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9: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平儿+平儿扶正+】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古代小妾能否晋升为妻?如果不能,红楼梦为何多次说平儿扶正?
where5
2023-11-15 发表于四川  |  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平儿是红楼梦里少有的全才女性,她的结局会如何,是否也是飘零碾碎呢?

不!她与众不同。

虽然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总有例外。比如“偶因一回头便为人上人的”娇杏,再比如“到头谁似一盆兰”的李纨。

平儿也是如此。

原著里有很多、很多的伏笔,暗示了平儿的结局:她最后会成为贾琏的正妻,接管荣国府长房“帅印”。

关于这个问题,高鹗同志罕见的清醒了一次,终于合拍于曹公的原创思路。

搞笑的是,高鹗好容易对了一次,现代读者反而不买账。他们说,平儿是凤姐的陪嫁丫鬟,她是凤姐的私人资产,要跟凤姐终身绑定。如果凤姐被休了,平儿下场只能更惨。

还有一种理论说:平儿这种小妾,在古代压根没资格做正妻。贾家如果敢让她做正妻,要被官府追究刑事责任。

是不是真的如此呢?

01 妾的等级
辨析这个问题,需要补习很多历史知识。

所谓'妾不能为妻',究竟有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呢?

确实有!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律疏议·户婚律》第178条:

“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三年。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各还正之。若婢有子及经放为良者,听为妾。”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图片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妾】?

这个称谓,其实是几千年历史交叉混杂的统称。他等级众多,名称众多,婚姻权利各不相同。每个朝代的法律规定又各不相同。

总结而言,至少应分三个阶层:贵妾、良妾和贱妾。

贵妾出身高贵(多为正妻亲姐妹);良妾出身良民;贱妾来自奴籍。

妾的等级问题,参看专论:《你知道妾的等级吗?尤二姐对比杨九红,谁才是合格的妾?》

唐朝时的贵妾称为【媵】,良妾才叫做【妾】,贱妾称为【婢】。

【客女】是指特殊籍贯者(特殊地域流民),地位介于妾和婢之间。

按唐律,五品官以上才有媵。五品以下迄于庶人,只有妾和婢。

妻亡或不在,媵可以继之、代之。妾和婢却不可以。

图片

婢女是贱民,正妻就别想了,妾也不能做,违者判流刑。但有两种例外,一是已经生下孩子,二是走了登记为良民的程序。

法律规定看似很严格,等级森严不得越级,但是你没发现它留有“出口”吗?

既然贱妾达到某种条件可以成良妾,那么良妾再变成贵妾,也一定有办法啊!

也就是说:身份的确决定了阶层,但身份不是不变的,可以改啊!

图片

02 伪命题
历朝历代的皇室后妃都有诸多等级,不同等级只是工资不同吗?

不,关键是标识阶级。

以清朝为例,皇贵妃、贵妃属于贵妾;妃和嫔属于良妾;嫔位以下的是贱妾。

为什么候补皇后都要先封为贵妃或皇贵妃呢?为什么一定要经过这个程序,而不一步到位呢?难道不嫌费事吗?现在你应该理解了吧!

如果不先成为贵妾,就没有资格当皇后。毕竟这是国家大事,总要符合礼法。

图片

没有哪个皇帝把一个答应直接封成皇后。但是,答应难道不能逐步升为贵妃、皇贵妃吗?等她成了高等后妃,不就有资格做正妻了吗?

可见,“妾不能为妻”这个说法既不严谨,也不符合实际。

1、首先应该辨明是哪个阶层的妾

妻亡或被休后,贵妾成为继室,是礼法允许的,也是历朝历代的通例。

比如武则天曾为高宗的昭仪,那就是贵妾。王皇后被废了,她就有资格成为继任皇后。

图片

2、原本没资格做贵妾的人,只要统治者(男方)乐意,终究有办法让她成为贵妾

武则天原本是太宗的才人,二次回宫还做过王皇后的侍女,从这个角度说,顶多只能做唐高宗的贱妾吧?但是,你挡得住她当皇后吗?

与则天大帝齐名的刘娥,本是街头卖艺之人 (贱民)。进了太子府也只是个歌姬,入府前还曾经嫁过人。这种种条件,是贱之又贱。真宗继位时有章穆郭皇后,她什么名分都没有。结果呢,挡得住她成为继任皇后吗?

图片

追溯历史你会发现,无数的继任皇后,身份原本都不符合要求。完全符合礼法,身份上一点毛病没有的,反而少之又少。

上行下效,最高统治者尚且如此,民间就更不用说了。

妻妾等级不可逾越,本质上是为了保障妻权。但是,妻权和夫权相比,究竟哪个更重要?哪个更会得到保护?

哪个只是做做样子保护,哪个会真正拼命保护,不用多解释吧。

由此就该知道,'妾不能为妻'的说法,肯定是个伪命题!

图片

03 历史变迁
理解了伪命题这一层,再来看看历史的变迁。

封建社会前期,礼法对妻权保护比较严格。到了后期,妻权越来越衰弱。

1、宋朝

宋朝律法明面上的规定,和唐朝差不多,都说妾不能为妻。但实际上,妾室升为妻的例子,却比唐朝多了起来。

宋太宗的宰相沈义伦,正室无子,妾室田氏生下唯一的儿子沈继宗。正妻去世后,田氏被扶正为妻,但是沈义伦并没有受到法律制裁,正史也没说他什么。可见,宋朝的舆论环境比唐朝宽松得多。

这种活在聚光灯下的大人物都没事,民间当然更随便。

沈义伦那个庶子,后来生了女儿,还成了宋真宗的贵妃。

图片

妾室能否取得诰封呢?唐朝规定:“凡庶子,有五品以上官,皆封嫡母。无嫡母,封所生母”。

到了宋朝,妾室不但可以因儿子获得诰封,还能依凭丈夫获得诰封。比唐朝又宽松多了。

比如:大将刘光世请封其三个妾为孺人,得到皇帝的批准。

权臣韩侂胄,四个宠妾皆受封为郡国夫人。

前面提到的沈义伦,妾田氏受封鲁国夫人。

请看下面这张族谱,先族身边有两位诰命夫人。

图片

2、元朝

元朝并行两种婚姻制度,既有汉族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也有蒙古族的多妻制。

两种制度互相交叉,妾室受到的约束进一步变松,很多汉人也搞多妻并立,妻妾等级变得模糊。

3、明朝

到了明朝,官方对于妾室扶正的问题,完全是睁只眼闭只眼。连法律规定都显出猫腻来了。

《大明律》规定:

“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

注意这条规定里,有个很重要的前提词【妻在】。

潜台词是:妻子不在了,以妾为妻就没问题了。实际上是为妾室扶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明朝对妻权真正的保护,体现在不允许并嫡(多妻),以及不允许妾室受封。

隆庆年间,南京掌中军都督府事魏国公徐鹏举的原配去世,他将小妾郑氏扶为正室。不仅如此,他还想为她请封。他贿赂严世蕃,把事办成了,郑氏被封为魏国夫人。后来严世蕃势败,朝廷追查,追夺了郑氏的诰封。

从此案可以看出,朝廷只追究违例请封,并没有说以妾为妻有罪。

这个问题在明代小说《金瓶梅》中也有所体现。庞春梅本是使唤丫头,先后伺候过吴月娘和潘金莲,后被西门庆收了房。西门庆死后,她被转卖给周守备,后来被扶正成了守备夫人。

这样的出身、这样的经历,竟然成了官太太。这让封建社会早期的婢妾们情何以堪啊?

4、清朝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律法。但是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礼崩乐坏的程度,肯定比明朝更甚。

明朝中后期,以妾为妻的事已经无人过问,清朝则更为普遍。

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扶正妾室根本不违法,也不会受到惩罚。正因为如此,《红楼梦》当中出现了不少将妾室扶正的桥段。

图片

04 平儿能否解放奴籍
娇杏是最显著的例子。

贾雨村要纳她做二房。何为二房?并非低贱的小妾,而是贵妾。

娇杏本是甄家的丫鬟,是奴籍贱民。这身份,绝对没资格做贵妾。

可贾雨村既然看上她了,就有所打算(打算让她接替原配正妻)。所以他先跟封肃商量。

商量什么呢?其实就是让封氏解放娇杏的奴籍。如此,娇杏便可以以封家女儿的名义嫁给他。

贵妾身份很有用。继任正妻时更方便,继任后得到诰封方便,子嗣法律地位较高。

可见,男方只要对后代有所规划,就会想办法洗白贱妾的身份。

图片

具体到平儿而言,她因奴籍而成贱妾。但是一旦卖身契解除,她就能变成良民。这时候贾家可以三媒六聘的重新娶她。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案例,要扶正妾室或者妾室受封时,会重新举行合卺酒礼,补齐手续,令其合法化。

经过这个程序后,她就是正妻,成为贾琏的续弦。

图片

或许有人会质疑:凤姐不给平儿解放奴籍,那不就没戏了?

这么想就更搞笑了。女性的陪嫁奴才,到了丈夫家,便是夫家的奴才啊!这才是法律上的界定。

很多读者一提到古代,就混淆各个朝代的法律规定。唐朝对妇女权利保障较多,但在清朝,妇女的嫁妆属于夫家,不属于妇女本人。

清朝女性可以和夫家共享奁产的使用权,但奁产的出售和最终处置权归夫家。这保护的是夫权。

如果嫁妆里有奁田,清朝女性只拥有田面权,也就是田地的租赁或出产收益权。但田底权,也就是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娘家。这保护的是父权。

05 原著暗示
平儿能不能扶正,原著里暗示的一清二楚。

那妇人笑道:“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贾琏道:“他死了,再娶一个也是这样,又怎么样呢?”那妇人道:“他死了,你倒是把平儿扶了正,只怕还好些。

说平儿不能扶正的同学们,你们从来就没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个片段吗?

鲍二家的和贾琏是闲聊,并非搞什么逆天阴谋。闲聊都能这样说,证明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

假如当时的法律规定不允许,又或者不符合社会常态,鲍二家何以随口就说?

凤姐听到了,又为何只能气得打平儿?她为什么不跳到贾琏面前说:哼,你想的倒美,我不给平儿解放奴籍,你凭啥扶正她?

如果真如现代读者言之凿凿的那套理论,凤姐何必生气?压根办不成的事,气什么呢?急什么呢?

要知道,当时的贾家还如日中天呢,婚姻市场上供不应求,大家竟然都认为平儿该扶正,更何况是后期败落的贾家?

图片

高鹗的态度亦是强有力的证据。因为他就生活在原著的时代,而且他绝没有反封建思想。相反,他是为了让这部书'过审'而续写。如果平儿扶正违法,或者不符合当时的'公序良俗',打死他也不能这么写!

让我们来分析几种不同情况:

假如凤姐在婚姻期间死亡,平儿就由贾府接管。贾琏可以解放她的奴籍。

假如凤姐被休了,除非她娘家势大,且明确追索嫁妆,贾家才会将陪嫁奴才返还。

但是按照曹公的设计,凤姐被休时王家已经倒台,贾家却还完好。失去了靠山的凤姐,哪有什么本事追索嫁妆呢?

【注】贾、史、王三家都有对应的历史原型。真实的历史是,王家原型(李家)最先倒台,被雍正帝往死里整,而贾家原型(曹家)六年后才被抄家。

更何况,凤姐管家期间干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随便揪出一两条,就够她把牢底坐穿。她给贾家挖了那么多窟窿,多少嫁妆也不够赔啊!等她被休后,还想带嫁妆回娘家吗?

图片

06 小结
小妾扶正这个问题,严格按照周公礼法,当然不可以。

然而“礼法”这个东西,历来是弹性的,不是公平公正的,也不是明确的稳定的,而是由既得利益者随心所欲来解释。

清朝时,民间的小妾扶正司空见惯。只不过清贵之流(像林家那种)秉承上古礼法,会看不起这种事。

偏偏贾琏其人,不在乎虚头巴脑的名声,就连婚前失贞的尤二姐,他也毫不鄙视。

柳湘莲听到一点莫须有的声音,立马变身被害妄想症。而贾琏明知尤二姐的过往,依然视为珍宝,左看也是爱,右看还是爱。

所有人物性格的刻画,都不是白写的。

曹公用大量的故事来铺陈贾琏,其实最终是为了平儿!

是的,扶正失败的尤二姐,是为平儿铺路。有了她的前车之鉴,贾琏未来会更加清醒而决绝,他会为平儿扫除一切障碍和危险。

图片

也就是说,从鲍二家的戏言开始,平儿的未来就已埋下种子。

到了贾琏偷娶尤二姐为妻(他要求下人视为正妻),平儿的未来模板已成。

平儿在相貌、为人、能力、性格等诸多方面,没有任何地方输给尤二姐。家族对平儿的接受度,远远高于尤二姐。

既然贾琏对尤二姐满意有加,那平儿更值得满意!唯一只差一步,就是除去奴籍而已。

贾琏对女性过往和阶级身份,都持绝对宽容态度。他信奉实用,看重礼法外的个体感受。

假如他是个老古董,平儿无论升到什么位置都免不了被鄙视。而这样的贾琏,注定能让平儿成为真正的主人!也注定俩人能夫妻合拍,担当起后期的家族重任!

