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祭诗·我生胡不辰


复制


完善

[宋代]方岳



shēng





chén





líng

shī







jīn

chuí



shí

nián



méi



lüè







dāng

shí

shēn

gēn

péi



suǒ

wàng



mén





yuè



tiǎn











zēng







ér

nǎi

qīng

tāo

jiāng



fēi



huái

nán







xiōng

kěn

xiāng

suí





fàn

gòng

pín





níng

zhī

shì



miù





zuò



pěng







nián

wèn







yǒng

tòng

sōng

bǎi

















shàng

ān

shì

guī





jīn

nián





chū



jìng

fàn

shí

bèi







guó





chuī



chù



dào

huán











yuè

wàng



xīn

lòu



qiū





jìn

jiāo

yǒu

lán

ruò



fàn

bei

báo

yún







méng



niàn

cún





xié



páng





yīn

guǒ









shuō



yán

shì













xiōng



chāo

rán

dìng







rán

jiē





yuè



bēi





méng





miàn



zhuàn







cóng

zhòng

gòng







gài



wàng

sāi

bēi



yǒu

lèi



qīng






智能诗词翻译
去年无何云雨淮南提携近郊伛偻父兄眉目祖父贫苦大门知事因果
作者简介

方岳[宋代]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更多

方岳的诗(共1665首诗)
《满江红》《满江红》《满江红》《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水调歌头》《满江红》《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沁园春》《沁园春》《沁园春》《沁园春》《沁园春》《沁园春》《望江南/忆江南》《蝶恋花》《蝶恋花》《蝶恋花》《木兰花慢》《如梦令》《如梦令》《贺新凉/贺新郎》
该古诗《【祭诗·我生胡不辰】祭诗·我生胡不辰全诗及翻译》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8311743ac983117/
请用中文翻译:我生胡不辰,遭乱为妇女。出门路不识,见人羞不语。孤城遭寇侵,寇去来军旅。玉石全未分,杀人血漂杵。夫死虏其妻,仳离失居处。被虏强从军,哀哀泪成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嗟哉齐豫方,吾民胡不辰
乾隆 《斋居杂言》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斋居杂言》

全文:
吉戊当仲朔,寅斋犹孟春。
帝京景物繁,爆竹仍时闻。
御园半月间,庆节已厌纷。
图此适清谧,书史聊堪亲。
然而一日乐,安可禁万民。
复思蒙正言,近远殊有分。
况今正塞河,瓠子冲决频。
塞固已下策,下策屡遘屯。
嗟哉齐豫方,吾民胡不辰。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嗟哉
叹词。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不辰
不得其时。《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宋 文天祥 《六歌》:“我生我生何不辰,孤根不识桃李春。”《金史·列女传·冯妙真》:“妇生不辰,不得终执箕箒,义不从辱。”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际世不辰,灵蹟多淹。”

乾隆名句,斋居杂言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出自先秦佚名的《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谷。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茂密柔嫩青青桑,下有浓荫好地方。桑叶采尽枝干秃,百姓受害难遮凉。愁思不绝心烦忧,失意凄凉久惆怅。老天光明高在上,怎不怜悯我惊惶。
四马驾车好强壮,旌旗迎风乱飘扬。社会动乱不太平,举国不宁人心慌。百姓受难少壮丁,如受火灾尽遭殃。长长声声心悲哀,国运艰难太动荡。
国运艰难无钱粮,老天不肯来扶将。没有归宿无处住,哪儿定居可前往?君子总是在思索,持心不争意志强。如此祸根谁引出?至今为害把人伤。
心中忧愁真恻怆,思念故居和家乡。生不逢时我真惨,遇上老天怒气旺。从那西边到东边,无处安身最凄凉。遭遇灾祸受苦多,外患紧急在边疆。
谨慎谋划觅良方,才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全诗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刺厉王失政,好利而暴虐,以致民不聊生,故激起民怨;后八章每章六句,责同僚,然亦道出厉王用人不当,用人不当亦厉王之过失。故毛传总言为刺厉王。

  首章以桑为比,桑本茂密,荫蔽甚广,因摘采至尽而剥落稀疏。比喻百姓下民,受剥夺之深,不胜其苦,故诗人哀民困已深,呼天而诉曰:“倬彼昊天,宁不我矜。”意谓:高明在上的苍天啊,怎么不给我百姓以怜悯呢!诗意严肃,为全诗之主旨。

  次章至第四章,述祸乱之本,乃是缘于征役不息,民无安居之所。“四牡骙骙,旟旐有翩”,谓下民已苦于征役,故见王室之车马旌旗,而痛心疾首曰:“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是西周卿士芮良夫(芮伯)谴责周厉王暴虐昏庸,任用非人,终于乱政而作的诗。周厉王被流放于彘在其三十七年(前842年),这首诗当作于此年前后。《左传·文公元年》有秦伯赋周芮良夫之诗的记载,而所赋的诗句就是此诗第十三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嗟哉齐豫方,吾民胡不辰
乾隆 《斋居杂言》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斋居杂言》

全文:
吉戊当仲朔,寅斋犹孟春。
帝京景物繁,爆竹仍时闻。
御园半月间,庆节已厌纷。
图此适清谧,书史聊堪亲。
然而一日乐,安可禁万民。
复思蒙正言,近远殊有分。
况今正塞河,瓠子冲决频。
塞固已下策,下策屡遘屯。
嗟哉齐豫方,吾民胡不辰。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嗟哉
叹词。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不辰
不得其时。《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宋 文天祥 《六歌》:“我生我生何不辰,孤根不识桃李春。”《金史·列女传·冯妙真》:“妇生不辰,不得终执箕箒,义不从辱。”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际世不辰,灵蹟多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辰”字开头的成语有什么?
rjj10062018.01.16浏览8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yyli12
2018.01.17
满意答案
   
没有“辰”字开头的成语,含有“辰”字的成语如下:

『逢吉丁辰』

『拼音』 féng jí dīng chén

『释义』 指遇上好时运。

『出处』 《后汉书·班固传下》逢吉丁辰,景命也。”李贤注丁,当也。辰, 时也……逢休吉之代,当封禅之时,此为天子之大命也。顷旅银”

『北辰星拱』

『拼音』 bēi chén xīng gǒng

『释义』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 《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良辰吉日』

『拼音』 liáng chén jí rì

『释义』 良好;辰时日;吉吉利。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歌雀宴·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参辰卯酉』

『拼音』 shēn chén mǎo yǒu

『释义』 ①参、辰,二星名。参星酉时出于西方,辰星镇槐卯时出于东方。参与辰,卯与酉相对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②犹是非曲直。

『出处』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我觑着那珠翠金银,我可便浑如似参辰卯酉。”

『生不逢辰』

『拼音』 shēng bù féng chén

『释义』 辰日子,时光。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出处』 《诗·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雅·桑柔 - 《诗经·大雅》篇目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反复劝谏君王要安民保民的长诗,相传为周大夫芮良夫因谴责周厉王用小人、行暴政、招外侮、祸人民的罪行,陈述救国之道而作。全诗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后八章每章六句。前四章为第一个层次,总叙祸乱初起;中间十章为第二个层次,反复检讨祸乱之由,并对足以造成祸乱的恶行进行无情的揭露;末二章为第三个层次,指出民乱的根本原因为上行不善所致。此诗显示出一种沉郁和忧伤的情调,语言朴直而多变化,运用了比喻、反诘、衬托、夸张、对比等多种手法,显示出诗人高超的文字操纵能力。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大雅·桑柔

作品别名
桑柔

作者
芮良夫


创作年代
西周

作品出处
《诗经》

文学体裁
四言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后世影响
6作者介绍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大雅·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谷。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1.大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大雅部分今存三十一篇。桑柔:"柔桑"的倒文。

2.菀(wǎn):茂盛的样子。

3.侯:维,是。旬:树荫遍布。

4.刘:剥落稀疏,句意谓桑叶被采后,稀疏无叶。

5.瘼(mò):病、害。

6.殄(tiǎn):断绝。

7.仓(chuàng)兄(huàng):同"怆怳",凄凉纷乱貌。填:通"陈",长久。

8.倬(zhuō)彼:即"倬倬",光明而广大貌。

9.宁:何。不我矜:"不矜我"的倒文。矜,怜悯。

10.骙(kuí)骙:马奔驰不停貌。

11.旟(yú)旐(zhào):画有鹰隼、龟蛇的旗。有翩:翩翩,翻飞的样子。

12.夷:平。

13.泯:乱。一说灭。

14.黎:众。

15.具:通"俱"。烬:本指火烧后的灰烬,这里指人民遭遇战祸,剩余无几。

16.於(wū)乎:呜呼,哀痛之声。

17.国步:指国运。频:危急。

18.蔑:无。资:财。

19.将:扶助。"不我将"为"不将我"之倒文。

20.疑:同"凝",止疑,停息。

21.云:发语词。徂:往。

22.维:借为"惟",思。

23.秉心:存心。无竞:无争。

24.厉阶:祸端。

25.梗:灾害。

26.殷(yīn)殷:心痛的样子。

27.土宇:土地、房屋。

28.不辰:不时,指出生得不是时候。

29.僤(dàn)怒:震怒。僤,大。

30.觏:遇。痻(mín):灾难。

31.棘:通"急"。圉(yù):边疆。

32.毖:谨慎

33.斯:乃。削:减少

34.尔:指周厉王及当时执政大臣。

35.序:次序。爵:官爵。

36.执热:救热。

37.逝:发语词。濯:洗。

38.淑:善。

39.载:乃。胥(xū):皆。

40.遡(sù):逆。

41.僾(ài):呼吸不畅的样子。

42.肃:肃敬。

43.荓(pīng):使。不逮:不及。

44.稼穑:这里指农业劳动。

45.力民:使人民出力劳动。代食:指官吏靠劳动者奉养。

46.灭我立王:意谓灭我所立之王,指周厉王被国人流放于彘的事。

47.蟊(máo)贼:蟊为食苗根的害虫,贼为吃苗节的害虫。指农作物的病虫害。

48.卒:完全。痒:病

49.恫(tòng):痛。

50.赘:通"缀",连属。

51.旅力:膂力。旅,同"膂"。

52.念:感动。

53.惠君:惠,顺。顺理的君主,称惠君。

54.宣犹:宣,明;犹,通"猷"。

55.考慎:慎重考察。相:辅佐大臣。

56.臧:善。

57.自有肺肠:想法与众不同,别具一副心肝。实指坏心肠。

58.卒狂:全都狂惑迷乱。

59.甡(shēn)甡:同"莘莘",众多之貌。

60.谮(jiàn):通"僭",相欺而不相信任。

61.胥:相。谷:善。

62.进退维谷:谓进退皆穷。维,是。"谷"有两种解说,《毛传》:"谷,穷也。"《晏子春秋》中,叔向问晏子一节,引诗"进退维谷",谓"处两难善全之事而处之皆善也",训为"谷",善也,与毛说不同。

