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妙玉===庄妙善太庙之中的通灵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08: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出的绝世难题:稀有茶具的惊天之谜
liuhuirong 2023-04-15 发布于湖北  |  35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四十一回里,妙玉拿出了几个珍贵的茶杯来招待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妙玉还强调了这几个茶杯“便是贾府也未必找的着这么一个的古玩奇珍”,那么这几个非同凡物的稀世奇杯到底藏有什么大名堂呢?

妙玉拿“分瓜bān 瓟bó斝jiǎ” 给宝钗喝茶,“分瓜瓟”即俗称的“葫芦”类的植物,暗指“胡虏”;第七十六回妙玉又现身的那一回里,写到:湘云因联道:“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黛玉笑道:“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 其中的“分瓜笑绿嫒” 分外醒目,“分瓜bān”字分开写恰好是“分瓜”,这可不是我过度敏感,因为黛玉特意在此强调“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原来朱慈炤是用“分瓜bān瓟”讥讽薛宝钗是“胡虏绿嫒”,明点出宝钗的胡虏清廷的身份!



  妙玉给黛玉用的是“点犀”,“点犀”乃是化用 “心有灵犀一点通”,《红楼梦》谁能与黛玉心有灵犀一点通?唯有宝玉而已!妙玉就是宝玉,所以妙玉才会给黛玉用“点犀”,朱慈炤真是处处皆用心啊!

妙玉给宝玉用的是自己的“绿玉斗”。妙玉就是出家时期的宝玉,“绿玉斗“,即“绿”和“玉”斗,暗指“清廷”和“汉人政权”争斗。

后妙玉又给宝玉换上了“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

——“九曲”明面上指曲折,但其实还有隐意:“九曲”对应的是第五回里《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第九曲——-[第九支·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 觅那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九曲”借指的是执笔作画《大观园行乐图》的四姑娘惜春。其中秘密请查看后文《执笔作画《大观园行乐图》的贾惜春是谁》

——“十环一百二十节” 。“十环”指被 “十” 环绕后翻倍成了“一百二十节”。那么我就将“一百二十”除以“十”,120÷10=12, 原来“十环一百二十节”藏的是一个“十二”!


这“十二”就是《红楼梦》一开篇脂砚斋所说的书的曾用名《金陵十二钗》,脂砚斋提醒得好!原来“十环一百二十节”就是指《红楼梦》这本书!

“十环”,又音似“十怀”,对应的是第五十一回里的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其中秘密请看后文《薛宝琴的十首至关重要的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一百二十节”指“一百二十章节”,也就是《红楼梦》这部书共有一百二十回,其中秘密请看后面的解密《破解《红楼梦》仅仅八十回的终结之谜》。

——“蟠虬”,都是“虫”字旁的不是正经龙,音似“番酋”,暗指清廷;

——整雕,谐音“整掉”,指除灭;

   整雕,也指整理雕刻,暗喻编修篡改原来模样;


  ——竹根,谐音“朱根”,指朱明政权;

   竹根,“竹”又代指竹简,“根”又指本初。“竹根”暗喻竹简存记的历史原貌,即最初的真实史籍。

原来宝玉用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是隐喻贾府四姑娘惜春,也就是崇祯皇四子朱慈炤“用曲笔隐写清廷将朱明政权彻底灭亡并且完全篡改朱明历史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这本大书”!

  妙玉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苏州确有“玄墓山”,但是却没有“蟠香寺”。



——“蟠香寺”,蟠是“薛蟠”的蟠,代指清廷;香是“香菱”的香,代指南明,其实是朱慈炤暗示妙玉也就是自己是在清廷和南明相持抗衡的时间段出的家。


  ——“鬼脸青”其实就是骂清廷是长着鬼脸的恶鬼!


  ——“梅花上的雪”其实是暗指抗清义士的血!

  第五回里写到:“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甲侧:元春消息动矣。】”《红楼梦》中的傲雪“梅花”代指的是抗清的义士,因为元春是以夏完淳为代表的以身报国的抗清义士,故而作者用梅花影射元春。

——“花瓮”,隐喻“华坟”,华夏汉民被屠杀后的坟冢!


  原来“梅花上的雪收在鬼脸青的花瓮里”是指朱慈炤将凶残的清廷对抗清义民的血腥屠戮收录存记!

抛不尽的家国泪,书不完的家国恨!都说妙玉“天性怪癖”,又有谁人能真正悟得妙玉借“怪”传书存史的良苦用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0: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妙玉——佛门槛外的一株傲雪红梅
2018-08-25 18:35
曹雪芹为《红楼梦》构筑的40、41 这两个章回,关键在于写出了刘姥姥的“二进”和妙玉的“一出”。妙玉的第一次露面亮相,有她的表演专场,有最详尽的描绘。在这里,曹雪芹让“金陵十二钗”中唯一的幽尼和“局外人”,对贵族之家的老祖宗和乡村老寡妇刘姥姥两位老寿星作了仅有的一次反客为主的“品茶”接待,又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作了仅有的一次“品茶”聚会,让大观园仅有的“三玉”作了仅有的一次“玉展”,在人物关系的相互撞击中闪耀出性格的火花,让我们观照其內心世界的秘密及其感情屏幕的复杂图象。

