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妙玉===庄妙善太庙之中的玉通灵&不求大士瓶中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08: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 唐代卢照邻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探索人生本质的强烈愿望。诗从渭桥边桔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备言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而后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全诗境界开阔,气势壮大,笔调从容,在声律对仗上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行路难

创作年代
初唐

作品体裁
七言古诗


作者
卢照邻

作品别名
杂曲歌辞·行路难

作品出处
《全唐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行路难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青鸟双双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槎(chá):树木的枝丫。

⑵阗(tián)咽(yàn):堵塞;拥挤。

⑶若个:哪个。人:一作"童"。

⑷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帔(pèi):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⑸月:一作"丹"。星:一作"青"。蔽亏:谓因遮蔽而半隐半现。

⑹"巢倾"句:一作"巢倾折,凤归去"。

⑺任:一作"狂"。

⑻讵(jù):难道;岂。

⑼倏(shū)忽:迅疾貌。

⑽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

⑾二千石(dàn):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⑿白:一作"玉"。

⒀素:一作"青"。

⒁换美酒:一作"便换酒"。

⒂玉麈(zhǔ):玉柄麈尾。东晋士大夫清谈时常执之。但:一作"恒"。

⒃神仙署:即控鹤府,也称奉宸府。唐宿卫近侍官署名,武后时置。

⒄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⒅难期:难及,难于企及。

⒆尧年:此处代指长寿。

⒇巢由: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

折叠白话译文
您难道没有看见长安北城渭水桥边,枯死的木头横卧在田间地头吗?

之前这棵树可是烟云雾绕,红紫一时,风光无限。

春光春景花开如雪,香车宝马塞满道路,哪个游人不竞相攀折?

妖冶的倡女宝袜蛟龙帔,富有而轻薄的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鸟对花戏春娇鸣,青鸟三三两两与孩子在游戏。

千百个枝条互相掩映,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

在珊瑚一样的叶子上有凤凰来巢,鸳鸯双栖。

但是等到巢翻树枝折,凤凰归去,就只剩下狂风吹落叶枯枝,萧条不已。

一朝零落没人关心,万古摧残您哪里知道?

人生是高贵还是卑贱,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只在瞬息之间。

就像是没有人能阻止太阳落下,没有人能阻止水向东流去。

秦川汉陵在改朝换代时也无可奈何,令人哀怜。

那些看似富贵荣华的王公贵族,都想荣华富贵千万年。

到如今不是也不见朱唇白貌,只剩下长满荆棘的坟头。

所以好酒尽管喝,美味的食物尽管吃,不要管他们花多少钱。

告诉大家一句话,纵然平日有生死交情也是一场空。

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

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只希望天下太平健康长寿,一直做隐士平民也不错。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平之气。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不堪恶疾所苦,或许有所忏悟,因作此诗,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卢照邻这一首《行路难》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从汉"柏梁体"开始,吸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近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从渭桥边桔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备言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其眼光已不局限于宫廷而转向市井,其情怀已不局限于个人生活而进入沧海桑田的感慨,进而思索人生的哲理。所以此诗的后半部以"人生贵贱无始终,倏忽须臾难久持"的议论为转折,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胸怀开阔,气势壮大。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铢两相称,平分秋色,结构之匀称也堪称奇观。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终始"指无限。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变的自然矛盾造成人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即由此展开。"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进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法排遣的苦闷。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生,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两句"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

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探索人生本质的强烈愿望。它作为比较直接的死亡警告,较缺少思想意义,却具有极大的诗歌和文学史的意义。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折叠名家点评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行路难》尘言滚滚,何以至是!少陵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若如此篇,亦不得专咎人轻薄。

清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繁华不久,当时习语,结怨谤无体。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卢照邻(约632-695),唐代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继调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辞官,住太白山中。后来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邓王谋反武则天,受株连入狱,出狱后身染恶疾,生活十分艰辛,常靠乞药乞钱为生,故他的诗多忧苦愤激之辞。其作品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
葬花吟
[ 清 ] 曹雪芹

原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程高通行本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甲戌本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周汝昌校本



蜀道难
[ 唐 ] 李白

原文
译文对照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记载:\" 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style="border-bottom: 1px solid rgb(51, 51, 51); cursor: pointer; display: inline-block; line-height: 14px;">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啊!何其高竣,何其峭险!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1)《蜀道难》: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4)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巜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5)尔来:从那时以来。

(6)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7)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

(8)通人烟:人员往来。

(9)西当:西对。

(10)当:对着,向着。

(11)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12)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13)横绝:横越。

(14)峨眉巅:峨眉顶峰。

(15)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16)石栈:栈道。

(17)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

(18)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19)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20)逆折:水流回旋。

(21)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22)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

(23)尚:尚且。

(24)得:能。

(25)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26)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27)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28)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29)萦:盘绕。

(30)岩峦:山峰。

(31)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

(32)历:经过。

(33)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34)膺:胸。

(35)坐:徒,空。

(36)君:入蜀的友人。

(37)畏途:可怕的路途。

(38)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39)但见:只听见。

(40)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

(41)从:跟随。

(42)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43)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44)去:距离。

(45)盈:满。

(4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

(47)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48)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49)壑:山谷。

(50)嗟:感叹声。

(51)尔:你。

(52)胡为:为什么。

(53)来:指入蜀。

(54)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55)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56)“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57)一夫:一人。

(58)当关:守关。

(59)莫开:不能打开。

(60)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

(61)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62)朝:早上。

(63)吮:吸。

(64)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65)咨嗟:叹息。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08: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 唐 ] 杜甫
原文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译文
当年有位洒脱狂放之人名叫李白,人称谪仙。

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从此李白之名震动京师,以前的困顿失意自此一并扫除,并被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

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

他陪玄宗泛舟,一直到很晚,最后被皇帝赏赐锦袍。

玄宗经常召见李白,李白颇受宠信。

后来他因受奸人诬陷而被赐金放还,途中与我相遇。

李白既没有隐藏自己的远大志向,又能在受宠和被放逐的不同境遇中自保。

我与他相遇后,李白非常理解我的洒脱不羁,我也十分欣赏他的坦荡胸怀。

我们夜里在梁园饮酒起舞,春季则在泗水纵情吟唱。

虽然才华超群却无用武之地,虽然道德崇高却无人理解。

虽然才智堪比东汉祢衡,但命运却如穷困失意的原宪。

李白投靠永王肯定是生活所迫,有人传说他收了永王的重金,这实属造谣。

但是他却因此被流放,长期漂泊。

几年之间屡遭祸患,心中必然悲伤。

苏武最终返回汉廷,夏黄公难道会为暴秦做事吗?

遭受君主冷遇,李白也曾上书为自己辩护。

如果当时事理难明,就让李白服罪,那么,现在谁又能将此事上报朝廷呢?

晚年时,李白犹自吟诗不辍,希望他早日康复,多作好诗。

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书朝廷,了解事情的真相。

注释
⑴狂客:指贺知章。贺知章是唐越州永兴人,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谪仙:被贬谪的神仙。贺知章第一次读李白诗时,如是赞道。

⑵“诗成”句:据《本事诗》记载,贺知章见了李白的《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么神矣。’”说明李白才华超绝,满朝为之倾倒。

⑶汩(gǔ)没:埋没。

⑷承殊渥(wò):受到特别的恩惠。这里指唐玄宗召李白为供奉翰林。

⑸“龙舟”句:指唐玄宗泛白莲池,在饮宴高兴的时候召李白作序。“兽锦”句:《唐诗纪事》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这里是说李白在皇家赛诗会上夺魁。

⑹“祢(mí)衡”句:才能像祢衡一样好。祢衡:东汉时人,少有才辩。孔融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原宪”句:家境像原宪一样贫困。原宪:春秋时人,孔子弟子,家里十分贫穷。

⑺“薏苡”句:马援征交趾载薏苡种还,人谤之,以为明珠大贝。这里指当时一些人诬陷李白参与永王李璘谋反。

⑻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南,乃帝舜窜三苗之处。

⑼“几年”句:耽心李白处境危险。鵩(fú)鸟:古代认为是不祥之鸟。“独泣”句:叹道穷。

⑽楚筵(yán)辞醴(lǐ):汉代穆生仕楚元王刘交为中大夫。穆生不喜欢饮酒,元王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元王死,子戊嗣位,初常设醴以待。后忘设醴。穆生说:“醴酒不设,王之意怠。”遂称病谢去。这里是指李白在永王璘邀请他参加幕府时辞官不受赏之事。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说:“半夜水军来,寻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梁狱”句:汉代邹阳事梁孝王,被谗毁下狱。邹阳在狱中上书梁孝王,力辩自己遭受冤屈。后获释,并成为梁孝王的上客。这里是指李白因永王璘事坐系浔阳后力辩己冤。

⑾“老吟”二句:老病秋江,说明李白已遇赦还浔阳。

⑿槎(chá):木筏。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08: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临终歌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临终歌》是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古体诗,出自《李太白全集》第一首,后世认为此诗中李白所抒发的志向和悲愤之情可看做他的墓志铭。

基本信息
外文名
Dying song

作品名称
临终歌

作品别名
临路歌

创作年代
唐朝


作品出处
李太白全集

文学体裁
古体诗

作者
李白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①裔(yì):边,边远的地方。

②中天:半空。

③摧:摧折。

④馀风:遗风。"馀"通余。

⑤扶桑:神话传说中的的大树,这里指皇帝。

⑥挂:喻腐朽势力阻挠。

⑦左袂:左衽。汉族传统习俗,死者之服用左衽,示"不复解"也。此句指诗人幻想自己与大鹏合为一体,挂于扶桑枝上而死。

⑧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⑨仲尼:鲁国抓一条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世道将乱,大哭。

折叠白话译文
大鹏奋飞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力所不济。

虽被摧折,其余风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又挂住左翼。

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

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璘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前作。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临终歌》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临终歌》让我们看到,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读完此诗,掩卷而思,恍惚间会觉得诗人好象真化成了一只大鹏在九天奋飞,那渺小的树杈,终究是挂不住它的,它将在永恒的天幕上翱翔,为后人所瞻仰。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在盛唐时期,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有"诗仙"之称。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旧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08: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 贯休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行路难》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组乐府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行路难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体裁
乐府诗


作者
贯休

作品出处
《全唐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
3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折叠其一
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

到头还用真宰心,何如上下皆清气(1)。

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

义不义兮仁不仁,拟学长生更容易(2)。

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

君不见烧金炼石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3)。

折叠其二
君不见道傍废井生古木,本是骄奢贵人屋(4)。

几度美人照影来,素绠银瓶濯纤玉。

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沸渭笙歌君莫夸,不应长是西家哭(5)。

休说遗编行者几,至竟终须合天理。

败他成此亦何功,苏张终作多言鬼。

行路难,行路难,不在羊肠里(6)。

折叠其三
九有茫茫共尧日,浪死虚生亦非一。

清净玄音竟不闻,花眼酒肠暗如漆(7)。

或偶因片言只字登第光二亲,又不能献可替否航要津。

口谈羲轩与周孔,履行不及屠沽人(8)。

行路难,行路难,日暮途远空悲叹(9)。

折叠其四
君不见道傍树有寄生枝,青青郁郁同荣衰。

无情之物尚如此,为人不及还堪悲(10)。

父归坟兮未朝夕,已分黄金寒垫元争田宅。

高堂老母头似霜,心作数支泪常滴(11)。

我闻忽如负芒刺,不独为君空叹息。

古人尺布犹可缝,浔阳义犬令人忆(12)。

寄言世上为人子,孝义团圆莫如此。

若如此,不遄死兮更何俟(13)。

折叠其五
君不见山高海深人不测,古往今来转青碧。

浅近轻浮阀朽辨劝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14)。

谁道黄金如粪土,张耳陈馀断消息。

行路难,行路难,君自看(15)。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1)不会:不可能。不领会;不知道。当时:正当那个时候。昔时。当年。这里指混沌刚开之时。作:作成。开辟。天地:天和地(的时候)。刚有:刚刚才有。多般:多样。种种。般,种,类。愚与智:愚昧和智慧。到头:到头来。到了尽头。直到最后。还用:还得使用。真宰:又称真主,阿拉伯语安拉的汉文意译。真正唯一的主宰。即伊斯兰教所信仰的惟一的宇宙最高主宰。这里应指佛主。心:应指我佛的慈悲心。何如:怎比。怎么如同。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上下:指宇宙上下。皆脚匪:都,全。清气:清纯之大气。天空中清明之气。佛教清净之气。指宇宙只有佛心一样清净气体,没有混沌组成的星球和物体。劝人礼佛之意。

(2)大道:宏大的天道,伟大道义。指自然法则。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冥冥:高远渺茫貌。昏昧虚空貌。无知无觉中。不知:不知晓。不知道。处:去处,相处。那堪:哪里可以或可能。堪,可以,足以。忍受。顿得:顿时得到。羲和辔:日神羲和的銮辔缰绳。指太阳。羲和,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神。又称日母或日御。意为辨求道哪里可能马上成神呢。劝人不要迷信天神。义不义:正义还不能称其为正义的时候。兮xī:古代诗辞赋中的助词。相当于'啊'。仁不仁:仁慈还不能称其为仁慈的时候。拟学:计划学习。拟,拟定。初定。打算阿堡嚷。谋划。长生:长生不老。指学作仙人。

