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5: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北静王水溶//多铎+鹡鸰珠】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北静王水溶:多铎,当日惟北静王功高?+ 五爪坐龙白蟒袍:五爪龙是皇帝专用吗?+ 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0】



10.7 北静王水溶:多铎
北静王:明末时人记录的史料中,把清兵多称为“北兵”,比如弘光的名言:“上游急则赴上游,北兵急则赴北兵,自是长策。”上游指左良玉顺江东下攻南京之兵,清兵已破了徐州、亳州,弘光居然说这是长策!“议御北兵”,史可法言“若北兵一至,则宗社可虞”等。“北王”是哪个阵营的“王”,还不清楚吗?而且,“静”是“青争”!

水溶:姓“水”,名是氵容,“氵”字音义皆同“水”,即水容,跟宝钗的“满面”类似。“水”是满清关键字,此人是“水”、“水”之“容”,重复强调,满清面目。

用全局关键字识别,北、青、水都是满清关键字,所以这个王,“北静”、“水溶”,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向满清。

我们看北静王水溶的出场:

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祭棚,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祭棚。北静王位居四王之末。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这就不对了,四王中“惟北静王功高”,为什么最功高的王,当日在排列位次东南西北之时,却居末位北王?明显这个“北”有问题。反面看,有一人后来被乾隆皇帝称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是谁?多铎,夺取南京,扬州屠城,“战功之最”!可见“当日惟北静王功高”符合豫王多铎的历史。

多铎作为“北王”、“水容”,那就没一点问题了。

祭奠之后,这个北王问的第一句话便是:“那一位是衔玉而诞者?”庚辰本、己卯本、戚序本都是:“那一位是衔宝而诞者?”改“玉”为“宝”,更明显了,前文说过,皇帝之印名“玺”,武则天改“玺”为“宝”。北静王急不可待便问“宝”,皇帝之玺,其觊觎宝玉、朱明江山之心,毫不掩忍。

“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

关于北静王穿的“蟒袍”,“五爪坐龙”,曾有很多人认为僭越等,这方面有专家已给出了明确结论:除了皇帝用“五爪龙”,明代礼仪制度下,亲王、郡王都能使用五爪龙纹;清朝的皇子、亲王、郡王,也都能在补服上用“五爪龙”。而且在考古方面,从众多的亲王陵墓出土的衣物、瓷器等上百件,也已得到了验证。

“爪”是脚趾,“五爪”不是有五个脚,而是每个脚上有五趾。

虽然,像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中记录:“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谓之花衣期”,“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趾)耳”。说明蟒衣,作为官员的礼服,上面绣蟒,要比皇帝龙袍上的“五爪龙”减一趾,即脚上四趾,应为“四爪龙”。

但此书中也写到:“盖上禁之固严,但赐赉屡加,全与诏旨矛盾,亦安能禁绝也!”皇帝经常赏赐臣下内库织品,比如明武宗,就是玩豹房那个,在正德十三年,由于赏赐人数过多,使得“内库告竭”。在嘉靖之后,“僭礼坏乐”更加严重,比如交城王朱表柚,并非嫡子,冒袭郡王,迎合嘉靖好道,上表进献白鹿,嘉靖皇帝一高兴,赏赐了“大红金彩衮龙袍三袭”。

后来不仅蟒袍上的龙用五爪,甚至出现了五爪的飞鱼、斗牛。

再如朝鲜,相当于明朝的郡王爵位,享受亲王待遇。《朝鲜王朝实录》世宗31年9月记载:“昔予服四爪龙衣,后闻中朝亲王服五爪龙,予亦服之,以待天使,其后,帝赐五爪龙服。今令世子服四爪龙,则於我无嫌,於朝廷法制,亦无妨焉。”

《明史·舆服三》的记载也很明确:“第蟒有五爪、四爪之分”。

《清史稿·舆服二》在“志·卷七十八”中记载:

皇子龙褂,色用石青,正面绣五爪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

亲王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郡王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行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

岂止皇后、太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冠服,都用“五爪龙”:嫔冠顶用东珠十颗,礼服用翟鸟等缎,五爪龙缎、妆缎、四团龙等缎。

“五爪坐龙”:

因龙的坐姿得名,用于团形装饰。

下图是明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缂丝龙袍样式:正是“五爪坐龙”。


北静王的穿着特点是:白!

从冠到衣,从上到下,作者明显在强调此人的“白色”特征。

反面看:北王、水容,一身白、系红带。

看下面这个图,一下就明白了:


镶白旗的特点,是白色镶红。镶白旗的衣甲,正是白衣红带!

多铎,是镶白旗的旗主,看旗上,是什么?“五爪坐龙”。

北王水溶一见宝玉,便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

还是意在“宝”、“玉玺”,而且毫不掩饰“早已闻名”。

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跟“玉玺”上一样的字。

水溶送给宝玉的贺敬之礼,“是前日圣上亲赐[艹脊][ 艹令]香念珠一串”。[艹脊][ 艹令]二字,都是草名,两字并非一词。因诗经中的“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广为人知,脊令,即鹡鸰,因此指兄弟。后文将此物写作“鹡鸰香串”,所以此处很明显是作者故意加“艹”,故意写错,还是用错误提醒读者,强调“鹡鸰”,强调“兄弟”。

“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说明什么?此人是皇帝的兄弟!

多铎,正是满清皇帝皇太极的兄弟。

多铎是豫亲王,所以穿“五爪坐龙”的“蟒袍”,也没有问题。

黛玉从扬州、苏州办完丧事回来后,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黛玉的态度很明显了,直接摔了,并说这个北王是“臭男人”。黛玉对此人的深深厌恶,说明这个北王不是黛玉的朱明阵营。

53回,贾府祭宗祠之前,作者专门写了这么一句:

人回:“北府水王爷送了字联荷包来了。”

然后写祭宗祠,出现了三副对联。综览大门、抱厦、正殿的三副匾联,只有大门的不是御笔,而且明确有“字”、“联”二字:

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两旁有一副长“联”: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字”、“联”都是衍圣公所书。

前文解过,此联“反了”,是天翻地覆,造反了!

北静王府水溶水王爷送了字联,紧接着的这副字联就“反了”,直指“造反”的字联跟北王水溶有关。

这个联系非常明显,否则红楼作者也不必写北王水溶送字联了。

28回,在黛玉葬花当日,宝玉说的奇怪药方,前文解过谜底是“胎儿龟蛋”,作者痛骂多铎这个胎儿血腥屠扬州。因四月二十六,是屠城第一天。

有人说如果是多铎屠扬州,那么多铎这个罪大恶极的罪魁祸首怎么没在这天出现?扬州怎么也没出现?其实都出现了,只是很隐晦,是红楼梦中一贯的故意隐、真事隐:

宝玉说完药方,被冯紫英请去,就是那段著名的女儿悲、愁、喜、乐,其间宝玉私会琪官,琪官“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

北静王出现了,是从琪官口里说出来的。而且昨天也出现了,琪官特意说“昨日”、“今日”的话,说“昨日北静王”给他汗巾。昨日是四月二十五日,多铎率领清兵破了扬州城。

注意,这个汗巾是:“大红汗巾”,是“茜香国”之物,“茜”是大红色,比如李商隐的“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

血,是大红色!

下面特意提醒读者:“睡觉时只见腰里一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袭人便猜了八九分。”

“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这话明显异常,既然是“大红汗巾”,则整条汗巾是纯红色,怎么能“血点似的”?“血点”以外是什么色?“血点”以外如有其它色,还能叫“大红汗巾”吗?

显然是异常提醒,作者故意用“血点似的”,强调:血!

多铎纵兵血腥屠扬州,是从四月二十五日夜破城,杀到五月初一,所以红楼梦中五月初一“打醮”,祈祷消灾免难。神前拈了戏,注意,贾珍说前两本时,贾母都有话,“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既然作者这样写,读者就要问:“为什么贾母不言语?”因为:《南柯梦》的地点,是“广陵”,“广陵”正是“扬州”!

贾母不言,作者不写,看出扬州,潸然泪下!

胎儿龟蛋,扬州屠城,“血”点似的大红汗巾:“昨日北静王”!

“北静王”跟“扬州城”的关系,在北静王多铎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就写的很明确了:

14回的回目: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北静王,对应“扬州城”,还需要再解释这个屠扬州的刽子手吗?



