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19: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世不恭的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有涉朱三太子朱慈炤...【护官符+家亡血史+家史王写】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护官符[hù guān fú]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红楼梦》中歌谣









收藏



0


0











《护官符》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支俗谚歌谣,见于小说第四回。这是小说中官员私底下收藏起来的一张名单,上面写的是金陵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族名宦之家。这护官符直接揭露了封建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明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首的封建官僚的锦绣富贵,是无数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血汗和生命所换来的。这支歌谣运用夸张手法,语言形象并具有概括性和警示性,结构上为小说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作品名称护官符
作    者曹雪芹
创作年代清代
出    处《红楼梦》
作品体裁歌谣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
5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护官符⑴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⑵。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在原籍住者有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⑶,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共十八房,都中十房,原籍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⑷。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其余的在原籍。

丰年好大雪⑸,珍珠如土金如铁。紫微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⑹,共八房。 [1]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⑴护官符:旧指地方上权贵的名单。其实就是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称之为“护官符”,是说巴结这些官僚贵族就能保住官;得罪了他们不仅要丢官,可能连脑袋也保不住。

⑵“白玉”句:形容贾家的富贵豪奢。语自汉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⑶阿(ē)房(páng)宫:秦时营造的宫殿,规模极为宏大。《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阿房宫前殿为“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三百里:借用唐代杜牧《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隔绝天日”的夸张说法,以形容史家的显赫。

⑷龙王:古代传说中多以为龙王珠宝极多,非常富有。这里借龙王求请,极言王家的豪富。

⑸“丰年”句:展现薛家势力庞大,产业遍布天下各省各地,如同丰年大雪铺天盖地绵延千里。雪,“薛”的谐音字,此为谐音双关。

⑹帑(tǎng)银:国库中所藏的钱财。 [2-3]




白话译文

贾府又富又贵真不假,白玉砌大堂,黄金铸骏马。宁国、荣国二公的后代,一共二十房,除宁、荣亲派八房住在京都外,在原籍居住的有十二房。

阿房宫绵延三百里呀,住不下金陵姓史的那一家。保龄侯尚书令史公的后代,一共十八房,住在京都的有十房,住在原籍的有八房。

东海龙宫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求金陵王家送一张。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的后代,一共十二房,住在京都的有二房,其余的住在原籍。

丰收之年好大“雪”,珍珠视如土,黄金视如铁。中书舍人薛公的后代,现在领用国库中的银子经商,一共八房。 [2]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护官符》出现在小说《红楼梦》第四回。薛蟠为抢甄英莲为妾打死了人,而后逃之夭夭。贾雨村补授应天府之后就接到了这件人命官司。他当即打算发签差公人捉拿凶犯。这时站在案边的一个门子以眼色阻止了他。这门子说:“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护官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皆因都碍着情分面上,所以如此。”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其口碑排写得明白,下面所注的皆是自始祖官爵并房次。门子提醒贾雨村:本省这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薛蟠就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的公子,不可莽撞。

《护官符》可能是当时某个愤恨官场黑暗现状的人私下所说的讥语,被曹雪芹闻知后大胆写入作品,或者就是作者自己的创造。 [1-3]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整体赏析

《护官符》是官员们所藏的私单。“护官符”是从“护身符”一词化出的新名词,这三个字最集中地点出了这张“私单”的实质。它对封建宗法思想、政治、经济制度和官场的腐败、丑恶的揭露是极为深刻的。而小说家又把它安排在整个故事展开之前,应该说是寄寓很深的。所以,《护官符》及其有关情节,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护官符》的内容并不难理解。“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是形容贾家的富贵豪奢;“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是形容史家的显赫;“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此处借龙王求请,极言王家的豪富;“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是形容薛家的富足。《护官符》每层均由两部分构成:前面的“口碑”是大字,“口碑”下面又有小字作为注。注的内容是各家的“始祖官爵并房次”,借以具体说明四大家族权势和财产的分布状况,让人们看了,就对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显赫地位了然于心。

这《护官符》有四大特点:一是具有地域性,是金陵一省的护官符,可见其他省也有护官符;二是这四家排列,依据官爵富贵财势,有固定顺序,不得错乱;三是四家皆联络有亲,生死相关,荣辱与共,一损皆损,一荣皆荣;四是这个护官符在当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口碑。脂砚斋在《护官符》旁加批语云:“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世途。”脂砚斋参与了小说的部分创作构思,并且最早进行了评点,对小说涉及的人物、事件了如指掌,他在这里特意揭示了护官符在小说中非同寻常的价值和地位,显然是提醒读者,不可疏忽,而应当刮目相看。可以说,《护官符》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道具,它显然是世情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关目,不仅是表现小说主题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窗口,而且在艺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护官符》因为是老百姓的口头创作,所以语言极度夸张。它流露出的情绪,不是对他们的富贵和权势的艳羡,而是对他们官官相护、横行不法的咒骂。薛蟠为了争买一个被拐卖的丫头,打死小乡宦的儿子冯渊,“他竟视为儿戏,自以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这一件“并无难断之处”的人命官司拖了一年之久,“竟无人作主”。贾雨村竟然出尔反尔,胡乱判决了此案,向四大家族送了个“整人情”,写了封“令甥之事已完,不必多虑”的信,就算完事。他明知被拐卖的丫头原是他的大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却任凭她落入火坑而置之不理。所有这些,都可以从这张极写四大家族权势和豪富的《护官符》中找到答案。正是这张直接揭露封建政治的腐败和整个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的《护官符》,向读者显示了锦衣玉食的宁荣二府原来只是吞噬无数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的罪恶渊薮。 [2-4]




名家点评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红楼梦诗词精选》:《红楼梦》在没有深入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前,先向人们展示了一张“护官符”,不仅让读者对四大家族的权势和地位有了大概的印象,也为后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埋下了伏笔。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20: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筼筜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汉语词语








收藏



0


0











筼筜是一个汉语词语,指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有时也指地名。












































中文名筼筜
拼    音yúndāng
注    释一种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其他释义地名


目录

1注释
2词汇





注释

播报
编辑

拼音: 筼 yún 筜dāng

注释,

[tall bamboo poles grown along the river]。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1:陕西洋县筼筜谷所产之竹。

2:地名,厦门思明区内一个街道办事处,筼筜街道办事处,来源于筼筜湖。

3:地名,福建省福鼎市店下镇筼筜村。

4:地名:浙江省瑞安市筼筜桥村。来历:古时村边塘河桥以竹搭建(现为钢混结构),由此而得村名。历史名人:清朝水师将领陈步云。




词汇

播报
编辑

筼房(竹房);

筼簦(有长柄的竹笠);

筼筼笋(大竹笋)






筼筜(2张)



筼筜既是一种竹名,那么它是什么竹子呢?陈松河通过考证大量相关文献得出结论,“筼筜竹”高应为7米以上,围径应是34.5厘米(换算成直径约为11厘米),节间长(一节相距)应是1.38米。以此标准来衡量,称之为“大竹子”、“巨竹”实不为过。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厦门地区的确有这么大的竹子,因为厦门地区属于南方大型丛生竹分布区,出现大的竹子类型并不为怪。
陈松河说,曹毗《湘中赋》“竹则筼筜白,乌,实中,绀族”指出了筼筜竹是一种白(皮)竹子,相关记载又进一步推断筼筜竹的表面应覆盖有一层白色粉末状的东西,而且该竹“叶疏而大”。

一些人也许会纳闷,为什么筼筜港没有“筼筜”的记载呢?如厦门最早的方志《鹭江志》、民国时的《厦门志》和《同安县志》均不见有“筼筜竹”。

陈松河认为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这些方志记述的时候筼筜竹分布范围较窄,确实漏记了。二是这些方志有记述,只是叫法不一样。其中《鹭江志》中的“雪竹”、“长枝竹”,《同安县志》中的“箭竹”、“钓竹”等,皆有可能是筼筜竹,只是史料上没有详细特征描述而无法确证罢了。

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粉单竹真的是筼筜竹,那么,重现“筼筜渔火”美妙胜景时,可适当考虑种植一些,展现其挺拔、脱俗的身影,增添一份诗情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21: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界公认的修真指引图《修真图》



青衣

青衣








道家修真图详解

1.修真图的用处

《修真图》又称《丹成九转图》,远溯老子、吕纯阳、陈抟、张三丰祖师一脉。几百年来,在丹道界有着深刻地影响,为儒释道三家所推崇。该图是圆融三教的修持规范。《修真图》是儒释道三大流宗公认的一张修真用的完整蓝图。














图中记录了从百日筑基开始,到修真的最高层为止,甚至包括道家的羽化飞升,佛家的如来大定,光化虹解,儒家的浩然正气,均未离开这张图。当前,各门派诸种修持的层次方法,均未超越《修真图》所示的范畴,而著书立说均未说清楚本身所示的修真次第,诸门派所提出来的理论仅是修真的管窥而已。《修真图》囊括了儒释道之精华,圆融三教归为一统,其完整性、系统性、深奥性,是诸家散籍所不能代替的。可见,如何对待、学习研究《修真图》,是内丹养生界的大事。











"修真图" 是道教著名的丹道修炼图,与 "内经图" 齐名,也是隐喻着道家顶级修炼功夫:丹道修炼的诀窍,其出处及历史已不可考,张果老祖师曾云:『修真图中有妙诀』。 

不熟地形须用地图,航海要用航海图;修真内修性命,可按图(修真图)索骥。修真须理法并重,修真图有如一个精密系统之操作全图,剖析各部之运作,对于研习丹理,有极大的帮助。








修真图的主架,乃一身有关修真的透视图,图的右上角有整体之简述,人身关窍穴位数百,修真图显示了重要关窍的名称与不同的别称及其在人体相对的位置,此可澄清流误,防止盲修瞎炼。譬如,道祖之十四字真言:『玉炉烧炼延年,正道行修益寿丹』,当中所指之 "玉炉" ,究竟在那里?欲明所指,只须图中寻。


2.修真图说什么?

l 关窍

修真图描述了三丹田及重要关窍的特性、作用、所通连之窍穴,及如何「开关展窍」,譬如 "三关" 之作用及其冲通之法。

l 五脏

修真图之两侧,尽是五脏连胆特性之专文。五脏盛衰关乎身命,而身命关乎心性。修真以命炼性,炼精合神,借假修真;文中引用《黄庭经》讲述各脏腑与修真之关系。譬如描述肺之专文:『...是以诸属肺,肺为呼吸之根。黄庭经云: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

l 应时

一年有春夏秋冬,一月有弦望晦朔,一日有子午晨昏,天地有阴阳之循环;人身有道即为天地之缩影,乃小天地也,灵窍应时。修真图中以初一至三十的月相,及其特定的位置,来表示阴阳进退的情况,及其相应于人身的部位。譬如:十五在坭丸,廿四在脐,初三在尾闾...