(3)负心:辜负心意。违心。 犹言忘恩负义。背弃情谊。为炉:作为炼丹炉。复:又,再。为火:作为炉中之火。不要违心信仰道家也。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缘木,攀援树木。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应且止:应当暂且停止。君不见:君子您看不见吗。烧金:焚烧金箔。炼石:烧炼丹石(的)。古帝王:古代帝王们。鬼火:指磷火,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白骨含磷,燃点低有光无焰,因质量较轻,当人走动或说话时所产生的空气流动会使磷火飘到身边。人称鬼火。荧荧:萤火虫一样。荧光闪烁貌。白杨:杨树的一种。古平民在坟地中种植毛白杨,帝王陵多种植松柏。均代指坟地。

(4)道傍:官道旁边的。废井:废弃的水井里。生:生长。出生。古木:古老的树木。本是:这里本来是。骄奢:骄横奢侈的。骄纵的品性行为。贵人:高贵之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后人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屋:房屋。屋宇。

(5)几度:几经。曾几何时。曾经几次。度,年度。度过。美人: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亦指相貌俊逸,才德出众的男子。品德美好的人,君王。照影来:为照映身影而来到这里。素绠:汲水桶上的白色绳索。绠,一节一节放和收的绳索。井绳。银瓶:银质的汲水瓶罐。常比喻男女情事。濯zhuó:洒水洗涤。纤玉:纤细的玉柱。喻美女之手阿雅汽判。南唐李煜《菩萨蛮》之二"铜簧韵脃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云飞:云烟飞尽。雨散:雨水散尽。今:如今。今天。如此:却龙仔杠如若此等模样。绣闼tà:饰有刺绣的楼阁。装饰华丽的门闼。闼,小门。门楼上的小屋。雕甍méng:雕镂文采的殿亭屋脊。雕刻的屋脊。甍,屋脊。屋栋。作:变作。成为。荒谷:荒凉的山谷。沸渭当年能够)沸腾渭水的。多指水翻腾奔涌。也形容声音喧腾嘈杂。笙歌: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君:君王,君子。莫夸:不要夸耀。不应:不应当。长是:长久地是(现在的)。西家:西厢人家的。客居他乡的人家。哭:哭泣。哭声。

(6)休说:不要说。休止言说。遗编行者:前人留下典籍中的行路人。放下书籍行路的人。遗编,遗留的编书。指前人留下的著作。散佚的典籍。释卷;放下书籍。行者,行路之人。几:几个。能有几个。至竟:犹究竟。直到最终。竟,末了,完毕。尽头。终须:最终必须。合天理:符合上天的道理。天理,自然法则。人类改造自然的法门;犹言天道。败他成此:击败他人成就这人。亦yì:也。何功有)什么功劳或功绩。苏张: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张仪的并称。均善言辩。终作:最终作为或成为。多言:太多言语的。说的太多。鬼:鬼魂。死人。行路难:乐府杂曲之一。《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行路:行走在路途。走路。道路。难:艰难。艰苦。羊肠:羊的肠子。指羊肠小路。意为大道更难行也。

(7)九有:九州。《诗·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毛传"九有,九州也。"茫茫:指广阔;深远;空旷。渺茫;模糊不清。共:共同。共享。尧日:帝尧时天下太平的日子。尧,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古称河东地区)人。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天舜日,原称颂帝王的盛德。后比喻天下太平。也喻帝王英明统治让国家呈现盛世。浪死虚生:虚生浪死。浪荡死去徒然生存。活得苟且偷安,死得也毫无价值。亦非一:也并非一人。清净:清明干净。清静,清明幽静。玄音:玄妙之音。道教指上天诸神玄奥美妙的声音。佛教指佛的声音,指佛教经义。竟不闻:竟然不听闻。花眼:逐色拈花的眼睛。酒肠:醉酒的肠道。代指酒量。沉醉于酒色也。暗如漆:昏暗如同黑漆颜料。

(8)或偶因:或者偶然因为。片言只字:片段的言语和个别的文字。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登第: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光二亲:光耀父母双亲。献可替否:进献可行者,更替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航要津:航行在重要的津口或渡口。担任要职也。口谈:嘴里谈论的是。羲轩:伏羲和轩辕氏(黄帝)。周孔:周公和孔子。周公,姓姬名旦。西周卓越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为元圣。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卓越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履行:实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不及:不如。不达及。屠沽人:屠沽儿。指以屠牲沽酒为业者。亦用为对出身微贱者的蔑称。

(9)日暮:白日暮晚。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途远:路途遥远。空悲叹:空自悲伤叹息。空,徒然,白白。

(10)道傍:官道旁边的。树有:树木有。寄生枝:寄生的枝条。寄生,寄托生存。依附他人而生活;亦指依附于他物而生长的生物。青青郁郁:郁郁青青。指香气馥郁,青葱繁茂貌。《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同:共同。荣衰:荣发和衰败。无情之物:无有情感的物品。尚如此:尚且如同这样。为人:做人。不及:不如。不达及。还堪悲:更加可以悲痛。还,更,依旧。堪,可以,足以。忍受。

(11)父归坟:父亲归入坟墓。兮xī: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未:还没有。未到。朝夕:一朝一夕,一天一夜。指短时间。日日夜夜。朝,早上。夕,傍晚。已分:已经分掉。争:争夺。田宅:田地和宅院。高堂:指房屋的正室厅堂;对父母的敬称。老母:年老的母亲。头似霜:头上好似白霜。心作:内心分裂作。数支:几个支流。泪常滴:眼泪经常滴洒。

(12)我闻:我闻听后。忽如:忽然如若。负:背负。负担。芒刺:草木茎叶果壳上的小刺。麦芒和针刺。不独:指不但,不仅。不禁。独,唯独,仅仅。为君:为了君子您。空:空自。徒然。白白地。叹息:哀叹喘息。尺布:一尺布,极言其少。犹:仍然。可缝:可以缝合。喻兄弟无隙也。浔阳义犬:指唐朝江西九江郡浔阳县"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的义犬群"百犬同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奇观。而不是《搜神记·卷二十》因救主人于山火而死的三国时襄阳纪南义犬。浔阳,江西九江郡浔阳县。今江西九江市浔阳区。令人忆:令人思忆。

(13)寄言:寄托于言语。犹寄语、带信。世上:人世上的。为人子:身为人子。作为人的儿子(的人)。孝义:行孝重义。团圆:一家人圆满地团聚在一起。亲属团聚多指夫妻久别相聚。莫:莫过于。不过。莫不是。全是。如此:这样。如同这样。若:如果。如若。遄chuán死:犹速死。遄,快,疾速。《诗·墉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毛传"遄,速也。"更:更加。还。仍。何俟sì:等待什么。俟,等待。《诗·墉风·相鼠》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14)山高海深:大山多高大海多深均无法测量。人不测:人就更加不能测量。不测,指难以意料,不可知;料想不到的事情。古往今来:从古到今。泛指很长一段时间。转:转动。旋转。青碧:指青苍的天体和碧绿的地球或海水。借指山水天树等。浅近:浅薄卑俗。浮浅和近视之人。轻浮:轻狂浮躁。轻佻浮夸的人。莫与交:不要与之交结。地卑:土地卑劣。质地卑贱。地位卑微。只解:只会了解。只会。只知道。生:生长。滋生。荆棘: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荆,无刺。棘,酸枣,有刺。比喻奸佞小人。喻艰险境地,纷乱,嫌隙等。

(15)谁道:谁说。谁说道。黄金:贵金属。最稀有、最珍贵和最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粪土:粪便和秽土。指被除掉的秽土,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张耳:秦末汉初人物,曾参加秦末起义,被项羽封为常山王。与陈馀为刎颈之交,在名利驱使下友谊出现裂痕,反目成仇。陈馀:一作陈余,魏国名士,性格高傲,与张耳为刎颈之交。因利益与张耳反目。被张耳联合项羽击败被杀。断消息:断绝消息。绝交。君自看:君子您自己观看。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于和安寺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众人皆知。有《禅月集》25卷存世,补遗1卷;《全唐诗》辑录其诗为12卷。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即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极高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08: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 王筠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行路难》是南朝梁王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行路难

创作年代
南朝梁


作品体裁
七言古诗

作者
王筠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解
3作品鉴赏
4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千门皆闭夜何央,百忧俱集断人肠(1)。

探揣箱中取刀尺,拂拭机上断流黄。

情人逐情虽可恨,复畏边远乏衣裳(2)。

已缲一茧催衣缕,复捣百和薰衣香。

犹忆去时腰大小,不知今日身短长(3)。

裲裆双心共一袜,袙复两边作八撮。

襻带虽安不忍缝,开孔裁穿犹未达(4)。

胸前却月两相连,本照君心不照天。

愿君分明得此意,勿复流荡不如先(5)。

含悲含怨判不死,封情忍思待明年(6)。

折叠编辑本段注解
(1)千门:千家的门户。皆闭:都已经闭合。夜何央:夜晚为何到中央。夜为什么已经深沉。百忧:百种忧愁。很多忧虑。俱集:全已聚集。断:断绝。压断。人肠:人的心肠。

(2)探揣chuāi:探取揣摸。揣摩;猜测。箱:缝纫营生的工具箱。刀尺:剪刀和尺子。裁剪工具。拂拭:掸掉或擦掉。机上:织布机上的。断:剪断的。流黄:织布机上流动的黄绢。淡黄色的细绢。《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情人:指多情的男女。没有家庭义务的临时性伴侣。这里指因追逐私情而远行的丈夫。逐情:追逐情欲之事。追逐私情。虽可恨:虽然令人痛恨。复畏:却又怕他。边远:在边远之地。乏:匮乏。衣裳:衣服。衣衫和裳裙。《毛传》"上曰衣,下曰裳。"早先古人下身穿系围裙曰"裳"。

(3)已缲sāo:已经缫丝。缲,同"缫", 煮茧抽丝。王筠诗选作'已缫'。一茧:一个蚕茧。一茧之丝。独茧丝。催:用以催促。衣缕:衣服的纳缕刺绣。纳缕,刺绣方法之一。衣服上的条带装饰物。复捣:再次或重复捣碎。百和:百和香。百次搅和混合的香料。古人室中燃香,取其芳香除秽。为使香味浓郁经久,又选择多种香料加以混合配制,称为"百和香"。薰衣香:熏染衣服使其变香。王筠诗选作'裛洪虹yì衣香',裛,用香熏。犹忆:仍然记得。还回忆得起。去时夫君)离去的时候。腰大小:腰围的大小。不知:不知晓。身短长:身体尺寸的短和长。

(4)裲裆liǎng dāng:古代的布帛所制的一种男女背心或马甲,前胸后背各一片以衣带相缀连。裲裆兰壳备微有夹有绵。《释名.释衣服》"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FONT>双关语>两人应当。双心:裲裆的前心后心,嫌陵纹称双心。裲裆刺绣有双心图案。<</FONT>双关语>两颗心。共:共用。一袜mò:一个抹胸。一条彩带。袜,袜腹,俗称兜肚。《广韵》袜肚。《类篇》所以束衣也。束衣的彩带。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文苑英华》作'一袾zhū',衣身。纯赤色的。<</FONT>双关语>一个祝福。袙复bó fù:袙腹,袹腹。即兜肚。《博雅》裲裆谓之袹腹。两边:两个边缘。作:缝作。制作。八撮cuō:八个撮带,聚合衣片的带子。王筠诗选作'八襊',八个衣襊cuì,衣游缝。襻带:俗称扣鼻儿。指扣住纽子的套和衣物上用来船婶朵系结的带子。系衣裙的带。虽安:虽然已经安装。不忍:不忍心。不能忍受;不愿意。缝:缝上,缝合固定。开孔:开孔处。裁穿:裁剪穿缝。犹未达:仍然没有通达。

(5)胸前衣服的)胸襟前面。却月:失却一半的月亮。弯月。半月形。两相连:两个互夜赠符榜相连接。本照:原本为了照映。君心:君子或夫君的内心。不照天:而不是为了照映天空。愿君:但愿君子或夫君。分明:十分明确。清清楚楚。得此意:晓得这个意思。勿复:不要重复。不要再。流荡:流浪放荡。不如先:还不如原先或从前。

(6)含悲:蕴含着悲伤。怀着悲哀的感情。含怨:蕴含着怨愤。怀着幽怨的情意。判不死:判决(他)不死。封情:封存感情。忍思:忍耐思念。待明年:等待或期待明年。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常用以描写世路艰难,或抒发离别悲伤之情。这首诗写思妇的离愁别恨,但其表现手法却与其他众多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所不同。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通过对思妇为远方的爱人缝制衣裳的过程的详细描写,来展示其细腻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她对远方爱人的深沉恋情。

