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甄英莲香菱秋菱更衣石榴裙&湘灵鼓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贾雨村为什么“乱判葫芦案”?(三)
悼红文 2012-03-21   |  679阅读  |  1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明明是贾雨村判案,为什么回目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呢?

此处薄命逢薄命,葫芦判葫芦。两薄命对两葫芦,用一“偏”字对一“乱”。何也?

偏者,根据不同的词组有不同的意思。经常表示侧重某一方面等意思。在这里,具不该这样,偏偏就这样之意,或具与愿望相悖离之意。或理解为偏离了正道也通。总之,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

乱者,任意随便也。在这里,首义应为以假乱真,取造衅开端从假始意。也就是说,乱,从假话(贾化,贾雨村)开始拉开帷幕。直至“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了歌解》

因此,从两个薄命人身上所发生的与常理相反的事件里,反映出假话(贾化)是罪魁祸首,而“葫芦僧”寓意世人不明就里。作者因此于悼红轩中披 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 《金陵十二钗》。以醒世人。—— 因糊涂(葫芦)而喻世、警世、醒世。并用“糊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糊涂)的结果,指出了“眞应怜”(甄英莲)。

结合前文,也就是第一回:“当日地陷东南, 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 风流之地. 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 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 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 日只以观花修竹, 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 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此处采用谐音的艺术方法,为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伏线。同时为全书伏笔。一是“真事隐”(甄士隐);二是“眞应怜”(甄英莲)。也就是说,《红楼梦》为什么要“真事隐”,全在于势利的风俗使然。然则又何以“眞应怜”,原因也是一样的。“葫芦僧”来自于“葫芦庙”,

此庙绝非只是一座庙,而是红尘的代名词。是故,“葫芦僧”指的是红尘中人。因此,红尘因“糊涂”而“真事隐”,红尘中人因“糊涂”而“眞应怜”。这样就无异于“糊涂”“乱判”“糊涂”案了。所以,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而非贾雨村。至奇之妙处恰恰就在这里了,明明贾雨村是判官,却又用“葫芦僧”作回目,这又是为什么呢?此“糊涂”在作祟也。也就是说,因假而“葫芦”。即:糊涂因假,因假而糊涂。

看起来,这起“葫芦案”,是因薛蟠而“乱判”。事实上,没有薛蟠,还有孙绍祖,犹有无穷无尽的纨绔与膏粱。没有薛蟠等一干人,怎知官场黑暗?怎知势利欺人?又怎知甄英莲“眞应怜”?怎知《金陵十二钗》的宿命?怎知“千红一哭”(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万艳同杯)的“群芳碎”(群芳髓)?如果说人世间有因果,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因果。那么,从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一路走下来,直到“群芳碎”,或可窥视出何为因?果因何?

因为假而糊涂,因为糊涂而应怜。

关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应结合前、后文对照,才会揭示出它的真相,还其正面内容。从前文的真事隐一家的小荣枯,读出“乱判”的原因,从贾家的大荣枯里读出“乱判”的结果。甄英莲诠释了《金陵十二钗》,甄士隐阐释了荣国府,确切的说是宁荣二府。却用贾化、贾雨村“演”“乱判”。( 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前文为证,后文演示。用前文的“十里街”(势利劫)、“仁清巷”(人情相)、“葫芦庙”(糊涂缪),寓世道因此而艰难“地方窄狭”。体现“风俗”(风俗)。用“霍启”(祸起)“小解”(小节)丢英莲,“葫芦庙”失火殃甄家的实例,把势利的风俗人情具体化,为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伏笔,也就是说,贾雨村“乱判葫芦案”是有社会根源的,这个根源就是“葫芦庙”,因此,作者用回目点睛出这一层寓意来。因此,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还只是一个工具,表现“葫芦”(糊涂)升级的道具。这就是明为贾雨村“乱判葫芦案”,实为“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真相。也即所谓明明是贾雨村“乱判葫芦案”,却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作回目的真相。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的对人情世态进行剖析,是《红楼梦》的又一大特色。

这是一个找前伏后的关键点,脱离了前文之因,则难知后文之果。说到底,贾家的大荣枯才是最终结果,而在这个结果里的寓意不仅深刻,同时也极其丰富。故有百科全书之称。


如果说,“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的“群芳髓”(群芳碎),从“甄英莲”(眞应怜)开始,并以前后相映照的形式,进行着相互印证。那么,甄士隐(真事隐)一家的小荣枯就因势利的风俗人情对贾家的大荣枯,埋下了伏线。而这一切,都从贾雨村“乱判葫芦案”,或说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进行了点睛。

