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黛玉初教香菱学诗时提到“再把陶渊明、应、刘……的一看”,其中“应”是指谁?
chord992013.03.11浏览486次文学分享举报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向黛玉请教学诗,黛玉先是让她去看王维、老杜、李白的诗,说:“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其中的“应”,我初始以为是指韦应物,后来注意到这一串提到的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那么是指“建安七子”中的应玚(这个人很不出名呢~)吗?而“刘”是指“建安七子”中的刘桢,还是“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呢?
盼答,谢谢!
1个回答
QU03322685
2013.03.11
满意答案
   应玚、刘桢、谢灵运、阮籍、庚信、鲍照

应玚  (?--217年),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琏,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刘桢(?~217) 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  文有《山居赋》。曾奉诏撰《晋书》。著 有《谢灵运集》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庚信  (513年-581年) 梁朝文学家 诗歌代表作《拟咏怀》二十七首,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师三绝》、《重别周尚书二首》。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其代表作《拟行路难》18首。

秦观 《韩愈论》中曾评道:“……昔苏武李陵之诗长於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於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於冲澹,谢灵运鲍照之诗长於峻洁,徐陵庚信之诗长於藻丽,……”把上面出现的的人大致评论到了,其他的你自己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由 - 县官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许由是古时永安境内的一个县官,搜刮民财,贪得无厌。

许由因为害了一场大病,自此之后成了一名清官。

基本信息
本名
许由

所处时代
蜀汉

民族族群



出生地
永安

性别


官职
县官

目录
1县官许由
2经历
折叠编辑本段县官许由
要想知道我们许昌名字之来历,必须了解许由。

许由是上古时期的高士。尧帝时的一位贤士,被后人称之谓隐士鼻祖。

他“斜膳不食,斜席不坐”,部落强大,贤名远播,淡泊名利。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拒绝。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后帝尧派人找到了他,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后他率领部落沿颍水而下,隐居在许昌这块土地上,架木结草为庐,开始了刀耕火种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遂成了这一地域的主人,从而点燃起这里的农耕文明之火。

许由是许昌这块富饶沃土的开拓者,是许地文明的播种人,是许昌冠“许”之称的本源,是天下许姓的始祖。人们把许由氏族开拓的土地称为“许田”;把许由氏族活动的地域叫“许地”,许由氏族生活的地方叫“许由寨”,许由死后也就安葬在这里。

许由牧耕于“许”的古老故事,在民众中世代相传。古时候曾有先贤圣哲有感而发:“追名逐利心烦事,多少英雄有谁知。世事烟云匆匆过,高士许由使人思”。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

西周初年,许由裔孙文叔被封于许地,在此建立许国。古许国都城位于许昌县东南(现汉魏故城遗址公园)。开国之初,许国与周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西周末年,许国还很强国,曾经参与操纵周朝的政治,扶立平王,建立东周王朝。公元前481年,许国被楚国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就是今天在新百家大姓中排名第28位的“许”姓。

许昌东20公里处,今鄢陵县陈化店乡有个许由寨。许由寨主要有许由的墓园和上古时代遗留下来的许氏活动遗址。寨地处于高岗上,面积约10万平方米,有许由寨墙半周(约35米)及许由墓。其中许由墓为圆形墓冢,冢高2.5米,冢前有墓碑,记载了许由的生平及许姓的变迁。这里成了世界许姓祭拜祖先的圣地。

文姓也属许姓一支,文叔使其始祖。因此许昌也是文姓的祖根地和发源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1]

折叠编辑本段经历
说到刘备墓,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成都那边的惠陵,而且《三国志》中也有所记载,当刘备死后,他的尸体就由奉节运回成都,虽然是有据可考,但是民间还有些别的说法。

首先比较让我们怀疑的是,刘备死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四月,对于成都的话也是比较炎热的,而且当时的交通不方便,路上的时间会花费至少三十天的时间,抬着这个棺材,臭气熏天的走三十天,给谁也受不了。所以我们大胆的推测现在我们看到的惠陵只是刘备的衣冠冢,真身直接就葬在了奉节。

既然有这样的的说话,自然就有些人想通过盗墓发一笔横财。大约在唐朝时期,当时的永安宫变成了县衙,县官呢是一个十分贪财的人,他叫做许由,自从听说了刘备就葬在县衙下面,就想着弄点宝物用用,毕竟刘备在历史上也是称帝的人啊,肯定还是不能寒酸。他就到处寻找入口,果然让他在大堂的后面找到了空洞。

有一天晚上,他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周围的官兵支开,就偷偷地将石板撬开。果不其然,下面有一个地窖,他顺着地窖下面的石梯一直往下走,果然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棺椁,他估计这是是刘备和甘夫人的合葬墓,心中暗自窃喜。[2]

参考资料
1.【絮语】许昌历史名人——许由  . 搜狐网 . 2017-08-18 . [2023-12-22]
2.刘备墓被盗,盗墓者进入墓室没有拿一件东西,反而还填了长明灯油  . 网易 . 2018-10-21 . [2023-12-22]
许由

许由(生卒年不详),字道开,号武仲,出生于阳城槐里,是上古时代一位高尚清节之士,许姓始祖。许由不营世利、讲道义、守规矩,史书记载:“尧知其贤德,欲禅让于许由。位于他,许由坚辞不就,洗耳颖水,隐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许由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因此,后人称他为“三代宗师”。




人物介绍尧知其贤德,欲禅让于许由。
位于他,许由坚辞不就,洗耳颖水,隐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许由和伯夷应为同一人,他曾经做过尧舜的四岳、秩宗、理官,西周初年建立许国的文叔即为其直系后裔。故为许氏开姓始祖。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
人物生平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尚清节之士。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由此可见,许姓得姓好像有两个源头,一是许由,系以人名为姓,一是文叔,系以国名为姓。而事实上二者是可以贯通的,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伯夷封许,故曰许由”,许由和文叔一脉相承。此外许由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许国的疆域也大致相当。因此,可以认为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许姓乃出自人名国名的姓,今天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历史记载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
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颍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的所在地,这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所以,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事实说明,许由是许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文叔和许由一脉相承。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的由来。这些许国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并不姓许,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是许姓的另一个得姓缘由。
许由故里许由(约前2323~前2244)字道开,号武仲,尧时平民,乾隆《邱县志》载:许由故里在城北三十五里大省庄,村西有石碣,勒存寺中。旧志中并载有“暮云蓊郁许由里”诗句。许由兄弟七人,皆为清高隐士。许由自幼农田躬耕,不营世利,讲道义,守规矩,邪膳不食,邪席不坐。夏天树上筑巢而寝,冬天挖地窑居住。食山果、饮河水,且无怀器,手捧而饮。
尧帝86岁时(前2287),深感衰老,儿子丹朱不肖,不愿因爱子而误天下。听说许由清高大志,便派人求贤,欲禅让帝位。许由说:“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禄位;纵情游闲,以求安然无惧,非贪天下”。尧得知许由不轻移其志,便登门拜访。许由仍推辞说:“我年纪大了,需求无多,还是当个臣民吧!”于是连夜逃往箕山颖水旁,农耕而食。
尧得知许由去处后,又派人请他做九州长。他听后更是烦恼,匆忙到颖水边掏水洗耳,遂隐居深山之中,终身不为名利,死后葬于箕山之巅。汉代后,以五岳配祀许由,世代供奉,太史公司马迁曾登临凭吊。《前汉书》列许由为仁人。《晋书》赞云:“昔许由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
人物故事据说帝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帝尧派人找到了他,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许由品德高尚,才智过人,很受部族崇敬。部落联盟领袖唐尧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四处寻访贤人,发现了许由,决定把天下让给他。许由认为自己德才不如虞舜,担心唐尧的几个儿子不服,引起内乱误了国家大事,让百姓受苦,便连夜私奔箕山隐居。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一日他沿山放牧,来到箕山西北部的山脚下,见这里山清水秀,草丰树茂,土质肥沃,有一农夫正在耕地,便高兴地说:“此乃牛壮田肥之也。”农夫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称这里为牛田村,后来不断发展,形成了今天上牛田、下牛田、中牛田三个自然村。许由洞对面有座陡峭的山头,山上花草茂盛,树木葱笼。站立山头西望箕山逶迤起伏,绵延数百里。近望群峰巍峨峻峭,苍翠欲滴,煞是迷人。许由早晚常到这里观赏山光岚气,赞扬锦绣河山。因为他经常在这里逛来逛去,人们便称这里为逛山头。历经不断演化,便成了今天的光山头。后来,唐尧听说许由隐居岐山,又派人来请他做九州长官。来人传达唐尧的旨意后,苦口婆心劝他立即上任。许由认为自己可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决定不去就任,便到山下河里洗耳朵,表示不愿听,这条河就是现在清澈明丽、水质甘洌的洗耳河。
县官许由相传某年,来了一个名许由的县官,搜刮民财,贪得无厌,他听说永安境内屡经战乱,心想地下一定埋有宝物,便组织一班心腹,专门盗古墓,掘地窖。一天,许由偶尔发现大堂座位下面有块闪闪发光、放射异彩得石板,凭着敏感,知道此石板来历不凡,便喝退差人,只让妻子帮忙,揭开石板,探知究竟。石板揭开,什么也没有,用灯一照,发现有一个石梯,看不见尽头。许由壮着胆子,提着灯笼下了地道,来到蜀汉皇帝刘备的妻子甘夫人的墓前,许由心想我要发大财了。忽然,从墓前长明灯里飞出一张纸条,悬在他的面前,纸条上写着:许由许由,无冤无仇。私开吾墓,永安宫给我上油! 纸上十六言之后还有一行字,大意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诸葛亮,托造墓人代甘夫人英灵藏纸条于此,知五百年中必有某人来拜谒皇后而添油也。当许由刚把纸条看完,长明灯渐渐暗了下来,似乎一下子就要熄灭。许由吓得浑身哆嗦,连忙唤人添油,不想这小小的灯窝竟像一个无底洞,加进去的油,一会儿不见了,一壶、一桶、十桶八桶倒下去,仍不见底。灯苗还是一闪一闪地,快要熄灭似的。
许由只觉得阴风惨惨,仿佛有无数鬼怪扑来咬他,昏了过去。他的妻子为了保全丈夫的性命,不得不拿出夫妇俩的应得之财和不义之财,先是买了一条街的油,然后又买了一个城的油,最后把船上的油桶也抬来了,一桶桶浇进长明灯里,此时,长明灯才稍微亮了一点儿,但灯窝还没有满,纸条仍是贴着似的,不肯收去。许由睁开眼,直勾勾地望着纸条,神志不清。 许由妻子忽然想起还有梳妆油,跌跌撞撞地抱着梳妆盒里的油来了,一滴不剩地添上去。这一招灵验了,长明灯一下子辉煌起来,纸条飘飘地飞向灯苗来,化作袅袅青烟。许由像害了大病一样,神志渐渐清醒。许由经过这场灾难之后,再也不敢捞取昧良心地钱,后来成了一名远近闻名地清官。御任时,许由指着大堂座位下那块闪闪发光、放射异彩地石板,语重心长地将这段经历告知新县令,并亲笔题写了一块“奉公守节”地匾相赠。后任县令深有所悟,奏请皇上,将匾额上的四字取头纳尾,更名“奉节”,皇上很快批准,从此就改名为奉节县了,一直至今。
许姓介绍研究会先后组织举行过六次高规格、大范围的许由与许氏文化研讨活动,主要取得了三项学术成果:一是弄清了上古高士——许由其人、其事、其精神及其对许氏家族家风的重大影响,得出了“许氏祖乃许由,根在箕山”的科学结论;二是弄清了炎帝、许由、文叔三位重要历史人物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确立了许由的开姓始祖地位;三是基本理清了许氏家族从今登封箕山到今许昌鄢陵、漯河、叶县及国内和世界各地四千多年来的迁徙发展脉络和当今海内外许氏的分布状况。随着许由与许氏文化内涵的不断增加和提高,以及坚持不懈的广泛宣传与弘扬,许由也因此被河南史学界一致推定为“郑州十大历史名人”,位居黄帝之后。 许姓的另一种说法是出自姜姓,以国为氏,西周姜姓诸侯国许国始祖为文叔,即许文叔。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所以当认定许由是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是许姓的开国始祖。
许由墓地许由相传为尧时高士,尧要把君位让给他,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颖水边洗耳,表示名禄之言污耳。清康熙《黎城县志》载“许由墓在县北70里晒布崖下。”清光绪《黎城县续志》载:“箕山在县北80里彭庄,益避禹子于北,有许由墓,在晒布崖下。颍水在县70里,有小溪曰颍,相传为许由洗耳处。”以上系传说,且许由墓所在地,古迹记载也各异。《太平寰宇记》“箕山在辽州辽县东45里,上有许由,山有石室,方四丈,壁中文字篆书,人莫能识”。后魏《风土记》“太原郡箕山有许由。”但所指的是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北19公里之山。今彭庄附近山地,已找不到许由墓址,虽有洗耳河村,亦难作为确证,据旧志录出。以待考证。
文化意义许姓始祖许由为尧舜之师,他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被誉为隐士鼻祖。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高风亮节,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从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怀,如谦让为大、不慕荣利,厌恶官场、回归自然,鄙弃功名、甘于淡泊,悠游山水、忘情诗书,躬身劳作、体验艰辛,等等,受到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和追求,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1: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句话概括湖南省叫三湘四水,四水指湘水,资水,沅水,浬水,请问三湘除潇湘,漓湘外,还有哪一湘?
wh7ui7gh12013.03.24浏览860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xostone1
2013.03.24
满意答案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但对“三湘”一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而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种说法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据《水经注》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安县。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潇湘二水滚滚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这里暂且不论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陷是没有涵盖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种说法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北、湘中,也无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种说法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过还有一种笔者比较赞同而又少见的说法,那就是用“三湘”作为“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众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在《离骚》里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唐代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的诗句流传在世。由此可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之称。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将“潇湘、蒸湘、漓湘”用来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当。而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  

