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5: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动预告—桃花节读桃花诗:北大博士带你解读林黛玉《桃花行》背后的故事
2018-04-19 12:26:48 来源: 红迷会  举报
138
分享至
古诗词,一个曾经只出现在语文课本里的内容,却因为两档电视节目而燃起了人们心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火。远如17年的《诗词大会》,近如前段时间的《经典咏流传》。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字,短短数行诗句却蕴含了中国人心中千年不变的情感,和对于美的永恒追求。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余少群和原唱陈力共同演绎《枉凝眉》

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具备很高的欣赏价值。一首首词藻优美,寓意颇佳的诗词作品从钟灵毓秀的姑娘们口中吐出,真真仿佛莲花一般,高洁优雅。

若说作诗,林黛玉是天生的诗人。诗人穷而后工,她的忧愁与病痛化为了诗人的敏感。一朵落花,一帘秋雨,俱是诗情。她把自身的情感赋予天地万物,万物便都成了诗,《桃花行》便是最好的体现。



然而黛玉的作品中,最为人所知的却是《葬花吟》。同是伤春,《葬花吟》伤而痛,《桃花行》哀而伤。《葬花吟》因事而作,因而情绪激昂如《天问》。悲愤出诗人,燕子无情,冷雨敲窗,风刀霜剑之下,自己何尝不是一朝漂泊的命运?西厢牡丹的词曲犹记心头,“独倚花锄泪暗洒”,这一趟还泪之旅才刚刚开始。此时的黛玉尚在爱情里犹豫迟疑,在试探里寻找结果,可是每一次试探势必留下伤痕。

经历了诉肺腑,结过了金兰契,自觉眼泪比从前渐少,黛玉彻底懂得命运无常,阻断前途的,无非是“薄命”二字。纵为知己,奈我命薄,命运固不可改,余生便是无可奈何。《桃花行》写桃花,也是写自己。帘外桃花,帘内佳人,本来就是一体。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在看到了这首诗后,宝玉竟落下泪来,无论宝琴宝钗怎么“混淆视听”,仍然笃定是潇湘妃子所作。作为知己,宝玉深知黛玉身世与心中的痛,才能设身处地感动深受。因此,若要了解此首诗中黛玉所蕴含的情感,也需要了解黛玉的为人,了解在贾府的成长过程中,黛玉心智的成长,心绪的变化。

当然,也需要了解诗歌体裁相关的知识,不同的体裁对于文风的要求、情感的表达都会产生限制于影响。所谓量体裁衣,即是如此。

这周六,正值植物园中桃花盛开之时。北京大学古典文学博士、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编审廉萍老师将为大家解读《桃花行》,在风景如画的曹雪芹西山故居,一起赏桃花,品古诗,做一个“世外桃源人”。
红楼梦《桃花行》美句,雾里烟封一万株,天机烧破鸳鸯锦
播报文章




浩汉菜兵
关注


2021-02-24 00:54





很难想象潇湘馆里,会有大片桃花,但是大观园肯定会有,就在沁芳亭边,这里倒是没有庭院,有流水有亭子,自然水边林地是种的桃花。
第一次宝玉看到黛玉葬花就是在沁芳闸下的桃花中,用花囊将地上的花瓣收拾,葬在一个角落的土里。


广告
初一成绩不及格,到中考前五,全凭妈妈做对1件事,吸引无数家长...×


说起桃花,最有名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从武陵水中飘落,引来了游人找到世外洞天。林黛玉不肯桃花落流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好的,不要被人知道。这同时也是曹雪芹的意思,大观园就是一个乌托邦一样的仙境,任何美都是封闭,自有体系,何况林黛玉的绝顶之美。
曹雪芹借判词写了袭人的将来,“桃花又是一年春”名字叫“武陵别景”,暗示袭人是飘荡桃花,背叛了大观园或者曹雪芹贾宝玉心中的理想,颇有讽意。
桃花分仙意和世俗两种。
一种是上古神话里流传的桃花树,是王母天宫上品,可神可仙,庄重典雅,多子多福,艳丽高贵。宜家宜室。
第二种是世俗化了的桃红柳绿,莺莺燕燕。
林黛玉既然不可能如同袭人一样安然混世,自然写她的桃花,就会贴近最仙美的比喻。
所以《桃花行》好看,就好看在这里,说的是寻常花,却写出了桃花的灿烂唯美。因为到了明清两代,桃花还真不如梅花好写,因为桃花的概念已经世俗化了。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桃花有一种静气,因为桃花开花比梅花大,且果实丰茂。


实际林黛玉的住所并没有桃花,因为潇湘馆的设定就是绿色的竹子。这首诗只可能是曹雪芹自己写的,又或者是他根据以往自己的生活经验。那么和潇湘馆截然相反的,是林黛玉仿佛在桃花丛中住着,那院子里的桃花,照见了桃花帘内的佳人。
这种红成一片的感觉,与其说是林黛玉的自我感受,不如说是曹雪芹青春时代,对红艳明丽华彩的那种绮丽的体验,甚至带着精神梦幻的美。
这是他想象的黛玉,一个仙女,住在粉红色的天宫里,窗外是桃花。但实际林黛玉的住所是冷翠的竹子。
这种通感到运用在唐朝李商隐温庭筠的诗词里都很明显。但曹雪芹用得好的是打成一片的幻美。


广告
“你真的太大了!”他附耳低喃“年纪大的会疼人”×



这个是李清照卷帘的化用。但是以桃花作为背景显然比李清照更明丽。这不是林黛玉的诗,这是一个男人的视角。




这八句就有戏剧的夸张美,仿佛《游园惊梦》的某些场景。其实整个桃花林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戏剧舞台的设定,一个女孩子伤春,美在花满庭院,粉红一片,而女孩子又穿着红色的裙子,深红浅红连成一片。
这是曹雪芹的戏剧之笔。因为林黛玉自己说自己穿着大红裙子站在桃花边,总不大可能。自古女子做诗作文,很明显就会主动虚化穿着。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那么这才是曹雪芹写桃花的真正仙美。实际大观园也不可能出现这样奇丽的现实景观,一万株桃花只可能出现在山谷里或者想象中。那种桃花红是天上织女织机上的彩霞,让一切建筑都笼罩在红色的艳光和花海里。
这桃花林除了天上,还有其他的地方吗?就算是山林中有,显然曹雪芹不是强调稼穑收成。
他是用桃花来形容林黛玉以及大观园的青春,都应该是如同神仙高贵。
这地方,活人是住不了的。


广告
第一次和30岁女邻居独处,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她如此深不可测×







其实写到这里,已经知道《桃花行》是曹雪芹对于青春以及红颜的挽歌。他不过是借黛玉之手留下的对最美青春的哀悼。
他的童年和少年,过得如梦如幻,再还没有警觉时,灾难就冲毁了这脆弱仙意的完美。
大观园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他把最美的桃花之美,给了林黛玉,表面看起来牵强,不耐推敲,但精神层面还算连贯。
从林黛玉多才,安静,困守在大观园里,没有像袭人一样为了生存而像桃花流水飘零,这种来自神话的安静和仙气,倒也不算辜负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
但是现实中真有林黛玉这个人吗?这或者是曹雪芹的想象,因为一个女子预设了自己的死亡,且一定要在世外桃源里,且如此完美符合一个男性的心理,她不可能是现实中的人。




