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0: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香袋被剪坏了,林黛玉后来给他做了新的吗?
Conge的日常
Conge的日常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祢豆豆酱

首发于:红楼梦赏析(ID:hlm364)



第18回,听见袭人说宝玉身上佩戴的东西又被“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林黛玉便误以为自己给他的荷包也被送人了,于是大生醋意,发起了火:“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



我们都知道,林黛玉与贾宝玉置气时既喜欢冲动又有剪东西的毛病。此时一见贾宝玉不珍惜自己送的东西,林黛玉哪里还愿意给时间让对方解释,于是转身就把他麻烦自己做的一个崭新的香袋儿给剪破了。



接下来,两人你来我往,就发生了单身狗看了都觉得甜到发齁的恋爱剧情:黛玉生完气宝玉生,宝玉生完气黛玉哭,黛玉哭完宝玉劝,宝玉劝完黛玉笑……



见林黛玉的心情终于好转了,本中提到贾宝玉立马求她“好妹妹,明儿另替我作个香袋儿罢”,林黛玉的回答是“那也只瞧我高兴罢了”。两人说完,就一起到王夫人房中去了。看到这里,很多人的注意力可能就被带跑了,以至于忘了还有香袋的事了,但我却非常好奇:后来黛玉到底有没有给宝玉重新做香袋呢?



关于林黛玉做香袋,后文中确实有一处地方进行了说明。



第32回,史湘云到荣国府做客,给其他人的礼物都送完了,最后她来到了怡红院。这里,袭人一边接待湘云,一边说起想麻烦她做针线的事。在聊天的过程中,两人不知怎么又扯到了史湘云给贾宝玉做的扇套,原来它是被林黛玉剪坏的。



那边,听到原因的史湘云便生了气:“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



这边,袭人则透露了一个信息:“他(林黛玉)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看来,林黛玉后来确实又做了一个香袋。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可能都以为香袋的事情就此完了,其实不然,因为我们还无法确定这个香袋是不是做给贾宝玉的。



第25回,正讲到贾环故意推倒蜡烛,烫伤了贾宝玉的脸;然后赵姨娘和马道婆密谋,怎么杀害王熙凤和贾宝玉。紧接着,文中出现了这样一段描述:



“却说黛玉因见宝玉近日烫了脸,总不出门,倒时常在一处说说话儿。这日饭后看了二三篇书,自觉无味,便同紫鹃、雪雁做了一回针线,更觉得烦闷。便倚着房门出了一回神,信步出来,看阶下新迸出的稚笋,不觉出了院门。”



我们知道,林黛玉写诗特别厉害,几次都在公开场合与“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薛宝钗——争夺第一名的位置。因为剧情需要,所以此处提一句林黛玉经常看书是非常合理的。那么“做针线”被提及又有什么用呢?



以前看到这里,我只觉得作者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竟写了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来凑字数。然而,结合此前贾宝玉央求林黛玉给她做香袋,和后来袭人透露林黛玉旧年做了一个香袋再看,我才发现,此处插入的林黛玉做针线的细节描写,真的是非常自然和理所应当。这一情节的加入,不仅为后文袭人与史湘云的对话做了剧情铺垫,还将第18回和第32回的相关情节连成了一条完整的线。



然而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林黛玉“做了一回针线”这件事必须安排在此处,而不能是第18回和32回之间的任何一回呢?它的必要性在哪里?



我觉得这是因为第25回给“香袋是为贾宝玉做的”这件事,提供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大背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作者在描写林黛玉做针线时,特意提到了她当下的情绪——“更觉得烦闷”。



林黛玉为什么会烦闷呢?原因肯定是前文贾宝玉被烫伤了脸,她非常担心所致。但如果只有这一层意思,那就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了,也无法体现出“更觉得烦闷”里的“更”字了。



所以我觉得林黛玉的“烦”,是因为她看着自己手里做的针线,会立马联想到贾宝玉,而一想到这个人就会继而想到此时的他正忍受着烫伤的痛苦,于是越做越烦。对于林黛玉来说,这针线如果是为别的什么人做的,那么就无法更深刻地展现其当下的心理活动了,只有当它是为贾宝玉做的,才能将林黛玉自己的处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能让读者真正体会到林黛玉是因为睹物思人而产生的焦躁不安。



