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人间绛珠仙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林黛玉明玉玺//灰侍者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10: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 唐 ] 温庭筠
原文 译文对照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译文
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蒙上了淡黄色,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比不得新的东西讨人喜欢。

你我原本应该像合欢核桃一样坚贞不移,哪里想到你的心里原来已经有了别人,让我对你终究有了恨意。

在井底点上灯,非常诚恳地嘱咐你,我可以与你玩长行,但不同你下围棋。

那种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颗颗红点,有如最为相思的红豆,而且深入骨中,表达着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吗?

注释
①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②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皇甫松《竹枝》:“合欢桃核两人同。”而合欢桃核有两个桃仁,借“仁”谐“人”,亦可以象喻“心儿里有两个人人”。此便取义于后者,故日“终堪恨”。

③里许:里面,里头。许,语助词。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杨诚斋云:“固有以俗为雅,然而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承。……唐人‘里许’、‘若个’之类是也。”元来:即“原来”。人:取“仁”的谐音。

④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伊:人称代词,“你”。

⑤长行: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围棋:中国传统棋种。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此处用“围棋”与“违期”的谐音,劝“郎”莫要误了归期。

⑥玲珑:精巧貌。骰(tóu)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

⑦“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入骨”是双关隐语。

作者介绍

温庭筠
温庭筠 - 中国唐代文学家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与李商隐合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为人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故屡举进士而不第,长期被贬抑,官止国子助教,终身不得志。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温庭筠


  • 飞卿


  • 所处时代


  • 出生地

    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



  • 出生日期

    812年


  • 逝世日期

    866年


  • 主要成就

    诗词创作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折叠家世背景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六月温造卒,七十岁。温造是温庭筠族亲,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旧唐书本传记温造晚年敛财而且悭吝。温庭筠集中没有提到过温造、温璋父子。


折叠才高累身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温庭筠似曾与庄恪太子李永(唐文宗子)交往,故应于是年前迁居长安。有诗《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秋试京兆,不第,返回故乡太原。是年三月裴度卒。温庭筠集中有《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可能作于是年。据此诗中“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温庭筠可能曾与裴度有交往。集中另有《题裴晋公林亭》,裴晋公指裴度,此诗作于裴度卒后,年月不详。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抱疾,不得随计入京。此时尚有亲在且未婚。是年温庭筠游江淮为亲表所辱。《玉泉子》记“温庭筠有词赋名,初从乡里举,客游江淮间。扬子留后姚勖厚遗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钱帛,多为狎邪所费。勖大怒,笞且逐之”。由岐改名庭筠当在是年,改名可能是因为江淮被辱。

是年温德彝奏回鹘侵迫西城。温庭筠诗集有《伤温德彝》,当作于会昌三年之后。诗:《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序: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不得与乡计偕至王府。将议遐适,隆冬自伤,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察院陈李二侍御,回中苏端公,鄠县韦少府,兼呈袁郊、苗绅、李逸三友人一百韵。此诗又名《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韵》、《书怀百韵》);《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献李德裕,一说献李绅)。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长子温宪约生于此时。温宪曾擢进士第。《全唐诗话》:“温宪员外,庭筠长子也。僖昭之间,就试于有司。值郑相延昌掌邦贡,以其父文多刺时,复傲毁朝士,抑而不录,遂题一绝于崇庆寺壁。后荥阳公(郑延昌)登大用,因国忌行香见之,悯然动容。暮归宅,已除赵崇知举,即召之曰:‘某顷主文衡,以温宪庭筠之子,深嫉怒之,今日见一绝,令人恻然,幸勿遗也。’于是成名。诗曰:‘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有诗《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吊刘禹锡)。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夏承焘认为赵嘏是年举进士。温庭筠诗集中有《和赵嘏题岳寺》,无纪年。有诗《伤温德彝》。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诗集中有《觱篥歌》,自注“李相伎人吹”,诗云“黑头丞相八天归,夜听飞琼吹朔管”。李相指李德裕。顾予咸补注《温飞卿诗集笺注》中认为此诗作于李德裕死后,有哀悼李德裕之意。夏承焘认为此诗应作于李德裕居相位时,姑系于此。有诗《会昌丙寅丰岁歌》。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温庭筠在长安应进士试,不第。《旧唐书·温庭筠传》:“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恻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裴度子或侄)、令狐滈(令狐绹子)之徒,相与蒱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诗集中有《春日将欲东归记新及第苗绅先辈》,一作《下第寄司马礼》,无纪年。是年温庭筠赴京应进士试,在长安与令狐绹子令狐滈、裴度子裴诚等狎游。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诗集中有《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丰沛曾为社稷臣,赐书名画墨犹新。几人同保山河誓,犹自栖栖九陌尘。”伤李德裕远谪,可能作于是年。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集中有《李卫公》二首,语多讽刺。注者曾益和夏承焘都力辩此二诗为伪作。夏承焘记李商隐是年初得侍御史。又记党项为边患,发诸道兵讨之,连年无功,戍馈不已。温庭筠诗集中《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约作于此一二年。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杜牧见温庭筠诗,赏之。温庭筠致书杜牧,望引荐。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三月,试博学宏词科,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赋。《旧唐书·宣宗纪》:“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汇题目,为御史台所劾,侍郎裴谂(裴度之子)改国子祭酒,郎中周敬复罚两月俸料,考试官刑部郎中唐枝出为处州刺史,监察御史冯颛罚一月俸料。其登科十人并落下。”其事实起于温庭筠。《东观奏记·下》:“初,裴谂兼上铨,主试宏、拔两科。其年,争名者众,应宏词选,前进士苗台符、杨岩、薛䜣、李询、古敬翊已下一十五人就试。谂宽豫仁厚,有赋题不密之说。前进士柳翰、京兆尹柳憙之子也。故事,宏词科只三人,翰在选中。不中选者言翰于谂处先得赋题,讬词人温庭筠为之。翰既中选,其声聒不止,事彻宸听。”《唐摭言》卷十一:“开成中,温庭筠才名籍甚;然罕拘细行,以文为货,识者鄙之。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当指此。是年温庭筠试有司,不第。上考官沈询(沈传师子)书千余言。《新唐书·温庭筠传》:“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此数语用北梦琐言及唐摭言。《北梦琐言》卷四:“庭云又每岁举场多借举人为其假手。沈询侍郎知举,别施铺席授庭云,不与诸公邻比。翌日帘前谓庭云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唐摭言》卷十三:“山北沈侍郎主文年,特召温飞卿于帘前试之,为飞卿爱救人故也。适属翌日飞卿不乐,其日晚请开门先出,仍献启千余字。或曰‘潜救八人矣’。”沈询知举在大中九年,故此事系于是年。沈询苏州人,曾镇潞州,新唐书卷132本传。

是年杜悰离开淮南。温庭筠诗《题杜邠公林亭诗》原注:“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此诗作于杜悰镇淮南期间。夏承焘认为杜悰镇淮南在大中三年后,是年七月前。张采田认为杜悰大中六年镇淮南。有诗《秋日旅社寄义山里侍御》(温李酬唱始于此)。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尹楚兵据刘学锴《温庭筠文笺证暨庭筠晚年事迹考辨》记是年温庭筠因搅扰科场被贬隋县尉,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留为从事,署巡官。此前,因宣宗爱《菩萨蛮》词,令狐绹曾假温庭筠作密进之,戒令勿泄,而温庭筠遽言于人,由是绹疏之。加之温庭筠屡讥其短,令狐绹不与荐导,故温庭筠累试不第(见《北梦琐言》《类说》《唐诗纪事》《乐府纪闻》)。是年令狐绹兄令狐绪已在寿州刺史任。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段成式与温庭筠诗牍往还,结为儿女亲家,当在是年前后。酬唱诗文包括《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嘲飞卿七首》《与温飞卿书八首》《寄余知古秀才散卓笔十管,软健笔十管书》等。

