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08: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不敷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入不敷出繁体 入不敷出
拼音 rù bù fū chū怎么读
反义词 绰绰有余
【入不敷出】的意思和解释
【入不敷出】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敷,足够。收入不够支出。※语或出清.朱彝尊《竹垞诗话.卷下.臣士下.倪嘉庆》。△「寅吃卯粮」
典源
※清.朱彝尊1>《竹垞诗话.卷下.臣士下.倪嘉庆》倪公2>治赋3>之才,崇祯4>戊辰,在枢部上言,国计入不敷出,岁额5>缺至二百三十余万,何以支持?其言了若指掌6>。假令思陵此时听公之言,绸缪区画,则后此虽有水旱寇贼,尚可缓于危亡,而惜乎不见纳也。既而兵科给事中刘徽疏请裁驿递,有旨裁十之三,省邮传银六十万。公独昌言曰:「驿递之设,贫民不能自食者赖之,裁之太过,将铤而走险,此盗生之源也。」俄而李自成果以驿卒被裁,走入高迎祥队中,后遂以亡明,朝野咸服公计虑之远云。

(1) 朱彝尊:公元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浙江秀水人。精于诗文及金石考证之学,诗与王士祯并称南北两大宗,又工古文,好为词。着有《曝书亭全集 》。 
(2) 倪公:指倪嘉庆,字笃之。明朝人,应天府江宁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户科给事中。崇祯时,尝谏裁驿递之议,帝不纳。后李自成以驿卒被裁,入高迎祥部。朝论遂谓嘉庆有远见。明亡,为僧,名函潜,又名大然,字笑峰。 
(3) 治赋:管理赋税。 
(4) 崇祯:明朝思宗的年号(公元1628~1644)。
(5) 岁额:国家年度收支的总额
(6) 了若指掌:比喻对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见「了如指掌」。
典故说明
「入不敷出」,指收入不够支出。出现这句成语的文献如清朱彝尊的《竹垞诗话.卷下.臣士下.倪嘉庆》中,在明朝崇祯年间,边患纷扰,流贼频仍,战事纷起十余年。加上北方大旱,百姓无以为生,当然也就无力纳税,国家的支出多于收入,岁额缺至二百三十余万,国库渐渐空虚。倪嘉庆是管理赋税的长才,他针对财政空虚的问题,对崇祯皇帝提出非常切要的建言,无奈不被接受,后竟导致明亡。朱彝尊认为,如果当时崇祯皇帝能够采纳倪嘉庆的建言,也许明朝就能延缓灭亡的命运,实在是非常可惜。后来「入不敷出」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指收入不够支出。
书证
01.清.朱彝尊《竹垞诗话.卷下.臣士下.倪嘉庆》:「倪公治赋之才,崇祯戊辰,在枢部上言,国计入不敷出,岁额缺至二百三十余万,何以支持?其言了若指掌。」(源)
02.《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这个当儿,正是我家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儿。何况我家又本是个入不敷出的底子。」
03.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三.廉俸》:「无如俗尚奢靡,物价腾踊,京外各官之廉俸入不敷出。」
04.《清史稿.卷一二五.食货志六》:「此后再有隐匿,甚或巧立名目,谬称入不敷出,则典守之官,不能辞咎。」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收入少而支出多。清史稿˙卷四四八˙边宝泉传:入不敷出,一时强为弥补,后将何所取偿?亦作入不支出。
【入不敷出】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收入少而支出多。《清史稿.卷四四八.边宝泉传》:「入不敷出,一时强为弥补,后将何所取偿?」也作「入不支出」。
【入不敷出】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收入少而支出多。
  【造句】他成天吃喝玩乐,不知节制,难怪会入不敷出。
【入不敷出】 图片鉴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08: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彝尊:被严重低估的一代宗师,因一段畸形恋情而不得载入正史
播报文章

海岸夜光
关注
2021-10-20 10:40

血压高的根源找到了,与喝酒吃肉无关,而是它在作怪!

3只强势股,短期可关注!

海棠树,爱吃无罪,美味万岁.天天特价,就等你来,带你开启精彩美食之旅.



朱彝尊:一舸听秋雨,轻衾各自寒

提起这朱彝尊,大概与同他名字有些相似的朱敦儒有一拼,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世,至少民国前的声名很是显赫,备受推崇,他所创的“浙西词派”也领一时之风流,是众多文人效仿的流派,而他本人亦被誉为“浙江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间

原因很复杂,可能与他的身世有一定的关系,他是明代大学士朱国祚的曾孙,世受国恩,清人平定江南时,他已成年,当时如顾炎武和陈子龙等一众文人拼死抗清之时,尤其是比他小两岁的夏完淳,也在同清人血战并壮烈殉国,而他却一直是游离局外。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据有人说,朱彝尊还是参加过搞清的,但我没有看见过一手资料,不敢附议乱说,倒是知道他给不少清朝高官当过幕僚,依人作客,足迹遍布四方。

在清人的铁蹄下,当个顺民也并无不可,毕竟不能要求人人都文如天祥武似岳飞,但他对入仕清廷还是很热心的,他交结清高官和文人,如纳兰性德等知名人物,投书文坛领袖王士禛,终于在半百之时,迎来了他飞黄腾达的时日。

还有一个不知是不是原因的原因,他同朱敦儒一样,也是私德有缺之人,朱敦儒是给秦桧当了十几天的官;而朱彝尊却是与他的小姨妹有染。




但是,同一般偷情不同,他这“染”得是刻骨铭心,几欲生死相随,而他为此而作的排律《风怀二百韵》,更是感天动地,一句“感甄遗故物,怕见合欢床”,引得后世多少人为之挥泪。

我特别欣赏叶嘉莹先生在对朱彝尊评价时用的一个词,叫作“弱德之美”,正是这不为世人所认可的爱情,看似不合乎传统的道德标准,但只要是付出了真心,刻骨铭心,便可以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其中所蕴含的真诚也是很真挚感人的,所以,被叶先生称为“弱德之美”。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年又自称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即今嘉兴人,明末明末清初生人,康熙年以布衣之身授翰林院,并入值南书房,曾参与编纂《明史》,后归乡专心著述,年81岁时卒。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他从小便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异常,经史子集,过目不忘,书载其为“生有异秉,书经目不遗”,不幸的是,他虽然顶着个显赫的家世,到他出生之时却早已败落,他是入赘到湖州一个县学教谕的冯姓人家,妻子是冯家长女,而后来与他暗生情愫的妻妹,乃是冯家三女。

朱彝尊可能就是为文学和学术而生的,甲申鼎革,山河色变,血雨腥风,他南游岭表,避难永嘉,北出云朔,客幕大同,一路飘游关河,浪迹萍踪。

“十年磨剑,五陵接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考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朱彝尊半生飘零,为幕十数年,原先的锐气都被消磨殆尽,他自己也非常的落拓,但他却于文学上欲独树一帜,不学柳永和黄庭坚,独推崇张炎,这其实是张炎词中那描写亡国之痛引起了他的共鸣。




他早期除了四处躲避战乱外,就是不停的读书,而且还经常出游,交结各地文士,考察风物人情,记述所闻所见,积累了丰厚的知识,为今后的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不知是何原因,他一生都没有参加清人举行的科举考试,要知道,科举是读书人唯一的上升通道,但朱彝尊为何不参加呢?是他不耻于那些不实用的应用文章,还是参加了而没有考中,抑或是心中还残存的那点明末遗民的心结,这一切都史无记载。

还有一点我不是太明白,他是江南人,却长期居住在北京,而且还很阔绰,名为“古藤书屋”的住所还有亭台楼阁,他经常呼朋唤友来家相聚,并且还请王士桢来家赏花,“食鲍鱼半翅,观米海岳研山图经”,只是不知这多的花销来源是从何而来。




“椎髻鸿妻,蓬头霸子,故园消息谁传。雪花如手,同云万里,几回搔首茫然。黑貂裘敝矣,况兼东郭先生履穿。一点孤烛,两行乡泪,惟有影相怜。

岂不念,飞帆归浙水,叹旧游零落,无异天边。竹林长笛,鸰原宿草,又谁劝酒垆前。薄游成久客,惹霜鬓、愁添去年。更无人问,长安市上空醉眠。”

这是他在出仕前所作的一首《飞雪满群山·燕京岁暮作》,此时的他在寓居北京,年近不惑,想仕途无望,亲人渐离,形单影只,孤苦无依,更痛彻的是,小姨妹冯寿贞的去世,让他肝肠寸断,遂发此悲音。

而他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写了《日下旧闻》,“日下”即北京,取意王勃《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一句,这是第一部描写北京逸闻旧事,典故杂情的文献;乾隆年间,更有人在此基础上,补订为160卷的《日下旧闻考》,是对研究北京风俗民情的一部巨制,成为历代关于北京历史最完备的资料选辑。




除这部《日下旧闻》外,归乡后的朱彝尊,还对包括《五经》在内的大量先秦文集进行考证,写下很多名动一时的著作文章,与当时的文坛魁首王士祯居然成分庭抗礼之势,被时人称为“南朱北王”。

与王士祯专注诗文不同,朱彝尊是个博学之人,于“学”于“文”皆名噪一时,在历史上能将“博学”与“工文”完美结合之人实是不多,所以,他也被人称之为“五百年来才出一人”之天才,当时也有“王爱好,朱贪多”之诮,不过,这是褒义词,说的是朱彝尊的“博学”是无人能出其右。

名动天下,想不当官也是不行的,在他51岁时,被举荐参加了“博学鸿词科”考试,以布衣之身入翰林院,参与《明史》的编撰,这也为他打开的仕途之门,从此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重视和青睐。

接下来的朱彝尊仕途一路顺畅,不仅被授讲起居注官,还被委以南书房当值,前者是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后者为处理国家大事的重要部门,又编撰史书,这对于一介文人来说,可以说是得到了最高的待遇了,是文人一生的梦想。




更为让人羡慕的是,康熙多次宴请他,还经常赐肴果与朱彝尊的家人,对他是恩宠有加,不仅如此,特赐他紫禁城内骑马,这在大清一朝可以说是最高的荣耀的,即使是当朝阁老级的人物,也是难以得此恩宠的。

可是,乐极生悲,不知是“久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还是恩宠日盛,有点忘乎所以,朱彝尊在一件小事上翻了船。

他是个藏书家,所收藏的孤本古籍数以万册,他因编书而能够阅读到大量皇家内庭书籍,于是,他便私自带着学生入内抄录,此事被人所察,遂遭弹劾,好在康熙对他是法外开恩,只作了官降一级的处分。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朱彝尊这“窃书”是故意而为,是故意以一种“风雅”的过失,以求得早日脱离樊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个其实有点自欺欺人了,他这样做的原由只有一点,就是对书的酷爱和痴狂,至于如何东窗事发,那是他不愿看到的小概率事件。




其实这等小事,对庙堂上相互倾轧,宦海浮沉的常态来说,真可谓是小事一桩,但朱彝尊好像是受了重大挫折一般,尽管不久后便官复原职,他还是坚持辞官回乡,从此在他热爱的文渊史海之中辛勤耕耘,直到终老。

朱彝尊一生著述,学问是“淹贯经史,出入百家”,他著作等身,年老辞归后仍笔耕不辍,史称他是“退居多暇,著述甚丰”,康熙南巡时,他呈辞官后所著之《经义考》,大得嘉奖,并得赐御书“研经博物”匾额一副;除此之外,后来的乾隆帝还亲题制诗于卷首,命在全国刊行。

当然,对于一般吃瓜看客来说,最津津乐道的是他同小姨妹冯静志的不伦之情,但是,朱彝尊并不是一个花花公子似的人物,他对小姨妹的爱,是很真诚的,虽然所爱之人在19岁嫁作他人妇,并且在33岁时就香消玉殒,但朱彝尊却爱了一生,刻骨铭心了一生。

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的爱情诗词是极少的,一般所谓被称作爱情诗词的,其歌咏对象大多是娼女歌伎,良家女子几不见踪影;我觉得,朱彝尊的感人之处正是在于,他敢于将爱别人的妻子公之于众,从不避讳这为世所不容的情爱,坚持“将爱情进行到底”,这真是惊世骇俗勇气。




作为一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坛巨人,他不但写有很多描写他同小姨妹的作品,而且还专门写了长篇诗作《风怀二百韵》,详细记载了他们之间的情爱过程。

当在晚年编撰文集时,有人劝他将这有损于他形象的诗词删除时,他坚决不听,就是要将这爱情公之于众,“吾宁不食两庑豚,不删风怀二百韵”,就是说,他宁愿死后不陪祀孔庙,被后世诟病,也要保留对小姨妹的那份真情。

历史上,至少在民国前,爱良家已婚女子并公之于众的名人,算来只有一个陆游了,一首《钗头凤》让那个叫赵仕诚其实很受伤,但似乎并没有人在乎他的存在,却成就了陆游和唐婉的千古情爱,让后人钦慕不已。

