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妙玉===庄妙善太庙之中的通灵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20: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 唐代卢照邻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探索人生本质的强烈愿望。诗从渭桥边桔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备言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而后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全诗境界开阔,气势壮大,笔调从容,在声律对仗上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行路难

创作年代
初唐

作品体裁
七言古诗


作者
卢照邻

作品别名
杂曲歌辞·行路难

作品出处
《全唐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行路难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青鸟双双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槎(chá):树木的枝丫。

⑵阗(tián)咽(yàn):堵塞;拥挤。

⑶若个:哪个。人:一作"童"。

⑷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帔(pèi):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⑸月:一作"丹"。星:一作"青"。蔽亏:谓因遮蔽而半隐半现。

⑹"巢倾"句:一作"巢倾折,凤归去"。

⑺任:一作"狂"。

⑻讵(jù):难道;岂。

⑼倏(shū)忽:迅疾貌。

⑽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

⑾二千石(dàn):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⑿白:一作"玉"。

⒀素:一作"青"。

⒁换美酒:一作"便换酒"。

⒂玉麈(zhǔ):玉柄麈尾。东晋士大夫清谈时常执之。但:一作"恒"。

⒃神仙署:即控鹤府,也称奉宸府。唐宿卫近侍官署名,武后时置。

⒄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⒅难期:难及,难于企及。

⒆尧年:此处代指长寿。

⒇巢由: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

折叠白话译文
您难道没有看见长安北城渭水桥边,枯死的木头横卧在田间地头吗?

之前这棵树可是烟云雾绕,红紫一时,风光无限。

春光春景花开如雪,香车宝马塞满道路,哪个游人不竞相攀折?

妖冶的倡女宝袜蛟龙帔,富有而轻薄的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鸟对花戏春娇鸣,青鸟三三两两与孩子在游戏。

千百个枝条互相掩映,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

在珊瑚一样的叶子上有凤凰来巢,鸳鸯双栖。

但是等到巢翻树枝折,凤凰归去,就只剩下狂风吹落叶枯枝,萧条不已。

一朝零落没人关心,万古摧残您哪里知道?

人生是高贵还是卑贱,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只在瞬息之间。

就像是没有人能阻止太阳落下,没有人能阻止水向东流去。

秦川汉陵在改朝换代时也无可奈何,令人哀怜。

那些看似富贵荣华的王公贵族,都想荣华富贵千万年。

到如今不是也不见朱唇白貌,只剩下长满荆棘的坟头。

所以好酒尽管喝,美味的食物尽管吃,不要管他们花多少钱。

告诉大家一句话,纵然平日有生死交情也是一场空。

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

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只希望天下太平健康长寿,一直做隐士平民也不错。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平之气。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不堪恶疾所苦,或许有所忏悟,因作此诗,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卢照邻这一首《行路难》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从汉"柏梁体"开始,吸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近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从渭桥边桔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备言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其眼光已不局限于宫廷而转向市井,其情怀已不局限于个人生活而进入沧海桑田的感慨,进而思索人生的哲理。所以此诗的后半部以"人生贵贱无始终,倏忽须臾难久持"的议论为转折,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胸怀开阔,气势壮大。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铢两相称,平分秋色,结构之匀称也堪称奇观。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终始"指无限。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变的自然矛盾造成人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即由此展开。"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进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法排遣的苦闷。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生,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两句"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

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探索人生本质的强烈愿望。它作为比较直接的死亡警告,较缺少思想意义,却具有极大的诗歌和文学史的意义。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折叠名家点评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行路难》尘言滚滚,何以至是!少陵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若如此篇,亦不得专咎人轻薄。

清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繁华不久,当时习语,结怨谤无体。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卢照邻(约632-695),唐代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继调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辞官,住太白山中。后来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邓王谋反武则天,受株连入狱,出狱后身染恶疾,生活十分艰辛,常靠乞药乞钱为生,故他的诗多忧苦愤激之辞。其作品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20: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 王筠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行路难》是南朝梁王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行路难

创作年代
南朝梁


作品体裁
七言古诗

作者
王筠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解
3作品鉴赏
4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千门皆闭夜何央,百忧俱集断人肠(1)。

探揣箱中取刀尺,拂拭机上断流黄。

情人逐情虽可恨,复畏边远乏衣裳(2)。

已缲一茧催衣缕,复捣百和薰衣香。

犹忆去时腰大小,不知今日身短长(3)。

裲裆双心共一袜,袙复两边作八撮。

襻带虽安不忍缝,开孔裁穿犹未达(4)。

胸前却月两相连,本照君心不照天。

愿君分明得此意,勿复流荡不如先(5)。

含悲含怨判不死,封情忍思待明年(6)。

折叠编辑本段注解
(1)千门:千家的门户。皆闭:都已经闭合。夜何央:夜晚为何到中央。夜为什么已经深沉。百忧:百种忧愁。很多忧虑。俱集:全已聚集。断:断绝。压断。人肠:人的心肠。

(2)探揣chuāi:探取揣摸。揣摩;猜测。箱:缝纫营生的工具箱。刀尺:剪刀和尺子。裁剪工具。拂拭:掸掉或擦掉。机上:织布机上的。断:剪断的。流黄:织布机上流动的黄绢。淡黄色的细绢。《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情人:指多情的男女。没有家庭义务的临时性伴侣。这里指因追逐私情而远行的丈夫。逐情:追逐情欲之事。追逐私情。虽可恨:虽然令人痛恨。复畏:却又怕他。边远:在边远之地。乏:匮乏。衣裳:衣服。衣衫和裳裙。《毛传》"上曰衣,下曰裳。"早先古人下身穿系围裙曰"裳"。

(3)已缲sāo:已经缫丝。缲,同"缫", 煮茧抽丝。王筠诗选作'已缫'。一茧:一个蚕茧。一茧之丝。独茧丝。催:用以催促。衣缕:衣服的纳缕刺绣。纳缕,刺绣方法之一。衣服上的条带装饰物。复捣:再次或重复捣碎。百和:百和香。百次搅和混合的香料。古人室中燃香,取其芳香除秽。为使香味浓郁经久,又选择多种香料加以混合配制,称为"百和香"。薰衣香:熏染衣服使其变香。王筠诗选作'裛洪虹yì衣香',裛,用香熏。犹忆:仍然记得。还回忆得起。去时夫君)离去的时候。腰大小:腰围的大小。不知:不知晓。身短长:身体尺寸的短和长。

(4)裲裆liǎng dāng:古代的布帛所制的一种男女背心或马甲,前胸后背各一片以衣带相缀连。裲裆兰壳备微有夹有绵。《释名.释衣服》"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FONT>双关语>两人应当。双心:裲裆的前心后心,嫌陵纹称双心。裲裆刺绣有双心图案。<</FONT>双关语>两颗心。共:共用。一袜mò:一个抹胸。一条彩带。袜,袜腹,俗称兜肚。《广韵》袜肚。《类篇》所以束衣也。束衣的彩带。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文苑英华》作'一袾zhū',衣身。纯赤色的。<</FONT>双关语>一个祝福。袙复bó fù:袙腹,袹腹。即兜肚。《博雅》裲裆谓之袹腹。两边:两个边缘。作:缝作。制作。八撮cuō:八个撮带,聚合衣片的带子。王筠诗选作'八襊',八个衣襊cuì,衣游缝。襻带:俗称扣鼻儿。指扣住纽子的套和衣物上用来船婶朵系结的带子。系衣裙的带。虽安:虽然已经安装。不忍:不忍心。不能忍受;不愿意。缝:缝上,缝合固定。开孔:开孔处。裁穿:裁剪穿缝。犹未达:仍然没有通达。

(5)胸前衣服的)胸襟前面。却月:失却一半的月亮。弯月。半月形。两相连:两个互夜赠符榜相连接。本照:原本为了照映。君心:君子或夫君的内心。不照天:而不是为了照映天空。愿君:但愿君子或夫君。分明:十分明确。清清楚楚。得此意:晓得这个意思。勿复:不要重复。不要再。流荡:流浪放荡。不如先:还不如原先或从前。

(6)含悲:蕴含着悲伤。怀着悲哀的感情。含怨:蕴含着怨愤。怀着幽怨的情意。判不死:判决(他)不死。封情:封存感情。忍思:忍耐思念。待明年:等待或期待明年。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常用以描写世路艰难,或抒发离别悲伤之情。这首诗写思妇的离愁别恨,但其表现手法却与其他众多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所不同。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通过对思妇为远方的爱人缝制衣裳的过程的详细描写,来展示其细腻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她对远方爱人的深沉恋情。