  总之“三湘四水”均为泛指,只是人们说话时常有的数字化倾向。我们没必要太过较真,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1: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平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细说《红楼梦》:“黑化”的平儿,细读令人脊背发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 一 ꧂
尤二姐死后,贾琏要操办葬礼,便去开她的箱子拿之前的“体己”,却发现“一滴无存,只有些簪烂花并几件半新不旧的绸绢衣裳,都是尤二姐素习所穿的,不禁又伤心哭了起来。”




(细说红楼系列23,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贾琏哭,是哭尤二姐死后的可怜。可生前也没见他有多在意。人死了哭起来,还以为是他心疼那些儿体己私房钱呢。

(第六十九回)平儿又是伤心,又是好笑,忙将二百两一包的碎银子偷了出来,到厢房拉住贾琏,悄递与他说:“你只别作声才好,你要哭,外头多少哭不得,又跑了这里来点眼。”贾琏听说,便说:“你说的是。”接了银子,又将一条裙子递与平儿,说:“这是他家常穿的,你好生替我收着,作个念心儿。”平儿只得掩了,自己收去。

这段平儿与贾琏的互动,一定要重点去看。




꧁ 二 ꧂
平儿说:“你要哭,外头多少哭不得,又跑了这里来点眼”,与前面她对尤二姐说:“想来都是我坑了你。我原是一片痴心,从没瞒他的话。既听见你在外头,岂有不告诉他的。谁知生出这些个事来”是一个意思。都将“杀人”矛头指向王熙凤。

尤二姐听完平儿的话后,就吞金自尽死了。

贾琏听完平儿的话后,拿出二姐的一条旧裙子给她,叫帮着收起来。

要注意这件事背后的联系。当初贾琏偷情多姑娘得了一绺头发,平儿发现后逗他,却被抢了去才放心。说明当时贾琏并不信任她。




如今明知尤二姐是被王熙凤害死,收藏二姐东西,王熙凤肯定不愿意,贾琏却让平儿替他保管旧裙子,说明他开始信任平儿。

平儿是王熙凤的贴身大丫头,一直被贾琏说她们是一气,还说要让他们都“死在手里”才是。

如今平儿却彻底获得贾琏信任,原因就是踩着尤二姐和王熙凤“上了位”。

꧁ 三 ꧂
尤二姐事件里,平儿三次“告发”。

一告贾琏偷娶。

二告凤姐买凶堕胎。

三告凤姐“杀人”。

结果是王熙凤设局杀尤二姐。而尤二姐不亲自“报仇”就自尽,说明她既看明白谁能替她报仇,也清楚她自尽对王熙凤伤害更大。




会不会是尤二姐看出平儿“言外之意”呢?我也不知道。

总之,王熙凤下辣手,秋桐做帮凶,平儿兵不血刃的解决了尤二姐。

尤二姐一死,平儿“故技重施”又在贾琏跟前儿“告发”王熙凤,又给贾琏钱,彻底收获贾琏信任。

他把尤二姐的裙子给平儿,变相承诺尤二姐的二房地位给了平儿。他曾对尤二姐许诺“凤姐死了,把她扶正”,会不会也给了平儿?




꧁ 四 ꧂
尤二姐事件中,平儿明显有“黑化”迹象,也源于她的伤心。

一,贾琏宁娶尤二姐也不给她争名分,让她伤心。

二,王熙凤只拿她做丫头,说她也是尤二姐丫头,让她伤心。

平儿不想做周姨娘那样一无所有,要为自己未来去努力。尤二姐的牺牲,无疑让她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1: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府上演全武行:千金小姐撸袖子打人,风流丫头摔箱子骂街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红楼梦演义311:愤晴雯摔箱子抗抄检,怒探春打婆子争尊严

上回讲到王夫人听从王善保家的主意,当晚抄检大观园。王熙凤敏锐发现其中有问题。

王夫人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既要反制邢夫人,更针对贾母对贾宝玉姻缘的干涉出招。

最后凤姐对平儿说:“这个家,从此是乱了。”

(本文是基于《红楼梦》而创作的演义故事,内容多是原创,若介意请审慎观看)




꧁ 一 ꧂
且说当晚薛宝钗和史湘云已经睡下,蘅芜苑的值守嬷嬷钱妈便进来找莺儿说了两句话。莺儿一听急忙来到宝钗房中叫醒她道:“姑娘,出事了。”

薛宝钗一听这话没头没尾,急忙问:“这话怎么说?”

莺儿也知她说的急了,笑道:“可是我急了,是钱妈过来和我说出事了,我也忘了,倒惊了姑娘了。”

薛宝钗知钱妈此时来汇报,事儿虽不大,可也不小。最近这府里头大事小情不断,倒要注意别连累了自家说不清才好。于是唤钱妈进来问话。

这钱妈就是之前给林黛玉送燕窝,得了赏钱去做局赌钱的那个。正是薛宝钗觉得不好,吩咐她约束蘅芜苑的人不许再赌。一开始她还有些怨气,等到前儿贾母查赌,将一干人全都惩戒后,才着实感激宝钗保全了她。

今晚又是她当值,因有个婆子家中有事,回了宝钗回家探看,便回来晚了,赶着园子门关前才得进来。

偏又内急要小解,结果就远远看见大门灯火通明一遛的人直奔怡红院去了。

这婆子也是个胆子大的。知道有事发生,倒跟着去了怡红院外头,躲好了隔墙一听,才知是凤姐带着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一干人正在里头抄检,找个什么东西?