如果说《红楼梦》包罗万象,那么,贾化(假话)作为代表所表现出的风俗的势利人情就是乱相之源。用“训诂学”(语文学)上的方法,对贾化(假话)作出研讨时,他就是一个词条,《红楼梦》对其进行了释义。并把他当做“活词条”,作为人物,可作“形训”。至于“音训”、“义训”等“训诂”内容,也在诠释着“贾化”(假话)的多层涵义。而从广义的“训诂学”方面,更能诠释出“贾化”(假话)的丰富内涵,因为假话的语义范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危害从内往外裂变,能量巨大。

+关注
undefined
悼红文
共 24 篇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甄英莲失踪,实为甄士隐一手安排

与心幽欢
IP属地: 安徽
2018.06.03 21:48:59
字数 1,208
阅读 764
该作品首发珍爱红楼梦微信公众号。静候前来支持。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甄士隐终归是还是被赖头和尚这最为恶毒的谶语吓唬住了吧。只是他意欲细问,那一僧一道,转眼就不见了踪影。他也就只能一个人痴想。

想些什么呢?

首先,他的耳边当是不断回响着赖头和尚那哭诉的话语:“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其次,他的心底,当是追忆着早已忘记大半的梦境。

同样是一僧一道,现实与虚幻一结合,甄士隐又怎不怀疑这是上天为他透露出的天机呢?

只是,他甄士隐在那十里街众人心目中乃是神仙一流的人品,他又怎么会轻易地在众目睽睽之下去遗弃自己的女儿呢?更何况,年过半百的他,也只有此女,内心虽有不足,也是聊胜于无。

但,甄士隐又非真的神仙,他的内心也有痛苦,有着不知足,他的散淡只不过是命中无子的沉沦罢了。因此,在其梦境之中,他也就殷切祈求那一僧一道为他指点一二,以助他脱离成论之苦。


甄士隐没有真的修为,那一僧一道走后,他的恐惧必然会一直埋在心底,内心并可能隐隐作痛。

一方面,赖头和尚说女儿的会累及爹娘,这是他对自己未知痛苦的恐惧。另一方面,甄英莲更可能会因为爹娘的不幸,遭受更大的不幸,这是她为女儿心痛。

总之,未来的路,在甄士隐心底,都是悲剧。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甄士隐当然要想办法应对。这就有了元宵节那晚发生的事。

首先,在那晚,甄士隐只是让奴仆霍启一个人带着甄英莲外出,自己不陪同,当就是故意不让儿女在那天晚上呆在自己身边。他想以此破解赖头和尚的咒语。如果那晚大家都平安无恙,那么他内心也就会少许多恐惧。

其次,那晚,甄士隐对于英莲的安危似乎是完全不曾放在心上。他为什么仅仅只是让一个奴仆带着英莲出去。甄家也是望族了,几个奴仆没有?元宵佳节,街市热闹,鱼龙混杂,甄士隐一点点都不忧心?


而且,英莲那么小,奴仆带着她看花灯,半夜未归,甄士隐也依然不派人出去寻找,直到第二天发现女儿一夜未归,才派人四处寻找。

事后,甄士隐虽然因为女儿的失踪,哭得死去活来,也难免不让人觉得他心狠。如此伤心,何必当初?

这个时候,我们也就可以有另一种猜测,或许甄士隐希望女儿在那个夜晚消失,虽然他会因此而万分不舍,会痛苦得撕心裂肺。因为,他可能会觉得女儿消失了,那赖头和尚的咒语也就不会生效了。为了帮助他避祸,赖头和尚当初不就是想着要走她的女儿吗?他或许也会想着女儿在那一晚,会跟着赖头和尚去太虚幻境,那样也是一种完美的结果。


只是甄士隐想得太天真了吧。街上再也不会出现赖头和尚,有的只是拐子,他的女儿因为他的不在意,在那一夜,会直接由天堂堕入地狱,他自己也难逃厄运。

这么样,我们也就只能感叹甄士隐是一位狠心的父亲,他为了所谓的周全,在恐惧与懵懂中,或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的女儿残忍抛弃了。甄英莲的失踪,实为他一手安排。他是多么地糊涂啊。只是,香菱一生凄苦,她是否会想到,这一切均源于他父亲当初对她的无情抛弃。

