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10: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120+80】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写到“贾琏回道:“妆蟒绣堆、【己夹:一字一句。】刻丝弹墨【己夹:二字一句。】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  从宝黛初见的宝玉“庙里还愿去了”到第八十回的宝玉“天齐庙还愿”收尾,还有第十七回里的“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这都是朱慈炤在暗示读者:描写“妆蟒绣堆、刻丝弹墨”的“各色绸绫大小幔子”即各大小章回的《红楼梦》总共只公开八十回!  那么朱慈炤到底完成了一百二十回了么?请看文中的另两处暗笔。  ----第四十一回里,妙玉拿出了“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我在前面的《妙玉的绝世难题》已经解过了即指“用曲笔隐写满清将朱明政权彻底灭亡并且完全篡改朱明历史的《红楼梦》这本大书有一百二十回”;  ----最后的第八十回《王道士胡诌妒妇方》里在宝玉焚过纸马钱粮还完愿后,朱慈炤紧接着写道:“王一贴道:“哥儿若问我的膏药,说来话长,其中细理,一言难尽。共药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际,宾客得宜,温凉兼用,贵贱殊方。”随后“王一贴笑道:“实告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庚辰双行夹批:寓意深远,在此数语。】  脂批特意提醒王道士的话“寓意深远”,那么到底是藏了怎样深远的大寓意呢?  “膏药是假”,实为《红楼梦》才是真!  这在小说的结尾处自称膏药灵验又说如有真药就做神仙的道士王一帖其实就是书中第十二回里出现的给贾瑞看病的声称“管叫贾瑞好了的”的神仙----跛足道士,也就是曾经化名为“王士元”的本书作者朱慈炤!  知道了王一帖的真实身份,那么王一帖说的“哥儿若问我的膏药,说来话长,其中细理,一言难尽。共药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际,宾客得宜,温凉兼用,贵贱殊方。”的意思也就明了了,原来化名王士元的王一帖----实为作者的朱慈炤说: “若问我写的《红楼梦》,说来话长,其中细理,一言难尽,总的来说共一百二十回。”  第四十一回和第八十回无一不是暗示《红楼梦》已经完成了一百二十回!从第三回的以“宝玉庙里还愿”开始到第八十回的以“宝玉庙里还愿”终结,这是朱慈炤暗示读者八十回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轮回,再结合从第十七回的暗示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朱慈炤写完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但是后四十回的结局的公开将会彻底暴露了作者身份和《红楼梦》的主旨,必然难逃满清凶残文字狱的迫害,让朱慈炤和他的不世之作被满清彻底剿杀。为了留存自己的心血,朱慈炤只好忍痛割舍后四十回原本,将《红楼梦》“下欠的四十回”浓缩后再分割藏入前八十回的判词和书中的各处暗示以及脂批的提示中。这是朱慈炤的迫不得已的不写之写,却为世界文学留下了另一个令人惊叹的断臂维纳斯!   有人提出高鹗是没有能力续写后四十回的,我没有看过后四十回,因为看到百科词条上介绍高鹗对前八十回做了很多删改,所以也就不打算看他续写的后四十回。但是既然朱慈炤已经写完了一百二十回,那么后四十回就有被高鹗看到的可能,因为高鹗看到了后四十回的原稿,所以才能有了续写的本事,但由于后四十回没有公开,使得高鹗能够对后四十回进行更大更多的篡改。  朱慈炤因为要借书传史,所以不惜舍弃已经完成的后四十回以保证书中影射内容的纯洁和深刻,这是一种对真相的可敬的坚持。高鹗的篡改,我认为有可能是出于对《红楼梦》的珍爱和婉惜,因为没有明确结尾的作品是不完整的,又有谁能够真正透过表面看到内里的深邃?曲高和寡,更不要提满清可怕的文字狱,为了能够让《红楼梦》流传开来,倒不如将《红楼梦》阉割删改为一部纯爱情故事让它被更多的人看到。这是一种无奈的遗憾,但从客观上帮助了《红楼梦》的传播。这一点从真正的原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稀有难得就能体会到。虽然我不看被高鹗删改的《红楼梦》,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要感谢高鹗为《红楼梦》广为人知而做出的贡献。  那么到底是什么逼迫朱慈炤割舍后四十回,又令高鹗对全书进行删改和阉割的呢?  浅谈朱慈炤写《红楼梦》的艰难环境  首先是满清的文字狱迫害。顺治四年(1647年),发生清朝第一起文字狱“函可案”。一位法号函可的和尚因藏有“逆书”《变记》而被逮捕,后来流放到沈阳。顺治五年又发生了毛重倬等坊刻制艺案。  据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卷五《清代文字狱简表》不完全统计,康熙朝文字狱约10起,最有名的就是江南的庄廷鑨的明史案,庄廷鑨是个盲人,因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想著史留世,于是出钱从邻居明朝大学士朱国祯后人处买了史稿,请人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事。由于书中仍尊奉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并增补崇祯朝史实,还斥骂降清的尚可喜、耿仲明为 “尚贼”、 “耿贼”,写清军入关用了 “夷寇”等字。结果于康熙二年五月二十六日,为庄廷鑨的《明史》写序的、校对的,甚至刻书、卖书、买书的以及当地官吏七十余人,在弼教坊同时或凌迟、或杖毙、或绞死,“主犯”庄廷鑨照大逆律剖棺戮尸,另有几百人受牵连发配充军。  其次就是康熙五十年的南山案。戴南山因不满清廷随意篡改明朝历史,于是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字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南山集》并无诋毁清朝的“大逆”之语,仅仅因为书中提到南明弘光帝及其年号,就不能见容于满清。康熙下旨将戴名世处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清朝功臣家作奴仆。戴氏同族人有职衔者,一律革去;给《南山集》作序的汪灏、方苞、王源等处斩刑;给《南山集》捐款刊印出版的方正玉、尤云鹗等人及其妻、子,发宁古塔充军。其他有牵连的32名官员给予降职罢官处分。整个案件牵连人数多达几百,仅判死刑者就有三百余人。后来康熙赦免了一些人的死罪,但仍然有很多人因此丧命。其同乡方孝标仅因曾提供参考资料《黔贵记事》,也和戴名世同样治罪,因方孝标已死,被开棺戮尸锉骨。方孝标之子谪戍黑龙江,“宁古塔人知书,由方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  满清的文化恐怖的政策是一贯的,清初最是残酷。中国史学家顾颉刚形容清朝文字狱在二百多年间基本上没间断:“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  其实红楼梦的反清悼明的主旨不能见容于满清还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满清丝毫也不能容忍作者朱慈炤的朱三太子的身份!  太子朱慈烺和朱二太子朱慈炯早已被满清杀害,唯一的朱三太子朱慈炤的存在,仍然时刻挑战着满清统治的正统性,所以满清是极尽所能地全力搜寻诱捕朱慈炤。1699年, 康熙对大学士等说:“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制造宣传攻势收买人心愚弄视听,再加上民间不断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反清复明,满清更是加大力度不遗余力地搜捕崇祯仅存的四皇子----朱三太子朱慈炤。1708年朱慈炤被捕,清廷九卿审讯之后奏报:“朱三供系崇祯第四子。”  真的找到了崇祯儿子,那么八年前还信誓旦旦地公开宣传说要世代供养明代后裔的康熙是怎么做的呢?康熙传谕大学士等:“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若尽拿容留伊等之人,恐株连太多。”然后学起了六十多年前的多尔衮的旧招数,拒不承认朱慈炤的身份,朱慈炤本是崇祯帝四皇子,可康熙为了给杀掉朱慈炤找借口,居然撒谎假称崇祯的四皇子已在明亡前早夭!就这样朱三太子朱慈炤作为明代后裔, 非但没能得到康熙所声称的“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的许诺,反而被满门屠戮!而只因正与朱慈炤一起下棋而同时被捕的李方远,虽对朱慈炤的真实身份完全不知情,但仍不能幸免,全家被流放到东北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见《鸡林旧闻录》《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满清的凶残狡诈暴虐卑劣罄竹难书,好在《红楼梦》这本旷世杰作历经摧残还是终于流传了下来,苍天有眼,也终不负朱慈炤的毕生血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10: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狗儿+大叫驴野驴子芳官】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第六回写道:劉姥姥家在贾府的“千里之外”,第四十一回里刘姥姥有了情况,“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刘姥姥有需要就得回家解决,所以必须去“东北”! 这是暗喻劉姥姥乃是来自千里之外的东北!  第六回写刘姥姥的女婿叫“狗儿”,第三十七回众人暗讽袭人是“这屋里的狗”,而且还是极奴才的“西洋花点子哈巴儿”,第六十三回宝玉给芳官顺治起了个“犬戎”名字“耶律雄奴”,“犬”即“狗”,朱慈炤用一个“狗”字将花袭人和满清刘姥姥与犬戎花芳官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满清睡在宝玉房中,是袭人极力遮掩满清的“酒屁臭气”,第六十三回芳官顺治睡在宝玉床上又是袭人安排。“袭人见芳官醉的很,恐闹他唾酒,只得轻轻起来,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由他睡了。”袭人很是狗腿善媚,为满清细遮掩巧安排。 贾芹的“大叫驴”又是呼应了芳官顺治的外号“野驴子”,又暗示了东林党为满清极力美化宣传不遗余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10: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朱慈炤+王士元+张用观字潜齐+李方远】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解析《朱三太子案》史料中的四皇子朱慈炤  满清官方记载《清实录卷之231-234》  康熙四十七年1708  ○戊午。上谕大学士等曰:山东巡抚赵世显拏获朱三父子,解往浙江交穆丹处。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1632-1708】。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  ○丁巳 九卿议覆、侍郎穆丹等所审浙江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二十九人俱拟凌迟处死。