是年温庭筠贬为随县尉,依徐商于襄阳,商署为巡官。顾肇仓认为《唐诗纪事》卷十七、《全唐诗话》卷五温宪条下称“员外庭筠”,当系署巡官时所带京衔为检校员外郎(从六品上),但不知检校何部。后来温庭筠再次入京补国子助教,亦从六品。温庭筠贬随县尉的时间和事因,历来说法不一。《北梦琐言》、《南部新书》、《全唐诗话》仅云贬在宣宗时。新唐书传作“大中末”。旧唐书传则云“属徐商知政事,颇为言之。无何,商罢相出镇,杨收怒之,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此说甚误。《东观奏记·下》:“勅:‘乡贡进士温庭筠早随计吏,夙着雄名,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放骚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可随州随县尉。’舍人裴坦之词也。庭筠字飞卿,彦博之裔孙也,词赋诗篇冠绝一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连举进士,竟不中第。至是,谪为九品吏。进士纪唐夫叹庭筠之寃,赠之诗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人多讽诵。上明主也,而庭筠反以才废。制中自引骚人长沙之事,君子讥之。前一年,商隐以盐铁推官死。商隐字义山,文学宏博,笺表尤着于人间。自开成二年升进士第,至上十二年,竟不升于王庭。”其中记温庭筠贬随县尉在李商隐死后次年,故系于是年。

其贬谪之由,《唐摭言》卷十一记出于搅扰科场:“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新唐书·温庭筠传》:“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有认为温庭筠被贬是因为得罪令狐绹。《南部新书》丁卷:“宣皇好文,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进士温岐即庭筠续之,岐以‘玉跳脱’应之,宣皇赏焉。令以甲科处之,为令狐绹所沮,遂除方城尉。初绹曾问故事于岐,岐曰:‘出《南华真经》,非僻书也。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绹怒甚。后岐有诗云‘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盖为是也。”

有认为是因为得罪杨收。见前所录旧唐书传及《新唐书·温庭筠传》:“会商罢,杨收疾之,遂废卒。”也有认为是得罪宣宗的。《北梦琐言》卷四:“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之流。’帝曰:‘非也。’又谓曰:‘得非大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谪为方城县尉,其制词曰:‘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云云。竟流落而死也。”夏承焘认为在这些说法中,前二者(搅扰科场、得罪令狐绹)较可信。《乐府记闻》:“宣宗爱唱菩萨蛮,令狐绹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阙以进,戒勿泄,而遽言于人。”此条亦见于《北梦琐言》。温庭筠集中《菩萨蛮》词当作于大中年间。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咸通元年(860),时应在襄阳、江陵之间。段成式又有《寄温飞卿葫芦管笔往复书》;温庭筠有《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温庭筠在襄阳,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辈唱和,嫁女于段成式子安节。(案:方南生《段成式年谱》中将段温唱和系于上一年。)有《汉上题襟集》十卷,清初尚存,今佚。张采田认为温庭筠为徐商从事,首尾不过一年。徐商咸通元年调任京职,温庭筠解职归江东。客江陵,贫病交侵,旅况颇窘。有诗《和段少常柯古》《答段柯古见嘲》《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注云:成式、韦蟾同咏,出纪事)。有文《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上令狐相公启》(从襄阳干谒令狐绹)、《谢纥于相公启》。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温庭筠或在江陵。因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去年内征,温庭筠离襄阳幕,是年抵江陵,入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在荆南幕曾上书令狐绹(《上令狐相公启》),冀其汲引。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温庭筠或在江陵。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温庭筠过广陵为虞侯所辱,诉之令狐绹,至长安雪冤。《太平广记》卷351据《南楚新闻》记:“太常卿段成式,相国文昌子也,与举子温庭筠亲善,咸通四年六月卒。庭筠居闲辇下,是岁十一月十三曰冬至,大雪,凌晨有扣门者,仆夫视之,乃隔扉授一竹筒,云:“段少常送书来。”庭筠初谓误,发筒获书,其上无字,开之,乃成式手札也。庭筠大惊,驰出户,其人已灭矣,乃焚香再拜而读,但不谕其理。辞曰:“恸发幽门,哀归短数,平生已矣,后世何云。况复男紫悲黄,女青惧绿,杜陵分绝,武子成<卷君>。自是井障流鹦,庭钟舞鹄,交昆之故,永断私情,慨慷所深,力占难尽。不具,荆州牧段成式顿首。”自后寂无所闻。书云〈卷君〉字,字书所无,以意读之,当作群字耳。温段二家,皆传其本。子安节,前沂王傅,乃庭筠婿也,自说之。”(“闲居辇下”辇下指长安。)《新唐书·温庭筠传》:“徐商镇襄阳,署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令狐绹方镇淮南,廷筠怨居中时不为助力,过府不肯谒。丐钱扬子院,夜醉,为逻卒击折其齿,诉于绹。绹为劾吏,吏具道其污行,绹两置之。事闻京师,廷筠遍见公卿,言为吏诬染。”温庭筠再贬方城尉,约在是年。《云溪友议》卷七记纪唐夫赠温庭筠诗应作于此时。诗:《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顾学颉将此诗系在是年春)。文:《上裴相公启》(辩白在淮南为令狐绹指使虞侯折辱事,裴相公或指裴休,此启即《旧唐书》所谓“自至长安,致书公卿闻雪冤”事);《程修已墓志》。

顾学颉《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中认为温庭筠咸通三年春夏之交由江陵起行至扬州。咸通三年冬令狐绹镇淮南,二人有宿怨,令狐绹又恨温庭筠久不刺谒,故意使人折辱温庭筠。夏承焘认为温庭筠由江陵启程去扬州在是年(咸通四年)春夏。

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十二月,襄阳为前刺史徐商立德政碑,李骘撰。


折叠流落而终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温庭筠在长安为国子助教。旧唐书本传:“属徐商知政事,颇为言之。无何,商罢相出镇,杨收怒之,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夏承焘认为这里的“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时序有误。

《唐才子传》卷八:“庭筠仕终国子助教。竟流落而死。”《新唐书·温庭筠传》:“俄而徐商执政,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杨收疾之,遂废卒。”一般认为温庭筠任太常博士(一说为国子助教,均主国子监考试)是借徐商之荐,徐商罢相后温庭筠为杨收所疾,罢官。徐商罢相时间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咸通六年和咸通十年两种说法。这里据《榜国子监》知温庭筠咸通七年仍在国子监任职。

尹楚兵《令狐绹年谱》中记是年温庭筠任国子助教,主持秋试,因榜进士诗三十余篇以振公道,触怒宰相杨收,贬方城尉,旋卒。有文《榜国子监》。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四月,温庭筠弟温庭皓被杀于徐州。《新唐书》记“咸通中,署徐州观察使崔彦曾幕府。庞勋反,以刃胁廷皓,使为表求节度使,廷皓绐曰:‘表闻天子,当为公信宿思之。’勋喜。归与妻子决,明日复见,勋索表,倨答曰:‘我岂以笔砚事汝邪?其速杀我。’勋熟视笑曰:‘儒生有胆邪,吾动众百万,无一人操檄乎!’囚之,更使周重草表。彦曾遇害,廷皓亦死,诏赠兵部郎中。”而《资治通鉴》记“勋召温庭皓,使草表求节钺,庭皓曰:‘此事甚大,非顷刻可成,请还家徐草之。’勋许之。明旦,勋使趣之,庭皓来见勋曰:‘昨日所以不即拒者,欲一见妻子耳。今已与妻子别,谨来就死。’勋熟视,笑曰:‘书生敢尔,不畏死邪!庞勋能取徐州,何患无人草表!’遂释之。”六月,徐商罢相,出为荆南节度使。是年二月杨收流驩州,寻赐死。新旧唐书所记徐商罢相后温庭筠为杨收所疾,贬官事,夏承焘认为有误。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是年温璋以京兆尹贬为振州司马,服毒自尽。温璋是温庭筠远亲。道士鱼玄机以笞杀女童绿翘事,被温璋所杀。鱼玄机当死于此前数年,有《冬夜寄温飞卿》《寄飞卿》诗。有诗《赠蜀将》(自注:蛮入成都,频着功劳。)

是年后温庭筠行实皆无可考。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成就折叠诗词创作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他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诗词俱佳。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1]


折叠诗词作品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温庭筠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310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温飞卿诗集笺注》;现存词有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70首,林大春汇集《唐五代词》录70首。

