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V哥掰谎//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4 12:38
14030楼  


如果仔细体会一下,确实让人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连批书人都对这样的写法深表赞叹。再比如在第八回里有这样的情节: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甲侧:着眼。若不是宝卿说出,竟不知玉卿日就何业。〗〖甲戌眉批:在宝卿口中说出玉兄学业,是作微露卸春挂之萌耳,是书勿看正面为幸。〗

宝钗简单的一句“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就让我们体会到宝玉平时不务正业的样子,一副富家子弟公子哥一天到晚的吃喝玩乐的情景跃然纸上,这也应该属于“不写之写”的手法。同时也将宝钗喜欢劝宝玉读书,动不动用些话来敲打一下宝玉的癖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真是做到两不误。再比如在第二十六回里有这样一段描写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那宝玉便和他说些没要紧的散话。又说道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甲戌双行夹批:几个“谁家”,自北静王公侯驸马诸大家包括尽矣,写尽纨绔口角。〗那贾芸口里只得顺着他说,说了一会,见宝玉有些懒懒的了,便起身告辞。宝玉也不甚留,只说:“你明儿闲了,只管来。”仍命小丫头子坠儿送他出去。

宝玉与贾芸聊天,肯定也都是聊些很无聊的内容解闷,而作者仅仅用几个“谁家”的排比句,就让要感觉将富家子弟一天到晚无聊透顶的生活勾勒出来,而这条批语也写得极为恰当,这就是典型的“不写之写”。而这条批语中说得也非常到位,其实这些地方完全可以发挥出很多情节,但作者只用了几句就让我们全都体会到了。

大家都知道秦可卿的葬规模之宏大,可以说是书中场面最大的一次,相比之下,贾敬之死的出殡就显得差了很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在第六十四回里有一条批语特意告诉了我们原因:

〖蒙回前总批:此一回紧接贾敬灵柩进城,原当铺叙宁府丧仪之盛,然上回秦氏病故凤姐理丧已描写殆尽,若仍极力写去,不过加倍热闹而已,故书中于迎灵送殡极忙乱处却只闲闲数笔带过。忽插入钗玉评诗、琏尤赠佩一段闲雅文字来,正所谓“急脉缓受”也。〗

批书人告诉我们,如果把贾敬的丧事也往大里写,极力去写,跟秦可犯的丧事在规模上“不过加倍热闹而已”,所以作者避免让读者读类似的文字,不然给人以重复的感觉,不能再有更大的突破,所以数笔带过,这也是所谓的“不写之写”的手法。

之所以我在这里要介绍这种手法,因为书中还有不少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不少让人不太容易明白,所以我也是在这里起个头,到时候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容易解释清楚了。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4 13:35
14033楼  


除了“传影”和“主副”以及“不写之写”以外,还有一些更怪的写作手法,比如有的是一个角色身上要兼不止一个历史人物影射,而是身兼数职。虽然这种“一对多”的情况虽然不是很多,但这也是最容易让人困惑,因为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就是一个角色应该对应一个历史原型,所以这样惯性的思维遇到了“一对多”的情况,自然就会越想越感觉不可思议。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作者再创作的时候要兼顾表面故事与所隐写的历史能否有机地结合而不得以采用的手法,还要考虑书中表面故事的发展是否有意思。另外可能是在五次增删的过程中,为了隐写某段历史,所以只能强行将一段史料或原型放到一个角色的身上,这都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思考才能找到答案。有些角色在前面影射的是一个历史人物,而之后又影射的是另一个历史人物,所以这的角色对于我们理解《红楼梦》来说就非常困难,再加上我们看到的明末那段历史与作者们看到的有不少差别,所以对于有些情况确实无从下手。

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看透所有的这些角色的多重影射,但已经找出了出书中有一些类似的情况存在。比如我个人感觉元春身上应该可能影射着不止一个历史人物,贾琏、甚至贾珍身上也至少有两个历史人物的影射,所以如果我们把这两、三个历史人物身上的特征放在一起当一个人来分析,那自然是找不到答案的,而且越分析越晕,也就是说我们必需要把他们身上的几个角色分离开,这样我们才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我会在后面专门进行分析。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伏笔”,所谓的“草蛇灰线”,我怀疑这样的写作手法也是因为作者受到了《推背图》的影响。可以说书中的伏笔千奇百怪,种类繁多,这就需要我们仔细体味,而不能轻易放过。而“伏笔”这一手法我们都比较熟悉,但一定要注意经常有一种情况就是把后面的一些重要情节进行了改编和加工,改头换面变成另一个故事,在前八十回里演绎出来,而且这些情节居然也写得非常好看,可往往我们意识不到这是后面的伏笔,是一种提前的上演,实在是奇妙之极,我会结合具体的人和事件进行深入的解读。