63.瞻:远望。言:语助词。百里:指有远见。

64.覆:反而。

65.匪言不能:即"匪不能言"。

66.胡:何。斯:这样。

67.迪:进。

68.宁:乃。荼毒:荼指苦草,毒指毒虫毒蛇之类。指毒害。

69.有隧:隧,形容大风疾速吹动。一说训隧为道,谓风前进有其通道。

70.征:往。中垢:指宫廷秽闻。中,指宫内。

71.贪人:贪财枉法的小人,指荣夷公之流。《史记·周本纪》:"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芮良夫谏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

72.听言:顺从心意的话。

73.诵言:忠告的言语。

74.悖(bèi):违理。

75.予:作者自称。

76.飞虫:指飞鸟。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鸟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故称虎为"大虫"。

77.既:已经。阴:通"谙",熟悉。

78.赫:通"吓"。

79.罔极:无法则。

80.职:主张。凉:凉薄。背:背叛。

81.云:句中助词。克:胜。

82.回遹(yù):邪僻。

83.用力:指用暴力。

84.戾(lì):善。

85.凉:通"谅"。凉言,谅直之言。

86.覆背善詈(lì):反而在背后大骂。善,大。詈,骂。

87.曰:句中助词。匪予:非予,以我为非。匪,一说同"诽",诽谤。

88.既:终。

折叠白话译文
茂密柔嫩青青桑,下有浓荫好地方。桑叶采尽枝干秃,百姓受害难遮凉。愁思不绝心烦忧,失意凄凉久惆怅。老天光明高在上,怎不怜悯我惊惶。

四马驾车好强壮,旌旗迎风乱飘扬。社会动乱不太平,举国不宁人心慌。百姓受难少壮丁,如受火灾尽遭殃。长长声声心悲哀,国运艰难太动荡。

国运艰难无钱粮,老天不肯来扶将。没有归宿无处住,哪儿定居可前往?君子总是在思索,持心不争意志强。如此祸根谁引出?至今为害把人伤。

心中忧愁真恻怆,思念故居和家乡。生不逢时我真惨,遇上老天怒气旺。从那西边到东边,无处安身最凄凉。遭遇灾祸受苦多,外患紧急在边疆。

谨慎谋划觅良方,才能消除混乱状。告诉你要体恤人,告诉你要用贤良。谁在解救炎热时,不用冷水来冲凉?小人治国没好事,大家受溺遭灭亡。

好像就在逆风闯,呼吸困难口难张。百姓本有肃敬心,但却无处献力量。重视农业生产事,百姓辛苦代耕养。耕种收获国之宝,代耕之民最善良。

天降祸乱与死亡,要灭我们所立王。降下害虫食根节,各种庄稼都遭殃。哀痛我们国中人,连绵土地受灾荒。没有人来献力量,哪能虔诚感上苍。

顺应人心好君王,百姓爱戴都瞻仰。操心国政善谋画,考察慎选那辅相。不顺人心坏君王,独让自己把福享。坏蛋自有坏肺肠,让那国民都发狂。

看那丛林苍莽莽,鹿群嬉戏多欢畅。同僚朋友却相谗,没有诚心不善良。人们也有这些话,进退两难真悲凉。

惟这圣人眼明亮,目光远大百里望。那种愚人真可笑,独自高兴太狂妄。不是我们不能说,为何顾忌心惶惶?

惟有这人心善良,无所求取没欲望。但是那人太忍心,变化反覆总无常。百姓如今似好乱,实因恶政苦难当。

大风疾吹呼呼响,长长山谷真空旷。想这好人多善良,所作所为都高尚。想那坏人不顺理,行为污秽真肮脏。

大风疾吹呼呼响,贪利败类有一帮。好听的话就回答,听到诤言装醉样。贤良之士不肯用,反而视我为悖狂。

朋友你啊可嗟伤,岂不知你装模样。好比那些高飞鸟,有时被射也落网。我已熟悉你底细,反来威吓真愚妄。

没有准则民扰攘,因你背理善欺罔。尽做不利人民事,好像还嫌不理想。百姓要走邪僻路,因你施暴太横强。

百姓不安很恐慌,执政为盗掠夺忙。诚恳劝告不听从,背后反骂我荒唐。虽然遭受你诽谤,终究我要作歌唱。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是西周卿士芮良夫(芮伯)谴责周厉王暴虐昏庸,任用非人,终于乱政而作的诗。周厉王被流放于彘在其三十七年(前842年),这首诗当作于此年之后。《左传·文公元年》有秦伯赋周芮良夫之诗的记载,而所赋的诗句就是此诗第十三章。《毛诗序》云:"《桑柔》,芮伯刺厉王也。"《史记·周本纪》载厉王事云:"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芮良夫谏,厉王不听,卒用荣公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王出奔彘。"王符《潜夫论·遏利篇》引鲁诗说云:"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言是大风也,必将有遂,是贪民也,必将败其类。王又不悟,故遂流王于彘。"有人据此认为此诗之作当在荣公为卿士后,去周厉王流彘之年不甚远;也有人认为此诗大约写在周厉王流彘之后,当时大乱未已,百姓流亡,朝臣仍然为非作歹。此诗所责执政之臣,当为荣夷公,与芮伯为同时人。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大雅·桑柔》全诗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刺厉王失政,好利而暴虐,以致民不聊生,故激起民怨;后八章每章六句,责同僚,然亦道出厉王用人不当,用人不当亦厉王之过失。故毛传总言为刺厉王。

首章以桑为比,桑本茂密,荫蔽甚广,因摘采至尽而剥落稀疏。比喻百姓下民,受剥夺之深,不胜其苦,故诗人哀民困已深,呼天而诉曰:"倬彼昊天,宁不我矜。"诗意严肃,为全诗之主旨。

次章至第四章,述祸乱之本,乃是缘于征役不息,民无安居之所。"四牡骙骙,旟旐有翩",谓下民已苦于征役,故见王室之车马旌旗,而痛心疾首曰:"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意思是说:乱子不平息国家就要灭亡,现在民间黑发的丁壮已少,好比受了火灾很多人都成为灰烬了。国以民为本,民瘼深重,而国危矣。诗人对此情况,更大声疾呼云:"於乎有哀,国步斯频!"感叹国运危蹙,必无长久之理,必致蹈危亡之祸。

第三章感叹民穷财尽,而天不助我,人民无处可以安身,不知往何处为好,因而引起君子的深思。君子本无欲无求,扪心自问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但念及国家前途,不免发出谁实为此祸根,至今仍为民之病害的浩叹。第四章感慨"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我生不辰",谓生不逢时。诗人之言如此,可见内心殷忧之深。他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痛感人民想安居,而从西到东,没有能安居的处所。人民怀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都因征役不息不能免于祸乱。人民既受多种灾难的侵袭,更担心外患侵凌,御侮极为迫切。天怒民怨,而国王不恤民瘼,不思改变国家的政治,因此诗人忧心如捣,为盼国王一悟而不可得深怀忧愤。仅此四章,已可见暴政害民,深重到何等程度。

第五至第八章,是诗人申述为国之道,再进忠言。五章首二句"为谋为毖,乱况斯削",是说谋虑周到,做事慎重,祸乱的情况就可以削减。继言"告尔忧恤,诲尔序爵";是以老臣的口气,诫教国王:必须忧恤国事,慎于授官拜爵,选用贤能。解救国家之急难,有如解救炎热。解救炎热,要用凉水,好比解救国家危难,必须任用贤良。诗人用"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等语,谆谆告诫,陈述利害,可谓语重心长,譬喻也很确当。

第六、七章,从爱护人民的观点出发,表明百姓都很善良,他们勤于稼穑,以耕种养活"力民代食"的人("力民代食"指官府役使人民劳动,取其收获养活自己)。因此官府要体恤民情,爱护人民,是为政的首要大事。六章"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是说国王为政,不得人心,人民就如向着逆风,感到窒息丧气。人民虽有进取之心,但征役过重,剥夺过多,他们必然会产生难于效力之感。七章叙天降灾害,祸乱频仍,执政者只知聚敛,没有顾念人民认真救灾。由于为政昏乱,所以人民倍感痛苦。在诗中,诗人用人民的口气,警示国王,一则曰:人怨则天怒,天降丧乱,将灭我所立之王;再则曰:降此蟊贼之虫,庄稼都受到虫害而失收,天灾正是天之惩戒。下曰"哀恫中国,具赘卒荒",则是感念人民受灾痛苦,连缀的土地,都受灾荒芜,而执政者昏乱,没有领导人民合力救灾,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减轻灾难。

第八章再从用人的角度出发,言人君有顺理有不顺理,用人有当有不当。贤明的国君明于治道,顺情达理能认真考虑选用他的辅相。不顺理的君王,则与之相反自以为是,把小人当作善良,因此使得人民迷惑而致发狂。

前八章是诗的主体,总说国家产生祸乱的原因,是由于厉王好货暴政,不恤民瘼,不能用贤,不知纳谏,以致民怨沸腾,而诗人有"谁生厉阶,至今为梗"之悲慨。

后八章责同僚之执政者,不以善道规范自己,缺乏远见,只知逢迎君王,加速了国家的危亡,更引起人民的怨恨。诗人感慨小人当权,也是厉王的过失,因而作成此诗,希望引起鉴戒。

第九章以"瞻彼中林,甡甡其鹿"两句起兴。鹿之为物,性喜群居,相亲相善。今同僚朋友,反而相谮,不能以善道相助,是不如中林之鹿。故诗人感慨"上无明君,下有恶俗"(朱熹《诗集传》)而有"进退维谷"之叹。

第十、十一章,用对比手法,指责执政者缺乏远见,他们阿谀取容,自鸣得意,他们存有畏忌之心,能进言而不进言,反覆瞻顾,于是贤者避退,不肖者进,于是人民惨遭荼毒而造成变乱。诗人指出执政者倘为圣明之人,必能高瞻远瞩,明见百里,倘若执政者是愚人,他们目光短浅,倒行逆施,做了坏事,反而狂妄欣喜。这是祸乱之由。诗人又说:"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表明贤者不求名不争位,忍心之不肖者,则与之相反,多方钻营,唯名利是图;国事如斯而国王不察,亲小人,远贤人,于是百姓难忍荼毒,祸乱生矣。