l 易道

丹道内修精气神,但精在体内隐渺难睹,难以言诠,是故《龙虎经》、《周易参同契》,始以易道来比喻丹道,盖日月为易,象莫大于日月,人人可见,其理易明。修真图以易卦及其位置,来演易修真之秘;其中心部份,更是以易卦,附加文字及图象,来演示修真之法。譬如:取坎填离、乾坤相交、五行攒簇等...。

内经图比较专注在修真的法程上,但修真图则多着重于上述的四个领域。要破解修真图,则须在关窍、五脏、应时、易道这四方面,及其互相之关系下手。

3.五脏



修真图以"绛宫" 为 "心" 之宫,绛宫在鸠尾骨,即胸骨剑状突起之处之下,其文曰:『绛宫中穴实我 心 也,一名离卦,一名午时,又号南宫,受炼神室之所 魂魄交会之处,又名:诧女,一名真阴,又名碧眼胡儿,在方为南,上所有掩骨覆之,医家名为鸠尾,退此(心不守此穴)为后天思虑之神,即识心也,又云龙从火里出是也。心,五行属火,心静返神,神凝性见,魂由心炼,故云龙从火里出。』。

心为身之主使,心念一动,精气神随即受役而动,若在修真时妄生杂念而心动神移,则三宝亦随而外驰,一泻无踪矣;气不能培,性亦难养所谓修心养性,此为背道。是故天心坦坦荡荡无物不容,道心清清静静,佛心空空明明,唯人之心机巧不停,贪务多欲, 吕纯阳师尊有训文曰:『时时拴意马,刻刻锁心猿』,是其故也。败道由妄心,成道也由心。

道祖有云:『道由心学,道由性发』,譬如守养内气、神火下照、聚气丹田等等守养之理法,乃由师传,心学心悟,但守养之道,终由灵性发挥,无须念念相续而成。若心性合发,由性发心,由心配性,心性相辉,共臻善境,达致修心养性之要旨。

修真图中绛宫之上,画有南方七宿组成斗形:井鬼柳星张翼轸,斗柄所指,即灵性所向也;绛宫之中,画有 "绛女",两手按心,因其心至为不定之故,以代表人心。心在八卦属离,绛女之下,画有离卦,离卦两旁有 "心不动自固" 六字,乃养气之要旨。心宜静而性宜定,心性合道而常明,心性合一,精气无有不从;心既空,神既定,精足气足,关窍自然展开。

离坎相交,取坎填离

绛宫下八寸四分,即人身肚脐的位置,旁有文曰:『脐为生门,太乙神君居之,主人性命,司一身一万二千精也。』。又曰:『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通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月炉,即任脉,下有九窍,即地狱风都是也,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黄庭经以口为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

修真图中"任脉" 之上,画有 "婴儿",婴儿两手上扬,因其阳至为隐藏之故,以代表人之肾精。肾精在卦属坎,婴儿之上画有坎卦,坎卦两旁有 "身不动精自固"六字,乃固精之要旨。修真之道在于离坎相交,取坎中之阳,以填补离中之阴、心中之实。

婴儿

道门对"婴儿" 有进一步之解释,为初修未壮之元神。

三家相见亦即所炼之「三元一体」,所谓三家者亦即三元:精气神之元也;元者始也,有初与首之意。三元即神气精之元,亦为上中下三元。

上元—神

先论上元第一家:「东三南二共成五」三与二是以 "河图" 之数而言。魂数三,属木居东;神数二,属火居南。灵魂本非物质,入胎之时,化神栖于泥丸宫,动静常与人俱。魂昼寓目,寓目能见;当人着于事物,魂有执而运,动而生神,木生火;及后神动而生心--思想,落入后天。今修者双目回视,眼为神窍,神光内照泥丸宫--上丹田,静心返神,息心忘虑,定神安魂,逆返先天之本根,回复如如之本我,变成 "东三魂" 与"南二神" 同在而成五数,故云「东三南二共成五」,是为神之元。

修真图有内文曰:『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开一窍,乃藏神之所,眉心入内正中之处。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一寸为洞房,再入一寸为泥丸。』又曰:『泥丸有九穴,以按天上九宫...神室泥丸九窍乃天皇之宫,中间一穴,形如鸡子,状似蓬台,昆仑是也,释曰须弥山,修真之子不可不知也。』

下元—精

若以修真图之月相来测定人身之方位,晦朔三十与初一 之间为北,月望十五为南,而生门即脐的位置,是在一月之廿四,即人身之 "西"。脐是躯体“魄” 之中心及起点,人身受孕育的位置,也是气机之枢纽。图中有描述写道:『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其一 通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月炉,即任脉,下有九窍,即地狱丰都是也,又曰气海。人以丹田火烧炼精,地狱以火烧炼鬼魂,其理相近。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

在图中地狱九窍之右下,有一螺旋形的管道,下通涌谷道、左外肾,旁有玉炉,右为泉谷水,右外肾,上通精囊、真一处到枢机,即两肾之连环,经"银河" 而通二眼。此螺旋之乃丹田中之气,此即下丹田也。在此上一寸三分,有三圆圈排成品字形,圆圈中各有一云头 即以雨字为字之上部字,若以上左右的次序,则为读透、读忸、读凳。分别代表神、气和精。此即为烧炼丹药之时,精气神合聚之处;精气神三合生 "真一之,真一之源出无极",所谓三清成一气,是故此处名为"真一处"、一阳复初...

修真者于夜半子时,于真一处合聚精气神。譬如意向下元可以运神,手心对丹田可以运气,提肛可以运精。调控得宜,数分钟之内,丹田命蒂(此即西四也)开始火热灼闪,若隐若现。久之火热扩展,下运于精府(此即北一也),连绵不绝,开展 "阴跷",窍穴丹田与精府相通,令坎水 泉谷水逆流,即以 "北一 精" 连同 "西四 魄",共成五数,故云「北一西四连同之」。




中元—气

中元即气之元也,在修真图中有文曰:『心下有穴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 穴也,乃中丹田,左有明堂,右有洞房。无英居左,肝也;白元居右,肺也。中空一寸二分,乃藏气之所,炼气之鼎,直下至脐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有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有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

黄庭中宫,居天地之中,在人身约为脾胃,在后天有消化转纳的作用;其五行属土,故又名 "土釜,釜为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类今之铁锅",因其像釜有烹调转化之用;在卦为坤 ,坤德厚载,有柔顺培育、养气养丹之功;三田之中丹田,为内丹转化、温养、哺育、贮藏之所。

中宫属"土",土分阴阳,阳土为戊,阴土为己,二土和合而成一 "圭" 字,故在图中坤卦之上,有 "刀圭" 二字。刀圭乃古人量药的器具,形如刀,尾端尖锐,中间下洼;盖人身 "精神魂魄意" 之意,居中属土,比喻心意“阳”和潜意“阴”的互相和合,而成为 "真意",时常流放阳意之刚执而迁就灵性之阴意,此即图中所谓「流戊就己」也,犹如用刀圭量药以调治也。真意为人身精气神所依归,又如天中之北斗星,斗柄的指向,为天地万物所依归,故刀圭二字的两旁,又有北斗七星的星名 (在此省略)。

黄庭的神奇和妙用是难以用简单的说明来表达的,所以灵宝天尊作《黄庭内景玉经》,道祖亦著有《黄庭外景玉经》,两经的主要内容在于解说身中各部位及诸神,藉以明白修真之要义。

黄庭

《黄庭内景玉经》对黄庭有妙述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绛简赤丹文;字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关,前仰后卑高下陈。

注:仙人道士非是有神奇之修真妙法,乃是能时常能积存真精、累藏真气,收贮于黄庭中穴,续渐精强壮而能得证真人之境域也。黄庭真人之妙理玄音是难以听得到的,古来玉篇之书、绛册之简内有金丹至道之经文,谓真人穿着金色之巾裳,负带着六甲之阳神,持有符信,开阖七门。

七门者:一曰天门在泥丸,二曰地门在尾闾,三曰中门在夹脊,四曰前门在明堂,五曰后门在玉枕,六曰楼门在重楼,七曰房门在绛宫。同时更率领着阳气火兵,如带备着兵符图章等,进守灵关;前仰明堂,后卑尾闾,高向泥丸,下入阴跷,周天环匝,陈列无遗。

「三元一体」或「三家相见」之时,一周流,循环无端,金乌--离中之真液,玉兔--坎中之真阳,如梭之转,河关通畅,窍穴相连,周流不息,上中下三元结合,身心性三家若一,祥和安定,金晶满目,杳杳冥冥;感之上下则为三,无人无我则为一。此亦即结就婴儿之法,弥历十月 以人胎成长的时间作比喻,法身晋仙圣之基。

真意

"真意" 之道在于不动;意不动,神自灵。意动则气运,气运则不离阴阳之动变,气有阴阳之动变则不能结聚成形--金液玉液。意之不动在于无为而至,自然而然;不能强而闭固之,若用意镇摄之,则终有意在动焉。初修者可先用意收摄,然后慢慢放任自然,若觉意动,又再收摄,如是反复练习,直至真意不动,出于自然,此即戊己不动于中,所谓「戊己自居生数五」也。

4.关窍

三关

古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称为漕运,漕溪乃漕运的水路也;唐宋以来,设有专官掌理。丹家以此比喻人身运输阳之路径也。

内经图有文曰:『人之一身...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也。"尾闾" 在脊柱之下尽头处,关可通内肾之窍。从此关起,一条髓(脊髓)路,号曰漕溪,又名黄河,乃阳升之路,直至两肩夹骨对处为 "夹脊",又上至脑为 "玉枕",此三关也。』

图中人身之脊柱部份,有两条并排之管道,管道之上排有二十四个小圆圈,小圆圈内各写有一节气之名称,以代表周天廿四节气也。管道之上又有三个大圆圈,以代表三关,三关各有专文描述;尾闾在冬至之前,夹脊在大暑、立秋之间,玉枕在管道之头。此外,三关配有 "三车",三车各有不同。由尾闾至夹脊,须如驾羊车之轻柔,故配之以羊车;由夹脊至玉枕,须如驾鹿车之迅捷,故配之以鹿车;由玉枕至泥丸,须如驾牛车之奋勇,故配之以牛车。三车比喻采纳精之时,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火候。

尾闾关

醍醐制自牛乳,为美味之饮料。醍醐灌顶喻灌传道理、智慧育人,使人心性得到醒悟,消除烦恼而得内心清明,所谓「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修真图借此比喻行功时的境界,纵使阳灼热令体汗淋漓,内心也是清明而头不昏晕也。

