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薛宝钗串演皇太极·任是无情也动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7: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薛宝钗做了什么,令脂砚斋笔下意有所指,两个字评她:“媚极”
君笺雅侃红楼 2020-03-25   |  332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薛宝钗一向端庄大方内敛稳重,获得贾家上下好感。这样少年老成的女孩子,又有“山中高士晶莹雪”之称,按说与行为出格无关。不过有一回却被脂砚斋评为“媚极”“韵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第十八回)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庚辰侧批:媚极!韵极!】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

贾元春省亲夜宴,贾宝玉当众作诗,宝钗因“绿玉春犹卷”的绿玉被贾元春不喜,劝他改为“绿蜡春犹卷”。贾宝玉一时才竭,想不起“绿蜡”出处,被薛宝钗“咂嘴点头”调侃一通。脂砚斋对薛宝钗当时神情的评语就是“媚极”“韵极”。

所谓“媚极”,是女子的娇媚样子。薛宝钗平时稳重,很少释放天性,不过十五岁年纪大有老成姿态。也是贾元春省亲大场面一辈子难得见到,身心愉悦又在宝玉面前,才难得一见出现“媚态”。



“韵极”,又是一种状态。宝钗的“媚”不轻易显露,更显珍贵。其风情风韵余味悠长。按说贾宝玉应该“见猎心喜”,就像难得为平儿、香菱尽心尽力的畅意才对。可惜他当时因姐姐考教作诗,焦头烂额之下无心旁顾,浪费了宝钗一番风情。

牡丹花签形容薛宝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不过此无情非没有感情,而是不轻易动情。

脂砚斋在“媚极”“韵极”之后也有针对“无情”批语[庚辰双行夹批:有得宝卿奚落,但就谓宝卿无情,只是较阿颦施之特正耳。]



宝钗的无情是比较黛玉的有情。她之情,唯有对贾宝玉而动。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因二宝互看“金玉”,薛宝钗想也没想就在贾宝玉面前解开外衣扣子,露出里边穿的大红袄。此举不可谓不大胆,也是薛家商人家庭礼教不周的瑕疵。

贾母第五十四回借“掰谎记”攻击薛姨妈不知礼,并非没有根据。从薛家住在贾家不走,到图谋金玉良姻,呈现的就是他们无礼的一面。而薛宝钗当众解衣,无疑是为贾宝玉而来,毫无避嫌也是一种“媚”。



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薛宝钗在袭人出去走动,要与贾宝玉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的情形下,没有避嫌告辞而去。还代替袭人,为睡梦中的贾宝玉看顾蚊虫,绣鸳鸯肚兜,不能不说更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媚极”“韵极”。

世人只知宝黛爱情你情我愿,殊不知金玉姻缘,薛宝钗也付出了一腔热情。她屡次在贾宝玉面前呈现动人的“媚”,并非世俗的勾引和不堪,而是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



宝钗性格严谨稳重近乎刻板。看她人生极少有年龄相符的青春气韵。像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蝴蝶,是极其罕见的天性流露。

薛宝钗只有在贾宝玉面前才会释放一丝风情,代表有情。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贾宝玉全部心思已经被林黛玉牵绊住。

(第三十六回)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不觉怔了”,是对宝钗的“媚极”“韵极”背后情感的严重打击。



“最难忘却故人事,最不屑一顾是相思”,是宝黛钗三人情感的纠葛,也是薛宝钗人生悲剧的体现。她偶尔泄露的天性那么美:堪称“媚极”“韵极”,可惜无人赏析,徒留青春失去人憔悴。可叹!

注:请帮忙点击右下角“在看”图标,让更多人看到君笺雅侃红楼!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8: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吟诵“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薛家用“借”重回豪门:高
山东大厦发电房 2019-11-11   |  180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我看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待字闺中的女孩薛宝钗,是英国力学家牛顿这句名言的成功实践者,“借力造势”、“借力打力”,薛家母女正是靠着一个“借”字,将衰败的薛家重新拉回豪门的行列。从踏进荣国府那一天起,这个不满20岁的女孩,胸怀了怎样的心计,经营下一个怎样的薛家?路桥检测车出租

金陵十二钗中的女子,个个都是上天赐予的精华,而宝钗是其中的翘楚。

她是稳重、包容、体贴的知心姐姐,是小小年纪承担起家族重任的薛家掌舵人,更是有才华有心计的一朵娇艳牡丹。



宝钗的性格是多重的,与黛玉刻薄小性儿相比,她是宽容、包容的。从薛家一踏进荣国府开始,黛玉就视她为最强的竞争对手,更在金玉良缘暴露出来后,怀疑宝钗藏奸。

不过,在后来的相处中,经过黛玉口误念出西厢记戏词,宝钗当众不戳破,私下给黛玉提醒一节后,聪明如黛玉,也放下了对宝钗成见,全心全意认下这个宝姐姐,把自己的烦难事都倾心吐露。

也许是父亲早逝的原因,宝钗小小年纪就很成熟,帮着母亲撑起薛家的一片天地。

在如火如荼的诗社里,当黛玉还在《唐多令》里感叹“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你去,忍淹留”时,宝钗豪气云干地抒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奋斗情怀。

大观园诗社中,女孩们的诗词虽美,但大多都是女儿情思,像宝钗这样志向高远的诗词可谓仅此一首。



所谓诗以言志,这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里,蕴含着宝钗的志向,更隐含着薛家成功的秘诀。宝钗和薛姨妈,把“借”字运用到了极致,直接将败下去的薛家重新拉回豪门行列。

借势:薛姨妈偏居“梨香园”,下一盘重振豪门的大棋

薛蟠在家乡打死冯渊,犯下人命官司后,薛家举家投奔京城,一窝一拖投亲到荣国府门下,这一住,直到80回结束,薛家也没有搬离贾家,连儿子娶亲,儿媳妇的婚房也设在了薛家别院。

无论怎么说,薛家的做法也太奇葩了,就是现在社会,一个稍微有点脸面的平头百姓也不会这样做。而薛家还是坚持下来了。

因为薛家不敢搬回自己家,在贾家,薛家的门楣还是四大家族,搬回自己的住宅,薛家还剩什么?论官,薛蟠父亲是在户部挂职行商,而薛蟠基本上没有正经官位。

论财力,薛家表面上还撑着一个空架子,宝钗似乎使银钱很大方,实际上内里已经山穷水尽了,不然儿媳夏金桂不会骂出薛家拐带了夏家钱财。

而宝钗很聪明,让薛姨妈用借住的方式,到荣国府蹭吃蹭喝蹭门庭,实在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实际上薛家策划金玉良缘也是借势的一种,是为了薛家能够长久地依靠贾府,做出的一种长远打算。

为了能够借贾府的势,宝钗在荣国府既要保持和其他姑娘平等的地位,又要为家族谋取利益,可以说在荣国府期间,宝钗也是在夹缝中生存,从另一种角度看,也着实不容易。

借财:迎娶桂花夏家的独女,坐拥绝户遗产

薛家虽然借住在荣国府,日常也沾了一些金钱上的光,比如宝钗在大观园中居住,吃饭、日常都是贾家的,薛姨妈多次在贾家过大小宴会,基本没有请过客,因此还让王熙凤以戏谑的说法,让薛姨妈请客。

薛姨妈虽然沾了贾家一点光,但这根本也不解决根本问题,薛家在财富上发达,薛姨妈借了儿子薛蟠的势,在宝钗和薛家运筹帷幄下,娶了桂花夏家的千金小姐。

这夏家非常有意思,有千金之财,但只一个独生女儿,按照香菱的说法,是一个绝户。

没有顶门立柱的男丁,以当时的社会,夏家的万贯家财以后就都是薛家的了,薛姨妈这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



其实,薛姨妈迟迟借住荣国府,无论贾家几次三番或明或暗地下逐客令,都装糊涂绝不搬走,很大原因就是为了能够薛蟠找一个能助力薛家的媳妇。

这一点,夏金桂在一次泼妇骂街时,说得十分露骨:

“谁还不知道你薛家有钱,行动就拿钱垫人,又有好亲戚挟制别人, 你不趁早施为还等什么?这会子人也来了,金的银的也陪了,该挤发我了。”

夏金桂这些话说得阴阳怪气,是怼薛姨妈时的正话反说,可见,夏金桂进薛家后摸清了薛家的底子:本身已经没有钱,是借助贾家的势力才勉强撑起了富贵门楣,如今媳妇诓进门,就是希图夏家的金的银的。

但夏金桂虽然发现了薛家的诓骗行为,但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不过既然知道薛家的虚弱,夏金桂便无所顾忌,撒泼放肆,成了薛家的搅家精。

借力:借探春之权笼络宝玉小厮茗烟

纵观宝钗在荣国府左右逢源,特别会借势,给人的感觉是很大方。但细究之下会发现,宝钗真的没有付出什么值钱的东西,她借助贾家之物、财,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宽松的人际关系网。

薛蟠从南边给宝钗带来两箱子女孩子用的小玩意儿,实在也不值钱,她给贾家上下人都送了一份,连人人讨厌的赵姨娘,宝钗也没有落下,把这个糊涂人高兴得夸赞半天。



史湘云办诗社没有酒钱置办,宝钗用时鲜的螃蟹办了一场丰丰富富的螃蟹宴。让湘云成为她的忠实小迷妹,铁杆助攻,心直口快地湘云不分场合地攻击黛玉,甚合宝钗心意。

而实际上,螃蟹宴只是一种新鲜食材,配上一些精致小菜就行,和贾家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比,实在上不了台面。