点击下一个:袭人:明朝的吴三桂,玷辱了好名好姓!+ 花气袭人知昼暖?席上有木樨?四月有桂花吗?+ 为什么打个络子把玉络上?谁拿金线?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1: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8: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林红玉//袁崇焕+滴翠亭+宝钗扑蝶】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林红玉:袁崇焕 + 林红玉的手帕在说什么?滴翠亭事件:暴露了“宝钗扑蝶”的秘密?为什么红玉怕林姑娘听到?宝钗施计陷害谁?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3】



10.17 林红玉:袁崇焕
林红玉在前八十回中,只集中出现在24回到27回,只写了三事:与贾芸手帕传情;在滴翠亭被薛宝钗施计谋;为王熙凤所用。

虽只四回三事,但对林红玉明显不像其他小丫头,比绮霰、碧痕等大丫鬟用墨都多,有多次专门场景来突出林红玉,让我们能认出其反面人物:袁崇焕。

林红玉第一次出场,是在绮霰斋,宝玉的外书房,是写贾芸正文带出来的角色,只是生的细巧干净,说话简便俏丽,连姓名都没给出。

第二天给宝玉倒茶,遭秋纹、碧痕一场恶意,刻画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俐爪,容不得别人现弄、高攀,红玉却不用贾芸做借口,只说“只因我的手帕子不见了,往后头找手帕子去”。

然后只要写到红玉,就说她的“手帕子”,而且此回的回目也是“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帕”字重复11次,红玉的手帕子在写什么?

表面与贾芸手帕传情,但我们知道,红楼梦反面写的不是儿女情,种花木的贾芸,是南天一柱郑成功,与蓟辽督师袁崇焕不同时期,一南一北,没有交集,属于我们前文说的关公战岳飞,各写各的事。

“帕”字既然重复强调超过十次,我们就要弄清字义,看同时期的《康熙字典》,帕:“【廣韻】額首飾。【正字通】紅綃抹額,軍容也。【韓愈·元和聖德詩】以錦纏股,以紅帕首。”

除了手帕之意,还有:“軍容也”,并用韩愈的诗“以红帕首”作为例子。这个角色叫什么?小红,红儿,手帕,“以红帕首”反面可指“军容”。

像平儿的“镯”子,在《康熙字典》中,还有“【說文】鉦也。从金蜀聲。軍法,司馬執兩鐲。”除了首饰,还可指司馬執的軍法。

红楼梦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善用汉字的多音和多义,来表达“一手二牍”之意,前文讨论的多了。所以,红玉和贾芸的手帕子,既有“军容”之意,则反面表示两人都是统帅三军的将领。

而且,写林红玉总是与林黛玉这个崇祯帝故意联系,很明显:

袭人笑道:“我们这里的喷壶还没有收拾了来呢,你到林姑娘那里去,把他们的借来使使。”红玉答应了,便走出来往潇湘馆去。

小丫头佳蕙跟红玉说,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她,让红玉替她收着。佳蕙道:“我想起来了,林姑娘生的弱,时常他吃药,你就和他要些来吃。”

就像红玉说的,“胡说!药也是混吃的?”明显是跟林黛玉故意联系。

还有在滴翠亭,宝钗无故提到黛玉,问红玉和坠儿二人:“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

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

林红玉,与林黛玉的名字,只一字之差,这是个重要线索,表明此人与林黛玉关系重大。而且突出的是“红”字,“红”是朱明阵营。

所以,这些信息串起来,得到的线索是:与林黛玉崇祯帝有重大关系的将领,显然此人是朱明阵营。

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前文解过,宝钗扑蝶,是扑打二玉,反面看是宝钗扑打黛玉崇祯的江山。然后发生了滴翠亭事件。

亭里是红玉和坠儿,还在说“手帕子”!涉及到“爷们家”,私情传递,因此说誓,不告诉一个人,怕人听到。在宝钗看来,是“奸淫狗盗”,是“他的短儿”,而且仅从声音,宝钗便知是“宝玉房里的红儿”,说明此人早被宝钗留意,是个“素昔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

宝钗躲不及,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宝钗说黛玉“藏在这里”,来找黛玉。这话暴露了“宝钗扑蝶”的秘密:串起来看,宝钗是在潇湘馆门前,见到宝玉进去找黛玉,然后出现“一双玉色”蝴蝶,宝钗扑打,跟到滴翠亭的,这里说“看着林姑娘在这里”,来找黛玉。所以说那一双玉色蝴蝶比喻黛玉、宝玉,“宝钗扑蝶”是扑打二玉。

一直有人说宝钗腹黑,陷害黛玉,这是没看清事实及后果。什么叫陷害?无中生有,对某人不利,才是陷害。薛宝钗是无中生有了,但相对于两个小丫头,对林黛玉能有什么不利?黛玉可是贾母宠爱的荣府小姐,不要说两个小丫头子,即便是袭人、晴雯这样的大丫鬟,能对林黛玉造成什么不利?丫鬟、小姐,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而且私情传递的是林红玉,不是林黛玉。没有不利,则陷害黛玉的说法就不成立。

薛宝钗陷害的不是林黛玉,是林红玉。从红玉的反应也能看出,“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红玉怕林黛玉听到!林姑娘一定听了话去了!了不得了!

综观滴翠亭事件,明确写了薛宝钗使了计谋,因“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之一,薛宝钗用计谋很明显。红玉有“短儿”,怕人听到,尤其是怕林黛玉听到!前文说过写林红玉总是故意联系黛玉崇祯帝,此处故意联系林黛玉更明显。而且书中明确用了“造反”二字:“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

读者很容易看出,这段反面是说皇太极施反间计,陷害袁崇焕。

清人修的《明史》中,也不止一次记载此反间计,在袁崇焕列传:“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末尾还有“庄烈帝又以谗间诛之”。

在《清史稿》的鲍承先传中,详细记录了“上”皇太极与鲍承先等人施此反间计:“上诫诸军勿进攻,召承先及副将高鸿中授以秘计,使近阵获明内监系所并坐,故相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有二人自敌中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经略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内监杨某佯卧窃听。越日,纵之归,以告明帝,遂杀崇焕。”

所以,“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的人,不是林红玉,而是林黛玉崇祯帝。所以红玉说“了不得了!林姑娘一定听了话去了!”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凤姐说认林红玉作干女儿?为什么林红玉做了王熙凤的丫头?+ 为什么坠儿说日后不得好死?袁崇焕因什么罪被“凌迟”?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3: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8: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林红玉//袁崇焕+孙承宗熊廷弼】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为什么凤姐说认林红玉作干女儿?为什么林红玉做了王熙凤的丫头?+ 为什么坠儿说日后不得好死?袁崇焕因什么罪被“凌迟”?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4】



用“造反”更确定了袁崇焕。袁崇焕之所以被“凌迟”,是因“谋反罪”。《明史》载:“法司坐崇焕谋叛”,“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有“清史研究第一人”之称的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写道:“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皆以盖世之才,治辽事而有余,然或内毁于阉党,外罹于反间,不终其位。”

梁启超说:“古今冤狱虽多,语其关系之重大,殆未有袁督师若者也”,“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从回目上看,“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不是很确切:宝钗扑蝶,是在潇湘馆前到滴翠亭的路上,到滴翠亭时,已经不扑了,听到滴翠亭里有人说话,躲不及才使计谋脱身。所以宝钗扑蝶是滴翠亭事件的前奏,或者说大背景,滴翠亭主要发生的是,红玉怕人听到的话,和宝钗使计陷害红玉。回目下句对应的是:黛玉葬华!可见宝钗扑蝶和滴翠亭事件,反面关系重大,因宝钗皇太极用反间计,直接导致了黛玉崇祯帝“磔”红玉袁崇焕,自毁长城。

再看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小丫头坠儿。我们前文分析过,说坠儿是大将毛文龙,在这回是个验证。滴翠亭事件,导致袁崇焕被杀,给袁崇焕定罪,主要有两条,“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二事”,“专戮大帅”就是袁崇焕擅自用尚方剑诛杀皮岛大帅毛文龙。在滴翠亭,同红玉说话,私情传递的,偏偏是这个坠儿,而且坠儿说誓,“日后不得好死!”

红楼梦中,常用谶语,这些旁敲侧击的话,往往一语成谶。综合前文对坠儿偷镯子等分析,也能看出,反面隐了坠儿毛文龙被林红玉袁崇焕诛杀,所以成了袁崇焕被杀之罪,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不用写那么明,用坠儿誓言隐写一笔即可,正面故事也不能杀了小丫头。

佳慧说:“可气晴雯、绮霰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捧着他去。你说可气不可气?”

这话明显不对,林红玉是林之孝的女儿,论“仗着老子娘的脸面”,晴雯怎能比得过红玉!

