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V哥掰谎//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3: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绯色烟火

2014-08-18 13:39
13843楼  


《金玉缘》的写作时间可能是清末。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ygcldr

2014-08-18 14:02
13844楼  


《红楼梦》,四大名著之首。作者曹雪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皋城红学爱好者多有质疑《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否是冒辟疆的笔名。虽无铁证定论,但《红楼梦》中的一些方言土语,与如皋方言有暗合之处,却是不争的事实。

笔者多年前看《红楼梦》,只是通读一遍,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而已,而今听说作者疑是如皋冒辟疆,半信半疑。从书柜里翻出纸张已泛黄的1982年版的《红楼梦》,细细看来,还真发现了书中不少语言与如皋方言土语相近。

如第一回中:“ ……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这句话里所用的“单单”两字,是如皋的常用方言,比如:“他不曾说我,也不曾说他,单单说的是你。”第一回中还有“……石道:‘自然、自然’……”“……怪道……”“……只得……”“……说些现成话……”等词语也有很浓的如皋方言的味道。

第二回中的如皋方言:“……省得乱跑……”“……说了一回话……正欲寻个合适之处……”“……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如皋话中的“堪堪”就是“差一点”的意思,比如我们如皋人会说:“你这秤不准啊!说是一斤,堪堪的。”“……贾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不耐烦”也是标准的如皋土话。

一口气看到第六回,如皋方言在文中真是太多了。“不曾见过这话头”、“岁底”、“歇歇脚”、“劳神”、“多配一料”、“不要睬他”、“齐整”、“俯就”、“睡中觉”、“混说”、“寒毛”、“不怕你恼”等等。特别是第六回中:“……怎么好到他门上去的,先不先他们那些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没的去打嘴现世。“这里的“先不先”是标准的、独一无二的如皋土话!比如如皋人说:“喔,他家呀,他家的人可凶呢,先不先,他两个姐姐你就弄不过。”书中还有“……你都长这们大了!”注意,这里的“这们”真是正宗的如皋乡音呢。再说第六回中有这样一段:“……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如皋人一看就晓得小盖盅是装茶的小盖碗。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作者肯定是与如皋有些瓜葛或渊源的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如皋人,真为“如皋元素”能出现在世界名著中而感到自豪。

看了前六回就感到《红楼梦》的作者与如皋或有渊源,于是继续看书,找寻《红楼梦》中的如皋元素。

看至小说第八回中,一句:“……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其中“狼犺”亦是如皋地方常用语,如:“这东西太狼犺,恐怕进不了门呢。”常形容东西要装在什么容器中装不下,或是什么物件要经过什么地方而不得通过之类。“狼犺”,地道的如皋方言。

书中类似如皋方言的还有:“……说着便家去了……”“……众人不敢直说家去了……”“……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先派两个小子送了这秦相公家去……”这些句子里的“家去”用普通话读似乎要加个“回”字才妥,但用如皋方言都是很自然的。如我们如皋人之间对话:“你上哪儿去?”“我家去。”这里的“家”,如皋话读“ga”,“家去”是如皋人每天都说的土话。

《红楼梦》小说流传至今已二、三百年,但现今如皋人依然与书中一样称年轻人“相公”,如年长一点的吩咐:“你先送王相公家去,顺路再送一下张阿姨。”

再看书中:“不大随和”、“从小儿”、“没主意”、“望他一望”、“顶头遇见”、“歇中觉”、“多早晚儿”、“画下形相”、“缠不过”、“混闹”、“混吃”、“豈不受害”、“没好的你吃”、“不学好”、“不上心”、“早起高兴”、“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有这些咀嚼”、“怕的”等等,听着这些熟悉的方言土语,你不觉得讲故亊的那个人就是个如皋人吗?

