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7: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芹十论
2019-05-24可可诗词网-古代兵法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节选)
        
察情第二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定故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审故也。能定而审,敌情虽万里之远,可坐察矣。
        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
        
守淮第五


        不恃敌之不敢攻,而恃吾能攻彼之所必救也。
        用兵之道,无所不备则有所必分,知所必守则不必皆备。
        无惧其必来,当使之兵交而亟去; 无幸其必去,当使之他日必不敢犯也。为是策者,在于彼能入吾之地,而不能得吾之战;彼能攻吾之城,吾能出彼之地;然而非备寡力专,则不能也。
        
屯田第六


        用兵制胜,以粮为先;转饷给军,以通为利也。必欲使粮足而饷无间绝之忧,惟屯田为善。
        
致勇第七


        盖人莫不重死,惟有以致其勇,则惰者奋、骄者耸,而死者所不敢避。
        
详战第十


        明知天下之必战,则出兵以攻人,与坐而待人之攻也,孰为利?战人之地,与退而自战其地者,孰为得?均之不免于战,莫若先出兵以战人之地,此固天下之至权,兵家之上策。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鉴赏]
        《美芹十论》,南宋辛弃疾著。一说黄兑著。辛弃疾,字幼庵,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人。他出生于公元1140年,当时,金军已占领了山东。公元1161年,他21岁时,就参加了耿京所领导的一支抗金义勇民兵,担任书记职务。当他们遭受到金军强大压力的威胁时,他劝耿京归宋,并亲赴南方与宋廷接洽。在他离开部队期间,叛徒张国安杀了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北返,潜往金营,劝说被张国安裹胁投金的官兵,弃金投宋,又把这支部队带回南宋,并擒获了张国安,献俘于宋廷。宋孝宗任命他为承务郎。以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任职期间,他采取积极措施,招抚流亡,编练军队,鼓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打击贪污豪强。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恢复失地,统一中国。《美芹十论》就是他力主抗金的奏疏之一。后遭当权者之忌,去职长期闲居江西上饶一带,以诗词来抒发他的爱国热情。
        《美芹十论》全书分审势、查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十论。并附有:《上光宗疏》、《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论江淮疏》、《议练民兵守淮疏》4篇。其中《审势》、《查情》、《观衅》三论,具体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指出“敌之可胜”。对当时夸大金人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七论,主要论述如何加强战备,激励士气,准备反攻以收复失地,重振河山。也就是所谓的“求已之能胜”。
        总之,全书从客观形势的分析中,指出了战胜金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可能性;又从主观上提出如何加强战备,激励士气,准备反攻力量,以求把打败金人的可能性交为现实。代表了宋代主战派积极抗金的军事思想。可惜这些建议都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采纳,并且和其他主战派将领的奏疏一样,遭到了主和派的排斥与打击。以致南宋朝廷很快衰败腐落,丧失政权。
下一篇:明太祖宝训
上一篇:历代兵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7: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太祖宝训
2022-08-31可可诗词网-古代兵法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 (节选)
卷一

经 国


        伐敌制胜,贵先有谋。谋定事举,敌无不克。
卷三

勤 民


        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此为治之先务,立国之根本。
卷五士

谕 将


        胜而能戒者可以常胜,安而能警者可以常安。戒者虽胜若始战,警者虽安若履危。夫屡胜之兵易骄,久劳之师易溃。能虑于败乃可以无败,能慎于成乃可以有成。必须周防谨密,常若临敌,勿生懈怠,为人所乘。慎之! 慎之!
        畜兵所以卫民,劳民所以养兵,兵民相资,彼此相利。
        阵势或圆或方,或纵或横,敛合布散,倏往忽来,使人莫测。善用兵者,以少为众,以弱为强,逸已而劳人,伐谋而制胜。……虽有勇者莫能施其力,智者莫能用其谋,斯为妙矣。大抵两敌相对;在审其强弱,识其多寡,以正应,以奇变,奇正合宜,应变弗失,百战百胜之道也。
        兵者谋也,因敌制胜,岂必泥于古哉。……战阵之势,阖辟奇正,顷刻变化,就风云之无常势,要在通其变耳。
        守城者譬之守器,当谨防损伤。若防之不固,致使缺坏,则器为废器,守者亦不得无责矣。
        军士虽有众寡不同,要必皆识之,知其才能勇怯何如,缓急用之,如手足相卫,羽翼相蔽,必无表失。若但知其名数,不识其能否,猝临战阵,何以应敌?……能知人,则勇者效力,智者效谋,鲜有不尽心者。苟一概视之。则勇者退后而智者韬策矣。
        为将必先智谋,智谋必在用士,故推诚待人,则人为我用,若待之不诚,亦孰肯尽心效用哉?盖得士者胜、失人者弱。苟不知此,唯力之是尚,何足以制敌。固有竭万夫之力以应敌而不足,有用一人之智以制敌而有余,此用智力之殊也。
        仁者不矜其功,而智者克成其名,仁智兼全,所向无敌。若乏仁寡智,虽有勇敢之士百万,不足恃也。
        为将之道,勇智贵兼全。弓马便捷,所向无敌,勇也。计算深远,无所遗失,智也,智勇全而后可以建功业,勇而无智,一卒之能耳。
        凡事必预备,然后有济。先时浚流,临旱免忧。已涸而汲,沃焦弗及。汝等当闲暇之日,宜练习武艺,不可谓无事使可宴安也。夫溺于宴安者必至于危亡,安而虑危者乃可以常安。
        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溺,弓马不素习而欲攻战,未有不败者。
        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一本于至公。故有功者虽所憎必赏,有罪者虽所爱必罚。……不以小嫌而妨大政,不以私意而害至公,庶有以服天下之心。
        军旅之事,以仁为本,以威为用。申明号令,不可姑息。号令明则士有励心,姑息行则人怀怠志。士心励,虽少必济;人志怠,虽众弗克。所谓仁者非姑息,所谓威者非杀伐。仁以抚众,威以振旅,则鲜有不克。
        师行之际,须严部伍,明分数,一众心; 审进退之机,适通变之宜,使战必胜,攻必取。
        军士行伍不可不整,进不可无节。虽营庐舍,亦必部伍严整,遇有调发,易于呼名,不致失次。……临敌之时,亦如前法,居则部伍不乱,行则进退有节。加之将有智谋,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国家用兵犹医之用药,蓄药以治疾病,不以无疾而用药。国家未宁,用兵以戢定祸乱。及四方承平,只宜修甲兵,练士卒,使常有备也。盖兵能弭祸亦能召乱,若恃其富强,喜功生事,结怨启衅,适足以召乱耳。正犹医家妄以瞑瞑之药强进无病之人,纵不残躯陨命,亦伤元气。故为国者但当常讲武事,不可穷兵黩武尔。
        兵以戢乱非为乱也,若假兵以逞志,仁者不为也。
卷六