第十二、十三章以"大风有隧"起兴,先言大风之行,必有其隧;君子与小人之行也是各有其道。大风行于空谷之中,君子所行的是善道,小人不顺于理,则行于污垢之中。次言大风之行,既有其隧;贪人之行,亦必败其类。征之事实,无有或爽。盖厉王此时,用贪人荣夷公为政,荣公好专利,厉王悦之。芮良夫谏不听,反遭忌恨。故诗中有"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之语。可知厉王对于阿谀奉承他的话语,就听得进,进行对答,而听到忠谏之言就不予理睬。不用善良的人,反以进献忠言的人为狂悖,国家不能不危亡。

第十四章慨叹同僚朋友,专利敛财,虐民为政,不思翻然悔改,反而对尽忠的诗人进行威吓,所以诗人再作告诫。诗人说:"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意思是说:可叹你们这些同僚,我难道不知你们的所作所为?你们对国家有极大的危害,好比那些飞鸟,有时候也会被人捕获,国家动乱危亡,你们也不会有好的下场。诗人如此警诫,可渭声情俱历。可惜此辈小人,无动于衷,所以诗人在此章的结尾,以"既之阴女,反予来赫"作结,再次警告这些人说:我已熟悉你们的底细,你们对我也无所施其威吓了。

在第十五章中,诗人继第九至十四章指责执政臣僚诸种劣迹之后,更缕陈人民之所以激成暴乱的原因,实为执政者之咎,执政者贪利敛财,推行暴政,导致民怨沸腾,民无安居之所,痛苦无处诉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怨恨官府,走邪僻之路。此章诗云:"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指出人民之所以失去是非准则,是因为官府执政者推行苛政违背道理。"民之回遹,职竞用力"。指出人民之所以走向邪僻,是由于官府执政者尚力而不尚德。不仅如此,诗中还指出,执政者做对人民不利的事,唯恐不得其胜(意谓极其残酷)。谴责极为严正。诗人忧国之热忱,同情人民之深切,于此可见。《诗集传》所称此人此辈,即指助厉王为虐之荣夷公等,小人当权,加速国家之危亡,诚足引为鉴诫。

末章承前,言民之所以未得安定,是由于执政者以盗寇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掠夺,所以他们也不得不为盗为寇。上为盗寇之行,民心不能安定。诗人又以"凉曰不可,覆背善詈"两句,表示:我虽忠告你们,却又不被你们接受,反而在背后诅咒我。最后归结到作诗的缘由:"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此诗既叹百姓之困穷,又伤国事之昏乱;既探祸乱之根,又言救乱之道;既叹生不逢时,又伤救世无力;既指斥国君之昏庸,又斥群僚不敢进言;既斥责小人乱国之行,又指斥王之不能用贤。诗中显示出一种沉郁和忧伤的情调。

此诗虽有抒情和叙事的成分,但既非抒情诗也不是叙事诗,而是属于哲理诗之类。从诗的语言来看,全诗语言朴直而多变化,直陈己意,不事雕饰而寄意深长。其中许多用语,至今还被引用,还具有活力。如"倬彼昊天,宁不我矜",此呼天之词也。"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此忧时之词也。"谁生厉阶,至今为梗",此愤世之词也。"谁能执热,逝不以濯",此善譬之词也。"人亦有言,进退维谷",此言处世之词也。古代语词,虽至西周,尚未发展到完美的程度,所以诗中多用通假字来满足表意的需要,有些词语,甚至解说纷纭,难有确意,但根据诗的主旨,仔细思考,还是可以顺理成章,得到合情合理的解说的,因为文字本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高度的操纵文字能力。从表现手法来看,这首长诗,运用了比喻、反诘、衬托、夸张、对比等多种手法。

折叠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言民之所以贪乱而不知止者,专由此人名为直谅而实善背,又为民所不利之事,如恐不胜而力为之也。又言民之所以邪僻者,亦由此辈专竞用力而然也,反覆言之所以深恶之也。"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在政治方面,《大雅·桑柔》对当时有重大意义,对后世更有深远的影响。周厉王贪而好利,任用荣夷公等小人,不恤人民疾苦,拒绝忠谏,导致周室危亡,这一史实,后世多引为鉴诫。芮良夫就当时情况,作为诗篇,希冀厉王及其用事诸臣能有所省悟,可谓苦心孤诣,可惜厉王不察,终至激成民变,被流放于彘。所谓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得民心的世代,必然昌盛;失却民心,必然灭亡,千古一辙。这就是《大雅·桑柔》这首诗对后世的鉴诫意义。

在文学方面,《大雅·桑柔》对后代诗人的创作也产生很大影响。屈原的《九章·哀郢》《九章·怀沙》诸篇,情调和这首诗极为相近。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芮良夫,为周厉王时卿士,又称芮伯。芮是国名,伯爵,姬姓,良夫为其名。事迹见《国语·周语》《逸周书·芮良夫解》等。作有《大雅·桑柔》一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2: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园林曾秀甲一方 明末造园大师祁彪佳功不可没
2019-04-22 10:51:40 来源: 绍兴晚报 顾鹏程
6.jpg

  今柯岩鉴湖大酒店为祁彪佳寓山旧址

7.jpg

  祁彪佳像

  提及中国园林,“南推苏州私园,北则皇家诸苑”已成定论,古城绍兴在园林史上仅被一笔带过,那也是沾了放翁老人沈园绝唱的光环。但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绍兴曾经一城之内拥有70余处大小园林,优美的亭台楼阁甚至一度比肩苏州,其中肯定得提到造园大师祁彪佳。

  隐逸山水

  书写林泉佳话

  绍兴园林,起于春秋,兴于六朝,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末,湮没于清代。绍兴园林的发展史中,代表作当属寓园。寓园的主人,就是明代著名戏曲理论家、藏书家祁彪佳。

  祁彪佳(1602—1645年),字幼文、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山阴柯岩梅墅村人。他出生于官宦藏书世家,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次年任福建兴化府推官,崇祯年间授福建御史,出任苏、松诸府巡按,文治武功皆有可观。崇祯八年(1635年),祁彪佳因忤逆当权者,受到排斥,告病辞官回乡,营造属于自己的私家园林。

  《寓山注》是祁彪佳详细记载其营造寓园始末、设计建制诸景的主要一书。从这本书中,可知当时的园林造景,已运用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的特色,祁彪佳还在寓园创设布局芙蓉池、玉女台、回波屿、试莺馆、归运轩、远山堂、梅花阁、梅坡等48景,时称“越中名园”,并入选“江南四大经典园林”之列。

  祁彪佳被后人所关注,并非其园艺造诣,首推还是他刚倔硬朗的骨气。明清易代,清廷以高官厚禄招降祁彪佳,他恪守“忠臣不事二主”节义,写下绝笔辞“含笑入九泉,浩气留天地”,后自沉于寓园梅花阁芙蓉池中,以身殉国时年仅44岁。其次是祁彪佳生平著述甚丰,有戏曲理论著作《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园林营造文献《越中园亭记》《寓山注》,以及一大批奏疏、信札、尺牍、日记、小品文等。还有他与夫人商景兰的一段相濡以沫、伉俪情深的爱史,被誉为是宋代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翻版”。

  借景山水

  确立绍兴园林特色

  “苏州拙政园、留园主打假山胜景,而绍兴园林一无佳石,二是所需太湖石、灵壁石都需外运,因此园林中的假山造景相对较少。但绍兴多孤丘,可依附成园,这是吴地所缺乏的,绍兴园林特别重视借景山水,寓园便是借景鉴湖、柯山的经典之作。”《越中园林志》作者章利刚曾对祁彪佳的造园艺术作过较高评价。他认为,寓园之美在于吸收了鉴水的浩气、稽山的风骨,在于与自然山水的和谐统一,它是百里鉴湖长卷中一轴令人赏心悦目的绝妙胜景,确立了稽山鉴水自然形胜的园林特色和历史地位,而这种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在苏州园林不常见。

  绍兴学者吕山也认为,造园林有“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之说,不仅是匠师们再造自然的写意空间,同时也是文人退居隐逸生活的精神家园。画家画山水之前先要“胸有丘壑”,祁彪佳建造园林亦是如此,他走遍越中园林,考察各处风景,且匠心构思,亲自督造,以真山真水为整座园林粉底,将残山剩水精心雕琢成迷人景观,从而创造出一个清净、典雅、富有精神气质的越地名园。放在中国园林文化史上,《寓山注》是一部较有分量的著作,称祁彪佳为园林艺术大家一点也不为过。

  绍兴旅游界人士表示,园林是越文化的一个主要符号,应当做好维护和开发。清代,寓园成寺,名寓山寺,又形成了东山春望、南洋秋泛、棋枰残雪、炉柱晴烟、清潭看竹、石室烹泉、七岩观鱼、五桥步月“柯岩八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寓园尚保留有一些亭台楼阁等遗迹,但可惜当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后来景观湮没,柯岩一带变成农田,仅存大佛和云骨两块石峰。寓园旧址,现在虽已成为鉴湖大酒店一角,但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尚待开发的潜力。

  

标签: 园林;绍兴;鉴湖;柯岩;亭台楼阁;中国园林;旧址;借景;园林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3: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祁彪佳与商景兰当“才子佳人”遭逢明清鼎革
播报文章

汇墨左亦知心文章
关注
2019-12-15 12:13
第一章:臭小子.抓紧时间搞啊....
第一章:臭小子.抓紧时间搞啊....
忙活两个小时,时间不早了,该走了! 等一下,给你个惊喜
忙活两个小时,时间不早了,该走了! 等一下,给你个惊喜
肥水不留外人田,臭小子,今晚阿姨给你....记得温柔点...
肥水不留外人田,臭小子,今晚阿姨给你....记得温柔点...
明清之际,多才子佳人故事,柳如是与钱谦益,或冒襄与董小宛、龚鼎孳与顾媚,名妓进入士大夫家,这种“选择”本质上则是“佳人”与“才子”的一种交易,故而不平等是必然的。比如董小宛,即便在冒家曾做过理财之类要务,然终究只是众多小妾中的一个;钱谦益以妻待柳如是,“礼同正嫡”也终究是“外妇”,等到钱一死,柳的命运便如飘风之柳絮了;龚鼎孳也尊顾媚为“亚妻”,且曾受过封号,有“横波夫人”之称,却终究不是明媒正娶的妻室。这些归于“才子”的“佳人”心底里的辛酸,怎一个“妾”字了得!翻检明清之际士大夫之史料,似乎唯有祁彪佳与商景兰,方才堪称“才子佳人”之典范,只可惜遭逢了明清鼎革,天崩地坼之际,“存亡异路”,“贞白相成”,奈何!