朱彝尊对小姨妹的爱也是如此,陆游只是一首《钗头凤》,便浅尝辄止了,而他却不然,他是一直到死都念念不忘,四百言的长诗将二人的情愫过程和盘托出。

后来的朱彝尊果然没有入《清史稿·儒林传》,是否真是这个原因不得而知。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这首《桂枝香》就是朱彝尊写二人情感的一首小令,虽只有区区二十余字,但却被著名词论家况周颐认为 “这是国朝第一词”,这也是中国小词之美的极致之作。

“共眠一舸”当是欢娱之事,而船舷外的秋雨萧瑟,却道出了环境的凄凉和心境的不安,美人在侧,青娥越山,带来的是两人心中的“各自寒”,痛苦、孤独,加上无望,怎一个悲惨了得,比陆游那“错、错、错”更加让人不能释怀。

一首小令,精美绝伦,数百年来都让人赏心悦目,这其中蕴含的不是欲,而是真诚的爱,一种不被世俗认可的爱,词体现的是朱彝尊的深情和勇气,令人感慨和钦佩。




这有点像早年看过的电影《廊桥遗梦》一样,老妇人留下遗书,记述了那段令她终身难忘的婚外情,虽然她知道,这会让她的形象在先生和儿女面前变得丑陋或难堪,但她却不管不顾,忠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这无果之情,因为,这是她生命中的真爱,至于外来的指责,就不是她考虑的了。

朱彝尊文藻卓绝,知识渊博,既是文学宗匠,亦是学术大师,他杂而不庑,不论在经学还是史地学都巨擘,在词界更是开浙西词派,其词“严密精审,超诣商秀”,领袖词坛,独享“清朝三百年之冠”美誉。

他最后的时光,都交付与对《曝书亭集》的校订,此时的他已是81岁的耄耋老人,在看到书已付梓后,感觉自己如释重负,此生无憾,遂溘然长逝,清廷重臣陈廷敬为其作墓志铭以葬。




他与纳兰性德和陈维崧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而他在书法上也是造诣非常之高,尤其是隶书,他是同王时敏、郑簠被誉为清初隶书三大家,可见其书法也是精妙非常。

朱彝尊实在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宗师级人物,观其一生,他自17岁始便开始著述,历65年之久,一生不辍,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他所辑之《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而他本人在有清三百年,是有着很崇高的地位。

可惜的是,现在,朱彝尊的声名并不是很响亮,执掌词坛牛耳,开创清词新格局之人,落得于今甚至几无人能背出一首他的诗词,天道不公啊,我为朱彝尊,向天一声长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08: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彝尊:被严重低估的一代宗师,因一段畸形恋情而不得载入正史
播报文章

海岸夜光
关注
2021-10-20 10:40

血压高的根源找到了,与喝酒吃肉无关,而是它在作怪!

3只强势股,短期可关注!

海棠树,爱吃无罪,美味万岁.天天特价,就等你来,带你开启精彩美食之旅.



朱彝尊:一舸听秋雨,轻衾各自寒

提起这朱彝尊,大概与同他名字有些相似的朱敦儒有一拼,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世,至少民国前的声名很是显赫,备受推崇,他所创的“浙西词派”也领一时之风流,是众多文人效仿的流派,而他本人亦被誉为“浙江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间

原因很复杂,可能与他的身世有一定的关系,他是明代大学士朱国祚的曾孙,世受国恩,清人平定江南时,他已成年,当时如顾炎武和陈子龙等一众文人拼死抗清之时,尤其是比他小两岁的夏完淳,也在同清人血战并壮烈殉国,而他却一直是游离局外。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据有人说,朱彝尊还是参加过搞清的,但我没有看见过一手资料,不敢附议乱说,倒是知道他给不少清朝高官当过幕僚,依人作客,足迹遍布四方。

在清人的铁蹄下,当个顺民也并无不可,毕竟不能要求人人都文如天祥武似岳飞,但他对入仕清廷还是很热心的,他交结清高官和文人,如纳兰性德等知名人物,投书文坛领袖王士禛,终于在半百之时,迎来了他飞黄腾达的时日。

还有一个不知是不是原因的原因,他同朱敦儒一样,也是私德有缺之人,朱敦儒是给秦桧当了十几天的官;而朱彝尊却是与他的小姨妹有染。




但是,同一般偷情不同,他这“染”得是刻骨铭心,几欲生死相随,而他为此而作的排律《风怀二百韵》,更是感天动地,一句“感甄遗故物,怕见合欢床”,引得后世多少人为之挥泪。

我特别欣赏叶嘉莹先生在对朱彝尊评价时用的一个词,叫作“弱德之美”,正是这不为世人所认可的爱情,看似不合乎传统的道德标准,但只要是付出了真心,刻骨铭心,便可以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其中所蕴含的真诚也是很真挚感人的,所以,被叶先生称为“弱德之美”。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年又自称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即今嘉兴人,明末明末清初生人,康熙年以布衣之身授翰林院,并入值南书房,曾参与编纂《明史》,后归乡专心著述,年81岁时卒。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他从小便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异常,经史子集,过目不忘,书载其为“生有异秉,书经目不遗”,不幸的是,他虽然顶着个显赫的家世,到他出生之时却早已败落,他是入赘到湖州一个县学教谕的冯姓人家,妻子是冯家长女,而后来与他暗生情愫的妻妹,乃是冯家三女。

朱彝尊可能就是为文学和学术而生的,甲申鼎革,山河色变,血雨腥风,他南游岭表,避难永嘉,北出云朔,客幕大同,一路飘游关河,浪迹萍踪。

“十年磨剑,五陵接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考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朱彝尊半生飘零,为幕十数年,原先的锐气都被消磨殆尽,他自己也非常的落拓,但他却于文学上欲独树一帜,不学柳永和黄庭坚,独推崇张炎,这其实是张炎词中那描写亡国之痛引起了他的共鸣。




他早期除了四处躲避战乱外,就是不停的读书,而且还经常出游,交结各地文士,考察风物人情,记述所闻所见,积累了丰厚的知识,为今后的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不知是何原因,他一生都没有参加清人举行的科举考试,要知道,科举是读书人唯一的上升通道,但朱彝尊为何不参加呢?是他不耻于那些不实用的应用文章,还是参加了而没有考中,抑或是心中还残存的那点明末遗民的心结,这一切都史无记载。

还有一点我不是太明白,他是江南人,却长期居住在北京,而且还很阔绰,名为“古藤书屋”的住所还有亭台楼阁,他经常呼朋唤友来家相聚,并且还请王士桢来家赏花,“食鲍鱼半翅,观米海岳研山图经”,只是不知这多的花销来源是从何而来。




“椎髻鸿妻,蓬头霸子,故园消息谁传。雪花如手,同云万里,几回搔首茫然。黑貂裘敝矣,况兼东郭先生履穿。一点孤烛,两行乡泪,惟有影相怜。

岂不念,飞帆归浙水,叹旧游零落,无异天边。竹林长笛,鸰原宿草,又谁劝酒垆前。薄游成久客,惹霜鬓、愁添去年。更无人问,长安市上空醉眠。”

这是他在出仕前所作的一首《飞雪满群山·燕京岁暮作》,此时的他在寓居北京,年近不惑,想仕途无望,亲人渐离,形单影只,孤苦无依,更痛彻的是,小姨妹冯寿贞的去世,让他肝肠寸断,遂发此悲音。

而他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写了《日下旧闻》,“日下”即北京,取意王勃《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一句,这是第一部描写北京逸闻旧事,典故杂情的文献;乾隆年间,更有人在此基础上,补订为160卷的《日下旧闻考》,是对研究北京风俗民情的一部巨制,成为历代关于北京历史最完备的资料选辑。




除这部《日下旧闻》外,归乡后的朱彝尊,还对包括《五经》在内的大量先秦文集进行考证,写下很多名动一时的著作文章,与当时的文坛魁首王士祯居然成分庭抗礼之势,被时人称为“南朱北王”。

与王士祯专注诗文不同,朱彝尊是个博学之人,于“学”于“文”皆名噪一时,在历史上能将“博学”与“工文”完美结合之人实是不多,所以,他也被人称之为“五百年来才出一人”之天才,当时也有“王爱好,朱贪多”之诮,不过,这是褒义词,说的是朱彝尊的“博学”是无人能出其右。

名动天下,想不当官也是不行的,在他51岁时,被举荐参加了“博学鸿词科”考试,以布衣之身入翰林院,参与《明史》的编撰,这也为他打开的仕途之门,从此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重视和青睐。

接下来的朱彝尊仕途一路顺畅,不仅被授讲起居注官,还被委以南书房当值,前者是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后者为处理国家大事的重要部门,又编撰史书,这对于一介文人来说,可以说是得到了最高的待遇了,是文人一生的梦想。




更为让人羡慕的是,康熙多次宴请他,还经常赐肴果与朱彝尊的家人,对他是恩宠有加,不仅如此,特赐他紫禁城内骑马,这在大清一朝可以说是最高的荣耀的,即使是当朝阁老级的人物,也是难以得此恩宠的。

可是,乐极生悲,不知是“久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还是恩宠日盛,有点忘乎所以,朱彝尊在一件小事上翻了船。

他是个藏书家,所收藏的孤本古籍数以万册,他因编书而能够阅读到大量皇家内庭书籍,于是,他便私自带着学生入内抄录,此事被人所察,遂遭弹劾,好在康熙对他是法外开恩,只作了官降一级的处分。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朱彝尊这“窃书”是故意而为,是故意以一种“风雅”的过失,以求得早日脱离樊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个其实有点自欺欺人了,他这样做的原由只有一点,就是对书的酷爱和痴狂,至于如何东窗事发,那是他不愿看到的小概率事件。




其实这等小事,对庙堂上相互倾轧,宦海浮沉的常态来说,真可谓是小事一桩,但朱彝尊好像是受了重大挫折一般,尽管不久后便官复原职,他还是坚持辞官回乡,从此在他热爱的文渊史海之中辛勤耕耘,直到终老。

朱彝尊一生著述,学问是“淹贯经史,出入百家”,他著作等身,年老辞归后仍笔耕不辍,史称他是“退居多暇,著述甚丰”,康熙南巡时,他呈辞官后所著之《经义考》,大得嘉奖,并得赐御书“研经博物”匾额一副;除此之外,后来的乾隆帝还亲题制诗于卷首,命在全国刊行。

当然,对于一般吃瓜看客来说,最津津乐道的是他同小姨妹冯静志的不伦之情,但是,朱彝尊并不是一个花花公子似的人物,他对小姨妹的爱,是很真诚的,虽然所爱之人在19岁嫁作他人妇,并且在33岁时就香消玉殒,但朱彝尊却爱了一生,刻骨铭心了一生。

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的爱情诗词是极少的,一般所谓被称作爱情诗词的,其歌咏对象大多是娼女歌伎,良家女子几不见踪影;我觉得,朱彝尊的感人之处正是在于,他敢于将爱别人的妻子公之于众,从不避讳这为世所不容的情爱,坚持“将爱情进行到底”,这真是惊世骇俗勇气。




作为一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坛巨人,他不但写有很多描写他同小姨妹的作品,而且还专门写了长篇诗作《风怀二百韵》,详细记载了他们之间的情爱过程。

当在晚年编撰文集时,有人劝他将这有损于他形象的诗词删除时,他坚决不听,就是要将这爱情公之于众,“吾宁不食两庑豚,不删风怀二百韵”,就是说,他宁愿死后不陪祀孔庙,被后世诟病,也要保留对小姨妹的那份真情。

历史上,至少在民国前,爱良家已婚女子并公之于众的名人,算来只有一个陆游了,一首《钗头凤》让那个叫赵仕诚其实很受伤,但似乎并没有人在乎他的存在,却成就了陆游和唐婉的千古情爱,让后人钦慕不已。

朱彝尊对小姨妹的爱也是如此,陆游只是一首《钗头凤》,便浅尝辄止了,而他却不然,他是一直到死都念念不忘,四百言的长诗将二人的情愫过程和盘托出。

后来的朱彝尊果然没有入《清史稿·儒林传》,是否真是这个原因不得而知。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这首《桂枝香》就是朱彝尊写二人情感的一首小令,虽只有区区二十余字,但却被著名词论家况周颐认为 “这是国朝第一词”,这也是中国小词之美的极致之作。

“共眠一舸”当是欢娱之事,而船舷外的秋雨萧瑟,却道出了环境的凄凉和心境的不安,美人在侧,青娥越山,带来的是两人心中的“各自寒”,痛苦、孤独,加上无望,怎一个悲惨了得,比陆游那“错、错、错”更加让人不能释怀。

