己也就不用喝酒以激发性欲了;三、既不要儿子、娇杏和美酒了,省下来的钱也可以不要了。然而,这些人欲当送给谁呢?总不能扔掉吧,暴殄天物可是天理不容的。

甄士隐毕竟是个聪明人,很快便找到了贾雨村这个最佳馈赠对象。甄士隐以为贾雨村是荀、申、韩式的持性恶观的儒士而非假儒士,此时国家正是需要这种铁腕人物以严刑峻法重整朝纲,扭转颓势。甄士隐寻思,若能为国推举出这样一匹千里马,将会成就多大的天理啊。于是甄士隐这位孔孟儒士将申韩儒士也视为了一家亲,向贾雨村次第送出了丫鬟、美酒和白银。


甄士隐只懂孔孟,不懂辨材须待七年期,贾雨村本质是个大恶人,甄士隐的支援实是助纣为虐,社会风气越来越坏,拐子强人越来越多。这也直接导致了甄英莲后来的悲惨命运。

九、甄士隐为什么要命霍启带英莲去看元宵花灯?

表面看,甄士隐是因为不相信僧道的“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或者已经忘记了,才命家仆霍启抱英莲去看元宵花灯的。实际情况相反,自从听到“太虚幻境”,甄士隐就对那一僧一道深信不疑了,将他们的言语铭刻在心了。当时之所以没有让僧道抱走英莲,一是僧道已经走远,二是担心遭到街坊笑骂。他需要另想办法。

送走贾雨村,甄士隐自感在存理灭欲方面又进益不小,准备再次做梦,冲击太虚之门。但一转念,还有宝贝女儿英莲没有进太虚呢。怎么办?甄士隐回忆起了僧道的预言诗,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决定元宵节派霍启带英莲去看社火花灯。明眼人都能看出,元宵之夜灯火朦胧,游人摩肩接踵,单凭一个嘴上没毛、胆小怕事的霍启是看不住英莲的,何况还有僧道的恶谶在先。甄士隐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有生活经验的人,应该通此道理,但这正是他的居心所在!他要英莲顺应命运的安排,在元宵之夜“烟消火灭”,从此不再“有命无运,累及爹娘”!

甄士隐一厢情愿地认为,英莲失落后无论是死,还是被僧道超度到寺庙或送到大户人家,都能进入太虚幻境,都能找到神瑛侍者,都比生活在爹娘身边更幸福。但现实再一次捉弄了他,大街上的僧道不过是拐子的眼线,英莲不但未进太虚幻境,反而陷入了人间地狱。

甄士隐不糊涂,他深知无论用心如何良苦,舍弃女儿的做法终究不足为外人道,所以他就安排霍启替自己去干了这件事情,同时在英莲失踪之后“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这便是儒士和理学家的本来面目,一无仁义,二无礼智,三无人性,四无父子,杀人不见血!

除了甄士隐,书中的伪善儒士还大有人在,林如海就是步其后尘者,他在妻子死后也是无意续弦,听说贾宝玉衔玉而生,便迫不及待将幼小的黛玉送到了贾府,当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当贾府是太虚幻境。实际却是“风刀霜剑严相逼”。

十、甄士隐为什么会出家?

甄士隐出家的原因很多,但宿孽还在于不该信奉儒学、理学,这些哲学错误地将人性分化成善恶两端,致使人们在走极端时丧尽理性和智性。甄士隐所具备的宿慧就是脱离现实的表面文章,他从头到尾都被别人欺骗,先是被假僧道欺骗,后被贾雨村欺骗,被岳父欺骗,最后被跛足道人欺骗出家。而他之所以被假恶丑欺骗,实是早就中了所谓“真善美”的毒。假如不迷信梦中的真僧道和太虚幻境,他就永远不会理睬假僧道;如果不迷信真儒学和仁义礼智,他就永远不会理睬贾雨村。但这就不是甄士隐了。

曹雪芹认为人性中的天理与人欲是一物之两体,有限、均衡而又不可分割。当甄士隐无限舍弃分内之人欲,敛聚分外之天理时,他就注定要走向悬崖绝壁,注定要无家可归了。最可悲的是,他自始至终也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害了自己,害了家人,害了社会,甚至还以为进寺庙是进太虚幻境,从中可以找到人生和宇宙的全部真谛。《红楼梦》的写作目的便是要纠正这些错误的哲学,重新阐释人性与世界的本质,同时将无辜的甄英莲从火坑与沉沦中挽救出来,赋予她永恒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1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甄英莲与秦可卿的神奇联结,背后写满血泪
2022-10-20 17:41:02 来源: 少读红楼 安徽  举报
3
分享至
2、甄英莲与秦可卿的神奇联结

