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花袭人·窝心脚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2: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袭人母亲去世后,遭贾母恶言讥讽,这份羞辱可是《红楼梦》独一份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花袭人是贾母的一等大丫头,与鸳鸯的地位相当。贾母见她恪尽职任、周到温柔,便派去照顾贾宝玉。袭人也果然尽心尽力,将宝玉伺候的妥帖,让贾母满意。

原文对袭人介绍的清楚。她并非贾府家生子,而是当初买来的丫头。

从袭人与鸳鸯元宵节对话可知,她家本是做小生意的,满天下的游走,赚一点贩卖的辛苦钱。


《红楼梦》第一回隐写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大灾荒,袭人和晴雯家里因此遭了灾,她二人也双双被卖。

袭人侥幸被贾府买进来,尽管从此成了奴才,却也没受什么大苦,还与娘家还一直保持联系。

花家这些年更借着贾府的旗号,又重整了家业,眼见着比当初更好了。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袭人家里条件好了,她母亲便活了心思,想要趁着她年纪渐大,求王夫人将她赎回。

以贾府的体面不但不会刁难,极可能连钱都不要就白给他们不说,还会有赏赐。

到时候加上袭人这些年自己积攒的体己,就是一笔不菲收益。再将袭人找个好人家出嫁,既能收一份好聘礼,也多了一门姻亲,花家可不就越发兴盛起来。

要说花婆子这算盘可是打的响。但袭人却并不愿意。

她是经历了贾府富贵的,知道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巅峰。


与自由相比,贾府的随便一个奴才,在外头都能扯着大旗被尊称一声“爷”。

如果不是被卖,她根本就巴不上贾府的门。当初被卖为奴固然可怜,何尝不也是一次机会。

袭人正因被卖经历,使得她远比贾府那些家生子们更早熟,也更有算计。

在鸳鸯等人还没有心机的快乐成长时,她已经为未来做好了谋划,立志改变命运,得到眼前的富贵。

所以,她成为贾母的大丫头并不意外,皆因努力的丫头必然脱颖而出。

在贾母房中,她也没有放松,竭尽所能的展现自己的“特点”,无论伺候谁都是忠心不二。

终于袭人的品质得到贾母认可,在史湘云因“我们太太没了”回到史家后,并没有派袭人跟去,而是重新给了翠缕,将袭人留下派去照顾贾宝玉。

史湘云对此的说法:“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像先待我了。”

湘云的感觉没有错,皆因她是袭人前进的跳板,对她之前全是真心,但换了贾宝玉便将全部真心给了宝玉。


不是史湘云不重要,而是贾宝玉对袭人更重要。她想要改变命运,宝玉是她最大也是唯一的机会。

袭人要早于任何人,将目标定位在贾宝玉的身上。只要她能成为宝二姨奶奶,她就能够成为荣国府的半个女主人。

那时候谁还记得她是当初被卖的丫头,又怎么可能是被赎出去随便找个人家当正妻可比。

都说入宝山不能空手而回,袭人便打定主意不可能回去。

她再也不想经受那种一击就碎的家庭,再次沦为父母、丈夫予取予求随意舍弃的对象。

所以,当她跟了贾宝玉后,便只有宝玉是她的唯一,不但史湘云被抛脑后,就是贾母也要退居二线。

袭人是聪慧的,忠心的运用必须要唯一。她唯一胜出的优势,便是把贾宝玉照顾好,离不开她。

而照顾好贾宝玉,不但可以获得贾母认可,更可以得到王夫人的接纳。她们才是能决定她命运的真正权威。

贾宝玉被从贾母房中“调离”,不合当时礼法和规矩的安放进大观园,对别人来说不过是贵妃下旨的遵从。但袭人无疑看出另外一层深意:王夫人在借贾元春的地位,从贾母手里抢夺贾宝玉的监护权。否则宝玉断然不可能被安放进封闭大观园。


袭人看清楚贾母与王夫人之间的博弈,才会义无反顾的舍弃贾母投向王夫人。

夺回贾宝玉的监护权,代表王夫人渐渐掌控了贾府的主动权,削弱了贾母的影响力。

原本王夫人并不信任袭人,毕竟她是贾母的人。但架不住袭人“一招鲜吃遍天”,她打出忠心为了贾宝玉筹谋,与王夫人相同的立场,不由得王夫人不认可她。

贾宝玉只要一天在大观园,王夫人就会一天把控儿子的监护权不重新落入贾母手里。但同时贾宝玉在大观园内的一举一动,也让王夫人悬着心放不下。

正是疏于管教,才会有贾宝玉调戏金钏儿,贾政差点打死儿子的事。

王夫人一方面不敢让贾宝玉出来回到贾母身边,一方面又不敢让贾宝玉在园子里混,必然会接收袭人作为她的臂膀,帮她看住贾宝玉。

要不说年龄不分大小,袭人真是不可小觑,她对人性的拿捏极其精准,才会有每一步都走对的“幸运”。

我们看袭人,她的人生一直在不断向上,必然不是幸运,而是源于她的算计和未雨绸缪。

袭人被王夫人认可,给了她准新娘的待遇,从此就有了保障。不出意外,基本锁定了贾宝玉日后一个侍妾的名额。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当袭人自以为彻底有了靠山时,却忽略了最大的变数来自于她之前的主子贾母。


贾母对王夫人和贾元春的意图肯定清楚,袭人的算计也看得明白,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袭人是她的大丫头,却背着她在背后耍心机,连名分都被划给王夫人而没有通知她一声儿,这事贾母不可能不计较。

当日贾赦讨鸳鸯时,贾母气得破口大骂王夫人时,罪名便是:“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言外之意就是因贾赦讨鸳鸯,想起了王夫人弄走袭人背后“算计”她的事儿。

贾赦起码还有个声响,王夫人可是一声不吭,比较起来自然更可恨。

既然王夫人都挨了骂,袭人在贾母心中是何印象就一清二楚了。

于是,当元宵节贾母夜宴时,见袭人没跟着贾宝玉,便发话道:

(第五十四回)“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我想着,他从小儿服侍了我一场,又服侍了云儿一场,末后给了一个魔王宝玉,亏他魔了这几年。他又不是咱们家的根生土长的奴才,没受过咱们什么大恩典。他妈没了,我想着要给他几两银子发送,也就忘了。”

俗话说听话听音,贾母用“如今也有些拿大了”的帽子去扣袭人,可是十分严重的话。


一个奴才如何敢在主子跟前“拿大”?就算王夫人解释袭人母亲死了,她有热孝不便,贾母还是不依不饶,说奴才在主子跟前哪里配讲究什么孝,执意就要给袭人定个“罪名”。

从贾母的反应不难看出她对袭人的不满。且贾母绝不认可袭人的准姨娘地位,坚持以“奴才”定位,也是摆明了不同意。

这还不算完,更耐人寻味的是贾母竟然“不记得”袭人母亲死了,还是众人提醒才恍然想起来,说本来想打赏,不知道怎么忘了。

这可就可笑了,王夫人怎么就不忘?真想打赏当时吩咐一句就是了,怎么还能忘了。老太太明显口不对心,表达对袭人的不满。

随后她再接再厉,说袭人是外头买的丫头,没受过家中恩典……再次重申袭人只是家里的奴才身份没有特权。

又讲她照顾自己和贾宝玉尽心尽力,暗示王夫人,袭人原本是她的丫头,被弄走过格了。更暗示袭人今日能背叛她,明日也能背叛王夫人。

袭人再好就应该是奴才,不能混淆身份。王夫人急于替袭人“表白”之心,暗中将袭人抬升准姨娘的身份和待遇,没有认真考察,既不合身份也失去了当家人的体面。

王夫人不傻,自然听出来贾母弦外之音,自此就更不好提袭人的事儿。

祖母和母亲之间的“斗法”,彼时的贾宝玉并不知道。袭人守着他是好事,至于其中的利弊他也并不懂。只是他没想到有一天的结果是袭人与晴雯只能二选一。


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自以为稳超胜券,这个家彻底被她掌控,抹去了贾母的权威。才借撵走晴雯汇报之机向贾母提议,想要给袭人名分。

可贾母在听了王夫人的汇报后,虽没驳回王夫人的意思。但对晴雯的评价,却说“我觉得甚好,谁知变了”。对袭人又说“既是你看好,又岂有大错误的……”

被撵走的晴雯“甚好”,贾母坚持她自己的意思,晴雯是她认可之人。

要抬举的袭人“岂有大错误的”,就还是有错误,王夫人看错人了。

贾母对袭人的野心早都看透,又是她一手调教的丫头,比王夫人更了解。她不同意袭人为妾,在于心机太深,又有娘家在外头接应,不是豪门内宅之福,容易祸起萧墙。


王夫人想要通过找个妻妾劝解儿子的行为,根本不了解贾宝玉为人。她做父母的劝不了,妻妾又怎么能改变?