有异常就要注意上下文,然后红玉找笔,却是“前儿晚上莺儿拿了去了”,然后“一径往宝钗院内来”,写明了林红玉与薛宝钗皇太极的人有来往。

一方面是皇太极使反间计,导致袁崇焕被冤杀;一方面是崇祯帝钦定的案子,而且走了司法程序,有理有据,在袁崇焕被“磔”之时,北京城的人都认为皇帝圣明,袁崇焕私通敌国。也就是说,两种说法都有,都有人信,红楼作者对这种事采取不做定论,两面都反映的写法。而且不只袁崇焕,对其他人也都是两面反映的写法,如对魏忠贤,有刻画其歹毒的坏的一面,也有肯定其治国能力的一面,两面都写,从两方面都抓其特征来刻画这个历史人物。

凤姐说认红玉作干女儿时,笑道:“林之孝两口子都是锥子紥不出一声儿来的。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的一对夫妻,一个天聋,一个地哑。”

这也明显异常。从林之孝两口子多次出场的描写中,能看出两人都很精干,话并不少,而且说话很有分寸有技巧。比如,宝玉生日,林之孝家的来查上夜的人,不仅警告下人,还规劝宝玉,早睡早起,称呼丫头,尊重长辈,落脚在“这才是读书知礼”,“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还有“来旺妇倚势霸成亲”,林之孝劝谏贾琏的话,既说明了旺儿的儿子不配彩霞,处事又圆滑,“如今且恕他”。

那么这个异常又在强调什么?看下因何事提起林之孝?王熙凤乱认干女儿!把林红玉的妈都认了干女儿,却不认得干女儿的女儿,哈哈哈!这里通过异常提醒和这种荒唐夸张,反面揭示:魏忠贤认了一大堆干儿子的历史事实。

不说别人,就上面刚说的毛文龙,“拜魏忠贤为父,塑冕旒像于岛中”。一个皮岛将领,都让魏忠贤认作了干儿子,在鸟不生蛋的荒岛,都给魏忠贤建了生祠,可见魏忠贤认干儿子到了何等荒唐的地步!

宁锦大捷后,“忠贤因使其党论崇焕不救锦州为暮气,崇焕遂乞休。中外方争颂忠贤,崇焕不得已,亦请建祠,终不为所喜。七月,遂允其归,而以王之臣代为督师兼辽东巡抚,驻宁远。”

袁崇焕为什么不出兵救锦州?因为袁崇焕识破了皇太极“围城打援”之计,而且赵率教新修筑了锦州的防御工事,袁崇焕认为赵率教能守住锦州城,所以坚守宁远,不为所动。结果不出所料,皇太极见计不售,又引兵来攻宁远,也攻不下,只能退兵。

将领根据敌情,临机决断,该守该战,岂是这帮文官们瞎论的?这帮王八蛋“全不知兵”,却肆无忌惮评论、弹劾将帅!袁崇焕打了胜仗,也请建祠了,但终不为魏忠贤所喜,还是被免职回家了,可见魏忠贤当时一手遮天到什么地步!

这也是红楼梦中,林红玉做了王熙凤丫头的原因。因为魏忠贤当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不仅朝政,连军队都抓在手里了,所以袁崇焕、毛文龙这些将领,都只能算他的“丫头”,或者是在他管辖之下守护宝玉这个朱明江山的“丫头”。所以书中这样的安排,从反面看,很符合天启年间的历史。



点击下一个:邢岫烟:袁崇焕“通敌”吗?+ 邢岫烟与薛李两家来京:己巳之变!+ 凤姐、贾母来芦雪广做什么?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冬至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24 1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9: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邢岫烟//袁崇焕】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邢岫烟:袁崇焕“通敌”吗?+ 邢岫烟与薛李两家来京:己巳之变!+ 凤姐、贾母来芦雪广做什么?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冬至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5】



10.18 邢岫烟:袁崇焕
上节解读林红玉时说到,袁崇焕被“磔”,是皇太极使反间计?还是袁崇焕“通敌”?红楼梦是从两方面都抓特征来刻画人物。但对林红玉的刻画,主要是滴翠亭薛宝钗皇太极使反间计,对袁崇焕是否“通敌”的特征,从林红玉这个角色没有充分反映。

所以红楼梦中又专门设计了一个角色,来反映“通敌”的袁崇焕:邢岫烟。邢岫烟跟薛家结亲,这“通敌”太明显了!但请注意,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谋之于凤姐儿,贾母去瞧凤姐儿时,凤姐儿便和贾母说,是贾母硬作保山,邢夫人“将机就计”便应了。这事老太太是主亲,还有一位媒人是尤氏,这两位可是万历帝和隆庆帝,那么能说邢岫烟是私通敌国,真的“通敌”吗?还是模棱两可!既刻画了此人“通敌”的明显特征,又不做定论,高!真高!

而且,注意邢夫人“便应了”之前的“将机就计”,“将机就计”是从“将计就计”这个成语化来的,也难说有什么错,但对“计”的强调却是很明显的,还是强调了袁崇焕“通敌”事件中:有“计”。红楼梦中,这种用字精微之处很多,很妙!从反面解味,更妙!

其实邢岫烟一出场,一作诗,就亮明了是袁崇焕:

先看邢岫烟出场,注意“来京”的几拨人马:

丫头们说“来了好些姑娘奶奶们”。

宝钗笑道:“我们薛蝌和他妹妹来了不成?”

李纨也笑道:“我们婶子又上京来了不成?”

首先强调了两拨:薛宝钗家的人,和李纨娘家的人。

邢岫烟一家是跟王家“一处来了”,李纨家的人是“半路遇见”,薛宝钗家的人是“随后赶来”,为“随后赶来”找了个什么理由呢?“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可是一到贾府,就再不提发嫁的事了,过了两三年,到八十回也不提发嫁,跟薛宝钗一样,来贾府就不走!

主角儿林黛玉的反应呢?“不免又去垂泪。”黛玉崇祯帝垂泪!

50回芦雪广联诗前后这几回,同样穿越了几十年好几件事同时在描述,其中明显就有“己巳之变”,前文在崇祯的历史中做过介绍。皇太极攻不破袁崇焕的关宁防线,只能绕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的骑兵为向导,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龙井关和大安口,从喜峰口破口,直趋北京城。袁崇焕亲率关宁铁骑,千里赴援,抢先赶到北京城外,拼死打退清兵之后,袁崇焕却被下狱,终以通敌谋叛之罪被凌迟。

到京来贾府的三拨人马:

李纨孝庄娘家的婶子,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孝庄是蒙古人,反面看这拨是蒙古人马,为清兵做向导的蒙古骑兵。

薛蝌和他妹妹薛宝琴,是薛家满清的人马。前文解过“真真国的女孩子”,女真,就是“外国美人”薛宝琴。

以邢岫烟为代表,跟王家一处来的人马。前文解过贾史王是一家,这路是朱明自家人马,便是袁崇焕率领的关宁铁骑,也确实分了两路,由平辽总兵赵率教率领四千骑兵,日夜奔驰,急救遵化,却被皇太极埋伏打援,全军覆没。这路官兵,包括大将赵率教,全部壮烈牺牲。

所以放在“己巳之变”的历史背景下看来京的这三拨人马,就很清楚了,也才能理解“半路遇见”、“随后赶来”这些原文用字的精妙。

他们来后发生了什么事?一场大雪!

我吟一句诗,一句词:

一诗:雪满山中高士卧。

一词:壮志饥餐胡虏肉!

不用多解释,能看长文到此的朋友,自然懂得“雪满”,和为什么在“芦雪广”吃“鹿肉”!

重复了6次“鹿肉”!重复了8次“芦雪”!“芦雪”入了回目。

湘云说“腥膻”,回目中用字也是“腥膻”!

张煌言临刑感叹:“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大好江山,沦于谁手?

“己巳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崇祯二年的十月,至次年正月。

看看这几拨人来京时间:前一回香菱学诗,写的很清楚,薛蟠是十月十四日出行。薛蟠去哪儿了?金陵,南京!明朝是双京制,南京也是一个京城,其实这个提示已经很清楚了:薛蟠多尔衮去了“京城”。然后这帮人也来到“京城”,过了几天,一场大雪,“芦雪广”联诗,诗中的“龙斗”,大家自己去看,这里不解诗。然后薛姨妈来贾母处,一张口先说:“好大雪!”说请老太太赏雪的话,贾母笑道:“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

庚辰本:忽见雪(【雪】改作【薛】)姨妈也来了,说:“好大雪!”

注意老太太的话:

这是十月里头场雪,很清楚:这是十月。

还有,老太太提醒读者:“下雪的日子”!

为了强调“下雪的日子”,凤姐儿和老太太合伙儿说了段相声:

凤姐儿笑道:“姨妈仔细忘了。如今竟先秤五十两银子来,交给我收着,一下雪我就预备下酒。姨妈也不用操心,也不得忘了。”贾母笑道:“既这么说,姨太太给他五十两银子收着,我和他每人分二十五两,到下雪的日子,我装心里不快,混过去了,姨太太更不用操心,我和凤丫头到得了实惠。”凤姐将手一拍,笑道:“妙极了!这和我的主意一样。”后面还有让众人“笑倒在炕上”的话,不多赘述。

“不用操心”,“不得忘了”,“心里不快”,“混过去了”,在说什么?“下雪的日子”!----妙极了!