图片

解决了礼法上的疑惑,再回头看原著,你会发现满篇都是对平儿结局的暗示。除了鲍二家的戏言,其他还有哪些,卓语会另文详解。

曹公为何在悲剧主题下创作这样一个女性,她的文学价值究竟是什么,卓语也会另文详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贾母的快乐外交:一场凑份子动员会,狠狠整治薛姨妈、敲打众刁奴
下一篇: 平儿的结局有多牛:正妻不过是小菜,诰命夫人才是她的标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9: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安慰'被打的平儿,平儿会感激她吗?不!从此结下不解之仇
where5
2023-10-19 发表于四川  |  7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平儿和宝钗的关系,是红楼梦里很有趣的一对。

从表面上看,她俩没有利害冲突,又都是出了名的八面玲珑,应该不会产生什么刀光剑影,可事实恰恰相反。

世人都知道颦儿常和宝钗打嘴仗,却没人知道,跟颦儿发音相似的平儿更胜一筹。

平儿才是全书唯一能结结实实制服宝钗的人!

之前卓语解析过一个故事,即四十八回平儿借药。详见文后链接1

看过前文的朋友或许有疑问:宝钗何时得罪了平儿,令这个最和平主义的姑娘大爆粗口呢?

本文来解释这个问题。

01 何时得罪平儿
宝钗得罪平儿,发生在第四十四回,这一回的回目叫做《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这一回的故事非常戏剧性。凤姐生日当天收到丈夫贾琏的意外贺礼,竟然是劈腿加死亡诅咒。

凤姐气急之下,拿平儿出气。贾琏想对抗凤姐,也拿平儿出气。平儿被逼的没法,拿剪刀欲自尽。

图片

等到家长出面镇压事态,就发生了下面这段故事:

原来平儿早被李纨拉入大观园去了。平儿哭得哽咽难抬。宝钗劝道:“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曲,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

正说着,只见琥珀走来,说了贾母的话。平儿自觉面上有了光辉,方才渐渐的好了,也不往前头来。宝钗等歇息了一回,方来看贾母凤姐。

很多人看了这段,还羡慕宝钗的高情商、好口才呢。

但我要告诉你:错!这刻画了宝钗蠢不可及,泯灭人性,挑拨离间,奸坏无比,贼心可诛!

就是因为这段话,她彻底得罪了平姑娘,让平儿至死都不会原谅她。

为什么呢?

图片

02 天大委屈
首先你要深入理解平儿当时的心境。

1、人格尊严受到重创

平儿一直在两个主人的夹缝里求生存。作为奴才,受委屈是常态,甚至挨点打也不足为奇。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次是公开的!

古人活着不是活躯壳,而是活个名声。

平儿被男女主人同时打,这将成为人生最大的黑料。任何人想诋毁她、挖苦她时,都可以搬出这件事。

谁去分辨其中的是非曲直啊?反正你丢人丢到家了。

图片

传到不知情的人耳朵里,是什么结果呢?看看贾母怎么说:

因又骂:“平儿那蹄子,素日我倒看他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

是凤姐告平儿黑状了吗?没有啊!凤姐当时说:

原来是和鲍二家的媳妇商议,说我利害,要拿毒药给我吃了治死我,把平儿扶了正。我原气了,又不敢和他吵,原打了平儿两下......

你能看明白咋回事吗?

其实,这就是古人的思维。平儿啥也没做,但只要对主人不利的事牵扯到她,她就算同谋。这叫做有罪推定,罪疑从有。

她是妾,这个特殊角色就是这待遇。

同理,作为从小到大的嫡系,竟然被自己主人打,外人怎么想呢?

平儿欲自尽,绝不是矫情,也不是装。在那个时代,任何奴才遇上这事,都必须以死明志了!

图片

2、一颗忠心被踩的粉碎

平儿对凤姐是真的赤胆忠心啊!

关于这一点,书中任何人都可以为她作证。能让超级控制狂凤姐留在身边,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就在闹剧发生的前夕:

凤姐儿瞅人不防,便出了席,往房门后檐下走来。平儿留心,也忙跟了来,凤姐儿便扶着他。

这天与平时不同。贾母让有身份的丫鬟也坐席,她们那几桌在【窗外廊檐下】,和主人不在一处。(不要被87版演绎所误导)

丫鬟能入席,是千年难遇的荣耀。加上主人下令,大家敞开了玩、敞开了喝。但凡自我一点,谁还顾得上凤姐?

凤姐是从后门溜走的,并不路过平儿那里。这说明什么?说明平儿一颗心,时刻都在凤姐身上。

图片

世上最爱你的人,也做不到如此吧!

可是得到什么回报呢?几个脆生生的巴掌!

如果平儿没那么忠心、那么细心,何来这无妄之灾?

凤姐无论怎样刁难平儿、防范平儿,都没有这一刻的伤害强烈!可以说,这把平儿一生的信仰都粉碎了,把俩人二十年的情感都毁灭了。

爱之深,伤之痛!

平儿付出的爱越多,此刻的心碎和委屈越难以承受。

图片

03 伤口上撒盐
理解了平儿的心境,再来体会下宝钗的话有多扎心。

【你是个明白人】,打头的这句还行。

【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一秒还没高兴够呢,恶心的话就来了。原来打头那句是下套呢!

凤姐素日对平儿真好吗?平儿是怎样战战兢兢活到今天的啊?这句话唯一的作用,只是勾起了她这么多年的全部委屈!

图片

【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

“不过”这个词,再次深深恶心到我!

同样是描述吃酒,可以暗含批判,也可以暗含维护。宝钗内涵的是:主人无论做什么都对。

【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

看看,终于放大招了。意思是:拿你出气,是你的荣耀啊。

一个“难道”,道尽了发言者的理所当然、理直气壮。也道尽了她对平儿的指责、打压。

图片

【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

吼吼,吃醉了是很大的笑话吗?

相比之下,平儿的尊严崩塌、人格玷污,仿佛都不是事。到底哪个笑话更严重?

按照她这个说法,凤姐若是不打平儿打别人,那才是大笑话。而且,那将成为平儿更大的罪证!

我的妈呀,这是什么逻辑 ????

就算是最封建、最封建的独裁者,也说不出这话!

这是赤裸裸的要求平儿砍了自己的头,跪着献给凤姐当球踢。

【你只管这会子委曲,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

这句终于恶心到极致了。

因为平儿素日里表现的好,就没有委屈的权利。因为此刻委屈伤心了,素日的好就是假的。

这不是两头堵吗?无论选哪个都错,都有罪。

我真想不明白,这两者之间如何扯上了因果关系。

请各位代入角色感同身受,如果有人用歪理邪说,一句话就否定你一生的功绩,你什么感受?什么心情?

是不是想一把撕了她!?

理解了吧!平儿若非限于身份,当场就狠狠吐她一脸。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比薛宝钗更令人恶心的东西。

图片

03 瞬间打脸
或许仍然有人不服:就算宝钗说的不中听,也是封建社会的规则使然,不能怪宝钗啊。而且,劝人终究是好意,平儿会理解的,没你想的那么小心眼。

呵呵~是吗?那为什么宝钗巴拉巴拉说了那么多,平儿却没一句回应?

这绝对不符合社交常态!

你以为是琥珀的原因?若这样想就太可笑了!琥珀走后,平儿也可以向宝钗道谢啊。

可她非但不道谢,反而仅仅过了四回,就跑宝钗那儿痛骂。为什么呢?

正说着,只见琥珀走来,说了贾母的话。平儿自觉面上有了光辉,方才渐渐的好了,也不往前头来。

是谁平复了平儿的情绪?是贾母。靠的什么?恢复她的名誉。

平儿看重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这还不清楚吗?

书上还专门写了一句【也不往前头来】,意思就是彻底罢工了,不搭理凤姐,爱谁谁。

平儿所有的表现,与宝钗叽歪的道理,是不是180度相反?

既然相反,不就是打脸宝钗么?她会喜欢宝钗那套PUA吗?

当你口苦难忍、急需蜜糖时,有人却硬塞你一嘴黄连,你不恨她吗?你觉得她是好心吗?

图片

04 三观对比
虽然当时的规则是阶级不平等,但是公道自在人心。

什么是公道?

没有错处而遭受惩罚,就是不公平不合理。这是最简单的公道。

对于知识分子而言,还有更高级的公道。那就是:

真正的贵贱,来自于人的行为,也就是内在属性。而非身份、权势等一切外在属性。

图片

宝玉忙劝道:“好姐姐,别伤心,我替他两个赔不是罢。”平儿笑道:“与你什么相干?”宝玉笑道:“我们弟兄姊妹都一样。他们得罪了人,我替他赔个不是也是应该的。”

看看宝玉怎样劝平儿。平儿本来正伤心,为何忽然破涕而笑呢?

太简单了,因为宝玉把她当作人,而且是高级人!

宝玉不会说“你应该怎样怎样”,他认为错都在贾琏凤姐,自己也替他们蒙羞。

这才是文化人应有的三观啊!

世人都道宝玉傻,却说宝钗情商高。真是笑死人不偿命!愚蠢野蛮之人,就是这样评价天人的吧。

有没有人比宝玉更甚的呢?李纨。

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李纨少见的激愤,全都用给了平儿。

在李纨看来,平儿为人雅重,凤姐粗鄙,所以平儿应为贵,凤姐应为贱。

图片

世人都说李纨槁木死灰,真的吗?如此强烈的爱憎,你们看不到吗?

这才是诗书之家养出来的女子,骨子里拥有知识。

与此类似的是,人们看到香菱,都说她有【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感叹薛蟠玷污了她。这绝对不是仅指相貌。

可见,即便在阶级森严的社会里,人内在品格的高低,依然无法被磨灭。

而且,古人反倒比现代人更认可、更重视人的内在。

图片

因为平儿是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宝玉以侍奉她为快乐。能为她尽心尽力,就填补了人生一大缺憾。

什么叫做三观?并不是怎样买房、怎样生娃、怎样做饭。而是你怎么看待众生,怎么认识世界,怎么处理自我和世界的关系。

宝玉和宝钗的三观差了多少?你们说,这能做夫妻吗?

05 小结
很多人还在吹捧宝钗的才学,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和宝玉、李纨比一比,真相不就出来了吗。三观颠倒、泯灭人性者,还谈什么才学?可笑!只有“豺狼”这词可用。

或许还有人疑惑:黛玉才是知识分子的标杆,为什么她此刻不发言呢?

是啊,除宝钗以外,全府的千金小姐都没有发言,这怎么回事呢?

因为这天的事故属于夫妻闹剧,这话题是闺阁女孩的禁忌区。

除非不得已听到了,听到也要装作没听到,这才是淑女作风。哪有未婚女孩去插手婚内纠纷的?在古代不笑死人吗?

可是宝钗偏要做这种人。

当贾琏后院起火、妻妾大战时,她竟然冲向第一线,抓住平儿教导。仿佛她已经经历过一百个男人似的。(就连李纨都没有即刻发言)

实在不明白,搞臭自己的形象,还跟平儿结下怨仇,她到底图什么?

曹公肯定想不到,百年之后的读者,竟然还赞她高情商呢。

图片

【相关链接】

红楼梦里谁能治住宝钗?你猜不到,是最善良、最和气的平儿

平儿为何独得世人赞叹:小智惟谋,大智知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0: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谁能治住宝钗?你猜不到,是最善良、最和气的平儿
where5
2023-09-14   |  16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Image

平儿拥有很多令人称奇的本领。
一方面她非常善良,也非常和平主义,绝不惹是生非;但另一方面,她的宫斗技能却是杠杠的!
不要鄙视“宫斗”这个词。在上千人的大家族里,没有这技能,根本活不下来!也就是说,这个家族里任何人都会宫斗,差别只在于水平高低。
如果要选宫斗技能满分者,我投平儿一票。
平儿的宫斗名场面非常多。比如《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把贾琏、凤姐两个主子耍的团团转,自己却能全身而退,片叶不沾身。
再比如平儿行权。任凭刁奴们使尽花招,谁也别想哄骗她,反而被她治的服服帖帖。
这些名场面,我们先不谈,讲个被大家忽视的片段,就是她和宝钗的交手。
Image

01 需要借药吗?
四十八回平儿找宝钗借药。但凡你有一点社会经验,哪怕只有一点点,就应该看出来:
她借药是假,指桑骂槐、兴师问罪才是真!
为什么呢?
1、贾府是主,薛家是客。客人主动送药可以,主人向客人讨要东西,太罕见了。请注意,贾琏家不住大观园,和宝钗不是姐妹相处,不是闺蜜,而是主客。
2、除非这药是稀世之宝,主家无处可寻的那种,但棒疮药是最稀松平常的药膏。
3、贾家享受古代最顶级的医保服务,堪比皇家。王太医根据品级来看,是太医院的天花板。
也就是说,论医疗条件,贾家比薛家高出万倍。
看看刘姥姥临走时,贾母送给她多少备用药。连妇科难产的保命药都有(技术含量极高),何况这点小事?
而且此时才48回,跟后期70余回恐慌混乱的背景不可同论。
总之,从任何方面来说,平儿都不应该慌里八张的找外人借药。
当然,仅凭这些理由,很多人不会信服。毕竟,大家受影视的影响太深,看这些故事,都是“两家相亲相爱”的思路。
Image

