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0-23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1:湘云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三,乐中悲;云散高唐的典故,水涸湘江的结局;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6】
(接上文,湘云曲词解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幸而生来宽宏大量,从没把“儿女私情”放在心上,胸襟洒脱,就像雨后明月照耀宫殿。
玉堂:宫殿。
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罗帷,经於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
《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刘向的《九叹·逢纷》:“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闕而玉堂。”
还有杜甫的:“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李商隐的《菊花》诗:“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玉堂”是宫殿,也就可见“白玉为堂”的贾家(典故出自汉诗“白玉为君堂”),“君”家,是什么人家?皇帝家!
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明月照耀的风光。用来比喻胸襟开阔。
出处是黄庭坚的《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英豪阔大、宽宏大量,说的是此人性格、心胸。
霁月光风,说的还是胸怀洒落。
注意,为什么要用“宫殿”作比喻?什么人能看到明月照耀宫殿?皇家之人。
说这个皇家之人,胸怀洒落,从未把“儿女私情”放在心上。
相较于湘云,谁把“儿女私情萦心上”?林黛玉。
林黛玉反面是崇祯帝,放在心上的是“儿女私情”吗?既然读此书的反面,“儿女私情”显然并非男女之情,宝玉是玉玺,代表皇权。
所以,这个皇家之人,崇祯太子,不放在心上的,正是“皇权”。这也解释了在崇祯帝亡后的几十年中,崇祯太子一直“隐”而不出,红楼作者认为太子不是一心要当皇帝。
第一句就是“父母叹双亡”,身遭此难,不愿再蹈父皇之覆辙,所以无心皇位,只想平安度日,宁愿隐去,这也很容易理解。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配了个才貌双全之人,得了个地久天长,也抵得过幼年坎坷。
仙郎:青年仙人,年青才俊。也是尚书省各部郎中之称。
比如韩愈的诗句:“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戴叔伦的《织女词》:“凤梭停织鹊无音,梦忆仙郎夜夜心。”
尤其是李白的《赠史郎中》:
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
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
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
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
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这几句告诉读者:太子配了个才貌双全之人,得了个地久天长。很明显,湘云配的这个才貌双全之人,不是宝玉。对宝玉、玉玺,湘云并不放在心上。而是跟这个才貌仙人,一起地久天长了。
这也跟前文对湘云这个太子的解读一致,太子隐了,活到白头了。
所以曲中说“博得个地久天长”,而且说抵得过父母双亡的坎坷。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云散、水涸,水逝、云飞,在图谶中解读过,是消失了,不见了,太子“隐了”。
“云散高唐”,是用宋玉的《高唐赋》典故,“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是把湘云比作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在云水之间幻化,变化无穷。
巫山神女,在中国神话中,是赤帝之女瑶姬。在《红楼梦》中,“赤帝”是朱明之帝,“白帝”是满清皇帝。赤帝五行属火,是炎帝神农,对应季节为夏,华人自认为炎黄子孙。白帝五行属金,对应季节为秋,宝钗“欲偿白帝凭清洁”,便是凭“清”,报答“白帝”。
前文在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也解读过《史记》中记载的“赤帝子斩白帝子”的典故。
所以巫山神女是赤帝之女,对应湘云为朱明帝之子,很明显。
《水经注》收录的丛帝鄨令之事:“荆人鄨令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禅,号曰开明。”
这是蜀地最早的地方志《本蜀论》中记载的古蜀国历史和传说,《水经注》中有收录。望帝时,因巫山峡窄,蜀水流不出去,形成水患。鄨令为相,望帝使鄨令凿巫峡通水,蜀地才得陆处。望帝禅位于鄨令,号曰开明,便是丛帝,即开明帝。
因巫山峡窄,蜀水不流,丛帝凿通巫山,才有蜀之陆地。“巫山”是巫山神女和丛帝鄨令之间的线索,通过“云散高唐”,和湘云说的“明开夜合”的“棔”字,把巫山神女、赤帝之子,和丛帝、望帝衔接起来了。让读者能看出湘云这个丛帝,望帝的继承人,崇祯太子。
注意,这里写的很清楚,“荆人鄨令死”,“荆人求之不得”,丛帝是“荆人”。
为什么写湘云是“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湘云跟楚地、湘江有什么关系?因为,丛帝来自荆楚!
这又是一个有力证据:湘云是丛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又说是运数应当,不必悲伤。
书中多次说到“运数”,这是明末亡国后当时人们的普遍观点,认为明朝“运数已尽”,新朝当兴。所以很多人认为满清是趁火打劫,巧偷了大明江山,得国太易。
父母双亡,坎坷形状,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些都是“运数”。对任何人来说,亲人离世都是锥心之痛,更何况还是遭遇“强暴”,横死惨亡;还有云散高唐,为当世所不容,不能承继父业,甚至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平凡生活,只能潜度偷移,逃离家园,隐遁世外……
这是何等之痛!何等之悲!
所以,湘云之曲,名“乐中悲”。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0:湘云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纵居那绮罗丛,典故揭秘,一丛浅淡一丛深;庭烟敛夕棔,“明开夜合”的“棔”字,是湘云证据
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24 11: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