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08: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孙可望+挟天子以令诸侯】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满清入关以来最大挑战是什么?+ 庚寅之劫,死难多少人?+ 南昌之屠、大同之屠、汾州之屠、朔州之屠,屠杀到什么程度?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0】



姜瓖之事,不是《鞑靼战纪》说的那么简单:阿济格坐镇大同,与随从肆意杀人,任意奸淫妇女,因一个有身份的新娘被他们抢了,姜瓖出面要人,却被撵打出来,结果冲冠一怒,率领亲兵,杀到阿济格府,见人就杀,阿济格吓得越墙逃走。作者说记录在中国的见闻,这一看就是“闻”的,不是“见”的,因为缺乏基本常识。清兵肆意杀人奸淫,作者应该见的多了,但不是这次,这次阿济格还在路上,未到大同。

姜瓖反正,显然经过深思熟虑,而且是瞅准机会,突然闭城,挑旗反清,下的第一个令便是:割辫子、易冠服。可见满清剃发易服的倒行逆施,军民心怀故国显而易见。以割辫为标志,各地闻风响应,“附近十一城皆叛”,影响很大,短时间内,太原告警,陕甘呼应,京畿不稳,说明局势十分严重。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说,根本原因在于满汉民族矛盾,满清遇到入关以来最大挑战。我们看两个证据:一是多尔衮亲征大同,却报多铎染天花,命悬一线,即便如此,多尔衮在回京之前,还是亲至大同城下,劝降姜瓖,姜瓖不傻,当然不降。二是这次围困大同攻打山西的将领阵容: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等,说个小人物,鳌拜,只是军中一员裨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不用说了,尼堪、博洛、满达海是多尔衮死后的“清初理政三王”,博洛领兵灭了鲁王朱以海的绍兴政权,又擒杀了隆武帝,皇太极之子硕塞是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这次齐扑山西,哪次战役有过如此豪华的阵容?占据北京后,多尔衮还亲征过哪里?

腐朽的南明啊,竟然对满清兵力云集山西一无所知,并未在南方战场配合行动,没有趁机收复失地,始终只是一盘散沙,任由满清各个击破。相较而言,多尔衮却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集中优势兵力,想要速战速决。但实际上,清兵围城八月,始终攻坚不下,直到城中食尽,姜瓖被部下所杀,献城投降。由此可见,清兵的真实战斗力!还有金声桓的南昌,也是超过半年之久,才攻破这座四面无援的孤城。南昌被屠城,大同也不例外,下令屠城的也不是阿济格,而是多尔衮亲自下令屠城,“官吏兵民,尽行诛之”,史称“大同之屠”。

这种屠城,前文列了很多行,比如南昌之屠、大同之屠、汾州之屠、朔州之屠,屠杀到什么程度?《朔州志》记载:“城破,悉遭屠戮。”第二年,顺治七年腊月,清山西总督佟养量的报告中有这句话:“大同、朔州、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汾州城破后,也把城中百姓屠戮一空。顾诚讲了一个《明清档案》中当年十一月的案件,大同监狱关有五名重犯,因为“城破尽屠,无凭究拟”,就是把人都杀光了,既没原告又没证人,官员只好销案。在满清屠城时,居然有一个地方安全:监狱!这真是人类世界的天大笑话!

姜瓖反正,四方响应,也说明顺治初期满清统治并不稳,主要是异族入侵,剃发易服,遭到全民抵抗,并非姜瓖一人、大同一城。山西除了太原和少数几城,都被义师占领,陕西有王永强等人占了陕北十九个州县,甘肃米喇印、丁国栋领导的回汉军民,连克甘州、肃州、凉州、兰州。这些地方的反清复明遍地开花,文武官员,普通军民,闻风响应,自愿反抗,“皆服明季衣冠”,所以是场“人民战争”。

满清镇压了山西陕甘的反清起义后,便能腾出手来,派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个藩王领军南下,攻取广东、广西,这三人都是悍将毛文龙部下,投清早都被封王,所以称“王”牌汉奸才名副其实。算是大兵压境吗?还真不是,孔有德率兵两万,经长沙、衡州,进攻桂林,尚、耿也领兵两万,经南昌、赣州,进攻广州,总共区区四万兵马,还兵分两路!南明两广兵将,何止四万?可是没有统一指挥,一盘散沙,兵无斗志,皇上不做部署,只知逃跑,从肇庆逃到梧州,又从梧州往南宁跑。孔有德没遇到像样的抵抗,便占了桂林,瞿式耜坐镇桂林,兵将都跑光了,他本来也能跑,却偏偏不跑,估计想着:像这样不打都逃跑,跑到最后也是死,不如早死早超生,青史留下好名声。尚可喜、耿继茂一路也没费多大劲,在1650庚寅年的三月初,抵达广州城下,两广总督杜永和率军坚守广州,清军直到十一月初二才用大炮轰开城墙,尚可喜、耿继茂带领的清兵进入广州后,进行了疯狂的屠杀、奸淫、抢劫,一个外国传教士这样记载:“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农历是十一月初二到十三,大屠杀持续了12天,便是“庚寅之劫”,广州市地方志记载:“清顺治七年,清军攻广州,死难七十万人。”

永历帝的凌波微步已经到了滑不留手的地步了,有这么个小插曲:永历往南宁逃跑的路上,有个封公的军阀叫陈邦傅,知道皇上从自己地盘过,一想皇上跑到南宁后,清兵要再追杀,可就没地儿跑了,西边的云南被大西军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人占据,东边的广东被尚、耿攻占,皇上再往南跑可就到海边了,无处可逃了。所以部署兵将,要抓住永历,献给满清投降,结果永历“冲雨而过”,没逮住!只好抓了宣国公,把首级献给满清作了见面礼。这事儿没完,后来战神李定国收复桂林,活捉了陈邦傅,孙可望把这奸贼剥皮揎草,游行示众,罪名很清楚:背主反叛,先劫皇杠,摽掠宫人,又杀国公。御史李如月却弹劾孙可望:擅杀勋爵,同于莽操,请除国患,可宣布陈邦傅之罪,加个恶谥以惩奸凶。永历明知孙可望跋扈,但也觉得李如月是非不分,狗屁不通,廷杖四十,打了一顿屁股,把奏折扣下了,意在保护李如月,到此为止。但李如月是找死型的,自己又抄一份,递给孙可望,孙可望大怒,把李如月也剥皮揎草,李如月在剥皮过程中一直大骂不屈。我们觉得活剥人皮太惨无人道,明朝却始于朱元璋,发现贪官,剥皮揎草,就立在办公桌旁,下任官员看着办公,还是照贪不误!李如月这事,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却被说成忠义,临刑大呼“死得快活!浑身清凉!”皮都剥了,能不清凉吗?是不是快活,试了才知道。这事虽小,却能看出几个问题:一是南明官员的观念扭曲到是非不分的程度;二是只要青史留名,不惜找死;三是绝大多数南明官员的认知,陈邦傅即便造反抓皇上又投降满清,还是“勋爵”,认为农民军这些人是“贼”,即便联合抗清、在朝为官还是“贼”,一直歧视农民军将领。实际上大顺军余部忠贞营和大西军李定国部才是南明抗清的中流砥柱,南明官军飞扬跋扈,遇到清兵,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农民军很多将领却是死战到底,坚贞不屈。

1649年中,反正的金声桓、李成栋、姜瓖,和湖广总督何腾蛟、兵部尚书堵胤锡相继而亡。现在桂林、广州又丢了,永历帝跑到南宁,看来又到了山穷水不尽的地步,陆地上已经没有多少地盘了,海南岛也降清了,降清的将领是谁?就是坚守广州八个月的两广总督杜永和,广州屠城时,他坐船去了琼州。李成栋的义子李元胤想要反攻广东,却被官兵出卖,献给满清领赏,李元胤宁死不屈,被耿继茂杀害了。人呐!不到最后,还真看不出谁会投降谁不投降。



点击下一个:谁打破了“辫子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谁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战神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 孙可望挟天子令诸侯,挟丢了!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17 13: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08: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打破了“辫子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谁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战神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 孙可望挟天子令诸侯,挟丢了!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1】



因为孙可望、李定国的联明抗清,永历帝又柳暗花明,绝处逢春。孙可望本身就是董卓、曹操式的人物,挟天子令诸侯,野心大想称帝,但确实有治理才能,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李定国是用兵如神,这两人组合,政事战事都属一流,再加上永历这个不可替代的旗帜,如果不窝里斗,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清兵果然如陈邦傅所料,向南宁的永历帝杀来,孙可望派出精骑,把皇帝接来安置在贵州安龙,其实用“安笼”更合适,永历帝跟汉献帝一样,成了“笼中”的金丝鸟,孙可望大权独揽。

但凡事都有两面,在孙可望大权独揽,并武力收编南明残军后,形成了南明政权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统一部署、统一调度,前文批评过南明一直以来的问题: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或者说各自割据一方,清兵打来己力不支,友军只想保存实力,隔岸观火,鲜少相互救援,唇亡齿寒,道理都懂,但大家都眼睁睁地看着清兵各个击破。

1652年,孙可望、李定国出兵云贵,攻取湖南,打得驻守清兵招架不住,纷纷溃败,把衡阳、长沙都丢了。李定国杀了个回马枪,歼灭全州清军,率兵直扑桂林,七月初二包围桂林,七月初四破城,把双手沾满同胞鲜血、被满清封为定南王的王牌汉奸孔有德逼得自杀!并在半月之间,收复广西全省,在南明史上,战果空前!兵锋东指,吓得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在后院把自焚的柴火都堆好了。

定南王死,清廷震惊,派出了王牌劲旅,尼堪率领八旗精锐南下湖南,李定国照杀不误,一战封神。这个尼堪,需要说明一下,不仅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其嫡长子褚英之子,更是满清战功赫赫的将领。随皇太极征战朝鲜,随多尔衮入关大战李自成军,随多铎大军南下,攻破潼关,占据西安。又随多铎屠扬州,占领南京,弘光出逃,尼堪率刘良佐等追杀,活捉了弘光帝。又跟豪格西征四川,豪格一箭射死张献忠时,尼堪便随豪格,李定国随张献忠,所以是李定国的死敌。尼堪作为定西大将军,围困大同,攻杀姜瓖,破城后屠杀大同百姓。现在又作为清廷理政三王中唯一活着的一个,是因战功成为满清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所以不是满清的太祖孙子纨绔子弟,而是南征北战,打败过李自成、张献忠、弘光朝的实力战将。说到姜瓖,注意一点:前文列出过攻打山西的满清将领,此时多尔衮、阿济格都已死(多铎死的更早),博洛、满达海也新死不久,所以清初还活着的能征惯战的统帅所剩无几,这样就更显得尼堪是满清凤毛麟角的重量级将领。这次尼堪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顺治帝亲赐御服、佩刀、鞍马等物,并且亲自送到南苑,都不是十八相送,而是二十里外。

十一月十九,尼堪军越过长沙进入湘潭,明军退走。二十二日,进军至衡阳三四十里外,李定国用骄兵之计,令前军败回。尼堪以为跟弘光以来每次攻打明军一样,每次都是明军溃败,很少抵抗,所以大胆进攻。二十三日黎明,遇到明军前锋,又是一触即溃,尼堪轻敌,率军追击,突然连声炮响,两边伏兵尽出,箭如雨下,明军全线出击,漫山遍野,战局急转直下,八旗精兵陷入重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溃败,主帅尼堪当场阵亡,被砍下首级,清兵胆寒,败退长沙。这一仗真的非常可惜,按李定国原先部署,大将冯双礼、马进忠各领精兵,抄敌后路,与李定国前后夹击,本来是场歼灭战,会把这支八旗精锐杀得片甲不回。可是,孙可望嫉贤妒能,怕李定国功高望重,盖过自己,竟然密令冯马二将退军了!