探春协理荣国府,要除旧革新,宝钗顺势说让大观园搞承包制,推举了茗烟的娘承包了油水很大的蘅芜苑香草。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茗烟的娘正是宝钗丫头莺儿的干娘,而茗烟是谁?正是宝玉的心腹小厮。

宝钗没费一钱,就笼络了宝玉的心腹小厮,这场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竞争,宝钗肯定是势在必得了。

薛家用空手套,将一盘死棋走活,其中仅凭薛姨妈一个妇人,不可能办到,从这一招“借”的学问中,宝钗的能力可见一斑,当初诗社时“送我上青天”,宝钗绝非只是抒发情怀,而是真有能力。

就此话题,您有什么高见,欢迎留言。

参与书目:《脂砚斋评石头记》《红楼梦》前80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山东大厦发电房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清芷:“开心果”史湘云其实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可怜的小姑娘?
下一篇: 贾母掰慌记,暗示一个人行为不当,3点表明就是在说宝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8: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薛家也是拼了,看薛姨妈直接住进了潇湘馆
风临酒把2 2018-05-25   |  250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薛家也是拼了,看薛姨妈直接住进了潇湘馆​文:屏山

《红楼梦》小说第五十八回,因老太妃薨逝,有爵位的人家凡诰命如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要每日入朝随祭,加上要去先陵的时间,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家里凤姐病了,于是里面让尤氏报了产育,协理宁荣两府事宜。贾母又托薛姨妈在园内照管他姊妹丫鬟,尤其拜托她照管林黛玉。有意思了,尤氏和薛姨妈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作者给出了一大段的比照描写,原文:薛姨妈素习也最怜爱她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

比较一下同样受托的尤氏,原文:尤氏虽天天过来,也不过应时点卯,亦不肯乱作威福……

这是在说尤氏在应付差事吗?当然不是,相反,这是作者在赞赏尤氏做人低调,有分寸,负责任。为什么这么说?贾母他们走后,荣国府一众管家人等迅速做出安排,国丧期间,勋爵之家宴饮游戏均有定制蠲免,所以先把小戏子或遣发、或分房处置,再有:

赖大添派人丁上夜,将两处厅院都关了,一应出入人等,皆走西边小角门。日落时,便命关了仪门,不放人出入,园中前后东西角门亦皆关锁,只留王夫人大房之后常系他姊妹出入之门,东边通薛姨妈的角门,这两处因在内院,不以关锁。里面鸳鸯和玉钏也各将上房关了,自领丫鬟婆子下房去安歇。每日林之孝之妻进来,带饮十来个婆子上夜,穿堂内又添了许多小厮们坐更打梆子,己安插的十分妥当。

《红楼梦》薛家也是拼了,看薛姨妈直接住进了潇湘馆​看看,十分妥当,这是作者实写的,还有没写的,这时的荣府内务仍是探春和李纨管事,又兼平儿协理,而且像类似贾府这样入朝随祭或别事,贾府应经过多次的,两府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安排起来相当有条不紊。所以,尤氏才每日过来点个卯而已,尤氏作为宁国府当家女主人,对这些个事儿清楚的很。那薛姨妈这种上赶着的劲儿确实给人种吃相难看之感,其实薛家住的东北角的院落是紧挨大观园的,实在是没必要住进来,而且还住进了女儿薛宝钗的情敌林黛玉的潇湘馆,实在想问一句这安的是什么心?

读者以为我是在黑化薛姨妈和薛家吗?我个人认为薛家的确不磊落,我是主张薛家阴谋论的。我有多处证据理由,现挑三处重要的来说: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理由,金玉良缘之说是薛家自己炮制出来的(参与者可能还有王夫人),他们说是个和尚说的:薛宝钗是金命,所以打造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而且还要找有玉的才能配成姻缘。这个自信满满、书中也多次说宝钗对“金玉之说”不在意,对宝玉不留意,但薛大小姐所做之事却和她这个表现不一致,首先全身上下无一富丽闲妆的薛大小姐却独爱每天珍重的将这金锁戴在身上,还有一个戴着的是元妃娘娘赏的红麝串珠。还拉笼宝玉身边人袭人,让莺儿家里和茗烟家结亲,甚至怡红院小丫鬟小红连宝玉都不认识她,宝钗却十分了解她的秉性,宝姐姐用心了。

《红楼梦》薛家也是拼了,看薛姨妈直接住进了潇湘馆​由和尚给出谶语扯上关系的全书有甄英莲(香菱)、妙玉、黛玉,还有那个贾瑞,这四人无一例外,和尚给出的谶语都是出家、出世方保平安,贾瑞也是让其远离诱惑,总之,都是让他们远离红尘的。到了宝钗怪事了,和尚不但让她和有玉的配姻缘,让她入得红尘,还让她吃折腾死人的冷香丸散发出香味来。各位,你们觉得这金玉良缘是不是薛家人编造出来的?

人家其它四人确实有和尚说过的,唯独薛宝钗这个,除了薛家人,其它人就连作者也没为其作个旁证,既然是高人仙人的指点,而且金玉良缘最终也成了现实,那宝玉却了断尘缘出家去了,说明什么?金玉良缘不灵啊,是伪造的呗。

第二个理由就是薛家明明在京有自己的房子,却在贾家一住数年,确实有悖常理,连主人下了逐客令也赖着不走。为准备元春省亲,荣国府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因要学戏排戏就要让薛家为小戏子们把梨香院腾出来,于是薛家就搬到东北角另一院落了,看看,都在东北角,这不是折腾嘛,这贾家干嘛要这样对待亲戚呢!贾母安排宝玉黛玉一屋吃住,培养感情,忽然来一宝钗,薛家又招摇鼓吹“金玉良缘”,这不是在和贾母叫板嘛,于是,贾家借小戏子住所一事给薛家下了逐客令,但薛家顺从的从东北角的梨香院搬入东北角的另一院落,就是不走。

《红楼梦》薛家也是拼了,看薛姨妈直接住进了潇湘馆​还有一次是四十六回鸳鸯跪地向贾母哭诉大老爷要强娶她做小老婆的事,说贾母气的乱颤,当着薛姨妈的面,指着王夫夫一顿好骂,事后倚老卖老笑说自已是老糊涂了了事,我看贾母一点也不糊涂,她就是要骂王夫人,就是要给薛家脸色看,在此发生此事前一段日子,薛家不守规矩连连触碰贾母的底限,比如薛宝钗帮史湘云筹备螃蟹宴,说是史湘云请大家,但整个荣国府谁不知道是薛宝钗让人送来的螃蟹和酒,史湘云更把宝姐姐尊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薛家手伸的太长,笼络人心也太心急了,史湘云那代表了贾母的娘家,就算史湘云拿不出钱,有贾母在,也轮不到你薛家在贾府出风头,花二十两银子收买人心;

再有贾母带众人游园,来到蘅芜苑,看到薛宝钗雪洞一般的房屋,贾母当即就提出了批评,这是丢了贾府的脸面,犯了贾府未出阁小姐闺房的忌,而且你薛宝钗在我家贵妃娘娘省亲别苑搞的这个样子什么意思!贾母能不生气嘛!还有让贾母更生气的,就是薛宝钗对林黛玉的教育以及饮食的干预。所谓“蘅芜君兰言解疑僻”“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处是薛宝钗教育林黛玉看杂书听杂戏,我就奇怪了你薛宝钗自己都说也看杂书,怎么你能看,黛玉就不能看,你看就没事,黛玉看了就移了性情!这是什么逻辑!还有干涉黛玉的药食,说黛玉吃人参肉桂太多,吃燕窝才正确,这两件事我想立马贾母就会一清二楚,贾母一生经历多少事,都活成人精了,贾母调教出来的女孩哪个不是出类拨萃,贾敏、元春、黛玉、湘云、鸳鸯、晴雯……轮得着你薛宝钗说三道四,而且打起贾母心头肉黛玉的主意来。所以一系列的事累加起来,贾母才借题发挥,借鸳鸯之事狠狠出了口恶气。

《红楼梦》薛家也是拼了,看薛姨妈直接住进了潇湘馆​后面到抄捡大观园时,王熙凤及众人将黛玉宝钗一内一外的区别对待,终于使薛宝钗脸上挂不住,搬出了大观园。但薛家仍是没有搬离贾府,这脸皮厚的也真可以了。

第三个理由薛家母女在黛玉面前大秀母女情。直刺黛玉最痛处。在五十七回紫鹃试探宝玉,引发宝玉一场大病,合府皆知宝玉痴情黛玉,谁再提金玉良缘基本等同要宝玉的命,金玉良缘之说面临彻底失败之时,“慈”姨妈适时出现在了潇湘馆,薛宝钗不但用薛蟠恶心黛玉,母女二人在这个孤女面前更是大秀母女情,实在丢一个客人的本分,极其失礼甚至于恶毒。