至此,贾母又一口压下,直到最终袭人被嫁蒋玉菡,终究没能如愿成为贾宝玉的侍妾。但却也因此幸运逃过了贾府的最终抄家。

袭人是个好女儿,但过于有心机太会算计,难免是个不稳定因素。她就适合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才能更安稳的过日子。

“堪羡优伶有福,可怜公子无缘”,注定袭人的结局像桃花签“桃红又是一年春”那样,获得幸福喜乐的结局,也算对她幼年坎坷薄命的补偿。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袭人真正是“逃”出了命运的藩篱。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18 12:09・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2: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真是袭人噩梦,一句“连个姑娘还没挣上”,把袭人窘态全曝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袭人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后,从此被宝玉待之以不同。“偷试”不是秘密,必然导致其他丫头们的“醋意”。

有人竞相效仿,有人却不屑一顾。这其中晴雯心中藏不住话,虽说顾及袭人脸面一直隐忍不说,却在端午节时被贾宝玉和袭人双双引爆。禁不住将积蓄心中的醋意彻底暴露出来。


俗话说“当着矬人不说矮话”,晴雯这句话可谓揭了袭人的底,再也不能隐忍。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三十一回)袭人又见宝玉已经气的黄了脸,少不得自己忍了性子,推晴雯道: "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袭人羞的脸紫涨起来,想一想,原来是自己把话说错了。

晴雯这句话讲的可是太毒了。就像王熙凤给李纨算账一样,不是那些话憋在心里太久,肯定是不可能就这情绪说出来的。

但她们越是这么说便越表明在意,反而变得立场“被动”,面目也不好看。


袭人与贾宝玉“偷试”这件事就是一层窗户纸,谁也不言语是互相留脸面。毕竟假如有一天自己也要“上位”,便也得步袭人后尘。

晴雯一方面吃醋,另一方面内心深处对“以色侍人”极为不耻和拒绝,才会忍不住攻击袭人。

可“出淤泥而不染”固然高洁,问题是“别人皆醉你独醒”,注定要被当作异己排斥,并不再得到他人信任。

晴雯等于将自己彻底置身于“群众”的对立面去了。

当然,不管晴雯如何,她讲说袭人的话并不错。袭人确实用女儿清白博得了晋升之位,近水楼台先得月。

但是,晴雯对她不屑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件事,就是袭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分。

她没名没分为贾宝玉“暖床”,看似获得眼前利益,实际却并不保险,确实与她们其他丫头没有区别。


关键就在于“姑娘”这个称呼。

尽管贾府的丫头们,每个人背后都挂着个“姑娘”,袭人姑娘,晴雯姑娘,鸳鸯姑娘……但实际她们谁也不是“姑娘”,只是他人的尊称,有点类似如今人人称“美女”差不多。

而贾府中真正的“姑娘”是与“姨娘”对应的“职称”。严格来说只有一个真正的“姑娘”就是平儿。

姑娘,是通房丫头的称呼。

姨娘,是侍妾的称呼。

两者都是男主人的贱妾。

不过“姨娘”侍妾是得到父母正妻认可,给予身份并正式分房的妾。

但“姑娘”通房则依旧是丫头,只有妾的实际,却没有给予妾的名分。


古人纳妾是妻子占据主导,所以,姨娘的称呼从“妻”。而姑娘的称呼从“夫”。这就导致侍妾与通房丫头有着本质区别。

侍妾地位获得认可,并正式承认有保障。

通房地位获得认可,但妻没给妾位份没有保障。

姨娘是半个主子,姑娘只是丫头。

但即便如此,通房丫头的地位还是远高于普通丫头。

通房丫头是得到父母妻子认可,进入了“侍妾”序列的后备人员。以后的“姨娘”大多要在这里产生。

贾府的规矩,是像贾宝玉这样长大了,由长辈安排两个“通房丫头”伺候。这两个(不定数)便是“姑娘”,要比贴身伺候的丫头名正言顺。也就是晴雯说的“明公正道”。


然而,袭人尽管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了,有了通房之实,但贾母、王夫人都不知道,地位上就还是个丫头,与晴雯她们没有本质区别,算不得“姑娘”。

所以,晴雯讽刺她没挣到“姑娘”,并不是说她没有地位,而是讲她没获得合法身份,却失去清白太不要脸,太没做人底线。

你想袭人被如此的揭短,如何能够承受,可不就当场一张脸“红到发紫”。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17 10:49・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09: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里那些生病的人,为什么都名利大灰,甚至看透人生?
少读红楼 2024-02-28 发布于上海  |  56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我从小身体一直还算健康,直到最近因为学习和工作透支身体,终于在去年末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
健康之人生病,本是不幸之事,但我却也难得地抽身退步,对生活中的许多事多了一些感悟和思考,连带着整个人生的观念似乎也转变了一些。站在一个病人的角度去看红楼梦,又对书中的一些角色多了一些理解。
从前,我读到红楼梦当中“名利大灰”之人,总会觉得不甚真实。
比如,像王熙凤这样一个女强人,那样精明的脑子,会不知道过慧易夭、多思伤神的道理吗?为什么她直到小产后又落下了下红的后遗症,才终于开始“看破些”?
像贾政这样的老学究,明明知道家族无以为继,在后期面对不肯上进的宝玉时,为何不再严加管教,却反而开始“佛系”起来?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心态?
直到自己亲身经历了病痛,我才切身体会到这种灵魂的“失控感”对精神和观念的改变。

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我一直认为自己对生活拥有几乎绝对的掌控力。我拥有健全的四肢、灵敏的五官、充沛的精力、灵活的大脑。所以,精神和意志所到之处,身体就理应能够跟上脚步。(当然,我不是什么神仙,我的生活现状其实远不在我掌控之内,只是如果它脱离掌控,从前我就会将其归因到“拖延症”、“不够自律”等精神层面的原因)
然而,生病让我意识到,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四肢会疲劳、五官会麻木、精力会耗尽、大脑会宕机。我意识到,我其实只能控制我生活的一小部分。
这种失控感,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从“主宰”自己的地位跌下,试图在“干预”自己的地位上找到一个小小的角落容身。
这样的落差感,自然导致了许多的痛楚和恐慌。
但相应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的精神不再执着于控制我的身体和生活,而是向着其他的方向悄悄生长。
不能控制整个生活,就试图掌控部分的生活;不能向务实的方向努力,就朝务虚的方向发展;不能汲汲于功名利禄,就退一步观察究竟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然后抓大放小。
红楼梦当中,其实生动地描绘了几类由于身体原因“名利大灰”之人的心路历程。

书的第30回,袭人就有了这样一次体验。那天午后,因为久久等不来开门的人,宝玉大发脾气,误踢了袭人一脚,袭人当晚就吐血了。
书中写,袭人当时的反应是“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31回)
袭人本来是个十分钻营未来前途的人,立志嫁给宝玉成为花姨娘,为此不惜与宝玉偷试云雨情,又在宝玉房中兢兢业业,就是为了有一天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然而,面对自己身体的意外情况,袭人“将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她那时候一定意识到,如果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就算再如何钻营,再如何努力奋斗,那也是镜花水月了。想到也许以后再也没有“争荣夸耀”之时,她无助地滴下泪来。
不过,袭人吐血这件事似乎并没有她想象中这么严重。有读者考证说,袭人常听见的这句“终是废人”的话,其实是说肺结核患者的,并不是像袭人这样的外伤患者。事实上也是如此,袭人后来延医调治之后,并没有落下严重的后遗症(不过劳累时嗽痰带血也其实挺够呛的了),也自然并未成为“废人”。
因此,袭人的“灰心”,只是一时。在短暂地对身体失控以后,她很快地找回了身体的控制权,重新又变回了从前那个对姨娘职位心心念念的怡红院一把手。随后的第34回,袭人就通过一次面谈,向王夫人表明了她超出常人的忠心和超出丫鬟阶层的格局,并在36回提前锁定了宝玉姨娘的位置。
与袭人的情况不同,凤姐的身体状况并非一时小病。

第55回凤姐小产,她的病症由此而萌,前后调理了快一年才好转。凤姐是个极重名利,而且控制欲很强的人,前期她的人生观是“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因此,凤姐刚刚小产之时,尽管身体不佳,她却并没有“看破”,仍然操心筹划,继续亏空身体。
凤姐调养期间,发生了许多的事,前有大观园频出管理问题,后有贾琏偷娶尤二姐,凤姐的生存状态从仅仅是身体短时间出问题,进行到身体问题扩大、家庭关系恶化、家族事业瓶颈的地步。
直到这时,凤姐才逐渐明白平儿当日说的,“纵在这里操一百分的心,终久是去那边的”。到了第74回,她终于开始学着“看破”,“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决定从此都做个好好先生。
凤姐的“灰心”,并不仅是身体状况恶化的结果,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身体的恶化,使得她不得不暂时从那个每天只需睡两三个时辰的工作狂身份当中,短暂地抽离出来。这种抽离使得她远离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权力中心,更使得她不得不认识到自己能力的边界。
但与此同时,她的身体之外,凤姐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出了重要的脱离她掌控的问题。
贾琏的出轨使得她不仅有了危机感,而且更有羞辱感。得知尤二姐就住在贾府外的花枝巷内,她气得说“咱们都是死人哪!”,就是感觉到贾琏压根不把她这个“母夜叉”老婆放在眼里。贾琏本来立着一个妻管严的人设,凤姐恐怕也一直觉得贾琏的一言一行皆在她的掌控之内,即便之前的几次出轨,也只是她没深入追究,才轻轻放过。
凤姐做梦也没想到枕榻之侧的丈夫竟然背着自己玩这么大一出。

