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人间绛珠仙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林黛玉明玉玺//灰侍者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4: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之死最悲痛的人是谁?贾宝玉吐血的深意
where5
2021-10-13   |  25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至真斋主

秦可卿之死,最悲痛的人是谁?大家一定会说是贾珍。相比秦可卿之夫贾蓉的冷漠,作为公公的贾珍在儿媳死后超乎寻常的悲痛,在作者的描写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当贾宝玉一干人到宁府凭吊的时候,只见“贾珍哭的泪人一般”,让批书人都忍不住说:“可笑,如丧考妣”。也就是说,贾珍的爹娘死去他都不见得如此悲痛,看贾敬之死贾珍的表现就比较出来了。贾珍还对贾代儒等人说:“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贾珍这话的言外之意隐含着他跟秦可卿的私情,这一点所有的人都知道。当贾珍说要尽其所有为秦可卿操办丧礼的时候,批书人痛批贾珍:“'尽我所有’,为媳妇是非礼之谈,父母又将何以待之?故前此有恶奴酒后狂言,及今复见此语,含而不露,吾不能为贾珍隐讳。”为儿媳操办丧礼的规格居然超过父母,这是严重违背中国礼制的行为,批书人就差说出贾珍跟秦可卿有私情了。关于秦可卿所影射的历史人物及葬礼的象征意义,我们吴氏红学有多篇文章论述,那属于“真事隐”的解读,单从“假语村言”表面故事来分析,贾珍的行为暴露了他跟秦可卿之间的特殊关系。之后,贾珍用薛蟠送的贵重的“樯木”给秦可卿做棺木,花一千五百两银子托内相戴权给贾蓉买个“五品龙禁尉”的官职,其实是为了秦可卿葬礼的体面,让“灵幡经榜”好看,执事仪仗气派。贾珍因为过于悲痛,身体也染病了,在请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时候,居然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来见王熙凤,一个悲痛忘形、真情与丑态尽显的贾珍,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图片




贾珍是一个浪荡公子,喜欢皮肤滥淫,跟很多女人有染,居然还跟自己的小姨子尤二姐、尤三姐相好,更为无耻的是与儿子贾蓉聚麀共享。贾珍对秦可卿的感情固然有真情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肌肤之欢。从秦可卿死后贾珍的种种表现来看,他确实很悲痛,他也在尽其所能地补偿对秦可卿之死的愧疚。然而,在我看来秦可卿之死,最悲痛的人是贾宝玉。何以见得?我们看梦中闻听秦可卿死了,贾宝玉的反应。书中写道:

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喷出一口血来。袭人等慌慌忙忙上来搊扶,问是怎么样,又要回贾母来请大夫。宝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说着便爬起来,要衣服换了,来见贾母,即时要过去。袭人见他如此,心中虽放不下,又不敢拦,只是由他罢了。贾母见他要去,因说:“才咽气的人,那里不干净;二则夜里风大,等明早再去不迟。”宝玉那里肯依。贾母命人备车,多派跟从人役,拥护前来。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宝玉下了车,忙忙奔至停灵之室,痛哭一番。


贾宝玉吐血是因情志刺激过度导致的。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如果情志刺激过度会导致七情内伤。情志异常作用于内脏导致内脏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例如,利益或名誉受到侵犯,产生过怒致病;个人欲望和需要得到极大或意外的收获和满足,喜笑若狂而致病;因家庭变故、亲人意外而忧悲致病;因工作和家庭遇到难于解决的困难,思虑过度而致病;因遇险临危,惊恐万分而致病等。《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中医理论认为,当人的情志突然受到强烈的刺激,急与痛伤及内脏,影响内脏的气机,使其功能紊乱,称“急火攻心”。血不归经亦称血不循经,指血液溢出脉外,不循经脉运行,多由气虚、气逆、血瘀、火热等所致。临床出现崩漏、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及瘀斑等症。而由于心主血脉,当心气暴盛时,自然干扰正常营血,迫血妄行,致使“血不归经”,发生吐血现象。


图片



贾珍再悲痛也未吐血,而贾宝玉在梦中听见秦可卿死了“心中似戮了一刀”喷出一口血来,可见是多么悲痛。如果贾宝玉的最爱林黛玉死了,他肯定会悲伤,并且会长歌当哭祭奠,我们从黛玉之副晴雯之死,贾宝玉在悲痛之中作长篇祭悼之文《芙蓉女儿诔》,可以推测佚失的后文林黛玉死时贾宝玉的反应,我想他尽管很悲痛也不会再吐血了。而秦可卿死了贾宝玉为什么会吐血?即便贾宝玉心里真的很喜欢秦可卿,但是在现实中秦可卿毕竟是贾蓉的妻子,贾宝玉跟秦可卿也没什么特殊关系。贾宝玉的悲痛我们也只能从他在梦游太虚幻境中,跟秦可卿有过梦中亲昵来判断解释。

贾宝玉是在秦可卿的居室午睡梦游太虚幻境的,秦可卿引贾宝玉入梦,来到太虚幻境。在太虚幻境中秦可卿的身份是警幻之妹,警幻受宁荣二公之托用种种办法开悟贾宝玉,试图让他“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将谨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经济之道”是经世济民之道,也可以说是“孔孟之道”。警幻又将“兼美”秦可卿许配给贾宝玉,其目的是让贾宝玉“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兼美”在文本中有批语提示:“盖指薛、林而言也。”也就是说秦可卿兼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之美,林黛玉对贾宝玉专情,不但有柔弱之美,还有“咏絮之才”。薛宝钗貌似杨玉环,有“停机之德”和诗才,也有机括心智和治世之能。在太虚幻境的秦可卿把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身上的优点集于一身,而在现实中这样的人却难遇难求。


在太虚幻境中,贾宝玉跟秦可卿亲昵几日后,俩人又出去闲游,“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在这里批书人问我们:“凶极!试问观者此系何处?”实际上批书人是在提示我们,此地虽然是太虚幻境,实际上预示着贾宝玉在贾家败亡之后所要面对的艰难世事,即这里是在为贾宝玉的结局做谶。前面还有“大河阻路,黑水淌洋,又无桥梁可通。”迷津中还有夜叉海鬼要将贾宝玉拖下去。面对这样的世路险境,贾宝玉希望有“兼美”秦可卿这样的女子始终一路陪伴他,因此,在他被夜叉海鬼拖入迷津之时,他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可卿救我!”


图片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在现实中有一个“兼美”的伴侣,与他(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是,这毕竟是美好的梦幻。在现实中,作为王孙公子的贾宝玉未遇到“兼美”这样的女子与他终身相伴,他的最爱林黛玉身体孱弱,不幸早亡,让他悲痛至极。而嫁给他的薛宝钗又不能给他自由的生活空间,最后他只能忍痛“悬崖撒手”离开薛宝钗,选择一条“荆榛遍地,狼虎同群”,黑溪阻路,夜叉海鬼横行的世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流浪乞讨。没有“兼美”陪伴他,他独自一人在世修行,度他的是“木居士、灰侍者”,他“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贾宝玉最后修炼到了庄子所推崇的境界:“大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太虚幻境中的“兼美”秦可卿只是贾宝玉幻想中的理想伴侣,可是在现实中“兼美”秦可卿死了,在贾家败亡后林黛玉也死了,贾宝玉也要离开薛宝钗。在十几岁人生刚刚开始之时,便知自己今后悲惨世路的谶语预示,贾宝玉在梦中闻听秦可卿死了,吐血也就可以理解了。一个人,即便后半生命运悲惨,如果此前你不知,知了也不相信会如此,那么你就会始终带着美好的幻想去生活。如果你在生活无忧时,深信命运之神对你的悲惨结局的预示,那么你将怎样面对今后的人生?在太虚幻境警示贾宝玉的谶语结局,贾宝玉深信不疑,这就是摆在他今后人生之路的严酷冰冷的现实,只要他有勇气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面对。