"千门皆闭夜何央",说明时间是在半夜。家家闭户,夜深人静,而这位思妇却夜不能寐,思恋燥兆举着远方的丈夫。"百忧俱集",说明她思绪纷繁,想到了很多很多。"断人肠",说明离愁的煎熬已令她难以忍受应迁厦。既然不能入睡,她便为丈夫缝制衣裳。"探揣"、"拂拭"两个动作,说明她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或许是怕惊醒熟睡的家人。这两句写动作,接下来二句便写她的心理活动。"逐情"犹言弃情。男子久出不归,自然容易引起思妇的怨恨,恨他把夫妻情份丢弃不顾。"虽"、"复"二字联用,形成转折句式,表达了思妇矛盾复杂的心境:一方面恨丈夫无情无义,久出不归;另一方面又为其日常生活担忧,怕他缺衣少裳。从这里亦可看出,这位思妇是个善良、体贴、贤惠的女子。"催衣缕"指缝制衣服的引线,"百和薰衣香",是用多种原料配制而成的香料,可以用来熏衣。这二句写她做好了制衣的准备。但在正式动手之前,她却又产生了踌躇:"犹忆去时腰大小,不知今日身短长。"这二句单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说想到丈夫离别,不知身材尺寸是否发生了变化。但其实这仅是一种隐喻,它暗示着思妇对丈夫别后的种种变化(包括感情变化)的担忧,才引出了下面所描写的缝衣时的种种用心。"裲裆"和"袙腹"是同一件东西,形状酷似今日的马甲背心,只是肩头更阔一些。"八撮",指裲裆边的褶叠。"襻带"指衣上的系绊。裲裆这种服装有前后两片,形状相似而重叠,故民歌中常以裲裆来比喻爱情的离合。既写出了思妇缝衣的过程,亦暗示着思妇的心理活动。"双心共一袜"、"两边作八撮",似乎寄托着要和爱人心心相映,重叠不分的期望;而"不忍缝"、"犹未达",则似乎在期望中又流露出几分疑虑与不安。"却月",这里指裲裆前面两个半月形的装饰图案。"却月两相连"也暗示着对团圆的希翼。"本照君心不照天",一语双关、裲裆穿在身上,却月正当心胸;而思妇却是希望这却月能如一面明镜,照见男子心中的真情实意。"愿君分明得此意,勿复流荡不如先",直接表达了她对男子的希望。她已经把自己深深的感情一针一线缝入衣中,因而希望爱人能够从中悟出她的良苦用心,早日归来,重温往昔的恩爱。诗的最后二句,展示了思妇坚贞的决心与不灭的希望。"判",犹言别。"含悲含怨判不死",意谓在别离中她不忍死去。这其实正说明她的悲怨痛苦之深切,已使她几乎频临死的边缘。"封情忍思待明年"表明她将把深深情思隐藏于心中,耐心的等待,或许她等待了一年又一年,而又把希望寄托于明年。全诗在悲痛凄婉的情调中结束,令人仿佛可见那思妇忍泣吞声的泪容。

这首诗借缝衣过程的描写,展示思妇深沉、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描绘出一个善良朴素、深情不露的劳动妇女形象。她的离愁别恨,既不表现为春华将逝、红颜易老的悲哀感喟,又不寄托于鸿雁传书、双鲤尺素的书信往来,而是"含悲含怨"、"封情忍思",默默地将它一针一线缝入爱人的衣中。并且她的缝衣,不是在白天,而是在夜深人静之时。这都表现了思妇的某种身份和性格特征。本篇虽系文人所作,但感情质朴,语言自然,富有浓厚的民歌风格。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筠(481-549)南朝梁文学家。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于官宦之家,齐司空王僧虔孙、太中大夫王楫之子。少好学,有才名。初为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并掌东宫管记;后出为丹阳尹丞,迁中书郎,除太子家令,复掌管记;后任尚书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再为司徒左长史,出临海太守;又迁秘书监。历任太府卿、度支尚书、司徒左长史。简文帝即位,为太子詹事。后遇乱,惊惧坠井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2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 柳宗元七言古诗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寓言诗,是其为数极少的寓言诗中的独特之作。

此诗抒发个人怀抱,批判社会现实,揭示人生哲理,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同时,《行路难三首》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绘人绘物细腻,塑造典型形象,想象奇特绚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行路难三首

作者
柳宗元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中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行路难三首1

【其一】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2,跳踉北海超昆仑。3

披霄决汉出沆漭4,瞥裂左右遗星辰。5

须臾力尽道渴死 ,6狐鼠蜂蚁争噬吞。7

北方竫人长九寸,8开口抵掌更笑喧。9

啾啾饮食滴与粒,10生死亦足终天年。11

睢盱大志小成遂,12坐使儿女相悲怜。13

【其二】

虞衡斤斧罗千山,14工命采斫杙与椽。15

深林土剪十取一,16百牛连鞅摧双辕。17

万围千寻妨道路,18东西蹶倒山火焚。

遗余毫末不见保,躏跞石间 壑何当存。

群材未成质已夭,突兀硣豁空岩峦。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其三】

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

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

美人四向廻明珰,雪山冰谷晞太阳。

星躔奔走不得止,奄忽双燕栖虹梁。

风台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

盛时一去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当。[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夸父: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立志要和太阳竞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

跳踉(liàng):腾跃跳动。超:跨越,越过。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

披霄:劈开云霄。决汉:冲破银河。汉,银汉。沆漭(hàng mǎng):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

瞥裂:迅疾貌。遗:留下,丢下。

须臾:片刻,一会儿。

噬(shì):咬。

竫(jìng)人:古代传说中的小人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小人国名靖人。”按,靖同竫。《列子》:“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

抵(zhǐ)掌:拍手、鼓掌。

啾啾:虫、鸟的细碎的鸣叫声,这里指矮人吃食时所发出的细碎的声响。饮食滴与粒:意即是食量很少,只须几滴水、几粒米便可。

终天年:平安自得地度过一生。天年,自然寿命。

睢盱(suī xū):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小:通“少”。成遂:成功。

坐使:致使。

虞衡:古代管理山林的官。掌山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斤:斧头。罗:搜寻。

工命:官命。斫(zhuó):砍伐。杙(yì):小木桩。椽:椽木。杙椽指建筑材料。

土剪:齐土砍断。

鞅(yāng):牛羁,即套在牛、马颈上的皮带,用以驾驭。摧:折断。辕:驾车用的车杠,设在车前。

围:两臂合拢来叫围。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蹶(jué):倒。

毫末:一小点。

躏跞(lìn lì):践踏。石间 (jiàn)壑:溪涧和山谷。

未成:未成材。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硣(xiāo)豁:高峻的样子。岩峦:山冈。

柏梁天灾: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柏梁台失火。柏梁:西汉未央宫中台名。武库炎: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闰十月武库失火。这两次有据可考的火灾事故,损失甚大,历代奇珍异宝皆荡然无存。武库:古代储藏兵器物品的仓库

匠石:先秦著名的木匠,这儿借指工匠。狼顾:原意是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这里指忧郁、忧心的样子。

南山:终南山,唐代常有高洁之士隐居于此。

侯:王侯。雕玉房:夸饰语,指富丽豪华的住宅。

此两句中的龙虎熊豹,皆言燃炭之形状。《晋书·羊琇传》“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裴启《语林》谓兽炭“火热既猛,兽皆开口,向人赫赫然”,诗中“吐耀”、“张喙”即是指燃烧的木炭之状。

攒峦丛崿(è):言炽炭堆积之多,犹如山形一般。攒,聚。崿,山崖。

明珰(dang):指镶嵌明珠的耳饰。

晞:晒。

星躔(chán):日月星辰运转的度次。躔,天体运行。

奄忽:忽然,奄然。虹梁:像彩虹一般的大梁,这里借指华屋大宅。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参商:两个星宿名。《左传》:“辰为商星,参为晋星,参商相去之远也。”因此,后人常以参商喻隔距离之远。

桃笙:以桃枝织成的席簟。簟,宋、魏之间谓之笙。左思太冲《吴都赋》“桃笙象簟,韬于筒中。”注云:“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葵扇:出《晋书·谢安传》“安乡人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折叠白话译文
【其一】

