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神瑛侍者】朱慈炤=石头记作者//通灵宝玉//补天余石...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2: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听雨
[ 宋 ] 蒋捷
原文 译文对照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释
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唐教坊曲。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

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作者介绍

蒋捷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5: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拼音 译文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标签: 神话情感咏物节日宋词三百首抒怀中秋节景色月亮
出自部编版九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
《别云间》 《朝天子·咏喇叭》 《南安军》 《山坡羊·骊山怀古》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临江仙·夜登小楼,忆洛中旧游》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译文 注释 讲解 背景 知识锦囊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赏析 相关内容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百科详情>>
太常引(赋十四弦)

作者:辛弃疾

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9篇诗文 ► 1692条名句




[url=][/url]




猜您喜欢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唐代〕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url=][/url]
[url=][/url]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url=][/url]
[url=][/url]





言志

唐寅〔明代〕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太常引·西湖烟水茫茫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




《太常引·西湖烟水茫茫》是元代奥敦周卿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着力描绘杭州西湖春暖花开时的美丽风光。全曲既描写了秀丽怡人的自然景观,也表现了人寿年丰的欢乐气氛。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太常引·西湖烟水茫茫

  • 创作年代

    元代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仙吕】太常引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⑴。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⑵。春暖花香,岁稔时康⑶。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词句注释

⑴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化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意。

⑵尽:都是。笙簧:本指用弹片的管乐器,这里泛指演奏器乐或乐声。

⑶岁稔:年成丰收,天下康乐。稔:庄稼成熟。


折叠白话译文

烟水浩渺的西湖波光荡漾,在百顷微风飘拂的水潭上,十里水面飘溢荷香。雨也适宜晴也适宜,更像西施那样无论淡抹浓妆都艳丽无双。一只只画船尾尾相接,欢声笑语,笙歌弹唱,没有那一天不沸沸扬扬。春暖时节百花芬芳,庄稼丰收四季安康。真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这首小令着力描绘杭州西湖春暖花开时的美丽风光。全曲既描写了秀丽怡人的自然景观,也表现了人寿年丰的欢乐气氛,印证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名。此曲运用古诗句入曲了无痕迹,很自然;在语言雅俗与浓淡的处理上,也很妥帖。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奥敦周卿,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详。女真族人。姓奥敦(汉译又作奥屯),名希鲁,字周卿,号竹庵。其先世仕金。父奥敦保和降元后,累立战功,由万户迁至德兴府元帅。周卿本人历官怀孟路总管府判官、侍御史、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佥事。为元散曲前期作家,与杨果、白朴有交往,相互酬唱。今存小令二首,套数三曲。《太和正音谱》列为"词林英杰"。



太常引

韩玉〔宋代〕

荒山连水水连天。忆曾上、桂江船。风雨过吴川。又却在、潇湘岸边。
不堪追念,浪萍踪迹,虚度夜如年。风外晓钟传。尚独对、残灯未眠。




[url=][/url]
[url=][/url]





韩玉 [url=][/url]

韩玉,字温甫,南宋词人,韩玉本金人,绍兴初挈家南渡。毛晋刻入六十家词,称其虽与康与之、辛弃疾唱和,相去如苎萝、无盐。著有《东浦词》,世人又称其“韩东浦”。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认为他与辛弃疾词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稼轩《贺新郎》······与韩玉《东浦词·贺新郎》以“玉”、“曲”叶“注”、“女”,《卜算子》以“夜”、“谢”叶“节”、“月”,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36篇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5: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常引(赋十四弦)
作者:辛弃疾

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a7900666497f.aspx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9篇诗文 ► 1692条名句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猜您喜欢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唐代·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2e73c8b1e52f.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皮日休〔唐代〕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f090d65212f4.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明代·唐寅《言志》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49e33b2a997d.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言志

唐寅唐寅〔明代〕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5: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

警幻仙姑

秦春===香

//杨广//柳湘莲//隋堤柳

暴君杨广是锐意改革的明君, 还是忠于家庭的好丈夫
播报文章




品越传媒冠霖
关注


2021-08-29 10:54



广告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就在他继位的这一年,陈后主病逝。杨广给他定了谥号,叫做“炀”。所谓谥号,就是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他生前的事迹以及表现给予的称号。古代对于谥号的命名有一套完整的约定名称,而“炀”的含义即为“好内远礼,去礼远众,逆天虐民,好大殆政,薄情寡义,离德荒国”。虽然陈叔宝被杨广评为“炀”,但是后世提起“炀”这个字眼,知道陈后主的不多,提起隋炀帝,却是家喻户晓!



公元605年2月,这一年是隋炀帝杨广继位的第二年。出于对如今长安宫城的不满,杨广下令在洛阳修建东都。当然,工部尚书宇文恺是首选人物。作为当时最负盛名的工程专家,他营造过隋文帝时代的大兴宫。他知道隋炀帝建造东都的心理,那就是要富丽堂皇,奢靡享乐!所以他征发了200多万民工,力求将工程的规模造的更加庞大。这些工人日夜施工,在士兵的监视下从全国各地运送建造宫殿需要的材料。有些木材石料,需要从长江以南或者五岭以北等地运送。有时,为了运送一根做主梁的大木,就需要二千人拉。因为路途遥远,许多民工被活活累死在路上。洛阳修建完工后,这座屹立在邙山南麓的的新城规模极其宏大,仅仅城墙的周长就有五十里,而且城内宫殿林立,座座美观华丽。为了方便皇帝游玩,城西专门营建了一座方圆二百里的花园,叫做“西苑”。园内花谢楼宇,亭台假山应有尽有。隋炀帝为了一年四季都能游玩观赏,下令不论如何都要让西苑四季如春!为了进入冬季还能让园中的奇花异草绽放光芒,工匠们想法设法地将彩绸剪成花叶,扎在树枝上。此外,园中还有许多珍禽异兽,以供隋炀帝围猎和观赏!到了晚上,隋炀帝率领着一大波面貌娇美的宫女浩浩荡荡地开往园内,一边奏乐,一边饮酒,宛如神仙一般。