第十五回中:“……也有扰饭的,也有不吃饭而辞的……一起一起的散去……”“扰”字在字典中是扰乱、打搅的意思,但在这句话中分明不是!“扰”在如皋话中也常用,如:“人家请你吃饭,带点杲昃去,不要光是扰人家!”也就是说人家对你客气,你也不要老是沾人家的光!书中所表达的与如皋土话中所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可见《红楼梦》作者必是一个深谙如皋风情之人。

如皋人平常很爱喝茶,讲究好茶叶、好水泡,这也是如皋人生活一大特色。亲戚朋友上门,第一句话便是“果吃茶呀?”“好的,泡点。”称喝茶为吃茶是如皋人的语言习惯,《红楼梦》中同样如此:“……这会子还哄我……你只叫住他倒碗茶来我吃……”“……到上房坐下,吃了茶,方才……”“……于是陪先生吃了茶……”“……这们冷天,……命人倒滚滚的茶来……”“……已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吃茶”在书中随处可见,不管是大户人家亦或小家小户都爱“吃茶”,看来,写书的这个人也是个爱“吃茶”的人呢。

再看书中出现的如皋土话还有:“说淡话”、“随和”、“韶刀”、“翻尸盗骨的”、“从先”、“怕惧”、“虼蚤”、“蠓虫儿”、“甜嘴蜜舌的”、“轻嘴薄舌”、“碧清”、“嚼舌根”、“手巾”、“小器”等都是如皋人嘴边常说的土话。

此外,小说中的亲戚称谓也与如皋相近,舅舅、舅母、姨娘、姨爹、嫂子、小叔子、姨妹子等亲戚称谓都和现今如皋一模一样。

看来是多少合作有一定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3: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18 15:30
13850楼  


作者利用这样一个场合的机会,让戴权这个角色从另一个角度演绎了一下魏忠贤,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关于魏大人的信息,真是用心良苦呀,所以这种情况就是我说的“传影”。

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插入这样一段呢?我们也得替他想想:关于魏忠贤卖官这样的历史无法在王熙凤身上演绎出现,从书中的表面故事来看,贾府不可能卖官,王熙凤更不可能卖官。所以作者抓住机会创造了戴权这个角色来影射魏忠贤的一些历史片断,把他胡作非为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的史实展示一番,实在让人称奇。但他的戏不多,展示完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戏了,这个角色就是凤姐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传影”,要知道戴权跟王熙凤两个人在书从各个方面来看都相差太大了,而且生活中也没有什么交集,但却同时影射着同一个历史人物,真让人意想不到!我们以前不知道此书影射的是明亡历史,所以根本想不知道这个可以卖官的戴权居然能与王熙凤会有这样的“传影”的这层影射关系。

前面有一条批语“画尽阉官口吻”,这一点非常有意思,说表明了戴权说话有明显的太监的讲话特点,看来作者和批书人对此也非常熟悉,这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太监是一个奇怪的人群,因为当时做太监可以做到赚钱很容易,而且还能省去了很多力气,所以明朝的民间掀起了“自宫潮”,许多小康之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以图仕进,这确实是一条捷径:读书须受十年寒窗苦,自宫却是一时痛终身富贵。据《山堂别集 中官考十》记载:“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一个小村子,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童男自宫,真可以说无男不阉呀!看来太监真是个好职业,感觉有点象现在的“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相比之下当男人生儿育女还要从小将其养大,还要看老婆的脸皮色,这得多辛苦呀,还不及自己今生富贵享乐过瘾,不过是忍得一时之痛了却下半身的烦恼。

天启三年,皇宫征募宦官缺额三千人,结果应征者多达两万人!看来当时当太监是个多么“高大上”的职业呀!政府想不到会有如此多的人,一时有些乱了手脚,不得不增加一千五百人的名额,但还是剩下很多人,于是只好将其余的人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即使如此,收容所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许多人不得不沦为乞丐和偷盗者。自宫而又没当成太监,可算是人间最大的悲剧了。

所以说太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群体,想快速治富又不想刻苦读书,所以自宫是个捷径。当年魏忠贤就是这样的想法,好在他如愿以偿了,而这也是王熙凤不识字的根本原因。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噜噜猪猪  2020-02-03 21:20
评论 V哥掰谎:王熙凤在贾府盖别墅时安排种花草,采买小尼姑等工作,不也是买官卖官吗?贾云不就是送了冰片才换来种花草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3: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18 15:30
13850楼  