作者通过重复、笑话等多种手段,一直在向读者强调:这是十月!下雪的日子。

也多次重复强调:正月!

吃“鹿肉”,平儿也来了,写的很清楚:“凤姐打发了平儿来回复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

“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凤姐又来了!来干什么?

凤姐儿又问:“你们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众人听了都笑道:“可是到忘了,如今赶着作几个好的,预备正月里顽。”

重复“正月”:“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正月里顽”。

注意第三个“正月”:贾母也来了!贾母来说什么事?

贾母因问作何事?众人便说作诗。贾母道:“有作诗的,不如作些灯谜,大家正月里好顽的。”

贾母又说“灯谜”,“正月里好顽”!

所以,“正月里作灯谜”,这句话本身就是谜语,谜底是:正月!

己巳之变:十月到正月。

凤姐不识字,竟然作了一句诗!而且是“芦雪广”联诗的第一句!

这显然是个很大很大的异常。凤姐儿笑道:“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

重复三次“北风”!北、风,都是满清关键字。“北”是“北方”,“风”指“清风”,“下雪”必刮“北风”,凤姐说的很直白了。

芦雪广联诗,凤姐儿跑来,就说了重复的“正月”,和重复的“北风”,然后就走了,所以凤姐儿的来意,太明显了。

说到诗句,有人又要说“红楼梦中时间混乱”的话,这里反面解读的“十月到正月”的“己巳之变”的说法,恐怕靠不住,为什么?因为诗句明显写的是“冬至”: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之极,太阳到南回归线,所以是北半球的中国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日,太阳回头,向北移动,北斗七星的斗柄也开始向东转,所以说“阳回斗转杓”是冬至的标志。

“葭动灰飞管”,更是古代用律管测量冬至时刻的特有方法,把芦苇茎里的膜烧成灰,放入律管,“气至者灰动”,到冬至节气,阳气初生,里面的灰就会飞起来。我们祖先的智慧,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杜甫的诗《小至》,有“冬至阳生春又来”,“吹葭六管动浮灰”之句。所以,葭管飞灰,便确定是冬至。

冬至是十一月的节气,并非十月。联诗完后,贾母却说是“十月里头场雪”,这不是时间混乱吗?要是放在“己巳之变”的崇祯二年,冬至也是十一月初七日,跟老太太说的“十月”不是矛盾吗?

这就是我们从正面读红楼碰到的很多很多问题之一,从正面找不到合理答案,只能得出“红楼梦中时间混乱”的结论。

答案还是在反面!或者说这些问题只有在反面才能找到合理答案。

看“己巳之变”的几个重点时间:

十月二十七日,清兵攻破喜峰口。
十一月初一日,京师戒严。
十一月二十日,清兵到北京城下。
十一月下旬,德胜门、广渠门、左安门外激战。
十二月初一日,崇祯帝逮捕袁崇焕。
很明显,北京城下的双方激战,正发生在冬至后的十一月。所以双方斗诗,说“阳回斗转杓”,阳回了斗柄转了,显然是过了冬至日。

所以,“十月到正月”,指出“己巳之变”;“阳回斗转杓”的时候,“龙斗阵云销”,是发生在“京城”的“龙斗”。反面看这些事件、时间、人物等,才没有问题。只在正面、曹家的沟沟坎坎里,再下功夫也没用!大方向错了。



点击下一个:冻浦不闻潮,空山泣老鸮:诗经《鸱鸮》+ 红梅花得红,岂是寻常色?庾岭、罗浮指谁?+ 邢岫烟为什么穷到无避雪之衣?岫烟名取自崇焕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3: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09: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邢岫烟//袁崇焕++】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冻浦不闻潮,空山泣老鸮:诗经《鸱鸮》+ 红梅花得红,岂是寻常色?庾岭、罗浮指谁?+ 邢岫烟为什么穷到无避雪之衣?岫烟名取自崇焕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6】



芦雪广联诗,岫烟有两句:

“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

“空山泣老鸮。阶墀随上下,”

冻浦不闻潮:

己巳之变,岫烟赶来,把水冻住,不让潮起。岫烟是谁?袁崇焕。

空山泣老鸮:

先看典故,张煌言的《湖心亭书壁》:

风吹野火火不灭,老鸮夜啼山鬼泣。
菰蒲秋晚闇汀洲,断树残枝不堪折。
苏公堤上衰草黄,愁云惨淡锁垂杨。
家家夜雨鸣砧杵,处处秋声欲断肠。
空有好花簪不得,万条弱柳垂金色。
红尘埋杀合欢枝,春风自解同心结。
翡翠堂前明玉珰,佳人云散泣莲芳。
至今惟有湖心月,犹自娟娟上粉墙。
袁崇焕是张煌言之前的人,读不到张煌言的诗,但红楼作者可以。作者给邢岫烟典用张煌言的“风吹野火火不灭,老鸮夜啼山鬼泣”,张煌言是什么人?抵抗的是哪个异族入侵?其意自明。虽然老鸮夜啼,山鬼哭泣,恐怖一时,但野火烧不尽,犹有湖心月。

老鸮猫头鹰,典故的源头,当然是诗经里那首著名的《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鸱鸮鸱鸮,你这恶鸟!已经夺走了我子,再不能毁掉我室!

现在你们这些下民,有谁敢欺侮我?

这两句,让袁崇焕在北京城下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兵,怒吼出来,竟很对景!

如怒吼“已经夺走了我的子民,再不能毁掉我的京城!”更对景。

我们也就明白了,岫烟联句,为什么用了“老鸮”的典故。

用“红梅花”三字作诗,这次来京的三路人马各得一字:

邢岫烟得“红”字,红是朱,表明了岫烟是朱明阵营。

李纨的妹妹李纹得“梅”字,也符合李纨的“老梅”。

薛宝琴得“花”字,也符合玄烨得华的历史。

我们看邢岫烟的诗:

  咏红梅花 得“红”字 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浮罗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桃未芳菲杏未红:未到春,点“红”字。

冲寒先已笑东风:能笑“东风”者,当时没几人。

颔联:庾岭、罗浮,是明确的袁崇焕特征,过了大庾岭就是广东,罗浮山更确定了袁崇焕,袁崇焕家就在罗浮山下。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袁崇焕有《度庾岭》、《归庾岭》的诗留世,“客路过庾岭,乡关渐已违”。

袁崇焕为故乡父老写了《募修罗浮诸名胜疏》,有:“罗浮洞天,去余家不下四十里”。从我家现在看秦岭很清楚,我家距秦岭就是四十里,四十里是目光所及的距离。

什么魂?飞庾岭。什么梦?梦未通。

看袁崇焕被磔前,留下的诗《临刑口占》: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什么梦?半世功名在梦中。什么魂?忠魂依旧守辽东!

岫烟诗的颈联:两句对仗,描写梅花。

看来岂是寻常色:缺主语,主语是什么?邢岫烟所得“红”字,“红”岂是寻常色?“红”是“朱”,“朱”是大明皇家!

浓淡由他冰雪中:表达了岫烟的超然淡定,是浓是淡?黑白忠奸?此身功过?身后之名?由他!

“冰雪中”,对应上句的“寻常色”,是朱色,对雪满。

尾联的“冰雪”,对照了首联的“东风”,都是满清关键字。

52回,却金酋前,宝玉来潇湘馆,“不但宝钗姊妹在此,且连邢岫烟也在那里”。在潇湘馆,林黛玉面对两个“野驴子”的时候,在黛玉跟前的是谁?邢岫烟!看清袁崇焕,就能理解这种安排的微妙。

刻画邢岫烟,还有一个显著特征:穷。

“因此凤姐儿又怜他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他些。”

“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

凤姐让平儿给袭人拿猩猩毡的冬衣,平儿把一件大红羽纱的顺手拿出来,“叫人给邢大姑娘送去”。

到后来,岫烟甚至把棉衣都当了,为什么邢岫烟穷到这种地步?

崇祯一朝,一直处于钱粮不足、将士缺饷的状况。袁崇焕刚上任,还未出京,“川湖兵戍宁远者,以缺饷四月大噪,余十三营起应之,缚系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

连续缺饷四个月,官兵哗变,十三营起而响应,把巡抚、总兵官等都绑了,可见当时缺饷到什么程度!后来巡抚毕自肃“自经死”,袁崇焕抵关后,“捕十五人戮之市”,以雷霆手段才平息了兵变。

“崇焕在辽,与率教、大寿、可刚定兵制”,“合四镇兵十五万三千有奇,马八万一千有奇,岁费度支四百八十余万,减旧一百二十余万。帝嘉奖之。”袁崇焕把军费开支不得不减了二成。

所以我们就能理解邢岫烟“并无避雪之衣”,是部队钱粮不继,军需不足。“雪”指敌人,雪满的薛家。

无论是平儿袁可立,还是凤姐魏忠贤,为袁崇焕提供军需物资,从反面看,都很符合历史。在天启朝,如果没有魏忠贤的大力支持、后勤保障,会有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吗?这是显而易见的。

宝玉生日,为什么也是岫烟生日?同平儿袁可立,前文也解过,为其过生日、坐上席,是给予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并且石头拷问:如果袁可立在位,如果袁崇焕在位,第二天会“老爷宾天”吗?这些人不能用好,也是石头的遗憾!