02 支走香菱
不相信没关系,我们来看双方的交手过程。

香菱应着才要走时,只见平儿忙忙的走来。香菱忙问了好,平儿只得陪笑相问。宝钗因向平儿笑道:“我今儿带了他来作伴儿,正要去回你奶奶一声儿。”平儿笑道:“姑娘说的是那里话?我竟没话答言了。”宝钗道:“这才是正理。店房也有个主人,庙里也有个住持。虽不是大事,到底告诉一声,便是园里坐更上夜的人知道添了他两个,也好关门候户的了。你回去告诉一声罢,我不打发人去了。”
平儿答应着,因又向香菱笑道:“你既来了,也不拜一拜街坊邻舍去?”【庚夹:是极,恰是戏言,实欲支出香菱去也。】宝钗笑道:“我正叫他去呢。”平儿道:“你且不必往我们家去,二爷病了在家里呢。”

知道这一大段核心在写什么吗?
其实就为脂砚斋的那句批语:【实欲支出香菱去也。】
为什么要支走香菱?
因为那是古代,讲究男女隔离。在此观念下,男性生病也罢、挨打也罢,都不适合告诉不相干的女性。
对男女而言,任何事都实行“非必要”原则。非必要不见面,非必要不露姓名,非必要不传隐私。
Image

那么问题来了:对香菱应该避嫌,对宝钗不需要?这是什么道理?
请搞清楚:香菱是已婚人士,宝钗是未婚闺阁女啊!
要说避嫌,未婚的禁忌,比已婚的要多出一万倍!
已婚之女与丈夫是一体。假如丈夫不在,迫不得已时,也可以替代丈夫。但是未婚女却绝对不可以接触外人,不可以掺和熬糟事。
一个合格的未婚女,应该比修女更纯净。真实的历史上,大家千金出嫁前几年,会端坐绣楼自行闭关,连自家人都屏蔽了,更别说外人了。
也就是说:贾琏受伤之事,非要告诉薛家的话,首选薛姨妈,次选香菱,最不应该找的就是宝钗。
实际上,薛家的药,的确由薛姨妈保管。
平儿后面说【我们听见姨太太这里有一种丸药,上棒疮的,姑娘快寻一丸子给我】。
你看,药在薛姨妈处,为什么不直接找她老人家?
Image

其实这一大段写来写去,就告诉大家以下几点:
1、作者猜到有人会说,平儿关心则乱,急病乱投医,而不顾男女忌讳。
可是屏蔽香菱这件事,证明平儿智商很正常。
2、或许又有人说:宝钗是亲戚,而香菱半路来的,是外人嘛,亲疏不同,所以来找宝钗。
真的吗?凤姐和宝钗之间有亲戚情分吗?
这两个女性从未说过一句话啊!从未!
凤姐跟谁都有互动,就是不搭理宝钗。即便宝钗死忠粉也不得不承认,她俩人不合。
Image

不是一般的不合,是根本互不搭理!
要从情感角度说,哈哈,更是宁可找香菱,也不能找宝钗。
不信你看平儿和宝钗见面时那几句话,无比冷硬,一种极度官方的气息扑面而来。甚至,有点绷不住要翻脸的感觉。
平儿笑道:“姑娘说的是那里话?我竟没话答言了。”
这都尴尬到何种程度了?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吗?
由此也可以想见,宝钗发言时语气必定冷冰冰、气哼哼的。
Image

03 专打七寸
看到这里,大家更懵了:既然关系这么差,既然各种不合适,平儿干嘛如此?故意找不自在吗?
NO,NO!她是故意让宝钗不自在。
且说平儿见香菱去了,便拉宝钗忙说道:“姑娘可听见我们的新闻了?”宝钗道:“我没听见新闻。因连日打发我哥哥出门,所以你们这里的事,一概也不知道,连姊妹们这两日也没见。”平儿笑道:“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难道姑娘就没听见?”
第一句话就很搞笑。【新闻】这词,对古代姑娘而言是禁区啊!知道新闻的是什么人?都是站大街卖身卖艺的。
所以宝钗马上予以否认。
你不知道是吧,那我就偏要告诉你。【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难道姑娘就没听见?】
这句话在古代,效果相当于现代社会对女孩子说男科病,或大谈男性痔疮。
此时的平儿狡黠得很。她充分利用了自己已婚的优势,把宝钗搞得进退不是。
Image

宝钗道:“早起恍惚听见了一句,也信不真。我也正要瞧你奶奶去呢,不想你来了。又是为了什么打他?”
这句话证明,宝钗其实知道这事。她前面的话是撒谎。
平儿可不给她机会,硬是把真相逼出来。
Image

04 指桑骂槐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省略引用)........
高能来了哈!历来温柔冷静的平儿爆粗口了,骂的那叫一个狠!
骂谁?贾雨村。
薛家的杀人案是谁摆平的?贾雨村。
哈哈,想象一下吧,如果有人忽然冲到你面前,大骂你家的庇护伞,你是什么感觉?
不会很好受吧!
Image

【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这究竟是骂贾雨村,还是骂薛家?
即便是只骂贾雨村,宝钗听着,也跟骂她差不多吧!哈哈~
更何况,平儿的本意还真是要骂薛家呢!
05 平儿为什么恨薛家
平儿为什么要骂薛家呢?贾琏被揍,你细细琢磨下这件事,就明白了。
1、石呆子和冯渊,是红学界公认的本书最冤两人。都没有任何错,只因为执着的信念而丧命亡家。
2、两大冤案恰恰都由贾雨村主办。
3、公子哥被老爹揍,具体描写过的共有两次。一次是宝玉被揍,一次是贾琏被揍。按照红楼梦的写作惯例,高度类同的事件,彼此一定能互相影射。
那么,宝玉被揍,最主要的外因是谁?
当然是薛蟠。
风月宴是薛蟠搞的,蒋玉菡是他拉来的,后来嚼舌根也是他。只不过他成天口无遮拦、四处乱喷,事后根本不记得,也根本不认为自己有心干坏事。
许多人迷惑于薛蟠的自辩,殊不知那正是本书的风月宝鉴。详见文后链接1
Image

既然宝玉被揍,薛蟠是主因。那么贾琏被揍,薛蟠能置身事外吗?
以上这诸多的串联点,每一条最终都指向了薛蟠。
再回头看平儿描述的石呆子事件,中间有很多漏洞:
1、【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
“不知在那个地方”,未必真的不知,或许只是不便明说罢了。
要知道,书里最爱显摆奇货的人是谁啊?薛蟠啊!
2、【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
谁在帮他搜求呢?这事绝不是下人能做到的。谁最爱居中牟利啊?又是薛蟠!
Image

3、【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
贾赦无职在家,贾雨村何曾与他打过交道?贾赦的私密事,他怎么就“听见了”?
然而,薛家经过杀人案后,跟贾雨村能不铁吗?贾雨村能升到中央来,是抱了王子腾的大腿。曾经就沆瀣一气,如今又“会师”在京城,那关系可想而知。
4、【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
几件小事又是什么呢?八成又与薛蟠有关!
卓语解析过宝玉挨揍,虽然表面上看,每件事都是宝玉自己惹祸,但究其根本,每件事都是薛家逼婚的副产品。
同理,贾琏被揍的每件事,都不会少了薛蟠。
Image

05 环环相扣
这个关窍一旦打通,一切情节都合理了。
1、贾赦无缘无故的,为何忽然爱上了文玩?显然是受了蛊惑,甚至是刺激。
2、贾赦和贾雨村怎么忽然勾搭上了?
3、平儿为什么一反常态,对着外人爆粗口。
4、薛蟠一向不务正业,为何肯去外面做生意。表面上说是避丑(被柳湘莲打了),但事实上更多的是避嫌。
他寄居这几年,把贾府搅得鸡犬不宁。贾府公子接二连三的出事,他再不滚开,只怕宝钗这边都混不下去了。
5、薛蟠前脚刚走,平儿就破天荒的登门,时机为什么这么巧?
因为两件事原本就是一件事。呆霸王跑了,也不能便宜了薛家。平儿杀过来,就是来算账的。
Image

06 还原真相
复盘整个故事是这样的:
石呆子遭祸、贾琏被揍,当然是因为贾赦贪婪、贾雨村枉法,但其中还有个很重要的搅屎棍子,那就是薛蟠。
没有他牵线搭桥,煽风点火,就绝没有惨烈的结果。
你要问薛蟠图啥?不必图啥,他就像是未褪去皮毛的低等动物,误入人群中,还被宠成了祖宗。
Image

平儿骂架并不只为这一件事。要知道,此前宝钗和凤姐、和平儿,都有过交恶啊!
这话题一扯就太长了,本文不便展开,粉丝们可以等待专文。
平儿是受凤姐指派而来。凤姐不能失了身份,但平儿没关系,她只是个奴才。
她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已婚、奴才),装着不懂规矩,装着气急败坏,装着又傻又憨,实则是狠狠地羞辱宝钗。
当你懂得古代礼法,代入角色去体会下,平儿的每句话都像钢针一般扎心。又像是一筐垃圾,硬生生扣到宝钗脸上。
或许有人说:不就几句难听话吗?能伤人家一根毫毛吗?
不!没那么简单。平儿说【我们听见姨太太这里有一种丸药】,这话里有话啊!
当初宝玉受伤后,正光着腚呢,宝钗就迫不及待跑进卧室送药。这传到外人耳朵里,宝钗还有什么名节啊?古代女人一旦没了名节,还有什么价值啊?
平儿此言,证明宝钗勾引宝玉的事,早就传开了。平儿甚至还暗示:放心,我一定把这些事给你传的更远点。
Image

07 小结
如果只为警告薛家管好薛蟠,平儿应该找薛姨妈,但她偏找宝钗。这是最绝的地方!
这说明:薛姨妈虽然庸俗,却远远没有宝钗那么令人烦!
宝钗最擅长让人干吃哑巴亏,欺负了你还让你无法反击(谁反击谁就成了小心眼)。就像吃了苍蝇,很恶心还不能对别人说。
这叫做“阴毒”,比薛蟠那种明毒更难对付。
Image

能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平儿今日所做的一切,全是以牙还牙。
宝钗不是装着对男女界限不敏感吗,不是“无心的”就溜进怡红院了,“无心的”就坐宝玉床头。好啊,平儿也“无心的”就掰掰贾琏,“无心的”骂你家恩人贾雨村,“无心的”宣扬你的丑事。
临到最后,宝钗被气得干瞪眼,还必须给平儿拿药。哈哈~
她遇到平儿,从头到尾被牵着鼻子走。谎言被当面拆穿,假淑女被彻底锤破,和气大度也装不下去了......
虽然,用魔法打败魔法,是文化的悲哀,是社会的沦丧。但是在这种特定环境里,我真想为平儿鼓掌!
整个贾府里,能牢牢治住薛宝钗的人,恐怕就只有平儿了!
Image

最后想说,我前文指出:宫花第三站,象征了贾府人后期的态度,对薛家各种嫌弃、各种鄙视,丝毫不加掩饰。
你看,此时才48回,宝钗就被骂的狗血喷头。
其实满书都是两家互相拉扯斗争的故事,但是曹公秉承“反派不外露”原则,薛家的熬糟事全是暗写。平儿骂宝钗,在普通人眼里就成了稀罕她,成了两家其乐融融。
这就是风月宝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2: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命运最多舛的姑娘:娘家有渣爹,婆家有女巫,世间奇葩都遇上,邢岫烟该怎么办?
where5
2023-03-26 发表于布基纳法索  |  10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邢岫烟是个非常值得探究的女孩,因为她的命运极其坎坷。
可以这样说:在千金小姐里,她是命运最不济的一个。

或许你对她的印象只是贫寒,但事实远没那么简单。或许很多人以为,小姐群里迎春最惨,但事实是,上天馈赠给迎春的,远比邢岫烟多得多。

01邢岫烟的原生家庭
古代女人命运依附于家族,家世定终身。要了解邢岫烟,要先说说邢家。

她父亲叫做邢忠,是邢家长兄。【邢大舅】这称呼,本应该属于他。

但事实上,书里写的【邢大舅】却另有其人,是邢夫人的胞弟,叫做邢德全。

他俩人很容易混淆,但确实并非一人。

邢德全抱怨邢夫人,说了一车话,把邢家的底细揭了底朝天。原来家族结构很复杂,家庭关系严重错位。

嫡长子成了弃儿,长女当了家长,次子成了被圈养的宠物。每个人都不符合古代礼法的定位。

这个话题,之前有详细揭秘。本文为续篇,新粉务必先看前文,文后链接1、2

不管你相不相信我,起码你得承认,邢家确实很不正常!

也就是说:邢岫烟出生在一个很奇葩的家庭。

图片

邢忠和京城的邢家,成了两支,实际上等于被宗族抛弃了。他空有世家弟子的名头,但什么都没得到,连个家都没。

邢岫烟说,她家先是租赁了蟠香寺的房子,住了十年。

后来【因我们投亲去了】。之前分析过,她投奔的亲戚应该在金陵。

十年加上金陵投亲的几年,基本占据了邢岫烟的全部生命年华。先在姑苏,后在金陵。

直到最后,本书第四十九回时,她全家进京又投奔了邢夫人。

这真是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日子啊!

