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诔》明诔晴雯,实悼黛玉
小説文学
2017-04-24 21:49
《红楼梦》中,宝玉的大丫鬟晴雯因生病被赶出大观园,后不久就离世。宝玉与晴雯素来玩在一处,关系很好,故此宝玉在晴雯死后为她作了一首《芙蓉诔》。诔(léi):谥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谥者。诔文: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
《芙蓉诔》表面上看是宝玉为晴雯写的悼文。为什么我要用“表面上”这个词呢?因为这篇悼文实际上是作者为悼黛玉所写,或者说这篇诔文不仅仅是写给晴雯的,同时也是写给黛玉的。
我之前曾经给大家介绍过,《红楼梦》正册十二钗里有几个是有影子人物的,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人物,这个说法并非我一家之言。在《红楼梦》里也可以找到依据。
《红楼梦》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中大家抽签饮酒,黛玉抽中的签便是芙蓉,当时众人是怎么说的呢?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
后面晴雯死后,有个小丫头怕宝玉伤心自责,便编故事骗宝玉说晴雯做了芙蓉花的花神,宝玉信以为真才有了这首芙蓉诔。还有一个细节群芳夜宴中晴雯是没有掣签的,原因就是这次掣签的签文暗示的是红楼中每个人最后的命运,而晴雯和黛玉的命运是重的,且不久之后就死了,所以作者就没有安排晴雯的签文。
回到正题,上面讲到《芙蓉诔》并非宝玉悼晴雯,实际上是作者悼黛玉。原因就是宝玉作完芙蓉诔之后,被黛玉偷听到,黛玉就和宝玉讨论起这篇诔文的用词。
本来,宝玉为晴雯写的《芙蓉诔》中的句子是“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两句,用在宝玉对晴雯身上,恰恰合适。偏黛玉听到,说是“未免熟滥些”,要将“红绡”换成“茜纱”。
宝玉和黛玉两人斟酌了一会儿,最后,宝玉念出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一句来。当着黛玉的面,用了“我”“卿”的字样,这就变成了诔黛玉了。
宝玉这个人一向心思细腻,但是一到黛玉身上,宝玉就有些大条,当宝玉念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还不自知的时候,黛玉是意识到这篇诔文竟然变成了诔自己的了,原文黛玉是这样的反应:“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我想如果是在曹公的笔下,黛玉死后,宝玉定会在某个时刻望着池中破败的芙蓉,想起自己茜纱窗下无缘的爱人林妹妹吧!
红楼梦中“汝南泪血”典出这里! 2017-12-29 10:08
近日在潘家园淘得一本《全像古今小说》,偶读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看到汝州南城张劭,因重友情重信义,在重阳节于好友范巨卿墓前自刎一幕。突然心里一动,“汝南泪血”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不是《红楼梦》中《芙蓉女儿诔》中的词句吗?翻出《红楼梦》来,找出相关的那一联。正是。不但这个词句贴,整个一联都十分的切合! 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晴雯 诔文中这一联是“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 可一看注释,“汝南”、“ 梓泽”说的都不是这个事儿。放在文中让人觉得莫明其妙。不用说是注释者没看过这个故事,只用“汝南”,“梓泽”两个词查的典故词典,再意会的。 看完这个话本,你会发现,这里不但 “汝南”贴合,“泪血”、“洒向西风”、“梓泽”、“诉凭冷月”。句句词词贴合。话本里分别有“结拜兄弟重阳节备鸡黍月下苦等默默思念”,“出殡日汝南伯号淘哭泣拔刀自刎血洒西风”场景。多个意象扣合,互相关联。 这样解释后,在情感表现上也更自然、准确,层层递进,一气哈成。不像原注释那样支离而不知所云。 回到《红楼梦》中宝玉悼睛雯的情景,这样解释更是贴切,自然。只有忠义高尚的友情才值得这样的唱与咏。对,宝玉更看重的是与晴雯的兄弟般的知音与友情,远胜过汝南王及石崇的妻妾情。 实际上《红楼梦》的作者是明着引用这个故事的,除了这两联的多个词语都是实指的情节以外,连《芙蓉女儿诔》的文体形式上都是套用化用话本上的汝南伯祭范巨卿的祭文。您没看出来吗? 如“维……年月日,(言者)XX,谨以……致祭于……之前曰:……。呜呼哀哉!尚飨。” 《古今小说》就是《喻事明言》的初刻本,是太通俗的书了,这书上的故事也都该家喻户晓的吧,遇到用典应先到这里寻一圈才是近路。可我们的红学家们都到远处找去了。 多查几个版本的《红楼梦》,没有一个联系到这个话本故事的。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和1981年四卷本。本条没有注释。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庚辰本,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本条注释为“汝南”指汝南王与其妾刘碧玉故事。 “梓泽”是石崇别馆,指石崇与绿珠故事。 红楼梦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诸本互校,蔡义江校注本。本条注释为“汝南”是宝玉自比汝南王,把睛雯比成刘碧玉。但详情已不可知。“梓泽”是石崇别馆别名,指石崇与绿珠事。 再看评解《芙蓉女儿诔》的。北京人民出版社的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译成“我正如汝南王失去了碧玉,斑斑泪血只能向西风挥洒;又好比石季伦保不住绿珠,这默默衷情惟有对冷月倾诉。” 台湾蒋勋讲《红楼梦》说到这两句时,我记得昨天看到他也是理解成汝南王和石崇。想核实一下,一时又下不到电子版了。本有一套纸质版的,可书在老家。--明天看清再细说吧。 晴雯补裘 连环画中的晴雯