温庭筠词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广记》里尚有所引录,现如今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中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如今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选《花间集》,开卷便是温庭筠词六十六首。温庭筠成为“花间词派”鼻祖,成为“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李煜、欧阳修、柳永、晏几道、李清照、陆游都视温庭筠为偶像级人物或深受温庭筠的影响。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评点《花间集》,明朝文人间一时掀起温词热,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清朝乾隆末年,一统词坛百余年的“常州词派”把温词视为经典;清代顾予咸、顾嗣立父子重新笺注温诗,父死子继,终成《温飞卿诗集笺注》。直到当代,词学大家唐圭璋、袁行霈、叶嘉莹、俞平伯、浦江清等无不解读评点温词,曲尽其妙;作家施蛰存读温词,做《读温飞卿词札记》,作家李金山为他做《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相关硕士博士论文浩如烟海,收录温诗温词选本不计其数。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温庭筠作品有传奇《乾馔子》三卷,今不传,部分篇什见于《太平广记》。《采茶录》一卷,不传。类书《学海》十卷,佚。诗文集《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汉上题襟集》十卷,皆佚。今存诗九卷,文一卷。

温庭筠工书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题温飞卿书》:“湖阴曲,温飞卿书,似平原而遒媚有态,米元章从此入门。”其书法作品今不传。[2]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家庭

世系:温彦博——温振——温翁归——温绩——温曦——温西华——温庭筠——温宪——温顗——温郢

兄弟姐妹:温庭筠有弟温庭皓,曾任武宁节度使崔彦曾团练巡官,两《唐书》有传。有姊适赵颛,见《玉泉子》;又有姊或妹适吴兴沈氏。

妻妾:原配夫人姓名不详。有妾名柔卿,是一位女诗人。

子女:温庭筠有子温宪,有诗名,“咸通十哲”之一。温庭筠有女儿嫁给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折叠绰号钟馗

温庭筠相貌丑陋,时人将他比作钟馗(传说中因相貌丑陋而落榜并撞柱自杀的士子,后成为神仙),称“温钟馗”。[3]


折叠科场救人

温庭筠自幼才华颖发,唐宣宗大中年间,进京应试,才名特盛,一时京师人士争相与之结交。但因为“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整日价和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饮酒赌博,很快就有了坏名声,让当道者觉得这样的人不能“临民”,便因为此,累年不能中第。

唐代从仕的正途是应进士试,考诗赋,所考的诗赋,都有一定的程式,很考验应试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科试之日,会给每个考生发三根大蜡烛,三根蜡烛烧完,要作完八韵的诗赋。当时有人作对联说: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八韵赋成,惊破试官之胆。唐时三条烛烧尽,八韵赋犹未写成的,大有人在。但温庭筠偏一种本领,他应试时,根本不用打草稿,把手笼到袖子里,伏在几上,信口吟诵,便能作完。时号温八吟。又谓他一叉手即成一韵,八叉手即能完篇,又号温八叉。他还是考场大救星,每次考试,与他邻铺的举子都会沾上他的恩泽,不必自己答卷,温庭筠会替他们答卷的。在大中末年,他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主考官特地让他于帘下单独应试,不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通过口授答案,暗中帮了八个人答卷。


折叠悔读南华

温庭筠尝出入宰相令狐绹书馆中,据说令狐绹待他甚是优渥。因为唐宣宗喜欢菩萨蛮的曲子,令狐绹拿了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进献给宣宗皇帝,诡言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诫温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温庭筠不久即泄于人知。

又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诗,里面有“金步摇”一词,找不到合适的对仗语,让温庭筠来对,结果温庭筠对以“玉条脱”,宣宗很是赞赏。“步摇”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因其行步则动摇,所以名之以“步摇”。“金步摇”,是以金为材质的步摇。“条脱”,是古代的一种臂饰,类似于镯子一类的东西。“玉条脱”,是以玉为材质的条脱。“金步摇”和“玉条脱”都属于人身上的饰物,金对玉,步摇对条脱,非常工整。但令狐绹不知道“玉条脱”是什么东西,出自什么典籍,于是就问温庭筠。温庭筠回答说是出自《南华经》,——也就是《庄子》。唐玄宗曾追赠庄子为南华真人,所以从那时起,有时也称《庄子》为《南华真经》或《南华经》。——并且还说《南华经》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丞相在处理公事之余,也应该读点古书。堂堂一宰相,被一布衣书生如此“教训”,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南部新书》上说,宣宗本来是要把温庭筠弄成甲科进士的,结果令狐绹从中作梗没弄成。所以后来温庭筠的诗作里有“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诗句的大意是说:于是知道(像被人嫉妒而遭遇不公)这样的遗憾,人多数都会有,后悔读了《南华经》的第二篇文章。于是人们就产生了联想,以为“玉条脱”是出自《南华经》里的第二篇文章《齐物论》。而实际上,《齐物论》里并没有“玉条脱”一语。宋代的王楙在《野客丛书》的“金条脱事”条目下,曾作过探讨。他认为“玉条脱”出自南朝梁陶弘景的《华阳隐居真诰》(简称《真诰》)一书的第一篇,所以如果温庭筠的“悔读南华第二篇”改成“悔读华阳第一篇”就说得通了。但是他在温庭筠的文集里,并没有发现“悔读南华第二篇”这样的诗句。

温庭筠还对外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唐代中书省,即是政府所在,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中国从秦汉以降,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书省更应由读书人主位,说“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令狐绹虽贵为宰相,却不读书没学问。这样的事多了,温庭筠也就开始在令狐绹面前失宠了。他后来作《题李羽故里》一诗,尾句曰:“终知此恨销难尽,孤负华阳第一篇”,即指与令狐绹之间的恩怨。


折叠拒爱才女

相传温庭筠是唐代才女诗人鱼玄机的初恋情人。温庭筠和鱼玄机的认识应当是机缘巧合。鱼玄机原名幼薇,字蕙兰。也有说是冒姓鱼氏的。其父是个落魄秀才,因病过世后,鱼幼薇母女生活无着落,只好帮着一些妓院洗衣谋生。温庭筠长得虽丑,却很风流,是个著名的浪子,喜欢在妓院里混。他就这么认识了鱼玄机。那一年,鱼幼薇也不过11岁左右。温庭筠看鱼幼薇聪明伶俐,就收她为弟子,教她写诗,也顺便照顾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后来温庭筠得到一个做巡官的机会,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他得离开长安,离开鱼玄机,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觉得什么,离开了温庭筠,鱼幼薇才觉得缺少什么,心里空落落的。鱼幼薇觉得她爱上老师温庭筠了。于是连续修书,表白心迹。温庭筠虽然风流,但师生的界限他还是坚守了。他想了好久,才想到拒绝鱼幼薇的方式,他决定把她介绍给少年才子李亿。

李亿对鱼幼薇还不错,但是李亿老家的老婆见丈夫带着鱼玄机进门就不客气了,先是打,然后赶出家门。万般无奈,李亿将鱼玄机送进一座道观内,说三年后再来接她。她成了道姑,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叫道号“玄机”的。

“过尽千帆皆不是”,三年的等待,是一场空。鱼玄机开始改变自己,不再等什么男人。她成了艳丽女道士,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宾,把个修行所变成了妓院。后来因为争风吃醋,一时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贴身丫环鞭打致死。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鱼玄机被判处死刑。那一年,鱼玄机还是个妙龄少妇,26 岁。温庭筠在千里之外,听说自己的学生落得如此下场,痛心疾首。而他自己呢,日子混得也很狼狈。在襄阳当小小的巡官时,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一起交游,喝酒,酬唱。后来,离开襄阳,去了江东,又到了淮南。每到一处,温庭筠都喜欢和歌女厮混、不检行迹。大家都知道他的词写得好,但他自己不珍惜自己的名声,总是讽刺官员,得罪了一些人。有关温庭筠品行不太好的话就这样被传来传去,传到了现在。也许,正因为温庭筠的生活经历太失意,所以,他在无意中将词中的美女写得总是那么寂寞,得不到人的欣赏。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纪唐夫《送温庭筠尉方城》: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尽绿醹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鱼玄机《冬夜寄温飞卿》: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4]

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陈廷焯《词坛丛话》:终唐之世,无出飞卿右者,当为《花间集》之冠。《白雨斋词话足本》卷七:飞卿短古,深得屈子之妙;词亦从《楚骚》中来,所以独绝千古,难乎为继。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李商隐是旧传统的结束者,温庭筠是新趋势的发扬者。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中唐以后,文人写词的渐多,温庭筠是其中写词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作家。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折叠生平考证