总之作者的这些手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人感觉很奇异,我们还需要仔细体味其中的奥秘。在后面的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书中一些非常明显的让人吃惊“传影”组合、“不写之写”以及“一对多”的写作方法,所以如果大家不理解这些概念会感觉不容易理解,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有个思想准备哟,我苦口婆心地讲了这么多,为的就是给后面的讲解打基础,不然大家在看后面的文章会思维灵乱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5 09:36
14054楼  


第二十章 神秘的“四儿”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介绍了《红楼梦》中有“传影”这样奇特的写作手法,肯定让人感觉有些怪怪的,其实书中类似的“传影”的例子很多,甚至可以说满书是“传影”,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一一介绍,相信到时候大家会让人目瞪口呆的。也就是说书中的“传影”描写是常态,我们应该努力习惯这一写作手法,慢慢地不再大惊小怪。所以从现在开始的多篇文章中,几乎都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红楼梦》是谜书,而这是猜谜的重要一项。

本篇文章中介绍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因为证据不太充分,所以我也是战战兢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我还是相信我自己的感觉,觉得跑偏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介绍给大家,也希望大家一起认真思考一下,应该可以达成共识。

《红楼梦》里有个很小的角色叫“四儿”,相信很多读者对她没有什么印象,因为书中关于她的描写很少,她算是个极其“边边角角”的人物,所以用她那点可怜的文字来写一篇文章实在有些难度,但我个人却觉得她这个角色非常重要,也非常神秘,因为作者既然让这样一个戏不多的角色出场,而且贯穿了书中很多回,还与宝玉有那过一些交流,其中肯定是有目的,甚至大有深意。我按照着这个思路仔细研究以后确实有了全新的、极为重要的发现,所以今天大书特书一番,我相信可以引起一番争论和思考,从而能够更能深刻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思路。

四儿一开始不叫“四儿”,她一出场,宝玉就为其改了名,而改名的原因居然是宝玉跟袭人呕气,感觉这个原因也够无聊的。我们看看到第二十一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宝玉拿一本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一个大些儿的生得十分水秀,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丫头便说:“叫蕙香。”宝玉便问:“是谁起的?”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蒙戚庚双夹:原俗。〗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了,什么蕙香呢!”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蒙戚梦庚双夹:“花袭人”三字在内,说的有趣。〗一面说,一面命他倒了茶来吃。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

宝玉因为与袭人拌嘴,于是故意将“蕙香”改名为“四儿”,我们还知道她以前还叫过“芸香”,这样看来前后她改过两次名字,也是书改名最为频繁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5 11:06
14057楼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感觉到宝玉选中这个丫头改名好象纯属偶然,看她长得要好一些,“生得十分水秀”,所以随口选中了她,也让人感慨小人物的命运是如此可悲,会因主子一时的恶好而起伏不定,难怪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呢,而且也让我们感慨长相对人的命运往往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宝玉还借机说名字里有花儿的都玷辱了好名好姓,这明显是在讽刺袭人和麝月,而且也是在间接讽刺宝钗。而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偷笑也很有内涵,我在前面介绍了这二人都是“钗副”,还互为“传影”,所以偷笑的也是这二位笑,没有晴雯或其他什么人。根据我之前对袭人和宝钗相关文章的介绍,我们自然可以知道袭人、麝月和宝钗这三位根本就不是什么花的化身,“花袭人”这个名字是专门为了影射宝钗的“冷香丸”发出的冷香而存在的,我在前文也说过麝月这个名字也是为了影射宝钗所住的蘅芜苑里的异香而设置的,所以宝玉的气话也是有的放矢的,并非胡言乱语,有这层意思在里面,也符合书中背面故事的原则,也就是说“传国玉玺”骨子里是喜欢大明的,这跟宝玉有“爱红”的毛病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对这些细节应该非常留心,所以对于宝玉的话可不能简单看过了而不过一脑子。