图片


那么,贾宝玉会选择离开薛宝钗,离开日夜服侍他的众女子们,而甘愿过流浪乞讨的生活吗?这个问题其实在前80回中有许多情节伏线暗示。在第21回,贾宝玉续《庄子·胠箧》也是在伏线80回后贾宝玉会有出人意料的决绝之举。我们看这段情节:

这一日,宝玉也不大出房,也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自己闷闷的,只不过拿着书解闷,或弄笔墨,也不使唤众人,只叫四儿答应。谁知四儿是个聪敏乖巧不过的丫头,见宝玉用他,他变尽方法笼络宝玉。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眼饧耳热之际,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待要赶了他们去,又怕他们得了意,以后越发来劝,若拿出做上的规矩来镇唬,似乎无情太甚。说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因命四儿剪灯烹茶,自己看一回《南华经》。


在这段情节处,庚辰本有长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第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蒙府本批语:“此是宝玉大智慧、大力量处,别个不能,我也不能。”“毒”在这里是狠毒的意思。贾宝玉用情之深,异于常人,而他后来绝情之甚,竟也出乎常人意料。

接下来,贾宝玉就续了《庄子·胠箧》:“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这已经预示了将来贾宝玉会离开众人了。


图片


其实批语多次提到贾宝玉的心性是“情不情”,这也预示了他会有我们难以想象的决断。“情不情”有两层意思,很多人只认识到了一层,即贾宝玉对无情的事物也会产生感情,也就是爱博心劳,他对所有的人都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从而生成一种体贴关怀之情。在第五回警幻说贾宝玉:“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批语说:“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情不情”的第二层含义是“情与无情兼有”。“情”已经解释。“不情”是指不近人情,不合情理,无情,薄情。《新唐书·蔡廷玉传》:“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宋)岳飞《谢讲和赦表》:“盖夷虏不情,犬羊无信,莫守金石之约,难充谿壑之求。”

在贾宝玉吐血时,甲戌本有一条批语:“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这条批语是在提示我们秦可卿影射的历史人物朱常洛。秦可卿在世时没有她理家的文字描写,我们只有在她所影射的历史人物身上来思考,才能理解这条批语的含义。关于秦可卿的影射解读,我们吴氏红学有多篇文章,在此不赘述。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一号人物,对这个人物的深入解读目前还远远不够。只有把贾宝玉这个人物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内涵全部解读出来,我们才能说对《红楼梦》思过半矣。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里“红尘”与“风尘”有别,它们有什么样的寓意
下一篇: “春秋笔法”是《红楼梦》的重要写作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4: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历代亡国之君有相同的梦
where5
2021-10-13   |  2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 逄冠卿


图片


每当手持《红楼梦》徘徊于花前月下,掩卷冥思那个每日“闲愁胡恨”不已的“绛洞花王”贾宝玉之际,便总有那么几个与之同病相怜者相伴涌上心头:陈叔宝,李后主,昭明太子……。他们都“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造诣不同凡响,虽没有治国理家的雄才大略,却不乏悠游于鲜花美女之间的万种闲情,千般旖旎。他们以秾艳哀婉的诗词歌赋,抒发了亡国破家之际的无尽感伤。古往今来,人们没有更多地去谴责他们作为“末世”人主的无能和庸懦,却不时面对他们“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亡国诗人感伤之作,洒下一掬同情的泪水。

读一读《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好了歌》、《红豆曲》,再读一读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李后主的《相见欢》、《虞美人》、《浪淘沙》吧——任谁都会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共振与共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春花秋月”、“雕栏玉砌”与“故国情思”、“离愁别绪”纠缠在一起的时候,诗人笔下的感伤总是有共存并互通的缕缕血痕与泪痕。

图片



《红楼梦》太过柔美了,那是足以叫人心碎的弱柳扶风之美,柔美中又带着些许孱弱,些许哀怨,些许感伤,任何具有文学感悟能力的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从繁华到“末世”衰亡时期那无可奈何的哀婉之音。这种纤弱、秾艳、哀伤之情,源自于对末世浮华的病态依恋,源自于繁华一梦破碎之际的无尽哀怨。从这个意义上看,《红楼梦》作者抒发的“末世”感伤,与陈后主、李后主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哀思,应该同为“末世”环境下顾影自怜的一种文学呓语。这种文学风格源自于从六朝、五代、南宋直至晚明绵绵不绝的那种江南文化气脉,金粉浮华中的放纵、女性情结下的眷恋以及梦幻破灭后的哀怨,乃是这一文化气脉的三大典型特征,也是《红楼梦》文学气质的三大特征。正如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云:“江南之士,轻薄奢侈,梁陈诸帝之遗风也。”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乃是红楼诸美之居停,其自身也是唯美之园林建筑。史载,南朝至德二年,陈帝叔宝于光照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并以沈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廉,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后庭。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看了这则史料,您不感觉到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吗?贾宝玉的大观园何异于陈叔宝光照殿前的人间仙境?陈后主与张丽华以及龚、孔妃嫔等分别居住在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并复道交相往来,与宝、钗、黛分别居住在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并复道交相往来,又何其相似乃尔!


图片


(大观园全景图 清·孙温)

江南文化是一个以“美”为中心的精致文化,是文人雅士们把真善融铸为美的文化。在千年绵延的文化长河中,江南文化先后出现了四次璀璨瑰丽的波峰:第一次波峰是六朝金粉。《昭明文选》的文采之美,《文心雕龙》的文心之美,《世说新语》的文人之美,共同构成了飘逸潇洒、玉树临风的南朝文化之美。第二次波峰是五代南唐。冠带诗书的“元和之风”,翕然大肆于七闽二浙与江之西东。以南唐二主李璟、李煜为代表的感伤、婉约、精致的凄美词风,开启了此后江南文人感伤抒情的文化传统。第三次波峰是南宋偏安。文人士子们在经历了“胡尘卷地,南走炎荒”的精神阵痛后,在前朝或华丽或疏狂或隐逸的文化背景上,又印上了一抹沉痛、感伤的民族色彩。集江南文化大成的第四次波峰是明末清初。将六朝的精致之美、南唐的凄婉之美,南宋的感伤之美,置于一炉熔铸为“情本文化”之美。而《红楼梦》恰恰是这个“情教”流行时代的产物,是把“情”之一字渲染为天下至美的哀婉之歌。   

我们把明末清初这一文化现象称为“晚明文化气脉”,最先感觉到《红楼梦》与晚明文化气脉联系的是徐晋如教授,他说:“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代,它金粉浮华而内里虚弱,它极度放纵却又道貌岸然,它满口色空理论却满足于平庸的幸福,它抱怨理学的不合理却窒息了真人的生机。这又是一个极度女性化的时代,它对历史和现实的无尽哀怨和病态依恋荒谬地和平共处。在这种文化气脉影响下,首先产生了以水磨腔为音乐特征的昆曲,接着,又产生了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作传的《红楼梦》”。虽然徐晋如教授并不完全是从正面看待《红楼梦》据以产生的文化气脉的,但他还是正确地指出了《红楼梦》与“金粉浮华”、“极度女性化”之江南文化的渊源关系。晚明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江南文化标志就是昆曲与歌行体,故亦可称《红楼梦》为小说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体。   


在江南文化千百年来的累累堆积下,金陵、杭州、姑苏逐步形成了三大文化中心,也可谓江南文化的三座高峰;《红楼梦》中的十二钗皆以“金陵”冠名,僧尼与戏子多来自苏州,此绝非作者信笔所至的无意安排。作者所谓的“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乃是江南山水与人文的特指,也是对江南文化世族特征的艺术概括。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江南文化乃是江南世族的文化。鲁迅先生说,呼吸领略大观园内“悲凉之气,遍布华林”者,唯有贾宝玉一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乃是江南文化的优秀继承人,同时也是江南世族无可救药的糟糕继业者。东晋时期的“王谢堂前燕”,千百年来并未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是径直飞到了明末清初四大家族的厅堂。在清廷的铁蹄踏上草长莺飞的江南大地后,由于“奏销案”、“明史案”、“通海案”、“哭庙案”等四大案的残酷打击,江南世族的历史方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中谢幕,最终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呱呱坠地于此时此刻,正所谓江南文化在高潮中的谢幕曲,也是江南世族末世绝望中如泣如诉的挽歌。   

