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锦瑟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罗隐/范成大/曹唐&温庭筠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5: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
出自明代王守仁的《因雨和杜韵》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堂对疏雨,外面是昏暗的柴门,阵雨掠过残荷,忽地像倾翻石盆。
漂泊江河茫茫万里,我都生了白发,世上有几人如此灯下对坐在黄昏?
奔波于客途最先感知秋天的到来,荒凉的道上只有可怜的野菊尚存。
想到那家乡中耕作和垂钓的地方,披短蓑带长笛,逍遥自在出入江村。

注释
疏雨:稀疏的小雨。
荒径:荒凉的小路。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e8d2cec3ffbe.aspx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583篇诗文 ► 276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6: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作者】贺铸 【朝代】宋拼音 译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标签: 相思春天婉约爱情宋词三百首情感季节
译文 注释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这锦绣华年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赏析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有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有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二)本篇为相思怀人之词,是词人晚年退隐苏州期间所作。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 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 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6: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玉案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青玉所制盛食物的矮脚托盘(放食器的小几)展开17个同名词条
词牌名《青玉案》来源于汉代张衡《四愁诗》中“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句。张衡是河南南阳人,南阳独山出青玉。玉质地细润,色青似水,与翡翠色接近,在汉时名闻天下,故后人认为张衡诗中“青玉案”应是南阳所产青玉碗
中文名青玉案
定    义青玉所制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读    音qīng yù wǎn
注    音ㄑㄧㄥ ㄧㄩ ㄨㄢ
解释
⒈青玉所制盛食物的矮脚托盘(放食器的小几)。
①《文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②刘良注:“玉案,美器,可以致食。”③一说为几。见李善 注。 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⒉借指回赠之物。 ①唐·刘复《出三城留别幕中三判官》诗:“愧无青玉案,缄佩永不泯。” ②唐·皮日休《酬鲁望见迎绿罽次韵》:“酬赠既无青玉案,纤华犹欠赤霜袍。” ③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斤》:“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⒊泛指古诗。 ①唐·杜甫《又示宗武》诗:“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②仇兆鳌注:“青玉案,谓古诗。” ③宋·叶适《怀远堂》诗:“句中青玉案,壁上乌丝行。” ④明·刘兑《娇红记》:“从今后把绿纱窗红烛下,写春情的鸾歌凤曲,推敲得稳。把青玉案锦笺中,寄别恨的鴈帖鱼封,对勘得真。”
⒋词牌名。名本 汉·张衡《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此调一般以宋·贺铸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一首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参见《词谱》卷十五。
词条图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6: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译文一年之中的明媚春光,都算起来能占几分?如今早已过了春光的三分之二。

注释都来:算来。几:若干、多少。三之二:三分之二。

赏析此句充满着哀伤的情调,春光易逝,韶华不再,引发了词人惜春、伤春的无限感慨。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原文
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细细算来,一年春光已过了三分之二。绿荫浓浓,红花重重,依然是往年的情景。庭院中,杨柳依依,帘幕里吹拂着暖风。有个人正在忧心忡忡,满面憔悴。
就算在长安市里买花载酒,富贵满足,又怎比得上在故乡家中,看见桃李花开,绿叶粉红一团团的喜悦心情?不怨春风吹得异乡人落泪,都因想家的情太深。相思难以表达,梦也无痕迹,只有归来那天才会真的如愿。

注释
都来:算来。
几:若干、多少。
三之二:三分之二。
红嫣:红艳、浓丽的花朵。浑:全。
可事:寻常之事。
长安:指开封汴梁。
争似:怎像。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这是一首以伤春、怀人、思归为内容的词作。全词的大意是:春日里,花红柳绿,本是最教人心悦神怡;可是在这样的季节里,东风吹起,词人却忍不住泪点垂滴。极写心绪之苦,蕴含着无限伤感,当与作者仕途逆蹇有关。前半片问伤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词中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流露出了几分伤感。上片侧重写春愁,下片侧重写乡思。思乡不已,梦乡不遇,最后决定唯有归去才是。反映了作者厌倦宦游,欲归乡的心情。全词语言浑成,感情真挚,动人心魄。“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揭明伤春落泪乃在作者内心相思情切,连魂灵都日思夜梦“家山桃李”,虽说是空幻无据。春风吹泪,不过是郁于心而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根据词意推测,这首《青玉案》当是欧阳修晚年表达归情的作品。而其创作的具体时间,因资料缺失,已难以考证。有的说是大观二年(1108年)李清照屏居青州乡里时作品,所谓“唯有归来是”可理解为李清照的“归去堂”。又有说为无名氏所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雨寄北 - 李商隐的诗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夜雨寄北

别名
夜雨寄内

作者
李商隐


作品出处
《玉溪生诗》卷三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创作年代
晚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共3张)
夜雨寄北[1]