可是,隋炀帝还是郁郁寡欢!他觉得老是待在一个地方特没意思,他想出去游玩!而且哪里好玩就去哪里,他要游遍天下所有的好去处!
在他的记忆里江南是个好地方,这种印象在他征灭陈国之时更加深刻!隋炀帝突发头脑风暴,“这个年代走陆路是遭罪,不如坐船!对!如果开条大河连接几条必经的江河,然后坐上船顺流而下,那感觉一定棒极了!”于是,隋炀帝在东都刚刚建好不久又下发了诏令——修运河。刚刚回家的老百姓炕头还没坐热乎就又被征集回来干活!这条运河从洛阳西苑开始,一直到淮水南岸的山阳(江苏淮安),名为“通济渠”。与此同时,隋炀帝又接着征发了十余万淮南百姓,疏通从山阳到江都(江苏扬州)的一条古代人工运河——邗沟(春秋吴王夫差所开)。随后,隋炀帝又继续征发民工开挖南通黄河北到恢郡(今北京)的“永济渠”和连接京口(镇江)到余杭(今浙江杭州)的“江南河”。最后,隋炀帝将这四条运河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贯穿南北,全长1800公里的大运河。



公元605年,运河刚刚开通,隋炀帝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宫嫔内臣以及内侍僧尼一行二十万人下了江南。最前面的是隋炀帝和萧皇后分乘的两条四层高的大龙船,接着是宫嫔、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乘坐的几千条彩船,紧接着后面又航行着满载卫兵和武器的大船。上万条大船在运河上一字排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绵延二百余里!当然,龙舟如此庞大只是靠撑是不行的,那时还没有发动机,首选的方法就是用人在岸上拉!据记载,当时仅仅被征发来的纤夫就有八万之多。而且为了监视纤夫与展示皇家威仪,两岸还有庞大骑兵队!浩浩荡荡的船队出发了,白天河面以及两岸彩旗招展,夜晚船队灯火通明,鼓乐喧天!队伍如此庞大,后勤问题是首要难点。为了满足口福,隋炀帝下令两岸的五百里之内的官员要为朝廷献上珍贵食物。官大一级压死人,皇帝压官员,官员只能压老百姓,许多人因此倾家荡产!州县的官员搜集完食物一送就是数百桌。这些食物,不仅皇帝吃不了,那些保持身材的妃嫔更是难以消化!最后,吃不完的食物被就地挖坑埋掉。



到了江都,隋炀帝又腻了。他又下令返回洛阳,而且这一次不坐船,要用11路回家!于是,官员立即置办车马仪仗,制定百官仪服。为了找到装饰用的羽毛,老百姓被强迫四出捕捉野兽。完不成任务的只好高价去买,最后买一只野鸡的羽毛就需要十匹绢的代价。回到洛阳第二年,隋炀帝又打算去北方边塞游玩。为了顺利北上,隋炀帝征发河北十郡百姓为他开凿太行山,打通道路。北上的时候,沿途的官员要按例供奉食物。凡是食物精美的,升官!如果食物粗糙,那么供奉食物的官员不仅要被降职,还要被发往供奉精美食物的官员手下学习深造。后来,郡县的官员不管三七二十一,夺过老百姓的口粮制成精美食物争相供奉皇帝!同时,隋炀帝巡视北境之时又征发了一百万百姓修建长城






临行前,官员手捧奏表跪在隋炀帝面前,百般劝谏皇帝不要放弃根本!隋炀帝大怒,立刻下令将其斩首示众!
公元617年十一月初九,李渊攻克长安。公元618年四月,宇文化及兵变,隋炀帝被缢杀。传国二帝,存在37年的隋朝灭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5: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张可久张可久〔元代〕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脂粉塘水在雪景间流淌,仿佛在洗濯当年宫女雪白的肌肤,使我一早起来,就激起了作诗的愿望。
白雪茫茫,何处寻西施的遗影?但见垂柳挂满了冰雪,像鬓发添上了白霜。
井口堆雪像舀满了银子,梅园的雪粉还沾着芳香,高高低低的屋顶上,堆积着美玉,上下闪光。
我把白居易的诗作吟唱,眼前浮现着当年吴王夫差的富贵景象。

注释
姑苏台:一名胥台,在江苏吴县西南姑胥山上,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与西施作乐于上。
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
索:应当。
匙:此作动词,舀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小令题为《姑苏台赏雪》,一开始却从距台有数峰之隔的“断塘”述起。“断塘”即脂粉塘,元林坤《诚斋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乃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凭这个处所,已足与同样因西施缘故而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洗凝脂”意含双关,它已暗点出“雪”的影响,实是因断塘塘岸的积雪白如凝脂,而联想起西施当年在此洗浴的景象。由此语激发起诗情和游兴,引出“觅西施”;再由觅西施不得,但见柳树积雪如“萧萧鬓丝”的怅惘,领出姑苏台的登临。这种针线细密、接笋无痕的布局,不仅预先交代了姑苏台外围的雪景,而且也表明作者“赏雪”并非单纯的冬令游览,而是“怀古”寄托的表现。

  下片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曲上阙预先交代了姑苏台外围的雪景,表明作者“赏雪”并非单纯的冬令游览,而是“怀古”寄托的表现;下阕正面转入赏雪,生动绘现姑苏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这首小令描绘了姑苏台美丽的雪景,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的感叹,将他的失落感表现得非常隐婉,有一种“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意味。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a56fa849ea37.aspx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 249篇诗文 ► 187条名句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猜您喜欢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阑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晴。——元代·贯云石《殿前欢·隔帘听》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2601e27ef471.aspx
背诵注释译文
殿前欢·隔帘听

贯云石贯云石〔元代〕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阑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羊续高高挂起,冯苦苦伤悲。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元代·周德清《沉醉东风·有所感》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36723633b9c9.aspx
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沉醉东风·有所感

周德清周德清〔元代〕

羊续高高挂起,冯苦苦伤悲。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都门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发伧父。酒微醒曲榭回廊,忘却天街酥雨。〔幺〕晓钟残红被留温,又逐马蹄声去。恨无题亭影楼心,画不就愁城惨处。——元代·冯子振《鹦鹉曲·都门感旧》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9ee4358a87f3.aspx
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鹦鹉曲·都门感旧

冯子振冯子振〔元代〕

都门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发伧父。酒微醒曲榭回廊,忘却天街酥雨。
〔幺〕晓钟残红被留温,又逐马蹄声去。恨无题亭影楼心,画不就愁城惨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22: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宋 ] 李清照
原文 译文对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08: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阁
僧志文〔宋代〕

杨柳蒹葭覆水滨,徘徊南望倚阑频。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岚积远山秋气象,月升高阁夜精神。
惊飞一阵凫鹥起,莲叶舟中把钓人。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和芦苇长满河边,靠着栏杆频频向南望去。
时光飞逝好像飞鸟掠过一去无踪,世事变化就像下棋一样局局翻新。
远山云烟袅袅一派秋天景象,明月升上高楼,夜晚显得格外清新明亮。
突然一群水鸟飞起,原来是莲叶中小船上垂钓人不小心惊醒了它们。