作者利用这样一个场合的机会,让戴权这个角色从另一个角度演绎了一下魏忠贤,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关于魏大人的信息,真是用心良苦呀,所以这种情况就是我说的“传影”。

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插入这样一段呢?我们也得替他想想:关于魏忠贤卖官这样的历史无法在王熙凤身上演绎出现,从书中的表面故事来看,贾府不可能卖官,王熙凤更不可能卖官。所以作者抓住机会创造了戴权这个角色来影射魏忠贤的一些历史片断,把他胡作非为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的史实展示一番,实在让人称奇。但他的戏不多,展示完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戏了,这个角色就是凤姐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传影”,要知道戴权跟王熙凤两个人在书从各个方面来看都相差太大了,而且生活中也没有什么交集,但却同时影射着同一个历史人物,真让人意想不到!我们以前不知道此书影射的是明亡历史,所以根本想不知道这个可以卖官的戴权居然能与王熙凤会有这样的“传影”的这层影射关系。

前面有一条批语“画尽阉官口吻”,这一点非常有意思,说表明了戴权说话有明显的太监的讲话特点,看来作者和批书人对此也非常熟悉,这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太监是一个奇怪的人群,因为当时做太监可以做到赚钱很容易,而且还能省去了很多力气,所以明朝的民间掀起了“自宫潮”,许多小康之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以图仕进,这确实是一条捷径:读书须受十年寒窗苦,自宫却是一时痛终身富贵。据《山堂别集 中官考十》记载:“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一个小村子,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童男自宫,真可以说无男不阉呀!看来太监真是个好职业,感觉有点象现在的“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相比之下当男人生儿育女还要从小将其养大,还要看老婆的脸皮色,这得多辛苦呀,还不及自己今生富贵享乐过瘾,不过是忍得一时之痛了却下半身的烦恼。

天启三年,皇宫征募宦官缺额三千人,结果应征者多达两万人!看来当时当太监是个多么“高大上”的职业呀!政府想不到会有如此多的人,一时有些乱了手脚,不得不增加一千五百人的名额,但还是剩下很多人,于是只好将其余的人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即使如此,收容所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许多人不得不沦为乞丐和偷盗者。自宫而又没当成太监,可算是人间最大的悲剧了。

所以说太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群体,想快速治富又不想刻苦读书,所以自宫是个捷径。当年魏忠贤就是这样的想法,好在他如愿以偿了,而这也是王熙凤不识字的根本原因。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噜噜猪猪  2020-02-03 21:20
评论 V哥掰谎:王熙凤在贾府盖别墅时安排种花草,采买小尼姑等工作,不也是买官卖官吗?贾云不就是送了冰片才换来种花草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3: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19 08:39
13872楼  


从这个角度来看,太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文化氛围,有自己的追求和精神世界,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于是我个人有一个猜测:王熙凤的语言非常丰富,而她的嘻笑怒骂之中应该充满了太监的味道,这也是凤姐被人戏称为“泼皮破落户”的原因,这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也是从来没有人注意到的地方。可惜的是我对此不太了解,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所以我也只能提一个头,算是抛砖引玉,有兴趣的朋友或者有历史专业知识的朋友应该仔细研究一下凤姐的语言中这些太监的味道,应该也是研究《红楼梦》一书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

在第七回里有一个情节,大家可以仔细体味一下凤姐的语言特点:

凤姐说道:“既这么着,何不请进这秦小爷来,我也瞧一瞧。难道我见不得他不成?”尤氏笑道:“罢,罢!可以不必见他,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们,胡打海摔的惯了。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凤姐笑道:“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话就罢了,竟叫这小孩子笑话我不成?”贾蓉笑道:“不是这话,他生的腼腆,没见过大阵仗儿,婶子见了,没的生气。”凤姐啐道:“他是哪咤,我也要见一见!别放你娘的屁了。再不带我看看,给你一顿好嘴巴。”

从书中表面的故事来看,四大家族应该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凤姐也算是个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女儿,居然不识字,这本身就很奇怪了,然而就算是没有文化,也应该懂得大家族的风范,装也能装出来,怎么也不至于粗俗到这样的程度吧?所以我觉得凤姐刚才说的那些话应该极尽太监口气,不男不女的,既没有文化又粗俗刁蛮,更突出了魏忠贤的个性,让人回味无穷。