就是“做香袋”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值得挖掘的东西却如此之多,此前那些被我当成“多余”的场景描述,串联起来竟能呈现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



此时此刻,再回头看第五回脂批说的“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不止不会让我觉得批书人在吹牛,在不断熟悉《红楼梦》文本之后我还会惊叹:作者水平之高,真是让人佩服佩服。

发布于 2022-03-11 09: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21: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林黛玉有多美,谁也没见过,能让薛蟠看呆,却让贾宝玉也说不清楚
君笺雅侃红楼 2022-10-23 发布于辽宁  |  686阅读  |  2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林黛玉长什么样子?估计每个人眼中都不一样。原文中曹雪芹借由贾宝玉之口说出“神仙般的妹妹”。可神仙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只能说世间绝无仅有。

林黛玉初入贾家,众人眼中看到的是“怯弱不胜”“自然的风流态度”,都是形容她的“神”。

到贾宝玉眼中也是一样。


(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这般样貌完全无法捕捉,堪比《洛神赋》的神仙姿态。

这与写薛宝钗的实写眉眼身形样貌完全不同。林黛玉全都是“虚”写。

脂砚斋[甲戌眉批:从众人目中写黛玉。草胎卉质,岂能胜物耶?想其衣裙皆不得不勉强支持者也。]

所有现实的笔法与世俗的服饰,都不能衬托林黛玉的美,是以不直写。只说“病如西子胜三分,心似比干多一窍”,比西施美,比比干聪明,只有神仙而已。

林黛玉就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般,注定人间不能留驻她太久。


那么,林黛玉的具体容貌便没有描述么?也只能从原文的蛛丝马迹来简单推论一二,以偏概全了。

一,林黛玉肯定是病态美,唐伯虎以后明清的仕女图,大概能找到她的影子。

林黛玉长年有病,加上饮食清淡,肯定极为单薄。

原文形容她行动如弱柳扶风,“摇摇走来”。那种体态风姿,娇弱无力感,肯定不符合如今的审美。属于宋代以后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极致“病态美”。


二,“罥烟眉”同样是一种形容。

何谓“罥烟眉”?

罥是指“挂”。

烟是指“雾”。

指林黛玉的两道眉毛像雾一般挂在眼上。进而点缀那双含露目。

如果说水汪汪的眼睛是湖水,两道眉毛就像那点翠的轻雾一般。

林黛玉的眉色也非浅淡,反而突出眉色的深翠。

夏末秋初的早上,湖上一抹轻雾将远处对岸的树木和远山遮掩的朦朦胧胧,就是林黛玉眉眼给人的感觉。

而远山如黛,就是黛玉的“黛”色,深绿到发黑。

古人形容少女都是“绿鬓红颜”,就是说女孩子的毛发颜色乌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22: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宝玉用一个“颦”字,预言了林黛玉的结局和死因
2024-05-12 08:35:03 来源: 君笺雅侃红楼 陕西  举报
1
分享至
细说红楼梦172: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是神仙一般容貌,具体什么形容,却无详细描写。




(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写黛玉容貌全用虚词,“罥烟眉,含露目”,“两魇之愁”,“一身之病”,“娇花照水”,“弱柳扶风”,只让人感觉美,却不知具体样貌。

而最要注意的,则是“比干”“西施”之谶。

☞细说红楼系列172,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红楼梦》阅读小窍门,就是要严重关注文中提到的人物典故,对书中人物的影射。