1

妙玉的“一出”和身世

虽然刘姥姥和妙玉在《红楼梦》中的活动所占篇幅极少,包括后四十回,刘姥姥实际上只有三次进荣国府的表演,妙玉也只有六次闪电式的出场,但不管是“三次”还是“六次”,却都以“二进”和“一出”最引人瞩目。“二进”是为刘姥姥“立传”,“一出”则是为妙玉“树碑”,都是描写这一老一少“局外人”的重头戏,其中所涵纳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则是贾府的“局内人”所无法替代的。而一老一少两台戏,则又相互对比而存在。其出身,一个是来自底层社会的农村老妇,一个是来自上流社会的贵族小姐。其性格的外在特征,一个“疯魔”,一个“怪诞”;内在本质,一个慈爱,一个高洁。其反客为主的变奏,一个在大观园,一个在栊翠庵。其主演的时间,一个较长,一个较短。其变奏的基调,一个热闹,一个冷峭。这里处处都在对比。就是刘姥姥的戏,也有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对比;而妙玉的戏,更有人物自身与人物关系之间的对比。对比,成了曹雪芹这两个章回艺术构思的基本手段。

妙玉“品茶栊翠庵”的主演,是穿插于刘姥姥大变奏曲中的小变奏曲,就有“场外戏”和“场内戏”的强烈对比,又与刘姥姥的“明场戏”和“暗场戏”的对比彼此呼应,两相对照,互为交响,共同加入《红楼梦》主题歌的大合唱。曹雪芹就是在这种对比中为妙玉“树碑”的——碑文写的是一个大字:“怪”。而“怪”的表现,就是“傲”,就是“洁”,“傲”“洁”成“癖”——这就是妙玉的“怪癖”。因为有了妙玉的“怪癖”,才有了妙玉“品茶”中的变奏。这种“怪癖”,在“金陵十二钗”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大观园的青春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孤”“怪”“癖”的林黛玉,在她面前也都要大为逊色。太虚幻境的《红楼梦》曲中就有一支为她唱出的歌《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一支曲子,对妙玉的身世、才情、气质、天性以及命运的前因后果,都有明显的题咏和暗示,还显示了其性格与爱情的悲剧。妙玉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六,但既不是四大家族的成员,又不是四大家族的亲戚,身分特殊得很,经历也怪异得很。她“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是天生丽质,又是博学奇才。其家世,当比京都八公之一的贾府还要高贵。何以见得?

——她栊翠庵珍藏有从家里带来的古玩茶具,都是稀世之珍,贾府所没有的;从饮茶等日常生活上看,她比最讲究享受的锦衣玉食的贾母还要讲究;“栊”入栊翠庵前夕,即使其家族在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中败落和“父母俱已亡故”的困境中,也仍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而且是先下“请帖请”,再“遣人备车轿去接”,派头十足,而同样是出家,贾府的惜春却是“独卧青灯古佛旁”,还要去“缁衣乞食”;《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中,唯独妙玉享有“金玉质”之誉,这是封建社会一种极为尊贵的称谓,多批皇族子孙或宗室后裔,即使贾府的元、迎、探、惜也是冠不上如此美誉,迎春用的是“金闺花柳质”,惜春用的是“绣户侯门女”。出身高贵,却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见效而被莫名其妙地送入空门,“带发修行”,青灯、古佛、经卷,蒲团、寺庵,成了她的世界,从此被幽禁了青春,封锁了爱情,忍受着少女固有的人欲和本能的诱惑和折磨,断送了少女无价之宝的劝乐与幸福。

由于她的遁入空门皆为消除“命中的灾难”而受父母支配,并非自觉自愿,必然六根未除,而且还可以还俗,因而就与正统的尼姑僧道有别。但家庭败落又使她逃避现实社会的残酷斗争而固守佛地净土的避难所,增强禅悦之思却“尘缘未断”,深受禁欲主义的影响又未能看破红尘,只能在“禅关”和“礼教”铸成的千年“铁门槛”的禁锢中挣扎。因为她是佛门幽尼,又是贵族小姐,这种矛盾而又复杂的处境造成了妙玉的“矫情”,把自己强制于“槛外”的“四大皆空”,却又把眼睛紧紧盯住“槛内”的“红粉朱楼春色”,自命为“槛外人”却做着“槛内情”的美梦。

根据介绍,妙玉出家地点是名山宝刹玄墓山蟠香寺,所拜名师,弟子极多,却只带她一人到长安朝拜“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可见她在蟠香寺又是深得器重并享有较高地位的,似乎颇有前程。书中又说:“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年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但在虚伪和欺 骗的社会环境中,这一“金玉质”毕竟没有“在此静居”。她浮沉苦海,却找不到超渡慈航。由于她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便从原来的空山古庙投入现今的大观园栊翠庵。

就这样,带着她蔑视世俗权贵的高洁和窥探红楼春色的情怀,在“红楼孤岛”的“槛外”,长出她这一株傲世独立的白雪红梅,散发出她诱人的冷艳寒香的无穷诗韵,凝聚为她栊翠庵“品茶”会友的“雅趣”和“槛内”自遣的“芳情”。

2

品茶栊翠庵

“品茶”的“场外戏”,开演的地点是在东禅堂。那天贾母宴饮大观园,乘着酒兴带了刘老老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群人来到栊翠庵,一面欣赏院中繁盛的花木“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要品尝妙玉的好茶,做了妙玉的茶客。因而妙玉有了反客为主的变奏。

“相迎进去”后,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答:“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老老说:“你尝尝这个茶。”贾母对这种茶,还十分赞赏呢。殊不知,妙玉敬献给贾母的是次等茶,原来她把最好的茶留给“场内戏”——留在心中的秘密!