范张鸡黍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七引谢承 《后汉书》曰:“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春别京师,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以秋为期。至九月十五日,杀鸡作黍,二亲笑曰:‘山阳去此几千里,何必至?’元伯曰:‘巨卿信士,不失期者。’言未绝而巨卿果到。升堂拜母,饮尽欢而别。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商子微晨夜省视,元伯临终叹曰:‘恨不见死友。’寻卒,式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吾死,当以某日葬,永归黄泉。子不我忘,岂能相及?’式觉而悲,驰往赴之,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未届而丧已发,引 至圹将窆(bian),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也?’妻曰:‘亡者有遗恨,必待范先生耳。’停柩移时,见有素车白马哭而来,母曰:‘必巨卿也。’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 死生异路,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皆挥涕。式执绋引,柩乃前进。式留止冢次,修坟树而退。” (文参 《文选·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注引谢承 《后汉书》 补)。《后汉书·范式传》亦载。 释义用法 后汉范式、张劭二人是好友,两人从京师还家时,相约两年后范式去拜访张劭,张劭至期即杀鸡作饭,而范式果如期而至,彼此尽欢。后张劭病重,临终以不得见范式为恨。范式梦见张劭来与他诀别,连忙驱素车白马赶往张家吊丧,张劭的棺木等范式来了才肯前进。后以此典形容友情真挚、诚信,可称生死之交; 也以“鸡黍”等称款待友人的饭食; 亦用以吊唁亡友。 用典形式 【鸡黍】 南朝梁·范云:“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宋 ·苏轼:“君来辄馆我,未觉鸡黍窄。”宋·陆游:“欲怀鸡黍病为重,千里关河阻临穴。”金·元好问:“鸡黍成前约,干戈有此宵。” 【范张】 明 ·陈子龙:“范张未毕平生语,泪洒南枝恨有余。” 【范黍】 唐·白居易:“酿糯岂劳吹范黍,撇刍何暇漉陶巾。” 【素车】 唐 ·杜甫:“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巨卿哭】 唐·杜牧:“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鹜归来月正明。” 【鸡黍约】 宋·范成大:“寂寥鸡黍约,望眼一潸然。”宋 ·苏轼:“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鸡黍恨】 唐·鱼玄机:“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 【鸡黍期】 唐 ·高适:“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宋 ·黄庭坚:“人间鸡黍期,天上德星聚。” 【千里论交】 宋·苏轼:“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 【元伯相葬】 唐·元稹:“元伯来相葬,山涛誓抚孤。” 【白马故人】 唐·骆宾王:“青乌 新兆去,白马故人来。” 【白马悲送】 宋·王安石:“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死结生交】 明 ·徐渭:“赏音博物推华焕,死结生交有范张。” 【杀鸡为黍】 宋·苏轼:“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幽明永隔】 宋·王安石:“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绝弦。” 【素车白马】 清·秋瑾:“素车白马难为继,斗酒只鸡徒自嗟。” 【升堂他日约】 宋·苏轼:“尚有升堂他日约,岂知负土一阡新。” 【只鸡平生约】 清·黄景仁:“只鸡久负平生约,一剑空怀国士恩。” 【死梦寻范式】 明 ·徐渭:“生刍解识徐家物,死梦应寻范式来。” 【张范善终始】 唐·王昌龄:“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范张千里约】 清·吴伟业:“范张千里约,重补入晴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