中国文化的南北差异自古以来就十分鲜明:北方山河雄壮巍峨,西风塞外,铁马金戈,呈现出的是一种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阳刚文化之美;江南山河葱茏清秀,枯藤古木,小桥流水,呈现出的是一种温柔旖旎、丝竹笙歌的阴柔之美。这种泾渭分明的美学特色,体现在小说戏剧、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园林建筑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混同的文化表现形式。

《红楼梦》不论是在文学诗词、书画金石上,还是在园林建筑、饮食起居上,体现的都是江南文人那种儒雅含蓄、精致唯美的情趣追求;《红楼梦》作者所展示出的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精湛融通的艺术才华,圆通透彻的灵根悟性,都带有江南文人雅士的深深印痕,决非北方旗人出身的曹雪芹所能道也。要想读懂《红楼梦》,必须要懂得江南世族在晓风残月、花间柳下的金粉浮华生活,必须懂得六朝、南唐、南宋、晚明诸多末世文化氛围下江南文人的心理。在沙尘暴笼罩下的北京胡同十七间半曹氏故居中,是悟不出《红楼梦》的文化底蕴的。   


《红楼梦》的表象是一部小说,本质却是一首诗。诗无达诂,不能解,只能悟。不论读《红楼梦》还是评《红楼梦》,都不应该强作解人,必须做诗人心境下的心灵“感悟”。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红楼梦》迥然有别于其它小说:传统小说旨在叙事,《红楼梦》却旨在抒情;传统小说重在描写,《红楼梦》却重在刻画,书中几乎所有意象的表达都是为抒发作者之情而服务的。作者对于那种纤弱绮丽之美的鲜活灵动渲染,为全书塑造了一种浓烈的诗情画意。这正是在我国江南这方神奇土地上潜伏隐跃的古典文化的最佳展示,正是以对诗情画意的感悟为灵魂的江南文化的最好诠释。《世说新语》里说有一个叫桓子野的人,“每闻清歌,辄唤奈何”,一旦听到野外有人唱歌,他就要想哭,就捶首顿足地说:“怎么办?怎么办?”读《红楼梦》倘若读出了桓子野的境界,读出了江南文化长歌当哭的那种感觉,可以说算是进入了“悟”的境界。那种在北京西山“曹家店”中,对旗人家庭生活所做的种种“索隐”及“考证”,皆可休矣。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5: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最终归宿是什么?何谓“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where5
2021-10-13   |  7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正气歌声

图片

在前面的文章中,笔者已经详细论述了宝玉最终会沦为乞丐,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那么宝玉最终的归宿将是什么呢?他又会遇到什么人呢?
其实这个问题在书中已经有了答案,这即是第三十一回的回目“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后一句。
清嘉庆和道光年间的著名文人桐花凤阁主人陈其泰在批到“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回目下时,点评“标题不解,后文并无照应”。这是因为他看到的是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的刻本,自然在后四十回中找不到与“白首双星”相关的内容,所以他感到很是“不解”。不过,他在这一回的回末,却写了一段令许多人都震惊不已的文字:
闻乾隆年间,都中有抄本《红楼梦》,一百回后与此本不同。薛宝钗与宝玉成婚不久即死,而湘云嫁夫早寡,宝玉娶为继室。其时贾氏中落,萧条万状,宝玉湘云除夕唱和诗一百韵,俯仰盛衰,留连今昔,其诗极佳。及付梓时削去四十回,易撰此书后四十回以易之,而标题未有改正处,此“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尚是原本标题也。除夕唱和诗,即步凹晶馆中秋诗十三元韵,先祖在都门时,见吴菘圃相国家钞本,曾记其诗中十数联,时时诵之,惜余方在稚齿,不能记忆也。
这段记述中提到了宝、湘最终相依为命,他们二人的“白首双星”也迎合了大多数读者的期望。
晚清的著名文人王伯沆对这一回也有着类似的点评:“相传宝玉系取湘云,故回目有'白首双星’字,今文已改换,此其原回目,偶未改也。按:此目亦不甚对,或留以故世人疑,亦未可知也。”
民国时期,浙江的洪秋蕃在《读红楼梦随笔》中写道:“或曰:三十一回篇目曰:'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宝玉偕老者,史湘云也。殆宝钗不永年,湘云其再醮者乎?因前文写得宝玉钟情于黛,如许深厚,不可再有续娶之事,故删之以避笔墨矛盾;而真事究不可抹煞,故于篇目特点之。”
这些个记载尽管意思有不小的差别,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点明了“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指宝玉和湘云晚年相遇并相依为命,直到生命的终结,这是他们两人最终的命运。看来这是许多人的共识。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在前文是应该找到伏笔的,那么这个“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有没有伏笔呢?
图片

其实是有的。在第三十一回中,宝玉的麒麟丢了,被湘云给捡着了。
湘云听了,方知是他遗落的,便笑问道:“你几时又有了麒麟了?”宝玉道:“前儿好容易得的呢,不知多早晚丢了,我也糊涂了。”湘云笑道:“幸而是顽的东西,还是这么慌张。”说着,将手一撒,“你瞧瞧,是这个不是?”宝玉一见由不得欢喜非常,因说道……
这一回的题目明明白白地提出了“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即是说宝玉和湘云会在晚年相遇并且相依为命。
而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有这样一段
黛玉湘云见息了灯,湘云笑道:“倒是他们睡了好。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近水赏月如何?”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
湘妃,相传为帝尧之二女,帝舜之二妃,名曰娥皇、女英。这里的黛玉和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其实暗指她们也即是“湘妃”的命运,最终会和同一个男人——也即是宝玉扯上关系。黛玉虽和宝玉心心相印,但遭遇贾府变故而早死。然而湘云则在晚年遇到宝玉,二人相依为命。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详细论证了《红楼梦》是一部隐写历史的史书,所写的任何一件大事都是有着很深刻的历史隐喻的,那么这个“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有着什么样的隐喻呢?
湘云所配的麒麟是金的,这个金是真金,并非薛宝钗所佩的金锁的假金。也即是说,湘云和宝玉才是真正的“金玉良缘”。
宝玉即影射玉玺,而在历史上是的的确确发生过一件关于玉玺的“金玉良缘”的事情的。那即是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向其姑母也即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玉玺。王政君震怒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玉玺也因此缺了一角。王莽拿到玉玺后,令人用黄金补全了那一角,这也即是“金镶玉玺”。
很显然,只有真金才能配得上玉玺的,而宝钗所佩的那个金锁是假金,是镀金的,是配不上宝玉的。在前面我们已经多次论述过,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再来看看这个麒麟。我们吴氏红学的九峰真人提出史湘云即影射历史,她也不是具体人物,而是历史卷宗的人格化。她的名字可以谐音成“史像云”,而她说话口齿不清,也即是指在清人编纂的历史上,那些清军屠城等暴行都是含糊不清的。
图片

许多读者对此提出疑问,觉得很是牵强。其实只要结合这个“麒麟”就很是清楚了。在我国传说中,麒麟乃瑞兽,不伤生灵,同时麒麟也是走兽之王属土德。在另一本古典小说《西游记》中,也明确提出麒麟乃是百兽之王。其实也即是说麒麟也是帝王的一种象征,是完全可以和玉玺相提并论的。
传说中,麒麟与孔子也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孔子降生的当天晚上,有麒麟降临在孔府阙里人家,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征在贤明”的字样。宣告孔子并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
孔子家人将一彩绣系在麟角上,以示谢意。周敬王末年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时,竟挖出了那条当初系于麟角的彩绣。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孔子生活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传说麒麟见于郊野,为人所贱,孔子喟叹麒麟“出非其时”,标志着世界的日暮途穷和哲人的穷困,所写《春秋》于此绝笔,故《春秋》又别称“麟史”、“麟经”。
《春秋》即是一部著名的史书,和麒麟竟然有着这样密切的关系。那么佩戴着麒麟的湘云,自然也即是影射着史书了,作者的构思真是巧夺天工。
不管是宝玉也好,湘云也罢,在前面都是生活在影射着皇宫的贾府之中的,但后来都流落到民间,以乞讨为生。这也即隐喻着,不管是政权(宝玉的影射意义)也好,还是真正的历史(湘云的影射意义)也罢,清廷都没有真正的得到,清廷的统治权是不合法的,而其所著述的历史也是虚假的,真正的统治权和真正的历史都在民间!
行文至此,笔者又想起了湘云的憨笑,她的那种“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处世态度,这其实也即是我们民族对历史的一种态度,“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管怎样,苦难的历史终究会过去的!这即是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对历史的一种豁达的态度,也隐藏着辨伪、抗争的意志。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5: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最终归宿是什么?何谓“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where5
2021-10-13   |  75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正气歌声