一首小令,精美绝伦,数百年来都让人赏心悦目,这其中蕴含的不是欲,而是真诚的爱,一种不被世俗认可的爱,词体现的是朱彝尊的深情和勇气,令人感慨和钦佩。




这有点像早年看过的电影《廊桥遗梦》一样,老妇人留下遗书,记述了那段令她终身难忘的婚外情,虽然她知道,这会让她的形象在先生和儿女面前变得丑陋或难堪,但她却不管不顾,忠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这无果之情,因为,这是她生命中的真爱,至于外来的指责,就不是她考虑的了。

朱彝尊文藻卓绝,知识渊博,既是文学宗匠,亦是学术大师,他杂而不庑,不论在经学还是史地学都巨擘,在词界更是开浙西词派,其词“严密精审,超诣商秀”,领袖词坛,独享“清朝三百年之冠”美誉。

他最后的时光,都交付与对《曝书亭集》的校订,此时的他已是81岁的耄耋老人,在看到书已付梓后,感觉自己如释重负,此生无憾,遂溘然长逝,清廷重臣陈廷敬为其作墓志铭以葬。




他与纳兰性德和陈维崧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而他在书法上也是造诣非常之高,尤其是隶书,他是同王时敏、郑簠被誉为清初隶书三大家,可见其书法也是精妙非常。

朱彝尊实在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宗师级人物,观其一生,他自17岁始便开始著述,历65年之久,一生不辍,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他所辑之《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而他本人在有清三百年,是有着很崇高的地位。

可惜的是,现在,朱彝尊的声名并不是很响亮,执掌词坛牛耳,开创清词新格局之人,落得于今甚至几无人能背出一首他的诗词,天道不公啊,我为朱彝尊,向天一声长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08: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咏絮才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文化人物
咏絮才指的是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的典故,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在家遇雪,叔父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俄而雪骤,安问:"何所似也?"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为称赏。后来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基本信息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


朝代
东晋

目录
1谢道韫
2典出
3评价
4目录
51人物生平编辑
62文学才情编辑
73人物评价编辑
84家庭成员编辑
95轶事典故编辑
折叠编辑本段谢道韫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卒年不详。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

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有才辩。有一次,王凝之弟王献之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在青绫屏障后参加谈论,发挥献之前议,宾客不能折屈。她风韵高迈,谢安称她有"雅人深致",时人评论她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她的《登山》诗写道:"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描写东岳景象,颇得自然之趣;《拟嵇中散咏松》则仍带有玄言习气,表现出从"庄老告退"到"山水方滋"之间的演化。

谢道韫所著诗、赋、颂、诔原集为两卷,已佚。今存文1篇、诗2首,收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折叠编辑本段典出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曾在家遇雪,叔父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俄而雪骤,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也?"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为称赏。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世因称女子的文学才能为"咏絮才"。

折叠编辑本段评价
宋代诗人蒲寿宬曾用"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来评价谢道韫的这句咏雪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咏絮才"用的便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谢道韫编辑[xiè dào yùn]

谢道韫,字令姜,生卒年不详,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在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1]。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概述图片来源[2])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

谢道韫

别名

谢韬元、谢令姜

国籍

中国(东晋)

民族

汉族

职业

诗人

代表作品

《咏雪》、《泰山吟》、《拟嵇中散咏松》、《论语赞》

籍贯

陈郡阳夏

特征

聪识有才辩

折叠编辑本段目录
1人物生平
2文学才情
3人物评价
4家庭成员
5轶事典故
6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1人物生平编辑
折叠名门才女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长女,宰相谢安的侄

谢道韫画像[3]

女,谢氏家族的才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4]。谢安颇为谢道韫的婚事操心。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侄女婿。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谢安听说此人不拘小节,遂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5]

折叠婚后生活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书、隶书,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却信五斗米道,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道韫嫁王凝之为妻,婚姻并不幸福。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谢道韫回答:"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封是指谢韶,胡是谢朗,羯是谢玄,末是谢川,都是谢家兄弟的小字。言下之意是,这个丈夫让她失望。谢道韫抱怨说谢家兄弟都这么有名气,为什么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才呢![6]

折叠晚景凄凉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

谢道韫(画像)[7]

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谢道韫的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汇编成集,流传后世。[8]

折叠编辑本段2文学才情编辑
谢道韫长于诗文,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 传于世。她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9]。《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10],《全晋文》收其《论语赞》。

谢道韫(右侧)[11]

谢道韫不仅诗文写得很出色,而且她具有很高的思辩能力。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时人称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为"三玄"),清谈成为一种风气。有的人甚至通过谈玄,"累居显职"。谢道韫虽然不想当官,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想帮他一下,遂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随便抛头露面。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8]

折叠编辑本段3人物评价编辑
济尼:"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8]

《晋书》:"夫繁霜降节,彰劲心于后凋;横流在辰,表贞期于上德,匪伊尹子,抑亦妇人焉。自晋政陵夷,罕树风检,亏闲爽操,相趋成俗,荐之以刘石,汩之以苻姚。三月歌胡,唯见争新之饰;一朝辞汉,曾微恋旧之情。驰骛风埃,脱落名教,颓纵忘反,于兹为极。至若惠风之数乔属,道韫之对孙恩,荀女释急于重围,张妻报怨于强寇,僭登之后,蹈死不回,伪纂之妃,捐生匪吝,宗辛抗情而致夭,王靳守节而就终,斯皆冥践义途,匪因教至。耸清汉之乔叶,有裕徽音;振幽谷之贞蕤,无惭雅引,比夫悬梁靡顾,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8]

《妇人集》:"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 传于世。"

余嘉锡:"道韫以一女子而有林下风气,足见其为女中名士。"

折叠编辑本段4家庭成员编辑
折叠家世
谢道韫出生于陈郡谢氏家族,其家在谢玄时代已经成为江左高门,号称"诗酒风流"。谢道韫生父为安西将军谢奕,母亲阮容,乃阮籍、阮咸族人。有弟弟谢寄奴、谢探远、谢渊、谢攸、谢靖、谢豁、谢玄、谢康七人,妹妹谢道荣、谢道粲、谢道辉三人,谢道韫为长女。叔父为宰相谢安,堂伯父为尚书仆射谢尚。

折叠丈夫
王凝之

折叠子女
谢道韫和王凝之有四子(蕴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据《晋书·列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8]

折叠编辑本段5轶事典故编辑
折叠姓名由来
来自于唐释法琳《辨证论》卷七注引《晋录》云:"琅琊王凝之夫人,陈郡谢氏,名韬元,奕女也,清心玄旨,姿才秀远。丧二男,痛甚,六年不开帏幕。《晋书》说谢道韫字道韫,《晋录》说她名韬元,《谢珫墓志》又说她字令姜。

折叠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很小的时候有一回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适逢下雪,谢安兴致大起,指着洋洋洒洒的雪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时侄儿谢郎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而道韫悠然神想后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加入了自己的遐想,将飞雪比喻成柳絮,就是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8]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折叠激励谢玄
谢玄少时顽劣,她对其进行规箴和劝勉:"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以"尘务经心"、"天分有限"来质勉谢玄的"何以不复进",谢道韫以不同凡响的志向气度,激励着谢玄的心志,显示着不让须眉的胸怀。谢玄被责后努力奋发,不但成为一名清谈场上的名士,更成为一代名将,成为中流砥柱的人物。所以谢玄一生非常敬重姐姐。[12]

折叠林下风气
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在当时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差堪比拟,张彤云嫁到顾家。朱、张、顾、陆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张玄也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存人间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13-14]谢道韫生逢崇尚风神气度、"竹林七贤"之遗风尚在的东晋,出身于名流世家,加之自身又才华横溢,因此行事潇洒不羁,颇类男子。"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可谓道出了谢道韫的个性气质。"林下"指魏晋交接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向以行为旷达著称。按:济尼之言,实际是说顾家妇(张。玄妹)不如王夫人(谢道韫)。称赞王夫人神情闲雅,大有竹林名士的风气,顾家妇不过是妇女中的优秀者而已[15]这则小故事用烘云托月的对比方法写出了谢道韫的与众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08: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YYX-15薛崇高//薛崇哲//三女汪大千

玩世不恭的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有涉朱三太子朱慈炤...【石壁崇高】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13973698727】
益阳汪氏始迁祖历明公,字泰扬,元初时由徽州婺源迁益邑十里麻牛。六代应梓、应材,材裔迁岳州,居岳四世,明末复归益。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乾隆二十七年(1762)、嘉庆五年(1800)、咸丰十年(1860)、光绪二十一年(1895)、1931年纂修族谱。派语:历学昔贤文,应嗣惟友大,从今世尚德,国正效清凝,继续源长远,功业延伦纪,肇基荣耀扬,佑启昭垂美。
资阳汪氏七修族谱 【20卷,首2卷,续编1卷】(别名:汪氏七修族谱)
时间:2023/2/13 11:34:37信息来源:本站综合发布:新闻编辑部
谱名:资阳汪氏七修族谱 [20卷,首2卷,续编1卷](别名:汪氏七修族谱)

作者:汪礼勛主任 ; 汪典浚主编 ; 汪文源...[等]副主编

版本:不详

居地:中国, 湖南省, 益阳县 - 族谱 中国, 湖南省 - 族谱

堂号:不详

索取号:HuNan2957

联系电话:黄经理18236959530   杨经理13838390836   魏经理15324849333   0371-63605196

在线QQ:1993844815

摘要:

本谱信息: [出版地不详] : 平阳堂, 1997年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老家河南家谱馆

注 : 此谱目录中列有22卷, 实际仅含20卷, 及续编1卷

远祖 : 汪侯

以名赐姓,食采颖川,居鲁之平阳

始祖 : (北宋) 汪元凤,字伯翔

始迁祖 : (南宋) 汪伯彦

由吴迁楚,居长沙

伯彦公下三子 : 汪崇斋,字亦纯,行祖一(本宗祖) ; 汪崇高 ; 汪崇亮

崇斋公下三子 : (宋) 汪宛妙(居安化) ; 汪宛如,行十四(寓益阳) ; 汪宛姚(迁新化)

益阳祖 : (元明之际) 汪如祖,行伏九

宛如公之子

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长沙府益阳县

如祖公六世孙 : (明) 汪琦,字荣茂,号天河

琦公下七子 : 汪国良,字清泉 ; 汪国栋,号龙溪 ; 汪国材,号柏亭 ; 汪国风,字朝豳,号少河 ; 汪国治,号新塘 ; 汪国柱,号一江 ; 汪国相,号九峰

国良公派下十世祖 : (明清之际) 汪起虬,字鳞长,号麓莽

虬公下支祖 : (明清之际) 汪大观,字南纪,号左蠡 ; 汪大会,字稽天 ; 汪大宗,字远湄,号澹庵 ; 汪大受,字谷渊,号超轩

散居地 : 湖南省益阳县等地

天湾的汪氏族谱打的旗号是资阳汪氏,宋元明,资阳区分属益阳和沅江。汪氏资阳应该只指益阳资水以北的地区,与现在的资阳区没有任何关联。益阳薛氏文公为资阳五郎公,其资阳应该也是同样的渊源?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汪氏七修族谱

稽天
[ jī tiān ]
基本解释
至于天际。形容势大。

详细解释
至于天际。形容势大。

《庄子·逍遥游》:“大浸稽天而不溺。” 成玄英 疏:“稽,至也。”《晋书·后妃传论》:“南风肆狡,扇祸稽天。”《明史·熊明遇传》:“且 山东 大祲,人相食, 黄河 水稽天。” 郭沫若 《和朱德》之三:“稽天大浸人犹醉,有客高歌戴手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1: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氏族志之汪氏

湖南汪氏始祖唐时道安公,由慈姑迁婺源。传至元时琪公,字公宝,行肇十,官司户,生二子:长子德礼,字敬伯,行礼二,后裔衍十一房;次子德和,字敬叔,行和二,后裔衍为四房。子孙散居长、善、阴、益等邑,迁湘时间不一,或洪武、或嘉靖、或康熙。清同治六年(1867)十五支首次合修族谱。运亨支:居益邑二十一里四区河西滩头垸。楚英支:一居长邑陶家湾,一居益邑滩头垸。楚才支:一居长邑淳化都鳌鱼塘,一居沅江县大潭口、益邑九条龙。楚轸公:一居长邑清泰都福临铺,一居省城。楚俊支:一居长邑清泰都百美山,一居大贤都垱头冲,一居省城。世科支:居湘阴北乡二十四都九甲营田汪家嘴。通支:居湘阴北乡牛口塅汪家冲、西乡三阳围蓝家铺。迪海支:居湘阴南乡清溪港、梓树港。迪沾支:居湘阴县东乡五都三甲丰仓。楚格支:一居长邑临湘都屯官窑后黄獭塘,一居锦绣都石门。楚栱支:一居长邑清泰绵绣都,一居善邑六都。楚杞支:一居善邑观音桥,一居益邑汪家垅,一居宁邑冯家冲。楚梓支:一居长邑新康都十甲水矶口,一居益邑十八里南道塘,一居湘阴荆塘围。派叙:(自二十三派始)贤良辅国,明达世徵,人文振启,肇庆传宗。