但我仍旧说,这首诗写得真美和好,至少里面佳句迭出,仙意而大气,玲珑而新巧,汉唐之后少有的关于桃花的作品。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5: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行
[ 明 ] 伍瑞隆
原文
春风渐暖春日长,夭桃片片生花光。随风千枝片画梁,酡颜映日红相当。

含情敛态出艳阳,飘然一树临金塘。亭亭袅袅遥相望,朱为衣兮绿为裳。

红楼珠箔凝芬芳,恍如秦月明新妆。盈盈晓露淡含香,霏微入户闻中堂。

临漪弄影纷纵横,高者若俯低者昂。灼如静女晴当窗,婉如游丝动高杨。

千朵万朵压东墙,忽然如雨吹流黄。有鸟有鸟鸣且翔,娟娟片羽含宫商。

飞去飞来大树傍,蹴枝啄花何飘飏。柔条密蕾不自防,轻盈历乱牵我肠。

愿言千载无相忘,欢乐秾华殊未央。

作者介绍

伍瑞隆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6: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一帆风雨路三千史湘云//水涸湘江++薛宝琴&不在梅边在柳边//陶渊明++】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创】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赏析(上)
杨斌
杨斌
得意莫要忘形,垂头不能丧气。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原创】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赏析(上)

时髦的傻子【图片源自网络】【版本:戚蓼生序甲戌本】


先说一个小插曲:【又有林之孝开了一个人名单子来,共有八个二十五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成房,等里面有该放的丫头们好求指配。】——表面上看来,《红楼梦》中的贵族主子还要操心着给年长的小厮娶妻成家,似乎有着莫大的恩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大清律》规定:【凡汉人家生奴仆,印契所买奴仆,并雍正五年以前白契所买及投靠养育年久,或婢女招配生有子息者,俱系家奴,世世子孙,永远服役。婚配俱由家主,仍造册报官存案。】可见,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主子们操心给小厮娶妻成家,乃是当时社会律法的明确要求,其实质是让奴隶(奴仆、婢女)们充当奴隶再生产的工具,为封建贵族(依马克思史观)提供源源不断的可供役使的奴隶,绝非什么功德。

本回书主要情节由林黛玉的《桃花行》古风长诗入手,由桃花到杨花(杨花即柳絮),引出【一诗五词】。窃以为作者的写作意向大致上有以下几层意思:

1、《红楼梦》里做诗的情节挺多,但填词的情节相对较少。作为文坛巨擘的曹雪芹,无疑在诗、词、曲、赋、文、联、札、谜等等与文字相关的诸多方面均是翘楚,这一回的章节正是为了展现自己在填词方面所具有的超高水平。

2、【一诗四词】(宝钗的词除外)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凄凉悲怆】的主基调。在第54回赏析时我们曾经提到过:【《红楼梦》第54回应该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因而这种【凄凉悲怆】的主基调应该是从第54回逐渐开始的,其后愈演愈烈,直至【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彰显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主题。

3、蒙回前总评诗:【空将佛事图相报,以触飘风散艳花。一片精神传好句,题成谶语任呼嗟!】本回书里的【一诗五词】作者并非随手拈来,而是和每个角色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息息相关的,最能体现和契合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而且和第5回的人物判词、判曲,第22回的制灯谜,第63回的占花名儿等重要情节一脉相承,对几个主要人物的人生遭际、前途命运具有一定的预言谶语作用。

至于对本回书里的诗词进行具体的鉴赏,此类文章很多,这里尽量不做过多解析,主要是针对上面提到的第2点第3点内容试做赏析。

【说起诗社,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文中点明准备重起诗社的时间已经进入三月。其后又经过【探春寿日】大家庆贺一桩事;【王子腾之女许与保宁侯之子为妻,择日于五月初十日过门,凤姐儿又忙着张罗,常三五日不在家。这日王子腾的夫人又来接凤姐儿,一并请众甥男甥女闲乐一日。贾母和王夫人命宝玉,探春,林黛玉,宝钗四人同凤姐去。】又一桩事;大家又担心贾政公干完结回家后查问宝玉功课和写字,探春、宝钗、黛玉等人又帮着宝玉【恭楷临帖】,假冒宝玉所写,准备搪塞贾政这再一桩事等种种日常事务,及至史湘云偶成吟咏柳絮之《如梦令》,与黛玉商议将诗社由写诗改为填词时,已经是【时值暮春之际】了。


宝琴所作《西江月》词中有一句【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所谓【三春】,从其基本含义上说,即人们常说的农历正月称孟春,也叫初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也叫暮春;【三春】亦即整个春天。应用于文学作品,一般来说,【三春】既可以比喻一个人由少年、青年到暮年的一生宠辱,也可以比喻一个家族由兴起、强盛到衰落的一世兴衰。而且由于柳絮本身具有轻柔多情却难以自我做主、飘忽不定而又无可奈何的显著特点,历来被愁绪满怀的骚人迁客、浮萍浪迹的异乡游子们,经常作为寄托情感、抒发哀怨的意象之物。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较有名的如苏轼的那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里的那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因此,作者有意识地选择暮春时节的桃花、柳絮作为吟咏之物,这就为【一诗四词】奠定了【凄凉悲怆】的主基调。

首先说林黛玉的《桃花行》。林黛玉父母早亡、孤苦无依、不得已寄人篱下的惨淡境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所有的诗词无不体现出【凄凉悲怆】的格调,这首《桃花行》也不例外。所以【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又忙自己擦了。】

诚然,林黛玉在贾府的待遇其实并不薄,上有老太君溺爱,下有贾宝玉呵护,贾政、王夫人对她虽没有明显的关爱但也没有明显的嫌弃,黛玉仍然是锦衣玉食,享受着并不低于贾府三春的贵族小姐待遇。但正所谓【无巧不成书】,黛玉幼年即父母双亡的境遇,和她本身猜忌多疑的性格融为一体,就会在她心中隐隐产生一种【凄凉悲怆】的情愫。

诗中有些句子比较典型,例如:

1、【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这两句诗很明显化自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里的千古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原诗本就是写给抛家舍口、远走他乡的夫君的,【人比黄花瘦】把作者心中那种深深的思念眷恋、孤寂惆怅等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黛玉化用此句,无疑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那种无以排遣的愁苦的。

2、【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按照《红楼梦》开篇就点明的【还泪】之说,林黛玉的一生就是伴随着眼泪度过的。人在泪流,泪尽人亡。【杜宇】,即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有成语【杜鹃啼血】。历代文人诗词中多用【杜宇】或【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这两句和《葬花吟》里的【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前后呼应,既预示了林黛玉的命运结局,也预示了《红楼梦》【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最终命运结局。

黛玉填的词《唐多令》更是透露出浓郁的【凄凉悲怆】气息——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除了前三句对柳絮的具象描写,其余文句则是把柳絮作为感情寄托的载体,把自己内心深处无法排解的怅然、忧郁、失意、孤寂等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之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深沉,语气强烈,堪称千古名句。【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大家总评时又有共议:【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可见,黛玉无论是诗还是词,始终浸透着【缠绵悱恻、伤悼悲戚】的情感。这既是她命运多舛的真情流露,也是她悲剧结局的预兆和谶言。