后世对温庭筠生平和创作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证。学界对温庭筠生平的研究论著主要有:夏承焘的《温飞卿年谱》、邹啸的《温飞卿与鱼玄机》《温飞卿与柔卿》、顾学颉的《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旧注辨误》《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温庭筠交游考》、陈尚君的《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也谈温庭筠生平之若干问题》、王达津的《温庭筠生平之若干问题》、黄震云的《晚唐诗人温庭筠是温彦博的七世孙》《温庭筠籍贯及生卒年》《对〈温庭筠生年新证〉一文的意见》《温庭筠累年不第偃蹇终生及其原因考》、牟怀川的《温庭筠生年新证》《关于温庭筠生平的若干考证和说明――兼驳〈意见〉》《温庭筠从游庄恪太子考论》《温庭筠改名案详审――兼辨两〈唐书·温庭筠传〉之误》、徐陶的《温庭筠入蜀考辨》《温庭筠从宗密禅师结社考》《温庭筠开成年间事迹考》、刘范第的《温庭筠贬谪时地辨》、彭志宪的《温庭筠未曾再贬及有关问题》、殷大云和黄震云的《温庭筠生平纪事和诗文系年(上、下)》、梁超然的《温庭筠考略》、成松柳《温庭筠研究》、黄立芹《温庭筠“士行尘杂”考辨》等。


折叠作品研究

学界对温庭筠的文学创作的研究论著主要有:叶嘉莹的《温庭筠词概说》、江华清的《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平甬的《温庭筠——花间鼻祖》、吴恕的《词的开山大师温庭筠》、刘兆熊的《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刘中酥的《唐末文坛巨柱温庭筠》、李东乡的《温庭筠词试论》、沈曾植的《温飞卿诗集兰畹之意》、温廷敬的《读温飞卿诗集书后》《温飞卿诗发微》、林邦钧的《温庭筠和他的诗》、王翊群和朱嘉耀的《试论温庭筠诗歌的积极意义》、黄震云的《温庭筠的诗歌艺术特色》、孙安邦的《试论愤世刺时的温庭筠》、张晶的《温庭筠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交融――温庭筠乐府诗散论》、俞明仁的《温庭筠散论》、王希斌的《论温庭筠乐府诗的思想内容》《绘阴柔之色写阳刚之美――论温庭筠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刘尊明的《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禅与诗――温庭筠艺术风格成因新探》、山木敏雄的《试论温庭筠文学的一个侧面――时间流逝中的不安定存在》、成松柳的《温庭筠诗歌艺术风格初探》、黄昆的《衰绝晚唐――飞卿:温庭筠诗歌简论》、张巍的《温庭筠的诗法和词法》、管升攀的《温庭筠词风成因追溯》等。[5]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11: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什么 李商隐与温庭筠并称什么
2020-02-22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得此合称是因为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承受六朝的余习,色彩艳丽,笔调柔婉,故有此并称。温庭筠与李商隐的作风、成就并不完全一样,李商隐诗在讽喻时政和寄情深婉方面,超过了温庭筠,但用典过多,命意晦涩之病,又甚于温诗。

33e7ab795d8556c9.jpg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流传至今的诗作也非常多,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9f70268dd99fccc1.jpg

  温庭钧简介

  温庭筠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今山西祁县人,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12: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十三回,批曰:“作者用史笔也。”“史笔”的意思是说这里所描写的是真实事件。什么真实事件
《红楼梦》第十三回,靖藏本有回前批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史笔”的意思是说这里所描写的是真实事件。什么真实事件?...展开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3个回答#热议# 应届生在签三方时要注意什么?
袁枚编造曹雪芹
2019-10-14
关注
第五回在秦可卿判词旁边脂批说了,“判中终是秦可卿真正死法,真正实事。书中掩却真面,却于此处透逗”,说明她的真实身份是上吊死的。第十三回开头写的,“一步行来错,回首已百年,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也表明她实际是个历史有名的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22: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王熙凤说宝黛二人“黄鹰抓住鹞子的脚——扣了环”,到底什么意思
君笺雅侃红楼 2019-06-17   |  623阅读  |  2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三十回因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清虚观提亲事闹的不可开交,直到贾母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才让二人深深咀嚼出其中韵味。争执止住却又拉不下面子互相道歉。最终还是贾宝玉让步,去到潇湘馆认错为是。不想二人相对无言引泣的一幕被奉贾母命令过来劝合的王熙凤看到,回去就和贾母渲染,说二人已经和好,正是“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看过原文都知道宝黛二人并没有这样,王熙凤当众这么渲染有什么用意呢?先看原文怎么说。



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 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 两个都扣了环了,哪里还要人去说合? ”

王熙凤这话说得夸张,却绝不是诙谐闲话,其中透露出三个意思。

第一,安贾母的心
宝黛二人这次大闹非常严重,贾宝玉又是砸玉又是寻死,林黛玉吐药痛哭肝肠寸断。以前二人虽闹,却没这样严重。闹如此重,贾母说了也不听,可谓少见。

对贾母来说,宝玉、黛玉手心手背都是肉。最亲的两个孩子不省心,老人家自己气哭了不算,别人也不得安宁。这硬派王熙凤去劝合就是关心则乱,王熙凤回来一定不可以说自己如何劝说起了效果,最好是兄妹二人自己和好了才能安贾母的心。她用“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形容二人和好如初,贾母才会彻底放心,是王熙凤的聪明之处。



第二,王熙凤的语言魅力
王熙凤作为贾母孙媳妇,每日都要在贾母跟前奉承承欢。如何将日常乏味的交流变得生动有趣,是王熙凤的本事。

王熙凤本人不读书,性格爽朗淘气。从小跟着贾家王家的男孩子上房揭瓦,早养成很多市井气。贾母当初替王熙凤介绍,就说她是贾家有名的“泼皮破落户”,也就是无赖。无赖嘴里说的当然都是市井俚语。对此李纨也深有体会。面对王熙凤对她的收入妒忌,李纨无奈说:

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疯说了两车无赖的话,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剥两的。这东西,亏她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她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丫头,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李纨老实人,大家闺秀。不懂得王熙凤为什么会一套一套的话说不完。其实王熙凤也不容易。她为了让贾母高兴,也是无所不用其极。“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不过是日常的缩影,贾母就喜欢她这样逗笑开心。



三,宝黛爱情成型
曹雪芹当然不会如此平淡安排这句歇后语。细分析“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儿了”这句歇后语,其实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初生情感的外在表现。

黄鹰和鹞子本就是一类,俗称雀鹰。是古人经常用来训练打猎追击鸟雀的。黄鹰的特性是爪子有力,扣住鸟雀它不松开很难分开。王熙凤将贾宝玉和林黛玉戏称为黄鹰和鹞子,表达出两个意思。


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同一类人。二人更有共同语言,互相有情。薛宝钗是不错,却不能像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同类相吸引。这与王熙凤平时调侃林黛玉要给贾宝玉做媳妇一以贯之。贾母也喜欢听。

第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太深,分不开了。

二十八回之前,根据周汝昌先生的观点认为“茶”不断的出现在宝黛二人以及王熙凤之间。王熙凤还让贾宝玉没头没尾的记下一笔类似聘礼的账目,贾家大有为宝黛二人“议婚”的势头。不想二十八回贾元春赐下节礼,薛宝钗与贾宝玉一个样,才阻止了“议婚”,到四十回,王夫人已经公然和林黛玉说“我们不喝茶”。茶作为古人议婚中非常重要的“下茶之礼”,有非常强烈的隐喻。



王熙凤在元春赐节礼,到清虚观打醮后引起的宝黛“大战”心知肚明。借“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委婉表明,宝黛二人才是良配,两人是一类人,感情分不开。提醒长辈不要棒打鸳鸯。可惜,王熙凤这片苦心付诸东流了。最终,宝黛二人有缘无分,也让她之前的努力推动白费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关注
undefined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
共 5862 篇原创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1)
来自: 君笺雅侃红楼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薛宝钗荼毒的靛儿不简单,曹雪芹借靛字写出宝钗对林黛玉的不满
下一篇: 红楼梦:贾赦次子贾琮极少出现真不重要么,一定别被曹雪芹瞒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06: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说宝黛二人“黄鹰抓住鹞子的脚——扣了环”,到底什么意思?
回答问题收藏问题分享5回答·1261阅读
举报