武 备


        任将之道固重,然必任之专、信之笃,而后可以成功。
        将必择有识、有谋、有仁、有勇者。有识,能察几于未形;有谋,能制胜于未动;有仁,能得士心;有勇,能摧坚破锐。兼是四者,庶可成功。
        太祖坐白虎殿与孔克仁论天下形势,因曰:“……吾欲以两淮、江南诸郡归附之民,各于近城耕种,练则为兵,耕则为农,兵农兼资,进可以取,退可以守。仍于两淮之间馈运可通之处,积粮以俟,兵食既足,观时而动,以图中原,卿为何如?”克仁对:“积粮训兵,待时而动,此长策也。”
        用兵之道,必先固其本,本固而战,多胜少败。何谓本?内是也。内欲其实,实则难破。何谓实?有备之谓也。后世不知务此,至有战胜之余,遂亡武备,往往至于取败。人孰不曰: 天下平定之时,可以息兵偃武。殊不知,治兵然后可言息兵;讲武而后可言偃武。若晋彻州郡之备,卒召五胡之扰;唐彻中国之备,终致安史之乱,此无备之验也。夫当天下无虞之时,正须常守不虞之戒,然则武备其可一日而忘哉!
        [鉴赏]
        《明太祖宝训》,明朝官修的记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语录”。朱元璋,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先例。他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广招谋士博采众议,治军严明持重用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创造性地采用水陆并进的作战方法,弥补了当时骑兵的严重不足,把一个素以骑兵优势著称的元蒙势力,驱逐出中原大地。《明太祖宝训》详细记录了朱元璋理国治军的言论,其建军思想、治军原则、用兵方略,对后世兵家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作为农民起义军,在政治上固然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官逼民反”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但在军事上开始时总是处在极其弱小的不利态势,因为旧王朝都有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维护其反动统治。起义军要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旧军队,推翻旧王朝,作为起义军的领导者,不仅在政治上应当具有远见卓识,而且必须具备非凡的军事战略眼光。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352年参加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英勇善战,被郭招为婿。郭死后朱元璋统领其军,渡长江、克太平、占集庆,并以此为中心建立根据地。之后,他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元璋传》)的建议,逐步壮大实力。乘北方红巾军与元军主力激战之际,挥师歼灭江南元军。继而在同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势力交锋时,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力量先灭陈,后攻张,占领了长江下游地区。接着北上,制定了先取山东、旋师河南、断其羽翼,然后进兵元都的作战方略,命大将军徐达率师北征,并亲临汴梁(今开封)督战,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随后,发兵灭夏蜀,取云南,平辽东,逐步统一了全国。
        朱元璋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不仅表现在夺取政权之前的起义战争中,而且也体现在夺取攻权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中。明朝建立后,曾先后面临两大威胁:一是“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构成北方边患;一是“岛寇倭夷,在在出没,故海防亦重”,构成东及东南沿海地区海患。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对元人及其后裔并没有采取铁血政策,而是实行“优抚”和“戍兵”两手并举的方针,一面优待元俘,分化怀柔,一面加强边防建设,对于扰边的元残部寻机分头出击,阻其内犯,保障边疆安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因元将王保保为西北边患,命徐达为征北大将军、李文忠为副,分兵两路出征沙漠,徐达“大败(王)保保兵于川北乱壕间”,李文忠克应昌,“一战败之”。嗣后,筹备山西、北平边防,并采纳淮安侯华云龙的意见,“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百二十九,皆置戍守”,“又诏山西都卫于雁门关、大和岭并武、朔诸山谷间,凡七十三隘,俱设戍兵”。公元1376年,朱元璋下诏自燕山前后等十一卫,分兵守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居庸关(北京昌平西北)、喜峰口(河北宽城西南)、松亭关(宽城西南)烽堠196处,置兵把守。之后,广设驿、卫,又筑东胜城于河州东降城之东,设十六卫,与大同相望。从此,自辽以西,“数千里声势联络”。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十分重视海防设置,在沿海地区“量地远近,置卫筑城,水陆设防”(嘉庆;《福鼎县志》卷五《海防》)。
        朱元璋军事思想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强调充实国力,寓兵于农,且耕且战,始终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勤民》篇说:“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此为治之先务,立国之根本。”治理国家的法则,要以保证充足的粮食为根本。如果庄稼丰收,百姓的衣食充足,那么就会出现国家富裕,百姓安定的局面,这是治国的首要任务,立国的根本大计。因此,他主张“寓兵于农,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暇则讲武”、“练则为兵,耕则为农,兵农兼资,进可以取,退可以守”,如此“则民无坐食之弊,国无不练之兵,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明太祖实录》卷六,戊戍岁十一月辛丑)。国家富裕了,不能忘记武备,“夫天下无虞之时,还须常守不虞之戒,然则武备其可一日而忘哉!”然而,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天下平定之时,便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息兵偃武”高枕无忧了,就象西晋撤掉了州郡的武备,终于招致了五胡的侵扰,唐朝撤掉中原的武备,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这些都是历史的教训,“后世不知务此,至有战胜之余,遂亡武备,往往至于取败”,他们根本不知道,只有先练兵然后才可以谈休兵,只有先加强武备然后才可以谈停止武备,“治兵然后可言息兵,讲武而后可言偃武”,对于治兵与息兵、讲武和偃武的辩证关系,朱元璋讲得再清楚不过了。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高警惕,增强国防观念,是颇受启迪的。
下一篇:百战奇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9: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解密:韩愈的《南山诗》里藏着贾宝玉的重要逃难地