【待续】
【原】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赏析(中) 时髦的傻子 2021-09-22   |  341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赏析(中)
时髦的傻子【图片源自网络】【版本:戚蓼生序甲戌本】
       本回几个主角的《柳絮词》是由史湘云发起的——【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其词曰: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红楼梦》未完,多数主要人物包括史湘云的最后结局难免有多种猜测。有人根据湘云曲子中【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语推测,湘云后来找了个才貌俱佳的如意郎君(有说卫若兰者,也有说贾宝玉者),夫妻恩爱,渴望着幸福绵长。谁知好景不长,夫君不幸病逝(或出家),湘云成了孤孀。这阕小令的末尾句【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和第63回占花名儿湘云所占海棠的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有一种对即将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和苦苦挽留。然而,春光总会逝去,夜深了花儿也会睡去,对美好事物的不舍和挽留只是一种难以如愿的良好期盼而已。
        诗社商定以柳絮为题后,【大家拈阄】各自选取词牌。先看的是探春的《南柯子》,却只写好了半首,后半首是本次诗社交白卷的宝玉兴致偶发补起来的。探春写的是:【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探春后来远嫁了。这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睿智姑娘,却是【生于末世运偏消】。尽管她对家庭对亲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羁绊与牵挂,但却是【空】和【徒】,却是【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探春只能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的最终结局,来演绎自己的独特悲剧。
        薛宝琴的词是《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薛宝琴这个人物很独特,她的有关故事情节是从第49回才开始的,主要集中在第49、50、51三回里,第51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她是主角。第53回她以没有资格参加的亲戚身份,很奇怪地参加了【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贾府祭祖活动。作者究竟缘于何种原因如此落笔?多年来有点颇费思量。不过她只是一个活动见证者的身份,有点儿类似于现代的记者,关乎本身的文字并不多。可以说,作者对薛宝琴虽然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极为鲜明:其清纯可爱迷住贾母,美丽俊俏胜过宝钗,才思敏捷不输黛玉,见多识广倾倒诸钗。。。但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没有她,第63回占花名儿的群芳里也没有她——尽管她也在现场。她的最后结局究竟如何?可以参考的信息极少,我们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里窥探她的结局。
        这阕词里的重点句子首先是前面提到的【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第50回的相关情节: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咏【红梅花】,邢岫烟所赋《咏红梅花得“红”字》一诗里有句云:【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庾岭,位于广东、江西交界处,因梅花遍岭,故也称【梅岭】。(宋·王巩)《闻见近录》载:【庾岭险绝,通渠流泉,涓涓不绝,红白梅夹道,仰视青天,如一线然。】罗浮,广东罗浮山脉有秀峰,常年云霞蔚然。故人们常常把【罗浮云霞】【庾岭梅花】并称。
        宝琴词里的【明月梅花一梦】句,就用到了邢岫烟诗中所说【罗浮梦】的典故——《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旧题柳宗元撰,有人以为冒名):【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


        不难看出,【罗浮梦】和史上著名的【黄粱梦】有得一拼,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主题都不外乎是说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良辰美景、佳酿美人历来皆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不过一梦而已。正所谓【梦里乾坤大,醒来日月长!】【明月梅花一梦】与前句【三春事业付东风】相结合,其用意就更为明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50回里曾经提到过薛宝琴已经【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如此看来,【明月梅花一梦】之句似乎有着更深层的寓意。可以由此推测薛宝琴很有可能也是命运多舛、梦断梅家。她虽然不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内,但必然也是红楼诸钗中的重要成员,其遭际命运只怕也难以逃脱【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结局。词的末两句:【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用意也很明显,既是宝琴背井离乡、客寓贾府的真情抒发,也有预兆悲谶的深刻含义。
        最后展示的是宝钗《临江仙》【众人都笑说:“到底是他(指宝琴)的声调壮。'几处’'谁家’两句最妙。”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宝琴是宝钗妹妹,宝钗说她的词【终不免过于丧败】,虽有谦虚的成分,但也确属实情。其实不仅是宝琴,湘云、探春、黛玉等人的词作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丧败】成分。宝钗的本意就是要【翻转】历来文人墨客的意思,【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
        【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

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赏析(下)
杨斌

得意莫要忘形,垂头不能丧气。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赏析(下)
时髦的傻子【图片源自网络】【版本:戚蓼生序甲戌本】
——毋庸置疑,无论写诗或作文,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思想观念融汇其中。只要合情合理,本也无可厚非。但出乎意料的是,薛宝钗这首《临江仙》却遭到部分读者长久而激烈的诟病。尤其是其中的名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更是成为一些人攻击的所谓证据。他们据此评说薛宝钗野心勃勃、居心叵测,要利用一切手段罢黜黛玉,争夺宝玉,觊觎宝二奶奶的宝座,企图控制荣国府大权,用心险恶,手段卑鄙,云云。
鄙人认为,上述论调只是某些人对薛宝钗的无故曲解甚至是肆意污蔑。宝钗与黛玉作比较,尽管她竭力遵从和维护封建道德,缺少像黛玉那样的叛逆精神,但她绝对不是坏人。究其实,她也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受害者,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重要成员之一。作者能给她冠以【山中高士】、【蘅芜君】、【艳冠群芳】等嘉名,能把她和黛玉写成一对封建社会极为看重的【金兰契】,就是对薛宝钗人格品质最具权威性的肯定!
通观全书(前80回本),若说宝钗对宝玉绝无动心之时也不客观,但很多证据证明,贾宝玉并不是她意中人,更不值得她为了得到宝玉去昧着良心和黛玉明争暗斗。例如第8回,【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宝钗对宝玉若有觊觎之心,何不佯装阻挡莺儿慢了半拍,让莺儿把【金玉良姻】的说法直接公开?
例如第27回,【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这是宝钗真实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则是,为了避嫌宁可临时改变专门去找黛玉的主意。
例如第28回,【宝钗分明看见(宝玉黛玉在一处),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元春所赐礼物,宝钗必须得戴,不然就是大不敬,有违封建法统。但戴出来又显得张扬,很有自我宣扬【金玉良姻】的嫌疑。所以只能【羞笼红麝串】——如果宝钗觊觎宝玉,就该趁势造势,此时的【贵妃赐婚】岂不是绝佳机会?为啥还要把贵妃的礼物【笼】起来?【所以总远着宝玉】、【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等语,均说明宝钗对宝玉是尽量避而远之。若是她真的觊觎宝玉,何不主动靠拢?
例如第34回,【(薛蟠)也因正在气头儿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话未说了,把个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其后宝钗【到房里整哭了一夜】——宝钗若是真的觊觎宝玉,薛蟠面前只需假惺惺地哭闹一番即可挽住面子,心里却应该是甜丝丝的、美滋滋的、想入非非的,何至于独自整哭一夜?
凡此种种例证,都说明宝钗实际上并没有和黛玉争夺宝玉的心理动机,我们不应该带着对薛宝钗的偏见去分析她所作的诗词。
摒弃对薛宝钗的偏见而论,宝钗作诗或填词有自己一套独到的文学创作理论,简单说来就是【喜欢翻新、厌弃俗套】。第64回黛玉作了《五美吟》,【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本回书里,宝钗觉得【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历来文人关乎柳絮的诗词多有【丧败】之气,不愿落入俗套因而着意翻新,果然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名列第一:【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如果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理解成宝钗有野心,岂不是一杆子打倒整船人?包括许多人的心中偶像林黛玉也难以幸免。
更何况通常情况下,作者往往是利用书中人物的言谈对白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处世、伦理、文学等思想观点的。《红楼梦》本身的巨大成就,正是作者摒弃【佳人才子】之类【千部共出一套】的传统文学窠臼,开拓创新出一条文学新路而取得的。所以借用书中人物宝钗的议论和诗作,来表达自己【敢于翻新,不落俗套】的文学新观点,自然是情理中事。如果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理解成宝钗有野心,只能说这种理解和作者的创作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本回末尾放风筝的情节似乎也有某种预谶:黛玉的风筝不忍放飞,是紫鹃强行剪断引线【飘飘摇摇】飞走了。【宝玉道:“。。。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毫无疑问,贾宝玉始终是林黛玉的忠实追随者,但结局却像两只远飞的风筝,渺渺茫茫,模模糊糊,令人颇费思量、嗟呀喟叹。
探春放的风筝是凤凰,偏与别人家的另一个凤凰绞在一起,【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凤求凰】又遇到【玲珑喜字】,自然是喜庆之兆。但三个风筝【飘飘摇摇】远走高飞而去,杳无踪迹,是否就是探春远嫁之谶呢?
诗曰:
桃花柳絮三春物,
钗黛探云闺阃人。
作赋填词抒己愿,
可惜心志竟难伸。