即便如此,李定国阵斩尼堪,足以震动天下,是南明史上,又一个空前大胜利!歼敌战果还在其次,主要是影响之大,使举国振奋,打破了“辫子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是在野战中,阵斩八旗精锐的主帅,这样的战绩,李成梁之后从未有过。而且因为尼堪满清皇孙的特殊身份,在南明军民中欢欣鼓舞,令驻守清兵成惊弓之鸟,抗清形势,一时大好!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朱元璋北伐檄文中的这句话,又成为全民希望。但是,炎黄子孙的拿手好戏,窝里斗,又开始了。

挑起这次窝里斗的,是孙可望。孙可望如果有曹操一半的智慧,取实不取名,先紧密团结李定国、刘文秀,充分利用各地抗清义师的燎原星火,继续统一调度统一指挥。那些降清官兵往往是见风使舵,可以利用永历帝这面旗帜,一面拉拢封官,一面武力收编,容易对付。真正满洲兵力,不足十万,而江南之兵,三五十万,绰绰有余,江南钱粮,多过江北,所以先在江南驱逐胡虏,还真不是梦话。但孙可望欲令智昏,一直想称帝,发现李定国成了他的绊脚石,居然丧心病狂,要借军事会议之机拘捕李定国,从此二人反目,又解除刘文秀兵权,就三个人,还搞了个一盘散沙。

永历帝在“笼”中,感觉随时有性命之忧,知李定国忠义,便派人向李定国求救。李定国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更难得是志在复国,他头脑清醒,深知反清与复明的关系,和永历帝的旗帜作用无可替代,所以亲率大军,兵威与智谋兼施,突破孙可望部署的阻截,救圣驾于水火之中,并迁永历帝到昆明,因为云南是大西军经营稳定的大后方。孙可望在途中、昆明部署的兵将,没人敢和李定国对战。永历帝顺利进入昆明,百姓“遮道相迎,望之泣下”,民心可用,永历深受感动。从此永历帝才过上了皇帝的日子,也不用整天跑来跑去了。

孙可望个蠢蛋,学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呢,结果把天子给挟丢了!真是笑话。估计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曹操把天子一直牢牢地握在手里,而不是扔到旮旯。可见其缺智短谋,并在愚蠢的路上越走越远,这种愚蠢不是来自头脑,而是来自人性的贪婪和偏狭。



点击下一个:满清英雄出少年,还是开国统帅死光了?+ 南明真的弱吗?为什么洪承畴四年寸土未拓?+ 为什么说农民军中多忠义?孙可望是宝贝蛋?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18 12: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08: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英雄出少年,还是开国统帅死光了?+ 南明真的弱吗?为什么洪承畴四年寸土未拓?+ 为什么说农民军中多忠义?孙可望是宝贝蛋?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2】



永历帝和李定国都以大局为重,给孙可望留了很大余地,只要他不打内战,一致抗清,还是秦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孙可望自作主张惯了,称帝之心,如饥似渴,欲令智昏,做了最愚蠢的决定:出兵征伐皇帝、向李定国开战。孙可望当时拥兵二十万,而李定国、刘文秀军队不到五万,所以孙可望认为是占绝对优势,可一战而定。却不知自己一贯高高在上,既不知兵,也不知将,部下兵将不愿火并,而且白文选等大将都认为李定国尊永历为主,名正言顺,对孙可望的分裂内讧,不以为然,农民军中多忠义,对兵将的离心离德,一心想当皇帝的孙可望浑然不知。李定国、刘文秀兵将虽少,却是正义之师。

1657年九月,孙可望大军十四万,连营三十六座,李定国、刘文秀领军三万,分列三营,先发制人,白文选等忠义将领阵前反戈,军士心向君国,很多人见李定国军杀来高声欢呼,战局完全出乎孙可望意料之外,十几万大军土崩瓦解,而且战场上伤亡不多。孙可望仅带亲随逃亡,一路上原部下“各守将俱闭营不纳”,一方面是孙可望不义之战不得人心,另一方面是军中心怀忠义者多,不愿归附从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孙可望痛定思痛,总结众叛亲离的原因,为什么十四万人打不过三万?幡然悔悟,仍有大好前途。因为孙可望这个蠢蛋,同时也是个宝贝蛋,在明清之间举足轻重,如果归明,永历帝和李定国必定欢迎,此人在大西军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归顺可使众志成城,一致抗清。但人性的偏狭是魔鬼,孙可望对随从说:“李定国辱孤至此,当投清师以报不世之仇!”已如丧家之犬,还放不下他的“孤”位,把李定国当成了不世之仇,以致于不分敌我是非,不辨民族大义,做了又一个愚蠢的决定:投降满清。

很多人对孙可望投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当作又一个汉奸投降了。我们看一下前后对比:

1652年,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加之满清将星凋零,才派出了洪承畴经略五省,即所谓的“以汉制汉”。在此之前,谁不知道洪承畴之才,但就是把你束之高阁,只作顾问,皇太极表面上对洪承畴礼敬有加,但并不重用,多尔衮对洪承畴也是言听计从,却只用作幕僚,从来不给洪承畴带兵的机会,甚于防虎。1653年,顺治十年六月,十六岁的顺治已亲政两年,才让六十岁的洪承畴经略五省: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权力极大,一应事务,都可决断,只要事后报闻即可,巡抚、提督、各路总兵悉听节制,兵马钱粮都听调度。这种用人不疑,和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便知清兴明亡之理了。即便满清君信帅能,四年之内,岁费百万,但洪承畴始终毫无进展,看洪承畴1656年三月的奏折中,“将及三年,尺寸之土未恢”。1657年十月的奏折中,“职经略无能,寸土未拓”,也就是说在湖广、两广的军事态势,是两军长期对峙,谁也胜不了谁。洪承畴自己都不好意思耗着了,请求离职回京。为什么洪承畴四年以来,尺寸之功未建?因为南明兵力强!这话很多人会觉得胡说八道,大概算个账就知道:孙可望打内战时挥军十四万,李定国军三万,这还不算跟清兵对峙的边兵,郑成功拥兵不下十万。满清三个藩王南下两广时仅带兵四万!所以兵力一对比就很明显了,洪承畴没有二十万大军,很难撼动南明。尤其是对方有孙可望这样的治国能臣,有李定国这样杰出的军事家,洪承畴一“畴”莫展其实很正常,甚至清廷也没人弹劾、怪罪洪承畴,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南明并不弱。

但是,孙可望降清了!对洪承畴来说,真是天上掉下个宝贝蛋,他知道建功立业的机会终于来了,也不再提离职了,清廷以最盛大的场面迎接孙可望,并封义王。看看满人做事!当初永历朝廷已经山穷水尽成泥菩萨了,孙可望以云南全省、十多万兵力来投,要求封王,永历君臣还在一字王、二字王上纠结不清,还闹出了假秦王的笑话。孙可望感激涕零,把云贵川广的兵马钱粮、山川险隘、军事部署、将领贤愚等内幕情报统统告知,献出军事地图还不够,还聚米为山川之形,跟满清将领演示探讨,可以说,南明没有任何军事机密可言了!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随后的清兵南下、大举进攻,胜负之数已经没有悬念了。把这个兔死狗烹的愚蠢汉奸结局交待完:孙可望风光了半年就受到打压,两年后意外横死,无论是出猎被射死还是被毒死,已经不重要了。

1657年腊月十五,清军三路大军进攻贵州:吴三桂领西路军从四川攻贵州,卓布泰领东路军从广西攻贵州,罗托领满兵与洪承畴的汉兵为中路从湖南攻贵州。并让多铎之子多尼率八旗满兵在后虎视,节制三路清军,大概是防止意外、叛明等。这个多尼,年仅二十三岁,不是满清英雄出少年,而是开国统帅死光了。很奇怪,三路大军都没经过大规模战斗,在1658年五月,便会师贵阳了。这说明两个情况:一是四川、湖南、广西没怎么打全丢了,南明只剩云南一隅。二是南明内部出现问题了,四年对峙,清军寸土未拓,现在没经过激烈战斗都败退了,一定不是李定国的用兵部署,而是孙可望叛变引起的内部分裂,毕竟很多将领都是孙可望旧部,可能会因上次造反受到追究,出现人心离散。而且李定国的长处在用兵,不在治国,应该是在内部治理方面没人能补孙可望之缺,出现了内部凝聚力严重缺失的问题。打仗跟治国有关系吗?关系大了,国强军壮,国弱兵衰,历来如此。

然后,清兵还分三路,继续进攻,目标:昆明,永历。在这样小的空间,清军三路并进,明军就很被动了。但三路阻击无一成功,在局部战场,没一个胜仗,说不过去,山区作战,更利守方,不利攻方,粮草、水源等问题,清军应该比守军更艰难。李定国下令,全军撤回云南,而且昆明显然孤城难守,所以李定国请永历帝移驾,“以避清人之锋”。本来说好了“移蜀”,部分兵将已往四川去了,李定国又改为西撤,而且整个撤退并无有序组织和部署,官员也乱,军队也乱,说明人心乱了。