尾闾为三关的第一关,图曰:『尾闾关一名九窍下九窍,又名九头狮子,又曰如太子射九重铁鼓;阴关固闭,常年不能开,故名九重铁鼓。太子即纯阳也,能醍醐灌顶,方能穿通,故曰射九重铁鼓,乃上天之径路也。 尾闾关一名地轴、神壶,又名朝天岭,一名龙虎穴,一名三叉骨,内有金鼎,炼金晶之鼎器,内外相通共三路:玉炉,内肾,夹脊,上通夹脊,直透顶门而上泥丸,通一身之骨髓也。』

阳亦即 "真一之",古喻为"铅"。神炼下元,阳潜动,灌溉裁培,但觉丹田气暖,由弱转强,火热灼闪,渐而下元精气氲氤蓬勃,此时若能将两足完全放松,热力便由神阙、气海向下伸延,过两膝而下行足底,启动肾窍涌泉穴。若精强气足,自然展窍开关,阳气自尾闾而上,一撞三关,直上泥丸。

在修真图中生门--肚脐之下,乃两条并排管道之一的起端,旁有文曰:机关之窍,引仙之门。又曰:愚人以此杀身--受色欲所诱,损耗精气,圣人以此飞形--炼精化气,炼气合神;并称此起端为送仙生门、北极降魂慧剑所。又有吹笛童子,坐着耕牛,状似沿管道而进。有诗一首妙喻此法:『道门有三宝,铁牛种金钱;人人本自有,咫尺在眼前;在世能富贵,修炼成佛仙;入水不能溺,遇火不烧燃;凡人不识宝,至亲不轻传;看透个中理,只在颠倒颠;时时心中养,刻刻守乾乾。』

论三关

"阳气" 由真一处潜萌,在下丹田长养,气足而发动,下行开关展窍,炼精化气,导引坎水逆流,逆上三关。"精气" 生于坎位,填补离中之阴,所谓取坎填离是也;其主要作用是修炼元神,祛去灵性阴霾。缺乏者:内景漆黑,魂魄重浊,阴质、恶孽使令灵性偏执,偏离正位,心神昏浊,受制于物,身内外滞碍不停,难以静定。充足者:内景明朗,精光常现,魂魄轻清,灵性超脱,心意宽解,不受物拘,清虚灵明,祥和安定;灾病不作,智慧日增。

锻炼身体,可以从形态上或体能上的改变,来显示成果;修炼灵性则不然,人人灵性虽有,但却难以察见。是故修炼元神,只能以精气的内观景象来反映元神的状态;譬如肉眼看不见的气压、气流,却可从天上的阴晴、云雨及风雷的变化反映出来。《洞冥宝记》第二十六回吕祖度己度人文中有自述修炼的过程云:『读三教书,玩一壶景。』所谓「玩一壶景」者,即修炼灵性的借喻也。

修真以修炼元神--灵魂为主要目标。初修者不明所以,追求身体上的气感,以为三关只是脊柱上的三个关窍,故用意领气,沿脊髓上行而冲通之,有气感掠带过就以为道在是矣、三关通矣、无何难矣。谁不知用意领气已是不断地动心用意,人的心性在动心用意之时,只能在后天意识的层面,而不能返回先天灵性的层面,又从何而能达到精气充盈之内景哉?

上文所述三车--羊鹿牛车之要领,便是能将精传输至灵山,使元神采纳,化其阴霾,方契修真之要旨。引而申之,精过三关,便是元神采纳精的三个重要程序。当安炉立鼎、离宫修定之后,神识便开始独立为主,以人体为觉知的天地到所有领域;体现了「两重天地」的情况,即人体之内为内重天地,人体之外为外重天地。灵觉感观的领域,可以集中在目前一点,也可弥纶于天地之间,更可退藏于密--无知无觉 ,其变化甚大;不似人身在现实生活中,变化甚微。

尾 闾 关

第一须阳气潜动,丹田气足,精气能在坎位炼化。而欲搬运精气于灵山之上,又需神火下运,引领三车至灵山塔下,穿越而上,并非容易之举,此身之障也。

夹 脊 关

其次精气受心意所使役,心动则气散,欲使精气收束聚陇,上运灵山,非炼就寂静安虑之心,无法达致。夹脊关通心,精气易散,此亦心之障也。

玉 枕 关 

若魂性偏执,精气不纯,在玉枕关处,亦即上九窍处振荡不休,心神不能返回先天灵性的层面,精不能归纳于元神,此灵性之障也。

5.与天地合其德

修真之士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处世如是,修真亦然。修真下手,静定之中,炼就“心”与“性”相通,心性合一,心性和谐,天人同发,不偏不倚,阴符经所谓之:五贼在心(心中五行之运),施行于天(能与性同步施行)是也。

故能取用身中之精炁,主宰关窍经脉、四肢百骸,一切动静聚散、生成变化之权,阴符经有云:「宇宙在乎手(掌握之中),万化生乎身」是也。心性唯能“万物作然而不辞(不辞劳苦),生而不有(不视为已有),为而不恃(不自恃自傲),功成而弗居(功成身退而不居功)”道德经观徼章第二,此乃内修时与天地合其德也。

6.与四时合其序

烹炼精气神,全凭阴阳之力,始以下丹田发动“阳炁”。阳炁由初始时之似有似无,渐渐热气充盈上升,以至高峰时之热力盛炽,熏蒸一身上下、四肢百骸。这段时间,就好比在一日内的-子时之后至午时之前;也好像在一年里的春、夏二季。修真之士利用阳火,烹炼精炁,炼精化炁,炼炁合神,是为之“进阳火”。

其后阳极阴生,热力开始减退,神火慢慢收敛,精炁开始凝聚,如雨云之成雨;渐渐凉气续增而转寒,以至万物一身之精气,收摄归根,潜藏于密,守命待时。这段时间,如在十二时中之午时至亥时;一年中之秋、冬二季。

修真之士,顺势将精炁凝聚,转化收藏,炼神还虚,是为之“退阴符”。若不罔迭罔起,则在一次之烹炼中,仿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有道之士,进退有度,合符时节,故能与四时合其序。

吕纯阳师尊于六月初二临坛,赐示修真时节气往来、寒暑迭易之内景:

春:阴中有阳,由寒转暖,春暖花开,温情洋溢,气候和暖,万物生长;

夏:由温转热,阳中有阳,阳和暑热,酷暑湿热,火炎土燥,烦燥不安。修者应 心安神静,神静脑灵,灵敏巧捷,敏捷机灵,身心灵窍 开展,智慧道心,热衷于道,道心坚定,坚毅不屈,信心十足;

秋:物极必反,阳极阴生,阳中有阴,由热转凉;秋凉气候,清爽自如,如来如去,来去自如。明镜秋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时节无差。若有 行差踏错,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冬:智慧属水,冬水旺盛,阴中有阴,由凉转寒。寒热温凉,谓之四性。

修真图中可以见到环绕着人身,有三十月相。由玉炉之初一月旦,到尾闾之初三 震,近夹脊之初八 上弦,上至泥丸之十五 望,生门前之廿三 下弦,再回至玉炉前之三十 晦,是为月相之一循还。

月体本无光,借日光而生光,月相显示了日月交会的情况。丹道借月相来说明魂魄交会之状态:以日光为魂,以月体为魄,所谓「日魂月魄」是也。由初一起,魄中生魂,至初三而现出一弯新月;初八上弦,魂魄各半;到十五月望,魂全而魄消。又由十六开始,魂中生魄;

进退日月权

修真图以月相之弦望晦朔来比喻修真者身中阳之晋退,同时也显示了“魂”与“魄”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其中以月之光华比喻人之性光 灵性之阳性表现,以月之本体喻人之阴魄 身体之六识与功用。

晦朔

三十与初一 之间,阴阳相合,日月交会,乾坤未分,性光为阴魄所包,隐藏不见,为人身归根复命的时候。交会之后,魄中生魂,至初三日,一弯新月,始露性光,在卦为震,元性初现,铅鼎温温。阳魂渐长,阴魄渐消,至初八日,魄中魂半,是为上弦,在卦为兑,此时性光持续增现,如帘帏透光,阳火渐盛,热透中关。

至十五日,日月对望,阳魂盈满,阴魄全消 退藏,在卦为干,此时性光圆满,圆陀陀,光灼灼,乃人身魄之精华 阳精阳,与阳神相聚之象,如日月之精华相合而生满月之象,此即修真之士与日月合其明是也。初修者即使未能炼至如此之境界,在一次静坐之中,也有灵性最显现的时段。

十五既望,盈不可久;天地之消息,物极必反,阳极生阴,阳火始降,转退阴符。十六以后,魂中生魄,阳反为客,阴反为主,阳魂受统摄于阴魄;阳始退,而一阴生,在卦为巽,此时为灵性归于身命之始也-灵性转退,身体之感觉渐增,在此之时,损道最易,若行差踏错,则前功尽废,吕纯阳师尊前坛所指:『一子错,满盘皆落索』。是故守道功夫,持盈保泰,最是重要。

随后阴魄渐长,阳魂渐消,至二十三日,是为下弦,在卦为艮,魂中魄半,是为灵性归于身命之半也,在时应秋,秋高气爽,心景灵明,阳凝聚,顺时而转化为金津玉液。

至三十日,是为月晦,在卦为坤,阳魂全敛入阴魄之中,性藏于命;修真者于此之时,顺时归根深藏,将金津玉液,收贮于中宫密户之内,封固守护。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此消彼长,一开一阖,一现一藏,此乃阳魂阴魄之相互关系也。

7.炼魂制魄

可以易经之“乾”卦来谕示阳进升之要领,并默授炼魂制魄之法诀。当阳进至阳魂盈满、阴魄全消之际,阳魂主事,阴魄自然制伏;与前所述之日月对望、性光圆满,境界相同。 

道尊以易道来阐明丹道,以乾卦之爻辞指引修炼灵性之火候:乾卦之初九潜龙勿用,即全在休歇之状态也;九二见龙在田,即阳初动于下田也;九三夕惕无咎,此时阳火盛炽,不三不四,魂魄状态各半,三凶四惧魂有凶险,而魄有恐惧之感,身心不爽,是故应谦虚谨慎,步步为营,中正和平,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是以防危虑险也。九四或跃在渊,此时危机已过,高飞无虑,海阔天空,鸢飞鱼跃,阳气升跃、灵性腾飞,一气周流,然未能稳也,故云或之;九五飞龙在天,此时阳气极盛,灵性如飞龙之升腾自如,修真之士,恒持不断,潜龙自有飞腾日,九五至尊,灵性主宰一切,飞龙在天。