上谕大学士等曰:拟正法之人太多,但将首恶正法,其连坐人犯等从宽改为流徙。至朱三父子不可宥。朱兆琦系旗下人,乃附从朱三亦不可宥。  ○乙丑。九卿遵上□日再议,侍郎穆丹等所审浙江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仍照前议其立斩。匪类称朱三者甚多,著将朱三即王士元、伊子朱兟、朱<?山王>、朱王、朱在、朱坤、伊孙朱钰寳等带至京城问明正法。  ○ 丁未。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又遵上□日传唤明代老年太监俱不认识。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得上□日、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朱□土儿土儿□、朱山□主、朱壬、朱在、朱坤俱著立斩。(孙子朱钰寶下落不明)  一般大家参考的《清稗类钞》中的《朱三太子案》的史料记载乃是徐珂转述李方远的《张先生传》。李方远的原文《张先生传》因系秘本,难得一见,故特意抄录于此供大家参考。  《鸡林旧闻录云》前序:辛亥冬,友人傅君,在新城得一手钞本,纸色黯晦,题曰张先生传,为清初李方进所著。李与明崇祯三子定王为友。王变姓名,自称张姓。案发,李以株连谪戌于新城,乃有此着。张先生者,所以名定王也。独怪是编沉埋于塞外二百余年,至前清命运既尽,亦遂出世。从知朱明玉步既改,世阅二载,尚有此一重公案,固已奇矣。而是编留遗至今,年代已远,不虞仍发现于新城,果孰保持之而袭藏之,俾不磨灭,又不奇耶?兹故备录原文如下:  “张先生者,初不知其何如人也。癸亥春(康熙二十二年),得晤于路氏筵上。见其丰标秀整,议论风生,因私询其从来。主人曰:‘姓张,号潜齐,浙中名士也。学问渊博,写作兼优,而且工于手谈,精音律。今为张氏西席,敬邀相会,共春酒欢。’是日也,宾朋杂集,觥筹交错,先生独向余言款,情意殷殷,若素相识者。越二日,即投刺赐顾,惠绫子诗扇,彼此往来,为笔墨文字之交者约半载余。先生忽一日过余云:‘欲附舟南行,两月即归,兹来告别。家有数口,米薪系出自东家;但每月须钱千文,为果菜资,不得不向知己告也。’余曰唯唯,遂按月遣送。如是者又半载余。适余有山石之行,拟赴长安,入乙丑(二十四年)春闱。后抵家,知先生已携眷南旋矣。自此不相闻者十余年。  及余授任饶阳县,兼署平山,时值鞑尔靼作反,两县军需,朝夕措办,日无宁晷。先生曾到饶邑,余亦不暇申款,匆匆赠赆而别。从此又杳然无音矣。  不意于丙戌(四十五年)季冬时,余已解任家居,且遭鼓盆之戚,而先生偕二子至,曰:‘江左连岁水荒,栗贵如金,不得已就食山左敝门人张岱霖之家。敬投尊府,求荐一馆以糊口。’予曰:‘岁云暮矣,来年之馆,久已聘定。予有孙数人,皆童蒙,幸为不屑之教,可乎?’先生曰善,因留居焉。亦时至张氏家,旬日即旋,曰:‘师弟间不便笑谈。’予公然信其无他矣。孰知前年初夏,盖戊子(四十七年)四月初三日也,予方与先生在书房,陈黑白子以相娱,忽有军厅高公,邑令张公,率营兵官役,将先生父子同余锁拿。予茫然不知其何故也。星发电驰,解赴省城。  抚军坐后堂,左右列藩,臬两司,旁无一役。先问余曰:‘你是李某?曾做过饶阳县官么?’予曰:‘是。’‘你既读书为官,当知理法,为何窝藏朱某,为不轨事?’予曰:‘予家只知读书,门外之事亦不与闻。不知谁为朱某,从不敢做犯法事。’抚君曰:‘你家教书先生是何人?’予曰:‘先生姓张,名用观,系南方人。于二十年前,在东平州张家设教,曾认识。后于前年十二月,伊父子来至吾家,谆言寻馆度日。予有孙数人,从他读书。至于朱某不法事,并不晓的。’抚君曰:‘他在南方姓王,山东姓张,你不知么?’余曰:‘一毫不知。’又唤先生父子至,问曰:‘你是什么人?’曰:‘吾乃先朝皇子朱慈焕,原封定王。事到今日,不得不说实情。’  (此处的王号和名字的错误很多历史学家都搞不清楚,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比较最原始的史料记载就清楚了。  根据满清的原始的官方记载,审询人所上的奏折中都一致奏称王士元仅是供认自己是朱三太子崇祯帝第四子,并没有自称定王朱慈焕。所以在满清的官方记录《清实录》中自始至终都只有“朱三”“崇祯第四子”化名“王士元”而已。  如果四皇子自称定王或是朱慈焕的话,满清马上就可以断定这个四皇子乃是假冒,因为定王是三皇子的封号,而朱慈焕是五皇子的名字,真的四皇子是不可能把这两个最基本的身份认定搞错的。康熙根本无需顶着当时的各种史料都明确记载四皇子逃出北京下落不明的打脸压力,再去另行制造“四皇子已于明亡前早夭”的谎言,结果后来的满清写的《明史》也不得不承认:“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自打自脸谁愿意啊?  可是我们发现满清仅仅只是记录“朱三供系崇祯第四子”,而狡猾的康熙宁可撒谎声称四皇子早夭根本不存在,却始终不敢说朱三太子曾错误的把四皇子称为三皇子定王或是五皇子朱慈焕。由此可见《朱三太子案》的原始来源----李方远所作的《张先生传》的记载是有问题的。  李方远写自己并不知四皇子的真实身份,而他写的四皇子自称定王朱慈焕乃是他旁听到的供词,想想看:满清官方的当庭记录的严格的要上报康熙的审讯记录上没有四皇子自称定王和自称朱慈焕的丝毫记录,反而是仅仅旁听的没做当庭记录的被流放到宁古塔后才动笔记录的年迈的记忆力可能有误的李方远写下了四皇子自称定王朱慈焕!  所以真相很简单:应该是李方远后来根据满清发布的“朱三太子在明亡前已经早夭”的定论而做的自我猜测,他误以为朱三太子是三皇子,所以想当然的给四皇子用了三皇子朱慈炯的封号定王,但看到满清又咬定四皇子死于明亡前,导致李方远又错误的认定朱三太子乃是明朝官方记录中早夭的五皇子朱慈焕。所以对这些记载要进行认真的辨析。)
又问曰:‘你何以在浙江?’曰:‘崇祯十七年流贼围困京城,先皇帝交于王内官,往民间藏匿。及城破,王内官献之闯贼。闯贼又交于杜将军。未几,吴三桂同清兵杀败流贼,各自奔逸。贼中有一毛将军,带吾到河南地方。弃马买牛,种地年余。清朝查捕流贼紧急,伊遂抛吾而逃。时吾年甫十三,自往南行。至凤阳,遇一老乡绅王姓者,曾为先朝谏垣,细询根基,执手悲泣,留在伊家。余遂改姓王,偕伊子同学读书。又数年而王官病,吾年十八九,乃从江而南,举目无亲,??无告。到一禅林,大士前削发为僧,苟延岁月,偷生度日。后游于浙,止一古刹中。有胡姓者,余姚人也,亦明时宦裔,俱来寺中,与我谈经论文,愕然大咤曰:“子有如此才学,何为流于空门!”乃延至其家,改换衣帽,劝吾蓄发。伊居室之旁,有小园半亩,茅屋数间,俾吾住其中,后又以女妻焉。此吾所以为浙人而王某也。’抚君曰:‘今有江南两处叛案,皆称扶尔为君,恢复明朝,尔往浙中质之。’时四月初六日是也。当日,抚君将口供缮发题疏,即将先生同予起解南行。骡轿四乘,解官数员,一东兖道萧,一抚标大厅陈,一都司张,并守备千把等,统领马步兵数百,及沿途接者日有数千人。举目视之,旗帜招飐,队伍交杂,林林总总,前后拥护。余心惶惶,如在梦中矣。十四日到淮安,易舟而往。河内船舸,周围济济,而镇海将军战船之满兵,较之陆路,赫赫加倍焉。  二十二日到杭州,在贡院质审。上坐者钦差见宰穆旦,次镇杭将军,次两江督,次浙闽督,次苏抚于,次浙抚王,共六大人。问先生曰:‘你是王士元么?’先生曰:‘吾本姓朱,名慈焕,改名王士元是实。’又问你既是朱某,朝廷待汝不薄,何为谋反呢?‘曰:’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以避祸耳。今上有三大恩于前朝。吾感戴不忘,何尝谋反?‘又问曰:’甚么三大恩?’曰流贼乱我国家,今上诛灭流贼,与我家报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孙,从不杀害,二也。吾家祖宗坟墓,今上躬行祭奠,命人洒扫,三也。况吾今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叛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买军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吾因年荒米贵,在山东教书度日,居近通衢,密迩京城,尚敢有谋反之事乎?‘大人曰:‘现有大岚山叛贼张某,口称保你,何得强辩?’遂带张贼至。时予与先生同在案前。问曰:‘你认谁是朱某?’张熟视曰:‘都不认的。’又问:‘你前供扶助朱某,如何今日又说不认的呢?’张贼曰:‘原是假他名色,以鼓动人,委实不认识他。’又问予:‘在你家教书,知道他姓朱么?’予曰:‘只知他姓张,连姓王也不晓的。’又问曰:‘他在你家将近二年,你岂有不知情的?从实说来。’予曰:‘他在我家,不过是西宾朋友。我曾做过朝廷命官,先人受过诰封。朋友重乎,君父重乎?我虽不知轻重,也知利害。我若知情,岂不藏之深山幽谷,而乃令居我家,在官道之旁,与城市亲知饮酒作诗?人虽至愚,不到于此。’又问曰:‘汝说饮酒作诗,都是什么人?’予曰:‘我尚不知情,何况别人?论东平,汶上,凡读书者,求他写斗方扇头,不止一人。大人体皇上好生之心,亦不肯波及无辜之士,况山东至浙江,隔二三千里,去方之事,何从得知?今在大人台下,如对天颜,不敢一字虚伪。’吩咐臬司曰:‘朱某,李某,俱不是强盗。可将狱神庙收拾洁净,茶饭亦要留心照管,委员看守。’是晚即宿狱庙。时有委官二员,一勒一陈。又有千夫长鲁姓者,豪爽人也,见吾二老人而深敬之。朝夕谈笑,或对枰楸,或观杂传,聚饮欢歌,忘乎其身在囹圄中也、予因有一绝云:‘素患难时行患难,人生何事不关天?但求方寸无亏处,身在囹圄心自安。’先生诗词颇多,不复记忆。(二人在狱中得到善待)  甫月余,将东平张氏解到,遂提先生与予,同至后堂,张氏已先在。审官仍六位大人。问余曰:‘张某供称朱某在你任上主文,你合他深交;他只有一面之识,是真么?’予曰:‘大人想情,凡州县官主文者,非刑名即钱谷,朱某只会做诗下棋,我请他主棋文乎,主诗文乎?彼时皇上亲征鞑尔靼,我又代理平山,两县军,昼夜措办不暇。朱某过饶邑,次日即行,我送赆是实,何曾有主文之说?二十年前,他曾在张某家教学,家眷都在张某家,我那时才得认识他。张某,你今在公堂上,要说实话!天地鬼神,庸可欺乎?’张某语塞。又问先生曰:‘你认得张某么?’先生曰:‘他从我读书数年。他是我的学生,怎么不认得他?’大人遂盛怒,将张某严刑究讯。  即而江南解一和尚至。和尚者,太仓奸僧也,素行不端,曾铸假印,伪造定王札符,给散愚人,煽惑作乱。及提先生对质,又云不相识,似此或可辨白而无累。惟与贼党叶氏,素矢金兰,曾缔姻盟,事犯江宁,缉获解杭。先生于此一案,设复辨论,未免油污着手而不能无坚白之磷缁焉。传闻江,浙两不案,谓先生与其谋者非也。若谓先生平居谨密,而非藏头露尾,泄露真情以招祸端者。在先生不能自白,人亦未敢为先生信也、迨至部复命下,见判语云:‘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不辟,以息乱阶。细询李某,坚供不知情,正在伊家捉获,且住有年余,说不得不知情。合以知情而不出首之例,流徙三千里。’呜呼,皇恩浩荡,不即刑戮,俾龙钟老夫,幸以佥发宁古塔定案矣!  旨内又云:‘着穆旦多加兵丁,沿途防护,将朱某带至京中,问明正法。’时七月十一日,将大岚山众犯处决。十二日登舟起解,从此与先生不获会面矣。十五日到苏,因尚未发落太仓奸僧,又住月余,分羁两处,只口传先生之音问而已。至中秋二十三日,复登舟北行。至淮安,易骡轿,但遥望先生之轿在前里许,军马丛集,周匝围绕,于来时更加赫严。季秋十七日进都,先生送刑狱,予在户圏。  传闻皇上念先朝之裔,给二品俸送至玉泉山,看守伊祖陵。传闻之言,固不也切。(康熙不过拿些不沾边的杂人来欺世盗名,满清的皇帝都是一身好骗术!)越数日,即将牵连人百余名,分三起充发:一宁古搭,一齐齐哈尔,予应在发白都讷一起中。遂备车马带二子一仆,日日驰驱。过山海关,历瀋(she)阳城,出威远门,即条子边也,过此无一居民矣。时已初冬月晦,朔风吹面,寒气透衣,满地荒草,沙漠无际,黃羊山鸡,群集古木,怪石嵯峨。予有关外行一词,慈不俱载。由船场到新城,乃仲冬二十三日。白都讷,其站名也,遂买茅舍以棲止。抄闻先生弃市之信。由今思之,人生斯世,顺逆穷通,离合安危,数也命也,造化默运,不可得而逃也。  当时与先生初相见时,何独向予言洽意投也,冤愆之结,已基于此矣!迨后张氏之出,投余舍馆,而林木池鱼之灾,不又发难于此乎?