注释
水滨:岸边。
阑:栏杆。
年光:年华;时光。
凫鹥(fú yī):凫和鸥。泛指水鸟。

猜您喜欢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宋代·张炎《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1a9ebb0f0c5a.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张炎张炎〔宋代〕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短笛横吹 一作:吹笛风斜)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宋代·黄庭坚《牧童诗》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705ee4ad5c5f.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牧童诗

黄庭坚黄庭坚〔宋代〕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短笛横吹 一作:吹笛风斜)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一望 一作:立望)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宋代·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1d3eebfe47d2.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曲玉管·陇首云飞

柳永柳永〔宋代〕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一望 一作:立望)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09: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木石前盟
yukil..2014.09.26分享举报
1个回答
srwivy
2014.09.26
满意答案
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木石前盟”的由来  《红楼梦》中贾宝玉念念不忘的“木石前盟”预示着什么?表示他和林妹妹前生有缘,林是木,宝玉为石,林妹妹要以一生眼泪还他的恩情。

揭开《红楼梦》里“木石前盟”仙缘故事的神秘面纱 (2016-06-12 08:23:06)
标签: 红楼梦 人文 眀朝历史 史话 崇祯分类: 人文

揭秘《红楼梦》的缘起故事。

  书中借僧人之口说:「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便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三百多年来无数人解过,可惜都没解对,今日我来揭谜底。

  先从“绛珠草”说起,绛珠草不是一人,而是两人,所以要分开变成“绛珠”与“草”方能解得。

   ----“绛珠”,即为朱红色的珠。“珠”拆解开是“王”和“珠”,即“朱氏帝王”。“绛珠”又可解做“血泪”,合起来即为“泣血的朱氏亡国君王”。

    ----“草”字简单了,田秀英名字里“英”是草字头,仙草指的是田秀英。

      所以“绛珠仙草”的真正意思是朱明的亡国之君朱由检和田秀英这一对儿。

  草木之人,“朱”乃是赤心木,朱由检的名字中“朱”字和“检”字中都有“木”,崇祯是木人;而田秀英的名字中“秀”字藏木,“英”字带草,真正“草木人”。崇祯名字有“木”,田秀英名带“草”,两人合起来也正是“草木人”。朱由检名字中“检”有“木”,田秀英名字中“秀”有“木”,两人名字合起来双木“林”,所以黛玉姓“林”,两人合体是也!



  再说“赤瑕宮神瑛侍者”:

----“赤瑕宫”有玄机,“赤”为“朱”,天宫暗喻皇族,“赤瑕宫”指朱明皇室;

----““瑛”是左“王”右“英”的结合体,男左女右,左边“王”是指父亲朱由检是帝王,而右边这个“英”字则是取自母亲田秀英。”瑛“意为“王”与“英”之子;

----“侍”谐音“四”。

       原来“赤瑕宫神瑛侍者”其实是“朱明皇室之子四者”,即“朱明皇宫的帝王和田秀英的爱子四皇子者”。四皇子把话说得这么直白,几百年来却无人解得,实在是令人叹息!



  知道了“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真实来历,这一开篇的因缘故事就自然明了了。原来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神瑛侍者日日以甘露浇灌绛珠草,真相是:皇朱(赤瑕宫)崇祯和田秀英的儿子永王朱慈炤----四皇子天天以“甘露”----其实是借指自己的眼泪----哀悼自己的父母。

  而绛珠草在久延岁月后终于修成女体,指的是:四皇子永王以泪为墨、字字血泪,历时长久终于写成哀悼父母并家国的《红楼梦》一书。


  为了不被满清统治者发现,四皇子将父母的合体取名为 “林黛玉”,“黛玉”就是“代玉”----“代替宝玉”。贾宝玉者,假“通灵宝玉”之名!实乃 ”神瑛侍者“是也!贾宝玉是小名,那他的大名呢?我来告诉大家:贾瑛!


     书中写绛珠仙草以终身之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其实不是绛珠仙草为宝玉流泪,而是绛珠仙草“代替宝玉”流泪,历史真相是作者四皇子终身痛悼父母亲的不幸、哀泣国家的苦难而日日流泪。真正的流泪人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作者----四皇子永王朱慈炤!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6EN00SIGG.gif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题东坡墨迹后
[ 元 ] 虞集