“心较比干多一窍”,是说林黛玉比被纣王害死的比干还聪明智慧。

据说皇叔比干长有“七窍玲珑心”最是智慧,因此被妲己谗言挖去心脏而死。

林黛玉的心是“八窍”,就可知其聪慧。

但古人有云“慧极必伤”,也注定她要承受聪敏带来的损伤。导致与比干一样因“聪慧”短命结局。




“病如西子胜三分”,是说林黛玉就像“捧心的西施”一样因病而美,但形容却更胜三分。

西施自古便是美的化身,无论是“五美人”还是“四美人”,都妥妥稳居一席之地。

林黛玉胜西施“三分”,她美的难以言表,才都用虚词。

不过,“西施”除了点出黛玉之美,还有黛玉之病,更有黛玉之结局。

贾宝玉因见林黛玉模样,擅作主张给她取表字“颦颦”,以后林黛玉便多了一个“颦”的字。也常被称“颦儿”“颦丫头”。

“颦”有两个意思:皱眉和忧愁。




二者都因林黛玉娇弱不胜的病体所致,也是“罥烟眉”的根由。

因为有病,常有蹙眉之态。

因为离丧,常有忧愁之情。

因为多情,便有伤情之痛。

林黛玉“颦”由此来,注定“情深不寿”。

据说西施因有心疾,常有“捧心蹙眉”之态,时人以为美。

有“东施”效仿之,“东施效颦”由此而来。

“颦”与“西施”对林黛玉的影响,还可从后文《五美吟·西施》,作进一步影射。




传说西施与范蠡有情,不想吴破越,越王勾践以西施正旦为“美人计”,送去吴宫为王妃。后越王破吴杀吴王夫差,西施则不知所踪。

西施被嫁入吴宫,与范蠡的爱情姻缘毁于一旦。

据此可以断定林黛玉后文,肯定还有远嫁异国为王妃之谶。

比如她的潇湘妃子之号,还有姻缘伏笔“芙蓉花签”的昭君出塞典故,都隐喻林黛玉会远嫁异国为王妃后死去,与贾宝玉天各一方,阴阳永隔。

此时贾宝玉给林黛玉取名为“颦”,还不知他一语成谶,为日后之悔。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22: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容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可不止是说她聪明,里面有个大秘密
快乐老年435 2019-05-05   |  1179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是对林黛玉最经典的比喻。可是否有人想过,为什么要把林黛玉比作两位古人:比干和西子?

形容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可不止是说她聪明,里面有个大秘密
多愁多病身

《红楼梦》在描写黛玉时这样写道: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相传春秋时代的美女西施有心病,疼起来常常捂着心口蹙着眉,故有“西子捧心”这样一个词语。丑女东施看到人家样子好看,也故意学她皱眉,又留下一个“东施效颦”的成语。


林黛玉有个雅号叫“颦儿”,正是说她愁病之中爱皱眉的样子很像古时的美女西施。所以说,以西施喻黛玉之愁病娇弱之美可谓是恰到好处。

形容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可不止是说她聪明,里面有个大秘密
西施

比干则是商纣王的叔父兼宰相,后被妲己陷害而死,林黛玉跟比干这样一个糟老头儿又有什么好比较的呢?

有人肯定会说:这个也好理解,不是传说比干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吗?当初妲己假装生病,非要纣王取七窍玲珑心入药。纣王即让比干献出他的玲珑心,比干不得已剖心而亡。传说只有聪慧绝伦的人才会拥有“七窍玲珑心”。比干死后被封为了文曲星,掌管文学。林黛玉冰雪聪明,诗思飞扬,夸她“心较比干多一窍”,是说她比文曲星更有文采,这个很恰当啊!

形容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可不止是说她聪明,里面有个大秘密
比干像

嗯,恰当倒也恰当,但这个解释很不完美!因为林黛玉和比干的联系并没这么简单!

首先林黛玉和比干还有一层联系:两人是当家子!也就是说,林黛玉和比干都姓林。

比干是天下所有林姓人共同的先祖。相传比干被害后,暴虐的纣王下令要将他家满门抄斩,比干的正室妫氏刚刚怀孕三个月,听到消息急忙带着四个婢女逃到牧野一带,藏了起来。后来,妫氏在长林的石室中足月产下一个男婴,因为这里泉水淙淙,就给孩子取名为“泉”。

当周武王灭了商纣之后,他立刻褒封比干墓,铸造铜盘铭文,并派人四处寻找比干的遗孀和遗腹子,终于找到了妫氏和孩子。


武王听说“泉”诞生在长林的石室中,就赐他以“林”为姓氏,又因为石室坚不可破,又叫他将原来的名字“泉”改为“坚”。这就是第一个以“林”为姓的人——林坚。从此以后比干的后代就都以林为姓了。

形容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可不止是说她聪明,里面有个大秘密
比干之子林坚

现在明白了吧,比干原来是林黛玉的老祖宗,而黛玉恰好继承了先祖比干最优秀的才华基因。当然这个优秀基因也不是在黛玉这里一下子才出现,她的爸爸林如海就很厉害:“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探花相当于是全国科举考试第三名。这说明她家一直继承着祖上优秀的文学才华。

因此,林黛玉跟比干的第一个共通之处:林黛玉是比干的林氏后人,她有着跟祖先比干一样的高水平文学才华。

形容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可不止是说她聪明,里面有个大秘密
文财神比干

可这还没完,黛玉和比干还有第二个特别的共通之处:黛玉有幸承袭了这位老祖宗的另一个优点“有钱”!