不光贾琏,凤姐还通过尤二姐的整件事发现自己已经在整个贾府内尽失人心。先是贾母并不给自己做主,反而明知尤二姐名节有损,还做主将她留在府内;后有贾赦邢夫人两人,听说自己变贤惠以后,就明目张胆地给贾琏又赏了秋桐这个小妾;再有宁府的亲戚、荣府的下人,明明都知道尤二姐的事,却压根不给她这个管家奶奶面子,都心照不宣地共同隐瞒此事长达数月之久,连自己的陪房旺儿都帮着隐瞒;到最后,连平儿都偷偷给尤二姐带吃的,不和自己一条心了。
家族事业则更不必提。凤姐身体一垮,贾府的管理就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瘫痪,尽管有探春力挽狂澜,却没能修复贾府耗散已久的元气。身体刚恢复一点,就被迫去带头抄检大观园,不仅自己受了不少气,而且以凤姐的眼光,又有探春的血泪控诉,她恐怕更能认识到家族覆灭近在眼前。
从前凤姐一直将自己的生命意义寄托在贾府的管家事业、讨老太太欢心等事务上。可到头来呢?操碎了心,却自己反渐失立足之地,家族事业也每况愈下。
这种身体、人际关系和事业同时出现问题,身心俱疲的幻灭之感,使得凤姐这个最深陷名利漩涡的人,都不得不“看破”了。不知她在听仆人说,柳家的是聚赌头家时,不甚关心地答的那句“知道了”时,内心是如何的苍凉?
与袭人的短暂消沉、凤姐的逐渐幻灭相比,黛玉的超然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黛玉自己的身体一直不好,从会吃饭起就吃药,每到春秋两季必犯旧疾,到了贾府以后,身体更是持续恶化。从第8回时还能和宝玉等人一起喝酒吃糟鹅掌,到第45回时只能看着香喷喷的烤鹿肉,说一点“我为芦雪庵一大哭”这样的酸葡萄言论了。
不光是身体,黛玉自己也一直是宛如风中柳絮一般的无依无凭。从出场开始,黛玉便已经失去了母亲和幼弟,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又失去了唯一的父亲,彻底成为寄人篱下的贾府亲戚。好容易在贾府遇上了知己宝玉,在品尝到爱情的甜美同时,她又不得不独自面对未来的不确定。

黛玉的世界,从一开始就是失控的。她的身体会随时和她闹脾气,一旦病倒,不管姐妹们在外面玩什么游戏,不管屋外的风景有多美好,她都无缘参与和欣赏;她的人际关系也从来就飘摇不定,连至亲骨肉都能撒手离去,何况他人?即便宝玉与她心心相印,他也终究是不能自主的公子哥,无法给她实际的依靠。
因此,黛玉的人生观也成长为一种极度消极的样子:“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黛玉对世间的美好,几乎没有什么期待,因为她过去的人生经历告诉她,彩云易散琉璃易碎,美好的东西也都无法持久。
也许正是因此,黛玉除了前世的还泪任务而外,几乎对现世没有什么欲望和执念。
袭人和湘云背着黛玉说她坏话,黛玉不甚在意,因为她从一开始就没有对她们有什么期待——反正,人生有聚有散,一两句恶评又怎能影响到她?
宝玉对黛玉说“你放心”,黛玉只是惊喜于宝玉对自己内心的了解,认为宝玉是自己的知己,却从未对宝玉有过现世的情爱婚姻方面的更多要求,因为她从一开始就对他们的未来并不抱太多期待——反正,即便是亲密关系也总有散场告别的一天,又何必强求一生一世?
宝钗对黛玉的身体很是犯愁,希望能再请个高明的大夫来治好她的旧疾,黛玉的反应却只是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因为她的一身一体,从一开始就并不受她掌控,自然也没有什么一定要治好的执念——反正,人有生必有死,还不如听凭命运的安排。

黛玉的人生观虽然看起来闲云野鹤,宠辱不惊,看起来似乎是有一个很强大的精神内核,才有底气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想要。但究其本心,其实是一种彻骨的悲观。她的精神内核,与其说过于稳定和强大,不如说是过于虚无和绝望。
不论见到怎样的美好,都会联想到美好的逝去;不论见到怎样的热闹,都会联想到热闹后的冷寂;不论见到怎样的希望,都会联想到希望的破灭。只有凭借这样的完全悲观的双眼和内心,她才能写出那曲大观园的悲歌《葬花吟》。
不过,也正是基于此,黛玉的人生感悟和由此而生的文才与精神高度,才能够冠绝整部红楼梦。
一个完全失控的外界,带给黛玉的远不仅是绝望而痛楚的内心。当她的身体、人际、甚至生命与未来,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时,她选择的不光是对外界一切的极致看淡,也是对自身内心和灵魂的极致追求。
黛玉写诗,却不像宝钗一样为彰显自己身份而写,也不像宝玉一样为附庸风雅而写。她的诗,只是为了自己而写,她可以写完诗以后不给任何一个人看,甚至她可以在写出来以后立刻将诗作烧掉,只是因为她灵魂表达的需求已经达成,而诗作本身的存在价值也已经完成。
可尽管她的诗作不一定要给别人看,她却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整个灵魂去创作,以至于在写完《题帕三绝》以后,双腮泛红,连作者都评论道“病由此萌”。
黛玉重情,却不像凡俗的女子一样一定要成双成对(当然,尽管她也非常想要和宝玉走到最后,但她实在并未强求),也不肯像宫斗剧等作品中的女人一样陷入雌竞。她的所求只是“我为的是我的心”。所以,当宝玉真的和她心心相印,她便再也没有为了宝玉的感情而吃过醋,甚至她也并没有因此向宝玉或贾母施压。她所追求的不过是“曾经拥有”,只要此时此刻,她和宝玉确实心心相印,便早已足够。

可她尽管不对宝玉的行为有任何的要求,甚至对宝玉在俗世的亲密关系也全不在意,但她却一定要反复地确认宝玉的心,宝玉的情,她用她的全副心灵去和宝玉相爱。
正是因为黛玉极致的失控感,才造就了她极致的纯粹和剔透的灵性。
以身体的病痛为代表的失控,固然是人生的一大悲,但也其实是人生的一大幸。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这句话我从前的理解一直是,尽管人类的身躯何其脆弱,但人类能够思想,真是太高贵了。
但近来,我却忽然醒悟,其实这句话的重点并不在人类“会思想”,而应该在人类“是苇草”——正因为人类是苇草,人类才拥有了璀璨的思想。
试想,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永远蒸蒸日上,日进斗金,身体强健,寿比南山,他又怎么会有空闲来思考人生,思考哲学呢?如果这样,恐怕他的岁月就会一直在本能的驱使下,在俗世的汲汲而求当中度过了,又何来思想?
世间有太多无法掌控的命运,人生有太多无法改变的注定。然而正因为脱离掌控,正因为注定有悲剧的结局,人类才会开始思考“死生亦大矣”的宏大命题,才会开始探讨存在的意义,才会开始仰望无尽的星空。因为人类的身躯何其脆弱,所以思想是人类唯一还能够部分掌控的东西;正因为人类的生命何其有限,所以思想是人类唯一还能与永恒抗衡的武器。
也许,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人生路上的苦难。这些苦难从俗世的角度而言,或许是躲不开的劫数,关于这些苦难的开解也不过是要我们接受现实,但其实正是这些苦难,造就了我们灵魂的高度和厚度。
作者:泥娃娃,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微信、微博、头条、百度、知乎全网同名——少读红楼。
共 3567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2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和袭人热恋,为啥穿插小丫头卍儿云雨事?你看美人图画的是谁

安阳源易缘

2024-07-11 11:04河南

宝玉和袭人热恋,为啥穿插小丫头卍儿云雨事?你看美人图画的是谁?

第19回袭人回娘家,不到半天,宝玉就不顾禁忌,追妻到花家。

宝玉身边的美人,如过江之鲫,即便有黛玉这如花美眷在,宝玉为啥依然舔狗附体袭人?

凡是长眼睛的人,都知道,无论从颜值、学识、家教、根基、妇德,一切方面,黛玉都比袭人强。

但宝玉却偏偏像得了白内障,把袭人奉为仙女,一刻不见如隔三秋?

宝玉的审美为啥畸形发展?


你知道,宝玉去宁府后宅朝拜的美人图,到底画的是谁吗?