此孰非数与命之一定,莫之许而为者哉?予也年逾古稀,身居塞外,亦惟义命是安,幸延残喘,置身於荒烟蔓草之间,遥祝圣寿无疆而已,复何望焉!谨将遇合之始末,柣连之情由,笔而志之,以见事非偶然云。康熙庚寅冬月,书於新城之陋室雪窗。  按:先生家在余姚,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闻事发捕捉,遂一家投環,六命俱尽。叶氏兄弟,长曰伯玉,有女名安庆者,佳丽人也,生而颖秀,幼学能文工诗,乃先生之二子妇也,年已二八,尚未于归。叶氏行刑后,家已解京,例应分旗,而安庆为一义气满所得。安庆恐被污辱,是晚书绝命词于壁,自缢殒命。  蓬莱公李氏方远传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11: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跛足道人+赖头和尚】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神仙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是谁?  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是贯穿整个《红楼梦》的线索人物,是为了帮助读者读懂红楼梦的牵引者。他们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 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那这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到底是何来历呢?  第一回里一开篇就介绍道: ”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该 批:作者自己形容。】“ 在这脂批写得清楚明白,这一僧一道二位神仙的帅姿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形容化身,原来这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二人就是贾府的宝二爷----也就是补天之石朱慈炤的书中化身。李方远在《张先生传》里写过朱慈炤是位“风标秀整、议论风生“的美男子。  第三回《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中写道:“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甲戌侧批:新雅不落套,是黛玉之文章也。】”脂批提醒这王嬷嬷和雪雁乃”是黛玉文章“,那么这作的到底是什么文章呢?  前面解过了:雪雁就是宝玉,第六十二会里黛玉替宝玉射覆说道:“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这折足雁就是雪雁宝玉,这“折足”就是“跛足”,原来这“折足雁”也就是神仙“跛足道人”!黛玉带来的奶娘姓王,正是为了暗示雪雁的姓氏为”王“,“折足雁”王雪雁就是贾宝玉,就是最后一回里的“跛足道人王一帖”!《红楼梦》最终又改回原名《石头记》,其实这本就是以朱慈炤的个人经历为主的自传体小说!  这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在仙界中时,“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可是来到人间后,却大变模样,“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见那和尚是怎的模样: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本是“骨骼不凡,风神迥别”的帅气神仙----朱明皇子,流亡民间,却变成“腌臜更有满头疮的癞头和尚”,”癞头疮“ 是形容被满清强剃了发后的可憎疤瘌头!  而“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的肮脏道士,则是被获得胜利掌握着著史权的的满清统治者和掌握着笔杆子的东林党大泼污水、歪曲篡改后拿来展示给世人以愚弄公众的与真相大相径庭的伪面目!  一句话,只因东林作伪史,想知真相颠倒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11: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周瑞家的+冷子兴】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为何凤姐要撵周瑞家的儿子?  第四十五回里写道:赖嬷嬷因看见周瑞家的,便想起一事来,因说道:“可是还有一句话问奶奶,这周嫂子的儿子犯了什么不是,撵了他不用?”凤姐儿听了,笑道:“正是我要告诉你媳妇,事情多也忘了。赖嫂子回去说给你老头子,两府里不许收留他小子,叫他各人去罢。”赖大家的只得答应着。周瑞家的忙跪下央求。赖嬷嬷忙道:“什么事?说给我评评。”凤姐儿道:“前日我生日,里头还没吃酒,他小子先醉了。老娘那边送了礼来,他不说在外头张罗,他倒坐着骂人,礼也不送进来。两个女人进来了,他才带着小幺们往里抬。小幺们倒好,他拿的一盒子倒失了手,撒了一院子馒头。人去了,打发彩明去说他,他倒骂了彩明一顿。这样无法无天的忘八羔子,不撵了作什么!”赖嬷嬷笑道:“我当什么事情,原来为这个。奶奶听我说:他有不是,打他骂他,使他改过,撵了去断乎使不得。他又比不得是咱们家的家生子儿,他现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顾撵了他,太太脸上不好看。依我说,奶奶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11: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贾政+王夫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政对黛玉的态度  王夫人是深恨黛玉的,正是因为贾母清虚观打醮跟她唱对台戏和宝玉为了反对“金玉缘”愤而砸玉,才有了紧接着的第三十回里王夫人痛骂并驱逐和宝玉玩笑的丫鬟金钏:“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还有后面的斥逐“眉眼象黛玉”的晴雯:“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并将晴雯焚尸泄愤,其实王夫人真正想骂、想逐、想杀的都是黛玉!这一切都不过是影射周后对田妃嫉恨和迫害的真实历史罢了。  那么贾政呢?  贾政的立场其实和贾母是一样的,第十八回里写道:“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那日虽未曾题完,后来亦曾补拟。【庚辰双行夹批:一句补前文之不暇,启后文之苗裔。至后文凹晶馆黛玉口中又一补,所谓“一击空谷,八方皆应”。】” 第七十六回里:黛玉对湘云说道:“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凡是黛玉拟的贾政便一字不改全部采用,这明确写出了贾政对黛玉的欣赏和爱惜,暗示了贾政对宝玉和黛玉姻缘的支持。  可惜贾政影射的国家政体和贾母影射的朱明的列祖列宗一样都是虚化人物,王夫人才是真正掌握实际权利的“王”和“夫人”,也就是现实中的“当权派”。  选美中“丰容无双多才艺”的田秀英优势明显,最终却是排名最后的周后因为东林党的人为运作而意外胜出,贾母贾政与王夫人的分歧抗衡正是朱慈炤隐写这天意 与 人为之间的角力,最终结果也印证了俗语的“三分在天,七分在人”,可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11: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凹晶馆联诗+朱棣系15帝+栊翠庵】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写道:“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十三陵}】”   明朝从朱元璋到崇祯一共是16个皇帝(含被废的景泰帝在内但不算南明),其中有三位南京皇帝,在北京的皇帝有十三位,这些北京的明朝皇帝的陵寝被称为“十三陵”。  本回题目《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以“凸”“凹”开头,何为“凸凹”? 乃“不平”也,第八十回批语说【是书全是不平】。  “不平”从何而来?“凸碧”乃是喻指碧绿满清出头称王,“凹晶”即为日陷朱明国灭覆亡。  本回中专门费笔墨写了管物件的媳妇找茶钟,才知是翠缕拿给湘云,结果让湘云黛玉带走了,“杯”通“悲”,“钟”同“终”,这是暗喻翠缕满清带给朱明“悲”和“终”。  字字血泪句句悲,只为揭露不平事,这就是《红楼梦》的创作之本!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联诗: "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庚辰双行夹批:点明妙!不然此园竟有多大地亩了。】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   本回题目《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以“凸”“凹”开头,何为“凸凹”? 乃“不平”也,第八十回脂批写到【庚辰双行夹批:是书中全是不平。】  “不平”从何而来?“凸碧”乃是喻指碧绿满清出头称王,“凹晶”即为日陷朱明国灭覆亡。  ”竹”通 ”朱“,竹栏直通藕香榭,藕香榭暗喻芙蓉花谢藕根仍存,这是告诉读者朱明的血脉就是藕香榭的惜春!  黛玉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看着天上月水中月联诗。“湘妃”即为“舜妃”,“竹”通“朱”,“湘妃竹”乃是暗喻被天启比作“舜”的“朱由检”,“墩”其实暗指“土墩”即陵墓!原来“湘妃竹墩”乃是暗喻埋葬了“朱由检”的田妃墓。即明思陵!黛玉和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正是暗喻两人的谈话主题止于明朝的亡国之君朱由检!  “竹”通“朱”。黛玉限韵,说“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一先十六根”是暗喻“竹杆”朱明从”一先“一开始的朱元璋到最后亡国的崇祯一共是16个皇帝(含被废的景泰帝在内但不算南明)!黛玉和湘云两人数竹栏杆直棍只有十三根,北京的明帝陵寝被称为“十三陵”,这正是暗喻北京的明十三陵!  本回中专门费笔墨写了管物件的媳妇找茶钟,才知是翠缕拿给湘云,结果让湘云黛玉带走了,“杯”通“悲”,“钟”同“终”,这是暗喻翠缕满清带给朱明“悲”和“终”。  字字血泪句句悲,只为揭露不平事,这就是《红楼梦》的创作之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13: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癸酉本《石头记》极大概率是假的,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相信?
“癸酉本”整个流传过程令人质疑,造假的可能性太大,为什么还会有人相信?凡是拥护“癸酉本”的,都不敢评价、回应别人写的分析证据,这是为什么?显示全部 ​
关注者
3,589
被浏览
7,869,499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320
​73 条评论
​分享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登录
查看全部 916 个回答
知乎用户ZlYu19
知乎用户ZlYu19
原答案:

说句不道德的话,我还巴不得你们多弄点免费链接让全国人民都看到癸酉本,让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红楼梦(石头记)真正的作者不是曹雪芹,不是什么曹家的后人,中国人都被带到沟里一百多年来了,够丢人的了。真金不怕火炼,火烧得越旺盛才好。

红学会的那些“专家”们,你们不要再挂羊头卖狗肉了,你们研究的从来就不是红楼梦,而是满清C廷家的包衣奴才。

红楼梦真正的作者必须还他(或者她)一个公道,创作了这么伟大的作品,功绩不能被他人占了。

癸酉本就是越看越真,越挖掘越惊人,它要是假的就没有真的了

————————————————————

2020.08.15更新,总结一下暂时发现的一些伏笔

2020.12.26日再更新,更新贾宝玉的原型的新证据,以及林黛玉与薛宝钗的花签伏笔。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

但为什么是风月宝鉴?有一种解释是:风月,既清风明月,清的风,明的月。

所以【风】即是【清】,【月】即是【明】。

风月宝鉴,正是清明历史。

认真看红楼梦就会发现【风】在红楼梦不是什么好东西,是能把人摧残的,葬花吟里的【风刀霜剑严相逼】,王熙凤眼里风能把林黛玉这盏美人灯吹坏。

但是【风】却独独能送薛宝钗平步青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与林黛玉的【风刀霜剑】形成鲜明对比。





贾府:明朝紫禁城

证据:红楼梦第53回:“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

一共九道门,要知道只有皇家的门才会有九道,也即所谓的“君门九重”。在古代一切都要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哪怕是亲王府上设九道大门这都是要掉脑袋的。

贾家祖籍南京,然后迁到北方的京城,而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然后被明成祖朱棣迁到了北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在北京失陷之后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史称【南明】。

《红楼梦》中写到,薛宝琴遇到的一位真真国女孩子做了一首诗: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在崇祯帝死后,明朝气数并没有彻底散尽,在经历了南明三帝【弘光】【隆武】【永历】之后,明朝才彻底灭亡,这正是: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三春,指的正是南明的三个王朝。诸芳尽,正是朱方尽的谐音。

只有到【三春】过完之后【朱家】的气数才方到尽头。





贾敬:嘉靖皇帝

证据:谐音很明显了,修道炼丹的人设简直就是明示,都不是暗示了,更可怕的是红楼梦里形容贾敬去世,用词是【宾天】,这可是皇帝驾崩的专用词。





秦可卿:泰昌皇帝朱常洛(简直满身伏笔,证据有点长,可以慢慢看)

证据:洛,洛神,在古代代表大美人,另外秦可卿死后自愿成为她的义女名的那个丫头叫做【宝珠】

历史上朱常洛驾崩后他儿子明熹宗朱由校继位,而朱由校的皇后,朱常洛的这位儿媳妇名叫张嫣,字:【宝珠】。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回,贾宝玉的视角中秦可卿的闺房是如此模样: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武则天、赵飞燕、杨玉环,这三位不用我介绍了,共同点是她们都是皇宫美人,而且是古人眼里的红颜祸水,秽乱后宫,对应秦可卿的淫。

但他们不是讨论的重点,寿昌公主、同昌公主才是作者真正花了心思设计的。

首先,历史上并没有寿昌公主其人,这是红楼梦作者杜撰的。

(含章殿、梅花妆的典故是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别弄错了)

作者为什么杜撰这个人?为的是借用【寿昌】【同昌】四字来隐喻秦可卿的身份:

首先,秦可卿姓秦。

而从秦朝传下来的那块传国玉玺就正是篆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

那么请问谁能拥有自秦朝传下来的玉玺?只能是华夏王朝的天子。

如果【寿昌】暗示篆有【既寿永昌】的玉玺,也暗示了华夏皇帝的身份,那么究竟是哪位华夏皇帝呢?

【同昌】已经直白的告诉了读者:这个皇帝与传国玉玺享有同一个【昌】字。

明光宗朱常洛虽然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但也是有年号的,年号正是【泰昌】。

【泰昌】皇帝+【寿昌】玉玺=【同昌】。

你敢相信这是巧合吗?如果有人要反驳,请说出你的理由。

严重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6个民族是一家!我本人坚决反对任何人任何分裂我们中华民族的无耻行为!但在古人眼中,金元清确实都不是华夏正统,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我们现代人没有办法决定古人的思维。


秦可卿的葬礼更是伏笔重重,请大家认真看。

伏笔1:

首先,秦可卿的灵位写着:【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庚辰眉批:“兆年不易之朝,永治太平之国”,奇甚妙甚!〗

【奉天】:朱元璋颁发圣旨,开始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作为开头,【奉天承运】这几个字用在圣旨的开头是朱元璋首倡。

朱元璋常说:【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定都南京后,他将南京更名为应天府,又将皇宫里规模最大的金銮殿取名为奉天殿,自称是奉天法祖。

【洪建】:即是指大明建国之初的两个年号,一为【洪武】,乃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一为【建文】,乃明惠帝朱允炆的年号。

【兆年】:亿亿为兆,千秋万代之年。

【不易之朝】 :日月为易,日月亦明。

《周易·系 辞》: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易名有四义,日月相衡。

《易纬·乾坤凿 度》:易者,日月也。

《易论》: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另外,【兆年不易之朝】合起来看,意思是江山历经万年不变,暗喻【万历】。

毫无疑问,【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指的就是从洪武至万历之后的大明王朝。

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这句话更加充分的证明了写红楼梦的人是一位明末学识渊博的明朝遗老,而并非清朝包衣奴才,因为满清包衣奴才是不可能怀念大明的。

因为高鹗看出了玄机,欲盖弥彰地将【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给删去了。

程高本对带批语的抄本有大量的删改,如果普通读者读篡改过的一百二十回程高本,是无论如何读不出其中玄机的,所以我建议大家看红楼梦一定要看古本!



伏笔2:

红楼梦第14回,秦可卿葬礼的排场书上有极为详细的描写——

【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

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

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

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

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

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

关于这一段文字内藏的玄机,庚辰本的眉批有很好的解释:

〖牛,丑也。

清,属水,子也。

柳拆卯字。

彪拆虎字,寅字寓焉。

陈即辰。

翼火为蛇;巳字寓焉。

马,午也。

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

侯、猴同音,申也。

晓鸣,鸡也,酉字寓焉。

石即豕,亥字寓焉。

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

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发现了吗?每一位来宾暗含了两种生肖,隐含了十二生肖,这其实是指全国所有的人都来参加葬礼,说明秦可卿的葬礼是国葬。

所以请不要再说秦可卿是啥废太子的女儿了,一个废弃的太子连头衔都没有,他本人去世都用不到国葬,更何况是废太子的女儿,用国葬?凭什么?



伏笔3:

秦可卿的棺材是薛蟠献给贾珍的樯木棺材,樯木是一种虚构的木材。

弘治和正德年间的大才子祝允明(祝枝山)所著《野记》载:“太祖初渡江,御舟濒危,得一樯以免。令树此樯于一舟而祭之,遂为常制。。。。。。。”

这个典故说的是朱元璋采石渡江之战,可以说樯木是明朝开国的象征。如今这个神木被当做了秦可卿的棺木一起埋葬,也就影射明朝行将结束了。

(祝允明《野记》所记载的樯木典故虽然出于野史,但正史、野史皆可作为小说创作的素材。)

红楼梦中薛蟠说:“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 ”

【潢海】有【潢池】之意,【潢池】即【天璜星】,【天潢】本为星名,后转义为天子之池,借指皇室。

《史记·天官书》:王良策马,车骑满野。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潢。



再来说樯木原先的主人义忠亲王老千岁,薛蟠说过“因他坏了事”,所以原先为他准备好的棺木用不上,就这样闲置下来了。

那么明朝历史上有没有这样一位因为坏了事,结果用不上为自己准备身后事物的人呢?

有的,他就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明景帝(明代宗)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朱祁钰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突遭“土木堡之变”,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宗本人也被俘。

以于谦为首的众臣推举朱祁钰为皇帝,打退了瓦剌的进攻,并于次年将其兄明英宗朱祁镇接了回来。

但朱祁钰不愿归还皇位,于是将朱祁镇软禁在南院。

明英宗朱祁镇和大臣密谋夺回皇位,最终在景泰八年,趁着朱祁钰病重复位成功,这就是“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不久,朱祁钰便驾崩了。明英宗剥夺了朱祁钰的帝号,并给其加了一个十分恶劣的谥号“戾”,以亲王礼葬于西山。

而朱祁钰原先给自己备好的陵墓也随即被砸毁。这样一来,朱祁钰也成为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位陵墓不在“十三陵”中的皇帝。那个被砸毁的陵墓就这样被闲置下来,

那时谁也没想到百年之后这个陵墓还是被用上了!

由于朱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事发突然,这位明朝天子顷刻间就倒了,真是名副其实的【秦可卿】(谐音:顷刻倾)

因为朱常洛根本没时间修建陵墓,所以人们就将这位皇帝葬在了朱祁钰被闲置的陵墓中。

而在《红楼梦》中则表现为那个被闲置下来的棺材。秦可卿用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材,和朱常洛用被废了皇帝称号,降为亲王的帝王陵寝,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熙凤:魏忠贤

证据:王熙凤的画册画的是一只是雌凤,但凤凰里的凤是雄性,凰才是雌性,那么这个雌凤就是个不雌不雄,不阴不阳,不男不女的生物,如果用【雌凤】来形容一个人,那么这种人会是个什么样人呢?