"千门皆闭夜何央",说明时间是在半夜。家家闭户,夜深人静,而这位思妇却夜不能寐,思恋燥兆举着远方的丈夫。"百忧俱集",说明她思绪纷繁,想到了很多很多。"断人肠",说明离愁的煎熬已令她难以忍受应迁厦。既然不能入睡,她便为丈夫缝制衣裳。"探揣"、"拂拭"两个动作,说明她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或许是怕惊醒熟睡的家人。这两句写动作,接下来二句便写她的心理活动。"逐情"犹言弃情。男子久出不归,自然容易引起思妇的怨恨,恨他把夫妻情份丢弃不顾。"虽"、"复"二字联用,形成转折句式,表达了思妇矛盾复杂的心境:一方面恨丈夫无情无义,久出不归;另一方面又为其日常生活担忧,怕他缺衣少裳。从这里亦可看出,这位思妇是个善良、体贴、贤惠的女子。"催衣缕"指缝制衣服的引线,"百和薰衣香",是用多种原料配制而成的香料,可以用来熏衣。这二句写她做好了制衣的准备。但在正式动手之前,她却又产生了踌躇:"犹忆去时腰大小,不知今日身短长。"这二句单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说想到丈夫离别,不知身材尺寸是否发生了变化。但其实这仅是一种隐喻,它暗示着思妇对丈夫别后的种种变化(包括感情变化)的担忧,才引出了下面所描写的缝衣时的种种用心。"裲裆"和"袙腹"是同一件东西,形状酷似今日的马甲背心,只是肩头更阔一些。"八撮",指裲裆边的褶叠。"襻带"指衣上的系绊。裲裆这种服装有前后两片,形状相似而重叠,故民歌中常以裲裆来比喻爱情的离合。既写出了思妇缝衣的过程,亦暗示着思妇的心理活动。"双心共一袜"、"两边作八撮",似乎寄托着要和爱人心心相映,重叠不分的期望;而"不忍缝"、"犹未达",则似乎在期望中又流露出几分疑虑与不安。"却月",这里指裲裆前面两个半月形的装饰图案。"却月两相连"也暗示着对团圆的希翼。"本照君心不照天",一语双关、裲裆穿在身上,却月正当心胸;而思妇却是希望这却月能如一面明镜,照见男子心中的真情实意。"愿君分明得此意,勿复流荡不如先",直接表达了她对男子的希望。她已经把自己深深的感情一针一线缝入衣中,因而希望爱人能够从中悟出她的良苦用心,早日归来,重温往昔的恩爱。诗的最后二句,展示了思妇坚贞的决心与不灭的希望。"判",犹言别。"含悲含怨判不死",意谓在别离中她不忍死去。这其实正说明她的悲怨痛苦之深切,已使她几乎频临死的边缘。"封情忍思待明年"表明她将把深深情思隐藏于心中,耐心的等待,或许她等待了一年又一年,而又把希望寄托于明年。全诗在悲痛凄婉的情调中结束,令人仿佛可见那思妇忍泣吞声的泪容。

这首诗借缝衣过程的描写,展示思妇深沉、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描绘出一个善良朴素、深情不露的劳动妇女形象。她的离愁别恨,既不表现为春华将逝、红颜易老的悲哀感喟,又不寄托于鸿雁传书、双鲤尺素的书信往来,而是"含悲含怨"、"封情忍思",默默地将它一针一线缝入爱人的衣中。并且她的缝衣,不是在白天,而是在夜深人静之时。这都表现了思妇的某种身份和性格特征。本篇虽系文人所作,但感情质朴,语言自然,富有浓厚的民歌风格。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筠(481-549)南朝梁文学家。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于官宦之家,齐司空王僧虔孙、太中大夫王楫之子。少好学,有才名。初为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并掌东宫管记;后出为丹阳尹丞,迁中书郎,除太子家令,复掌管记;后任尚书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再为司徒左长史,出临海太守;又迁秘书监。历任太府卿、度支尚书、司徒左长史。简文帝即位,为太子詹事。后遇乱,惊惧坠井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09: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 柳宗元七言古诗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寓言诗,是其为数极少的寓言诗中的独特之作。

此诗抒发个人怀抱,批判社会现实,揭示人生哲理,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同时,《行路难三首》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绘人绘物细腻,塑造典型形象,想象奇特绚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行路难三首

作者
柳宗元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中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行路难三首1

【其一】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2,跳踉北海超昆仑。3

披霄决汉出沆漭4,瞥裂左右遗星辰。5

须臾力尽道渴死 ,6狐鼠蜂蚁争噬吞。7

北方竫人长九寸,8开口抵掌更笑喧。9

啾啾饮食滴与粒,10生死亦足终天年。11

睢盱大志小成遂,12坐使儿女相悲怜。13

【其二】

虞衡斤斧罗千山,14工命采斫杙与椽。15

深林土剪十取一,16百牛连鞅摧双辕。17

万围千寻妨道路,18东西蹶倒山火焚。

遗余毫末不见保,躏跞石间 壑何当存。

群材未成质已夭,突兀硣豁空岩峦。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其三】

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

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

美人四向廻明珰,雪山冰谷晞太阳。

星躔奔走不得止,奄忽双燕栖虹梁。

风台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

盛时一去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当。[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夸父: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立志要和太阳竞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

跳踉(liàng):腾跃跳动。超:跨越,越过。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

披霄:劈开云霄。决汉:冲破银河。汉,银汉。沆漭(hàng mǎng):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

瞥裂:迅疾貌。遗:留下,丢下。

须臾:片刻,一会儿。

噬(shì):咬。

竫(jìng)人:古代传说中的小人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小人国名靖人。”按,靖同竫。《列子》:“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

抵(zhǐ)掌:拍手、鼓掌。

啾啾:虫、鸟的细碎的鸣叫声,这里指矮人吃食时所发出的细碎的声响。饮食滴与粒:意即是食量很少,只须几滴水、几粒米便可。

终天年:平安自得地度过一生。天年,自然寿命。

睢盱(suī xū):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小:通“少”。成遂:成功。

坐使:致使。

虞衡:古代管理山林的官。掌山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斤:斧头。罗:搜寻。

工命:官命。斫(zhuó):砍伐。杙(yì):小木桩。椽:椽木。杙椽指建筑材料。

土剪:齐土砍断。

鞅(yāng):牛羁,即套在牛、马颈上的皮带,用以驾驭。摧:折断。辕:驾车用的车杠,设在车前。

围:两臂合拢来叫围。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蹶(jué):倒。

毫末:一小点。

躏跞(lìn lì):践踏。石间 (jiàn)壑:溪涧和山谷。

未成:未成材。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硣(xiāo)豁:高峻的样子。岩峦:山冈。

柏梁天灾: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柏梁台失火。柏梁:西汉未央宫中台名。武库炎: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闰十月武库失火。这两次有据可考的火灾事故,损失甚大,历代奇珍异宝皆荡然无存。武库:古代储藏兵器物品的仓库

匠石:先秦著名的木匠,这儿借指工匠。狼顾:原意是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这里指忧郁、忧心的样子。

南山:终南山,唐代常有高洁之士隐居于此。

侯:王侯。雕玉房:夸饰语,指富丽豪华的住宅。

此两句中的龙虎熊豹,皆言燃炭之形状。《晋书·羊琇传》“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裴启《语林》谓兽炭“火热既猛,兽皆开口,向人赫赫然”,诗中“吐耀”、“张喙”即是指燃烧的木炭之状。

攒峦丛崿(è):言炽炭堆积之多,犹如山形一般。攒,聚。崿,山崖。

明珰(dang):指镶嵌明珠的耳饰。

晞:晒。

星躔(chán):日月星辰运转的度次。躔,天体运行。

奄忽:忽然,奄然。虹梁:像彩虹一般的大梁,这里借指华屋大宅。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参商:两个星宿名。《左传》:“辰为商星,参为晋星,参商相去之远也。”因此,后人常以参商喻隔距离之远。

桃笙:以桃枝织成的席簟。簟,宋、魏之间谓之笙。左思太冲《吴都赋》“桃笙象簟,韬于筒中。”注云:“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葵扇:出《晋书·谢安传》“安乡人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折叠白话译文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行路难三首》,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之后,已成定说。但究竟何年所作,众说纷纭。王国安于《柳宗元诗笺释》中认为:此词与《笼鹰词》、《跂乌词》诸作,虽用寓言之体,然词旨悲愤,显以自况,当为初贬之际所作,即系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关于王国安的这一观点,应出自韩醇,因韩醇于《诂训柳集》卷四十三曰:“三诗皆意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如北方之短人,亦足以终天年,盖自谓也。中篇谓人才众多,则国家不能爱养,逮天下多事,则狼顾而叹换可用之材,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意也。下篇谓物适其时则无有不贵,及时异事迁,则贵者反贱,犹如冰雪寒凛,则侯家炽炭无不贵矣。春阳发而双燕来,则死灰弃置,无以用之。盖言前日居朝而今日贬黜之意也。当是贬永州后作。”但是,零陵师专何书置经过考订,认为《行路难》三篇诗作并非是贬永初期心态的写照,而应是元和五年(810年)后所作。理由有三,其一是诗中“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所寄寓的是贬永后期的生活、思想感情;其二是“爱材养育谁复论”句,与《冉溪》诗意相同;其三是“风台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也是贬永后期的思想感情的观照。此外,叶树发于《柳宗元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中也将此诗列为元和七年(812年)左右所作。

纵观柳宗元的心路历程,永贞元年(805年)九月,对柳宗元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九月,在这个九月里,他从权力的高空跌落而下,从一位改革的勇者眨眼间沦落成为朝廷贬谪流放的囚徒,从此,春风得意的仕途便成了梦中的幻影,悲惊凄惨的厄运便不时降临身边。在这个九月里,柳宗元无奈地带着家眷行囊,仓皇离开了那曾让他大展才华的京都,离开了那梦魂萦绕的朝廷,匆匆踏上坎坷的流放路。一路上,他踏着蓝田的红叶,踏着汉水的涟漪,踏着长江的风浪,踏着洞庭的波涛,辗转千里,艰难地向荆楚的南端迁移。他沿着屈原的老路,徐徐而行。在洞庭湖上,在汨罗江畔,他那苦闷难耐的心几欲碎裂,但是,他想到“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的理想,对屈原怀石沉江的壮举只能由衷地掬一把敬慕泪——“离骚不尽灵钧恨,志士千年泪满裳”(陆游诗)。但是,此时的柳宗元并未对前途丧失自己的信心,在内心深处,充满着北归的期待与东山再起企盼。因此,他对屈原的情感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心态在他后来的诗句中或显或隐地表现了出来:“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来到永州后,虽然身为司马,但是一个闲职,官府无法提供住房,于是,只好暂时借住在龙兴寺里。柳宗元作为一个纯而无杂的入世士子,“利安元元”是他终生难忘的理念与人生最大的追求,因此,寺里的钟声无法让他淡忘百姓的苦难,陶、谢的佳句,无法让他进入“悠然见南山”的乐园,他只得日复一日地在木鱼声中焦躁地等待着、盼望着北归信息,日复一日地在昏暗的油灯下四处写信求援,一晃几年过去了,而自己的等待与吁请仍不见半点效果,等来的竟然是昔日的故友,如王叔文、凌准、吕温等人,相继辞世的噩耗。于是,他开始感到前途的渺茫,感到命运的多舛,感到理想的荡灭,感到生命的荒废,感到世路的坎坷与人生的艰辛,感到官场的险恶与朝庭的昏庸,再加上身体的渐感不支与精神的疲惫憔悴让他悲苦莫辨,北归成了一种奢望,“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于是,他便调整心态,写下了《行路难三首》这组传响千年的诗作。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一)

《行路难》系乐府杂曲中的一种,在中华书局出版的《乐府诗集》中的杂曲歌辞里作了专题收录,自最早的鲍照的《行路难十八首》始,先后收录了20余位作者的诗作。这些诗中多以“君不见”或“行路难”起句,如鲍照的“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如卢照邻“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如僧贯体的“君不见道傍废井生古木,本是骄奢贵人屋”;如骆宾王的“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亭,铜鞮虏寇危长城”;如翁绶的“行路艰难不复歌,故人荣达我蹉跎”;如高适的“君不见富家翁,昔时贫贱谁比数”;如顾况的“君不见古来烧水银,变作北邙山上尘”等。因此,《乐府解题》中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在柳宗元《行路难三首》诗中,第一首取材于神话故事,并以磅礴之势对“夸父”逐日的理想与胆识,以及夸父奔走的速度与形态进行了夸张性的概述。尽管夸父跳踉北海、腾越昆仑、披霄决汉、瞥裂天宇、遗落星辰。然而,人的体能毕竟有限,于是,没多久便精疲力竭渴死路边,成了野鼠山狐的美餐。这里虽未对夸父的行为进行价值评判。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对高不过九寸的北方矮人的生活大加赞赏起来,这明显地表现出对夸父情感的矛盾心态。