꧁ 二 ꧂
那王善保家的不知怎么得了势头,在里头吆五喝六的好不威风。婆子有心要看一看,扒着墙探头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婆子在外看得一吐舌头,暗道果然晴雯厉害惹不得。又见王熙凤对众人说了什么,只听里头人说都查看了,就有男人的东西也都是宝玉小时候的。凤姐听了,笑道:“既如此咱们就走,再瞧别处去。”

婆子一听还要去别处搜查,可不就有蘅芜苑,也等不及再看便撤回身一溜烟的回去,敲门进去将看见的都告诉了钱妈。

钱妈也是个老成人,一听这话就知道是冲着搜查男人的物件来的。不可能查姑娘·们,婆子和丫头的东西少不得要看。

于是吩咐先别惊动姑娘,让众人都检查一下自己的箱子,有一些来路不明说不清的东西,全都藏起来。真要出了事,谁也保不了,自求多福吧。

钱妈吩咐完,又想着不知道是个什么事,就要打听清楚了,再来汇报宝钗。

于是便穿花拂柳走去,仗着夜里天黑也不怕被看见。远远的见到众人从潇湘馆出来,直奔着秋爽斋去了。

钱妈便跟着到了秋爽斋门口,趴在墙头往里头偷看。只见探春正一脸怒色的和王熙凤说着什么话,离着远也听不清。凤姐只是一脸陪笑。




꧁ 三 ꧂
一会儿就见三姑娘一脸怒色的吩咐待书打开后边的几个箱子让人去翻。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周瑞家的等人站在凤姐一侧都不敢动。

探春便对凤姐说了一番话,前边声音低也听不清。到后头声音大了,钱妈才听探春道: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就哭了。

又见凤姐对周瑞家的说了什么,就起身要去。探春这时又说话。就见王善保家的突然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一脸的嬉皮笑脸说了什么。王熙凤突然变了脸色,扬声道:“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

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

钱妈躲在外头,吓得一吐舌头,一面笑那王善保家的岂不是疯了对主子身上动手,一面就解恨的赞叹三姑娘打那一下儿果然好威势。

这王善保家的是大太太的陪房,一向嚣张跋扈,谁也不敢惹她,惯会仗势欺压人。这边府里人大都恨她。今儿被打,可趁了好些人的心思。钱妈就见周瑞家的几个脸上都忍着笑,一脸的快意。




꧁ 四 ꧂
探春气怒难平,就见凤姐平儿等忙上前替她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颠颠起来。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快出去,不要提起了。”

王善保家的被拉了出去,王熙凤一直在安慰探春,就听探春也扬了声音说什么:“但凡有气性,早气死了”,又说明儿要去大太太跟前儿赔礼,认打认罚。

钱妈见探春如此担当,也暗赞果然是三姑娘,不光宝姑娘总夸她能,如今管家也是极有手段,老太太最是宠她的。只如今王善保家的被打,还不知道要如何说。

果然,就见那老婆子捂着脸在窗外台阶上说什么:“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




钱妈在外头听得这个快意,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三姑娘房中人可是人人都厉害的。

才刚看那晴雯摔箱子,已经是厉害,如今再听待书等人替贾探春骂那婆子,果然更犀利。

钱妈知道轻重,这边到此为止势必再难施为,凤姐应该也出来了。她害怕被人发现,赶紧退了出去,隐到了远处的山石背后,她们后边再说什么也没听见。

过了一会儿,果然看见凤姐带着一群人出来,往对过暖香坞去了。

正是:愤晴雯摔箱子抗抄检,怒探春打婆子争尊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以上故事或有虚构,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改编和推论。

发布于 2023-09-28 09:13・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会稽+祁彪佳】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解密:贾宝玉(脂砚斋)曾经长期流亡绍兴会稽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红楼梦第一回里云:女娲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甲原来女娲氏戌侧批:无稽也。]红楼梦满纸荒唐言,批注在这里属于一文两牍和谎言的复合体,大荒山的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的甲原来女娲氏戌侧批:无稽也。

这里重点说说无稽崖。红楼梦第五回,文本说贾宝玉和可卿二人携手出去游顽之时,忽至一个所在,但见 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甲戌侧批: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甲戌侧批:机锋。点醒世人。]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这个黑溪是很值得商榷的,黑通乌黑的乌,而乌与无通,黑溪的溪在这里通锡。因此黑溪就是无锡的代名词。从前面解密的理论点可以知道,据贾宝玉在第五回刚刚进入秦可卿的居室看到的秦太虚的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分析,宋朝词人秦太虚与和尚浮出水面。红楼梦表里有寓,木居士指的是秦太虚,灰侍者指的就是参寥子。所谓的木居士指的就是秦太虚。前文也分析了秦太虚在北宋官至太学博士,是国史馆编修,而严绳孙 以布衣举博学鸿儒授检讨,也是修《明史》的官员,可见二人属于表里有寓的同类人。木居士和灰侍者二人不可分,秦太虚和参寥子最后一起来到了无锡惠山,自然严绳孙和出家为僧的贾宝玉,也就是脂砚斋最后的归宿地也是无锡惠山,我们运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将红楼梦文本里的信息与无锡惠山寺比较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贾宝玉人生最后的落脚点是无锡惠山寺。

如果贾宝玉最后在无锡惠山寺出家为僧,无稽的无指代就是无锡,而无稽得稽指的是哪里?看看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读的西厢记。文本说的明明白白,共十六出,而《会真记》为短篇传奇,全文只有一折。《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因此可以知道可见,这两个著名版本都不是宝黛共读的版本。黛玉说的【幽僻处可有人行】这一句,在王实甫的《西厢记》原文中,根本没有。这两句话,在唐人元稹的文言文《会真记》中,更没有。因此黛玉用崔莺莺比喻自己的薄命,所看的应该是悲剧版本《会真记》,而不可能是王实甫的喜剧《西厢记》。脂砚斋在这里的批注,他反复说双文,双文。双文里的的双文就是指的是显隐文本,只有显文本和隐文本才构成双文,红楼梦草蛇灰线,表里有寓这个会真一定与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有密切的联系,反映到前文就是会稽。又根据前面秦可卿的葬礼的解密,晚明重臣祁彪佳家族属于与宁国府和荣国府一个官僚集团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贾宝玉属于晚明隐皇子,当洛阳北被起义的农民军攻破,而汝州也被农民军劫掠,那么贾宝玉在逃亡的过程里会稽必然是一个落脚点。因为祁彪佳的老家在会稽,贾宝玉在国破家亡后四处逃亡,应该在祁彪佳的老家绍兴会稽呆了很久。

这里要提一下祁鸿孙,祁鸿孙为梅墅祁氏一族祁汝森糸长孙。由于其父祁凤佳英年早逝,祁鸿孙深得叔父祁彪佳呵护,他生活于(1611—1656)年间,早年主淳文社士事,甲申事变及清朝入侵江浙沪后,祁鸿孙拥戴晚明皇室,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著名文史学家全祖望在《鲒埼亭集·祁六公子墓碣铭》一文中节录如下:"忠敏(祁彪佳)死未二旬,东江兵起,恩恤诸忠。而忠敏赠兵部门尚书,理孙赐任,祁氏群从之。长曰鸿孙者,故尝试与忠敏同讲学于蕺山,至是将兵江上,思以申忠敏之志,而公子(祁理孙)兄弟馨家饷之。"从全祖望的文字中让后世了解了祁鸿孙对明朝的忠诚,并了解了祁汝森孙辈的义举和对入侵者的抗争,他们不惜变卖家产招募乡勇志士,筹措义军粮饷,冒着杀头毁家的风险去奋力一博的。既然贾府和祁府有旧,脂砚斋,也就是贾宝玉和祁鸿孙应该认识而且熟悉的,祁鸿孙曾经焦急的徘徊在苏州、常州一带,用表述不清的语言偷偷打听一位从河南而来的出家人的情况。每逢寺院或道观,祁鸿孙必逐个辨认出家人的外貌。这个出家人,应该就是洛阳城破后悬崖撒手一路流亡的贾宝玉。

编辑于 2022-03-06 10:50
[size=0.32]祁加兴

[size=0.48]
[size=0.52]祁氏宗亲探寻(140)
[size=0.52]豪侠英士祁鸿孙



[size=0.3][size=0.3]2019-08-27 阅读341









[size=0.34]
[size=0.34]  明朝山阴人(今浙江绍兴)祁承爜[cóng],出身于官宦书香门第。少时喜读书,受父亲祁汝森影响,酷爱藏书。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授宁阳知县。迁兵部郎中。官至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size=0.34]      祁承爜有五子,长子祁麟佳、次子祁凤佳、三子祁骏佳、四子祁彪佳、五子祁象佳。其中次子祁凤佳英年早逝,生有一子祁鸿孙,四子祁彪佳生四女三子,祁同孙,祁理孙、祁班孙。
[size=0.34]       祁承爜胞弟祁承勋,生二子,长子祁豸佳、次子祁熊佳。






[size=0.34]  祁鸿孙,字奕远,祁承爜长孙。由于其父祁凤佳英年早逝,祁鸿孙深得叔父祁彪佳呵护,而祁鸿孙又天生英才,随叔父祁彪佳,祁熊佳入刘宗周证人书院,追奉阳明学说,接受儒家诚意、慎独之思想,形成自己独立的儒家意识。秉承祁氏一脉清白的操守,不和污浊世风同流,忠诚、忠贞,淡泊人生。交友广,且胸怀正义之气,急人所急,纾解友人之困境而尽力尽为,在两浙一带名声渐远。