发布于 2021-10-11 12: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6: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两个诗社及其社长
拜托,帮帮忙了,我知道其中一个好像是海棠社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0个回答#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空白880818 高粉答主
2019-07-16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关注
红楼梦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诗社和桃花社。海棠诗社的社长为李纨,桃花社的社长为林黛玉。

1、 海棠诗社:

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所组的诗社。诗社成员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及李纨。稻香老农(李纨)为社长,菱洲(迎春)、藕榭(惜春)为副社长,一人出题,一人监场。
2、桃花社:

《红楼梦》中的诗社,原由探春等人筹建,原名海棠诗社,园中绝大部分的小姐媳妇,都是其成员,后解散,但不久又由林黛玉重建,改名桃花社,红楼梦中很大部分的诗作都与这个诗社有关。



扩展资料:
海棠诗社第一次集会是在探春所居之秋爽斋,所作之诗为「咏白海棠」,故名「海棠诗社」——《红楼梦三十七回》。各人在诗社中皆有别称,其诗名多以其大观园中居住之院宇为名。

贾宝玉是怡红公子.林黛玉是潇湘妃子,薛宝钗是蘅芜君,李纨是稻香老农,贾迎春是菱洲,贾探春是蕉下客,贾惜春是藕榭,史湘云是枕霞旧友。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宝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观园内“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

这时,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孝敬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诗社。《红楼梦》中姐妹们第一次起诗社就是咏白海棠。

林黛玉和薛宝钗为海棠诗社中文采最盛之人物─当然,还有一个创社时缺席的史大妹子,诗才之高,足与潇湘妃子联诗於凹晶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棠诗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武陵别景+桃花社+柳絮词+】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桃花社+柳絮词===桃花源记&陶渊明五柳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读红楼梦,犹如走进了陶渊明的桃花源
珍爱红楼梦 2020-11-06   |  16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 蔚来愚

从长达十年之久的红楼之旅归来,说不上是旅途劳顿还是心神激荡后的惊魂未定,真想好好平静下来再做一个十年的休息!然而想一想“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诞生也不过才孕育了十年,自己不觉汗颜起来。好在“红学”一路磕磕绊绊走来,已用去了二百多年的时光,十年之行又只是勿勿一瞬间。

不知是红学成就了《红楼梦》,还是《红楼梦》成就了红学,反正它的不息生命就这样伴随着红学慢慢、慢慢地向前延续……完整地携带着它巨大的不传之秘延续到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有缘遭遇红楼我们是幸运的!人的生命如此短暂,休息只能是戏言,十年已经断续交给了红楼,何况冥冥中又好象是谁把《红楼梦》托给了自己一般,所以顶多就是在打开的书边静息片刻,轻轻做一个惊险迭出的十年梦回……


翻转风月鉴,轻移那一个字的屏障,红楼玄机便若隐若现。一旦触碰了那无形的机关,便会缓缓张开一个无形的洞口。原来熟悉的景色黯然褪去,顿“觉烟迷雾罩之中更有无限溪山矣”(脂批)!然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惬意之行忽然变得毛骨悚然……于是重大清宫迷案有了答案,红楼神秘的“掩面人”浮出水面……不过此中有人“自云先世避秦(清!)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并嘱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游毕“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再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

这仿佛是陶渊明笔下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般的境界,又无疑成了红楼梦版的《桃花源记》。

尽管二者性质内涵截然不同,甚至一个虚无、一个实在,但形式上却惊人一致!是当时政治环境的逼迫和无奈造就了《红楼梦》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奇妙艺术境界。一路扑朔迷离、亦真亦幻;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追魂摄魄”、悬念迭生,像又一次在《红楼梦》里经历了神奇美妙而又怵目惊心的孤独探险。绝域归来仍觉目眩神摇、心绪难平!即使梦醒也不忍掩卷而去,因为轻将机关合上,历史深处的足音便渐渐远去,一切又会回到原先情真意切、优美动人的红楼故事中……

古今中外浩瀚的文学作品中,谁曾见作者用一个字暗作掩护而幻笔完成这样一部特殊的历史传奇?

又谁曾想,这个故事中秘藏了清宫最扑朔迷离的两大历史悬案的确切真相??

更谁曾意料,虽“定论”近百年,但自该书流传二百五十多年来始终引人猜测不已的作者之谜竟深隐在书的另一面、故事的字里行间而丝毫未有泄露???

这便是空前绝后的天书——《红楼梦》。它的正文和脂批共同为后人绘制了一幅隐微幽曲的巨型藏宝图。这个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它的背景、作者乃至整个故事情节等如同重重迷雾不时从书中淡然逸出,漫向所有关注它的人们,尽管“无数可考,无人可指”,但又“有迹可追,有形可据”;虽说“妙在‘无考’”,实际“却大有考证”,于是吸引着世世代代好奇的人们不断去探寻它真正的宝库所在!这超越常规的一切果然在预示着什么!


红楼背面的奇特景象,历经了不同寻常的数百年,它还在一如既往地沉寂等待着被发现!只要你愿意,只要你真诚,放弃原有偏见,每位读者都可以进入它迷失已久的世界,感受一触即发的风暴,去做令人毛骨悚然的红楼千古一梦!就像无意中撞入了一个深幽的未知黑洞,那将是一次最惊心动魄的思想历险……虽然这一切定会充满重重险阻,但必能迎来顿开百障的快感和震憾!