《红楼梦》薛家也是拼了,看薛姨妈直接住进了潇湘馆​紧接着五十八回薛姨妈趁机住进了潇湘馆,就是我们一开始所讲的了。到了七十六回,贾府过中秋节时,我们知道这时薛家已经搬离贾府了,怎么搬的,何时搬的,作者都没有交待,想当初薛家进贾府是何等架式,如今搬走估计是惨淡收场了,我相信,贾母在,金玉良缘永远也不会得逞,只是贾母的去世,使黛玉失去依靠,金玉良缘终成现实,林黛玉魂归离恨天。
《红楼梦》薛家也是拼了,看薛姨妈直接住进了潇湘馆​

《红楼梦》薛家也是拼了,看薛姨妈直接住进了潇湘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风临酒把2 > 《屏山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
下一篇: 任是无情也动人――解开薛宝钗的总钥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8: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宝玉为何将薛宝钗为黛玉提供燕窝的事告诉贾母?
同心台爱心使者 2022-05-24 发布于江西  |  1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薛宝钗有一个著名的行为,就是给黛玉送燕窝,

因为“金玉良缘”的原因,林黛玉对薛宝钗这个优秀的女子,一致有着敌视的心理,直到“行酒令”事件以及“燕窝”事件后,林黛玉才消去了她对宝钗的心里防线,她们二人成为了非常要好的好姐妹。

而薛宝琴的出现,以及贾母对她的疼爱,琥珀的打趣,黛玉对宝琴的喜爱,让宝玉真正体会到了黛玉对宝钗的心里变化,所以,宝玉才会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薛宝钗为黛玉提供燕窝,是在黛玉发病时,而距离宝玉知道时,其实有一段时间了,黛玉之所以不愿意向贾母、王夫人开口,就是因为她敏感的心思,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贾府里的风言风语,她不想再去给贾母等人添麻烦了,当然,到底麻烦不麻烦,只是黛玉的一时想法。

对于宝钗为黛玉提供燕窝,有一部分人认为宝钗会在燕窝里动手脚,这在小白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其一,宝钗虽然有心机,但她从来都是光明正大,她是不会用下药这种方法来追求“金玉良缘”的,再者说,她为黛玉提供燕窝并不是一天一次,而是一段时间拿来部分,要是黛玉吃了有问题,那剩下的燕窝足以成为宝钗的罪证。

其二:我们都知道黛玉的病因,正如中秋节时,她同史湘云的那段谈话,一年之间只能睡到十天的好觉,因此,黛玉的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失眠,并且是非常严重的失眠。

那么,宝玉为何不让宝钗继续为黛玉提供燕窝了呢?在小白看来,有这三个理由。

第一:宝玉对黛玉的关心

在《红楼梦》里,宝玉对黛玉的关心无疑是细致入微的;宝钗为黛玉提供燕窝,显示的是她对黛玉的一番好意,但黛玉,无论怎样也会对宝钗有一份亏欠之心;宝玉得知后,自然会考虑到这一点,为了不让黛玉更多的决定亏欠之心,因此宝玉特意在贾母面前露了风声,果然,贾母随后就让人给黛玉送去了燕窝。

第二:宝玉体谅宝钗一家的不易

寄居贾府的薛家,诚然是衰败的,我们从薛宝钗毫无摆设的房间以及薛姨妈一家日常的生活来看,都能看出她们一家的节俭。

每天为黛玉提供二两燕窝,这对此事的薛姨妈一家来说,不仅是一笔不少的开支,还是一笔毫无必要的开支;也因此,宝玉出于对薛家的体谅也应该将此事告诉贾母,由贾府为黛玉提供燕窝。

第三:宝玉并不相信宝钗毫无心机

看到黛玉同宝钗二人的关系变得融洽,宝玉诚然是欢喜的;但这种欢喜,更多的是出于宝玉对黛玉的关心;他不愿意本就身体不好的黛玉有烦恼。

但在他心里,他却明白宝钗的真意,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宝钗对宝玉格外的亲近,宝玉不会看不出来的,比如,宝玉大中午的睡觉,宝钗跑到宝玉的房间,为他秀肚兜;比如,大半夜的,怡红院都关门了,宝钗还要特意跑到怡红院来找自己聊天。

比如,宝玉在宝钗哪里得知金项圈和自己带的“通灵宝玉”是一对的,以及薛姨妈对王夫人所说的“宝钗的金要捡有玉的配”。

因此,对于宝钗对自己的态度,宝玉是清楚的,也因此,黛玉每次提起“金玉良缘”,宝玉也不能完全否认,因为这确实存在。

所以,当宝玉得知宝钗为黛玉所做的事情,他其实明白宝钗的用意,但为了黛玉,他又不能说,所以他,只能用终止宝钗对黛玉提供燕窝的事,来做出自己能够做出的努力。那就是,不让黛玉欠宝钗太多的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8: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有什么金兰契,只有林黛玉开始用心计和手段,正式面对金玉良缘
思明居士 2021-10-14   |  19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在小说《红楼梦》中,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是最重要的,两条矛盾的感情线。

实实在在的生活,让这两条感情线纠结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小说中,赋予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前世的情缘。一个是幻境中的绛珠仙子;一个是神瑛侍者。

只是这些带着仙气儿的人物,一旦走进了红尘,就是俗人一个!

过分浪漫诗意化的生活,只会让自己成为另类;

过分纯净的心灵和直白的言语,也只会让自己在生活中受尽阻碍。

年幼的林黛玉,就吃尽了这些亏。

文章图片1
只吃亏不懂得成长,一切都需要男子去保护,那是三流小说的女主;

只流泪不懂得反击,只会上演苦情戏码,那绝不是列侯世家姑娘该有的作风。

其实走进世俗的绛珠仙子,今生的林黛玉聪明着呢!

这姑娘等于靠着一格电,撑到了小说的结局。

如果这姑娘没有心机、没有算计,根本不可能。

贾母年岁已高,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关怀林黛玉。

如果林黛玉不懂得自救、不懂得自己长心眼儿,早就被王夫人这种豪门贵妇,碾压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林黛玉是个多面体,她的善良、纯净是和有心计、有手段结合在一起的。

只是大多数的读者,更看重林黛玉身上的品行和傲骨。而很少对林黛玉的心计和手段去做解读……

一.示弱是最强烈的反击

文章图片2
刚入荣国府的林黛玉,是一个有教养却又高傲的姑娘。

那个时候她有高傲的资本,出身列侯之家,是真正的世家小姐;

父亲是探花郎,全国科举考试的第三名,前途无量。

那个时候的薛宝钗,根本没有同林黛玉竞争的资格。

可是在林黛玉成为小孤女之后,一切马上发生变化。

豪门世家的婚姻讲究利益的相互交换,当林黛玉背后没有家族,没有可以交换的利益时,她的生活状态,马上就会发生惊天的逆转。

从荣国府娇贵的小客人,变成被荣国府收养的可怜虫。

这是高敏感且早慧的林黛玉,早就明白的事情!

文章图片3
所以林黛玉的不自信,用另一种方式体现出来。那就是时时刻刻维护自己的自尊;时时刻刻不允许别人小瞧了自己。

林黛玉这样的外在表现,给不了解她的人,留下的突出印象,就是这姑娘尖酸刻薄、爱怼人而且还小性、爱生气。

林黛玉与贾宝玉有着宿世情缘,所以当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就是久别重逢的感觉。

而谁会支持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缘?

《红楼梦》的那个时代,绝不允许两个人自由恋爱。

他们感情坚定的支持者,恐怕只有贾母一人。

而金玉良缘不一样。

金玉良缘是整个薛家,联合了王夫人一同在推动。

后面有薛姨妈和王夫人两个豪门贵妇,外家整个薛家的人脉和财力去做支持。

文章图片4
从这一点去比较,林黛玉弱爆了。

林黛玉在十四岁之前,几乎被挤压的毫无还手之力。

其实林黛玉怼过谁?

不过就是送宫花的周瑞家的,而且是在周瑞家的,确实出现了工作失误时才怼的。

其实林黛玉对,谁表现出过爱恼、小性的一面?

只有贾宝玉一人。这对小恋人就喜欢这种沟通状态,其他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其实林黛玉生过谁的气?

不过就生过,说她像戏子的史湘云的气,而这一切,首先是由于史湘云言语不当造成的。

那个时候的戏子是下九流,史湘云开这样的玩笑,属于严重不知分寸。

而林黛玉那时的性格特点,在金玉良缘一派大肆宣扬中,又被无限放大。

文章图片5
比如史湘云,比如袭人,都是放大林黛玉性格中弱点的主要推手。

薛家会笼络人心,会拉拢其他人做推手,这一点林黛玉没有人脉去做,也不屑去做。

此时,林黛玉不能纵容别人继续败坏她的名声,有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在一没有人脉,荣国府之人算不得是林黛玉的家人;

二不能打赏,林黛玉不能像薛宝钗一样,在荣国府打赏众多。

林黛玉如果打赏太多,只会加深她与王夫人之间的嫌弃。

那么这时候的林黛玉,该怎么办?

文章图片6
荣国府里有王夫人、薛姨妈;

大观园中有薛宝钗;

有薛宝钗带来的薛家的仆人;

有薛宝钗通过利益交换,换来的推手袭人;

有薛宝钗通过拓展人脉换来的资源,比如莺儿的干娘,怡红院中的叶妈……

这些人已经将林黛玉团团围住,稍有不慎林黛玉万劫不复!