袭人宝玉蜜月期

在网友潜意识,宝玉就像黛玉的跟屁虫,有黛玉在,宝玉就要一天八遍踏破潇湘馆的门。

这确实是宝黛总体的相处模式。

但有一阶段例外,曹翁没有明写,用了隐笔。

“偏这日一早,袭人的母亲又亲来回过贾母,接袭人家去吃年茶,晚间才得回来。因此宝玉只和众丫头们掷骰子、赶围棋作戏。正在房内玩得没兴头,忽见丫头们来回说:‘东府珍大爷来请过去看戏、放花灯。’宝玉听了,便命换衣裳。”
这段描写出自第19回,是元春省亲后的第一回。

这短短的文字,暗示了这个时期,袭人绝对主宰了宝玉的大脑。

【只和众丫头们掷骰子、赶围棋作戏。正在房内玩得没兴头】

袭人被卖进贾府,卖的是死契。

这样身份的奴才,是不能随便出府、离岗的。


所以袭人对宝玉来说,就是随时待机状态。宝玉随时能找到袭人。

袭人这次出府,是绝对小概率事件,仅出府一天,至晚间就回。

但就这么一天的时间,在宝玉看来都不能忍耐。这段的用词,全是从宝玉心中所写,【至晚间才得回来】,那得多难熬啊!

这让996的社畜们怎么想?

这让农民工怎么想?

但人家贵公子的生活,就是贫瘠限制了想象啊!

袭人走了,可黛玉还在府中啊。去找黛玉不就结了。

但宝玉没有,而是退而求其次,在房中和众丫头们掷骰子、赶围棋。

为啥宝玉不去找黛玉?


人呐,也是动物,不过比动物多了灵。宝玉的行动,受他的思想的支配。

宝玉这个时期如此宠爱袭人, 说明他的灵阶就进到袭人这个阶段。

袭人不在,他也不会去找黛玉。

因为黛玉的灵阶,段位太高,无法融合,便没有交流的欲望。

即便袭人不在,他找的也是同位素替代者——丫头们。

玩的游戏也是含智量很低,世俗率爆表的赶围棋、掷骰子!

宝玉为啥在这个时期,与袭人这么契合呢?

宝玉历劫

元春封妃,对贾家来说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

但对宝玉来说,却经历了思想上的大劫难。

1、秦钟死了。

宝玉和秦钟第一次见面,才是真正的一见钟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句秦观的名句,网友都以为是宝黛相见的情景。

其实大错!

这句旷世奇句,是为宝玉和秦钟特设的!


刚进荣府的秦钟,他的灵阶,才是宝玉羡慕、神往的。

别看秦钟后来行为荒唐,又是在秦可卿葬礼上私通智能儿,又是气死老父亲。

但是秦钟一开始,可是根正苗红的灵阶之首啊。

“未嫁先名玉”,秦钟之灵,正是黛玉之灵啊,纯粹无染,如竹般高洁。

所以,宝玉钟情秦钟,就会和黛玉站在同一灵阶,那时,他和黛玉亲密无间,无话不谈。

秦钟后来入贾家私塾读书,沾染了贾家的习气,等同嫁人,真玉嫁给贾家,真假混杂,就是秦钟后来行事荒唐的原因。

经过贾家富贵的浸染,秦钟灵阶迅速下滑。

秦钟临死,给宝玉留下一句话:“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秦钟的死,也正是造成宝玉灵阶下滑的原因。

因为秦钟的死,宝玉也动了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的心念,所以他此时抛灵弃玉,只愿和世俗富贵为伍。

你看袭人刚从娘家回来,是怎么劝宝玉的?

1、改掉爱红的毛病。

2、不要毁僧谤道。

3、不要骂读书人“禄蠹”。

哈哈,是不是和临死前的秦钟,高度契合?

美人图

宝玉到宁府后,独自一人去宁府小书房朝拜美人图。

“这里素日有个小书房,内曾挂着一轴美人,极画得得神。今日这般热闹,想那里那美人也自然是寂寞的,得我去望慰她一回。”
宁府的这幅美人图,到底有何妙处?让宝玉对一幅画生出如此痴情,又是怕她寂寞,又是要去望慰?


请注意,这轴美人画,是在哪挂着的?“小书房”!

古代隔离制度严格,女眷活动区域在二门内,而男主人活动的主场,统一都叫书房。

大书房,是家族男子碰头、议事的场所,是公共区域。

而“小书房”,就带有私人性质,一般不是亲密的人,不能进去。

这样的书房,既隔绝了女眷,又隔绝了外男,绝对是主人的一方心灵净土。

这里挂着的物件,就是男主内心崇拜的真实体现。

那么这个小书房会是谁的呢?

荣府男主构成简单,一是贾珍,二是贾蓉。

贾蓉,就是一个头上长草的草包,除了酒色财气,啥都不剩。

他要悬挂美人图,一定和绣春囊的内容差不多,不会得到宝玉的青睐。

而贾珍不同,他心中所念的是谁?就是秦可卿啊!

都说贾珍荒唐无耻,其实贾珍崇拜的,是秦可卿之灵,秦可卿的灵阶,和秦钟出自一家——未嫁先名玉,她们秦家的灵阶非常高。


贾珍房中挂的美人图,八九不离十,画的就是秦可卿的。

宝玉倾慕秦钟,在太虚幻境娶了秦可卿,内心自然倾慕秦可卿。所以他朝拜的,就是画有秦可卿的美人图啊!

画下卍儿云雨

宝玉本想朝拜秦可卿,谁知道没了秦可卿的宁府,就是一个淫色世界。

在贾珍这个守候灵魂的净土,竟然混进了外府的小厮——茗烟,把此处作为他和卍儿云雨的场所。

这是贾珍信仰的完全失守。秦可卿之灵,在宁府只剩下淫色二字了。

所以宝玉看到茗烟和卍儿云雨,就一脚踢开房门,棒打野鸳鸯,这是他对亵渎秦可卿的愤怒。


但是,棒打过后,他也受卍儿云雨的启发,更加想见袭人。这才发生宝玉冲破贾府禁忌,让茗烟私带他去花家的一幕。

除了袭人,宝玉再没为任何人做出过追妻到娘家的荒唐事,可见此时宝玉的内心,有多荒芜……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20: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王踢袭人那一脚背后有什么深意?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关注他
1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龍乡



宝玉误踢袭人那一脚,背后的深意就是绝不是什么“误踢”,而是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日子,宝玉把自己弄丢后,恨怒交加的宣泄。

















那天的宝玉脑子有点短路,在他没话找话地跟宝钗搭讪时,几次被宝姐姐回怼、讥讽、挖苦:



宝玉向宝钗笑道:“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



这显然不是实话,因为事前他只跟黛玉你摔通灵宝玉,我剪玉穗地大闹了一场,并没有真的身体“不好了”。对此宝钗心中当然清楚,自然少不了产生许多醋意来,于是:



宝钗笑道:“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



此言无形中把宝玉的谎言给拆穿了,可怜宝玉竟然没听出弦外之音,不知趣地又往下问道:



“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



这下宝玉终于听出了“身上不好”是在讥讽自己,可他:



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



踫了一鼻子灰的宝玉依旧不识眉眼高低,后文中宝钗回答黛玉时:



“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这是在对宝玉跟黛玉吵闹后又涎着脸去赔小心的挖苦,数次回怼,搞得宝玉那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





接下来是,一肚子委屈的宝玉没精打采地蹓跶到王夫人处,与正在给王夫人捶腿的金钏调笑了几句。其实宝玉跟丫鬟们一直都是这样没大没小、没尊没卑的,可这一次,正睡着的王夫人却翻身起来狠狠地扇了金钏一嘴巴子,并要把金钏撵出府去,惊得宝玉落荒而逃。



然后又是,失魂落魄的宝玉,漫无目的的来到了蔷薇架旁,痴痴地看着龄官用金簪在地上痴痴地画了几千个“蔷”字,谁料猛雨袭来,一下子被浇成了落汤鸡。

















宝玉冒着雨好歹跑回了怡红院,不料想门竟然关着,以手扣门,里面的人只顾与宝官、玉官玩笑,哪里听得见?这天的宝玉,可谓是事事违心愿,喝口凉水都塞牙。



于是在气怒交加中,赏了前来开门的袭人一记窝心脚。



那么这一切的背后蕴含的深意到底是什么呢?答案隐藏在两天或三天后。



为什么会这样不确定呢,因书中把“这天”写得有些模糊:按宝钗家里摆戏,她需在家招待客人来看,这天应该是五月初三薛蟠的生日。而到了端阳佳节,在王夫人的心理活动中却写到“也只当是昨日金钏之事”,仿佛“这天”就是初四;可后文晴雯又说:“前儿连袭人都打了。”这个“前儿”又象是指“这天”是初三。这就有了另外一个问题,书中为何把“这天”写得这样模糊呢?答案同样在两天或三天后的五月初六。



说的是五月初六那天,史大姑娘正在与丫鬟翠缕谈论阴阳时,在蔷薇架下捡到了宝玉丢失的金麒麟。宝玉问史湘云在哪里捡的时,湘云没有回答,却笑道:



“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



这里把金麒麟拿印来作比仿的真实用意就是在喑示,其实金麒麟就是印。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传国玉玺”这尊“国印”的人格化,象征着皇权、天下。所以说,宝玉弄丢了麒麟,也就是丢了印,代表着丢的是自己,丢的是皇权和天下。也正因为如此,书中才在踢袭人窝心脚的这天,将宝玉描写得失魂落魄,喝口凉水都塞牙,来隐喻宝玉把自己丢了。同时也说明,金麒麟显然是宝玉在蔷薇架那儿,偷看龄官画蔷时给搞丢的。





其实,这一切的发生,都隐藏在一个共同的背景之下,那就是薛蟠的生日,五月初三。书中对薛蟠过生日只是不轻不重地提过几次,从未作正面描写,却又运用烟云模糊法,将其写得让人摸不清倒底是初三还是初四。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因为“这天”在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三日,清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进入了北京,意味着满清取得天下的同时,也意味着朱明与大汉民族把皇权和江山给弄丢了。所以书中才把这天的宝玉写得象丢了魂,事事违心愿,还把象征印的金麒麟丢了。



那么,书中为什么非得让宝玉狠狠地踢袭人一脚呢?

