第二天,“老爷宾天”之日,为什么是岫烟给宝玉解释“槛外人”,揭露妙玉是别号“一鑑”的三皇子定王?

宝玉“刚过了沁芳亭”,是在潇湘馆前遇到岫烟的,暗示邢岫烟常在黛玉处走动。袁崇焕与定王没有交集,由岫烟来说妙玉定王事,比黛玉说好。如果由黛玉告诉宝玉这些话,读者会想,黛玉为什么跟妙玉走的近?容易把黛玉和妙玉定王的父子关系亮明了,不利真事隐。宝玉本要问黛玉,已经点出黛玉了,又合情合理,不会引起读者疑心,这样表达显然更好。同时也表明了岫烟是朱明阵营,也是一石多鸟。

还有邢夫人侄女的身份,很巧妙:像对林黛玉的身份设计,表面是亲戚,不是贾家人,这样在贾府被抄家时,不会被抓。贾府的男人、女人都被抓走了,林黛玉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暂理荣国府的不二人选,而且从小在荣府长大,也有义务担负起这个责任。反面便是崇祯时期,风雨飘摇,无人相帮,最终无力挽回危局,玉带林中挂,上吊而亡。邢岫烟也一样,贾赦家里被抄后,只有邢岫烟能以半个主人的身份,代为管理家事,便能和林黛玉共同撑起贾府。这样的设计,在八十回后,贾府被抄家后,方显其妙,却早已千里伏线。

其实,“岫烟”反面是“崇焕”,从人名早已设定了:

岫:“《爾雅》岫本作山穴,亦通作山用。”比如:李商隐的“骊岫飞泉泛暖香”,辛弃疾的“云破林梢添远岫”,岫都是山。

崇:“【說文】嵬高也。”山大而高为崇。

再看“荣禧堂”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所以说,“岫烟”这名字,取自“崇焕”。



点击下一个:刘姥姥、板儿:李自成、李过 + 板儿是凤姐的侄儿?刘姥姥说带你侄儿来,谁的侄儿?作“煞事”来!+ 北京话“姥姥”什么意思?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2-01-06 10: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1: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人物结构图,红楼人物对应表 :明末六帝,南明四帝,清初皇帝,将帅汉奸,嘉靖后代,朱明宗室,都在贾府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2】



10.22 红楼人物对应表



能看出贾府人物结构,规律很明显,前文总结过。

贾府两个敌对势力也很清楚:薛家满清、农民军。

还解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将帅、汉奸,分左右列出。





对照参考图1,贾府人物架构图:






对照参考图2,末世六代人物图:




嘉靖后代,朱明宗室,一个不落,都在贾府。



点击下一个:抄本避讳玄烨、胤禛、弘历等字,跟红楼作者、原本有什么关系?+ 怡亲王府抄本,能成为《红楼梦》写曹寅家事的证据吗?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3 11: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1: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抄本避讳玄烨、胤禛、弘历等字,跟红楼作者、原本有什么关系?+ 怡亲王府抄本,能成为《红楼梦》写曹寅家事的证据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3】



11 明辨真假
自胡适先生以曹雪芹、访舜巡等“考证”开山以来,至今有很多“很重要的证据”、“很可靠的证据”被“考证”出来,作为《红楼梦》是写曹家事的“铁证”。虽然从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到今天的网络,一直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从未断过,也无论这些“考证”、“证据”多么漏洞百出、相互矛盾、不能验证,却一直被红楼读者奉为圭臬。普通读者好像不懂得质疑,也不会自己思考、辨别,虽然很多结论跟原文对照一看就有问题,一想就有矛盾,一比较就能看出漏洞,读者却选择回避,好像这些东西有多深奥,从来不敢触及,甚至想都不想。

本章就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很可靠的“铁证”,试着来辨析一下,看看这些所谓的“铁证”,到底有多“铁”?有多“水”?有多么经不起验证!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并启发一下红楼读者的思路,怎么样在多种可能性中分辨,再权威的结论也要放到《红楼梦》的原文中各处验证一下,是否有矛盾,能不能自圆其说,在读书中思考,太相信别人则会失去读书的乐趣,思考的乐趣。

还有一些是属于逻辑不清、考虑问题不全面,类似盲人摸象得到的结论,看似头头是道,却对基本的前提、约束,和整体环境完全不考虑,从而得到脱离实际的结果。

比如本文开始就提出的一问:在满清文字狱下,红楼作者假托石头记录的故事,开卷即明确告诉读者“将真事隐去”, “用假语村言”,那么,作者怎么可能把自己的真名真姓写在此书来历中呢?这事关作者和全族人的性命!作者在书中把所有人名、真事都隐了,为什么却非要冒着灭族的危险署上自己的真名曹雪芹呢?在石头、空空道人、孔梅溪、曹雪芹这些化名中去考证这本书的作者,无异于刻舟求剑!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引经据典,看似头头是道,实则经不起一问。

再如,经常看到一些“红学研究”文,郑重其事地讨论哪个抄本避讳玄烨、胤禛、弘历等字,所以推论出《红楼梦》成书于康熙朝还是乾隆朝,甚至说这种避讳的研究,“在红学界争论激烈”,哈哈哈!恕我笑的不厚道,如果这些玩意儿都要争论,还好意思说“红学界”?

拿着转抄了N遍的手抄本,或者叫过录本,看到抄本上“玄”字避讳了没避讳,“弘”字缺笔了没缺笔,跟红楼作者有什么关系?跟红楼作者写的原本有什么关系?抄本避讳了,能推论原本也避讳了吗?抄本没缺笔,能判断原本也没缺笔吗?

一个手抄版本,比如甲戌本没避讳“玄”字,只能说抄这个本子的时候,这个抄手没避讳“玄”字,只能说明这个本子的抄录时代,和这个抄手或主人的避讳、身份等。之前还转抄了N-1遍呢?知道都是哪些人什么时间抄的吗?一个文章被转发三次后,看到的人还认识此文作者吗?一样的道理。在之前其他抄手转抄的过程中,有没有把本来缺笔的“玄”字,抄成不缺笔?至少我们现在看到,在庚辰本、己卯本中,“玄”字有些避讳了,有些没避讳。比如庚辰本第一回:“此乃玄(没避讳)机,不可预泄”;“玄(缺末笔)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两句只隔一行的话,一个“玄”字没避讳,一个“玄”字缺末笔。您能推论说这个本子之前的N-1个转抄本,都是先那个“玄”字没避讳、后那个“玄”字避讳了吗?显然不能肯定!那就更不能得到结论:红楼作者写的原稿,也是跟这本一样的避讳。所以显然不能据此判断红楼作者的身份,和《红楼梦》的成书年代。

有个典型的例子,己卯本的“晓”字、“祥”字,大多数缺笔,但也有不避讳,比如“世人都晓神仙好”。据此推导出这个己卯本是怡亲王府的抄本,因此避讳“胤祥”、“弘晓”,这可以,只要结论是针对看到的这个抄本,当然可以。很容易想到,《红楼梦》原稿并未避讳“晓”字、“祥”字,在怡亲王府转抄时,才避讳了。但不能据此己卯本得到结论:《红楼梦》成书于1730年“弘晓”袭“怡亲王”之后,更不能得到红楼作者是“弘晓”的后代或怡亲王府之人。您看到的抄本是否避讳某些字,不能得到《红楼梦》作者和原稿的结论。

这么简单的逻辑,读者只要思考,便能明辨真假。但这样的问题,至今仍然争论不休。

跟胡适考证曹雪芹一样,有些大师,也用避讳论《红楼梦》作者。比如冯其庸先生,在1993年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庚辰本作的序中:

“第七十八回末,芙蓉诔末尾,“成礼兮期祥”的“祥”字,避讳写作[礻兰](祥字缺末笔)等等,凡此种种,均可见作者生前死后之痕迹,足供研究者,是诚至可宝也。

虽然,今之传本已非庚辰原抄,实系庚辰之过录本。然雪芹原抄,已渺不可得……”

一方面说这是过录本,原稿已渺不可得,另一方面因“祥”字的避讳,“可见作者生前死后之痕迹”,而且认为足供研究,诚至可宝。

当然先生之意,有抄本流到怡亲王府,可看作是一个线索、痕迹。但被其他人放大到:曹寅家和怡亲王府亲厚,这又成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此书是写曹寅家事的证据。

这样的抄本“痕迹”,能作为《红楼梦》作者和原稿的证据吗?