图片

在前面的文章中,笔者已经详细论述了宝玉最终会沦为乞丐,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那么宝玉最终的归宿将是什么呢?他又会遇到什么人呢?
其实这个问题在书中已经有了答案,这即是第三十一回的回目“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后一句。
清嘉庆和道光年间的著名文人桐花凤阁主人陈其泰在批到“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回目下时,点评“标题不解,后文并无照应”。这是因为他看到的是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的刻本,自然在后四十回中找不到与“白首双星”相关的内容,所以他感到很是“不解”。不过,他在这一回的回末,却写了一段令许多人都震惊不已的文字:
闻乾隆年间,都中有抄本《红楼梦》,一百回后与此本不同。薛宝钗与宝玉成婚不久即死,而湘云嫁夫早寡,宝玉娶为继室。其时贾氏中落,萧条万状,宝玉湘云除夕唱和诗一百韵,俯仰盛衰,留连今昔,其诗极佳。及付梓时削去四十回,易撰此书后四十回以易之,而标题未有改正处,此“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尚是原本标题也。除夕唱和诗,即步凹晶馆中秋诗十三元韵,先祖在都门时,见吴菘圃相国家钞本,曾记其诗中十数联,时时诵之,惜余方在稚齿,不能记忆也。
这段记述中提到了宝、湘最终相依为命,他们二人的“白首双星”也迎合了大多数读者的期望。
晚清的著名文人王伯沆对这一回也有着类似的点评:“相传宝玉系取湘云,故回目有'白首双星’字,今文已改换,此其原回目,偶未改也。按:此目亦不甚对,或留以故世人疑,亦未可知也。”
民国时期,浙江的洪秋蕃在《读红楼梦随笔》中写道:“或曰:三十一回篇目曰:'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宝玉偕老者,史湘云也。殆宝钗不永年,湘云其再醮者乎?因前文写得宝玉钟情于黛,如许深厚,不可再有续娶之事,故删之以避笔墨矛盾;而真事究不可抹煞,故于篇目特点之。”
这些个记载尽管意思有不小的差别,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点明了“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指宝玉和湘云晚年相遇并相依为命,直到生命的终结,这是他们两人最终的命运。看来这是许多人的共识。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在前文是应该找到伏笔的,那么这个“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有没有伏笔呢?
图片

其实是有的。在第三十一回中,宝玉的麒麟丢了,被湘云给捡着了。
湘云听了,方知是他遗落的,便笑问道:“你几时又有了麒麟了?”宝玉道:“前儿好容易得的呢,不知多早晚丢了,我也糊涂了。”湘云笑道:“幸而是顽的东西,还是这么慌张。”说着,将手一撒,“你瞧瞧,是这个不是?”宝玉一见由不得欢喜非常,因说道……
这一回的题目明明白白地提出了“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即是说宝玉和湘云会在晚年相遇并且相依为命。
而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有这样一段
黛玉湘云见息了灯,湘云笑道:“倒是他们睡了好。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近水赏月如何?”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
湘妃,相传为帝尧之二女,帝舜之二妃,名曰娥皇、女英。这里的黛玉和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其实暗指她们也即是“湘妃”的命运,最终会和同一个男人——也即是宝玉扯上关系。黛玉虽和宝玉心心相印,但遭遇贾府变故而早死。然而湘云则在晚年遇到宝玉,二人相依为命。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详细论证了《红楼梦》是一部隐写历史的史书,所写的任何一件大事都是有着很深刻的历史隐喻的,那么这个“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有着什么样的隐喻呢?
湘云所配的麒麟是金的,这个金是真金,并非薛宝钗所佩的金锁的假金。也即是说,湘云和宝玉才是真正的“金玉良缘”。
宝玉即影射玉玺,而在历史上是的的确确发生过一件关于玉玺的“金玉良缘”的事情的。那即是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向其姑母也即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玉玺。王政君震怒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玉玺也因此缺了一角。王莽拿到玉玺后,令人用黄金补全了那一角,这也即是“金镶玉玺”。
很显然,只有真金才能配得上玉玺的,而宝钗所佩的那个金锁是假金,是镀金的,是配不上宝玉的。在前面我们已经多次论述过,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再来看看这个麒麟。我们吴氏红学的九峰真人提出史湘云即影射历史,她也不是具体人物,而是历史卷宗的人格化。她的名字可以谐音成“史像云”,而她说话口齿不清,也即是指在清人编纂的历史上,那些清军屠城等暴行都是含糊不清的。
图片

许多读者对此提出疑问,觉得很是牵强。其实只要结合这个“麒麟”就很是清楚了。在我国传说中,麒麟乃瑞兽,不伤生灵,同时麒麟也是走兽之王属土德。在另一本古典小说《西游记》中,也明确提出麒麟乃是百兽之王。其实也即是说麒麟也是帝王的一种象征,是完全可以和玉玺相提并论的。
传说中,麒麟与孔子也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孔子降生的当天晚上,有麒麟降临在孔府阙里人家,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征在贤明”的字样。宣告孔子并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
孔子家人将一彩绣系在麟角上,以示谢意。周敬王末年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时,竟挖出了那条当初系于麟角的彩绣。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孔子生活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传说麒麟见于郊野,为人所贱,孔子喟叹麒麟“出非其时”,标志着世界的日暮途穷和哲人的穷困,所写《春秋》于此绝笔,故《春秋》又别称“麟史”、“麟经”。
《春秋》即是一部著名的史书,和麒麟竟然有着这样密切的关系。那么佩戴着麒麟的湘云,自然也即是影射着史书了,作者的构思真是巧夺天工。
不管是宝玉也好,湘云也罢,在前面都是生活在影射着皇宫的贾府之中的,但后来都流落到民间,以乞讨为生。这也即隐喻着,不管是政权(宝玉的影射意义)也好,还是真正的历史(湘云的影射意义)也罢,清廷都没有真正的得到,清廷的统治权是不合法的,而其所著述的历史也是虚假的,真正的统治权和真正的历史都在民间!
行文至此,笔者又想起了湘云的憨笑,她的那种“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处世态度,这其实也即是我们民族对历史的一种态度,“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管怎样,苦难的历史终究会过去的!这即是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对历史的一种豁达的态度,也隐藏着辨伪、抗争的意志。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5: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溪阻路,无桥梁可通,贾宝玉如何渡过迷津?
where5
2021-10-13   |  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至真斋主

《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子用各种方式警示开悟贾宝玉,最后又让她的妹妹“兼美”秦可卿跟贾宝玉亲昵。接下来书中这样写道:
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阳台、巫峡之会。数日来,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那日,警幻携宝玉、可卿闲游。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戚序本夹批:凶极!试问观者此系何处。】忽而大河阻路,黑水淌洋,又无桥梁可通。【甲戌本侧批: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宝玉正自彷徨,只听警幻道:“宝玉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甲戌本侧批:机锋。〗【梦序本夹批:点醒世人。】【蒙府本夹批: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特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句,以消其念,可谓善于读矣。】【甲戌本眉批(墨):何减当头一棒。】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甲戌本墨眉批:孽海茫茫,何处是岸。噫,沈沦堕落。谁后指迷为援拯耶】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戚序本夹批:可思。】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戚序本夹批:特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句以消其念,可谓善于读矣。】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一番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之言矣。”【甲戌本眉墨批:四字是作者一生得力处,人能悟此,庶不为情所迷】【戚序本夹批:看他忽转笔作此语,则知此后皆是自悔。】宝玉方欲回言,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一夜叉般怪物窜出,直扑而来。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可卿救我!”慌得袭人、媚人等上来扶起,拉手说:“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
Image