从凤姐这个角色上来看,《石头记》的作者对魏忠贤还是很喜爱的,虽然极力突出她身上的太监味道,但并没有讽刺她的意思在里面。我们从戴权身上看到了魏忠贤以权谋私的一面,这也说明作者对老魏的态度应该是相对客观得多,这一点非常让人困惑,作者到底会是什么背景呢?因为进行“增删五次”的应该是江浙一带的文人,这些人多半又都属于“东林党”人,可“东林党”一个个恨死魏忠贤了,从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明史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因为清初“东林党”人严重丑化老魏,所以导致我们现在对他的印象极其负面。然而我们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到的影射魏忠贤凤姐亦善亦恶,应该说相对来说比较客观,让人对她更多的是喜爱和同情。所以这个“曹雪芹”的身份更让我们困惑了,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惊叹于此书的史料价值。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3: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19 13:26
13881楼  


另外还有一个与凤姐关系密切的角色,应该就是在第五十五回里出现的,说书先生提到的《凤求鸾》中的残唐五代的“男王熙凤”向雏鸾小姐为妻,肯定这个人也应该是凤姐的一个“传影”!虽然这个“男王熙凤”没有正式出场,但他却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暗示了小说所影射的历史应该是个类似于“残唐五代”时期,是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的末世,与书中贾家所影射的大明王朝所处的是类似的历史阶段。同时作者也想通过这个“男王熙凤”和书中的女王熙凤来暗示我们他们所影射的这个历史人物复杂的性别这一史实,这也让很多人困挠过很久。

看来作者在凤姐身上真没少下功夫,居然编出了这么多相互影射的“传影”角色来。其实不光如此,我个人觉得凤姐身点上还有几个很有意思的“传影”,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会慢慢进行详细介绍。凤姐是此书中“传影”组合最多的角色,足见其在书中的重要性,也让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对她所影射的魏忠贤的偏爱!凡是书中重要的角色都有相应的有“传影”的角色对之对应,而且角色越重要,相应的“传影”会越多,凤姐和宝玉的“传影”角色都很多就是这个道理,相比较而言,宝钗也是书中一大主角,所以她的“传影”也不少,袭人自然是个戏份非常多的“副级”“传影”,由于袭人的戏非常多,甚至超过了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些成员,这一点让人很吃惊,作者居然还为她有了更多的精心设计。

书中有一个角色很不起眼,她就是麝月,也没见她有什么精彩的第一次出场,更没见到她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戏,只是她第一次正面出场,宝玉就为她篦头,给人印象深刻。在第二十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彼时晴雯、绮霰、秋纹、碧痕都寻热闹,找鸳鸯琥珀等耍戏去了,独见麝月一个人在外间房里灯下抹骨牌。宝玉笑问道:“你怎不同他们顽去?”麝月道:“没有钱。”宝玉道:“床底下堆着那么些,还不够你输的?”麝月道:“都顽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那些老妈妈子们,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顽顽去。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宝玉听了这话,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因笑道:“我在这里坐着,你放心去罢。”麝月道:“你既在这里,越发不用去了,咱们两个说话顽笑岂不好?”〖庚辰侧批:全是袭人口气,所以后来代任。〗

没想到麝月是这么认真负责的丫头呀,积极主动而又自觉,果然大有袭人的风范。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3: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19 18:42
13890楼  


作者在这里指明了麝月公然又是一个袭人,而批书人又说后来袭人离开了,麝月替代了袭人的地位,这让人非常意外,也就是说麝月居然应该是袭人的“传影”,没想到袭人居然也有自己的“传影”,这其中也是意味深长。应该说这非常有意思,需要好好体会一下,在第二十回里有一条很长的批语:

〖庚双夹: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也就是说袭人与麝月也应该互为“传影”,足见袭人这个角色在书中的重要性。袭人离开贾府,又嘱咐宝玉留下麝月照顾自己,由于这两个人相互影射的“传影”,所以才叫“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不然这句就没法解释了。因为两个人有很多方面都很象,所以麝月会用类似袭人的方式照顾好宝玉,也有袭人一样的贤慧性格,不知道会不会她也象袭人那样玩儿命地劝宝玉读书,那就让人讨厌了。由麝月来照顾宝玉的生活,这会让宝玉感觉袭人似乎没有离开自己。

看来书中的“传影”组合无处不在呀,而这样的情况往往都是一主一辅,一个很重要,另一个是个很次要的小角色,主次分明。

其实麝月应该是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只是我们一直不太重视她,在这里看虽然她是在影射袭人,但综合全书来看,她应该也是在影射宝钗,是一个正宗的“钗副”!为什么呢?有一位叫“文奂-CC”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路。

麝月为什么叫“麝月”呢?这也是大有来历的,原来这出自第十七回,贾政带着宝玉和一群人游大观园,来到了蘅芜苑,看到这里长满了古怪的植物,发出奇怪的异香,给人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于是贾政让大家写对联,一位清客写到: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面隐写“麝月”二字!这个对联里说的是“麝兰”和“杜若”这两种香草发出的香味,分别在落日照耀下的院落里和月光照射下的水中小块陆地中飘散,自然还指香气四溢的意思。

也就是说“麝月”这个名字的本意是出自宝钗住的蘅芜苑,这自然就是在影射宝钗了,也说明她之所以很象袭人,而且她们二人互为“传影”,因为两个人同为“钗副”,自然要象了,所以袭人离开了贾家,早麝月她的接班,让宝玉逃脱不了满清的氛围,这一点也应该是个伏笔,似乎在暗示“传国玉玺”最终逃脱不了满清的魔掌似的。

看来作者的脑子里在设计人物的时候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真是让人惊呀!关于麝月的“钗副”情节还不止这些,仔细去看总能发现一些。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噜噜猪猪  2020-02-03 21:24
评论 V哥掰谎:麝月,射鹿啊,龙衣不在了,至少还保持着射鹿的能力吧,江山皇位已逝,那就尽量保持住逐鹿中原的希望吧

碎叶城123  2021-03-12 17:28
评论 噜噜猪猪:逐鹿中原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3: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0 06:22
13905楼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额”里宝玉也为蘅芜苑写了一副对联: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这里提到的“荼蘼”是一种有浓香的草,也没有离开这个“香”字,第二句应该是说在“荼蘼”这样的香草发出的香气里睡觉,做的梦都是香的,同样是对蘅芜苑这里发出异香的一种描述,这两句看似写得很有意境,可实际上是与麝月有很多关系,为什么呢?刚才那位叫“文奂-CC”的网友提醒我:在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开夜宴的时候,麝月抽到这样一个签,让人恍然大悟,第六十三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

开到荼縻花事了。

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大家看:宝玉在蘅芜苑提的对联中的“荼縻花”的花香浓郁,而麝月抽到的签上写的也是关于“荼縻花”的,这很神奇吧!这同样是指麝月这个名字在影射蘅芜苑,而且还远不止这些,我们看看宝玉的表现就知道了,那宝玉为什么会是愁眉的反应呢?

荼蘼花又名佛见笑、百宜枝等,属蔷薇科,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初夏开花,花单生,大型,大多为白色,单瓣,有香味,不结实。这样看来这个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呀?不就有些香味儿吗?原来因为荼蘼花花期较晚,故荼蘼花开之时已是花季晚景,荼蘼花凋谢之后花季便过去,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苏轼诗:“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任拙斋诗:“一年春事到荼蘼。”王琪诗:“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麝月的签中那句是从这里来的,这每一字句,都是这夏天最后一抹花语的诠释。荼蘼花开过之后无花再开放,故又有事已将尽,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意味。

这给人有一种凄凉的感觉,而且还说“送春”,这明明是指春天将尽,有大明将亡之意。我在《两株枯木》一文中曾经说黛玉影射的是崇祯皇帝,而明末的两个皇帝的兄弟,所以他们的名字中都有“木”字旁,是“木字辈”,所以黛玉自称是“草木之人”。而在“五行”又与四季相互对应,“春属木”,所以“送春”是指名字中有“木”的明朝皇帝将死去,这也是黛玉伤春的原因,这与黛玉《葬花词》中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一个意思,自然也会让宝玉听了心理很不爽。所以《红楼梦》中的“春”都是在象征大明,象征明末的崇祯朝。而这与书中提到的“三春”不是一码事,千万不要混为一谈,我会在后面对“三春”的概念进行详细疏理。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荼蘼花)