啸风
咨询顾问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一段文字: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庚辰双行夹批:先故顿此一笔,使后文愈觉生色,未扬先抑之法。盖钗、颦对峙有甚难写者。】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庚辰双行夹批:更奇妙!】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庚辰双行夹批:更妙】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在这里脂砚斋又一段看起来无足轻重其实很重要的批注,庚辰双行夹批:前三处皆还在人意之中,此一处则今古书中未见之工程也。连用几”或“字,是从昌黎《南山诗》中学得。这里有一句此一处则今古书中未见之工程,句末还提及唐代韩愈的《南山诗》。

昌黎先生的南山诗如下:

或无诗字。此诗似《上林》、《子虚赋》,才力小者不可到也。《潜溪诗眼》云:“孙莘老尝谓老杜《北征》胜退之《南山诗》,王平甫以为《南山》胜《北征》,终不能相服。时山谷尚少,乃曰:‘若论工巧,则《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二公之论遂定。”按:《长安志》:“终南山在万年县南五十里。”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

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眄劳颈脰。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镵左右。

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或乱若抽笋;或嵲若炷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浢譳;

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

或蛇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

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气饙馏;

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

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天张,僶俛谁劝侑?

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唐朝著名诗人,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他是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一生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韩愈先生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这首五古体诗长达百韵,共计千余字,作者以雄深矫健的气势描绘了终南山奇特和光怪陆离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此诗写于公元806年秋,这一年六月,韩愈自江陵召还京师任国子博士,由于职务清闲,于是耽于山水之乐。中国诗歌传统抒发诗人情感,诗意往往表现在诗歌意象的情感中,满清中叶的沈德潜先生在认为《南山诗》之体博大,以赋为诗,铺陈堆砌,其短处就在于“铸情不深”。后来的管世铭先生在《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中赞誉《南山诗》“镌镵造化”,认识到《南山诗》奇险的风格,充分肯定《南山诗》独特的艺术创辟。

作者为什么在这里引用《南山诗》并称之为今古书中未见之工程?显然也和贾府多次被农民军吵架后的逃难地有关。大观园耗费银子百万两,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避难所。这个避难所与陶潜的“桃花源”表面上是同一性质的东西,桃花源属于传神之笔,精心构想、精心设计、精心描绘出来的,是完全由文字建立起来的梦,但是大观园不是,大观园的营造有皇室和贾府多人的心血,历经一年多的努力才建造完成。但是末世来临,一个避难所远远不够,因此惜春就肩负起为贾宝玉寻找下一个避难所的责任。显文本里趁着做年画的机会,惜春主动提出来要请一年的假,在一旁的林黛玉是看出来原委的,于是就有林黛玉的这番经典言论:

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也得二年的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照着这个样儿,慢慢的画,也不就要二年的工夫么?”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

惜春这一年去了哪里?秘密早惜春的丫鬟的名字里。惜春的丫鬟叫入画,这里画通华,这里暗示入画到了陕西的华山。红楼梦的秘密在诗词里,华山和灞桥都是贾宝玉走过的场所和避难所,诗词曲赋里有痕迹的。比如第一回的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还有联诗里的宝琴也站起道: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薛宝琴和其他姐妹的联诗也属于一喉两歌和表里有寓的作品,显然这里的灞桥和文本里的大明宫及护官符里的阿房宫三百里遥相呼应,暗地里指点贾宝玉逃难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9: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江子良岩是桃花源原址
发布时间:2013-07-15 16:28 信息来源:县志办 作者:詹灿辉 浏览量:746 【字体:大中小】
  编者按:一千六百多年以来,世外桃源人人向往,但又无人找到桃花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其真实位置或者创作原型地点又在哪里?桃江籍学者詹灿辉,利用互联网卫星地图的桃花江子良岩地形地貌和历史人文,通过6年的考究,证实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原址就是桃花江子良岩。这一证实如果成立,中国的桃花源将会发生战略性位移。这对开发桃江旅游资源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公元419年,暮年的陶渊明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讲述了武陵渔夫偶然发现桃花源并且后来再也没有人找到它的神秘故事。“世外桃源”因之成为了中国人和谐社会生活代名词。

  近1600年来,人人向往桃花源,又无人找到桃花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否真正存在?它的真实位置或者创作原型地点又在哪里?

  自唐朝刘禹锡在常德任朗州刺史十载后,他把常德桃源县的“桃花源”看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原型。1936年,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发表《桃花源记旁证》,指出常德桃花源并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原型,并把桃花源原型推测到在北方弘农或洛水上游一带。1956年,著名学者唐长孺先生发表《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一文,将桃花源原型推测为南方的武陵蛮山区。

  2001年10月,笔者偶然发现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水库所在地子良岩区域同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惊人相似。便利用所有可能的机会,进行这项研究论证工作。2007年2月,笔者经过再次实地调查,断定桃花江水库人工湖区域(子良岩)在地貌和地理上,是迄今最为完美的桃花源原址。

  桃花江水库水系

  桃花江位于资水下游南岸。发源于宁乡、桃江交界的雪峰山余脉城墙山,全长57.2公里,流域面积407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1.68立方米/秒,在桃江县城汇入资水。

  桃花江别名獭溪和杨柳溪。獭溪得名缘于溪流水獭极多,鱼类丰富。杨柳溪缘于溪流两岸杨柳成荫。

  桃花江水库位于桃花江上游子良岩,建于1966年,距离资水主河道和桃江县城30公里,汇流面积128.03平方公里,蓄水量7200万立方米,水库出库流量为年均3.67立方米/秒。

  桃花江水库和资水通过桃花江相连通。从桃江码头坐船,沿资水而下,经过益阳进入洞庭湖,而后从沅水河口上溯到常德,全程水路距离约为150公里。其中,上溯沅江的河段48公里,河段水流落差为2米。