8.三魂七魄

魂是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是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称人之魂魄由"三魂七魄"组成,但现代科学尚无法证明宗教所言魂魄可离体或轮回,以及魂魄组成是否正确。

中国素有魂魄之说,如《左传》〈昭公七年〉的疏说︰‘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中国民间信仰认为魂为天气,魄为地气;即魂为阳气、精神,魄为阴气、形骸。若人死,则魂升天、魄归地。

三魂:道家谓人有三魂:一曰胎光,二曰爽灵,三曰幽精,见《云笈七签》卷十三。密宗认为: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称之为魂魄,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

对于三魂有多种说法: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称之为“本我、自我、超我”;也有人将三魂解释为“天魂、音魂、色魂”(相应于 “天、地、人三魂”):“天魂”是人在天上的原始信息本来面貌,“色魂”则是在肉身上的一部分灵魂信息,而“音魂”则是随着起心动念而飘游于体外的一部分灵魂信息,“音魂”可以有千万亿分身。

七魄: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见《云笈七签》卷五四。

密宗认为: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称之为魂魄,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佛教结合中国传统魂魄信仰与道家之说而产生了魂魄说,即三种魂识与七种魄识,合称三魂七魄。此说出自《地藏十王经》。《地藏十王经》将魂魄之说与《大乘起信论》的说法相结合,继承了道家的三魂七魄之说。经文云︰‘于阿赖耶识开为三魂。’它们分别是︰胎光业魂神识、幽精转魂神识、相灵现魂神识。《十王经》认为这三魂与如来之法、报、应三身不二而二。经文又说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七转识就是七魄,它们是︰雀阴魄神识(即舌识)、天贼魄神识(即耳识)、非毒魄神识(即眼识)、尸垢魄神识(即身识)、臭肺魄神识(即鼻识)、除秽魄神识(即意识)、伏尸魄神识(即末那识)。

魄与密宗七轮:天冲魄=顶轮,灵慧魄=眉心轮,气魄=喉轮,力魄=心轮(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太阳轮,精魄=脐轮,英魄=海底轮。

魂为阳,魄为阴。其中三魂和七魄当中,又各另分阴阳。三魂之中,天魂为阳,地魂为阴,命魂又为阳。七魄中天冲、灵慧二魄为阴为天魄,气魄力魄中枢魄为阳为人魄,精英二魄为阳为地魄。

地球上的所有人联合构成了人类社会,那么所有人类的天魂和地魂也分别构成了类似于人类社会的社会。天有天的规律,地有地的法则。由每一个人的天魂和地魂,与相应的天社会和地社会,联合构成了能够影响人类前程的宇宙大运。

三魂

三魂是指“天魂、地魂、人魂”,古称“胎光、爽灵、幽精”,也有人称之为“主魂、觉魂、生魂”或“元神、阳神、阴神”或“天魂、识魂、人魂”等,密宗称为“天魂、地魂、命魂”。

天魂地魂命魂说

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天地命三魂并不常相聚首。七魄中两个天魄两个地魄和三个人魄,阴阳相应,从不分开,并常附于人体之上。其实人类的七魄,实际上就是藏密所说的位于人体从头顶到胯下会阴穴的中脉之上的七个脉轮,七个能量场。其中天冲魄在顶轮,灵慧魄在眉心轮,气魄在喉轮,力魄在心轮上,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在脐轮,精魄在生殖轮,英魄在海底轮。人体的七魄同由命魂所掌。命魂又称为人魂,或者色魂。人类生命就是从此命魂住胎而产生的。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魄为人的肉身所独有,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自离去,生命即以此告终。

人的命魂,透过七魄中的天冲、灵慧魄主思想,主智慧。透过气力二魄和中枢魄,主行动。通过精、英二魄主身体主强健。唯中枢一魄,乃为七魄的中心。人的命魂就依附于七个脉轮之上。

人身中命魂与中枢魄的联系最为密切,所以中枢魄也称为命魄。在人体内部,天冲、灵慧二天魄之阴,与精、英二地魄之阳交,而产生人魄有形之气力。在人身外部,则是因天魂之阳,与地魂之阴交合,成命魂。并同时三魂相合,主人无形的命运。运是由人的天地二魂联合,主人命的好坏和强弱。命则是人的命魂,支持自身的天地二魂,运发的旺盛与兴衰。运由命所主,命由运所发。运无形而命有形,运与命复合,则构成人类完整的生命体。

运主虚空,命主实相。凡人命运的好坏,在于人的命与运是否生合或者相制约。若是运强过了命,不去生扶自己的命,并反而压制命,则人身七魄的天魄地魄人魄也必不相生,此人必表现为命薄和体弱。若得命强过运,而能使得运不得不去生扶自己的命。则人身七魄之天魄地魄人魄必得相生合。人就会表现得身强命旺,人的根基必深而厚,此等行者,修行才易于成功。

命魂乃七魄之根本,七魄乃命魂的枝叶。魄无命不生,命无魄不旺。命魂是人身的主魂。天地二魂的聚合产生命魂而生人,命魂终结时又分出阴阳,并回归天地。天魂主光,地魂则是天魂的光照射在人命魂之上所形成的影子。所以地魂又称为影魂。无光不成影,无影不成相。修行人若能修得命运融合,天光与地魂相和才能与人的色魂相合。如此人体眉心的灵慧之魄,才能得以显现出天魂地魂的形象。如此人的天地二魂常在外而所见的一切相,才能得以在人的大脑和天眼里显示出来。因为天魂和地魂既能依附与肉身而显化万象,也能脱离肉身而自由存在,所以人的天魂和地魂也称为身外化身。

其实每一个人的眉心轮天眼都是打开着的,眉心轮又称为月轮。月本身就是一个开着的目。目又为眼睛。所以月轮眉心原来就是一个开着的眼睛。月无日不明,月若得日,目自明。此乃命魂得天魂的光合,若月能同时兼得地魂的影,月明之中自能成相。

天魂地魂人魂说

三魂生存于精神中,所以人身去世,三魂归三线路:

天魂归天路,到达空间天路。因天魂只是良知亦是不生不灭的“无极”,因有肉体的因果牵连,所以不能归宗源地,只好被带走上空间天路的寄托处,暂为其主神收押,这是所谓的“天牢”。

地魂归地府,到达地狱,因地魂可知主魂的一切之因果报应,也可指使在世肉身之善恶,所以肉身死亡后,地魂再进因果是非之地。人魂则徘徊于墓地之间,因人魂本来是“祖德”历代姓氏流传接代之肉身。

直到再度轮回,三魂才会重聚。而“三魂”的根本是“真如”(生命实相),“三魂”是由于“真如动念”所产生的一种能量形态并吸附了灵质而具形体,属于“灵界”。

灵魂觉魂生魂说

灵魂、觉魂、生魂之说中,灵魂主宰人的意识,觉魂主宰人的善恶羞耻,生魂主宰人的寿命。人若死后生魂会消灭,觉魂还留在人间,灵魂就依因果循环六道之中轮回。人若做善归神,灵魂和觉魂就会合一。

灵魂若有毛病,人就会痴呆。觉魂若有毛病,人就会发疯,神经就会散乱,不知道羞耻,容易有乱伦之行。生魂若有毛病,人就容易生病。

人若死后生魂会消灭,灵魂就依因果循环六道之中轮回,如果善业大于恶业便投胎至天界或人界,至天界灵魂和觉魂便会合一,至人间则旧觉魂消灭,再新生一觉魂一生魂投胎,如果恶业大于善业就至地狱道,灵魂会在地狱受刑受苦,只有农历七月十五日才能至人间,觉魂则留在世间排徊,直到灵魂受苦完投胎至人界(人道和畜生道)觉魂便消灭,留在人间的觉魂有时可以受神主牌位让人拜,有时在墓园流浪,有拜公妈(祭祖)的人比较不容易受觉魂作弄,没拜公妈的人较容易受外来孤魂作弄。

天地万物都有魂,植物只有一条生魂,没觉魂和灵魂,畜生有一条生魂和一条灵魂,人则有灵魂、觉魂和生魂三种魂。

七魄

七魄名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生存于物质中,所以人身去世,七魄也消失。之后再随新的肉身产生“肉体及魄”则属于“阳世的物质世界”。

七魄也被藏密所传承:认为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称之为魂魄,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言说的位于人体从头顶到胯下会阴穴的中脉之上的七个脉轮,七个能量场。其中天冲魄在顶轮,灵慧魄在眉心轮,气魄在喉轮,力魄在心轮上,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在脐轮,精魄在生殖轮,英魄在海底轮。

七魄为人身的血,第一就是眼睛的血,眼睛的血是涩的,第二就是耳朵的血,耳朵的血是冷的且不容易凝固,第三就是鼻子的血,鼻子的血是咸的,第四就是舌头的血,舌头的血是甜的,第五就是身体的血,身体的血是热的比较容易凝固,前五项为五根的血,分别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五根以外就是脏腑内脏之血,我们的脏腑分成红内脏和白内脏,红内脏就是心脏、肺和肝等,白内脏就是胃、大肠和小肠等,红内脏的血是腥的,白内脏的血是臭的。

9.修真图中的文字解说

1.第一排右部

人之一身,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也。尾闾在脊椎之尽头处,关可通内肾之窍。从此关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名黄河,乃阳升之路。至两肾对处,为夹脊。又上至脑,颈椎顶端与颅骨相接处,为玉枕。此三关也。前有三田:泥丸、土釜、玉池是也。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关一窍,乃藏神之所。眉心入内,正中之处。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一寸为洞房,再入一寸为泥丸。眉心之下谓之鼻柱,又名雷霆府。金桥下至口中,有两窍通喉,谓之鹊桥。喉是颈骨,乃内外之气所由出入者也。后有软喉谓之咽,乃进饮食通肠胃者。其喉有十二节,号曰重楼。直下肺窍,以至于心。心上有骨,名为鸠尾;心下有穴,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也,乃中丹田。左有明堂,右有洞房。无英居左肝,白元居右肺。亦空一寸二分,乃藏炁之鼎。直下,至脐三寸六分,乃脐门也。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有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有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通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月炉。即处任脉,下有九窍,地狱丰都是也,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左明堂,右洞房,亦空一处,方圆一寸二分。此次有二窍通于内肾,肾中有窍通于尾闾。由尾闾通两肾,下以至于膝下三里穴,再下涌泉穴。此人身之相通关也。