长沙汪氏始祖琪公,世居安徽婺源大畈村,元官司户参军,七传至锦公,字绚采,邑庠生,明嘉靖中迁居湖南长沙。二十传至汪诒书,字仲楞,号颂年,行九,清末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广西提学使、山西提学使、山西布政使。

醴陵汪氏族出唐越国公华第七子爽,爽二十传至介然,南宋初徙吉州永新八都凿石。再传至彦成,由永新迁鄱阳石门。成二子,长留居永新,次行名元二,随父家石市。元二四子:鼎一、鼎二、鼎三、鼎四。鼎二次子关善,生佛护,字安国;佛新,字重民,明初,昆仲由石市迁衡山南岳而处焉。佛新四传至应祯,迁安仁三口铺新塘,祯九传至文仲,于清代开派醴陵美市。鼎三次子从新之子孟常、孟宽、孟良于明宣德间开派醴陵南螺田;鼎三四子从善,生孟恭、孟敬,于明洪武间徙醴陵北黄沙冲。恭复别徙,孟敬子礼堂、礼庆复由黄沙冲迁邑城北,衍山口、小溪、横煙、阳坑各支。1919年元二公各支纂有族谱。自十六代始另编三公统一字派:掌符献瑞,龙骧继承,昭忠勋伟,武经道弘,榖诒燕翼,椒衍蕃升,蛟龙凤起,霞蔚云蒸。

醴陵黄沙冲汪氏始迁祖利穆公,其先世由永新徙广信府弋阳县,元末避乱,利穆携家流离转徙到醴陵北黄沙冲。传十一世至良盖生四子:邦宁、邦安、邦实、邦守,衍为四房。清咸丰元年(1851)纂有族谱,堂号惇睦。

醴陵汪家垅汪氏始迁祖从新公,明洪武间自江西莲花迁此。族人分布于粟山坝、攸县。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0人。

醴陵山口棚里汪氏始迁祖从善公,明洪武初自江西永新迁此。族人分布于攸县、湘潭。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美田桥汪氏始迁祖文仲公,清顺治初年自江西迁此。族人分布于西城。至1948年,全族人口共50人。

茶陵潞水汪氏先世于清康熙元年(1662)由江西庐山迁此。后裔分支散居于高陇、八团等地。

衡山上界汪氏始迁祖佛护公(字安国)、佛新公(字重民),明初自江西永新县石市因避乱迁湘,开基于衡山县新东乡上界古塘。族人分布在衡山、衡阳、湘潭、醴陵、安仁、零陵等地。至1948年,已传28代,男女丁口约5000人。总祠在上界麟趾桥。1930年续修统宗正脉四十卷,“统宗”取《礼制》“大宗合祖”之义,“正脉”取《春秋》“嗣统谨严”之义。谱中历代祖像数十幅,皆版刻精美。旧班:应必天长久,世代永兴隆,文运绍亨泰,家声振南衡。联合新班:礼义昭纯守,诗书益发祥,学修培福泽,宝贵迪前光,孝敬敦亲睦,和平晋寿康,高明传禄位,功盛誉垂芳。

华容小墨山汪氏始祖仍伍公,宦游长沙,孙渊公,明洪武举人,任广定府教授,居浙江宁波。洪武年间迁华容五里牌青紫桥,又官居嘉定,解组归田,定居华容,筑室于东乡小墨山,渊子二:子远、子彰。其后人各立其祠,各序其派。现人丁集居小墨山,星居全县各地。清同治四年(1865)两支合派语:合璧全双美,联宗重懿亲,绍徽承先泽,开华起家庭。

平江长寿九岭汪氏1994始迁祖元统公,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自江西安远迁此。至年,全族人口969人。

澧县汪氏迁湘始祖福公,由江西迁慈利,生八子。明成化二年(1466)端公又迁澧县燕子山。清同治二年(1863)、1915年、1930年、2004年纂修族谱。宗派:琼仕翱钦阳,以一汝世启,正大希先德,文明崇盛朝,贤良宏作述,才学永光昭,绍绪孝友本,传家忠厚长,宗泽庆久远,华祚自克昌。

澧县汪氏始迁祖添麟公,原籍江西抚州府崇仁县,明太祖洪武间迁居澧州城东关外珍珠街。2000年纂有族谱。字派:鸿儒经盛国,学业绍先传,德泽昭芳远,兰桂启大贤。

桃源灵岩汪氏先世明中叶自石门迁桃源县北灵岩之金花观。至1948年,全族人口千百馀人,分布于龙潭、汪家垭等地。宗祠在金花观。族谱创修于1937年。

益阳汪氏始迁祖历明公,字泰扬,元初时由徽州婺源迁益邑十里麻牛。六代应梓、应材,材裔迁岳州,居岳四世,明末复归益。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乾隆二十七年(1762)、嘉庆五年(1800)、咸丰十年(1860)、光绪二十一年(1895)、1931年纂修族谱。派语:历学昔贤文,应嗣惟友大,从今世尚德,国正效清凝,继续源长远,功业延伦纪,肇基荣耀扬,佑启昭垂美。

益阳天湾汪氏一派如祖,行伏九,明洪武初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迁居益阳县西境天湾,生子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纂修族谱,乾隆二十二年(1757)、嘉庆十七年(1812)、咸丰十一年(1861)、光绪三十二年(1906)、1931年、1997年续修。派行:祖子明碧友,玉国水之起,大公纯正世,绍休敦典礼,文学开鸿儒,功业延伦纪,肇基荣耀扬,佑启嗣垂美。

新化、益阳汪氏该族以周鲁成公时颍川侯汪公为外纪始祖,传至六十八世伯彦公,宋开禧间自江西泰和迁湘。子崇斋公迁居安化东坪乡。崇斋公生三子:宛妙,行十一,居安化马辔市,改姓邓;宛如,行十四,迁居益阳县天河湾;宛姚,行十七,迁居新化,其子绍先生四子:子全、子胜、子明、子通,衍为四房。至1948年,已传24代,男丁约1700人,女丁约1500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宗祠于益阳天河湾。乾隆二十一年(1756)新化、益阳、安化始修族谱,道光六年(1826)、光绪十八年(1892)、1934年、1995年续修。班词:(自二十一派始)自成光有良,积善家声扬,延伦惟重本,修业定传芳。1995年增加二十字:根繁树叶茂,渊源远流长,祖先德望高,后代恒发昌。

来源:《湖南氏族迁徙源流》  湖南图书馆编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5: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济尔哈朗进军湖南与何腾蛟被俘杀

  何腾蛟下令把围攻长沙的忠贞营调走以后,自以为可以让自己节制的勋镇拿下长沙,攫取首功。然而,他情报不明,不知道清廷所派济尔哈朗统率的满、汉大军正在向湖南推进。清廷接到湖广总督、巡抚、巡按诸臣连续告急的奏疏①,于1648年(顺治五年)九月十一日决定任命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定远大将军,“统兵讨湖广逆贼李锦”②。十月,济尔哈朗军行至山东曹县,参与镇压该地的农民反抗;十二月在湖北安陆府喂马③,休养士卒,准备大举入湘。何腾蛟对敌情缺乏起码的了解,加以指挥无能,在忠贞营于十一月十六日撤离长沙后,始终没有组织成一支进攻长沙的兵力。1649年(顺治六年)正月,济尔哈朗大军进入湖南,何腾蛟部下诸将如惊弓之鸟,纷纷拉起队伍就跑。何腾蛟身边只有马进忠部少数兵力,自知难以迎敌。他在无可奈何之时,给永历朝廷上疏奏称:“湖南千里一空,前恢复诸城一旦尽弃,引罪自劾。”①何腾蛟原疏未保存下来,但从南明人士的记载里可以推测他的“引罪自劾”肯定隐瞒了自己把忠贞营调走招致全局败坏的真象,许多南明官绅又同何腾蛟、瞿式耜沆瀣一气,对原大顺军改编而成的忠贞营怀有很深的偏见,因此把这段历史描绘得混乱不堪,全部责任都推到忠贞营和节制该营的堵胤锡头上。例如,堵胤锡邀请忠贞营入湘,李赤心、高必正应命率部于九月间到达常德,十月二十一日由常德南下;何腾蛟在十一月间给瞿式耜的塘报中还说“本阁部不以恢长为喜,而以忠贞来附为喜”;同年十二月初一日瞿式耜转奏后奉圣旨还说:“今长、湘凯闻,李赤心、高必正等雄冠诸军;制辅堵胤锡联属各部,以成大捷,朕心嘉悦。”②可是,到了王夫之等人的笔下,就变成堵胤锡招忠贞营参加湖南会战仿佛是一种阴谋,李、高兵进至常德百里外时堵胤锡才写信通知马进忠,“进忠大惊,疑忠贞营之众旦夕即并己,立命焚廨舍庾积,掠百姓,拔营南走,……进忠去常德,王进才、牛万财不知所出,遂约刘体淳(纯)、张光翠同走衡、宝间。忠贞营至常德,已赤土无茎草,不能留,即尾进忠后,自宁乡趋湘潭。马蛟麟徐出收常德,湖北复陷。诸军猬集于湘,高必正遣偏师攻长沙,以谢胤锡,不克,亦退湘、衡间,互相疑掣,转掠千里,胤锡无以制之。腾蛟泛轻舸至湘潭,乃与胤锡议,以南昌求援甚急,胤锡督忠贞营渡湘而东走醴、攸,往援江。而忠贞营徘徊茶、攸间,殊无行意。湘潭陷,腾蛟败没,忠贞营奔衡州走郴,为入粤计。胤锡不能令也”①。这完全不符合事实。李赤心、高必正率忠贞营入湘作战,本来是堵胤锡和马进忠的请求,出兵时还对夔东的留守兵力作了部署,防止湖北清军乘虚西上。当时清荆州总兵郑四维依据可靠消息报告:“闻说马进忠等请虎贼(即李赤心为首的忠贞营,李过绰号一只虎)往常(德)、澧(州)。仍将谭贼(指谭文、谭诣、谭弘)船只发上新滩,留王二(即王光泰)、王三(王昌)、姚黄(指摇黄十三家)、朱经略(朱容藩)、王昉生接住施、归、建始一带。今(十月)初五日,各贼起营前往常、澧。”②王夫之是当时当地人,应当知道事实的真相。他为了掩盖何腾蛟的过失,竟然编造了一篇马进忠同忠贞营内讧的神话,渲染得栩栩如生。这种凭个人好恶任意上下其手的史笔,只能把读者引入歧途。

  1649年(顺治六年,永历三年)正月二十日,清军在济尔哈朗统率下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进抵道林市,从活捉的明摆塘兵口中审问得知何腾蛟和马进忠正在湘潭城内。次日清晨,清军快速行进,出其不意地包围了湘潭县城。马进忠见清军势大,率部南撤,何腾蛟成了无兵之帅。二十一日清军进入湘潭,何腾蛟被俘①。清郑亲王济尔哈朗下令屠城,湘潭城中的百姓几乎全被杀光。当时逃到乡下的文人汪辉记载:清军从正月二十一日开刀,“屠至二十六日封刀,二十九日方止”,半个月后他进城看到的是一场惨不忍睹的局面:“近前则足软,欲退又不能。魂飞魄散,心胆惧寒矣。时血迹尚鲜,腥臭逼人,立身无地,有食亦不能下咽。但见尸骨纵横,惨不可言。……市上人民不止二三十,城中不满百人,受伤未死者数十人。”②康熙初,《湘潭县志》收录的一件碑文也说:“六年正月,万骑自长潜渡,屠其城,尸坟起,与垣檐平。会守帅提馁卒至,搏尸衣而暴露之,涂藉污泞隘巷间,横竖比叠;有未亡者欲以面目求死者状,裹骸还里,此臭皮囊三七日外作鬼畜变相,竟人人似,又哭而置之。”③

  何腾蛟被俘后,清方劝他投降,他坚决拒绝,正月二十七日被杀害于湘潭流水桥旁一个小坡下①。据记载,何腾蛟就义前“惟举手拍地,呼:‘可惜!’两掌皆碎”②。大概他终于认识到由于自己的偏私心理作祟导致全局隳败,追悔莫及吧。永历朝廷得到何腾蛟就义的消息,追赠他为中湘王,谥文节。