这时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恐怕也毫无办法。

而聪明的林黛玉却有。

这姑娘选择了示弱,看林黛玉在薛宝钗来看望她时是怎么说的:

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

①这就是金兰契那一回,林黛玉对薛宝钗言语的回应。

文章图片7
她们二人之间,真的有姐妹般的金兰契吗?

算了吧,如果不是共同住进了大观园,薛宝钗和林黛玉没有关系。

如果这个时候,林黛玉马上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薛家会更加急速地推进金玉良缘;

如果金玉良缘成订亲,宝钗就会欢欢喜喜地做新娘。

哪还会把林黛玉放在眼里!

所以金兰契就是个伪命题。

②当时的林黛玉身体有那么差吗?

一个才十五岁的小女孩,居然说出了生死由命这种丧气话。

阅读后文就会知道,当时的林黛玉只是普通的生病。

后文中香菱学诗;后文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那时的林黛玉表现得又抢眼又活泼。

那时的林黛玉身体很好。

所以事出反常必有妖!

林黛玉就是在对薛宝钗示弱。

文章图片8
那个时候的林黛玉,装得像快要死了一样。为了躲避迫害而装得快要死了一样,这种行为是《三国演义》中常用的计谋。

不要一提到林黛玉,就把她往悲秋伤春的路数上去想。林黛玉不只会看《莺莺传》,喜欢浪漫、豪迈的李白诗作的林黛玉,极有可能爱三国。

有的时候,示弱就是最强烈的反击。

尤其是荣国府的下层人物,虽然是斤斤计较,却没有那么多宅斗的心眼儿。

林黛玉主动对宝钗示好,两个人表现得很亲密。

那个时候,底下的人就会认为这是事实。

如果薛宝钗再对林黛玉有什么小动作,那就伤害了,薛宝钗用了几年时间才立的贤德人设;

林黛玉同薛宝钗关系亲密,那么史湘云和袭人做推手攻击林黛玉的一切,都将不攻自破。

只因为薛宝同林黛玉关系密切就足够,此时如果再去攻击林黛玉,就等于打脸薛宝钗。

而之后呢?

林黛玉的路该怎么走……

二.认宝钗做姐姐,认薛姨妈做娘,林黛玉为自己扫了很多雷

文章图片9
薛宝钗这姑娘,一向表现出端正的大姐姐的风范。

可是,她愿意给大观园中的姑娘们做姐姐吗?

答案是否定的。

史湘云早就一心一意地,想认薛宝钗做亲姐姐。

可薛宝钗从未正面回应过。

史湘云可是真正的侯门之女,史家为史湘云择婿,从未在贾宝玉身上打过主意。

薛宝钗作为一个商人的女儿,能认一下史湘云这样一个妹妹,对自己家族未来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那么她为什么不认?

文章图片10
因为宝钗,从来只想把史湘云当枪使;

因为宝钗一旦认下了这个妹妹,如果再把她当枪使,就有损自己的口碑。

史湘云这姑娘太过娇憨,有的时候只要稍加挑拨,就能冲上前去为薛宝钗挡雷。

薛宝钗的精明,史湘云看不出来,可不代表其他的人看不出。

如果二人只是普通的拐弯亲戚,那么这样相处也无所谓。

如果二人真的成了小姐妹,那么薛宝钗再这么做,就难免遭人诟病。

看清了这一切,才是林黛玉想要认薛宝钗做姐姐的原因。

林黛玉和史湘云还不一样,史湘云是史家的大小姐,史湘云同小女伴之间的相处,贾母不会过分关心。

和林黛玉完全不同。

文章图片11
如果林黛玉认薛宝钗做姐姐,薛宝钗不同意,那么宝钗这姑娘,会令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不满,在大观园中也就住不下去了。

这是薛宝钗不愿意接受的。

两害取其轻,宝钗这姑娘,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林黛玉认她为姐姐。

之后,薛家埋在林黛玉身边的摧手彻底崩塌;

之后袭人开始加速自己对宝玉房里的控制,对金玉良缘,不再像以前一样尽心尽力。

真正的下层人物看,不清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真正关系,所以她们也不会再为了讨好宝钗,去盯着林黛玉。

这是林黛玉,为自己扫清的雷。

当然给林黛玉埋雷的,绝对不只薛宝钗一人。

文章图片12
薛姨妈在荣国府住了那么久,她最想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是借助培养得很优秀的女儿薛宝钗,去攀高枝。

这个高枝可以是金玉良缘,也可以是像南安郡王一类的,任何一个豪门贵族。

其实金玉良缘中,薛家从来都在两手抓,贾宝玉才是备胎。

而另一个目的呢?

是让薛蟠娶林黛玉。

这是薛姨妈隐藏已久,却从来不敢说出口的秘密。

薛宝钗大概在十三岁左右进荣国府,林黛玉认薛姨妈为妈时,薛宝钗大概十八岁左右。

在这个时间段,读者们公认,薛家是在等金玉良缘。

文章图片13
可很多读者都没注意到薛蟠,薛蟠比王熙凤还大,当时已经二十几岁了。

这么多年他在等什么?

必然是和薛宝钗一样,等着攀高枝。

那个高枝,就是落魄的贵族林黛玉。

如果贾母身体不好死得早的话,这门亲事,可能就让王夫人和薛姨妈做成了。

可惜贾母一直身体健康,所以这件事情同样拖了下来。

薛蟠称呼王熙凤是表妹,在宝钗和黛玉结金兰契的时间点,薛姨妈表面上,正在努力地为薛蟠张罗媳妇。

那只是在虚张声势。

薛宝钗自己也想不到,她同林黛玉的金兰契,最后会导致林黛玉认她的母亲为妈。

当林黛玉认薛姨妈为妈时,宝钗是想阻拦的。

文章图片14
因为林黛玉一旦认了薛姨妈为妈,薛家就不可能为了薛蟠,再在林黛玉身上打主意。

林黛玉这个妈真是认得妙,而且得到了贾母的认可!

那么此事就再难更改。

如果薛姨妈,真的为薛蟠求娶林黛玉怎么办?

恐怕对于人情练达的贾母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无论如何都会有一方伤了脸面。

这是贾母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可是林黛玉就收放自如地,为贾母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黛玉等于为自己,也为贾母扫了一个大雷!

文章图片15
之后的林黛玉开始全面反击,从薛家一家人包围她,反击成林黛玉直接走进了整个薛家的社交圈。

那时的林黛玉直接叫薛宝钗姐姐,同时直接叫薛宝琴妹妹。

在同宝琴相处的过程中,林黛玉展示出了一个真正世家小姐的涵养和优雅。

那个时候的林黛玉,已经得到了刚进荣国府时,薛宝钗得到的全部赞誉。

而那个时候的林黛玉,最多就比刚进荣国府时的薛宝钗大两岁。

一切都来得及。

可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不以自己的努力为转移。

林黛玉把自己变得再优秀,也无法阻止荣国府的衰败;

林黛玉把自己变得再优秀,最后也只会成为荣国府这个大家族攀高枝的筹码。

但是这个姑娘,依然凭着自己的心计和手段活到了最后。

那时她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9: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玉良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风之子闲侃红楼之九   
                                    
      

   
  如果说真的有“金玉良缘”的话,那么,以曹雪芹的行文习惯以及薛宝钗的重要程度,是应该在介绍薛宝钗的时候就提到的。事情的可疑之处就在于,发生在现实之中的“金玉良缘”不做任何交代,而虚幻的“木石前盟”则被曹雪芹在前五回中提及至少不止一次。而且,还要设计由颇可玩味的人物甄事隐(谐音为真事隐)来“耳听为实”,急切的要证明本来就不真实的“木石前盟”的真实性。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至少曹雪芹本人是相信“木石前盟”的,而并不相信“金玉良缘”。

其实,在我看来,曹雪芹有些话是不方便直说出来的,比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事情,他即便说出来了,也被脂砚斋“命令”删去了。毕竟,“家丑”不可过于外扬,而且,对人物也不可过于“赶尽杀绝”。因此,曹雪芹只能用含蓄的“有意味的叙述方式”来提醒我们注意。

那么,到底是那些不寻常的“意味”导致我认为“金玉良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呢?
首先,宝钗有金锁的事情居然连至亲的贾府都不知道。贾宝玉衔玉而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是,薛宝钗从小就由赖头和尚配金锁的事情却是讳莫如深,好象是一件不便公开的很“神秘”的事情。这本身就很可疑。

其次,金锁出现的时机很有讲究。小说第四回交代,薛家进京,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送薛宝钗来“待选”,或“聘选嫔妃”,或“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可是,到薛家进京之后,小说就再也没有提及这方面的事情。我赞同刘心武先生的理解,就是薛宝钗“落选”了。也就在这时,薛宝钗配有金锁的消息出现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薛家第一目标是指望宝钗入选的,现在,第一目标落空,当然就要去“追求”第二目标咯。而这第二个目标,当然就是贾宝玉。