2.第一排左部

天有九宫,地有九州。人之下丹田有九窍,以象地之九州。头有九穴,以按天上九宫。脑骨八片,以应八方。一名弥罗天玉帝宫,又名纯阳天宫。中空一穴,名玄灵(穹)主,又名元神宫。下有舌,舌内有金锁关,与舌相对,又名鹊桥。鼻下人中穴,与金锁关相对,其间有督脉,乃是人之根本,名上九窍,一名性根玉泉,又号华池。舌下有四窍,二窍通心,为液。两窍通肾,为气。神室泥丸九窍,乃天皇之宫。中间一穴,形如鸡子,状似蓬台,昆仑是也。释曰须弥山。修真之子,不可不知也。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九幽日月洞空无」,指出头上有九宫。

《黄庭内景经》云「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又云「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头上有九真,各据一寸之所。图中有云「不灭之道,存思泥丸九真」,并谓「脑有九辨,房有一寸」。图中九真为高真、天真、神真、上真、玄真、仙真、虚真、太真、至真。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云「头中有九宫:两眉间上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宫,却入三寸为丹田宫,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上一寸为太皇宫。」

五脏神

3.肝神 第二排右部

肝神,形如青龙,象如悬匏,少近心,左三叶右四叶,胆附短叶下,神名龙烟,字含明,重四斤四两。肝为心母,为肾子。肝中有三魂,名曰爽灵、胎光、幽精。目为之官,左目为甲,右目为乙。男子至六十肝气衰,肝叶薄,胆渐减,目即昏。在形为筋,肝脉合于木魂之藏也。于液为泪,肾邪入肝故多泪。胆为肝之腑,胆与肝合也。黄庭经云: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精;百疴所钟存无英,用同七日自充盈。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肝主筋,其色青,五行为东方青龙。肝出窍于目,天干为阳甲与阴乙。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丈夫…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4.心神 第二排左部

心神形如朱雀,象如倒悬莲花,能变水为血也。神名丹元字守灵,重十二两。鸠尾下一寸色如缟映,绛中有七孔三毛;上智之人心孔通明,中智之人五孔心穴通炁,下智无孔炁不通。心为肝子,为脾母,舌为之官阙,窍通耳,左耳为丙,右耳为丁。液为汗,肾邪入心则汗溢,其味甘。小肠为之腑,与心合。黄庭经曰:“心部之宫莲含花,下有童子丹元家”,童子即心神也,心下为绛宫。《黄庭内景经》云:「心神丹元字守灵。」心属火,红色,五行为南方朱雀,藏神、主血脉。

注解

上丹田(眉心入3寸泥丸)→中丹田(土釜下黄庭穴)→下丹田(气海下1寸3分玉池)

心、鸠尾(绛宫)←--3寸6分-→土釜(黄庭1寸2分直径)←--3寸6分--→脐中、气海(玉池)…心肾之间总共8寸4分

绛宫,中穴实我性也,一名离卦,一名午时,又号南宫,受炼神室之所,又名姹女,一名真阴,又名碧眼胡儿。在方为南,上所有掩骨覆之,医家名为鸠尾。退此后九天思虑之神,又云「龙从火里出」是也。

「内景图」有「碧眼胡僧手托天」。

5.胆神 第三排右部

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附肝短叶下。胆者,敢也。胆大者,必不惊。神名龙耀,字威明。形如龟蛇混形,其象如悬袋。重三两三铢。为肝之腑。若据胆,当不在五脏之数,应归于六腑,因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又不可同于六腑,故别立胆脏,合于膀胱,亦主毛发。《黄庭经》曰:「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瞳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胆神龙曜字威明。」胆乃阳木,应东方青龙之位,故名龙曜。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以其中正不偏,故字威明。

6.肺神 第三排左部

肺神形如白虎,象如悬磐,居五脏之上,对脏若覆盖,故为华盖。神名皓华字虚成,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总计八叶。肺为脾子,为肾母。内藏七魄如婴儿,名曰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群臭乃七名也。鼻为之官,左为庚,右为辛。在炁为咳,在液为涕,在形为皮毛也。上通炁至脑,下通炁至脾中,是以诸炁属肺,肺为呼吸之根。黄庭云: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肺神皓华字虚成。」肺是五脏六腑之华盖,其功能是主调一身之气,其体虚而能纳气,故字虚成;其色白,故名皓华。

「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若感身体有呼吸不畅的问题,即快快存思白色的肺神,调和六气。

7.肾神 第四排右部

肾属北方水,于卦属坎,形似玄鹿、两头,名玄冥,字育婴,象如卵石子,生对附腰脊,重三斤一两,主分水气,灌注一身,如树之有根。左曰肾,右曰命门。生炁之府,死炁之庐,如守之则存,用之则竭。为肝母,为肺子,耳为之官。天之生我,流气而变,谓之精。精气往来,为之神。神者,肾藏其情智。左属壬,右属癸。在辰为子亥。在气为吹。在液为唾。在形为骨。经于上焦,荣于中焦,卫于下焦。《黄庭经》云:「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肾神玄冥字育婴。」肾生水,五行为北方玄武,因玄水深黑莫测,故名玄冥。肾藏精,主生育,故字育婴。

《难经·三十六难》云:「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8.脾神 第四排右部

脾属中央土,旺于四季,为黄帝,神形如凤,象如覆翼,名常在,字魂庭,正掩脐上,横于胃坤。脾之炁,土之精也。居心下三寸,重一斤二两,阔三寸长一尺。脾为心子,为肺母,外通眉,口为之官,其神多嫉,脾无定形,主土,阴也。故脾为五脏之枢。开窍于口,在形为颊。脾脉出于隐白,乃肉之本意也。黄庭经云: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脾神常在字魂停。」由于脾属土,位于中央,四季无不因土而生旺,故名常在。

督脉

9.尾闾关

尾闾关,一名九窍,又名九头狮子,又曰如太子射九重铁鼓,阴关固闭,常年不能开,名九重铁鼓。太子,纯阳炁也,能醍醐灌顶,方能穿通,故曰射九重铁鼓,乃上天之径路也。一名地轴神壶,又名朝天岭。一名龙虎穴。一名三叉骨。肾内有金鼎,内外相通,共三路上通夹脊,直透顶门而上泥丸,通一身之骨髓也。

10.夹脊关

夹脊双关,实神仙升降之径路,是我身脉,即膏肓穴道,曰双关,内辘轳在中。左为太阳,右为太阴。阳升路,通天柱穴,又名内双林,通外双林,阳关脉伏。此穴薰蒸关窍,下涌泉,上通泥丸,络接绛宫、华池,取水降于华盖、五行之所、下丹田命蒂之内。

注解

「内景图」亦云:「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径此为根。」

参考针灸穴位「膏肓穴」,在第四胸椎下,督脉旁开3寸。

11.玉枕关

玉枕关,此处一名阳宫、玉京山、天柱、太乙穴、雷霆宫,大椎骨前寸较外来也。实上天逆行之径路也。内黄龙倒以卷上,冲湘江水,上下通彻。此关紧,阳神守,至必用阳炁,方能冲通,化生真炁,至鹊桥而牛女相会,育胎(事)婴儿。

任脉

12.十二重楼

舌下二窍,名玄膺。后名咽,吞下一切饮食。前名喉,十二节,为十二重楼,通达清气者也。

13.絳宫

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穴也,乃中丹田。左有明堂,右有洞房。无英居左,肝也。白元居右,肺也。中空一寸二分,乃藏气之所,炼气之鼎。直下至脐,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有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有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通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月炉,即任脉;下有九窍,即地狱酆都是也。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左明堂,右洞房;亦空一穴,方圆一寸三分。此处有二窍,通于内肾。肾中有窍,通于尾闾。由尾闾通两肾堂以至膝下三里穴,再下至涌泉穴,此人身相通之关窍也。








注解

绛宫,中穴实我性也,一名离卦,一名午时,又号南宫,受炼神室之所,又名姹女,一名真阴,又名碧眼胡儿。在方为南,上所有掩骨覆之,医家名为鸠尾。退此后九天思虑之神,又云「龙从火里出」是也。

「内景图」有「碧眼胡僧手托天」。

14.魂室

一名东海青龙。甲方,木液。在卦属震,在方属东,在五行属木,在道为魂,性也。属火神之母。在五脏属肝。在天为日。实我魂室之所也。

15.魄室

一曰西山白虎,庚位,金精。在卦属兑,在方属西,在五行属金,在道为魄,情也。属水精之母。在五脏为肺,在天为月,实我魄室之所也。

16.脐

脐为生门,太乙神君居之,主人性命,司一身一万二千精也。

17.两肾

两肾者,两仪也。中间有连环,是我真精,内藏赤白二炁。在母腹中,未有此身,先有此穴,因有此穴,始生此身。左为玄阳,右为牝阴,中穴实我后天之精海,又为真铅。儒名太极,道名水乡铅。乃北方肃杀正气。紫河车顺则生人,逆则成仙。一名漕溪。一名祖宫。通上下二眼,降华池。在舌下窍内出,名玉泉。

注解

「真铅」,即真炁中之真一之水。《钟吕传道集·论抽添第十一》云:「出于己肾中所藏父母之真气而为铅,真一、正阳所合之药变而为汞。…真铅者自身之真气合而得之也。真铅生真气之中、气中真一之水。」

18.丹田

此田中炁,左青、右黄、下黑、上白。下丹田,真虎、坎地、(婴)儿处、扶桑冥、气海、水晶宫、牝户。中间一穴,实我真精命蒂。在上一寸三分,实造化之所,天地之根。白头老子青玄之处,实我命造化山川也。真一处,水中金,号金精,实我先天之至精,又云「虎向水中生」、「一阳复初」、「子时」、「海底月」、「人门」、「初生我根基」,此数名。修真之子,不可不知也。

注解

「内景图」亦云:「白头老子眉垂地」。

「水中金」:坎卦中的一阳。坎象婴儿。《钟吕传道集·论五行第六》云:「肾,水也。水中有金。金本生水,下手时要识水中金。水本嫌土,采药后须得土归水。龙乃肝之象,虎本肺之形。阳龙出于离宫,阴虎生于坎位。五行逆行。气传于母。」

真虎,即肾气中之真液。钟吕称「真一之水」,《钟吕传道集·论龙虎第八》云:「肾水生气,气中有真一之水,名曰阴虎,虎见液相会也。心火生液,液中有正阳之气,名曰阳龙,龙见气相合也。」

「一阳复初」:在年,即冬至一阳生;在日,即子时海底月。阴尽阳生之义。真阳之炁出现,生命之根基有赖于此。

19.会阴

桃康字合延,名顶莲花,冠朱衣,如真人状;住肾宫,有碧、紫、黄、白、绿、青、赤、苍之炁,乃北方八天所化也。




(魁):音奎;(鬼勺):音硕;(鬼雚):音欢;(鬼行):音性;(鬼毕):音必;(鬼甫):音府;(鬼票):音摽。 (防删,喜欢文章的朋友请点赞加关注,不定期发布精彩文章,想看更多搜公众订阅号/道衍天下)