一个神秘的世界,一种罕见的旋律,一幅全景式的清晰映象——某个人的旷世传奇故事从《红楼梦》中淡淡地凸现而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才是红楼梦中人——爱新觉罗·胤祯(雍正为其改名允禵)!康熙帝十四子,雍正的同胞弟弟。关于他的情况和遭遇大家并不陌生。

《红楼梦》也正是他亲笔所为!而且竟是他派亲信除掉了作恶多端的雍正!这是官史野史中从未涉及的内容!

解读红楼,也许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论;也许结论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整个过程。那好,一切证据就在红楼梦里!

历史若能假设,没有雍正的篡立,没有胤祯一生的特殊遭际,虽说这是大家所希望的,但世间也就不会有《红楼梦》的存在了,那么或许会产生某种巨大而无形的损失和遗憾吧!理应把用沉重代价换来的《红楼梦》偿还于他名下!而在还原《红楼梦》本来面目的同时,我们也寄希望于为清宫疑案提供绝密证据的《红楼梦》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凡事皆有可能,真相只有一个。也许是辩证的微妙之处吧,多少人渴望真相但又害怕真相,然而毕竟真相才是一切!红楼亦然。

自然科学已经制造了月球探测器实现破冰之旅,于是我们永远无缘直接看到的月球背面变得不再神秘,相信社会科学有朝一日也定能制造出红楼探测器,让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风景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让这一切永远无需再有争议……

石破天惊会有时,

十年一《梦终红楼》!

每当月明星稀、夜深人静,远别尘嚣、尽摒杂虑,缓缓打开“君家著笔描风月”的《红楼梦》,耳边定会隐隐传来爱新觉罗·胤祯积淀二百五十年沉冤的凄楚痛绝的心声……笔者愿为他敬献一炷心香!并希冀它的薄薄烟雾徐徐散开去,缭绕弥漫在历史的山海之间……



+关注
undefined
珍爱红楼梦
珍爱红楼梦微信公众号创办者,文史爱好者,教育工作者
共 2411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7: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陶渊明 - 晋宋之际的思想家,文学家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人物关系
陶逸父亲 陶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陶渊明

别称
陶潜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所处时代
东晋→南北朝

出生地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逝世日期
约公元427年(丁卯年)


主要作品
《陶渊明集》

主要成就
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出生时间
公元352(壬子年)或365年(乙丑年)

去世时间
公元427年(丁卯年)

职业
诗人、辞赋家

私谥
靖节

目录
1人物生平
2文学成就
3人物评价
4轶事典故
5史书记载
6家庭成员
7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生活
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
陶渊明
陶渊明
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 ),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折叠致仕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折叠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
陶渊明
陶渊明
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折叠诗文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
陶渊明
陶渊明
,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

卷之一 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

卷之二 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1]

卷之三 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

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

卷之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

卷之六 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 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

折叠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
陶渊明
陶渊明
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 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散文辞赋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
陶渊明
陶渊明
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采用正史纪传体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首创。《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不乏华彩的段落,其跌宕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若狂的情状呈现在读者面前。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桃花源记》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独特之处: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想到的还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不限于个人,而是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能够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生活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一个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折叠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
陶渊明
陶渊明
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 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2]。

折叠艺术特色
语言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
陶渊明
陶渊明
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3]。

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风格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折叠南北朝至唐代
颜延之《陶徵士诔》:居备勤俭,躬兼
陶渊明
陶渊明
贫病。人否其忧,孑然其命。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纠缠斡流,冥漠报施。孰云与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沈约《宋书·隐逸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钟嵘《诗品》: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颜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杨休之《陶集序录》: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

王通《文中子中说·立命篇》: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传》则几于闭关也。”

《晋书·隐逸传》:厚秩招累,修名顺欲。确乎群士,超然绝俗。养粹岩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王维 《偶然作》: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与魏居士书》: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曰“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惭也……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后之累也。

李白《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韩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邪?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白居易《访陶公旧宅》: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折叠宋代
林逋《省心录》:陶渊明无功德以及人,而名节与功臣、义士等,何耶?盖颜子以退为进,宁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欤。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苏轼: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黄庭坚《宿旧彭泽怀陶令》: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陈师道《后山诗话》:陶渊明之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右丞、苏州,皆学于陶,正得其自在。

王安石(陈正敏《遯斋闲览》载):(王安石)言其(渊明)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

杨时《龟山先生语录》:陶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

晁说之《晁氏客语》:渊明如:“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深得固穷节”,不与物竞,不强所不能,自然守节。

蔡启《蔡宽夫诗话》:观其(渊明)《贫士》、《责子》与其他所作,当忧则忧,遇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遇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间,所谓超世遗物者,要当如是而后可也。

曾纮(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载):余尝评陶公诗语造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真诗人之冠冕也。

蔡绦《西清诗话》:渊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诗家视渊明,犹孔门之视伯夷也。

许顗《彦周诗话》:陶彭泽诗,颜、谢、潘、陆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附之于诗,无一点愧词,所以能尔。

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上之风,涧下之水也。

《诚斋诗话》: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朱熹《朱子语类》:渊明所说者庄、老,然辞却简古。……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

敖器之: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

辛弃疾《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

真德秀《跋黄瀛甫拟陶诗》:以余观之,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形之于诗,有不可掩。《荣木》之忧,逝川之叹也;《贫士》之咏,箪瓢之乐也。《饮酒》末章有曰:“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渊明之智及此,是岂玄虚之士所可望耶?虽其遗宠辱,一得丧,其有旷达之风,细玩其词,时亦悲凉感慨,非无意世事者,或者徒知义熙以后不著年号,为耻事二姓之验,而不知其眷眷王室,盖有乃祖长沙公之心,独以力不得为,故肥遯以自绝,食薇饮水之言,衔木填海之喻,至深痛切,顾读者弗之察耳。渊明之志若是,又岂毁彝伦、外名教者可同日语乎!

严羽《沧浪诗话》: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刘克庄《后村诗话》:陶公如天地间之有醴泉庆云,是惟无出,出则为祥瑞,且饶坡公一人和陶可也。

《水龙吟》:平生酷爱渊明,偶然一出归来早。题诗信意,也书甲子,也书年号。陶侃孙儿,孟嘉甥子,疑狂疑傲。与柴桑樵牧,斜川鱼鸟,同盟后、归于好。除了登临吟啸。事如天、莫相咨报。田园闲静,市朝翻覆,回头堪笑。节序催人,东篱把菊,西风吹帽。做先生处士,一生一世,不论资考。

汤汉《陶靖节诗集注自序》:陶公诗精深高妙,测之愈远,不可漫观也。不事异代之节,与子房五世相韩之义同。

黄震《张史院诗跋》:陶渊明无志于世,其寄于世也,悠然而澹。

陈模《怀古录》:陶渊明穷而至于乞食,其视乐天富贵声色之乐,岂可同年而语?然渊明陶然自得,未尝数数留意于外物,盖真实有得于心者,与徒事虚言者不同。

文天祥《海上》:王济非痴叔,陶潜岂醉人。得官须报国,可隐即逃秦。

折叠金元
赵秉文《东篱采菊图》:渊明初亦仕,迹留心已远。雅志怀林渊,高情邈云汉。妖狐同昼昏,独鹤警夜半。平生忠义心,回作松菊伴。东篱把一枝,意岂在酒盏。不见白衣来,目送南山雁。淡然忘言说,聊付一笑粲。