何谓“才子佳人”?高彦颐女士在《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书中称之“伙伴式婚姻”,即“有知识的、琴瑟和谐的夫妻组合,他们相互间充满尊重和喜爱”。上文所述的“妾”,即便也是“有知识的”“琴瑟和谐的”,然终究少了一份尊重。不过,明媒正娶的“大妇”,也可以说是另一种“交易”,士大夫阶层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婚姻原本就是控制地方社会的一种谋略。正如高彦颐书中所说,在这种观念之下的传统婚姻,“夫妻间的幸福就只能是既定事实后的一个意外惊喜”。宋代的赵明诚与李清照,元代的赵孟与管道昇,还有明代的祁彪佳与商景兰,这几对令人艳羡的夫妻间的幸福,真的就是“意外惊喜”。
祁家与商家,在晚明绍兴的士大夫阶层之中,自然门当户对。山阴祁家,祁彪佳之父祁承,官至江西布政使右参政,又是著名的藏书家,著有《澹生堂藏书约》。会稽商家,商景兰之父商周祚,官至佥都御史、兵部尚书,曾主持福建的抗倭,以清廉、干才著称。至于祁彪佳与商景兰,也是两大家族男女中的佼佼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祁公美风采,夫人商亦有令仪,闺门唱随,乡党有金童玉女之目。”祁彪佳(1602—1645),字幼文,号世培,二十一岁即中进士,后官至大理寺丞、苏松督抚,死后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是一位精明强干、刻苦自励的高官。商景兰(1605—1676),字媚生,未出嫁前就是著名的闺阁诗人,且德才兼备。冒襄弟冒褒注《妇人集》,其中有引魏耕之语说“会稽商夫人以名德重一时,论者拟于王氏之茂宏,谢家之有安石”,也就是说商景兰之德才,堪比王导与谢安!祁彪佳也对这个妻子十分赞赏,在与岳父的书信中说:“令爱妇道克修,家慈而下,盛称令媛。”旧署王思任撰的《祁忠敏公年谱》中说祁、商“伉俪相重,未尝有妾媵”。崇祯四年十一月,祁彪佳一人在京,日记里说:“十一日,高亦若来晤,予入冬以来竟夜多不寐,友人慰予,小玉自可频唤,何乃寞索若此?予漫应之曰:予非渔色者,且恐赋‘从此萧郎是路人’句耳!”其实,不久商景兰北上,夫妻又团聚了。检索其《日记》《年谱》,在他们二十五年的婚姻之中,除了家居的多年,祁彪佳任职福建、北京等地的十年左右,商景兰也多有前去相陪,所以这二十五年大多时光都是夫妻二人一起度过的,真是难得的恩爱夫妻。
再说祁彪佳存留的《日记》,共有十五卷(《祁彪佳日记》,附录行实、年谱,张天杰点校,66万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赵园女士在《“古风妻似友”》一文中说,祁氏的日记“提供了较多关于夫妻日常生活的描写”,并且强调这样的文献“依我的阅读经验,并不多见”。确实就呈现士大夫阶层夫妻的日常生活而言,也已足够丰富了。

《祁彪佳日记》
祁彪佳于崇祯九年开始营建寓山园林,一直到其死那年,园林之营建一直未曾中断。然而寓山,不只是祁彪佳及其男性友人的寓山,也是商景兰等女性的寓山,在其《林居适笔》《山居拙录》》等日记中,常有记录同内子至寓山、与内子举酌、偕内子放舟归……如崇祯九年十月,恰逢商景兰生日,祁彪佳便在寓山举放生社,盛况空前,夜晚又“悬灯山中”为乐:“初八日,为内子诞日。放生诸社友毕集,禅师迩密、历然、无量俱至。自举社以来,是会最盛。……晚,悬灯山中,与内子观之为乐。”崇祯十年,寓山园林初步建成,祁氏夫妇在寓山中乘月荡舟、悬灯水涯、种菜读经:“二月十二日,同内子至寓山。午后,内子复至,乘月荡舟于听止桥下。”“四月十九日,与内子至山。令奴子悬灯与水涯,波光掩映。”“四月二十五日,与内子至寓园,督奴子种瓜菜,阅《楞严经》。”“闰四月十二日,至山。……午后,同内子复至山看月,深夜乃归。”
有时候,祁氏夫妇同至寓山,一起劳作,如崇祯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霁。至寓山,督石工筑坝。午后,复与内子至,种花树于两堤。”“三月初六日,至寓山。内子督诸婢采茶,予督奴子植草花松径中。”崇祯十二年:“三月十四日,内子率诸婢采茶。予于四负堂再简木料,更定归云寄及东楼之址。”还有一些时候,则是商景兰作主角,带领祁家老母、诸姊、诸婶还有两个儿子一起到寓山,如崇祯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内子同诸姊姒为老母称觞于山中。”崇祯十年:“九月初五日,送邹汝功归,同郑九华出寓山。内子奉老母及诸婶至山,看芙蓉。”“九月二十六日,……与内子及两儿至寓山,督两儿读书。”

商夫人像
祁彪佳与商景兰夫妻情深,也不止于一同留恋于风景,还有每逢商景兰生病,祁彪佳都倍感忧虑,悉心照顾。商景兰为祁彪佳共生育八个子女,成人的有二子三女,故而祁彪佳常常“内调产妇,外理家事”,如崇祯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晚,内子因未弥月而产,忽尔血崩,几于晕绝,为彷徨者竟夜。”“初十日,延医袁六卿、倪涵初及钱姓者相继至。”“十一日,……袁六卿以内子渐愈,亦别。医药之暇料理岁租,求一刻暇无有也。”“十四日,……晚,内子体复不安,徬徨终夜。”“二十日,雪霁。出于系珠庵礼佛,因无迹师礼《药师经》,保安内子。……及晚,邹培宇买参来,为内子修药。”“二十六日,……张景岳至,为内子调理,又易姜桂等药。“二十七日,……连日内为荆人治药饵,外理应酬诸务,大之如岁暮交际,细至米盐琐屑,皆一身兼之,苦不可言。”此次商景兰生病,祁彪佳两度彷徨竟夜,延请的名医就有张景岳、袁六卿、倪涵初及钱姓者,还请人买参,去佛寺礼佛以求保安,等等。正逢岁末,祁彪佳又要为妻子治病制药,又要应酬家中、族中诸多事务,他又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人,故而“一身兼职,苦不可言”。

祁彪佳手迹
遗憾的是,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了;第二年的闰六月,清军南下,绍兴出降。祁彪佳的家人劝其到杭州去见清朝的贝勒,日记中记载:“初四日,叔父及文载弟、奕远侄皆有书来,力劝予出武林一见;云一见则舒亲族之祸,而不受官仍可以保臣节。”然而祁彪佳却决然赴死,留下遗诗,其中说:“图功为其难,殉节为其易。我为其易者,聊尽洁身志。……幸不辱祖宗,岂为儿女计。含笑入九原,浩气留天地。”商景兰后来作有《悼亡》之诗:“公自成千古,吾犹恋一生。君臣原大节,儿女亦人情。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说的也非常真诚,她理解丈夫的“自成千古”之大节,然作为未亡人还有子女需要抚养,也只得“犹恋一生”之人情,二人存亡虽异路,而贞白却相成。
商景兰在丈夫死后,又生活了三十多年,期间值得一提的还有他们两个儿子的事。祁彪佳之子祁理孙与祁班孙,也是才华出众,然与反清人士多有往来,后来受到通海案的牵连,祁班孙被发配宁古塔,后又逃回南方,为逃避清廷追捕而落发为僧;而祁理孙此时早已忧病而死了。曾经繁华的祁家,最后只剩下一门寡妇,寓山园林也早已废为寺庙了。然而才女商景兰,于凄凉之中,亦自有其活法。她与其女儿德渊、德琼、德茞,以及子妇张德蕙、朱德蓉,还有著名的诗人、闺塾师黄嫒介,亲友王思任之女王端淑,以及邻居吴素问、吴绛雪等,组成了一个较为持久的女性诗人社团,所谓“葡萄之树,芍药之花,题咏几遍”。从当年琴瑟和谐的夫妻组合,到如今的才女社团,凄凉的晚年也总算找到了几许安慰。
最后,再以商景兰悼念亡夫的《过河渚登幻影楼哭夫子》一诗,姑且作一结尾:
久厌尘嚣避世荣,一丘恬淡寄余生。
当时同调人何处,今夕伤怀泪独倾。
几负竹窗清月影,更惭花坞晓莺声。
岂知共结烟霞志,总付千秋别鹤情。(文/张天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3: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祁彪佳旷园:难以确定地点的藏书处(上)韦力撰
雲泉 2017-07-06   |  115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澹生堂的藏书应该是明代藏书楼中名气很大的一处,祁承襆藏书的水准达到了什么高度?其实今人并不详细地知道,更多的原因是他的儿子祁彪佳成了明英烈,英烈的藏书那肯定跟平常人不同,更何况祁彪佳除了继承父亲的收藏,他自己也确实喜欢藏书,并且有几个不同的堂号。祁彪佳的书,后世名气很大,这其中的原因也不是因为他的藏书质量特别的高,重要原因是因为,黄宗羲和吕留良两位大师级的人物为了祁家的书最终失和的故事。

明末战乱时期,祁彪佳担心自己的书受损,于是把藏书运到了化鹿山的平阳寺。黄宗羲曾经写过一篇《天一阁藏书记》,虽然写的是天一阁,但里面谈到了祁彪佳的书藏在化鹿寺,我节选这段如下:

祁彪佳旷园:难以确定地点的藏书处(上)韦力撰

祁彪佳像

“祁氏旷园之书,初庋家中,不甚发视,余每借观,惟德公知其首尾,按目录而取之,俄顷即得。乱后迁至化鹿寺,往往散见市肆。丙午,余与书贾入山翻阅三昼夜。余载十捆而出,经学近百种,稗官百十册,而宋元文集已无存者。途中又为书贾窃去卫湜《礼记集说》、《东都事略》。山中所存,唯举业讲章、各省志书,尚二大橱也”