同时通过这次发火我们也能感到宝玉也是有脾气的,是个纯爷们,该硬的时候能硬起来。我感觉这段描写也是宝玉将来会跟袭人发更大脾气的伏笔,也就是说这些小的细节并非空穴来风,无病呻吟,都似乎与后回的情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宝玉为什么会对“蕙香”这个名字这样挖苦呢?表面上看是呕气,但实际上是对袭人、甚至是对宝钗的不满,从骨子里来分析,更是对满清的愤恨和鄙视。我这个说是不是太夸张了呢?其实我们应该仔细看懂书中的脉络以及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在第十七回里,贾政一行人等在大观园参观游览,来到了蘅芜苑,看到了面里有很多从未见过的奇异古怪的植物,长得很是吓人,还发出怪怪的香气,于是众人纷纷展示自己的文采,书中描写道:

众人笑道:“再莫若‘兰风蕙露’贴切了。”贾政道:“也只好用这四字。其联若何?”

“兰”是一种香草,而“蕙”一种熏草,所以“兰风蕙露”这四个字是为了突出蘅芜苑里的这股异香。另外我在分析宝钗的文章中也说过,作者用“风”和“水”来形容满清,所以我们再看“兰风蕙露”四个字,里面充满了满清的味道。难怪满清政府非要大搞“文字狱”呢,汉人的文人实在是太狡猾了!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ear2000

2014-08-25 17:33
14069楼  


@V哥掰谎 13582楼 2014-08-12 15:39:55

作者是想通过这个古怪的情节告诉我们:甄宝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照镜子,虽然看上去是两个人,但本质上两个人是影射同一个原型!或者说他们应该骨子里不是两个人,而就是同一个人,这个想法真是太有意思了。

也就是说甄宝玉和贾宝玉俩个人都是在影射“传国玉玺”,作者可能是想从多个角度来同时反应宝玉所影射的“传国玉玺”的经历,而不是仅被限制在贾宝玉一个人身上,也许觉得这样描写才可能把一些 历史 ......

-----------------------------

有朝敲破蒙头瓮

有朝,是不是半个大明朝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gdmmman

2014-08-26 07:39
14078楼  


畸笏叟在《红楼梦》创作中的作用:

【脂批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庚眉: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庚眉: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悲乎!】

以凤姐点戏暗喻自己的太监身份和在创作《红楼梦》一书中的作用。

结合未得证实的《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又称:癸酉本石头记里面的部分批语:

【忽见绮霰、秋纹、碧痕说说笑笑进屋来。[怎不见檀云俟?改之][宝玉前回误折檀云之齿。 本回不见此人,命改之。 畸笏叟] 】

【宝玉道:“袭人可讨太太老太太喜欢呢,又懂事又勤快,这不太太给他说了一户人家,姓蒋,富裕的很,有房有地,和袭人见了面,也看上了,就是不知道袭人答应不答应。[笑杀!恰似刘妪口气,宝玉未必有。此语删之,再拟为妥。] 】

【见司棋撞墙而亡,也唬了一跳。[雪芹大错矣!司棋前回已出。贾门何来此文,极不妥,删净重拟。盖雪芹欲写王夫人之厌淫媾之徒,却前后谬误。叹叹!]】

【我就是副册最后一个来报道的[盖后回起,皆写十二钗正册。故行文草率,急令袭人、司棋、香菱辈有交代。叹文字难作至此。]】

可以看出,畸笏叟是对原稿的再创作者,“史湘云”有可能暗喻“史三相云”=此史由三人相诉说的含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6 08:47
14080楼  


这就有是个“阶级立场”的因素在里面,也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也涉及到“芸香”的本意,如果想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在书中找线索。在第十七回里宝玉对蘅芜苑里的各种植物进行了一番讲解,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植物,大家仔细看:

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茞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

大家仔细看,宝玉提到的“紫芸”自然是红色的,而在书中“红”象征着“朱明”,也就是说那个改名的丫头最早叫“芸香”的这个名字应该是象征着她属于象征大明,所以这个“芸香”发出的是正经的香气,绝不是宝钗吃“冷香丸”以后发出的“晦气”,也不是蘅芜苑里发出的怪味儿。