北方矮人不仅个子矮小,而且饮食也不过粒米滴水足矣,形同庄周《逍遥游》的“篷间雀”一般,没有鸿鹄之志,但能整日无忧无虑地雀跃于狭小的空间之中,自得自乐地枯荣于岁月的长河里,得以终年,这实是夸父所不如的。其实,夸父与矮人,鲲鹏与蓬间雀,都为世间之肉体凡物,因此都只能在“有所待”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其行为也必须与现实合拍。一旦脱离客观实际,力所不能及的理想再美好再伟大也只能成为空想和梦幻,于现实毫无裨益的。

“夸父”,自古以来,是一个勇者的象征,而柳宗元却为他的结局而迷茫困惑。关于“夸父”喻谁?目前倘无定说。有不少人认为是柳宗元自喻,因为柳宗元那“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的志向,直可与“夸父”逐日之举相提并论。不过,夸父的结局与柳宗元相去甚远,因为元和五年后,柳宗元移居冉溪,虽然前妻病逝后没有婚娶,身体也日感不支,但物极必反,心态日趋平静。从夸父“力尽道渴死”之句看,“夸父”不是自喻,但是在暗喻谁呢?只有革新旗手王叔文。因为柳宗元对王叔文的情感是矛盾的,一方面对他的革新方针,对他的利安元元之道崇敬有加,如在王叔文的革新集团濒临颠覆之际,柳宗元在《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中依然不避忌讳,依然大赞王叔文的功绩:“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将明出纳,有弥纶通变之劳,副经邦阜财之职。加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重轻开塞,有和钧肃给之效。内赞谟画,不废其位,凡执事十四旬有六日。利安之道,将施于人……”。另一方面,柳宗元被贬居永州之后,又无不认为王叔文等确是罪臣,如《寄许京兆孟容书》中言道:“宗元早岁,与负罪者亲善,始奇其能,谓可以共立仁义,裨教化。……此人虽万被诛戮,不足塞责,而岂有赏哉?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坐食俸禄,明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弃废痼,以希望外之泽哉?”

通过夸父与矮人的对照,再回想到屈原、贾谊、阮藉、陶潜、王勃、李白、孟浩然等历代学子的悲壮路,不由得感慨万千:古来宏志少成愿,空使儿孙相悲怜。

(二)

第一首诗假若具有一种神话般的浪漫主义的成分的话,第二首诗则是一种完全彻底的现实主义的写法。以大唐王朝滥伐林木之事,隐喻朝廷人才溃乏之实。写法上几乎可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居易的《卖炭翁》相媲美。

一方面他是实写,因为历经安史之乱、建中之乱后,宫廷、城廓、衙门、官府毁坏不少,因此,在战事平息,世道重归安宁的时候,大兴土木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一时间过度地滥采滥伐,结果又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匮乏,生态平衡的破坏。“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深林土翦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以一种似实非实的笔法将人数壮观的伐木队伍,挥斧砍伐的场景,以及气势浩大的运木工程描绘得栩栩如生,仿若就在眼前。句子平实自然,无任何雕凿之痕。

另一方面,他就在虚拟和夸张。“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遗馀毫末不见保,躏跞石间 壑何当存。”这显然用的是夸张。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虚拟与夸张,如出一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凡大诗人,大学者,所造之境必近乎自然,所写之景,必濒于理想。这里充分地表现了柳宗元的在状物造势方面的功力。

由于山中之林的过度砍伐和天灾山火的频频发生,许多幼木未至成材而遭夭折毁坏,从而,山头光秃,岩石突兀,因此,这样下去,一旦出现汉武帝太初年间柏梁台那样的大火,工匠们环顾四周、搜罗千山也将无法找到可用的椽梁。于是,诗人在结尾处痛心疾首地感叹道:“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诗的后两句,不是一种平常的一般化的议论,而恰恰是这首诗的主旨和重点所在。因为这最后两句,使整首诗的意蕴产生了质的飞跃,由普通的叙事上升到了政论的高度,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无穷的叹慨与思索。古人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山栋梁益稀少”直指国家人才缺失与溃乏现状;同时,对朋党间的倾扎与颠覆,致使大量学子不但未能得到必要的提携关照和保护,反而连遭贬谪放逐之苦和夭折厄运,使得国本日趋衰弱表示了极大的愤恨与不满。

因此,读柳宗元的《行路难》,如同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同读白居易的《卖炭翁》,文辞幽婉,言意凄凉,正如宋敖陶孙《敖器之诗话》中所说:“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三)

第三首诗作者通过对季节气温的变化与万物适时而贵的现实的观察,深刻地体悟到了人生于世只能适时而为,不可强求的哲理。譬如木炭,在寒冷的冬天,一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时候,王侯将相们为取暖之需无不争相购买,因此炭价如金。而一旦大地回春,燕语呢喃,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时,昔日不可或缺的燃炭,今日已如同死灰一般弃置于外。这种“日寒柴炭贵如金,天暖弃置无人问”的现实,阐明了万物以适时而贵,时移而异的常理。其实,这里的“燃炭”也正是柳宗元对世态炎凉进行了痛苦思索之后的一种感悟与内心世界的写照。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其语言的“绮丽鲜秀”,尤其是柳宗元对炽炭的形状的描述几乎达到了至臻至美的境界。柳宗元之所以能名列唐宋八大文学家中,不仅是他有《江雪》、《渔翁》、《天对》这样辉煌的诗篇,更重要的是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一反秦汉以来对山水世界的宏观把玩,而第一个揭盖探底进行微观描摹。如他的《永州八记》、《八愚诗序》等文,所写之景不过是一些方亩之间的小而又小的地方,但是,其一草一木,一石一水,无不形态各异,气势非凡。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道:“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他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一文中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见柳子文章开创了范山模水的另一种风格——知微见著,“笼天地于神内,挫万物于笔端”。

柳宗元在这首诗里运用的就是其散文中所贯用的盆景艺术,让万象变化浓缩在方寸之间。“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晋代羊琇以形炭温酒为乐而始作甬者,唐朝时期的达官贵人纷纷效仿,于是,一些烧炭工为谋重利投其所好,选择一些奇形异状的树蔸烧炭,并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雕刻。因此,在燃烧时,那种如龙似虎、熊或豹的形象表现得更为突出。这里尤其是“吐、喙、踯、昂、射、飘”几字用得鲜活独到。将炽炭燃烧的形态描写得细而不腻,惟妙惟肖,仿若神来之笔,了无迹痕,让人读来惊而赞然。因此,汪森于《韩柳诗选》中对以上四句大加赞赏道:“绮丽之语,故自鲜秀。”

折叠名家点评
《柳河东集》:

韩曰:三诗意皆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若北方之短人,亦足终天年。盖自谓也。中篇谓人才众多、则国家不能爱养,逮天下多事,则狼顾而叹无可用之才。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立也。

《韩柳诗选》:

音节古,色泽鲜,绝去纤、伪二种流弊。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苪城县、运城县一带)人。幼年好学且聪颖,攻读了百家诸子。21岁中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一带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环境恶劣,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47岁病死任上。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样,他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因此对骈文持批判态度。他的散文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最受称道的是那些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最为著名。柳宗元留下的诗歌100多首,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有《河东先生集》。[3]

参考资料
1.《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 诗词名句网 . [2017-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09: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贺知章 - 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人物关系
李白好友 李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贺知章

别名
字季真,号四明狂客

国籍
中国唐朝

出生日期
公元659年


逝世日期
公元744年

所处时代
唐代

其他成就
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醉八仙”。

其他作品
《回乡偶书》;《咏柳》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历史评价
4主要作品
5轶事典故
6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贺知章马上像
贺知章马上像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贺知章半身像
贺知章半身像
其间,写下《回乡偶卷》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亦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为"仙宗十友"。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
贺知章
贺知章
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俄属惠文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俄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俭,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乃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常静默以养闲,因谈谐而讽谏。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克遂四明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而长往。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一华按:"万"字衍。]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贺知章草书孝经
贺知章草书孝经
世人皆知贺知章的文采,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贺知章的书法。我们书法爱好者能够看到的贺知章的书法代表作品就是其代表作草书"孝经"了。贺知章书法善草隶,窦臮《述书赋》称:"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寺》云:"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为世传诵。传世书法作品中,墨迹有草书《孝经》、石刻《龙瑞宫记》等。[1]

《孝经》全卷纵笔如飞,一气呵成,龙蛇飞舞,神采奕奕。略取隶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近时严坦叔《还家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遗意。(宋·范晞文《对床夜话》)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今存共十九题,二十首,断句一则。[2]

作品名称
唐禅社首乐章·顺和

唐禅社首乐章·太和

唐禅社首乐章·肃和

唐禅社首乐章·雍和

唐禅社首乐章·寿和

唐禅社首乐章·福和

太和

晓发

奉和御制春台望

望人家桃李花

送人之军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题袁氏别业

答朝士

董孝子黯复仇

断句
收起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贺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贺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折叠人生修炼
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说假话。而且他当时官居高位,诗文也很有名,他不至于、也用不着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李白如此夸奖甚至赞叹。从后来人们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所得结论来看,贺知章确实是一个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因此他和李白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从李白这边来说,知音难得,能够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众诗才的人中,贺知章还是第一个。

他和李白都极其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这杜甫也真会说话,难怪后来名气很大。

贺知章没有留下足够多的诗文,让人知道他修炼的细节。但从他留下的七首祭神乐章可以看得出来,他不但是个虔诚而严肃的修炼者,而且对修炼理论的钻研也是很深入的[1]。而他最终弃官归隐并且正式成为道士,则是他多年修炼、道心精坚的明证。

贺知章在86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省人事了。但后来死里逃生,又回过来了,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还特地赐名"千秋"。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诗的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唐明皇在诗中写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大概是意犹未尽,又写了第二首:"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2]

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看淡红尘、转而入道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但像贺知章这样由皇帝亲自出面召集百官为之饯行,并且还写诗相赠、以壮行色,就很不一般了。实际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千古奇观。

贺知章回乡后的情况史载不详,甚至他什么时候去世也不知道--听说一个人在某时某地死了,结果许多年后又有人看到他,并且与之交谈,甚至留下诗文,这种例子在历史上还不止一个两个。

折叠金龟换美酒
唐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圣呀!"

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他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得了什么?我记得你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两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时才告别。后来,贺知章向皇帝推荐李白,皇帝也已久闻李白大名,于是就任命李白为翰林待诏。

后来贺知章去世,李白独自对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便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

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唐·李白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中。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贺知章金龟换酒与李白畅饮,后人引为旷达酣饮、倾心结交的典故,宋代刘望之《水调歌头·劝子一杯酒》词中云:"谪仙人,千金龟,换美酒。"自古就有酒徒脱衣沽酒的佳话,汉代司马相如带卓文君刚回成都时,没钱买酒,脱下鹔鹴裘作价换酒,夫妇尽欢同痛饮。晋代元孚将皇帝颁赐近侍的冠饰金貂用来换酒,为有司所弹劾,幸亏皇帝饶恕了他,未加治罪。唐代官员按品级朝廷颁赐鱼袋,袋上以金银等制成金龟作饰物,三品以上官员为金饰,四品、五品分别用银、铜饰。贺知章为秘书监,得佩金龟,他以金龟换酒,追究起来是犯法的,为了喝酒也就顾不得了。

为了痛快饮酒,贺知章还是囊中常备酒钱的,以免再出现金龟换酒的尴尬事发生。有一次,贺知章出外游赏,见到袁氏别墅林秀宗清,尽管与袁氏不相识,他还是私自进去游览赏玩,并说不用愁坐久了没酒喝,我口袋里有的是钱。贺知章为此写有《题袁氏别业》诗: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曩中自有钱。

这诗成为贺知章时时口袋里备钱买酒喝的佐证。

折叠野史逸闻
贺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对门有小板门,常见一老人乘驴出入其间。积五六年,视老人颜色衣服如故,亦不见家属。询问里巷,皆云是西市卖钱贯王老,更无他业。察其非凡也,常因暇日造之。老人迎接甚恭谨,唯有童子为所使耳。贺则问其业。老人随意回答。因与往来,渐加礼敬,言论渐密,遂云善黄白之术。贺素信重,愿接事之。后与夫人持一明珠,自云在乡日得此珠,保惜多时,特上老人,求说道法。老人即以明珠付童子,令市饼来。童子以珠易得三十余胡饼,遂延贺。贺私念宝珠特(明抄本"特"作"持")以轻用,意甚不快。老人曰:"夫道者可以心得,岂在力争;悭惜未止,术无由成。当须深山穷谷,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贺意颇悟,谢之而去。数日失老人所在。贺因求致仕,入道还乡。(出《原化记》)