你可曾得知夸父追赶太阳窥探到了日落的去处,

跳过了北海,越过了昆仑山。

劈开云霄冲出苍茫,

风驰电掣将星辰遗落身旁。

没过多久便筋疲力尽在半路上干渴而死,

成了豺狼野鼠争相吞食的美餐。

北方有高不过九寸的矮人,

鼓掌相庆,有说有笑,神采飞扬。

纵使是微不足道的几滴水,几粒米,

也能维持生命,使它们活到应到的寿算。

张目仰视,慨叹大志少成功。

人生路难,徒劳儿女空悲伤。

【其二】

林官率领伐木的队伍搜寻千山,

奉命采伐营建宫室的栋梁。

被齐土砍下的大树仅为十分之一,

无数牛马一齐用力把运树的车辕拉断。

万千棵参天大树使道路无法通畅,

伐木者砍倒它们一把火烧光。

侥幸漏网的一点儿树木也难逃厄运,

伐木者的足迹踏遍了溪涧与丘山。

众多的珍稀树种未等成材就被摧残,

兀自屹立的山峦变得空空荡荡。

如果再有汉朝柏梁台晋代武库的大火,

再好的工匠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愁肠寸断。

人们呵,你可曾知当今国家良材已日益稀少,

有谁把栽培爱惜人才的事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其三】

纷飞的大雪封锁了道路,

晶莹的冰层包裹了桥梁;

炽热的炭火把王侯那华丽的房间烧得暖气洋洋。

木炭像蟠龙吐水猛虎张嘴喷射着火光,

又似熊蹲似豹跃互争低下与高强。

堆积如山的木炭火光灼人,

在它上面腾起红霞与绿雾散发着清香。

戴着华美耳饰的美人环坐在它的四周,

正如在冰山雪谷中享受温暖的太阳。

日月星辰的运行自有规律永不停息,

眨眼间流光溢彩的梁上有了飞燕的呢喃。

风台水榭边桃红柳绿春光融融,

剩炭死灰被冷落弃置如远隔的参商。

炙手可热的事物因需求变化由珍贵化为卑贱,

自然规律又岂是盛夏必需的桃席与蒲扇所能阻挡。[2]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行路难三首》,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之后,已成定说。但究竟何年所作,众说纷纭。王国安于《柳宗元诗笺释》中认为:此词与《笼鹰词》、《跂乌词》诸作,虽用寓言之体,然词旨悲愤,显以自况,当为初贬之际所作,即系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关于王国安的这一观点,应出自韩醇,因韩醇于《诂训柳集》卷四十三曰:“三诗皆意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如北方之短人,亦足以终天年,盖自谓也。中篇谓人才众多,则国家不能爱养,逮天下多事,则狼顾而叹换可用之材,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意也。下篇谓物适其时则无有不贵,及时异事迁,则贵者反贱,犹如冰雪寒凛,则侯家炽炭无不贵矣。春阳发而双燕来,则死灰弃置,无以用之。盖言前日居朝而今日贬黜之意也。当是贬永州后作。”但是,零陵师专何书置经过考订,认为《行路难》三篇诗作并非是贬永初期心态的写照,而应是元和五年(810年)后所作。理由有三,其一是诗中“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所寄寓的是贬永后期的生活、思想感情;其二是“爱材养育谁复论”句,与《冉溪》诗意相同;其三是“风台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也是贬永后期的思想感情的观照。此外,叶树发于《柳宗元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中也将此诗列为元和七年(812年)左右所作。

纵观柳宗元的心路历程,永贞元年(805年)九月,对柳宗元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九月,在这个九月里,他从权力的高空跌落而下,从一位改革的勇者眨眼间沦落成为朝廷贬谪流放的囚徒,从此,春风得意的仕途便成了梦中的幻影,悲惊凄惨的厄运便不时降临身边。在这个九月里,柳宗元无奈地带着家眷行囊,仓皇离开了那曾让他大展才华的京都,离开了那梦魂萦绕的朝廷,匆匆踏上坎坷的流放路。一路上,他踏着蓝田的红叶,踏着汉水的涟漪,踏着长江的风浪,踏着洞庭的波涛,辗转千里,艰难地向荆楚的南端迁移。他沿着屈原的老路,徐徐而行。在洞庭湖上,在汨罗江畔,他那苦闷难耐的心几欲碎裂,但是,他想到“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的理想,对屈原怀石沉江的壮举只能由衷地掬一把敬慕泪——“离骚不尽灵钧恨,志士千年泪满裳”(陆游诗)。但是,此时的柳宗元并未对前途丧失自己的信心,在内心深处,充满着北归的期待与东山再起企盼。因此,他对屈原的情感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心态在他后来的诗句中或显或隐地表现了出来:“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来到永州后,虽然身为司马,但是一个闲职,官府无法提供住房,于是,只好暂时借住在龙兴寺里。柳宗元作为一个纯而无杂的入世士子,“利安元元”是他终生难忘的理念与人生最大的追求,因此,寺里的钟声无法让他淡忘百姓的苦难,陶、谢的佳句,无法让他进入“悠然见南山”的乐园,他只得日复一日地在木鱼声中焦躁地等待着、盼望着北归信息,日复一日地在昏暗的油灯下四处写信求援,一晃几年过去了,而自己的等待与吁请仍不见半点效果,等来的竟然是昔日的故友,如王叔文、凌准、吕温等人,相继辞世的噩耗。于是,他开始感到前途的渺茫,感到命运的多舛,感到理想的荡灭,感到生命的荒废,感到世路的坎坷与人生的艰辛,感到官场的险恶与朝庭的昏庸,再加上身体的渐感不支与精神的疲惫憔悴让他悲苦莫辨,北归成了一种奢望,“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于是,他便调整心态,写下了《行路难三首》这组传响千年的诗作。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一)

《行路难》系乐府杂曲中的一种,在中华书局出版的《乐府诗集》中的杂曲歌辞里作了专题收录,自最早的鲍照的《行路难十八首》始,先后收录了20余位作者的诗作。这些诗中多以“君不见”或“行路难”起句,如鲍照的“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如卢照邻“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如僧贯体的“君不见道傍废井生古木,本是骄奢贵人屋”;如骆宾王的“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亭,铜鞮虏寇危长城”;如翁绶的“行路艰难不复歌,故人荣达我蹉跎”;如高适的“君不见富家翁,昔时贫贱谁比数”;如顾况的“君不见古来烧水银,变作北邙山上尘”等。因此,《乐府解题》中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在柳宗元《行路难三首》诗中,第一首取材于神话故事,并以磅礴之势对“夸父”逐日的理想与胆识,以及夸父奔走的速度与形态进行了夸张性的概述。尽管夸父跳踉北海、腾越昆仑、披霄决汉、瞥裂天宇、遗落星辰。然而,人的体能毕竟有限,于是,没多久便精疲力竭渴死路边,成了野鼠山狐的美餐。这里虽未对夸父的行为进行价值评判。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对高不过九寸的北方矮人的生活大加赞赏起来,这明显地表现出对夸父情感的矛盾心态。

北方矮人不仅个子矮小,而且饮食也不过粒米滴水足矣,形同庄周《逍遥游》的“篷间雀”一般,没有鸿鹄之志,但能整日无忧无虑地雀跃于狭小的空间之中,自得自乐地枯荣于岁月的长河里,得以终年,这实是夸父所不如的。其实,夸父与矮人,鲲鹏与蓬间雀,都为世间之肉体凡物,因此都只能在“有所待”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其行为也必须与现实合拍。一旦脱离客观实际,力所不能及的理想再美好再伟大也只能成为空想和梦幻,于现实毫无裨益的。

“夸父”,自古以来,是一个勇者的象征,而柳宗元却为他的结局而迷茫困惑。关于“夸父”喻谁?目前倘无定说。有不少人认为是柳宗元自喻,因为柳宗元那“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的志向,直可与“夸父”逐日之举相提并论。不过,夸父的结局与柳宗元相去甚远,因为元和五年后,柳宗元移居冉溪,虽然前妻病逝后没有婚娶,身体也日感不支,但物极必反,心态日趋平静。从夸父“力尽道渴死”之句看,“夸父”不是自喻,但是在暗喻谁呢?只有革新旗手王叔文。因为柳宗元对王叔文的情感是矛盾的,一方面对他的革新方针,对他的利安元元之道崇敬有加,如在王叔文的革新集团濒临颠覆之际,柳宗元在《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中依然不避忌讳,依然大赞王叔文的功绩:“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将明出纳,有弥纶通变之劳,副经邦阜财之职。加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重轻开塞,有和钧肃给之效。内赞谟画,不废其位,凡执事十四旬有六日。利安之道,将施于人……”。另一方面,柳宗元被贬居永州之后,又无不认为王叔文等确是罪臣,如《寄许京兆孟容书》中言道:“宗元早岁,与负罪者亲善,始奇其能,谓可以共立仁义,裨教化。……此人虽万被诛戮,不足塞责,而岂有赏哉?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坐食俸禄,明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弃废痼,以希望外之泽哉?”