关于祁彪佳的书是否藏在了化鹿寺内,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毛奇龄曾经写过一篇《重修平阳寺大殿募疏序》,此文的第一段是这样说的:“平阳即平原也,相传其地在平水之北,以水北曰阳,故名平阳。越王句践尝都之;明崇祯间,山阴祁中丞购之为别业而藏书其中。其后中丞殉国难,山贼据为寨,别业顿毁。”

祁彪佳旷园:难以确定地点的藏书处(上)韦力撰

澹生堂钞本《春秋诸传会通》

这段话说祁彪佳只是在这儿搞了个“别业”,毛氏没有说书就藏在寺内,但他确认书就藏在了平阳寺这一带,或者叫做附近。毛奇龄的这篇序言收在了他的《西河集》中,然而有人认为,毛奇龄的这篇序是别人伪造的,或者是说是别人写的而误入了毛奇龄的文集中,比如清末有位绍兴人名叫平步青,他写了篇文章题目是《平阳祁忠惠别业之误》,他就认为毛奇龄的那篇《重修平阳寺大殿募疏序》实际不是毛奇龄的作品,其所言如下:

“按忠惠未尝购平阳寺为别业。寓山疏凿,以奉母也。甲申,以苏抚免归,杜门不出。乙酉,移书化山,旋即正命。西河夙与五、六两公子游,又累至寓山读淡生堂藏书,何以有此说?此疏必不出西河手。陶篁邨先生谓合集有伪作杂刻其中,此疏亦膺鼎之一,不独墓志传序十余篇也。据《黎洲年谱》,康熙丙午,与书贾入化山化鹿寺,翻阅祁氏书三昼夜,载十余稇而出,殆理孙兄弟移归未尽者。”

这里所说的“忠惠”指的是祁彪佳。祁彪佳明代给他的谥号是“忠敏”,而清代则追谥为“忠惠”。平步青考证了一番平阳寺的问题,然后,也同样说祁彪佳的藏书就在化鹿寺中,后世对于祁氏藏书藏在哪里,或者说祁彪佳是否购下平阳寺的别业,看法不一致,有人说,他买下的别业其实是在化鹿寺旁的傅家坳一带,理由是:《祁忠敏公日记》没有记载买平阳寺的事儿,但究竟是不是这种情况,或者说这种判断对不对,我也无法核实,因为自己手里也未备这部日记,但我觉得,无论哪种说法都跟化鹿寺也就是今天的平阳寺有关,我觉得自己能够拜访这个寺就等于朝拜了祁彪佳的藏书楼,于是前往绍兴探访此寺。

祁彪佳旷园:难以确定地点的藏书处(上)韦力撰

澹生堂钞本《墨池琐录》

祁彪佳藏书处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若耶溪源头化鹿山下,绍兴县平水镇平阳村旁,距市区十公里。在酒店门口搭上一辆出租,我跟司机讲,今天包车,并且指给他看要跑的几个地点,他问我为何要寻找这些地方,我向他解释自己为此要写一本书,司机听到这个“书”字,马上问我:“你对莫言获诺贝尔奖有什么看法?”

他的问法让我吃了一惊,我反问他为何对这个感兴趣,他说自己每天都要看新闻,对各种大事都挺关心,并且说自己脑子笨但手巧,年轻的时候学木匠,八个月就能自立门户,但做生意不行,因为自己太老实:“老实人做买卖,肯定不行,因为相信别人,总被骗,所以,后来就开出租车了。”他解释说,小时候不喜欢学习,但喜欢去抓泥鳅,干上半夜,第二天一早都能卖掉,价钱是一毛钱一斤。

祁彪佳旷园:难以确定地点的藏书处(上)韦力撰

平阳村村景

沿212省道进入平阳村,在村内打听化鹿山,村里一位老者说,化鹿山就在平阳寺的后面。刚才在路边看到过这个寺,于是原道返回。开车进入寺内,平阳寺的大门口正在施工,绕到后门,看到了门口有“嘉兴县文物保护点”的石铭牌,按照文物部门的说法,保护点比保护单位低一个等级,但我所见到的保护牌绝大多数都是单位,反而这个点我是第一次见。

寺内正在大兴土木,我进入了几个大殿,每个大殿也还都在施工之中,有些殿虽然外面已经建好,但里面的很多细节还没有做完,但大雄宝殿建造的的确很是气派,可能是因为下雪的缘故,在院内遇不到问路之人。我走到侧房,听到了里面的音乐声,敲开门,一位师傅用浓重的河南口音问我有什么事,我向他请教祁彪佳藏书处的遗址在哪里,他看了看我的单子,说自己没有听说过,建议我去找方丈,并且告诉我,方丈正在院前面干活儿,我问他如何从一群人中区分出哪位是方丈,他随便的说:“你走过去喊一句‘妙东’,谁答应就是谁。”

祁彪佳旷园:难以确定地点的藏书处(上)韦力撰

据说祁彪佳的别墅建在这附近

踏着雪走入寺前,果真看到五、六个穿僧衣者正在往车上装沙石,我看到他们把装好的沙石铺垫在刚刚完工的水泥路上,这么做我觉得可能是为了防冻。走到近前,我觉得这几位师傅年纪都不大,从年龄上分不出哪位是方丈,只好按刚才那位师傅教给我的办法,我喊了一句:“妙东方丈”,一位装沙石干的满头大汗的师傅放下铁锹,冲着我说:“我就是。”我走到近前,请他看资料,他说不知道祁彪佳,但我寻找的这个地点就在寺庙的附近,我向他请教平阳寺的初建年代,他告诉我是在清初。

祁彪佳旷园:难以确定地点的藏书处(上)韦力撰

平在平整中的院落

如此说来,这个寺庙很有可能就是祁彪佳当年的藏书之处,我本想向妙东请教,本寺的名称来由是否跟那句俗语“虎落平阳反被犬欺”有关系,但我觉得这么问似乎不礼貌,于是就没有犯这个冒昧。妙东问我如何能找到这里,因为他自己的寺庙完全没有对外宣传过,我解释称,是从网上查资料得知,祁彪佳的藏书处就在化鹿寺里或者在其附近,他反而对我说:“网上的信息你也敢相信?!”看来,出家人就是比我达观很多。
【书楼】祁彪佳旷园:难以确定地点的藏书处(下) 2016-11-20 09:15

我跟澹生堂的因缘不深,到今天为止,其家的旧藏之本我仅得到了三部,其中抄本二部,一部得自拍卖会,是罗振玉的旧藏,后来归了罗继祖先生。继祖先生珍藏之物前些年散了出来,我得到了十余种,此为其一。还有一部澹生堂抄本,本是友人的一部得意之品,后来其家人不喜欢他收藏这些旧书,认为不干净,他跟家人做了一番思想工作,结果没做通,书就归了我。
我还藏有一部澹生堂的藏书,是明成化本的《龙云先生文集》,此书本是黄裳先生的旧藏,他的运气奇佳,曾经得到过澹生堂旧藏几十部,十六、七年前,黄裳先生散出来一些,我得到了其中之一,这部书黄裳先生应该比较喜爱,因为他在此书之后写了三段跋语。若以数量来论,我比黄裳先生的运气就差远了,澹生堂的旧藏仅仅是这么三部书,这要比起吕留良先生来,那就差到没法比,吕留良得到了澹生堂藏书三千多册,而我仅得到了三册,如此比较起来,仅是他的千分之一,那么就从藏书的角度而言,吕留良比我高大一千倍。
祁彪佳像
但吕先生也为得到这些书生出了很大的闲气,如上面所说,黄宗羲所写的那篇《天一阁藏书记》中写到,他自己在山里面挑选澹生堂的旧藏费了三天时间,没想到在路上被“书贾”窃走了两部最珍贵者,其实黄先生的这个说法只是对朋友的婉转客气,这里所说的朋友就是吕留良,他不好意点出吕先生的大名,故婉转地用了“书贾”二字来代指。黄、吕二人本是很好的朋友,好到什么程度呢?吕先生很认可黄先生的学问,因此,他把黄宗羲请到自己家来做家庭教师,由此可见他对黄先生的认可程度。康熙五年,祁尔光准备出售澹生堂的藏书,吕留良得到了这个消息,马上托黄宗羲去帮助购买。他托黄的原因是,宗羲先生跟彪佳经常借书,所以关系很熟,而此时黄也希望能得到一些澹生堂的旧藏,于是跟吕商量一同购买。
当时的平阳寺山门,现在应该建好了
他俩共同购买究竟是怎样的股份比例,我没能查清楚。总之,黄带着人如他所说在山里挑了三天书,之后就运了出来。运出来之后,俩人分书时,黄发现少了《礼记集说》和《东都事略》,这两部书黄太想要了,可能在挑书的时候就已经看上了,也可能以前他在祁家借书时就想得到这两部书,总之,俩人分书的时候,黄发现这两部他最想要的书没有了,于是,他认定这是吕派人在运输的途中做了手脚,两位大师级的人物就为了两部书最终翻了脸。
这件事,后世有许多研究,大家不认为这等高大上的人物会因两部书而绝交,于是,从各种角度来解释黄、吕之间真正分歧的原因。有的人说,是因为很多的琐事让两人渐渐产生了隔阂,比如在此之后,黄还请吕家的刻工来帮助刻刘宗周的遗稿《刘子遗书》。此书刻完之后,黄先生特意把吕留良及其儿子的名字也列入了校对者中,其实这应当是黄的一种善意,他是以此来感谢吕留良也帮助刻制了一部分书版,黄不想埋没友人之功,但据说这种好意反而引得吕留良不高兴,因为《刘子遗书》的真正校对者是黄的一些门人,而吕认为,把自己的名字跟黄的门人并列的刻在一起,这是黄有意贬低自己。
平阳寺大殿
我觉得这种猜测没什么道理,这种琐事也许会引起一丝的不快,但把这种事解释为两人绝交的内因,则完全是胡乱揣度。但也有高大上的解释,那就是把黄、吕的绝交原因看成是立场上的差异,也就是学术思想的不同,比如钱穆先生认为,黄、吕二人的真正分歧,是因为黄崇尚陆王心学,而吕留良崇尚的则是程朱理学,这种解释太高深了,我当然判断不了是不是确实如此,但是如上所说,吕还帮助黄刊刻了刘宗周的著作,而刘的学术思想则应该归入陆王心学的体系,如此说来,吕能帮助黄刊刻跟自己思想体系不同的著作,似乎吕也并不太在意这些心学和理学的差异。
大殿内景
我的想法很低俗,以我的缪见,黄、吕闹翻的原因就是澹生堂的那批书,这个原因至少我能够理解,因为一个爱书人如果某部书心怡已久,并且认为唾手可得,结果却被他人轻易地夺走,那将是何等的愤怒。我这么说并不是想贬低黄、吕二人的伟大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但并不妨碍彼此相处,就如同朱熹与二程,他们虽然在鹅湖书院大吵三天,最后依然是惺惺相惜的朋友,朱与程才是心学与理学的开端之争,始作俑者都已和好,那么后来的黄、吕还至于为此绝交吗?!
另一进大殿
祁彪佳是祁承襆的第四个儿子,他是明天启三年的进士,后来他跟史可法一起迎福王监国,到了清顺治三年,他听说杭州已经失陷,而这时,他又接到了清军给他下的聘书,他感觉到复国无望,同时又为了保自己的名节,于是写了一首绝命诗后跳入自家院中的池塘自杀了。我在绍兴的一座大山上找到了他的墓,墓已荡然无存,只有一个纪念碑立在原墓之旁。看到那种惨相,心中有抑制不住的悲凉,我写这个文时,正是过大年,我不想说那些让自己和他人伤心的话,还是接着说祁彪佳藏书的事情吧。
他的藏书处有三个,一叫旷园,一叫八求楼,还有一个叫远山堂。据说,仅八求楼里的藏书就达三万余卷。祁彪佳整理书的方式很特别,因为黄宗羲常去其家,所以知道祁氏藏书的方式,黄有这样的形容:“以朱红小榻数十张,顿放古籍,每书皆有牙签,风过锵然。”这段描绘很有趣,祁彪佳藏书的方式不是放在书橱内,而是将其摞放在小榻之上,最有视觉冲击力的一点,则是这个小榻被漆为大红色,而且这种大红色的小榻竟然有几十张之多,我想象不出小榻上怎么摆放那么多的古书。
祁彪佳墓址
并且祁彪佳学习古人,真的用牙板作书的签条。后世藏书形容某人牙签满架,是当形容词而用而非实写,虽然用牙板作书签古已有之,并且至少在唐代以前的书籍装帧就用这种形式,尤其是在卷轴装的时代,因为一卷卷的书不管是竹简制成还是纸张制成,侧放在书架内,看不到书名,所以,古人在每卷上挂一个牙签,上面有书名,以便于查找。宋代之后,书改为了包背装和线装,就用不着牙签了,直接写个纸条夹在书的侧背上就能一目了然,因此,后世再说“牙签满架”只是个比喻,而非实写,然而这位祁彪佳却真的这么做了,我为什么知道黄宗羲描绘的旷园藏书情况是实写呢?就是这段形容词的最后一句“风过锵然”,你想,如果是纸签,哪里会发出铿锵的声音?
如此说来,这位祁彪佳先生也是很有生活品味的人,比现在的小资要会生活多了,可是他却又那样的为了拒绝敌人的聘请以死与之抗争,把他的生活方式跟他的壮举放在一起来说,真不知道怎么解释这种矛盾的统一,也许这就是人性有多面的真实表现!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3: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祁彪佳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浙江山阴人,明末散文家、戏曲家。

