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秦钟哪吒三太子·莲花太子·灵珠子//通灵宝玉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0: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孙悟空、哪吒、贾宝玉三人的关系?
展开很多人都说孙悟空、哪吒、贾宝玉三人有关系是真的吗?
求孙悟空、哪吒、贾宝玉三人的关系?-图1求孙悟空、哪吒、贾宝玉三人的关系?-图2求孙悟空、哪吒、贾宝玉三人的关系?-图3
回答问题收藏问题分享3回答·59阅读
举报

人伴贤良品自高A
2017年06月23日

关注
孙悟空和哪咤是一对儿酒肉朋友,每日里花果山花天酒地。偶尔的去红楼潇洒一番,红楼可是一个醉生梦死的地方,所以悟空和哪咤称之为红楼梦乡。红楼梦乡的头牌就是宝玉姑娘,宝玉姑娘长得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他本是男儿之身去泰国深造,回来成了人妖,深得悟空和哪咤的喜爱。由于宝玉不是真正的女儿,身所以又称假宝玉。

悟空与哪咤认为自己有钱了,成功了,终日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结交一帮江湖弟兄,整天的花天酒地,逛红楼,泡宝玉。那位客官问道这悟空和哪咤是什么身份,这般有钱?那李哪咤乃是钱塘总兵李靖之后,名副其实的官二代。那悟空本是一暴发户,生来游手好闲,聚得一些打手,占领了花果山,一不做经营,二不做耕种,靠打家劫舍强占豪夺过日子。悟空与官二代哪咤一见如故,臭味相投。

这一日,在红楼识得宝玉,那宝玉本是富二代,也是每日里无所事事,只想出名博得眼球。由于其祖上家大业大,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住不完的高楼大厦,卖不完的山地良田。于是宝玉啊,就可个劲儿的造啊,先去韩国整个容,再去泰国变个性,买了辆英国马皇家马车,找了两个日本AV女优做闺蜜。那目的就是一个字“玩”儿。哥,有钱就是任性,怎么滴,爱咋滴咋滴吧。于是花钱造了红楼专门交结爆发户和官二代,一是为了出名而是交结权贵。

那悟空和哪咤与宝玉一见如故,那可真是花青蛙遇上疥蛤蟆,绿豆蝇遇见臭鸡蛋。三个人一拍即合,终日里鬼混红楼,人称“红楼梦三龙”,后来被施耐庵和曹雪芹各写成书,成为了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书胆。

大胆假设,即兴发挥。不喜勿喷,喷不好会吐血的。嘻嘻。


1

0
收藏
分享收起全文
举报

卸载头条人人有责
2017年06月23日


关注
哪吒是女娲补天的六块灵石的碎片所化的灵珠子的转世;孙悟空是女娲补天用省的第七块灵石孕育的。某程度来说算是兄弟或者是叔侄吧。

凤姐说"他是哪吒我也要见见。"言外之意哪吒就指秦钟,秦钟死时宝玉忙叫道:"鲸哥!宝玉来了。"他们应该是兄弟吧。

都是石头变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0: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钟怎么能这样? (2022-08-05 10:17:41)
秦钟怎么能这样?

2022.8.5

秦钟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更在宝玉之上。只是羞羞怯怯,有些女儿之态。宝玉一见,“天下竟就有这等的人物!如今看了,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自惭形秽至于此。

秦钟有个天字第一号美女姐姐秦可卿,又兼自己爱读书,文静安分,难怪人见人爱。早早夭亡,不只宝玉痛心,我等亦觉遗憾。

天妒英才,地嫉俊秀。鲸卿夭逝,何其悲也?

然考其水月庵行迹,大不当也。自作孽,不可活,真是不值得同情。

你看他。姐姐不幸病逝,尸骨未寒。丧事期间,当亲弟弟的,正事一点做不来,忙也一点帮不上。本应大悲之时,他却有雅兴连连偷欢。怎么对得起姐姐的万般疼爱?怎么对得起圣人教诲?怎么对得起基本人伦纲常?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别玷污了孩子这俩字。真少见这样的孩子。

你看他表面懦弱,欺负起女孩子来可是十分强硬,有心计。“趁黑无人”,“你今儿再不依,我就死在这里”,“这也容易,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瞅准时机,软磨硬泡,可怜智能“百般的挣坐不起,又不好叫的,少不得依他了。”这秦钟不就是个活生生的强奸犯吗?只是稍微高明一点。

你看他温顺有礼。受金荣讥讽只会哭鼻子告姐姐,可怜巴巴的。但他敢欺负小尼姑,而且不是一般的欺负。面对贾府里任何一个小丫鬟,谅他也没有这个胆子。他明知自己没能力满足智能的要求,明知自己做不到救智能出了这牢坑,离了水月庵,竟厚颜无耻道:“这也容易。”可怜智能自小入佛门,一大不幸;又被秦钟欺骗玷污,二大不幸;再逢秦钟撒手人间只有自背黑锅永无出头之日,三大不幸。在智能姑娘眼里。秦钟还是情钟吗?