是个已经雌性了的凤,一个女性了的男人,说明原型不男不女,符合这一点的只有太监。

王熙凤虽然贪财却忠诚,管家能力极强却不招人喜欢,历史上魏忠贤也是忠诚却贪财的能人,也是树敌极多,现在已经有不少学者承认“忠贤不死,大明不灭”,与红楼梦里王熙凤一死贾家大厦倾倒一模一样。

再来看王熙凤的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很好猜,是【鳳(凤)】,那么【一从二令三人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批语暗示读者这是一个拆字法,说明这些字是从一个字上拆下来的,如果我们把【令】以【口】来代之,那么结果就很明显了,正是繁体字的检:

【檢】
历史上魏忠贤正是被崇祯皇帝朱由检(朱由檢)给除了。



感谢知乎用户「萌真」所提示的【冰山】伏笔:

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过一篇散文,名为《冰山记》,用来唾骂魏忠贤,《冰山记》中出现一人物名字,名为「杨涟」,而王熙凤的丈夫名叫「贾琏」。

可以说在古代(明末~清朝)你提冰山,大家都知道你在暗指魏忠贤,就好像现代人一说两开花,就知道指的是六老师。

冰山记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item/%E5%86%B0%E5%B1%B1%E8%AE%B0/22611291?fr=aladdin





贾宝玉:皇权玉玺

贾宝玉是代表中华大地皇帝象征的玉玺,警幻仙姑说贾宝玉是“天下第一淫”,其实是“天下第一印”。

玉玺盖章是沾红泥,所以贾宝玉爱吃胭脂。 另外书中描写贾宝玉的发型(就是第一次见林黛玉时,外出归来后换了一件衣服还换了发型的那个)那个发型像不像一块闲置时用布包裹住的大印章?

通灵宝玉上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之前我已经说过,传国玉玺上的字正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在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在拿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婚事开玩笑时说道:「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传说从秦朝传下来的传国玉玺是被摔了掉了一角的,如果想要让这块玉玺完完整整,四角俱全,那么就要把它摔丢的那块玉找回来拼回去。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合称宝玉黛玉的时候会简称「二玉」,宝玉、黛玉都是玉,而林黛玉的【黛】,在汉语里指青黑色,人摔伤之后会淤青,那么黛玉这个名字,就是指玉玺摔碎之后摔丢的那一角的玉。

由此可见「二玉」是原配,把黛玉配给宝玉,这块玉玺才能四角俱全。

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暗示:林黛玉得传国玉玺是名正言顺的。

但在历史上传国玉玺的缺角玉终究没能找回来,用金子填补上了这个缺角,而在癸酉本里,贾宝玉最终还是失去了林黛玉,续娶了薛宝钗,成就了【金玉良缘】。





林黛玉:崇祯皇帝朱由检

证据:朱由检是【木】字辈,字:【德约】,谐音黛玉。

贾宝玉魂游太虚幻境时看到林黛玉的画时是这么描绘的:

【只见头一页上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悬】字用得很奇妙,作者不用【挂】,或者【放】,偏偏用引人浮想联翩的【悬】,一听到【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飘乎乎,荡悠悠的东西,而崇祯帝是怎么死的大家都很清楚吧。

传说崇祯皇帝最后得了一种流泪的病。

崇祯皇帝最令人诟病的毛病就是敏感多疑,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也是敏感多疑。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父亲正是明光宗朱常洛,上面我已经给出了秦可卿原型为朱常洛的证据,接合一下秦林两人的剧情,很多地方就能对上了:

秦可卿葬礼时林黛玉和贾琏从头到尾都不在场,为什么?因为林如海去世了,贾琏带着林黛玉去奔丧了。

秦可卿(朱常洛)去世,同时林黛玉(朱由检)为父奔丧,暗示了两个人原型的父子身份。

而林如海的【如海】两字,正好可以把朱常洛的【洛】藏起来。



林黛玉的丫头叫紫鹃,紫鹃就是紫色的杜鹃,而杜鹃别名「蜀魂」「蜀魄」「催归」「子规」「杜宇」,因其啼声凄切,易动人归思,所以亦称「思归鸟」或「催归鸟」。

一般来说在中国文学中出现杜鹃,都会包含特殊的含义:

一:鸣若曰不如归去

二:代表身份,亡国的冤屈帝王。

三:啼血化魂。

古代传说,杜鹃鸟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就是【望帝春心托杜鹃】的那个望帝。

传说望帝杜宇虽擅长于农耕,但是古蜀国有一天忽然遭遇了【水害】,也就是大洪灾,杜宇不善于治水,正在其愁苦之际,河里突然飘来了一具尸体。

令人难以捉摸的是这具尸体是逆流而上,杜宇心生善念,便将其打捞了上来,谁知尸体一上岸便活了过来,此人自称鳖灵,乃是楚国人,不小心掉入水中,这才有了望帝捞尸这一幕。

然后这个鳖灵的大臣治理水害有功,杜宇就把皇位让位给他了,自己归因山林。

但是这个传说其实还有一个套娃传说:

传说杜宇让位之后去世了,死后化成了杜鹃鸟飞回家乡,夜夜啼叫,啼叫的都吐血了还不肯停下,这些血洒在地上,就成了杜鹃花。

有人说这是望帝惦记着百姓,所以死后化成鸟飞回来看看,在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就飞到田间一声声地鸣叫,提醒人们播种插秧。

但是这样一样来大家都不懂了,既然惦记百姓,为什么望帝生前不回来看看?却要在死后化成杜鹃鸟才飞回来看看?为什么望帝所化的杜鹃鸟要飞回故乡夜夜啼叫?

为什么啼叫的声音那么凄厉?为什么都叫出血了还不不肯停下来?最终啼出血来更能说明其心中定然有天大的冤屈啊!



所以传说之中还有一个传说:杜宇其实并不是让位给鳖灵的,而是被鳖灵推翻后逃亡的,而且鳖灵还趁机占有了望帝的妻子,望帝因复位不成,失国身死,怨魂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后来蜀国被秦国所灭,望帝魂灵变化成的杜鹃鸟眼见故国灭亡,悲痛不已,一声声地叫喊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蜀国人民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他们的国君又在思念自己的故国了。

于是就有了【望帝啼鹃】的冤魂的悲鸣 ,就有了【望帝化鹃】的帝王传说。

望帝啼鹃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item/%E6%9C%9B%E5%B8%9D%E5%95%BC%E9%B9%83/4728045?fr=aladdin



望帝化鹃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item/%E6%9C%9B%E5%B8%9D%E5%8C%96%E9%B9%83/6424986?fr=aladdin#2_2



宋代词人陈人杰的《沁园春·问杜鹃》有诗云:【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

就是再问杜鹃:【你为何竭力催人归去,你自己却不回来呢?】



我们看癸酉本中林黛玉死后紫鹃的反应:

【原文】紫鹃抚尸悲声大放,道:“姑娘怎么这么傻,你去了家里可怎么办啊?”又晃了几下,情知无望,忽然又哭又笑的,也不理黛玉,起身摇摇晃晃走着,嘴里不停说道:“姑娘,这里冷啊,该回去吃药了。他们是虎狼心肠,会下毒手的。姑娘,回去吧!”边走边哭笑不住,又道:“这里容不下咱们,咱们是该回去的时候了。”又忽然高声喊道:“姑娘回去吧,他们不是好人啊!”走一路喊一路,声音里带着凄楚悲凉,听的人悚然惊畏,惊飞些栖鸦宿鸟,扑楞楞飞往空中去了。

癸酉本中紫鹃死时的描写:

【原文】只见一贼笑着进来禀告:“园子里的尸骨都已拉到城外埋了。下剩的可能还有,明日再逐一寻查。”贾环皱眉道:“那个疯子是姓林的丫头名唤紫鹃的。咱们喝了一天,他也嚎了一天,尽是什么不如归去,讨厌的很!快把他扔湖里淹死算了。”一贼笑道:“刚派人过去瞧了,那丫头吐了一路的血,已经死了。



现在大家再从头到尾看看杜鹃鸟的传说:【水害】【亡国】【失位】【身死】,还有掉到水中只是飘在水面上,在水中可以逆流而上的的鳖灵,趁着望帝不在霸占了望帝的配偶的行为。

有没有感到很强烈的既视感?有没有觉得细思极恐?



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黛玉抽到的花签上面写着:【风露清愁】四个字,花签中的诗句为:【莫怨东风当自嗟】。

【风露清愁】,有风,有水(露),有清,最后以愁收尾。

而【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明妃曲】(有明):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我们再来看林黛玉的金陵十二钗的判词:

【堪怜咏絮才】,此乃是暗指东晋大才女谢道韫:

有一天,谢道韫叔叔谢安问孩子们,这纷纷的白雪像什么?一个人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形容这雪就好像在空中撒盐一样。

而谢道韫思绪了一番后回答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形容这雪就好像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一般。

谢道韫的这一比喻也成了一段佳话,【咏絮才】也被后来的文人墨客所称道。

谢道韫除了才华出众以外,她最为人所知的事迹便是带着家人顽强守家抵御外敌:

在卢循孙恩之乱时,谢道韫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后杀害。

而谢道韫却组织起家丁和家中的女眷一起迎战强敌,敌军杀到府上后,谢道韫自己手持长剑,身先士卒,接连砍杀了数名敌军,与家中的女眷一起保护三岁的外孙突围,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

红楼梦作者拿谢道韫来比喻第一女主角林黛玉,那么这个人绝不可能是随便选的,中国古代的才女有很多,蔡文姬、班昭、卓文君、李清照,为什么偏偏选了身处末世,持刀守家亲自抗敌的谢道韫?

很多人对癸酉本里林黛玉带着贾家众人守家抗敌的剧情嗤之以鼻,我倒要问问,难道他们比红楼梦的作者还要更了解林黛玉吗?