作为神灵的比干是何许人也?除了文曲星这个高级职称之外,比干还有一个让人神共同羡慕的职务:财神。比干乃文财神是也。而林黛玉家呢,那可不是一般的有钱。她家一直是钟鸣鼎食的富裕之家,“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这个有钱有地位的家族到黛玉这里应该算是第六代了。

形容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可不止是说她聪明,里面有个大秘密
林如海为黛玉送行

特别是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又被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负责维扬地面的鹾政,也就是中央派出专门负责监查地方的盐政工作的官员。历代但凡负责盐务工作的职务向来都是肥差,盐课是国家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所谓“盐铁之利”,明清也是如此。两淮地区又是盐政的重中之重,盐课收入最高,而林如海负责的维扬正在这里。因古代的食盐生产和销售基本上被国家所垄断,在一些时代,商人如果能得到国家颁发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盐引”就会发大财。总的来说,围绕“盐”会出现无数的利益输送往来,可以说跟盐打交道就是跟白花花的银子直接打交道。(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查清代的贪污大案“两淮盐引案”。)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他是负责监察工作的,不可能借此中饱私囊,但别忘了《红楼梦》是小说,小说的特点就是要在虚构中隐隐透露一些信息,这个信息就是“林黛玉家很有钱”。正如脂砚斋所批:“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

形容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可不止是说她聪明,里面有个大秘密
盐引银锭

更重要的是,林黛玉和比干还有第三个共同点:心脏病!

其实美女西施和比干有一个隐蔽的共同点,两个人都有心病。西施是自己本身就有心病,所以老“捧心”难受,而比干更直接,被刀剜了心。林黛玉既像西施又像比干,她是左右都离不开心病。如此伤心,才导致于天天伤心落泪。她的伤心就是胎里带来的,家庭变故也好,情事变迁也好,流水落花这些让人伤怀的景物也好,只是促使她本身心病发作一些外部刺激而已。

《红楼梦》写道:“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

黛玉这个“旧症”是什么呢?现在终于找到答案了,那就是“先天性心脏病”。——这是稍稍开个玩笑,用现代医学名词说黛玉的病肯定不准确。准确的说,她是胎里就带来了一种“心病”。

形容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可不止是说她聪明,里面有个大秘密
潇湘妃子林黛玉

她这个先天疾病又是怎么治疗的呢?“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中医方剂学中的“人参养荣丸”是一种治疗心血不足的丸药,所以说黛玉这个药还算没吃错,可惜,这个胎里带过来的心病不是说治就能治好的。没办法,黛玉的命运跟她的老祖宗比干联系得就是这么紧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22: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封神演义》中拥有七窍玲珑心的比干,在历史上到底是怎么死的?
播报文章

心雨娱情社
关注
2021-11-05 00:20
(说历史的女人——第818期)在中国古代,最容易搞混淆的两本书,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则是《封神演义》。原因主要是这两本书的受众喜欢程度太过广泛,流传经久不衰。结果使得,演义中的人物比历史上的实际形象更为真实。但是,喜欢归喜欢,我们还是有必要在喜欢的基础上,搞清楚一些人物的历史本源和艺术虚构的区分。今天,笔者主要谈谈在《封神演义》中拥有七窍玲珑心的比干,在历史上到底是怎么死的?

为此,我们需要厘清4个要点:




第一个是《封神演义》中的比干是什么形象?

在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中,比干的职位是商朝的丞相(《封神演义中妲己对纣王称之为亚相》)。不过这个丞相的说法,当是谬误,原因是商朝时期,应该没有丞相这个官职。

根据史料记载,有关“丞相”的最早出处,来自《史记·秦本纪》和《史记·樗里疾甘茂列传》,前者有记载曰:“(秦武王二年,即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另外《汉书》也记载曰:“相国、丞相,皆秦官。”

严格来说,商朝的官职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为商朝帝国服务的内服官,一类是帝国之外的外服官。在内服官中,级别较高的三个位置,分别是“尹”、“宰”、“卿事”。根据比干的级别,他应该是“尹”。比如著名的伊尹。伊为姓,尹为官名。至于说伊尹被拜相,这都是后世的说法,根据史学家的分析研究,战国之前,“相”不过是辅佐的意思,还不是正式的官名。

在《封神演义》中,比干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他是一位刚直不阿、忠诚商王朝的大臣,对商纣王被妲己迷惑是心如刀割,对国家的倾危是日夜悬心。

第二是所谓的“七窍玲珑心”到底是什么心?