原文

祗今谁是钱塘守?颇解湖中宿画船。

晓起斗茶龙井上,花开陌上载婵娟。

老却眉山长帽翁,茶烟轻飏鬓丝风。

锦囊旧赐龙团在,谁为分泉落月中。

三生石上旧精魂,解后相逢莫重论。

纵有绣裳留别恨,已无明镜著啼痕。

能言学得妙莲华,赢得春风对客誇。

乞食衲衣浑未老,为题灵塔向金沙。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

三生石上旧精魂 身前身后事茫茫 2022-03-16 08:30

三生石上旧精魂 身前身后事茫茫
作者:土默热
老土青少年时期便爱读《红楼梦》等古典名著,每当读到书中一些独特的描写时,也总爱与其它文学作品之相似描写比较一下,以弄清其文学创意的来龙去脉,并判断各种描写孰优孰劣,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记得初读《红楼梦》时,对“开卷第一回”交代此书来源的那段话,总觉得有点眼熟,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一时想不起来在何处见过,说不清缘由又舍不得丢弃,如同嘴里嚼一枚橄榄,嚼不烂又吐不出,久久郁结于心。请看书中这段原文: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石头上镌刻的故事,说的又是石头投胎问世的“身前身后事”,这样的表述过去在其它文学作品中肯定见过,究竟是在哪里见过呢?实在记不起来了。记得是在1975年秋,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人追求,特地到杭州体味“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境界,顺路从灵隐天香之境走到中天竺法镜寺,去欣赏那块状貌奇钦磊落 的“三生石”,阅读石头上镌刻的“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时,久存于心中的这个疑问,便恍然大悟了: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三生石所记的这个故事,与大荒山顽石所记的故事,不仅同是在一块石头上镌刻的故事,而且同为“投胎问世”缘结三生的“身前身后事”,《红楼梦》的文学基因传自“三生石迹”就一清二楚了。《红楼梦》本名《石头记》,“石头记”的本意就是石头上记载的故事,“三生石迹”正是石头上镌刻记载的故事。《石头记》之“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与“三生石迹”之“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二者之间的因袭关系也一目了然。作者创作此书时,刻意模仿“三生石迹”之文学创意,于此清晰可见。
三生石上镌刻的圆泽和尚与李源缘结三生故事,本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僧圆泽传》。苏东坡的文章风行海内,古往今来阅读者多多,似乎任谁都可以用僧圆泽的“身前身后事茫茫”,演绎出大荒山顽石的“此系身前身后事”,但仔细思之却又不然。虽然历朝历代读苏东坡文章者多多,但古来知道杭州法镜寺三生石上镌刻着僧圆泽“三生石迹”故事的人并不多,至今外地游客到天竺法镜寺观赏三生石者也寥寥无几。《红楼梦》的作者肯定熟悉这块刻着完整故事文字的三生石,否则不可能将《石头记》说成石头上出现的完整故事文字。
由三生石上镌刻的“身前身后事茫茫”,自不难再联想到《红楼梦》书中交代第一女主人公林黛玉的出身:“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书中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讲述“三生石畔绛珠草”由来时,甲戌本在此处有一段侧批:“ 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作者刻意交代这块三生石在“西方灵河岸上”,并通过脂批交代绛珠草是“三生石上旧精魂”, 其取义于杭州灵鹫峰(别称飞来峰,传说从古天竺飞来)下天竺寺“三生石迹”应无异议。再加上一个“畔”字,活灵活现地说明绛珠草的出身就在这块灵鹫峰下三生石的附近。作者在书中这样精准地描写绛珠草出处的位置,又有何特殊寓意呢?
老土对此问题的解析也曾长期陷于胶着状态。大概是在十年前吧,杭州西湖网上发表了一篇《黄机墓碑发现始末记》的文章,记述在 “灵鹫山下白乐桥南”,发现了清顺康年间“太平良相”黄机的墓碑,并配有图片。看到这则消息,老土大喜过望,又亲自到灵鹫山下踏勘一次,证实这里本是清朝顺康年间杭州洪顾黄钱四大家族中黄氏家族的墓地,黄机与其父黄克谦,其子黄彦博,黄家最起码有三代人葬于此。由于年深日久,墓地早已平毁,淹没于一片葱郁的茶园中,只有黄机墓碑至今仍在灵鹫峰下巍然矗立。
这里不就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吗?家族墓地代表着一个人的祖宗源流,林黛玉的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绛珠草”,足以说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原型,便应取自黄氏家族后代中的某位女才子。老土早已考证过的洪昇妻子、一代才女黄蕙,字兰次,名和字的意思都是一株香草,又为表哥兼丈夫“还了一辈子眼泪”,当然可寓意“绛珠草”。缘此,黄兰次与她的祖宗源流,便在三生石畔相会了。黄机便是黄蕙的祖父,洪昇的外祖父兼妻祖父, 洪昇创作《红楼梦》时,以妻子黄兰次的祖宗庐墓,处理成书中林黛玉的出身来源,将其前身说成是“三生石畔绛珠草”,言之凿凿又奇妙无比。
其实在《红楼梦》书中的文字描写里,就清晰记载了黄氏家族墓地在灵鹫峰下三生石畔,不过其深意不为明眼者所察罢了。书中所写贾母率全家女眷去清虚观打醮的故事,就取材于黄机生前迁葬祖坟的真实故事。据《东华录》记载:黄机于康熙十一年(1672)乞假归里,迁葬祖坟于灵鹫山下。黄机去世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也被朝廷敕葬于此。黄机之子,也就是黄蕙的父亲黄彦博,先于其父而死,死后也归葬在这里。如前所述,这里就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就是“绛珠草”的出身地。
黄机迁葬期间举行打醮仪式是必然的,我们看洪昇《啸月楼集》中作于康熙十二年的《游葛仙祠陪黄太宰》诗:“葛岭曾栖葛稚川,荒祠遗像静炉烟。官居勾漏何殊隐,婚就南溟不碍仙。古墓霜余花淡淡,残碑露白草芊芊。山公幽兴耽丘壑,拂石新题抱朴泉”。洪昇诗中说的“葛仙祠”,就是杭州葛岭宝石山的“抱朴庐”,亦称“抱朴道院”,也就是《红楼梦》书中“清虚观”的原型。黄机迁葬在此打醮应无疑问,洪昇陪黄太宰游历于葛仙祠的“古墓”“残碑”可证。
您注意到《僧圆泽传》中描写李源应圆泽和尚后身牧童之请,“ 如期至天竺”相会的一段描写吗:“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苏轼《僧圆泽传》中写作‘葛洪川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这里所说的“葛洪井”,全称“葛洪炼丹井”,本在中天竺法镜寺内,唐代诗人许浑,宋代诗人陆游都有诗吟咏过这口葛洪井,其诗传播广泛。
在葛岭的葛仙祠中,也有一口“葛洪井”,又名“丹古井”,亦称“葛公双井”。葛仙祠本为晋道教祖师葛洪结庐炼丹的地方, 葛岭的古称便是“葛洪川”。因其名著《抱朴子》之义,后人又将此处称为“抱朴庐”,并改扩建为“抱朴道院”。 两口“葛洪井”,又将《红楼梦》作者的目光由“三生石畔”引向了“葛洪川畔”的“赤霞宫”,使“神瑛侍者”与“绛珠草”在“葛洪川”相遇了。书中贾母打醮“清虚观”的原型地在葛岭宝石山的抱朴庐,而“赤霞宫”的原型地,即宝石山“赤霞刻石”所在地,也在葛岭宝石山抱朴庐一带。
世界上的事情巧合者太多了,但一而再再而三的巧合,就不可能是巧合而是必然之事了。这个“葛仙祠”所在地葛岭宝石山,明末清初时便建有“魏国忠宣公洪皓祠堂”,是洪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其原址为宋代“敕建”的“魏国忠宣公府”。“葛洪川”本是洪昇的祖居地,也是他经常来此祭祀祖宗之地,这就是《红楼梦》书中为什么要将清虚观这个张道士,写成当日荣国府国公爷的“替身”;张道长夸宝玉与当年“国公爷一个稿子,”感动得贾母泪流满面的真实原因。 黄机迁葬期间,曾为洪昇的《啸月楼集》写过序言,序言中就曾夸赞孙婿洪昇像他的祖宗,“入朝奏雅,入庙奏颂,以黼黻太平之治”。
作者对《红楼梦》书中第一男主人公贾宝玉,为什么要把他的前身创意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呢?说起来还是与此地有关。葛岭宝石山漫山遍野分布着一种似玉似石的玛瑙石,玛瑙寺一带古称“玛瑙坡”,此景区自古以来便以“宝石流霞”著称。洪忠宣公祠堂旁原有明代孙克弘手书八分并镌刻石上的“赤霞”刻石。“神瑛”的本意就是玉的光彩。 “赤霞”刻石下玉的光彩,就是“宝石流霞”光彩照耀下的“赤霞宫神瑛侍者”吧?在这里发生的“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缘结三生的故事,本出自洪昇黄蕙夫妇二人的真情实事,其文学创意与《僧圆泽传》中牧童在“葛洪井畔”所唱“三生石上旧精魂”的联系,可谓天衣无缝!
西湖新十景之宝石流霞
杭州的葛岭、宝石山、孤山本出“宝石流霞”一脉,都盛产那种亦石亦玉的假宝石即玛瑙石。孤山也有一个“玛瑙坡”,宋代的玛瑙寺曾一度迁到这里。今天您行走在孤山后山玛瑙坡人行步道上,还可以不时看到一路上遍布这种《红楼梦》书中疯僧跛道所说“供人踮脚”的“蠢物”。由此可见,《红楼梦》中的“赤霞宫神瑛侍者”和“供人踮脚”的蠢物“石头”,其文学创意都出自洪昇祖居地和现居地这些漫山遍野的“假宝玉”,这就难怪作者要把“蠢物”写成共有“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并将其中女娲弃而不用的一块变成“通灵宝玉”,挂在“神瑛侍者”临凡的贾宝玉脖子上了!
宋代释智圆曾有《玛瑙坡前石》一诗歌咏此玛瑙石曰:“玛瑙坡前石,坚贞可补天,女娲何处去?冷落没寒烟!”洪昇遭遇《长生殿》案“无材补天”后狼狈逃回故乡,在孤山玛瑙坡(今“空谷传声处”)结稗畦草堂为妻儿遮蔽风雨,兼作自己的“吟啸之地”。因洪昇在此创作了《四婵娟》杂剧,故稗畦草堂又名“四婵娟室”或“脂砚斋”,“脂砚斋”之名的取义就出自《四婵娟》。孤山玛瑙坡比邻苏小小墓和慕才亭,又是历代文人“怀金悼玉”之处。稗畦草堂所在地历来俗称“空谷传声处”,背靠玛瑙坡,面向葛岭宝石山,毗邻苏小慕才亭,确为适于历代文人“吟啸”的地方。
洪昇“无材补天”后在这里立足女娲遗弃之玛瑙石,面向“宝石流霞”处祖宗庐墓,长啸一声,“出脱多少忆昔感今”,构思创作了《红楼梦》。他以祖居地“宝石流霞”处即洪氏家族“国公府”和“宗祠”地之意境,创意出“赤霞宫神瑛侍者”;以妻子黄蕙的祖宗庐墓地天竺寺“三生石畔”之意境,创意出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绛珠草”;再以创作此书时的居址孤山玛瑙坡之意境,创意出“遭女娲遗弃无材补天的石头”,使之变成挂在贾宝玉项上的那颗“通灵宝玉”。就这样,“通灵宝玉”记载了感天动地的《石头记》故事。
“身前身后事茫茫”,“三生石上旧精魂”;绛珠神瑛断肠情,娲皇弃石补天恨——“三生石迹的故事”,“绛珠神瑛”的故事,与洪昇黄蕙夫妇爱恨情缘的故事,如此精妙地纠缠在一起,足证《红楼梦》的文学创意盖源于此,文学创客(作者)的心就纠结于此;谁能说这些文学创意的耦合性全是偶合?又有谁能据此为《红楼梦》创作另觅创客(作者)?如前所述, 在《红楼梦》创作中,几乎系统全面地引用了“三生石迹”的典故,而“三生石迹”的典故又绝对证明是出于“钱唐”(钱塘,即杭州)的典故,记载的也是发生在钱塘的故事,《红楼梦》作者必为钱塘(杭州)人,还用今人嗷嗷辨别吗?《红楼梦》不是盛世危言而是末世哀鸣,不是京味小说而是江南文化,不是旗人生活而是世族风雅。《红楼梦》就是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葛岭宝石山“赤霞宫”、孤山怀金悼玉处“玛瑙坡”,发生的洪昇夫妇和蕉园姐妹“身前身后”的故事,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源于文化并创新文化的唯物史观铁律,不可移易!
附:
苏轼《僧圆泽传》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泝(泝,同溯,逆水而行)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 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
“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
“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简要说明《金玉良缘或木石前盟的含义
2023-02-03 08:14投诉举报