  何腾蛟被俘后坚贞不屈,保持了民族气节,应当肯定。但纵观他的一生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弘光时期他受制于左良玉,无所作为。隆武时期,他伙同湖北巡抚章旷排挤大顺军余部,收罗一批散兵游勇充当嫡系,又无将将之能,造成刘承胤、曹志建、黄朝宣等割据跋扈的局面。上文说过,隆武帝遇难,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反攻湖南之役取得节节胜利之际,作为全军统帅的何腾蛟却处处私心自用,唆使郝永忠偷袭反正来归的陈友龙部,挑起明军自相残杀,给清军以喘息之机;又悍然调走围攻长沙的忠贞营,一手断送了复湘援赣的战略大局,卒至以身予敌。南明之不振,用人不当是个重要原因。

  济尔哈朗在擒杀何腾蛟以后,利用南明军队不战自溃,分兵大举进攻。由尚书阿哈尼堪、固山额真刘之源领兵往攻宝庆(邵阳),固山额真佟图赖、伊拜领兵往攻衡州;当时,堵胤锡同李赤心率领的忠贞营驻于湖南郴州地区,济尔哈朗亲自带领主力前往征讨①。忠贞营兵力不敌,战败后向南撤退②。

  阿哈尼堪、刘之源部在宝庆击败明军王进才、马进忠军,占领府城邵阳,接着向西进攻黔阳,在该县的洪江(今黔阳县南)击败袁宗第、刘体纯(二只虎)部,进占沅州(今芷江)、靖州③。

  佟图赖、伊拜部在衡州击败明军,南明总兵陶仰用阵亡④。胡一青、周金汤退入广西全州。佟图赖乘胜追击,占领全州⑤。由于全州是由湖南进入广西的门户,直接关系到永历朝廷的安危,南明将领焦琏等领兵分三路反攻全州,被清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部援军击败。焦琏等调整兵力后再次反攻全州,济尔哈朗亲自带领主力往援,明军不敌,退回桂林⑥。清军在勒克德浑率领下进攻道州,明将曹志建战败,道州失守。曹部虽曾反攻道州,都被清军击退。

  济尔哈朗、勒克德浑在重新占领湖南大部州县后,还曾派出一支军队西入贵州境内。当时明将郝永忠部还沉浸于内讧之中,在黎平府东南的中潮地方包围远安伯陈友龙残部,陈友龙战败被杀①。清军的突袭使郝永忠措手不及,被击败,清军占领黎平府②。郝永忠带领部众退到广西庆远(宜山),又辗转于贵州独山一带③。由于欣赏他的何腾蛟已被清军俘杀,而瞿式耜等人对他恨之入骨,在奏疏中公开称他为“郝逆”,他在永历朝廷直接控制区内几乎没有容身之地,被迫率领部众由贵州转入夔东山区,与刘体纯、袁宗第等会合,长期坚持抗清斗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1648—1649年(顺治五年至六年)集中在湖南的南明军队有李赤心、高必正统率的忠贞营,马进忠部、王进才部,滇营赵印选、胡一青部,郝永忠部,陈友龙部,曹志建部,袁宗第、刘体纯、牛万才等部,兵力相当雄厚。只是由于居统帅地位的督师阁部何腾蛟非但驾驭无能,而且挑起内讧,弄得众心离散,被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各个击破。清军占领湖南和广西全州后,永历朝廷几乎已无招架之力。但这时清廷因为姜瓖等领导的山西反清运动尚未平定,京师兵力空虚,多尔衮于顺治六年八月间下令济尔哈朗“班师还京”①。永历朝廷才惊魂稍定。

  清朝满汉主力北撤以后,留守湖南的兵力大为削弱。九月,南明焦琏部和滇营赵印选、胡一青等部收复广西全州,该城清方官兵退入湖南永州②。十月上旬开始,各路明军重新活跃起来,恢复湖南失地。永国公曹志建部于初二日攻克永兴、初三日收复耒阳③。原驻洞口、洪江一带的鄂国公马进忠、襄国公王进才移兵南下会合由全州入湘的新宁侯赵印选、兴宁侯胡一青部,于十月二十七日攻克武冈(永历元年改名奉天)活捉清守将杨应元,新宁、城步等县也随之收复④。十一月初四日王进才部又攻克靖州,清将阎芳誉等逃窜途中溺水而死⑤。收复武冈以后,胡一青部经东安、冷水滩攻永州;曹志建军向衡阳推进;马进忠部则进迫宝庆。

  南明军队对湖南的反攻,引起了清朝湖广当局的恐慌。清湖广四川总督罗绣锦上疏朝廷紧急请求增派援兵。摄政王多尔衮批交兵部商议,顺治七年(1650)二月,兵部建议调驻守山东济南的续顺公沈永忠率领本部官兵移驻湖南宝庆(邵阳),并将原随佟图赖等南征的总兵张国柱、郝效忠二部交其统辖,经朝廷核准后下达。这时,清廷所调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的军队已分别由辽东南下,孔有德自告奋勇攻取广西。清廷指示他进入湖南以后,先会同沈永忠军“力办湖南之贼,务令销靖伏莽,地方底定”,再报朝廷批准后进征广西①。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清军暂时稳定了对湖南的统治,等到孔有德军攻占广西大部分地区以后,留镇湖南的兵力仍然相当有限,从而埋伏下了大西军联明抗清后由贵州东入湖南,清军一败涂地的种子。

  ① 顺治五年闰四月湖北巡按王守履揭帖中说:“尤可虑者,目今王、马、袁、堵诸逆,假以复明为名,狂逞于荆岳之上;金贼、土寇蹂躏于蕲黄之下,而三王有班师回京之声息。……真危急存亡之秋矣。镇、道诸臣日日请兵请救,大声疾呼,急如星火。……职谨会同督臣罗绣锦、抚臣高士俊、治臣赵兆麟合词具题,伏乞圣鉴,敕部速议施行。”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三本,第二二七页。

  ② 《清世祖实录》卷四十。李锦即李过,隆武帝改其名为李赤心。清廷命将出师以李锦为主要对手,而不是何腾蛟,这点很值得注意。

  ③ 顺治五年十二月湖广四川总督罗绣锦“为塘报南郡失守情形仰乞圣鉴事”揭帖中说,他奉命于十一月赴安陆府为济尔哈朗准备喂马粮刍,济尔哈朗军至安陆当在十二月,见《明清档案》第九册,A9—185号。

  ① 钱秉镫《所知录》卷二。

  ② 《瞿式耜集》卷一,奏疏《恢复大捷疏》。

  ①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七《何堵章列传》。

  ② 顺治五年十月二十一日荆州总兵郑四维揭帖,见《文献丛编》第十三辑。

  ① 顺治六年二月湖南巡按吴达“为塘报事”揭帖中说:“据差往王营伺候旗鼓守备申庆元报称,于十二日引领大兵星夜前进,至道林市擒杀贼拨三十余名,当审贼息,何腾蛟、马进忠见驻湘潭城内。次早二十一日大兵齐进,当时贼败,大兵随即围城,贼兵突门溃奔。除砍杀不可数计,当即擒住何腾蛟,惟马进忠脱逃。因天晚难追,于二十二日发兵追至湘乡。王爷暂住湘潭,出示安抚百姓。”见《明清档案》第十册,A10—38号。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三记:“忠贞既去,马进忠兵才来千余,滇、标等营又以忠贞阻路不至。□(虏)乘虚直入,一路扫荡,近城始知。腾蛟闻报三次,尚不信。标官强上马,□已入城。追者斫其后骑门役,而腾蛟马不前,遂被执。”这段记载大致可信,只是说滇、标等营被忠贞营阻路不至与事实不符。据清方档案和地方志,忠贞营解长沙围后向东进军,形势逆转后南下至郴州。而何腾蛟节制的滇营赵印选、胡一青及王进才等部在宝庆、衡阳一带。

  ② 汪辉《湘上痴脱离实录》,见《希青亭集》。

  ① 汪辉《湘上痴脱离实录》记:“何公于廿七日杀在流水桥坡侧,后有僧人推土墙掩之。”参见王岱《吊何黎平腾蛟》诗附语,《沅湘耆旧集》卷四十六;王岱,湘潭人,崇祯己卯举人,后仕清。

  ②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七《何腾蛟传》。

  ① 《清世祖实录》卷四十五,顺治六年八月丙午日(十九日)条下记:“时闻贼渠一只虎据辰州,臣亲领兵渡江趋辰州。又闻贼渠杜允熙据永兴,臣星夜趋永兴。”济尔哈朗的奏疏是用满文写的,实录译成汉文时因音近致误,辰州当是郴州,杜允熙即堵胤锡。

  ② 《明季南略》卷十二《堵胤锡始末》记:四月“初五日,永兴陷,从子正明死之,诸眷属皆遇害,公自耒阳以数十骑退入龙虎关,暂住保昌侯曹志建营。”

  ③ 《清世祖实录》卷四十五,洪江误作“红江”。

  ④ 陶仰用之名见《瞿式耜集》永历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奏为汇各路塘报疏”。《清世祖实录》卷四十五及其他官修文书多误作“陶养用”、“陶养勇”。

  ⑤ 《清世祖实录》卷四十五,周金汤误作“周进唐”。

  ⑥ 《清世祖实录》卷四十六,焦琏误作“赵廉”。

  ① 《瞿式耜集》永历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奏为恭述湖南近日情形事”疏中说:“郝永忠兵扎中潮,围远安。”这里写的远安不是地名,而是明远安伯陈友龙。

  ② 《清世祖实录》卷四十七,郝永忠误作“何永忠”。

  ③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三写作“至黔之独山川”,川字恐系州字之误。

  ① 《清世祖实录》卷四十五。

  ②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三。

  ③ 瞿式耜永历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奏疏,见《瞿式耜集》排印本第一一七页。

  ④ 瞿式耜永历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奏为飞报大捷事”疏、“马进忠大捷疏”,见《瞿式耜集》第一二五—一二六页及一二七页。

  ⑤ 瞿式耜永历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奏为恭述湖南近日情形事”疏中引监军御史蓝亭塘报说南宁侯张光翠“于九月二十九日已复靖州矣”。十一月二十一日又报攻克靖州在是月初四日。

  ① 《明清史料》甲编,第三本,第二六三页《兵部题为塘报湖南逆贼情形仰乞圣鉴事。》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6: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崇祯之女长平公主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关注他
《红楼梦》里的崇祯之女长平公主

​文:龍乡

(一)

金庸《碧血剑》里的阿九,梁羽生《江湖三女侠》里的独臂神尼,原型都来自于崇祯帝次女长平公主朱媺娖的传说。

虽然长平公主十七岁时,就在忧郁悲哀中薨逝,但出同情和怜惜,人们更愿意相信她出家为尼后,练出了一身绝世神功,并且收的那个徒弟吕四娘如入无人之境地飞进皇宫,摘走了雍正帝的项上之物。

无论怎样,长平公主出家为尼的传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直在流传着,已是深入人心。正是这缘故,《红楼梦》中要隐写长平公,“出家为尼”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可是,《红楼梦》中会不会利用这一点来隐写她呢?如果利用,书中出家为尼者不少,哪一个才是以长平公主为原型呢?

与秦钟幽会的智能儿,作为优伶的芳官、藕官、蕊官肯定不是,因为那样写,就是对长平公主的亵渎;妙玉也不会是,因为她三岁即出家的那个玄墓蟠香寺,原型为玄墓山圣恩裤寺,那可是个和尚庙。

这样比较起来,也只有贾府四小姐惜春更有可能影射长平公主。可是,惜春最擅长的是画画,而长平公擅长针黹、烹饪,没听说过她会画画呀?

这就需要把“画”字都有何种解释给搞清楚,因为除了画画、图画之外,“画”还有别的含义:

画的繁体字是“畫”,上面是“聿”,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界之形。本义为:划分、划分界线。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洲。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又如:画野分州,画土分贡,画地,划界。

还有截止停止之意:

《论语》: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何晏集引,孔安国说:“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女,同“汝”。

汉,杨雄《法言》:百川学海而至于海,兵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李轫注“画,止”。

《红楼梦》开卷即这样写道:“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何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既然如此,惜春擅画,影射的原型就未必会作画,同样长平公主朱媺娖虽然不会画画,为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之下,将她塑造成一个擅长作画者,又有何不可呢?


况且,在整体设计中,书中处处是谜语、象征、借喻、隐寓、意象,惜春作画为何不是一种特殊的意象,隐寓着画线分界,和停止截止呢?

(二)

且看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中,因从惜春的丫鬟入画那里,抄出了“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这是宁府珍大爷赏给入画哥哥的,让老妈妈带进来叫入画收着的,并不算什么大错,稍微通情达理的人就会原谅入画。

惜春却表现得极其反常,先是对王熙凤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

第二天,遣人把尤氏请来后,也不管尤氏如何劝解,入画怎么跪下哭求,惜春的话说得更加决绝:“你们管教不严,反骂丫头。这些姊妹,独我的丫头没脸……嫂子来的恰好,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好歹自有公论……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自己就够了,不管你们。”

尤氏说:“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惜春道:“古人也说的,‘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我!”使得尤氏丢下一番话赌气走了。惜春又说:“若果然不来,倒也省了口舌是非,大家倒还清净。”

都说惜春这些话,正是她已经了悟,勘破红尘的表现,为最终出家埋下了伏笔?但是,这些对宁国府充满了蔑视、怨恨、决绝的话又似乎不太象一个把红尘看破之人说得出口的。

把惜春那些绝情的话,与回目中的“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之“杜绝”二字结合起来,不就是要坚决地与宁国府“画清界线”吗?这“杜绝”可真的是充满了“画”意。

因此上,惜春的丫鬟才叫“入画”,把她赶回宁国府,即是“杜绝”宁国府”,与宁国府彻底画清了界线。可怎么才算是彻底画清界线呢?