[size=0.34]  祁鸿孙生活于1611—1656年间,早年主淳文社士事,甲申事变(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大明王朝灭亡)及清军入侵江浙沪后,拥戴鲁王,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文史学家全祖望在《鲒埼亭集·祁六公子墓碣铭》一文中节录如下:"忠敏(祁彪佳)死未二旬,东江兵起,恩恤诸忠。而忠敏赠兵部门尚书,理孙赐任,祁氏群从之。长曰鸿孙者,故尝试与忠敏同讲学于蕺山,至是将兵江上,思以申忠敏之志,而公子(祁理孙)兄弟馨家饷之。事去,公子之妇翁戒之曰:勿更从事于焦原矣,不听"。以上文字记载了祁鸿孙对明朝的忠诚和祁承爜孙辈的义举和对入侵者的抗争,他们不惜变卖家产招募乡勇志士,筹措义军粮饷,冒着杀头毁家的风险去奋力一博。





[size=0.34]  在《续明纪事》中,记录了当时绍兴乡贤官员拥戴鲁王监国顿驻越地的事由:"故知府邸于颖、诸生祁鸿孙、总兵万良、沈羽箙、诸生李李桐及刘翼明、褚九如起兵山阴。…鸣鼓誓师,大集于都亭。…划江(钱塘江)以守。浙中义旅虽盛,非颖首扼江、夺敌舟山,绍兴之众无以立,故颖功在诸人上"。此节文字写明了当时抗清拥鲁王的壮举,由于各路义军各自为政,虽有钱塘江作为险隘抗敌,但最终不敌清朝大军的碾压,以兵败告终。《续明纪事》又用单节文字记录如下:"诸生祁鸿孙亦起兵于山阴。鸿孙、彪佳从子也。江东师起,鸿孙屯江上,彪佳子理孙、班孙竭诚赀饷之,与黄宗羲世忠营相结,事败,鸿孙走死"。这一历史记载,反映了当时祁鸿孙不仅与文史学者黄宗羲共同拥戴鲁王抗清,处于战争第一线守卫,而且当时祁鸿孙以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之位巡视江防,协调各路义军抗清。





[size=0.34]      《浙东纪略》记载:"十三日(甲乙年)监国归郡(绍兴府郡),而与者诸公乃于十一月朔日竟开唐诏于府堂。乡绅家祁鸿孙等复以兵卫,江上诸营亦多奉表归惟谨"。祁鸿孙不仅与各义军同守江防,同时还负责鲁王的安全警卫之责,是拥鲁抗清的中坚力量。祁承爜一族在明末清初的抗争中失去了几乎所有的男性,为捍卫明王朝的江山变卖了所有的家产作饷银,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凯歌,誓死捍卫了对先贤的承诺。
  王思任在《祁忠敏公年谱》记载:"闰六月初四日,闻有渡江迎谒者:先生密会季兄曰『此其时矣』!即遣人将梓至化山。即而曰『暑甚,不若决于寓山,可速殓』。…。忽诘奕远曰:『倘吾遂死,汝将如何』?答曰:『殓忠骨、妥忠魂,诸弟,幼侄之责也』。先生颔之。祁鸿孙用自己的一腔忠诚,破家赀响,举义事,捍卫大明,用他的才能,他的壮举承诺了对先贤的誓言,用行动告慰忠魂。
  鲁王逃亡海外后,祁鸿孙为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只好遣散义军。由于清廷对明末志士采取高压态势,祁鸿孙不得不隐姓埋名,躲入深山,并想方设法找到已故上司李陈公的遗孤,把所剩不多的银两接济给他们。从此,一代志士有家难回,曾经挥斥方遒的叱咤人物过着饥寒交迫,孤独寂寞的逃亡人生。破败荒凉的寺院成为了这位豪侠之士躲避追杀的居所。由于祁班孙一家受"通海案"牵涉,祁鸿孙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从零星的消息中得知班孙流放宁古塔后逃回江南,出家常州某个寺院,更使得这位长兄有愧于长辈遗托而无能改变这祁氏一族的落难境地。人生最痛苦的处境不在于有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明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去改变。






[size=0.34]      祁鸿孙病逝消息传开,大家集资为他装殓,把他的遗骸奉送回山阴梅墅故里。举办丧事之时,突然有一位佛门子弟匆匆而来,抚棺痛哭不止,悲泣之情不可言表,哀恸不久,留下银子数十几两又匆匆不告而别。事后得知,这一僧人即是祁鸿孙去苏州、常州要寻找的从弟祁班孙。
  祁鸿孙不仅仅是一位豪侠志士,更是一位文人墨客,曾和陈洪绶等互有诗韵唱和,同时又长期救济生活陷入困顿的陈洪绶。文史大家张岱在《琅嬛文集》摘录祁鸿孙《鲜云小伶歌》,赞其:"有其工致无其精。…不配笙箫配弦索。曲中穿渡甚轻微,细心静气方领略,伯骈串戏噪江南,技艺精时惯作态。铜雀妙音今学得。"[size=0.34]  祁鸿孙仙逝已360年多年,作为祁氏后人,我们将永远怀念先辈的英魂,铭记他们的人格魅力,秉承"含笑入九泉,浩气留天地"的英雄气概!



[size=0.28]更新于 2023-12-29来自作品集祁氏文化探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祁彪佳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浙江山阴人,明末散文家、戏曲家。

祁彪佳少年早发,聪慧过人。十六岁中院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第一名。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不足十七岁中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不足二十一岁即中三甲进士。然而仕途坎坷,一生三起三落。天启三年(1623年)任福建兴化府推官,崇祯四年(1631年)任福建道御史,崇祯六年(1633年)任苏松巡按御史,崇祯十五年(1642年)掌河南道,崇祯十七年(1644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他力图挽救南明危局,为人所梗,心灰意冷辞官回到杭州。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底,清廷欲招祁彪佳为官。祁彪佳不为所动,于弘光元年闰六月六日(1645年7月28日)自沉湖中,以死明其志。隆武帝赠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忠敏。

祁彪佳著有《远山堂剧品曲品》《远山堂诗集》《祁忠敏公日记》等。《剧品》收杂剧剧目242种,是明代著录名人杂剧的惟一专书。《曲品》收传奇剧目467种。其中有明清同类著述中未见著录的戏曲曲目295种。两部曲目增录了许多重要戏曲作家的作品,并改订了以前曲目的错误。

(概述内图片来源自绍兴博物馆 )

基本信息
本名
祁彪佳


虎子,幼文,宏吉


世培,远山堂主人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山阴(今属浙江绍兴)梅墅村


出生日期
1603年1月3日(万历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寅时)

逝世日期
弘光元年闰六月六日(1645年7月28日)

主要作品
《远山堂曲品剧品》《远山堂诗集》《祁忠敏公日记》等

主要成就
明代主要的曲剧品评家

谥号
忠敏

官职
苏松巡抚右佥都御史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影响
3历史评价
4轶事典故
5人际关系
6主要作品
7后世纪念
8史料索引
9艺术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青葱少年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603年1月3日)寅时,祁彪佳生于山阴之梅墅。其父祁承爜时年四十岁,祁彪佳为其第四子。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父亲祁承爜在外,祁彪佳养于梅墅。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中进士。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祁彪佳的父亲任宁国县令,祁彪佳随父亲上任,并在县署中成长。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冬,祁彪佳的父亲入京待选,母亲王氏带祁彪佳回梅墅。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祁彪佳的父亲调任苏州长洲县令。夏,到父亲的官署与他团聚。祁彪佳只用十日就能记诵古代帝王名,从盘古氏到三代。同年,祁彪佳断仆婢偷吃鸡蛋案,当时祁彪佳年仅六岁,被人称为神童。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祁彪佳在父亲的官署读书,祁承爜的同僚出了一个对子,祁彪佳答的非常工整, 且又机智,被人称颂。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冬,祁彪佳的父亲再次入南京待选,祁彪佳随母亲王氏回梅墅。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祁彪佳的父亲升到南直隶任官。秋,祁承爜回到山阴为祁彪佳聘商周祚的第三女商景兰为妻。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祁彪佳又追随父亲到南京读书。

万历四十年(1612年)冬,祁彪佳随母亲王氏回到梅墅。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祁彪佳开始与兄弟、族兄们在密园读书。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祁彪佳读书期间,与自己的三兄祁骏佳和堂兄祁豸佳、堂弟祁熊佳关系最善。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冬,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升任吉安知府。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祁彪佳与三哥在衙署读书。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被罢官,回到密园教授儿子们的课业。

折叠科场得意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春,祁彪佳赴童子试,考官周家椿得祁彪佳的试卷,击节叫好。但祁彪佳为官宦子弟,为避嫌又试了数十人,祁彪佳为第一。秋,祁彪佳中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冬,祁承爜携祁彪佳北上参加会试。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春,祁彪佳会试落第。但祁彪佳不为中举而喜,不为会试落第而悲,而是与父亲去沂州一带游历,游遍了琅琊名胜,然后再回密园读书。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春,二月,祁彪佳娶商景兰过门。

天启元年(1621年),祁彪佳的长子祁同孙出生。父亲祁承爜去宿州任职。冬,祁彪佳赴会试。

天启二年(1622年),祁彪佳中三甲二百四十名进士,以例选期远而回家读书,其父升北京员外郎,并教授他养心之学。但祁彪佳听了,不以为意,笑而不答。

折叠三起三落
天启三年(1623年)冬,祁彪佳赴京谒选,得授福建兴化府推官。在去兴化府的路上,祁彪佳考虑到闽南话难懂,就先派人到兴化请了两个干粗活的婢女,向她们学习方言。等到正式升堂时,一些奸诈小吏以为祁彪佳听不懂闽南话,经常用方言在公堂上骂他。祁彪佳装作不知道,事后,当面治他们欺上之罪。