该作品首发珍爱红楼梦微信公众号。静候前来支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核心秘密,就在甄士隐和贾雨村身上,多数人理解错误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三目观史
关注
2022-03-19 16:20来自山东
《红楼梦》第一回,贾宝玉和林黛玉包括贾家都没有出场,就迎来了甄士隐和贾雨村二人。

甄士隐富,却只有一个女儿甄英莲,未来注定是末世断绝之兆。

贾雨村穷,却饱读诗书,满怀抱负,将来在科举仕途之上大有可为。




这样两个人相识、相交,本就代表了“兴亡”的主旨。更集中体现出“欲望”的贪著。通过《好了歌》表达了出来。

而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关键,就在于二者名字的谐音之中。本文就要讲解一下甄士隐和贾雨村二人的名字,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先说甄士隐。

(第一回)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甄士隐,名费,字士隐。

“费”者,一“财货”也,有钱。二“废”也,无能。

有钱、无能必然末世,已经画出来贾宝玉未来的形状。

“士隐”者,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山中高士”,而大隐隐于市。突出无心名利,淡泊自守之意。也是贾宝玉的人生追求。

甄士隐无疑就是贾宝玉的另一面。

甄士隐住在“十里(识礼)街”,“仁清(人情)巷”,“葫芦(糊涂)庙”旁,都是谐音,却点出人情世故、世态炎凉。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也是不错。有说是将“真事”隐去,遮掩了某某真事之意。

君笺雅侃红楼对比有异议,所谓“真事隐”,就是指真相隐藏在甄士隐身上的意思。

从甄士隐梦中邂逅通灵宝玉,丢了女儿甄英莲,葫芦庙大火烧的家破人亡,再举家投奔岳父封肃被坑蒙拐骗,最后被跛足道人点化出家而去……

甄士隐几乎浓缩了贾家和贾宝玉败亡的一生。看贾家和贾宝玉的故事前因后果,基本从甄士隐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再说贾雨村。

(第一回)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号雨村。

贾化,就是“假话”,贾时飞,就是“假是非”,贾雨村脂砚斋认为“假语村言”,是《红楼梦》的线索人物。

不过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贾雨村最重要的另一层谐音是“真愚蠢(假愚蠢)”,“真是非(假是非)”!

假作真时真亦假,贾雨村的“假”其实是“真”!所以他是甄宝玉的启蒙老师。




贾雨村是破落户,出场就一无所有,唯有科举仕途一条路。他家住“湖州”为“胡诌”就是“假”。最关键是他住在甄士隐的“隔壁”葫芦庙。

“隔壁”细思极恐在,荣国府的隔壁是宁国府和贾赦大宅。“家事消亡首罪宁”,“造衅开端实在宁”,都表明贾家的“是非(时飞)”出在隔壁。贾珍、贾赦是罪魁祸首。

贾雨村寒门学子出仕为官,却醉心名利不能自拔,利欲熏心“致使枷锁扛”,折射出个人之兴亡,紧扣《好了歌》主旨。

关键是贾雨村为甄家带来灾难,为贾家引来“是非”,都成了这两家日后败亡发关键人物。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是真小人也!




闲言少叙,甄士隐身上藏着贾家兴亡的具体事件,贾雨村则藏着贾家兴亡的核心原因,就是看不开名利的“愚蠢”!

所以,贾雨村在智通寺见到的那副对联和老和尚都是人的“利欲熏心”的心相。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讲得就是名利之人被欲望裹挟的迷惘和不自由。如果能知足常乐,也不会最后身陷囹圄。贾雨村如此,贾家也如此,都愚蠢。

老和尚又聋又哑又痴又呆,贾雨村以为有神异,是痴心妄想。




老和尚却充耳不闻只关注锅中之粥,则是被“欲”迷惑了心智之心相,也是讽刺贾雨村的醉心名利无能自拔。

老和尚不过求一饭一粥饱腹,贾雨村却想要荣华富贵权力地位,注定站得高跌得重。

所谓“智通”,聪明也。“智不通”,愚蠢也。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甄士隐是姑苏望族,香菱为何就一个男性仆人看护?你看仆人叫啥?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  154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文/姜子说书

  图/《红楼梦》相关电视剧

  《红楼梦》故事里,贾家的事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作者偏偏又安排了两个甄家——金陵甄家与姑苏甄家!

  金陵的甄家自不必说,独他们家接驾四次,风头盖过四大家族,让人忍不住感慨——莫非甄家比贾家和王家还要更加显贵吗?



  甄家和贾家一样,原籍都在金陵,都有一个小祖宗宝玉,还偏偏长得一模一样,甚至有着一样的性情!