趁这个时候,妙玉忙里偷闲,悄悄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她们便随她进入耳房内,宝玉也就悄悄随后跟了进来,留神看她“是怎么行事”,开始了在耳房内表演的“场内戏”。宝玉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黛玉和宝钗笑答:“你又赶了来撤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戏即由此开场。

妙玉竟把一个贾府的老祖宗丟忘在外头,使贾母受到冷落,而将满腔热情,都集中在内头的表演一让宝玉、黛玉和宝钗品尝用五年前“收集的梅花上的雪水”沏的上等茶,那是她在玄墓山蟠香寺时总共才收集的“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一直“埋在地下”的。而品用的茶具呢?则是贾府所没有的珍奇古玩:瓠爮斝,点犀乔,绿玉斗,还有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这些茶具,作为道具,不同茶客的不同品用,也都带有妙玉眼睛的观察,心理的因素,感情的色彩。贾母“吃了半盏”后递给刘老老“一口吃尽”的那个成窑五彩小盖盅,道婆收来后,妙玉忙令:“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对妙玉相当了解的宝玉马上“会意”,知道这是刘老老吃过的,她嫌肮脏,不要了。

宝玉又见妙玉另拿出瓠爮斝和点犀分乔别斟茶给宝钗、黛玉品饮,最后才用那只绿玉斗来斟与自己饮用,却不知道这绿玉斗是妙玉“前番自己常日吃茶”专用的茶具,极其高洁,也是稀世之宝,其中早已斟满了她少女的纯情、专情、深情、热情。但宝玉却漠然不觉,所以笑着说:“她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则说:“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在这里,表演的道具绿玉斗,贮满了妙玉复杂而又微妙的感情信息,又映照了妙玉整个心灵太多的奥妙。但稀世之宝的绿玉斗,其感情信息,对尘世“俗器”却一时无法通达传递;妙玉心灵的奥秘,又如此难以叫正在“留神”的宝玉一眼看透。但唯其如此,“场内戏”才演得扑朔迷离,神秘兮兮;栊翠庵反客为主的变奏曲,才由此奏起了最强音——旋律在此高昂,主题在此孕育。

在这里,茶具被人化了,灵化了,情化了。而围绕茶具的人化、灵化、情化,妙玉和宝玉又有如下异乎寻常的对话: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更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这一对话,自然、融洽、亲切而又含蓄、幽默、诙谐,不是知音,是说不出这种谈心式的少男少女情意绵绵的独特的个性化语言的,不仅有弦外之音,而且是话中有话。特别是其中那“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之托词,把一个“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的”的妙玉却乐与三餐不离腥荤的“浊玉”共饮同杯的隐衷,掩饰得多么巧妙,又暴露得多么彻底!这种“欲盖弥彰”的私情,在后来宝玉“独”来“独”往于栊翠庵向妙玉“独”乞红梅——也正是“独你来了”的,不也再次得到印证了吗?

在妙玉有案可查的与宝玉的五次接触中,这是他俩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语言最真切、感情最丰富的交谈。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一向被邢岫烟视为“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而“放诞诡僻”,为李纨所“可厌”而“不理”的妙玉,这时对宝玉是多么的随和、柔顺、亲热和“体己”!

因而围绕茶具,宝玉最后又向妙玉陪笑要求把那刘老老喝过的“肮脏了”的茶杯送给刘老老卖钱“度日”,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竟爽快利落点头答应:“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他,快拿下去罢。”宝玉则高兴答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去?越发连你都肮脏了。只交给我就是了。”这种互相了解与体贴,似乎可以看出两人的心心相印。

而作为回报,宝玉随即又叫人“河里打几桶水来”让妙玉“洗地”而称了妙玉的心意。这一对知心人的第一次接触,就是如此的相互理解,相互敬重,相互体贴,是多么的情投意合啊!



“品茶栊翠庵”反客为主的变奏曲,也是一篇“品茶赋”——一首散文诗。这里所描绘的佛门“临潼斗宝”的画面,叹为观止的茶道文化,和妙玉的心灵手巧,高雅颖慧,孤芳自赏,无不经由轻灵笔触的白描勾勒而为品茶场景创造一种飘逸超脱的意境,呈现一派空灵清澈的氛围。“品茶赋”,有心灵的感应,有人格的物化;“散文诗”,有“红粉春色”与“红楼佛影”的交错的景,有“违世矫情”和“自遣芳情”交织的情——情景交融,诗意盎然。因而整个“品茶”的变奏,余音袅袅,悠悠无尽,耐人回味。