1659年正月初三,清兵占领昆明,居然未遇抵抗!李定国竟然连一个埋伏都没打。永历帝先逃到永昌,再退到腾冲,已到边界了。吴三桂带领满汉军队逼近腾冲,李定国不愧为战神,在磨盘山小道设伏,共设三伏,并埋地雷,部署如下:“敌尽入,初伏乃发。燃地雷,二三伏乃发。首尾击之,敌尽矣。”吴三桂领军已进埋伏,丝毫未觉,不料有个文官偏偏在这个时候贪生投敌,报告吴三桂有埋伏,吴三桂急令后撤,此时清军前锋已入二伏,明军看到有变,只能鸣炮冲出,把个首尾合击的埋伏打成了混战,可惜之极,否则平西王吴三桂就要在此留下首级!这支清军会全军覆没,片甲无回!李定国挥军冲杀,清军阵脚早乱,伤亡惨重,有固山额真被阵斩,统帅卓布泰的侄子也被当场击毙,损兵折将,丢盔弃甲,撤回昆明。清廷震怒,统帅多尼、郡王、贝勒和很多将领被处罚,东路军统帅卓布泰被革职为民,证明清军此战损失严重。



点击下一个:永历进入缅甸的前因后果,咒水之难 + 永历父子被谁用弓弦勒死?+ 李定国为什么被奉为神?至今祭祀?+ 什么事把凤凰郑成功气死?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18 12: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08: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英雄出少年,还是开国统帅死光了?+ 南明真的弱吗?为什么洪承畴四年寸土未拓?+ 为什么说农民军中多忠义?孙可望是宝贝蛋?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2】



永历帝和李定国都以大局为重,给孙可望留了很大余地,只要他不打内战,一致抗清,还是秦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孙可望自作主张惯了,称帝之心,如饥似渴,欲令智昏,做了最愚蠢的决定:出兵征伐皇帝、向李定国开战。孙可望当时拥兵二十万,而李定国、刘文秀军队不到五万,所以孙可望认为是占绝对优势,可一战而定。却不知自己一贯高高在上,既不知兵,也不知将,部下兵将不愿火并,而且白文选等大将都认为李定国尊永历为主,名正言顺,对孙可望的分裂内讧,不以为然,农民军中多忠义,对兵将的离心离德,一心想当皇帝的孙可望浑然不知。李定国、刘文秀兵将虽少,却是正义之师。

1657年九月,孙可望大军十四万,连营三十六座,李定国、刘文秀领军三万,分列三营,先发制人,白文选等忠义将领阵前反戈,军士心向君国,很多人见李定国军杀来高声欢呼,战局完全出乎孙可望意料之外,十几万大军土崩瓦解,而且战场上伤亡不多。孙可望仅带亲随逃亡,一路上原部下“各守将俱闭营不纳”,一方面是孙可望不义之战不得人心,另一方面是军中心怀忠义者多,不愿归附从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孙可望痛定思痛,总结众叛亲离的原因,为什么十四万人打不过三万?幡然悔悟,仍有大好前途。因为孙可望这个蠢蛋,同时也是个宝贝蛋,在明清之间举足轻重,如果归明,永历帝和李定国必定欢迎,此人在大西军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归顺可使众志成城,一致抗清。但人性的偏狭是魔鬼,孙可望对随从说:“李定国辱孤至此,当投清师以报不世之仇!”已如丧家之犬,还放不下他的“孤”位,把李定国当成了不世之仇,以致于不分敌我是非,不辨民族大义,做了又一个愚蠢的决定:投降满清。

很多人对孙可望投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当作又一个汉奸投降了。我们看一下前后对比:

1652年,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加之满清将星凋零,才派出了洪承畴经略五省,即所谓的“以汉制汉”。在此之前,谁不知道洪承畴之才,但就是把你束之高阁,只作顾问,皇太极表面上对洪承畴礼敬有加,但并不重用,多尔衮对洪承畴也是言听计从,却只用作幕僚,从来不给洪承畴带兵的机会,甚于防虎。1653年,顺治十年六月,十六岁的顺治已亲政两年,才让六十岁的洪承畴经略五省: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权力极大,一应事务,都可决断,只要事后报闻即可,巡抚、提督、各路总兵悉听节制,兵马钱粮都听调度。这种用人不疑,和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便知清兴明亡之理了。即便满清君信帅能,四年之内,岁费百万,但洪承畴始终毫无进展,看洪承畴1656年三月的奏折中,“将及三年,尺寸之土未恢”。1657年十月的奏折中,“职经略无能,寸土未拓”,也就是说在湖广、两广的军事态势,是两军长期对峙,谁也胜不了谁。洪承畴自己都不好意思耗着了,请求离职回京。为什么洪承畴四年以来,尺寸之功未建?因为南明兵力强!这话很多人会觉得胡说八道,大概算个账就知道:孙可望打内战时挥军十四万,李定国军三万,这还不算跟清兵对峙的边兵,郑成功拥兵不下十万。满清三个藩王南下两广时仅带兵四万!所以兵力一对比就很明显了,洪承畴没有二十万大军,很难撼动南明。尤其是对方有孙可望这样的治国能臣,有李定国这样杰出的军事家,洪承畴一“畴”莫展其实很正常,甚至清廷也没人弹劾、怪罪洪承畴,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南明并不弱。

但是,孙可望降清了!对洪承畴来说,真是天上掉下个宝贝蛋,他知道建功立业的机会终于来了,也不再提离职了,清廷以最盛大的场面迎接孙可望,并封义王。看看满人做事!当初永历朝廷已经山穷水尽成泥菩萨了,孙可望以云南全省、十多万兵力来投,要求封王,永历君臣还在一字王、二字王上纠结不清,还闹出了假秦王的笑话。孙可望感激涕零,把云贵川广的兵马钱粮、山川险隘、军事部署、将领贤愚等内幕情报统统告知,献出军事地图还不够,还聚米为山川之形,跟满清将领演示探讨,可以说,南明没有任何军事机密可言了!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随后的清兵南下、大举进攻,胜负之数已经没有悬念了。把这个兔死狗烹的愚蠢汉奸结局交待完:孙可望风光了半年就受到打压,两年后意外横死,无论是出猎被射死还是被毒死,已经不重要了。

1657年腊月十五,清军三路大军进攻贵州:吴三桂领西路军从四川攻贵州,卓布泰领东路军从广西攻贵州,罗托领满兵与洪承畴的汉兵为中路从湖南攻贵州。并让多铎之子多尼率八旗满兵在后虎视,节制三路清军,大概是防止意外、叛明等。这个多尼,年仅二十三岁,不是满清英雄出少年,而是开国统帅死光了。很奇怪,三路大军都没经过大规模战斗,在1658年五月,便会师贵阳了。这说明两个情况:一是四川、湖南、广西没怎么打全丢了,南明只剩云南一隅。二是南明内部出现问题了,四年对峙,清军寸土未拓,现在没经过激烈战斗都败退了,一定不是李定国的用兵部署,而是孙可望叛变引起的内部分裂,毕竟很多将领都是孙可望旧部,可能会因上次造反受到追究,出现人心离散。而且李定国的长处在用兵,不在治国,应该是在内部治理方面没人能补孙可望之缺,出现了内部凝聚力严重缺失的问题。打仗跟治国有关系吗?关系大了,国强军壮,国弱兵衰,历来如此。

然后,清兵还分三路,继续进攻,目标:昆明,永历。在这样小的空间,清军三路并进,明军就很被动了。但三路阻击无一成功,在局部战场,没一个胜仗,说不过去,山区作战,更利守方,不利攻方,粮草、水源等问题,清军应该比守军更艰难。李定国下令,全军撤回云南,而且昆明显然孤城难守,所以李定国请永历帝移驾,“以避清人之锋”。本来说好了“移蜀”,部分兵将已往四川去了,李定国又改为西撤,而且整个撤退并无有序组织和部署,官员也乱,军队也乱,说明人心乱了。

1659年正月初三,清兵占领昆明,居然未遇抵抗!李定国竟然连一个埋伏都没打。永历帝先逃到永昌,再退到腾冲,已到边界了。吴三桂带领满汉军队逼近腾冲,李定国不愧为战神,在磨盘山小道设伏,共设三伏,并埋地雷,部署如下:“敌尽入,初伏乃发。燃地雷,二三伏乃发。首尾击之,敌尽矣。”吴三桂领军已进埋伏,丝毫未觉,不料有个文官偏偏在这个时候贪生投敌,报告吴三桂有埋伏,吴三桂急令后撤,此时清军前锋已入二伏,明军看到有变,只能鸣炮冲出,把个首尾合击的埋伏打成了混战,可惜之极,否则平西王吴三桂就要在此留下首级!这支清军会全军覆没,片甲无回!李定国挥军冲杀,清军阵脚早乱,伤亡惨重,有固山额真被阵斩,统帅卓布泰的侄子也被当场击毙,损兵折将,丢盔弃甲,撤回昆明。清廷震怒,统帅多尼、郡王、贝勒和很多将领被处罚,东路军统帅卓布泰被革职为民,证明清军此战损失严重。



点击下一个:永历进入缅甸的前因后果,咒水之难 + 永历父子被谁用弓弦勒死?+ 李定国为什么被奉为神?至今祭祀?+ 什么事把凤凰郑成功气死?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18 12: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08: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历进入缅甸的前因后果,咒水之难 + 永历父子被谁用弓弦勒死?+ 李定国为什么被奉为神?至今祭祀?+ 什么事把凤凰郑成功气死?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3】



永历君臣跑到中缅边界,在没有跟李定国、白文选等将领协商,没得到军队支持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进入缅甸避难了。缅甸边防军以礼相待,但要求入境人员“尽释甲仗,始许入关”,永历帝下令解甲入关,随行近两千人马,“皆赤手随驾去”。永历帝终于跑向世界了,也终于自食逃跑恶果了,因为贸然入缅,后患无穷,进去容易出来难。李定国安排有精兵保护永历帝,但皇帝下令,要进缅甸,放下武器,这些兵将不敢反驳,更不敢拦截,但不愿被缴武器,所以不能入缅,眼睁睁看着永历君臣进去了,返回报告李定国,李定国急令人去追,却在途中被缅人杀害。

李定国深知永历帝是他得以组织反清的大纛,皇帝一旦跑出国境,这个旗帜就倒了,所以多次跟缅方交涉,派使者、军队去接永历帝,并三次兵临缅甸首都阿瓦,缅甸的军队遇到明朝的正规军不堪一击,但缅王只要把永历握在手上,明军就得听这个皇帝的命令,同时也能结好新兴的清朝,所以每次缅王都让永历写道撤军命令,交给明军,明军只能撤退。从外交上讲,缅王没有错,错的是永历,只想活命,只知逃跑,一直想跑向世界,以为世界是“我的”(World),不料是“恶的”(End)。君臣在他国遭受非人待遇,苦难不已,苟活性命。

1661年五月,缅王之弟莽白发动政变,成为新王,与清廷达成协议,要交出永历帝和黔国公沐天波。沐天波是朱元璋养子沐英之后,沐英是明初著名的开国元勋,平定云南以后,沐家世镇云南,是明朝唯一握有领土的勋臣世家,在云南、缅甸影响力最大。七月十九日,莽白以饮咒水盟誓为借口,将永历朝廷所剩的数十名文武官员骗至河对岸塔下,全部杀害,沐天波夺刀杀缅兵九人,也被杀死,尸横遍地。缅兵随后冲入永历君臣住所,洗劫财物和女子,又有一百多人死难。史称“咒水之难”,永历朝廷被灭,只余家属、太监。

同年腊月初一,吴三桂统领满汉清兵,前锋逼近缅甸首都阿瓦。初二,缅甸把永历等人全都送交吴三桂,押回昆明。

1662年三月十二,清廷诏告天下,宣布“永历既获”。

吴三桂奏请把永历就地处决,免得押解回京途中发生意外。

四月二十五日,永历帝朱由榔、太子朱慈烜在昆明被弓弦勒死。关于如何死,有如下记载:吴三桂主张斩首,两个满洲将领都不赞同,一个说:“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另一个说:“一死而已,彼亦曾为君,全其首领可也。”吴三桂要砍头,反倒是满人认为太惨,不得体,应全其首领!然后,吴三桂令人把永历父子用弓弦勒死,还有国戚王维恭之子,并将三人棺木在北门外火化。勒死永历之处名篦子坡,昆明人改名为逼死坡。

五月,吴三桂以擒获永历帝的大功,晋封亲王。

一奸功成万古哭!万艳同悲,千红一哭!