祁彪佳少年早发,聪慧过人。十六岁中院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第一名。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不足十七岁中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不足二十一岁即中三甲进士。然而仕途坎坷,一生三起三落。天启三年(1623年)任福建兴化府推官,崇祯四年(1631年)任福建道御史,崇祯六年(1633年)任苏松巡按御史,崇祯十五年(1642年)掌河南道,崇祯十七年(1644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他力图挽救南明危局,为人所梗,心灰意冷辞官回到杭州。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底,清廷欲招祁彪佳为官。祁彪佳不为所动,于弘光元年闰六月六日(1645年7月28日)自沉湖中,以死明其志。隆武帝赠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忠敏。

祁彪佳著有《远山堂剧品曲品》《远山堂诗集》《祁忠敏公日记》等。《剧品》收杂剧剧目242种,是明代著录名人杂剧的惟一专书。《曲品》收传奇剧目467种。其中有明清同类著述中未见著录的戏曲曲目295种。两部曲目增录了许多重要戏曲作家的作品,并改订了以前曲目的错误。

(概述内图片来源自绍兴博物馆 )

基本信息
本名
祁彪佳


虎子,幼文,宏吉


世培,远山堂主人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山阴(今属浙江绍兴)梅墅村


出生日期
1603年1月3日(万历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寅时)

逝世日期
弘光元年闰六月六日(1645年7月28日)

主要作品
《远山堂曲品剧品》《远山堂诗集》《祁忠敏公日记》等

主要成就
明代主要的曲剧品评家

谥号
忠敏

官职
苏松巡抚右佥都御史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影响
3历史评价
4轶事典故
5人际关系
6主要作品
7后世纪念
8史料索引
9艺术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青葱少年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603年1月3日)寅时,祁彪佳生于山阴之梅墅。其父祁承爜时年四十岁,祁彪佳为其第四子。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父亲祁承爜在外,祁彪佳养于梅墅。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中进士。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祁彪佳的父亲任宁国县令,祁彪佳随父亲上任,并在县署中成长。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冬,祁彪佳的父亲入京待选,母亲王氏带祁彪佳回梅墅。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祁彪佳的父亲调任苏州长洲县令。夏,到父亲的官署与他团聚。祁彪佳只用十日就能记诵古代帝王名,从盘古氏到三代。同年,祁彪佳断仆婢偷吃鸡蛋案,当时祁彪佳年仅六岁,被人称为神童。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祁彪佳在父亲的官署读书,祁承爜的同僚出了一个对子,祁彪佳答的非常工整, 且又机智,被人称颂。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冬,祁彪佳的父亲再次入南京待选,祁彪佳随母亲王氏回梅墅。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祁彪佳的父亲升到南直隶任官。秋,祁承爜回到山阴为祁彪佳聘商周祚的第三女商景兰为妻。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祁彪佳又追随父亲到南京读书。

万历四十年(1612年)冬,祁彪佳随母亲王氏回到梅墅。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祁彪佳开始与兄弟、族兄们在密园读书。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祁彪佳读书期间,与自己的三兄祁骏佳和堂兄祁豸佳、堂弟祁熊佳关系最善。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冬,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升任吉安知府。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祁彪佳与三哥在衙署读书。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被罢官,回到密园教授儿子们的课业。

折叠科场得意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春,祁彪佳赴童子试,考官周家椿得祁彪佳的试卷,击节叫好。但祁彪佳为官宦子弟,为避嫌又试了数十人,祁彪佳为第一。秋,祁彪佳中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冬,祁承爜携祁彪佳北上参加会试。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春,祁彪佳会试落第。但祁彪佳不为中举而喜,不为会试落第而悲,而是与父亲去沂州一带游历,游遍了琅琊名胜,然后再回密园读书。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春,二月,祁彪佳娶商景兰过门。

天启元年(1621年),祁彪佳的长子祁同孙出生。父亲祁承爜去宿州任职。冬,祁彪佳赴会试。

天启二年(1622年),祁彪佳中三甲二百四十名进士,以例选期远而回家读书,其父升北京员外郎,并教授他养心之学。但祁彪佳听了,不以为意,笑而不答。

折叠三起三落
天启三年(1623年)冬,祁彪佳赴京谒选,得授福建兴化府推官。在去兴化府的路上,祁彪佳考虑到闽南话难懂,就先派人到兴化请了两个干粗活的婢女,向她们学习方言。等到正式升堂时,一些奸诈小吏以为祁彪佳听不懂闽南话,经常用方言在公堂上骂他。祁彪佳装作不知道,事后,当面治他们欺上之罪。

天启四年(1624年),祁彪佳的父亲年老去职回乡。

天启五年(1625年)秋,祁彪佳的母亲王氏到兴化来看望他。

天启六年(1626年)秋,因为祁彪佳的兄弟都在家,母亲王氏决定回山阴。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祁彪佳的次子祁理孙在兴化出生。

崇祯元年(1628年)冬十一月初一,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病逝。十一月二十二日,祁彪佳在兴化任上收到讣告。

崇祯二年(1629年),祁彪佳在家居丧,并在会稽化山为父亲选到墓地。

崇祯三年(1630年)冬十月,祁彪佳葬父于化山,并结庐于旁,一半时间在这里读书,另一半时间归家奉养母亲。祁彪佳听刘宗周和陶奭龄讲学。

崇祯四年(1631年)二月,祁彪佳服阕,但没有去应选。五月,在母亲和亲友的劝促下,祁彪佳才应选。在考选授官前,祁彪佳与友人一同到兰亭、禹穴、炉峰游玩,得诗八十一首。八月,到达京城参加考选。十一月一日,祁彪佳考授福建道御史。十一月十一日,祁彪佳一人在京,好友高亦若来访。他见祁彪佳有失眠之症,对祁彪佳说,有美婢小玉可以陪寝,何必让自己过的如此寂寞萧索。但被祁彪佳严词拒绝,其一祁彪佳认为自己不是好色之徒,其二祁彪佳爱自己的妻子不忍夫妻情份受到伤害。

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商景兰到京相会。四月,祁彪佳奉旨巡视皇城。十二月,祁彪佳正在侍班,第三子出生,故取名叫祁班孙。

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授祁彪佳御史。三月,祁彪佳巡按苏松。祁彪佳巡视考察苏州期间,正赶上苏州无赖劫掠市集,祁彪佳查办其中作恶多端可判死罪的四个人,让他们戴上刑具在大路上示众。召集当地三老问他们说:"这些人可以杀吗?"三老说:"可以。"又问围观的人说:"这些人可以杀吗?"观看的人说:"可以。"于是棰杀了他们。四月上旬,祁彪佳上告辞官奉养老母。五月,阁老周延儒的豪奴欺压民众,激起了民变,民众挖掘了周延儒的祖坟。朝廷下旨让祁彪佳平定民变之事,彪佳虽然依法捕治了掘墓之人,对周也不稍徇情,惩治了周的家人、豪奴,已致为周所恨,考核时给他降俸处分。祁彪佳也因此得罪了阁老周延儒。