通过夸父与矮人的对照,再回想到屈原、贾谊、阮藉、陶潜、王勃、李白、孟浩然等历代学子的悲壮路,不由得感慨万千:古来宏志少成愿,空使儿孙相悲怜。

(二)

第一首诗假若具有一种神话般的浪漫主义的成分的话,第二首诗则是一种完全彻底的现实主义的写法。以大唐王朝滥伐林木之事,隐喻朝廷人才溃乏之实。写法上几乎可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居易的《卖炭翁》相媲美。

一方面他是实写,因为历经安史之乱、建中之乱后,宫廷、城廓、衙门、官府毁坏不少,因此,在战事平息,世道重归安宁的时候,大兴土木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一时间过度地滥采滥伐,结果又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匮乏,生态平衡的破坏。“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深林土翦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以一种似实非实的笔法将人数壮观的伐木队伍,挥斧砍伐的场景,以及气势浩大的运木工程描绘得栩栩如生,仿若就在眼前。句子平实自然,无任何雕凿之痕。

另一方面,他就在虚拟和夸张。“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遗馀毫末不见保,躏跞石间 壑何当存。”这显然用的是夸张。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虚拟与夸张,如出一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凡大诗人,大学者,所造之境必近乎自然,所写之景,必濒于理想。这里充分地表现了柳宗元的在状物造势方面的功力。

由于山中之林的过度砍伐和天灾山火的频频发生,许多幼木未至成材而遭夭折毁坏,从而,山头光秃,岩石突兀,因此,这样下去,一旦出现汉武帝太初年间柏梁台那样的大火,工匠们环顾四周、搜罗千山也将无法找到可用的椽梁。于是,诗人在结尾处痛心疾首地感叹道:“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诗的后两句,不是一种平常的一般化的议论,而恰恰是这首诗的主旨和重点所在。因为这最后两句,使整首诗的意蕴产生了质的飞跃,由普通的叙事上升到了政论的高度,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无穷的叹慨与思索。古人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山栋梁益稀少”直指国家人才缺失与溃乏现状;同时,对朋党间的倾扎与颠覆,致使大量学子不但未能得到必要的提携关照和保护,反而连遭贬谪放逐之苦和夭折厄运,使得国本日趋衰弱表示了极大的愤恨与不满。

因此,读柳宗元的《行路难》,如同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同读白居易的《卖炭翁》,文辞幽婉,言意凄凉,正如宋敖陶孙《敖器之诗话》中所说:“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三)

第三首诗作者通过对季节气温的变化与万物适时而贵的现实的观察,深刻地体悟到了人生于世只能适时而为,不可强求的哲理。譬如木炭,在寒冷的冬天,一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时候,王侯将相们为取暖之需无不争相购买,因此炭价如金。而一旦大地回春,燕语呢喃,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时,昔日不可或缺的燃炭,今日已如同死灰一般弃置于外。这种“日寒柴炭贵如金,天暖弃置无人问”的现实,阐明了万物以适时而贵,时移而异的常理。其实,这里的“燃炭”也正是柳宗元对世态炎凉进行了痛苦思索之后的一种感悟与内心世界的写照。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其语言的“绮丽鲜秀”,尤其是柳宗元对炽炭的形状的描述几乎达到了至臻至美的境界。柳宗元之所以能名列唐宋八大文学家中,不仅是他有《江雪》、《渔翁》、《天对》这样辉煌的诗篇,更重要的是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一反秦汉以来对山水世界的宏观把玩,而第一个揭盖探底进行微观描摹。如他的《永州八记》、《八愚诗序》等文,所写之景不过是一些方亩之间的小而又小的地方,但是,其一草一木,一石一水,无不形态各异,气势非凡。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道:“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他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一文中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见柳子文章开创了范山模水的另一种风格——知微见著,“笼天地于神内,挫万物于笔端”。

柳宗元在这首诗里运用的就是其散文中所贯用的盆景艺术,让万象变化浓缩在方寸之间。“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晋代羊琇以形炭温酒为乐而始作甬者,唐朝时期的达官贵人纷纷效仿,于是,一些烧炭工为谋重利投其所好,选择一些奇形异状的树蔸烧炭,并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雕刻。因此,在燃烧时,那种如龙似虎、熊或豹的形象表现得更为突出。这里尤其是“吐、喙、踯、昂、射、飘”几字用得鲜活独到。将炽炭燃烧的形态描写得细而不腻,惟妙惟肖,仿若神来之笔,了无迹痕,让人读来惊而赞然。因此,汪森于《韩柳诗选》中对以上四句大加赞赏道:“绮丽之语,故自鲜秀。”

折叠名家点评
《柳河东集》:

韩曰:三诗意皆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若北方之短人,亦足终天年。盖自谓也。中篇谓人才众多、则国家不能爱养,逮天下多事,则狼顾而叹无可用之才。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立也。

《韩柳诗选》:

音节古,色泽鲜,绝去纤、伪二种流弊。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苪城县、运城县一带)人。幼年好学且聪颖,攻读了百家诸子。21岁中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一带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环境恶劣,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47岁病死任上。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样,他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因此对骈文持批判态度。他的散文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最受称道的是那些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最为著名。柳宗元留下的诗歌100多首,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有《河东先生集》。[3]

参考资料
1.《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 诗词名句网 . [2017-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20: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
冯道冯道〔五代〕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贫穷富贵都是天意,不需要长吁短叹。
只管把握现在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管将来会怎样。
冬天过去了冰雪就会消融,春天来了花草就会开放。
你要是能参悟这个道理,就能把世间万事万物都看透彻了。

注释
穷达:困顿与显达。
何劳:何须烦劳,用不着。
但:尽管;只管。

简析

  《天道》是一首五言古诗。首联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对“命运”的观点,认为人生的贫贱与显达都是由其决定的,不必过分叹息和抱怨;颔联进一步阐述了道德要求和洒脱的人生态度;颈联以自然界的变化为例,说明一切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尾联以劝诫的口吻,强调人应顺应自然、积极向善的哲理。全诗言浅而意深,富有哲思,意味深远。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c513ac41605f.aspx
冯道
冯道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 6篇诗文 ► 4条名句
千年奇文《寒窑赋》原文及翻译! 天上才一天 2017-04-28   |  444972阅读  |  313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千年奇文《寒窑赋》原文及翻译!

千年奇文《寒窑赋》


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正有一则流传了1000多年的《寒窑赋》。
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发来大家共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译文】
天气的变化是很难预测的,人早晚的命运是很难说的。蜈蚣虽然有百十条腿,但爬行却不如蛇(快)。
家鸡的羽翅很大,但却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好马可以驰骋千里,但是没有人驾驭是不能来回的。每个人都有远大的志向,但是要有机会才可以飞黄腾达。
就算是文章再好,孔子尚且被困于陈蔡。打仗的方法再多,姜太公也是先在渭水河畔钓鱼。
偷盗的人活长了,不是善良的人。颜回的命短,却不是凶恶之徒。尧舜虽然是至圣的明君,却生下了不肖的儿子。瞽叟虽然顽皮呆板,但却生下世称大圣的儿子。
张良原本是老百姓,萧何称他是治县的能手。晏子身高不足五尺,却被封为齐国丞相。
孔明居住在草庐中,却能做西蜀的军师。韩信双手没有捉鸡的力气,却被封为汉朝的大将。
冯唐虽然有治国安邦的志向,到死也没有个一官半职。李广虽然有箭射猛虎的威名,却一直没有封侯。楚王项羽虽然兵强,难免吴江自刎。汉王刘邦虽兵弱,却有江山万里。
满腹的学问,一生没有中榜。只有一点的知识,在少年却已经当官。有的人是先富而后贫,有的人是有先贫而后富。
蛟龙没有被发现的时候,和鱼虾在一起。君子失宠时,委曲于小人的手下。天气不好的时候,太阳,月亮都没有光辉。大地不的时宜的时候,寸草不长。
补充:
河水不流畅时,水浪滔滔。人不的时宜时,即不能发财也不能做官。过去的时候,我在洛阳,白天在寺庙里读书,夜晚在破窑里住宿。
身上穿的破布衣服尚且不能掩盖我的全身,淡如水的米粥不能摊薄我的肚子。逼我好的人憎恨我,比我低的人讨厌我,都说我是贫贱的人!
我说:不是我贫贱,是时运和命运啊!等到我中了状元,官位到了最高,位列三公(三公,国代最高的官员)有鞭打百官的禅杖,有斩杀吝啬之徒的宝剑,出去的时候有士兵为我拿着鞭子,进家的时候有人为我提着衣服,想穿衣服有的是绫罗绸缎,先吃东西的时候有的是山珍海味。
上面的人宠信我,下面的人奉承我,人人都仰慕我,都说我是贵人!
“孔子尚困于陈邦”,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国的蔡地。
“太公垂钓于渭水”,姜尚为得到周文王的注意,在为谁钓鱼。
“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盗跖,古代的一个盗匪。他活的名比较长,相传活了70岁。
“颜回命短”,颜回,孔子的弟子,从才华出众,可惜命短。
“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尧舜都是上古的明君,相传舜的儿子大禹是暴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07: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其实不是“人”,她躲在大观园的目的,被绿玉斗揭开一丝真相
春在无人处
2024-09-30 09:54
河北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妙玉呢,好多人都不待见她,觉得她这人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的,谁都入不了她的眼。