  同样,从桃江码头坐船,经过益阳,进入湘水,而后上溯湘水到长沙,全长水路距离也约为150公里。其中,上溯湘水的河段为72公里,河段水流落差为25米。

  桃花江水库下游30公里桃花江河段水流落差为66米,河道平均坡度为每千米2.2米,河道平均宽度为40米,河段间汇入主要支流1条。

  桃花江在春季大雨时节(5~10天内),河道平均水深达1.5米以上,上游河道水深也近1米。

  桃花江水位在春汛期正值一年高峰,渔船可以自由上溯。在水流落差较大,水流湍急的时候,不适于运输船只航行。

  资水桃江县境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资水一级支流共有7条:敷溪,83.8公里;善溪,35.1公里;沂溪,79.3公里;碧螺溪,28.2公里;沾溪,43.1公里;桃花江,57.2公里;志溪河,65公里。

  志溪、沾溪和桃花江在地理特征上都非常相似。在志溪上游山区,已经修建了一个中型山峡水库,即克上村水库。在地图上,桃花江水库和克上村水库仅一山之隔。

  在修建桃花江水库前,每当春汛时节,小船就可以从资水上溯到桃花江子良岩河段。由于桃花江水流大小随降雨情况迅速变化,河道可以容许小船通行的时段非常有限,因此,外地渔民的小船在春汛期间到过桃花江水库附近以后,如果它后来还要再次上溯到原处,那就只有等到来年。资水中下游还有较多和桃花江相似的支流,当等到来年春水大涨时,外地渔民要在资水众多支流中寻找到原来的桃花江,其中的可能性又已经大大变小。

  “武陵渔夫”捕鱼习俗

  桃江县范围内资水旁边的许多地方和晋代武陵郡(常德)陆路距离很近,如武潭镇,距常德仅30公里,距长沙则有170公里。这一带的渔民划船去长沙,路途遥远,要上溯湘水很长河段且非常费力,因此,在没有机械动力渔船的晋代,渔民一般都不会去长沙,却会常去常德,并自称为“武陵郡人”,而非外乡的“长沙郡人”。

  在资水两岸至今还有不少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以船为家,长年漂游在资水的大河小溪上,而且至少一年一度下洞庭湖里捕鱼并且常往返常德,至今乐此不疲,已成习惯。

  每当桃花盛开、溪河水涨的季节里,洞庭湖以及资水渔民的传统捕鱼秘诀就是专门寻找资水溪流小河,撑船追逐逆流而上的回游产卵鱼群,在水深适中、鱼群活跃的溪河里捕鱼。而在天干物燥、江河枯落的秋冬季节,他们就去洞庭湖的湖汊中捕鱼。

  在晋代,资水和洞庭湖湖区的武陵渔夫上溯到桃花江子良岩捕鱼,是常有的事。渔夫发现桃花源村庄以后,走资水入洞庭,沿沅水达武陵郡(常德)告密,这对于渔民体力和行船能力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在晋代,对于洞庭湖和资水下游的渔民来说,卖鱼首选武陵郡首府常德,是当时的市井习俗。

  历史上曾经有很多渔民为了捕鱼都曾上溯到过桃花江上游河段。晋代武陵渔夫上溯桃花江上游河段捕鱼,而后去武陵常德卖鱼,无论从地理上讲,还是从渔民捕鱼民俗实践活动讲,都不存在任何障碍。

  桃花江水库地貌

  桃花江水库西南5公里处为海拔917米的猴家大山主峰,西北6公里处为海拔852米的沙帽山主峰。水库的人工湖就位于两列高山所拥抱的盆地中,盆地仅在西北有一处裂隙,已经被溪流深度切割,成为水库人工湖的出口。

  水库人工湖区域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500米至1200米。据在桃江县当年参加水库修建的老人说,现在水库人工湖区域原来有好几个村庄。村庄里有很多田土、房屋以及大小池塘等。他们的述说和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村庄模样没有任何出入。

  根据卫星地图所提高的水库人工湖湖底海拔等高线,可以确定修建水库以前的原村庄布局是,村庄基本沿桃花江走向,即由南至北再向西分布,南北长约9.5千米,东西宽500米至1千米。村庄田地房屋宅基地的海拔高度约为150米至170米;池塘底部海拔高度约为129米~140米。村庄内部的西部溪流原河道海拔高度为129米。它和溪流出山以后的桃花江河道底部90米~102米左右的海拔高度互相对应。扣除水库内部泥沙淤积厚度和山口河道人为堆积渣石厚度,可以确定溪流在库区内以及在山口出口的底部海拔高度大约为125米和95米。

  水库坝址位置名“子良岩”,现在已经修筑了水库大坝以及发电厂隧洞,大坝高度为54米。据《桃江县志》记载和四十多年前的目击者描述,“子良岩”下面的山岩空隙原来如刀砍斧劈,十分狭窄,一次仅可容一人通过,又名“盘蛇谷”。这个罅隙入口的宽度和长度都恰如《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桃花源村庄入口。在“子良岩”岩下罅隙的北面,则是长约1000米、宽约60米至100米的山间峡谷,恰好符合《桃花源记》中“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所在。

  根据水库人工湖水下海拔高度情况以及水库出口罅隙、峡谷地貌情况,对这里的地貌予以复原,惊人的发现这里和陶渊明所记载的溪流、桃花林、渔夫入口、村庄田园和池塘等的位置逐一相对应。其中,渔夫入口处的经纬度坐标为28°19'31.91"N、112°6'15.47"E。

  把桃花江子良岩还原为陶渊明记载的渔夫入口处以后,可以推测当年渔夫在桃花江子良岩峡谷看见桃林时,已经是日落时分,周围高山遮挡了桃林山谷阳光和对面阴坡山林阳光,因此显得幽暗;然而直射阳光和从村庄池塘水面反射光照耀到村庄北面的狭窄山口,因而渔夫发现南面山峡小口里面好像还有光线。

  根据以上信息和桃花落花时节规律,加上已知的村庄南面高山高度、坡度以及太阳高度角等数据,可以得出渔夫具体到达桃花源村庄入口的月、日、时具体时间。同时,也可以通过实地对比观测,发现武陵渔夫到达这里和进入罅隙的具体时间。

  据此,桃花江水库人工湖区域完全符合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所有地貌特征。二者在地貌特征上的离奇巧合,是自然的完美巧合,是陶渊明记录故事真实的再现,尤其是武陵渔夫在太守面前没有说丝毫谎言。