编辑于 2022-03-01 10: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07: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百科
12.5万播放  |  
朱慈炯(1632年-?[7][9]),明思宗朱由检嫡三子,母为孝节烈皇后周氏,崇祯十四年(1641年)封为定王,[3]别名朱三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京师,朱慈炯被俘,受封定安公,李自成败退时不知所踪,明安宗谥定哀王。身为一个失踪的明朝皇室嫡系,他的绰号朱三太子更为有名,清军入关以后,有关他起兵反清复明的流言一直流传于社会。
[10]
明南明清
人物关系
共29个词条
更多
相关视频
共7个词条
人物生平
朱慈炯生于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十五日。[2]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十八日被册封为定王。两年后行冠礼,期间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出阁讲学。[3][4]他与四弟永王朱慈炤都“眉宇并天人,诵书清圆,作字端楷。讲罢,呼:‘先生每吃茶!’音如玉”。[5]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进京,定王朱慈炯被俘,封定安公。四月,李自成东征吴三桂时从征。[6]据说他和兄长朱慈烺被李自成交给吴三桂,吴三桂行至永平时丢下朱慈炯,专护朱慈烺。[7]此后,朱慈炯不知所终。后世考证
一起案件发生在南方的太湖,有一和尚诈称拥立朱三太子,企图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遮弑杀在南巡中。因准备疏忽,发炮不鸣,结果悉数被捕,逮至京城,交由吏部侍郎穆丹会同九卿科道反复审讯,查明所谓朱三太子实属假冒,真名王士元。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初五日,按照清圣祖旨意,将王士元凌迟,其五个儿子处斩,其余人等发配宁古塔永远充军。《清朝野史大观》卷三和《清圣祖实录》均有介绍。[1]一起朱三太子案发生在山东汶上县,有一老者长期在李来朋家里充当私塾,循规蹈矩,却没能逃过清廷鹰犬的魔爪。在严刑拷问下,老者供认自己就是明末的定王朱慈炯,李自成退出北京时,将他裏胁到河南,乘虚逃亡安徽,辗转到浙江,最后流落山东,隐姓埋名。他有六个儿子,字辈为“和”,末一字均为“土”部,正好与明太祖《祖训》中所规定的燕王一系字辈完全吻合。其孙名钰宝,含有“临御宝座”之意。清圣祖审阅了全部案卷,明知此人确系明思宗的儿子,但杀之无名,于是硬说他是假朱三太子,重演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在顺治初年杀太子朱慈烺的故伎。这位一生颠沛流离,没有丝毫反清言行的75岁老翁连同其家人全部抄斩。孟森先生《明烈主殉国记》对这一起朱三太子案件作过多方位考证,确信此朱三太子为真。该文收入商鸿逵先生为孟氏编辑的《明清史论著集刊》上册。有关此案的详细调查材料,可参考《史料旬刊》第二期收录的康熙四十七年直隶巡抚赵燮的奏折。此朱三太子即定王,他于1708年被杀,已是个75岁的衰翁。[1]轶事典故
崇祯十五年定王朱慈炯出阁时,负责训讲的是著名学者方以智,负责的是仿书东林八君子之一的刘元珍之子刘明翰。方以智表情庄严,声音宏亮,定王有点不耐烦,急呼刘明翰来训讲。内侍连忙加以阻止,说:“礼也,不可更,父皇爷所定。”这才依照原先定好的规矩办事。定王喜欢刘先生,方先生以当日应背诵之书进上,定王随即掩卷一口气背完。定王说:“方先生可先出,吾与刘先生仿书。”待方先生出去,定王方觉如释重负,练起书法来轻松自如。后来,定王面见父皇时,请将三、六、九定为仿书之日,而四、七、十为训讲之日,这与先前所定日子有些出入,不过,明思宗以为这样稍作变动无伤大雅,也就答应了。定王与刘明翰的师生情谊传为一时佳话。[8]家庭成员
父母父亲:明思宗朱由检母亲:孝愍皇后周氏兄弟姐妹兄弟献愍太子朱慈烺怀隐王朱慈烜永悼王朱慈炤悼灵王朱慈焕悼怀王朱慈灿悼良王姐妹坤仪公主长平公主昭仁公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08: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灭亡后,为何只剩朱三太子反清复明?真正的太子哪去了
有画说艺
2022-09-10 09:00
湖南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朱三太子”可以说是一个让全天下人如雷贯耳的名号,很多小说电视中也都有他的身影,几乎所有反清复明活动都会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对于刚夺取大明江山的清朝而言,朱三太子就是一个极具号召力的头号危险人物,甚至成为了让康雍乾三代挥之不去的噩梦。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他就是崇祯皇帝的第三子——朱慈炯,历史上确有其人,并非野史和小说虚构出来的人物。不过,在雍正乾隆时期,“朱三太子”只是被反清复明者当成一个反清的精神符号利用而已。


崇祯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明朝灭亡以后,每次反清复明都是打着这个“朱三太子”的旗号,直接打崇祯皇帝真正“太子”的名号,难道不更好吗?真太子,哪去了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明末清初的“太子疑云”。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崇祯皇帝自缢,他的贴身太监带着三位皇子出逃,其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太子朱慈烺。作为嫡长子,朱慈烺不但是老朱家的香火继承人,更是大明王朝东山再起的希望。

按照崇祯的计划,只要朱慈烺可以逃往南京,明朝就不会覆灭,因为那里还有一套完整的朝廷机构。可惜的是,朱慈烺和其他两个皇子,都没能逃出京城,他们很快被李自成的人马抓获,并被严密关押起来。

崇祯为什么不在李自成入京以前就安排太子南下呢?其实,早在危机爆发之初,崇祯皇帝就在朝堂上和大臣商议过储君南下的问题,内阁和众臣在讨论后也认为太子南下是上上之策,然而,就在崇祯要做出决断时,一个叫时光亨的言官站出来大喊:你们这些要太子南下的人,难道是想让太子效仿唐肃宗吗?


崇祯
大家应该都知道唐肃宗的故事,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太子,安史之乱爆发时,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和李亨一路西逃,逃到马嵬坡的时候,杨贵妃被赐死,为了避免被一网打尽,李隆基继续逃亡成都,而李亨则北上灵武,没多久,李享就擅自称帝,架空李隆基让他提前退休。

在明朝,言官的官职不大但是说话却很有分量,要是言官们联合起来用口水喷一个人,就算是首辅宰相,也能把他喷下来,所以当言官时光亨喊了这么一嗓子以后,满朝文武都保持沉默不敢说话,崇祯皇帝自己也担心出现唐肃宗那样的事情,于是太子提早南下议题就此搁浅。

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皇帝密令贴身太监保护三位皇子撤离,却都被李自成抓获,朱慈烺是太子,自然被加以严密的拘禁措施,连同被关押在一起的,还有另外两位皇子,也就是三皇子朱慈炯和皇四子朱慈炤。


崇祯
1644年4月,刚刚占领京城不久的李自成被多尔衮和吴三桂击败,他带着三位皇子一路撤退,在撤退途中,三位皇子竟然侥幸逃脱,不过,他们却在慌乱中走散。当时,太子朱慈烺刚满十五岁,三皇子朱慈炯十二岁,四皇子朱慈炤最小,只有十一岁。三位小皇子的逃离走散,引发了后来清朝著名的北太子案和南太子案。

咱们先来看太子朱慈烺逃脱之后的去向。朱慈烺当时已经十五岁,可能方向感比较强,他一路乞讨,竟然逃回了京城,但是此时的京城,已经被清军占领。朱慈烺偷偷摸摸回到了自己外公周奎的家里。

周奎是国丈,也就是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见到朱慈烺后,担心家族被他连累,于是劝他逃亡南京,但可能是因为朱慈烺年纪太小赖着不走,周奎最终只好将其交给清军处置以求自保。


崇祯
多尔衮得知此事后,亲自坐镇处理,他叫来大量明朝遗老和旧臣,要他们辨认,凡是指认此人是太子朱慈烺的,全都悉数被杀,后面再来辨认的,都不敢再说这是朱慈烺,纷纷表示此人是假冒太子。于是,多尔衮以此人冒充前朝太子为由将其处决,太子朱慈烺就此殒命。

为什么多尔衮要这样做?因为前朝太子身份敏感,是个烫手的山芋,你说他是真太子,那要怎么处置呢?杀了他,会激起民愤,毕竟当时清廷还没完全稳住局面,不杀吧,难道把他高高供起,等反清复明的那群人来营救吗?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说成是假冒太子,然后杀掉一了百了,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北太子案”。

朱慈烺被杀不久,南京突然有人声称自己是太子朱慈烺,当时福王朱由崧已经建立南明称帝,突然冒出个太子来,就算别人答应朱由崧也不能答应,于是这个自称太子的人也被南明处死,这就是“南太子案”。


崇祯
经过南北两大太子案以后,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太子早已不在人世,按照宗法规定,就是由二皇子继承大统,但是崇祯的二皇子早已夭折,于是接下来的合法继承人,自然就是三皇子朱慈炯。

不过,自从在李自成军营逃脱之后,朱慈炯一直下落不明,所以大家都假设三皇子还活在人世,并称之为“朱三太子”,到了后来,“朱三太子”干脆成为了人人都可以假借其名行反清之事的背锅侠,至于他到底去了哪里,是否还活在人世,都已经无关紧要。

至于四皇子朱慈炤的下落,据说后来被康熙在山东找到,同样以假冒前朝皇子之名被满门抄斩。从此,江湖上只留有“朱三太子”的威名,而反清复明的大业,直到大清灭亡,也终未能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生死之谜,至今仍无法解开
播报文章

倩雪娱乐咖
关注
2022-02-06 00:31
一刀999级的个人空间
一刀999级的个人空间
天文台望远镜,品牌齐全,休闲度假户外必备,只为你甄选!天文台望远镜,顶尖大牌,专业时尚,舒适随行.
天文台望远镜,品牌齐全,休闲度假户外必备,只为你甄选!天文台望远镜,顶尖大牌,专业时尚,舒适随行.
王者之心2正版授权,经典再现,高爆高返
王者之心2正版授权,经典再现,高爆高返
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




天宝15年,即公元756年6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的与重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坡。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叛军攻入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连夜出逃,第二天逃亡队伍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时,随行将士突然起意,当朝宰相杨国忠死于乱军之中。

随后,起义将士把矛头指向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一代绝世美人,杨贵妃香消玉殒于马嵬坡。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回长安后,令宦官改葬杨贵妃,奇怪的是杨贵妃的遗体不见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杨贵妃流落民间,出家为尼