【译文】

贺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他家对门有一个小板门,经常看见有一个老人骑着驴在那儿出入。过了五六年,再看那老人的脸色衣服像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也看不到他的家属。询问巷中的邻里,都说是西市卖穿钱绳索的王老,再没有别的职业。经观察,看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贺知章经常在空闲日子到王老那里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谨慎。他只有一个使唤童子。贺知章就问他的职业,老人很随便地回答。由于和他往来增多,逐渐地更加尊敬,言论也逐渐多起来,于是在言谈中说了他善于修道炼丹之术。贺知章平素尊信道教,所以愿意拜老人为师。后来贺知章和夫人拿一颗明珠,自己说是在家乡的时候得到的,珍藏了多年,特地敬献给老人,请求老人给讲授道法。老人接过之后就把明珠交给童子,让他买饼来,童子用明珠换来三十多个烧饼,并请贺知章吃。贺知章自己心想,宝珠是特意送给老人的,可老人却如此轻用。心里很不愉快。老人已经察觉说:"道术可以心得,哪里是在于力争呢?悭惜之心不停止,道术没有理由成功。应当到深山穷谷中,勤奋地、专心致志地探索寻取它,不是市朝所能传授的。"贺知章听了颇有心得,领悟了老人的意思,拜了老人就离开了。过了几天,老人不见了。贺知章于是请求辞官,入道还乡。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秘监祠
绍兴贺知章秘监祠
绍兴贺知章秘监祠
贺知章秘监祠(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

相传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绍兴)重建"逸老堂",以祀贺知章和李白。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太守张津重修。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太守胡矩重新进行维修。元至元年间(公元1335-1340年),逸老堂和涵虚馆合并,改设水马站,分为南北二馆,贺秘监祠被废址。至正十九年(公元1395年),浙江分省命理问邱修馆舍,得知章像于芜秽中,于是就在驿站东西的偏房作祠堂祀之。明洪武初年,南北二馆合并为一驿站,将祠堂迁至今天的位置上。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l782年?)建后殿。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的,坐北朝南。该建筑共有三进,均为五开间。正殿门额题有"唐秘书监贺公祠",祠内原有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的《众乐亭诗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马光等十五人诗二十首;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重建逸老堂记》,吴潜撰文,张即之书,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贺秘监祠堂记》刘仁本撰文,史铨书,周伯琦篆,徐仲裕刻;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叙唐秘监贺公知章碑》,沈恺撰文方仕集唐李邕书等碑刻。有的已迁至天一阁东园。[3]

折叠墓碑
贺知章雕像
贺知章雕像

贺知章墓位于江苏省丰县欢口镇贺堌集村西北隅。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卒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官至秘书监。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后,永王李璘起事,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其部分后裔千里避乱,流徙至苏北,在今丰沛边境的贺庄、贺堌集一带落户定居。当年这一带为浅滩湖泊,贺之后裔傍岸而居。

后经数十年努力,发展成为方圆百里的水旱码头,为该村发展提供了地利。这支贺氏后裔为固本知源,便在村庄西北隅虚构贺知章墓,以示纪念。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该村被定为贺堌集,直至今日未改。村定名后,先后建起贺堌寺、玄帝庙、观音庙、火神庙、关帝庙、佛祖庙等寺观庙宇。贺知章墓及墓碑仍存。

折叠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中《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与
贺知章及资料
贺知章及资料
族姑子陆象先善。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累年无功。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玄宗自为赞赐之。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

申王薨,诏选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而左补阙薛令之兼侍读。时东宫官积年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帝见,复题"听自安者"。令之即弃官,徒步归乡里。

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肃宗乾元初,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传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贺知章传》)

醉饮图卷
醉饮图卷
贺知章,字维摩,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少以文词知名,工草隶书。进士及第,历官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读、检校工部侍郎,迁秘书监、太子宾客、庆王侍读。知章性放善谑,晚年尤纵,无复规检。年八十六。自号"四明狂客",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天宝二年,以老年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重令入阁,诸王以下拜辞。上亲制诗序,令所司供帐,百寮饯送,赐诗叙别。知章表谢,手诏答曰:"卿儒才旧业,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东序,而乃高蹈世表,归心妙门,虽雅意难违,良深耿叹。眷言离祖,是用赠诗,宜保松乔,慎行李也。儿子等常所执经,故令亲别,尊师之义,何以谢焉。"

饮中八仙
饮中八仙
仍拜其子典设郎曾子为朝散大夫,本郡司马,以伸侍养。知章以羸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元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超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待诏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舟壑靡息,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者也。

全唐文

(唐·窦蒙《述书赋注》,《全唐文》卷四四七)

诏令供帐东门,百寮祖饯。御制送诗,并序云:"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
贺知章
贺知章
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诗云:"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又云:"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箓,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七)

张旭—唐代书法家 2017-08-28 13:19

张旭(675年—约750年),唐代书法家 史称“草圣'。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
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如此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可谓惊世骇俗。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
张旭的草书看起来很颠狂,但章法却是相当规范的,他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升华的一种狂草。细观察其书体绝无不规则的涂抹,很多细微的笔画、字间过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绝无矫揉造作之感。张旭的草书是在激越情感牵动下促使节奏加快,似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龙盘,表现一泻千里之势。由于在线条的动荡和质感上加入了盛唐的艺术气息,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狂放的草书风格。
在诸多书体当中,草书是一种特殊书体,除本身特征外,它还兼含有其他书体的美学素质,因此是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书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侯赢 - 生平
侯赢,战国时人。魏国隐士。家贫,年七十,为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监门(守门小吏)。被信陵君迎为上客。魏安嫠王二十年(前257),秦围赵都,魏使将军晋鄙救赵,屯兵汤阴不敢前进。信陵君欲救赵。他献计通过魏王之宠妃如姬窃得兵符,带同勇士朱亥用铁椎击杀晋鄙,夺得兵权,因而击败秦兵,解赵围。


侯赢 - 《史记》记载
原文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籣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译文:
魏国有一位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很穷,做大梁城夷门看守的小吏。公子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叫人去问候他,想要送他一份厚礼。(侯嬴)不肯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口德,纯洁操守,决不会因为看守城门穷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于是公子办了酒席,大会宾客,坐定以后,公子带着车马,空着车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整理一下他的破旧衣帽,径直走上车去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谦让,想借此来窥测公子的态度。公子握着驭马的缰绳,更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上肉市内,希望委屈(您的)车马(跟我绕绕道去)拜访他。"公子驾着车到街市上去。侯生从车上下来,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故意长时间站着跟他的朋友谈话。暗中观察公子。(但)公子的脸色更加显得温和。当时,魏国的将相宗室和宾客坐满堂上,等着公子来开宴;(这边)街市上人们都看着公子亲自执辔,跟随公子的骑马的卫士都暗中骂侯生。侯生看公子的颜色始终不变,才辞别了朋友上车。到了公子家中,公子把侯生让到上座,向每位宾客介绍,宾客都很吃惊。喝酒喝到痛快时,公子站起来,到侯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侯生借机对公子说:"今天我把您也难为够了!我不过是一个夷门看守,但公子亲自委屈车马,到人多广座之中迎接我,(我本来)不该再去访问别人,(可是)今天您却特意地(陪我)去拜访朱亥。然而我想要成就您的爱士之名,故意使您的车骑长时间地停在街市上,(又去)拜访朋友,借此来观察您,(而)您却越加恭敬。街市中人都把我看作小人,而认为您是长者,能谦恭下士啊!"酒宴完毕,侯生就成了公子府的长客。侯生对公子说:"我拜访的那个屠户朱亥,这人是个贤人,一般人不了解他,因此才埋没在屠户中间。"公子几次去拜访他,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觉得他很奇怪。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攻破了赵国在长平的驻军,又进兵围邯郸。魏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几次派人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请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救赵。秦王遣使者告诉魏王说:"我攻打赵国,很快就要攻下;诸侯有敢救赵国的,待我取了赵国,一定调动兵力先进功他。"魏王害怕了,派人去阻止晋鄙,叫他停止进军。暂驻在邺在,名为救赵,实际是抱着观望秦赵两国形势的态度。平原君派出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到魏国来,责备魏公子说:"我所以自愿同魏国结为婚姻,是因为您行为高尚,讲义气,能够解救别人的困难。现在邯郸早晚都要投降秦国了,而魏国的救兵不来,您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表现在哪里呢?况且您即使瞧不起我,抛弃我,让我去投降秦国,难道您就不怜爱您的姐姐吗?"公子很忧虑这件事,屡次请求魏王(出兵),并让自己门的宾客辩士用各种理由去劝说魏王。魏王怕秦国,始终不听公子的请求。
公子自已估计,恐怕终不能得到魏王的允许了,他决计不独自苟存而使赵国灭亡;于是请求宾客们凑集了车骑一百多乘,要带着门客同秦军拼命,与赵国共存亡。走过夷门时拜门了侯生,把他打算去同秦军拼命的计划都告诉了侯生。(以必死的)言语告别而行。侯生说:"公子好好努力去做吧,我不能跟从您。"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说:"我待侯生,礼貌也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人不知道。现在我要去死,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难道我还有没有做到的地方吗?"他又驾着车子回来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就知道您要回来的啊。"(他接着)说:"公子喜爱士人,名闻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只打算跟秦军拼命,这就好象拿肉去投给饿虎,那会有什么成效呢?(您)还要这些宾客做什么用呢!可是公子您待我特别恩厚,公子去了,我却不给您临别赠言,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定会回来的。"公子向他连拜两拜,就向他请教。侯生于是遣开旁人,悄悄地对公子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之内,而如姬最受宠爱,(经常)出入于魏王的卧室中,(她)有机会能偷得兵符。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悬赏求子人报仇已经三年了。从魏王以下,想找到(替她)报杀父之仇(的人),没有找到。后来如姬对公子哭泣,公子就派门客斩了她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愿意为公子出死力,决不会推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如果一次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把晋鄙的军队夺到手里,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秦,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他的计划,向如姬请求,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给公子。
公子要走了,侯生说:"大将在外,君王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为了对国家便利。公子即使合上了兵符,但晋鄙不把兵权交给公子,又去向魏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同您一道去。这人是大力士,晋鄙听从(您),当然很好,如果不听,可以(朱亥)击毙他。"于是公子哭了。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呢?"公子说:"晋鄙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有威望的老将,去了恐怕不会听从,必定要把他杀死。因此我难受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不过是市井中一个宰杀牲畜的人,公子却屡次亲自慰问我。所以不报谢您,是因为小的礼节没有什么大用。现在公子有急事,这是我(为您)出死力的时候了。"于是就跟公子同行。公子拜辞侯生。侯生说:"我应该跟从(您去),(可是)年老不能去了;请让我计算您的行程,到达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面向北方自杀,用来报答公子!"
公子就出发了。到了邺地,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晋鄙合对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起手来看一看公子,说:"现在我拥有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是国家的重任。现在(您)却只身前来代替我,怎么回事呢?"想要不听从。朱亥用袖中四十斤重的铁锤,锤死了晋鄙。
公子就统率了晋鄙的军队,约束兵士,下令军中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子没有兄弟的,回家奉养父母。"得到经过挑选的精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军撤退了。于是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界上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和弓箭在前面给公子引路。赵王(向公子)再拜说:"从古以来的贤人,没有谁赶得上公子的啊!"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把)自己与信陵君相比。公子与侯生告别,到达晋鄙军中时,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
魏王因公子偷了兵符,矫诏杀死了晋鄙而大为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魏王会恼怒他)。击退秦军救了赵国以后,(他)就让部将率领大军撤回魏国。公子自己与门客留在赵国。

侯赢 - 与信陵君
一、信陵君与侯赢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
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弟弟,贵为公子,而侯赢不过是夷门守门人而已,出身就决定了他们其实在人格上开始就不是平等的。这点从作者的叙述也能看出,作者认为信陵君为人能“仁而下士”,一个“下”字就足见信陵君和士人交往是委屈他了,也足见他与士人地位的不平等。
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地位尊贵的公子与贫贱的士人之间会不会有平等的友谊?也许有,但信陵君和侯赢不是。诚然,信陵君对侯赢确实不错,“欲厚遗之”,“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赢故意在市井访问朋友朱亥,“公子颜色愈和”,但信陵君是有目的的,好比是储蓄,到时候会让“你把你吃我的吐出来”的,当他要带着宾客车马去和秦军拼命的时候,侯赢没有跟着前往,他就“心里不快”,言外之意,侯赢这时候理所当然的应该有所表现,有所回报,可见,他们之间从来就没有过无功利无欲求的人格平等。
二、信陵君与侯赢的人生目标不同。
信陵君肩负着保全国家,强大国家的责任。就是在他躲到赵国十年以后,魏国有难,他又从赵国借兵去解除国难。而在侯赢,人生的意义无非是遇到能赏识自己的人,能重用自己的人,现在他找到了,出足了风头,信陵君曾经“遍赞宾客”,也在关键时刻为信陵君献出了窃符救赵的良策,可以说他的人生价值已经实现了。从这个角度讲,侯赢有死的道理,信陵君也有不死的理由。
如此看来,古人说的知己也许本来就是单方的。如果多说一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这些士人的可悲之处。