作家王天祥
2019年06月18日·作家


关注
人说, 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我赞成。同理,对于读《红楼梦》来说,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种不同感悟。看看一百多年来红学家们唇枪舌剑的热烈争论就理解了。为什么?因为读者们的年龄阅历文化水平理解水平感情经历等等等等各不相同,更别说三观有别了!单就王熙凤对贾母汇报宝玉和黛玉斗气后而今的表现一一黄鹰抓了鹞子的脚一一扣环了的话,就足以出版一部诠释集了。其实各种理解见仁见智,无所谓对错。除非十分离谱!我们可从另一个角度去想王熙凤如此说的意思。第一,凤姐首先要考虑贾府的老祖宗喜欢听宝黛和好的结果,因为宝玉是命根子黛玉是心尖子。有一个不好贾母也不开心。第二,这汇报不但结局要让贾母放心,说话的形式也必须逗贾母开心。百精百灵的风姐深知这两条是基本原则,所以就天才地引用了一句生动有趣的村俗歇后语。第三,宝玉和黛玉正处于懵懵懂懂的青春期热恋期中,一会儿好一会儿恼,一男一女没有一个清醒的,正如凶猛好斗的黄鹰和鹞子,同类不同种,常把对方当做猎物攻击。而双方进攻的武器都是坚硬锐利的爪子,所以一旦接触必然是双方的爪子互相紧紧抓住,自然就是扣环了。这扣环儿的意思,既是宝黛赌气斗嘴的形象,也是和好相亲相爱的形象。至于说到贾母从心里盼着宝黛结为夫妻之说,我则不敢苟同。因为贾母是老祖宗,是贾府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更是贾府实际上的掌舵人。宝玉的婚姻,关系着家族发展的长远大计,终久选黛玉和宝钗谁做宝玉的妻子更符合贾府未来…相信大家懂得的。


13

1
收藏
分享
举报

读书工
2019年06月22日·高级政工师


关注
问题:王熙凤说宝黛二人“黄鹰抓住鹞子的脚......扣了环了”,到底什么意思?
意思是前面宝黛两个人斗嘴赌气不说话不往来的,现在好了,握手言和了。黄鹰和鹞子都是猛禽,爪子非常厉害,互相抓住就是紧紧的不会松开的,像被环子套住一样,脱不了。《红楼梦》中是贾母对这一对“冤家”今日吵明日和,时风时雨的,感到担心,让王熙凤去看看,去劝说一下。王熙凤去了,看到他两又好到了一处,于是用这个俗语来打比方,告诉贾母他两又重归于好了,不要担心。书中具体是这么写的。


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和,谁知两个人在一块儿对赔不是呢,倒像“黄鹰抓住鹞子的脚,两个人都扣了环了”!哪里还要人去说呢?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
这个话从王熙凤口里说出,还引用了这个歇后语,真是恰如其分,既符合凤姐心直口快的性格,也把宝黛二人当前和解的状况准确得表达了出来,其目的是为了让贾母放心。王熙凤作为过来人,其大概要表达以下几种意思。


一是恋爱中男女互相斗嘴、打情骂俏是常有的事,没有才不正常,这个正是互相加深感情的一种方式,贾母不必为他们两个人的小吵小闹抄心。

二是用黄鹰和鹞子打比方,也是说他们吵是吵,那不过只是一时风一时雨,过后马上就会好的,就会对赔不是的,就像黄鹰抓住鹞子一样,他们只会越抓越紧,如果没人干涉,是决不会撒手的。


三是恋爱中有试探有猜疑,也是很痛苦的,还有第三者的介入,也要时刻警醒和提防。所以哭哭啼啼、发誓赌咒也在所难免。想起来,这个黄鹰鹞子相互扣住,那么有力,也是一种痛苦。但是这种痛苦,也是情愿的。不是有一句流行的话说,“伊人虐我千万遍,我待伊人如初恋”。


11

1
收藏
分享收起全文
举报

君笺雅侃红楼(提问者)
2019年06月22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已关注
《红楼梦》第三十回因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清虚观提亲事闹的不可开交,直到贾母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才让二人深深咀嚼出其中韵味。争执止住却又拉不下面子互相道歉。最终还是贾宝玉让步,去到潇湘馆认错为是。不想二人相对无言引泣的一幕被奉贾母命令过来劝合的王熙凤看到,回去就和贾母渲染,说二人已经和好,正是“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看过原文都知道宝黛二人并没有这样,王熙凤当众这么渲染有什么用意呢?先看原文怎么说。

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 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 两个都扣了环了,哪里还要人去说合? ”

王熙凤这话说得夸张,却绝不是诙谐闲话,其中透露出三个意思。

第一,安贾母的心
宝黛二人这次大闹非常严重,贾宝玉又是砸玉又是寻死,林黛玉吐药痛哭肝肠寸断。以前二人虽闹,却没这样严重。闹如此重,贾母说了也不听,可谓少见。

对贾母来说,宝玉、黛玉手心手背都是肉。最亲的两个孩子不省心,老人家自己气哭了不算,别人也不得安宁。这硬派王熙凤去劝合就是关心则乱,王熙凤回来一定不可以说自己如何劝说起了效果,最好是兄妹二人自己和好了才能安贾母的心。她用“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形容二人和好如初,贾母才会彻底放心,是王熙凤的聪明之处。

第二,王熙凤的语言魅力
王熙凤作为贾母孙媳妇,每日都要在贾母跟前奉承承欢。如何将日常乏味的交流变得生动有趣,是王熙凤的本事。

王熙凤本人不读书,性格爽朗淘气。从小跟着贾家王家的男孩子上房揭瓦,早养成很多市井气。贾母当初替王熙凤介绍,就说她是贾家有名的“泼皮破落户”,也就是无赖。无赖嘴里说的当然都是市井俚语。对此李纨也深有体会。面对王熙凤对她的收入妒忌,李纨无奈说:

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疯说了两车无赖的话,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剥两的。这东西,亏她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她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丫头,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李纨老实人,大家闺秀。不懂得王熙凤为什么会一套一套的话说不完。其实王熙凤也不容易。她为了让贾母高兴,也是无所不用其极。“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不过是日常的缩影,贾母就喜欢她这样逗笑开心。


三,宝黛爱情成型
曹雪芹当然不会如此平淡安排这句歇后语。细分析“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儿了”这句歇后语,其实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初生情感的外在表现。

黄鹰和鹞子本就是一类,俗称雀鹰。是古人经常用来训练打猎追击鸟雀的。黄鹰的特性是爪子有力,扣住鸟雀它不松开很难分开。王熙凤将贾宝玉和林黛玉戏称为黄鹰和鹞子,表达出两个意思。

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同一类人。二人更有共同语言,互相有情。薛宝钗是不错,却不能像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同类相吸引。这与王熙凤平时调侃林黛玉要给贾宝玉做媳妇一以贯之。贾母也喜欢听。

第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太深,分不开了。

二十八回之前,根据周汝昌先生的观点认为“茶”不断的出现在宝黛二人以及王熙凤之间。王熙凤还让贾宝玉没头没尾的记下一笔类似聘礼的账目,贾家大有为宝黛二人“议婚”的势头。不想二十八回贾元春赐下节礼,薛宝钗与贾宝玉一个样,才阻止了“议婚”,到四十回,王夫人已经公然和林黛玉说“我们不喝茶”。茶作为古人议婚中非常重要的“下茶之礼”,有非常强烈的隐喻。

王熙凤在元春赐节礼,到清虚观打醮后引起的宝黛“大战”心知肚明。借“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委婉表明,宝黛二人才是良配,两人是一类人,感情分不开。提醒长辈不要棒打鸳鸯。可惜,王熙凤这片苦心付诸东流了。最终,宝黛二人有缘无分,也让她之前的努力推动白费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展开阅读全文

5

0
收藏
分享
举报

硬核佬
2019年06月21日

关注
王熙凤说宝黛二人“黄鹰抓住鹞子的脚——扣了环”到底什么意思?