你看他,小心谨慎,乖巧听话。可水月庵里只待了两天,他就有本事纵欲而赴黄泉。明知自己身体不行,为满足情欲,一切皆可抛。这算个正常人吗?他要是宝玉,会害多少人?又能活多久?他连贾瑞都不如。贾瑞死在虚幻里,他死在贪心不足的现实中。他哪里有真正的自律呢?

你看他,姐姐刚死,自己又贪欢无度,紧随而去。弄得一家绝了后。罪过,罪过。

秦钟,你怎么能这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30 11: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莲说
[ 宋 ] 周敦颐
原文 译文对照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1)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从。

(9)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0)独:只,仅仅。

(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出:长出。

(13)淤(yū)泥:污泥。

(14)染:沾染(污秽)。

(15)濯(zhuó):洗涤。

(1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7)妖:美丽而不端庄。

(18)通:贯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样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26)植:树立。

(27)可:只能。

(28)亵玩:玩弄。

(29)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30)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31)谓:认为。

(32)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33)盛:广。

(34)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35)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36)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37)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38)鲜(xiǎn):少。

(39)闻:听说。

(4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1)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42)宜乎:当然(应该)。

(43)宜:当。

(44)众:众多。

作者介绍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 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3: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系列:秦钟怎么走上了黄泉路?
曲水流觞不醉人
曲水流觞不醉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持证人
​关注她
49 人赞同了该文章
如果要问我最喜欢的书籍,《红楼梦》当居榜首。





随着阅历和自我认知的提高,每次看《红楼梦》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这大概就是经典的魅力。





少年时看到秦钟这个人物,只觉得他天性凉薄,亲姐姐死了,他却无动于衷,甚至还在为姐姐安灵的时候与馒头庵的尼姑偷情。





学生时代,每次读到秦钟时都会快速翻过去,并且狠为秦可卿不值。她费尽心思维护的弟弟对她没有有半点姐弟之情,有的只是利用。





她是被原生家庭榨干的另一个樊胜美。









直到最近又重新打开《红楼梦》,随手翻了翻,忽然发现,原来秦钟也是一个牺牲品,一个想跨越自身阶层的牺牲品。





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是其父秦业五十多岁时的老来子,也是秦家唯一的继承人。在书中,秦业的官职并不高,只是一个营缮郎,家底寒薄到连儿子去贾家学堂给老师的二十四两贽见礼都要东拼西凑。





如果秦钟一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许他不会成为秦家兴盛的栋梁,但至少能够平安一生。因为他在原来的环境中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及精确的坐标定位——通过仕途经济振兴秦家。而且秦家的经济实力也不允许他有其他的想法和念头。





转折点是秦钟的授业恩师去世。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秦业对唯一的儿子寄予了厚望,他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让儿子进入贵族学校学习,走科举之路,光宗耀祖。





这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是寒门学子出人投递的唯一希望。





只可惜,秦业太低估了一个青春期少年蠢蠢欲动的心,也低估了寒门子弟对富贵阶层中的声色犬马的向往之心。





秦钟第一次见到宝玉时,就流露出对上层阶层巨大的渴慕和自惭形秽。





“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





这种强烈的渴慕心理在秦钟去了贾家学堂,基本摆脱了秦业的约束之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个见识和认知都有限的人突然跨进渴望已久的阶层,必然会首先满足生理需求,这是人性,也是一个清贫的寒门子弟对权利和钱财最浅显的认知。







所以秦钟上学之后,把目光放到了薛蟠的娈童身上,在他看来,这是有钱有权人家的标配,现在自己也在这个阶层中,这种标准配置自己当然也要拥有。





就像一个平庸的上班族,突然中了大奖之后第一反应肯定是买房买豪车、去平常不敢奢望、不敢想象的场所消费。这是一种报复心理亦是一种补偿心理。





秦钟在“放飞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越来越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贾宝玉所处的阶层对秦钟来说,犹如一个青春期的小女孩渴望一双能够跳舞的红舞鞋。刚开始,这双红舞鞋给了秦钟巨大的心理满足,时间一长,这双红舞鞋就长在了脚上,想脱也脱不下来了。





这个富贵阶层的“标签”一旦贴上,就拿不掉。





后来,他和智能儿的事情被秦业发现,以至于被气死。秦钟的反应“悔痛无极”。





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毫无承担的能力,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如无根的浮萍。