第三,薛宝钗真的“病”了吗?小说第七回,薛姨妈让周瑞家的去给姑娘们送花,送到黛玉那里时,刚好宝玉也在场。“宝玉问:‘宝姐姐在家做什么呢?怎么这几日也不过这边来?’周瑞家的道:‘身上不大好呢。’”请注意,宝钗虽然住在贾府,但已经好几日没有过来了,原来是“病”了。在我看来,这个病恐怕是“心病”,就是宝钗落选了。而这几日的“谋划”,才传出个生病的消息作为搪塞以及铺垫。宝钗真的病了吗?小说第八回写宝玉两天后去看宝钗的时候,她却正在做针线活呢,而且,从对宝钗的描写来看,气色很好,根本就没有“病过”的痕迹:“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髟赞}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根本就是一个健康美丽的少女形象。而接下来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宝玉问:‘姐姐可大愈了?’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大病方有大愈之说,薛宝钗怎么看也不象病过的人,更不象大病过的人。如果说宝玉的问话是出于信以为真的话,宝钗的回答就大有问题了,说是已经“大好”了。这说明宝钗在无意中撒了个弥天大谎。读这段文字,我们能够很明显感觉到曹雪芹在行文时的“不痛快”,文字也有尖刻锐利之气,很典型的就体现在对于宝钗的评价上:“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把一个刚撒了谎的人以及别人对她的评价并列在一起,已经非常鲜明的表明了曹雪芹的态度。

    第四,金锁出场经过了非常精心的铺垫。说宝钗“生病”是铺垫,当然是要引宝玉过来看视。而宝玉也果然来了。于是宝钗便“开门见山”地说要看看那块著名的“宝玉”了。而看的结果,却是引来丫鬟莺儿的一句貌似随便的闲话,进入主题。而且“引话”的方式就象是一场预先排练好的话剧场景:“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请注意“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 口内念道”、“念了两遍”、“ 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以及“莺儿嘻嘻笑道”等句子,是多么的“刻意”、“雕琢”和“程式化”,不知道背后商量排练了多少回。而接下来宝钗的欲擒故纵“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本来有字,偏说没字,明摆着是要增强宝玉的好奇心。问题的关键在于,一边说没有趣味,一边“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掏出了金锁。言语的轻慢和动作的急迫昭然若揭。

第五,薛姨妈的态度热情得过分。从曹雪芹小说整个前八十回甚至包括高鹗的后四十回续本,在薛姨妈与宝玉的交往中,这次探视是薛姨妈对宝玉最热情的一次,那种感觉就象遇见了“救星”一样。且看小说的描写:“宝玉忙请了安,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们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一个“我的儿”已经把那种赤裸裸的目的表露无疑了。接着,她便支使宝玉进里屋看宝钗。“薛姨妈道:‘可是呢,你前儿又想着打发人来瞧他。他在里间不是,你去瞧他,里间比这里暖和,那里坐着,我收拾收拾就进去和你说话儿。’”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1、按照礼节,既然已经病好了,宝钗是应该主动出来打招呼的,而宝钗素来是最懂礼节的,可今天偏不;2、薛姨妈让宝玉进里屋看宝钗,实际上是为他们俩独处,为引出“金玉良缘”创造机会。而她老人家始终就不曾进来,在外面“偷听”到也未可知。

第六,金锁上的铭言与宝玉上铭言的恰如对联。宝玉上面的铭言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而金锁上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难怪书呆子宝玉一见就大叫:“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好了,目的达到。有了宝玉上面众所周知的上联,要对个下联,岂不是易如反掌。此时,聪明的“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多么老练的宝钗,既然目的已经达到,就不能“演”得太过,适可而止,因此,在这时打断莺儿真真是掌握到了火候,既增强了宝玉或者继续探究或者四处张扬的好奇心,也为下一次继续演绎“金玉良缘”埋下了伏笔。

第七,癞头和尚居然“一反常态”。我们知道,癞头和尚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其任务就是“点醒”和“渡引”众人“看破红尘”。无论是在面对甄英莲、甄士隐,还是黛玉、贾瑞,都是要“引”他们“看破红尘”。比如,对甄英莲时说的是:“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舍我罢,舍我罢!”对黛玉则是“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可偏偏只有在宝钗这儿,却是赠她吉祥物和吉言,要保佑她在尘世中婚姻的美满和人生的幸福,不仅违反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超度众生”的初衷,甚至可以说是“反常”。因此,这个癞头和尚要么就是“冒充”的,要么就是“杜撰”出来的。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黛玉说自己癞头和尚的经历是在刚到贾府的第三回,而薛宝钗说的自己癞头和尚的经历是在第八回,有先后之别,恰如宝玉与金锁一样,这便有了或者抄袭或者篡改的机会。再者,黛玉说的癞头和尚的内容和宝钗说的癞头和尚的内容竟然如此“针锋相对”——出家与成家。而黛玉的经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坦然说的,宝钗的经历则是在与宝玉单独相处的特殊环境里“遮遮掩掩欲言又止”说出来的。

第八,王夫人的急切心态引人注意。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就在黛玉在第三回“抛父进京”之后,王夫人便频繁向薛姨妈发出了到贾府来住的信号,用薛姨妈的话,就是:“况这几年来,你舅舅姨娘两处,每每带信捎书,接咱们来。”王夫人为什么那么急?当然是因为已经来了个深得贾母宠爱的林黛玉,而种种迹象表明,贾母有心要把这两个“冤家”弄到一块儿。

第九,“联姻”是王夫人巩固自己地位的重要手段。贾赦的儿子贾链娶了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的结果,就是王夫人掌控了整个荣国府,不仅如此,还实现了“垂帘听政”。要不是上面还有个贾母,王夫人就可以坐到荣国府“第一夫人”了。现在,她唯一的儿子,如果再娶了自己的亲侄女薛宝钗,那么试问将来之荣国府,竟是谁人之天下?就为了这,王夫人也是赞同“金玉良缘”的,是希望宝玉和宝钗结婚的。

第十,薛姨妈终于忍不住跳出来。看着贾母对林黛玉如此宠爱,几乎是与宝玉平起平坐,薛姨妈终于忍耐不住,由幕后跳到了前台。小说第二十八回写道:“往日” 薛姨妈“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这样,金玉良缘的传言终于正式浮出水面。可是,我们必须注意细节,就是宝钗、薛姨妈以及莺儿的说法竟然都不一样,莺儿说的是那八个字是“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到了薛姨妈那里就成了“金锁是个和尚给的”,而宝钗则是说“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可见连“证词要一致”都没有做到。而且,这样的告白,王夫人和薛姨妈姐妹之间孩子的事情,早应该知道了,为什么现在要当回事情的说?说是王夫人与薛姨妈演双簧也未可知的。更可笑的,到了小说第三十四回,薛姨妈、宝钗、薛蟠因为宝玉被打吵嘴的时候,薛蟠的一番话就更加可明白了,他说:“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天哪,妹妹的事情,哥哥竟然不知道,要妈来告诉,这是什么道理?

综上所述,联系这10大值得注意的反常“意味”分析,我以为,所谓的“金玉良缘”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她从薛宝钗“落选”那天就开始了,而且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策划,其目的就是要扼杀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进而成就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就这样,在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莺儿(好有趣味的名字,果真如夜莺一般能说会道呀)以及周瑞家一干“王家人”的精心策划下,一场金玉良缘的传言就在贾府乃至四大家族传播开来,明确的暗示着宝钗和宝玉的婚姻。无疑,这给正在情窦初开但尚处于懵懂无知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带来了巨大而无形的压力,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小说自第十九回以后,就频繁描写了二人因为“金玉良缘”传言而多次误解、争吵的场面。而且,这种影响甚至传到了皇宫贾妃那里,在贾妃的赐物里,每次都是宝玉和宝钗的一样,而黛玉只和迎、探、惜春的一样,这种压力,不惟黛玉感到了,宝玉也感到了(他老问为什么这样?),就是贾母也感到了。但是,他们实在是低估了宝玉和黛玉的“保护神”贾母的能耐,老人家不仅一眼就识破了这场阴谋,而且通过一次小小的出行就否定了“金玉良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9: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薛家追求“金玉良缘”的步步高招
LOVE天使的外婆 2017-03-20   |  121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浅析薛家追求“金玉良缘”的步步高招

            (2017-3-20)

一、“山形步步移”的“金玉良缘”

那么,金锁跟通灵宝玉是不是一对儿?绝对不是。通灵宝玉是天生的,是贾宝玉落草时嘴里衔的,究其实质,它是块顽石;薛宝钗的金锁是人工的,是富贵之家为小姐蓄意定做的。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怎么可能和金光灿灿的首饰是一对儿?说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一对,这个舆论是薛家母女处心积虑造出来的。所以说,金锁是“蓄意定做”的。

曹氏写薛宝钗的金锁在荣国府亮相,采用“山形步步移”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深,一步一步地变,还故意留下漏洞让我们思考:

第一步,从薛宝钗嘴里说出来她为什么要戴金锁?薛宝钗对贾宝玉轻描淡写地说“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这是薛宝钗亲口介绍的金锁来历:它是为了錾上某个人给的吉利话儿才做的。什么人给的吉利话?她没说;为什么錾到金锁上?她没说;戴金锁的必须和有玉的成婚,她更没说也不可能说。看来这是“金锁”最原始的来历:既没有和尚送金锁更没有必须和有玉的成婚,只是有人送了两句吉利话儿给薛家小姐。薛宝钗故意把她的金锁说得很没趣,其实大有意趣。因为薛姨妈打制金锁就是希望将来戴金锁的女儿和戴玉的外甥成为佳偶,而且“不离不弃”,希望金锁上的话变成吉谶,吉利的预言。所以号称不爱什么花儿粉儿金珠首饰的宝姑娘,根据母亲的要求,整天把这个沉甸甸的金锁戴在脖子上。遗憾的是,“不离不弃”最后成了反讽。贾宝玉先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虽然跟薛宝钗成婚,心里却一直怀念林黛玉,后来干脆悬崖撒手弃家为僧。