唐·李商隐

君[2]问归期[3]未有期,

巴山[4]夜雨涨秋池[5]。

何当[6]共[7]剪西窗烛[8],

却话[9]巴山夜雨时。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语句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折叠译文
译文一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译文二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译文三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艺术特色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折叠赏析
李商隐
李商隐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1][2]​

折叠作品评价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里点评《夜雨寄北》说:“清空如话,一气循环,绝句中最为擅胜。诗本寄友,如闻娓娓清谈,深情弥见。”

纪昀评说此诗:“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有《李义山诗集》。[3][4]

参考资料
1.夜雨寄北  . 中国华文教育网 . [2017-3-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窗烛是什么意思?
dnf男柔道_2021.08.13浏览7次生活分享举报
2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4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西窗剪烛成语:西窗剪烛拼音:xīchuāngjiǎnzhú解释: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参考资料:成语大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8: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尾香罗之浮想联翩:李商隐和红楼梦的渊源
月亮上的猫
月亮上的猫
2019-02-15 04:20:15

                  
读诗好比挖宝,常有惊人的发现,李商隐的诗就是这样。

对春末夏初盛开的石榴花十分喜爱,读到李商隐的“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本是欣赏诗中“金烬暗”、“石榴红”的凄艳的颜色,不想“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的诗句却深深吸引了我,“凤尾香罗”是什么呢?“碧文圆顶”又是什么样呢?这首诗里古雅的名词令人神往。李商隐的诗简直就是集华丽与古雅于一身,精致与神秘造就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又难解其中奥秘。

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连环画,或者王素晖画的《西厢记》里,绘制的古人的衣装纹饰,花纹都是极精美的,想来凤尾香罗就是这样绣着凤尾的绫罗,碧文圆顶原来是碧青色波纹的圆顶百折罗帐,有了这样雅致精美罗幔布置的房间,身着凤尾香罗的女子,一副如画的情景就这样在诗人笔下徐徐展开,不得不佩服诗人隽永典雅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女子在深夜缝制碧文圆顶,身着凤尾香罗浪漫又幽怨的画面的氛围。

说起闺房,去扬州的个园、留园曾经看过,大户人家的宅院,自然照例有照壁、厅堂、厨房,后花园,书房等完善的居所结构,只是,好多人好奇的去看小姐的闺房后,往往会失望,原来这样?揭开过去人们对闺房内帷的神秘和诗意的描绘,实际上的闺房真得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华丽舒适,大多挺小挺简单的,无非是床幔、桌椅板凳,女子在内室做做女红之类的,如果过去的女子不学着识字看书,给自己增加点精神生活乐趣以打发出嫁前的日子,其实这样的生活应该是挺单调无聊的。

当然,游人看到的也只是过去很多年的情景粗略的模仿,只是感觉,过去的女子,生活是压抑的,封闭的,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实在有点憋闷,难怪到年龄的女子,虽然礼教不允许,但是,心里都暗暗急切地想找个夫君嫁了,就算自家的花园再美,天天憋在这井一般的世界里也受不了啊,故此有了《牡丹亭》里的《游园惊梦》 ,正值青春的杜丽娘在园中看到一片春光,自己大好年华却被囚禁在这里,难怪神灵出窍,春情萌动,十分幽怨了。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当然也是闺怨,但更含蓄惊艳,华美的陈设,精致的帷幔,营造出很优美的氛围,一个女子在深夜思念心上人,“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李商隐的诗总是在隐晦中点滴透露着幽思的情节,相遇时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马车行走的轰隆声匆匆走过,没有语言。擦身而过却不能说话,只能看心上人远去,这样的心情应该是相思又无奈的悲伤吧。“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在寂寥的夜里曾经看着烛火的光燃尽,石榴花开的季节却没有一点消息。这份相思无所寄托,只能在深夜黯然神伤。“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在斑骓马停系的垂杨岸,何处是我们相约的好风呢。

这首情诗和李商隐很多情诗一样,借华美典雅的饰物描绘哀怨缠绵的氛围,“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中的“云母屏风”既美又富有神话色彩,勾画出一幅月宫天宇的动人情景。

看到“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不知怎么,竟然想到了《红楼梦》里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情景,大概是因为凤尾香罗本身的花纹与孔雀裘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带着凤凰或者孔雀花纹的衣物,多么相像,虽然前者是一个女子在深夜缝碧文圆顶的相思之苦,后者是晴雯对多情公子的一腔热情付出,前者幽怨,后者却是担当,但都是女子深夜挑灯做女红,为相思为情人的情景却是很相似动人的。