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坡,而是在唐玄宗的秘密安排下,避过乱军的耳目,逃了出来,她一路向南,辗转来到汉寿县丰家铺乡鹿溪村,鹿溪村地处雪峰山余脉,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杨贵妃被鹿溪的美景所吸引,最终决定在此隐居。

鹿溪村有座古庵堂——天宝庵,据说杨贵妃逃亡此处后,在天宝庵出家为尼,天宝庵为杨贵妃建了一座瞭望台,当杨贵妃心情不好的时候,在瞭望台上看山下的美景散心。

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很多东西早已不复存在,杨贵妃在天宝庵出家为尼一说,已经无从考证。

逃亡日本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最后逃亡到日本,1984年出版的《文化译丛》第五期,张廉译自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译文说,当时马嵬坡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为贵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海上漂泊,辗转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终在日本安度晚年。




在日本,甚至有“杨贵妃崇拜”的文化现象,在日本京都御庙泉涌寺,有“杨贵妃观音堂”,在安倍晋三的老家三口县的二尊寺,有一座杨贵妃的墓。日本人把山口县称为“杨贵妃故里”,当地人把自己特产的大米,称作“杨贵妃之梦”,还创造了杨贵妃面包。因为杨贵妃爱吃桃子,当地人就从山东引进30棵桃树种在二尊寺。每年十月,二尊寺都要举行“炎之祭”,祭拜杨贵妃。

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杨贵妃在马嵬坡必死无疑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越来越生动,有一种观点是这种传说离史实也越来越远,这种论点认定杨贵妃在马嵬坡必死无疑。《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国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士的观点,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有佛堂运至驿站,至于庭院,唐玄宗还招来陈玄礼等将士,眼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坡。

至今为止,杨贵妃最后是否真的死在马嵬坡,还是在天宝庵出家为尼,还是真的去了日本,情况究竟如何,这一谜题至今仍无法解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1: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75岁老农种田为生,康熙皇帝知道后将其斩立决,发生了什么
寒云天史
2022-09-08 18:00
河南
公元1708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七年,安徽当地抓住了一位75岁的老农。

康熙皇帝得知这位老人被抓住后,命令山东巡抚蒋陈锡亲自处理这件事,最后竟然亲自过问,降下圣旨将一位老农直接处斩。

这位老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引得康熙皇帝如此大动干戈,老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一、北京城内,烟云密布
说起这位老人的来历,要把时间往前调62年,公元1646年的3月18日,李自成的闯军进攻北京城的前一天。

此时,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正呆坐在自己的皇宫内,身边是周皇后所生的3个皇子。


3个皇子虽然都有着封号,但眼下崇祯皇帝能够管辖的地区也只有自己的紫禁城而已,这些小王爷也无法去自己的封地,只能留在皇宫。

不久后,周皇后也遣散完皇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从皇宫外赶来,皇后来到之后,崇祯给自己的3个儿子做最后的叮嘱,并给自己的3个儿子换上老百姓的衣服。

等换上之后,这3个孩子虽然看起来还是细皮嫩肉,白白净净,但已经和平常的农家少年没有多大区别了。

此时,崇祯皇帝眼中带泪地叮嘱自己的3个儿子:“今天你们还是皇帝的儿子,明天可就是老百姓了……在这种乱世里,要隐姓埋名,看见老人家要叫老翁;看见年轻一点的长辈,要叫伯伯或者叔叔!”

其实,崇祯这样做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他知道,城外的军队不日就会攻打北京,北京城的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

打下北京之后,这些农民军必然会进入紫禁城大肆抢夺,到时候皇子穿着绫罗绸缎,必然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因此,崇祯皇帝才会给孩子穿上老百姓的衣服。


二、乱军之中,朱明疑云
在给皇子们交代完之后,崇祯直接将3个孩子送往了周皇后的父亲家。

但等到第二天李自成攻下北京城之后,这位国舅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竟然直接将这3个皇子交给了李自成。

李自成并没有杀这3个皇子,而是出于拉拢明朝旧人的需要,将这3个皇子留了下来。

可是不久之后,李自成与清军还有吴三桂在山海关决战,在乱战中,这3个皇子也失踪了。

但没过多久,摄政王多尔衮就找到了太子,为了杀这个太子,多尔衮还演了一场认太子的把戏。

可是这个太子死后,满清还是没有完全处理掉这个问题,反而被接下来层出不穷的朱三太子搞得焦头烂额。


在多尔衮杀掉明朝太子朱慈烺没过多久,接下来的顺治皇帝就遭遇到了第一个“朱三太子”。

苏北地区有一个叫朱国镇的人,就用朱三太子的名义拉起一支数千人的反清队伍,虽然很快被平定,但这个噩梦却始终萦绕在清廷的头上。

到了康熙年间,在京城周边,陕西地区,甚至是福建地区,都有人自称朱三太子,从而拉起一支队伍。

在扑灭了这些反叛之火后,康熙也曾想一些办法,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朱三太子”这个问题,那就是在民间寻访朱明后人,让他们去给明太祖朱元璋守墓。

但朱明后人何其多,而且更关键的是,朱三太子本人是否存在对那些反清组织来说不重要,朱三太子这个名号对这些反清组织很重要。

所以,康熙的这个想法并没有起什么效果。于是,康熙就采取了一种干净杀绝的方式,看到有类似的朱三太子的存在,就把他杀掉。


三、古稀老农原是王
康熙47年,山东巡抚亲自带人来到山东汶上县,来捉拿一个叫王士元的75岁老农。

这位老农被抓之后,不仅没有丝毫慌张之相,反而十分平稳镇静,仿佛早就预料到自己的结局。原来,这个老农就是大名鼎鼎的朱三太子朱慈炯。

据朱慈炯本人供述,当初李自成所率领的闯军自北京一战败退后,他便随着乱军和流民一路来到了安徽凤阳。

到这以后,一个前明官员收养了他,将他改名成王士元,倒过来念就是“原是王”。

后来,这位官员因为参加反清活动被杀,朱慈炯被逃到了浙江,在当地扎根。

但几十年后,一个叫张念一的人发现了朱慈炯这个“朱三太子”的身份,强迫他一起参加反清义军。


虽然朱慈炯并不愿意,到了义军之后还曾经多次策划过逃跑,但无一成功。到了义军被清廷围剿之时,他趁机逃到了山东,但被人抓住。

这次,康熙决定一举根除“朱三太子”这个祸患,他将朱慈炯三代人全部押送到京城,组织三堂会审来审判朱慈炯。

虽然朱慈炯一直没有参与过反清活动,就连这次参与也是被强迫的,但康熙这次就是下定了决心要将这件事了结。

于是,朱慈炯和他的五个儿子一同被判处了凌迟,但康熙为了体现自己的宽大仁怀,将凌迟改成了斩首,最后,朱慈炯和5个儿子都被斩首。

在这件事后,康熙原本以为可以根除“朱三太子”这片顽疾,但仅仅3年后,各地又突然冒出一个接一个的“朱三太子”,令康熙烦不胜烦。


就连康熙驾崩后,接任的雍正和乾隆等人,都曾发生过“朱三太子”事件,可以说,即使杀死了朱慈炯,“朱三太子”也依然存在,只不过现在存在的是朱三太子的名号而已。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仅仅一个名号,政治影响力可以大到什么程度,一个“朱三太子”就引得各方势力焦头烂额,简直是四两拨千斤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1: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生死之谜,至今仍无法解开

竹林七叙

2022-01-29 15:20

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宝15年,即公元756年6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的与重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坡。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叛军攻入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连夜出逃,第二天逃亡队伍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时,随行将士突然起意,当朝宰相杨国忠死于乱军之中。

随后,起义将士把矛头指向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一代绝世美人,杨贵妃香消玉殒于马嵬坡。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回长安后,令宦官改葬杨贵妃,奇怪的是杨贵妃的遗体不见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杨贵妃流落民间,出家为尼

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坡,而是在唐玄宗的秘密安排下,避过乱军的耳目,逃了出来,她一路向南,辗转来到汉寿县丰家铺乡鹿溪村,鹿溪村地处雪峰山余脉,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杨贵妃被鹿溪的美景所吸引,最终决定在此隐居。



鹿溪村有座古庵堂——天宝庵,据说杨贵妃逃亡此处后,在天宝庵出家为尼,天宝庵为杨贵妃建了一座瞭望台,当杨贵妃心情不好的时候,在瞭望台上看山下的美景散心。

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很多东西早已不复存在,杨贵妃在天宝庵出家为尼一说,已经无从考证。

逃亡日本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最后逃亡到日本,1984年出版的《文化译丛》第五期,张廉译自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译文说,当时马嵬坡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为贵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海上漂泊,辗转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终在日本安度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日本,甚至有“杨贵妃崇拜”的文化现象,在日本京都御庙泉涌寺,有“杨贵妃观音堂”,在安倍晋三的老家三口县的二尊寺,有一座杨贵妃的墓。日本人把山口县称为“杨贵妃故里”,当地人把自己特产的大米,称作“杨贵妃之梦”,还创造了杨贵妃面包。因为杨贵妃爱吃桃子,当地人就从山东引进30棵桃树种在二尊寺。每年十月,二尊寺都要举行“炎之祭”,祭拜杨贵妃。

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杨贵妃在马嵬坡必死无疑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越来越生动,有一种观点是这种传说离史实也越来越远,这种论点认定杨贵妃在马嵬坡必死无疑。《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国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士的观点,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有佛堂运至驿站,至于庭院,唐玄宗还招来陈玄礼等将士,眼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坡。

至今为止,杨贵妃最后是否真的死在马嵬坡,还是在天宝庵出家为尼,还是真的去了日本,情况究竟如何,这一谜题至今仍无法解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宝山有三道人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天宝山有三道人,采药,忽得瘗钱①,而日已晚。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天宝山有三道人

目的
采药


类型
故事

意义
教育

目录
1​原文
2注释
3译文
4含义
5意蕴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天宝山有三道人,采药,忽得瘗钱①,而日已晚。三人者议:先取一二千,沽酒市⑦脯②,待旦而发。遂令一道人往,二人潜谋:俟沽酒归,杀之,庶③只作两分。沽⑥酒者又有心置毒酒食中,诛二道人而独得之。既携酒食示二人次④,二人者忽举斧杀之,投于绝涧。二人喜而酌酒以食,遂中毒药而俱死。
天宝山有三道人
天宝山有三道人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1.瘗(yì)钱:殉葬的钱。  瘗,埋葬。

2.脯:肉干。

3.希望

4.次:时。

5. 潜谋:暗地里商量

6.沽:买

7.市:买。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
天宝山有三位道人,在山中采药,忽然发现随葬而埋的钱,想通通挖出来,可是天色已晚。三个人商议:先拿出一二千钱,买酒肉吃,等到第二天早晨再开掘。于是就让一位道人前去买吃的,剩下的两个道人暗地里商量:等那位道人买酒回来后杀了他,希望只作两份分。买酒的道人也想在酒食中下毒,害死两个道人就可以独吞了。当那位道人带来酒食给两个道人看时,那两个道人忽然举起斧子杀了他,并把尸体投入深涧中。两个道人十分高兴,又吃又喝,于是都中毒死掉了。

折叠编辑本段含义
这则故事意在说明,做人要与人为善,善待他人,不能财迷心窍,各怀鬼胎,互设诡计,哄骗欺诈,贪得无厌,尔虞我诈!否则,常常是一害他人,二害自己,两败俱伤,没有好的结果。这正印证了《增广贤文》里的哲语:“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害人为始,害己告终。”人啊,还是多一点善念少一点恶意为妙!