过气的匕匕七  2020-09-03 21:57
既有“原应叹息”四春,有何必底下牵强解释。



40.19埋红包3评论只看楼主




汤匙送唇

2014-08-20 06:32
13906楼  


经典好文,博大精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3: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0 06:22
13905楼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额”里宝玉也为蘅芜苑写了一副对联: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这里提到的“荼蘼”是一种有浓香的草,也没有离开这个“香”字,第二句应该是说在“荼蘼”这样的香草发出的香气里睡觉,做的梦都是香的,同样是对蘅芜苑这里发出异香的一种描述,这两句看似写得很有意境,可实际上是与麝月有很多关系,为什么呢?刚才那位叫“文奂-CC”的网友提醒我:在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开夜宴的时候,麝月抽到这样一个签,让人恍然大悟,第六十三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

开到荼縻花事了。

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大家看:宝玉在蘅芜苑提的对联中的“荼縻花”的花香浓郁,而麝月抽到的签上写的也是关于“荼縻花”的,这很神奇吧!这同样是指麝月这个名字在影射蘅芜苑,而且还远不止这些,我们看看宝玉的表现就知道了,那宝玉为什么会是愁眉的反应呢?

荼蘼花又名佛见笑、百宜枝等,属蔷薇科,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初夏开花,花单生,大型,大多为白色,单瓣,有香味,不结实。这样看来这个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呀?不就有些香味儿吗?原来因为荼蘼花花期较晚,故荼蘼花开之时已是花季晚景,荼蘼花凋谢之后花季便过去,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苏轼诗:“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任拙斋诗:“一年春事到荼蘼。”王琪诗:“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麝月的签中那句是从这里来的,这每一字句,都是这夏天最后一抹花语的诠释。荼蘼花开过之后无花再开放,故又有事已将尽,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意味。

这给人有一种凄凉的感觉,而且还说“送春”,这明明是指春天将尽,有大明将亡之意。我在《两株枯木》一文中曾经说黛玉影射的是崇祯皇帝,而明末的两个皇帝的兄弟,所以他们的名字中都有“木”字旁,是“木字辈”,所以黛玉自称是“草木之人”。而在“五行”又与四季相互对应,“春属木”,所以“送春”是指名字中有“木”的明朝皇帝将死去,这也是黛玉伤春的原因,这与黛玉《葬花词》中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一个意思,自然也会让宝玉听了心理很不爽。所以《红楼梦》中的“春”都是在象征大明,象征明末的崇祯朝。而这与书中提到的“三春”不是一码事,千万不要混为一谈,我会在后面对“三春”的概念进行详细疏理。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3: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0 18:44
13923楼  


由此看来麝月的名字是在影射蘅芜苑中的“异香”,而袭人是影射宝钗身上的“冷香”,所以麝月也是“宝钗之副”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她才这样诅咒春天,实际上是暗示大明早点亡的意思。但总体上来看麝月的戏不是很多,而且感觉确实还是很贤慧的,也没有看到她身上更多的类似于宝钗和袭人那些可恶的一面,虽然如此,她不幸跟这二位算是一个阵营里的人马,所以自然要跟着吃瓜落儿,有着类似的命运。

在第二十一回里有一条很长的批语,应该说讲明了麝月的影射:

〖庚双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这条批语里透露了太多关于八十回以后的信息,我们可以从这条批语中看到宝玉先是抛弃了袭人,之后宝玉又抛弃了妻子宝钗和婢女麝月,也就是说宝玉一口气把宝钗和“钗副”一个个都给抛弃了。所以麝月无论是作为“钗副”还是“传影”,只要跟宝钗粘边,都会有与宝钗类似的下场,这也都是作者蓄谋已久的,一个系列的人都会有类似的命运。但从这条批语来看,这个批书人似乎并没有看懂宝玉和宝钗之间的象征意义,即使他看过八十回以后的文字也没有体会出来,看来人的悟性各异呀。我个人感觉宝玉在《红楼梦》前面还在影射“传国玉玺”和“皇权”,后来弃妻子而去出家、要饭,他的身份应该发生了变化,身份变成了不仕清的文人,是明朝的遗民,所以才叫“情极之毒”。