1个回答
匿名用户2023-02-03 08:56

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和宝钗
宝玉是玉
宝钗是金

木石前盟指的是宝玉和黛玉
宝玉是石头
林黛玉因为前世是绛珠仙草
所以是木



相关问答
新版红楼梦里,宝玉梦中斥“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盟!”是第几集?1个回答2022-10-06 13:44
17集,绝对正确


红楼梦中有"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各指什么1个回答2023-06-02 10:25
金玉良缘 宝玉和薛宝钗 钗字带金 木石前盟 宝玉和林黛玉 林字带木 读红楼很简单,只要你会拆字.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的木石前盟的含义1个回答2022-09-22 05:02
所谓金玉良缘是说宝玉有玉,宝钗有金, 木石前盟是指宝玉前世为黛玉浇水,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黛玉为木,宝玉为石,玉石.


金玉良缘,木石前盟是什么意思1个回答2023-02-18 02:56
金玉良缘 《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也暗示他们两个婚姻的渊源。所以黛玉还为这个金玉良缘总是耿耿于怀。 现在的“金玉良缘”作为成语应用。原指符合封...
全文


红楼中“金玉良缘”“木石前盟”是怎么来的1个回答2022-12-09 09:30
古人十年寒窗只苦读一门文科.所以,他们的知识比我们丰富...又因为古人迷信.....所以..曹雪芹抓住这一点铸就《红楼梦》....重在体现对男女不平等的批判.....