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小花枝巷,据考证是北京内城,德胜门大街西侧的花枝胡同,那么离小花枝巷二里远近的宁荣后街,就是紫禁城北墙外的地安门街(今平安大街),而宁荣府自然就是紫禁城。可是,书中为何把紫禁城分开写为宁国府和荣国府呢?


因为朱姓的图腾为赤心木,“荣”是树木茂盛的样子,“荣国府”隐指朱明时期的紫禁城;而满清女真族的发源地是宁古塔,“宁国府”代表满清占领了紫禁城。

又因为满清来自东北,书中才称宁国府为东府;贾珍名“珍”,是用谐音“真”,来隐指满清原为女真族;贾蓉贾蔷则暗指满清为“戎羌”;凤姐骂尤氏为“锯了嘴子的葫芦”,隐指尤氏为“胡虏”;尤氏之所以姓“尤”,是因“尤”姓来源于“沈”姓,暗指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立了满清;焦大骂宁国府“爬灰、养小叔子”,则是指多尔衮与庄妃私通,和霸占侄儿豪格的福晋。总之,宁国府里充满了满清的元素和信息。

在第七十八回林四娘的故事中,那位被杀的青州恒王,隐指青州未代衡王朱由棷。他于1646年四月二十五日,与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等十七人一起,被清廷杀害于北京菜市口。

长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心如死灰,终于在1646年八月十日于忧郁中薨逝。彻底与满清画清了界线,杜绝了清廷粉饰自己的那些虚情假意的丰厚“恩赐”。

(三)

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分别以“红、梅、花”为韵各写了一首七律《咏红梅花》。

其中,邢岫烟诗中展现的高洁品质,一是暗隐隆武帝与何腾蛟被大庾岭阻隔,一是赞扬何腾蛟被俘后,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李纹诗中的“移真骨、脱旧胎”,是赞扬李赤心(李过)等起义军将领,在李自成遇难后,率领三十万农民接受隆武帝招安,被封为“忠贞营”,成为南明抗清的主力军。

薛宝琴诗中的奢华,暗指郑成功被赐朱姓,成为“国姓爷”的荣耀,以及坚持抗清到最后。

以此体现了何腾蛟、李赤心、郑成功,是隆武帝朱聿键时期所倚重的最大的三支抗清力量。

随后,贾宝玉写了一首《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撙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尖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首诗主要是,在暗中把隆武帝朱聿键抗清复明的行为和精神,比作了红梅花。

随后,贾母带着大家,来到暖香坞催促惜赶快把大观园画出来。


这里,把妙玉比作红梅花为暗写,暖香坞惜春作画为明写,二者为什么会连在一起呢?

应该是因为,长平公主薨逝于1646年八月十八日,而隆武帝则于同年同月的二十九日在汀州被俘遇难,二者相差仅十一天,或许这也是把妙玉和惜春的关系写得亲密的重要原因吧。

(四)

再来看第二十二回的那些灯谜,按照文本中的排序,是这样的:

第一个是贾环出的: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在众人大笑声中,贾环解释说是:“一个枕头,一个兽头。”






我们不能只顾嘲笑贾环的粗鄙俗陋,枕头和兽头放在一块的寓意一点都不可笑:床上的枕头自然是在卧室,而房子上的兽头全部都是面目狰狞,风水学上认为,兽头如果被放入卧室里,即代表着祸患与灾难。

第二个是贾母出的: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此谜底为“荔枝”自然也不是本意,本意是谜面中的“猴子”,暗指崇祯十七年,这个甲申年为猴年,这与本回前边宝钗点的《西游记》隐意是一样的。加上贾环的灯谜,就是说祸患与灾难必将降临在崇祯十七年这个甲申之年。

第三个是贾政出的: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谜底“砚台”同样是幌子,真正隐指的是“传国玉玺”。隐意是,在这个甲申年,祸患与灾难必将降临到国家与帝王的头上。

第四个是元春出的:

“能使妖魔胆尽揩,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是“爆竹”,结合前三个灯谜,其意已经非明显:即在这个猴年,国家、王朝、帝位将如爆竹一般化作灰烟。当然指的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随着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无奈中在煤山自缢殉国。而在些之前,他命令周皇后,袁贵妃先后自尽,斩断了长平公主的左臂,刺死了昭仁公主。

第五个是贾迎春出的: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乱纷纷,只为阴阳数不同。”

谜底“算盘”的隐喻是什么呢?贾迎春影射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算盘中间横梁上边的两个珠子相加为十,下边是五个珠子,这是隐指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权。同时横梁上边两个珠子,下边五个珠子,又是二和五,隐指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弘光帝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淓,衡王朱由棷,太后邹氏,假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清廷杀害于北京菜市口。

第六个是贾探春出的: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风筝”的隐喻是,1646年五月,本是雨季却遇干旱,清军趁钱塘江水变窄变浅而渡,攻陷鲁王监国之都城绍兴,在张名振、张煌言等人的保护下,鲁王朱以海从浙东的石蒲镇出海,从此过上了在海面上飘泊不定的生活。

第七个是贾惜春出的: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谜底是“海灯”,惜春影射长平公全朱嬍娖,当她听到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找借口杀害后,痛不欲生,上书顺治帝请求出家而未被应允,顺治反将她嫁给了周显。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弘光帝等人被杀的消息传来后,悲痛的长平公主终日以泪洗面,忧郁中于于八月十八日含恨薨逝,此时,她十七岁,还怀着五个月的身孕。

(五)

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钗”判词,必须倒叙解读,这样才能看出判词中隐藏着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至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一百二十年的历史。

其中,秦可卿的判词是对嘉靖二十一年进入末世,至崇祯十七年大明朝灭亡的概括;

第二,李纨的判词,暗隐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入北京,可是只待了四十二天;


第三,巧姐的判词,暗隐太子朱慈烺明亡之初陷于李自成的起义军手中,逃脱后于1645初逃回北京,却被外公周奎,舅舅周绎出卖,最终被多尔衮借“假太子”之名杀害;

第四,王熙凤的判词,暗隐明亡后,明朝皇室与大臣们逃到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权。

第五个判词便是惜春的,开始写道:后面便是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古庙代表着被满清占领的北京和紫禁城,长平公主被崇祯帝砍断左臂后,被抬到外公周奎府上,五天后才苏醒过来。五月初二,满清进入北京后,降清的周奎不敢瞒报公主在自己家。清廷明白断臂的公主对满清没有任何威胁,因而大加厚赐,来彰显自己的仁德仁义。但长平公主早已心灰意冷。

判词的第一句,“勘破三春景不长”,指的是大明朝、南明弘光政权、鲁王监国政权相继灭亡;

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是黑色的衣服,表面上是说,出家人的衣服代替了过去华丽的衣装。应该是在隐喻亡国前后身份的变化,以及希望的破灭。

第三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绣户”字面意思是雕绘华美的门户,多指女子温香美观的居室,总之与美有关;“候门”常用来指王候之家,古时,王候富贵人家的大门皆为红色,因而被称为“朱门”。似乎这“绣户候门女”隐藏的是长平公主的名字“朱媺娖”,“媺娖”即完美,美而整齐之意

第四句“独卧青灯古佛旁”,意思好象是出家了一样,其实“出家”代表着远离尘世,宝玉和柳湘莲的“出家”,即暗隐着灭亡和死亡。而长平公主在看到1644年至1646年,三年中,大明朝,弘光政权,鲁王监国政权相继灭亡后,.过了不足三个月,也在悲痛忧郁中薨逝。

不过,书中写惜春出家,也不是没有影的事。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玩耍呢,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缘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这段文字暗隐的是,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杀害后,悲痛欲绝的长平公主向顺治上书,要求出家为尼都未获应许,因此也成了传说中长平公主出家的起因。

《红楼梦曲》中惜春的曲子《虚花悟》写的是: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挨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这首曲子,比十二钗中其他人的曲子都更加悲惨凄凉,“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呤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既是明朝灭亡之际的末世景象,也体现了长平公主的凄凉境遇。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这更象是对长平公主升向天界的灵魂,进行的祈祷与祝愿,祝福她在那里得到永恒的安宁与快乐。

发布于 2022-06-19 14: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8: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周公旦与太公望开创了成王基业。因为武王在牧野建了大功,死后将安葬,就制定了谥号,于是叙明制谥法则。

  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车马服饰,是地位的表现。所以,道德高尚就得到大名号;道德低下就得到小名号……道德行为出于自身,而名号生于别人。

  无法让人给他命名的称“神”。

  举良善选贤才的称“圣”,敬宾客厚礼仪的称“圣”。

  德行如天高地厚的称“帝”。

  安定百姓以法为准的称“皇”。

  集仁、义在身的称“王”。

  赏罚公道的称“君”,民众都归从他的称“君”。

  为大家设立制度的称“公”。

  行为被八方响应的称“侯”。

  道德专一而不懈怠的谥号“简”,平易而不诋诽他人的谥号“简”。

  顺应天地自然规律的谥号“文”,道德广博深厚的谥号“文”,勤学好问的谥号“文”,慈惠爱民的谥号“文”,怜悯百姓又施恩惠有礼貌的谥号“文”,赐给百姓爵位的谥号“文”。

  刚强而理端的谥号“武”,威猛而英明有德的谥号“武”,战胜祸灾又平定动乱的谥号“武”,以法治民能使民服的谥号“武”,贪大功而屡用兵的谥号“武”。

  认真办事又尊从主上的谥号“恭”,尊重贤才又崇尚礼义的谥号“恭”,尊重贤能又恭敬谦让的谥号“恭”,已有过错能够改正的谥号“恭”,办事坚定不动摇的谥号“恭”,爱护百姓、抚养兄弟的谥号“恭”,讲礼仪、迎宾客的谥号“恭”,庇护父母过失的谥号“恭”,尊重贤良、礼让友善的谥号“恭”。  

  了解四方安危的谥号“明”,诬陷怨谤不生的谥号“明”。

  威仪见于外表的谥号“钦”。

  深谋远虑又安定百姓的谥号“定”,安定百姓又效法古人的谥号“定”,行为纯正无差错的谥号“定”。

  征战能返回的谥号“麓”,思虑深远又接受规劝的谥号“嫠”。

  通古今又多才能的谥号“宪”。

  聪明而富于哲理的谥号“献”,心性通达事理的谥号“献”。

  性温柔,明事理又善良的谥号“懿”。

  使五世同宗祖的都安宁,谥号“孝”;惠顾下民,尊爱长辈的

  谥号“孝”;祭祀适时的谥号“孝”。

  秉承遗德而不违背的谥号“考”,深谋远虑而成就气节的谥号“考”。

  控制心性,能使行为庄重的谥号“齐”,出力辅佐促使成功的谥号“齐”。

  源头远长而流动通畅的谥号“康”,年成丰而民和乐的谥号“康”,以安乐抚慰民众的谥号“康”,使百姓自得安乐的谥号“康”。

  安定百姓设立政令的谥号“成”。

  推行道德又主持正义的谥号“穆”,内心所想表露于处的问谥号“穆”。

  敏捷而慎重的谥号“顿”,勤勉能追悔过失的谥号“顷”爱护百姓又协和万民的谥号“顷”。  

  彰明道德而有功的谥号“昭”,仪容恭敬而美好的谥号“昭“,美名传播四方的谥号“昭”。  

  保护百姓中的老年人的谥号“胡”,年高寿长的谥号“胡’。

  意志坚毅又行为果敢的谥号“刚”,追补以往过失的谥号“刚”。

  以宽和之德安定众人的谥号“静”,谦恭有礼又沉静少言的谥号“静”,宽宏乐观而善终的谥号“静”。

  治理政事而无过失的谥号“平”,办事依章法的谥号“平”,布纲纪把握准则的谥号“平”。

  依照正义而达到目的的谥号“景”,推行正义而行为果断的谥号“景”,想得久远又深思熟虑的谥号“景”。  

  行为清白而守节操的谥号“贞”,深谋远虑又能成功的谥号“贞”,不隐瞒又公正无私的谥号“贞”,表里如一的谥号、“贞”。

  勇猛而刚毅果敢的谥号“威”,勇猛而强力果敢的谥号“威”,果断行事以伸张正义的谥号“威”。

  治理政事依法典而不衰的谥号“祁”。

  开辟疆土使远国归服的谥号“桓”,能慎重行事又勉励民众的谥号“桓”,开辟疆土兼并方国的谥号“桓”。

  道德纯一完备的谥号“思”。普察万民疾苦的谥号“思”,通盘考虑事事用心的谥号“思”,能追悔先前过失的谥号“思”。

  性格宽柔又慈爱百姓的谥号“惠”,爱百姓好施舍的谥号“惠”。

  性格温和又能接受规劝的谥号“慧”。

  善思考又能区别人的地位的谥号“元”,多行义事而百姓高兴的谥号“元”,开始建立国都的谥号‘‘元”,主持正义又推行德政的谥号“元”。

  屡次发动战事的谥号‘‘庄”,聪慧而坚强使人顺服的谥号“庄”,战胜敌人克服动乱的谥号“庄”,为国捐躯死于原野的谥号“庄”,屡次征战讨伐的谥号“庄”,使用武力而不成功的谥号“庄”。