邢忠为什么没有家呢?他父亲把他分出来时,不可能没房子。最大的可能性是:他好吃懒做,没有正经经济来源,就卖掉房子和祖业,当作一辈子的生活费。

然后租赁那些极便宜的住所,比如寺院的闲置房屋。再不行,就投亲靠友,住免费宾馆。

假如邢岫烟原本生在社会中下层,贫寒倒不会成为伤害,因为那是正常的、普遍性的。

可是,祖上明明是世宦大家,投的亲、靠的友也是世宦大家,自己却沦落如斯,那种落差感,该有多难受啊!

图片

假如邢忠身世如我所料,那就意味着:邢岫烟本应该是邢家的嫡长女,邢忠本应该继承邢家的一切。

如果邢忠有亲母教养,如果邢家把一切社会资源都提供给他,或许也长成个风云人物了呢。最不济的情况,也将混个闲职,不愁吃喝。

邢岫烟被命运剥夺了太多。一个本应该拥有骄傲的贵族小姐,却在寄人篱下、朝不保夕的环境里长大。

邢忠这个名字就很有看头。

首先,【仁义忠孝】这几个都是起名常用字,比如王熙凤的哥哥(王家嫡长子)就叫做王仁。忠字,谐音中,嫡长子取这个名,便有家庭中心之意。

但另一方面,忠字也常常用给仆人,以保障阶级制度的稳定。

这个多重含义的名字,曾经是家族的中心,但最终却沦落得如同弃奴。而邢岫烟的悲剧,也同这名字一样,好似五彩金凤被拔光了羽毛。

图片

02 邢岫烟年龄
之前解析过,邢忠一家进京,其实是为解决女儿的婚姻大事。

邢夫人虽然是续弦,但她也有朝廷诰封。除贾母以外,贾家里她的品级最高。

丈夫有爵位,自己有诰封。论政治地位,是实打实的高级贵妇呢!依靠她来搞定婚姻,这想法很正确。

你知道邢岫烟当时多大了吗?

妙玉十七岁进京,十八岁进贾府。进京前的妙玉,就和岫烟做过十年邻居。而且十年中“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

图片

由此可以判定,岫烟一定比妙玉小,但不会小太多。否则的话,十年前的妙玉才七岁,总不能和一两岁的小孩子做师徒。况且,小太多就难以跟她对话,难入她的法眼。

搬进大观园那一年,妙玉已经十九,宝玉才刚十三岁。妙玉比他大六岁以上。由于这个年龄差,宝玉就猜不透妙玉,得借助岫烟指点。

到四十九回时,黛玉15岁,宝玉16岁,妙玉22岁。而邢岫烟,很可能将近二十岁了。

根据邢岫烟对人情世故的娴熟,其心理成熟程度远超宝钗。所以她比宝钗年龄大,才更加合理。

图片

或许有人疑惑:有这么大吗?那她为何对着宝钗、探春等人,都叫【姐姐】呢?

这十二个皆不过是十五六七岁,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共岁,或有这两个同月同日,那两个同刻同时,所差者大半是时刻月分而已,连他们自己也不能细细分晰。不过是'姊’'妹’'弟’'兄’四个字随便乱叫。”

曹公专门解释过这个问题,互相之间都乱叫。(年龄方面,他故意说小,起码宝钗是准确的18岁以上。大龄女生小报年龄,也是常态)

说乱,其实也不乱,终究要看尊卑,以及个人品性。比如宝玉见谁都叫【姐姐】,因为他无比尊重女孩。宝钗呢,是见谁都叫【丫头】,源于无与伦比的狂妄自大。

邢岫烟寄居在贾家,处处有赖于别人的帮助,她当然要放低自己,见谁都叫【姐姐】。

这一声【姐姐】啊,虽然她叫的很自然,可是当你看懂背后隐情时,却感到无比心酸!

图片

03 邢岫烟和姑妈
邢岫烟在古代属于超龄未婚女,这结果当然是因为老爹无能。

如果是现代人,不结婚也无妨。但在古代,不嫁人就余生无望。

她年龄每增加一点,希望就更渺茫一分,邢夫人成了她最后的指靠。

可是偏偏这位姑妈【于儿女分中平常】。更关键的,原本就不是亲姑妈啊!对她自然【不过是脸面之情,亦非真心疼爱】。

我们之前分析过邢夫人,她自己也有极强的生存恐惧。有精力有功夫的话,还要用给亲弟弟邢德全,哪里会关心邢忠家的事?

因姑妈打发人和我说,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叫我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的东西,能着些儿搭着就使了。

邢忠到京后,房舍要靠邢夫人解决,吃喝用度也少不了蹭邢夫人的。因此,邢岫烟这边每多给她爹一两,邢夫人那边,就能少出一两。

邢夫人认为:岫烟不过一个孩子,将就点无所谓。况且还有迎春呢,再不行还有凤姐呢,总少不了她的。

总之,既然住在大观园,就尽量占二房的便宜。自己这边能省一分是一分。

图片

没想到的是,邢岫烟并不愿占别人便宜。她尽可能的想做个独立的、有自尊的、和其他人一样的小姐。

可以清贫,可以素寒,可以没有奢侈品,她不在乎别人嘲笑她穷,但她却不愿别人视她【贱】。

这种心志和骨气,当然有妙玉教育的影响。但我认为,出身的作用或许更大。

古人对出身的执念,非现代人可以理解。即便她爹不争气,祖上的某些东西往往也能隔代遗传。

邢岫烟毕竟是世宦大家的后代,她不想轻易失去这一点。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祖宗的致敬和坚守吧。

成人的世界,往往只在乎最现实的东西,只有对每分钱的执着。邢岫烟的坚守,邢夫人想都没想到。

图片

04 邢岫烟和宝钗
另一个打击她的人却并非成人,也是未出阁的小姐:薛宝钗。

由于邢夫人,邢岫烟失去了一两银子;由于薛宝钗,她又失去一两。至此清零!

可见磋磨邢岫烟的就是她俩,没错吧?证据确凿。

邢夫人的悭吝,仅仅使她捉襟见肘。而宝钗的打击,却如同比干剖心,能彻底摧毁她坚守。

不要小看57回那番对话,那是邢岫烟此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那是未来婆家对她进行的,全方位的身份贬低、人格打压、道德束缚!

再次提醒:本文是续篇,请务必先看前文(文后链接1、2)

【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言外之意:你还当自己是贵族小姐吗?省省吧,嫁到我家,就是烧火丫头了。还想啥呢?

【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实际上,邢岫烟原本就不是贪慕虚荣之人,也不可能热爱打扮、热爱比拼。

碧玉珮是探春送的,宝钗以此批评邢岫烟【比拼】,是典型的没事找事、没错加错。

图片

邢岫烟原本就很“从实守分”了,但在薛宝钗看来,还远远不够。

宝钗要求的“从实守分”,到底是什么样呢?

后来宝钗用实际行动,给邢岫烟演示了一番。那就是:宁可费劲八叉去赎,搞得店里人都知道,让邢岫烟颜面扫地,也绝不送她新衣。

不要怪我说话难听啊,这是把邢岫烟当条狗对待!

因为宝钗原本很善于揣摩人心,也很懂得事态影响。对待丫鬟,尚且常常送衣服,尚且事事替她保密。为何这样对邢岫烟呢?

为何?呵呵,知不知道过去乡间野夫有个说法:娶来的媳妇得先打,不打就上房揭瓦。

不是说一切农村人都这样,是指那些最低劣、最贫贱、最无耻的野人。

宝钗正是秉承这种理念去“调教”邢岫烟的。

图片

05 降级联姻
邢岫烟和薛蝌的联姻,本质上是阶层降级。

在阶级社会里,贫富不是人的第一差异,阶层才是。岫烟再穷,也是贵族阶层。而薛家是商户。

薛蟠家原本还有个特供商资格,命案后必然被免除。薛蝌家呢?原本就是纯商户,不受薛蟠命案连累就不错了。

无爵、无官、无职就算了,还是最低等子民,连农民的社会地位都不如。

低等也罢吧,竟然还是犯了事、有案底的商户。

既然差异如此之大,邢夫人为何轻易同意了这桩婚姻呢?因为:

1、邢夫人还有个老妹妹未出阁,说明她的确抓不来好的婚姻资源。

2、薛王两家捆绑,长期在荣府横着走路,给邢夫人造成势力错觉。

3、王熙凤开口求婚,显然可以代表王家。邢夫人想借此与二房打成一片,大家都成一家了。

三条原因,每条都很关键。其中第三点,是邢夫人的终极目的、最大动力。

也就是说:邢忠想依靠她,但她却顺势借助侄女,来加强巩固自己的地位(可惜是痴心妄想)。

图片

至于薛家,搞这桩联姻是因为娶邢岫烟很实惠。

比起真正的中下阶层,邢岫烟的素质、眼界高多了,这对于提升后代当然有用。而另一方面,她又能耐得贫寒,不至于嫌弃落魄的薛家。

每个成年人,都在打自己的算盘。邢岫烟却像一块橡皮泥,被随意拿捏;又像是一块肉,被任意分割。

图片

06 婆家有女巫
邢夫人对侄女不负责任,但起码还有一丢丢情有可原。王薛两家开口、贾母保媒,这些人的面子总要掂量下。

宝钗对邢岫烟的磋磨,却完全找不到可恕之处。

她也是个未婚姑娘啊,竟然没有一丝同理之心!像个老巫婆似的,去撕扯少女的外衣。

即便教育新妇,也轮不到她啊!薛姨妈还不是正经婆婆呢,都没叽歪歪呢!

无论从哪方面说,她都没资格。但她俨然自诩为薛氏族长了,只要沾上薛家的,都归她管。

她把邢岫烟仅存的自尊,按在地板上磋磨,无所不用其极。当票公之于众,等于扯掉最后的遮羞布,让邢岫烟在众人面前裸奔。

这仅仅是为教育新妇吗?显然不是!

更多的是出于嫉妒,宝钗嫉妒一切贵族女子。

你以为她好为人师,你以为她心机深沉,你以为她虚伪造作.......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嫉妒。

凡是得不到的、追不上的,那就拉低它、诋毁它、搞臭它,甚至毁了它。这心态可不是宝钗独有的,而是我们国人的一大技能。

薛宝钗为什么喜欢对人PUA?通过这,才能摧毁贵族的精神世界,自己才能翻身踩上一脚嘛。

图片

07 小结
薛姨妈相中邢岫烟的心态是:既要凤凰好看,还要凤凰不吃饭。

宝钗更进一步,她的原则是:脱下你的长衫,才有新生,做烧火丫头才是无上荣耀。

我想,看到这里你应该理解,邢岫烟的命有多可怜了。

世上各种奇葩之事、奇葩之人,都被她遇到了。从出生到婚配,一步步走向降级。

图片

但是,她的精神世界却并不随之降低。任凭这世界千般蹂躏,万般磋磨,她始终不卑不亢,坦然接受,泰然处之。

恰恰是这样的反差,才更显出可贵。

薛家不是良配,但好在邢岫烟嫁的不是薛蟠,终究不必和宝钗日日相对。薛蝌和宝琴,终究要好得多。

蝌岫二人前次途中皆曾有一面之遇,大约二人心中也皆如意。

能让她如意之人,终究也差不到哪里吧。

而宝钗未来要面对的,却是夏金桂。

真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2: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一谜团身世:她是官宦遗孤,被托付给贾母,却只能混迹丫鬟中
where5
2022-10-05 发表于布基纳法索  |  32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晴雯的奇特,不仅在红楼梦里首屈一指,在整个古典文学里都稳居首位。

明明只是个丫鬟,但性情、做派、待遇无一处不像千金小姐。她颠覆的,可不仅仅是个身份,而是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啊!

有关她的谜团,卓语已经写过几篇,本文要揭秘她的出身来历。

01 原著里的矛盾
这晴雯当日系赖大家用银子买的,那时晴雯才得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

这晴雯进来时,也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也沦落在外,故又求了赖家的收买进来吃工食。赖家的见晴雯虽到贾母跟前,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却倒还不忘旧,【庚夹:只此一句便是晴雯正传。可知晴雯为聪明风流所害也。一篇为晴雯写传,是哭晴雯也。非哭晴雯,乃哭风流也。】故又将他姑舅哥哥收买进来,把家里一个女孩子配了他。

这是原著对晴雯来历的描写。先不说内容,只说写作形式,就特立独行。从没有哪个丫鬟,被如此郑重其事地交代出身。

某些家生奴才,会在故事进行中插一句,让读者了解府里的裙带关系。再有如袭人,是当下的花家直接出场。至于久远前的祖上、家乡,写丫鬟实在没必要涉及这些。

只有晴雯例外。隐隐之间,已显示出她不是一般人物。


再看内容,更令人觉得蹊跷。

1、晴雯大约十岁被买进来,年龄不小了,怎么会不记得家乡父母呢?典型的扯谎。

2、如若真不记得家乡父母,那就是被拐卖的啦。书里写过一个,香菱因幼儿时期被拐卖而不知家乡何处、父母为谁。

3、如果是被拐卖,就一定跟家人失去联系了,怎么还会【有个姑舅哥哥】呢?