  姑苏的甄家呢?也不简单!要知道,《红楼梦》作者先说姑苏甄家是当地望族,再说京都贾家是天下望族,两家是对比着来写的,关系非比寻常!

  金陵的甄家出了个宝玉,姑苏的甄家则是主角林黛玉及其徒弟甄英莲(根并荷花一茎香)的家乡,一首“昨夜的月”与“昨夜朱楼梦”遥遥相对,颇有深意!



  然而,蹊跷的事情来了:甄英莲被拐卖,甄士隐被老丈人坑得身无分文,最后,居然出家了,是个翻过跟斗来的人物,也算是半个神仙了!

  那么问题来了:甄士隐是姑苏望族,他的女儿为何就一个男性仆人看守?你看仆人叫什么名字?

  没错,据贾母所说,大家千金,都有乳母与教引嬷嬷随身跟随,身边的丫鬟按等级分成无数类,是不可能随便让一个仆人带出门去的。



  而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最终导致甄家女儿被拐卖的那个仆人,名叫“霍启”,所谓“祸起萧墙”“监守自盗”也!

  何为“祸起萧墙”?《红楼梦》故事里,作者以春天象征明朝政权,以秋天象征皇太极政权,以冬天象征康熙政权,以夏天象征农民军政权与三藩!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张献忠的大西军攻陷湖南长沙,是为“严老爷(炎老爷)来了”,朱由榔(甄英莲、香菱)随父南逃,在石期市与父亲走散(走失),后被大西军俘虏(被拐子拐卖)。



  冯渊(逢冤)与薛蟠(满清)争夺香菱,实乃香菱逢冤、帝王落难,葫芦僧本指胡虏政权,夏金桂本是吴三桂,香菱之死,死在夏金桂手里,便是“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正因为如此,《红楼梦》作者才会安排香菱去吟咏“昨夜的月”,才会在香菱的眉心中安排上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在文中,胭脂痣即朱砂痣,原是朱明王朝的象征!


  神仙下凡历劫,竟然把“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娇生惯养、断送祖业)”这八个字,用在襁褓中的婴儿身上,谁知道背后的真相有多惨烈呢?



  姑苏原是大舜苗裔的发源地,姑苏望族,实乃明末清初南京城的落魄皇族,从祸起萧墙到菱花对雪,光阴何其神速?

  香菱被夏金桂改名秋菱(丘陵),随后,宝蝉上位,主仆颠倒,江山改姓,《红楼梦》中的第二春从此画上惨淡的句号,大明江山彻底完结,甄英莲,真应怜呀!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714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一个霍启,两场火,断送了甄家前程!偏遇着最狠的老丈人!
下一篇: 难怪崔判官胆敢背着阎王给唐太宗加寿,你看他背后的靠山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甄士隐当了神仙为什么不去救香菱?

君笺雅侃红楼
  
IP属地: 辽宁
2018.06.16 15:19:58
字数 852
阅读 1,324
《甄士隐和女儿香菱成了道友,为了隐藏真事,对香菱的遭遇视而不见》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香菱的命运牵动人心。这个面目有些模糊的女孩子,浑浑噩噩的半生似乎有太多的无奈。读者作为上帝的视觉,当然知道香菱有个父亲甄士隐,跟了跛足道人而去已经是神仙一流人物。那么甄士隐为什么不救自己苦命的女儿甄英莲呢?这是本人曾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若干思索,我认为原因很简单,甄士隐的存在是将真事儿藏起来,而不是为了救他女儿。

甄士隐受了跛足道人的感化,最终随破足道人抛家舍业而去,并且在明知道香菱最后有可能被迫害致死的情况,也没有出手相助。作者如此安排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甄士隐应该是个不存在人。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第一个洞悉真相的人,他先是在梦中听到了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说的关于红楼梦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其后又从跛足道人那儿听到了好了歌,自己顿悟,做了注解。这是一种对世态炎凉的明悟。是对世界法理的通透。所以根本来说甄士隐,应该是个不存在的人。

作者有意安排甄士隐,不过是借甄士隐的耳朵和眼睛,告诉读者事情的真相,人情世事的真相。甄士隐明悟了,读者也就大多懂了。所以现实世界中的甄士隐在女儿丢失之后,是生是死并不重要。也许甄士隐真死了,也未可知。


​​​第二,香菱已经不是甄士隐的女儿。
甄士隐是明悟真相的人。真相是什么?按照作者最初的安排是一干冤孽下凡历劫。香菱作为历劫的一份子,她所有的遭遇都是劫难的一部分。甄士隐若出手干预等于是让历劫无法完成。那么香菱的下凡将变成毫无意义。