李定国自磨盘山战役之后,一直率军在中缅边境山区与清兵周旋。但永历出境后,其它各部将士星散,失去联络,很多将士在复国无望、走投无路之下归清图存,无可指责。山区条件极为艰苦,缺粮少医,李定国军有一半将士病死,非战斗减员严重,到1661年,李定国部仅余兵马五千多人。李定国名震寰宇、忠勇无双,暹罗等国既痛明之亡,又知李定国军目前状况,暹罗派使者带万历帝时所赐敕书,来请李定国移师景线,当时泰国与我国接壤,勐海县南的景线为暹罗领土。1662年,永历帝被吴三桂俘回昆明的消息传来,李定国伤心大哭,磕头出血,已知反清事业再无希望。永历帝和太子朱慈烜被吴三桂绞杀的噩耗传来,李定国披发跣足,哭天抢地,两目皆血泪,对天恸号:“何以对天下万世?”不久悲愤成疾,六月二十七日,病死于景线,年仅四十二岁。勐海勐腊各族人民奉李定国为神,每年春节隆重祭祀。

一将功未成,万世传忠义!

让我们记住这位民族英雄,在苛政压迫、民不聊生之际,他高举义旗,反抗暴政;在外族入侵、民族危难之时,他不计前嫌,联明抗清,两杀清王,忠勇报国,战斗到底,宁死不屈,这才是国士无双!

再看吴三桂、孙可望之流,荣华一世、风光一时,终被万民万世唾弃!他们才该问问自己:“何以对天下万世?”

这一年,除了永历帝、太子朱慈烜、李定国,还死了两个人。

一个是郑成功,五月初八,气死了,年仅三十八岁。什么事能把郑成功气死?郑成功在台湾,世子郑经留守厦门,与四弟的奶妈通奸,生了个儿子郑克臧,被人质问“治家不正!安能治国?”郑成功愤恨,派人拿着令箭到厦门,斩妻(治家不严)、子郑经、所生孙、奶妈,众人一看这不合适啊,认为郑成功是在气头上,没执行。过段时间,派人回报,看是不是只斩奶妈、婴儿,这事儿就完了?(妈蛋!只杀妇幼、息事宁人,这样的馊主意,是哪个王八蛋出的?)郑成功大怒,坚持要斩妻、子,解下佩剑,让人持剑去执行,厦门诸将还是抗命,五月初一,郑成功气病了,初八,“气噎而死”。

通过这事,您要觉得郑成功是小肚鸡肠之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郑成功其人,雄图大略,视野开阔,忠义这些传统概念岂能缚住他?拿这些观念用人驭将倒是可以。满清软禁了他父亲郑芝龙那么多年,想以忠孝仁义逼其就范,郑成功始终不为所诱,还利用跟清廷谈判之机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就像他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明明欲借父以挟子,一挟则无所不挟,儿岂可挟之人乎?”给弟弟的信中更是说的明白:“夫虎豹生于深山,百物惧焉,一入槛阱之中,摇尾而乞怜者,自知其不足以制之也。夫凤凰翱翔于千仞之上,悠悠宇宙之间,任其纵横而所之者,超超然脱乎世俗之外者也。兄名闻华夷久矣,用兵老矣,岂有舍凤凰而就虎豹者哉?”所以郑成功要做的绝不是忠臣孝子,而是超乎世俗翱翔宇宙的凤凰!是不是反清,是不是复明,甚至复国,都不是郑成功考虑的重点,他考虑的、代表的始终是郑氏集团的利益,这个集团中包括十几万兵将、官员、士绅、家属在内的几十万人口,和东南的陆地、海上的霸权,他要做的凤凰,便是割据东南、雄霸海上的王者,很难说有什么错。

对郑成功有了客观认知,才能理解他是“官+兵+诸侯+海盗”的综合体,他父亲的海盗基业,和隆武帝给的驸马招牌,加上朱明这面最有号召力的旗帜,让他能招揽人才,聚集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满清强大、永历弱小的背景下,联明抗清,尊永历为帝却不奉令,打自己的天下。所以就不难理解,与李定国约定夹击广东,却多次故意爽约,否则南明一战就把广东收复了,然后,他也就不能再做翱翔的凤凰了。但郑成功错误估计了局势,本来以为永历朝廷虽然弱,但会长期在西南山区存活,那么他抓紧时间,在东南沿海把郑氏集团的利益最大化,便能成鼎足之势,共同与北方的满清抗衡。甚至再和永历朝廷联手,东西夹击,收复江南,跟满清划江而治,那他就不仅是南明的一个王公了,而是称雄东南的凤凰。没想到孙可望愚蠢到要把永历取而代之,导致永历朝廷迅速瓦解,自己在东南也再难站稳脚,不得不谋取台湾,因为金门寸土,厦门丸城,不足养兵。但台湾当时毕竟是孤悬海外的穷乡僻壤,称雄东南再难实现,仅凭一己之力,不足以与清廷抗衡,深感一生事业付东流,所以心中积郁可想而知。1662年四月,永历帝被清兵俘获的消息传来,郑成功彻底绝望了,所以郑经通奸奶妈、养私生子只是个导火索。

郑成功死后,世子郑经承袭延平王,“经承父例”,能看出郑经深得父亲真传,仍尊永历年号,只是形式而已,得自己为王之实。

1681年,郑经死后,郑克臧作为长子继位,不料次子郑克塽的岳父冯锡范杀郑克臧,夺监国印,扶郑克塽继承延平王位。但郑克塽才十二岁,不能驭下,冯锡范专权,军心涣散。1683年,施琅攻台,郑军战败,年幼的郑克塽听从冯锡范,投降清朝,全家被送往北京,封海澄公,实被软禁,1707年八月,死于北京,爵位无袭。

另一个是鲁王朱以海,1662年十一月十三日病死,四十五岁。

下面看看鲁王朱以海和隆武帝这两个朱明远支。



点击下一个:谁赐郑芝龙长子姓朱,赐名成功,仪同驸马?+ 隆武帝被杀的前因后果?何腾蛟跟郑芝龙一丘之貉 + 鲁王朱以海因何监国?与隆武政权窝里斗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18 12: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08: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赐郑芝龙长子姓朱,赐名成功,仪同驸马?+ 隆武帝被杀的前因后果?何腾蛟跟郑芝龙一丘之貉 + 鲁王朱以海因何监国?与隆武政权窝里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4】



8.4.7 鲁王、唐王系:
隆武帝、绍武帝是唐王系,不是嘉靖帝直系,和弘光帝、永历帝一并列出,是为南明四帝。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封为唐王,封地在南阳,隆武帝、绍武帝是唐王后裔,朱聿键世袭唐王之位。崇祯亡国,弘光政权覆灭、南京投降后,1645年夏,郑芝龙、黄道周等奉唐王朱聿键为监国,闰六月二十七,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延续明祚。

没有推举桂王,而奉唐王朱聿键为帝,是因桂王在广西,远离抗清力量和政治中心,当然朱聿键的能干、有志抗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朱聿键家庭多难,祖父不喜其父,把父子一起囚禁十六年,从他十二岁囚禁到二十八岁,期间惟日夜苦读。然后父又被叔毒死,祖父死后,朱聿键以长子长孙承袭唐王,杀叔报仇。崇祯九年,清兵入塞,京师戒严,朱聿键上疏勤王,崇祯不许,明朝有规制,藩王不掌兵。唐王心急国难,在南阳招兵买马,率军勤王,被崇祯勒令返回,废为庶人,关进凤阳监狱,直到弘光即位,才被释放。所以隆武帝不同于其他王府纨绔,是个历经磨难之人。但因唐王毕竟是远支,所以隆武帝一直存在号召力不强的问题,虽然东西各省都尊隆武为帝,但实权人物们割据自雄,没有形成中央集权。

同时存在多人相争。杭州以东当时抗清力量集中,急需举出一位朱明宗室为旗帜,而浙江当时唯一没有降清的王,只有鲁王朱以海,所以在籍的原兵部尚书张国维等人,七月十八在绍兴奉朱以海监国。鲁王是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后裔,论亲疏跟唐王一样,都属远支。朱以海也是经历丧乱之人,跟满清有国仇家恨,崇祯十五年清兵抢杀到山东,鲁王朱以派自缢身亡,家族多人遇难,朱以海也差点被杀,属于死里逃生,承袭鲁王仅一个月,北京沦陷,朱以海南逃到台州。还有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是朱元璋侄子的后裔,也想在乱世中谋取帝位,八月初三,自称监国,被两广总督丁魁楚打败活捉,第二年被隆武帝下令缢杀,对外说是暴病而亡。还有益阳王也自称监国。

在得知唐王已先称帝,并得到广泛承认后,鲁王朱以海的监国就尴尬了,退位归藩后,张国维等人为了自己的定策大功、重臣高位,迎回鲁监国,与隆武政权相争,水火不容,互杀来使,纷争不断,不能一致对外、配合抗清。所以这种窝里斗不是到永历、绍武才有的。鲁监国也有能力,积极抗清,并亲临钱塘江犒军,组织力量攻打富阳、杭州,渡江攻打杭州失败后,便扼钱塘江之险采取守势。

此时鲁监国控制着浙江东部,隆武政权控制着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南,以及江西南部,可以说还有半壁江山。九月份多铎凯旋回京后,其实江淮流域清兵力量并不强,但南明各种势力内耗,没有统一指挥,更没组织大规模进攻,而是割据地盘,苟且观望。