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1个回答2023-02-21 08:09
“金玉良缘”中“金”指薛宝钗的金锁,“玉”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贾府上下都希望贾王两大家族再次联姻,直称薛宝钗与贾宝玉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是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前世。木指“林”,石指“宝玉”


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含义4个回答2022-05-27 22:52
金玉良缘: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用来借指姻缘前世注定;木石前盟是指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是神瑛侍者,照顾绛珠草,神瑛侍者因凡心偶动下凡历劫,绛珠草愿随他下凡,以一世泪水偿还。


“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是什么啊?2个回答2023-03-08 19:10
2“金玉良缘”中“金”指薛宝钗的金锁,“玉”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贾府上下都希望贾王两大家族再次联姻,直称薛宝钗与贾宝玉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是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前世。木指“林”,石指“宝玉”,...
全文


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含义2个回答2023-02-11 09:25
“金玉良缘”中“金”指薛宝钗的金锁,“玉”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贾府上下都希望贾王两大家族再次联姻,直称薛宝钗与贾宝玉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是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前世。木指“林”,石指“宝玉”,《...
全文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2个回答2022-12-20 03:42
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和宝钗 宝玉是玉 宝钗是金木石前盟指的是宝玉和黛玉 宝玉是石头 林黛玉因为前世是绛珠仙草 所以是木


【{木石前盟。木,赤心木;石为补天石通灵玉//传国玉玺;前盟即前明也。}】
钗黛合一→宝黛钗合一

终身误

曹雪芹〔清代〕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良缘 一作:良姻)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到底意难平。
错误木石盟,
后悔金玉缘。
叹!叹!









木石前盟,情定三生,曹雪芹认识木石“柘”吗? 快乐老年435 2016-08-01   |  211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心心相印,一切皆因木石前盟。木是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这个没有任何异议。石指宝玉前世顽石,即神瑛侍者,他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绛珠仙草得道成为人形,修成女体,名唤绛珠仙子。石在有的版本中是指宝玉口中通灵宝玉。其实不对,口中石头和林黛玉怎能成为爱情主体?怎能生死相恋?所以还是神瑛侍者正确些。不过这个对本文影响不大,按下暂且不表。
书中写到:此事说来好笑,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时这个石头因娲皇未用,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居住,就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灵河岸上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得换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好了,闲话少叙。木石前盟到此已经解释清楚,后来贾宝玉和林黛玉发生多少哀怨悱恻爱情故事,林黛玉为贾宝玉泪尽而逝,有情人终于未成眷属,至此故事结束。大文豪曹雪芹还在书中写到,以前传奇小说都是还魂,这里却是还泪,想来更是细腻感人了。果然,木石前盟神话造就了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木和石组成一个汉字的话,它就是“柘”字。曹雪芹认识“柘”字?他肯定认识。他是不是把“柘”字分开而写?这是很有可能的。《红楼梦》和“柘”有神马关系呢?其实大有关系,这一切因为柘树和柘城县而起。
我们先看什么是柘树:
柘树,灌木或小乔木,直立或攀援状,桑科柘属。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
茎皮纤维可以造纸;根皮药用;嫩叶可以养幼蚕(四川农村均以嫩叶养幼蚕,据说,老蚕食用柘家那边的柘树老叶,吐丝光泽不美观);果可生食或酿酒;木材心部黄色,质坚硬细致,可以作家俱用或作黄色染料;也为良好的绿篱树种。
再看柘城县。它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睢阳区西南部,北与宁陵县、睢县相连,南与鹿邑县接壤,西与太康县相邻。6000年前,柘城是炎帝朱襄氏的建都地和葬地;夏朝时称“株野”;商朝时名“秋地”;西周时期为“三恪”之一的陈国开国之都;这里是华夏朱氏、胡氏、陈氏宗亲发祥的根脉。秦朝时开始置县,以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自古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至隋朝时定名为“柘城”,至今已有2230多年的县治历史。境内有炎帝朱襄氏陵、柘城故城、夏姬墓等文物古迹。
这里的炎帝朱襄氏陵,即上古朱襄氏之陵墓。朱襄氏为上古帝王之一,即为炎帝。炎帝陵墓呈圆形,粘土结构,陵高10.9米,周长158米,直径50米。墓周边用青石叠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阶,意为“天圆地方”。陵墓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个,碑楼4座。明清以后历经修复。


据《仵氏家谱》记载,明代永乐三年(1406年)明成祖燕王朱棣夺取惠帝朱允炆的皇位后,惟恐江山不稳,害怕报复,下令到处搜捕惠帝(朱允炆)及其后裔,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惠帝(朱允炆)率亲族及异姓(焦、余、孟、黄、玉、李等)结义兄弟13人昼夜南逃,乘船渡黄河(今大仵北)来到黄河边,涉水来到南岸仵家集(今大仵乡),定居于此。并商定改姓为“仵,估计是朱字变形而来。)。这里距朱襄氏陵只有1公里,传说朱允炆经常到朱襄氏陵前祭祖行礼,并亲手栽下一棵皂角树。此树距今已有600余岁树龄,为豆科落叶乔木,树高13.5米,树干胸高围经3米,覆盖面积为220平方米。今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根干古劲苍虬,质坚如铁,是炎帝朱襄氏陵的附属文物。
炎帝朱襄氏陵有很多文献记载,《辞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别号。”《路史·禅通纪》所载:“炎帝都于朱,故号曰朱襄氏。”
《古史考》载:“陈之秋邑,朱襄氏之邑”,明确指出,朱襄氏都于陈地秋邑(今柘城古称)。
《吕氏春秋》和《路史》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
《易系辞疏》、《初学记》九并引《帝王世纪》言:“朱襄,炎帝别号也。”
《吕氏春秋·古乐》:“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羣生。” 高诱 注:“ 朱襄氏 ,古天子 炎帝 之别号。”
《帝王世纪》载:“三皇之一的人皇伏羲氏之后,为女娲氏、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庐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六世,皆袭伏羲氏之号。朱襄氏,乃伏羲氏之后也。”然而按《帝王世纪》排序,神农氏当在以上所列十六帝之后,可见神农氏的出现要晚于朱襄氏。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柘城县”条下云:“在州东南九十里东北至宁陵县八十七里,古朱襄氏邑,春秋为陈朱野地,战国时为楚国柘邑,……汉置柘县,属淮阳,以邑有柘沟而名。”
清雍正《河南通志》卷之四十九(古迹.陵墓)云:“朱襄氏陵,在柘城县城东一十里朱堌上,有寺以守焉。”
《柘城县志》:“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于是多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乃令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令曰来阴,都于朱,故号曰朱襄氏,传三世没。”
《柘城县志》载:“朱襄氏之陵在县城之东,久淤。”“城关十里有朱固寺以守焉。”
考证完毕柘城和朱襄氏,我们再考证朱姓来源。朱氏,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朱挟为得姓始祖。在中国历史上,朱姓曾经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则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2、源于朱虎,出自远古帝舜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以朱虎为得姓始祖。西周的隐士朱张、战国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3、朱姓始成于西周,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至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
6、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7、源于改姓而来,不再赘述。
啰嗦这么多,再回到本文表达主题。笔者早就一再证明:济南人朱文震应该比曹雪芹更有可能写出《红楼梦》来。最重要的证据就是《聊斋志异》对《红楼梦》的影响,高凤翰的《人境园腹稿记》和“柴门临水稻花香”,其次是朱文震现有这些资料,关于诗文观点和袭取无痕,再就是红楼梦内容和当时北京大背景。笔者认为若果有曹雪芹,那么朱文震就时时刻刻在其身后,提供了各种帮助,而且多数工作都是朱文震完成的,如果没有曹雪芹,那么红楼梦最后的作者就是朱文震。除此之外,没有别人。
从木石前盟,到柘城,到朱氏始祖朱襄氏,再到济南朱家,草灰蛇线,绵延万里,作者含义恐怕就在朱明王朝。当时朝代家族更替,朱明子孙死伤无数。异族统治,亡国之痛,需要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有无此意?请诸位读者深思。
(吴修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0: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学泰斗脂砚斋的“钗黛合一”、宝黛钗“三人一体”是个什么梗?
青溪话红楼
2022-05-26 07:07
河北