3

冷落贾母,热对宝玉

尤其耐人回味的,是它“冷”“热”变奏的情调。“品茶”有“冷”有“热”,先“冷”后“热”。“冷”,是冷对贾母。贾母是贾府的太上皇。连“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的张道士之流巴结讨好都唯恐不及,更是“威重令行”的王熙凤之辈阿谀奉承所巴不得的。贾府上上下下,谁不对贾母敬若神明,噤若寒蝉?但实际上是依附于贾府的妙玉,不仅从来就没有讨好过贾母,而且对这位至高无上的老祖宗却敢于怠慢。

那贾母一来的“相迎进去”,“笑往里让”,表面上“热”,骨子里却“冷”:难得光临的贾母是要来品一杯“你的好茶”,但妙玉孝敬的却是一般的以“旧年蠲的雨水”沏的次等茶;用的茶具也是极平常的“成窑五彩小盖盅”;作为大观园的“客卿”和栊翠庵的主人,不陪贾母谈话,却丢下不管,而与宝黛等在里面品饮“只吃过一回”的五年前梅花雪水沏的上等茶,用的茶具又是首次动用的古玩奇珍;贾母走时,“亦不甚留”。刚“送出山门”,就“回身将门闭了”。如此对贾母不敬,冷漠,傲慢,在大观园,可以说是唯独妙玉,绝无他人了。这实际上是尊贵的家世和天生的“金玉质”养成她的“高傲”与“任性”,以及坎坷的生活经历使她有了“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的认识,看透了丑恶腐朽的封建贵族的狰狞面目,是一种傲视权贵的表现。就如以前的红学家评说的:“妙玉壁立万仞,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概。”正因如此,妙玉才在品茶栊翠庵的“场外戏”演出了孤高傲世的主题。

而“热”,是热衷于宝玉。但这种“热”,却是以“冷”的面目出现的。一开始,妙玉是“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暗邀耳房内“吃体己茶”,好像对宝玉一点都不理睬,但“拉”宝钗黛玉,正是为了拉宝玉——绝顶聪明的妙玉深知黛玉宝钗是捆绑宝玉的两条绳索,这一“拉”,最灵!吃“体己茶”时,妙王斟与宝钗黛王的是古玩奇珍“瓠爮斝”和“点犀乔”,斟与宝玉的则是另一种“俗器”,好像很冷漠很随便,殊不知,这却是妙玉自己日常吃茶专用的神圣不容染指的绿玉斗,是妙玉高洁形象的象征,是妙玉自身的暗许明示,是别有情意的——这种冷,内心却是够热的!但为了在黛玉宝钗面前掩饰,又硬压住了内心燃烧的热情,冷调处理,冷言泠语,一本正经一对宝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这种冷到冰点的热,以及热到沸点的冷,正反映了妙玉和宝玉的一种“情不情”的关系,是如此的隐晦、曲折、微妙、复杂、隐蔽,但又是如此的突出——为了突出,连贾母、刘姥姥一些人,甚至黛玉宝钗等,都成了一种铺垫和陪衬了。



这种“情不情”,以品茶栊翠庵“场内戏”的主演为发端,所表现的反客为主的变奏,则一直延续到后来另外几次的宝妙关系——对妙玉性格刻画的整条主线之中:第五十回的“芦雪庭联诗”,宝玉被罚到栊翠庵“乞红梅”,这原是大观园少女王国都望而却步的难题,妙玉却唯独对宝王青眼有加,可以让他“独来独往”而“笑欣欣擎了一枝”回来,并有所透露说:“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这不正暗写了宝妙关系的奥妙吗?这种暗中关系,不仅留给读者太多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就连邢岫烟也早已心中有数——她后来对宝玉说的“怪不的上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就有不少潜台词。

第六十三回的“飞帖祝寿”,则更为主动:大观园里跟宝王同生日的共有四人,其中就有与妙玉“有十年师友之谊”的邢岫烟。但她又唯独向宝王投送“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贺帖;“万人不入他的眼”的一个“槛外”缁衣红颜,竟如此挂念“槛内”的怡红公子,而由此换来了多情的“回帖”——大观园温柔富贵乡的一槛之隔,已经难以隔绝这种宝妙式的“赠帕”和“题诗”的私情了。

到了第八十七回,则有更多的心理活动,是内心矛盾斗争的高潮——蓼风轩中对弈,宝玉施礼笑问:“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又“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潇湘馆外听琴,单独与宝玉“在山子石上坐着,亲密交谈,论琴理,寄知音;回庵当夜。又想起“宝王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神不守舍”,把压抑的苦恋私情都化为万马奔腾而飞向爱情的魔幻世界,在走火入魔中任由打坐的禅床幻化,而“变成梦中的花轿”……

这一系列引发于第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的“情不情”,就这样沿着妙玉的性格轨迹和宝妙关系的主线发展深化,终于构成妙玉没完没了的“不了情”。



这种“情不情”与“不了情”,按照贾府外面强人的说法,即“不是前年外头说他与他们家的什么宝二爷有缘故,后来不知怎么又害起相思病来”——一句话,就是:“那儿忍的住!”也正如清代蒙文泽者哈斯宝所言:“槛外人妙玉其实仍在爱海情网中。她见宝王屡次面红耳赤,此非含情而何?”也正如《妙玉判词》所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虽身在槛外,却心在槛内,她并没有看破红尘,更说不上超脱红尘,她那“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的内心独白,正倾吐了她对青春的雅趣和少女的芳情的无限怀恋和强烈痛苦的情怀,因为她感受到闺范与禅规桎梏人性的残酷,却无法得到摆脱。