第二步,由莺儿说出通灵宝玉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金锁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一对儿,而且说“不离不弃”这两句话“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癞头和尚从莺儿的嘴里出来了,但癞头和尚既没有送金锁,也没有说这两句话必须得錾在金锁上,更没说金锁必须得有玉的才可以成就婚姻。

第三步,是最关键的一步。是薛姨妈把“金玉良缘”版本最终完成并宣传出来。这就是第二十八回写到的: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到了薛姨妈嘴里,癞头和尚不仅有钱送金锁,还指定金锁必须得跟有玉的联姻。这样一来,薛宝钗的金锁就有特定涵义了。它要促成金锁的佩戴者跟“有玉”者的婚姻。“有玉”更是个特定概念。这“玉”不是一般的玉,不是只要有钱谁都可以买来佩戴的玉,必须是落草时嘴里衔着的玉,这个人只能是贾宝玉。

其实薛姨妈创造的“金玉良缘”弥天大谎早就被她的莽撞儿子薛蟠戳破了。贾宝玉挨打后,袭人向宝钗转述茗烟的怀疑:宝玉挨打是薛蟠素日吃醋,在老爷跟前“下了火”。薛蟠在家里受到母亲的怀疑和薛宝钗的质问,气急了想堵薛宝钗的嘴,说了这样的话:“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儿,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己如今行动护着他。”

薛蟠的话说明什么?说明两个问题:其一,“金玉良缘”并不是什么癞头和尚的话,而是薛姨妈的话,否则的话,心直口快的薛蟠会明确点出“妈说癞头和尚”如何,而薛蟠说的是“从先妈说”;其二,薛蟠揭示了薛宝钗在贾府各色人等面前尽力掩盖的隐秘的内心世界:她跟母亲一样,把追求“金玉良缘”做生活目标。

薛家母女这个“中心藏之”的天大秘密居然被薛大呆子口没遮拦地说出来,结果是把薛宝钗气得怔住,把薛姨妈气得乱颤。薛蟠呢?他并不认为自己说错了,或者不应该说,只认为自己冒撞了。他第二天向薛宝钗赔不是,采取的是赖账式赔罪,他说他醉了,“不知胡说了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这呆子变着法哄妹妹,却始终不说他说的话错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薛大呆子本来说的就是实话,金玉良缘就是他妈造的,并不是什么和尚道士说的,而薛宝钗心里一直念叨着。

王熙凤和贾母岂能支持“金玉良缘”?

    薛姨妈是对“王夫人等”说“金锁要和有玉的结婚姻”。这个“王夫人等”的“等”字很值得推敲。

这个“等”字,肯定包括王熙凤在内,王熙凤是颇以为然而且真的帮助两位姑妈促成这事吗?未必。王熙凤对薛宝钗保持冷静的审视态度,她说薛宝钗“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王熙凤对这位嫡亲表妹从来没有多亲热的表现。她对林黛玉倒是火盆一样,王熙凤甚至借吃茶开玩笑问林黛玉: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她还直接拿贾宝玉的人品、家私、根基儿是不是配得上林姑娘来跟林黛玉当众开玩笑。当林黛玉跟贾宝玉发生口角时,是王熙凤穿梭一样给两边调和。精明的王熙凤早就洞察这对小儿女的心思,也早就知道老祖宗的心思。她是宝黛爱情的坚定维护者。而且王熙凤是个最讲究实际利益的人,如果让她选择给荣国府迎娶宝二奶奶,是把滴水不漏、连大观园那点儿花花草草都算计到的薛宝钗娶进荣国府取代自己管家?自个儿回到邢夫人手下低声下气当小媳妇?还是把仙风道骨、油瓶子倒了也不会扶的林黛玉留在荣国府当画儿供着,自己继续大权独握?精明如王熙凤,岂能错误选择?岂能搭错车?站错队?后四十回描写王熙凤设计了“调包计”,其实不可能,按照曹氏的构思,林黛玉此前已经为贾宝玉泪尽而亡,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根本不需要调包。

这个“王夫人等”的“等”包括不包括贾母在内?应该是肯定的。贾母听了有没有把它作为一件大事认真考虑?我们在前八十回很难找到贾母想让贾宝玉娶薛宝钗为妻的确证。松樵认为,社会经验非常老到的贾母对薛姨妈大造“金玉良缘”的舆论装聋作哑。骨子里是置若罔闻。贾母既是疼爱孙辈的老祖母又是个享乐至上者,贾宝玉离了林黛玉不能活,贾母心里非常明白。她最心爱的孙子和同样心爱的外孙女儿没有幸福,她老人家的幸福从何保证?贾母认定“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是传统的对“夫妇”的说法,贾母一定要让她的两个命根子贾宝玉林黛玉结合。贾母曾经几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她对薛宝钗的爱怜。其实,这种爱怜只不过是客情,跟贾母对待嫡亲外孙女儿林黛玉的爱怜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二、薛家追求“金玉良缘”的步步高招

薛姨妈给女儿打造金锁,并带到荣国府来,就是冲着贾宝玉来。为什么这样说?薛姨妈故意不住自己的家而坚持住在贾府,是最好的例证。

薛家是“护官符”上“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第四回写到薛蟠携母妹进京的缘故有三: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是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其实,“一为送妹待选”是个堂皇借口。曹氏写得很明白,世宦之女备选公主、郡主的入学陪侍,充才人、赞善之职,只需要“报名达都”就可以了,不需要亲自到场。“销算旧账”是进京的正当理由。“二为望亲”,应该是在销算旧账时顺便进行。俗话说“投亲不如住店”,薛家那么大的皇商,在京中有多处自己的住房,如果说,初来乍到,临时在贾府住几天是人之常情。那么为什么薛姨妈一开始就要求王夫人:“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看来薛姨妈一进贾府就摆出不想走的架势。薛家为什么真的长期住下去了?是因为薛蟠跟贾家那帮狐朋狗友混熟了不乐意走?还是薛姨妈和薛宝钗不愿意走?我看两方面原因都有。最有意思的是,当元春要来省亲时,薛姨妈得把梨香院腾挪出来,另行修理,改成戏班子教习女戏的地方。曹氏很高明,他既不说明是什么原因,也不说明是谁提出来的,总之薛家搬家了。按说薛家这次搬家很尴尬,贾府为什么不能把小戏子安排到东北那个小院子?如果那个小院的房子足够让小戏子们住,也够让他们排戏的话,完全可以不必让贾府的贵客费那么大力气搬家;如果那个小院子的房子不够让小戏子们住,因而让薛家倒出来,那就说明,那个小院子比梨香院小得多。看来只能是后一种可能。这就有点儿不太客气了,几乎带点儿逐客的意思了。但是薛姨妈随遇而安。让住哪儿就住哪儿,让搬家就搬家,反正,我就是不回自己家里住。贾家这么烦乱的时候,她一个亲戚,为什么明明自己有房子,就是不搬回自己家,偏要在贾府搬来搬去、不帮忙反添乱?那就是因为贾元春做了贵妃,“金玉良缘”对薛姨妈和薛宝钗有更大的吸引力了。

薛姨妈是“金玉良缘”的掌舵者,薛宝钗的侍女莺儿在“金玉良缘”中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薛宝钗罕言寡语,但她的侍女黄莺会说。古诗有这样的句子:“打起黄莺儿,不使树上啼”。黄莺是最会叫的鸟儿。薛宝钗的侍女叫“黄莺”直到三十五回才正式写出,贾宝玉问莺儿的本姓,才知道她原名“黄金莺”。但庚辰本第八回的回目“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已经把莺儿的本名透露出来,意思是莺儿替薛宝钗散口风。莺儿嘴特别巧,手也特别巧,会编花篮,打络子。《红楼梦》之妙就在于,即便次要人物的一技之长也会做出精彩文章,晴雯补裘是典型例子,莺儿打络子也是典型例子。莺儿这特长不是随意来的,是要为“金玉良缘”服务的。莺儿给贾宝玉打络子时,薛宝钗让莺儿用金线把玉络上,薛大小姐居然直接把用金线络住玉的话说了出来!莺儿在编织网住贾宝玉的罗网中起到不小的穿针引线作用,她在促成“金玉良缘”中至少起到两种作用:其一,有些薛宝钗不便于说的话莺儿替薛宝钗说。比如,金锁和通灵玉是一对儿;比如莺儿在给贾宝玉打络子时向贾宝玉宣传薛宝钗,说“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其二,莺儿也参加了对贾宝玉“合围”。莺儿后来认了怡红院叶妈为干妈,叶妈的儿子就是贾宝玉最得力的小厮茗烟。五十六回“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写到,平儿建议让莺儿的妈妈承包怡红院和蘅芜院的花木,薛宝钗表示不能这样做,接着建议让怡红院的叶妈承包,叶妈不懂的事可以问莺儿的娘。似乎薛宝钗很识大体,她手下的人只干活不取利,其实她很狡黠,她擅长让别人出面,自己得益。还是平儿无意中给她透露出来:黄妈和叶妈两家其实算一家,莺儿刚刚认了叶妈做干妈,两家好得不得了。这样一来,薛宝钗最得力的丫鬟跟贾宝玉最得力的小厮岂不成了干兄妹?这就是薛宝钗的绵里藏针。这件事曹氏是用似乎不经意的笔墨写出来的。