侯赢 - 人物分析
隐者,有志者
侯赢是一位“隐士”“为大梁夷门监者”,即魏国都城的守门之人。这是一个经过精心选择的职业:其一,“监者”是当时社会上地位最低、最为贫穷的职业,《韩非子·五蠹》中所谓“冬天穿着动物的毛皮,夏天穿着粗麻做成的衣服,即使地位低微的守门之人也不比他(大禹)差”(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也),这是以“修身洁行”为人生信念的侯赢最为理想的生存方式;其二,夷门是魏之国都大梁的东门,各色人等进出之要途,信息非常畅通,侯赢以此为隐居之所,实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信陵君救赵时,侯赢不仅知道“调动魏国大将晋鄙军队的兵符一直在魏王的卧室内”(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室内);而且知道“如姬最受魏王宠幸,进出于大王卧室之中,有办法偷到兵符”(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更知道信陵君曾有恩于如姬,“如姬为信陵君而死,绝不会推辞”(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由此可见,侯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隐者,而是一个胸有韬略却一直未能找到施展抱负机会的有志者。

人生价值
侯赢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当他发现信陵君确是一个仁而下士且不乏义勇气概的政治家,觉得自己韬光养晦待机而发数十年深埋心底的夙愿终于可以实现了。但处事谨慎的侯生并没有急不可耐,而是沉着冷静地处理着这个关乎自身人生价值的大事。先是用一系列戏剧化的近乎刁难的行为进一步试探公子的为人和品性,然后是一番滴水不漏的解释使魏公子深受感动。“欲擒故纵”法的娴熟运用使得“侯生遂为上客”。不久,秦赵战争爆发。岌岌可危的赵国心急火燎地求救于魏,而秦国的威胁、魏王的怯弱、平原君的责备,让身无兵权的信陵君左右为难,此时侯赢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终于来临了。他在运筹帷幄中,一个大胆的计划终于酝酿成熟:盗取“兵符”“北救赵而西却秦”。这个计划与其说是对主人的忠心耿耿,倒不如说是利用信陵君来成全自己的雄心大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功业传后世啊!这正是侯生埋藏在心底几十年的愿望和心声,几十年来,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眼看就要赍志而没,饮恨黄泉,没想到,苦心人天不负,瓦釜以久,大器晚成,还有什么好牵挂的呢?一生能完成这样一个杰作,还有何求呢?古代功成身退的例子很多,只不过侯生退得更彻底。他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留给了自己,他走得那么干净利落,那么沉着洒脱: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吧。几十年啊,为什么要顽强地活下去,不就是有一桩心愿未了吗?由此,我们联想到司马迁的忍辱负重“苟且偷生”,正是要著成信史,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啊!  

侯赢

这位“修身洁行数十年”的世外高人,其毕生追求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准则,为之付出生命而在所不惜。信陵君对自己的礼遇为自己人生的升华提供了机遇,为自己实践自己理想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所以侯赢必须牢牢地把握好这一机会,用生命来实现自己毕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生价值的体现。

自刭原因
可以想象,当司马迁写到“侯生果北乡自刭”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潮澎湃啊!我们甚至进而想到,一个人为什么还不去死呢?因为他有牵挂;一个人为什么还有勇气活下去呢?因为他有希望……  

大凡一种文化能够传世万代,总有激发在此文化圈内人的创造力,使其中精英能够从中获得不息的创造动力,为了这种文化而终极追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当他们付出这样的代价的时候,他们的肉身也许会消失,但是那个时刻,他们却获得了永生和不朽。为了这种悲壮与伟大的一刻,多少人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等待,他们面对这短暂生命的态度,是一种向死而生的豁达,但是在这种等待的过程中,却背负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生命之重。  

侯赢苦苦等待一生的东西不就是要获得这样让历史铭记的机会吗!为了这一刻,他可以甘心做看守城门这样卑贱的事情,他可以在信陵君这样的国家重臣面前不为所动,我行我素,他有他的追求和志向。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平生志愿没有任何作用,在他看来都不过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哪怕是国君将相!  

也许是上天被侯赢的诚心所打动,也许是上天才真正地了解他的需要,最终就因为他的一个计谋,才有了历史上“窃符救赵”的奇谈,与其说侯赢造就了“窃符救赵”,不如说是“窃符救赵”成全了侯赢,侯赢最终在司马迁的史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永不消失的浪花。理解侯赢,就理解了中国的文化,就把握住了华夏的文化命脉。侠客行
[ 唐 ] 李白

原文
译文对照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唯大英雄能本色真名士自风流}】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

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迅疾。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

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像扬雄一样,在书阁里研究《太玄经》到老,而一辈子无所作为呢?



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飒沓:迅疾的样子。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

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三杯”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烜赫:形容声名盛大。大梁城: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太玄经: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TAGS: 历史人物 社会科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4 08: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茶馆 056:谜中谜 妙玉谜踪
红楼梦前
红楼梦前
悟语 钟卫壮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历来,有官爵才能建家庙(在红楼梦中栊翠庵似是贾家家庙)。万寿庵在江宁织造署的左侧(东侧),是曹寅专门为康熙南巡,方便宫眷礼佛而设。所以万寿庵虽小而特精致。虽然庵内佛像较小但雕塑十分精美。佛堂柱子两侧上有一幅竹雕竖匾对子:“日日念南無阿弥陀佛, 时时咏唵嘛咪叭呢吽”,横匾也是竹雕的“佛佑万寿”四个大字。

万寿庵花园中还有一棵菩提树。万寿庵、水月庵两处所种菩提树均是曹寅奉康熙旨意而种。

康熙五十年七月初四曹寅奏折云:“菩提子......两处所种,亦俱于六月内各出一颗。”菩提子乃菩提树种子。释迦摩尼是在菩提树下涅槃成佛,故被称为佛家圣树。

《红楼梦》中常提起水月庵、栊翠庵(栊翠庵即所谓曹頫家庙万寿庵的原型)。清中期地图中,“万寿庵、水月庵”在江宁还都真有。

万寿庵茶室也十分雅致,茶室取名:“静心茶舍”。茶室里还有一幅对子:“品茗悟道菩提下,闻香听禅佛堂上。”

禅茶是僧尼供佛、待客、自饮、结缘、馈赠的必备之物。茶室是僧尼待客、自饮、结缘的地方。妙玉常在茶室招待前来礼佛的曹李夫人等太太、小姐们,还招待过前来小坐的曹頫和他的姐妹们。

茶道源出于佛院,自带三分佛气。与其说妙玉茶艺精湛来自茶税官家庭,毋宁说来自佛门;与其说妙玉出身富贵官宦家庭,毋宁说她出身佛门。

《红楼梦》第十八回提到,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曾经买了许多替身儿出家,皆不中用,到底还是在三岁时,在苏州玄墓山蟠香寺出家,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是带发修行的。

从妙玉六岁那年起,邢岫烟与她做了十年邻居,只一墙之隔。她在蟠香寺修炼,岫烟家原寒素,赁的是她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她庙里去作伴,所认的字都是她教的。二人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

那年,曹府改造西园,预备康熙南巡。曹李夫人侫佛,被妙玉的佛学修为所折服,因而下帖请她进曹府,入住万寿庵。

妙玉特欣赏宋代姑苏大诗人范成大的一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是对权贵的蔑视和对人生的感悟。妙玉自称是“檻外人”。

范成大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与曹雪芹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有异曲同工的禅意。

妙玉虽出身苏州官宦家庭,但她三岁出家,父母早亡,自小由极精演先天神数的师父带在身边养大,在她的人生经历中,佛教背景比家庭背景重要。妙玉十分珍视与师父、岫烟一起生活在蟠香寺的日子,大约十四岁时就开始精心收取寺里梅花上的落雪,用青花瓷瓮收着,埋在地下,珍藏多年总舍不得吃。在《红楼梦》四十一回中她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

在姑苏名胜中,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去处,叫玄墓山。玄墓山位于苏州吴县西南部太湖之滨,又名邓尉山(北峰称邓尉,而南峰称玄墓),高二百三十一米,为苏州第六高峰。

据《光福志》记载:“东晋时期,有位青州刺史叫郁泰玄,晚年隐居于此,死后葬在这里。”相传郁泰玄性仁恕,墓葬之日,有数千只燕子衔土来堆其墓。因此,玄墓既是指郁泰玄的墓,又指是燕子(玄鸟)衔土而葬的墓,山由此而得名。

唐寅在《玄墓山记游》一诗中曾云:“玄墓名山久注思,少携闲伴是春时”,可见其享盛名久矣。这里曹雪芹借托又一个姑苏人氏妙玉之口,点到了一个不大为常人所知的姑苏名胜,就这一点,也可见曹頫、雪芹对姑苏的熟悉。

玄墓山上盛开梅花,这也是确实的。明清就有好多人题咏过。如唐寅在上述《玄墓山记游》诗中就有“隔窗湖水坐不起,塞路梅花行转迟”之句,可见梅花之多,把路也塞了。

此外如明代王樨登《探梅过玄墓》诗中有“桥外花开日,分明雪作图。不将他树杂,未有一家无”之句,清代江苏巡抚宋荦(luo)《过玄墓看梅》诗中也有“崦里梅花放,人家酒多”之句,说明玄墓梅花,名不虚传;而收梅花上的雪以为炎夏之饮,这是南方人一直有的习惯。

雍正五年底、六年初,隋赫德奉旨抄检曹頫家。

万寿庵既是曹家的家庙。又是圣祖康熙南巡时必来礼佛之处。所以隋赫德一来抄家的需要;二来要瞻仰圣祖圣地,故必来万寿庵。

妙玉一早坐在佛堂蒲团上诵经。一大早,大批兵丁闖入家庙,妙玉只是睁开眼望了他们一眼,又闭上眼,继续念经。

兵丁们在后院的柴房里,搜到一对高大的鎏金狮子。隋赫德接到通报,急急赶到后院的柴房。

隋赫德急令兵丁拨开柴房里堆放高高的柴禾,只见一对金光闪闪的巨大鎏金铜狮,赫然呈现!隋赫德连忙叫来妙玉和原来织造府的管家,审讯金狮由来。妙玉只称每日里念经礼佛,毫不干预俗事。倒是管家,还没问他,便哆哆嗦嗦地招出了金狮的由来。

原来是雍正的死对头九阿哥胤禟,于康熙五十五年遣护卫常德到江宁铸就,后因“铸得不好”,交于曹頫,寄顿庙中。鎏金铜狮,是皇家专用的,私铸、私用是“逾制”是要杀头的。

隋赫德顿时把万寿庵内妙玉等所有尼姑,赶出万寿庵。封了山门等候处置。万寿庵从此衰落、荒芜。

隋赫德立即上褶,向雍正皇帝报告鎏金铜狮一案,等候发落。

看客们对于《红楼梦》中来无影去无踪的妙玉十分疑惑,这是由于:

首先,带发修行的妙玉,有那么多的古玩奇珍在栊翠庵,诸如“瓠爮斝”(ban pao jia又有二行小真字“晋王恺珍藏”)。还有“杏犀䀉qiao”“绿玉斗”“成窑五彩小盖盅”“官窑脱胎填白盖碗”“鬼脸青”等。这一点非常令人感到不解。特别是在宝玉讲妙玉给他斟茶的绿玉斗是个俗物时,妙玉的表现更让人震惊,他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贾府是什么人家?“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现在又是“鲜花着锦、烈火喷油”时,富甲一方,仅次于王公贵族。妙玉说他家都拿不出“这么一个俗器”,表明她的来历和身份非同一般。她应是准皇室的人,只有这些珍奇古玩才能和她的身份地位相称。妙玉卧室的陈设,决不亚于秦可卿卧室的水准!

其次,玄墓山上并没有妙玉提到的蟠香寺,玄墓山上只有天寿圣恩禅寺(此事,《红楼梦》的苏州看客,岂不一眼看穿?而且天寿圣恩禅寺今犹在。)。唐天宝年间建天寿禅寺,宋宝祐年间又建圣恩禅院,为上下道场。元天顺元年(1328)幼主阿速吉八敕赐“圣恩禅寺”匾额。明太祖赐御制《居山图诗文》一轴。清圣祖康熙帝南巡时曾二次驻跸在此,宿四宜堂,御书“松风水月”四字额以赐。作者写妙玉曾在根本不存在的“玄墓蟠香寺”修行是有深意的,是否在提醒读者,妙玉原来就是在“圣恩禅寺”修行的。康熙帝南巡时曾二次驻跸圣恩禅寺,妙玉原型与康熙可能有不一般的关系。妙玉是否与秦可卿一样“来路不明”?

第三,“蟠香寺”,“蟠”是形容龙盘伏状态。“蟠虬整雕竹根”也是雕龙盘伏在竹根上的意思,还有“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在古代,龙是天子的象征,有龙纹的这些东西要么是皇宫里用的,要么是皇上赐给特别亲近的人。贾府就有皇家赐的“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一般人是不能用也得不到这些东西的。这更加深了她与秦可卿一样与皇家有密切关系的嫌疑!

第四,即使是带发修行的尼姑也应该“心如止水”,但可见妙玉还心起波澜,不忘红尘。难道“妙玉”也有难言之隐么?