崇祯七年(1634年)祁彪佳在苏松巡按任平定了宜兴民乱,官声极佳。

崇祯八年(1635年)春,祁彪佳在京城,因为母亲王氏七十有二了,上书求归。四月,祁彪佳辞官。

崇祯九年(1636年)二月,王金如来访。五月,祁彪佳的长子祁同孙痘殇。六月,祁彪佳因丧子之痛而生病。十月初八,恰逢商景兰生日,祁彪佳便在寓山举放生社,盛况空前,夜晚又"悬灯山中"为乐。

崇祯十年(1637年),祁彪佳著有《山居拙录》。

崇祯十一年(1638年),祁彪佳著有《自鉴录》。

崇祯十二年(1639年),祁彪佳著有《弃录》。

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祁彪佳的母亲王氏生病了。春,堂弟祁熊佳中进士。三月四日,祁彪佳的母亲王氏病逝。八月,大雨中祁彪佳扶棺将母亲王氏与父亲祁承爜合葬。盗贼盛行,祁彪佳提倡保甲法,但士绅耻于担任保甲长,于是祁彪佳与族兄主动担当正副保长。冬,堂弟祁熊佳授南平县令。

崇祯十四年(1641年),祁彪佳在家给母亲守孝,这两年绍兴灾害连连,饥民公然抢掠州县,他招地方官员,借调钱粮,采取平抑米价,接济灾民。设药局,处理尸体,收养弃婴。祁彪佳本人捐资在大善寺开设药局,聘友人为灾民问诊给药。他的医药局就救活的灾民在三千人以上。赈灾完成后,祁彪佳看到全国饥荒不断,又着手把救灾的方法和手段编辑成《古今救荒全书》。十二月初九,祁彪佳的妻子商景兰小产,出现血崩症状,祁彪佳担心妻子安危,夜不能寐。十二月初十日,祁彪佳请名医袁六卿、倪涵初及钱姓者来诊断。十二月十一日,袁六卿以商景兰病情好转,辞别。十二月十四日晚,商景兰身体不适,祁彪佳又是担心的一夜不眠。十二月二十日,雪后,祁彪佳去系珠庵礼佛,因无迹师礼《药师经》,祈求保商景兰平安。晚上,求好友邹培宇买参来,为商景兰制药。十二月二十六日,请名医张景岳,为商景兰调理。十二月二十七日,祁彪佳近一个月担心妻子病情,又忙于家里家外的事,感觉身心俱疲。

崇祯十五年(1642年),祁彪佳著有《壬午日历》。冬,祁彪佳入北京选官。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元旦,祁彪佳任河南道掌道御史,但各省的觐官多不至。祁彪佳叹:二百八十年一大变,不胜忧愤。冬,堂弟祁熊佳任兵科给事中掌科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十四日,祁彪佳以病请辞官。三月初,朝廷不许,祁彪佳抱病上路,途中听闻李自成围北京。祁彪佳欲冒险进北京,在北上的路上又急又病,终于病倒不起。五月初一,祁彪佳与史可法迎南下避难的福王到南京,祁彪佳认为暂时福王监国,不宜称帝。但福王还是称帝,升祁彪佳为大理寺寺丞。六月二十三日,祁彪佳到苏松巡抚任上,收聚溃散的明军和大顺士兵,力图挽救南明危局。六月二十八日,祁彪佳着戎装在演武场举行誓师大会。部将刘肇基等四将驻兵京口,与浙江入卫都司兵发生冲突,乱兵焚掠,死者400人,彪佳劾治4将之罪,周恤遇难者家属,计户给钱补偿,平定了乱兵。他清楚地认识到清军在中原的兵力还很薄弱,总兵高杰军队驻守瓜洲。祁彪佳想过江说服高杰移师北上抗清,双方约定在大观楼会面。到了约定的时期,正好江面风大,船不能行,高杰以为祁彪佳不能来了。但是祁彪佳只带数名小吏,冒险过江,对高杰呈明利害关系,并示之大义。高杰被祁彪佳说的心服口服,决定北上抗清。双方定约时,高杰叹道:杰阅人多矣,如公者,杰甘为公死。公在吴一日,杰一日当遵公约。高杰备厚礼相赠,祁彪佳坚决不受,两人共案一饭而别。十二月,因祁彪佳用顾杲得罪马、阮,心灰意冷辞官回杭州。

折叠舍身成仁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日,南京福王出逃。六月十五日杭州潞王降清,杭州陷落。六月底清军礼聘祁彪佳出仕,并必欲一见。闰六月初祁彪佳的叔父、堂弟等说:"一见则舒亲族之祸,而不受官,仍可以保臣节。"闰六月六日(7月28日),祁彪佳留三封信,一封是给叔父祁承勋的,一封是给祁骏佳的,一封是给妻子商景兰的,然后祁彪佳自沉于寓山园池之中。

祁彪佳留有遗书与遗诗,表达其志,诗云:"运会厄阳九,君迁国破碎。鼙鼓杂江涛,干戈遍海内。我生何不辰,聘书乃迫至。委贽为人臣,之死谊无二。光复或有时,图功审机势。图功为其难,殉节为其易。我为其易者,聊尽洁身志。难者留后贤,忠义应不异。余家世簪缨,臣节皆罔赘。幸不辱祖宗,岂为儿女计。含笑入九原,浩气留天地。"七日,等到商景兰从山中归家才收殓。鲁王监国赠祁彪佳少保兼兵部尚书,谥忠毅公。隆武帝登极后赠祁彪佳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忠敏公。十二月二十四日(1646年2月9日)葬于亭山之阳(现绍兴市越城区亭山乡梅墅祁家山)。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影响
折叠政治活动
祁彪佳在政治思想主张是:务实求真,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晚明内忧外患,朝廷党争倾轧,国家已经破败不堪,此前一度流行的王学已经不合时代要求。于是经世思潮便应运而生。而晚明大儒刘宗周力纠王学末流不切实际,空谈误国,大力提倡实学。而刘宗周正是祁彪佳的老师,所以祁彪佳深受其影响。刘宗周因此发起了证人社,而祁彪佳是证人社的成员。多次参加证人社的活动与心学中人辨论。因此祁彪佳思想上追求为国为民,济世救民的热念,并以此为自己的为官准绳。具体表现在他上《陈民间十四大苦疏》。

对广大民众,他也主张赏罚并举,关心民众,鼓励守法,其中有《赏罚劝疏》《备察群情疏》《合筹天下全局疏》《陈三大弊政疏》等,显示他对社会危机的认识,并提出解决的方案。祁彪佳的务实,经世不仅仅是上书,更重要的是他不管在朝在野都把它们落到实处。他通过讲学、设义仓、开药局、制定乡规民约、参与赈济民众来践行他的政治主张。

崇祯十三、四年(1640年、1641年),绍兴灾害连连,饥民公然抢掠州县,祁彪佳到宁波、台州等地借调钱粮,采取平抑米价,接济灾民,每石粮比市价低,按人口供粮,夏天设粥厂。祁彪佳本人捐资在大善寺开设药局,聘友王朝式为灾民问诊给药,每日济成人一百人,童一百五十人。赈灾完成后,祁彪佳看到全国饥荒不断,又着手把救灾的方法和手段编辑成《古今救荒全书》。这本书在明末清朝对救灾后灾后处理上都有着指导意义。

折叠戏曲成就
祁彪佳所著传奇如《全节记》,皆佚。惟戏曲批评著作《远山堂曲品剧品》存世(其中《曲品》有残缺)。《剧品》收杂剧剧目242种,是明代著录名人杂剧的唯一专书;《曲品》收传奇剧目467种。其中有明、清同类著述中未见著录的戏曲曲目295种。两书增录了许多重要戏曲作家的作品,并改订了以前曲目的错误,另附杂调一类,收弋阳诸腔剧目46种,尤为可贵。与吕天成《曲品》相较,以搜罗广博著称。昆剧、徽剧、谈唱等剧目后都有简短的评论,从中可见祁彪佳的戏曲主张。

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剧品》在曲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是从王骥德曲论到李渔曲论的桥梁和过渡。但它自身也有鲜明的批判特色和理论贡献,其严肃的批判态度,高于流俗的批判识见,贯注自身人格精神的批评理念,是其鲜明的批评特色。对戏曲叙事特征的注重,结构理论,人物塑造理论,是其理论建树。

在作品内容上,他强调戏曲应当反映尖锐的社会问题,"外御强敌,内除奸佞";而在艺术上则着眼于"词以淡为真,境以幻为实",颇有见地。惟祁彪佳认为民间戏曲不能入品,实为其缺陷之处(祁彪佳是文人戏的代表,认为民间戏过于简单)。

折叠散文成就
祁彪佳的游记能臻于如诗如画的完美意境,是由于作者精巧构思,运用灵活多变的写法。祁彪佳在其游记散文中,往往通过移步换景的方式来交代不同的景点,在写到某一景点时常常有神来之笔,轻轻点染景物的特征,或是抒发自己独到的感受。如《栖北冗言》里记载的西山之游,祁彪佳祥细交代了他们游览的景点,对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景点作了简短而精到的描写,祁彪佳由景入情,抒发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祁彪佳似乎对此有着自己的体悟。自然之景与作者之情浑然融合,景中含情,情由景生,其清远旷达的生境界展露于笔墨之中。此外,还在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所营造的诗化的语言。祁彪佳的字句的锤炼上功力颇深,又善于用色彩鲜明的对比,动静互衬以及比喻、拟人等手法,从而创造出准确、形象而又蕴含诗意的语言。如祁彪佳游玉泉时,虽有百亩荷池,作者想象那一到荷花盛开之时,香气四溢,绿水红花,清幽淡雅的美景。

祁彪佳的散文以写实为主,主要分为游记和日记类。游记《寓山注》和《越中园亭记》共录有二百多篇。而日记类的如《涉北程言》《役南锁记》《归南快录》《林居适笔》《山居拙录》等十多集。可谓是明代写实散文的著作最多者。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作家,也颇受他的影响,由写意向写实转变。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明代张岱的《石匮后书集》称:嗟呼,祁中丞之死,而名之曰忠,则可及也,名之曰敏,则不可及也。盖处中丞之地,无一可死,乃时事至此,万不可为,明眼人视之,除却一死,别无他法。中丞乃乘便即行,计不旋踵。凡中丞之忠孝节义,皆中丞之聪明知慧所仓皇而急就之者也……祁世培,则知者利仁也……当不以余言为妄矣。