上一文提到,甄英莲和作者有着神奇的联结,甄英莲的人生遭际和甄士隐家的遭遇,在“表里皆有喻”(脂批)的文本中,与作者和家族末世惨痛的真实经历密切相关,而雍正就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但是,甄士隐大有深意。甄士隐,姓甄名费,脂批提醒费即“废”,与费音似的字,“废”并非绝无仅有,而脂批偏偏如此选择,其实是意在暗示甄士隐家事里除了艺术再现作者“真”家事外,还包含了与“废”太子有关的皇家真事。

红楼梦中人,“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第三回脂批),作为开卷之第一女子、副十二钗之首的甄英莲,无疑是甄士隐家中最重要的红楼梦中人,因此,在风月宝鉴的背面,她还具有与“废”太子有关的深刻的政治意涵。

作为“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第七回脂批),秦可卿就扮演了废太子胤礽的角色。第七回周瑞家的说,香菱“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蓉大奶奶即秦可卿,宁荣两府,佳丽无数,文本如此描述,就是作者用心良苦的暗示。因此,在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甄英莲和秦可卿也有着神奇的联结。



脂砚斋对于英莲的“有命无运,累及爹娘”所作的批语中的“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已经暗示“写假则知真”(脂批)的“贾”文中暗藏着正统与非正统之争,而结果就是非正统一方获胜,文本中所谓的“失落无考”之时代其实就是非正统掌权之末世。当然,给作者家族带来灭顶之灾的雍正就是非正统之代表。自然,“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隐指废太子胤礽的秦可卿,就是正统之象征。

非正统一方获胜,取正统而代之,即意味着末世的开始,而皇家也开始加速奔向一败涂地的结局(这是文本中的清史)。在被作者“甄士隐”的与“废”太子有关的皇家真事中,雍正依然是一切罪孽的祸根。在“写假则知真”的“贾”文中,贾敬隐指雍正,因此,《红楼梦曲》中有“深意他人不解”(脂批)的“箕裘颓堕皆从敬”之句。

虽然,文本开始于甄士隐入梦,此时已经是“热日无多”(脂批)的末世,因此,文本是末世哀歌。但是,文本以梦幻形式呈现,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为一体,文本因而又是“九十春光寓言”(脂批)。

在正统与非正统惨烈之争下的风云激荡的“九十春光”里,作为正统之象征,胤礽曾经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太子,虽然康熙皇子众多,但说胤礽曾经是康熙唯一的掌上明珠,一点也不为过,在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就像甄英莲之于甄士隐一样。



但是,在几乎所有人认为他必定是未来大清江山的继承者之时,他却出人意料地两次被废,与未来的帝王宝座渐行渐远,就像意外未降临之前,所有人都会相信,作为江南望族的独女,甄英莲一定会有一个富足无忧的人生,没有人会预料到她会是“薄命司”之一员,而且最终的结局居然还是“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在“写假则知真”的“贾”文里,作为开卷之第一女子,甄士隐家最重要的红楼梦中人一一甄英莲紧随着“通部之主”(脂批)二玉,很快就登场了,当然,那个对她悲剧人生造成决定性影响的拐子也如影随形地登场了。

拐子已经将甄英莲卖给了对她一见钟情的冯渊,冯渊要等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可见冯渊对甄英莲有多么的上心,甄英莲应该能够从此苦尽甘来。但是,拐子再一次出手,他偷偷地将甄英莲又卖给了薛家,再一次彻底改变了甄英莲的人生轨迹。冯薛两家争执之下,冯渊命丧黄泉,而英莲也被“呆霸王”薛蟠抢走。

这里当然有作者借事喻理的“菩萨之心”(第五回脂批),脂批也指出:“所谓`迟则有变',往往世人因不经之谈误却大事”。但是,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具菩萨之心”的作者秉的可是“甄士隐”之“刀斧之笔”(第五回脂批),那么,具有与“废”太子有关的深刻政治意涵的甄英莲,她“迟则有变”的悲剧,又“甄士隐”了怎样的大事?



胤礽太子当了三十多年,最后却是春梦一场,他的人生同样是“迟则有变”的悲剧。如果不是胤礽迟迟未能继承大清江山,比如康熙早点驾崩,或者康熙主动禅让,放心大胆地将大权完全交付胤礽,会有胤禛出人意料的登基之事吗?非正统末世会那么早降临吗?他的梦中人形象秦可卿和甄英莲会同入“薄命司”吗?会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如此惨烈的结局吗?