只要稍微辨析一下这个事儿,以怡亲王府势力之盛,人脉之广,要想拿到什么珍本、孤本的书还得不到?更何况只是借到一个抄录本,再抄录一遍而已,这需要跟原稿作者有联系吗?如果红楼作者意在“真事隐”,会低调行事?还是高调张扬?可想而知。如果《红楼梦》真是曹家写的抄家之事,这样的书敢送到怡亲王府吗?虽然关系亲厚,敢赌亲王对曹家的亲厚胜过对皇帝吗?弘晓父子和弘历父子对曹家什么底细不清楚!万一看出来写曹家抄家之事,这不是自取灭族吗?有必要冒这个险送书吗?而且,如果是曹寅孙子写的书,怡亲王看到八十回没完,批语又有“狱神庙”、“悬崖撒手”等后面的故事线索,怡亲王不想看完吗?没遗憾吗?无论是依亲厚还是凭势力,怡亲王从曹家得不到后文的抄本吗?

雍正的弟兄们,有“阿其那”,有“塞斯黑”,是雍正骂作猪狗不如的人,唯独有一个“铁杆”兄弟,便是怡亲王胤祥。如果怡亲王弘晓看到第一回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以弘晓对曹家底细和当时状况的了解,比起胡适至今“考证”出来的“证据”,要了解的多得多得多,胡适都能看到的“曹家抄家”之事,弘晓看不出来的可能性有多大?会是什么后果?此书是“真事隐”,却把作者“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向怡亲王、向当朝暴露无遗,到底是谁脑子进了海?是曹家的人?还是考证曹家的人?

所以,从怡亲王府抄本得到的所谓的“曹寅的孙子写曹家事”的证据,根本经不起反问,经不起验证。

这些都是不考虑整体环境,随意得出结论,而且也不验证。

对曹家“考证”的“证据”,至今越来越多,本文不逐个分辨,只选出访舜巡、衍圣公、时宪书、续琵琶等几个有代表性的予以辨析。其它的纷纷扰扰也太多,不胜枚举,红楼读者只要思考,自可分辨。



点击下一个:胡适《红楼梦考证》:太祖皇帝仿舜巡?还是访舜巡?+ 康熙南巡考证结论:四次接驾?接驾四五次?四次以上?是可靠证据吗?曹家接驾?还是织造署?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7 12: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1: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访”字何意?总共接驾几次?六次还是四次?+ 看正面还是看反面?反面到底说的是什么故事?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5】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甲戌本、庚辰本,都是“访”舜巡,不是“仿”字。 “访”字,在八十回中出现了二十多次,全部列出来看: “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 甄士隐同疯道人去后,“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 “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 “以待寻访女儿下落”。 “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阅读全文​
​赞同 7​
​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胡适《红楼梦考证》:太祖皇帝仿舜巡?还是访舜巡?+ 康熙南巡考证结论:四次接驾?接驾四五次?四次以上?是可靠证据吗?曹家接驾?还是织造署?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4】



11.1 访舜巡
先看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把“康熙南巡”有关的内容摘出来:

----(节选)

又我的朋友顾颉刚在《江南通志》里查出江宁织造的职官如下表:

康熙二年至二十三年 曹玺
康熙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 桑格
康熙三十一年至五十二年 曹寅
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四年 曹颙
康熙五十四年至雍正六年 曹頫
雍正六年以后 隋赫德
又苏州织造的职官如下表:

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 曹寅
康熙三十二年至六十一年 李煦
----(节选)

(3)康熙帝六次南巡的年代,可与上两表参看:

康熙二三:一次南巡 曹玺为苏州织造
康熙二八:二次南巡
康熙三八:三次南巡 曹寅为江宁织造
康熙四二:四次南巡 同上
康熙四四:五次南巡 同上
康熙四六:六次南巡 同上
(4)颉刚又考得“康熙南巡,除第一次到南京驻跸将军署外,余五次均把织造署当行宫。”

这五次之中,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

又《振绮堂丛书》内有《圣驾五幸江南恭录》一卷,记康熙四十四年的第五次南巡,写曹寅既在南京接驾,又以巡盐御史的资格赶到扬州接驾。

----(节选)

以上关于曹寅的事实,总结起来,可以得几个结论:

(2)当康熙帝南巡时,他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差。

----(节选)

第三,《红楼梦》第十六回有谈论南巡接驾的一大段,原文如下:(引用原文略)

此处说的甄家与贾家都是曹家。曹家几代在江南做官,故《红搂梦》里的贾家虽在“长安”,而甄家始终在江南。

上文曾考出康熙帝南巡六次,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门里。

《红楼梦》差不多全不提起历史上的事实,但此处却郑重的说起“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大概是因为曹家四次接驾乃是很不常见的盛事,故曹雪芹不知不觉的——或是有意的——把他家这桩最阔的大典说了出来。

这也是敦敏送他的诗里说的“秦淮旧梦忆繁华”了。

但我们却在这里得着一条很重要的证据。因为一家接驾四五次,不是人人可以随便有的机会。大官如督抚,不能久任一处,便不能有这样好的机会。只有曹寅做了二十年江宁织造,恰巧当了四次接驾的差。这不是很可靠的证据吗?

----(节选)

总结上文关于“著者”的材料,凡得六条结论:

(4)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

----(节选完)

胡适先生的考证结果出现这样的结论:

【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
【他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差】
【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门里】
【大概是因为曹家四次接驾乃是很不常见的盛事】
【因为一家接驾四五次】
【恰巧当了四次接驾的差。这不是很可靠的证据吗?】
【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
一面说“四次接驾”,“恰巧当了四次接驾的差”,强调接驾次数“恰巧”吻合“四次”,得到这是可靠证据的结论,又说“接驾四五次”,“四次以上”。到底是几次?如果“恰巧四次”是可靠证据的话,“四五次”是可靠证据吗?“四次以上”是可靠证据吗?

一面说“把织造署当行宫”,“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门里”,又说“他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差”,“曹家四次接驾”,“一家接驾四五次”。到底是不是曹家?官员在办公地点接驾,与“他家接驾”能划等号吗?

还有这句:【但此处却郑重的说起“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

胡适先生手上有甲戌本,却把“访舜巡”,考证成了“仿舜巡”!

所以,胡适先生此文,很不严肃!更谈不上“严谨”、“考证”。



甲戌本原文:

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赵嬷嬷道:“唉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赵妈妈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凤姐道:“我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庚辰本:

这段文字几无差异,只有像“凤姐道我常听见”,和“凤姐道常听见”,少了个“我”字;还有像“赵嬷嬷”和“老赵嬷嬷”的差异,“赵妈妈”和“赵嬷嬷”的差异。





庚辰本是四评本,甲戌本是二评本,所以多了些脂批,如下:

“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多了侧批:【既知舜巡,而又说热闹,此妇人女子口头也】

此脂批意思很明显:对“舜巡”,妇人才说“热闹”,读书人不能论“热闹”。因为: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提示读者:舜帝南巡,皇帝死了!



“只预备接驾一次”,多了侧批:【又要瞒人】

在“独他家接驾四次”的“四次”右侧,多了脂批:【点正题正文】。这个侧批,与“驾四次若”平齐,所以说是对“四次”的侧批,不是对“独他家接驾四次”的侧批,也不是对“接驾四次”的侧批。

【点正题正文】:“四次”。

很明显,脂批很清楚明白,只要细心看,没有歧义。



在“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的“个字竟顾不得了”右侧,多了脂批:【真有是事,经过见过】

什么经过见过的真事,“竟顾不得了”?“罪过可惜”!

赵嬷嬷说话,用“四个字”,明显不合理,这是文人才用的字,读书写书之人才用几个字的说法,所以这是红楼作者为读者指出的“四个字”:“罪过可惜”!