那为什么偏偏“芸”字象征大明呢?这里面有个我们现代人很少知道的常识,原来古人为了防止虫子咬食书籍,将一种有清香之气的芸香草置于书中,而且效果非常好,所以古人延用了上千年。芸香草也称芸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自然这象征着有读书先辈的人家,书香人家、世代书香;读书风气、读书的习尚等,“书香门第”中的“书香”就是指这个意思。所以与“芸”字有关的词多与书籍有关,如“芸编”指书籍,“芸帐”指书卷,“芸阁”指藏书之阁,“芸署”为藏书之室。古代的校书郎,就有个很好听的名称:“芸香吏”,大诗人白居易当年就曾做过这个官职。古代的书室中常备有芸草,书斋就有了“芸窗”、“芸署”、“芸省”等说法。如唐朝徐坚的《初学记》中说:“芸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亦称芸台。”这些词都蕴含着一缕书香的气息,表达了人们书香文风、文化审美与精神高贵的尊崇。

所以《红楼梦》中的“芸”字应该就是指大明的文化之气息,所谓的“诗礼簪缨之族”,“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也可以象征汉人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以区别于异族异邦的野蛮落后、愚昧无知之气。也就是说这个“芸”字区别于象征满清的“蕙”,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提示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在《红楼梦》的早本中,应该有“紫芸轩”这样一个地方,可惜我们现在看不到这些文字了,而从这个名字来看,也是象征着大明的,因为宝玉说:“红的自然是紫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6 12:40
14084楼  


我们还是可以从书中的一些批语里看到“紫芸轩”这个名字,在第一回里有这样的描写:

“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甲戌侧批: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甲戌侧批:伏荣国府。〗花柳繁华地,〖甲戌侧批:伏大观园。〗温柔富贵乡〖蒙夹:伏紫芝轩。〗〖甲戌侧批:伏紫芸轩。〗去安身乐业。”

从上面一大堆排比来看,地点从大小到,最后落到“紫芸轩”,这些地方应该都是大明的象征。另外在第一回《好了歌》注释里有这样的描写: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从这些批语来看,也许“怡红院”以前在早期版本里叫“紫芸轩”,或是宝玉其他的什么住所,与“潇湘馆”对应。

而宝玉还曾住在“绛芸轩”里,与“紫芸轩”一字之差,象是个早本中遗留下来的,书中有多处提及,也有不少批语中提到了“绛芸轩”,宝玉在住进大观园之前应该就住在这里,他自幼时自命为“绛洞花王”,并将自己的住所命名为“绛芸轩”,都没有离开一个“红”字。

在第八回里的一天早起让晴雯研墨,自书“绛芸轩”三字,嘱咐晴雯贴于门斗,回来以后自己还喝醉了,把早上这件还给忘了,结果把晴雯为了把这三个字贴上去还冻的手僵冷,这个情节大家一定很有印象。

另外在第二十三回宝玉写的诗中有一句“绛芸轩里绝喧哗”;第三十六回的回目就是“绣鸳鸯梦兆绛芸轩”;第五十九回的回目是“绛芸轩里召将飞符”,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批语里提到的“紫芸轩”,但无论如何,“绛芸轩”中的“绛”就是红色的意思,所以“绛芸轩”象征的意义相当明显。由此看来,作者真是将汉字中有“红”的含意的字用尽了,从头到尾都是为了突出他们所深深思念的故国明朝,而这个“芸”字也自然应该是象征着明朝,“芸香”应该是指象征明朝和华夏之香。

这样看来包含着红色含意的“紫芸轩”和“绛芸轩”的名称我们就能明白是指什么了,自然是象征着朱明王朝的读书之风,书卷之气很浓,也是在指宝玉是个读书之人。不过这一点却有问题,因为宝玉极不爱读书,却给自己的住处取了一个与读书有关的名称,有些附庸风雅之意,显得极不协调。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增删五次”的过程中将“紫芸轩”或“绛芸轩”弃之不用,而改为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怡红院”了。“怡红院”中的“怡”是心怡,高兴的意思,是指非常喜欢红色,见到红色就高兴,自然是指热爱大明之意,也暗示宝玉象征“传国玉玺”的原型,因为宝玉有“爱红”的毛病。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力啊!!名侦探V哥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6 15:25
14086楼  


相比之下,“蕙香”也是一种香草,跟“芸香”比有什么不好呢?“蕙”字喻女子内心纯美,所以有“蕙质兰心”一词,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在第五回袭人的判词里有一句:“空云似桂如兰”,也应该指的是同一个意思,所以也应该是好词呀?