  桃花江水库区域历史

  资水名称最早见于1957年在安徽寿县出土的古楚国《鄂君启节》镏金竹简(公元前323年制)铭文。该竹简是古楚国诸侯鄂君官船进行贸易的通行证,说明在古楚国时期,资水存在水路贸易。在战国楚国时期及以后历朝历代,沅水和湘水是北方中央政府沟通岭南地区的重要水路通道。而资水,从来就不是封建割据的交通要道。导致资水不能给当时中央政府通航的原因,一是地理上资水落差巨大,河床狭窄,险滩相连,船只难以航行。二是人文上资水中上游地区一直是南蛮地盘,不仅在古楚国时代,而且在秦、汉、三国、两晋、南朝、隋代、唐代以及北宋的头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没有被平原政府王化的神秘蛮土。

  资水中上游山区属于自古不与中央王土通往来的蛮土,天然地适合逃避暴政统治和战争动乱的人们隐居。这与陶渊明所记载的历史背景具有一致性,

  桃花江水库地域属于桃花江盆地外围山间峡谷。在桃花江盆地区域,考古发现在50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有先民繁衍生息。据1993年版的《桃江县志》载,桃江县城桃花江镇在唐宋以至明代因有古驿道而得名为“望浮驿”;明清以后称“桃花驿”。在历史上,桃江县区域曾经归属秦代所设置的益阳县管辖,是后者偏僻的西部地区。桃江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益阳县析置。

  桃江县自古就有传说: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曾经流放桃花江,在凤凰山写下《天问》。该说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成书的《清·一统志》和《古今图书集成》。现在桃江县城还存有纪念屈原的庙址和碑亭古迹。

  据《三国志》关羽和甘宁以益阳资水为界对垒的记载,桃江县作为益阳县边境,是吴蜀交锋的边防地带。东晋时期武陵郡和长沙郡并存,以河流为界,益阳县资水以北属武陵郡,资水以南属长沙郡。

  对照《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以及《宋史》等关于“南蛮”、“武陵蛮”和“梅山峒蛮”历史的一系列记载,桃江县是古楚国、秦朝、汉朝、三国吴蜀以及晋朝政府“王土”同武陵蛮“蛮土”搭界的边关地带。尤其是《宋史·梅山峒蛮传》,直接载有宋熙宁五年(1072)开化梅山蛮的明确地理边界信息。

  在公元1072年之前的宋朝,位于子良岩高山盆地的桃花江水库区域属于梅山蛮控制的边缘地带。这里和当时梅山蛮中心(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有宽谷连通,两地距离约53公里。

  这里流传一个关于南朝(刘宋)道人潘子良在此修道成仙的传说,这个传说为“子良岩”地名的成因。传说流传了近1600年,比陶渊明《桃花源记》历史仅仅短了约50年。

  东晋时期,桃花江水库区域一带为长沙郡、武陵郡和梅山蛮的“三不管”三角区。这种“三不管” 状态一直续写到公元1072年才告结束。在这种无政府状态的这一自然区域,很适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村庄长久生存。

  《桃花源记》的武陵渔夫误闯“蛮土”三角区以后,按照中国文化思维上的“既成事实原则”,官府自然不会支持一个渔夫重新找回这里。即使武陵太守派人或者他本人也亲自找到了这里,也会隐匿这一消息。这是因为:这一带更适合成为长沙郡的地盘,是他武陵太守所不能染指的益阳边境内部地界;如果他不隐匿这一消息,其实质是纵容老百姓逃避政府统治,前往政府势力所不能触及的深山老林里安居乐业。

  所以,这一区域是不被后人发现的主要地理和政治原因。

  唐宋以后,由于常德桃花源已经被古人确定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原址,因此,在古人眼里,桃花江水库区域自然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无缘了。

  现有桃花源原址比较

  1. 常德桃花源

  位于常德市桃源县县城西南15公里的沅水河滨,和常德市的水路距离为65公里。它属于沅水下游河流与丘陵之间的河滩阶地,海拔为50米至75米,当地沅水河心最低海拔高度为42米至46米。整个滩地区域宽度约3公里,长度为9公里,而桃花源风景区只占这个滩地的中东部。

  考察桃花源风景区相邻的山丘区域,是典型的靠近洞庭湖平原的低山丘陵,平均海拔高度为几十米到百来米,最高山峰的海拔高度不足170米。根据卫星地图搜寻桃花源风景区所有区域,找不到一处《桃花源记》所描述的由高山环绕而成的山间小平原。

  考察常德桃花源与古武陵的历史地理关系,沅水早在屈原时代就已经是楚国水路交通要道。屈原本人就不止一次路过这里溯沅水而上,抵达上游溆浦和辰溪。在秦代、汉代、三国和东晋,沅水河运更是繁忙,无数军队通过这里去征服岭南和百越。在这样一个河滨滩地上,不可能出现一个超越600年时空的“灯下黑”桃花源村庄。

  常德桃花源纯属后人穿凿附会陶渊明《桃花源记》而建成的。这一观点自古就有人明确指出过。站在互联网卫星地图面前,那些仍然坚持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址就是常德桃花源论调的人们,恐怕应该自羞不已。

  2.新化县奉家山“桃花源”

  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点新闻综合网站红网至今挂着《娄底日报》一篇《新化梅山文化新发现古“桃花源”就是今日奉家镇》的文章。该文说:

  “新化梅山文化研究会经过多年的考证后于日前宣称: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先生笔下的“桃花源”就是今天的奉家镇。即将出版的《娄底师专学报》将有长篇学术论文对此进行论证。

  此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桃花源是“乌托邦”;二是在今桃源县境内。梅山文化研究会通过引注大量史料和实地考察认为,桃花源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在今桃源县境内。

  “新化县奉家镇为渠江的发源地。这里毗邻溆浦,晋时属辖武陵郡。渠江从奉家山区发源,流入溆浦县境后,与溆水在扇溪江地段合流。这一带水面平缓,河汊交错纵横,至今还有人“捕鱼为业”。