  克制杀伐执掌国政的谥号“夷”,安定百姓喜好安静的谥号“夷”。

  主持正义赞扬善事的谥号“怀”,慈惠仁德而短寿的谥号“怀”。

  早晚警戒自己的谥号“敬”,早晚认真办事的谥号“敬”,善于顺合法典的谥号“敬”。

  口说仁义而不能兑现的谥号“丁”,糊涂而不顺从的谥号“丁”。

  以武立功又安定百姓的谥号“烈”,主持德政又遵循祖业的谥号“烈”。

  刚强而能成功的谥号“翼”,有深谋远虑的谥号“翼”。

  刚强有德能成事的谥号“肃”,成竹在胸而能决断的谥号“肃”。

  爱护百姓而喜欢办事的谥号“戴”,典礼不出现差错的谥号“戴”。  

  死后心愿得以实现的谥号“灵”,乱法行私而不知减的谥号“灵”,尽知鬼神之事的谥号“灵”,不经努力而成名的谥号“灵”,死后现出鬼神之态的谥号“灵”,喜好祭祀鬼神的谥号“灵”。

  短寿夭折未成人的谥号“殇”,未成家而短命夭折的“殇”。

  德行不明而空占君位的谥号“隐”,无心在位而偏又不成的谥号“隐”。

  中年早逝的谥号“悼”,在恐惧中度日的谥号“悼”。

  不思恩惠又忘记恩惠的谥号“剌”,固执反常又坚持错误的谥号“刺”。

  不理政事不治家任其紊乱的谥号“荒”,喜好逸乐懈怠政事的谥号“荒”。

  在位期间遭遇外患的谥号“愍”,使百姓死伤的谥号“愍”,在位期间连续发生水旱疫灾的谥号“愍”,灾害与暴乱同时发生的谥号“愍”。

  早年孤单又短寿天折的谥号“哀”,谦恭仁惠而短寿夭折的谥号“哀”。

  早年孤单而失去君位的谥号“幽”,心思蔽塞而昏乱的谥号“幽”,起居无节号令不时的谥号“幽”。

  能有威严而行动敏捷的谥号“魏”,能有威严而仁惠有礼的谥号“魏”。

  废弃礼仪又疏远众人的谥号“炀”,好女色又远礼仪的谥号“炀”,好女色又荒政事的谥号“炀”,行为放纵而精神衰疲的谥号“炀”。

  心知耻丑而动则戒惧的谥号“甄”。

  有威德又刚强勇武的谥号“圉”。

  名声好又通情达理的谥号“宣”。

  治理百姓而没有恩德的谥号“使”。

  所作所为表里如一的谥号“憨”。

  战胜敌人又有壮志雄心的谥号“勇”。

  昭示功劳以安定百姓的谥号“商”。

  以文章描述古今的谥号“誉”。

  心里能揣度诸事是否合宜的谥号“度”。

  爱好平和不与人争的谥号“安”。

  表里中正又始终如一的谥号“白”。

  不出生在自己的国家的谥号“声”。

  暴戾而不认亲情的谥号“厉”,杀戮无罪之人的谥号“厉”。

  任人为官能符合他的实际能力的谥号“知”。

  遭遇荒年而没有粮食的谥号“穅”。

  名与实相符合的谥号“质”。

  不追悔以前的过错的谥号“戾”。

  温厚贤良令人爱之乐之的谥号“良”。

  恃仗威势而行为放纵的谥号“醌”。

  道德纯正令天下响应韵谥号“莫”。

  尽力施舍而无私心的谥号“类”。

  好变易而动乱百姓的谥号“躁”。

  仁慈祥和普遍顺从的谥号“顺”。

  满怀志向而多不得志的谥号“感”。

  身冒危险而事奉主上的谥号“忠”。

  思虑果断而深远的谥号“赶”。  ,

  懈怠国政而与外国交通的谥号“携”

  遭疏远而又承继大位的谥号“绍”。

  显明义行而掩盖过错的谥号“坚”。

  一开始就敏捷行事而行事得成的谥号“直”。

  内内外外都归顺的谥号“正”。

  言华美而无实质的谥号“夸”。

  教诲人而不知倦的谥号“长”。

  爱护百姓表现在用刑的谥号“克”。

  对赐予显得吝啬的谥号“爱”。

  违天理害百姓的谥号“抗”。

  喜欢廉洁又能自我克制的谥号“节”。

  选择好的跟着去做的谥号“比”。

  喜欢改换旧有的谥号“易”。

  名与实不相符合的谥号“缪”。

  思虑未出现差错的谥号“厚”。

  心地纯正有大度的谥号“匡”。

  谥“隐”,有哀怜之类的意思。谥“景”,有勇武之类的意思。施德,是“文”;除恶,是“武”。开辟土地是“襄”,征服远方是“桓”。以刚克人是“发”,以柔克人是“懿”。履行正道是“庄”,犯有过失是“僖”。敢做而不成功是“宣”,欲惠爱而内无德是“平”。取意坚定不移,以其明显特征为准,其余都与其相象。

  “和”,是会合之意。“勤”,是操劳之意。“遵”,是遵循之意。“爽”,是伤的意思。“肇”,是开始之意。“义”,是治理之意。“康”,是安宁之意。“怙”,是依仗之意。“享”;是祭祀之意。

