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写到贾元春点了四出戏,脂砚斋批语写到“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那这四出戏到底预示了什么呢?脂砚斋虽然有批语提示,但也一直有疑惑未解。今天我们先来看下第四出《离魂》是怎么和林黛玉之死关联的。
首先我们要查找这个《牡丹亭》中《离魂》叙述了一些什么事情。上一篇个人解读《豪宴》时,提到这些戏可能都是昆曲,除了《红楼梦》18、19、22回中有提到外,主要还是这几出戏的名字《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在各种资料里面搜索了很久都没有发现,直到翻阅《中国昆剧大辞典》才找到对应的内容,故而推断是昆曲。《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离魂》在汤显祖原本中未看到相应回目,最后在这本《中国昆剧大辞典》中找到对应内容,这对于解读“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有较大帮助。故将这出戏内容整理如下(《中国昆剧大辞典》88页):
《离魂》 原本第二十出《闹殇》。丽娘思春成病,玉体渐损,中秋之夜溘然长逝。正在双亲和春香痛哭之际,圣旨催杜宝出镇扬州。
现在根据脂批对《离魂》的解读伏黛玉死,可以大致推断:林黛玉相思病逝,可能死于中秋之夜。
我们再看《红楼梦》: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
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
此回林黛玉抽中“芙蓉”。那此“芙蓉”是“木芙蓉”,还是“水芙蓉”,这个也有很多争论:水芙蓉:
芙蓉,荷花的别名。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唐 王维 《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清 唐孙华 《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一:“三径林香穿竹树,一池波影漾芙蓉。”《芙蓉》 唐 温庭筠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
《芙蓉》 明 于若瀛
入港采芙蓉,芙蓉动㴸淰。游鱼聚蜂房,吹作波心锦。《芙蓉》 清 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木芙蓉:
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燃。”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 上高侍郎》 唐 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莫怨东风当自嗟”来自宋代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中“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前句暗示林黛玉薄命,而后句可能引自“不向东风怨未开”,这样也有引论为木芙蓉)这里暂不争论是“木芙蓉”和“水芙蓉”,但有一条可以明确,无论是“木芙蓉”还是“水芙蓉”,它们的花期都不是春天,而凋谢都可在秋季。
木芙蓉花期:8-10月
水芙蓉花期:6-9月
可见这一预示林黛玉的“芙蓉”花期佐证,可知,林黛玉病逝于中秋之夜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林黛玉可能死于中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