  研究人员依据相关典册记载,在奉家山区实地考察了近半个月时间,按《桃花源记》所述逐一核对,竟发现毫无差错。当地长住居民大多姓奉,历届奉氏家谱都对“先世避秦时乱”有所记载,并详细记录当地直到宋熙宁年间才被“王化”。研究人员断定:当时武陵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地方,在今奉家镇横江村境内的漏水洞。这里从古至今称“桃树湾”。此地从“舍船”开始有渡船摆渡至今。每年的3月~4月间,渠江两岸仍有遍地樱桃花怒放山野,花落水流红,是渠江春景一绝。

  此前,奉家镇人民政府已对境内诗人描写的“良田美池”、“阡陌交通”之景的数千亩梯田给予了高度重视,现正报请有关部门批准,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者:奉石云 杨建平)。”

  新化县作为古梅山蛮腹地,在宋代前是不与平原政治集团沟通的。从卫星照片上看,地处新化县边缘的奉家镇具备世外桃源原型的特征。它周围有高山环绕,有相对平坦的山间小平原,有一条小溪出口,有“避秦时乱”的古人居住,有桃花,远离武陵郡,偏僻难觅。

  但是,这个桃花源和陶渊明笔下渔夫见过的桃花源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呢?到常德找武陵郡太守举报的渔夫,可不可能来过这里捕鱼?根据地图,在Google Earth上找到了新化县奉家镇“桃花源原址”的位置。只需看看地理数据,一切就自然会明白。

  奉家镇的溪流底部海拔高度为689米,溆浦县城溆水底部海拔高度为159米,二者的落差为530米,实际水路距离为43公里,两地溪流平均落差为每公里12.3米。从溆浦到常德,河流里程364公里,落差为116米。两者合计,从新化县奉家镇到常德武陵郡治,渔夫所要经过的水路总里程为407公里,水流落差为646米。

  想象一下吧:在晋代,会不会有一个渔夫撑着一叶扁舟从溆水上到530米高处的高山顶上的小溪流里捕鱼?而后他撑着那叶扁舟,顺波涛滚滚的沅水下行八百里,去武陵郡太守府告密?这显然是违背常理和不可想象的。

  3. 湖北省竹山县武陵溪“桃花源”

  位于湖北竹山县官渡镇。近年,有报刊和互联网报道说,从疑似“桃花源”的小口入,穿越1公里深溪,再翻越海拔1800米的驴头山,就到了居住着12户人家的“桃花源”自然村落。报道还搬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的观点,说张教授认为在地名、地理等方面武陵溪更符合桃花源原型特征。但是,对于武陵溪比比皆是的不符合桃花源原型的地方,文章避而不谈。

  那些主动或被动参与了炒作湖北竹山官渡武陵溪的专家学者们其实都很清楚,对这个地方加以炒作,只是当地政府或人士吸引游客的手段。因此,炒作文章都在标题上卖着一个关子——“疑似”。

  4. 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

  据报道称,酉阳“桃花源”距离常德200公里,为一个石灰岩溶洞里面的天坑,天坑面积约1平方公里,洞里和洞外都有桃花,此外天坑里面还有许多秦人遗迹。酉阳“桃花源”带冒号,这冒号不言自明。

  通过对上述“桃花源原址说”版本比较说明,“避秦时乱”的古人们在长江流域深山里开辟的世外桃源乐土应该广有分布。随着今后人们对乡土地理和乡土历史不断深入进行研究,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地方和《桃花源记》记载相似,并将它们认定为曾经的古桃花源原址。人们认定这种广义上的桃花源原址,应该是符合科学和历史逻辑的。

  但是,陶渊明记录的武陵渔夫亲眼所见的桃花源原址肯定只有一个。到目前为止,这些版本的桃花源在地理和历史背景上都不大符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结论

  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水库人工湖区域(子良岩)是目前完美符合陶渊明《桃花源记》记述的桃花源原址特征的地方。它与《桃花源记》原文以及所有历史地理背景无一处逻辑矛盾(桃花江水库人工湖中心岛坐标为北纬28度18分56秒,东经112度4分32秒)。

  根据对桃花江水库人工湖区域属于武陵蛮地盘边界的历史分析,《桃花源记》故事的发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吻合的。

  桃花江水库区域的桃花源原址之所以“失踪”一千六百多年,和它独特的历史行政区划位置、历史上特殊的社会行为心理背景、当地独特的地貌地理条件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者简介

  詹灿辉,桃江人,1969年生,硕士学位,现供职于国家水利部。

  (本文由龙玉牛根据原文有删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寿县 - 湖南常德市辖县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汉寿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战国时,属楚地。秦朝时,为黔中郡地。西汉为武陵郡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134),改索县为汉寿县,取汉王朝长寿不衰之意。

汉寿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洞庭湖滨、沅澧两水尾闾,辖15个镇,2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汉寿县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征独具。

汉寿是一块流金淌银的福地。2021平方公里的沃土,坐拥西洞庭湖、沅澧二水的鱼米之利,盛产粮、棉、油、鱼、猪、甲鱼、黑杨、芦苇、玉臂藕等农特产,富藏花岗岩、黄金、石英砂、天燃气等矿物,拥有国家4A级景区清水湖旅游度假区、3A级景区“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鹿溪省级森林公园等优质旅游资源,是“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和全省旅游强县。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汉寿县

面积
2021平方公里

外文名
Hanshou

人口
821721人(2017年)

别名
索县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

所属地区
湖南省常德市

著名景点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鹿溪旅游度假区,清水湖度假区等

下辖地区
15个镇、2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

政府驻地
汉寿县银水东路与曹家巷交汇处


火车站
常德站、益阳站

电话区号
0736

车牌代码
湘J

邮政区码
415900

地理位置
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洞庭湖滨、沅澧两水尾闾

行政代码
430722

地区生产总值
279.71亿元(2017年)

人均生产总值
37191元(2017年)

县委书记
杨昶

县长
车世忠

目录
1建制沿革
2行政区划
3地理环境
4自然资源
5区域人口
6区域政治
7区域经济
8社会事业
9历史文化
10风景名胜
11城市荣誉
12历史人物
折叠编辑本段建制沿革
县境,战国属楚地。
汉寿县
汉寿县