《红楼梦》里的晴雯并不讨王夫人喜欢,模样出挑,性格也出挑,被王夫人说是“长得象你林妹妹的那个”,就是说和林妹妹一样嘴尖牙利,惹得王夫人嫌弃,找了机会将她撵了出去。这之前,却是因为晴雯连夜为宝玉缝补雀金裘落下的病根,还被污蔑与宝玉有私情,其实却是清白无辜的两个人。晴雯之所以被诬陷,不在于她和宝玉是否真有私情,而是她的叛逆和出挑成了王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查抄她的东西,污蔑她的人品,就是为了“解雇”晴雯找的借口,和宝玉早已云雨,暗暗有男女之情的袭人,却因为巴结上了王夫人,做了监视宝玉等一干人的王夫人的内应而升迁,被王夫人内定为宝玉的“身边人”。

耿直的晴雯,不被王夫人喜爱,却原是老太太身边喜爱的丫鬟,觉得晴雯不仅长得美,还做得一手好针线,因为疼宝玉,便将晴雯给了宝玉,意思将来晴雯是给宝玉做妾室的,谁想王夫人并不买账,老太太的意思,王夫人是都要推翻的,“我统共这么一个儿子,怎么能叫这些小妖精都勾搭坏了”,一个黛玉,宝玉已经对她言听计从,王夫人已经很不舒服了,但碍于老太太不便发作,对于晴雯,王夫人更不能忍了,更何况晴雯一点不乖顺,怎么看怎么刺头。

晴雯之所以能豁出命来给宝玉补雀金裘,却是因为宝玉平日待她的好,从不把她当作丫鬟,不象薛蟠那样的纨绔子弟一样玩弄她们,作践她们,而是对女孩子都是很尊重疼爱的,为博晴雯一笑,撕扇子,有好吃的和她们一起分享,从没有摆公子的架子。晴雯虽然是有名的爆脾气,却因为宝玉的尊重和善待,记在心上。嘴上厉害是她的性格,却并不见她告别人的小状,欺负别的丫鬟。

正因为和宝玉感情纯洁,却被污蔑而使骄傲的晴雯含恨而死。宝玉在晴雯临终前曾去看她,又在晴雯死后专门写文章悼念她,可见两个人的情意深厚,亦友亦情,晴雯死后,麝月秋纹看着宝玉的衣服,想起晴雯,不禁感叹“物在人亡”,宝玉想起晴雯生前拖着病体,在深夜灯下,为自己补孔雀裘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

有一种情,是未完成时,在青春男女最初时,宝玉和晴雯的情,在于纯洁,宝玉待晴雯,尊重体贴,晴雯待宝玉,义无反顾。这份情意借晴雯补孔雀裘表现了出来,是俏丫鬟晴雯对多情公子的一份真心回应,一份刻骨铭心的生死之情。

曹雪芹究竟是不是因为李商隐的这句诗创作出了晴雯补孔雀裘这段情节无证可查,只是我随意的想象,都是女子为所爱的人深夜缝补衣裳,有一种相思和绵绵的情意在里面,很多诗人喜欢写闺阁幽怨,相思之情,而曹雪芹则在具体的情节中为晴雯添上了这动人的一笔,古人的诗词典故大多有沿袭。

曹雪芹到底喜不喜欢李商隐的诗,是否有引用李商隐诗的可能呢?这里有个情节是这样的,《红楼梦》里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一干人游大观园,行至荇叶渚,宝玉、宝钗、黛玉等随着上船游览,秋天的大观园荷叶凋谢,宝玉觉得这些残荷碍眼,于是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打圆场,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哪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却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我最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憨宝玉一向以黛玉为马首是瞻,是个乖男友,于是赶紧改口说:“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曹公虽然借林黛玉之口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吗?事实却未必。

一来黛玉最喜欢反驳宝玉,撒娇任性是一种习惯,最主要黛玉总是时时借着敲打宝玉,试探宝玉:是不是心里有我,听我的话,在乎我。虽然王夫人在黛玉刚进荣国府的时候就提醒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可黛玉年幼,天真无邪,不懂男女有禁忌,并不真正懂得王夫人的意思,更别说相处久了,宝玉又一味娇惯自己,就开始使性子,随口就拿宝玉开玩笑了,宝玉待姐妹们宽厚,更爱黛玉,自然不会反驳。所以黛玉说啥就是啥。所以黛玉不喜欢李商隐只是嘴上对宝玉的反驳,未必真不喜欢。

二来李商隐的诗缠绵悱恻,多大是隐晦的表达思念心上人的幽怨之意,颇为深情缱绻,黛玉这么急急的说自己不喜欢李商隐,要甩脱自己与李商隐的关系,是因为自己大家闺秀的身份,如果那么大胆说自己喜欢李商隐的情诗,岂不是让人耻笑自己,有了思春的意思,这是当时有礼仪的闺秀万万不可做的。所以,黛玉说不喜欢李商隐有掩饰自己内心感情的意思。黛玉之所以总是讽刺、试探宝玉,就是不知宝玉的内心想法,和李商隐诗中的情思幽怨是很相似的,直到宝玉让人给黛玉捎去了旧汗巾,黛玉终于百感交集,解开了一直以来的小心思,只道宝玉是真正懂自己的知音。这样心有七窍的玲珑女孩怎么会不懂得李商隐诗中的幽怨和缠绵呢?恰恰是李商隐写出了黛玉的心情,所以黛玉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内心想法,说自己不喜欢李义山,说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样与男女闺怨毫无关系的诗。这就是所说的旁顾左右而言他。