秦钟的一生没有什么好讨论的,除了他的临终悔悟:





“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功名是秦钟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规则,有了这个光环加持,才能真正实现阶层上的跨越,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像贾宝玉一样,一生下来就有显赫的出身。平凡的人想要往上跨越一个阶层,不得不依靠这个社会规则。





历尽繁华,经过千帆,才知立世的根本。只可惜秦钟是没有机会走向悟道之后的正途了。一个被错放的人经历了一段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的人生,代价竟然是生命。







秦钟短暂的一生如同一个人的少年和中年时期。





少年时,我们觉得生活有无数可能,唯独不能是眼前平平庸庸的这种,于是我们去经历、去反叛、甚至决裂,我们想利用自己的才智见识改变眼下的情况,总认为世间有一种最快、最有捷径的路等着我们来走。后来,我们走着错误的路以为达成了目标。到了青年时,我们才发现,世间的一切早已标好了价码,等着你去偿还。





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最终会从急功近利的心境中脱离,明白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是轻松的,不管是哪种活法都有其代价。所以最后的最后,我们都会重新踏上长辈们从一开始就指明的道路,不是妥协,无关孝心,只是明白了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则,也明了社会的残酷和冰冷,不再心存幻想,终将脚踏实地。不是梦想被磨灭了,是我们真正长出了力量。





少年时期和中年时的心境截然不同。孔夫子说四十不惑,是因为我们穿过浮华最终找到了自我价值,不再需要外界的标签和认可来定位自己,这才是根植于内心的力量。

发布于 2019-05-25 21:08
红楼梦人物
秦可卿
阶层分析
​赞同 49​
​3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理性发言,友善互动

3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之光
之光
分析透彻,人物性格鞭辟入里!一个不太爱看红楼梦的人也有重新看一遍的冲动了!
2019-05-25
​回复
​1
第四种颜色
第四种颜色
懂啦 棒!
2019-10-29
​回复
​喜欢
mulixue
mulixue
分析的很好,赞一个,红楼梦,我高中时期的最爱

2019-07-25
​回复
​喜欢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曲水流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2: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教生死相许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出自元朝词人元好问名作《摸鱼儿·雁丘辞》
一分钟了解《直教生死相许》
01:12
收藏
1
1
直教生死相许是出自元朝词人元好问名作《摸鱼儿·雁丘辞》的一句千古名句。
中文名直教生死相许
出    处摸鱼儿·雁丘辞
作    者元好问
地    点山西秀容韩岩村
目录
1出处
2作者简介
3全诗
4作品赏析
出处
播报
编辑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辞》一词中。在金庸武侠名著《神雕侠侣》中,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会引用此句而被广为流传。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元好问,字裕之,山西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韩岩村人。因曾在忻州境内的遗山读书,故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一代文宗,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曾有人赞叹说:唐有李杜,宋有三苏,而金元,只有元好问一人,他是金末元初的文坛盟主。迄今流传下来元好问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诗鼓吹》10卷。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元好问在野史亭最大的成果是,终于收集、整理、编辑成了《壬辰杂编》,共100多万字。
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城南10里的韩岩村北,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因葬时墓前筑土5方,每方高5丈,张幕画花为记,故又名五花坟。
遗山祠位于忻州市忻府区秀容古城内南北大街,是为纪念元好问先生而修建的,祠堂始建于元末至正十三年,是后人凭吊先贤之所在,是文化传承之象征。
全诗
播报
编辑
摸鱼儿·雁丘辞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作品赏析
播报
编辑
太和五年,作者去并州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出身名门,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时,因做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文采出众,但是官运艰涩,多次参加科举也未中选。
这次他再一次参加科考,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死。
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作者,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词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殉情对作者的强烈震撼,并通过作者将震撼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此问又把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情至极处,“生死相许”,这该是何等的深情!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作者设问以后,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啊,多少年双栖双飞,历经“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为命,共度“几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从来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团聚的欢乐,也有离别的痛苦。可无论团聚还是离别,都会使情感进一步加深。就像人间的一对痴男怨女,团聚时柔情似水,离别时刻骨铭心。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而如今,爱侣已逝。望天空,云雾层层;看身下,白雪皑皑;想未来,形单影只,再无爱侣牵手共度。今后,谁能在凄苦的寒夜,一同相偎相依?谁能在寂寞的漫漫长路,一起呢喃低语?与其孤独苟活,不如一同离开这个冷漠的人世,西行路上也好一路相随。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词的下阕,作者首先描写周围景色。大雁被射死的地方,汉武帝是曾经来过的横汾路,当时车水马龙,箫喧鼓闹;而如今,“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荒烟平林,一派萧索,更加使人感到大雁殉情的凄烈。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即使用悲惋的楚辞招魂,死去的大雁也不能复生,山鬼在风雨中枉自哀啼。在这里,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悲剧的情景:两只死去的大雁躺在寂寞的原野上,远处枯藤老树旁荒烟弥漫,是谁唱起了招魂的楚歌?凄风冷雨中,依稀有山鬼相和。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作者认为,大雁因殉情而死,情感真挚境界弥高,上天也会嫉妒,所以不能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为了能使大雁的美名流芳“千秋万古”,被后人在饮酒时歌咏传颂,作者从猎人手中把一双大雁买下,葬在这个当年箫鼓声声的横汾路,为其坟墓取名“雁丘”,供一切重感情的人前来凭吊。
元好问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这首词《摸鱼儿》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婉约凄恻,表达了他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2: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文宗”元好问最经典的词作,凄婉缠绵、感人至深,冠绝千古
致远书香
2023-10-16 15:55
云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话,相信许多读者都印象深刻。在小说中,李莫愁在绝情谷临终前,哀怨地念起了这句词,使得听者心中潸然泪下。除了在小说中,这句词亦影响了历代许多执情之人。