以上是甲戌本文字,庚辰本等与甲戌本略有不同,其情节为:“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因二人携手出去游玩之时,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从后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尤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可卿救我!’慌得袭人等众丫鬟忙上来搂住叫:'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

在这段情节,甲戌本是贾宝玉跟秦可卿柔情缱绻数日,庚辰本是亲昵一日。甲戌本是警幻跟贾宝玉、秦可卿一起出去闲游,庚辰本是贾宝玉跟秦可卿二人私自出去游玩,遇黑溪阻路警幻追了过来。甲戌本是“大河阻路”,庚辰本是“黑溪阻路”。甲戌本是一个夜叉向贾宝玉扑来,庚辰本是许多夜叉海鬼将贾宝玉拖了下去。根据第五回和前80回相关情节,警幻是智者,她不会引贾宝玉到黑溪险恶之地。甲戌本是一个夜叉海鬼向贾宝玉扑来,是否将贾宝玉拖下去未明确交代,而庚辰本是许多夜叉海鬼更显惊悚,且明确交代把贾宝玉拖了下去。综合分析,庚辰本的情节更合理。这也说明甲戌本比庚辰本要早,尚未做进一步润饰修改。

这段情节虽短,批语却很密集,这些批语对我们阅读理解此段情节的深意很有帮助。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如下关键词:兼美秦可卿、黑溪、夜叉海鬼、木居士灰侍者等,那么就会把这段情节仅仅当做作者杜撰的神话,看看热闹一带而过。其实,作者设计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要与甄士隐比照看的,他俩都梦游太虚幻境,这也是批书人提示的“以小写大”的写作手法,甄士隐的命运经历和归宿其实跟贾宝玉相似。甄士隐一家的小荣枯是贾家大荣枯的缩影。甄士隐的故事一开篇就基本结束了,而贾宝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还要在人间经历很多很多。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全书主要情节的高度概括浓缩,不仅预示了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同时再次用意象手法交代了时代背景,暗示了贾宝玉会在险恶的人世间,历经磨难修炼身心,最终幡然悔悟。
Image

警幻将兼美秦可卿许配予贾宝玉,甲戌本侧批:“妙!盖指薛、林而言也。”也就是说在幻界的秦可卿是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合体,在心灵与容貌上,秦可卿兼取薛林二人的优点,故为“兼美”。警幻的用意也很明确,既不让贾宝玉像世人那样淫乐无度,为图肌肤之欢“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也不能“意淫”。意淫“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贾宝玉既然在仙界领略了集诸美于一身的警幻之妹秦可卿“仙闺幻境之风光”,就不要再对尘世中的各类女子们动情。警幻的最终目的是要贾宝玉“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将谨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情不情”是贾宝玉滥情博爱的缺点,于个人会毁掉事业前程,于国家会使江山社稷崩塌。作者赋予秦可卿这个人物以现实、幻界、历史人物影射等多种身份。在幻界作为警幻之妹兼美身份的秦可卿,也是在为贾宝玉将来的情路做伏线,即他要跟林黛玉、薛宝钗完成两段姻缘。之后的贾宝玉步入“荆榛遍地,狼虎同群”的险地,又有黑溪阻路,这是在为贾宝玉人生之路做谶。
“黑溪”是作者独创的意象。要说清这个问题就要了解历史上各个朝代信奉的五德学说。“五德终始说”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学者、阴阳家邹衍,根据阴阳五行思想首先提出来的。邹衍的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他把阴阳五行思想运用到了治国理念和朝代更迭原因的历史观上。“五德终始说”中的“五德”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所代表的五种德性。五德配五色与五行配五色相同:木是东方,属青色;火是南方,属赤色;土是中央,属黄色;金是西方,属白色;水是北方,属黑色。他们之间的作用关系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终始”指“五德”周而复始的循环。邹衍用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又说:“代火者必将水”。胜是克的意思。他认为虞(舜)、夏、殷、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而具有阶段性,又按照始于土、终于水、徙于土的循环往复而具有周期性。在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的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两者交争,“胜者用事”,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而这种五德相胜又是被历史周期律预先决定的,“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他认为王朝的兴起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
Image

邹衍创建“五德终始说”,本意是想规劝那些骄奢淫逸、“不尚德”的统治者们,希望他们能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治国,能“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之施”及于黎庶。但是五德终始说的创立客观上却迎合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实现统一大业的心理愿望,为他们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五德终始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家天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自称奉天承运。所谓“承运”,就是继承某一“德”运。每一个开国皇帝都要给自己的新朝赋予一种克胜前朝的新德,从而证明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合法政权。而每一德都有专属颜色,因此改朝换代同时也意味着国家颜色的改变,这种颜色同样也被新朝所崇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颜色革命。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又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政令:以十月为正月,崇尚黑色,改黄河名为“德水”,以六为数度等。秦始皇不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创立者,也成为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汉高祖刘邦代秦建汉,按说应该立土德,但是刘邦自称黑帝,就稀里糊涂地沿用了秦朝的水德。水德寓意:“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无仁恩和义”。这很容易让人想到秦朝暴政。大臣们都知道刘邦立错了德但不敢声张。张苍出面解释说: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直到汉武帝时,在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下才把正朔改为土德。
Image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 ,本名更生,字子政。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他因反对宦官弘恭、石显而下狱,被贬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他重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向”,官至中垒校尉。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根据《易经》中的“帝出乎震”,认为这个“帝”不是指黄帝而是指伏羲。由此根据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排出的朝代轮替是错误的。他们又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找到关于“五行相生”的说法,认为王朝之间的更替不是相克的关系,而是相生的关系。他们还著述《世经》一书,重新设计世系表。从伏羲是木德开始推算,炎帝承接伏羲,木生火,炎帝是火德。火生土,黄帝是土德......唐尧是火德,虞舜是土德,夏禹是金德,成汤是水德,周是木德。秦忽略不计,汉就是火德。以后的朝代,魏是土德,晋是金德,南北朝的各个朝代都是按顺序立德。隋替代北周,北周是木德,隋朝立了火德。以后进入五代十国依然都立德。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也效仿汉制,根据契丹族发祥于辽水,立水德。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立金德。金世宗完颜雍到长白山祭祖封山时,册文有:“阙惟长白,载我金德”。
宋朝受禅于后周,后周属木德,宋就为火德,尚赤。蒙元灭金。忽必烈采纳汉臣刘秉忠的建议,把国号定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在八卦中乾卦属金。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时的诏书里有“握乾符而起朔土”。朱元璋参加的红巾军是追认宋的火德,火为红色,火克金,红色就成了反元武装最鲜明的旗帜。明朝建立也就崇火德,尚红色。洪武三年,“诏考历代服色所尚。礼部奏言:'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宋亦尚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上从之”。洪武七年,朱元璋在致北元君主的信中声称“今我朝炎运方兴”,也是以火德自居。洪武间,殷奎替甘肃总兵代拟的贺圣节表说:“以火德王天下,交龙开受命之符。”明朝的火上接同是汉族统治的宋朝火德,克蒙元的金。而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属火;又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因此“明”这个国号有“三重火”之意。朱元璋对五行学说很痴迷。他将自己的后代事先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起好名字的五行属性。朱棣这个辈份的都属木德,最后一个字带木。木生火,下一辈名字带火。以此类推。
如果按照刘向、刘歆父子五德相生说,火生土,取代明朝的新朝应该立土德。可是推翻明朝的李自成却重新捡起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他建立的大顺政权自称以水德王。这很明显有水克大明火之意。据赵士锦《甲申纪事》说:“贼云以水德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赵士锦是大顺军攻占北京后留用的旧明官员,他的记载是可信的。1616年努尔哈赤领导的女真部落在明朝管辖的辽东建立金国割据政权,上承几百年前被蒙元灭亡的金朝祖先立金德。1626年皇太极即汗位。1636年五月,皇太极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其后将主要兵力用于对明战争。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国号金为清?在《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宗实录》等官书中均未作任何记载。但是很明显清属水有克制大明的火之意。而且满洲族名也带水旁。据民国初年续修的《仪封县志》记载,村民们曾经在十堡村火神庙前挖出一具铁牛,上面的字被侵蚀很难辨认,只能看到前面写着“水德”,末行有“大清”、“乾”、“四十四年”字样。
1644年,这一年是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西大顺元年,是为四元交汇。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这是历史上罕见的乱世。水德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大明皇帝崇祯自缢。随后明将吴三桂联合大清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大清迁都北京窃据华夏江山。虽然史料上鲜有对清朝信奉五德说的记载,但是护卫北京的八旗就是按五行相克确定驻守方位的。例如东方属木,金克木,而金色尚白,于是正白旗和镶白旗都驻守东直门和朝阳门。
《红楼梦》开篇借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引出青埂峰下那块被遗弃的顽石来历。虽然书中并未展开叙述女娲补天的故事,但却暗藏水火交战之意。根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涂炭,炼五色石补天,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祝融本来是掌管火的火师,以火施化,号赤帝,后尊为火神。共工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共工与驩兜、三苗、鲧被古代神话列入四凶。共工人面蛇身,红色的头发,性情十分暴躁。
Image