无论是甄英莲,还是胤礽的梦中化身秦可卿,她们的人生其实都是“迟则有变”的悲剧。“迟则有变”,与楔子中茫茫大士所说、脂批称为“一部书之总纲”的“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与万境归空”中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相通,脂砚斋也在第二十回批语中指出:“若知‘好事多魔’,方会作者之意“。

作为“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隐指胤礽的秦可卿的人生和甄英莲的人生,曾经看起来都那么美好,但都因为包括“迟则有变”的一些意外,“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最终,两人的结局都极为凄惨。高楼自缢的秦可卿无法如她“盖指薛林也”(第五回脂批)之乳名那样“兼美”一一既失去了黛玉所隐喻的家国政治,也没能拥有宝钗所隐喻的完美世俗生活;甄英莲“莲枯藕败”、“香魂返故乡”,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结束,当然包括家国政治和世俗生活。

因此,正如脂批所言,文本“表里皆有喻”,似乎是一连串的意外造成了甄英莲的悲剧,其实是大有深意的“甄士隐”之“贾雨村言”一一那个意外出现的、对甄士隐家和甄英莲的人生造成致命影响的拐子,隐喻的就是这一连串的意外。



可以认为,拐子两次改变甄英莲人生的关键性出手,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在相当程度上隐喻的就是大大超出多数人意料的、最终决定胤礽命运的两次被废事件。胤礽的被废,最终的最大得利者就是雍正。雍正的登基,意味着非正统之末世开始。

“迟则有变”所引发的甄英莲争夺事件,致使冯渊丧命,也让甄英莲的悲剧人生基本上再无转寰的余地,暗示非正统之末世是由于正统一方“迟则有变”所造成的,也是正统一方“逢冤”之时代,而甄英莲则暗示正统一方在这个时代的遭际“真应怜”。

甄英莲的人生遭际,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也与作者和家族末世惨痛的真实经历密切相关,因此,作者认为,他和家族在雍乾时代蒙受了不白之冤,他们的遭遇“真应怜”。

因此,天才作者的魔幻神笔,在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地描摹世态人情、百态人生的“全是老婆舌头”(第四十三回脂批)的背后,却“全是讽刺时事”(第四十三回脂批)的“甄士隐”。

但是,英莲的悲剧人生其实还有转寰的余地,只要能够出现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的清官,她还是有可能避免最终悲惨的结局一一命丧薛蟠未来嫡妻夏金桂之手。



曾经接受过甄士隐家大恩大德的贾雨村,在攀上贾家之后,很快就坐上了权力直通车,不上一个月,就出任应天府金陵知府候缺。刚一上任,就接手这一久拖不决的案件,了解案情之后,雨村显得义愤填膺,马上准备“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命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英莲苦日子看起来要熬到头了。

但是,身边的一个门子、昔日旧识一一葫芦庙的小沙弥使眼色止住了他。在私室,门子给他看“护官符”,并详细介绍了薛家、其背后庞大的人脉关系网和案中被拐丫头的身份一一英莲,如果雨村是真君子,还能像开头那样,再加上甄士隐家昔日的大恩情,英莲苦尽甘来的希望还会大增。

但是,自己的官运摆在第一位、早已打定主意的雨村,假意求计于门子,在做足门子的劝说和满嘴殚精竭力图报、不可因私废法大道理的表面文章之后,徇私枉法,乱判此案,让英莲的悲剧再无挽回的余地。

在用“贾雨村言”敷演的“甄士隐”之梦幻文本中,“写假则知真”(脂批),正如“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脂批)、隐指废太子胤礽的秦可卿是贾家正统之象征,也是正统一方的“大比托处”,“箕裘颓堕皆从敬”、隐指雍正的贾敬也是非正统一方的“大比托处”,因此,文本中有不止一个“秦可卿”,也有数个“雍正”,第三回脂批也指出:“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



雨村在梦幻文本中扮演了四个角色(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103 104《贾雨村一一一代奸雄,四个角色》),其中就有一个是雍正,除了与别具意涵的甄士隐家、贾家的关系和后来进京候补、补任大司马之外,乱判葫芦案的第四回他起复所任的官职一一应天府金陵知府候缺对确定雨村这一隐藏的“身份”尤为关键。

因此,在从英莲意外被拐到雨村乱判这一短短的过程中,天才用神奇梦幻之笔已经寓言了横跨康雍乾的、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的“九十春光”(脂批),正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批)。

甄英莲在拐子的两次关键性出手之后,落入薛蟠之手。冤死的冯渊家人为了从财大气粗的薛家拿到更多的赔款,执意告到底,由于薛家势力庞大,薛蟠逍遥法外,早已携带母妹和英莲到了都中,开启了长住梦幻贾家之旅。

甄士隐家的一段小荣枯之后,贾家的大荣枯就登场了。第二回脂批指出:“写假则知真”,因此,处处采用虚拟象征手法进行描写的甄士隐家的遭际,其实就是整个以贾家为中心的“贾”文的缩影,而贾家之文可以说就是详尽版、演绎版的甄士隐家之文。贾家是通部书的中心,长住贾府的薛家所演绎的一切也可算作贾家之文,何况其中还有甄英莲和薛宝钗!