中国的神话体系表明,香菱下凡,不过是借了甄士隐妻子的肚子降生,了却尘缘羁绊。而甄士隐自己已经得道,也已经了却了尘缘羁绊。是不可能再出手干预他人的历练。

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在丢失的那一刻,已经和他了却了父女情缘。而后来被夏金桂折磨惨死的香菱,已不再是自己的女儿,只是下凡历劫的另一个人,是道友而已。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甄士隐不会出手相救香菱!你觉得呢?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贾雨村再遇甄士隐,为何不提甄英莲?“钗玉”是指宝玉宝钗吗?
播报文章

爱需要勇气说出来
关注
2019-09-27 18:51

甄士隐出现,让“钗玉”的形象扑朔迷离!只是为何不提甄英莲?

嗨,大家好!搜狐号虫子天下原创文学点评第五百零五期上线啦!上一期,虫子天下给大家说的是,因为探春、迎春、黛玉等人的离开,原本曾经热热闹闹的大观园也变得冷冷清清,甚至仆人们都不敢再在大观园居住的事情。好在薛宝钗还算有胆识,使得大观园当中的怡红院,依然保持着正常的状态。这一期,咱们继续来聊聊小说《红楼梦》的故事。

在小说当中,有几个人虽然不是故事的主角,却似乎起到了贯穿整个故事主线的作用,其中就有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两位,那就是贾雨村和甄士隐。大家应该都知道,故事的开篇所讲述的就是甄士隐偶遇通灵宝石的事情,继而引出了贾雨村这个看似无足轻重,实际上作用很大的一个人。

不过,当贾雨村离开甄士隐,而甄士隐的女儿丢失之后,他俩出现的频率似乎就非常少了。除了贾雨村偶尔的出现在和贾府有关的描写当中之外,那个甄士隐似乎就从书中消失了一般。

不过,在第一百零三回当中,甄士隐又出现了。虽然在这个章节当中,没有明确说明,那个出现的道士就是甄士隐,但是咱们通过贾雨村的表现来看,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道士就是甄士隐。也就是说,按照书中的说法,在时隔十九年之后,贾雨村再遇甄士隐!

都说他乡遇故知,是人们最希望碰到的事情,毕竟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碰到一个以前相识的熟人,那感觉是多么的令人激动啊!可是,贾雨村再遇甄士隐,虽然也是他乡遇故知,却看不出他俩有这种感觉。相反,虫子天下在阅读的时候,还感觉到他俩显得很生分。

还有一点,那就是关于甄英莲的事情。虽然说,当初贾雨村离开甄士隐的时候,并不知道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丢失的事情,但是当贾雨村后来回到甄士隐所居住的地方当官的时候,是知道了这件事的。那么,当贾雨村再遇甄士隐,两个人谈了一些事情,只是为何不提甄英莲?另外,在他俩的谈话当中,为何会出现“钗玉”的话题?“钗玉”是指宝玉宝钗吗?

先来谈论下第一个问题,贾雨村再遇甄士隐,为何不提甄英莲?

其实,在书中似乎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对此,在书中第一百零三回《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道人也站起来回礼,道:“我于蒲团之外,不知天地间尚有何物。适才尊官所言,贫道一概不解。”说毕依旧坐下。雨村复又心疑:“想去若非士隐,何貌言相似若此?离别来十九载,面色如旧,必是修炼有成,未肯将前身说破。但我既遇恩公,又不可当面错过。看来不能以富贵动之,那妻女之私更不必说了。”

上面这段描写,是贾雨村在遇到甄士隐之后,希望能向甄士隐请教,并希望供奉甄士隐的时候,甄士隐所说的一番话。从描写当中咱们可以看出,甄士隐对贾雨村还是很客气的,只是他的回答,也打消了贾雨村想和他谈论甄英莲的念头。因为贾雨村觉得“不能以富贵动之,那妻女之私更不必说了”!

也就是说,贾雨村在遇到甄士隐之后,并不是不想谈论甄英莲的事情,而是贾雨村发现此时的甄士隐,已经不再关心甄英莲的动态了。既然人家不关心了,又何必再谈呢?不过,他俩虽然没谈甄英莲,却谈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关于“钗玉”的话题,这也就是咱们今天要谈的第二个话题了,“钗玉”是指宝玉宝钗吗?