红学界一直有“钗黛合一”的说法,这个说法的依据是脂批。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谬补余香”,庚辰本有回前批:



【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



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这条批语令人困惑不解,《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互为竞争对手,脂砚斋竟然说她们两个影射同一个人?



这个问题没弄明白,还有一个更迷惑人的脂批。



第二十八回宝玉胡诌了个药方,说可以治好林黛玉的病,此处脂砚斋批语说:



【写得不犯冷香丸方子。前“玉生香”回中颦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岂不该有暖香?”是宝玉无药可配矣。



今颦儿之剂,若许材料皆系滋补热性之药,兼有许多奇物,而尚未拟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补宝玉之不足,岂不三人一体矣。】






脂砚斋这是在说什么?宝黛钗“三人一体”?这又是什么梗?他老人家是嫌“曹雪芹”原著中挖的坑不够多吗?



《红楼梦》是一部九连环,要想弄明白这些,还得先解决以下问题。





木石因果和金玉良缘

为什么只能二选一?



许多人会有一个疑问,在《红楼梦》描述的时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贾宝玉完全可以把宝钗黛玉二人同时娶了,何必在二者之间纠结?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扒一扒《红楼梦》中的隐情。



1

木石因果和金玉良缘都影射皇位继承



贾府影射皇宫,《红楼梦》隐写的是皇家事件,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红迷朋友的认同。



1

木石因果



“曹雪芹”运用幻笔,以石喻人,以木喻人,结就一场木石因果。



“木”“石”合成“柘”字,柘树汁是染皇袍的专用染料,“柘黄袍”是龙袍的代名词。详见拙作《木石前盟你真懂了吗?它们合成的“柘”字竟然是皇帝专利》



木石因果的真正寓意,是皇位传承。






2

金玉良缘



蔡元培先生认为,贾宝玉衔玉而诞,可以比喻为玉玺;小编认为,薛宝钗的金锁对应通灵宝玉,可以比喻为金玺。



在清朝的皇帝宝玺之中,有一枚金玺:“大清嗣天子宝”。这枚金玺的用途是“以章继绳”之用,专门在嗣皇帝登基时使用。薛宝钗的物化意象是金质“大清嗣天子宝”。



金玉良缘影射的同样是皇位继承。详见小编前期文章《蔡元培说贾宝玉是传国玉玺,金玉良缘意味着什么?》






木石前盟和金玉姻缘的竞争,是隐藏在婚姻掩盖之下的皇位竞争。一朝一代皇帝只能有一个,所以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只能二选一。



一朝之内的皇位顺承,最讲究证据。嗣皇帝必须要有先皇的传位诏书,才能名正言顺地即位。



在物化层面上,贾宝玉和薛宝钗都有对应,林黛玉必然也会有相应的宝玺相配,才能确立宝黛钗的三足鼎立之势。



2

林黛玉的具体物化象征是皇帝之宝



1

旃檀木质宝玺



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因为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回到潇湘馆之后又一个人独自垂泪。书中写道:



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在“木雕泥塑”这里,甲戌本上脂砚斋写道:



[木是旃檀,泥是金沙方可。]



这条脂批是什么意思呢?



01

金沙是皇帝专用印泥



我们先说这个金沙泥,这是一种印泥。



据相关记载,这是清朝皇帝使用的特制印泥。



其原料来自金沙江,在枯水季节淘沙选出黄膘(即发金黄色的朱砂)制印,一年也仅够进贡一担。黄膘做成的印泥红中泛黄,很漂亮。



02

旃檀木代指木质皇帝之宝



康熙皇帝非常喜欢檀香宝玺,他是最先大量使用檀香木制作皇帝御用玺印的清朝皇帝。



康熙时期的檀香木宝玺大的十几公分,小的几公分,都是用一整块木料雕刻而成。






印钮多为异兽钮,异兽身体丰腴,四肢健硕,头部细长,眼细小,类似猪的嘴鼻,后颈两边有几缕卷曲的毛发。整个雕刻风格拙朴,线条流畅、简洁。



2016年4月6日,清朝康熙帝的“敬天勤民”檀香木玺拍出达926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7720万元)的高价,刷新了康熙印玺世界拍卖纪录。



除了这枚“敬天勤民”,康熙皇帝还有一枚旃檀木质“皇帝之宝”。当年康熙皇帝经常出巡,携带玉质宝玺不方面,他特制了一枚旃檀木玺为“皇帝之宝”。



这枚木玺是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15.5cm见方,通高16.6cm,纽高11cm。附系黄色绶带。






这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木质宝玺。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以肃法驾”之象征物,凡清帝行围及驻跸行宫时,都要以这方“皇帝之宝”随驾。



通过对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中宝玺使用状况的统计分析表明,二十五宝中用得最频繁、范围最广的是这方木质“皇帝之宝”。



诸如皇帝登基、皇后册命、皇帝大婚、发布殿试金榜及其他重要诏书上均钤用此宝。“ 其所钤诏敕制造之性质及使用之经常,它宝实无以相比。”



这枚旃檀木玺可以说是清朝皇权的真正标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檀香木品质上乘,其放置十几年可使木性达到真正醇和的状态,其味是纯正、极柔和、温暖而香甜的木香,又微带玫瑰香、膏香与动物香,十分持久。



林黛玉的重要生理特征之一是具有体香,第十九回专门有“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节对此进行描写。书中写道:



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



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



黛玉笑道:“冬寒十月,谁带什么香呢。”



宝玉笑道:“既然如此,这香是从那里来的?”