按说每个人原本都只有一颗心,而且这颗心都一样,但《封神演义》是一本想象力非常大胆的书,作者让比干长了一颗与众不同的心脏,即七窍玲珑心。什么是七窍玲珑心?听起来如此玄乎,其实很简单,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就曾经说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所谓多一窍,就是多一个心眼。说白了,就是比干长着一颗有7个孔的心脏,而且这颗7孔心脏非常轻巧精致,犹如宝石,是一宝也!

不过根据《演义》中的表述来看,比干之心的神奇,则全赖妲己之虚构,目的是为了说服纣王,坑害比干而已。结果纣王召见比干,借用其心,比干只好用剑自剖腹部,取出心脏。比干因此而死,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则被纣王令人做汤,给妲己喝了。

说到底,比干之七窍玲珑心,并非有什么神奇功能或疗效之心,而是一颗对商王朝的赤诚之心,如此而已。




第三是历史上的比干是什么形象?

比干生于前1110年,卒于公元前1047年。其父是商王帝文丁,其兄是商王帝乙。

帝乙有4个儿子,分别是微子启、微仲、子期、帝辛。

帝乙死后,帝辛继位,即著名的商纣王。

作为叔父的比干,身为商王朝的两朝重臣,对商纣王当然是尽心辅佐。

但是商纣王是一位好战的君主,史载中说他更是力大如牛,武力过人。

商纣王四处征讨,导致民疲国穷,因此比干劝谏商纣王要休战养民。尤其是征伐大国徐夷,虽然取胜,但是数年战火,商朝也是“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损失极其严重。可是商纣王却不管不顾,还要继续发动战争。结果搞得天下诸侯怨气很大,周则联合诸多诸侯造反了,组织联军攻打朝歌。

在此危局之下,商纣王似乎还没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和严重性,但是有人意识到了,即比干。比干认为,当时商朝的主力在外征战,尚未回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组织朝歌的各部落俘虏及有限的军队死守朝歌,等在外的部队回师归来,则可里应外合,就能击溃周联军。

但是商纣王好大喜功,自以为是。不但不听比干之劝谏,更以乱其军心之罪将比干处罚,将其诛杀。之后,商纣王组织朝歌之各部落俘虏等众,多达17万之众,浩浩荡荡来到牧野,与周联军对抗。结果,本身就是俘虏,全部临阵倒戈,商军惨败,商纣王自焚而死。

不过这两人虽然死了,但是后世的情况却反差巨大。商纣王被看作是一代昏君的代表,而比干则被誉为千古贤臣。更有光照千古的四个“天下第一”,分别为天下第一仁、天下第一庙、天下第一墓、天下第一碑。尤其是最后这个天下第一碑的价值非常大,因为比干庙中石碑上的四个字“殷比干莫”,乃是伟大的孔子在55岁途径牧野时以剑所书。




第四是历史上的比干真是因挖心而死吗?

根据以上的史料,我们已经弄清楚,《封神演义》中的比干乃是在妲己的引诱下、商纣王的逼迫下、比干自我挖出心脏,最后结束了生命。不过在演义中,比干如此作为,却也是为了自证忠君之心。

如此说来,演义虽是演义,但是对比干的核心价值观并未敢进行篡改。在这一点上,与历史记载倒是比较吻合的。在正史上,比干乃是因劝谏纣王而被诛杀。目的都是一样,劝谏君王,忠诚君王。

比干之所以得到后世的推崇和孔子的敬仰,大概就是因为他身上的这种品质。忠诚,是为人臣者最重要的品质。离开了忠诚,一切都是要免谈的。但是怎么来表现忠诚呢?难道是看着君王在犯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吗?看着他自我毁灭而不管不问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要怎么做呢?作为臣子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劝谏,而劝谏的最高级别就是以死相谏。