通行本《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还有“活冤孽妙姑遭大劫”一章。妙姑不会太“简单”,雪芹对“真事”还隐瞒了不少?

妙玉究竟是何人?莫非是第二个“秦可卿”不成 !?

《石头记》80回甲戌脂批本,好像还没来得及写出妙玉的结局。

《石头记》108回癸酉本,第一百另二回 《冷惜春甘伴青灯佛,洁妙玉泥陷瓜洲渡》话说“妙玉自那回离了贾府往东路而来,经过常熟”后又“便连日去往瓜洲”。在瓜洲遇到一群无赖和尚骚扰,“妙玉和侍女逃回庵里”。“听得谯楼打了五更,身上有些寒气。忽听见窗外一响,觉得一股香气透入卤门,便手足麻木不能动弹,口里也说不出话来,心中更自着急。只见几个和尚拿着口袋进来,此时妙玉心中却是明白,只不能动,和尚将妙玉抱起装入中......”妙玉被辱、被逼接客,后年长色衰,青丝变白,孤独老去......。

在癸酉本第一百另八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发布情榜,妙玉终获“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六名:“情隐-----妙玉”。

在癸酉本第一百另八回还有一段文字,是妙玉归于“情隐”的理由:“金玉仙质,孤僻傲俗,壁立万仞,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风,故曰情隐。”

《红楼梦》120回通行本,第一百十二回《活冤孽妙姑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话说,老太太仙逝,灵柩送至铁檻寺安灵。

“妙玉一人在蒲团上打坐”......“岂知到了五更,寒颤起来,正要叫人,只听见窗外一响。......觉得一股香气透入卤门,便手足麻木不能动弹,口里也说不出话来,心中更自着急。只见一个人拿着明晃晃的刀进来。此时妙玉心中却是明白,只不能动......。那知那个人把刀插在背后,腾出手来将妙玉轻轻的抱起,轻薄了一会子,便拖起背在身上。......”。

“不知妙玉被劫或是甘受污辱还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难妄拟。”

从两个版本的《红楼梦》看妙玉的结局,大致相同,有些字句竟一字不差,看来可能有传承关系。但妙玉的结局都不好,大概与曹雪芹在“太虚幻境”“花名册”上对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有关。

总之,妙玉是来无影去无踪,与秦可卿一样,耐人寻味。妙玉和秦可卿,是曹雪芹留给后人的一道至今仍未破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2020.2.18. 发表于知乎网 hlcg 056

预告下篇题目 《红楼梦》与《曹雪芹传》

编辑于 2020-03-13 09: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4 09: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十九日夜极冷【{嫩寒锁梦因春冷//韶华胜极+芳气笼人是酒香//万艳同悲万艳同杯}】
范成大范成大〔宋代〕

谁勒馀寒不放回,春深犹煖地炉灰。乡心忽向灯前动,夜雨先从竹里来。

鶗鴂已如莺百啭,酴醾那复雪千堆。调糜煮药东风老,惭愧茶瓯与酒杯。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c1faf0e6cdcb.aspx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267篇诗文 ► 418条名句
酴醾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植物




酴醾tú mí,花名,又作酴醿、荼蘼。蔷薇科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藤身引蔓,能盘作高架。茎绿色,茎上有钩状的刺,羽状复叶。暮春开花,花色呈红、黄、白等。大朵千瓣,有清香。花单生,背面被柔毛,托叶与叶柄贴生,全缘。伞房花序。花白色,有芳香。果近球形,深红色。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荼蘼是优良观赏花木,多生于海拔500-1300米间的山坡、路边、草坡或灌丛中。主要分布于陕西秦岭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宋人喜爱酴醾,极力称颂,吟咏最多。欧阳修《渔家傲》:“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朱淑真《鹧鸪天》:“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王淇《春暮游小园》:“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酴醾

  • 外文名

    Rosa rubus

  • 别名

    荼蘼,酴醚,悬钩子蔷薇,山蔷薇

  • 双子叶植物纲

  • 类别

    植物

  • 蔷薇目


  • 被子植物门

  • 蔷薇科

  • 蔷薇属

  • 分布地区

    陕西秦岭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 特性

    暮春开花,花白色,大朵千瓣,有清香。藤身引蔓,能盘作高架。耐旱,怕涝。

  • 主要价值

    果可生食或加工酿酒。根含鞣质,可提取栲胶。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炼香精油。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拼音:tú mí

别名:亦作"酴釄"、"酴醿""荼蘼"。

拉丁学名 Rosa rubus 。

释义:酒名。 花名。古书上指重酿的酒。以花颜色似之,故取以为名。

探源:《群芳谱》上说:"色黄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



折叠编辑本段外观
路旁、荒地里、树林里、长了许多开满了白色小花的野玫瑰。浓郁的香味,为『酴醚』的美称。『酴醚』两字的部首都是『酉』字。光是看了这两个字,就要被它香醉。酴醚,能攀著大树爬高二三十英尺,也能长成一大堆,把别的灌木都挤得站不住脚了。是祸患,却也讨人喜欢。它用袭人的香味吸引你。要是跟它靠得近了,它又有那么些刺对付你。酴醚又有酴醾、荼蘼等等别名。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
提到酴醚的旧诗词,最有名的大约要数《千家诗》里,王淇的《春暮游小园》。暮春,什么花都开过了,这时酴醚才开花。王淇的《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

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酴醚花事了,

丝丝天棘出莓墙。

这『丝丝天棘出莓(青苔)墙』可非比红杏出墙。长满了刺的酴醚天棘是『霸王鞭』。

然而,在这么些关于酴醚的诗里,还是清朝诗人厉鹗的七绝最为多情:

漫脱春衣浣酒红,

江南二月最多风。

梨花雪后酴醚雪,

人在重窗浅梦中。

其它好的诗词还有朱敦儒的《朝中措》:

红稀绿暗掩重门,

芳径罢追寻。

已是老于前岁

堪穷似他人?

一杯自劝,

江湖倦客,

风雨残春。

不是酴醚相伴,

如何过得黄昏?

欧阳修的《渔家傲》倒是自在:

三月清明天婉娩,

晴川祓禊归来晚,

况是踏青来处远。

犹不倦,秋千别闲深庭院。

更值牡丹开欲遍,

酴醚压架清香散。

花底一尊谁解劝。

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



每次看了李祁的《青玉案》都蓦然一惊:

绿琐窗纱明月透。

正清梦,莺啼柳。

碧井银瓶鸣玉甃。

翔鸾妆详,粲花衫绣,分付春风手。

喜入秋波娇欲溜。

脉脉青山两眉秀。

玉枕春寒郎知否?

归来留取,御香襟袖,同饮酴醚酒。

黄庭坚

汉宫娇额半涂黄, 入骨浓薰贾女香。

日色渐迟风力细, 倚栏偷舞白霓裳。

酴醾

杨万里

以酒为名却谤他, 冰为肌骨月为家。

借令落尽仍香雪, 且道开时是底花。

白玉梢头千点韵, 绿云堆里一枝斜。

休休莫斸西庄柳, 放上松梢分外佳。


群芳夜宴,麝月得到“荼蘼花签”,为什么被贾宝玉藏了起来?
君笺雅侃红楼2020-09-04 08:32





群芳夜宴掣花签,掣得花签的人,就有对各自姻缘的伏笔。薛宝钗的牡丹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是说她横插介入宝黛姻缘的行为太过不解人意,但事出有因不是她的错,不影响她嫁给贾宝玉后“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品质。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注定是昭君出塞一般远嫁命运。尤其贾探春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更是远嫁后得贵婿做王妃的好结果。
按说贾探春更适合“芙蓉花签”的远嫁之意,之所以她与林黛玉的姻缘都是远嫁,只因探春给林黛玉所取的潇湘妃子,乃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的典故。
闲言少叙,所有掣得花签人都有姻缘结果,却唯有一人完全不知道结果如何,此人就是麝月。
麝月能有花签很令人奇怪,一来,晴雯比她重要的多,晴雯没有花签她却有。二来,薛宝琴也没有花签,麝月还有。这表明麝月的姻缘结果,与贾宝玉相关。


(第六十三回)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麝月掣的“荼蘼花”,一般认为荼蘼是春天最后开放的花。荼蘼花开,代表春天花事结束,也代表春天结束了。很有点菊花“我花开时百花杀”的霸气。荼蘼花终结的是春天的“花事”。


麝月能得“荼蘼花签”,证明她也有姻缘结果。第二十一回脂砚斋批语透露,麝月直到贾宝玉离家出走,一直呆在他身边。贾宝玉抛弃的家中只剩下薛宝钗和麝月两人。
【庚辰双行夹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贾家抄家后,贾宝玉身边只有妻子薛宝钗和婢女麝月不离不弃。像陪嫁的莺儿、贾政看好的玉钏儿都已经不在,袭人也嫁给了蒋玉菡。


贾宝玉之所以会藏起麝月的“荼蘼花签”,就在于花签的隐喻不好。荼蘼花开,群芳离散,仅剩麝月一人跟随贾宝玉。贾宝玉眼睁睁看着却毫无办法,真是《枉凝眉》所说“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这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注:〈枉凝眉〉这段是说贾宝玉,而非林黛玉)
麝月是贾家家生子,跟着主人无可厚非。问题是贾宝玉给不了她未来。贾宝玉和薛宝钗一定也替麝月考虑让她离开,就像袭人、莺儿等丫头。
麝月不离开,证明她是死心塌地坚守着贾宝玉,无论贫贱都愿意追随,其情可感。即便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也有目的,唯有麝月毫无所求。


贾宝玉最后抛下薛宝钗和麝月,出家而去。脂砚斋才说“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他不解释荼蘼花签的内容,也是伏笔对麝月的愧疚无话可说。
麝月跟着贾宝玉和薛宝钗到最后,坚决不嫁外人。薛宝钗也要给她一个名分,所以麝月身份等于是贾宝玉的婢妾。二人的姻缘伏笔要看第二十回贾宝玉替麝月“篦头”那一段。晴雯说他们“交杯盏还没吃,就上头了”,就是暗示二人终究有姻缘之意。
问题是贾宝玉离家出走后,麝月作为贾家最后一人留在薛宝钗身边,势必再不可能离开。
薛宝钗苦等贾宝玉归来,麝月也会陪着等待。这一对主仆才是可怜人。她们的青春就像那荼蘼花,只能眼看着春去了。贾宝玉不提荼蘼花签意思,也是不忍再提。


注:麝月追随贾宝玉其情可感,不过麝月也有争议。“荼蘼花签”还有另一层意思,是她的出现令所有花败落。抄检大观园告密晴雯、芳官、四儿等人的王夫人眼目就是麝月。贾宝玉质疑袭人时,袭人心中一动,想到的也是麝月。而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说的就是麝月与晴雯的对立。
当然,麝月只是完成王夫人交代的任务,有私心,并不是真正害人。这要分开理解。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红楼梦》:麝月抽到“开到荼蘼花事了”签,宝玉为啥把签藏了?2022年02月28日 20:00 新浪网 作者 谈艺录
举报[url=]缩小字体[/url][url=]放大字体[/url][url=]收藏[/url]微博[url=]微信[/url][url=]分享[/url][url=][/url]




  《红楼梦》读到第六十三回,我们可以稍稍回顾一下这连续的九回,即五十五回到六十三回,依周汝昌先生所言,《红楼梦》以九回为一段落,这九回写贾府“衰之始,以凤病,探春代理家政引起嫡庶矛盾深化,集中叙写下层奴仆种种情状。”(周汝昌《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

  (周汝昌像)
  也就是说,这九回连续写贾府的衰败正式开始,而第六十三回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衰败开始”的总结,作者的这份总结写得非常精巧,他用了给“众人齐集,夜宴抽签”的方法(《红楼》的诗词、谜语、签语大多数是作者在用“谶语”的方式预言故事情节,比如这一回每个人抽的花签,实际上是对每个人品格的揭示与命运的预言)。如前面的文字一样,这一回同样是细节很多,无法一一细说,我们着重先说一件事,就是当麝月抽签抽到“开到荼蘼花事了”签之后,宝玉为啥把签藏了起来?