黛玉道:“连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



宝玉摇头道:“未必。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毬子、香袋子的香。”



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这里庚辰本上有一条脂批:



[正是按谚云:“人在气中忘气,鱼在水中忘水。”余今续之曰:“美人忘容,花则忘香。”此则黛玉不知自骨肉中之香同。]



脂砚斋说黛玉骨肉之中自有香味,前条脂批中把黛玉比喻为旃檀木。这两条脂批相呼应,脂砚斋总是不失时机地提示黛玉之香的来源是栴檀香。






宝玉要看黛玉袖子里笼着什么东西,莫不是暗示林黛玉袖子里装着旃檀木质皇帝之宝?



综合以上两点,脂砚斋借“木雕泥塑”这个词,把林黛玉比喻为旃檀木质皇帝之宝。



2

青玉质皇帝之宝



清朝时期皇帝之宝有两枚,另一枚是青玉质宝玺。



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



这枚宝玺通高9.5厘米,印面12.5×12.5厘米。青玉质,交龙纽。



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和上面的旃檀木质“皇帝之宝”具有相同功效。



青色是黛玉的代表色,青玉也就是黛玉,所以黛玉也比喻青玉质皇帝之宝。






这枚青玉质皇帝之宝是皇太极时期制造的,上面只有满文一种文字。



后来清朝廷重视满汉合一,康熙皇帝制造了旃檀木质“皇帝之宝”。上面刻着满汉两种文字,自此以后,清朝皇帝真正使用的皇帝之宝就是这枚旃檀木质皇帝之宝。





小结



林黛玉一人身上,竟然集中体现了清朝两枚皇帝之宝的意象。



结合前期相关文章,宝黛钗三人分别比喻为清朝时期的“传国玉玺”“皇帝之宝”和“大清嗣天子宝”。





“钗黛合一”“三人一体”的寓意



2

“钗黛合一”



上文分析,木石因果和金玉良缘都影射皇位传承事件。



在这等首要国家大事中,物证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新皇帝要继承皇位必须要有先皇传位诏书,诏书上必须加盖皇帝之宝。



新皇帝接位,要有嗣天子宝为证。






林黛玉比喻“皇帝之宝”,皇帝登基时必须要用。薛宝钗比喻“大清嗣天子宝”,皇帝登基时必须要用。



“钗黛合一”真正的意义是皇位的成功传递的必要条件。



但是,仅具有这两枚宝玺的证明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传国玉玺”,这就是“三人一体”的意义。



2

“三人一体”



封建时期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传国玉玺”,有“得玉玺者得天下”的说法。



皇太极得到了一方元朝玉玺,奉为“传国玉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对此记述颇详:



天聪九年八月初六日,秘书院甲喇章京鲍承先奏言:汗圣德如天,仁政旁达,天赐玉玺,乃非常之吉兆也。汗当急敕工部制造宝函。



进献之日,汗率诸臣郊迎,由南门入宫,以应天眷。又以得玺之由,书于敕谕,缄用此宝,颁行满、汉、蒙古,咸知天命之攸归也。






皇太极举行了隆重的受宝大典,改后金为清,登基为皇帝。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他发布的许多文书上都用此宝。



所以,清朝皇位传递时,一定少不了“传国玉玺”的传递。



“传国玉玺”“皇帝之宝”和“大清嗣天子宝”三枚宝玺,在皇位交接时必不可少。三者合一,钤盖在传位诏书上,才是皇位合法传递的最好证据。

结论

宝黛钗三个角色在物化层面上,分别比喻玉质“传国玉玺”大清“皇帝之宝”、“大清嗣天子宝”。



脂砚斋批示的“钗黛合一”“三人一体”都影射皇位传承事件。

思考

《红楼梦》中设置的金玉良缘和木石因果只能实现一个,这就是说宝黛钗三人不能合一,那么书中影射的皇位传递也就没有合法进行。



作者费尽苦心隐藏在书中的皇位更迭事件会是怎样的真相?他又有着什么样的丧国之痛?


正是:

木石前盟终虚化,金玉良缘未能终。

皇位传承难预料,红楼梦破却归空。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青溪邀您:

共话红楼,同解其中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3: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木石前盟是什么意思,我敢说大部分读者都理解错了
2018-06-06 16:05
我读红楼梦好多遍,一直把木石前盟理解成这样的,“木”指绛珠仙草林黛玉,“石”指的是贾宝玉,我似乎从来没有怀疑过,玉与石头的关系,书中一开始也交代过了,因此一直就这样认为着,有一天,我听了一台湾大学讲了一堂关于红楼梦的课程,不知道是我听错了还是他讲错了,他说贾宝玉是女娲补天多余的那块石头的化身,还有“木石前盟”也是指的贾宝玉与林黛玉。



我知道他说的一半是错的,另一半是对的,但似乎又自相矛盾,于是我就又翻开书,看看是不是哪里有问题?当我翻到第一回这个位置时: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在三生石后有一则脂批:妙!三生石上旧精魂。



我查了一下“三生石上旧精魂”,原来是讲了一段历经两世而不改变的一段传奇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唐朝一个叫李源的,父亲在叛乱中死去,于是他就厌倦官场,决定永不做官,去了一个寺庙修行,遇见一个禅师叫圆泽,两人相见如故,无话不谈,成为知己,一次外出,圆泽遇见一个怀孕的农妇,就流下泪来和李源说,我要死了,这个农妇的孩子就是来世的我,三天后来见我,我以笑为证,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三天后果然见到了圆泽。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 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泽公,你还好吗?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异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



以前没加思索的理解玉就是石头,加上之后对金玉良缘的理解,木石前盟就理解是贾宝玉与林黛玉,如果这样理解,那应该是林黛玉与女娲补天的石头的前盟才对,通过这则故事和脂砚斋的批语,我才知道我误读了木石前盟,木石前盟其实指的是林黛玉与神瑛侍者贾宝玉的三生石之约,三生石见证下的三世盟约,如果我一开始这样理解,那当我读到金玉良缘的时候,我怎么还会怀疑金玉良缘是假的呢?金玉良缘不是假的!而是两种盟约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一个是一生一世,另一个却是三生三世!这让我不禁的要留下泪来!

文:饼子

公*众*号:饼子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7:46 , Processed in 0.2076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