南明一直存在受制于军阀的问题,弘光朝有江北四镇,永历受制于孙可望,隆武帝也不例外,凭借郑芝龙、郑鸿逵兄弟的武装力量拥戴为帝,一直受制于郑氏。而郑芝龙是海盗出身,归顺明朝是为了更利于攫取地盘和官方支持,海上霸权、割地自雄才是他想要的,至于复不复明,谁当皇帝,他根本不在乎。隆武朝廷的钱粮来自郑芝龙的地盘,而郑芝龙根本没有北伐之意,所以隆武帝在福建没法施展自己的抗清抱负,那么其它地盘如何呢?不说军阀,说个文官,湖广总督何腾蛟,还是唐王故人,在唐王封地南阳任过知县,隆武帝信任有加。李自成死后,东路大顺军几十万兵马到了湖南,没有地盘,也没有再抢占地盘,像大西军余部就是抢占云南作为自己的基地经营。这支大顺军到长沙后,归附了何腾蛟,但何腾蛟小肚鸡肠,目光短浅,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支抗清的强大力量,战斗力远胜明朝官兵,而采取了分化、排挤等手段,只留下了郝摇旗等几万兵马,其他人都被逼北上。后来李自成的侄子李过率残部到常德,受湖广巡抚堵胤锡诚意招抚,隆武帝特意为其改名“忠贞营”,成为明军主力,也受何腾蛟节制。所以何腾蛟总督的湖广兵力就不下三十万,但这个何腾蛟也不作为,在堵胤锡和李过率忠贞营围攻荆州时,何腾蛟只知逃跑,不守岳州,导致忠贞营被清兵主力偷袭,损失严重。在清兵主力返回南京之后,何腾蛟仍然不思进取,只是拥兵自重。其它地盘,也都一样。

从隆武帝接纳大顺军,联合抗清,便能看出隆武帝有过人之能。当堵胤锡招抚大顺军的奏折送到朝廷,绝大多数官员都认为他们是贼,攻陷北京,罪不容诛!包括内阁大学士路振飞都是这样的认知。却想不到两京已被满清占领,华夏正统眼看不保,而大顺军、大西军是清兵追杀的主要对象,跟满清不共戴天,敌人的敌人便是最好的盟友,所谓“兄弟阋墙,共御外侮”,到这时候了还放不下前仇,鼠目寸光。而隆武帝同意招抚,封李过为侯,改名李赤心,改其军为“忠贞营”,赤心、忠贞,其意已明,况且皇帝赐名,胜过珠玉,大慰军心!

还有对马士英的态度:“阁部臣马士英,朕必不负其捧主之心。诸臣万疏千章,岂夺朕心公论?”证明隆武帝以大局为重,打破门户之见,能用一切抗清力量,识见不凡。再看一道敕谕:“兵行所至,不可妄杀。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此十字可切记也。”谆谆嘱咐,让官兵切记,不要杀被迫剃发的百姓,“无发为难民”!比多尔衮惟知剃发的心胸宽阔多了。“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隆武帝自幼喜欢读书,不好声色犬马,“行宫中不许备办金银玉器,止用寻常布帛,件件俱从减省”。

1646年五月十五,博洛率领八旗满兵抵达杭州,钱塘江的大潮啊,居然“水涸”,水深只没马腿!二十五日,清兵“涉水”便过了钱塘江,鲁监国政权的钱塘江驻军,不战自溃,逃跑投降,鲁王朱以海只能离开绍兴,乘船逃往东边海上。红楼梦中也画着“一片大海,一只大船”,“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督师朱大典守金华,清兵四面围攻,并用炮轰,二十天后城破,是七月十六,朱大典与家属、将校身绑火药桶,点燃引爆,壮烈殉国。朱大典是个贪官,却以如此悲壮的方式展现了民族气节,令人起敬!清兵攻入金华,博洛以“民不顺命,因屠之”,便是“金华之屠”。

隆武朝廷一直受制于军阀郑芝龙,而且福建处于抗清的后方,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黄道周在隆武登基后一个月,便凑了三千士兵,又沿途招募义士,从福建前往江西前线抗清。这样的未练之兵显然没法跟正规军作战,在春节前全军覆没,黄道周等人全被清兵俘获,押解南京后,誓死不降,三月初五被杀,殉国。隆武帝为了笼络郑芝龙,见到其长子郑森,小伙子二十出头,器宇不凡,问之,对答如流,隆武抚森背曰:“恨朕无女妻卿!”遂赐朱姓,赐名成功,“以驸马体统行事”。隆武帝用“成功”这个名字,其实是给其父听的,要成什么功?当然是反清复明之大功。而且“仪同驸马”也很巧妙,一下拉近了跟郑芝龙的关系,成了“亲戚”。但这个亲戚,还是只考虑他的集团利益,隆武帝要想收复河山,就必须离开福建,脱离郑氏集团的控制。

1646年八月二十一日,隆武帝起驾往江西赣州,要到抗清前线,便于就近调集兵力对清作战。然而,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郑芝龙降清!郑芝龙密令仙霞关守将撤走,在八月十八日,清兵未遇抵抗,越过了仙霞关。而隆武帝丝毫不知,并无大军护送,还带着几车书,在宗室、官员的随从下正常行进。突然获知清兵逼近,才纵马疾行,二十七日到达汀州,只有五百军士跟随。二十八日,清兵追到汀州,隆武帝、曾皇后还有婴儿,包括很多宗室、官员等,都被擒、被杀。据《清实录》记载:征南大将军博洛入闵,闻伪唐王朱聿钊遁走汀州,遣护军统领率兵追击,擒斩朱聿钊及伪阳曲王朱盛渡……并伪官伪伯等,抚定汀州。朱聿键名被误写。清军奏报中是用“擒斩”二字。

隆武帝遇害的汀州,其实距离江西边界已经不到五十里,距瑞金也就七十里。郑芝龙撤去仙霞关守军,致使隆武帝意外被杀,固然罪不容赦,但何腾蛟也罪责难逃:隆武帝要移往赣州,是在登基半年内就决策了,并于腊月离开福州,到达建宁,一直在做西移赣州的准备,也一直在催促湖广总督何腾蛟,令其派精兵强将赴赣州,一是接驾,二是增强赣州兵力,便于收复江西北部。连满清的江西提督金声桓都看出来了,请求清廷派兵要攻取赣州,洪承畴抽调兵马协同金声桓军,在三月便攻占了吉安,在隆武帝死后的十月份才攻克了赣州。在这么长的时间,何腾蛟湖广拥兵三十多万,却不思进取,毫无见识,既不组织兵力救援赣南,又对接驾阳奉阴违,一味坐地自肥,不顾大局。否则赣州这个军事要地不会丢,而且在隆武帝西移时,可精兵迎驾,隆武帝也不会被杀,所以不要再把何腾蛟当忠臣,跟郑芝龙是一丘之貉,历史罪人。

金声桓玩的高!在赣州挖了个坑,把自己埋了:两年后,永历二年,金声桓反正,便由南昌出兵,久攻赣州不下,无法跟广东连通,最后在南昌被清兵包了饺子。在南昌被围的半年之间,何腾蛟是外甥打灯笼----照舅,不是你舅,就不救你。如果,赣州属南明,那么江西的金声桓反正,广东的李成栋反正后,两广江西连成一片,两广之兵可通九江,顺江而下,重兵即可直达南京,那是什么效果!不用别人,以李成栋、金声桓表现出的战力,光这两个宝贝儿,十有八九就把南京拿下了。还至于一个在荷花池淹死?一个坠马淹死?



点击下一个:清兵抢劫奸淫到什么程度?郑成功母亲也被强奸,郑芝龙降清的结局 + 鲁监国矢志抗清,舟山之战有多惨烈?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09: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兵抢劫奸淫到什么程度?郑成功母亲也被强奸,郑芝龙降清的结局 + 鲁监国矢志抗清,舟山之战有多惨烈?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5】



郑芝龙也是挖了个火坑,把自己坑进去了。九月十九,清兵未遇抵抗,占领了隆武朝廷的首府福州。郑芝龙把自己的兵马集结于安平,清军统帅博洛来信召郑芝龙见面,郑鸿逵、郑成功都不愿降清,郑成功牵父衣跪哭:“虎不可离山!”但郑芝龙觉得福建是自己地盘,清廷既诚意招降,不会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十一月十五,到福州面见博洛,博洛与他把酒言欢,盛情款待,却在三日后,半夜突然拔营回京,大军裹挟郑芝龙北上,又让他写信招抚诸将,郑芝龙在人握中,老虎成猫,所带劲卒,被安排别营招待饮酒,不得主帅命令,也没法拼杀。其他很多将领,见到郑芝龙招抚信后降清了,况且主帅跟清军一起,投鼠忌器,也不敢妄动。清兵却无顾忌,攻入安平,大肆淫掠,抢劫奸淫到什么程度?郑芝龙家里,他的日本妻子田川氏,中文也叫翁氏,就是郑成功的亲生母亲,四十五岁,也被强奸,痛苦不堪,自缢而死。单看史料,现代有些名嘴又会说,郑氏已降,清兵没必要进攻安平,更不可能抢劫强奸,但清兵确实就这么干了,有郑成功之母自杀为证。从郑芝龙已降、家里的妻子都被清兵强奸这样的事件,可知当时满人清兵所到之处,是怎样的禽兽行径!