  (戴敦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首先,我们强调一点,作者为了使这次抽签的预言、谶语效应对全书有全面的统驭效果(人全了,才能对每个人的命运都有预言),他安排了众艳齐集怡红院的方式,虽然只是在夜间怡红院私下过生日,但大观园中的女儿悉数被请来:1、袭人和晴雯请来了宝钗和黛玉——两人都推托,被二人再三央求了才来;2、翠墨和小燕再三请了李纨和宝琴;3、袭人死活拉了香菱来。实际上,正在担当管家重任的探春也被请来。
  其他人的签,讨论的文章比较多,我们专说麝月这一段:
  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这个签的核心是签上的文字,先是“韶华胜极”,接着就是“开到荼蘼花事了”,但“在席各饮三杯送春”也至关重要。拿到这个签子,麝月就问宝玉,宝玉马上“愁眉”把签子藏了,为什么呢?
  1、先说“韶华胜极”。“韶华”指美好的时光,经常单指春光。而韶华胜极,自是春光到了繁华的顶点,“物极必反”、“盛宴必散”是常理、定律,鼎盛之后就是衰竭,明慧的宝玉太知道这个道理了。贾府之前的境况是“烈火烹油”,是“繁花着锦”,而近日宝玉所见,加上黛玉的提醒,已经让他开始考虑贾家“败象”,甚至已经让他在脑子里起了自己和黛玉经济紧张的假设,他大概隐约感到了省亲是贾家繁华的顶点,达到顶点之后的贾家必然走向衰败,于是,当宝玉看到这个“韶华盛极”的“极”字时,他也许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心头,这是他把签子藏起来的第一个原因。

  ( 孙温·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2、再说“开到荼蘼花事了”。“开到荼蘼花事了”出自出自宋代王淇的诗《春暮游小园》,原诗四句为:“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荼蘼花,又名“酴醾”、“佛见笑”等,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空心泡的变种。株态直立或攀援灌木,高2-3米,众花之中花期最晚,是春天最后开花的植物,荼蘼花开了也就意味着百花凋残,春天结束了。荼蘼花在很多佛教著作中都有提及,但是它并不是“彼岸花”(曼珠沙华),却与彼岸花有相近的花语,都代表分离与再不相见。

  (荼蘼花开)
  荼蘼花是“末路之花”,它的绽放既可以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也可以表示感情的终结,也预示着人们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而宝玉是个喜欢春天的人,他有“喜聚不喜散”的个性,他不喜欢春天结束,他希望盛宴常逢人常聚,所以,当它看到麝月抽到这个花签时,马上“愁眉”将花签藏了。实际上,荼蘼花开之际,正是宝玉生日日期的当季之花,是真正的暮春之花。因此,花签上配合的才是“在席各饮三杯送春”,盛宴上的欢乐终难抵“必散”的结局。

  (盛宴上的欢乐)
  而“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实际上是又一次的饯春与送春。这是大家最后一次对春天深情的挽留,但谁也逃不脱“春尽红颜老”的命运。你看,夜宴过后第二天,故事陡转——马上就是贾敬之死,贾府迅速衰败。因为王淇的诗里早写了“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来自上天(或者最高处掌权者)的棘手之事纷至沓来。
  或许正是读懂了荼蘼的花语,宝玉立即“愁眉”,并赶紧把签子藏了起来,这是宝玉藏起签子的主要原因。
  3、为什么是麝月。麝月在怡红院其实很重要,她兼具了袭人与晴雯的品格,也兼备了两人的性格,她能像袭人一样温柔周到(宝玉说她“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又能比晴雯更通世情,善于吵架,怡红院四大丫鬟“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唯有麝月是唯一一个见证了贾府的走向衰败的全程、目睹了女儿的薄命命运的人。

  (麝月)
  依照后四十回的续书,我们可以猜想出曹雪芹原书的情节:麝月很可能是留在宝玉身边直到最后的那个丫鬟。因为袭人出嫁时交待要宝玉“好歹留着麝月”,袭人太了解宝玉了,当袭人离去,宝玉再也不敢离开麝月,否则他可能无法生活,甚至无法生存。麝月不显眼,如荼蘼花一样普通,她开在篱边道旁,她有旺盛的生命力与超强的适应力,同时也是春天必须的景色,当然也是春天最后的景色,所以,看到宝玉最后出家,走向“白茫茫一片大地”结局的人,也该有她。


  (麝月与芳官干娘吵架)
  麝月有这样的结局是合理的,因为麝月是最适合留在宝玉身边度过最后时光的人,因为她既有生活能力,却又不乏温柔情怀。
  再有,麝月的名字可能出自《玉台新咏序》“金星与婺女争华,麝月共嫦娥竟爽”一句,这里的“麝月”本指月亮,也可以指代镜子。《红楼梦》一书之中,镜子是个重要的意象,麝月起这个名字兼用两意,她既是温柔而慈悲的“月亮”,又是冷静而清明的“镜子”,她是来照贾府的荣枯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抽到“荼蘼”花签的人,一定是麝月,也必须是麝月。

【原】红楼梦:“开到荼蘼花事了”,麝月抽到荼蘼花签有什么寓意? 君笺雅侃红楼 2019-11-18   |  2338阅读  |  1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开到荼蘼花事了”,麝月在第62回抽到了最不吉利的“荼蘼花签”,至此《红楼梦》风格急转直下,大观园也迎来了致命转折。随着贾母查赌,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薛宝钗搬走,迎春出嫁……最终一败涂地。麝月成了大观园群芳的“关门人”。这就是麝月的最大意义。

(第63回)湘云便绰起骰子来一掷个九点,数去该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贾宝玉八个大丫头,麝月仅排第四,在袭人、茜雪(媚人)、晴雯之后。不同于袭人、晴雯贾母所赐,麝月和其他几个丫头都是王夫人安排照顾贾宝玉的人。她能留到最后,对应的就是“开到荼蘼花事了”。
宋代王淇有诗《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王淇的诗从梅花、海棠到荼蘼借由春天的花季从始至终,讲述了荼蘼花开后花期结束。不是没有花再开,而是鲜花的繁盛季节过去。

《红楼梦》群芳以花为媒,命运都以鲜花为媒介,以感、以憾。麝月掣得“荼蘼花签”,就像黄巢做《菊花诗》一般,“我花开时百花杀”。黄巢诗文虽霸气,可荼蘼花却只有萧索和无奈。贾宝玉将麝月的花签藏了起来,“愁眉”不解,预示麝月此签不吉。曹雪芹对此也根本没多解释,但正因此,让麝月作为王夫人眼线,将晴雯日常告诉王夫人致使晴雯被撵的线索暴露出来。
八十回后,晴雯已死,袭人在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后,被嫁蒋玉菡,唯独留下了麝月。麝月留下没什么稀奇,她本是贾家家生子,就是贾家人。据脂砚斋批语,袭人出嫁前有“好歹留着麝月”一说,贾宝玉也听从袭人之意,留麝月到最后,直到他抛妻而去麝月都一直在贾宝玉身边。


怡红院一二十大小丫头仅剩麝月一人,大观园上百的丫头,也仅剩麝月一人。麝月“荼蘼花”终结花事一说实至名归。

麝月本人是没有能力终结终结大观园的,但她可以终结晴雯。王夫人撵走晴雯时就说:
(第74回)“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
(第77回)“这也是个不怕臊的。他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王夫人的话证明怡红院贾宝玉身边有一个她的“卧底”,将怡红院的大小事随时汇报王夫人。贾宝玉在晴雯被撵后质疑袭人,袭人当时“心中一动”,并非心慌意乱,而是猜到“卧底”之人的心理活动。细数贾宝玉身边人,唯有不显山不露水却厉害至极的麝月符合“卧底”气质。

晴雯被撵至关重要的暗示是“撕扇子”。扇通散,“开到荼靡花事了”,本就隐喻终有一散。晴雯将隐喻她被“撵走”的扇子撕掉,撕了谁的扇子代表谁与她被撵有关。她主要撕始作俑者贾宝玉的扇子不奇怪,为何又单单撕了麝月的扇子?曹雪芹如此写,分明预示贾宝玉和麝月是晴雯被撵的直接责任人。
麝月是月,晴雯是霁,晴雯的判词第一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分明写出麝月与晴雯难并立,晴雯被撵的最大受益者是麝月。贾家抄家令人想不到,如果不抄家,麝月默默的耗走了所有人,确实是“有本事的”。而晴雯被撵后惨死,开启了大观园群芳离散的开始,契合“开到荼蘼花事了”的隐喻。麝月作为王夫人“卧底”,她未必有心害人,不过日常汇报工作,却酿成了严重后果。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






[url=]+关注[/url]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
共 5862 篇原创


“小人物”麝月抽到“荼蘼花”,她在《红楼梦》里还藏着什么秘密
播报文章



飘雪的日子
关注


2020-11-30 11:14









在第六十三回里,贾宝玉过生日,“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宝钗掷出的花签上是牡丹,探春是杏花,湘云是海棠,香菱是并蒂花,黛玉是芙蓉。而麝月掷出的花签是荼蘼花,上面写着“韶华胜极”四个字,还有一句旧诗,写的是“开到荼蘼花事了”。麝月问:“怎么讲?”宝玉皱皱眉儿,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罢。”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显然,麝月这支花签上面写的不是什么吉利话儿。“韶华”指的是一个人的青春年华,“胜极”则说的是人这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已经到达了巅峰,颇有盛极而衰的意味。所以宝玉才皱了皱眉,把花签给藏起来了。




荼蘼花,是花期最晚的一个品种。苏轼曾写过一首诗,里面就提到过“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而荼蘼花开的时候,就意味着春日不再,暗合了《红楼梦》里那一句“三春过后诸芳尽”。签语那一句“开到荼蘼花事了” 是南宋诗人王淇《春暮游小园》里的一句诗,更加点明了良辰美景即将告终的宿命。
荼蘼花的颜色像黄酒,所以这种花也叫做“酴醾”。大家记不记得宝玉给蘅芜苑作过一副对联:“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酴醾梦也香”?酴醾是古时候四川一带用荼蘼花熏香或者浸渍的酒,宋代《礼志》当中有过记载:把一种叫做“木香”的香料研碎成细末放进酒瓶里,然后把酒瓶密封起来。到了喝酒的时候,在酒里撒上荼蘼花的花瓣,这时,酒香徐徐飘来,跟荼蘼花香非常相似。经过这样的对比和分析,我们也就能够认定:麝月就是陪伴宝玉到红楼梦尽的女子。




大家还记得在第二十回里,宝玉给麝月篦头的情节吧?就在这一段文字旁,脂砚斋写了一段批注:“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
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 而贾府落魄之后,以往侍奉的仆人都离开了,大观园里的诸芳也都流散天涯了,袭人也离去了,这段脂批就更加印证了,麝月那时依然陪伴宝玉左右。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我们在前文分析了,“麝月”的名字不仅仅是一面镜子,它还跟“风月宝鉴”有很大关联。风月宝鉴实际上有正反两面,这个在《红楼梦》第十二回里贾瑞重病的那一段已经交代清楚了。庚辰本的双行夹批里,脂砚斋还留下一句“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梦里人”。麝月既然是镜子,又跟风月宝鉴有关,那么她应该就是一直默默在映照着贾府衰败的人物,是曹雪芹苦心安排给读者透露红楼终会梦尽的讲述者。
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当中,宝玉在薄命司看了“金陵十二衩正册”后,闻到过一缕幽香: “此香乃尘世所无,尔如何能知!此系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 而后来小鬟捧上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又问这茶叫什么名字。警幻告诉他:“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了,名曰‘千红一窟’。” “群芳髓”是薄命女子的骨髓制成的,而“千红一窟”茶则谐音“千红一哭”。宝玉此后又品尝过一种酒,叫做“万艳同杯”,谐音“万艳同悲”。再联想到麝月的花签“开到荼靡花事了”,不由得恍然大悟:原来,曹公在开篇时早早告诉了读者结局,而书中又穿插了一面镜子,再次提醒读者:“高楼凌云梁渐朽,西山日薄暗已生”。
回想秦可卿去世之前,曾经托梦给王熙凤几句话:“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中”。再读麝月的“开到荼蘼花事了”,不禁令人幡然感叹!

韶华胜极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文学相关




韶华胜极,汉语成语,拼音是shao hua sheng ji,意思是指美好的春光,也指美好的青春年华。韶华胜极说美好的春天到了尽头。出自《红楼梦》。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韶华胜极


  • 拼音

    sháo huá shèng jí


  • 词性

    形容词



  • 含义

    美好的春天到了尽头


  • 隐喻

    事物到了鼎盛期,过后即衰竭


  • 出处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韶华胜极"意指花事到了尽头,有完结的意思;通常比喻成事物到了鼎盛的时期,过后就是衰竭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写道大观园群芳为宝玉庆寿,饮酒时抽签助兴,其中麝月抽得一支签,签上画了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开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韶华"指美好的青春年华。"韶华胜极"指美好的春天到了尽头。



折叠编辑本段解析

"开到荼縻花事了"出自宋王琪《春暮游小园》,荼蘼、 蔷薇科、落叶小灌木,攀缘茎,茎上有钩状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靡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苏轼诗:"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任拙斋诗:"一年春事到荼靡。"王琪诗:"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开到荼蘼花事了,意为荼蘼花开时,春天那些五色斑斓,美艳不可方物的各类花儿,都悄悄地把喧嚣让给即将到来的如火夏天。诗中感叹春光易逝,好景不长,用此句来写麝月,不是吉言,因为麝月问宝玉怎么讲时,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你看宝玉是"愁眉",说明签象不好,忙将签藏了,是怕有人思考出来,不小心说漏了嘴反而不美。而春尽花落,群芳凋谢,此句暗示麝月最后的结局也很凄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3:52 , Processed in 1.8640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