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贾雨村为什么“乱判葫芦案”?(三)
悼红文 2012-03-21 | 679阅读 | 1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明明是贾雨村判案,为什么回目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呢?
此处薄命逢薄命,葫芦判葫芦。两薄命对两葫芦,用一“偏”字对一“乱”。何也?
偏者,根据不同的词组有不同的意思。经常表示侧重某一方面等意思。在这里,具不该这样,偏偏就这样之意,或具与愿望相悖离之意。或理解为偏离了正道也通。总之,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
乱者,任意随便也。在这里,首义应为以假乱真,取造衅开端从假始意。也就是说,乱,从假话(贾化,贾雨村)开始拉开帷幕。直至“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了歌解》
因此,从两个薄命人身上所发生的与常理相反的事件里,反映出假话(贾化)是罪魁祸首,而“葫芦僧”寓意世人不明就里。作者因此于悼红轩中披 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 《金陵十二钗》。以醒世人。—— 因糊涂(葫芦)而喻世、警世、醒世。并用“糊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糊涂)的结果,指出了“眞应怜”(甄英莲)。
结合前文,也就是第一回:“当日地陷东南, 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 风流之地. 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 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 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 日只以观花修竹, 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 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此处采用谐音的艺术方法,为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伏线。同时为全书伏笔。一是“真事隐”(甄士隐);二是“眞应怜”(甄英莲)。也就是说,《红楼梦》为什么要“真事隐”,全在于势利的风俗使然。然则又何以“眞应怜”,原因也是一样的。“葫芦僧”来自于“葫芦庙”,
此庙绝非只是一座庙,而是红尘的代名词。是故,“葫芦僧”指的是红尘中人。因此,红尘因“糊涂”而“真事隐”,红尘中人因“糊涂”而“眞应怜”。这样就无异于“糊涂”“乱判”“糊涂”案了。所以,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而非贾雨村。至奇之妙处恰恰就在这里了,明明贾雨村是判官,却又用“葫芦僧”作回目,这又是为什么呢?此“糊涂”在作祟也。也就是说,因假而“葫芦”。即:糊涂因假,因假而糊涂。
看起来,这起“葫芦案”,是因薛蟠而“乱判”。事实上,没有薛蟠,还有孙绍祖,犹有无穷无尽的纨绔与膏粱。没有薛蟠等一干人,怎知官场黑暗?怎知势利欺人?又怎知甄英莲“眞应怜”?怎知《金陵十二钗》的宿命?怎知“千红一哭”(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万艳同杯)的“群芳碎”(群芳髓)?如果说人世间有因果,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因果。那么,从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一路走下来,直到“群芳碎”,或可窥视出何为因?果因何?
因为假而糊涂,因为糊涂而应怜。
关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应结合前、后文对照,才会揭示出它的真相,还其正面内容。从前文的真事隐一家的小荣枯,读出“乱判”的原因,从贾家的大荣枯里读出“乱判”的结果。甄英莲诠释了《金陵十二钗》,甄士隐阐释了荣国府,确切的说是宁荣二府。却用贾化、贾雨村“演”“乱判”。( 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前文为证,后文演示。用前文的“十里街”(势利劫)、“仁清巷”(人情相)、“葫芦庙”(糊涂缪),寓世道因此而艰难“地方窄狭”。体现“风俗”(风俗)。用“霍启”(祸起)“小解”(小节)丢英莲,“葫芦庙”失火殃甄家的实例,把势利的风俗人情具体化,为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伏笔,也就是说,贾雨村“乱判葫芦案”是有社会根源的,这个根源就是“葫芦庙”,因此,作者用回目点睛出这一层寓意来。因此,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还只是一个工具,表现“葫芦”(糊涂)升级的道具。这就是明为贾雨村“乱判葫芦案”,实为“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真相。也即所谓明明是贾雨村“乱判葫芦案”,却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作回目的真相。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的对人情世态进行剖析,是《红楼梦》的又一大特色。
这是一个找前伏后的关键点,脱离了前文之因,则难知后文之果。说到底,贾家的大荣枯才是最终结果,而在这个结果里的寓意不仅深刻,同时也极其丰富。故有百科全书之称。
如果说,“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的“群芳髓”(群芳碎),从“甄英莲”(眞应怜)开始,并以前后相映照的形式,进行着相互印证。那么,甄士隐(真事隐)一家的小荣枯就因势利的风俗人情对贾家的大荣枯,埋下了伏线。而这一切,都从贾雨村“乱判葫芦案”,或说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进行了点睛。
如果说《红楼梦》包罗万象,那么,贾化(假话)作为代表所表现出的风俗的势利人情就是乱相之源。用“训诂学”(语文学)上的方法,对贾化(假话)作出研讨时,他就是一个词条,《红楼梦》对其进行了释义。并把他当做“活词条”,作为人物,可作“形训”。至于“音训”、“义训”等“训诂”内容,也在诠释着“贾化”(假话)的多层涵义。而从广义的“训诂学”方面,更能诠释出“贾化”(假话)的丰富内涵,因为假话的语义范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危害从内往外裂变,能量巨大。
+关注
undefined
悼红文
共 24 篇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