天启四年(1624年),祁彪佳的父亲年老去职回乡。

天启五年(1625年)秋,祁彪佳的母亲王氏到兴化来看望他。

天启六年(1626年)秋,因为祁彪佳的兄弟都在家,母亲王氏决定回山阴。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祁彪佳的次子祁理孙在兴化出生。

崇祯元年(1628年)冬十一月初一,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病逝。十一月二十二日,祁彪佳在兴化任上收到讣告。

崇祯二年(1629年),祁彪佳在家居丧,并在会稽化山为父亲选到墓地。

崇祯三年(1630年)冬十月,祁彪佳葬父于化山,并结庐于旁,一半时间在这里读书,另一半时间归家奉养母亲。祁彪佳听刘宗周和陶奭龄讲学。

崇祯四年(1631年)二月,祁彪佳服阕,但没有去应选。五月,在母亲和亲友的劝促下,祁彪佳才应选。在考选授官前,祁彪佳与友人一同到兰亭、禹穴、炉峰游玩,得诗八十一首。八月,到达京城参加考选。十一月一日,祁彪佳考授福建道御史。十一月十一日,祁彪佳一人在京,好友高亦若来访。他见祁彪佳有失眠之症,对祁彪佳说,有美婢小玉可以陪寝,何必让自己过的如此寂寞萧索。但被祁彪佳严词拒绝,其一祁彪佳认为自己不是好色之徒,其二祁彪佳爱自己的妻子不忍夫妻情份受到伤害。

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商景兰到京相会。四月,祁彪佳奉旨巡视皇城。十二月,祁彪佳正在侍班,第三子出生,故取名叫祁班孙。

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授祁彪佳御史。三月,祁彪佳巡按苏松。祁彪佳巡视考察苏州期间,正赶上苏州无赖劫掠市集,祁彪佳查办其中作恶多端可判死罪的四个人,让他们戴上刑具在大路上示众。召集当地三老问他们说:"这些人可以杀吗?"三老说:"可以。"又问围观的人说:"这些人可以杀吗?"观看的人说:"可以。"于是棰杀了他们。四月上旬,祁彪佳上告辞官奉养老母。五月,阁老周延儒的豪奴欺压民众,激起了民变,民众挖掘了周延儒的祖坟。朝廷下旨让祁彪佳平定民变之事,彪佳虽然依法捕治了掘墓之人,对周也不稍徇情,惩治了周的家人、豪奴,已致为周所恨,考核时给他降俸处分。祁彪佳也因此得罪了阁老周延儒。

崇祯七年(1634年)祁彪佳在苏松巡按任平定了宜兴民乱,官声极佳。

崇祯八年(1635年)春,祁彪佳在京城,因为母亲王氏七十有二了,上书求归。四月,祁彪佳辞官。

崇祯九年(1636年)二月,王金如来访。五月,祁彪佳的长子祁同孙痘殇。六月,祁彪佳因丧子之痛而生病。十月初八,恰逢商景兰生日,祁彪佳便在寓山举放生社,盛况空前,夜晚又"悬灯山中"为乐。

崇祯十年(1637年),祁彪佳著有《山居拙录》。

崇祯十一年(1638年),祁彪佳著有《自鉴录》。

崇祯十二年(1639年),祁彪佳著有《弃录》。

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祁彪佳的母亲王氏生病了。春,堂弟祁熊佳中进士。三月四日,祁彪佳的母亲王氏病逝。八月,大雨中祁彪佳扶棺将母亲王氏与父亲祁承爜合葬。盗贼盛行,祁彪佳提倡保甲法,但士绅耻于担任保甲长,于是祁彪佳与族兄主动担当正副保长。冬,堂弟祁熊佳授南平县令。

崇祯十四年(1641年),祁彪佳在家给母亲守孝,这两年绍兴灾害连连,饥民公然抢掠州县,他招地方官员,借调钱粮,采取平抑米价,接济灾民。设药局,处理尸体,收养弃婴。祁彪佳本人捐资在大善寺开设药局,聘友人为灾民问诊给药。他的医药局就救活的灾民在三千人以上。赈灾完成后,祁彪佳看到全国饥荒不断,又着手把救灾的方法和手段编辑成《古今救荒全书》。十二月初九,祁彪佳的妻子商景兰小产,出现血崩症状,祁彪佳担心妻子安危,夜不能寐。十二月初十日,祁彪佳请名医袁六卿、倪涵初及钱姓者来诊断。十二月十一日,袁六卿以商景兰病情好转,辞别。十二月十四日晚,商景兰身体不适,祁彪佳又是担心的一夜不眠。十二月二十日,雪后,祁彪佳去系珠庵礼佛,因无迹师礼《药师经》,祈求保商景兰平安。晚上,求好友邹培宇买参来,为商景兰制药。十二月二十六日,请名医张景岳,为商景兰调理。十二月二十七日,祁彪佳近一个月担心妻子病情,又忙于家里家外的事,感觉身心俱疲。

崇祯十五年(1642年),祁彪佳著有《壬午日历》。冬,祁彪佳入北京选官。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元旦,祁彪佳任河南道掌道御史,但各省的觐官多不至。祁彪佳叹:二百八十年一大变,不胜忧愤。冬,堂弟祁熊佳任兵科给事中掌科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十四日,祁彪佳以病请辞官。三月初,朝廷不许,祁彪佳抱病上路,途中听闻李自成围北京。祁彪佳欲冒险进北京,在北上的路上又急又病,终于病倒不起。五月初一,祁彪佳与史可法迎南下避难的福王到南京,祁彪佳认为暂时福王监国,不宜称帝。但福王还是称帝,升祁彪佳为大理寺寺丞。六月二十三日,祁彪佳到苏松巡抚任上,收聚溃散的明军和大顺士兵,力图挽救南明危局。六月二十八日,祁彪佳着戎装在演武场举行誓师大会。部将刘肇基等四将驻兵京口,与浙江入卫都司兵发生冲突,乱兵焚掠,死者400人,彪佳劾治4将之罪,周恤遇难者家属,计户给钱补偿,平定了乱兵。他清楚地认识到清军在中原的兵力还很薄弱,总兵高杰军队驻守瓜洲。祁彪佳想过江说服高杰移师北上抗清,双方约定在大观楼会面。到了约定的时期,正好江面风大,船不能行,高杰以为祁彪佳不能来了。但是祁彪佳只带数名小吏,冒险过江,对高杰呈明利害关系,并示之大义。高杰被祁彪佳说的心服口服,决定北上抗清。双方定约时,高杰叹道:杰阅人多矣,如公者,杰甘为公死。公在吴一日,杰一日当遵公约。高杰备厚礼相赠,祁彪佳坚决不受,两人共案一饭而别。十二月,因祁彪佳用顾杲得罪马、阮,心灰意冷辞官回杭州。

折叠舍身成仁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日,南京福王出逃。六月十五日杭州潞王降清,杭州陷落。六月底清军礼聘祁彪佳出仕,并必欲一见。闰六月初祁彪佳的叔父、堂弟等说:"一见则舒亲族之祸,而不受官,仍可以保臣节。"闰六月六日(7月28日),祁彪佳留三封信,一封是给叔父祁承勋的,一封是给祁骏佳的,一封是给妻子商景兰的,然后祁彪佳自沉于寓山园池之中。

祁彪佳留有遗书与遗诗,表达其志,诗云:"运会厄阳九,君迁国破碎。鼙鼓杂江涛,干戈遍海内。我生何不辰,聘书乃迫至。委贽为人臣,之死谊无二。光复或有时,图功审机势。图功为其难,殉节为其易。我为其易者,聊尽洁身志。难者留后贤,忠义应不异。余家世簪缨,臣节皆罔赘。幸不辱祖宗,岂为儿女计。含笑入九原,浩气留天地。"七日,等到商景兰从山中归家才收殓。鲁王监国赠祁彪佳少保兼兵部尚书,谥忠毅公。隆武帝登极后赠祁彪佳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忠敏公。十二月二十四日(1646年2月9日)葬于亭山之阳(现绍兴市越城区亭山乡梅墅祁家山)。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影响
折叠政治活动
祁彪佳在政治思想主张是:务实求真,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晚明内忧外患,朝廷党争倾轧,国家已经破败不堪,此前一度流行的王学已经不合时代要求。于是经世思潮便应运而生。而晚明大儒刘宗周力纠王学末流不切实际,空谈误国,大力提倡实学。而刘宗周正是祁彪佳的老师,所以祁彪佳深受其影响。刘宗周因此发起了证人社,而祁彪佳是证人社的成员。多次参加证人社的活动与心学中人辨论。因此祁彪佳思想上追求为国为民,济世救民的热念,并以此为自己的为官准绳。具体表现在他上《陈民间十四大苦疏》。

对广大民众,他也主张赏罚并举,关心民众,鼓励守法,其中有《赏罚劝疏》《备察群情疏》《合筹天下全局疏》《陈三大弊政疏》等,显示他对社会危机的认识,并提出解决的方案。祁彪佳的务实,经世不仅仅是上书,更重要的是他不管在朝在野都把它们落到实处。他通过讲学、设义仓、开药局、制定乡规民约、参与赈济民众来践行他的政治主张。

崇祯十三、四年(1640年、1641年),绍兴灾害连连,饥民公然抢掠州县,祁彪佳到宁波、台州等地借调钱粮,采取平抑米价,接济灾民,每石粮比市价低,按人口供粮,夏天设粥厂。祁彪佳本人捐资在大善寺开设药局,聘友王朝式为灾民问诊给药,每日济成人一百人,童一百五十人。赈灾完成后,祁彪佳看到全国饥荒不断,又着手把救灾的方法和手段编辑成《古今救荒全书》。这本书在明末清朝对救灾后灾后处理上都有着指导意义。