林黛玉的笔名【潇湘妃子】,湘夫人的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妻子思念离家的丈夫,苦等丈夫归家,泪洒翠竹,点点成斑,但是最终以悲剧收尾的故事。

而在癸酉本中,林黛玉的结局也如湘夫人一样,在贾府苦等被劫走的贾宝玉,可惜贾宝玉被薛宝钗所骗,一直待在紫檀堡,林黛玉到死都没能见上贾宝玉一面,她如湘夫人一般泪尽力竭,如玉带一般悬于林中。

潇湘妃子,人如其名。





薛宝钗:清朝某人,具体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个人暂时还看不出来

证据:满族祖地在中国东北方向,清朝最初满人自称后金,因为在宋朝满族的先祖女真族(金人)就建立了金朝入侵过华夏,薛宝钗一家住在大观园的东北角。

宝钗的【钗】字拆开来就是:【金】+【又】+多一点,意思就是:“又来一个金,比上次还更过分了一点”。

【钗】毫无疑问是宝姐姐的代表字,而宝钗改嫁贾雨村的伏笔作者早就给出来了: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况甲戌本脂评已然指出这一联语乃:〖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

而贾雨村是红楼梦里唯一一个一出场把姓名表字统统介绍清楚的人物,他的表字就叫【时飞】。

一个人表字就叫【时飞】的人物,说了暗示红楼梦三大核心人物人生的一句话,甚至后半句话直接就有自己的表字,结果有人却说这只是巧合?非要说这句话仅仅只是表面意思。。。。。

这是在看不起谁呢?



枉凝眉中有一句:【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大家都知道这前一句是指薛宝钗,后一句是指林黛玉,也总有人拿【山中高士】作为证据,说宝姐姐作为一名高士,是不会嫁给贾雨村那种小人的,但其实这是一般人不清楚这句话的出处。

这首诗出自明代高启的《咏梅九首》: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一句诗,前有【雪】对应着【满】,后有【月】对应着【明】

(与【清风明月】一样,证实了红楼梦中的【月】就是对应着【明】,而【雪】字,每个《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是用来代指薛家的【薛】的。)

暗示什么,表达什么,很明显了吧?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薛宝钗抽到的花签上面的谶语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唐代罗隐的《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是指牡丹要等到百花凋零它才会绽放,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作者喜欢将大观园里的女孩子比喻成花朵,等到百花凋零,群芳退场,就是薛宝钗大放光彩的时候了,这与癸酉本里国破家亡后,薛宝钗因为改嫁贾雨村而大显身手完全符合。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是指芍药只配做牡丹的陪衬,而芙蓉看见牡丹也只能远远地躲避,而我们都知道芍药是指史湘云,而芙蓉指的就是林黛玉。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代表红楼梦,那一定是红色,红色在红楼梦里出现的次数极多,主要人物基本都穿过红色,但作为核心人物的薛宝钗却一次都没有穿过红色。

癸酉本里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时也没穿红,穿的是雀金裘,被晴雯修补做好的衣服,最后却被薛宝钗穿了,做了嫁衣裳。

在历史上,李自成灭了大明王朝,结果却被满清捡了便宜,得到了江山,有了玉玺。

一切的一切都应了那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小红:袁崇焕

证据:小红原名林红玉,前八十回讲过因为和主子林黛玉的名字犯了冲,所以把玉字隐去了。

而袁崇焕(林红玉)和崇祯(林黛玉)也冲了一个字。





妙玉:太子

癸酉本写贾政想让贾宝玉娶妙玉为妻,黛玉为副,对应到历史上是那么一件事:

当时朝政中的新拥势力【隐喻贾政,贾政原来不管家,原来管家的贾母、王夫人(朝廷中维护崇祯的旧势力)死后,贾政成了新管家人】想让太子(妙玉)搬去南京的,以太子为主(隐喻妙玉为妻),崇祯守留在北京为辅(隐喻黛玉为妾),虽然后来未成(所以妙玉最后没能嫁给宝玉。





香菱: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

夏金桂:吴三桂

宝蟾:康熙

1、香菱是从小被卖到外地的,一辈子没能回去,死后香魂才返回故乡,隐喻南明皇族被迫离开故乡,逃亡南方,客死异乡。

2、吴三桂一开始抱后金的大腿,然后起兵叛乱,隐喻夏金桂先嫁入薛家,然后反了薛家

3:书里写过香菱(原型朱由榔)长得像秦可卿(原型朱常洛),而朱由榔是朱常瀛的儿子,朱常洛的侄儿,在历史上朱由榔被吴三桂下令由吴国贵将其绞死,对应癸酉本情节香菱被夏金桂(原型吴三桂)绞死。

4:癸酉本里夏金桂被宝蟾所杀,历史上吴三桂被康熙所杀,蟾蜍的背上全是疙瘩麻子,而康熙得过天花,就是麻子脸。





另外有人觉得元春的原型也是袁崇焕。

贾元春的判词是【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元春的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首先,元=橼=袁,再者,弓是一种远程攻击武器。武器象征着元春的武将身份,香橼点出【袁】这个姓,癸酉本元春死于凌迟,历史上袁崇焕也死于凌迟。

其次,袁崇焕是广州府东莞县人。

在明朝万历年间,为了纪念宋朝率领义民抗击异族元军的英雄雄飞将军,东莞建起了一座【榴花塔】和一片【榴花广场】。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猜灯谜,头一个写道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批注: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

这个灯谜的谜底是“炮竹”,隐射的是,袁崇焕跟清朝作战最喜欢用的就是“红夷大炮”——用炮火远程打击的作战方式来固守城池。

在书中第十六回,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在历史上,袁崇焕被封为兵部尚书,两人都受到了封赏重用。

而且元春在癸酉本的结局和小红(原型也是袁崇焕)一样,都是被冤枉通敌含冤被杀。



前八十回元春省亲中,【蓼汀花溆】一段也暗藏了【水国吟】和【金水之祸】:

蓼汀: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出自唐罗业《雁》

另有唐杜荀鹤《题新雁》【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疏水国秋。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花溆:【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唐崔国辅《采莲》

另外唐孟浩然有《洛中送奚三还扬州》诗:【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好风凭借力&风刀霜剑】





我个人觉得,现在很多人不承认癸酉本的剧情起码有70%是因为接受不了薛宝钗黑化,在一部分读者的印象里宝钗是端庄贤淑完美无缺,可与林黛玉媲美甚至超过黛玉的女性,所以当癸酉本横空出世蹦到他们眼前时,那简直是不亚于泰山崩塌的精神摧残。


但是!仔细回顾前八十回,作者其实就有给读者打预防针了呀!不管是金钏之死还是香菱作诗,其实都有暗示宝钗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甚至很多研究了一辈子红学家对她的评价都褒贬不一(这里不谈派别,只谈态度)

所以,任何一个人,用一种绝对的态度来形容薛宝钗其实都是可笑的,因为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薛宝钗是一个复杂的人,她身上有各种颜色,各种面具,或者说明白点,她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是一个很立体的人,作者下了功夫去塑造她这个人物的,而咬定薛宝钗身上只有一种“个性”的人其实是在贬低薛宝钗,这是再把宝钗这个人物平面化,想得太简单了。

话在说到这里,那么薛宝钗又是什么用的人呢?

其实是一种咱们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人,他们八面玲珑,面面俱到,和平时期你我就像史湘云看薛宝钗一样找不到他们的缺点,但是和他们很熟悉的人却像香菱一样不敢找她们的麻烦,没有任何人能和他们走得很近。

她们随时保持着高度的理智观察四周的人事物,像商人一样保护自己的利益,也随时想要在机会到来之时从中获利,或许有一两个人会在关键时期看清他们的本性,像史湘云找黛玉吐槽宝钗一样吐槽她们的无情,但更多人会致死也没看穿她们的面具,还像以前一样相信她们完美的伪装,以为她们对自己推心置腹,表里如一,就像现实生活中死也不承认癸酉本里的薛宝钗的读者一样,他们一直被薛宝钗的表现迷惑,成了她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

而这就是薛宝钗这个人人物人设的精彩甚至可怕之处!因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甚至就在你身边,而你至今还没看穿她。

癸酉本里宝钗所谓的“黑化”情节反而让人释怀,宝钗最终选择自己要走的那条道,不负自己的理想,不负自己的才华。而那些分析她的无奈、她的可怜的文章很牵强,宝姐姐本来就不是像林妹妹那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女孩,她的行为很多都是由理性支配的。

说到底,癸酉本的薛宝钗其实并不算黑化,而是扯下滤镜让读者直面她真实的模样。

从咏絮词就可窥见一二,当别人都只能感慨命运的时候,只有宝姐姐:【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姐姐就是不管命运多么艰难都会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最大努力的人!即使有些手段可能并不被认可,但以她的性格来说,这是她会做的决定,相反,如果宝钗也在乱世中平平淡淡的过一生,才是对她最大的侮辱。

人生若想要成功又不是只能走像林妹妹那样的一条路,癸酉本的宝钗类似「白夜行」的唐泽雪穗,腹黑自私,但是极度有魅力,我暂时还没听说过有人觉得雪穗这个虚拟人物塑造得不优秀的,而红楼梦不知道早白夜行几百年,原作者作者能塑造出薛宝钗这一人物思想不知道有多超前,而从现实生活中来找的话,薛宝钗差不多就是邓文迪和希拉里,聪明理性冷静无情能干,她嫁给谁谁发达,这才是宝钗!

红楼梦就像一面镜子,书上的人间百态如此现实,甚至连群众对待书中人物的态度也一样,读者如同贾府的下人,危难尚未来临之前不喜欢多疑小性的黛玉,而喜欢八面玲珑的宝钗,而危难来临后一边叹息已经远嫁的探春,一边又责怪不学无术的宝玉。

编辑于 2020-12-26 20:53
​赞同 5837​
​81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更多回答
檀信介
檀信介
一片鱼心空付水,不见江河溯舟回。
为了方便不了解癸本事件的朋友阅读,我们先简单复盘一下什么是《癸酉本》。

啥是癸酉本?