在古代,能以死相谏的臣子是值得纪念和赞誉的,也是历朝历代帝王所推崇的,因为死谏是对君主的忠诚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即便当时皇帝不喜欢,但是以后皇帝还是会喜欢的。

所以说,在古代的价值概念里,忠诚之心,死谏之心,爱国之心,才是真正的七窍玲珑心。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史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23: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看懂林黛玉为人的,不是贾宝玉和紫鹃,而是怡红院一个小丫头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黛玉目下无尘,不免不如薛宝钗随时就分更令人喜欢。

薛宝钗来后林黛玉被抢了风头,小丫头子们都喜欢找宝钗玩,让黛玉心生不忿。

林黛玉也因“目下无尘”被认为过于尖酸刻薄,小性儿难容人。


不但袭人因此选择宝钗,希望她能嫁给宝玉做自己主母,就是小红这种不相关的人,听说黛玉听闻了她的丑事也说:“了不得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小红的想法代表了贾府大多数人的心声,也说明真实的黛玉受人误解之深。可能只有她身边的紫鹃和雪雁才真正能像贾宝玉一样认识黛玉。

就算是紫鹃,其实也是对黛玉性格反复莫测,纤细敏感有一些想法,只是两人情同姐妹才并不隔阂。

但每当黛玉啼哭或者心情不畅时,紫鹃也都慢慢麻木,知道黛玉性格如此难劝而不过多干预。实际就是默认了黛玉的敏感性格。

至于贾府其他人,基本在潜意识里对黛玉都有刻板印象,自然敬而远之。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怡红院有个小丫头却具慧眼,她难得对林黛玉另眼相看不说,更是看出了林黛玉的真正性格,绝非外界传言那样小气敏感,这小丫头就是佳蕙。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佳蕙是贾宝玉房中八个小丫头之一,从她与小红关系好就知也是个不得意的。起码不像四儿、坠儿那样有事在前,好处多多。

佳蕙的出场与小红有关。小红名叫林红玉又与林黛玉仅只一字之差,可知佳蕙的出场,就是为林黛玉剖白而设。

(第二十六回)原来是本院的个小丫头名叫佳蕙的,因答说:“在家里,你进来罢。”佳蕙听了跑进来,就坐在床上,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


原来林黛玉爱喝暹罗茶,贾宝玉被五鬼魇魔法好转后就派了佳蕙去送茶。注意暹罗茶这个线索,结合随后出现的薛蟠、暹罗贡猪、莲藕、西瓜和鲟鱼,为林黛玉日后和贾探春远嫁西海沿子的重要伏笔。不提。

因贾宝玉被五鬼魇魔法差点害死,各房的人抽调过去照顾值班很辛苦,贾母在宝玉好了后论功行赏,分别给了各房赏钱。

佳蕙去到潇湘馆时,正赶上贾母派人送钱过去,于是林黛玉就抓了两把分给佳蕙,见者有份。

贾府奴才们替主子跑腿,大多会有好处。就像薛宝钗派来送燕窝的婆子,代表宝钗的人情,就得了几百钱的赏赐。可也不是来人就赏,否则月钱也不够。


佳蕙没想到跑腿一趟,林黛玉就给了她两把钱。对于她这一个月五百钱的小丫头,两把钱大概少说也有百十个,可是幸运了。

而林黛玉抓了大家的钱给佳蕙,就肯定要自己再补上给其他人分,出的实际也是她自己的钱。

佳蕙高兴回来找小红帮她数钱,也只感恩黛玉的赏赐。

题外话:那时候小丫头的钱都要交给对接的大丫头收着,她们没有自己收钱的权力。芳官与干娘何婆子不和睦,贾宝玉就说干脆让袭人收了芳官的钱去照顾她。佳蕙将钱给小红收着也是类似,说明小红算作佳蕙的“师父”,这很重要,后文再说。


佳蕙既得了林黛玉赏赐,吃人家嘴短,自然觉得黛玉好,本也没什么。她毕竟还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小丫头子。

但随后因小红病恹恹的,她对小红的提议可就有意思了。

(第二十六回)佳蕙道:“我想起来了,林姑娘生的弱,时常他吃药,你就和他要些来吃,也是一样。”