折叠戏曲成就
祁彪佳所著传奇如《全节记》,皆佚。惟戏曲批评著作《远山堂曲品剧品》存世(其中《曲品》有残缺)。《剧品》收杂剧剧目242种,是明代著录名人杂剧的唯一专书;《曲品》收传奇剧目467种。其中有明、清同类著述中未见著录的戏曲曲目295种。两书增录了许多重要戏曲作家的作品,并改订了以前曲目的错误,另附杂调一类,收弋阳诸腔剧目46种,尤为可贵。与吕天成《曲品》相较,以搜罗广博著称。昆剧、徽剧、谈唱等剧目后都有简短的评论,从中可见祁彪佳的戏曲主张。

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剧品》在曲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是从王骥德曲论到李渔曲论的桥梁和过渡。但它自身也有鲜明的批判特色和理论贡献,其严肃的批判态度,高于流俗的批判识见,贯注自身人格精神的批评理念,是其鲜明的批评特色。对戏曲叙事特征的注重,结构理论,人物塑造理论,是其理论建树。

在作品内容上,他强调戏曲应当反映尖锐的社会问题,"外御强敌,内除奸佞";而在艺术上则着眼于"词以淡为真,境以幻为实",颇有见地。惟祁彪佳认为民间戏曲不能入品,实为其缺陷之处(祁彪佳是文人戏的代表,认为民间戏过于简单)。

折叠散文成就
祁彪佳的游记能臻于如诗如画的完美意境,是由于作者精巧构思,运用灵活多变的写法。祁彪佳在其游记散文中,往往通过移步换景的方式来交代不同的景点,在写到某一景点时常常有神来之笔,轻轻点染景物的特征,或是抒发自己独到的感受。如《栖北冗言》里记载的西山之游,祁彪佳祥细交代了他们游览的景点,对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景点作了简短而精到的描写,祁彪佳由景入情,抒发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祁彪佳似乎对此有着自己的体悟。自然之景与作者之情浑然融合,景中含情,情由景生,其清远旷达的生境界展露于笔墨之中。此外,还在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所营造的诗化的语言。祁彪佳的字句的锤炼上功力颇深,又善于用色彩鲜明的对比,动静互衬以及比喻、拟人等手法,从而创造出准确、形象而又蕴含诗意的语言。如祁彪佳游玉泉时,虽有百亩荷池,作者想象那一到荷花盛开之时,香气四溢,绿水红花,清幽淡雅的美景。

祁彪佳的散文以写实为主,主要分为游记和日记类。游记《寓山注》和《越中园亭记》共录有二百多篇。而日记类的如《涉北程言》《役南锁记》《归南快录》《林居适笔》《山居拙录》等十多集。可谓是明代写实散文的著作最多者。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作家,也颇受他的影响,由写意向写实转变。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明代张岱的《石匮后书集》称:嗟呼,祁中丞之死,而名之曰忠,则可及也,名之曰敏,则不可及也。盖处中丞之地,无一可死,乃时事至此,万不可为,明眼人视之,除却一死,别无他法。中丞乃乘便即行,计不旋踵。凡中丞之忠孝节义,皆中丞之聪明知慧所仓皇而急就之者也……祁世培,则知者利仁也……当不以余言为妄矣。

明代张岱的《石匮后书集》又称:庚辰辛巳越中荐饥,彪佳与刘宗周分区赈米,设厂赈粥,病者药之,死者埋之。深山穷谷,无不亲历,有道济录行世。

明代祁彪佳妻商景兰《锦囊集》收《悼亡》诗二律:公自垂千古,吾犹恋一生。君臣原大节,儿女亦人情。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凤凰何处散,琴断楚江声。自古悲荀息,于今吊屈平。皂囊百岁恨,青简一朝名。碧血终难化,长号拟堕城。

明代王茂远《柳潭遗集·为义兴军祭殉难祁中丞公彪佳文》:呜呼,当天地迍邅之日,属宗枋板荡之秋。洫血无戈,盟心有剑。留千秋之高碣,轻一死于清流。名岂不成,人其可惜。故自先生致命从容之日,即为吾党呼天莫助之时。夫信国未亡,呼声南剑;绛侯尚在,左袒北军。假公逊志深山,留身今日;投戈奋袂,必不逾时。此逆虏之所魂消,而同盟借其袖领者也。乃夫天佑将来,叠山告殁,身归日月之傍,气有河山之壮。遂使缙绅之所未为,布衣于焉独任。呜呼,祖鞭未着,中流之 楫影何追;宗泪频挥,渡河之呼声未远。

据清代张廷玉《明史》,祁彪佳单人过江说服明代将领高杰时,高杰赞叹道:杰阅人多矣,如公,杰甘为死!公一日在吴,杰一日遵公约矣。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八求楼
祁彪佳以藏书方法为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八求搂"。"八求"即宋代藏书家郑樵所总结的求书八法:"一即类以求,二旁类以求,三因地以求,四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因人以求,八因代以求。

折叠断偷吃鸡蛋案
祁彪佳的母亲王太夫人喜欢吃鸡蛋,膳房每天都要给她准备。有一次鸡蛋被偷吃了,身边的丫环又都不肯认,管事的便和她们争执起来。祁彪佳说,你们不用争辩了,我来还你们一个清白。就让人端来一盆清水,让丫环逐一用清水漱口,偷吃鸡蛋的吐出来满口是蛋黄。这一年,祁彪佳才六岁。

折叠巧对对子
七岁那年,祁彪佳在时任苏州知县的父亲的官署内读书,祁承爜的同僚们对他的学问感到非常吃惊,想要找个机会难难他。一次,碰巧祁彪佳爬在衙门的桂花树上下不来。有人就想了一个法子,让祁彪佳以"猢狲上树"即兴对对子,对上就把他抱下来。祁彪佳对曰:"飞龙在天",答得非常工整,又大气磅薄。

折叠编辑本段人际关系
折叠家族世系
祁氏得姓于晋大夫祁奚。先祖原居于陕西韩城县,宋建炎年中先祖祁安禄避战乱南渡到绍兴,祁氏始居于梅市,后人散居在福严诸村。从宋代至元末的祁氏先祖名多散佚,其后代以明代温泉公祁茂兴(祁安禄十世孙)为迁居梅市第一代祖。二代祖祁安(另有祁子安一说)。三代祖祁纪。四代祖祁福,字天赐,号直庵,天顺二年岁贡生,任龙溪县教谕,后任重庆教授。五代祖祁司员,字宗规,号梅川,成化十四年进士官至池州知府。六世祖暗斋公祁锦,字尚絅,邑庠生,后以子贵赠中宪大夫、贵州按察司副使。

曾祖:祁清,字子扬,号蒙泉,祁锦之子,嘉靖庚子(1540年)举人、丁未(1547年)进士,后任陕西右布政使。有四子,长子祁汝东,次子祁汝懋,三子祁汝森,四子祁汝杰。

曾祖母:金氏。

祖父:祁汝森,字肃卿,号秋宇,国子监生,以子贵获赠中宪大夫河南按察司副使。长子祁承爜,次子祁承勋。

祖母:沈氏。

伯叔祖:祁汝东,字震卿,隆庆丁卯(1567年)举人,两淮转运使。祁汝懋,襄阳县主簿。祁汝杰,庠生。

父亲:祁承爜,字尔光,号夷度,又称旷翁、密士老人。明藏书家,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进士。授宁阳知县。迁兵部郎中。官至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祁承爜生有五子,长子祁麟佳、字符孺。次子祁凤佳、字德公。三子祁骏佳,字季超。四子祁彪佳,字幼文、又弘吉,号世培。五子祁象佳,字翁艾。

叔父:祁承勋,生二子,长子祁豸佳,字止祥。次子祁熊佳,字文载。

侄子:祁鸿孙,字奕远,祁承爜次子祁凤佳英年早逝,仅有这一子。

折叠家庭成员
祁彪佳与妻子商景兰伉俪情深,没有妾侍,两人共生有子女七人,还小产两次。长大成人的有二子四女。

妻:商景兰(1605年-1676年),字媚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兵部尚书商周祚的第三女,有殊色,精通诗文。

子:祁同孙,年十五,痘殇。祁理孙,字奕庆,号杏庵,法名智昙,有《诗学内传》6卷,《寓山诗稿》1卷,《藏书楼计稿》1卷。祁班孙,字奕喜、小字季郎,著有《唐宋八家文钞》《东行风俗记》《自怡堂集》《紫芝轩集》。

女:祁德渊、祁德玉、祁德琼、祁德茝。

媳:张德蕙(字楚纕),祁理孙妻。朱德蓉(字赵璧),祁班孙妻。

孙:祁昌徵,祁理孙之子。祁曜徵,著有《岳麓吟》。

折叠亦师亦友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倪元璐(1594年-1644年),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绍兴府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

王铎(1592年-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李清(1602年-1683年),字心水,一字映碧,号碧水翁,晚号天一居士,明朝南直隶兴化人。

陈子龙(1608年-1647年),初名陈介,字人中,改字卧子,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明朝末年大臣,著名学者,工部侍郎陈所闻之子。

王思任(1575年8月26日-1646年10月30日),字季重,号遂东,晚年号谑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折叠戏曲好友
颜茂猷,字壮其,又字光衷,号完壁居士。

王朝式(1602年-1640年)字金如,浙江山阴人。诸生出身,擅长医术,又常常给祁彪佳及其家人看病。

祁豸佳,字止祥,号雪飘,山阴人,祁彪佳的堂兄。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袁于令(1592年-1674年),原名韫玉,又名晋,字令昭,一字凫公,号箨庵,又号幔亭。