无法摆脱,就只好以“情不情”与“不了情”为寄托,更何况她与宝玉又有着共同的思想性格基础。宝王对妙玉是十分了解和尊重的,他得到妙玉“遥叩芳辰”的贺帖,就曾对岫烟说“因取我是个有些微知识的,才给我这帖子”。所谓“些微知识”,即指造成与妙玉的“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相照应的“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所谓“歪门邪道”。这说明宝妙心灵是相通的。

4

红楼“三玉”

而在大观园中,能像宝玉那样与妙玉心灵相通的,也就只有黛玉了。这位被视为“小心眼儿”的林妹妹,在大观园不知说过多少刻薄话,讥刺过多少人,但她对妙玉就从来没有刻薄过,讥刺过。大观园的这两“玉”姐妹,美德相当,性格相投,超凡脱俗,出类拔萃。可贵的又是彼此的相互理解。因而“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潇湘绿竹,对栊翠庵“天生成孤癖人皆罕”的傲雪红梅,才如此敬重。

“场内戏”吃体己茶,黛玉品不出妙玉的梅花雪水,以为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即不客气冷笑她为“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还借题反问道:“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黛玉也任其发挥,并没有任何“小心眼儿”的表现。后来“争联即景诗”,宝玉独乞红梅,李纨命人好好跟着,还是深知妙玉为人和理解宝妙关系的黛玉“忙拦”住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又有一次“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黛玉在看了妙玉所续的十三韵之后,“赞赏不已”,尊她为“诗仙”。同是蔑视权贵,不愿随俗浮沉的贵族少女,大观园的这一对知己——一个是封建礼教的叛逆,一个是佛门教规的叛逆,也正是宝玉在大观园的两个知己:她俩同是“姑苏人氏”,同是“读书仕宦之家”出身,又同是“自幼多病”,身世、遭际、气质、才情等都有相同之处,而分别从现实世界和宗教世界会集于大观园,与宝玉同心共契,在封建贵族的营垒中结成“红楼三玉”反叛的联盟。

而当黛玉为其情死,妙玉遭其厄运,失掉了两个世界的知己的时候,宝玉终于也跟着两位知己走了:像黛玉那样离开了现实世界——灵魂消亡,虽生犹死;像妙玉那样遁入了宗教世界——“撒手悬崖”,出家为僧。“红楼三玉”的这种悲剧命运,很明显,是由他们的叛逆性格和理想追求铸成的。因有这种青春纠葛、爱情交缠的共同命运和必然结局,第四十一回“红楼三玉”唯有的一次品茶聚会,栊翠庵唯有的一次“玉展”,才显得如此难得,如此重要,如此值得探赏,如此值得研究。

蒙文译者哈斯宝说得好:“写出一个性格怪僻的宝玉,又写出了一个性情怪僻的黛玉,已经是奇,却又慢慢研墨蘸笔,还写出了一个性情绝怪的妙玉……因为那两玉,一个是‘宝’,一个是‘带’……又写出了一个‘妙玉’,使那条‘玉带’生辉。”曹雪芹精心塑造这同一类型的“三怪”性格和“三玉”形象,在《红楼梦》中熠熠生辉,交相辉映,正反射出作家世界观中人性理想的光芒,见出艺术巨著的美学造诣和审美价值。



第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反客为主的变奏,在人物关系的对比中,“场外戏”突出的是与两位老寿星的关系,“场内戏”突出的是与两位小知音的关系——从两组关系人物的对比中,显示了妙玉的傲性、洁癖、私情、友爱的性格侧面,展现了妙玉个性鲜明的立体形象。这是曹雪芹精心雕琢的一块“纤尘不染”的绝妙的白玉,是继贾宝玉、林黛玉之后的又一个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光辉形象。

而从这里开始,品茶“三玉”,相互辉映,相映成趣,由此即结成“三玉”一体,可以说是《红楼梦》中一个统一的艺术典型。虽然描写妙玉篇幅最少,但曹雪芹却能在这里的“品茶”中为妙玉“树碑”,让我们闻出傲雪红梅扑鼻的“寒香”,看到傲雪红梅“冷艳”的动人形象。

文|《名作欣赏》

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1: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城子
- 360国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收起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收起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宋·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收起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宋·苏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美人微笑转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收起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宋·苏轼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收起
《江城子》宋·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閒。城上高连,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城子
- 360国学
《江城子·江景》宋·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收起
《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宋·苏轼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收起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宋·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1: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城子·密州出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
苏轼

作品出处
《东坡乐府》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qíng) 苍,锦(jǐn)帽貂(diāo)裘(qiú),千骑(jì) 卷 (juǎn) 平冈。为(wèi)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bìn)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qiǎn)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语句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

(2)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3)聊:姑且。

(4)狂:豪情。

(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6)黄:黄犬。

(7)苍:苍鹰。

(8)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9)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10)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11)倾:全部。

(12)太守:指作者自己。

(13)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14)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15)尚:更。