既然有姑舅哥哥,舅舅家就有准确信息,有舅舅家还怕找不到自己父母家乡?除非这哥哥也不记得父母家乡了。

这就太搞笑了,也说不通啊!要注意,她哥【沦落在外】,意思是和她不在一地哦。如果他俩都是幼儿被拐,连父母都不记得,反而记得姑舅哥哥?

即便说她俩被养在一处,但各自变卖后,肯定被隔绝信息,她如何再打听到哥哥下落呢?

4、更矛盾的是晴雯满身小姐做派,如果从小被人贩子养大,谁给她那么好的条件,做梦吧。

总而言之,无论怎么假设都不通。

曹雪芹写这段,貌似交代背景,实则故意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必须有个工具人来制造矛盾,她哥就是那个工具人。

图片

02 解开矛盾的钥匙
也就是说,这段多是假话,真话不方便说。

那么,他到底在暗示什么?解开矛盾的钥匙就是那句【也沦落在外】。

【沦落】原意是被驱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暗含着从高处向低处滑落。

白居易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虽然自称沦落人,但事实呢?他是一代文坛霸主,她是一代京城花魁。不是个人物,没经历过繁华,能自嘲“沦落人”吗?

寂寂无名之辈,可不叫沦落,因为从来就没在高处呆过嘛!

一个“也”字,说明晴雯兄妹都是沦落之人。他们原本属于上层阶级,不幸被打到下层。

图片

关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只要有正常思维的读者,都不会反对。

为啥?因为红楼梦里这样的家庭太多了,遍地都是。

从一开篇,甄家那么殷实幸福的家庭,瞬间家破人亡,便是整部书的缩影。之后登场的每个家族,无论是四大家族,还是林李邢尤这些亲戚,无一例外都走在衰落的路上。

所不同的,只有下滑的速度和程度,总方向一样。

在这条路上,出现了太多令人唏嘘的个体。书中一切女孩或深或浅的悲剧,从本质上讲,都是家族不给力,都是家族下滑过程里的悲剧。

其中有一类人,最令人扼腕痛惜。因为她们有高贵的灵魂,有出众的才华(或才能),有美丽的容貌,有超凡的素质和品格......她们什么都有,但偏偏家族率先覆灭,彻底失去了家。从此命运如雨打浮萍,脆弱得不堪一击。

第一个是甄英莲。接着是女主黛玉。

香菱和黛玉,内在有高度联系性,这个问题之前卓语有文章论证(详见文后链接1、2)。

图片

很多人不相信林家遭受了政治打击,但是只需看一个现象:书里其他贵族孤儿,或多或少都还依靠着家族,跟家族不脱钩。只有黛玉彻底没有了家,仿佛林家凭空消失了。

在亲亲尊尊的时代里,作为贵族之家,宗亲本家了无痕迹,连她的终身大事都无人过问,这个.........根本就不可能。除非确实无能为力了,只求各自保平安。

纲领性角色甄英莲,她的家族破灭了。

本书灵魂、第一女主林黛玉,她的家族消失了。

她们都是稀世珍宝,但恰恰都失去最基本的庇护。极致的悲剧必然诞生。

之前的文章里卓语讲过,黛玉有四个副角:妙玉、香菱、晴雯、龄官。虽然她们阶级不同、性格各异,但就生存理念来看,是妥妥的同类。

那么,回头想想这些人,不全是失去家族庇护的人吗?

是啊!五个人都是去家离乡、无依无靠、飘零四海之人。

有人会说:前三个还说得过去,晴雯龄官一个奴籍一个贱籍,不该是飘零之人么,讲什么家族庇护?

不!其实贾府奴才基本是家生子。好容易有个外来的,如袭人,她有家啊,就在本地啊,还曾打算赎她呢。这不算家族庇护?她若乐意被赎,岂不又是另一种命运(在国公府镀过金的丫鬟,婚嫁时比平民闺女抢手的多)。

也就是说,下层可不都是飘零之人。真正无依无靠,尤其是被作者点明提示的,只有晴雯和龄官。

图片

只有晴雯被影影绰绰地介绍家乡,被冠以沦落的剧本。只有龄官曾悲痛【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不甘心自己的孤苦。

这样看下来,你就应该明白了:黛玉和她的四个副角,心性相似,精神追求相似,深层的人生态度相似。

最最关键的一点是,命运格局相似。

03 黛玉五人组
黛玉及其副角简称五人组,是互相影射的关系。所谓互相影射,也包括副角彼此间的影射。

晴雯说不知家乡父母何处,这台词,曾经不就是香菱的标志?

晴雯临终喊了一夜的【娘】,香菱不也要【香魂返故乡】的吗?既然返故乡,临终前必然是家人入梦。

香菱和晴雯都遭到陷害,都是屈死的。香菱真得了女儿痨,晴雯死后又被冠以这个病名。

图片

晴雯一生之秉性是霁月风光,清清白白,眼中揉不得一粒沙子。这样的善恶分明,这样的锋芒毕露,跟香菱大相径庭,跟黛玉也不像。像谁?妙玉。

她和妙玉都具有精神领域的洁癖,对世之污秽深恶痛绝。

而她以低贱的身份不事权贵,绝不阿谀奉承,绝不奴颜婢膝,只出卖技艺不出卖尊严,这又和龄官如出一辙。

以此类推,你会发现:这五人组就像五角星,五个角互相都能拉出连线。

任何一个角,缺失未写的部分,都可以从其他角那里找到材料。

图片

04 晴雯从何而来
解析到这里,很多答案可以自动浮出水面。

五人组里,只有晴雯人家乡不明,其他四个全是姑苏人!跟晴雯联系最为紧密的慧娘,也是姑苏人!

你说,晴雯的家乡若非姑苏,还能是哪儿?

话说,曹公的苏州情怀实在非同一般。女主黛玉是苏州美女,她的一大堆副角全是苏州人。但凡书里出现个真正意义的绝品女子,都是苏州人。

晴雯的性格和妙玉最像,想知道她的家庭背景,看妙玉就行。

妙玉出身于苏州官宦家庭,三岁就出家了。虽然在家的时间那么短,但超凡脱俗的灵魂已经永久定格。

妙玉进京时,父母已经死亡,否则她不会长居外乡。她师父曾叮嘱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邢岫烟又说她【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由以上结合可知,她家必然也是遭了事的。

图片

由此可以推知,晴雯出生于一个汉族官宦世家,是个裹小脚的千金小姐。从小受到极其深刻的文化艺术熏陶,像慧娘一样,无师自通便有顶级女红技艺。这得益于地域文化的熏陶,所谓钟灵毓秀加天资卓越。

雀金裘极其稀有昂贵,工艺极其繁难,连皇家都难值难见。晴雯对它却得心应手,足以证明她家不但是官僚,而且是从事织造管理的,专门与宫廷贡品打交道,她才能熟知各种稀奇布料。

也就是说,曹家最熟悉的织造领域,在书里赋予了谁?江南甄家、晴雯家、姑苏慧娘。

在她不到十岁时,遭受了惨烈的政治灾祸。家族成员或死或流放,只有极个别孤残老幼被法外开恩,变卖为奴。

只有这种罪臣之家,才能最深刻、最正确的演绎【沦落】。晴雯不是不知道家乡父母,而是已经没有家乡父母了。

当他们兄妹沦落底层后,必须隐姓埋名,对过往历史只字不提。因为罪民成奴,会遭到普通奴才的欺负。而且说不定哪天统治者又翻旧案(加罪加刑),对自己、对买了自己的主家都不利。

这个问题,买她的主家当然也明白。像贾家这种高级府邸,若非特殊原因,绝不会图省钱买罪奴回家。

图片

因此,为什么要买她,这里就大有文章了!

况且,晴雯沦落后,并没成为真正意义的奴才。自从到贾母身边,反而各种娇生惯养,比小姐还小姐呢。

把这些结合起来看,说明买她的人是故人。

赖嬷嬷买她,一定是奉贾母之命办事。因为贾家跟晴雯家原本认识,很可能是官场好友。晴雯是友人残留的血脉,又有绝技在身,贾母保护她义不容辞。

买她为奴,唯一的不利是政治阴影,有站队之嫌。

正因为这样,要转个圈,借赖嬷嬷之手。官方变卖的罪奴,谁家买去了有档案记载。赖嬷嬷本为奴籍,她买个罪奴为奴,很合理啊。

赖嬷嬷家里多了个小奴才,谁都不会在意,谁也不问她从哪儿买的。之后当个礼品送给贾母,瞒天过海,大功告成。

图片

05 贾母受托孤之重
以上这些虽然是推测,但每一点都不是凭空而来,都来源于历史常态,也来源于书中情节。

比如说,哪个奴才不想把自己家人弄进贾府领工资?可惜,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那么多家生子都没岗位安排,连正经的贾氏后代还揽不上事呢。

你一个外来的,哪来那么大面子?笑死人!凭什么晴雯发句话,她哥就弄进来?

更搞笑的,弄进来后立马【把家里一个女孩子配了他】,亲们,有几人看懂这里了?你们真觉得娶媳妇就是吹口气吗?

贾府有这制度不假,但每年挑不出几个合适的丫鬟去婚配。僧多粥少,凤姐的嫡系尚且要费老鼻子劲去争取(彩霞)。你一个野路子来的,凭啥立马配媳妇?

又是吃工食,又是娶媳妇(还是个美色的),这些用词这些待遇,怎么看都像是养了个小爷。

可见,贾母对友人的后代,就是要承包到底!

别看多浑虫名烂人懒,可就是这样才合理,富贵家多有纨绔子弟。贾家除贾政父子俩以外,哪个爷们不沉迷酒色?

原著里把收买她哥的原因,归结为【却倒还不忘旧】。哈哈,这说的通吗?就奴才而言,这算不忘旧?谁不想多个势力、多个依靠啊?

真正不忘旧的人是谁啊?是贾母。这句话是点晴之笔,隐性地交代了背后的奥秘。

图片

解析到这里,可能有人产生疑问:既然贾母如此庇护晴雯兄妹,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做奴婢呢,何不收养了他们?

你不懂阶级社会。统治者既然把人分出阶级,当然有一套制度来强制维护,不是靠大众自觉。

罪奴不能赎身,终身无法脱去奴籍,除非被翻案,又或者被统治者赦免原罪。贾母顶多私下里给她优良的待遇,但身份上实在无能无力。

良民和奴籍的差别,关键体现于婚嫁和后代子女。罪奴记录在册,永远无法婚配良民(正妻)。即便做妾,也只能是贱妾,贵妾、良妾都没份。

这样的话,收养她也毫无意义,给不了她任何未来。

反过来说,如果强行对抗官方,不让她做奴才,一旦被查到,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唯一的办法,只能让她隐身于奴才中。但贾母给她开了无数绿灯,让她名为奴才,实为小姐。

图片

话说,为什么古代高阶级那么吃香?当然了,谁想让娃输在起跑线上?无法翻身的阶级,只有给高阶级做贱妾,后代才能洗白,不受自己连累。这是她们唯一的机会。

这里顺带说下袭人。她入了奴籍,但不是罪人,可以随时赎身。不但她家人有这想法,贾府也将随时开恩免其奴籍。她不是无路可退。


宝玉身边那么多丫鬟,其实无路可退的只有晴雯一人!被贾母内定为姨娘的,也只有她一人!但偏偏不愿以色事人的,也只有她。

什么叫骨气,什么叫天生高贵,在晴雯身上得到最好的演绎。

图片

06 为何不是慧娘后人
许多人说晴雯是慧娘后代,我不同意这说法。她俩没有血缘关系,只有影射关系。

为什么呢?因为慧娘的作品可以做贡品,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推翻猜想。

以慧娘的美名,以她的大咖地位,以大众的追捧程度,她家绝对不会有任何政治污点。

如果晴雯出自这个家族,何须对家乡父母遮遮掩掩,又何须沦落呢?不知有多少人,排队等着请她呢。

图片

07 血泪之叹
世人看不惯晴雯的小姐做派,其实她勇敢而有担当,并非真娇气。只是她喜欢装个娇小姐,享受那种被娇宠的感觉。

这可不是下层人的特性!要说公主病,必得当过公主才行。

她的超凡美丽、活色生香、千伶百俐、惊世才艺,全都不像下层人民。至于那高傲的头颅、高洁的品性、鲜活自由的灵魂,更是暴露真相。

脂砚斋有一段话评香菱: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

这只是说香菱吗,难道晴雯不也是如此?

薛大傻尚且有香菱为妾,以宝玉的完美,他的妾难道不该更好?

晴雯给宝玉做妾,本是几全齐美、皆大欢喜之事。从任何角度说,就是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

晴雯和黛玉一样,都代表钟灵毓秀之地残留的那一点点灵气。可惜,就这么一点点,也要被邪恶的当权派掐灭。

王夫人厌恶晴雯,根本不需要理由。想想,她何止眉眼像黛玉,声音呢,方言语调呢,生活习惯呢.........相似的地域特色多着呢,整个就是黛玉翻版嘛!