《癸酉本》全称《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因其持有者自称“何莉莉”所以又称《何初本》,因其批语中有「癸酉腊月全书誊清」一句,所以又叫《癸酉本》。

它是一本有结局的《红楼梦》,其情节故事与流传最广的120回《程高本》以及主流红学界的推测的《红楼梦》结局出入很大,并且书中明确指出《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而非曹雪芹。

它横空出世的经历也非常的传(Gou)奇(Xie),2008年安徽阜阳一位自称何莉莉女士(后证实为男性)的人,声称自己拥有一本完整的《红楼梦》。

据何莉莉说,其祖父是军医、祖母是护士,解放前祖母在山西某战场救助了一伤兵,伤兵交给了一本《红楼梦》过录本。

在网友刘俊俊的帮助下,何莉莉在网上陆续公布了这个版本的《红楼梦》后二十八回。

何刘公布的癸酉本文笔极其粗陋,不要说跟《红楼梦》原文比,就是跟我们现在的古风网文比都很烂。

它讲的故事也与人们对《红楼梦》的传统认知不同,有元春领兵上战场、林黛玉带领家奴院工保卫大观园、薛宝钗改嫁贾雨村等等鬼畜情节。

虽然文笔稀烂、情节鬼畜,但是其情节设计非常紧凑,不像是何莉莉这样一个没有写作、编剧经验的初中生能够编出来的。

最可怕的是,现存的《红楼梦》80回本以及脂砚斋批语中的几乎所有伏笔与暗示,都在《癸酉本》中得到了呼应与体现,这是从清代至今任何续本都不曾做到的。

因此,《癸酉本》在网上公布之后,被大量红学爱好者当成遗世真本去阅读讨论。

其后,何莉莉、刘俊俊、吴雪松先后以各种名义将癸酉本出版。


2018年,何莉莉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承认两条重要批语造假。

“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

“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
何莉莉坦白,伪造这两条批语是为了让自己出版的《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多卖一些。

2019年,木鱼水心与泡面女王两位UP主在B站发布了以癸本为主题的系列视频,让红学圈内自嗨的癸酉本火出了圈,大量原本对红学不感兴趣的网友参与到了对癸酉本的讨论当中。

如果在看完我这段科普之后想去一览这本奇书的风采,我先提前劝退一下,写的真的很烂、很烂,你买了也看不下去。而且在何莉莉承认造假之后再去购买,无疑是对造假者的支持。

如果真的对癸酉本感兴趣的话,推荐去B站或youtube搜一下 @木鱼水心 大佬的解说视频,完整还原了癸酉本鬼畜的故事情节,且不用忍受何莉莉糟糕的初中生文笔。

分割线

科普就做到这,接下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我觉得题主的问题提的特别好,《癸酉本》你去讨论它的真假没什么意义,没有片纸的一个东西,根本就谈不到真假。

真正有意思的是,为什么这么一个诡吊的东西却被那么多人奉为真作,多次出版,引发了那么大规模的社会讨论。

我个人的结论就是,癸酉本是百年畸形红学自己结出的恶果。主流红学家们对它恨之入骨,但它的每一个字都是红学自己的产物。

与其说癸酉本是完美对应了原本与脂砚斋批语,不如说它是全面体现了这一百年来红学过度解读的成果。

它采用了索隐派“反清复明”大观点的同时,巧妙地将考证派易百年来咬文嚼字的学术成果融入其中。

乍一看你觉得癸酉本很扯,但是过后你细细琢磨一下又发现,它里面的很多东西是符合权威红学家的一些学说观点的,这让接受了主流红学几十年浸淫的读者很容易动摇观点。

《红楼梦》毋庸置疑是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但红学却是一门畸形的人文学科。

在蔡元培、胡适以降的近百年时间里,把《红楼梦》作为吃饭家伙进行研究的学者群体已经到了诡异的庞大规模,远超一本明清小说研究者应有的规模。

如果你跳出红学的圈子,把《红楼梦》当成一本普通的明清小说来看,就会发现这是一件很讽刺的事。

海峡两岸有成百上千食民膏脂的官方学者躺在半本《红楼梦》上吃饭,这些人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去过度解读一本明清小说。

通常一门文学历史学科,一定得有新的考古发现或是文献发现才能推进它的发展,但红学不用。近十几年来红学的发展是靠着官方学者们对原文的咬文嚼字、过度解读凭空推进的。

癸酉本就是民间红学爱好者对官方红学最好的还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红学研究的教授、博士衮衮诸公没有想到,一个初中生在互联网风口上把集两派过度解读大成的《癸酉本》砸到了他们的脸上。

正常人想要驳倒癸酉本很简单,靠癸酉本谋利者无论是何莉莉还是吴雪松,你们拿出原始抄本让古籍专家鉴定就行。

何莉莉闪烁其词的那些理由,什么担心古籍丢失损害送到台北这类的根本就不值一驳。

你怕原本丢失损坏没关系,现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机,你拿出手机来拍个一页半页给我们看看总行吧?何莉莉拿不出来,只公布了一张水彩画号称是封面。


声称看过影印版全文的吴雪松更是是片纸都拿不出来,而且何吴这俩人的口供也对不上,前前后后改了好几套说辞。

总而言之一句话,卖书的这几个人的话,没有一个标点符号是可信的。

但由于红学家们长期的凭空过度解读研究,很多红学爱好者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用小说自证小说的研究方式。

所以癸酉本横空出世之后,很多人也就自然而然地仅仅根据小说情节就相信了它。癸本拥护者跟其他红学流派一样,他们内部有一套形而上的自恰逻辑,你站在圈子外很难去驳倒他。

尤其是对于明粉索隐派来说,癸酉本里血腥的崇祯旧事可不就是被文字狱阉割的真实结局吗?

人嘛,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赞同 8680​
​1,170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Please
Please
当年有部小说叫《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写到后面圆不下去了,留下一堆大坑,读者骂声一片。

这时候贴吧有位大神,硬是靠着类似写大纲的形式,把整体剧情串了起来,不仅圆了原著,更是超越了原著。特别是三叔故弄玄虚自己都不知道咋回收的坑,都被包装成了精巧设计的伏笔,让人拍案叫绝。

当然,作为跟三叔同时代、一路追更过来的我,很清楚贴吧那个版本不是三叔最初设想的版本,无他,三叔有那个脑子早把坑填了。反而是贴吧大神的版本让三叔不知道咋继续写了,因为大神那个大纲真的很难超越,属于同人逼死官方的典范。

(评论区都在问的这位大神叫暖和狐狸,想看大纲可以知乎搜他)

不仅《盗墓笔记》,我看的火影、海贼、进击的巨人等,作者留悬念,读者发分析贴,猜,讨论,不断完善,最后出来一个终极同人版结局。然后你终于等到原著大结局了,一看跟同人版结局比简直就是个屁,于是高呼烂尾。作者也觉得很冤,我就一臭画漫画的,我懂个屁的火影。我得考虑人设、机位、服饰、台词等,我还得一周一更的画出来,我画过的写过的很多我都忘了,我不像你们有时间精力拿放大镜扣细节开脑洞,你们大纲里面寥寥几个字我可能就得辛苦画一年。我何德何能,比得过几万讨论贴养蛊出来的终极故事。

这个所谓鬼本也是一样的,拿前80回为底本,开脑洞写后几十回的大纲,本身写大纲就比写书容易,其次你一个现代人,想象力更丰富更大胆,所以再次出现同人(从博眼球层面)超越了原著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写大纲和写书是两码事。有句话叫”给你笔,你来写“,这个鬼本作者真的自己写了,一下子就显出和名著的差距。一本书,大体剧情是骨,骨骼惊奇固然重要,骨之上的文笔、人物等血肉也不可或缺。我们的古典小说,虽然在剧情上不如现代小说猎奇,但是其文笔非常扎实,人物个姓鲜明,以此才称为四大名著。如果文学作品注重剧情的惊奇,那希区柯克早可以捧杯诺贝尔文学奖了。像这个鬼本红楼,其文笔非常一般,想学古人的文风又学不出来,画虎不成反类犬,读者看的也难受,估计他自己写的也很难受。

所以综合来说,这个鬼本应该是当代某个人开脑洞写大纲,为卖钱又强行写成一本书,属于彻头彻尾的现代作品。其地位跟盗墓笔记分析、火影忍者预测、三体X等差不多,看个乐就行了,别太当回事儿。没必要过多纠结这个。

编辑于 2023-07-29 20: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20: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  离骚之压,乃史记。庄烈帝之子离开骚达子。骚达子,马与虫子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21: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寻找顺治帝的踪迹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关注他
《红楼梦》里寻找顺治帝的踪迹



文:龍乡

2021-08-07

熟读《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书中有许多语句是前后矛盾的,甚至还有更多令人读起来感觉莫名其妙。于是在红学界,针对这些语句产生了无休无止的争论。



例如:“太祖皇帝仿舜巡”和“独他家接驾四次”就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起因是主流红(曹)学专家认定,这里说的是康熙南巡和作为江宁织造的曹家参与了四次接驾。



其实,康熙六次南巡中曾经五次到达江宁(南京),曹家全都参与了接驾。可是为了证明寅孙作者说,其中一次硬生生地被专家们给昧掉了。



这些尚且不论。



所谓“舜巡”当然指的是舜帝南巡。只是当年舜帝在南巡中病逝于苍梧郡后,被葬于九嶷山,由于地位崇高的关系,舜帝之死的意义,是远大于其南巡意义的。至少舜帝南巡与舜帝逝于江南是不可分割的。







(娥皇女英)



正是这个缘故,“太祖皇帝仿舜巡”中是否隐含着死亡之意,是不可以轻易地作出结论的。而康熙南巡并没有逝于江南,专家说“仿舜巡”即为康熙南巡,直接就否定了死亡这个重要元素,这种草率的结论,简直就是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主观武断臆测。



再者,康熙庙号是“太祖”吗?专家们说说看,强行把“太祖”的名号安到康熙头上,你们让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到了那一间后,怎么面对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会不会被骂数典忘祖,颠倒伦理纲常?



历史事实提醒专家们:帝王的庙号不会被乱用,“太祖”不会是康熙,拥有死亡意味的“仿舜巡”不会是指康熙南巡,“四次接驾”更不会是包衣曹家的五次接驾。



无独有偶,第七回焦大醉骂的情节中,尤氏说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说明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都是有战功的。而包衣曹家曹振彦、曹玺父子二人于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跟随顺治帝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把全城十万百姓杀得只剩下了监狱里五个在押罪犯的大同之屠中立下过屠杀之功。于是,曹学专家认为,曹振彦曹玺父子,影射的就是贾演贾源这哥儿俩个。



曹学专家们这些让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听了都会目瞪口呆的精彩解读,愿意怎么解就任他们怎么解吧,我们小民无权也无能力干涉。



不过,既然提到了顺治,咱们就在《红楼梦》里去寻找寻找他的踪迹吧。



一,焦大醉骂里的受益人

既然曹学专家认为宁荣二公曹演曹源兄弟是曹振彦曹玺父子,当然也认为宁荣二府是曹府或江宁织造局了。同时专家们又认为《红楼梦》写的是包衣孙自叙传和曹寅家事。



那么柳湘莲骂宁国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该怎么解释呢?难道其祖上的曹府或江宁织造府留包衣孙就是这种印象吗?