那么,这句深情的词句究竟出自何方?不少文学爱好者皆知,它源于元代文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令人惊讶的是,元好问在创作这首词时年仅十六岁。有评论认为他年纪尚轻,怎能了解生死之情?然而,也有声音指出,正因为其年少,他所描述的爱情才显得那么纯真、未受世俗之玷。对此,您又有何看法呢?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其灵感实则来自一对大雁。元好问生于元朝末年,字裕之,号遗山,自幼便文采飞扬,被誉为“神童”。于公元1205年,即金章宗泰和五年,时年仅十六岁的元好问与几名同学一同前往并州参加府试,此乃科举之路必经之地,而府试往往由知府主持。

在赴考的途中,这些青年偶遇一名以捕鸟、捕雁为生的猎人。在与元好问等人的闲聊中,猎人分享了他当日的一段奇遇,言及他捕捉到一对双飞的大雁中的一只,然而另一只虽逃脱,但却并未远飞,反在附近不断鸣叫并最终撞地而亡。这段情事让在场的青年们深受感触,一只大雁被捕杀,另一只因伤心而殒命。猎户或许难以理解其中深沉的情意,但元好问却为之心动。他随后购得这两只大雁,并将之合葬于汾水河畔,更在墓前堆石为记,命名为“雁丘”。


今天我们聊的《雁丘词》。也叫《摸鱼儿·恨人间情是何物》,就是从这件事有感而发创作的。我们来看看这首经典的词:

《摸鱼儿·恨人间情是何物》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石,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刚下咱们说的这段是一段小序,元好问在这里交代创作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们刚才已经大概说了,而且元好问好说了,当时写这首词的时候年纪还小,没有过多的考虑音律问题,后来改动过这首词,原因是为了演唱,把这首词填入进《摸鱼儿》这个词牌,这才成为我们今天读到的样子。我们再接着看全词:

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大旨谈情+度恨菩提}】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世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此词情感深沉,以大雁之坚贞不渝为写照,贯穿始终是对“情”的深挚思索,给予读者一种缠绵、哀伤且凄凉的感受。

词的大意是:爱情到底是什么?竟然可以让人情愿生死相随。就好比那些大雁,它们飞越千山万水,度过了无数的春夏秋冬,早已情深意重。它们相守的时候,欢乐无比,分别的时候,却痛苦万分。不管如何,总有一些痴情的雁儿沉迷其中。//如果那深思相随的大雁能说话,我想它们或许会这样说:“层云延万里,暮雪覆千山,如果形单影只,我将不知道何去何从。


从某种角度看,这对大雁的幸福,或许超越了世间的权位与荣华。它们生死相守的情深,即使是天地间,也难免产生一丝嫉羡。在我之见,这对大雁绝非凡鸟,其事迹理应为世人所传颂。期望未来之人,若曾路经此地,希望他们能在欢歌畅饮之余,记起这对雁的故事,前往雁丘,向这对情深之鸟致以最深的哀悼。

此词之情感韵味,深得人心,故能流传千古,为世人所珍视。

此词开篇即以质问:“恨人间、情是何物?”引起了深入的思考,并令人难以忘怀。这一问透露了对情感的探索,表明对真挚情感的理解即是生死与之相伴。您对当今社会是否仍存在这样深沉的爱情,或可于评论处与我分享。然而,无论如何,“直教生死相许”这一句便揭示了爱的美好与苦楚,如同历经劫难的情感。人们如飞蛾之扑火,无尽的付出。元好问借大雁之形象,展现出对忠贞爱情的崇高情怀,令人为之动容。