明明在贾家居住呢,可就偏偏只看重贾宝玉。

明明本身也是依靠别人生活呀,可却瞧不上上门来求帮忙的刘姥姥,还觉得她脏呢。

妙玉这号人呐,就会给人那种谁都比不上她的感受,特别容易招人讨厌。

要是以这种方式去认识妙玉呀,那就掉进世俗的眼光里啦。真正去看待妙玉呢,得跳出那种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个女人的常规套路。妙玉压根就不是“人”,更不是女人呢。


首先,妙玉根本就不是那种清高的人。

妙玉自幼就有病呢,她是被逼着出了家,在玄墓蟠香寺当“出家人”。虽说没真的剃度,可已经皈依佛门啦。

像妙玉这样的人,原本就不是个正常的人。

妙玉有着想超脱尘世的心思,然而现实却使得她没办法过得清静。

她被权贵给骚扰了,而且还不愿意假意敷衍,在玄墓蟠香寺那儿待不下去了,没办法只能跟着师父去了京城。

正好赶上贾家在操办迎亲的事儿,然后就被聘请到了大观园里的栊翠庵去躲避世事啦。

妙玉“不被世间所容”,原因是她舍弃世俗,不和世俗之人混在一起。可惜被世俗的束缚牵绊着,遭受了像《水浒传》里高衙内那样的权贵们的骚扰,没法过上清静的日子。

她自己主动藏在大观园里,是觉得大观园是一块干净的地方。不跟贾家人有来往,也是不想沾上世俗的气息。不然的话,跟待在玄墓蟠香寺有什么不一样呢?


所以呀,妙玉自己觉得自己是“槛外人”,这就相当于给她自己和世俗划了一道界线呢。

“就算有千年那么长的铁门槛,到头来也得有一个土做的馒头啊”。

“槛”指的是出世和入世的那个界限呢。妙玉她是在槛外面的,那自然就不能跟槛里面的人过度去交流啦。要是她能有选择的话,肯定不想待在贾家的呀。

所以呀,她在大观园里基本上不跟别人有啥接触呢。就连李纨都碰了个钉子。这原因就在于双方一个出世、一个入世的心以及立场不一样啦。

“白雪乞红梅”那部分呀,大伙让贾宝玉去讨要红梅呢。宝钗和黛玉不让跟去太多人,她们清楚妙玉的为人和精神,这跟清高没啥关系,就是她不太能融入这世间。


其次呢,妙玉是没有那种世俗的感情的。

妙玉会高看贾宝玉,有读书人觉得这是她对贾宝玉有感情。可像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么聪明的人,可不这么想。

妙玉认同贾宝玉,将他视作一类人,即“畸人”。

庄子觉得自己“不算人”,就想做一只蝴蝶,或者一只鲲鹏,跟整个世界都合不来,妙玉也持有这样的想法。

贾宝玉这人的思想以及行为,恰好也是不被世间所容的。

所以呀,妙玉在宝玉过生日的时候投递了“槛外人”的贺帖,这其实就是一种试探呢。

幸好邢岫烟明白她的想法,让贾宝玉用“槛内人”来回复。槛内与槛外相对,彼此都能懂得,志同道合,心意相同。

所以呀,妙玉对贾宝玉那是没感情的,她就只是想找个“同志”罢了。

钗黛这些人对这事儿看得那是相当清楚啦。

在妙玉的观念里,她跟贾宝玉的想法跟庄子的思想一样,和世俗是完全不搭调的。他们的思想超越了世俗的范畴。

她把贾宝玉接纳了,那纯粹是因为同类相互吸引呗。


最终,妙玉并非人类。

在《红楼梦》的那个世界当中,是存在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这样的“神人”的。

他俩都能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充当那种“护道者”的角色,给神瑛侍者这一帮转世者当保镖,保驾护航。

可在大观园中,那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手可伸不了那么远呢。贾宝玉跟好多女儿一块儿生活,要是稍微不小心,就很可能会出问题哟。

所以呢,大观园里头得有一个具备“神谕”那种性质的人来代替僧道出场,这个人就是妙玉啦。

妙玉真正露面也就只有两次而已。

有一回是刘姥姥来的时候喝的那种特别的体己茶。

有一回是中秋夜里的联诗活动呢。

先来讲讲体己茶。

妙玉觉得刘姥姥“脏”,而刘姥姥确实是“脏”的。

但这脏并非是因为穷,也不是因为不干净。而是刘姥姥的家里明明有房子和地,可由于王狗儿好吃懒做才变穷了,于是刘姥姥就鼓动他去贾府讨那“嗟来之食”。


古人觉得那“嗟来之食”的人呀,品行不咋地,是挺脏的呢。

妙玉把薛宝钗和林黛玉拉到一起喝茶,因为她们仨都在贾府靠着别人生活,刘姥姥的到来让她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实际上不只是妙玉,林黛玉调侃刘姥姥是哪路姥姥呀,薛宝钗还跟着附和呢。贾宝玉老是张嘴闭嘴就说她是穷老婆子。探春、李纨这些人也都瞧不上她,只不过没说出来罢了。

“体己茶”的真实意思呢,是通过妙玉拿给那三个人的茶具,给宝黛钗三人的结局指明了方向。

(分瓜 bān)瓟斝这三个字是隶书的,后面接着有一行小小的真字写着“晋王恺珍玩”,另外还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在秘府见到”这样一行小字。

暗示薛宝钗那一家呀,是受金陵王家舅舅给指使的呢,跑来贾家就想着搞金玉良姻这事儿,还想瓜分贾家的利益呢。到现在都来了五年啦,再有三年就能得偿所愿啦。不过太可惜啦,贾家往后就会跟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那样被治罪,然后家破人亡喽。

那五年的梅花雪水,说的就是薛宝钗呀。

那只样子像钵但比较小,上面还有三个垂珠篆字,刻着“杏犀?”呢。妙玉给黛玉倒了一?。

暗示林黛玉是带着眼泪来的,她和贾宝玉的真情注定没有结果。

还是把之前自己平日里喝茶用的那只绿玉斗拿过来给宝玉斟茶。


绿玉斗是妙玉自己用的东西,不过这绿玉可不是妙玉呀,而是林黛玉呢。

黛玉就是那绿玉呀,之前贾宝玉说的红香绿玉,还有绿玉春还在卷着,这些说的都是宝黛的姻缘呢。

贾元春因为不喜欢绿玉,所以给改了,这就表明她是支持金玉良姻的。

妙玉当着宝黛他俩,把自己喝茶用的绿玉斗递给了贾宝玉,这便是对他的最终一次考验。

要是贾宝玉能不把世俗眼光放在心上,大大方方地接受那绿玉斗,那就表明了他有两个心意啦。

一层是两个“奇特之人”有了思想上的一致。“男不像男女不像女僧不像僧俗不像俗”,把世俗的精神给舍弃了,这就是同志。

还有一层意思是说贾宝玉有胆量,能大大方方地坚持选择跟林黛玉在一起。

哎呀,贾宝玉到底还是“不敢”呀,选了一个那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做成的大海出来……最后选了薛宝钗,而林黛玉却漂泊在海上,客死他乡啦。

这些个细节呀,都能够把妙玉的作用给体现出来呢。

后面中秋夜联诗的时候,她在说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句的时候出现了,并且接着把诗给续写了下去,意思就是这样啦。

总之呢,妙玉有两次出场,一直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指引未来的。她既不是普通的“人”,也不太会展现出那种凡俗的感情。得对她另眼相待呀。