汉寿县秦为黔中郡地。

西汉为武陵郡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134),改索县为汉寿县,取汉王朝长寿不衰之意,治所今鼎城区断港头。

三国吴,汉寿县改为吴寿县。赤乌十一年(248),析吴寿县置龙阳县,设治所于今县城,属武陵郡。

宋大观年间(1107-1110),改为辰阳县。绍兴三年(1133),复名龙阳。五年升县为军,移治黄城寨(今聂家桥乡黄城港)。三十年复县,治所迁回原址,隶属鼎州。

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辖沅江县,属常德路。

明洪武三年(1370),降为县。至清,属常德府。

民国元年(1912),龙阳更名汉寿,三年隶武陵道。五年,属湘江道。十一年,直隶于省。二十七年,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4日,县境和平解放,隶属益阳专署。

1952年11月,改属常德专署。

1988年,常德专署改市,隶属常德市。[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9: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误读红楼:梁归智误判巧姐的真实身份

啸风
咨询顾问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前文论述了百年来诸多的著名红学家对于妙玉的真实身份一直存在误判,这里有几个关键的疑问:以妙玉外来的出家人的身份,第一在于为什么可以在贾府常住?第二在于为什么还名列金陵十二钗?第三,凭什么像个主子一样还参与大观园儿女的诗社派对?

其实红楼梦文本里还有一个女子的身份也是扑朔迷离,疑点重重,那就是巧姐。关于他的疑问也是很多,比如大姐儿和巧姐是不是同一个人?王熙凤到底生了一个女儿,还是两个女儿?为什么巧姐可以和妙玉一样名列金陵十二钗?巧姐是小说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重要一员,她是作者重点描述的十二名女子之一。巧姐这一人物绝不是作者随便设计了又在作品中随便敷衍过去的角色。

红楼梦第五回里,宝玉跟随警幻仙姑来到太虚幻境的“薄命司”,宝玉继续往后翻看,又看到一幅画:画面内容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后便是这首判词:

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判词前面画的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是暗示巧姐的最后结局是做一名勤苦操劳、艰辛度日的农妇。但是如果说这首判词是说王熙凤的女儿巧姐那就大错特错了。百年来无数著名红学家在判断巧姐的真实身份这个问题上海处于迷雾之中,这里就包括著名红学家梁归智先生。

梁归智先生祖籍山西祁县, 山西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他是中国当代红学家、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梁归智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元曲研究和传统诗词创作方面成绩突出,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探佚学”,影响巨大。他出版学术著作《(石头记)探佚》、《神仙意境》《箫剑集》等十余部。

关于巧姐,梁归智先生在其文章《王熙凤,一个让人一掬同情之泪、被不幸命运碾碎了的女英雄》里说的很明白,他写道:

王熙凤和贾巧姐是母女两个,命运紧密相关,所以在十二钗的排序里被排在第九和第十。王熙凤是曹雪芹写得最生动的一个人物,其实是和贾宝玉并驾齐驱的全书“双主角”,所占的篇幅自然不少。当然也有谜团,谜团出现的一个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后四十回续书与曹雪芹佚稿构思和写法都差别颇大。

在前八十回中,除了写她出痘、生病、取名之外,其他论述很少。当刘姥姥到了贾府,凤姐抱着生病的女儿大姐跟她探讨起了女儿的命运。凤姐希望刘姥姥给久未取名的女儿起个好名字,由于老刘是穷人,旧社会的人都相信穷人起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刘姥姥问清了孩子的生日后给她取名为巧姐,说这是个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可是在文本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所载:“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在此时贾巧姐已经可以与诸钗一起玩耍。可是到了文本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中,作者写道“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显然大姐和巧姐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到了小说第四十一回,写刘姥姥带了板儿二进荣府,正在贾母处吃点心的时候,“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环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这一段描写确有些蹊跷,何以会在如此繁忙热闹中插入这样一段闲笔,而且这里板儿和大姐见面,并没有看到巧姐的影子,是大姐和板儿完成了婚姻信物的交换。脂砚斋的批语画龙点睛地说:“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

第六回写刘妪一进荣府时就有脂批:“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

“略有些瓜葛(按,指刘姥姥女婿狗儿家向与荣府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

“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

根据前面的解密,妙玉是贾珠和贾珍妻子的三女儿,巧姐其实是贾珠和贾珍妻子的四女儿,巧姐的岁数比林小红还大,因为巧姐和妙玉组成巧妙二字。

关于巧姐的命运结局,梁归智先生写的很详细:

那么贾巧姐落难的故事,前八十回还有哪些透露呢?第五回暗示巧姐未来命运的《留馀庆》曲子这样说: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里面的意思很明白,王熙凤由于“济困扶穷”资助过贫穷的刘姥姥,是“积得阴功”,给贾巧姐留下了“馀庆”,所以能在落难后被“恩人”所救,这个恩人当然是刘姥姥。“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意思。刘姥姥救巧姐,过程当然很曲折,其中的一个重要故事发生在“嶽神庙”(“嶽”和“狱”字形接近,故又有“狱神庙”一说)。脂砚斋的批语说:“嶽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脉千里。”“嶽庙”是“嶽神庙”的简称,贾宝玉也有“嶽神庙”遭难的故事,可能刘姥姥救了贾巧姐,和王板儿在“嶽庙相逢”,而贾宝玉和史湘云也在“嶽庙相逢”。这两对“双星”悲欢离合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写,其中的具体情节,那就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留馀庆》曲子中还有一句关键性的话:“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这是说在贾巧姐落难的时候,有“狠舅奸兄”因为“爱银钱忘骨肉”,不肯营救,甚至就是他们把巧姐卖到了妓女院里。前八十回写到王熙凤有个哥哥王仁,他是巧姐的舅舅。那么在后二十八回里,“狠舅”就是这个王仁。那么,“奸兄”是谁呢?