这种行径在顺治年间一直存在,比如1659年,三路清兵占领云南昆明,洪承畴的奏折:“云南府以及临安、曲靖、澄江、寻甸各府,与迤西之楚雄、武安、姚安、大理、永昌各府,无处不遭兵火,无人不遇劫掠!……惨不堪言!……以致人无完衣,体无完肤,家无全口,抢天呼地……被杀死、拷烙死者堆满道路,周围数百余里杳无人烟。真使贾生无从痛哭,郑图不能尽绘。职不知滇民何至如此其极也!”这是清廷自己保存的洪承畴“告状”的奏折,洪承畴当时经略五省,汉兵都听其节制,可直接处罚,为何控诉到清廷?显然是不受洪承畴控制的满兵行径!洪承畴给顺治奏折一直自称“职”,“职不知滇民何至如此其极也”!洪承畴已经悲愤到不知其极了,所以我们说洪承畴为保护汉民尽到了一己之力。

现在粉饰逃避,不如正视历史,吸取血的教训,人类和谐共处。像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什么是圣人?就是他说的话,在千年之后,即便社会的组织形式和人们的行为模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却仍能指导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免于在黑暗和愚昧中沉沦。

郑芝龙被博洛带回北京,没有得到三省王爵,也没有出镇封疆,给了个官儿,实际被软禁了,“即欲一返故里亦不可得”。后来清廷又多次逼他劝降郑成功,当看清楚郑成功并无诚意投清,在占领云南、永历帝出逃后,兔死狗烹,于1661年十月初三,清廷把郑芝龙与其全族,在北京菜市口斩首。

郑芝龙降清后,有十多万兵将随之归清。郑鸿逵、郑成功等不愿降清,于是拉起人马,举着隆武帝这杆大旗,几年时间就聚起十几万兵马,在福建沿海一带攻城略地,与清军长期对峙,并恢复其父时期的海上霸权,进行海外贸易。还有一部分兵将,奉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逃往广州,成为绍武政权的拥戴者。还有一部分,如郑彩等人,奉鲁监国继续抗清。

鲁监国逃往海上,没有地盘,在舟山借住了几个月。占据金门、厦门一带的郑彩等人,把鲁监国迎到了厦门,福建、浙江不愿降清的文武官员和抗清力量,便在鲁监国的旗帜下继续反清复明。

1647年正月,鲁监国组织军队,在长垣誓师,便部署收复失地。前半年不利,七月,鲁监国率军亲征,沿途号召士民举义,响应者众,与福建各地义师相互支持,在一年时间里,收复了福建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鲁监国甚至亲自到福州城外指挥攻城,与永历帝的望风而逃形成鲜明对比,客观地说,鲁监国既有志抗清,也有能力有作为。

随后,满清派兵,大举反攻,浙江、福建已收复之地相继又失。鲁监国几无立足之地,1649年冬,夺取舟山,重整朝政,舟山群岛成为浙江抗清中心。1651年秋,清军大举进攻舟山,明军海战失利,清兵围攻舟山,持续十日,战斗惨烈,城破之后依然巷战不屈,很多文官和家属自杀殉国,包括鲁监国正妃。鲁监国亲率船队,与张名振、兵部侍郎张煌言等在外海战,取得了局部胜利,但回援不及,得知舟山已失,家属被清军俘杀,而且没有了基地和粮饷,有些将士不得已归清求存。鲁监国在张名振、张煌言等保护下,率领主力海军船队,驶入郑成功的海域。郑成功一直不承认鲁监国政权,开始奉隆武帝,后来尊永历帝,所以只以藩王礼,在厦门接待朱以海,后移住金门。1652年三月,朱以海上表永历朝廷,放弃监国,退位归藩,共尊永历。其一部分兵将被郑成功吞并,但张名振、张煌言等大部分将士不归附郑成功。

1653年八月,张名振、张煌言率五百多艘战船北上至长江口,说明鲁监国所余海军兵力还有几万人,只是丢失了根据地。这支海军不仅围困崇明岛的清军,并在1654年发起著名的“三入长江之役”,江南震动!第一次深入镇江,第二次到仪征,第三次竟达南京郊外,深入长江六百里,使清廷恐慌。在幕后策划、东西联络的正是柳如是家的钱谦益,和内地的一些复明义士,而且显然得到了孙可望的承诺。但孙可望当时想要废帝自立,与一心复明的李定国、刘文秀矛盾日深,导致永历朝廷来自西部的配合未能实施,把个东西合击、进攻南京的战役,只打了东边半拉,西边没动。还是南明一直以来的各自为战,不打配合,我们前文说的多了,孙可望作为实力最强的一方,却任由实力最弱的鲁监国余部开到南京郊外,没法下手。孙可望位高权重,却不顾大局,多次破坏围剿清军的计划;钱谦益一介书生,知耻后勇,令人敬佩,人谁无过?张名振、张煌言等将士一心复国,孤胆赤心,奋战到底,更成后世楷模!看张名振这次深入南京郊外、登紫金山遥祭明太祖孝陵之诗:

十年横海一孤臣,佳气钟山望里真。
鹑首义旗方出楚,燕云羽檄已通闽。
王师桴鼓心肝噎,父老壶浆涕泪亲。
南望孝陵兵缟素,会看大纛祃龙津!
1662年,得知永历帝被清兵所俘,一些忠于明朝的官员重提拥立朱以海,但郑成功父子完全不理,不久郑成功也病死,郑经继位,不再供养朱以海。张煌言“首为拥戴”朱以海为帝,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拥帝立朝,但半年后,朱以海也病死了。张煌言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继续跟清兵拼杀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是白白牺牲部下生命。1664年六月,张煌言解散军队,隐居于舟山群岛,却被清兵侦知,于七月十七日被俘。

张煌言“被执过故里”,留下此诗,以表丹心:

苏卿仗汉节,十九岁华迁。管宁客辽东,亦阅十九年。
还朝千古事,归国一身全。予独生不辰,家国两荒烟。
飘零近廿载,仰止愧前贤。岂意避秦人,翻作楚囚怜!
蒙头来故里,城郭尚依然。彷佛丁令威,魂归华表巅。
有腼此面目,难为父老言。智者哀我辱,愚者笑我顽。
或有贤达士,谓此胜锦旋。人生七尺躯,百岁宁复延!
所贵一寸丹,可与金石坚。求仁而得仁,抑又何怨焉!
“谓此胜锦旋”,多么豪迈!时隔数百年,读时仍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豪情万丈!

“所贵一寸丹,可与金石坚”,一颗丹心,求仁得仁,死而无怨。

《甲辰八月辞故里》诗,在前文中录过半首,如果重复是强调,就让我们为张煌言这样丹心报国的民族英雄再重复一次: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九月初七,张煌言在杭州被杀。

临刑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埋骨西湖南畔,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岳飞、张煌言反抗的都是女真人入侵,于谦反抗的是蒙古人入侵。

张煌言赴刑场时,凝目望着西湖东南的吴山,感叹:“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点击下一个:贾府中人物架构,对应的历史人物及关系图 + 为什么宁国府的特征是淫?爬灰=养小叔!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19 10: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09: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府中人物架构,对应的历史人物及关系图 + 为什么宁国府的特征是淫?爬灰=养小叔!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6】



8.5 人物架构
贾府中人物架构,对应的历史人物及关系,如下图所示:


说明:

图中“+”号表示两个人。比如:元春,是桂王朱常瀛与永历帝朱由榔父子两个人物。探春,是隆武帝朱聿键与鲁王朱以海两个人物。在红楼梦中,不是死板的只有一个角色对应一个历史人物,还有一个角色对应多个历史人物,也有多个角色对应一个历史人物,很灵活。

对图中每个人物的说明,在下节会逐个解说,本节重在看结构。

此图右下的空位,附加了:雪满的薛家满清、宝玉的四颗朱子。这些角色人物在前面章节都解释过了,在看总架构图时,仅做参考,或者直接忽略掉,不影响架构图的完整性。

前文说过,宁荣是一家,朱明皇家,把一家分两府,好道的嘉靖和淫丧的隆庆、泰昌放在宁国府,万事不理的万历和朱由校、朱由检放在荣国府。末代六帝的规则,基本上都是以儿媳的角色,分在两府。两府的男人反倒不是皇帝,是宗室藩王,嘉靖之后,因景王那支没了,所以是从贾母万历的角度,分为万历的亲兄弟和儿子们:

宁国府的特点是淫,所以把潞王这一支,奢侈荒淫,分到宁府,淫是其共同特色,很和谐,便是贾珍、贾蓉。贾珍的骄奢淫逸,但尚识大体,符合潞王朱翊镠的行事特征,潞王朱常淓通宵达旦吃喝玩乐,在75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中,用“开夜宴”在回目中强调过,也通过尤氏看到的马车,“要偷着瞧瞧”,在窗下听到的,里面吃喝玩乐的情景,给读者描画的淋漓尽致。并以一句“喷了一地饭”的笑话,令读者印象深刻:“旧太爷虽然输了,输的不过是银子钱,并没有输丢了[毛几][毛巴],怎就不理他了?”可以说是一句话便刻画了一群寻欢作乐的纨绔,所以尤氏骂:“你听听这一起子没廉耻的小挨刀的,才丢了脑袋骨子,就胡吣嚼毛了。”因为尤氏是隆庆帝,潞王之父。“至四更时贾珍方散”,四更鸡鸣,五更天就亮了。

所以,第二回说:“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 一母同胞,实指万历帝朱翊钧和潞王朱翊镠,弟兄两个,贾母、贾珍,分在两府,兄弟怎么成了孙子辈儿了?嘉靖是万历祖父,还成了侄子辈儿呢。脑子不能受限,不是一一对应,不是辈分平移,辈分肯定要打乱,父子、兄弟可能变成了夫妻关系,当然也可能还是父子、兄弟。比如:贾珍、尤氏,是潞王和隆庆帝,是父子。贾蓉、秦可卿,是朱常淓、朱常洛,是兄弟。贾珍、贾蓉父子,是朱翊镠、朱常淓,确是父子,与贾蔷长垣王,也还是父子、兄弟。

“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把贾蔷写成贾珍养子,“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这样就符合长垣王分封之后不在潞王府的反面事实,而且用长垣王的“垣”字,为贾蔷命名,垣就是墙,改成了同音的草字辈“蔷”字。且书中也明说了:他和贾蓉最好。他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仍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长垣王在国亡后不知所终,36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贾蔷和龄官的情景,让宝玉不觉痴了,此为四九末,然后贾蔷、龄官都莫名其妙不知所终,直至八十回末,再没出现过,包括“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这样的场合,贾蔷都没出现,不合常规。甚至对龄官,也没再做任何交待,都是明显异常。

看着这个图,想焦大骂宁府的名言:“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而且宝玉特意重复强调:“姐姐你听,他说爬灰的爬灰,什么是爬灰?”既然宝玉问我们了,而且重复了三遍“爬灰”,就要多想想:爬灰?在说什么?

贾珍爬灰秦可卿,就是潞王朱翊镠和泰昌帝朱常洛,朱翊镠是万历的亲弟,就是朱常洛的“小叔”,而且是唯一的小叔,所以:

爬灰 = 养小叔!