说实话,虫子天下第一眼看到他俩谈到“钗玉”这个话题的时候,第一印象是觉得他俩在谈论薛宝钗和贾宝玉。毕竟在前面的几个章节当中,故事的重点就发生在薛宝钗和贾宝玉的身上。但是当虫子天下再仔细阅读他俩关于“钗玉”的对话之后,虫子天下突然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甄士隐的出现,让“钗玉”的形象扑朔迷离!对此,书中是这么写的:

那道人道:“‘葫芦’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结舍?庙名久隐,断碣犹存,形影相随,何须修募?岂似那‘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匣内待时飞’之辈耶!”雨村原是个颖悟人,初听见“葫芦”两字,后闻“钗玉”一对,忽然想起甄士隐的事来,重复将那道士端详一回,见他容貌依然,便屏退从人,问道:“君家莫非甄老先生么?”那道人微笑道:“什么‘真’?什么‘假’?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

先不说从这段描写当中咱们也可以判断,这位道士就是那甄士隐,单说甄士隐的这段话当中关于“钗玉”的说法。“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匣内待时飞”,这两句话,到底说的是不是薛宝钗和贾宝玉呢?

虫子天下个人觉得,不是!原因如下:

其一,在上面这段描写当中,贾雨村是在听到甄士隐说出“葫芦”和“钗玉”之后,才“想起甄士隐的事来”。也就是说,此时出现的“钗玉”,很可能并不是薛宝钗和贾宝玉,而是和贾雨村有关,或者是和甄士隐有关的人。要不然,贾雨村为何会直接想到眼前的就是甄士隐呢?

其二,从字面上来看,“玉在椟中求善价”说的是“玉”被装在“椟中”,别人看不到玉,却希望玉“求善价”。结合着贾宝玉的经历来看,这似乎和贾宝玉不挨边。贾宝玉什么时候被掩盖了光芒了?没有吧!而“钗于匣内待时飞”的描写,基于同样的理由,似乎也和薛宝钗的经历不同。那么既然说的不是薛宝钗和贾宝玉,那说的又是谁呢?甄士隐的出现,是不是让“钗玉”的形象更加扑朔迷离?

虫子天下个人觉得,甄士隐所说的“钗玉”应该是指林黛玉和甄英莲。至于原因,咱们以后再讲!

那么接下来,在小说《红楼梦》当中,还有哪些你没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下回再说!

依据事实,说出真实的感想!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虫子天下,看更多有态度的原创文学点评!如果你同意虫子天下的点评,希望能得到你的点赞、分享和转发!如果你不同意虫子天下的点评,虫子天下恭候您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凤凰四大神兽
找到 26 篇资料作为参考
3步已完成
正文
正文
朗读
改写
翻译
复制
下载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点击试试深度搜索
麒麟凤凰四大神兽
在中国神话中,麒麟和凤凰都是非常著名的神兽,它们常常与另外两种神兽一起被称为“四大神兽”。这四大神兽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各自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传说故事。

麒麟
麒麟是中国传统祥兽,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宠,雄性称麒,雌性称麟。麒麟是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3。

凤凰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民族图腾。凤凰与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宋末元初刘辰翁所作词。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

作者
刘辰翁


创作年代
宋末元初

文学体裁


目录
1原文
2词牌
3格律
4作者
5赏析
6释义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虞美人

用李后主韵二首

折叠其一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折叠其二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折叠编辑本段词牌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项羽所宠的虞姬的,因以为名,以后作一般词牌使用。平仄转换格,双调,五十六字,八句。上下片各四句,都是两仄韵转两平韵。上下片平仄韵脚用字都可分属不同韵部。两处歇拍九字句,可以灵活使用不同句式。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虞美人令》、《忆柳曲》等。

折叠编辑本段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仄韵)

⊙●○○▲(协仄韵)

⊙○⊙●●○△(换平韵)

⊙●●○⊙●●○△(协平韵)

⊙○⊙●○○▲(三换仄韵)

⊙●○○▲(协三仄韵)

⊙○⊙●●○△(四换平韵)

⊙●●○⊙●●○△(协四平韵)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
刘辰翁

(1232-1297)南宋词人。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年时曾跟从理学家陆九渊学习,补太学生。景定进士。廷试对策时,因触犯贾似道,置于丙等。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入元不仕。其词承辛弃疾一派,为辛派词人"三刘"之一。风格遒劲绚烂。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又能诗文,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须溪记钞》,清人辑有《须溪集》。又有《须溪词》。