更甚者,焦大醉骂道:“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曹府或江宁织造府在包衣孙眼中,竟是如此的龌龊肮脏不堪吗?这偷狗戏鸡的,爬灰的,养小叔子的,都是包衣曹家的哪些成员?



对此,曹学专家们无法给出解释,因为,百年来专家给包衣孙“曹雪芹”至今找不到父母,说明所谓的寅孙曹雪芹子虚乌有,而曹寅等家人虽是包衣奴才,偷狗戏鸡、爬灰、养小叔子的事并没有干过,至于宁荣这样的国公府,以包衣曹家的身份地位,在等级森严的清朝,哪里有资格住在里面呢?



那么宁荣二府到底是哪里呢?书中暗暗地给提供了一条隐形的线索:



柳湘莲在北门外离关厢不远的苇子坑打的薛蟠,说明这个“北门”是北京的德胜门;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小花枝巷,为德胜门内的花枝胡同;小花枝巷往南二里多地唯有的一条街宁荣街,即紫禁城地安门外的那条街,因此,所谓的“宁荣府”,其实就是紫禁城。







问题是,《红楼梦》中把名为宁国府的紫禁城为什么写得那么肮脏呢?



尤氏说醉骂的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可见作为女主人,尤氏对宁国府是知根知底的,那么,这尤氏身上就应该有此答案。



王熙凤曾骂尤氏为“锯了嘴子的葫芦”,而《红楼梦》里常用“葫芦”“蒲芦”谐音“胡虏“来隐指满清,说明尤氏代表满清胡虏;宁国府里秦可卿、尤氏、和贾蓉续娶的许氏,在《百家姓》中的排列是“(朱)秦尤许”,书中利用这种排列,隐藏了这样的含义:“秦”隐含秦朝以后以中原为中心历代王朝的正统合法性,秦在朱后,表示朱明属于正统合法的王朝;“许”的另一个读音为hu(胡),“尤许“暗隐满清为入侵的胡虏。





同时,“(朱)秦尤许”还巧合了一个来自秦朝的谶语:“亡秦者,胡也!”秦朝未亡于胡人匈奴,却亡于二世胡亥,那料想一千八百多年后,继秦之后的朱明这个正统王朝,最终还是亡于胡虏满清。因为,满清女真族的发源地在宁古塔,才把被满清占领后的紫禁城隐喻为宁国府。



尤氏之所以姓“尤”,则是因为尤姓来自于沈姓,以此暗隐1636年,皇太极迁都于沈阳后称帝,将沈阳改为盛京,将女真族改为满族,将后金改称大清,从此建立了满清政权。



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沈阳)清宁宫,由于他生前未生嗣子,其长子豪格便与多尔衮争开始争夺皇位。



多尔衮在并不占优的情况下,与皇嫂博尔济吉特氏,也就庄妃、电视剧里的大玉儿合谋后,与代善、豪格达成妥协,立皇太极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年号顺治。



来到1648年(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三月,即将被尊为“皇父摄政王”的的多尔衮,终于找到机会除掉了最大的政治对手豪格,并顺便把侄儿媳妇(福晋)变成了自己的老婆。



回想一下焦大:“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骂的不是多尔衮与庄妃和侄媳妇的关系,还会是谁呢?



仔细想来,焦大醉骂那些话,到头来最大的受益人,并不是多尔衮,而是顺治帝。



二,林四娘故事里的“犬羊”

跳到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中,贾政向大家讲述了一个林四娘的故事。



说的是恒王出镇青州期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恒王意为犬羊之恶,不足大举,因轻骑前剿。不意贼众颇有诡谲智术,两战不胜,恒王为众贼所戮。”随之,恒王的姬妾被称为“姽婳将军”的林四娘,带领一干宫女去为恒王报仇,最后皆战死于乱军之中。







关于林四娘的故事,在康熙年间统传很广,曾出现在众多明朝遗民文人的文集之中。而其首创者是福建晋江人陈宝钥。



陈宝钥是南明隆武二年丙(1646年)举人,永历九年(1655年)郑成功设六部官,陈宝钥被委任为协理礼官。次年因与郑成功有矛盾,惧得罪,自泉州降清。清迁陈宝钥以监司用,顺康之际在青州海防道任。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弑永历帝于云南,明统绝祀,郑成功、李定国以忧愤卒。陈宝钥降清并非心甘情愿,因此,在他赴贵州为官时,参加了吴三桂起兵反清。吴周失败后,陈宝钥再次降清,不久,辞官回归晋江。他曾有《陈绿崖诗集》传世,但因为他的诗文中有不少缅怀前朝,表彰遗民之作,从而被清廷禁毁。



就在陈宝钥任青州海防道期间,听到了永历帝和郑成功先后离世的消息,于是在1663年,永历帝、郑成功去世一周年之际,创作了林四娘的故事,以表达对前朝的缅怀之情。随后,林云铭、王士祯、陈维崧、李澄中、蒲松龄、安致远、王士碌、邱宗玉、卢见曾等明朝遗民们,争相对林四娘的故事进行了各种各样、大同小异的改编,暗中表达他们的故国之思。



《红楼梦》里在引用这个故事时,同样也进行了改动,其中明显的是把“衡王”写成了“恒王”。



衡王作为明朝被分封到青州的藩王,共经历了七世,前六世衡王皆为自然死亡,唯独第七世末代衡王朱由棷于1644年投降了满清。但满清并没有放过他,于顺治三年(1646年)借口朱由棷家人造反,先是软禁,随后将其杀害。



可见,书中写的“黄巾”“赤眉”只是一种模糊障眼之法,“意为犬羊之恶”表达的才是真意,因为“犬羊”在历史习惯中,是对入侵之敌的蔑称。而衡王朱由棷为顺治帝所杀,当然是在骂顺治满清为“犬羊”了。



书中又写道:“大家听见这新闻,所以都要做一首《姽婳词》,以志其(林四娘)忠义。”



这里既然说,1646年顺治杀害衡王的事件为新闻,那不就足以证明了《红楼梦》中被“真事隐去”的故事背景是在明末清初吗?



三,馒头庵里的牢坑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玩耍呢,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缘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包括曹学专家在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惜春此言预示了她将来出家“独卧青灯古佛旁”的结局。故事如果就是这般简单明了的话,怎么还能称得上“假语村言”“真事隐去”呢?



如同智能儿一样,秦钟也是在第七回首次出场,而到了第十五回,便有了智能儿与秦钟在馒头庵的幽期密约。这是什么景况呢?





根据妙玉所喜欢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知,馒头庵即象征着坟墓。而因为在馒头庵发生的一切,先后死了张金哥、守备公子、秦业和秦钟更证明了馒头庵隐喻着死亡。



问题是,馒头庵意味着的坟墓与死亡有着怎样的隐寓?



秦可卿这个名字来自于“秦有客卿之官”或“秦国客卿”,而她判词中的那幅图“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则暗隐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朱由检在紫禁城的煤山自缢殉国。这就意味着自秦朝以后历代国朝中,终后一个正统王朝的灭亡,因而,明亡亦可称为“秦终”,这就是秦可卿弟弟名秦钟的由来。



这样,秦钟死前在馒头庵与小尼姑智能的幽期密约,就显得意义非常特殊了,因为,这是导致秦钟死亡的根本原因。







智能儿称馒头庵是“牢坑”,这与秦钟字鲸卿是有连系的,因为古代有这样的传说,海边有兽名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蒲牢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鯨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鯨鱼状,以其撞钟,但求钟声大而亮。



显然,秦钟名钟字鲸卿的含义即为“蒲牢”,牢者为“牢坑”,喻指馒头庵象征坟墓和死亡,“蒲”在《红楼梦》里与芦是相连的,即“蒲芦”,与“葫芦”一样谐音“胡虏”,来隐指满清。所以,秦钟字鲸卿,意为明朝最终亡于满清,馒头庵象征坟墓与死亡也是同样的含义。而馒头庵里的智能儿之“智”来自顺治之“治”,更是暗示明朝亡于满清的顺治时期。



那么,惜春讲的“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到底隐藏着什么“真事”呢?



原来,在崇祯帝自缢时,被他斩断一条胳膊的长平公主朱媺娖,在听闻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污为假太子杀害之后,更加悲痛欲绝,上书顺治要求出家为尼,却被顺治拒绝,反而让长平公主与周显成亲。



1646年四月,弘光帝朱由崧等十七位皇室成员被满清杀死于北京菜市口,一个多月后长平公主终于忧郁而亡。



四,袭人判词里的“破席”

袭人判词前的那幅画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通常被解释为,“一簇鲜花”表示袭人姓花,“一床破席”之“席”来自于袭人之“袭”的谐音。这样的解释太表面化了。



实际,一簇鲜花与一床破席是在暗隐同一个含义,即“一床破席”是对“一簇鲜花”作出的注解:“席”一般为蒲草芦苇编织而成,“蒲草”与“芦苇”即为“蒲芦”,以其谐音“胡虏”来隐拨满清。



可是,“花”怎么能注解为“蒲芦”呢?



第五十回,李绮出的谜语“萤”,薛宝琴猜出是“花”字,林黛玉解释,“花”即为“草化”,因为古人认为“腐草为萤”,那萤火虫是草腐烂后生成的。所以,花袭人之“花”不是花,而是草。而李纨出的谜是“一池青草草何名”,史湘云答出是:“蒲芦也!”因此,花袭人之“花”,从草又变成了“蒲芦”,意即胡虏满清。



而“袭人”拆开,又是“龙衣人”,那“花袭人”就是暗隐满清的龙衣人,也就是满清皇帝。那么花袭人喑隐的满清皇帝是哪一位呢?且看她的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第五回里所有的判词,都是仿照古代的谶语写出来的,因此需按解读谶语的方法,来解读判词。而古代很多谶语包括《推背图》,都有一个特点,往往只用一个字或两个字表暗隐某一个人物。袭人的判词也是这样,第一句出现了一个“顺”字,第三句出现了一个“福”字,所喑隐的正是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由此得出,花袭人所影射之人正是顺治。



其中,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说的是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而蒋玉菡所住的紫檀堡,隐指紫禁城,艺名“棋官”,暗示是旗人之官,“玉菡”为“玉含”,隐指获得了玉玺和皇权,优伶则是对满清的蔑称。袭人嫁给蒋玉菡,则是隐喻顺治福临占据入住了紫禁城。



从以上对顺治帝的寻踪可以看出,《红楼梦》中对顺治和满清一直持有蔑视和排斥的态度,这些不但证明了书中的故事背景在明末清初,也证明了其主旨思想是排满悼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7:02 , Processed in 0.0723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