这是因书中所描写的这一节,暗隐的故事发生在顺治元年(1644年),而袭人所影射之又是顺治福临(拙文《袭人的“温柔和顺”与“优伶有福》中对此曾作解读),踢袭人的那一脚是一种象征,暗隐了作者对满清进入北京,心中产生的无比愤恨的渲泄。



袭人看到自己被踢得吐血之后,心中:



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



在这一小段话里,是不是可以感觉出,有暗隐顺治只活到了二十四岁之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20: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和袭人同一天生日背后的辛酸血泪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黛玉和袭人同一天生日背后的辛酸血泪



文:龍乡



看了这个标题,可能会招来一些朋友的讥笑与骂声:黛玉、袭人,两个人同一天生日这样稀松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竟然妄言其背后隐藏的是辛酸血泪,简直就是不雷死人不罢休的胡扯八道。



要知道,《红楼梦》是用一喉二歌、一击两鸣的手法写出来的,里面所隐藏的真事,太多太多都令人难以置信。开卷的那首标题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以及宝玉在《红豆曲》中唱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都确确实实地在她二人的共同生日中深深地隐藏着。



同时,我们还能从作者在若隐若现、恰似无意间、不着痕迹地运用着何等妙笔,把“真事隐去”在“假语村言“之中的。






生日总在欲语还休间

关于黛玉的生日,书中的表述实在是太简单了,也就是在这简单之中透露着一种怪异。



首先是在第二十二回,描述为薛宝钗过生日前,凤姐与贾琏商量该怎样给宝钗过十五岁将笄之年生日:



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呀,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林妹妹过就是了。”



难以理解的是,林黛玉作为《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全书并没有关于她过生日的场景描写,反倒是在此四十回后的第六十二回,又几乎是一笔带过。



那是在宝玉过生日之际,探春历数大家的生日时,偏又把黛玉给漏掉了,这才引出:



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宝玉笑指袭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记的。”



这样我们才知道黛玉和袭人都是二月十二生日,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自然,也似乎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其间会存在什么不妥的问题。



再反过来想想,“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袭人作为黛玉情敌宝钗之副,却把她与黛玉设计为同一天生,如果说没有不妥,没有问题,没有深意,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倒要问了,不妥在哪?问题在哪?深意在哪呢?



百花之神知是谁

在古代传统文化中,二月十二为花神节,即百花之神的生日。把她俩的生日设定在这一天,是在比喻黛玉为花神,还是姓花的袭人为花神,亦或是她俩个都是花神呢?



从第二十二回贾琏口中可知,贾府每年都是要为黛玉过生日的,反常之处就是在全书中从来也没有写过怎样给黛玉过生日。尤其是正月二十一日宝钗过完生日不久,就写一个月后的二月二十二日,众姊妹和宝玉搬入了大观园,这中间对黛玉的二月十二生日提也没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将笄之年对一个女孩来讲是个很重要的日子,可偏偏给宝钗过将笄之年生日并没有耗费多少笔墨,写得很是简略,又于这简略中特意提及黛玉的生日,不觉得忒有意思吗?更加上随对黛玉过生日提也末提,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写之写。



所谓“真事隐去”,不正好可以隐藏在这不写之写之中吗?



假如说这里有条伏线的话,黛玉过生日就是一条最标准的伏线,所伏的是第二十七回芒种节。








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也是饯花神的日子,传说百花之神要离开人间飞回天庭。黛玉在这一天悲悲切切地又是埋香冢,又是写《葬花吟》,让人感受到她这是在埋葬自己,祭奠自己。如此写来,怎么不让人觉得是把黛玉喻为花神。



再反观袭人这一天都作了什么呢?



由于既是芒种节又是饯花神,从大观园到荣府,奶奶、姑娘、大小丫鬟都出“洞”了。从山坡到河边,那叫一个热闹忙碌。可是袭人呢,除了宝玉口中提到过她一次,直至宝玉从冯紫家宴会上回来的大半夜之前,她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见,袭人的生日虽然也是花神节,饯花神竟然没她一丁点儿事,好象是在暗示,她,配不上花神之名。



鲜花与破席的草蛇灰线

袭人姓花,生日又在花神节,既然没有被喻为花神,那会被喻为什么呢?



她判词前的那幅画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专家们说,一簇鲜花,代表袭人姓花,一床破席是用“席”谐音袭人之“袭。所谓“判词”都应该象谶语一样,带有很深武某种含义的,专家们的解读怎么也感觉不出有什么含义。



“花”当然是美好的,而《红楼梦》第五十回都给“花”赋予了很另类的含义:



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



古人以为“腐草为萤“,即萤是“草化”的,得出“花”这个答案,就是把“花”拆为“草化”。妙的是前边还有一个关于“草”的谜语:



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云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



就是这样,“花”到最后竟然成了“蒲芦“。由此来看,“一簇鲜花”就是“一簇蒲芦”,那“一床破席”呢?其实在普遍情况下,席子都是用“蒲草、芦苇”编织而成。所以说,“一床破席”同样是“一床蒲芦“。




如此这般,也就得出了花袭人之“花”,实际上是“蒲芦”的答案。



蒲芦自然与花神毫不相干。



花神节与饯花神之谜

第二十二回描写给宝钗过生日只算是一个幌子,暗写黛玉生日为二月十二日花神节才是实锤。这个实锤伏下的是芒种节饯花神之际,林黛玉利用埋香冢、写《葬花吟》埋葬祭奠自己。



只是这一切看起来还是太抽象了,让人感觉不出有什么“真事隐去”在其中,也感觉不到有什么实际意义。



那么,真的没有“真事隐去”在其中,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吗?这怎么可能呢。



第二十五回有这样的情节,马道婆与赵姨娘互相撺掇,利用五鬼魇魔法欲将凤姐和宝玉害死,并使宝玉所佩戴的“通灵宝玉”受污失去了灵性。





“通灵宝玉”是什么呢?上面镌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显然来自于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可见通灵宝玉象征传国玉玺,象征皇权。那“通灵宝玉”受污失去灵性,不是代表着皇权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甚至是在暗示失去了皇权呢?



再来看这一天究竟是个什么日子,按照书中给出的时间脉络,这天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之前的第三十七天,恰好是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而使明朝灭亡的日子。



更“巧”的是,二月十二花神节离三月十九明亡之日也是三十七天,这样,明亡之日就成了花神节与芒种节正中间的日子。三个日子中间相隔时间的相等,其实也意味着这三个日子在意义上是一体性的。



所以,黛玉过生日是不能描述的,因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日;



所以,黛玉在芒种节埋葬祭奠自己是有“真事隐去”的,是有实际意义的,那就是1644年三月十九日明朝的灭亡。



黛玉袭人同生日背后的辛酸血泪

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当然不是子虚乌有的所谓包衣寅孙“曹雪芹”的生日,传说中这一天是朱姓得姓始祖炎帝朱襄氏的生日,因而是可以用这天来代表朱明王朝的。那么“饯花神”当然是隐寓着对明朝灭亡的祭奠。



这一天一直未曾露头的袭人,于大半夜的时候,终于露头了。并且趁袭人熟睡的时候,宝玉把那条用袭人的汗巾从棋官蒋玉菡那里换回的大红汗巾子,系在了袭人的腰间。好象在预示着,将来袭人会离开宝玉而嫁给伶人蒋玉菡。






这样,就有必要来谈谈这个蒋玉菡了:书中介绍蒋玉菡是个伶人,艺名棋官,经常住在紫檀堡。



于是,问题也就来了,在古代伶人是入不了祖坟的,最让人看不起最低下的行业,而“紫”是皇家专用的颜色,可以说“紫”代表的就是皇家,一个最低下的伶人却住在只有帝王之家才有资格住的紫檀堡,这不是太荒诞无稽了吗?



不过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此写来,是不是就是为了喑示这个伶人不简单呢?



咱们不妨这样来理解:所谓“棋官”,其实是“旗官”,即满清旗人之官,而且他住的紫檀堡,其实是紫禁城,同时“蒋玉菡”其实是“将玉含”,即象宝玉那样,把玉玺衔在口中的旗官。



而花袭人作为“蒲芦”,实际上是“胡虏”之意,实指满清。试想,一个满清人,与一个住在紫禁城,“将玉含”的旗官相结合,意味着什么?