叶宪祖(1566年-1641年),明朝著名剧作家,少入太学,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知新会县。

孟称舜(约1599年-1684年),字子塞,又作子若或子适,号小蓬莱卧云子、花屿仙史。

王应遴(?-1645),字堇父,号云来,别署云来居士,山阴人。明末戏曲家。

此外还有柳白屿、陈情表、蒋安然、董玄、陈汝元等人。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祁彪佳存世著作总计有32种,大部分藏于北京图书馆,少量藏于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图书馆。其中稿本九种,明末抄本十九种,明刻本两种,清抄本两种,清刻本一种,另外有普通古本两种,一为清刻本,一为民国铅印本。

折叠戏剧类
《远山堂曲品剧品》 收录曲四百三十六种,共分五个等级。收录剧二百四十二种,分为六个等级。

祁彪佳创作《全节记》《玉节记》。

祁彪佳改编《鱼儿佛》。

折叠小品文
《寓山注》为寓园各处亭台所作评注,共由四十八篇组成。有《水明廊》《读易居》《踏香堤》《太古亭》《志归斋》《听者轩》《四负堂》等

《越中园亭记》是祁彪佳遍游越中地区二百七十余座亭、台、圃、馆、园,为每处景致所作短文。

折叠诗集
《远山堂诗集》是祁彪佳之子祁理孙、祁班孙根据祁彪佳留存诗稿编辑而成。

《寓山志》是祁彪佳收录友人的文章、题咏、词等。

《寓山续志》则收录了张溥、曹学佺、徐如瀚等人的二百余首寓山题诗。

《寓山十六景词》则是以寓山内八景、外八景为主题进行的词创作,共有三十一人。

折叠奏章
《宜焚全稿》共十八卷,是祁彪佳崇祯六年四月至崇祯七年九月巡按苏松期间上呈奏章。

《督抚疏稿》是祁彪佳在崇祯十七年巡抚江南时的奏章。

《祁忠敏公安抚江苏南疏抄》是祁彪佳死后,后人整理他巡抚江南上呈皇帝的奏章,其中大量向皇帝说明情况,申报情况的揭帖。

《莆阳禀牍》是祁彪佳任福建兴化府推官时,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文书集。

《祁忠敏公揭帖二十二通》是祁彪佳在崇祯六年御史任上对案件审理过程和钱粮,灾害等奏章的说明。

折叠书信
《按吴尺牍》是祁彪佳崇祯六年任巡按御史与官员往来书信集。

《抚吴尺牍》是祁彪佳崇祯十七年巡抚苏松与官员往来书信集。

《里中入都尺牍》是崇祯七年祁彪佳书信集。

《都中入里尺牍》收录崇祯七年、八年的信件。

《林居尺牍》记录祁彪佳归乡与友人通朝廷内外情况信件。

折叠日记
《祁忠敏公日记十五卷》收录了祁彪佳全部日记,包括《涉北程言》《栖北冗言上、下》《役南锁记》《归南快录》《林居适笔》《山居拙录》《自鉴录》《弃录》《感慕录》《小捄录》《壬午日历》《癸未日历》《甲申日历》《乙酉日历》。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故居
祁彪佳的故居现主要集中于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梅墅村。二十世纪九十年一场意外大火,把祁彪佳"都察府第"大宅毁灭干净,明代祁彪佳遗存建筑之物已十分稀少,现存只有零丁遗迹可寻。

梅源桥,为纪念梅福,故名。始由祁氏先祖出资建造,桥北岸,原为祁氏宗祠,毁于1956年台风,现无迹可寻。

此河称"商漕江",由祁彪佳妻子商景兰父亲商周祚出资疏浚,作为结婚时陪嫁品。

祁彪佳宅邸唯一遗留建筑,此五间打埭故宅,现在属钱姓所有。是祁彪佳的儿子祁理孙为筹措银两,出资给鲁王作抗清之用而绝卖之物

四板石肖墙建筑物,是明代江南祁家著名藏书楼"澹生堂"旧遗建筑物。

折叠墓址
根据祁彪佳的好友王思任记录,祁彪佳于弘光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46年2月9日)葬于绍兴南的亭山之南面(现绍兴市越城区亭山乡梅墅祁家山)。于1981年被绍兴市列为市级保护文物。

折叠纪念封
1995年发行纪念祁彪佳逝世350周年纪念封。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索引
《祁忠敏公年谱》(由祁彪佳的儿子祁班孙邀请祁彪佳的好友王思任编撰,清代道光年间梁廷相等人校正后面世

《明史》祁彪佳传

《明季南略》两篇

《祁忠惠公遗集》

《惜阴堂汇刻明词提要》祁彪佳篇

《祁彪佳集》

《罪惟录·致命诸臣列传》祁彪佳传

《明末忠烈纪实·殉国传》祁彪佳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第一贤媛商景兰
2022-03-16 10:35


明清以来,才女大量涌现,才女文学之繁荣也大大超越过往历朝,明清才女以商夫人为冠,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时的江南贤媛商景兰。

商景兰(1605--1676),字媚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兵部尚书商周祚的长女,抗清名臣祁彪佳之妻。

商景兰自幼接受优良的女教,明末清初诗人,德才兼备,能书善画。其妹商景徽亦工诗。她和妹妹商景徽皆为才女,两人并称“伯仲商夫人”。商景徽有诗云:“当年绣户集群仙,一旦分飞罢管弦。”可知商家姐妹早年和闺友相聚相乐的情形。



当十五六岁的时候,商景兰嫁入门当户对的祁家。夫君祁彪佳,是藏书家祁承爜之子。祁承爜官至从二品的布政使参政,而且生性嗜书,家中的“澹生堂”就是江东首屈一指的藏书宝库。祁彪佳也是一位少年得志的人中俊杰,十六岁中举,二十岁高中三甲进士,步入仕途;同时雅好文墨,在散文和戏曲领域都有较高的成就。

这对才子佳人相逢于尘世,注定成为人人称羡的恩爱夫妻。清人袁枚称赞他们:“少年美姿容,夫人亦有国色,一时称为‘金童玉女’。”

商景兰和祁彪佳,都来自根基深厚的世宦书香门第,哪怕临近乱世,他们也不必为生计或功名而劳心,依然过着平稳安逸的生活。他们彼此志趣相投,一直相知相伴,琴瑟和鸣,演绎着人间夫妻最幸福的模样。



祁彪佳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从不吝啬在文字中表达对妻子的呵护和爱怜。当他离家外任时,商景兰前来探望,两人重逢后互诉衷肠,“长途之辛苦,旅邸之寂寞,交相慰藉”。商景兰过生日,他便别出心裁,在山中挂满了花灯,为博佳人一笑。当商景兰患重病时,他更是关切备至,或设斋祈福,或亲制药饵;白天承担起深爱妻子的祁彪佳,一生不曾纳妾,无论放舟山水之间,还是出入园林之盛,他所有快乐的时光都是和商景兰共享的。两人在一起,或闲步堤岸,或小酌雅室,有时兴之所至,竟在柔日薄风中酣眠。几乎每次出游,他们总会忘记时间的流逝,直到暮色降临,才恋恋不舍地戴月以归。

年轻时的商景兰,拥有古代女子最理想的婚姻。这对心心相印的夫妇,共同走过了二十五年的人生。这份幸福,却在明朝覆亡、丈夫殉国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祁彪佳是忠于明朝的义士,曾组织义军抵抗清军,力图挽救国运。顺治二年,清廷欲招他做官,祁彪佳为纾亲族之祸,保汉臣之节,无奈之下自沉湖水,南明朝廷赠谥号“忠敏公”。而商景兰,一夜之间成了寡妇,独自面对国破家亡的人间至痛。

在赴死之前,祁彪佳留下了遗书和遗诗明志,其中有一封写给商景兰的信,是他们美满婚姻的最后见证。他在信中开篇便说:“自与贤妻结发之后,未尝有一恶语相加......”他诉说了为国尽忠的不得已,希望商景兰继续主持祁氏家族的事务,并表达了“世缘有尽,相见不远”的期望。

遭逢巨变,商景兰写下一首慷慨悲壮的诗歌《悼亡》:

“公自成千古,吾犹恋一生。君臣原大义,儿女亦人情。

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存亡虽异路,贞白总相成。”

夫则尽忠,妻则尽义。商景兰赞许丈夫的坚贞不渝,同时表现出对婚姻、亲族的责任感。四十二岁的商景兰,把愁苦和孤寂埋藏心底,把对夫君的深情倾注到整个家族中,一力承担起教养子女的责任。她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祁氏一门,成为这个忠义之家真正的女主人。

商景兰有三子四女,长子早逝,故后世多称二子。孩子们在母亲的教导下,成长为才德兼备的才子和淑女。两个儿子,班孙慷慨豪迈,理孙敦厚谨慎,皆有重名;四女:德渊、德玉、德琼、德茞,咸工诗词。二子成家后,媳妇张德蕙、朱德蓉,也有幸得到商景兰的教导。

这个家族和商景兰所承受的苦难,不仅仅是祁彪佳的殒命。康熙六年(1662年),三女德琼亡故;之后因受到谋反案的牵连,班孙被流放宁古塔,理孙因此事郁郁而亡。三年后,班孙逃回家乡,却削发为僧,和家族断绝往来,最终在康熙十二年去世。面对接连不断的沉重打击,商景兰回顾自己一生,感慨地说:“未亡人不幸至此。”



明清鼎革之际,亡国与离乱的创痛是时代的主题,改写了无数汉家儿女的命运。孀居后的商景兰,写出了字字皆是血泪的悼亡诗,并且创作了大量流芳后世的佳作。更难得的是,她带领儿女和儿媳们,一同吟咏不绝,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祁氏才女群体。