元好问《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刘因《归去来图》:渊明豪气昔未除,翱翔八表凌天衢。归来荒径手自锄,草中恐生刘寄奴。中年欲与夷皓俱,晚节乐地归唐虞。平生磊磊一物无,《停云》怀人早所图。有酒今与庞通沽,眼中之人不可呼,哀歌抚卷声呜呜。

吴澄《詹若麟渊明集补序》:予尝谓楚之屈大夫,韩之张司徒,汉之诸葛丞相,晋之陶征士,是四君子者,其制行也不同,其遭时也不同,而其心一也。一者何?明君臣之义而已。……陶子之诗,悟者尤鲜。其泊然冲淡而甘无为者,安命分也;其慨然感发而欲有为者,表志愿也。呜呼!陶子无昭烈之可辅以图存,无高皇之可倚以复仇,无可以伸其志愿,而寓于诗,使后之观者,又昧昧焉,岂不重可悲也哉!屈子不忍见楚之亡而先死,陶子不幸见晋之亡而后死,死之先后异尔,异地则皆然,其亦重可哀已夫!

赵梦頫《题归去来图》:生世各有时,出处非偶然。渊明赋归来,佳处未易言。后人多慕之,效颦惑蚩妍。终然不能去,俛仰尘埃间。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耳,忍穷北窗眠。抚琴三叹息,世久无此贤。

《五柳先生传论》:志功名者,荣禄不足以动其心;重道义者,功名不足以易其虑。何则?纡青怀金,与荷锄畎亩者殊途;抗志青云,与徼幸一时者异趣;此伯夷所以饿于首阳,仲连所以欲蹈东海者也。矧名教之乐,加乎轩冕,违己之痛,甚于冻馁,此重彼轻,有由然矣。仲尼有言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未见其人。嗟乎,如先生近之矣!

虞集《跋子昂所画渊明像》:田园归来,凉风吹衣。窈窕崎岖,遐踪远微。帝乡莫期,乘化以归。哲人之思,千载不违。

折叠明代
宋濂《题张泐和陶诗》:陶靖节诗,如展禽仕鲁,三仕三止,处之冲然,出言制行,不求甚异于俗,而动合于道,盖和而节,质而文,风雅之亚也。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陶诗质厚近古,愈读而愈见其妙。

李梦阳《刻陶渊明集序》:渊明,高才豪逸人也,而复善知几,厥遭靡时,潜龙勿用。然予读其诗,有俯仰悲慨、玩世肆志之心焉,呜呼惜哉!

朱奠培《松石轩诗评》:陶潜之作,如清澜白鸟,长林麋鹿,虽弗婴笼络,可与其洁,而隐显未齐,厌欣犹滞,直视乎此而不能忘隘乎彼者耶!

谢榛《四溟诗话》:渊明最有性情,使加藻饰,无异鲍、谢,何以发真趣于偶尔,寄至味于淡然?

归有光《悠然亭记》: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焦竑《陶靖节先生集序》:靖节先生人品最高,平生任真推发其而似易,譬之岭玉渊珠,光彩自露,先生不知也。

王世贞《艺苑卮言》: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后人苦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谓为自然,谬以千里。

何孟春《陶靖节集跋》:陶公自三代而下为第一风流人物,其诗文自两汉以还为第一等作家。惟其胸次高,故其言语妙,而后世慕彼风流。

王文禄《文脉》:魏、晋以来,诗多矣,独称陶诗。陶辞过淡,不及曹、刘之雄,谢、江之丽,然多寓怀之作,故诵者慨然有尘外之思。

安磐《颐山诗话》:予谓汉、魏以来,知遵孔子而有志圣贤之学者,渊明也,故表而出之。

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古今尊陶,统归平淡;以平淡概陶,陶不得见也。析之以炼字炼章,字字奇奥,分合隐现,险峭多端,斯陶之手眼出矣。钟嵘品陶,徒曰隐逸之宗;以隐逸蔽陶,陶又不得见也。析之以忧时念乱,思扶晋衰,思抗晋禅,经济热肠,语藏本末,涌若海立,屹若剑飞,斯陶之心胆出矣。

许学夷《诗源辩体》:惟靖节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源也……靖节诗真率自然,自为一源,虽若小偏,而文体完纯,实有可取。……靖节诗,初读之觉其平易,及其下笔,不得一语仿佛,乃是其才高趣远使然,初非琢磨所至也。……靖节诗句法天成而语意透彻,有似《孟子》一书。……靖节诗直写己怀,自然成文。……靖节诗不为冗语,惟意尽便了,故集中长篇甚少;此韦、柳所不及也。

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

胡应麟《诗薮》:……陶之五言,开千古平淡之宗;……陶之意调虽新,源流匪远;……

薛应旂《方山纪述》:陶靖节之乞食而咏,邵康节之微醺而吟,非有所自得者,能若是乎?过此以往,孔、颜之乐其乐矣。

江盈科《雪涛诗评》:陶渊明超然尘外,独辟一家,盖人非六朝之人,故诗亦非六朝之诗。

何湛之《陶韦合集序》:晋处士植节于板荡之秋,游心于名利之外,其诗冲夷清旷,不染尘俗,无为而为,故语皆实际,信《三百篇》之后一人也。

王圻《稗史》:情之所蓄,无不可吐出;景之所触,无不可写人;晋惟渊明,唐惟少陵。……陶诗淡,不是无绳削,但绳削到自然处,固见其淡之妙,不见绳削之迹。

钟惺《古诗归》:陶诗闲远,自其本色,一段渊永淹润之气,其妙全在不枯。

陆时雍《诗镜总论》:素而绚、卑而未始不高者,渊明也。

刘朝箴《论陶》:靖节非儒非俗,非狂非狷,非风流非抗执,平淡自得,无事修饰,皆有天然自得之趣;而饥寒困穷,不以累心,但足其酒,百虑皆空矣。及感遇而为文词,则牵意任真,略无斧凿痕、烟火气。

折叠清代
顾炎武《日知录》:栗里之徵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其汲汲于自表暴而为言者,伪也。

《菰中随笔》:陶征士、韦苏州,非直狷介,实有志天下者。

王夫之《古诗评选》:钟嵘以陶诗“出于
陶渊明
陶渊明
应璩”,“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论者为以为然。然自非沉酣六义,岂不知此语之确也。平淡之于诗,自为一体。平者取势不杂,淡者遣意不烦之谓也。陶诗于此,固多得之,然亦岂独陶诗为尔哉?若以近俚为平,无味为淡,唐之元、白,宋之欧、梅,据此以为胜场。而一行欲了,引之使长;精意欲来,去之若鹜,乃以取适于老妪,见称蛮夷,自相张大,则亦不知曝背之非暖而欲献之也。且如《关雎》一篇,实为风始,自其不杂不烦者言之,题以平淡,夫岂不可?乃夫子称其“不淫不伤”,“为王化之基”。今试思其不淫不伤者何在?正自古人莫喻其际。彼所称平淡者,淫而不返,伤而无节者也。陶诗恒有率意一往,或篇多数句,句多数字,正唯恐愚蒙者不知其意,故以乐以哀,如闻其哭笑,斯惟隐者弗获。已而与田舍翁妪相酬答,故习与性成;因之放不知归尔。夫乃知钟嵘之品陶为得陶真也。

冯班《沧浪诗话纠谬》:诗人言饮酒,不以为讳,陶公始之也。

陈祚明《采菽堂诗选》:千秋之诗,谓惟陶与杜可也。……陶靖节诗,如巫峡高秋,白云舒卷,木落水清,日寒山皎之中,长空曳练,萦郁纾回。

汪琬《陶渊明像赞》:金行既衰,寄奴嗣起。蚁斗蝇营,公实憎耻。欲群鸟兽,无所栖止。桃华之源,特寓言尔。风生北窗,菊抽东篱。何以悦志,拊琴赋诗。遗诗百篇,澹漠冲夸。二苏之后,其孰能知之?