曹氏写薛宝钗和贾宝玉初次见面,写了贾宝玉眼中的薛宝钗之后,接着写薛宝钗的为人:“寡言罕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段文字一向被看作对薛宝钗的正面描绘,我认为其实不然,是一段反讽。

薛宝钗“愚”不“愚”?“拙”不“拙”?看后边的描写就知道,薛宝钗何时“愚”过?何时“拙”过?她聪明极了,“时宝钗小惠全大体”是王熙凤小产后,王夫人要薛宝钗参加管家时的回目。薛宝钗最会审时度势,最能把握时机,需要装愚时马上装愚,需要藏拙赶快藏拙,需要出手时立即出手。有个小例子:贾宝玉和林黛玉闹矛盾,贾宝玉找到林黛玉赔不是,然后两人一起到贾母这儿,贾宝玉当了林黛玉的面对宝钗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薛宝钗为了在林黛玉跟前教训贾宝玉,居然把毫无过错的小丫鬟靛儿劈头盖脸教训了一顿!哪儿有一点儿愚?哪儿有一点儿“拙”?哪儿有一点儿“温良恭俭让”?哪儿有一点儿淑女风度?哪儿有一点儿大小姐涵养?她尖刻得很,说翻脸就翻脸。曹氏给薛宝钗定位的考语“寡言罕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是皮里阳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OVE天使的外婆 > 《红楼史话》举报/认领
上一篇: 浅议《红楼梦》中的道儒思想
下一篇: 宁国府丧事异象:葬“儿媳”重于送亲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0: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薛宝钗的金锁为什么薛姨妈和莺儿的说法不一样?
玉稻筱麦坊米 2019-02-02   |  134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在《红楼梦》中我们知道贾宝玉有通灵宝玉,而薛宝钗有金锁,还有“金玉良缘的”说法。但是薛姨妈对薛宝钗的金锁说是癞头和尚,说法是“金玉良缘”,而莺儿的说法是莺儿说癞头和尚送“不弃不离、芳龄永继”的话是有不同的,那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锁薛姨妈和莺儿的说法不一样呢?



我们知道,林黛玉进贾府和贾宝玉初次见面的时候,宝玉曾问过林黛玉有玉没有,林黛玉说了没有。而宝玉的反应就很出乎意料,说是家里的姐妹没有,现在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我也不要这劳什子玉了。随即就发生了宝玉摔玉的这一情节。从中我们可以从贾母的话中看出,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贾府上下对此都很重视。



但是后来薛宝钗来到贾府之后,宝玉去薛家看宝钗,宝钗就提出了要看一下宝玉的通灵宝玉,宝钗念出了通灵宝玉上面的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而宝钗虽然让莺儿去倒茶,莺儿却说出了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和宝钗的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儿,激起了宝玉的好奇心,也要看宝钗金锁上的字。宝钗的是“不弃不离、芳龄永继”的吉祥话。



薛姨妈说的“金玉良缘”估计是薛家自己想出来的,因为宝钗在参加选秀落选之后,才有“金玉良缘”一说,在刚开始来贾府的时候,并没有金锁的出现。而薛宝钗在和贾宝玉相处的过程中,慢慢的喜欢上了宝玉。而金锁到底是不是癞头和尚给的,这个很大可能不是的,因为要知道在小说刚开始的时候,癞头和尚也找过香菱和黛玉,是为了化解她们的劫难来让她们出家,但是她们的父母并没有同意。



而癞头和尚找宝钗估计也是同样的目的。所以说金锁上的“不弃不离、芳龄永继”是和尚送的,而金锁倒不是的。“金玉良缘”的说法也是薛家为了更好的和贾家结亲制造出来的。因为在封建时代,是很迷信的这种说法的。



在宝钗让莺儿三翻四次的去倒茶就是想要支开莺儿,但是莺儿一直没有去。就把金锁上面字的事情给说出来了,也是想要宝玉知道这件事。并且莺儿作为宝钗的贴身丫鬟,对于薛家和贾家结亲的意思也是有所知道的,所以对于宝钗的婚事也是有着很积极的态度。虽然薛姨娘和莺儿对于金锁的说法不一样,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想要促成宝钗和宝玉的婚事。不知道小伙伴们对于“金玉良缘”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0: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未解之谜:薛宝钗的“热毒”,林黛玉的一身病,都是什么病
自石湾泿花飞舞 2020-03-27   |  100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两个悲剧人物,这两个人不仅仅都才貌双全,和贾宝玉有感情瓜葛,而且都是生来就有病。

林黛玉是自从会吃饭就吃药,长年药不离口,进贾府那一回就说一直服用人参养荣丸。但是没有特效药,只有癞头和尚给去病的良方“要么出家,要么不见外人”。

薛宝钗也是自小就有的病,各种方法医治过多次,也属于不好治的病,但是她比林黛玉要幸运,和尚也给了她一个药方,就是那个著名的诗情画意的药方“冷香丸”。

红楼梦未解之谜:薛宝钗的“热毒”,林黛玉的一身病,都是什么病

这和尚有点厚此薄彼,林黛玉一是舍不得她出家,二住在贾府,都是外人,不可避免,那个药方相当于没有。薛宝钗那个药方,尽管不好凑,但是还能够凑齐。

但是她们两个具体什么病,书中都没有具体给出,只是说林黛玉先天不足,薛宝钗则是表现的“咳喘”,她们两个到底都是什么病呢?

先看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印象深刻的有这几次治病的经历

28回中,贾宝玉曾经给林黛玉找偏方,稀奇古怪的方子中有千年的

松根头胎的紫河车,龟大的何首乌,虽然都不好找,但是还属于能找

到的,有一味是无论如何也不好找的,就是死人戴过的珍珠,宝玉认为无论如何也不能刨人家的坟,于是想用活人的头上的珍珠去代替。

红楼梦未解之谜:薛宝钗的“热毒”,林黛玉的一身病,都是什么病

除了贾宝玉的这个偏方之外,贾府还专门给林黛玉请过太医来治疗,但是始终没有治好。

也可以这么认为,林黛玉来贾府之前,只是先天不足,服用人参养荣丸即可,来贾府之后,病情日益加重了。

在76回中,林黛玉中秋之夜,和史湘云畅谈,提到“我睡不着不是一日两日,一年当中,我大概只有十天能睡好”。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林黛玉的病情和病因,那就是长期失眠,一个人只有睡眠充分了,才能够有好的身体,先天不足的林黛玉因为思虑过度,各种病才会找上门来。

而她思虑的根源就是她和贾宝玉的婚事,没有父母作主,又有“金玉良缘”的纷扰,这自然是林黛玉的一大心病。

红楼梦未解之谜:薛宝钗的“热毒”,林黛玉的一身病,都是什么病

心病难治,当然会越来越弱,别说一年到头睡不好,就是连续十天,整个人就会受不了。

我们再来看薛宝钗的病,“娘胎里带的热毒”,必须服用冷香丸来压制,这个热毒到底是什么,作者始终没有说,但是有脂砚斋的批注,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

批注为“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这表明薛宝钗先天是一个欲望很强的人,这个欲望就是人的“七情六欲”,强到了热毒的地步。

这种强烈的欲望背后隐藏着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各种手段。

薛宝钗追求的是“金玉良缘”的结果,所以在书中,会看到她对贾宝玉,是那种克制不住的流露。

红楼梦未解之谜:薛宝钗的“热毒”,林黛玉的一身病,都是什么病

她会在贾宝玉和她单独相处的时候,拿出自己的金锁和宝玉的通灵宝玉来比对,她会在贾宝玉午睡时,坐在他床头绣鸳鸯肚兜,她会时常“有事没事去怡红院坐着”,害得丫头们“三更半夜睡不好觉”……

尤其是她的“热毒”需要冷香来压制,而冷香的药方是和尚给的,而和尚出现则是来度人世间一些“风流孽鬼”,那说明薛宝钗是其中之一。

薛宝钗的本质是“热”,她的追求是旺盛的,是执迷不悟,表现在她和贾宝玉的感情纠葛中,她是主动的,是“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是“春心萌动”。

正是因为她的这种“热毒”之病,造成了林黛玉的病越来越重,最后不治而亡。

而捣乱的就是那个和尚,是他一手制造了“金玉良缘”,制造了这场“风流冤案”,林黛玉是草木之人,而薛宝钗的金锁就是来克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0: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母一眼看出薛宝钗本质,王夫人糊在潇湘馆的绿窗纱更揭了她的底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第一站就去了潇湘馆。

刘姥姥看着黛玉房间满屋子的书,惊叹比上等的书房还好。贾母听后自然开心,告诉她是外孙女的房间。倒让刘姥姥下死眼好好看了黛玉几眼。


要知道人老成精,刘姥姥虽然是农村人,却也知道读书好。而贾母的表现,更让刘姥姥多少猜到了老太太要娶外孙女做孙媳妇的意思。

毕竟老年人的欢喜,也就是子孙姻缘那点事。

然而贾母欢喜,王夫人却并不高兴。她们随着在潇湘馆,黛玉只给贾母奉了茶,王夫人却直接拒绝了黛玉上茶。

作为舅母来外甥女房间,无论渴不渴都要喝口茶也是礼节。

王夫人拒绝林黛玉尽礼节。茶在古代又是姻缘必须的“礼”,反映出王夫人对黛玉的不认可和不接纳。尤其还当着刘姥姥这个外客的面。

贾母对王夫人的表现肯定不满意。而当她看见黛玉的窗纱后,就彻底忍不住开火了。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四十回)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 "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贾母吩咐王夫人这段话,可太有话里有话了。都说听话听音,贾母这个话,足以让王夫人如坐针毡了。

一,林黛玉的窗纱旧了还没换,说明王夫人疏于关心外甥女,好久没来了。如今难得来一次,茶也不喝一口啥意思?