明代张岱的《石匮后书集》又称:庚辰辛巳越中荐饥,彪佳与刘宗周分区赈米,设厂赈粥,病者药之,死者埋之。深山穷谷,无不亲历,有道济录行世。

明代祁彪佳妻商景兰《锦囊集》收《悼亡》诗二律:公自垂千古,吾犹恋一生。君臣原大节,儿女亦人情。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凤凰何处散,琴断楚江声。自古悲荀息,于今吊屈平。皂囊百岁恨,青简一朝名。碧血终难化,长号拟堕城。

明代王茂远《柳潭遗集·为义兴军祭殉难祁中丞公彪佳文》:呜呼,当天地迍邅之日,属宗枋板荡之秋。洫血无戈,盟心有剑。留千秋之高碣,轻一死于清流。名岂不成,人其可惜。故自先生致命从容之日,即为吾党呼天莫助之时。夫信国未亡,呼声南剑;绛侯尚在,左袒北军。假公逊志深山,留身今日;投戈奋袂,必不逾时。此逆虏之所魂消,而同盟借其袖领者也。乃夫天佑将来,叠山告殁,身归日月之傍,气有河山之壮。遂使缙绅之所未为,布衣于焉独任。呜呼,祖鞭未着,中流之 楫影何追;宗泪频挥,渡河之呼声未远。

据清代张廷玉《明史》,祁彪佳单人过江说服明代将领高杰时,高杰赞叹道:杰阅人多矣,如公,杰甘为死!公一日在吴,杰一日遵公约矣。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八求楼
祁彪佳以藏书方法为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八求搂"。"八求"即宋代藏书家郑樵所总结的求书八法:"一即类以求,二旁类以求,三因地以求,四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因人以求,八因代以求。

折叠断偷吃鸡蛋案
祁彪佳的母亲王太夫人喜欢吃鸡蛋,膳房每天都要给她准备。有一次鸡蛋被偷吃了,身边的丫环又都不肯认,管事的便和她们争执起来。祁彪佳说,你们不用争辩了,我来还你们一个清白。就让人端来一盆清水,让丫环逐一用清水漱口,偷吃鸡蛋的吐出来满口是蛋黄。这一年,祁彪佳才六岁。

折叠巧对对子
七岁那年,祁彪佳在时任苏州知县的父亲的官署内读书,祁承爜的同僚们对他的学问感到非常吃惊,想要找个机会难难他。一次,碰巧祁彪佳爬在衙门的桂花树上下不来。有人就想了一个法子,让祁彪佳以"猢狲上树"即兴对对子,对上就把他抱下来。祁彪佳对曰:"飞龙在天",答得非常工整,又大气磅薄。

折叠编辑本段人际关系
折叠家族世系
祁氏得姓于晋大夫祁奚。先祖原居于陕西韩城县,宋建炎年中先祖祁安禄避战乱南渡到绍兴,祁氏始居于梅市,后人散居在福严诸村。从宋代至元末的祁氏先祖名多散佚,其后代以明代温泉公祁茂兴(祁安禄十世孙)为迁居梅市第一代祖。二代祖祁安(另有祁子安一说)。三代祖祁纪。四代祖祁福,字天赐,号直庵,天顺二年岁贡生,任龙溪县教谕,后任重庆教授。五代祖祁司员,字宗规,号梅川,成化十四年进士官至池州知府。六世祖暗斋公祁锦,字尚絅,邑庠生,后以子贵赠中宪大夫、贵州按察司副使。

曾祖:祁清,字子扬,号蒙泉,祁锦之子,嘉靖庚子(1540年)举人、丁未(1547年)进士,后任陕西右布政使。有四子,长子祁汝东,次子祁汝懋,三子祁汝森,四子祁汝杰。

曾祖母:金氏。

祖父:祁汝森,字肃卿,号秋宇,国子监生,以子贵获赠中宪大夫河南按察司副使。长子祁承爜,次子祁承勋。

祖母:沈氏。

伯叔祖:祁汝东,字震卿,隆庆丁卯(1567年)举人,两淮转运使。祁汝懋,襄阳县主簿。祁汝杰,庠生。

父亲:祁承爜,字尔光,号夷度,又称旷翁、密士老人。明藏书家,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进士。授宁阳知县。迁兵部郎中。官至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祁承爜生有五子,长子祁麟佳、字符孺。次子祁凤佳、字德公。三子祁骏佳,字季超。四子祁彪佳,字幼文、又弘吉,号世培。五子祁象佳,字翁艾。

叔父:祁承勋,生二子,长子祁豸佳,字止祥。次子祁熊佳,字文载。

侄子:祁鸿孙,字奕远,祁承爜次子祁凤佳英年早逝,仅有这一子。

折叠家庭成员
祁彪佳与妻子商景兰伉俪情深,没有妾侍,两人共生有子女七人,还小产两次。长大成人的有二子四女。

妻:商景兰(1605年-1676年),字媚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兵部尚书商周祚的第三女,有殊色,精通诗文。

子:祁同孙,年十五,痘殇。祁理孙,字奕庆,号杏庵,法名智昙,有《诗学内传》6卷,《寓山诗稿》1卷,《藏书楼计稿》1卷。祁班孙,字奕喜、小字季郎,著有《唐宋八家文钞》《东行风俗记》《自怡堂集》《紫芝轩集》。

女:祁德渊、祁德玉、祁德琼、祁德茝。

媳:张德蕙(字楚纕),祁理孙妻。朱德蓉(字赵璧),祁班孙妻。

孙:祁昌徵,祁理孙之子。祁曜徵,著有《岳麓吟》。

折叠亦师亦友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倪元璐(1594年-1644年),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绍兴府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

王铎(1592年-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李清(1602年-1683年),字心水,一字映碧,号碧水翁,晚号天一居士,明朝南直隶兴化人。

陈子龙(1608年-1647年),初名陈介,字人中,改字卧子,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明朝末年大臣,著名学者,工部侍郎陈所闻之子。

王思任(1575年8月26日-1646年10月30日),字季重,号遂东,晚年号谑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折叠戏曲好友
颜茂猷,字壮其,又字光衷,号完壁居士。

王朝式(1602年-1640年)字金如,浙江山阴人。诸生出身,擅长医术,又常常给祁彪佳及其家人看病。

祁豸佳,字止祥,号雪飘,山阴人,祁彪佳的堂兄。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袁于令(1592年-1674年),原名韫玉,又名晋,字令昭,一字凫公,号箨庵,又号幔亭。

叶宪祖(1566年-1641年),明朝著名剧作家,少入太学,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知新会县。

孟称舜(约1599年-1684年),字子塞,又作子若或子适,号小蓬莱卧云子、花屿仙史。

王应遴(?-1645),字堇父,号云来,别署云来居士,山阴人。明末戏曲家。

此外还有柳白屿、陈情表、蒋安然、董玄、陈汝元等人。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祁彪佳存世著作总计有32种,大部分藏于北京图书馆,少量藏于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图书馆。其中稿本九种,明末抄本十九种,明刻本两种,清抄本两种,清刻本一种,另外有普通古本两种,一为清刻本,一为民国铅印本。

折叠戏剧类
《远山堂曲品剧品》 收录曲四百三十六种,共分五个等级。收录剧二百四十二种,分为六个等级。

祁彪佳创作《全节记》《玉节记》。

祁彪佳改编《鱼儿佛》。

折叠小品文
《寓山注》为寓园各处亭台所作评注,共由四十八篇组成。有《水明廊》《读易居》《踏香堤》《太古亭》《志归斋》《听者轩》《四负堂》等

《越中园亭记》是祁彪佳遍游越中地区二百七十余座亭、台、圃、馆、园,为每处景致所作短文。

折叠诗集
《远山堂诗集》是祁彪佳之子祁理孙、祁班孙根据祁彪佳留存诗稿编辑而成。

《寓山志》是祁彪佳收录友人的文章、题咏、词等。

《寓山续志》则收录了张溥、曹学佺、徐如瀚等人的二百余首寓山题诗。

《寓山十六景词》则是以寓山内八景、外八景为主题进行的词创作,共有三十一人。

折叠奏章
《宜焚全稿》共十八卷,是祁彪佳崇祯六年四月至崇祯七年九月巡按苏松期间上呈奏章。

《督抚疏稿》是祁彪佳在崇祯十七年巡抚江南时的奏章。

《祁忠敏公安抚江苏南疏抄》是祁彪佳死后,后人整理他巡抚江南上呈皇帝的奏章,其中大量向皇帝说明情况,申报情况的揭帖。

《莆阳禀牍》是祁彪佳任福建兴化府推官时,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文书集。

《祁忠敏公揭帖二十二通》是祁彪佳在崇祯六年御史任上对案件审理过程和钱粮,灾害等奏章的说明。

折叠书信
《按吴尺牍》是祁彪佳崇祯六年任巡按御史与官员往来书信集。

《抚吴尺牍》是祁彪佳崇祯十七年巡抚苏松与官员往来书信集。

《里中入都尺牍》是崇祯七年祁彪佳书信集。

《都中入里尺牍》收录崇祯七年、八年的信件。

《林居尺牍》记录祁彪佳归乡与友人通朝廷内外情况信件。

折叠日记
《祁忠敏公日记十五卷》收录了祁彪佳全部日记,包括《涉北程言》《栖北冗言上、下》《役南锁记》《归南快录》《林居适笔》《山居拙录》《自鉴录》《弃录》《感慕录》《小捄录》《壬午日历》《癸未日历》《甲申日历》《乙酉日历》。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故居
祁彪佳的故居现主要集中于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梅墅村。二十世纪九十年一场意外大火,把祁彪佳"都察府第"大宅毁灭干净,明代祁彪佳遗存建筑之物已十分稀少,现存只有零丁遗迹可寻。

梅源桥,为纪念梅福,故名。始由祁氏先祖出资建造,桥北岸,原为祁氏宗祠,毁于1956年台风,现无迹可寻。

此河称"商漕江",由祁彪佳妻子商景兰父亲商周祚出资疏浚,作为结婚时陪嫁品。

祁彪佳宅邸唯一遗留建筑,此五间打埭故宅,现在属钱姓所有。是祁彪佳的儿子祁理孙为筹措银两,出资给鲁王作抗清之用而绝卖之物

四板石肖墙建筑物,是明代江南祁家著名藏书楼"澹生堂"旧遗建筑物。

折叠墓址
根据祁彪佳的好友王思任记录,祁彪佳于弘光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46年2月9日)葬于绍兴南的亭山之南面(现绍兴市越城区亭山乡梅墅祁家山)。于1981年被绍兴市列为市级保护文物。

折叠纪念封
1995年发行纪念祁彪佳逝世350周年纪念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5:44 , Processed in 0.2443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