折叠编辑本段赏析
刘辰翁词的风格遒劲有力,这二首词也不例外。这二首词作于宋亡后,同样抒发作者的亡国之悲,这二首词颇能体现作者的风格。题云用李后主韵,就是步李后主《虞美人》的原韵。

折叠编辑本段释义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枝头梅花将尽,冬去春又来。春寒比之冬寒还要好多了。起笔和从容,读者可能以为已是春暖时节。实际上并非如此。

"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乱山,写出周围的环境。残烛,描摹所居室内之情物。雪和风,词境复推向天地。上句是写实。宋亡后,辰翁飘零隐匿于深山。下句跳宕翻跌,意境无比高远。阴山,匈奴世居之地。北海,匈奴极北之地。窖指地窖,群者羊群。此句典出《汉书·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词人引苏武故事,表现其对他民族气节的无限景仰。"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言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风雨摧残,但境遇也好过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之苏武。

襟怀之高尚,读之令人叹然。只有如此襟抱,才能身冒风雪交加而从容道出毕竟春寒少的诗句。此二句,乱山、残烛、风雪与阴山、海上、窖群相互对应,具见词人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故国之思不忘。作者另有词句云:"想关塞无烟,时动衰草。苏郎卧处愁难扫。""闲说那回,海上苏李。雪深夜如被。想携手、汉天不语,叫□不应疑水。"宋朝不少大臣在宋亡之时被掳北去,辰翁同乡同学挚友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列举的这两句词,可以证明阴山海上寓指被掳北上之宋臣,禅为尚友古人表明心志之意。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此二句,由江郎才尽点化而来。但另有新意。"淹少以文章显,晚年才思微退",其后"文章踬矣",以至"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年光老去才情仍在,词人颇具自信之心。此二句忽然写至自己之词作,并非偶然。词人言老来才情未改,只是改变了过去绚丽的风格,寄寓了深沉的亡国之悲。才情仍在,隐约透露出自己不改初衷之意。华风变尽,寓示亡国之后,心灵怀有万千悲痛。词风为之大变。寓亡国之悲于词风之变,与李后主词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可谓异曲同工"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醉中本想可逃愁。却忽听得有人唱起了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不禁让词人潸然垂泪。只希望醉中能解千愁,逃脱忧愁,谁料得醉中也无可逃愁,反触起无限伤心,则遗民生涯之,忧伤愁恨,牢不可破,不言而喻。

再看第二首。"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好梦,指故国之梦。李后主原词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可为参注。虽也知梦境为空,可是连做一场好梦也很难,悲苦至极之情溢于言表,"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诗人因笛谱有《梅花落》曲,而想象吹笛惊梅,使其惊落,这在前人诗词中亦常见。此二句言凄厉的笛声,在风雨交加长夜响彻着,有谁看见梅花飘零如堕泪,而默默无言呵。谁见一语,无异词人自言。此二句是写眼前情景,虽看似写景,实当有所寄托。包括辰翁在内,宋季词人常用春象征故国,以花喻民。"单于吹尽五更风"句中的"单于"当指蒙元统治者。故在词人之潜伏意识中,此二句所描写之兴象,象征着国土沦亡的悲痛之情。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孩儿寄书相问,问词人今在何方?此句是写实,因宋亡后,辰翁长期过着漂泊的生活。下句言烟雨茫茫,楼台尽改。所改者何?词未明言,但亡国之悲寄托极显,读者自可判度,"改"之一字,意境全赖焉。李后主原词尚云"雕栏玉砌应犹在",辰翁此词则更云烟雨楼台改,这是由于悲苦之极所致。后主之悲,亡国(亡于异姓)之悲耳。辰翁之悲,实亡天下之悲也,所以说悲苦过之。上言儿童之问,下言楼台之改,似乎语气不连,其实其间自有深意。"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上句,极言江山之美。画出,犹言江山在其无限美丽之呈现中,亦托出无限哀愁。古今愁即今昔恨,愈增岁月悠邈之感,沧桑变化,其悲更甚。

词人凝视着江山,觉得江山也凝聚着忧愁。江山与词人同恨,此句确是奇笔。下句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化出,可见词人对后主词体味之深。词人说:若问我今在何处,则我就像落化随流水飘流,不知所向,所归,唯有飘流而已。结笔著一空字,无所归依之失落感描摹的生动传神。然此失落之感决非一般,而是遗民亡国之恨。返观过片写出"儿童问我今何在",中间突接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直至结算才答以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深意何在?论笔法,此正突接之法。论意味,则词情经此一段迂回曲折,遂自然呈露出词人深切的亡国悲恸国之家又何在的心态,体现出先天下后其家之胸襟。