佳蕙并不知道小红心中对林黛玉有刻板印象,并不像她一般认同。但她认为小红有病应该吃药,去找林黛玉要一些来吃一定没问题。

她这话当然是童言无忌,可也证明佳蕙对黛玉喜欢,并不认为黛玉小气、敏感、不好相处。

站在佳蕙的立场,她虽童真未泯却也不是小孩子的天真。她与小红受怡红院中人排挤,便一针见血说“可也怨不得,这个地方难站。”可知她是有一番见识的。


越是如此,当她建议小红管林黛玉要药吃,便越证明她对黛玉的信任和尊重,显然不是那两把钱之功,而是平日见识的亲近和孺慕。

佳蕙因此成了唯一一个对林黛玉有如此亲近立场的小丫头。

她名“佳蕙”,佳者,好也。蕙者,聪慧也。

佳蕙既是一个好的“草木人”,也拥有紫鹃一样的“聪慧”,又与林红玉交好,恰对林黛玉有影射。可谓慧眼识人之明了。

后文贾母珍藏的一副慧纹桌屏出自慧娘之手。慧娘就影射林黛玉十八岁死于“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所以,佳蕙对林黛玉的亲近和认识,从她与林红玉的关系也得体现。

二人不光是师父与徒弟的关系,小红离开怡红院后跟了王熙凤。等到王夫人问贾宝玉几个丫头时,凤姐说到小丫头子就说有“佳蕙”等八个。


要知道四儿才是小丫头之首,王熙凤如何提佳蕙?显然是小红做了执事丫头后,不断像她提到的原因。后来贾宝玉生日直到抄检大观园,佳蕙就已经“消失”。推测她极有可能跟着小红去了。

小红是林黛玉的影,佳蕙倒像是慧紫鹃,她与小红的同进退,不排除影射日后林黛玉远嫁,紫鹃跟随而去的结局。

无论如何,佳蕙对林黛玉天然亲近,她对黛玉的印象和认识,都是贾府其他丫头中最好的一个。当是作者有意伏笔,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19 10:25・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15: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

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本诗起笔于落花,但是讲述了诸行无常、因缘和合、自性圆满、空性觉悟等无比深奥的道理,尽显作者超然物外的逍遥之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9: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的“紫宫夫人”指的是谁?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2个回答#合辑# 机票是越早买越便宜吗?
小爱即暖
2015-05-09 · TA获得超过1233个赞
关注
这是李白阳春歌里的两句
紫宫,天帝的居室。也指帝王宫殿。《文选·西京赋》:正紫宫于未央。李善注:未央宫,一名紫微宫。然未央宫为总称,紫宫其中别名。“紫宫夫人绝世歌”指汉武帝李夫人。《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本以倡(乐人)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2    评论 分享 举报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6-01-21
紫宫夫人:姓李,是李延年的妹妹,人称“李夫人”,是汉武帝最生死难忘的一位妃子,倡家出身,丽姿善舞。名动京师的佳人歌,就是李延年为她所作,李夫人也因此得宠。李氏被封为夫人,生汉武帝第五子刘髆(昌邑王),后追封为孝武皇后。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04: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花魂鸟魂+杜鹃//紫鹃&雪雁+绛珠仙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3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林黛玉和杜甫
2016-05-10 14:06
《风语红楼》之一千二百零六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会认为我发神经。一个是诗圣,一个是《红楼梦》女神;一个是滚滚红尘,一个是镜花水月;怎样可以联络到一同呢?

艺术是相通的,恰如《红楼梦》之流失,让我想到了维纳斯之断臂。林黛玉之形象,如飞鸟掠过脑际,电光火石间,瞥见的,竟然是杜老先贤凝重而苍白的脸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是这句,让我想到了黛玉。

黛玉宿世,感于神瑛仆人的灌溉之恩,无认为报,只为”还泪“,是不是感时花溅泪呢?我觉得是。

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绛珠者,赤色之露水也,本来即是血泪。黛玉为《红楼梦》花神,是百花代言人,她倾诉的是百花的哀怨,她流的是百花的眼泪。于男女而言,这是不是感时花溅泪?是的。

宝黛生离,离散之时,是有恨的。不恨,黛玉不会自挂东南枝;不恨,宝玉不会抛娇妻(宝钗)而不管,抛爸爸妈妈而不管,抛宗族于不管,悬崖撒手,弃而为僧。这个弃,即是抛弃。

宝黛死别,诀别之时,百鸟惊心。紫鹃,黛玉大丫鬟,也是她的姐姐,杜鹃啼血,为有恨也,为有惊也。雪雁,跟着黛玉从扬州来的小丫鬟,据说雪雁终身忠贞,终身只有一个伴侣,离散便孤单终身,思念一世。高鹗老儿,误我雪雁苦矣,暗喻搬迁分别之苦的雪雁,怎样充任掉包计的玩偶?