意味的是,芒种节这天,代表的是明朝灭亡,而到了大半夜用交换汗巾子预示袭人会嫁给蒋玉菡,实际隐寓的是,明亡之后,被胡虏窃取了天下。这也就是黛玉和袭人同一天生日背后,所隐藏的辛酸血泪。

发布于 2022-06-26 10:51
林黛玉
贾宝玉
花袭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6: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袭人:明朝的吴三桂,玷辱了好名好姓!+ 花气袭人知昼暖?席上有木樨?四月有桂花吗?+ 为什么打个络子把玉络上?谁拿金线?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1】



10.8 袭人:明朝的吴三桂
吴三桂此人,经历丰富,比较复杂,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是大明守关将领,后又投清,最后又反清。所以,红楼梦中对吴三桂,用了三个角色,分别来演绎:守护大明江山的吴三桂,帮满清打江山的吴三桂,和反清称帝的吴三桂,三个角色个性都很鲜明。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守护江山,所以在书中写成了服侍宝玉的第一丫鬟,袭人。

袭人的首次出场,在第三回黛玉进荣府这天,黛玉因宝玉问玉、摔玉而哭,袭人来劝。注意黛玉问玉,是问袭人,不是问身边的鹦哥,说明袭人是护玉之人。是贾母安排竭力尽忠服侍宝玉的人,原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因旧人诗句“花气袭人”改名。

第二次说到这句诗,是在23回,进大观园前,贾政问道:“袭人是何人?”宝玉回父亲的话,说因古人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作者却故意写错,把“骤暖”写成“昼暖”。

第三次还说到这句诗,在28回,黛玉葬花当天,是蒋玉菡说的,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仍然写错,说明“昼暖”是作者故意写错,不是抄书抄错的,是作者有意在强调什么。

三次重复,绝对是重要强调。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花气袭人知昼暖”?对这句诗,包括错误,何解?

解语:在19回,“良宵花解语”,“静日玉生香”。

花解语:提醒读者,通过“花”,即袭人,来解语。

花:袭人;知:昼暖。

宝玉对花袭人说了什么话?我化成烟。

花解语,要用花袭人,来解宝玉的话。

对花袭人说,宝玉化成烟:袭人知昼暖,玉化成烟。

“良宵”对“静日”,用“宵”提醒“昼”:宵是夜,昼是日。

回目用“静日玉生香”作例句提醒:日暖,玉生烟。

从而解出:月明珠有泪。

可知作者:一把辛酸泪!

为什么玉生烟,朱有泪,作者一把辛酸泪?因为:耗子偷玉。

这句诗是此书关键:明朱有泪,便知黛玉还泪,还的是什么泪!

所以,袭人的“花”、“知昼暖”,是解读本书的钥匙之一。

那么,袭人的“花”,是什么花?蒋玉菡揭明了:木樨,桂花。

蒋玉菡笑道:“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席上有桂花,却故意说成木樨,是一贯的欲盖弥彰,是要引起读者强烈注意的地方。这天乃是四月二十六日,是书中为数不多的月日都写明的日子,读者扪心自问:四月,有桂花吗?

蒋玉菡的话有问题,说诗词上有限,但念的是诗,不是可巧记得的“对子”。蒋玉菡说的对子,其实指跟袭人是一对儿,所以蒋玉菡送宝玉的“汗巾”,系在了袭人腰里。蒋玉菡又名琪官,是优伶。花袭人的判词中有:“优伶有福”,“公子无缘”,最后跟这个优伶琪官成对了。“似桂如兰”,还是提醒“桂”花。所以,花袭人反面是吴三桂,“名驰天下”的优伶是陈圆圆,在红楼梦中用反,把男女反了过来。那么琪官送的却系在了袭人腰里的“汗巾”,就有意思了:“汉奸”!

吴三桂当汉奸,投降的正是多尔衮,所以薛蟠又跳又嚷,说袭人是宝贝,在清兵入关之际,吴三桂这个汉奸确实是多尔衮的宝贝。

所以宝玉说化成烟,“风”一吹便散了,是对袭人说的,因袭人这个汉奸,导致失去江山,宝玉化烟,“清”风吹散。

宝玉刚说完一群“耗子精,偷香玉”,李嬷嬷便骂袭人“作耗”,“妖精似的哄宝玉”,直指袭人是“耗子精”,是“忘了本的小娼妇”!吴三桂领清兵入关,以奉太子入京的名义巧偷京城,确实是“偷玉”的“耗子”之一,李嬷嬷骂的一点没错。

宝玉生日占花名,袭人占的是“桃花”,却题着“武陵别景”,直指桃花源,武陵郡,正是吴三桂的地盘,吴三桂镇守云贵多年。

金钏儿投井,是投金,所以王夫人骂“下作小娼妇!”并亲自动手打了这个汉奸。同一天,宝玉脚踢袭人,并骂“下流东西们!”都是打汉奸、骂汉奸。王夫人只打过一个人,就是白金钏,汉奸洪承畴。宝玉也只打过一个人,踢到吐血,就是花袭人,汉奸吴三桂。

袭人第二次出场,便跟宝玉“偷试”“云雨”,意指:染指皇权,符合吴三桂最后称帝的历史。

21回,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第二天,袭人说:“这边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我们这起东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

袭人、麝月这起东西,那一个配比“兰蕙”这些花?袭人判词有“似桂如兰”,好像桂,又像兰,宝玉明确指出,袭人不配“兰蕙”,为什么?在《楚辞》中,独将兰蕙入离骚,“兰蕙”指忠臣!袭人不配“兰”,就只有“桂”了。袭人强调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四儿”后面是“五儿”,前面是什么?“三儿”!花袭人的花,是“桂花”,“三”、“桂”两字就差叫出来了。

35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钗说“打个络子把玉络上”,用“金”线!宝玉“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袭人说:“洗了手来拿线。”洗了手,进来拿金线与莺儿打络子。

“金”络“玉”,赤裸裸!是袭人来取金线、拿线、拿金线,重复三遍,何其啰嗦!特意指明络玉的“金”线,是袭人拿来的。其实,在“金”线络“玉”之前,特意写了先打个梅花络,络“大红汗巾”,当然是琪官送的,宝玉给了袭人那个“大红汗巾”。然后袭人就高升了姨娘,宝玉跟袭人说忠臣良将,骂须眉浊物,弃君弃国于何地!



点击下一个:袭人吴三桂给太子湘云送什么东西?为什么用缠丝白玛瑙碟子?作什么活计?+ 吴三桂把太子藏于民间了吗?“老宋”妈妈的隐秘事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1:49
「真诚赞赏,手留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6: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袭人:明朝的吴三桂,玷辱了好名好姓!+ 花气袭人知昼暖?席上有木樨?四月有桂花吗?+ 为什么打个络子把玉络上?谁拿金线?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1】



10.8 袭人:明朝的吴三桂
吴三桂此人,经历丰富,比较复杂,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是大明守关将领,后又投清,最后又反清。所以,红楼梦中对吴三桂,用了三个角色,分别来演绎:守护大明江山的吴三桂,帮满清打江山的吴三桂,和反清称帝的吴三桂,三个角色个性都很鲜明。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守护江山,所以在书中写成了服侍宝玉的第一丫鬟,袭人。

袭人的首次出场,在第三回黛玉进荣府这天,黛玉因宝玉问玉、摔玉而哭,袭人来劝。注意黛玉问玉,是问袭人,不是问身边的鹦哥,说明袭人是护玉之人。是贾母安排竭力尽忠服侍宝玉的人,原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因旧人诗句“花气袭人”改名。

第二次说到这句诗,是在23回,进大观园前,贾政问道:“袭人是何人?”宝玉回父亲的话,说因古人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作者却故意写错,把“骤暖”写成“昼暖”。

第三次还说到这句诗,在28回,黛玉葬花当天,是蒋玉菡说的,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仍然写错,说明“昼暖”是作者故意写错,不是抄书抄错的,是作者有意在强调什么。

三次重复,绝对是重要强调。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花气袭人知昼暖”?对这句诗,包括错误,何解?

解语:在19回,“良宵花解语”,“静日玉生香”。

花解语:提醒读者,通过“花”,即袭人,来解语。

花:袭人;知:昼暖。

宝玉对花袭人说了什么话?我化成烟。

花解语,要用花袭人,来解宝玉的话。

对花袭人说,宝玉化成烟:袭人知昼暖,玉化成烟。

“良宵”对“静日”,用“宵”提醒“昼”:宵是夜,昼是日。

回目用“静日玉生香”作例句提醒:日暖,玉生烟。

从而解出:月明珠有泪。

可知作者:一把辛酸泪!

为什么玉生烟,朱有泪,作者一把辛酸泪?因为:耗子偷玉。

这句诗是此书关键:明朱有泪,便知黛玉还泪,还的是什么泪!

所以,袭人的“花”、“知昼暖”,是解读本书的钥匙之一。

那么,袭人的“花”,是什么花?蒋玉菡揭明了:木樨,桂花。

蒋玉菡笑道:“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席上有桂花,却故意说成木樨,是一贯的欲盖弥彰,是要引起读者强烈注意的地方。这天乃是四月二十六日,是书中为数不多的月日都写明的日子,读者扪心自问:四月,有桂花吗?