她铲除晴雯时,大背景是甄家刚被抄家,贾家岌岌可危。正是在恐慌之中,她才方便动手。

晴雯罪奴的背景,别人不知道,她作为主母必须知道。这时候可以小题大做,说她是个潜在的危险因素,让贾母无话可说(隐写的故事)。

她抄检大观园,从头到尾打着肃清整顿、消除隐患的旗号,实则却是排除异己,自戕自灭。

图片

后世许多读者嘲笑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殊不知你们完全错解了这句话。

奴婢原本就身为下贱,在判词里强调这一点有何意义?所以它肯定是反向运用。

作者真正的用意是:她的一切悲剧,仅仅源于那该死的身份。

若非罪奴的桎梏,就算沦落底层,以她的优秀,也可以有一万种新生之途。若非罪奴的桎梏,她何至于屈死贾府?

从贵族的云端,变成万人践踏的罪奴,只需要统治者打个喷嚏而已。千千万万的天地灵秀,便莫名被丢进乐色堆了。

这才是最深的血泪之叹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87版不拍这段真可惜:袭人正替宝玉脱裤子,宝钗就闯进来,天雷滚滚啊!
下一篇: 林如海巨额遗产成谜?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要跟黛玉生死分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2: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最奇特的丫鬟:比娘娘金贵,比地主有钱,全身充满谜团
where5
2022-08-23 发表于布基纳法索  |  59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晴雯是红楼梦里最具争议的丫鬟。作者赋予了她万人不及的美丽、聪慧、灵巧和能干,但同时也赋予她锋芒毕露,性格急躁。

人们对她的评价,呈现两种极端。只有少数人赞她冰清玉洁、霁月风光。大部分读者认为她是个作精、人民公敌。

尤其在当代功利主义的思潮下,晴雯俨然成了负面教材。不信你去看看,满网都是分析她性格缺陷的。仿佛,谁不去踩一脚,都不算情商合格。

好吧,你们这些网文作者情商都太高了,了不起啊。但无论你们怎么踩,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她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

什么是又副册之首?就是全书一切丫鬟之首。

是一切丫鬟哦!包括那些口碑爆棚的,如平儿、紫鹃、鸳鸯等;也包括宅男最爱的袭人、莺儿等。

换句话说,在丫鬟阶层里,没有谁的价值能超过晴雯,也没有谁比晴雯更美好!

可能很多人看过这儿,已经受不了了。但我劝你忍耐点,无论你喜不喜欢她,你都应该去深入地了解她。否则,你看红楼梦岂不是看了个寂寞?

就像塑造黛玉一样,曹公对晴雯一定格外用心,也一定埋藏了很多你想不到的曲笔。

图片

01 裹小脚
缠足的风俗起源于北宋,发展于南宋,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清军入关之初,曾反对缠足,下过禁缠令,但根本禁止不了。

民间以小脚为美女硬指标,已经根深蒂固。不但禁不住汉族女子,连满族女子也羡慕不已,追捧为时尚。

四大家族的原型是满清贵族家庭。因此书中女孩基本是大脚,裹脚者凤毛麟角。

尤氏双艳是裹脚的。贾母第一次见尤二姐,就专门看了她的脚,称她“是个齐全孩子”、“比凤姐还俊”。这赞美里,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小脚。虽然很奇葩,但当时的观念就是这样。

从这个片段可知,小脚女子在贵族里都是难得的,何况是丫鬟?绝对匪夷所思!

可书里就是有个小脚丫鬟,唯一的一个,就是晴雯。

(宝玉)出来一瞧,只见她三人被褥尚未叠起,大衣也未穿,那晴雯只穿着葱绿苑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麝月是红绫抹胸,披着一身旧衣,在那里抓雄奴的肋肢。

这是刚睡醒时,三个丫鬟还在床上,大家穿的全是睡服。

唯有晴雯与众不同,她竟然穿着红睡鞋!睡鞋是裹脚的专配啊,绝绝对对无法推翻的证据。

与之相呼应的是,《芙蓉女儿诔》里【捉迷屏后,莲瓣无声;斗草庭前,兰芽枉待。】

莲瓣是形容三寸金莲的专属词语,这又是绝对无法推翻的证据。

图片

曹公已经写得如此明白了,但是,不愿意相信的人大有人在。反驳理由主要是:

1、不合情理。买丫鬟是干活的,小脚行动不便,必定降低劳动效率,谁会买这种丫鬟?

2、丫鬟如此精美精细,让那些大脚片子的千金小姐情何以堪?

3、第8回晴雯亲自上梯子贴字;20回【忽听唿一声帘子响,晴雯又跑进来问道:“我怎么磨牙了?】。如此利索,小脚做不到。

这些反驳理由也分时代。前两条集中于清朝、民国时期,因为那时候的人阶级观念强。第三条是现代人的论调,因为大家远离小脚了,想象中她们都是残废。

反正人们找各种理由,就是不愿意相信。为此,高鹗、程伟元编撰的程乙本《红楼梦》里,第七十回就删去了“红睡鞋”三字。

看不懂就诽谤,再不行,还可以删改。

不同的头脑,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夏虫不可语于冰!

就像贾芸求职,先找贾琏,这原本是自律自强,是君子品性。可结果呢,世人都嘲笑他笨,说他找不到真佛。

同样的道理,曹公要刻画的晴雯,跟愚人想象中的晴雯,是两回事。

图片

她原本就精美绝伦,超过99%的千金小姐。

赖大当初买这丫鬟,就有特殊目的。贾母要了她,从来就不打算让她干活。(至于为什么,以后解读)

小脚女子并非都残废。基于每个人的骨骼大小、缠足轻重不同,情况千差万别。我曾亲见70多岁的小脚奶奶还一路小跑,何况少女?

晴雯身姿轻盈,行动利落,这正是莲瓣中的绝品!证明她秀骨天成。不仅皮相美,连骨相都是美得非凡。

以上所有这些,作者不着一字,全都通过一双小脚来隐写。那些愚迷的反驳理由,恰恰是作者的苦心所在。

曹公的创作手法很特殊。一切正面角色的美好,曹公都不明写,不官宣,需要你细细地去品。

相反,一旦官方盖戳(尤其是大赞品性),什么山中高士啊、艳冠群芳啊、贤良淑德啊、天真浪漫啊....不用问了,肯定是反面角色。

图片

02 养指甲
51回晴雯病了,书上写到:

那大夫见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便忙回过头来。

到晴雯即将下线时,再次写到她的指甲:

(宝玉)又说:“可惜这两个指甲,好容易长了二寸长,这一病好了,又损好些。”晴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

这比小脚写得更明确。高鹗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删改之法了。

三寸啊,知道是多长吗?足足10厘米啊!

如果说小脚不合理,那养着这么长的指甲就合理了?你见哪个丫鬟能留长指甲?

清朝宫廷里,嫔妃时兴养指甲,但最长也就养到三寸。现代电视剧里常见护甲,就是用于保护长指甲的。

养指甲可不是容易事。需要足够娇贵,万事有人伺候着,要时刻注意动作仪态,还要每天侵泡、修理、保养,甚至还有专门为指甲设计的“养生餐”和“养生茶”。

实际上,低级嫔妃根本养不成(不要被电视误导),只有高级嫔妃才有条件。长长的指甲,便成为身份的象征。

图片

图片

试想,许多后宫嫔妃尚且享受不了的待遇,尚且过不上的精致生活,晴雯却可以。你不觉得诧异吗?

如果说这是贾府习俗,那就罢了。但事实却是,除晴雯以外,再没人有长指甲。

本来就够招摇了,还专门涂得通红。注意啊,用的是金凤花。它是凤仙花的一种,但名字比凤仙花高级,长相似飞舞的蝴蝶。

金凤,历来不都是国母娘娘专属使用的吗?

放心,我反对索隐派。这不是说晴雯原型是什么娘娘,但这绝对是某种暗示。否则,作者没必要安排什么金凤花。

图片

03 不穿制服
如果你是资深红迷,应当知道一个常识:贾府丫鬟有工作服。

她们并非像影视剧里那样,打扮得花里胡哨。红绫袄、青缎子掐牙背心,是她们统一的工装。

无论级别多高,都是这打扮。鸳鸯、琥珀、金钏、袭人、紫鹃,都曾亲自演示。她们出场都穿青缎子背心,万年不变。唯一不同的是里面的袄,颜色略有差异,有藕荷色、银红色、水红色等(在封建社会,这些颜色都是杂色,代表低阶级)。

黛玉进府那天,看见“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这里的红和绿,并非正红正绿色,是代指贾府工装色。

平儿不穿工装,因为她有“姑娘”的头衔,不是丫鬟了。

丫鬟里有不穿的吗?呵呵,你猜对了,又是唯一的一个,晴雯。

王善保家的告状时,很重要的一条是【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王夫人怒斥她时也说【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

花红柳绿的妆扮,绝对不是工装。这个词内涵的,不仅是颜色艳丽,还有款式高档超规格。

服装在古代可不是小事,它是礼制中很重要的内容。清顺治九年,钦定了《服色肩舆条例》,从质料、颜色、样式、制作诸多方面,对各阶层服饰都有严格规定。

影视剧为了视觉效果,把丫鬟也打扮得很精致。但历史事实是,奴才都必须丑化,跟主子拉开巨大的鸿沟,如人和畜牲的界限一般。

图片

图片

贾府的青缎背心,是深绿色无袖短上衣(就是小马甲),相当丑的。而晴雯肯定内外皆穿长款,跟小姐一样。
图片

看到这儿,你是否明白了一个事实:一切有关红楼梦的影视戏剧作品,从未正确塑造过晴雯。

是滴,她的特殊,远远超出你的想象,甚至超出历史框架,达到让导演无法塑造的地步!

养着比后宫娘娘更金贵、更精致的长甲,裹着三寸金莲,穿着红睡鞋。最最令人惊掉下巴的是,她全身小姐装。

鸳鸯那般傲骨,也不敢逾越这条鸿沟。从这个意义上讲,鸳鸯那惊天动地的勇气,只算是晴雯的一小丢丢。

87版里为突出袭人的地位,把她的装扮无限拔高。尤其是头饰、发型,很多时候繁复程度甚至超过黛玉。

可你们知道吗,这样的高规格,原本只属于晴雯。

图片

04不干活
理清楚以上这些,你还发愁她如何干活儿吗?

没人给她特权,她能如此吗?难道凤姐的眼睛是白长的,那么多管家婆娘都不能纠正她?

把晴雯当普通丫鬟,那你才是傻到宇宙之外呢!

事实是:她除针线活之外,什么都不必干。

只见笔墨在案,晴雯先接出来,笑说道:“好,好,耍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的我们等了一日。快来与我写完这些墨才罢!”

她首次正式亮相是第八回。这一天里她应该啥都没干,就摆弄墨水。否则的话,冬日的一天,墨水早就干了。

这便是暗示。红袖添香,赌书泼茶,是古代男人最惬意的生活,晴雯就负责这个。

那个雪天里,她陪宝玉赏字,宝玉给她暖手,多么温馨而和谐的画面啊!等到宝玉要吃茶时,却没晴雯啥事了,变成茜雪来伺候。

图片

自此之后晴雯每次登场,似乎都在玩,顶多帮宝玉拾掇下东西。

24回小红首次给宝玉倒茶,源于大丫鬟都不在屋里。原著罗列了一堆人名、一堆理由,唯独没有晴雯。

35回宝玉被打后,很多丫鬟都出镜了。晴雯只做了一趟信差,给黛玉送手帕(足见宝玉对她的信任),但床前伺候却不见她。

54回除夕家宴,麝月秋纹跟着宝玉,贾母就问责袭人。凤姐解释说:袭人留在屋里有用,否则“散了回去,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

按照编制,晴雯是怡红院首席大丫鬟(袭人编制归贾母)。既然编制如此,责任也应如此。为什么高层问责时,仿佛没晴雯这人似的。

这些奇葩并非一遭两遭。一到干活时,作者就忘了晴雯。这也太绝了!

图片

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道:“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麝月笑道:“好姐姐,我铺床,你把那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上头的划子划上,你的身量比我高些。”

51回袭人回家奔丧,这段就更加实锤了!麝月好说歹说,晴雯依旧【装小姐】。明明举手之劳的事,麝月却得再三求告她。

这就说明,晴雯不必干活,那才是宇宙行规!否则的话,哪个同事白吃这亏?

图片

05 超有钱
晴雯死后,原文写道:

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他兄嫂自收了为后日之计。

这“三四百金”,太吸眼球了!

这是指黄金还是白银呢?后世看法不一。我们退而求其次,就当做白银吧。三四百两银子,相当于现代人民币十万左右。

这还不是全部家当。因为被撵出来时,什么都不许她带。别人为她打包送出来的,能是全部吗?

她工资每月只有一两,在宝玉身边仅仅待了五年八个月,工资总额68两。即便一分钱不花,离三四百两也差得多。

实际上,【剩的衣履簪环】这种表述,是除去银钱的说法。也就是说,仅首饰衣服都值三四百金。

这得多高档啊!对比影视里塑造的晴雯,是不是差了个天地。

这些簪环够刘姥姥家生活二十年,完全是大地主的身家。一个委身底层的小丫鬟,是怎么做到的?

探春托宝玉买工艺品,几个月才攒下十来吊钱。赵姨娘勾结马道婆作巫术,孤注一掷,赌上了全部身家:

如今我虽手里没什么,也零碎攒了几两梯己,还有几件衣服簪子,你先拿些去。下剩的,我写个欠银子文契给你,

看看,她的衣服簪子,值不了几两银子,否则也不必再写五百两的欠契了。

千金小姐、半个主子的姨娘,就这经济水平,丫鬟却富得流油,难道不比小脚更不合理?高鹗同志,你为什么不删掉呢?