事实恰恰相反,黛玉和曹公一样都喜欢李商隐的诗,不过黛玉自己是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子,怎么好意思说李商隐的情诗好,只能说不喜欢,其实青春女孩,哪个不喜欢看言情小说,只不过当时的社会礼教下不敢说自己喜欢罢了。这才是黛玉说不喜欢李商隐的真正原因。

黛玉有一次咏诗为了争先,不小心说出了《西厢记》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的诗句,等于泄漏了自己看违禁爱情小说的秘密,让宝钗听到了,好一阵教育,此后,她说出了“不喜欢李义山”的话。

《红楼梦》里的很多情景都与李商隐的诗中的唯美情景相似,可见曹雪芹他老人家是很喜欢李商隐并多次引用和借鉴了他诗中的意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唐 ] 李商隐
原文 译文对照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8: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 唐 ] 李商隐
原文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译文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注释
凤尾香罗:凤纹罗;罗:绫的一种。

顶:指帐顶。

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07: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湘灵鼓瑟
2018-09-18可可诗词网-古诗词典故 https://www.kekeshici.com

典源出处 《楚辞》 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刘向《列女传》卷一:“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后汉书·张衡传》:“指长沙以邪径兮,存重华乎南邻。哀二妃之未从兮,翩傧处彼湘濒。”注引《列女传》末作“俗谓之湘君、湘夫人也。”屈原《九歌》有“湘君”、“湘夫人”二歌。韩愈《黄陵庙碑》文:“尧之长女娥皇,为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

释义用法 娥皇、女英是尧的两个女儿,后嫁给舜,成为他的两个妃子。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赶去奔丧恸哭 ,也死在那里。传说她们化为两位女神,一为湘君,一为湘夫人。屈原《楚辞·远游》中有“湘灵鼓瑟”之句,另外在屈原的《九歌》 中也有“湘君”、“湘夫人”二歌,描写了两位女神的美好形象。后以此典表现女神; 也用来形容女子弹奏乐器。参见“舜妃啼竹”。

用典形式

【抚瑟】 宋·张孝祥:“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幽瑟】 宋·范成大:“慷慨悲歌续楚些,仿佛幽瑟迎湘灵。”

【琴怨】 宋·钱惟演:“琴怨来湘浦,鸿惊近洛川。”

【湘灵】 宋·姜夔:“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宋·李祁:“可怜无处问湘灵,只有无情江水绕孤城。”宋·苏轼:“若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湘瑟】 唐·李商隐:“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宋·李维:“荀炉残更换,湘瑟罢仍调。”

【鼓瑟】 唐·杜甫:“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宋·滕宗谅:“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弄舜琴】 唐·韦庄:“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

【拊琴瑟】 三国·曹植:“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帝女弦】 明·陈子龙:“愁绝潇湘路,双弹帝女弦。”

【湘女瑟】 明·徐��:“隔岸数声 湘女瑟,中流千里鄂君船。”

【湘灵瑟】 金·元好问:“胎仙不比湘灵瑟,五字钱郎莫漫惊。”明·张邦伊:“停舟夜听湘灵瑟,倚阁高搴鄂渚云。”

【鼓瑟妃】 唐·韩愈:“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

【瑶瑟怨】 唐·刘禹锡:“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湘妃鼓瑟】 唐·杜甫:“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湘妃瑶瑟】 金·王特起:“汉女菱歌,湘妃瑶瑟,香动倚云层殿。”

【湘灵沉怨】 唐·李益:“破瑟悲秋已减弦,湘灵沉怨不知年。”

【湘灵鼓瑟】 唐·顾况:“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元·钱应庚:“同是天涯羁旅,叹湘灵鼓瑟,笑我全非。”

【湘皋闻瑟】 宋·姜夔:“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澧浦捐褋。”

【湘娥鼓瑟】 宋·陆游:“月兔捣霜供换骨,湘娥鼓瑟为招魂。”

【鼓瑟湘灵】 金·吴激:“问当时遗谱,有绝艺鼓瑟湘灵。”

【潇湘夜瑟】 唐·崔仲容:“潇湘夜瑟怨犹在,巫峡晓云愁不飞。”

【湘灵五十弦】 唐·李商隐:“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

下一篇:谢安泛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1:51 , Processed in 1.3993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