所以综合来说,其实宝钗有三个影射她的“传影”,“钗副”袭人自不用说,另一个就是麝月,再有就是金钏,其实还远不止这些,作者的特点是总在一些不经意的地方为我们展示一下意想不到的“传影”角色,而一旦我们悟出其中的奥妙就会惊叹于作者高超写作手法。宝钗是大主角,所以她有那么多“副”或“传影”是很正常的事情,作者也是想从多个角度来影射满清。然而从批语和一些文字中我们发现知道原来麝月居然在影射袭人,也就是说她们之间也是“传影”关系,真是复杂之极呀!也就是说袭人这个角色相当的重要。

在前面我提到过的一个例子中也应该有另一个类似的“传影”关系,在这里我还得重要提一下,就是在第二十八回里,宝玉与蒋玉菡心心相惜,一见如故,“基情”四射,还居然射出来一个“传影”,而且也是人们从来没有注意到的。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3: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yuxiong2014

2014-08-20 20:30
13927楼  


@snfly2010 7035楼 2014-05-29 16:16:50

挖出吴梅村,佩服楼主!不禁联想,满书的“假语村言”,村言,一语双关,厉害!

-----------------------------

@叶攸宁 13855楼 2014-08-20 19:34:46

不懂,能具体解释这里的一语双关吗?

-----------------------------

假语是吴梅村说的,这叫“假语村言”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眉间瘦

2014-08-20 20:36
13928楼  


楼主一下能多更点不


7.83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0 20:45
13929楼  


在大家喝酒做酒令的过程中,宝玉与蒋玉菡出来私会,有这样的一段情节:

宝玉听说,不觉欣然跌足笑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虚传。今儿初会,便怎么样呢?”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诀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琪官接了,笑道:“无功受禄,何以克当!也罢,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二人方束好,只见一声大叫:“我可拿住了!”只见薛蟠跳了出来,拉着二人道:“放着酒不吃,两个人逃席出来干什么?快拿出来我瞧瞧。”

宝玉跟琪官一见面就拉手,还送人家“玉诀扇坠”,真是“基情”无限!而琪官也受宠若惊,回赠礼品以表“亲热之意”,两个人还互换了汗巾子,这到好,宝玉里外里还多赔出一件去,可没想到的是宝玉表现得“喜不自禁”,终于钓到手了!结果搞得薛蟠还醋性大发,出来“捉奸”。

大家看:蒋玉菡送给宝玉的大红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这个名字很怪呀?当年肯定没有这样一个国家和女国王,应该说从古今中外就没有,而这样艳香的国名一看就象是顺口胡诌出来的,其实不然。我们看这个“茜”字本身就是红色的意思,“香”字在书中意思很丰富,有宝钗的“冷香”和蘅芜苑的“异香”,也有黛玉身上发出的“俗香”,“茜香”那到底是哪个香呢?

“茜”既然是红色,自然是指“朱明”,这个香肯定是跟黛玉身上的发出的是香味,所以“茜香国”应该就是指“朱明王朝”,甚至应该就是指崇祯朝,只不过又是一个巧妙的说法而已,这样看来,“茜香国女国王”应该就是黛玉的“传影”,谁让作者非要用黛玉这样一个女孩儿来影射崇祯皇帝呢,大家仔细回味一下,应该越想越有味道,非常形象到位,所以在第五回里批书人才说:

〖甲戌双行夹批: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如果我们将此书读透了,自然会有这样的感觉,此书用字非常讲究。另外我想起来一个情节,就是在第十九回“玉生香”故事里,宝玉给黛玉讲了一个小耗子精的故事,自然是为了给黛玉开个玩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1:47 , Processed in 0.0859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