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分析,我觉得这是借王熙凤之口把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做了另一个角度的诠释和描述。试从三个角度说明如下,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近义词作为注解。


第一,两人爱得深——心心相印
扣了环就是环环相扣,在这里就是心心相印的近义词。我们还可以想象是十指紧扣的意思。

情侣间的十指紧扣想必再紧也没有一黄鹰一鹞子的利爪扣得紧吧!这样的描述可谓非常形象又入朩三分。

第二,两人爱得苦——苦命鸳鸯
黄鹰和鹞子都属猛禽之属,爪子便是捕猎的利器。而宝玉和黛玉本不是如此凶猛的人物,特别是黛玉,梨花带雨娇羞羞,凤姐偏偏要用这两种猛禽来作对比,是为了反衬两人的感情纠葛就是为了说明两人爱得苦,这里会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近义词“苦命鸳鸯”。以凤姐的个性特点来说,她是瞧不起鸳鸯的,她的眼里心里都是如黄鹰、鹞子般的快准狠。

第三,两人爱得真——打情骂俏
“黄鹰抓住鹞子的脚——扣了环”,试想,虽同为猛禽,但鹰比鹞要大,攻击力更强,可以主动攻击,把鹞当成猎物,但是抓的不是其它任何部位抓住的却是爪子,说明这不是攻击,更像是一场游戏一场嬉闹,换句话说,就是“打情骂俏”。我们可以联系原文中的相关情节,这是宝玉黛玉发生摩擦吵架之后又和好了,凤姐向老祖宗汇报情况时打的一个比喻,所有人都知道宝玉黛玉的感情,凤姐这么一说大家很自然的就会想到这无非就是一场“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嬉闹。

最后再说点题外话的就是,从这一个比喻当中所作的三点解读,各位看官如果认为似乎是这么个道理,那就是从侧面证明《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精妙和伟大。细细品读,滋味越浓且余味悠长。

——end——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07: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贾宝玉“讽刺”贾元春鼠目寸光,贵妃的高贵难掩她的幼稚无知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总说贾元春“目光短浅”,有两件事被她插手后都导致极糟糕的结果。

一,下旨让贾宝玉和众女儿住进大观园。从实际结果来看,贾宝玉离开贾母住进大观园的唯一好处,就是替王夫人从贾母手中夺回了儿子的监护权。






可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贾宝玉失去长辈看顾管教,开始偷看禁书,与林黛玉谈恋爱,在王夫人跟前调戏金钏儿,脚踢袭人,与碧痕洗澡两三个时辰……如果不是被贾政及时一顿暴打醒悟,很难说不成了另一个“薛蟠”!

就说宝黛之情的发生和发展,在当时就惊世骇俗。尤其没有长辈及时发现归正,万一小儿女真情不自禁做出无法挽回的事,不光身败名裂,怕是命也不要了!尽管宝黛之情是美的,却不改当时被定为私情、丑祸、不才之事,以及贾母口中“贼情”的事实。

如果贾宝玉身在大观园外,不说宝黛之情进展不可能那么快,就说有情也当适可而止,未必真到了日后那般生死不渝“终身误”的境地。

元春此举任性又无知,可是现实意义太坏。尽管曹雪芹借此让贾宝玉和众人住进大观园中演绎出精彩故事。但不表示此事正确,更彰显了贾元春的任性、短视和自私。






二,贾元春省亲回来第一句话,就说“花溆即可,又何必蓼汀”,随后又修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被她去掉的“蓼汀”“香玉、绿玉”都代指的是林黛玉。再到端午节赐节礼,她给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礼物一样。打醮清虚观时张道士突然提亲,说的小姐也类似薛宝钗,凡此种种背后,都在暗示贾元春支持薛宝钗,反对林黛玉的立场。

显然,贾元春的表现,说明她支持王夫人选择的金玉良姻,反对贾母选择的木石姻缘。按说姐姐对兄弟媳妇的“选择”表达看法也不算大问题。但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古代女儿出嫁后对娘家的“干涉”是极其无礼又不得体的行为,尤其是她身为贤德妃,更要谨慎行事。

关于钗黛之争,曹雪芹很明确的表达出贾府在选择未来两条发展之路的争驰和分歧。

金玉良姻,代表富贵传家。木石姻缘,代表诗书传家。究竟谁好谁坏,书中早有答案。






林黛玉初来贾府,作者专门安排她“参观”了荣禧堂。荣禧堂上有一幅东安郡王穆莳送给贾府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意思是祝福贾府子孙青出于蓝胜于蓝,家族兴亡满床笏。

那么,贾府究竟如何才能够达到和实现这样的气派景象?答案就是“穆莳者,木石也”!

唯有木石姻缘才能够造就贾府的辉煌和绵延不休。曹雪芹设计木石姻缘,就是贾家未来破而后立自救的关键。林黛玉被安排与代表荣国府女主人身份的荣禧堂关联,说明她具备“女娲补天”之能,是真正能够引领贾府传世,走向诗书传家的“木石姻缘”。

从秦可卿托梦两件事,就知道贾府抄家败亡不可避免。如何在瓦砾废墟上重建贾家一如“女娲补天”?有能力通过教育让贾府再度人才济济兴盛的人,显然不是薛宝钗而是林黛玉。偏偏贾元春就反对林黛玉和木石姻缘,成为那个真正“有眼不识真香玉”的人。

所以她前脚一去,贾宝玉随即就给林黛玉讲说了一个“小耗子偷香芋”故事。这个故事有好几层含义,但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在讽刺王夫人、贾元春等一些贾家人鼠目寸光,“有眼不识真香玉”。






“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林黛玉是“真香玉”,是贾宝玉认可的两全其妙的“红香绿玉”,是有能力让贾家未来子孙“暮天新雁起汀洲”的“大雁”,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木石”。

贾元春将“香玉”去掉改为怡红快绿,就表明她鼠目寸光丢了西瓜捡芝麻,有眼不识真香玉。所以,当贾宝玉不放弃写“绿玉春犹卷”时,薛宝钗提醒他:“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贾宝玉为了贾元春,被迫遵从薛宝钗提示换成“绿蜡春犹卷”。贾元春满意了。殊不知绿蜡虽也好,如何比得绿玉!






绿玉比喻为林黛玉,绿蜡比喻为薛宝钗。二者远看类似,本质差别极大。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本质差别。贾元春舍黛玉选宝钗,彰显其目光短浅,缺乏上位者的眼光心胸,只是一己私情任性而为。

贾元春最终因幼稚害了自己,也拉着贾家一起和她万劫不复。

根据脂批《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以及五月榴花神潘淑卷入权力斗争被缢死的伏笔,可知元春结局就是在一场“马嵬驿之变”中被皇帝赐死。贾府随后像杨家、杨国忠一样被抄家。

更可笑的是她直到死后,才想起爹娘家人的安危,想要报信都不可能。还是那句话:早干什么去了,悔之晚矣!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10-07 10:47・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9: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出殡路上,曹雪芹为何安排贾宝玉偶遇二丫头?有三大用意
2021-11-10 20:54:33 来源: 少读红楼  举报
31
分享至
《红楼梦》第十五回写在秦可卿出殡的路上,凤姐半路上在一处农庄更衣,也就是上厕所,然后宝玉、秦钟在农庄内各处玩耍,最后乡村女孩二丫头出场,作者于是开启了一大段宝玉乡村艳遇情意绵绵的描写。

这一回里写二丫头,无一字写及她的容貌与衣着,全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然而二丫头美丽活泼勤劳的形象仍然跃然纸上,让宝玉一次次犯了花痴病,让读者过目不忘。

小说里写才情与美貌兼具的女子,当然是大观园里最多。这偌大园子里,有出生于富贵之家如宝钗黛玉湘云者,亦有出生于贫寒之家如邢岫烟,可是在大观园之外,那些散落在民间乡野的才貌女子,一如遗落在草丛荒野之中的璀璨宝玉,在阴沉的天宇下,在萧瑟的荒村古寺,在寂寞的黄昏秋夜,如晚霞星辰般光彩照人,闪闪夺目。

她们当中,宝玉在农庄邂逅的二丫头,就是最为耀眼的那一颗。

我们知道,《红楼梦》向来无闲文,所以这一回里对乡村女孩二丫头的一段纺织描写,还有秦钟在一旁的打趣调笑,若我们把它们只是当作寻常游戏笔墨草草看过,那可就真是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了。



第一个作用当然是与大观园的才貌女子们作一对照。作者写女子之美,当然要写尽她们美的各具特色、仪态万方,所以既要写黛玉的病态美,也要写宝钗的端庄美,还要写湘云的豪放美,更要点缀描写乡村女孩二丫头如《边城》小说里翠翠一般的天然美、野性美,她们都是一缕来自山野的风。

第二个作用是为八十回后贾府败落,写巧姐流落乡野后靠纺绩为生,预作伏笔预言式的描写。

这一回里写二丫头纺织,动作熟练,一派天真,言语之间,自信满满。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