并非两个妇人表面说的:“热闹”。

在“岂有不信的”的“不信”右侧,多了脂批:【对证】

在“皇帝家的”右侧,多了脂批:【是不忘本之言】



甲戌本,也有类似脂批:

“谁家有那”右侧,也有脂批:【是不忘本之言】

“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右侧,有脂批:【最要紧语!人若不自知,能作是语者,吾未尝见】

“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戌本脂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



点击下一个: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访”字何意?总共接驾几次?六次还是四次?+ 看正面还是看反面?反面到底说的是什么故事?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20 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1: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衍圣公孔继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衍圣公,孔家辈字,兴毓传继广,是哪个皇帝所赐?+ 衍圣公孔继宗书:曹家考证不成立!《红楼梦》成书在1735年后?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6】



53回祭宗祠:

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副长联,写道是: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亦衍圣公所书。

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两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勋业有光照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亦是御笔。

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旁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俱是御笔。

贾氏宗祠,共写了三副匾联,大门的匾联,是“衍圣公孔继宗书”。抱厦、正殿的两副匾联,“乃先皇御笔”。

孔子之后以爵号褒显,世世不绝,其来远矣。自汉元帝封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汉平帝时封为褒成侯,始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太宗封孔子为先圣,唐玄宗追谥为文宣王,封其嗣褒成侯为文宣公。

“衍圣公”的封号,始于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以正孔子后裔嗣爵之号,始加至圣之号,务极尊显之意,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令世袭焉。

自此,“衍圣公”历代世袭,直至民国,1935年,取消“衍圣公”称号,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成为末代“衍圣公”,历时880年,历孔子后裔三十二代之久。

而且,孔氏后裔取名,也有行辈。正式由皇帝赐名,天下皆知,孔氏后代都须遵循,甚至孟子后代也都遵守,便始于明朝。明初太祖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加上洪武元年封衍圣公的五十六代孔希学的“希”字,和洪武十七年袭封衍圣公的五十七代孔讷的“言”旁,便是“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孔氏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的辈字。孟子后代也从“公彦承”开始遵循皇帝赐的辈字,比如孟子的五十八代孙孟公肇,五十九代孙孟彦璞,六十代孙孟承光。而孟公肇的上辈,孟子的五十七代孙名“孟元”。

后来清朝避讳胤禛、弘历,改“胤”为“衍”,改“弘”为“宏”。

六十五代孔胤植(1592年-1648年),天启二年袭封衍圣公,于崇祯二年,1629年,奏请崇祯皇帝恩准,又赐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的辈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所以这十字是崇祯皇帝所赐。

孔胤植的嫡长子,六十六代孔兴燮,1636年出生。

1644年,清顺治元年,孔胤植又被清朝封衍圣公。

我们看“兴毓传继广”这几个衍圣公的信息:

六十六代孔兴燮,清顺治五年(1648年)袭衍圣公,孔胤植子。

六十七代孔毓圻,清康熙六年(1667年)袭衍圣公,孔兴燮子。

六十八代孔传铎,清雍正元年(1723年)袭衍圣公,孔毓圻子。

六十九代孔继濩,早卒,死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在其父孔传铎袭封衍圣公前已死。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赠衍圣公,孔传铎子。“雍正十三年,世宗崩,孔广棨入临,高宗(乾隆)复召入对,以覃恩赠父继濩如其爵。”所以孔继濩是在雍正死后,乾隆帝追赠的“衍圣公”。

七十代孔广棨,清雍正九年(1731年)袭衍圣公,孔继濩子。

七十一代孔昭焕,清乾隆九年(1744年)袭衍圣公,孔广棨子。

七十二代孔宪培,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袭衍圣公,孔昭焕子。

以上资料显示:

“衍圣公”始于宋朝,直至民国,历代是孔子后裔世袭。

孔氏后裔,辈字正式由皇帝所赐,颁行天下,始于明朝。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这十个辈字,是崇祯皇帝所赐。

孔继濩并非真正的“衍圣公”,死于康熙五十八年,当时其祖父孔毓圻是衍圣公。1731年,雍正九年,孔继濩之子孔广棨袭衍圣公。1735年,雍正死后,乾隆帝才追赠孔继濩为“衍圣公”。

“衍圣公孔继宗书”的“贾氏宗祠”大门匾联,首先排除了如下可能性:

虽然在崇祯年间,天下皆知“兴毓传继广”的孔氏辈字,也就是说,崇祯、顺治、康熙年间的一个小说作者,都可以在书中写“衍圣公孔继某”字样的话,因为“继”字辈必定会有一个衍圣公,只是早晚的事。但是,问题是:如果《红楼梦》成书在1735年前,为什么要让读者看到一个未来的“衍圣公”?

无论让读者从正面看此书,从反面看此书,无论是写曹家,还是写明末,还是写其它反面故事,让读者看到一个未来的“衍圣公”,都与书中一直强调的作者“亲历”之往事不符: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关键是,如果《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康熙时的孔毓圻做了五十多年衍圣公,作者有什么必要,有什么动机,要写孔毓圻的孙子辈“孔继某”这样一个“衍圣公”?却不写“毓”字辈、“兴”字辈,或者前代这些任何一个现成的衍圣公?

把“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故意写到未来?让读者看到一段未来的人和事?完全说不通,怎么都不能自圆其说,也没有必要,所以从“衍圣公孔继宗书”的证据来看,《红楼梦》成书在1735年前的可能性不成立。

甲戌本有两个时间的可能性,公认的是1754年甲戌,还有1694年。孔继濩1735年被乾隆追赠为“衍圣公”。结合起来看,一个比较合理的《红楼梦》最终的成书时间,大致应在1735年之后、1754年之前的二十年间。只所以用“最终”的成书时间,是因为这样的巨著,不排除是由准备素材、设计纲目、写书、批书等多人组成的创作团体,甚至是经过两三代人构思、写作、修改、增删、润色等努力的结果。

1735到1754年之间,也符合目前主流的《红楼梦》成书时间。那么“衍圣公孔继宗书”的证据,是否符合曹家论呢?

如果贾府是曹家,宗祠大门的对联,能说功名贯天?天地、兆姓?能说勋业、功名照日月?

要不是《红楼梦》这本书被胡适考证到曹寅家,有几个人知道曹锡远、曹振彦、曹玺?他们有什么功名能说贯天?照日月?既然功名贯天,随便说出一个来,让大家跟天地、日月比较下看看!

曹家能称国公吗?明朝开国六公: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这些人的勋业、功名,才能用“照日月”,但恐怕也不敢用“贯天”二字!

曹家是什么品级?大同知府,江宁织造,二三品都算不上,能说国公之家?能说公府千金?比“封侯”爵位还高的宁国府、荣国府这两个“国公府”,能认作曹寅家?是用什么眼认的?有没用脑子稍微判断一下?既然是考证,就不能只考一点,不管重点,不顾整体框架是否有硬伤。

以上这些明显都匹配不上!拉郎配也要拉个差不多的郎,别拉个小儿郎,完全没法拜堂,遑论洞房。

如果此书是写曹寅家事,“衍圣公”的问题也很明显:

一是为什么要写个没有做过衍圣公的“继”字辈的衍圣公?既然“衍圣公孔继宗”的考证原型是衍圣公孔继濩,而孔继濩却是死后追赠的衍圣公,有那么多真正的衍圣公,作者为什么非要选这么个原型?完全说不通。

二是“衍圣公孔继宗书”怎么都是错的。因为当此人能书写匾联的时候,他还不是衍圣公,显然不能在署名前冠以“衍圣公”的封号。当此人有“衍圣公”封号的时候,已经死了多年,不会写出“衍圣公孔继宗书”的署名和匾联。

三是三副匾联,衍圣公的匾联,跟“先皇御笔”的两副同时出现,也应跟“先皇”大致同时期才合理。《红楼梦》抄本、印刷都是在乾隆年间,“先皇”至少是雍正或雍正之前的皇帝。雍正首先应排除,雍正是对曹家抄家的皇帝,不是赐联恩遇的皇帝。所以“先皇”是康熙、顺治才行,康熙也更合曹家论。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顺治时的衍圣公孔兴燮,康熙时的衍圣公孔毓圻,甚至雍正时的衍圣公孔传铎,为什么都不写?偏偏要写个乾隆帝追赠的“继”字辈的衍圣公?在雍正六年曹家被抄家之后,还有哪个衍圣公会给曹家题联写“功名”?这不是跟皇帝对着干吗?分析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认为衍圣公脑子还比较正常,脑袋没有进大水。所以乾隆朝的衍圣公,明显说不通。

如《红楼梦》是写曹家事,那么在康熙年间做了五十多年衍圣公的孔毓圻,才是“衍圣公”的首选原型和理想原型。

总之,写兴、毓、传字辈的任何一个衍圣公都可以,唯独“继”字辈的衍圣公,让曹家的考证不能成立。



点击下一个:“继”字辈的衍圣公、先皇御笔,符合蔡元培的“清康熙朝政治小说”吗?+ 还是假的衍圣公?用假语瞒天过海:朱明皇家,先皇是“水”字辈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27 12: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1: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字辈的衍圣公、先皇御笔,符合蔡元培的“清康熙朝政治小说”吗?+ 还是假的衍圣公?用假语瞒天过海:朱明皇家,先皇是“水”字辈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7】



如果《红楼梦》不是写曹家,也分两种情况辨析:

一种情况,是写个“继”字辈的衍圣公,让读者看出,作者写书之时就是乾隆初期。

则当今、颂圣、皇家、歌功颂德等小说时代,即为康雍乾时期。那么,先皇、功名等,为此前的时代,正是明末清初,宁国公、荣国公则是清初功臣。

大体看起来,蔡校长的说法:明末清初,吊明揭清,自明亡始。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古人有“清风明月”语,以风月影明清,亦未可知也。作者深信正统之说,而斥清室为伪统,所谓贾府,即伪朝也。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书中女子多指汉人,男子多指满人,本书以男女影清汉以此。如此等等,基本能符合这个故事背景。

但问题也很明显:

“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如果宝玉是伪朝帝系、太子胤礽,为什么住“怡红院”?宝玉的喜好、服色等也多是红色,宝玉的丫鬟名红玉、小厮名扫红,况且伤落红、葬桃花,与蔡校长自己说的“书中红字,多影朱字”自相矛盾。

“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作者深信正统之说,而斥清室为伪统”。本书来历,是石头所记,石头是通灵宝玉,是贾宝玉出生时从口中衔下,整天戴在脖子上的玉。贾宝玉是石头的代言人,是木石前盟之石。这样一个正统、持民族主义甚挚的作者,即石头,也是宝玉,怎么却是伪朝帝系?太子胤礽?贾宝玉是贾府最受宠的公子,却又说“所谓贾府,即伪朝也”,蔡校长这些观点都不能自圆其说。

通过前文解读,贾府是朱明皇家,不是“伪朝”,贾府的儿媳、女儿是朱明皇帝,贾府的男人是朱明宗室,薛家才是满清。有“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诗句为引,有贾府那么多朱明皇帝的特征为证,比如淫丧、弓弦勒死、“玉带林中挂”等等,并非“以男女影清汉”。宝玉是“传国玺”,没错,却不是“伪朝”的“传国玺”,更不是胤礽,而是“朱玉玺”,有贾环的“大哥二哥”谜语为证,大哥贾珠、二哥贾宝玉,正是“朱宝玉”。还有前面这么多章节的贾府、人物解读出来的证据,都与蔡校长的说法不符,不再列举。

用前述讨论曹家的“衍圣公”的三个问题,也检验一遍:

一是为什么不写个真正的衍圣公?却要写个没有做过衍圣公的追赠的衍圣公?如果要定位乾隆初期,则孔继濩的儿子和孙子,即“广”、“昭”两辈衍圣公,都是乾隆初期真正的衍圣公,为什么不用?只有一个理由还算合理:作者故意写个“假的”衍圣公,这个衍圣公和宗祠,都是假、贾,符合蔡校长的观点:“所谓贾府,即伪朝也”。

二是“衍圣公孔继宗书”怎么都是错的问题。既然红楼作者特意写个“假的”衍圣公,那么这个错就可认为是故意错,是错误提醒,倒不是问题。

三是跟“先皇御笔”的两副匾联同时出现的问题。如按蔡校长的观点,“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则“先皇御笔”为顺治、康熙都合理,应写“兴、毓”辈的衍圣公。乾隆追赠的“继”字辈的衍圣公,怎么都不能自圆其说。可以硬找理由,比如说,“先皇御笔”写的抱厦和正殿的匾联在先,这个衍圣公是乾隆朝的,后来才写的大门匾联,类似这样的说法并不能令人信服。或者说,既然这个衍圣公是“假的”,是个故意的错误提醒,那么跟真正的“先皇御笔”就没关系。这等于没回答此问题,毕竟“衍圣公”是真实存在的,“继”字辈的衍圣公也是真实存在的,不能说“继”字辈的“衍圣公”跟“先皇御笔”的两副匾联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关系。所以蔡校长的“清康熙朝政治小说”的观点,不能解答这个问题。

当然,前述曹家论也可以用“继”字辈的“衍圣公”是“假的”、“故意错”作为理由,假的,贾府,反面真事写的是曹家嘛。但与“先皇御笔”的匾联出现在一起,却无论如何不能自圆其说。如果作者只是故意要写假的、错的衍圣公,完全可以写个孔方、孔圆、孔宗之类的名字,一看就是假的、错的,却写个“继”字辈的、乾隆朝追赠的“衍圣公”,与“先皇御笔”不能自圆其说。

另一种情况,是让读者看出“假”!所以作者故意写“继”字辈的衍圣公,读者都知道不是真的衍圣公,是用“假语”,看似乾隆朝,所隐真事恰非乾隆朝,符合此书一贯的假语存,真事隐,瞒天过海。

比如按本文解读,书中把皇帝将相,故意写成女儿;把皇家写成国公府,把皇帝写成“公府千金”;明着写“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反面却全是写的朝廷历史。把书中人物的性别男女都有意写“假语”,遑论其它。

“继”字辈的衍圣公,不是真的衍圣公,也正好说明是“假语”。此人能书写之时,还不是衍圣公;当此人封为衍圣公时,已经死了,所以不可能出现“衍圣公孔继某”的署名。红楼作者故意用这个不是真的衍圣公,这个明显的错误提醒,让读者看出,这里是用“假语”,否则其他衍圣公,达不到“假语”的效果,会被读者看作真。

比如,“兴毓传继广”之前的衍圣公:会暴露其余两副匾联的“先皇”、“御笔”是明朝皇帝,不能用。

而“兴毓传”、“广昭”辈的衍圣公:会被读者看作真,不能用。

只有“继”字辈的衍圣公:是假,能起到“假语”的效果。

因此,这里写乾隆朝追赠的“继”字辈的衍圣公,是鱼目混珠,达到瞒天过海的效果。那么,这里要瞒的“天”是什么?

“功名贯天”的贾家,假家,是谁家?按本文解读,贾府是皇家,朱明皇家。如前文所述,书中的皇帝、皇家,绝非薛家满清,满清被骂作野驴子、骚达子、中华之患、跳梁小丑。所以书中的皇家、颂圣、隆恩盛德,都是颂大明之德,当今、圣德等说的都是明朝皇帝。

也就是说,书中的时代环境,比蔡校长认为的康雍乾时代更早,不是“自明亡始”,而是明末 + 清初,红楼作者用时间和空间都穿越的写作手法,把明末那些帝王将相,直到清初的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等这些人,都聚于一园,聚在同时,围绕宝玉这个玉玺、江山,展开反面的争夺故事。所以所隐真事并非乾隆朝,也非康雍乾,而是朱明之亡,满清之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衍圣公”的问题,按曹家论无法验证的三个问题,便都迎刃而解:

前两个问题,“继”字辈的衍圣公,假的问题,错的问题,已解。

“衍圣公孔继宗书”的贾氏宗祠大门匾联,和两副“先皇御笔”的匾联同时出现的问题:

首先,我们说贾家是“假语”,反面是朱明皇家。则“先皇御笔”也是朱明的皇帝,不是雍正、康熙、顺治这些满清的皇帝。

注意,“孔继宗”的辈字“继”:“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这些辈字,用的是明朝皇帝崇祯帝的赐名。同时出现的“先皇御笔”,也都是明朝皇帝,前后说法也都一致。

“继”字辈的衍圣公,孔继濩,是“水”字辈。孔家从六十五代孔胤植开始的衍圣公,不仅遵从明朝皇帝所赐辈字,末字还遵循五行,有两轮木、火、土、金、水,如孔兴燮、孔毓圻、孔传铎、孔继濩、孔广棨,直到七十四代孔繁灏,1842年,清道光年间袭封衍圣公。

前文说过,明朝皇帝取名遵循五行,如朱厚熜、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朱慈烺等。

红楼梦中,从黛玉进贾府,到六九末“祭宗祠”,直到八十回,荣国府目前的当家人,很明显是王夫人朱由校,王夫人平时不管事,由其代理人王熙凤这个魏忠贤理家,这都是红楼梦中很明显的特征。

此处用“继”字辈的衍圣公,秘密就在孔继濩的“水”字辈!

当今的皇帝,朱由校,是“木”字辈。“先皇”,朱常洛,正是“水”字辈!

孔子后裔“衍圣公”,“兴毓传继广”的辈字,和孔胤植以来“衍圣公”名字的五行排序,以及明朝皇帝名字的五行排序,天下皆知。红楼作者巧妙运用了这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在三副匾联中,为读者指出,“水”字辈,是“先皇”,则“当今”是“木”字辈的明朝皇帝,“假府”目前是王夫人当家,正是天启帝朱由校时期。

解读结果,与前文解读的贾府“人物架构”相符,都一贯一致。

如前所述,《红楼梦》最终成书时间,在1735年之后,这里又说是明末、明朝皇帝,那么,是否也否定了石头、作者“亲历”之往事?

“后来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从青埂峰下经过,才看到石上所记,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空空道人抄录问世,又几易书名,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所以抄录后还经过曹雪芹批阅增删,到脂砚斋抄阅再评的甲戌年,其间经历了很多时间,几世几劫,短可几十年,长可上百年。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27 12: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1:26 , Processed in 0.0590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