后二十八回佚稿王熙凤贾巧姐结局:

大厦倾凤姐枉费半世心;被休弃痛哭凄惨返金陵;惨回首苦念亲女难闭目;嶽神庙巧姐获救嫁板儿。

梁归智先生最后预告了后四十回续书王熙凤贾巧姐结局:

凤姐力诎失人心病死;巧姐虚惊配佳婿转运。

可以肯定的是,梁归智先生关于贾宝玉“嶽神庙”遭难和刘姥姥救了贾巧姐,在“嶽庙相逢”,而贾宝玉和史湘云也在“嶽庙相逢”的推断应该是错误的。所谓的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梁归智先生也不知道这里巧姐的亲娘其实是大明王朝的皇室公主,王熙凤仅仅是抚养她的宁国府媳妇,他在这篇文章里也没有给出“奸兄”是谁的正确答案。

关于巧姐的结局,梁归智先生让读者自己去猜,显然与目前比较被认可的说法颇有相似之处。这两种结局都有不妥之处:嫁与秀才的结局有违曹雪芹所留伏笔;嫁与板儿的结局则违背伦理。根据文中一系列线索可以推知,巧姐真正的结局应该是在遭受妓院磨难后被刘姥姥救出来,巧姐由荣府贵族小姐变为乡野村妇,在刘姥姥的庇护下过着隐姓埋名的清贫生活。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3-11-05 18:34・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9: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庭湖
来源:岳阳市政府门户网站2023-06-13 10:04浏览量:55570|||||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一般称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如果加上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1.878万平方公里 ),两者合计,由有3879.2平方公里(或4040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803.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9: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庭湖
来源:岳阳市政府门户网站2023-06-13 10:04浏览量:55570|||||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一般称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如果加上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1.878万平方公里 ),两者合计,由有3879.2平方公里(或4040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803.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9: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洞庭湖的古诗词
 老刘tdrhg 2019-11-25   |  287阅读  |  1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唐代: 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三   唐代: 贾至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清代: 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唐代: 贾至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唐代: 韩愈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题君山   唐代: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唐代: 李白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荆门西下   唐代: 李商隐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
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险巇。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洞庭湖   唐代: 曹松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 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洞庭湖   唐代: 宋之问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过南岳入洞庭湖   唐代: 杜甫

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 
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游洞庭湖湘   唐代: 张说

缅邈洞庭岫,葱蒙水雾色。宛在太湖中,可望不可即。 
剖竹守穷渚,开门对奇域。城池自絷笼,缨绶为徽纆. 
靡日不思往,经时始愿克。飞棹越溟波,维舟恣攀陟。 
窈窕入云步,崎岖倚松息。岩坛有鹤过,壁字无人识。 
滴石香乳溜,垂崖灵草植。玩幽轻雾阻,讨异忘曛逼。 
寒沙际水平,霜树笼烟直。空宫闻莫睹,地道窥难测。 
此处学金丹,何人生羽翼。谁传九光要,几拜三仙职。 
紫气徒想像,清潭长眇默。霓裳若有来,觏我云峰侧。

洞庭湖君山颂   唐代: 吕岩

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 
天香风露苍华冷,云在青霄鹤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6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20: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解密:贾宝玉自比野坟圈里老杨树的真解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红楼梦文本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里,有一段看起来很奇怪又同时百思不得其解的话:

我和你们一比,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连我禁不起的药,你们如何禁得起。”麝月等笑道:“野坟里只有杨树不成?难道就没有松柏?我最嫌的是杨树,那么大笨树,叶子只一点子,没一丝风,他也是乱响。你偏比他,也太下流了。”宝玉笑道:“松柏不敢比。连孔子都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知这两件东西高雅,不怕羞臊的才拿他混比呢。”

贾宝玉那是什么人?他喜欢在大观园里赏花和读书,偶尔和姐妹们成立诗社,读诗和写诗,度过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他不喜欢舞刀弄枪,也不喜欢出去到官场应酬,给人的第一印象常常是文雅而细腻,简直就像个女孩子一般。贾宝玉有一句关键的话,那就是“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又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如此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在这里却把自已比做野坟圈子里的一棵老杨树,就让人很是难以理解了。贾宝玉是贾府里典型富贵闲人,每天锦衣玉食,如此贬低和作践自己到底为什么?

老杨树和松柏比较,其傲雪耐寒的能力就低了许多,另外杨树惧风,因此怪不得麝月等笑道:“野坟里只有杨树不成?难道就没有松柏?我最嫌的是杨树,那么大笨树,叶子只一点子,没一丝风,他也是乱响。你偏比他,也太下流了。”

其实这里贾宝玉自比老杨树还要从文本第一回说起,《好了歌注》云: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里重要的一句话,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在第五回里,贾宝玉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这里的宋学士秦太虚就是秦观,秦观是北宋婉约词人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词风在宋词中独树一帜,其词形象鲜明,语言清新,笔力细致,音律和美,情韵兼胜,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秦观的代表作就是《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好了歌注》里衰草枯杨的衰草指的是秦观的这首词,而枯杨却是来自苏轼的代表作宋代苏轼《谪居三适三首午窗坐睡》的“枯杨不飞花”,全诗如下:

蒲团蟠两膝,竹几阁双肘。

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

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

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

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

我生有定数,禄尽空余寿。

枯杨不飞花,膏泽回衰朽。

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

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

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

苏轼是宋仁宗嘉祐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是师徒关系,并称“苏黄”。苏轼词开豪放一派,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秦观是"婉约派"的重要词人,师徒二人的命运相似,伴随着时政命运的起伏多桀,其才智理想、情韵风流虽然没有偏废,却一直都处于被放逐的境地。苏东坡调往徐州做官的时候,秦观得知,他吟着诗前往拜望结识了偶像苏东坡,《别子瞻》中写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后来秦观去了越州,恰巧苏东坡去浙江湖州,于是他们结伴一起乘船南下,两个人情谊愈深。同年,秦观写下被苏东坡所称道的那首词《满庭芳·山抹微云》,被苏东坡戏称他为“山抹微云”君,于是两个人朋友知己情谊更深。

前文我们证明了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批注者脂砚斋,脂砚斋就是贾宝玉,脂砚斋自比苏轼,他在贾府被农民军抄家后一直在人世间流浪,如果说秦观就是那寒风中的衰草,那么脂砚斋和苏轼一样,也是冷雨中的枯杨。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3-11-04 00:57・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7 11:08 , Processed in 0.0574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