当然,某些版本对此两句有所改动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令生死相许”。其含意略有出入,但本人更倾向于“恨人间情为何物”的表达。其中“恨”一字,深刻地表达了对大雁因爱情赴死的哀愁与不舍,更显感人。

再观后文:“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天南地北”描述的是空间上的距离,“几回寒暑”则是时间的流转。当思考爱情的真谛,我便会回忆起前辈们的生活。他们共度一生,相互扶持,相互守护,那种深厚的情感正是时光与生活的洗礼所铸。元好问先生在此高度概括大雁的生命历程,它们千里迢迢,历尽风霜,紧紧相依,何曾轻易舍弃过?

故元好问以大雁之名叹息:“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孤影将何往?”若伴侣已经离去,孤身一人又如何能够坚持?

每当翻读此词,均为那种深情的守望与珍惜而感动。此词结构严谨,情感丰富,融入了深邃的人生哲理,既温柔又有力量。因此,金庸先生在其武侠小说中引用此词并不令人意外,它与武林中的恩怨情仇、爱恨交织相得益彰。


再回顾元好问先生的一生,他文才卓越,曾进士及第,后在国史院任职,终至知制诰。然而,在蒙古大军攻陷金国后,金朝迁都开封,元好问则避居河南。在金朝灭亡后,他曾被囚禁,人生多次历经波折。他的夫人张氏对他始终忠诚不渝。张氏去世后,元好问深感痛苦,遂创作了名篇《三奠子离南阳后作》。

张氏的陪伴是元好问人生的精神支柱。当她离世,他期盼着与她“再生缘”。他的思念深切,但他依然努力生活,悼念与期望并存。因为对于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困境与挑战,都无法比肩于大雁那样的忠诚。许多人在真实生活中失去了挚爱,但我们都需要秉持爱人的期望,继续前行。

说到这里,如果我们再来说一句:“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您又想到了什么?何人何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好的今天就聊到这里了,我是宁曦,下期见!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千古词宗是谁宋徽宗词百代词宗千古词帝元好问最著名的五首词宋词元曲名篇精选公认的宋词第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2: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好问《雁丘辞》确是写情之作
发布时间:2022-09-19 10:41:32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颜庆余 | 责任编辑:苏向东
【文学争鸣】

不满足于字面的意思,在诗篇的字里行间,努力推求索解隐含的深义远旨,几乎是每一位批评家的天性。韦应物《滁州西涧》,谢枋得读出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的深义。苏轼《卜算子》,鲖阳居士读出贤人无助不安又爱君不忘的远旨。这样读诗不免招致穿凿附会、深文罗织的批评,然而,这样的阅读习惯似乎已经写入学者的基因,难以移改。在诸多题材中,咏物和写情两类又是比兴寄托手法的重灾区,托物以取义,借男女之情以写君臣大义,是屡见不鲜的诠释。元好问以《摸鱼儿》词牌填写的《雁丘辞》,既为咏物,又是写情,原本就包含遭受深文罗织的体质。不过,这首词附有一篇交代具体本事的小序,事先杜绝了穿凿附会的可能,自古以来都只是当成一首颂美至情的词作,并无异辞。岂料终于还是有学者努力推求索解,从中读出所谓的故国之思的寄托。

徐晋如先生《元好问〈雁丘词〉是写情之作吗》(《光明日报》(2022年5月30日13版),挑战相沿已久的定论,认为元好问“想要在词中寄托其对哀宗、末帝的无限同情”,“雁丘实指代哀宗在汝上的坟茔”,此词“不是一首爱情颂歌,而是感慨兴亡、心系故国的遗民血泪之唱”。这篇翻案文章的主要思路是:一、先从此词的内在矛盾提出疑问;二、进而将此词重新系年于金亡之后,由此存在寄托故国之思的可能;三、再引证李治的和词与元好问《幽兰》诗,构建此词与金哀宗自缢幽兰轩之间的联系;四、最后援引杨果的和词,作为旁证。这样的逻辑进路似乎可以成立,实际上却经不起推究。

先说第一点。徐先生读出的内在矛盾包含两点:一是章法上,过片三句引用汉武帝泛舟汾河而作《秋风辞》的典故,造成“下片总有疏离之感,与上片截然两段,不成一体”;二是抒情上,下片的“招魂楚些”“山鬼自啼”“狂歌痛饮”等句,徐先生提出疑问:“汾上雁丘能承载得起如此深重的哀伤吗?”