石头实录的经历《石头记》正文开篇是:“那日地陷东南”。紧接着引出家住姑苏的甄士隐的女儿英莲遭劫、甄士隐家被火烧等情节。“地陷东南”是借用共工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滔天,生灵涂炭”的典故,暗指清兵屠戮江南反抗的民众。明亡后的1647年,明遗民顾炎武写下了著名的诗《精卫》:“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精卫填海的神话出自先秦古籍《山海经·北山经》。精卫鸟是炎帝的女儿,被大海吞噬了生命。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精卫鸟,锲而不舍不知疲倦地从高山采集石子和树枝衔在嘴里丢向东海。这个神话的内涵是抗争与复仇。顾炎武赋予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以新的内涵,他把自己比喻精卫鸟,把“东海”、“大海”比喻清兵和被清廷侵占的江山。他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的理想。这首诗里的“大海”意象寓意与《红楼梦》中“深有万丈,遥亘千里”的“黑溪”意象寓意相同。
我们再看大观园的水流寓意。“转过花障,则见清溪前阻。众人咤异:'这股水又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众人听了,都道:'神妙之极!’”大观园“清溪”的发源地在“东北山坳”影射清人的故地是东北。“清溪”先是流向西南,最后汇合流向东南。这岂不是清人夺取华夏江山的路线图嘛。批书人唯恐读者不深思,在“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这里对“清溪”作批道:“于怡红总一园之看,是书中大立意。”
如果你对《红楼梦》中水的意象指代依然疑惑,那么在第十三回描述参加秦可卿葬礼的宾客“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时,批语道:“清,属水,子也。”这已经说的再明确不过了。我们再看林黛玉对水的态度。第二十三回有一段情节:“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在这里有批语说:“宁使香魂随土化。”到黛玉葬花那回,葬花词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很明确地说水不洁。《红楼梦》的爱憎立场是通过对“风”、“花”、“雪”、“月”、“金”、“水”、“红”、“绿”、“春”、“秋”等带有意象指代的风物态度来体现的。可以说,如果不知道这些风物的特殊指代,就读不懂这部书的思想内涵。
Image

黑溪里有夜叉海鬼。慧读古典的文章《<红楼梦>通过骂薛宝钗为鬼而骂清廷,这并非首创》,论述了“夜叉海鬼”是指清廷。在康熙初年,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有一个短篇《夜叉国》,就用夜叉海鬼影射满人。一个徐姓商人,他原是交州(今天两广一带)人。一次,他出海经商,被狂风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带着干粮上岸,不料在山洞里见到了“牙森列戟,目闪双灯”的两个夜叉,正在那里生吃鹿肉。吓得魂飞魄散的徐某正想逃走,被夜叉发现了。徐某以身上携带的熟食进献,夜叉们觉得味道不错,于是就把他留下来做了厨子。此后,徐某就在夜叉国留了下来,还学会了夜叉语。他凭着烹调功夫深得夜叉们的好感。不久后,一个母夜叉嫁给了他。四五年后,母夜叉一胎生下了两子一女。又过了几年,母夜叉带着一子一女外出。徐某乘机带着长子在海岸徘徊,发现当年坐的那只船竟然完好无损,于是就带着长子扬帆启航,回到了故乡交州。他为长子起名徐彪,长子年少时就力大无穷,粗莽好斗,被大帅看中,作为千总。后因战功,十八岁时就升做副将。徐彪因思念母亲和弟弟妹妹,于是就重返夜叉国,将他们都带了回来。到家后,母夜叉大骂徐某,责怪他当年不辞而别,徐某谢罪不迭。一家人随后拜见主母,大家见了母夜叉吓得直打哆嗦。此后,徐彪的幼弟徐豹中了武进士,妹妹夜儿则嫁给袁守备,一家人从此大富大贵起来。根据小说描述判断,夜叉国在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一带。从服饰看,夜叉国的众夜叉在“天寿节”时,“项上各挂明珠一串”,这是满人特有的宗教习俗,他们信仰萨满教,以念珠为装饰。在徐彪将母亲等接回交州时,小说明确写着“母女皆男儿装,类满制”,这不正是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他们是满族人嘛。蒲松龄是明遗民,他跟其他明遗民一样,对历来被视作文化落后的蛮夷而又偏偏建立了新王朝的统治者,有着一种难以掩饰的鄙夷之情,将他们视为异类,再加上清军入关后的种种暴政,将他们比作“夜叉”,也就毫不奇怪了。
Image

贾宝玉被夜叉海鬼拖下了黑溪,预示着清人夺去了华夏江山。从前80回中关于贾宝玉结局的一些伏线、谶语,我们可以推断林黛玉上吊自尽,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不久贾宝玉“悬崖撒手”离开了薛宝钗。贾宝玉做过和尚、务过农,但都不长久。无奈之下四处流浪,“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暮年之时,贾宝玉跟同样流浪乞讨的史湘云奇迹般相聚,他俩相依为命,“白首双星”。
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王孙公子贾宝玉在“悬崖撒手”堕入“迷津”后,谁能救他?他曾高喊:“可卿救我!可卿救我!”可是兼美可卿早逝了。“孽海茫茫,何处是岸。噫,沈沦堕落。谁后指迷为援拯耶”“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特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句,以消其念,可谓善于读矣。”“黑溪”,“孽海”,“迷津”,“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夜叉海鬼”,这就是贾府败亡后贾宝玉要面对的世路人情,这时候只有“木居士”、“灰侍者”能救他。木居士,形若槁骸;灰侍者,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之《被衣为啮缺歌》:“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彼何人哉?”大意是:“形体像枯槁的骨骸,心灵像熄灭的灰烬。他确实拥有实实在在的智识,却不因此而傲慢自矜。他看上去浑浑噩噩,迷迷糊糊,对世事无功利之心,无欲无求。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贾宝玉在险恶的世路逐渐修炼到了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境界。他具备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却深藏不露,从不夸耀于人。他貌似糊涂愚钝,实则大智若愚。“大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这就是庄子所推崇的至高无上的境界。
甄士隐出家修炼,贾宝玉在世修行,殊途同归。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地陷东南”有特指,“女娲补天”有所寓,《红楼梦》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尽在第一回
下一篇: 薛蟠为秦钟闹的天翻地覆是咋回事?有一个《红楼梦》版本透露玄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19: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雨


[ 宋 ]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作者介绍
陈与义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陈与义