小说第五回预写巧姐结局,有一句描写是: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这一幅荒村美人纺绩图,与十五回里写二丫头纺织,互为补充,遥相呼应。

只不过,二丫头那日的纺织,满溢农家女孩的自信与欢乐,巧姐后来的纺绩,却弥漫着侯门小姐流落民间的感伤与凄凉。不过,在一众贾府薄命女子中,因为得遇刘姥姥,巧姐的人生结局,仍然让我们倍感欣慰。



另外,第十五回里写在宁府送殡的路上,邢夫人王夫人等人中途都未歇息,只有凤姐带着宝玉秦钟一干人等,在农庄内短暂停留歇息。

在一众村姑庄妇艳羡的目光中, 凤姐完成了她排场十足的茅堂更衣、净手、吃茶,以及遍赏村里人等一系列豪门表演,然后这一群富贵客车轻马快,绝尘而去,留给村里人说不尽的羡慕与感叹。

彼时志得意满的凤姐,再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唯一的女儿,也会沦落到和这一群她正眼也不会瞧一眼的庄稼人为伍的地步。

对二丫头情牵意惹、恋恋不舍的宝玉,亦不会想到,他欢喜的农家生活,他羡慕的纺绩生涯,有一天会成为巧姐生活的全部。

第三个作用则是,这一回安排二丫首次出场,其实是为八十回后写贾府败落宝玉落难,再遇二丫头做伏笔。

或许,又是在春暖花开的某一日,早已沦落到乞讨为生的宝玉,再次偶遇已然结婚生子的二丫头。二丫头认出了当年的富贵公子,如今是“展眼乞丐人皆谤”,不胜唏嘘,后来也如刘姥姥一般,慷慨无私地给予了宝玉力所能及的最大帮助。

小说第十五回写二丫头出场,描写文字时,“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



如果我们把这一句和第十九回写宝玉在袭人家偶遇袭人的两姨妹子,那个红衣女子对照着看,就会发现这一回里,通过袭人之口,对这个红衣女子的介绍文字也是,“如今十七岁”,可是,却“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二丫头后来的人生轨迹和她其实是一样的。

她们都出身贫寒之家,都早早许了人家,十七岁一过,也都纷纷嫁人,过上相夫教子的安稳人生。

宝玉替她们可惜,可是作为读者,我们倒正要替她们高兴和庆幸。没有生在富贵之家,才是她们一生最大的幸运与幸福。

先写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小人物,然后暗写后文小说里重要人物的相似遭遇,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在红楼小说里还有很多,并不止二丫头这一处。

例如小说第二回写贾雨村在智通寺遇到的一个老和尚,描写的文字是“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实际上也是八十回后宝玉出家为僧,在荒野古寺煮粥而食的凄惨生活境况的真实写照。

没有对比就没有那一份别具风采的乡野之美;没有偶遇就没有后文的宿命暗合;没有宝玉的这一份情深缘浅,也就没有后来二丫头的那一番慷慨相助。

或许,这就是小说里二丫头存在的全部意义。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9: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秦可卿出殡路上,王熙凤为什么突然带着贾宝玉跑到农庄更衣?
2023-08-14 06:30 发布于:安徽省
秦可卿出殡路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王熙凤带着宝玉、秦钟等人进入一个农庄更衣暂歇。

秦可卿出殡是贾府的一件大事,在贾珍的操办下,可以说十分隆重奢华,原文说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

这么隆重奢华的贵族丧事,为什么曹公忽然写到了一个看上去跟秦可卿葬礼完全不搭边的农庄呢?

而且,曹公写这个农庄,并不是一笔带过,而是有详细描写,其中还写到了一个叫二丫头的村姑。

忽然插入的农庄,跟秦可卿的奢华葬礼,看上去格格不入,但也正因这格格不入,让我们看到了古代贵族和平民之间阶层的贫富差距。

因为王熙凤等人要暂时在庄里更衣歇息,所以早有家人将众庄汉撵尽。古代男女授受不亲,为了接待王熙凤,贾府的奴才们早就把村子里的男人都撵出去了。



这就是贵族阶层的特权。我们要暂时征用你们的村庄,还请你们务必配合。其实这哪里是配合啊,完全就是强制性的驱逐。

虽然王熙凤临走时,赏了庄里不少东西,这是贾府的待下宽厚,换成那霸道人家,一分钱不出,庄人一样得好好接待。

我一度怀疑,曹公写这一幕,跟自己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他晚年曾著书黄叶村,落难后的他,是否曾有过相似经历呢?

也有人认为,曹公忽然写农庄,可能是为了伏笔后文,日后贾府败落,贾宝玉成为乞丐,从城里走到城外乞讨,可能会再次走到这里,甚至又一次碰到二丫头。

熟读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红楼梦里真正的庄农,只有刘姥姥一家人,但前八十回里曹公并没有通过刘姥姥写农庄如何如何。

反而是通过刘姥姥这个乡野农妇的眼睛,写了豪门贾府的气派。这一次,恰恰一反常态,又通过贾宝玉这个贵公子的眼睛,一写农庄的朴实。



原文说宝玉,“凡庄农动用之物,皆不曾见过。”这与一进荣国府见到王熙凤屋里的自鸣钟不知为何物的刘姥姥有异曲同工之妙。

乡野农妇不识西洋自鸣钟,富家公子不认农家物事,多么强烈的对比。

此时的宝玉,就像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见到什么都好奇,那些农具,不知道叫什么名,也不知道干什么用的。

不愧是富家公子啊,哪里见过这些东西。要说宝玉去过的农家,除了这个农庄,估计也是后来的袭人家了。

但袭人家已经过活了起来,估计也不会像这个农庄一般,有那么多农具。这是贾宝玉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农庄、农具、 农人。

此时的他,一定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从富贵公子沦入要饭的乞丐,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那时的他,连庇护之所,果腹之物都没有,过着连农人都不如的流浪生活。



要说的还有王熙凤,此时的她,无限风光,可她所拥有的这一切,就像判词里说的,如同站在一座冰山上的雌凤一样,是靠不住的。

那冰山,是贾府,是她手里的管家大权,是她眼下拥有的看上去可以使他风光的一切,但却早晚都会消逝,而那被声色货利所迷的雌凤,早已没有了飞翔的能力,等到冰山消融,等待她的,也终是死路一条。

王熙凤的结局也十分悲惨,是哭向金陵,是死后性空灵。87版红楼梦对此进行了合理的推断,贾府败落后,王熙凤与贾宝玉等人身陷狱神庙。

凤姐最终因掏空身体而病逝于狱中,死后一床破席就是她最后的归宿。再看此时的凤姐,大权在握,管理宁荣二府,风头正盛,却不知,她日后落得个破席裹身的结局。

看上去与秦可卿葬礼毫无干涉的农庄,其实曹公正要通过这一富一贫一冷一热中写出贫富间巨大的反差,埋下命运的伏笔。然而,等我们真正有所警醒时,一切可能都晚了。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9: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除了多情,他的身上至少还有三种可贵品质,很少有人能及
四夕读名著
2020-05-22 21:15
《红楼梦》中的宝玉是怎样一个人?我想多数读者会说他是一个博爱而多情的人。宝玉确实多情,但这并不是曹公要塑造的宝玉最大的特点,作者实际上不想把宝玉塑造成一个富贵之家的多情种。因此在小说细节处,曹公极力的突出了宝玉的其他几种可贵品质。只有读懂了作者在细节处的良苦用心,才能读懂宝玉。

宝玉多情而不淫
宝玉多情,但是不淫,所以在《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入太虚幻境后,警幻仙子对宝玉说了如下的话:
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摘自《红楼梦》第五回)
上面警幻仙子的这段话,其实就是在说:宝玉的痴情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上的感受,不涉及实质上的情欲,这就是说宝玉多情而不淫。

宝玉的多情可通过两件事来说明;第一件事就是《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中描写的“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一节。在这一回中宝玉帮着平儿理完妆,等平儿去了之后,宝玉因在平儿跟前稍尽了片心而心中怡然自得。但是又想到聪明清俊的平儿比黛玉还薄命,宝玉不禁又伤感落泪,还不忘替平儿熨了衣服,洗了手帕。
当时作者写道宝玉的心情是“又喜又悲”,喜的是:终于在平儿跟前尽了自己的一点心意。悲的是:平儿这样聪明俊秀的女孩子,无父母兄弟,虽然在凤姐房中伺候,可是贾琏不知怜香惜玉,凤姐又好妒,宝玉替平儿的薄命而难过。对于平儿,宝玉无论是喜,还是悲,都只关乎‘情’,无关于‘欲’。