作者巧妙地用了汉字的多义,“小叔子”是作为女人才有的称呼,指丈夫的弟弟。反面的朱常洛,不是美女,是皇帝,不会有“小叔子”,只有“小叔”。

万历帝的儿子们,除了泰昌帝朱常洛,还有福王、瑞王、惠王、桂王。朱常洛因为“淫”的特征,已经安排到了宁府。其余四个儿子,如果分四家,太零散,也不是红楼梦手笔,还是按一家分两府的手法,在荣府中,一分为二,把万历最宠爱的福王朱常洵,单门另院分出去,便是贾赦。朱由校、朱由检这一支,在开篇王夫人朱由校当政时期,是皇家正宗,朱明正支,其他分出去的福王、潞王支系,都属旁支。贾母万历帝已不管事,也生活在皇家正宗这家,那么这家的男人如果也是宗室、藩王,像福王贾赦、潞王贾珍那样的,反倒不符合“皇家正宗”的特征,所以这家的男人都“不是人”:王夫人朱由校的配偶,用正宗的“正”,文字辈,便组成“政”,因此贾政不是个历史人物。王夫人的儿子,也不是历史人物,贾珠代表“朱”,宝玉代表“玉玺”。所以这三个男人代表正宗、朱明、玉玺,都“不是人”。仅这一点,就能看出红楼作者创作小说角色的灵活性,真是脑洞大开,非常高明,并在第一回就以石头口吐人言、携入红尘为例,提醒过读者了。所以我们读此书千万不能死板,一刀切,脑子受限。

万历其余的三个儿子,显然在这三家每家分了一个。瑞王朱常浩,直接分到贾赦家,便是爱财如命的邢夫人,又是把兄弟化作了夫妻。惠王朱常润,分到贾珍家,便是入了佛门的惜春,作为贾珍的胞妹,是为了跟三春平辈,更是为元春占位。桂王朱常瀛,分到贾政家,便是元春,元春为什么位尊富贵?因为元春身上还兼了永历帝朱由榔,把明朝国祚延长了15年,如果算延平王在台湾一直还尊永历年号,则永历年号一直用了37年,相比弘光、隆武政权都是一年而亡,永历确实该突出。

为什么说惜春为元春占位?注意元迎探惜四春中,迎春、探春都是庶出,而元春、惜春是嫡出,惜春是贾珍胞妹,元春是王夫人所生。因为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由万历皇后王喜姐养大,是王皇后养子,加之桂王朱由榔称帝后延长明祚很突出,所以把元春安排成王夫人亲生。惜春惠王朱常润并非皇帝,生在“皇家正宗”王夫人家不合适,而且不均衡,所以生在人丁不多的旁支宁府,但自小便“在祖母这边”长大,这个祖母贾母,是不管事的亲爹万历,实际上承担抚养责任的是王夫人,留下了由王皇后抚养的线索,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属于多次见过的“藏头露尾巴尖儿”。最妙的是惜春为同母弟元春占位,桂王本来最小,红楼梦中经常用反,假作真,笑是哭,最小变最大,元春在四春中最大,反面处于最小的惜春所占的位置。就是说,真正的顺序是:迎春弘光帝,探春隆武帝,最后是惜春位置的元春永历帝,这才是南明皇帝的顺序。惜春、元春这样的巧妙安排,不仅是惠王为同母弟桂王占位,把小变大,颠倒乾坤,故布疑阵,让人粗看顺序,对应不上南明皇帝,况且南明皇帝中也没有一个礼佛的像惜春的人物,不会把贾府四春直接对号入座到南明四帝,能躲避文字狱。

惜春的惠王最好认,判词中的古庙看经,青灯古佛,正好演绎了惠王朱常润,皈依佛教,终日礼佛,特征非常明显。

元春在前八十回虽然涉及不多,但其判词都与永历帝相符:“虎兕相逢大梦归”,1661年是牛年,在缅甸咒水之难后被吴三桂俘获,1662年是虎年,四月二十五在昆明,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所以“画着一张弓”,还有“榴花开处照宫闱”,是在榴花开的四月遭“弓围”。“弓上挂着香橼”,一是香橼处于被弓弦勒着的状态,提醒永历帝被弓弦勒死,是“弓围”。二是香橼属于南方特产,产于缅甸、云南、两广、福建等地,北方没有,暗示地点,指永历帝被俘、被杀之地。

迎春、探春也在王夫人家里,也都指抚养关系吗?读红楼梦最怕死板、一刀切,王夫人家有个最大的特征,是“皇家正宗”,家里是一群皇帝,哪群皇帝?王夫人朱由校之后的皇帝,黛玉崇祯帝和南明四帝,都在王夫人家,也就是宝玉家。

迎春是福王系的弘光帝,自然生在贾赦福王这支,属于旁支,所以迎春这个“弘光帝”是“庶出”。弘光帝继承了福王朱常洵的荒淫、饮乐,但迎春在正面是公府千金、大家闺秀,又饮又淫明显不合适,所以把这些特征移在迎春嫁的孙绍祖身上,“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其实又好色又酗酒的正是迎春此人,或者说是她反面的人物,同时又把姓孙的满清丑化一下。红楼作者的写作手法极其灵活,不拘一格,我们在仔细读书的过程中能体会到。



点击下一个:贾府儿媳是皇帝,小姐是皇帝,男人是朱明宗室 + 嘉靖后代,朱明宗室,一个不落,都在贾府!说明:对照朱明皇家族谱设计的贾府人物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8 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09: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贾环+曹唐再世】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府儿媳是皇帝,小姐是皇帝,男人是朱明宗室 + 嘉靖后代,朱明宗室,一个不落,都在贾府!说明:对照朱明皇家族谱设计的贾府人物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7】



探春一个角色,背后是隆武帝朱聿键和鲁王朱以海两个历史人物。隆武帝和鲁监国都有抗清大志,也都有能力,两个政权并立、相争,窝里斗,抄检时探春的话说的很明显:“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探春的判词图谶,“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画着“一片大海,一只大船”,我们说过是鲁监国逃往海上,但鲁监国从未称帝。注意看第一句话:“画着两人放风筝”,两人!还有70回,探春放风筝,两个凤凰绞在一处,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三个风筝绞在一处一起飘走了,喜字还带响鞭,显然是两人结婚,也是指两个人。还有探春的首席丫鬟“待书”,“待”是双人旁,这些都在指示:探春是两个人。四春的丫鬟用“琴棋书画”命名,注意“待书”之“书”,隆武帝好读书,是其显著特征,在死前去汀州时还带着几车书。

在南明四帝和鲁监国中,最精明能干的是隆武帝,所以探春判词中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句是指隆武帝,鲁监国为人不够精明。“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句却是指鲁监国,因为隆武帝被杀,“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显然没死,符合鲁监国结局。一个角色,代表两个人物,这种写作手法不凡,超出常规,既丰富了角色内容,又起到了迷惑作用,易真事隐。

唐王、鲁王都属远支,所以探春是“庶出”。

贾环同探春都是赵姨娘所生,也是“庶出”,是唐王朱聿键之弟唐王朱聿鐭,在隆武帝死后,按“兄终弟及”,在广州登基的绍武帝。也是个窝里斗的,跟永历相争,绍武政权仅一个月就被李成栋灭了,所以在当时就不受官方承认,而且“绍武”这个年号也从未正式用过,因为“次年改元绍武”,结果没到“次年”就亡了,所以后来很多人也不承认绍武政权,只说南明三帝,不说南明四帝。这也是红楼梦中把绍武设计为探春之弟贾环这浊物,而不是尊贵的“女儿”的原因,看起来是四春,可平时见到的都是三春,书中也多次出现“三春”之句,前文说过,惜春并非皇帝,只为元春占位,所以红楼作者其实也并不承认第四个皇帝绍武,只是唐王朱聿鐭毕竟登基称帝过,因此把他放在探春之下,安排在王夫人家里,作为贾政庶子,是不是很机智?

书中写贾环有个特征,常怀嫉妒宝玉之心,在25回还跟宝玉争风吃醋,把宝玉脸上烫了一溜燎泡。

75回中秋赏月,前文说过宝玉、贾环兄弟俩作诗,被贾政骂邪派下流、难以教训,“哥哥是公然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如果说贾府有个“花间派”,那非宝玉莫属,所以宝玉自居温飞卿没问题。兄弟贾环,曹唐再世?有没搞错?曹唐之诗,瑰丽不凡,如“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以贾环的猥琐,能比曹唐的缥缈才情?看出贾环是绍武帝,一下就明白了:曹唐名“唐”,“兄弟”朱聿鐭称帝前正是“唐王”。

前文讨论这段时,我们说过曹唐字尧宾,红楼作者是覆曹唐的唐尧,射虞舜,虞指鱼,当时讨论是在揭示“鱼龙”。前文多次证明过红楼作者的一石多鸟,巧妙绝伦,这种“妙”处,很难言传,往往在读入佳境的会心一笑间。

贾赦看了贾环的诗,连声赞好,不但赏赐,还说:“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正面看贾赦这话问题很大:目前荣府世袭爵位的正是贾赦,贾赦之后,有二子贾琏、贾琮,顺位袭爵,怎么可能轮到兄弟贾政之子?何况贾环前面还有宝玉。第二回冷子兴演说时说的很清楚,“长子袭官”,“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注意贾赦说的是“世袭”之爵,不是贾政这个额外之衔。中秋团圆,全家在座,贾琏、宝玉都在当面,贾赦却没眼色,这样说话?什么意思?而贾政却以“那里就论到后事了?”更向读者强调“论到后事”。红楼梦中这种预演、旁敲侧击的写法很多,贾赦这话明显告诉我们:贾环后来“世袭”了,而且此人放在探春隆武帝之后,“皇家正宗”的贾政家里,是绍武帝无疑。

王熙凤是魏忠贤,大概是红楼梦中最易认出的人物了,仅从画的冰山、雌凤,基本就能认定此人是魏忠贤。时人张岱的《冰山记》,写的就是魏忠贤之事,张岱是当时著名的“四大史家”之一,其明季史书《石匮书》,与谈迁的《国榷》并称。据张岱记载,魏忠贤死后,当时有戏剧传奇,名为《冰山》,而且张岱还删改过剧本,改后仍名《冰山》,此戏在当时为大众熟知,在城隍庙上演时,“观者数万人”。张岱有次和守道刘半舫吃饭,刘半舫说:“此剧已十得八九。”是指魏忠贤事,十得八九,对不足之事,又给张岱讲了,张岱当晚便“增入七出,如半舫言”。第二天在道署演出,“半舫大惊”。所以《冰山》这个演魏忠贤的戏剧,在明末大家都知道,只是现在我们很多人不知道了。再看雌凤:雄为凤,雌为凰,所以司马相如作赋《凤求凰》,向寡妇卓文君求爱,是男求女。雌凤,相当于说女男人,是雌雄人,什么样的人算雌雄人?在贾府这样的朱明皇家、皇宫里,太监就是。而且这个太监能当家理事,大权在握,太好认了。把65回贾琏的小厮兴儿向尤二姐说王熙凤的那些话,换为魏忠贤,毫无违和感。

魏忠贤不是王夫人朱由校的太监吗?怎么成了贾赦家的儿媳?贾府的儿媳不都是皇帝吗?那是那句话,不要一刀切,儿媳是皇帝,是一般规律,不是绝对,宁府里嘉靖就不是儿媳,贾赦家里邢夫人也不是皇帝,贾政家里李纨孝庄也是例外。因王夫人家里是一群皇帝,魏忠贤这个太监不是“皇家正宗”,所以放在贾赦这个旁支更合适。把魏忠贤的政敌东林党,配成夫妻,也放在贾赦家则最合适,不能放在贾政家,但让他们的日常活动都在贾政家里,就解决了阉党、东林党等政治势力该安排在哪里的问题。否则贾琏不在自家住,住在叔家,虽说帮着料理家务,但把媳妇也娶到叔家,很不合常理,而这个媳妇王熙凤,在贾政家感觉比在贾赦家更像自己家。