  • 去非


  • 简斋


  • 所处时代

    北宋末南宋初


  • 出生地

    洛阳



  • 出生日期

    1090年


  • 逝世日期

    1139年1月1日


  • 主要成就

    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 洛中八俊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生于洛阳。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中上舍甲科进士。当上文林郎,授职开德府教授。3年后辞职回家。又两年,被重新任命为雍录。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陈与义母亲逝世,回汝州服丧。结识汝州知州葛胜仲。两年后,由葛胜仲举荐,任太学博士。后来又升任符宝郎,但不久被贬为陈留酒监。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北宋灭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夏,陈与义抵达南宋首都绍兴。改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身份知湖州,又召为给事中。后以显谟阁直学士身份任江州太平观提举。但是有的宰相不喜欢陈与义,就又把他召回,重新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授参知政事。三月,和宋高宗一起到建康。后来因病,重新以资政殿学士身份知湖州。宋高宗十分关心他的身体,于是回临安改任洞霄宫提举。

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陈与义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生于洛阳。不过按照古代户籍划分,他算不上地地道道的洛阳人—他的老祖宗本来一直居住在京兆,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后来赶上安禄山造反,只得入蜀避乱,后来才把家搬到了洛阳。

陈与义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文,为同辈所敬重。《宋史》本传说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被授于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累迁太学博士,进升为符宝郎,掌皇帝八宝及国之符节,不久被贬为陈留郡(今河南杞县境)酒税监。

24岁时,陈与义考中进士,随后当上文林郎。这是个闲职,负责开德府(今濮阳)的文学教育工作。陈与义干了3年后辞职,回家与一帮好友吟诗赏画,日子过得好不快活。又过了两年,他被任命为辟雍录,也就是到太学的预备学校里当老师。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陈与义的母亲辞世。他在汝州服丧期间,结识了州守、词人葛胜仲。两年后,由葛胜仲举荐,他入京做了太学博士。次年,他29岁时的诗作《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竟被徽宗看上了。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入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遂亡。陈与义自陈留避难南奔,经襄阳,转湖南,绕广东、福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抵当时的南宋首都绍兴(今浙江绍兴)。陈与义为高宗旧臣,高宗得知他的忠心,便任命他为礼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召为给事中,参与讨论政事,抄发章疏,稽察违失,以备顾问应对。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旋而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正月,授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唯师礼用道德以辅朝廷,尊主威振纲纪而呕心沥血。

陈与义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被他推荐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从来不向外人流露,也不向被推荐、提拔的人表白,更不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朝臣们多愿向他坦露心迹或请求指正迷津。当时,丞相赵鼎在朝廷放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高宗说:“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

丞相的意思是,多数人主张打回汴京,收复中原,若不如此,恐怕将来因失去机会而受到追究。而高宗则认为,二帝被掳,连同太后、嫔妃、宫女都在金人手里,若不议和恐难于返回。陈与义听了之后,赞成丞相的用兵,反对高宗的议和,便婉转地说:“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高宗曰:“然。”从道理上以为陈与义的话很对,但事实上他甘心于偏安江左,以求苟延残喘。陈与义看出高宗无意收复中原,他很失望,便以病托辞退职,朝廷复以资政殿学士(授予罢政宰相的职衔)知湖州,加提举临安洞霄宫(今浙江余杭西南,宋代凡执宰大臣去位者,皆以提举洞霄宫系衔)。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病逝,终年四十九岁。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折叠诗作

《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国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春日二首》之一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拜诏》

紫阳山下闻皇牒,地藏阶前拜诏书。

乍脱绿袍山色翠,新披紫绶佩金鱼。

《北风》

北风掠野悲岁暮,黄尘涨街人不度。

孤鸿抱饥客千里,性命么微不当怒。

梅花欲动天作难,蓬飞上天得盘桓。

千里卧木枝叶尽,独自人间不受寒。

《北征》

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独冲七月暑,行此无尽陂。

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

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

《别伯共》

樽酒相逢地,江枫欲尽时。犹能十日客,共出数年诗。

供世无筋力,惊心有别离。好为南极柱,深尉旅人悲。

《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次韵尹潜感怀》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经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图,疲兵敢犯犬羊锋。

《居夷行》

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

巴陵十月江不平,万里北风吹客倒。

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

君山偃蹇横岁暮,天映湖南白如扫。

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

扬州云气郁不动,白首频回费私祷。

后胜误齐已莫追,范蠡图越当若为。

皇天岂无悔祸意,君子慎惜经纶时。

愿闻群公张王室,臣也安眠送余日。

《除夜二首(其一)》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折叠词作

《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陈与义,号简斋,严羽《沧浪诗话》在“以人而论”诗体时,将陈与义的诗称为“陈简斋体”。“简斋体”的早年流连光景之作,观察细致 ,描写生动,饶有情趣。善用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后期的“简斋体”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浏亮;对仗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意境圆融,风格雄浑沉郁。陈与义是南北宋之际的杰出诗人,在他的600余首作品中,近六分之一涉及佛禅元素,佛禅思想对陈与义的文学创作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影响。他在诗论中既注重诗句锻炼也注重自然感发,这与渐修和顿悟的参禅方法相通。在实践中先有外部题材、语汇的丰富,运用佛典释语创作游览或寓居寺庙、结交僧侣文人、自然山林题材的作品;后有内在诗境心态的转变,善于创造"空""静"的诗境、拥有浑成的禅心。佛禅思想对他的影响由外而内、由显而隐,其佛禅作品晚年达到了"浑成"的境界。



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宋史》卷四四五·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陈与义传

陈与义,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始迁洛。故为洛人。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寻谪监陈留酒税。

及金人入汴(今河南开封),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1131年)夏,至行在。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寻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召为给事中。驳议详雅。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被召,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1137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时丞相赵鼎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上曰:“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与义曰:“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上曰:“然。”三月,从帝如建康。以疾请,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陛辞,帝劳问甚渥,遂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卒,年四十九。

与义容状俨恪,不妄言笑,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以是受知于上云。[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以《墨梅》(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对学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风有了改变,转学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趋向沉郁悲壮,雄阔慷慨,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前期诗歌

陈与义前期的诗,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较远。如《襄邑道中》写春日乘船而游,表现对风光的流连和对现实的冷漠,然而文字明快,情真意切。这个时期他写了不少类似于这样的诗。

后期诗歌

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特别是由陈留至临安走了三年多,一个读书人既无宽裕的资费又无别人照料,其艰辛之状可想而知。然而这一趟长途跋涉却对他的思想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路上对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激发了他的爱国憎爱分明感,是一个思想的飞跃,也是他的诗词创作的一个分水岭,诗风由个人生活情趣转向沉郁悲壮,痛恨于金兵南侵,无奈于朝廷苟安,感怀家国,慨叹时势。如《伤春》、《居夷行》、《次韵尹潜感怀》等,都属于这类作品。[2]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20: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块玉·闲适
[ 元 ] 关汉卿
原文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译文
想走就轻轻松松地走,想坐就安安静静地坐。渴了就喝,饿了就吃,酒喝醉了就唱几曲山歌,困了就在草地上躺一躺。日月漫长,天地宽广,休闲的日子好快活。

老酒已经再次酿过,新酒也酿造出来了,大家围着老瓦盆一个个笑呵呵,和山僧村翁一起饮酒唱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休闲的日子好快活。

拴住了意马又把心猿来锁,跳出那人心险恶的红尘风波,大白天南柯梦几人惊醒过。离开了名利争夺的场所,钻入自己手造的安乐窝,休闲的日子好快活。

像陶潜一样在南边地上耕作,像谢安一样在东边山上仰卧,经历的世态人情那样多。闲暇时把往事一一思量过。贤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还争个什么呢?