第二件事就是《红楼梦》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一节,当时宝玉替香菱想办法换弄脏了的石榴裙,关于宝玉的内心活动,原文有如下描写:
(宝玉)一壁里低头心下暗算:“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与了这个霸王。”因又想起上日平儿也是意外想不到的,今日更是意外之意外的事了。(摘自《红楼梦》六十二回)
从上面这段宝玉的内心活动就可以看出:宝玉帮着平儿理妆,又帮着香菱换石榴裙,虽然所对的人不同,但是其中的‘情’却是一理。宝玉无论是对平儿、还是对香菱,愿意亲近她们,是因为她们都是极其难得的清俊聪明女子。替她们难过,是因为她们都是身世可怜的人。宝玉不过是愿意在她们跟前尽一点自己怜香惜玉的心罢了,对她们本人并无他求。
宝玉除了多情而不淫,另外还有三种很少有人能及的可贵品质,具体分如下:

一、宝玉富贵而不骄
《红楼梦》中的宝玉是贾母的命根子,又从小在贾母身边养育,所以宝玉在贾府向来是众星捧月。宝玉的娇生惯养是贾府任何一个女孩子都没法可比的,可是宝玉身上却没有丝毫的骄气,在姊妹们跟前,永远是一副恭顺小心的模样。见了家里的仆人,也从不吆五喝六的,对家里的丫环又格外的温和,虽然贵为公子,但是贾府上下无人怕宝玉。
宝玉见了外人,也是丝毫没有骄横跋扈之气,比如《红楼梦》第七回见了秦钟,宝玉自己倒先自惭形秽起来,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秦钟恨自己生于清寒之家,被‘贫窭’限住了,而宝玉却恨自己生在了富贵之家,被‘富贵’荼毒了。

又比如在《红楼梦》第十五回,宝玉随众人给秦可卿送殡,途中经过一个村庄,见到人家炕上的纺车觉得稀奇,便动手转了起来,二丫头嚷道:“别动坏了!”,跟着宝玉的小厮忙着大声呵斥阻拦,倒是宝玉陪笑道“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
更是在《红楼梦》三十九回中,姊妹们都笑刘姥姥粗俗,唯有宝玉却对刘姥姥说的话坚信不疑,还能体贴刘姥姥的不易,把妙玉不要的杯子留给刘姥姥让她卖了度日。这样的宝玉虽然生于富贵之家,虽然娇生惯养长大,但天性温和,丝毫没有富贵之家的骄逸,很是难得。

二、宝玉善良而仁爱
善良仁爱是宝玉最大的特点,所以在《红楼梦》二十一回中,袭人和宝玉冷战,宝玉一个人冷冷清清的很是无趣,当时作者写到宝玉的内心活动是“待要赶了他们去,又怕他们得了意,以后越发来劝;若拿出做上的规矩来镇唬,似乎无情太甚。”,一个做爷的人,竟然对身边的丫环手足无措,不是宝玉蠢笨,而是宝玉善良,不忍心对身边的人用规矩与手段来辖制压迫。

比如《红楼梦》二十五回中,贾环因为记恨宝玉,故意把蜡灯打翻,想要烫瞎宝玉的眼睛,王夫人看着着实心疼,把赵姨娘数落了一通,宝玉不顾自己疼痛,说道“有些疼,还不妨事。明儿老太太问,就说是我自己烫的罢了”。《红楼梦》六十一回中,贾府丢了东西,因为牵扯到了好几个人,宝玉便将所有事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为的是众人免受责罚。

正是因为宝玉有与众不同的仁爱与善良,所以在当时世人眼里,宝玉就是个呆子。因此小说三十五回中,傅秋芳家的婆子来看宝玉,玉钏把汤碗打翻,宝玉自己烫了却问玉钏疼不疼,被婆子们嘲笑“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更是嘲笑宝玉“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而作者这么写就是要告诉我们读者:当时的世人,把善良当软弱,把仁爱当糊涂,所以后来人才会写出《西江月》二词来批判宝玉。

三、宝玉贫贱而不移
宝玉除了以上的几个优点,还有一个很可贵的品质,就是贫贱不移。从《红楼梦》中金荣、香怜、玉爱等在学堂中发生的事情我们就可以知道,在《红楼梦》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龙阳之事是司空见惯的。而且像金荣、香怜、玉爱这样愿意和薛蟠结交,主要是为了图薛蟠的银子和吃穿。这就说明古代女子可以凭借美貌获取财富,男子如果生得一表人才,也是可以通过外貌获取财富的。
落魄后的宝玉只要肯放弃尊严与人格,是完全可以通过另一种途径活下去,可是这样的宝玉就不是‘宝玉’了。他宁可受尽世人的冷眼与诽谤,也不肯入仕途,也不要放弃尊严与人格。宝玉的这种贫贱而不移的坚定意志与坚贞不渝的品格在当时来说是极其可贵的。

结语:读《红楼梦》,如果读不懂宝玉,我们会和小说中的其他世人一样,嘲笑宝玉软弱无能,嘲笑他撑不起家业。可是我们从曹公描写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宝玉,不得不说宝玉可称得上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实在的说,当我们把自己代入到宝玉的角色中的时候,我们能否做到像宝玉一样多情而不淫、富贵而不骄、且又善良仁爱呢?当我们如宝玉一样在遭遇了家破人亡、从云端跌入泥潭之后,受尽世人嘲笑与冷眼之时,能否做到贫贱而不移呢?所以说,宝玉身上以上几种品质,很少有人能及,也很难得,很可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9: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一向花心好色,为何却对这个清秀女子表现出了厌烦抵触
播报文章

尔雅谈娱乐
关注
2019-04-15 01:45
电子皮带秤称重仪表皮带螺旋计量秤定量配料称重系统皮带秤控制器
电子皮带秤称重仪表皮带螺旋计量秤定量配料称重系统皮带秤控制器
肺结节的源头已找到,烟酒排末位,第一名很多人天天都在做
肺结节的源头已找到,烟酒排末位,第一名很多人天天都在做
李时珍说:男人过50多吃它,刚吃三天,身体竟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李时珍说:男人过50多吃它,刚吃三天,身体竟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宝玉是个花心好色的人,而且生冷不忌,也不挑肥拣瘦。但凡有几分姿色的女子,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他都恨不得立刻带回家中。

广告
哪里买得到既便宜质量又好的灯饰呢?
×
在袭人家里见到袭人的姨表妹小红之后,恨不得立刻带回来。在为秦可卿送殡的路上遇到到了乡野丫头“二丫”也是禁不住频频顾盼,留恋不已。

贾宝玉可谓是“阳光普照”的暖男一枚,只要是清秀美丽的女子,他都会无私的奉献自己的温暖。但,唯独对这个女子,他却表现出少有的反感,甚至抵触。以至于后来王熙凤要把她调到自己那边去,宝玉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这个女子便是林之孝的女儿小红。曾有一回,宝玉房里的丫头都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宝玉找人倒茶却找不到,连喊了两声,有两个老妈妈走进来,宝玉看了直皱眉,摆摆手轰了出去。

正要自己倒,小红却突然走进来:“二爷,我来吧,仔细烫了手。”宝玉一惊,抬头看去,竟是一位面生的清秀姑娘。他有些反感地问道:“你是谁,倒吓了我一跳?”

小红道:“我是小红,也是二爷屋里的人。”宝玉:“既是我屋里的人,我怎么不认识你?”小红回道:“平时用不着我端茶递水的,二爷怎么会认得我呢?”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宝玉对小红的唐突是很反感的,一时间也忽略了她的容貌清秀。在宝玉眼里,小红这样冒失又不矜持的行为是很失礼的。这又不是自己分内的事,竟贸然往小爷屋里钻,成何体统?

后来凤姐跟宝玉要小红过去使唤,宝玉道:“你尽管要她去就是了,不用跟我商量。”可见,宝玉对这个小红,是极为抵触反感的。他更喜欢羞涩矜持又自重的女子,诸如黛玉晴雯类型的。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8:16 , Processed in 0.0636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