  “胡”是大的意思。“服”是战败使服之意。“秉”,是顺从之意。“就”是聚合之意。“意”,是过的意思。“锡”,是给予之意。“典”是常的意思。“肆”,是放纵之意。“稼”,是虚空之意。“睿”是圣明之意。“惠”,是仁爱之意。“绥”,是安抚之意,“坚”是增长之意。“耆”,是强的意思。“考”,是完成之意。“周”是至极之意。“怀”,是思念之意。“式”,是法式之意。“布”是施放之意。“敏”,是疾速之意。“捷”,是攻克之意。“载”是记事之意。“弥”,是长久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8: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逸周书·谥法解》
Moon.Hoo Moon.Hoo 2014-03-16 14:40:10
《逸周书·谥法解》 转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E8%B0%A5%E5%8F%B7
(以汉语发音排序,共183字)
哀        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安        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贤曰安;中心宅仁曰  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曰安;敬而有礼曰安;貌肃辞定曰安;止于义理曰安;恭德不劳曰安;静正不迁曰安;懿恭中礼曰安;凝重合礼曰安;
比        择善而从曰比;事君有党曰比
成        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终曰成;制义克服曰成;礼乐明具曰成;持盈守满曰
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经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圣智曰成;夙夜警戒曰
成;曲直赴礼曰成;仁化纯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备礼乐曰成;德见于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内德纯备曰成;坤宁化洽曰成
诚        纯德合天曰诚;从容中道曰诚;推心御物曰诚;秉德纯一曰诚;明信率下曰诚;肫笃无欺曰诚;实心施惠曰诚
冲        幼少在位曰冲;幼少短折曰冲
崇        能修其官曰崇
纯        中正精粹曰纯;见素抱朴曰纯;安危一心曰纯;志虑忠实曰纯;至诚无息曰纯;内心和一曰纯;治理精粹曰纯
慈        视民如子曰慈;爱育必周曰慈;抚柔平恕曰慈
聪        声入心通曰聪;迩言必察曰聪
达        质直好义曰达;疏通中理曰达
大        则天法尧曰大
戴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荡        好内远礼曰荡;狂而无据曰荡
悼        肆行劳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未中早夭曰悼
道        以德化民曰道
德        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谋虑不威曰德;贵而好礼曰德;忠和纯备曰德;绥怀来人曰德;强直温柔曰德;勤恤民隐曰德;忠诚上实曰德;辅世长民曰德;宽众忧役曰德;刚塞简廉曰德;惠和纯淑曰德;富贵好礼曰德;功成民用曰德;修文来远曰德;睿智日新曰德;善政养民曰德;尊贤亲亲曰德;仁而有化曰德;忧在进贤曰德;宽栗扰毅曰德;直温强义曰德;谏诤不违曰德;周旋中礼曰德;泽及遐外曰德;懿修罔懈曰德
丁        述善不克曰丁;述义不悌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鼎        追改前过曰鼎
定        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追补前过曰定;仁能一众曰定;嗣成武功曰定;践行不爽曰定;审于事情曰定;德操纯固曰定;以劳定国曰定;克绥邦家曰定;静正无为曰定;大应慈仁曰定;义安中外曰定;镇静守度曰定
度        心能制义曰度;进退可轨曰度;守法纬民曰度;从容有常曰度;礼仪咨善曰度;宽裕有容曰度;创制垂法曰度;懿徽足式曰度
端        守礼执义曰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贞静曰端;守礼自重曰端
敦        善行不怠曰敦;温仁忠厚曰敦;能记国善曰敦;温仁厚下曰敦;笃亲睦族曰敦;树德纯固曰敦
干        犯国之纪曰干
刚        追补前过曰刚;强毅果敢曰刚;致果杀敌曰刚;强而能断曰刚;自强不息曰刚;政刑明断曰刚;威强不屈曰刚;强义果敢曰刚
高        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革        献敏成行曰革
公        立志及众曰公
恭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长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夙夜敬事曰恭;知过能改曰恭;贤而不伐曰恭;率事以信曰恭;不懈于位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不懈于德曰恭;治典不易曰恭;责难于君曰恭;正德美容曰恭;不懈为德曰恭;正己接物曰恭;昭事不忒曰恭;勤恤民隐曰恭;庄以莅下曰恭;谦和不懈曰恭;逊顺事上曰恭
光        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广        美化及远曰广;所闻能行曰广
果        好力致勇曰果;好学近智曰果;临事善断曰果
皓        综善典法曰皓
和        不刚不柔曰和;推贤让能曰和;柔远能迩曰和;号令悦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怀柔胥洽曰和;温厚无苛曰和
厚        思虑不爽曰厚;强毅敦朴曰厚;敦仁爱众曰厚
胡        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保民畏惧曰胡;
怀        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慈仁知节曰怀;失位而死曰怀;慈仁哲行曰怀;民思其惠曰怀
桓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荒        凶年无榖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昏乱纪度曰荒;从乐不反曰荒;狎侮五常曰荒
徽        元德充美曰徽
惠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爱课曰惠;柔质受谏曰惠;施勤无私曰惠;慈仁好与曰惠;爱民好学曰惠;宽裕慈仁曰惠;和而不流曰惠;慈哲远识曰惠;能绥四方曰惠;子爱困穷曰惠;俭以厚下曰惠;淑质受谏曰惠;恩能及下曰惠;宽裕不苛曰惠;遗爱在民曰惠;分人以财曰惠;利而不费曰惠;抚字心殷曰惠;兴利裕民曰惠;德威可怀曰惠;泽及万世曰惠;仁恕中存曰惠;慈恩广被曰惠
惑        满志多穷曰惑;以欲忘道曰惑;淫溺丧志曰惑;妇言是用曰惑;夸志多穷曰惑
基        德性温恭曰基
坚        彰义掩过曰坚;磨而不磷曰坚
俭        菲薄废礼曰俭;节以制度曰俭;举事有经曰俭
简        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治典不杀曰简;正直无邪曰简;易从有功曰简;平易无疵曰简;至德临下曰简;仕不躁进曰简;能行直道曰简;执要能固曰简
节        好廉自克曰节;不侈情欲曰节;巧而好度曰节;能固所守曰节;谨行节度曰节;躬俭中礼曰节;直道不挠曰节;临义不夺曰节;艰危莫夺曰节
介        执一不迁曰介
景        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敬        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兴夜寐曰敬;众方克就曰敬;齐庄中正曰敬;广直勤正曰敬;廉直劲正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受命不迁曰敬;畏天爱民曰敬;陈善闭邪曰敬;威仪悉备曰敬;戒尊师傅曰敬;戒惧无违曰敬;小心恭事曰敬;戒慎几微曰敬;肃恭无怠曰敬;齐庄自持曰敬;应事无慢曰敬
靖        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柔德教众曰靖;柔直考终曰靖;虚己鲜言曰靖;缉熙宥密曰靖;式典安民曰靖;仁敬鲜言曰靖;慎以处位曰靖;政刑不扰曰靖;纲纪肃布曰靖;厚德安贞曰靖;律身恭简曰靖;以德安众曰靖
开        信道轻仕曰开
凯        中心乐易曰凯
康        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曰康;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治民曰康;好乐怠政曰康;能安兆民曰康;俊民用章曰康;久膺多福曰康;寿考且宁曰康;保民迪吉曰康;务德不争曰康;宽裕和平曰康;敬而有礼曰康;保卫社稷曰康;造道自行曰康;动而无妄曰康;温柔好善曰康;思善无逸曰康;温良好学曰康;视履安和曰康
考        大虑行节曰考;秉德不回曰考
克        爱民在刑曰克;秉义行刚曰克;胜敌得俊曰克;胜己之私曰克;
宽        含光得众曰宽;大德包蒙曰宽;御众不近曰宽
匡        贞心大度曰匡;以法正国曰匡;辅弼王室曰匡;弥缝灾害曰匡;正君之过曰匡
旷        审音知化曰旷
剌        不思忘爱曰剌;愎狠遂过曰剌;暴戾无亲曰剌;暴慢九卿曰剌;不思安乐曰剌
类        施勤无私曰类;勤政无私曰类;不忝前哲曰类
礼        奉义顺则曰礼;恭俭庄敬曰礼;善自防间曰礼;躬俭中节曰礼;审节而和曰礼;著诚去伪曰礼;纳民轨物曰礼;恭俭合度曰礼;内则克修曰礼
理        才理审谛曰理;政平刑肃曰理;措正施行曰理;表章道术曰理;才敏详审曰理;治繁不扰曰理
厉        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戾        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良        温良好乐曰良;理顺习善曰良;小心敬事曰良;温敬寡言曰良;孝悌成性曰良;小心敬畏曰良;谋猷归美曰良;竭忠无隐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烈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业成无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业有光曰烈;刚正曰烈;宏济生民曰烈;庄以临下曰烈
灵        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上命曰灵(刘师培《补正》谓今本此前脱“德之精明曰灵”)
懋        以德受官曰懋;以功受赏曰懋
密        追补前过曰密;思虑详审曰密
闵        慈仁不寿曰闵
敏        应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才猷不滞曰敏;好古不怠曰敏
愍        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
明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思虑果远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殊异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能扬仄陋曰明;察色见情曰明;容义参美曰明;无幽不察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令闻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恶扬善曰明;视能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至诚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
缪        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穆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贤德信修曰穆;德政应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肃和曰穆;圣敬有仪曰穆;粹德深远曰穆;肃容持敬曰穆;容仪肃敬曰穆
宁        裕以安民曰宁;渊衷湛一曰宁;端重自毖曰宁
彭        述而不作曰彭;信而好古曰彭
平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惠内无德曰平;治而清省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克定祸乱曰平;理而无责曰平;布德均政曰平;无常无偏曰平;治道如砥曰平;分不求多曰平;政以行辟曰平;推心行恕曰平
齐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轻輶恭就曰齐;执正克庄曰齐
祁        治典不杀曰祁;经典不易曰祁;治定不陂曰祁
迁        博物多爱曰迁;良史实录曰迁
强        和而不流曰强;中立不倚曰强;守道不变曰强;死不迁情曰强;自胜其心曰强
钦        威仪悉备曰钦;敬事节用曰钦;克慎成宪曰钦;肃敬而承上曰钦;夙夜祗畏曰钦;敬慎万几曰钦;神明俨翼曰钦;小心励翼曰钦;寅恭供职曰钦
勤        温年好乐曰勤;能修其官曰勤;服劳无怨曰勤;广业不怠曰勤;勤行世业曰勤;好学力行曰勤;能修内职曰勤;夙夜匪懈曰勤;宣劳中外曰勤
清        避远不义曰清;洁己自爱曰清;洁己奉法曰清
顷        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祗勤追惧曰顷;慈仁和民曰顷;堕覆社稷曰顷;震动过惧曰顷;阴靖多谋曰顷
悫        行见中外曰悫;执德不惑曰悫;诚以致志曰悫;表里如一曰悫;诚心中孚曰悫;率真御下曰悫
确        执德不惑曰确;执德不回曰确
让        推功尚善曰让;德性宽柔曰让
仁        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利泽万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立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
荣        宠禄光大曰荣;先义后利曰荣
容        宽裕温柔曰容
柔        顺德丽贞曰柔;至顺法坤曰柔
睿        可以作圣曰睿;深思远虑曰睿;圣知通微曰睿;虑周事表曰睿
伤        未家短折曰伤;短折不成曰伤
殇        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童蒙短折曰殇
商        昭功宁民曰商;文学博识曰商
绍        疏远继位曰绍
深        秉心塞渊曰深
神        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慎        敏以敬曰慎;沉静寡言曰慎;思虑深远曰慎;谨饬自持曰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周有慎靓王姬
声        不生其国曰声;不主其国曰声
圣        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成天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百姓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胜        容仪恭美曰胜
世        承命不迁曰世;景物四方曰世;贻庥奕叶曰世
淑        言行不回曰淑;虑善从宜曰淑;温仁咸仰曰淑;善行着闻曰淑
舒        举事而迟曰舒;言行轨物曰舒
庶        心能制义曰庶
顺        慈和遍服曰顺;慈仁和民曰顺;柔质慈惠曰顺;和比于理曰顺;德合帝则曰顺;受天百禄曰顺;柔德承天曰顺;德性宽柔曰顺;淑慎其身曰顺;德容如玉曰顺;克将君美曰顺;好恶公正曰顺;德协自然曰顺
舜        仁圣盛明曰舜
思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不眚兆民曰思;谋虑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愿曰思;深虑道远曰思;念终如始曰思;辟土兼国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肃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威德克就曰肃;正己摄下曰肃;能执妇道曰肃;好德不怠曰肃;貌敬行祗曰肃;刚德克服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度修明曰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有礼曰肃;貌恭心敬曰肃
素        达礼蔽乐曰素
太        克启行祀曰太
泰        循礼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
通        物至能应曰通;事起而辨曰通
威        猛以刚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服叛怀远曰威;强毅执政曰威;赏劝刑怒曰威;以刑服远曰威;蛮夷率服曰威;信赏必罚曰威;德威可畏曰威;声灵震叠曰威;庄以临下曰威;
温        德性宽柔曰温;和顺可即曰温;仁良好礼曰温;乐育群生曰温;宽仁惠下曰温
文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
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
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武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威强睿德曰武;除伪宁真曰武;威强恢远曰武;帅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刚强以顺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除奸靖难曰武;拓地开封曰武;肃将天威曰武;安民和众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杀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敌无避曰武;德威遐畅曰武;
息        谋虑不成曰息
熙        允僖庶绩曰熙;敬德光明曰熙;隆称赫奕曰熙
僖        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僖;有罚而还曰僖;刚克曰僖;有过曰僖;慈惠爱亲曰僖;小心恭慎曰僖;乐闻善言曰僖;恭慎无过曰僖
熹        有功安人曰熹
贤        仁义合道曰贤;宠至益戒曰贤;行义合道曰贤;明德有成曰贤;内治隆备曰贤;内德有成曰贤
显        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
宪        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行善可记曰宪;在约纯思曰宪;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
献        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文资有成曰献;敏惠德元曰献;圣哲有谋曰献;贤德有成曰献;智能翼君曰献;学该古训曰献;智质有理曰献;智质有操曰
献;智质有礼曰献
襄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向        简易多闻曰向
孝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干蛊用誉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携        怠政外交曰携
信        守命共时曰信;出言可复曰信;周仁承命曰信;守礼不违曰信;宽仁孚众曰信;政令划一曰信
修        勤其世业曰修;好学近习曰修;克勤世业曰修
虚        凉德薄礼曰虚;华言无实曰虚
宣        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
玄        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
逊        谦和善让曰逊
炀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尧        翼善传圣曰尧;大而难名曰尧
野        质胜其文曰野;敬而不中礼曰野
仪        善行足法曰仪
夷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隐居求志曰夷;失礼基乱曰夷
义        制事合宜曰义;见利能终曰义;先君后己曰义;除去天地之害曰义;取而不贪曰义;理财正辞曰义;仁能制命曰义;能成其志曰义;道无不理曰义;推功尚善曰义;以礼节行曰义;行礼不疚曰义;见利能让曰义;以公灭私曰义;正身肃下曰义;
逸        隐居放言曰逸
毅        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温仁忠厚曰毅;能纪国善曰毅;英明有执曰毅;经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敌曰毅
翼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爱民好治曰翼;小心事天曰翼;小心昭事曰翼;赞宣德化曰翼
懿        温柔贤善曰懿;温和圣善曰懿;体和居中曰懿;爱人质善曰懿;柔克有光曰懿;浸以光大曰懿;行见中外曰懿;爱民质渊曰懿;德浸广大曰懿;文德充实曰懿;秉彝好德曰懿;尚能不争曰懿;主极精纯曰懿;柔德流光曰懿;贤善著美曰懿
隐        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隐括不成曰隐;不尸其位曰隐;违拂不成曰隐;怀情不尽曰隐;不明误国曰隐;威德刚武曰隐;
英        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著曰英;明识大略曰英
婴        恭俭好礼曰婴
雍        居敬行简曰雍
勇        胜敌壮志曰勇;率义死国曰勇;致命为仁曰勇;奋身为义曰勇;持义不挠曰勇;知死不避曰勇;率义共用曰勇;以义死用曰勇;临事屡断曰勇;临难不惧曰勇;见义必为曰勇
幽        壅遏不通曰幽;动静乱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陨位曰幽;早孤铺 位曰幽;违礼乱常曰幽;暴民残义曰幽;淫德灭国曰幽
友        睦于兄弟曰友
俞        愚智适时曰俞
禹        渊源通流曰禹;受禅成功曰禹
圉        威德刚武曰圉
裕        强学好问曰裕;建中垂统曰裕;宽仁得众曰裕;性量宽平曰裕;仁惠克广曰裕;宽和不迫曰裕;宽和自得曰裕
誉        状古述今曰誉
渊        不幸短命曰渊;沉潜用晦曰渊;德信静深曰渊;沉几烛隐曰渊
元        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道德纯一曰元;遵仁贵德曰元;善行仁德曰元;宣慈惠和曰元;至善行德曰元;忠肃恭懿曰元;体仁长民曰元;茂德丕绩曰元;体乾启祚曰元;万邦以贞曰元;体仁内恕曰元;仁明道合曰元;
原        思虑不爽曰原;植德开基曰原;庆流奕叶曰原
远        疏远继位曰远
愿        思厚不爽曰愿;弱无立志曰愿;败乱无度曰愿;忘德败礼曰愿;柔无立志曰愿
章        温克令仪曰章;法度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敬慎高亢曰章;文教远耀曰章
昭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声闻宣远曰昭;威仪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圣问达道曰昭;圣德嗣服曰昭;德业升闻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礼不愆曰昭;高朗令终曰
昭;遐隐不遗曰昭;德辉内蕴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哲        知人曰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贞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真        肇敏行成曰真;不隐无藏曰真
正        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直        肇敏行成曰直;治乱守正曰直;不隐其亲曰直;守道如矢曰直;言行不邪曰直;质而中正曰直;正人之曲曰直;折狱在中曰直;孝弟成性曰直;小心敬事曰直;敏行不挠曰直;率行无邪曰直;秉道正物曰直;
质        名实不爽曰质;忠正无邪曰质;章义掩过曰质;言行相应曰质;恬淡无为曰质;直心靡他曰质;真纯一德曰质;至治还淳曰质;宅心笃实曰质;淳茂无华曰质;静正无华曰质;朴直无华曰质;强立守义曰质
智        官人应实曰智;尊明胜患曰智;默行言当曰智;推芒折廉曰智;临事不惑曰智;察言知人曰智;择任而往曰智
中        王心克一曰中;刚柔不偏曰中;因时致治曰中
忠        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临患不反曰忠;盛衰纯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善则推君曰忠;死卫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择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虑外曰忠;广方公正曰忠;肫诚翊赞曰忠
终        有始有卒曰终;克成令名曰终
纣        贱仁多累曰纣;残义损善曰纣
专        好功自是曰专;违命自用曰专
庄        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真心大度曰庄;好勇致力曰庄;威而不猛曰庄;严敬临民曰庄;履正志和曰庄;维德端严曰庄;恭敬端肃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齐敬中礼曰庄;执德不矜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严恪有仪曰庄;
壮        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纵        弱而立志曰纵;败乱百度曰纵;忘德败礼曰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1:26 , Processed in 0.0772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