这些观点是依据《红楼梦》80 回之前的故事线索进行整理和推论得出的。

插图:清代那位叫孙温的画家所绘的《绘全本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 00: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甘泉赋
朝代:汉朝|作者:扬雄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其辞曰:
惟汉十世,将郊上玄,定泰畤,雍神休,尊明号,同符三皇,录功五帝,恤胤锡羡,拓迹开统。于是乃命群僚,历吉日,协灵辰,星陈而天行。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陈使当兵。属堪舆以壁垒兮,捎夔魖而抶獝狂。八神奔而警跸兮,振殷辚而军装。蚩尤之伦带干将而秉玉戚兮,飞蒙茸而走陆梁。齐总总以撙撙,其相胶轕兮,猋骇云迅,奋以方攘。骈罗列布,鳞以杂沓兮,柴虒参差,鱼颉而鸟䀪。翕赫曶霍,雾集而蒙合兮,半散昭烂,粲以成章。
于是乘舆乃登夫凤皇兮而翳华芝,驷苍螭兮六素虬,蠖略蕤绥,漓宓襂纚。帅尔阴闭,霅然阳开,腾清霄而轶浮景兮,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流星旄以电爥兮,咸翠盖而鸾旗。敦万骑于中营兮,方玉车之千乘。声駍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凌高衍之嵱嵷兮,超纡谲之清澄。登椽栾而羾天门兮,驰阊阖而入凌兢。
是时未轃夫甘泉也,乃望通天之绎绎。下阴潜以惨廪兮,上洪纷而相错。直嶢嶢以造天兮,厥高庆而不可乎弥度。平原唐其坛曼兮,列新雉于林薄。攒并闾与茇葀兮,纷被丽其亡鄂。崇丘陵之駊騀兮,深沟嵚岩而为谷。往往离宫般以相爥兮,封峦石关施靡乎延属。
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嗺而成观。仰挢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亡见。正浏滥以弘惝兮,指东西之漫漫。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据軨轩而周流兮,忽坱圠而亡垠。翠玉树之青葱兮,璧马犀之瞵㻞。金人仡仡其承锺虡兮,嵌岩岩其龙鳞。扬光曜之燎爥兮,垂景炎之炘炘。配帝居之县圃兮,象泰壹之威神。洪台崛其独出兮,㮹北极之嶟嶟。列宿乃施于上荣兮,日月才经于柍桭。雷郁律于岩窔兮,电儵忽于墙藩。鬼魅不能自逮兮,半长途而下㒹。历倒景而绝飞梁兮,浮蠛蠓而撇天。
左欃枪而右玄冥兮,前熛阙而后应门。荫西海与幽都兮,涌醴汩以生川。蛟龙连蜷于东厓兮,白虎敦圉乎昆仑。览樛流于高光兮,溶方皇于西清。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珑。炕浮柱之飞榱兮,神莫莫而扶倾。闶阆阆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嵘。骈交错而曼衍兮,㟎隗乎其相婴。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棍成。曳红采之流离兮,扬翠气之宛延。袭琁室与倾宫兮,若登高眇远,亡国肃乎临渊。
回猋肆其砀骇兮,翍桂椒而郁杼杨。香芬茀以穹隆兮,击薄栌而将荣。芗呹肸以棍批兮,声駍隐而历锺。排玉户而扬金铺兮,发兰惠与藭。帷弸彋其拂汨兮,稍暗暗而靓深。阴阳清浊穆羽相和兮,若夔牙之调琴。般倕弃其剞劂兮,王尔投其钩绳。虽方征侨与偓佺兮,犹彷佛其若梦。
于是事变物化,目骇耳回,盖天子穆然,珍台闲馆,琁题玉英,蜵蜎蠖濩之中。惟夫所以澄心清魂,储精垂恩,感动天地,逆厘三神者;乃搜逑索偶皋伊之徒,冠伦魁能,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相与齐乎阳灵之宫。靡薜荔而为席兮,折琼枝以为芳。吸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集乎礼神之囿,登乎颂祇之堂。建光耀之长旓兮,昭华覆之威威。攀琁玑而下视兮,行游目乎三危。陈众车于东坑兮,肆玉軑而下驰。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风漎漎而扶辖兮,鸾凤纷其衔蕤。梁弱水之濎濙兮,蹑不周之逶蛇。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宓妃。玉女亡所眺其清矑兮,宓妃曾不得施其蛾眉。方揽道德之精刚兮,侔神明与之为资。
于是钦柴宗祈,燎薰皇天,皋摇泰壹。举洪颐,树灵旗。樵蒸昆上,配藜四施。东爥沧海,西耀流沙。北熿幽都,南炀丹厓。玄瓒觩䚧,秬鬯泔淡。肸蠁丰融,懿懿芬芬。炎感黄龙兮,熛讹硕麟。选巫咸兮叫帝阍,开天庭兮延群神。傧暗蔼兮降清坛,瑞穰穰兮委如山。
于是事毕功弘,回车而归,度三峦兮偈棠黎。天阃决兮地垠开,八荒协兮万国谐。登长平兮雷鼓磕,天声起兮勇士厉。云飞扬兮雨滂沛,于胥德兮丽万世。
乱曰:崇崇圜丘,隆隐天兮。登降峛崺,单埢垣兮。增宫㠁差,骈嵯峨兮。岭巆嶙峋,洞无厓兮。上天之縡,杳旭卉兮。圣皇穆穆,信厥对兮。徕祇郊禋,神所依兮,徘徊招摇,灵迉迡兮。光辉眩耀,降厥福兮。子子孙孙,长无极兮。



古诗简介
《甘泉赋》,汉赋。西汉扬雄作。是汉代宫殿赋的代表作之一。始见于《汉书·扬雄传》,后见于《文选》,又略见于《艺文类聚》39卷。作于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是年正月扬雄扈从成帝游甘泉宫,回长安后作此赋,意在讽谏成帝的郊游之举。赋前有小序,交待了作赋原委及目的。
赏析/鉴赏
赋的正文极力描写甘泉宫建筑之豪华,可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采用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全景到局部的方法,多层次地加以描绘,如:“翠玉树之青葱兮,壁马犀之瞵。金人仡仡其承钟虡兮,嵌岩岩其龙鳞。扬光曜之燎烛兮,乘炎景之炘炘。”运用白描、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殿前景物、殿壁的装饰等等,刻画得维妙维肖,感染力很强。赋的后半部分展开想象,以紫宫、阳灵等为喻,渲染甘泉宫的华贵。赋结尾部分的“乱曰”,再藉甘泉之高峻以炫耀汉帝国声威。据《汉书·扬雄传》说,汉成帝宠幸赵昭仪,扬雄上《甘泉赋》,“以微戒齐肃之事”。李善注《文选》也认为此赋有讽谏“好色败德”之意。均属望文生义的解释。通览全赋,旨在极力炫曜甘泉宫的雄伟壮观,夸饰汉成帝率群臣郊游时的盛大场面。其谏止的内容则是欲言又止,以致郊游之事已经欲罢不能。
扬雄晚年认识到如《甘泉赋》之类的作品,其效果与初衷适得其反,实际上是“劝百而讽一”。扬雄是首开摸拟之风的汉赋作家,《甘泉赋》继承和弘扬了司马相如树立的赋颂传统,手法上同样讲究铺陈夸张,文字上也力求辞藻华丽,乃致流于堆砌。扬雄的《甘泉赋》等,可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比肩,是汉赋的代表作品。
《汉书·扬雄传》说:“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畴、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又说:“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远则石关、封峦、枝鹊、露寒、棠梨、师得,游观屈奇瑰玮,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周宣所考,般庚所迁,夏卑宫室,唐虞棌椽三等之制也。且为其已久矣,非成帝所造,欲谏则非时,欲默则不能已,故遂推而隆之,乃上比于帝室紫宫,若曰此非人力之所能为,党鬼神可也。又是时赵昭仪方大幸,每上甘泉,常法从,在属车间豹尾中。故雄聊盛言车骑之众,参丽之驾,非所以感动天地,逆厘三神。又言‘屏玉女,却虙妃’,以微戒齐肃之事。赋成奏之,天子异焉。”明代张溥曾评此赋说:“自比讽谏,相如不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此赋是扬雄随汉成帝郊祀甘泉宫归还后所作。赋中把天子郊祀的盛况铺张得恍若遨游仙境,并颂扬刘氏王朝地久天长。同时,赋中又贯串着讽谏之意。作者以天帝居住的“紫宫”比拟甘泉宫的规模气概,意在讽示帝王的过分奢丽;又从现实中的甘泉宫追溯到历史上夏桀的“琁室”和商纣的“倾宫”,讽示成帝当以亡国之君为戒,讽谕之意更为明显。在艺术上,此赋铺陈夸张,想象丰富,气魄宏伟,文辞流丽,但属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缺乏自己的特色。

扬雄简介
扬雄的诗词曲代表作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少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扬雄曾撰《太玄》等,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对后世意义可谓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诗词解析: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1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

  今天我们从甲戌本凡例中一首有争议的诗说起,也是红楼梦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诗。

  原诗如下: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首诗仅见于甲戌本凡例,目前市面通行的红楼梦版本中,开篇几乎都没有收录这首诗。

  关于这首诗有一个争议,有人说这并不是曹雪芹所写,而是批书人脂砚斋在点评红楼梦时写的,然后还给出了两个看上去很有力的论证。

  第一个是脂砚斋曾在正文第一回的“满纸荒唐言”那首诗里,明确提到“ 此是第一首标题诗。”所以认定凡例中比第一首标题诗出现更早的七律并非出自曹公之手。

  第二个是如果此诗为曹公所写,他自己说自己“十年辛苦”又说“不寻常”,俨然是在自吹自擂,曹雪芹不可能做出这么没骨气的事,只可能是别人对他的评价。

  这两个理由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我们不妨先来看这首七律写了什么。

  这首诗不难懂,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一番演绎化的翻译,如有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翻译如下:

  我这一辈子忙忙碌碌的,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想来那再繁华的景象到头来都会曲终人散。这样想来,人生的悲喜不过就是一场幻觉,像做了一场大梦一样荒唐可笑。

  我不妨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也不用太当真。这个故事里有痴男怨女,有儿女情长,但大多都没有幸福的结局,要么是闺怨之女,要么是抱恨公子,总之没有你们以为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更多的是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个故事对你们而言也许只是一个故事,但对我来说却字字滴血,句句含泪,因为它耗尽了我毕生的精力,无论是故事里的人,还是你正在听的这个故事,对我来说,都极不寻常啊。

  能力有限,不知翻译的到不到位,我是这么理解的,所以从我的理解来看,这首诗是出自曹雪芹之手无疑,甚至没有比这首诗更能总结曹雪芹的一生了。

  至于说“满纸荒唐言”才是第一首标题诗,且有明确脂批,而这首没有任何脂批,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知道,红楼梦是曹公“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的,而这首诗里也说“十年辛苦不寻常”。

  所以,这首诗应该不是曹公一开始写红楼时就存在的,更可能是他在批阅增删完了红楼之后,有感于斯,因此补上了这首诗。

  我们细细咂摸这首诗,这完全就是曹公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对红楼一书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吐露与见证。

  首联说的是他真实的生活体验,哎,人这一辈子忙忙碌碌,为名为利,但再美好的人和事,最终还不是一样要散场?紧接着颔联就是由此引发的联想:这样想想,其实人生是很虚幻的,所谓的喜怒哀乐愁,最终也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

  颈联里看似说得很轻松,其实却有万钧之重,可以看成是曹公真实的生活经历,也可以看成是红楼一书的总纲。言下之意是说,我这里有个故事,不管你信不信,我说出来给你听,真真假假也不用太较真儿,权当给你解闷儿。

  虽然如此,但尾联笔锋一转,气氛忽然凝重起来。不管故事再怎么悲喜,人生再怎么虚幻,但对我来说,当我终于把故事讲完,回头再看我给你们说的这个故事时,却是字字血泪啊。

  他说自己“十年辛苦”并非自夸,完全就是一种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之后的释怀语气。他说“不寻常”更非炫耀和自我抬高,而是他切身地感受到了这不寻常,更多地是传达他这十年批阅增删的不易。

  对曹雪芹而言,晚年的他除了敦诚敦敏张宜泉等至交好友,没有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更没有人知道他胸中郁积多少愁闷,默默地流过多少血泪。

  尾联两句,看似曹公在向世人倾诉,毋宁说是他的自言自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老者背对着我们偷偷抹泪,一边抹泪一边嘴里咕哝着说,我这可都是和着自己的血泪写成的啊,它耗尽了我全部的心血,真的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啊……

  每读至此,涕泗横流。

发布于 2019-01-25 11: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21: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人誉为苏轼存世最好的书迹《寒食帖》(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nqj0108 2021-03-10   |  701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

  此《寒食帖》为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谪居黄州,于第三年(元丰五年)四月的寒食日,有感于季节更替、生活困乏以及仕途挫折,乃作寒食诗二首,并于其后书写成本卷,后人誉为苏轼存世最好的书迹,卷后并有黄庭坚题跋。此卷为墨迹素笺(行书十七行,一百二十九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21: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颜真卿《祭侄文稿》(附释文,**晰) 昵称8857635 2016-03-08   |  71023阅读  |  45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颜真卿《祭侄文稿》
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
        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生动多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刚烈耿直的颜真卿感情的起伏和渲泄。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集结处不拥挤,疏朗处不空乏,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深得“计白当黑”之意趣。行与行之间,则左冲右突,欹正相生,或纽结粘连,或戛然而断,一任真性挥洒。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至十八行“呜呼哀哉”,前三字连绵而出,昭示悲痛之情已达极点。从第十九行至篇末,仿佛再度掀起风暴,其愤难抑,其情难诉。写到“首榇”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之中。长歌当哭,泣血哀恸,一直至末行“呜呼哀哉尚飨”,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


        三、渴涩生动的墨法。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而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在《书跋》中称:“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此评为历代书家公认。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历代集评:
        《广川书跋》 宋 董逌
        峻拔一角,潜虚半股,此于书法其体裁当如此矣。至于分若抵背,含如并目,以侧映斜,以科附曲,然后成书,而有人于此盖尽之也。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望之知为盛德君子。尝问怀素折钗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贼尽之矣。前人于其隐处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微者,然后得之。此二体又在八法六体之处,乃知书一枝,而其法之重至此。公祭兄子文殆兼存此体者也。
        《跋》 宋 陈深
        公字画雄秀,奄有魏晋而自成一家。前辈云,书法至此极矣。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苏文忠谓:“见公与定襄五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夫。如公忠贤,使不善书,千载而下,世固爱重,况超逸若是,尤以宝之。


        《跋》 元 张晏
        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端楷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观于此帖,真行草兼备三法。前宋名重当时。
        《跋》 元 鲜于枢
        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跋》 元 陈绎曾
        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尔既事”字右转,至“言”字左转,而上复侵“恐”字,“有”旁绕“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适与褙纸缝合。自“尔既至泽”逾五行,殊鬱怒,真屋漏迹矣,自“移牧”乃改。“吾承”至“尚飨”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与《禊叙藁》哀乐虽异,其致一也。“承”字掠策啄碟之间,“嗟”字左足上抢处隐然见转折势,“摧”字如泰山压底柱鄣,末“哉”字如轻云之捲日,“飨”字蹙衄如惊龙之入蟄,吁,神矣。
        《跋》 明 文徵明
        元章独称《座位帖》,盖尝屡见,而《祭侄》则闻而未睹,今《宝章录》可考,宜其并称《座位》而不及此也。世论颜书惟取其楷法遒劲,而米氏独称其行草,为劇致。山谷亦云,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禇、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亦取其行书之妙也。况此二帖皆一时藁草,未尝用意,故天真烂漫出于寻常畦径之外。米氏所谓忠义愤发,顿挫鬱屈,意不在字者也。


        《书法雅言》 明 项穆
        行草如《争座》、《祭侄帖》,又舒和遒劲,丰丽超动,上擬逸少,下追伯施。
        《跋》 清 王顼龄
        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是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鬱结,豈止笔精黑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 吴德旋
        慎伯谓平原《祭侄稿》更胜《座位帖》,论亦有理,《座位帖》尚带矜怒之气,《祭侄稿》有柔思焉,藏愤激于悲痛之中,所谓言哀已叹者也。
        《祭侄文稿》小评 今人 郭子绪
        书法创作,抒情是第一难事。《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都开历史之先河,是书法创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体现出大胆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和无以伦比的艺术家的魄力和胸怀。作品中所含蕴的情感力度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赏者的心,以至于无暇顾及形式构成的表面效果。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结构。
        以情感人,是人人通晓的艺术诀窍,书法创作尤以情真思深为极致,撼动读者心灵的妙笔必系于真情,神高韻远的境界必成于深思。所谓艺术价值的创造,即是指在一般形式中包含了普通结构所无法包含的独立存在。它既是物质的存在,又是人格的存在。体现在书法创作中,往往是其它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一次性获得。《祭侄稿》正是这样的作品。它是特殊感情支配下的唯一形式存在。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真挚的感情和激越的情绪,它好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一闪即逝,不可复得。
        人世间事,唯有真情能感人,文艺更是如此。罗马时代郞加纳斯在他的古典文艺理论名著《论崇高》中提出崇高风格的五个来源时也曾强调了这一点,他说:“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庄严伟大的思想,第二就是强烈而激动的情感。”并说:“激情对创作和风格的重大作用,足以使整个结构堂皇卓越。”
        书法创作,正是以情感主运笔墨,一切基于心性的驱使,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是融情入书的结果,“情不真则物不能依而变,情不深则物不能引之起”(刘永济《词论》)。唯至情、至才、极思,“情方得以畅宣,物方得以具露。”尤其触物类情而发于不自觉者,更能创造出生动感人和新奇美妙的作品。故至上之佳作,必系于深情,笔虽简而意工,貌或丑而情真,其感人的程度决定于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力度。
        《祭侄稿》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在“忘情”状态下的无意识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产生出无比优美的艺术效果。“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愤,他不是在搞艺术创作,而是深情地自言自语地倾吐,话说完了,作品也写完了,一篇任何人,包括他自己永远也不可能重复的杰作就这样产生出来。这正是创作成功的秘诀,也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在这非常的一瞬间产生创变突破的实例。
        其线的质性遒劲而舒和,与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无间,此尤为难能可贵。在书法技巧中这是最难的技巧。在中国书法史上唯有此一件作品最为遒劲,且和润。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风”,也唯此作品能当之。元代鲜于枢评此作为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已被王羲之《兰亭序》率先占有,故此作不得不屈居第二位。其实,《祭侄稿》当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是无法之法,直抒胸臆,无比率真的天然美的典范,而《兰亭序》虽也无上高美,但毕竟是人工美多于天然美。