朱彝尊《题亡儿书陶靖节文》:少陵野老,讥陶公未必能达道,非笃论也。

叶燮《原诗》:陶潜胸次浩然,吐弃人间一切,故其诗俱不从人间得,诗家之方外,别有三昧也。

张谦宜《絸斋诗谈》:陶诗句句近人,却字字高妙,不是工夫,亦不是悟性。只缘胸襟浩荡,所以矢口超绝。

吴菘《论陶》:渊明非隐逸也,其忠君爱国,忧愁感愤,不能自已,间发于诗,而词句温厚和平,不激不随,深得《三百篇》遗意。

贺贻孙《诗筏》:陶元亮诗,淡而不厌。何以不厌?厚为之也。诗固有浓而薄、淡而厚者矣。……晋人诗,能以朴自立门户者,惟陶元亮一人。

吴瞻泰《陶诗汇注序》:古诗自汉而下,定以靖节为宗,其词旨冲澹,弥朴弥巧,真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者也。

乔亿《剑溪说诗》:陶诗混然元古,在六朝中自为一格。

沈德潜《说诗晬语》:陶公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托,不独《咏荆轲》一章也,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诗自能旷世独立,钟记室谓其源出于应璩,目为中品,一言不智,难辞厥咎已。

纪昀《云林诗抄序》:夫陶渊明诗,时有壮论,然不至如明人道学诗之迂拙也。

赵文哲《媕雅堂诗话》:陶公之诗,元气淋漓,天机潇洒,纯任自然。然细玩其体物抒情,傅色结响,并非率易出之者,世人以白话为陶诗,真堪一哂。学者须从此着神,然亦不宜多学。

李调元《雨村诗话》:渊明诗清远闲放,是其本色,而其中有一段深古朴茂不可及处。

宋大樽《茗香诗论》:渊明田园诗之佳,佳于其人之有高趣也。使渊明游山赋诗,不知又当何如?至宋之诗人,无逾康乐者,遂与陶并称,幸矣。

方东树《昭昧詹言》:惟陶公则全是胸臆自流出,不学人而自成,无意为诗而已至。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陶公诗虽天机和鬯,静气流溢,而其中曲折激荡处,实有忧愤陈郁不可一世之慨,不独于易代之际,奋欲图报。

龚自珍《杂诗》: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陶潜磊落性情温,冥报因他一饭恩。颇觉少陵诗吻薄,但言朝叩富儿门。

折叠现代
鲁迅《题未定草(七)》: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朱光潜《诗论》:渊明在情感生活上经过极端底苦闷,达到极端底和谐肃穆。

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折叠无弦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折叠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折叠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
陶渊明
陶渊明
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折叠量革履
陶渊明没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帮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请示他陶渊明脚的大小,陶渊明便坐下来伸出脚让他们测量。

折叠颜公付酒钱
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潜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无论贵贱人等,去造访陶潜,他有酒的时候便设酒宴一起饮酒,如果陶潜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

折叠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论贵贱,只要有人拜访陶渊明,只要他有酒,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渊明若先于客人醉了,就会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了,你离开吧。”渊明的率真就在此处。

折叠编辑本段史书记载
陶公生于晋宋易代之际,故《晋书
陶渊明
陶渊明
》《宋书》《南史》对其均有记载,三版皆存不同;又昭明太子撰《陶渊明集》,系传一篇,这四者都是现代学者研究渊明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故而一并收录。

昭明太子《陶渊明传》

《晋书·陶潜传》

《南史·陶渊明传》[4]​

《宋书·陶潜传》

折叠编辑本段家庭成员
曾祖父或为陶侃,东晋开国元勋。

母亲孟氏,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某任妻子翟氏。

五子陶俨、陶俟、陶份、陶佚、陶佟。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墓地
陶渊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既满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意愿,又呈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

折叠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庐山西麓的九江县城
陶渊明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
沙河街东北隅,占地1600平方米,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

立。1985年7月30日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祠。祠的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砖木结构,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侧配有厢房。正堂塑立了2米多高陶渊明身像,头部扎漉酒巾,手握着一卷《山海经》。 两壁镌刻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所撰《陶靖节祠祀文》,又清翰林刘延琛所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大门首有明嘉靖年间进士薛应旗为题书的“陶靖节祠”石匾,两耳门分别通向菊圃和柳巷[5]。

晋朝诗人
郭璞        潘岳        山涛        谢道韫
陶渊明
张协        张翰        傅玄        王献之
谢灵运
参考资料
1.陶渊明集笺注  . 亚马逊 . [2015-9-28]
2.陶诗的美学思想概观  . 中国知网 . [2015-9-28]
3.陶渊明  . 建设工作网 . [2015-9-28]
4.陶渊明资料汇编  . 亚马逊 . [2015-9-28]
5.陶渊明纪念馆  . 中国网 . [2015-9-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8: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天机烧破鸳鸯锦+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下落!】-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又忙自己擦了。因问:“你们怎么得来?”宝琴笑道:“你猜是谁做的?”宝玉笑道:“自然是潇湘子稿。”宝琴笑道:“现是我作的呢。”宝玉笑道:“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宝钗笑道:“所以你不通。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众人听说,都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曹雪芹借陶渊明来打脸贾雨村的真实原因
2018-08-07 20:40:01 来源: 学球乐  举报
0
分享至
在《红楼梦》第2回,作者曹雪芹提到了一个我们看似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诗人:陶渊明。曹雪芹提起陶渊明的用意是什么呢?