主要作品:《香奁集》。

主要成就:诗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生池”边的祁彪佳
2016-06-11 02:52
近日,沿着住处附近的河边夜跑,常看到一些“放生”鱼虾螺狮的年轻人。他们三五一排,身前放着装满水生动物的桶状塑料袋,人手一个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近几年“放生”之风正在各地悄然刮起。

想起儿时听老人讲过的一则故事。据说,有些乞丐善于饲蛇,把蛇装在竹篓中沿街兜售,善男信女便花重金买去放生。殊不知这蛇本是乞丐自小养熟了的,被放至荒野后,又自动游到约定之地与乞丐汇合,钻入竹篓等待下一次被“放生”,蛇与丐相依为命,结成牢不可破的“商业伙伴”,共同成就着放生者的心愿。当然,这是乡间野老之言,真假待考,但充满了中国式智慧。

于史有征的“放生”由来已久。《列子》记载:“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善!’”这个故事被好多倡导“放生”的人援引,其实它的本意并不是鼓励放生,反倒和前面所说的乞丐与蛇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类似言论史不绝书。清初一个放生组织告诫其成员,购买动物时不可吝啬,但也不要过于慷慨,以免刺激摊贩捕捉更多的动物牟利。可见,放生者早就明白,放得越多并非越好。

“放生”真正被视为值得赞赏的行为,最早是受佛教影响。梁武帝时,已有放生之举,且出现了“放生亭”。唐朝,全国设放生池八十所。宋代,杭州西湖被辟为“祝圣放生池”,每年四月初八,上千人在湖边集会,放生鱼和鸟,为皇帝祈福,“所活羽毛鳞介以百万数”,盛况空前。

到了晚明,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此前的“放生会”规模虽大,但主要是为庆祝佛陀或皇帝的生日才举办,晚明的集会规模缩小,但更加频繁,且以放生本身为目的。以前的放生行为较多官方色彩,此时则得到地方社团和精英广泛响应,成为一种个人行为。有些士绅还在自家庄园开辟了专属的“放生池”。戏曲理论家祁彪佳就是其中之一。

祁彪佳是山阴人。《明史》中有传,说他“生而英特、丰姿绝人”。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在浙江,绍兴人向以刚倔、硬朗著称。祁彪佳20岁考中进士,刚踏上仕途,就娴熟地处理士兵闹饷,收获赞誉。身逢大明帝国大厦将倾之际,他为挽救国运做了不少工作,在干部群众中口碑颇佳。

不过,“政坛硬汉”祁彪佳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一面。他热衷于放生活动,日记中不乏从别人刀下买鹅、猪等动物放生,以及举行放生集会的记载。祁彪佳创立的“放生社”,成立于崇祯九年(1636)四月初八。

祁彪佳的放生和他对佛学的兴趣有关。不过,根据日本学者研究,明代知识分子对放生的观念十分复杂,他们把动物看成比人类更弱小的生灵。与佛经中的故事相比,中国的故事和实践更关注弱小的动物,并将其与弱小的社会成员作类比。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万物一体的思想,也被用作放生活动的精神资源。

即便如此,在祁彪佳心中,“放生”及所放之物的意义,似仍远大于普通的人。对偷盗放生之物者,他主张坚决打击,决不手软。有一次,崇祯十三年(1640),绍兴府米价高腾,他放生的螺被饥民偷去充饥。祁彪佳十分不满,要求知县严查此事,他的解释是为偷螺者免堕地狱。然而,他似乎没想到,这些饥民偷吃他放生的螺,恰恰是为了活在人间免赴地狱。或许他也想到了此节,只是因为这些螺经他之手放生,卑微的软体生命就此被赋予了渡他解脱的伟大意义,自然要高于那些不值得一提的饥民了。如此说来,祁彪佳心中的道德天平上,一端站立的是饥民,另一端却并非是螺,而是他自己!晚明的士大夫乐于分享放生之举,不但成群结社,且在放生池边立碑刻石,公布资助者的姓名。这似乎也说明,他们的放生多少含有展示和巩固道德优越感的目的。

杭州失守后,“彪佳即绝粒”,留下“臣子大义,自应一死”的遗书,“端坐池中而死”,“夫人子弟不知也。笑容可掬,颜色如生”。“放生池”拯救了无数小生命,最后成了它主人的赴死所。不过,即便祁彪佳最后的时光是在他心心念念的放生池边,但人们今天还记得祁彪佳,却主要是因为他对故国的忠贞,在文学戏曲上的建树,以及隐逸园林的生活趣味,而不是放生的功绩。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不在梅边在柳边+会稽+胡生明//吾生胡不辰】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绍兴·图说】梅墅祁彪佳家族遗迹
2019-12-05 19:00
山阴梅墅祁姓一族,为明代中晚期山阴四大望族之一,始祖天爵者建炎元年从山西韩城随北宋南迁,入梅、福一带居住,现主要集中生活于柯岩街道梅墅村,而坡塘祁家溇祁氏一族始于明末清初时代鼎革之时。由于90年一场意外大火,把祁彪佳“都察府第”大宅毁灭干尽,明代祁彪佳遗存建筑之物已十分稀少,现存只有零丁遗迹可寻。



梅源桥,为纪念梅福,故命。始由祁氏先祖出资建造,桥北岸,原为祁氏宗祠,毁于1956年台风,现无迹可寻。



此河称"商漕江”,由祁彪佳妻子商景兰父亲商周祚出资疏浚,作为结婚时陪嫁品。



四板石肖墙建筑物,是明代江南著名藏书楼“澹生堂”旧遗建筑物。





祁彪佳宅邸唯一遗留建筑,此五间打埭故宅,现在属钱姓所有。是祁理孙为筹措银两,出资给鲁王作抗清之资而绝卖物
古代文人:明代著名藏书家祁彪佳的绝命诗
播报文章



深海之光
关注


2020-10-16 18:20





祁彪佳是明朝官员,著名的政治家、戏曲理论家、藏书家,生于公元1602年,去世于公元1645年,字虎子、幼文、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
祁彪佳出生在一个书香官宦家庭,祖辈上为官世代清正廉洁,门风甚严。因为父亲是有名的藏书家,所以祁彪佳本人在学习上占了大便宜。据说他从小就睡在书卷之中,读书习字,十分用心。
祁彪佳自幼聪慧,又有家学熏陶,学识增长很快,六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各朝代帝王名。七岁的时候,有乡里人将他抱上树,随口出对“猢狲上树”,祁彪佳张口接道:“飞龙在天”,引得乡人赞叹。




祁彪佳生的丰姿绝色,气质出众,兼具文采斐然,以弱冠之龄在天启二年高中进士。初授福建兴化推官,到任之时,官吏以他年少而对他有所轻视。但是在办事儿的时候,他却精明强干,行事果决,一时令众人为之拜服。
崇祯元年,父亲去世,祁彪佳辞职回家守孝,四年孝期满后回朝任右佥都御史。
崇祯六年,奉旨巡按苏、松诸府,一路深入民间,探访民情。当时有豪强者,仗着家势兼并百姓土地,百姓深以为恶。祁彪佳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当即上书处理,百姓的控诉得以有所结果。
祁彪佳为官清正,不畏权贵。宜兴是首辅周延儒的家乡,门中子弟仗着周延儒的势力,在家乡肆意横行,祺霸乡邻。当时的地方官员,摄于周延儒的威势不敢过问。
但是祁彪佳到后,却直接将人给逮捕,依律判刑,根本没有因为周延儒的关系而有所徇私。当然也因为这样,被周延儒记恨,后来在在官吏考核之时,被周延儒穿小鞋,最后考核不及格被降俸,祁彪佳干脆请假告归。




崇祯十四年,祁彪佳得到起复,被任命为河南道御史。在任职期间,秉公执法,参与考察官吏大计,公正严明,不收他人一分俸禄。
祁彪佳此举深得人心,无人敢以金钱贿赂之,舆论大服。 后来改南京畿道,祁彪佳有心请辞,但是朝廷不允,于是就便道还家,回家之后结交北方藏家袁枢。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下罪己诏,随后在眉山自缢,明朝灭亡。福王在明朝遗臣的拥立下登基,建立南明小朝廷。祁彪佳前往拜谒,随后奉命巡抚江南。
江南当时因为高杰之兵,一片混乱。在混乱的局面中,祁彪佳当机立断,抓捕扰乱着数人,并将其斩杀,乱局平定。后来又进大理寺丞,擢右佥都御史,留为江南巡抚。
当时南明的局势并不明朗,清军大举南下,进攻猛烈,难以抵挡。祁彪佳虽然不是上阵杀敌的将士,但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却也知道“募技勇,设标营,沿江增设屯堡。”而与之相对的是,弘光帝不思如何抗击外敌,还专注设厂卫事宜。祁彪佳对此坚决反对,在他的劝谏下,此事才作罢。




弘光元年五月,清军攻破南京城。潞王监国杭州,祁彪佳升为兵部侍郎。不久清军攻至,祁彪佳就开始绝食,准备殉国。不久之后,清军送信招安。祁彪佳收到信之后,即言:“该是我献出这条命的时候了。”
于是在晚上家人都睡着之后 ,祁彪佳一人来到梅墅寓园别业梅花阁前水池,自沉其中。等到家人来的时候,他已经死去,池边的茶几上还留有其绝命词:
运会厄阳九,君迁国破碎。
我生胡不辰,聘书乃迫至。
委贽为人臣,之死谊无二。
光复或有时,图功当时势。
图功何其难,殉节何其易。
我为其易者,聊尽洁身志。
唐王时追赠他为少保、兵部尚书,谥忠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5:56 , Processed in 0.2158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