杜鹃啼血,雪雁哀鸣,宝黛恨别之时,是为”鸟惊心“也。

黛玉以及宝黛的爱情,是不是当得诗圣这千古名句?

本来不唯百鸟,黛玉死去,宝黛生离死别,百花为之失容,草木为之低垂,正应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刚好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前句。

国家者,家国也。无认为家,何认为国?关于黛玉而言,是家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猜疑,黛玉的刻画,宝黛爱情的拿捏,杜圣人这首诗,是起了关键作用的。曹雪芹基本是用了这个意境,这个格调来定格黛玉的。

文明,文学,自发作以来,就渺渺渊源流长,代代薪火相传,已然变成一个自律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那些巨大的著作,彼此熏陶,彼此影响,早已血浓于水,血脉相传,骨血难离了。从这个含义说,即便现实版的诗圣,和虚幻版的花神,也是可以搭界的。看来,黛玉与杜甫的联络,并非奇谈。

这即是艺术的神妙,这即是艺术的缘分。

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来最大的财富,华夏一脉拜拜网()为全球华人搭建一个孝道文化传承的桥梁,我们要把我们前人传下来的孝道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04: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诗圣杜甫还有点“关系”
笔下农村
2019-05-08 20:29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诗圣杜甫还有点“关系”。
诸君请先别笑。唐代活生生的一个诗史杜甫,和清朝《红楼梦》这部小说里女主人公有啥关系?要知道,一个是传唱千古的诗中泰斗,一个是太虚幻境里的镜花水月。他们之间很笨风牛马不相及,有啥关系?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撇开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这两个人身上,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写诗。
其次,两人最后的结局,虽然展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逃不了两个字:悲剧。杜甫以垂老之年,诗名天下,最后垂老之年,竟然活活饿死(也有说是吃了牛肉撑死的);黛玉却蕙质兰心,冰肌玉骨,分明就是诗词中的仙子形象,只是体弱多病,不正是杜甫笔下的“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吗?所以说,两人在艺术上是完全没有鸿沟的。

我们设想一下,千载之前的唐朝,安史之乱劫后余生的杜甫,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么,千载之后的大观园里,见落花而垂泪,哀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林黛玉,两人的悲苦,有什么不同吗?易地而处,似乎两人的身份都很适合彼此的境况。
杜甫的“恨别鸟惊心”,是伤于家国离乱的大处;黛玉的“感时花溅泪”,只是感伤身世飘零,以及与贾宝玉之间爱情的艰难。虽然境界悬殊,但于“情”是没有区别的。

最后,当林黛玉以妙龄之年香消玉殒之际,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曾有任何的玷污;而杜甫曾被叛军羁押,却九死一生逃脱之后,千里入蜀追随玄宗,不也正是“”“强于污淖陷渠沟”么?
杜甫笔下的美人,是“日暮倚修竹”的寂寞出尘,而林黛玉自号潇湘妃子,正是以斑竹有痕而来。潇湘馆里,那一丛丛翠竹,相信每一个落日之下,只要身体允许,黛玉是否也依竹凝视?是杜甫为林黛玉专门写的诗吗?还是林黛玉仰慕杜甫诗中的境界而为之?如果一定要说,或者两样都行吧。

或者我们可以寻找一个比两人更早的参照。王昭君,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很巧合地,同时出现在现实的杜甫、和虚拟的黛玉笔下诗中。
杜甫笔下的王昭君,是“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更是自己生不逢时的叹息;黛玉笔下的明妃,则是“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不也正是字上怀抱的写照吗?诗词文学之美,是善于记录下每一个时间点的美,并使其成为隽永。杜甫与黛玉,不正是“心有灵犀”般的笔调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现实世界里的诗史诗圣,与虚拟世界里的花神花魁,他们的情怀,其实是相通的。所以,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唐代杜甫有点“关系”,也就是指他们之间在文学和诗歌写作上的传承关系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9 10:14 , Processed in 0.0564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