蒋玉菡的话有问题,说诗词上有限,但念的是诗,不是可巧记得的“对子”。蒋玉菡说的对子,其实指跟袭人是一对儿,所以蒋玉菡送宝玉的“汗巾”,系在了袭人腰里。蒋玉菡又名琪官,是优伶。花袭人的判词中有:“优伶有福”,“公子无缘”,最后跟这个优伶琪官成对了。“似桂如兰”,还是提醒“桂”花。所以,花袭人反面是吴三桂,“名驰天下”的优伶是陈圆圆,在红楼梦中用反,把男女反了过来。那么琪官送的却系在了袭人腰里的“汗巾”,就有意思了:“汉奸”!

吴三桂当汉奸,投降的正是多尔衮,所以薛蟠又跳又嚷,说袭人是宝贝,在清兵入关之际,吴三桂这个汉奸确实是多尔衮的宝贝。

所以宝玉说化成烟,“风”一吹便散了,是对袭人说的,因袭人这个汉奸,导致失去江山,宝玉化烟,“清”风吹散。

宝玉刚说完一群“耗子精,偷香玉”,李嬷嬷便骂袭人“作耗”,“妖精似的哄宝玉”,直指袭人是“耗子精”,是“忘了本的小娼妇”!吴三桂领清兵入关,以奉太子入京的名义巧偷京城,确实是“偷玉”的“耗子”之一,李嬷嬷骂的一点没错。

宝玉生日占花名,袭人占的是“桃花”,却题着“武陵别景”,直指桃花源,武陵郡,正是吴三桂的地盘,吴三桂镇守云贵多年。

金钏儿投井,是投金,所以王夫人骂“下作小娼妇!”并亲自动手打了这个汉奸。同一天,宝玉脚踢袭人,并骂“下流东西们!”都是打汉奸、骂汉奸。王夫人只打过一个人,就是白金钏,汉奸洪承畴。宝玉也只打过一个人,踢到吐血,就是花袭人,汉奸吴三桂。

袭人第二次出场,便跟宝玉“偷试”“云雨”,意指:染指皇权,符合吴三桂最后称帝的历史。

21回,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第二天,袭人说:“这边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我们这起东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

袭人、麝月这起东西,那一个配比“兰蕙”这些花?袭人判词有“似桂如兰”,好像桂,又像兰,宝玉明确指出,袭人不配“兰蕙”,为什么?在《楚辞》中,独将兰蕙入离骚,“兰蕙”指忠臣!袭人不配“兰”,就只有“桂”了。袭人强调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四儿”后面是“五儿”,前面是什么?“三儿”!花袭人的花,是“桂花”,“三”、“桂”两字就差叫出来了。

35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钗说“打个络子把玉络上”,用“金”线!宝玉“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袭人说:“洗了手来拿线。”洗了手,进来拿金线与莺儿打络子。

“金”络“玉”,赤裸裸!是袭人来取金线、拿线、拿金线,重复三遍,何其啰嗦!特意指明络玉的“金”线,是袭人拿来的。其实,在“金”线络“玉”之前,特意写了先打个梅花络,络“大红汗巾”,当然是琪官送的,宝玉给了袭人那个“大红汗巾”。然后袭人就高升了姨娘,宝玉跟袭人说忠臣良将,骂须眉浊物,弃君弃国于何地!



点击下一个:袭人吴三桂给太子湘云送什么东西?为什么用缠丝白玛瑙碟子?作什么活计?+ 吴三桂把太子藏于民间了吗?“老宋”妈妈的隐秘事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1:49
「真诚赞赏,手留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6: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袭人吴三桂给太子湘云送什么东西?为什么用缠丝白玛瑙碟子?作什么活计?+ 吴三桂把太子藏于民间了吗?“老宋”妈妈的隐秘事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2】



37回,在写海棠诗时,有三春、二玉,和宝钗、李纨,偏偏少了一人,史湘云。在湘云来之前,作者用了两千字,写袭人跟丫头们说送东西的“啰里啰嗦”的一大段话,占了本回文字的近三分之一!读者就要注意,这么一大段话,作者在写什么?

袭人回至房中,拿碟子盛东西与史湘云送去,却见槅子上碟槽空着。袭人问道:“这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那去了?”

问碟子,然后引出了那么一大段话。袭人道:“家常送东西的家伙也多,巴巴的拿这个去。” 晴雯道:“我何尝不也这样说。”固然是说给三姑娘送荔枝,巴巴的拿这个碟子去;给史湘云送东西一定要拿这个碟子,又何尝不是?这是明显提醒读者,而且这个碟子是引起这一大段话的缘由,所以就要特别注意,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玛瑙”?什么是“缠丝白玛瑙碟子”?

“玛瑙”,原名“马脑”。比如南北朝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马脑,梵云遏湿摩揭婆”,“色如马脑,故从彼名”。

自佛经传入中国后,译经者因“马脑属玉石类”,于是巧妙地译成“玛瑙”。玛瑙是“佛教七宝”之一,比如《阿弥陀经》、《般若经》、《无量寿经》等经书中所列七宝,都有玛瑙,一直被当作辟邪物、护身符使用。

宝玉脖子上挂的通灵宝玉,也是护身符,辟邪物,是茫茫大士携来的,反面刻的“一除邪祟,二疗冤疾”这些字,也是神僧所镌。

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琼”和“赤玉”等名字也逐渐被“玛瑙”所替代,所以汉代的“赤玉”,指“玛瑙”。

《说文解字》:“玛瑙,石之次玉者也!”

玛瑙中有一种叫“缠丝玛瑙”,“缠丝玛瑙”是红缟玛瑙之一种,具有像蚕丝般细的红白相间的缟状条纹玛瑙,是玛瑙中的佳品。

所以袭人给湘云送东西,要找的“缠丝白玛瑙碟子”,可不是一般的碟子,也不是白色的,而是红白相间的条纹玛瑙碟子,是佳品。

我们看袭人找碟子,书中给出的信息:

一个碟子,给“三”姑娘送荔枝去的。

一对瓶子,插了“桂”花,送给了贾母、王夫人。

王夫人在找衣裳,赏袭人的,还赏了秋纹两件。

“骂的巧,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直接骂袭人是狗!是哈巴狗!哈巴狗原产中国,却做了“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西洋”明指外国,做了外国的哈巴儿。

碟子、瓶子:三姑娘、桂花,三、桂,指出“三桂”,袭人,很明显。

晴雯笑道:“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这话显然也是说给读者听的,提醒读者:装神弄鬼!是答案在前的手法。

这段在说“三桂”什么事?干什么装神弄鬼?

袭人打发“老宋”妈妈“送”东西去给湘云。前文解过,史湘云是太子朱慈烺,看看“三桂”给太子送的是什么东西。

袭人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

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

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再前日姑娘说这玛瑙碟子好,姑娘就留下顽罢。

绢包儿里头是姑娘上日叫我作的活计,姑娘别嫌粗糙,能着用罢。

红菱、鸡头:都是水中之物,“水”是满清。

桂花、新栗:桂花显然是吴三桂;“栗”前用“新”字,有故意之嫌,“新栗”是用谐音,新立。

因湘云喜欢,就留下“缠丝白玛瑙碟子”:红白相间的玛瑙碟子,汉之赤玉,石之次玉者。

姑娘上日叫我作的活计:看来太子给吴三桂吩咐过作“活计”,“活计”有多义,除了生活,生计,和这里表面意思的手工制品,还有工作,技艺,任务,也可按字面解为存活之计,如兵法中的死地。这个存活之计,可以指国家的存活之计,也可以指太子的存活之计。

所以袭人给湘云送东西,是吴三桂给太子送“活计”,要用这个红白相间的玛瑙碟子,汉之赤玉,石之次玉,表示这个玉已经是次玉,“红”是朱明关键字,“白”是满清关键字,这个玉,江山,半被满清所占,所以是“次玉”。吴三桂、新立,指吴三桂新立太子为新君,因只有半壁江山,所以是用红白相间的玛瑙碟子盛“桂花新栗糕”,就是太子叫吴三桂作的“活计”。吴三桂告诉太子现在是水中之物,既是事实,也是吴三桂的借口:水中之物,为满清所迫,事情难办,需要待时待机而动,不过如此之类的借口,所以袭人说“别嫌粗糙,能着用罢。”

当我们把吴三桂给太子送的东西,摘出关键信息,列出来,串起来看,还是红楼梦中一贯的用反,“反序”看就明白了。如果按顺序看这些东西,似乎一个个没什么关系,看不出眉目,一“反”即明:太子交待给吴三桂的“活计”,就是关于这个红白相间的次玉、江山,要求吴三桂带兵新立为君,所以说湘云喜欢这个玛瑙碟子。也因此,书中把这个“缠丝白玛瑙碟子”作为缘由,写了那么多。

前文提到,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记载,一片石大战,李自成战败,太子朱慈烺到了吴三桂军中,曾从吴三桂军中传谕京城,“整肃静候”。吴三桂“请护太子入都”,多尔衮不许,令吴三桂追杀李自成。“三桂夜送太子于高起潜所。或云潜逸于民间,阴导之入皇姑寺”。