此二词系联章体,形式上都步李后主《虞美人》词原韵,内容上都抒发亡国亡天下之悲愤,故实为一有机整体。词中将遗民生涯及心态等一系列片断组接起来,营造出亡国破家的悲剧性意境。笔姿跳宕而又浑化无痕,写意性强,得后主词之神。词作委婉沉郁而有情致,纯然为辰翁学养襟怀之写照。第一首上言春归了、春寒少,下言才情仍在,华风已改,言冀逃愁醉中,反闻歌流泪;第二首言情知是梦,好梦仍少,言梅花飘落而无言,言江山画出古今愁,毕极其曲折委婉,沉郁伤怀。至其所体现出之高致,则第一首言乱山风雪比起北海牧羊便无足道,俨然有古之圣贤之气质节操。第二首言"儿童问我今何在",而"我"已亡国,无所归依,亦有国已亡,何为家,与文天祥诗"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皆同一境界。此等高远情致,都是中国文化精神之生动体现。辰翁与天祥同出欧阳守道(巽斋)之门,从辰翁之词,又可以见宋词与学术之间的密切关系,此二词可作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壶冰
钱众仲钱众仲〔唐代〕

冬律初阴结,寒冰贮玉壶。霜姿虽异禀,虹气亦相符。
对月光宜并,临池影不孤。贞坚方共济,同处岂殊途。
色莹连城璧,形分照乘珠。提携今在此,抱素节宁渝。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钱众仲,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七。《全唐诗》存诗2首。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1626011718fd.aspx
钱众仲
钱众仲
钱众仲,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七。《全唐诗》存诗2首。► 2篇诗文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猜您喜欢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e46c43d13b97.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120242b3598e.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柳宗元〔唐代〕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代·刘禹锡《秋风引》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e66f5c5b9b7f.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秋风引

刘禹锡刘禹锡〔唐代〕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甄英莲自叹“罪孽可满了”,她被拐的这些年犯了什么罪?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知乎知识会员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208:甄英莲之罪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门子认出甄英莲,乃当日葫芦庙旁边甄家丢失的女儿,却并不想着如何搭救故人。

他对甄英莲如此,自会让贾雨村警惕,也为日后结果埋下伏笔。

这边门子继续对贾雨村讲说甄英莲的故事。






☞细说红楼系列20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四回)门子道:“那日冯公子相看了,兑了银子,拐子醉了,他自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后又听见冯公子令三日之后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我又不忍其形景,等拐子出去,又命内人去解释他:‘这冯公子必待好日期来接,可知必不以丫鬟相看。况他是个绝风流人品,家里颇过得,素习又最厌恶堂客,今竟破价买你,后事不言可知。只耐得三两日,何必忧闷!’他听如此说,方才略解忧闷,自为从此得所。”
门子其人不堪,到底人性有反复。

贾雨村豺狼之性,也给过甄士隐妻子不少钱。只是计较自身利益得失时才会显露本性。






门子不救甄英莲,不妨碍他派媳妇去安慰送人情。毕竟英莲日后做了冯渊的妾,就是冯家掌事女主人。

门子此举旨在与冯家拉拢个香火情,倒不是他如何好心。

不救英莲是怕被连累。

安慰英莲是攀冯渊的交情。

门子的心思全是利己。不提。






话说那甄英莲如今大了,尽管口说忘了小时候的事。可四五岁被拐,养在一处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就算记不得父母家乡,也能记得被拐子拐去的经历。

如今再见故人门子,就更能证实过往经历。

所以,当冯渊兑了银子买下她时,自叹“我今日罪孽可满了”,这句话太让人心疼。

所谓“罪孽”,不是说她跟着拐子这些年犯下什么罪,而是指如今罪孽圆满,终于不用再吃苦了。

古人认为今生吃的苦,受的罪,全是前世罪孽导致。就像后文智能儿说馒头庵是“牢坑”一样。






如今能够摆脱拐子,便是重获新生,觉得自己终于“自由”,前世的罪受完了。

甄英莲这一叹,将过往被拐的十年人生,不足为外人道的悲惨生活全部倾吐出来,令人细思不忍,倒要掬一把泪。

都说拐子该死,便是如此。






如果她不被拐走,甄家未必会一败涂地。她此时便是一位书香门第的小姐,自有父母疼爱,缘何至此?

而离了父母的女儿,无论所处何地终究无所依凭,正是时也运也命也!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18 10:55・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 (1987陈晓旭版电视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6:50 , Processed in 0.0696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