一位叫“小紫说法”的网友提醒我,“蕙”字是在比喻宝钗的“停机德”,就是指对宝玉的苦劝,劝其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大搞仕途经济学问,也是指袭人一天到晚对宝玉苦口婆心的管教,这表面上看是象征女子的一种美德,但实际是象征满清非常希望汉人的文人为大清好好服务,也就是让汉人仕清,我在关于宝钗的文章进行过详细的介绍。

另外,宋代的著名词人柳永的《离别难》有这样的词句:“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这其中也似乎有离别的含意,仿佛是指宝玉最后弃宝钗而去。总之“蕙香”应该是象征着袭人和宝钗对宝玉的苦劝的美德。

袭人要将“芸香”改名为“蕙香”,这也是自然的,从小说隐写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想用满清来取代大明之意,所以宝玉才说:“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所以一下子都给否定了。看看,怡红院里的斗争多么尖锐!连叫什么名字都有派系、阵营和阶级立场之分。

相比之下,“芸香”更多的是突出汉人的文化气息,象征着文明程度高,那为什么宝玉不让这个丫头将名字改回“芸香”,非要再改为“四儿”呢?这里面还有一层很深的含意,很快会告诉大家。

应该说“芸香”这一用法古人应该都非常了解,所以在宝玉为丫头改名的时候有一条批语说得很明确:

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蒙戚庚双夹:原俗。〗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

批语里提到的“俗”是指当时尽人皆知,再普通不过的常识,可惜今天的我们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层意思,所以感觉这个名字反而很雅。现代的读书人早已不太容易见到芸草了,即使防蠹,人们也多是使用樟脑丸、檀香片之类,一下子让人感觉失去了很多传统文化的意境。

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证明“芸香”是与众不同的,在第四十三回里,宝玉与茗烟偷偷跑到城外祭祀,此回的回目为“不了情暂撮土为香”,这个段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一气跑了七八里路出来,人烟渐渐稀少,宝玉方勒住马,回头问茗烟道:“这里可有卖香的?”焙茗道:“香倒有,不知是那一样?”宝玉想道:“别的香不好,须得檀、芸、降三样。”茗烟笑道:“这三样可难得。”

大看仔细看,原来芸香不仅可以放在书里驱虫,还可以用来烧香祭典,功能还挺多的。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gdmmman

2014-08-27 02:21
14096楼  


解读畸笏叟批中的“石兄”:能够让畸笏叟称之为“兄”的人,要么年龄比他大,要么身份比他高。吴梅村(1609-1672),畸笏叟,本人之前推测为与崇祯同年(1611)。

第四十六回

一语未了,又听身后笑道:“四个眼睛没见你?你们六个眼睛竟没见我!”三人唬了一跳,回身一看,不是别个,正是宝玉走来。【庚辰夹批: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

解读:这很明显说明了此书的来历,从石兄挂号就是指原稿来自于石兄,然后各有各稿可能指作者根据石兄之稿写了自己版本的稿,畸笏叟再根据作者的稿,托雪芹等人润色增删,而且加入了自己的内容(凤姐点戏)。

第五回

方歌了一句,警幻便说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三字要紧。不知谁是个中人。宝玉即个中人乎?然则石头亦个中人乎?作者亦系个中人乎?观者亦个中人乎?】不知其中之妙。

解读:宝玉指代宝玺,石头指代石兄,观者指代批书人(即畸笏叟等)。

第五回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

解读:很明显指的是石兄。

第二十回

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此二语不独观者不解,料作者亦未必解;不但作者未必解,想石头亦不解;不过述宝、林二人之语耳。石头既未必解,宝、林此刻更自己亦不解,皆随口说出耳。若观者必欲要解,须揣自身是宝、林之流,则洞然可解;若自料不是宝、林之流,则不必求解矣。万不可记此二句不解,错谤宝、林及石头、作者等人。】