图片

06 小结
大家可能很费解:你写了这么多,却不告诉我们答案,到底要说明什么?

我想说明:自古以来,没人真正解透过晴雯。大家对她的认识,连表皮都算不上。人们都把秦可卿当做大谜团,搞出天花乱坠的学说。殊不知:

红楼梦里最大的谜团,绝对不是秦可卿,而是晴雯。

从创作的角度说,她令作者最煞费苦心!是隐笔最重的一个,也是歌颂最热烈的一个(芙蓉女儿诔)。

可谓极致的神秘,极致的非凡,极致的颠覆!

即便说她是内定姨娘,仍然解释不了这么多异象。

世人将她视为作精,那才是对红楼梦最大的浪费、最大的亵渎。一旦了解她,你会诧异到干瞪眼:原来整部书,都需要推翻重读!

比如说,以她的招眼程度,扔进哪里能藏得住呢?王夫人竟然说不认识她,弥天大谎吧。(详见文后链接1)

凤姐回答王夫人时,只说晴雯长相突出,但事实何止如此?凤姐明显藏掖了很多,装糊涂。这又是为什么?

再比如说,宝玉说她“蠢才”,她顿时动气,回怼宝玉,你可知这里大有缘由?整个贾府里,任何人成了蠢才,也轮不到她。

再比如说,晴雯怼袭人说【我们原没伏侍过。因为你伏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你以为她嫉妒袭人吗?错!这才是客观描述。

是不是很难理解?没关系,下文揭晓谜底,敬请期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贾芸求职:底层生存模板,潜规则教科书,可惜被87版改得面目全非
下一篇: 王夫人为何热衷管家?你知道她贪污了多少钱吗?贾家全被她抽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2: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俏晴雯之撕扇子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关系
where5
2021-10-13   |  5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林四娘”,作为一个表达缅怀故国之情,又有着非常的形象,频频地出现在明朝遗民的笔下,成为了康熙时期所独有的文化现象。

图片


而在《红楼梦》中,拐着弯地骂冤杀衡王(恒王)的顺治和清廷为“一干流贼”、“犬羊”、“贼众”和“众贼”的同时,又称衡王(恒王)“殒身国事”,则暗示了了所谓“衡王(恒王)”,其实别有所指。因为末代衡王朱由棷先是投降满清,后被顺治找借口杀害,是绝对谈不上“殒身国事”的。而是在借以“衡王”来暗指曾为桂王时封地在衡州的永历帝朱由榔,那么,“殒身于王”即是暗指“殒身”于永历帝,并且又是福建泉州人的林四娘,只能是暗隐郑成功了。同时,陈宝钥与林四娘在衡王府人鬼相恋的故事,被设定在1663年,其意义就是在对前一年(1662年)离世的永历帝和郑成功进行祭奠。

但是,在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中,分别暗隐了永历帝和郑成功,偏偏缺少了同时期忧愤而卒的李定国,这就是《红楼梦》中把林四娘的故事,插入在与晴雯相关故事之间的意义,因为正好能够以此来暗示晴雯影射晋王李定国。

所以在《芙蓉女儿诔》中才有了“十有六载”和“五年八月”之语,以此来指永历政权存在了十六年,而李定国于1656年正月发誓保护好朱由榔,至1661年八月失去对其保护,正好是五年零八个月。

图片


第七十八回的回目,“老学士闲徵《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姽婳词》和《芙蓉诔》看上去毫不相干,实际上是一体性的对应。

这种一体性的对应关系,在有关晴雯的故事中,不仅存在于第七十八回,第三十一回也是这样。

第三十一回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看上去亦是毫不相干,其实二者是统一的、一体的。

在林四娘的故事中,“衡王(恒王)”暗隐永历帝朱由榔,但是这只属于贾政讲述的故事,“衡王(恒王)算不得是《红楼梦》中的人物,《红楼梦》里影射永历帝者则另有其人,那就是心直口快有“魏晋风度”的史湘云。

图片


那么“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隐意是什么呢?

在史湘云于蔷薇架下拣到金麒麟之前,与丫鬟翠缕论起了“阴阳”,就是在暗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隐寓着生和死、始与终的关系。

“白首双星”,很容易被理解为夫妻白头到老,而“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象谶语预言一样,因为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这样就被普遍理解为,因为史湘云拾到金麒麟,预示了她将来会与卫若兰成婚并白头到老。但又有红学专家感觉,这样理解流于太过简单,于是就把故事增加了一个曲折,猜想史湘云与卫若兰婚后未久,卫若兰固故去世,使得史湘云守寡。数年后史湘云偶然遇到了已经出家或者说是正在乞讨的贾宝玉,从而使俩人最后生活在了一起。专家们还把这个从表面上延伸杜撰的故事,安到了曹雪芹身上,并且还给曹雪芹找了一个“表妹”来作史湘云的原型。这样想当然的杜撰因为太顺理成章了,也就变成了最大的露洞。试想,能这样顺理成章地依表面故事联想出的故事,到底是假语村言还是“真语村言”?到底是真事隐去还是假事隐去?

其实“白首双星”是来自于西晋潘岳写给石崇的一首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这里的“白首同所归”本来是形容两个人友谊的长久,岂料中书令孙秀看中了石崇的爱妾绿珠,想占为己有,绿珠跳楼至死不从。孙秀假传诏书逮捕了石崇,孙秀又记恨潘岳从前打骂过自己,于是将潘岳也逮捕与石崇一并处死。而使“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变成了应验的谶语。所以“百首双星”暗指的是死亡归宿。

那么,为何“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与麒麟连在一起呢?脂批所言“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无论是脂批,或者无论后文是否真有这样的情节,也都是在隐指春秋时期鲁哀公西狩获鳞的故事。

图片


据《史记·孔子世家》、《兖州府志·圣里志》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带领他的大臣们围猎,选择的地点是大野南部,通过轰赶野兽,突然惊扰了一只神兽。这只神兽被惊后仓皇逃窜,鲁哀公和他的大臣们看到这只从来没有见过的兽,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在后面拼命地追赶。车子鉏商在后面对神兽射了一箭,神兽中箭后继续向西奔跑。最终因为负伤在今嘉祥卧龙山西部,被车子鉏商一班人马围住捕获,发现是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的母兽,等鲁哀公等人赶到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讨论,也不能确定其叫什么名字。后来请孔子鉴定,孔子说:“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建议鲁哀公将其带回去疗伤,不想麒麟因惊吓过度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葬在今巨野县麒麟镇。子贡问道:“夫子何泣也?”孔子回答:“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两年后(公元前479年)去世,可谓是“因麟而逝”。

而孔子与麒麟的渊源还不止此,相传,孔子的母亲颜征在(颜徵在)身怀孔子的时候,于尼丘山遇到麒麟随后生下了孔子,这就是“遇麟而生”。后来孔子见到鲁哀公西狩获死鳞后,写下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可见,正是在这种心忧中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两年。

筒而言之,卫若兰“在射圃中所佩之麒麟”的情节,乃是借指“西狩获鱗”的故事,由此引出孔子“生也麒麟,亡也麒麟”的传说,演绎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真正涵义。也就是说史湘云拾到麒麟,埋下的却是她死亡的伏笔。

自古以来广东省就是“麒麟舞”之乡,而在永历帝朱由榔即位的肇庆府封开县又一种传承千年的民间舞蹈“麒麟白马舞”;同时,位于肇庆东北18公里的鼎湖山,传说有永历帝的临时行宫,朱由榔曾数次驻跸于此,这就应该是“史鼎”这个名字的由来。而史鼎之“鼎”又含有开始、开端之意,恰又应合了朱由榔始称帝处的肇庆之”肇”,及其古名“端州”之“端”。另外,朱由榔之父朱常瀛于1645年病故后,被隆武帝朱聿键赐谥号为桂端王。这一切不应该只是巧合,而是作者以这多重的“巧合”隐指史湘云影射的原型是永历帝朱由榔。

以上仅只是对“因麒麟”的解读,那么“伏白首双星”该怎么解呢?谜底就在卫若兰这个名字上。

我们知道永历十六年(1662年)四月十五日,吴三桂在昆明“逼死坡”用弓弦勒死了朱由榔。明朝旧臣扶纲知道后,让他儿子派人去只搜罗到了永历帝的衣物,然后在自己的家乡都匀的高塘山给朱由榔建了一座衣冠冢。

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在贵州境内出现了两个神秘的小国,一曰“夜郎”,一曰“且(ju)兰”,至明朝时设置的都匀卫即在古且兰国境内。“若”意为“顺从”,“卫若兰”的意思即是:都匀“卫”从属(若)于古且兰国,以此隐指,史湘云的原型永历帝朱由榔的最终归宿之地在都匀卫的高塘山。

那首写史湘云的曲子《乐中悲》有“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之句,其中嵌有“湘云”二字,其实就是隐喻永历帝被葬在了高塘山。

由此可知“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真实隐意,就是指永历帝最初在广东肇庆即位,最终归宿在贵州都匀的高塘山。

那么,“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又是怎么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形成的统一呢?因为晴雯撕扇的隐喻,代表着十六年的永历政权中最鼎盛最高光的时期。

书中是这样写的,宝玉冒雨回到怡红院,朝开门的袭人心口上狠狠地踢了一脚的第二天是五月初五,先是中午因晴雯把扇子“跌在地上,将骨子跌断”后,与宝玉、袭人吵了一架。晚上,宝玉与晴雯和好:

(宝玉把扇子)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

作为书中很有名、很精彩的一段描写,假如我们把晴雯撕扇只简单地当作“晴雯撕扇”这样一个体现性格而有趣的小故事去看,而忽略了其重要的隐喻,是万万不应该的。

脂批说:此书表里皆有喻。那么扇子在此处自然也应有喻:“扇”谐音“膻”,即“腥膻”,这是明末清初文人们对满清的蔑称。而花袭人影射顺治,这样就出现了几个关键词:永历时期、踢袭人(顺治)、李定国(晴雯)、五月、撕扇子(满清),通过这些关键键词,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出叙州进攻川南,目的是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南抗清基地的包围。李定国经过了一番细致的准备后,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从五月至七月,连克数州十几郡,迫使中箭的孔有德逃到桂林,把妻妾们杀掉后自焚而死。

十一月清廷又派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十五万精兵扑向长沙。最后被李定国在衡州设伏,全军覆没,李定国亲手把尼堪一劈两半。

图片


桂林、衡州两次大捷,使得顺治朝野震动,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就颤粟不已。甚至有放弃西南各省与李定国平分天下讲和的打算。

李定国“两蹶明王”,正恰似晴雯撕的两把扇子,也如同朝顺治(袭人)心口踢了一脚,象袭人吐血一样,使清廷朝野震动。从而得出,晴雯撕扇子与史湘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关系,就是李定国“两蹶名王”与永历政权的关系。

(下篇《俏晴雯之“三寸指甲、病补雀金裘与“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娘的末世凄凉
where5
2021-10-13   |  2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晴雯死前叫了一夜娘背后的末世凄凉

文:龍乡

人在突然受惊时,“妈呀”或“娘啊”的叫声都会很自然地冲口而出,可在临死前叫了一夜娘的情况还是很鲜见的,除非是将死之人与他娘有着与死基本同等重要的重大事情至死犹萦绕在心中。

只是如此情况在晴雯这儿并不存在。


图片

因为晴雯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只知道有一个姑舅哥哥多浑虫,对父母似乎毫无印象,并且在她心中只装着一个宝玉,可是,在临死之前不是一声两声,而是叫了一夜连一点印象也没有的娘,就显得太不符合常理了。

这就涉及到了《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为了把真事隐藏在表面文字的背后,可以说处处都设置着谜语和玄机。

因而,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娘,也就不仅仅是叫了一夜娘那么简单了。有鉴于此,便很有必要去深究一下晴雯死前叫了一夜娘,到底藏着怎样一个谜底。

要搞懂晴雯死前为什么叫了一夜娘,首先应该弄清楚造成她夭亡的真接原因。根据书中所写,是因为病中“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的她被逐出了大观园所致。然而这只是“假语村言”的表面文字,是含有某种寓义的,仅凭此一点要找出真实原因是远远不够的。

幸亏在宝玉为晴雯写的祭文《芙蓉女儿诔》中有这样两个数字:“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这里的“十有六载”和“五年八月有奇”显然是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可这两个数字究竟代表什么呢,还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又是幸亏,这两个数字代表什么,书中给出了提醒与暗示:在宝玉为晴雯写祭文《芙蓉女儿诔》之前,很突兀地插入了一个与全书故事脉络似乎毫不搭界的林四娘的故事。

这个在康熙时期出现在众多明朝遗民文人毫端的故事,发生在1646年至1663年这十七年之间,事际上,就是在提醒暗示“十有六载”和“五年八月有奇”,即包括在这个时间段内。


图片

有了一个可对应的时间范围作限制,我们要探究的答案,是不是就不再漫无边际?是不是就具有了一定的可信性、准确性和唯一性呢?

在1646年至1663年之间,关于“十有六载”这个数字,能够让人最先想到的、可以载入历史的,除去坚持了十六年的永历政权,恐怕是没有第二个了。而在这十六年期间,能够考证出的“五年八月有奇”又会是指的什么呢?