其实作者就是为了借陶渊明来打脸像贾雨村这样的人。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是一个为了五斗米竞折腰、不惜为此乱下判决的官员,他假仁假义、擅长落井下石,实质上是愚蠢至极。



而和贾雨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陶渊明,他高风亮节、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来也有“大济于苍生”的远大志向。然而,那时候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纵有满腔热血、但在现实面前却是那么有心无力。再加上陶渊明是个耿直boy、处事公正不阿,不愿意和其他官员同流合污,所以注定没办法在这个黑暗的官场待得久。

官场失意的陶渊明,却在诗场得意,下面这首《归去来兮辞》是他大半辈子的写照: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家很穷,种的田都不能自给自足。家里有很多小朋友,但是米缸里却空空如也。对于生存所需的物质不足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去解决。亲朋好友大都劝我再去做官,自己心里其实也有这个想法,但是现在做官都要走后门、靠关系。

不过,之前刚好碰上有本地官员要调到外地、所有出现了职位的空缺。本地的大官员以爱惜人才为美德,而我的叔父也认为我的家境贫苦,所以把我安排到一个小县去做官。那时的社会上动荡不安,我心里惧怕和抗拒到远的地方做官。

彭泽县离家只有一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五十公里),在那里做官的话,公田收获的粮食,除了能解决吃饭的问题,还能用来酿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彭泽县做官。然而没过多久,我就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思乡之情。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我的本性所决定的,做官这件事是勉强不来的。纵使马上要面临饥寒交迫的困境,但是非要我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做官的话,这无疑是比生病还要痛苦的事情。

过去做官,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这令我倍感惆怅,觉得愧对自己平生的志向。我对自己说,再等多一年吧,等到有了可以满足生存的粮食,我就会收拾好行装连夜离开官场。

没想到意外很快发生了。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那过去吊丧的心情就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于是自己主动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一共80多天。因为辞掉官职顺遂了自己的心愿,我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回家吧!田园都快要荒芜了,你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心灵已经被形体所支配,那为什么还要这样惆怅、独自伤悲呢?你既然意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去补救。那说明你误入迷途还不算太久,你已经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作出了辞官的明智选择。归家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我时不时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总觉得天亮得太慢。

终于快要回到家了,一看到自己家简陋的小门,我心中已是比捡到金子还高兴、欣喜若狂地奔跑过去。仆人看到我后出来迎接,而我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也早已守候在门口。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幸好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看到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不停端起酒壶给自己酒杯,自斟自饮的感觉真是太痛快了。而观赏着门前的绿油油的树,使我身心愉悦;倚靠在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我深知这狭小之地已经足以使我心安。

每天在园中散步也是一种乐趣,把小园的门关上、没有人会来打扰我的雅兴;拄着拐杖走走歇歇,不时抬头看看天空的蓝。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小鸟在飞倦了之后知道要飞回巢中;天色开始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手抚着孤松来回徘徊、不忍离去。

回家吧!让我同外界断绝联系,只因世俗之人所做的事情,违背了我的意愿。我跟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又还需要追求什么呢?和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等到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我就会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等到不用耕作的时候,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或者划着一条小船,去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去越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看到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不禁羡慕万物正逢生长的好时节,而自己的一生却离终点不远了。

算了吧!人的身体能寄托在天地间的时候又能有多少呢?为什么不跟着内心的感觉走呢?你还要追求什么呢?富贵不是我所追求的,升入仙界是我不敢想的。既然那样,不如好好珍惜大好时光、去独自欣赏那良辰美景,要不就扶着拐杖去耕种;登上高处放声长啸,临溪吟诗作对;就这样顺其自然,直到生命的尽头吧。乐安天命、知足常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从这首《归去来兮辞》可以看出,陶渊明已经对名利场不再抱有任何的幻想,他只想安静的做一个田园诗人。在他的世界里,再也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一清如水的生活。如此高段位的生活,是以贾雨村为代表、沉迷于钱和权的低端分子所不能体会的。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心中住着一个陶渊明,他也希望找到一片世外桃源居住,他也希望世人可以像陶渊明一样活出自我、跟着自己的初心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这几个人是谁?
kitedog3212013.05.22浏览333次文学分享举报
“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第二回)
中“顾虎头、刘庭芝,,石曼卿,倪云林,黄幡绰,敬新磨,薛涛,”分别是谁,有什么事?
1个回答
90a布布
2013.05.23
满意答案
  1、顾虎头:即顾恺之,(348 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均是后人摹本,前者于1900年八国联军掠走,现存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2、刘庭之:即刘希夷,刘希夷(651--680?),字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县)人。《唐才子传》说他是高宗上元二年(675)郑益榜进士。时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刘肃《大唐新语》卷八、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唐才子传》都记载他不肯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让给舅舅宋之问,因而被杀一事。或不全可信。《旧唐书》乔知之传只说刘希夷\\\\\\“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其诗今存一卷,34首(杂他人之作),内有边塞从军之作,表达建功立业之志。闺情诗是其代表作,《代悲白头翁》最著名。黛玉的《葬花吟》和这个人的笔风很象。
  3、石曼卿:即石延年,石延年,字曼卿,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官至太子中允,是宋代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性格豪放,饮酒过人。相传宋仁宗爱其才而劝其戒酒,后竟酒渴成病,中年早卒。石延年性格豪放,喜欢剧饮。有个义士叫刘潜的,酒量也很大,喜欢和石延年比酒量。他俩听说京师河行王氏新开一酒店,于是一起到那里对饮。他们从早饮到晚,不发一言。王氏对他俩的酒量十分惊讶,认为他们不是普通人,于是又添加肴果和名酒,恭恭敬敬地在旁服侍。而石延年和刘潜呢,却傲然不顾,继续饮酒,直到夕阳西下,还没有放下手中酒杯,两人的脸上,竟没有一点酒色。
  4、倪云林,即倪瓒(zan赞):倪瓒(1301-1374)一作(1306-1374)元代杰出画家。  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有牛阳馆主、萧闲仙卿,东海瓒、  瓒、奚元朗、元映、海岳居士、幻霞子、如幻居士、净名居士、无住庵主、沧浪漫土、荆蛮民、曲全叟等,以云林两字最常用,人皆称为云林先生。元锡(今属江苏)梅里镇人。倪家富有资财,性情狷介,自幼好学。亦有记载说他性情敦厚,慷慨助人。清高绝俗,胸襟淡泊。家藏古书极多,尝筑清  阁,收藏古代名人书画。他善画山水,初学董源,书画秀逸疏淡,工力极深,自成一家。画法特点,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用笔善用侧锋,多画折带皴,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以淡泊取胜。他的画天真幽淡,诗文精雅,书法隽美,自然数诗书画三绝。亦善画墨竹,笔法挺拔,疏朗有致。他善用侧锋干笔皴擦的画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巧。作品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  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在此他属于隐士高人。
  5、黄幡绰是唐玄宗时乐工,也是梨园弟子,他擅奏拍板,故拍板又称为“绰板。”据《乐府杂录》记载:“拍板本无谱,明皇遣黄幡绰造谱。乃于纸上画两耳以进,上问其故对:“但有耳道则无失节奏也’。”黄幡绰言语恢谐,很受唐玄宗赏识。开元十三年举行封禅大典,宰相张说任封禅使,他的女婿郑镒也随之前往。接惯例封禅之后,凡参加大礼之公卿以下官员都提升一级,郑镒却从九品官升至五品官。一次宴会时玄宗发现郑镒身着五品服饰,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升得这么快?郑镒无言以对,黄幡绰就说:“这是泰山的力量呀”。以此讽刺张说滥用封禅使的权力,据说人们称岳父为泰山就源于。
  6、敬新磨,大家是否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伶官传序》,这里就是写敬新磨的。《伶官传序》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此处借贾雨村的议论,将其归属“奇优名娼”一类人物。
  7、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
  楼主这个问题,熬去了我半夜的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4:24 , Processed in 0.2187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