计六奇的记载,表示当时江南很多士人以为是这样,当然,那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多信息流传成讹,是否真实现在很难判断。我个人认为,当时江南文人的很多信息都不是历史真实,我更倾向于吴三桂压根儿就没见过太子,所谓的太子从吴三桂军中“传谕”京城,也是多尔衮和吴三桂的奸计,为了“偷玉”。

有些历史没告诉我们的事,红楼梦告诉了,比如:历史告诉我们,甲申之难后,太子不知所终;红楼梦告诉我们,太子隐居了。此处又告诉我们,吴三桂给太子送东西。我们先看这个场景的之前和之后:

之前,“玉”被“金”线络了,说明满清已得京城。

之后,湘云来了,“夜拟菊花题”,注意位置变成了“蘅芜苑”,说明太子当时处于满清控制区。湘云之前一直跟黛玉住。

这一社强调是湘云所邀,菊花诗题为湘云所出,而“菊花”是:隐逸花。

还有菊花诗里的“隐”,都在向读者揭示“太子之隐”。傲世,三径,著名隐士陶渊明,都多次出现,“潜度偷移三迳中”,“孤标傲世偕谁隐”,很明显,崇祯太子这个孤标“潜度偷移”,然后,隐了。

而且,是在刘姥姥李自成来的时候。菊花诗那天,刘姥姥就来了,巧不巧?

红楼梦中写吴三桂派人给太子送东西,是在上述前后场景之间,说明吴三桂把太子藏起来了,而且“老送”东西,看看这个“老宋”妈妈的描写:

袭人叫过本处的一个老宋妈妈来,让他好生梳洗了,换了出门的衣裳来。宋嬷嬷另外“穿带”了,袭人又嘱咐他:“从后门出去!”

“本处”说明是吴三桂的亲兵或心腹之人,“老宋”指经常送。两次强调:出门换衣,另外穿带,故意把“穿戴”错写成“穿带”,又是错误提醒,引起读者注意。又嘱咐,走后门!所以是改装潜行、不为人知的隐秘事。吴三桂派“老送”之人,暗中送太子“活计”。



点击下一个:刘姥姥怎么可能通过重重障碍,睡到宝玉床上?是谁赶出来的?袭人吴三桂!醉倒在山子石上?还是草地下?一片石大战!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11 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6: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姥姥怎么可能通过重重障碍,睡到宝玉床上?是谁赶出来的?袭人吴三桂!醉倒在山子石上?还是草地下?一片石大战!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3】



从红楼梦中透露的信息,结合史书资料,看得出甲申之难时吴三桂在骑墙:扶崇祯太子登基,则身为头功,自不必说,如有人追究引清兵入关之罪,则可说当时事出紧急,是借清兵,报君仇,为复国,不得已。如果,最终满清站住脚了,他吴三桂又是开关迎清第一功。所以无论明清势力谁最后胜出,吴三桂都是得益者。这贼子城府很深,算盘很精。

所以吴三桂追杀李自成时,把太子藏于民间了,并派人保护,也是监守,因为奇货可居。

吴三桂给太子送东西,说明初时吴三桂知道太子所踪,并一直资助。但不见得是好心,只是首鼠两端,因为天下大事不到最后谁也不知结局如何。但后来太子显然隐居了,应该是历经颠踣谙世路冷暖,看清了吴三桂的两面三刀和恐怖嘴脸,然后“潜度偷移三径中”了。在当时,很多人都会愿意暗中帮助太子,毕竟父祖以来都是大明之人,甚至受过大明之恩,不愿对孩子们赶尽杀绝,跟满清的立场完全不同。

但吴三桂在满清大势已定之后,就铁了心追随满清,一路攻杀到云南,并用弓弦勒死永历帝,其心可知。这些事红楼梦中都写到了,甚至吴三桂后来又反清称帝,把满清折磨得一筹莫展,在八十回中也已打好基础了。

显然在此之前,太子已摆脱了吴三桂,否则会被吴三桂暗中消灭,以绝后患,世人莫知。

刘姥姥李自成排除万难进了怡红院,不可思议地睡在宝玉床上,是谁“赶”出来的?袭人吴三桂!只是作者写的很委婉。但袭人向刘姥姥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就差说“一片石”了!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带了他来的。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作者这个故意错也太明显了,袭人对刘姥姥说“在山子石上”,可她自己却对众人说“在草地下”,司马昭之心,太明显了。“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作者又拿读者开涮,“众人”是说读者,说读者都不理会“山子石”,和“草地下”的异常提醒。

如果有人觉得,我把“山子石”对比“草地下”这样解读牵强,请留意下庚辰本这几处的涂改:

刘姥姥【赶】了袭人出至小丫头们房中。

向他说道:“你说醉倒山子石上打了个盹【耳】。”

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热】了。

涂改后:

刘姥姥【跟】了袭人出至小丫头们房中。

向他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

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

“山子石”前的话,“你说醉倒山子石上”,其实不用插入两字,理解没问题,只是稍显不通顺。

“在草地下睡热”,改为“睡着”,其实从抄书修改的角度,改为“睡熟”更合理。

“山子石上打了个盹耳”,“在草地下睡热”,很可能原本就是作者故意写的错字,抄书者觉得不通,就修订“正确”了,但至少留下了修改痕迹,让我们今天的读者能看到“山子石”和“草地下”句中的修改,我们还能看到作者的错误提醒:为什么前面写“山子石”?后面写“草地下”?在“山子石上打了个”什么?打盹?还是打仗?

这才是红楼梦的写法,用错误提醒读者,把打仗写成打盹、睡热,把著名战役写成顽童闹学堂,不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写法。

77回,王夫人怒撵晴雯,四儿见王夫人说着他素日和宝玉的私语,宝玉听王夫人“所责之事皆系平日之语,一字不爽”。宝玉道:“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宝玉质问袭人:“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

作者已经揭的很明白了:“好似宝玉有疑他之意”。

袭人之恶,连宝玉都怀疑了,宝玉看出来了,也给读者揭露了。

宝钗之恶,宝玉也怀疑了,宝玉也看出来了,也给读者揭露了:宝玉通过对黛玉病情的观察和咳嗽、睡眠等,说“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而且挨过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却被赵姨娘来打断。这种打断话头,明显是作者有意设计,已经点出了“宝姐姐送你的燕窝”,是“要紧的话”!却故意不把话挑明。宝玉不动声色,通过贾母,换了燕窝,做的漂亮!其实很明显,紫鹃也怀疑了,否则也不会对宝玉这句半截儿话上心,过后还再去追问宝玉。

红楼作者惯用隐笔、答案在前等多种手法,从不直写,上回在回目中写明了“虎狼药”,这回就说“宝姐姐送你的燕窝”,是答案在前。不明写宝钗、袭人之恶,只偶尔揭出一个角,让读者注意到他们露出的尾巴,看清其真面目,其实并非善类。

可很多读者不愿相信,认为宝钗、袭人等都是贤良人。袭人自己就说:“我原是久已出了名的贤人”,回目中也用“贤袭人”,出场时也写“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书中表面写到的就更多了,王夫人也多有赞誉,“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等等。这些都是表面,作者之笔,狡猾之甚,明写贤,隐写恶,就像写李纨、贾兰一样,明写孤儿寡母,隐写耗子偷玉,写得“使人看不出,听不见”。而写黛玉、晴雯等人,用笔却完全相反,所有的缺点都写在明处,掩卷细思,都是小毛病,真正是心地纯良,却从来不给她们用“心地纯良”之类字眼,这才是红楼作者的高明!

吴三桂一开始确是忠臣良将,“勇冠三军,孝闻九边”,比他那个倒霉的亲爹强多了。己巳之变那年,吴襄带五百明军巡哨,突然遭遇清兵上万,退到距城不远时被清兵围困,吴三桂在城头上心急如焚,跪求舅舅祖大寿出兵救父,祖大寿心里明白,说:“城兵不满三千,驻守尚且不暇,如何能救?”十八岁的吴三桂便率领数十家丁出城,猛扑清军阵中,硬是把父亲救了回来,一战成名,孝闻九边。后来又多次与清兵血拼,奋勇冲杀,从游击升至总兵,名闻朝野,镇守辽东,甚至崇祯帝亲赐吴三桂尚方宝剑。但是,像宝玉说的,一个人从女儿变成女人,再变成老婆子,就逐渐变得铁石心肠,混账该杀了。

78回,贾母说:“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贾母只说此人是“葫芦”!

此人后来“将玉函”,拱手送给了满清,做了汉奸,比胡虏更狠,看吴三桂的《渠魁不翦三患二难》,追杀永历帝,将朱明斩草除根,“以尽根株”,不过书中另换了一个角色,来演绎“助清的吴三桂”。



点击下一个:麝月:助清的吴三桂 + 开到荼靡花事了?华事了!三杯送春,送哪三春?+ 为什么麝月与嫦娥竞爽?争明?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12 11:55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学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2:33 , Processed in 0.0952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