注释
莎(suō)茵:指草坪。

投:本作“酘”(dòu),指再酿之酒。

醅(pēi)泼:醅指未滤过的酒;泼即“酦”(pō),指酿酒,新醅泼是说新酒也酿出来了。

意马、心猿:是来自佛教经典中的典故。把人的名利心比作奔腾的马、烦躁的猿,必须拴住、锁着才能静得下来。

槐阴午梦:即南柯梦。据唐人传奇《南柯太守传》,书生淳于棼醉卧槐荫下,梦为大槐安国附马,任南柯郡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醒来发现大槐安国就是槐树上的大蚂蚁洞,南柯郡就是槐树最南枝上的小蚂蚁洞。

南亩耕:典出《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馈彼南亩,田唆至喜。”

东山卧:用东晋谢安的典故。谢安曾隐居在东山(今浙江上虞县西南),后入朝为相。后来人们常用“东山高卧”形容那些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

甚么:即“什么”。

作者介绍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5: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幕遮·燎沉香
[ 宋 ] 周邦彦
原文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
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注释
燎(liáo):烧。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沉,古时作沈。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作者介绍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 13: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顽石偈》——28个字,是解开《红楼梦》的第一道密码
屏山品红楼
2019-04-03 12:17
红楼十二钗诗词及人物解读系列
【第一篇第1节】

《顽石偈》重要极了!
它告诉读者,《红楼梦》是什么,是怎么来的?
它出现在了《红楼梦》一开篇的那个神话里。说女蜗补天,练了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的大石头,有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女蜗娘娘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只剩了一块弃之青埂峰没有用,也许是补完了用不了,也可能遗忘了。总之这块石头因为被女蜗练过,通了灵性,伙伴们都去补天了,就自己被荒弃了,感觉命运实在是不公,于是自怨自艾,常常怨天尤人的发牢骚。
这天,石头正叹自己命不好,忽见一僧(茫茫大士)一道(渺渺真人)来到青梗峰,为的是去了结一段风流冤孽,从这块大石头边路过,于是这块石头抓住了时机,开口说话了,恳请两位神仙将它携带入红尘中,去享受一番荣华富贵。经不住石头的软磨硬泡,茫茫大士将此石幻化成一块雀卵大小、五彩晶莹的美玉,做为夹带之物,随赤霞宫神瑛侍者就是后来降生在荣国府的贾宝玉入世了。

神瑛侍者为什么下凡呢?因为凡心偶炽,欲到人世间造历幻缘,到警幻仙子那儿挂了号。用我们今天的话说,神瑛侍者是因公出差,要对人间进行考察,下放基层体察民情。这块被女蜗练过又被茫茫大士幻化成晶莹美玉的石头,就被神瑛侍者夹带着一同到了人世间。
神瑛侍者曾经救助过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当初这株草快要干涸死了,神瑛侍者就用甘露灌溉它,这草有了甘露,活得很好,后来得以脱去草胎木质,修成了一个女神仙,就叫做绛珠仙子,她的五内凝结着一股缠绵不尽之意,其实就是她对神瑛甘露之惠的情谊。她因听到神瑛侍者要下凡去,她也要跟着下去,为的是报答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之恩,可绛珠仙没有甘露啊,那么她就和警幻说了,我没有甘露,那我就把一世的眼泪还给他,用这个来报答他吧。经过了警幻的批准,她也跟着下凡到了人世间。
后面的故事就是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愁肠百转的宝黛三生情缘的故事了。

神瑛侍者(贾宝玉)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和肝肠寸断之后,对那个末世的社会彻底绝望之后,悬崖撒手,魂归太虚,通灵玉(顽石)重回青埂峰,重新变回那块本来要补天的大顽石。又将如何入世以及在人间的所经所历,包括身前身后的故事,一一撰述,刻在了这块大石头上,在石头背面,写下一偈,就是这首《顽石偈》了。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偈”是什么?偈就是佛家对诗、歌的专用语。题材类似诗歌,可以四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为一句,前后两两对仗。《红楼梦》里,多次出现过佛偈,贾宝玉也曾仿照《南华经》做过偈子。

翻译一下这首28字的偈子,意思是:
我没有得到补天的机会,白白的在尘世间生活了那么多年,这块大石头上记录的就是我入得人世间生前和死后的故事,借谁的手抄去可以让我这段往事流传下去呢?这是石头在总结自己人世的一生,其实就是曹雪芹在写自己的一生。点出一场大梦已成过往。
(未完,第2节后续)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红楼梦》(庚辰底本前80回)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08: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月吟 - 唐伯虎七言律诗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唐寅写有《花月吟 效连珠体十一首》,其中每句都非常自然地嵌有"花""月"二字,回环诵读起来,极为流利而宛转悠扬,一时被人们赞为绝调。其中第八首道是:"有花无月恨茫茫, 有月无花恨转长。 花美似人临月镜, 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寻花步, 携酒花前带月尝。 如此好花如此月, 莫将花月作寻常。"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花月吟

作者
唐伯虎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诗风
浪漫主义

效连珠体
效连珠体十一首

目录
1原诗
2效连珠体
3词风
4诗学价值
折叠编辑本段原诗
图片
图片
唐伯虎的诗:

有花无月恨茫茫, 有月无花恨转长。

花美似人临月镜, 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寻花步, 携酒花前带月尝。

如此好花如此月, 莫将花月作寻常。

折叠编辑本段效连珠体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1

图片
图片
花正开时月正明,花如罗绮月如银。溶溶月里花千朵,灿灿花前月一轮。月下几般花意思?花间多少月精神?待看月落花残夜,愁杀花间问月人!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2

月转东墙花影重,花迎月魄若为容。多情月照花间露,解语花摇月下风。云破月窥花好处,夜深花睡月明中。人生几度花和月?月色花香处处同。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3

花发千枝月一轮,天将花月付闲身;权为月主兼花主,暂作花宾又月宾。月下花曾我留酌,花前月不厌人贫;好花好月知多少?弄月吟花有几人?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4

花香月色两相宜,惜月怜花卧转迟;月落漫凭花送酒,花残还有月催诗。隔花窥月无多影,带月看花别样姿;多少花前月下客,年年和月醉花枝。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5

春宵花月值千金,爱此花香与月阴。月下花开春寂寂,花羞月色夜沉沉。杯邀月影临花醉,手弄花枝对月吟。明月易亏花易老,月中莫负赏花心。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6

高台明月照花枝,对月看花有所思。今夜月圆花好处,去年花病月昏时。饮杯酬月浇花酒,做首评花咏月诗。饮醉欲眠花月下,只愁花月笑人痴。

图片
图片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7

月临花径影交加,花自芳菲月自华。爱月迟眠花尚吐,看花起早月方斜。长空影动花迎月,深院人归月伴花。羡却人间花月意,捻花玩月醉留霞。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8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境,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9

花开烂漫月光华,月意花情共一家;月为照花来院落,花因随月上窗纱。十分皓色花输月,一径幽香月让花;花月世间成二美,傍花赏月酒须赊。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10

一庭花月正春宵,花正芬芳月正饶;风动花枝探月影,天开月镜照花妖。月中漫击催花鼓,花下轻传弄月箫;只恐月沉花落后,月台花榭两萧条。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11

春花秋月两相宜,月竞光华花竞姿;花发月中香满树,月笼花外影交枝。梅花月落江南梦,桂月花传郢北词;花却何情月何意?我随花月泛金卮。

折叠编辑本段词风
浪漫主义色彩浓重,注重于写风花雪月,以借景抒情。属婉约派。易都中国文学社曾称此篇为唐伯虎最佳作品。

折叠编辑本段诗学价值
其一、诗人善于发现美、擅于欣赏美并乐于享受美,给我们创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花""月""酒"三大意象元素交融的"年年和月醉花枝"的人生美境。

其二、诗人独自钟情"花""月"意象,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花""月"意象注入了新的精神元素与审美内涵,使"花""月"物象因其绾合着人事而具有双重的文化意义。

其三、凸现出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的高度自觉的自然生态意识。

其四、唐寅的花月诗,代表了其诗歌一以贯之的清新婉丽、俗畅圆融的艺术特征,而这正适合充分表达其自由心灵的需要,做到挥洒自如而又从容不迫,给人以阅读的畅爽愉悦之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3:53 , Processed in 0.0624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