(16)霜:白。

(17)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

(18)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19)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20)会,会当:将要。

(21)挽,拉。

(22)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23)满月:圆月。

(24)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2]

折叠译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阕叙事,下阕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苏轼
苏轼
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

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他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后人,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思想内容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折叠赏析
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2.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这句说,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左牵黄,右擎[ qíng 举起] 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苍鹰。鹰和狗是用来追捕猎取对象的。“锦帽貂裘”,是戴着锦帽穿着貂皮袄,这次打猎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骑卷平冈”:成千的骑手跟随着他,浩浩荡荡,象疾风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冈。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即倾城),都想追随苏轼这个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报)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习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写出了他的形貌,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扬的精神状态。

转入下片,作者又进一步深化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他说,他刚刚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气粗胆壮(即胸胆尚开张),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看来好象是承接上片,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其实,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猎。他在考虑更为重要的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最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苏辙(1039~1112)和其父苏洵(1009~1066)合称为“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且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本文选自《东坡乐府》。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元祐更化时,苏东坡认为新法并非完全不符合实际,故又反对彻底废除新法。绍圣绍述时,苏轼更被一贬再贬,最后直到现在的海南省。苏轼的失意与他的政治选择有很大关联。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杰出的散文作品标志着从西魏发端、历经唐宋的古文运动的胜利结束,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合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曲风 也以慷慨激昂而著称,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的著名诗还有《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等。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初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享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参考资料
1.江城子·密州出猎  . 古诗文网 . [2016-8-19]
2.本书编写组 - 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1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诚交天下8815 2018-01-30   |  3776阅读  |  2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皑皑白雪,簇簇红梅,诗人有赞: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飞雪漫天、百花凋零之时,
唯有那红色的梅花在枝头吐露着她的芬芳,
在冬日的冷风中摇曳,在冰天雪地里静静绽放。
在那银装素裹的世界里,红梅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愿化为一株红梅,盛开在雪山之巅,永远怒放着最灿烂的人生!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红梅

宋-梅尧臣

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

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野杏堪同舍,山樱莫与邻。


休吹江上笛,留伴庾园人。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红梅

宋-王安石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红梅

宋-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红梅

宋-陆游

云里溪头已占春,小园又试晚妆新。

放翁老去风情在,恼得梅花醉似人。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红梅

宋-楼钥

南枝零落北枝残,失喜新蕤苦耐寒。

莫道北人浑不识,南人几作杏花看。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红梅

宋-蔡沈

一树芳菲露短墙,彩霞千缕带斜阳。

东君赋予知何意,剩与胭脂使嗇香。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红梅

宋-徐恢

江梅闲尽腊梅稀,又是红梅占晓枝。

却忆东坡诗上语,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红梅

宋-刘嗣庆

瞥眼繁华处处空,寒林独透一枝红。

入时姿态人争羡,清韵须知冰雪同。


红梅

宋-舒岳祥

雪尽西风万叶红,梅花一色照青空。

天公又恐太枯淡,故著红蓝染雪丛。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红梅

元-王冕

玉妃步月影毵毵,燕罢瑶池酒正酣。

半夜不知香露冷,春风吹梦过江南。

「诗词鉴赏」红梅傲雪待春来

红梅

明-牛谅

陇头人未来,江南春几许?


惆怅玉箫声,吹落胭脂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2: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李邕
[ 唐 ] 李白
原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

注释
上:呈上。李邕(yōng)(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假令:假使,即使。

簸却:激起。

沧溟:大海。恒:常常。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余:我。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见《新唐书·礼乐志》。宋本“宣父”作“宣公”。

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3: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璘 - 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 锁定
李璘(?-757年),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郭顺仪(剑南节度使、尚书郭虚己之妹),唐朝宗室。

李璘之母郭顺仪早逝,李璘由其兄李亨养大。李璘聪敏好学,工书。初封永王,任荆州大都督。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石台道德经,立石台刊勒。其经文御书,其注皆诸王所书。玄宗诸子三十人,字皆一体。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下诏以封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

基本信息
本名
李璘

别称
李泽(初名)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719-721(之间)

去世时间
757年

爵位
永王

父亲
唐玄宗李隆基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相关
3历史评价
4史籍参考
5人物争议
6家庭成员
折叠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李璘,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其母顺仪郭氏是剑南节度使、尚书郭虚己之妹。李璘幼年时失去母亲,由其异母兄李亨亲自抚养,李亨常常把李璘抱在怀中同睡。 李璘年长后,聪明好学,但容貌很丑,颈偏而不能正面看人。

折叠封王授官
开元十三年(725年)三月,李璘受封永王。开元十五年(727年),遥领荆州大都督。 开元二十年(732年)七月,加任开府仪同三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日,改名李璘。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造反。同年十二月十五日,唐玄宗任命李璘为山南节度使。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李璘跟随唐玄宗逃往蜀地。七月,李璘之兄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七月十五日,唐玄宗行至汉中郡后,诏令任命诸子分别兼领天下节度使,谏议大夫高适进谏说不可行,但唐玄宗没有听从,便任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 ,并以少府监窦昭(一作窦绍)作为副使,即日前往镇所。 同月,李璘行至襄阳。九月,李璘到达江陵,招募数万勇士为兵,任意补设郎官、御史等官职。