1656年正月,晋王李定国攻入安龙府,从孙可望的魔爪中救出了永历帝朱由榔。李定国袒露出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字,流泪发誓,从今以后一定会坚决保护好永历皇帝。谁知到了1661年,缅王发动“咒水之难”,扣押了在那里躲避清军的朱由榔。李定国闻讯,发兵营救,但因为兵少将寡,水土不服,瘟疫漫延,终于在这年八月宣告营救失败。自李定国发誓保护,至失去对朱由榔的保护,恰好是五年零八个月。

这样也就得到了“十有六载”和“五年八月有奇”的答案,分别便是历经十六年的永历政权,和李定国对朱由榔实施了切实保护的五年零八个月。

第五十二回,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情节,在这个表面故事的背后,隐寓的又是什么呢?首先,在永历时期,可称为第一勇者,自然是非“两蹶名王”的李定国莫属。在1661年八月营救永历帝失败后,李定国率领余部展转来到了云南最南端的勐腊,企图重整旗鼓后,再去营救朱由榔。岂料瘟病仍旧肆虐不止,以至李定国自己亦被传染。

图片


勐腊自古便是孔雀之乡,书中“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隐寓的就是李定国率领余部在勐腊,并染上瘟疫的这一时期。晴雯的“雯”字,上面的“雨”表示云团,下面的“文”代表花纹,即云彩边上的花纹之意,其实也是在隐指李定国驻军在云南南端的勐腊这个孔雀之乡。

可是,啰嗦了这么多,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娘,与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书中讲的晴雯是个孤儿,也就是说,她娘虽然生下了她,却并没有养育她,对她来说也只是给了她生命,所以,“娘”对于晴雯在一定一意义上,只能代表生下了她的那个生日。

1662年六月十一日,正是李定国四十二岁生日,却突然传来了永历帝朱由榔于四月十五日,被吴三桂在“逼死坡”害死的消息。病情沉重的李定国乍闻噩耗,悲痛欲绝,凄厉地喊叫着自己没有保护好皇帝,是自己害了皇帝。披发跣足,哭得双目流血,命全军将士带孝为永历帝举行葬礼。十六天后的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国于瘟病和悲痛交加中,最终逝世于勐腊。


图片

晴雯判词前的那幅画上,“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所描述的,正是隐寓南明灭亡后,李定国去世前所面对的一切景况。

最后要说的是,李定国于六月去世,书中为何写晴雯夭亡于八月呢?其实这就是在暗指1661年八月李定国对永历帝进行营救的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问:怎样用一句话概括《红楼梦》的核心思想?
下一篇: 《《红楼梦》的谜底一旦被公布,会不会有很多人不能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07: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干净的晴雯,死在最肮脏的土炕上,那里曾发生的故事令人作呕
where5
2022-08-12 发表于布基纳法索  |  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晴雯被王夫人以“狐狸精”媚上的名义撵走,把她当成妲己、褒姒一类人物。晴雯并不服气,本来就有病,很快便一气而死了。

晴雯不容于王夫人和怡红院,并不与她是否“媚主”有关,而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图片

晴雯的存在不符合王夫人和怡红院众人的利益,加之被人造谣毁谤,王夫人因势利导便把她撵走了。

晴雯与袭人一样,当初都是贾母的丫头,被安排去伺候贾宝玉。不同之处是袭人还在贾母名下,属于借调。而晴雯却是和紫鹃赐给林黛玉一样,被赐给了贾宝玉。

而且,贾母有意留着晴雯给贾宝玉做妾,这事晴雯和袭人等人也差不多心知肚明。

可袭人为了“上位”,早早与贾宝玉有了“偷试云雨情”,晴雯却始终与贾宝玉秋毫无犯。贾母既然选择晴雯留给贾宝玉做妾,他们之间就算有了什么也不逾矩,要比袭人更符合规矩。

图片

晴雯洁身自好,不越雷池一步。更不齿袭人鬼鬼祟祟,麝月瞒神弄鬼和碧痕与贾宝玉洗澡两三个时辰之丑,证明她具有品德“洁癖”。不容许自己作出有违女儿清白之事。

在身份认知上,晴雯与袭人、麝月等人也不同。袭人她们定位自己为“奴才”,任主人予取予求。晴雯则始终以女儿自居,女儿的品质和尊严被她严格遵守,并贯穿她短暂的一生。


可笑晴雯如此自尊自爱,尊奉女儿操守之人,偏偏不容于怡红院被王夫人撵走,可见同流合污的大势所趋有多可怕。

曹雪芹最后借由最肮脏的多姑娘,打脸了王夫人、袭人这些满嘴仁义道德之人。

图片

(第七十七回)灯姑娘道:“……可知人的嘴一概听不得的。就比如方才我们姑娘下来,我也料定你们素日偷鸡盗狗的。我进来一会在窗下细听,屋内只你二人,若有偷鸡盗狗的事,岂有不谈及于此,谁知你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如今我反后悔错怪了你们。既然如此,你但放心。以后你只管来,我也不罗唣你。”

灯姑娘就是那个多姑娘,当初与贾琏苟且时何等得不堪无耻。却能“心似明灯”替晴雯昭雪了冤屈,又是何等的讽刺。

晴雯与贾宝玉并无任何“偷鸡盗狗”的行为,从来“各不相扰”,真正让人可佩可敬。

王夫人等人将晴雯排斥,容留怡红院内的污秽,道德底线尚且不如多姑娘。

曹雪芹的讽刺还不止此,晴雯如此洁癖之人,却偏偏让她蓬头垢面的被撵回表哥多浑虫的破房子里,睡在那肮脏的土炕上。

图片

多姑娘家里脏的不是环境,而是整体的氛围。当初她与贾琏苟且就当着醉死过去的多浑虫。

而多姑娘的彪悍战绩,是将贾家东西两府近半的男人都考试过的。

试问她的家里在晴雯没回来之前,哪里有干净的地方。

让晴雯这般“洁癖”之人,睡在那肮脏的土炕上香消玉殒,可不就是曹雪芹有意的鞭挞讽刺之笔。

晴雯之洁,死于肮脏之地,正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也是“荷枯藕败,水涸泥干”的体现。

曹雪芹借由晴雯、香菱、林黛玉和妙玉的人生经历,写出了时代女儿的悲剧。

图片

当时女儿们的人生不由自我做主,被裹挟在家族、规矩、礼教和时代窠臼的洪流中,越“洁癖”越有可能被打碎,成为牺牲品。

晴雯不肯同流合污被怡红院排斥,被撵走后死在多姑娘家里那肮脏的土炕上,在极“洁”与极“脏”的对比之下,凸显出现实的残酷和真实。

林黛玉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只是最好的愿景。其实哪里那么简单。

晴雯死前唯一的心愿是穿着贾宝玉的袄,睡在棺材里不寂寞。可王夫人一声令下将她“挫骨扬灰”了。

图片

即便是“黄土陇头埋枯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死前经历的侮辱与损害,都是女儿们将要面临的严峻现实。

晴雯、香菱、妙玉都是林黛玉的缩影。林黛玉会遭遇什么样的经历?显然不会是遂心顺意地死了罢了。

从原文线索看,林黛玉和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事与愿违何尝不是一种“破坏和毁灭”,也违背了她期望的“洁”,就是现实的残酷。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其他杂文》举报/认领
上一篇:​红楼梦:焦大再爆宁府惊天秘密,你烧破脑袋也想不出,贾敬自家还有这份尴尬丑闻
下一篇: 红楼梦里的寺庙庵观,到底有多脏?难怪贾宝玉毁僧谤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09: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史湘云为啥嘲讽林黛玉假清高?答案在晴雯那里
 姜子说古书 2024-02-06   |  26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史湘云为啥嘲讽林黛玉假清高?答案在晴雯那里!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史湘云怂恿贾宝玉要了一块鹿肉,大家在大观园芦雪广烤鹿肉吃,林黛玉笑话史湘云此举太过俗气,不符合闺阁女儿的作风,却被史湘云嘲讽是假清高。

  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看官听说,作者如此钟爱林黛玉,怎么会安排史湘云当众不留情面地如此嘲讽林黛玉过于矫情,甚至说她“最可厌”呢?林黛玉真的假清高吗?红楼世界的假清高到底要怎么理解呢?还记得林黛玉和贾宝玉谈论《芙蓉女儿诔》的桥段吗?



  黛玉笑道:“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槅,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宝玉听了,不禁跌足笑道:“好极,是极!到底是你想的出,说的出。可知天下古今现成的好景妙事尽多,只是愚人蠢子说不出想不出罢了。但只一件:虽然这一改新妙之极,但你居此则可,在我实不敢当。”

  贾宝玉盛赞林黛玉改的妙,却说“唐突闺阁,万万使不得”,即便林黛玉表示以他们的交情,不分你我,贾宝玉仍然推辞,又说就当这篇诔文,全当是林黛玉写给晴雯的。

  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为你之窗,何必分析得如此生疏。古人异姓陌路,尚然同肥马,衣轻裘,敝之而无憾,何况咱们。”宝玉笑道:“如今我越性将'公子’'女儿’改去,竟算是你诔他的倒妙。竟莫若改作'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如此一改,虽于我无涉,我也是惬怀的。”

  明明是贾宝玉写给晴雯的,如何能够算作是林黛玉所诔呢?林黛玉便推辞说,晴雯不是她的丫鬟,贾宝玉最后定稿改成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庚辰双行夹批:如此我亦为妥极。但试问当面用“尔”“我”字样究竟不知是为谁之谶,一笑一叹。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

  历来红学解读这段文字,都以为句中的“我”指的是贾宝玉,“卿”指的是晴雯,更是指林黛玉。但却忘了,“我”的主体是茜纱窗下的主人,即林黛玉。没错,作者一朝偷梁换柱,把主语中的“我”,从“红绡帐里的贾宝玉”换成了“茜纱窗下的林黛玉”。

  没错,真相是:与晴雯无缘之人并非贾宝玉,而是林黛玉,恰恰照应了颦儿口中所说的那句:“他又不是我的丫头”。


  若是晴雯与贾宝玉无缘,反而说不通。若是无缘,晴雯如何能在怡红院中效力这么多年呢?又要怎样才算是有缘呢?成为怡红院的姨娘吗?与贾宝玉白头到老吗?



  为啥姜子要说林黛玉与晴雯无缘,造成两人双双薄命呢?因为《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以六朝古都为石头城,又以传国玉玺为石头,书中的贾宝玉,原是华夏朱明玉玺,荣国府为草木之国,林家为朱家,草木之人林黛玉为朱由校,二玉一体,为木石前盟,荣府为源,崇祯朝之寓,晴雯为魏忠贤。

  《红楼梦》作者为闺阁著书立说,主角自然是闺阁女儿,所谓圣主贤臣之谓。宁国府为东府,荣国府自然是西府,林黛玉为西子,是西堂正主的意思,荣禧堂为草木之人登基的殿堂,所谓王夫人与政老爷,乃是林氏之王政,王夫人看待晴雯的态度,代表的是林黛玉的用人观。



  王夫人道:“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若有这个,他自不敢来见我的。我一生最嫌这样人,况且又出来这个事。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因叫自己的丫头来,吩咐他到园里去,“有一个晴雯最伶俐,叫他即刻快来。你不许和他说什么。”

  没错,林黛玉一生最嫌晴雯这样伶牙俐齿的人,她喜欢袭人那种出了名的贤人,所以,王夫人内定袭人为姨娘,本质上就是林黛玉重用袭人,不信你看晴雯和袭人之争,书中细节分明在告诉世人,林黛玉一出场,晴雯就出局了,反倒是袭人被提拔上位了。



  晴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便出去了。林黛玉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

  行文至此,总算是破案了。以史为鉴,故有史家和史太君,史湘云口中所谓假清高,说的是林黛玉的识人之道,拘小节而忘大义,错信袭人和贾兰这样的文臣武将,这便了有了贾宝玉当着袭人大骂忠臣良将的奇怪桥段。

  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

  袭人等众只知道沽名钓誉,不知道大义,王夫人却选择驱逐晴雯,重用袭人,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地步。《芙蓉女儿诔》稿成,林黛玉却变了脸色,是隐写崇祯临终前的悔恨。贾家大舅王子腾不是别人,正是李自成,二姐姐假语存明妃出汉宫,是写朱家帝位退居南明。宝玉身上不太好,是写九州有恙。



  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说:“果然改的好。再不必乱改了,快去干正经事罢。才刚太太打发人叫你明儿一早快过大舅母那边去。你二姐姐已有人家求准了,想是明儿那家人来拜允,所以叫你们过去呢。”宝玉拍手道:“何必如此忙?我身上也不大好,明儿还未必能去呢。”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红楼梦:相信元春支持金玉良缘,是因为你不知道端午节发生了什么事

红楼梦:林黛玉吃的人参养荣丸,预言了华夏五千年最屈辱的时刻

贾元春给贾宝玉和薛宝钗赐婚是红学最大的笑话

+关注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656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林黛玉吃的人参养荣丸,预言了华夏五千年最屈辱的时刻
下一篇: 读完了红楼梦,你才明白为啥现代女性没有结婚意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8:17 , Processed in 0.0637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