关于词中引用汉武帝典故的理由,缪钺的鉴赏文章指出三点:一是地点相合,雁丘在汾水之上,汉武帝泛舟于汾河;二是扣住主题,此词咏雁,而《秋风辞》有“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句;三是化用语汇,词中“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二句,本《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二句。(《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这三点理由已经足够了,不过,徐先生仍说:“终嫌牵强,便不浑成。”这里不妨补充一点理由。胡应麟《诗薮》指出:“《秋风》,百代情至之宗。”可见在至情的主旨上,《雁丘辞》与《秋风辞》是相通的。地点、主题、语汇和主旨的相合相通,已足以表现此词上下片的浑然一体。

关于下片“如此深重的哀伤”的质疑,事实上,这正是《雁丘辞》所以脍炙人口的原因。许昂霄《词综偶评》评此词:“绵至之思,一往而深,读之令人低徊欲绝。”而且,上片“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开篇就已将“如此深重的哀伤”倾泻而出。上片与下片的抒情,浑成一体,有何内在矛盾?

次说第二点。《雁丘辞》的小序,自述瘞雁汾水之上而成雁丘并作诗的经历,时间在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又述后来以《摸鱼儿》词调改定旧作之事。改定时间并不明确,吴庠《遗山乐府编年小笺》与赵永源《遗山乐府校注》,仍定于旧作之时,而缪钺《元遗山年谱汇纂》只是说:“似亦不会太远。”徐先生引证李治的和词,中有“诗翁感遇”“拍江秋影今何在,宰木欲迷堤树”等句,推断改定时间在元、李二人桐川相会的元太宗九年(1237年),或稍前数年。

这一推断不能成立。元、李交往密切,二人相会未必只在元太宗九年。李治追和遗山词,未必要在相会之时。平时邮筒互致,有何不可?即是在元好问逝世后,追和故人词作,又有何不可?李词中称元好问为“诗翁”,只能说明他追和时元好问已成老翁,不能说明元好问改定时已成老翁。事实上,李治仅存词五首,都是与元好问的唱和之作,都附录于《遗山乐府》中,难道都是写于桐川相会之时?

再说第三点。这应该是徐先生翻案文章最有力的证据。然而,李治和词中“小草幽兰丽句”一句,用来指称元好问《雁丘辞》,未必“明有所指”;元好问诗的“幽兰”与金哀宗自缢的“幽兰轩”,只是存在字面上偶合的联系,未必就有内在的指涉关系。

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譬喻系统里,兰草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其中“幽兰”一词,屡见于屈原的作品,如《离骚》“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又如《九章·悲回风》“兰茝幽而独芳”。在后世诗文的很多用例中,“幽兰”经常与《楚辞》相关联。如骆宾王诗“芳杜湘君曲,幽兰楚客词”,杜牧诗“幽兰思楚泽”,欧阳修诗“幽兰楚俗谣”。又如马熙词“只小草幽兰,心醉离骚谱”,与李治词“小草幽兰丽句”,正可参证。元好问也是如此,如其《送诗人李正甫》:“朝从木客游,暮将山鬼邻。紫芝仅盈匊,幽兰不充纫。”幽兰与山鬼并提,都出于《楚辞》。

《雁丘词》下片有“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二句,又有“为留待骚人”一句,明确指向《楚辞》。而过片三句化用的汉武帝《秋风辞》,王世贞《艺苑卮言》评为“几于《九歌》”,沈德潜《古诗源》评为“《离骚》遗响”。可见《雁丘词》与《楚辞》之间存在明确的联系。李治和词的“小草幽兰丽句”,用“幽兰丽句”四字评《雁丘词》,正是着眼于此词与《楚辞》的联系,并不是要替作者挑明幽兰轩的本事。

作为香草美人此喻的“幽兰”,与指向金源亡国史事的“幽兰轩”,虽然字面相近,毕竟是二事。在诗词作品中,“幽兰轩”并不能省作“幽兰”。如何乔新《十楼怀古》其九《柴潭楼》:“幽兰轩中苦复苦,分取遗骸藏宋圄。”即如赵翼《题元遗山集》:“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在“幽兰”二字前必须有“行殿”二字,才能确认为金哀宗自缢的幽兰轩。

元好问的《幽兰》诗,徐先生说:“明为吊哀宗之作。”这并不是徐先生的一家之言。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也认为:“有凭吊金哀宗死于蔡州之意。”不过,这种说法并无切实的依据,只是由诗中“舜九疑”“钧天帝居”,联系到金哀宗。但这只是索隐派的伎俩,从古帝王联系到当今的帝王,只是没有依据的影射。徐先生又指出,诗中“南山之阳草木腓”,语出《诗经》的《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诗中“苍崖出泉悬素霓”,语出司马相如《大人赋》“垂绛幡之素蜺”,都是与帝王有关的典故。这两处诗句的考订,即使都能成立,也仍然只是影射之辞。