当时江、淮地区所征收的租赋都积聚于江陵,李璘所招募数万士兵,每日耗费巨大。李璘从小长于深宫之中,不懂人间世事,其子襄城王李偒(一作李玚)勇武有力,喜好用兵,还有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蔡駉(一作蔡垧)等人为谋士,认为当今天下大乱,只有南方富有,未遭破坏,李璘手握四道重兵,疆土数千里,应该占据金陵,保有江东,像东晋王朝那样占据一方。至德元年(756年)十一月,唐肃宗得知后,下敕让李璘前往蜀地朝见唐玄宗,李璘不听。 江陵长史李岘以有病为名辞别李璘奔赴唐肃宗那里,唐肃宗召来高适与他一同商讨计策。高适陈说江东的形势,并分析说李璘必败。十二月,唐肃宗设置淮南节度使,管辖广陵等十二郡,任命高适为节度使。又设置淮南西道节度使,管辖汝南等五郡,任命来瞋为节度使。让他们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对付李璘。

折叠谋乱被杀
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李璘擅自率领水军东巡,沿着长江而下,派带甲士兵五千人直奔广陵,以浑惟明、季广琛、高仙琦为将领,军势浩大,但还没有显露出割据一方的图谋。适逢吴郡太守、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写信给李璘,责问他擅自发兵东下的意图。李璘大怒,于是就分兵派遣部将浑惟明在吴郡袭击李希言,季广琛在广陵袭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李璘率兵进至当涂,李希言已屯兵丹阳,派遣部将元景曜与丹徒太守阎敬之率兵抵挡,李成式也派部将李承庆率军迎击。先前唐肃宗因李璘不奉诏,派宦官啖廷瑶、段乔福等与李成式策划招抚劝喻他。当时河北招讨判官、司虞郎中李铣在广陵,有一千余人马。啖廷瑶邀李铣屯兵扬子津,李成式则派裴戎带广陵兵三千戍守瓜步洲伊娄埭。 李希言部将元景曜、李成式部将李神庆并以其众投降李璘,李璘将阎敬之斩首示众,江、淮地区大为震动。 高适、来瑱与韦陟会合于安陆,结盟誓师讨伐李璘。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二十日,裴戎到达瓜步洲后,广树旗帜,大阅士兵。 李璘与李偒登上城墙远望,面有惧色。季广琛知事情不能成功,对诸将说:"与诸公随从永王难道想反叛么?太上皇流离转徙,道路不通,而诸子中没有比永王更贤能的。如果总领江淮精锐之兵,直驱雍、洛,大功可成。现在不这样,让我等名列叛逆,让后代怎么说呢?"众人同意,便割臂为盟。当日,浑惟明奔往江宁,冯季康、康谦奔往广陵的白沙,季广琛带领步兵六千逃奔广陵。李璘派骑兵追随其后,季广琛说:"我感谢大王,故不忍决战,只是逃命归国而已。如果再逼我,将决一死战。"追者停止,这才离开。

当夜,李铣列阵于江北,夜燃火把,人持两炬,影乱水中,观测者以双倍相告,李璘军也举火把相应。李璘怀疑朝廷兵马已渡江,带着儿女和部下逃走。天亮后发现有诈,再进城备好舟楫,让李偒驱众直奔晋陵。间谍告诉说:"永王已逃跑!"李成式率兵前进,召募敢死勇士赵侃、库狄岫、赵连城等共二十人,先锋到新丰后,李璘使李偒、高仙琦迎击。李铣与李成式合成阵势,张左右翼,射中李偒肩部,其军便败。高仙琦与李璘奔往鄱阳,鄱阳司马闭城不纳。李璘大怒,烧烧城门进去,取库里兵器,夺取余干,将南逃岭外。江西采访使皇甫侁追兵赶上他,战于大庾岭,李璘中箭被擒,皇甫侁将他杀死(一说中箭而死)。 李偒也被乱兵所杀,高仙琦逃走。

李璘未败时,太上皇发出诰文:"降李璘为庶人,谪迁于房陵。"李璘死后,皇甫侁送其妻子到蜀地,太上皇伤悼很久。唐肃宗因他是自己抚养的,没有宣布他的罪行 ,并对左右说:"皇甫侁拘捕我弟,不送往蜀地而擅自杀掉,是何道理?"从此不再用他。薛寔等都处以死刑。 李璘的儿子李攒为余姚王,李侦为莒国公,李儇为郕国公、李伶、李仪并为国子祭酒。

折叠人物相关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一: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永王正月东出师",按永王璘本来是以至德元载十二月二十五日"东出师",诗言"正月"者,乃是特意用《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及《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之典,言永王璘以唐肃宗至德二载正月率领唐朝水军沿长江东下扬州,执行玄宗所发布之维护大唐一统天下之命令,乃是获得肃宗之认可。其重大历史背景,是按照天宝十五载即至德元载八月十八日《明皇令肃宗即位诏》之册命约定,在克复上京之前,上皇即玄宗有权处置远离肃宗之南方地区军政事务,并令所司奏报肃宗。

折叠历史评价
刘昫等《旧唐书》:"少聪敏好学,貌陋,视物不正。"

欧阳修《新唐书》:"长聪敏好学。貌陋甚,不能正视。"

折叠史籍参考
《旧唐书·卷一百七·列传第五十七》

《新唐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七》

折叠人物争议
李璘的出生年月史籍无载,但根据其异母兄弟李敏和李瑁生年推测,应在719年到721年之间。

《新唐书》卷八二《永王璘传》:"(季)广琛知事不集,谓诸将曰:'与公等从王,岂欲反邪?上皇播迁,道路不通,而诸子无贤于王者。如总江淮锐兵,长驱雍、洛,大功可成。今乃不然,使吾等名叛逆,如后世何?'"