如果单纯是在黛玉房中也罢了。但后面又去了薛宝钗的蘅芜苑,宝钗肯定也要奉茶,王夫人却没有拒绝。两下对比,才有后来贾母的发火。现在只是个情绪积淀。

二,贾母说这个纱新的好看,旧了就不好看。进一步说舅母对外甥女不上心不说,自己当家人的工作也疏忽了。

要知道贾府如今管家一直是王熙凤,贾母不和凤姐说一句,只抓着王夫人说,便很能说明她的言外之意,就是针对王夫人去的。

三,潇湘馆没有桃花杏树,都是绿色的竹子,偏偏给贴的是绿窗纱。这话不光暗示王夫人疏于爱护外甥女,当家失责,更是对王夫人的品味直接质疑。


潇湘馆一片绿,就应该点缀红颜色才好看,没得贴绿窗纱。外甥女住在家中不好说,舅母难道看不见?

看不见的原因,是不是太久没来?另外别的颜色不选偏贴绿色,是不是故意的?或者为了图省劲,就只各处都贴绿色?

无论如何,王夫人失责这个帽子,是扣定了。

四,记得之前家里有四五样颜色糊窗户,便是告诉王夫人,“我还不糊涂,休想蒙蔽算计我,你想的什么我一清二楚”。

另外,贾母张嘴就是四五样儿糊窗户的,可知她管家的能力,对家中大小事事无巨细。王夫人真知道家中这些事么?

儿媳妇能力不济,怎么不叫婆婆看不上?

最妙的是贾母最后吩咐王夫人“明儿把她这窗户给换了”,这个安排后面肯定是要检查的。按说换什么颜色,得王夫人自己考虑。换不好就丢了人。


好在王熙凤提到软烟罗,才让贾母亲自安排了才罢了。

最难堪的是,明明有孙子媳妇王熙凤管家人在场,贾母却当着刘姥姥这个外人面,吩咐偌大年纪的王夫人给外孙女换窗纱,岂不正是针对王夫人刚才不喝茶,将黛玉尴尬住去的?

贾母这也算是“睚眦必报”,目下无尘,正是黛玉的风范。

古代女儿的传承,大部分源于母亲。娶媳妇如何,只看女儿的母亲是何样人就知道。父族的门风,更多影响儿子,母亲倒还在其次。除非是林家那种拼尽全力培养女儿的另当除外。

贾母亲手教养的女儿贾敏,是林黛玉的母亲。林黛玉又受外祖母从小教养,看似祖孙实际堪比母女。她们二人的性格、教养、风度和品味等个人素质便极为相似。

都说黛玉目下无尘,何尝不是来自贾母?

同样被贾母亲手抚养长大的还有史湘云,性格豪爽阔朗和快人快语,更与贾母如出一辙。

再就是贾探春,别看是王夫人教养,以王夫人的性格,对庶出的女儿到底不亲热。探春从小在祖母身边,以她的聪明,自然受贾母的影响最大。探春的心胸开阔,也是独当一面。


反观贾元春,尽管也受贾母教养,可作为王夫人的嫡女,母女感情亲近,肯定要胜于和祖母。更是庶女探春无法与之比的。

结果贾元春的问题就很大。判词说她二十多岁不辨是非,像五月榴花神潘淑一样人性,在贾府与皇帝之间,没能起到好的作用站对立场,就成了孔子教育弟子冉友和季路摆正立场的反面。最终让贾家与皇帝“虎兕相逢”,害得自己和家族大梦归去,酿成悲剧。

贾元春的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从她省亲回家哭诉抱怨家族“当日既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就可见一斑。

更可笑在不但卷入了钗黛之争,站队王夫人反对林黛玉。更插手父亲的妻妾之争,对赵姨娘和贾环极为打压。甚至当贾环作灯谜讽刺贾宝玉时,她这贵妃姐姐竟含怒派人来质问贾环。更是当时没礼物,后面端午节也没礼物。

贾元春的任性、心胸狭隘和鼠目寸光,完全源于母亲王夫人教诲的影响。

贾母看重林黛玉,也不光是私心。黛玉的出身,和对贾宝玉的情意,更可以让贾家有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可贾元春跟随母亲,不顾身份,不以大局为重的支持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不考虑与商贾之家联姻对贾府未来发展的影响,可不就是糊涂?


潇湘馆的旧窗纱看似小事,实际反应的是王夫人对林黛玉的疏忽和冷落,这不就是胸怀狭隘?

而再看不上黛玉,也不应该贬低自己品味。绿窗纱对绿竹子。这种配色,不正反映出王夫人的品味?

林黛玉的好,刘姥姥都能看出来而心生赞叹,王夫人却视如不见?岂不就是“有眼不识真香玉”?

王夫人与贾元春这对母女像不像?

王夫人的素质,影响了女儿贾元春。那与她一奶同胞的薛姨妈呢?岂不也是将一模一样的素质,影响传教给了女儿薛宝钗?

王夫人与薛姨妈一样,怎么可能教育出完全不同的贾元春和薛宝钗?

所以,潇湘馆的旧窗纱,看似贾母不满王夫人,何尝不也是对王夫人不满,对执行的王熙凤不认可,更是对王夫人看中的薛宝钗挑剔?

薛宝钗确实很优秀,很多地方可能比林黛玉更好。她性格稳重,随时就分。更是博学多才,温婉大方。可在这些给人看的表象之外,薛宝钗就真无可挑剔,没有问题么?不但有,还很多。

不久后,薛宝钗就暴露了她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蘅芜苑房间的简陋布置,遭到贾母的痛斥。


薛宝钗的房间布置,有很大问题,折射的问题更严重。贾母当即指出了问题核心。

一,简单不代表简陋。不愿意过度陈设,更不能不陈设。

薛宝钗那个房间空荡荡的,让刘姥姥都无语,只能体现她的没品位。

二,大家闺秀要有自己的风格和品味。贾母拿三春和黛玉举例子,说她们布置的不俗气,这就叫素养和品味。未来是要传承给儿女的。

难道薛宝钗就要如此传承给后代?

三,薛宝钗如今住在亲戚家里,亲戚是国公门第,要符合国公之家的档次和规矩。她却将房间布置的不如平头百姓,太丢主人的脸。

这一切归总,如果薛宝钗不会布置,代表她的教育不合格。如果她会布置,却不布置,代表她任性妄为,没有礼仪,不讲规矩。这就叫“很离了格儿”。“格儿”就是每个人要在自己的阶层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履行的行为规范。

薛宝钗的任性,岂不是与贾元春一样?


还有,日后香菱学诗,薛宝钗明明能教却不教,只因她认为香菱学诗不是女儿本分。就像她当初跟黛玉讲的一样。

(第四十二回)“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连做诗写字等事,这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 ,辅国治民,这更好了……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

薛宝钗一直在强调“本分”。女儿就是相夫教子,男儿就要科举仕途,辅国济民。她不认可香菱学诗而不教授,香菱不得已只得去求黛玉,很快成了一个女诗人。

薛宝钗的思想中,妾不可以当诗人。

林黛玉的思想中,妾可以做诗人。

如果香菱换成钗黛的儿女,谁的子孙会更优秀?短期看可能差不多,甚至科举仕途上薛宝钗更胜一筹。但长期来看,能够培养一个家族的文风鼎盛,唯有林黛玉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因材施教才行。

薛宝钗自己一肚子学问,她房中只有两本书,说明读书只为自己。香菱只能拿一本破旧陆游的诗集翻读,可林黛玉随手就抽出来好几本最适合香菱长学问的诗集,各有好处。这就是钗黛的差别。也是薛宝钗的问题。


她空有一肚子学问,不知道如何运用,思想的限制,源于受到薛姨妈的教诲,心胸不开阔,又是贾元春一模一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实际都是薛姨妈和王夫人的教养问题。

王夫人的问题,折射的是薛姨妈的问题,更体现出元春和宝钗的问题。

贾母针对林黛玉的窗纱,责问王夫人,实际体现的便有王家女儿教养出的薛宝钗的问题。事实也果然证实了问题。

薛宝钗很好,只是还不够好,起码不是贾府未来天崩地裂后,能够“补天”的那个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13 09:54・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8 08:49 , Processed in 0.0913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