元好问诗集中抒写故国之思的例子,并不少见,都是直述其事,直抒其情。如《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四:“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又如《卫州感事二首》其一:“神龙失水困蜉蝣,一舸仓皇入宋州。紫气已沉牛斗夜,白云空望帝乡秋。”二诗述说金哀宗出奔事,都是明白显豁的感怆之辞,何以《幽兰》诗如此隐晦,多方影射,需要学者的推求索隐,才能显出主旨?

元好问《幽兰》诗实际上是属于幽兰主题的文学谱系的一首古乐府诗,与旧题孔子《幽兰操》、鲍照《幽兰》诗、杨炯《幽兰赋》等,主旨相近,都有伤时、孤洁之意。具体地说,元好问《幽兰》诗是以空谷幽兰的意象为中心,择用《楚辞》的相关语汇,如辛夷、杜若、芙蓉、江蓠、山鬼等,以及山鬼等形象,又糅合屈原、夷叔、孔子等圣贤的本事,表现独立山中、寸根不移的志节。《幽兰》诗是元好问取资于文学传统,展现复杂的文学技巧,借以表露心迹的一首抒情诗,与金哀宗自缢幽兰轩一事并无联系。

最后说第四点。徐先生认为,杨果的和词中,“想塞北风沙,江南烟月,争忍自来去”等句,有故国之思;又说“待细读悲歌,满倾清泪,为尔酹黄土”数句,是“读出了遗山词背后的遗民心迹”。不过,这些看法并无论证。实际上,杨果和词只是在技巧上忠实地回应元好问的原唱,以上两个片段,分应原唱的“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与“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这样的和词并不能作为旁证。

综上,徐先生的翻案并不能改变由来已久的定论。元好问《雁丘辞》是基于瘞雁的实事而歌咏生死相许的至情的一首词,并无借雁丘以影射金哀宗汝上坟茔的政治寄托。

(作者:颜庆余,系江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2: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摸鱼儿
[ 唐 ] 李治
原文
雁双双、正飞汾水,回头生死殊路。天长地久相思债,何似眼前俱去。

摧劲羽。倘万一幽冥,却有重逢处。诗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风嘹月唳,并付一丘土。

仍为汝。小草幽兰丽句。声声字字酸楚。拍江秋影今何在,宰木欲迷堤树。

霜魂苦。算犹胜、王嫱有冢贞娘墓。凭谁说兴。叹鸟道长空,龙艘古渡。

马耳泪如雨。

作者介绍
秋日怀李仁卿
元代 / 曹之谦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独倚斜阳百尺楼,故人千里思悠悠。陶唐祠下烟光晚,姑射峰前雁影秋。
尊酒几时同李白,云山多处是并州。临风惆怅无人会,一曲商歌写暮愁。

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2: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日怀李仁卿
元代 / 曹之谦
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独倚斜阳百尺楼,故人千里思悠悠。陶唐祠下烟光晚,姑射峰前雁影秋。

尊酒几时同李白,云山多处是并州。临风惆怅无人会,一曲商歌写暮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22: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元元的天下 2020-09-02   |  107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据说联合国开大会发材料,中文稿一定是最薄的那本。虽然常字汉字不过四五千个,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会写会读容易,要理解其多意性难。

比如中文书籍光译名就令人烧脑,词不达义是常见的事。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译成《石头的故事》尚不离谱,《西游记》说巜猴子历险记》也还勉强,《三国演义》整成《三英争霸赛》倒是很时尚。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水浒传》英译版《四海之内皆兄方》

而将《水浒传》译成《水边》,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梁山好汉,有活生生译成浪漫的《追忆似水年华》中国版的感觉。至于《水浒传》,还有《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这令人啼笑皆非的外国名,照此风格来译,其他三部似乎应弄成《战争让女人走开》《山下的女人是老虎》《女儿国》才行。

因此要将《红楼梦》译成外文,根本无法让不懂汉字文化的外国读者,理解其丰富内涵,释清其义。众所周知《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通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谐音的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卜世仁(不是人),甄英莲(真应怜),霍启(祸起),娇杏(侥幸)等,不必一一细说。

单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搞懂的外国人,大概都成了汉学家了。
《红楼梦》中的人名多有深意,比如男主角贾宝玉,就大有内涵。表面上叫宝玉的原因,是因其衔玉而生。然而还有兼取宝钗黛玉二人名中各一字,意味着三人复杂的感情纠葛。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贾宝玉