按《新唐书》虽成书于北宋,但其史源包括唐代实录国史及传状记集等,当其中文字记载为今存原始文献所未见而又能被相关原始文献所证实时,即应以原始文献视之。《新唐书·永王璘传》载璘将领季广琛所说永王璘"如总江淮锐兵",亦证明永王璘下扬州时是如《旧唐书》及《册府元龟》所载任江淮兵马都督。因为"总江淮锐兵",是指统领江南东路、淮南路之兵,永王璘若只是统山南东路等四道节度使,而非江淮兵马都督,如何说得上"总江淮锐兵"?所谓"如"者,假如也,指未到江淮兵马都督治所扬州已被打成"叛逆",不得"总江淮锐兵"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3: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临路歌
[ 唐 ] 李白
原文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5: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尉山 - 邓尉山的省称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邓尉山位于苏州城西南30公里处,吴中区光福镇西南部,因东汉太尉邓禹曾隐居于此而得名。邓尉山一带是江南著名的探梅胜地,名为"香雪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邓尉山

地理位置
苏州市西郊

走向
南北走向


长度
2公里余

海拔
169米

目录
1地理位置
2地名典故
3自然地理
4古迹遗存
5赏梅胜地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邓尉山位于吴中区西部,光福镇西南部。

折叠编辑本段地名典故
相传东汉太尉邓禹曾隐居于此,故名。唐《吴地记》:"光福山,山本名邓尉山,属光福里,因名。……其玄墓山,亦名万峰山。"万峰和尚曾居此山,故名万峰山。《姑苏志》:"邓尉山,在光福里,俗名光福山,在锦峰西南,与玄墓铜坑诸山联属。(按《圣恩庵开山记》作邓尉山庵,在玄墓山之南冈,记作袁墓村。盖旧志以袁为玄,蔚为尉,而名村以山耳。后得《宋进士叶和甫墓志》,与旧志相合。)"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习惯上称北峰为邓尉山,称南峰为玄墓山。南北走向,长2公里余,由石英砂岩构成。邓尉山海拔169米,其北峰名妙高峰。

折叠编辑本段古迹遗存
山麓光福镇涧廊村东南有司徒庙,相传原为大司徒邓禹祠。庭院中有6株古柏,其中4株苍劲、古朴、奇特,分别名为"清、奇、古、怪",相传为邓禹手植。寺中赏柏厅侧碑廊内藏有狮林寺《楞严经》石刻、天池山麓《宝塔金刚经》石刻、光福寺铜观音像和圣恩寺清康熙帝所书"松风水月"碑等,司徒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两部完整的石刻经卷是一组明代书法、篆刻精品,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编辑本段赏梅胜地
每年二月,光福邓尉山一带,梅花吐蕊,势若雪海,故名"香雪海",成为江南最著名的探梅胜地。

邓尉山梅花照片
邓尉山梅花照片

这里群峰连绵,重山叠翠,是斜向太湖伸出的一个半岛。山前山后,遍植梅树,开花时节,繁花似雪,暗香浮动,微风吹过,香飘数里之外。古人曾对邓尉的梅花作过传神的描写:"人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因而邓尉观梅,名播天下。

现今邓尉观梅的最佳处,当在光福镇西1公里的吾家山(又名马驾山)。每当冬末春初,朔风凛冽,万物萧瑟,群芳尚在酣睡之时,而这一带梅花斗雪傲霜,凌寒独开,展着冷艳的姿色,吐出清雅的幽香,弥漫数十里,荡漾银海。凝若积雪。清康熙时江苏巡抚宋荦给这一景观取了个千古叫绝的名字--"香雪海"。它高度概括了邓尉梅花的质、色、量。"香雪海"大字摩崖镌刻在吾家山山腰石壁上,至今完好。

距摩崖"香雪海"不远,有一"闻梅馆",面对延绵的邓尉群山,馆为敞厅3间,前有平台石栏,飞檐翘角,古色古香,馆内抱柱联为乾隆帝御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闻梅馆稍上,山腰还有御碑一块,为乾隆帝游山观梅时所书,人们也称此碑为梅花碑。碑旁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梅花亭",呈梅花盛开状,5只翘起的亭角象征着梅花的5瓣,藻井内5朵小梅花环绕1朵大梅花组成,亭柱、柱脚、栏杆也都呈梅花状。亭为香山名匠姚承祖所建。亭的顶端为1只铜鹤,秀美飘逸,富有寓意,不禁使人想起宋代诗人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8 16:42 , Processed in 0.0605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