暮江吟
[ 唐 ] 白居易

原文 译文对照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


《红楼梦》中的九月初三,发生了三件事,背后都藏着三个秘密
三顺说名著2020-05-04 08:31





九月初三,非年非节,似乎是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日子。但是,《红楼梦》中的九月初三,却成了一个很特殊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发生了三件事,每一件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秘密。


第一件,林如海捐馆扬州城的日子。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是写明了的。当时,王熙凤正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忙碌,跟着贾琏到扬州去的小厮昭儿回来了,王熙凤问他为什么回来了,他告诉王熙凤:“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柩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了,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
《红楼梦》中,先后亡故了很多人,贾瑞、秦可卿、贾敬、晴雯、尤二姐、尤三姐,等等。但是写明了过世日期的,只有一个林如海。为什么曹雪芹要特意写出来林如海过世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林黛玉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她不再是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而是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她即将开始真正的寄人篱下的生活。


往常,林黛玉在贾府算是走亲戚,扬州还有她身为巡盐御史的父亲;从此以后,林黛玉再到了贾府,就不再是走亲戚了,而是常住了,她再也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了,除了贾母,她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她再也没有直系亲属了。
唐代的诗人白居易,曾经写下过时候《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九月初三,林如海就如同一道残阳,渐渐消失了,从此,林黛玉成了无枝可栖的鸟儿。


第二件事,秦可卿病情的分界岭。第十一回,是贾敬的生日。虽然寿星佬没有到场,但是不耽误贾府人举办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生日宴会。期间,王熙凤问起秦可卿的病,尤氏说:“她这个病的也奇怪,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得懒,也懒怠吃东西……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她的,她强挣扎了半日,也是因为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她才恋恋不舍地去。”
上个月的中秋,秦可卿还好好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九月初三,王熙凤在宁国府见到了秦可卿,秦可卿的病已经有点重了,但是还能和王熙凤说话,还能应酬客人。九月初三,就是秦可卿病情的分界岭。从这一天起,秦可卿就开始起不来床了。


秦可卿的病,在《红楼梦》中一直都是一个很大的疑点,她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何总是治不好?她的死,为何又那么突然?
秦可卿生病前后,穿插着林如海生病和亡故。九月初三,秦可卿生病;同样是九月初三,林如海病故。这个特殊的日子,让人的心中越发疑惑起来,为什么,曹雪芹要将这两件很重要的事,放在同一天?
第三件事,鲍二媳妇自缢的日子。王熙凤的生日,就九月初二。为了给自己最疼爱的孙媳妇,好好过个生日,贾母也算费了一番心思,还特意将这件事交给尤氏办理,让王熙凤好好受用一日。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人的意料。刚才还在宴席上被众人敬酒的王熙凤,回到自己的院子中,就发现了一件让她崩溃的事——丈夫贾琏和下人鲍二媳妇在家里私会!这一件事,引出来一场大闹,王熙凤打鲍二家的,打平儿,贾琏拔出剑来,要杀了王熙凤。
这场风波,被贾母强行压了下去,第二天又让贾琏给王熙凤和平儿赔了不是,命人送了这三个人回房。看似一场风波,化解于无形了。然而,正当贾琏和王熙凤在房里说话的时候,林之孝家的忽然走过来,报告了一件意外的事——鲍二媳妇吊死了!


九月初二是王熙凤的生日,第二天鲍二媳妇吊死了,也就是说,鲍二媳妇也是死于九月初三。又是一个九月初三!这个并不显眼的日子,为何被曹雪芹接二连三地设计到《红楼梦》中?
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曾经分析过,鲍二媳妇身上,隐隐有秦可卿的影子,都是因为做下丑事,被发现后自缢身亡(秦可卿的判词中,画的是美人悬梁自尽),为了藉慰鲍二媳妇的家人,贾琏给了她家里二百两银子,而在秦可卿死后,秦家也忽然多出来三四千两银子——要知道,曾经的秦家,为了秦钟二十四两银子的学费,还要东拼西凑的。


九月初三,是秦可卿病情的分界岭;九月初三,又成了鲍二媳妇自缢的日子。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再一次把秦可卿和鲍二媳妇联系到了一起。
普普通通的九月初三,成了《红楼梦》中最扑朔迷离的一个日子,有三件很重要的事,先后发生在不同年份的九月初三,背后又各自隐藏着一个秘密。或许,如果《红楼梦》写完了的话,这个九月初三,会和贾府的衰败密切相关,甚至可能会是贾府被抄的日子(这一点仅供参考)。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红楼梦中什么情节发生在中秋节红楼梦最悲凉的中秋节红楼梦中中秋节发生了什么红楼梦中秋节异兆红楼梦最后一个中秋节红楼梦发生在中秋节里的情节

评论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21: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鲍二家的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鲍二家的,虚拟人物,出自曹雪芹小说《红楼梦》,是贾府男仆鲍二的妻子,书中人称鲍二家的。在小说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出场。

鲍二家的是个悲剧人物,嫁给了贾府的家仆鲍二,却与主子贾琏眉目传情,趁着凤姐生日,收了贾琏送来的"两块银子,两根簪子,两匹缎子",跑去贾琏与王熙凤的屋里厮混偷情,被王熙凤当场捉奸,上吊自尽。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鲍二家的

饰演
赵红(87版红楼梦)


登场作品
红楼梦

性别


目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经历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小说《红楼梦》人物,是贾府仆人鲍二的妻子,在小说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出场。因与贾琏私通被凤姐发现,羞愧自尽。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鲍二家的只是一个男仆的老婆,有几分姿色,又贪图便宜。凤姐过生日,鲍二家的与贾琏偷情不说,还说出"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阎王老婆,意指泼辣厉害的凤姐王熙凤。气的窗根偷听的凤姐满腔怒火。贾琏说:"她死了,再娶一个也是这样,又怎么样呢?"鲍二家又道:"他死了,你倒是把平儿扶了正,只怕还好些。"

引得本就恼怒的王熙凤火冒三丈,先甩了身边平儿一巴掌,又进去打鲍二家的,贾琏又看尤氏等人来劝,越发"倚酒三分醉",逞起威风来,故意要杀凤姐儿"。一场混乱,鲍二家的趁乱逃跑。

后来凤姐闹到了贾母处,贾母邢夫人等叱责贾琏脏的臭的都往屋里拉,逼贾琏向凤姐赔罪。想是事情已经闹大,或是惧怕凤姐"威名"。凤姐也向平儿道歉。四十四回最后一段,一个媳妇进来汇报贾琏王熙凤"鲍二家的吊死了"。

鲍二本要告凤姐等,王熙凤不光不怕,反说:"只管让他告去.告不成倒问他个以尸讹诈'!"事后贾琏许了鲍二二百两银子,又告诉鲍二"另日再挑个好媳妇给你。"鲍二又有体面,又有银子,有何不依,便仍然奉承贾琏,不在话下 。
多姑娘和鲍二家的是一个人吗?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1个回答#热议# 海关有哪些禁运商品?查到后怎么办?


电子数码广场新晋答主

2022-04-04 · 喜欢你就拍拍我
关注



多姑娘和鲍二家的不是一个人。《红楼梦》故事中鲍二家的是鲍二的媳妇,多姑娘是多官的媳妇。因为鲍二媳妇与多姑娘都是贾府下人的媳妇,又都曾经与贾琏有首尾,《红楼梦》故事中,王熙凤过生日那天,贾琏趁王熙凤在外面喝酒见鲍二的老婆。

多姑娘和鲍二家的区别

《红楼梦》故事中,巧姐出痘请娘娘,贾琏不得不搬到外书房来斋戒。这个西门庆式的风流男子,便和多浑虫的老婆多姑娘眉来眼去,两个人上手了。多姑娘最喜欢收纳材俊,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男人,竟有一半是他考试过的,贾琏在多姑娘面前,丑态毕露。

多姑娘的目的,与鲍二的老婆不同,贾琏只不过是她收纳的材俊之一,她与贾琏之事,从来不打算牵扯上王熙凤,王熙凤也压根不知道这件事,只是平儿发现了多姑娘留下的头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8 16:46 , Processed in 0.0871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