决定了英莲命运的薛蟠和夏金桂同样寓意非凡,甄英莲系列的下一篇将对此作详细探讨。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1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看了两遍还没看懂,为什么写甄士隐和甄英莲?

漫剪小哥
2020年09月09日 21:47
没看懂就继续多看几遍,红楼梦绝对是你看多少遍就有多少遍收获的一个百科全书。你最起码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吧,就是字面上描写的全书的情节搞清楚,这个两遍应该是做得到的吧,最主要的十来个人的身份和家庭背景搞清楚这个不难吧,

每个小姐和公子身边的丫鬟有多少叫什么实在记起来困难的话就用笔记录下来边看边对比,先不要管红楼梦每个情节有什么深意和隐藏的东西你只需要故事是从什么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中间发生了什么就可以了,




比如黛玉第一次到贾府开始到结束这一章回都有哪些人出场,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对话和场景的转换就可以了。很多人感觉红楼梦难读的原因是开篇好像和红楼梦没什么联系,好像是在讲一个神话故事,其实不然,红楼梦就是因为这样神话的故事开始的,一个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变成了贾宝玉口里衔着的玉石出生了,是讲这个玉石的来历。

接着就开始了问题问到的两个的两个人物甄士隐和她的女儿甄英莲的出现,甄士隐的名字大概就是将真的事隐去的意思,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现甄士隐那就要看看这章节他所经历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用意。


甄士隐是第一个看到那个由女娲补天多出来一个顽石变成的扇坠大小的鲜明美玉的凡人,因为这个顽石通灵性,可变大变小,还可以说话但也只有道士和僧人可以和它对话,上面还写有通灵宝玉四个字。这些都是甄士隐梦里发生的一切。现实中甄士隐也遇到了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僧人还说自己的女儿甄英莲是个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甄士隐自然是不信了。



这有点像和尚告诉黛玉父母说要化黛玉去出家不然一生都不得好自然也是不相信一样。现实当中我们可以不相信这样的话,用甄士隐的话就是他们说的是疯话,但在小说中不相信这样的话是要吃大亏的,如果甄士隐相信僧人的话将女儿抱给僧人带来去就不会发生累极父母的事情了。

而如果黛玉的父母也相信和尚的话将黛玉让他带去出家像妙玉一样也就不会遇到贾宝玉,也就没有后面一系列的生生死死的悲剧发生了,和尚让黛玉出家也就是斩断一切情缘一切皆看空的去生活,显然黛玉的父母不可能答应,甄士隐也是同样的心情才导致了甄老爷一家的悲剧发生。


甄士隐做了一件善事就是资助破落书生贾雨村,真心实意的甄老爷偏偏就要去赞助一个虚情假意的贾雨村,真帮助了假,假却没有救助真的女儿还助纣为虐胡乱判案,不过阴差阳错将真的女儿判给了一个富贵之家倒也是真的女儿命中注定暂时命不该绝,但是就看出了这个假兄的本质和虚伪。



真被假无情的抛弃,践踏。同样的事情又在贾府演绎了一次,贾府也是被这个假兄落井下石,在贾府倒霉的时候将他的丑恶的嘴脸又暴露了一次,而这个假兄就是贾府举荐当上了国家高官的。那么甄士隐的出现和遭遇就预示着贾府将来也会有一次东葛先生救狼的故事重演的经历,也就是告诉我们真在很多时候是要被假所蒙蔽所欺骗所残害的警示。

而甄英莲的出现又从女子的角度来对红楼梦绝大部分女子的命运做了一个先期预告,一个从富家小姐变成了卑贱的女子的人生轨迹,贾府很多的女人不少都是走的基本是一个运行轨道的人生之路。黛玉,宝钗,秦可卿,王熙凤,元春,迎春,惜春,鸳鸯,尤二姐,尤三姐,金钏,晴雯,都演绎了一个由盛及衰的悲剧,也预示了贾府的命运。


包括恶人一样的夏金桂,除了女子还有宝玉也是如此。这些从甄英莲的有名无运的人生刚刚几岁就经历了一次巨变,从此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从殷实之家或者从富贵至极的人生巅峰跌到万劫不复的深渊,至少也是人生的低谷,有的还加上自己的性命,整个红楼梦在不断重复着这样的悲剧上演,



这就是两个人物出现在开篇就告诉了我们或者对我们做了一次预告,真会被假欺骗,不仅被欺骗还要被伤害,富贵和卑贱,欢笑和悲伤,生和死的演变也就在一瞬间,如果你不信就慢慢的一段落一章节的细细的读下去。可以肯定的是你一定会有收获的,看几次就有几次的收获,红楼梦像一口井,你挑一担水走它会慢慢的再恢复到原来的水位远远不会枯竭,可以陪伴你到永久。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8:19 , Processed in 0.0618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