而这个名字为小名,儿时贾母让府中直呼其名,出于一种民间朴素的心愿:不显其尊贵以贱视之的孩子才好养,容易健康长大成人。其实这既有贾府爱如珍宝之意,和他的大名贾瑛中的"瑛"皆为美玉,包含着儒家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又符贾家玉字辈的兄弟取名排行。

当然他还曾名顽石,又化名神瑛侍者,自号绛花洞主,别称怡红公子,曾号槛外人,自比张生,还被叫宝二爷,宝兄,玉兄……单单他一人名字就如此丰富的内容。


另外《红楼梦》秦钟字鲸卿,叔叔宝玉叫他"鲸兄”,实在费解。古人应该很少有见过鲸鱼的,但它如此厉害,所以在诗文中,屡屡与鲲鹏一类传说中的庞然大物联系在一起,作为强大的的吉祥物以示宏大之意。杜甫就有诗曰:“未掣鲸鱼碧海中。”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海中有大鱼曰鲸

除去秦钟谐声"情种"因情而终(亡)之意,"鲸卿"也蕴含着老来得子的秦业,希望儿子如海中之鲸鲲大鱼一样,大有作为的美好愿望。

秦钟字为"鲸卿","卿"是说他生得眉清目秀,有女儿之态令宝玉自惭形秽,言其与姐姐秦可卿一样都是外貌出色倒不奇怪,但"鲸"为字与名"钟"相对应,又是什么意思呢?古人的名和字是不同的,一般先有名后有字,有字的是对各补充说明,如曹操字孟德("孟"是兄弟中老大的排行字),"操”与"德"就是同类义词。


另一种情况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反,"钟"怕"鲸"为相克之物,亦属此类。作为民间有谚所说"一物降一物"的一趣例,很多地方可见敲钟的木杵,皆做成了鲸鱼的形状,据说这样敲钟声音更大更响亮。

三国时薛淙的《西京赋·注》云:"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蒲牢

话说龙王性淫为宙斯级神兽,所生九子不同母。其第四子蒲牢的妈妈是癞蛤蟆(这颜值也是醉了)。它本事也不小——力能负重,又有蛤蟆功喜蹲,所以被授命为护钟的神兽作了钟钮。

这蒲牢天不怕地不怕独怕海中巨鲸,只要鲸鱼一靠,近就吓得大吼大叫(大约个子见了大块头,有我爸是老龙王撑腰,龙子的架势要摆足,心头有点虚脸要雄起的那类),所以人们把敲钟木做成鲸鱼状,这样撞击之后,便可令钟鸣声更响亮。

但曹公意不仅于此,表字"鲸”遏其名"钟",原为体现秦钟懦弱风流本性。

他和宝玉性情相关系暧昧,"不知算何账目",还喜欢上了馒头庵的智能儿。最把父亲活活气死,"情种"终以"情终"了。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贾宝玉和秦钟

他在在回目中就出现名字三次:一次其名,两次以表字相提,在一百二十回中心如此实属罕见。第七回【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秦钟出场,第十五回目【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与智能儿相好,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秦钟死了。

这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出场不过几回的人物,是否暗喻秦钟此人大有来头呢?是否如刘心武所言,其姐秦可卿为废太子之女儿故,秦钟以"鲸卿"为字,暗示此人来历非同一般呢?


如秦可卿在死前托梦于凤姐,讲了一番振聋发聩,如何保全家族的大道理;秦钟死前也非同一般,不仅小鬼判官出场,还对宝玉讲了番悔不当初的话。其魂魄先苦苦哀求鬼判放过不得,后提出回见宝玉一面。提到"运旺时盛的宝玉",让鬼判也给二分面子,放他一马实在讽刺。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秦钟

如果按刘心武的分析,是晦隐秦父因私藏罪女事发问斩的话,政治投机失败累及其子秦钟,说出劝宝玉用心正道仕途倒的遗言,倒也合乎情理逻辑。总之秦氏姐弟身份成迷,恰如海上之鲸,真真大有来头也。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秦钟两个人物名字就如此复杂,而书中几百个人物要想弄清就更难了。
更别说其中诸多的诗词、对联、谜语、赋、诔、偈诵等诸多文体理解,一般中国读者,都觉得是过于阳春白雪的文字游戏,想要欣赏其精妙之美,读来太费神了。

只说《红楼梦》中两个人物名字,能读懂的外国人都可称为汉学家了
所以《红楼梦》这种集文字之美的名著,由于对读者汉字水平要求太高,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所谓曲高和寡,注定不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度高影响大的重要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1:42 , Processed in 1.5865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