巧姐是永王,前文详细解过,把巧姐安排在贾琏、王熙凤之下,应是基于正反两方面的原因。在正面,贾珍贾珠都有子女,贾琏婚后多年,没有子女不合适。在反面,永王是庶出,不是崇祯嫡子,所以安排在贾赦福王这个旁支最合适。而且永王被李自成兵将所救,后来一直流落民间,藏匿乡村,没露过面,活到白头,这样的反面经历,可与正面故事的王熙凤周济刘姥姥,从而刘姥姥帮助巧姐,带至乡下,村庄纺绩,安心过着农家生活,能够巧妙地结合起来,正反合璧。

贾蘭是顺治小福临,亡朱的实际继承者,李纨这个满清著名的寡妇孝庄,嫁接到贾珠这里也是寡妇,所以图中把贾蘭放在宝钗皇太极之下。薛宝琴是康熙,嫁蘭得玉,或者说嫁梅得玉,不是猜八十回后剧情,对薛宝琴一直设计的是嫁梅翰林梅家,而李纨就是“老梅”。凤姐说要做媒,“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显然不是说宝玉,凤姐深知宝玉和黛玉是一对,而且很会揣摩贾母心意,不会乱说话。作者让凤姐说的一对,应是年龄相仿的贾蘭,“他们两个”在“盗香”村一起住过近两月,又故意藏贾蘭,免得贾蘭暴露雪满的薛家身份。薛宝琴嫁贾蘭,得江山,符合康熙最终得天下的历史。

从图中可以看出:嘉靖后代,朱明宗室,一个不落,都在贾府!而且设计非常巧妙合理,说明什么?红楼作者在构思贾府人物关系时,是对照嘉靖后代的皇家族谱进行设计的!

贾府里都是朱明的皇帝宗室,文臣武将,而雪满的薛家是满清,薛家来争贾家的宝玉(玉玺)。

如果此说成立,那么这本《红楼梦》读起来,就另有一番滋味:

蛇鼠一窝,蛇争龙玉,耗子偷玉,藏而不露,有女得石,便是妬妇。

这个香芋(玉),最终为小耗子偷得,继承了贾府遗产,便是贾蘭。

薛家宝琴,嫁到梅家,是李纨家,嫁蘭得玉,终得江山,便是康熙。

天祥照鉴,真是风月,清风明月。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清兴替明。

那么这本书就能读通了,前后一贯,构思一致,框架完整,指向明确,而且完全符合历史。

也就是说,这样解读:这个模型是自洽的,即便到八十回未完,但这个系统是完善的,一贯一致,没有矛盾。

所以我认为这个大方向没有大差错,分享出来跟朋友们探讨。

  无言独上红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国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点击下一个:宁荣两府和大观园:贾府整体总图 + 一射之地有多少米?大观园面积多大?超过18万平米,荣国府比雍和宫大5倍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8 17: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5: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太爷】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蓉:潞王朱常淓 + “太爷”的错误很明显:贾蓉重复多次的“太爷”是谁?你留神看太爷!+ 太爷是曾祖辈,贾蓉是嘉靖帝曾孙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41】



9.11 贾蓉:潞王朱常淓
潞王朱翊镠有二子,世袭潞王的是长子朱常淓,便是宁府里潞王贾珍的长子、独子贾蓉。

宁国府中的花园,名“会芳园”,有水引入,是此园特点,引入之水和“芳”字,便是有意指出潞王朱常淓之“淓”。

还有“聚麀”,前文说了,正面读是贾珍、贾蓉父子两代乱伦,反面看,潞王系仅传两代,父子两人:潞简王朱翊镠、潞闵王朱常淓,所以书中用父子“聚麀”之“鹿”,指出潞王之“潞”,告诉我们这父子二人都是“潞王”,而非潞王父子真的乱伦,真的爬灰。

11回,贾敬寿辰:

正说话间,贾蓉进来,给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前都请了安,方回尤氏道:“方才我去给太爷送吃食去,并回说:‘我父亲在家中伺候老爷们,款待一家子的爷们,遵太爷的话,并未敢来。’太爷听了甚喜欢,说:‘这才是!’叫告诉父亲、母亲,好生伺候太爷、太太们,叫我好生伺候叔叔、婶子们,并哥哥们。”

看贾蓉的话,极啰嗦,而且辈分是乱的。当着邢夫人、王夫人的面,说给“太爷”送吃食,称呼贾敬明显高出邢王二夫人一辈。贾蓉说“伺候老爷们,款待一家子的爷们,遵太爷的话”,这是有意把这些人的称呼摆在读者面前,强调辈分不对!后面又重复强调:“好生伺候太爷、太太们,叫我好生伺候叔叔、婶子们,并哥哥们”,这个“太爷、太太”的错误就更明显了,“太爷、太太”压根儿就不是一辈儿人!

贾蓉说的“老爷们”、“一家子的爷们”都是谁?此前专门写了:

外头人回道:“大老爷、二老爷并一家子的爷们都来了,在厅上呢。”

后面又专门补充了:

贾蓉进来向尤氏说道:“老爷们并众位叔叔、哥哥、兄弟们也都吃了饭了。大老爷说家里有事,二老爷是不爱听戏又怕人闹的慌,都才去了。别的一家子爷们都被琏二叔并蔷兄弟都让过去听戏去了。”

所以荣府的大老爷贾赦、二老爷贾政,便是“老爷”们。“一家子的爷们”便是贾琏、贾环这些玉字辈的,跟贾珍同辈的“爷”们。

为什么几次三番,要把“老爷、爷们”这些话,说的如此啰嗦、琐碎不堪,现在明白了吧?红楼梦中没有废话!看到废话,应该考虑:我没理解,作者何意?

再看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是怎么称呼的:

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来原为给大老爷拜寿,这不竟是我们来过生日来了么?”凤姐儿说道:“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经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这就叫作‘心到神知’了。”一句话说的满屋里的人都笑起来了。

看凤姐儿这句说的满屋里的人都笑起来的话:大老爷,太太们!

贾府中这四辈儿人的称呼是很明确的,而且在书中前后也都一致:

贾蓉:小爷。就是“东府里的小大爷”,“那边府里小蓉大奶奶”。

贾珍:爷。一直说的是“珍大爷”,尤氏是“珍大奶奶”。

贾敬:老爷。贾敬死的时候说的是“老爷宾天了”,不是太爷。

贾母、贾代善、贾代化:老太太、太爷辈。

很明显贾敬不是太爷,跟贾赦、贾政都是老爷,和太太们邢夫人、王夫人都是同一辈儿人。所以贾蓉重复了多次的“太爷”,明显错!“好生伺候太爷、太太们”错的更离谱,太爷、太太不能并列,不是同辈,太爷是太太的公公啊!

其实作者一直在给读者提醒“太爷”的错误,看此回刚开始:

先是贾琏、贾蔷到来,先看了各处的座位,并问:“有什么顽意儿没有?”家人答道:“我们爷原算计请太爷今日来家来,所以并未敢预备顽意儿。前日听见太爷又不来了……”

读者听见“太爷”没?重复“太爷”,就要注意:“爷”请“太爷”今日来家,中间明显少了“老爷”一辈儿。而且在“爷”和“太爷”之间,作者强调“算计”,让读者“算计”一下,辈分对不对?碰到读书不“算计”的读者,红楼作者也是莫可奈何,爱莫能助。

贾珍向贾蓉说道:“你留神看太爷喜欢不喜欢,你就行了礼来。你说:‘我父亲遵太爷的话未敢来,在家里率领合家都朝上行了礼了。’”

“你留神看太爷!”是作者说给读者听的话,我们前文用黛玉的“手炉子”打比方解释过多次。作者让我们留神看太爷,什么意思?

首先看清楚:这个“太爷”是谁的太爷?明显是“贾蓉的太爷”,贾蓉说:“给太爷送吃食”,“遵太爷的话”,“太爷听了甚喜欢”,贾蓉重复了三个“太爷”。

按我们目前的解读,贾敬是嘉靖皇帝,贾蓉是潞王朱常淓,我们“算计”一下他们的辈分:在反面,宁府中实际是贾敬嘉靖帝朱厚熜、尤氏隆庆帝朱载坖、贾珍朱翊镠、贾蓉朱常淓这火、土、金、水四辈,依上述太爷、老爷、爷、小爷四辈,从小爷贾蓉这个潞王朱常淓往上“算计”,贾敬这个嘉靖皇帝朱厚熜,正好是太爷,一点没错,所以书中的“太爷”并没错。

书中贾蓉多次重复强调的“太爷”,作者让我们留神看的“太爷”,是明指贾敬、贾蓉二人的关系,是四辈,“太爷”的关系,不是三辈,“老爷”的关系,贾敬不是贾蓉的爷爷辈。所以让我更坚信:贾敬解读为嘉靖皇帝没有错,贾蓉解读为潞王朱常淓没有错。

书中“太爷”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不需要任何文学、历史知识,不需要专家考证,一般读者都能看出这样的错误。正面读红楼的读者总是说什么版本混乱、抄书抄错等话,这个“太爷”的错误,用版本、抄错等各种解释,都不能自圆其说。

反面解读,却可左右逢源:“太爷”,还有一个意思,是曾祖父。从潞王朱常淓往上“算计”,几代长辈的称呼分别是:爹、爷,太爷。嘉靖帝这个曾祖父,仍然是朱常淓的“太爷”。

但宁府中贾蓉,其父贾珍,亲爷爷贾敬,正面却怎么“算计”都不是“太爷”。

所以在本回开始,贾珍便向贾蓉说:“你留神看太爷!”然后说:“合家都朝上行了礼。”在宁荣两府中,嘉靖帝辈分最高,从嘉靖帝到黛玉崇祯帝的“末世”、“六代”人物中,嘉靖帝是“末世”第一代,所以贾府中“合家都朝‘上’行礼”,这话也没有错。而且“上”也有皇上之意,比如“上谕”,《史记·陈涉世家》中“上使外将兵”等,反面看,这话都没有错。从正面、反面来看书中这些话,意思都对,才正是红楼梦这本书一喉两歌、一手二牍的非凡效果,也能检验我们目前的解读是否合理。



点击下一个: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是清朝吗?+ 清朝的江南省,明朝的南直隶、南京,金陵应天府、宁国府 + 龙王来请金陵王,江南王?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0:26 , Processed in 0.1120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