解读:此批是反话,意思是此二语不独批书人等了解,作者也了解,石兄也了解其意。

第八回

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甲戌夹批:试问石兄:此一渥,比青埂峰下松风明月如何?】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甲戌夹批:试问石兄:比当日青埂峰猿啼虎啸之声何如?】

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甲戌夹批: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靖藏眉批:试问此一托,比在青埂下啼啸声何如?】【甲辰夹批: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何如?!】【甲戌(靖藏)眉批:余代答曰:“遂心如意。”】

解读:这是批书人(即畸笏叟)明显的对石兄的调侃之笔,与批书人论及“玉兄”、“作者”的语气明显不同。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还是时间裂缝

2014-08-27 05:04
14097楼  


@gdmmman 14027楼 2014-08-27 02:21:52

解读畸笏叟批中的“石兄”:能够让畸笏叟称之为“兄”的人,要么年龄比他大,要么身份比他高。吴梅村(1609-1672),畸笏叟,本人之前推测为与崇祯同年(1611)。

第四十六回

一语未了,又听身后笑道:“四个眼睛没见你?你们六个眼睛竟没见我!”三人唬了一跳,回身一看,不是别个,正是宝玉走来。【庚辰夹批: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

解读:这很明显说明了此书的来历,从石兄挂......

-----------------------------

你对畸笏叟的研究还听有见解,但你的猜测很不靠谱,根据现存脂批本落款来开,畸笏叟确定在丁亥还活着,那是1707年,靖本第十六回长批如果是畸笏叟留下的话,那么“戊子孟夏”他还轻松地看着《虞子山文集》,也就说至少1708年还活得滋润,畸笏叟要多大才死?

你发明的枪功能再齐全,价格再合理,只是有打不出子弹这个毛病,那么你这枪连烧火棍都不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7 09:10
14098楼  


宝玉要祭祀跳井死去的金钏,多半是因为宝玉心中有些歉疚,所以这个祭祀是真心诚意的,于是他点名要烧的香中就有“芸香”,而不是象征满清的那些异香的。

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书中有个晚辈叫“贾芸”,主动上赶着非要给宝玉当儿子的那位,还费尽心思去讨好巴结王熙凤,最后在大观园里找了个种花的差使,相信大家会很有印象。猛一看这贾芸让人感觉很不堪,为了一份工作什么乱七八遭的招儿都使得出来,他还跟红玉眉来眼去并且有“遗帕”的情节,那他算是哪头的呢?

现在我们从他的“贾芸”的这个名字就可以判断应该是象征大明这边的人,所以他才受到跟薛蟠一样是做“香料”生意的舅舅“卜世仁”的欺负,也就是说“卜世仁”也应该是薛蟠的“传影”,两个人都做同样的“香料”生意,而“香料”又是在影射蘅芜苑里的异香,所以“卜世仁”自然是在象征着满清,从他身上我们也能深刻明白作者对满清的态度,因为“卜世仁”谐音“不是人”,这也应该是作者对薛家人和满清的态度。

而贾芸与红玉谈恋爱不是个简单的情节,因为“红玉”二字可以说寓意深刻,而且也非常易懂,所以二位一定是象征汉人这一个阵营里的人。而且红玉居然还姓“林”,名字跟黛玉只差一个字,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点还非让红玉改名为“小红”,应该说里面大有文章,也就是说我们从“林红玉”这个名字来看就能明白她是黛玉的一个“传影”。

在第二十四回里,红玉一出场的时候有一条批语说得很到位,也是“红学家”从来都没看懂、也从来不进行解释的批语:

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庚双夹:又是个林。〗小名红玉,〖庚双夹:“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庚双夹:妙文。〗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

批语中说“玉字则直通矣”,那到底通什么?自然就是指直通大明之意,我早说过书中与“玉”有关的都是在影射明朝,“红”字切“绛珠”就是指她是在影射前生为“绛珠草”的黛玉。所以“红玉”二字把她身上的明朝的象征意义说得极为直白,并且告诉我们她是在影射黛玉,而大家都叫她“小红”,甚至可以理解为“小黛玉”,“红”自然是指朱明之意了,也突出了她身上的这一点,让人实在是没有想到。也就是说小红这个黛玉的“传影”不仅是因为她的名字影射黛玉,她的身上还会发生一些事情来影射她。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6:30 , Processed in 0.0795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