折叠编辑本段意蕴
其实,这则故事恐怕还有另外一层深意。故事说到的是三位“天宝山道人”,说到天宝山道人,我们往往会想到崂山道人,似乎那里就是真正的方外净地,那里的道士定然是世外高人!然而,就是这样的方外、世外高人,尚且禁受不起钱财的诱惑,竟然做出杀兄害友的罪恶,那么,俗世凡尘中的芸芸众生定然在巨大甚至琐屑的金钱面前,更难以把持自己,如何禁受得起贪婪的诱惑!尔虞我诈为小事,恐碎碎屑屑小事,反误了卿卿性命,此则为大事!

反应社会上一种唯利是图,贪得无厌,尔虞我诈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2: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阳上贤都、隆回紫阳乡蒋氏

    始祖千三公,原籍南京江夏卫,元泰定年间迁湖南宝庆府邵阳南乡大井头。三世万保、万福,分二大房,福公迁居武攸紫阳乡(今隆回);保公迁居邵阳上贤都八弓塘,发四房:卿、富、贵、华。清乾隆36年(1771)、咸丰10年(1860)、光绪17年(1891)保房三修家谱,1925年、1947年保、福二房合修。宗祠建于邵阳南乡大井头,保公祠建于七甲冲,福公祠建于武冈达石村。至1948年,已传25代,人口约26000余人。班次:千万才必仲,仁义礼智信,天大惟馨晋,藻幹舒民泽,宏贻佩久怀,迪思淑尔类,誉履庆方开。

新宁西喉蒋氏

    始祖百九公,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宋末因避兵乱迁湘,开基于东安白滩。百九生千五,千五子四:万一、万二、万四分析广西、东安之禾仓头、中田。惟万三迁新宁之西喉。1943年三修族谱。至1949年,已传30代,居西喉乡者共8000余人。1923年建宗祠于西喉乡亚蓝田。

新宁金石镇等地蒋氏

    始迁祖时通公,祖籍江西,明洪武8年(1375)迁武冈德江,后迁新宁县蒋家铺。

新宁江口桥蒋氏

    始迁祖文达公,祖籍江西,明洪武年间迁新宁县江口桥。至1995年,已传24代。

武冈水津团蒋氏

    其先江西安福人,明万历中徙武冈石门。

城步蒋家团蒋氏

    始迁祖士毅公,零陵人,官山西平阳府通判,明初徙武冈之儒林乡。明宏治中,置城步县于儒林乡,世居城步城内。

城步红苗蒋氏

    分布于岩头。

岳阳蒋氏

    始祖朝万公,唐天复间迁巴陵黄龙山,传十一世至宁亚,遂家东陵。其后衍为日、月、浩、永、明、以、友、智八派。

华容三郎堰、南山、西乡蒋氏

    始祖吉祥公,仕明平寇有功,封武略将军。明正德14年(1519)吉祥后人暹、嘉祥、铣迁华容,暹居三郎堰,嘉祥居南山,铣居西乡。后人集居东山乡荷叶村一带。派语:玉日全文大,应基长命良,继述行宗哲,贤才士佐邦,体元常惠吉,奉祖永佳祥,德厚流芳远,声名万世扬。

华容古树台蒋氏

    始迁祖文益公,为生计,清光绪21年(1895)从湘阴古塘村迁居华容古树台,后人分居白鹤窖、华光、三岔河、黄蓬垸和鲇鱼须等处。老派:始广行为成,孙文伯忠庭,尚乐儒之常,继世定裕光,孝顺德传芳,本立道荣昌,翼敬惠迪康,象贤敏士皇,选才优茂良,辅治以高骧,信羽受命章,盛绪远而长。通派:恭维先泽本隆昌,次序敦和肇绪长,继望汉忠经鼎盛,鸿勋楚宇灿云章,诗书力业登科甲,孝友承家选颂良,蔚起人文昭善述,魁名辉应冀联芳。

湘阴蒋家坪蒋氏

     始迁祖成四、成九二公,江西丰城县人。元末时,成四官长沙府通判,成九官岳州府,明洪武中占籍湘阴。

临澧马鞍山蒋氏

    该族以伯龄为一代祖,七十一代始迁祖官一公,原籍江南,元末徙湖北黄州府黄安县黑马冲,明洪武御征,公以总兵随至永定卫黑松关,平苗有功,命公镇守,永乐2年(1404)表于朝,迁临澧马鞍山、南泉湾。生四子:先弈、安保、长寿、章保。安保奉命南讨贼阵亡,朝廷悯恤,着十一岁章保袭职食禄,历五代有富、贵二公,富公脉生四子:鉴、镛、铠、镇。清嘉庆23年(1818)始修族谱,1948年五修并修总祠。派语:(自八十八代始)明徵定保,宗祖谟训,开国孝友,肇锡元勋,克成先德,丕振家声,云腾凤起,祚延万春。九十一代保襄,即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丁玲为该族九十二代孙。

石门县城蒋氏

    明初自江西丰城迁石门蒋家洲。

益阳蒋氏

    伯龄四十代孙诩公玄孙耀公西汉时徙居零陵郡营道。八十九代孙逢福,字东海,号真甫,仕元为四川池州府教授。元亡,率五子开泰、开祥、开汝、开昊、开朗回湘,分别卜居益阳沧溪、梽溪、北坪、水满冲、白皮湖,素称"洪武下寨"。族谱始修于清康熙45年(1706),1947年六修。以逢福为迁益启祖。派语采用嘉庆通派。

益阳十四里竹山冲蒋氏

    始迁祖新楚公,明末清初自邵阳迁此,后裔三支,分居泉山、蒋家冲、竹田冲。

桃江武潭蒋家湾蒋氏

    始迁祖添祥公,明初由江南华亭迁武潭蒋家湾。

桃江龙拱滩六房村蒋氏

    始迁祖荣六公,明永乐2年(1404)由安化迁龙拱滩六房村开垦。

安化蒋氏

    始祖琬公,居湘乡。五代马楚时绍录迁江西泰和,后唐同光2年(924)仲南由吴转楚,仍居湘乡曲静,派衍文辕、文通、文炳三大支。文辕递传至真公,生十子,避元季之乱,荣二、荣五、荣七、荣八、荣九公同迁安化窑头。明正德间九房创修墨谱,万历间二、八、九房合修,清康熙43年(1703)二、五、七、八、九房三修,嘉庆25年(1820)九房珪裔续修支谱,道光21年(1841)九房璁、琳两裔合八房四修,光绪4年(1878)八房五修,光绪10年(1884)九房五修,1924年八、九两房六修,共计男丁3874人,女口1850人。旧派:荣如永宗然彦孟,金朝加益显忠诚,克立奇功修学业,英贤世守圣明君。新派:恭维先泽本隆昌,次序敦和肇锡长,钜望汉中经鼎盛,鸿勋楚宇灿云章,诗书力业登科甲,孝友承家选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辉映冀联芳。

安化黄沙坪蒋氏

    谱尊伯龄为第一世,至第七十一世仲南,后唐同光2年(924)返湘乡曲静。第八十七世真公,又名千七郎,字洞添,以宋章惇曾垦梅山,始入安化。生子十,荣二、五、七、八、九居安化。荣二公明初自窑头迁十三都,长子添明移三都,生忠、和、恭、智;次子添隆明初偕弟添臣自安化徙居沅陵赤鲤溪口大塌。荣七公明初自零陵迁安化四都蒋家坪。荣二、荣七两房合谱始修于明万历48年(1620),1937年七修。清嘉庆初,二房建总祠于安化黄沙坪。

安化南门蒋氏

    谱称伯龄公四十八世至启祖耀公,自金陵蒋山徙居湖南零陵郡,又七十三世至派祖绍录公,因避马殷之乱,徙居江西吉安泰和之严庄,七十一世仲南公,后唐同光2年(924)复迁湘乡曲靖。八十七世真公,字洞添,行千七郎,迁居湘乡横港,生十子,第五子荣五公,于明洪武5年(1372)徙居安化大南门蒋家巷道谷坪。后裔析居安化之归化、仙溪、常丰、常安、石板溪及邵阳之墨溪、宁乡、湘乡、龙阳等地。清乾隆间建安邑宗祠于城西,同治间建仲南公总祠于宁乡西城外香山。清道光10年(1830)荣五公房纂修族谱,同治13年(1874)续修,光绪34年(1908)三修。班行采用嘉庆通派。

新化大马头蒋氏

    迁湘始祖安仁公,江西人,明洪武2年(1369)徙邵阳大东路郭家山。七世孙义清,徙新化,又数世至县学生国相,始居大马头。

新化黛水蒋氏

    禄公始居新化大阳乡九都洪溪。三世明公居黛水。

宜章窑头蒋氏

    明永乐时自道州徙宜章窑头。

宜章官渡、沙坪、百亩蒋氏

    明正统元年(1436)自衡阳水尾村徙县城西门外金鱼洲,后分徙官渡、沙坪、百亩三处。

嘉禾田美蒋氏

    始迁祖高光公,自蓝山县灌田来嘉禾田美(一名田尾村)。至1930年,凡30户,男59人,女45人,共104人。

嘉禾蒋氏

    始迁祖于信公,自临武罗园迁此。

临武麦市罗源蒋氏

    祖籍江西泰和县,宋时迁今临武麦市罗源。至1982年,有10168人,其中居三合2434人,麦市2903人。

汝城北水蒋氏

    始迁祖贤可公,举人,原籍江西省清溪县。明初任郴州教授,迁汝城县北水。其中十八世希重徙资兴石角;二十六世仲玉分居上蒋;朝满迁耒阳;仲箎居上蒋。至1932年,已传26代,100余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3:50 , Processed in 0.0592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