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有学者认为,吴伟业是《红楼梦》的真正原创作者,曹雪芹只是《红楼梦》前80回的重要增删、编修者。
吐纳风流——明末大诗人吴梅村书法欣赏
明 吴伟业 爱山台稧饮序 卷 纸本墨笔 30.6x284cm 上海博物馆藏 史称吴伟业书法学米芾,但比米芾收敛,平和流畅,“姿态静逸,极有韵致”,是地道的文人字。《爱山台禊饮序》是清康熙三年三月吴梅村访问湖州太守吴琦时,为禊饮日的一次文人雅会写就的。这次雅会仿效王羲之等人的兰亭之会,同修禊事,并分韵各赋诗词。当时与会的越闿事后将吴梅村亲笔书写的序文装裱成卷轴,随身携带,请许多名人在上面题跋。这便是此幅行书长卷。书法秀丽清润,充满文人气息。 清同治《湖州府志》载:“爱山台在府治后西北隅,宋郡丞汪泰亨所创,取自东坡名句'尚爱此山看不足’”。此台与大文学家苏轼有关。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主湖期间,写下《游道场山何山诗》一首,其中有“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句。苏轼在湖任职不到三个月,即因“乌台诗案”被诬去职。郡人怀之,筑台纪念。登此台,即可南眺道场山之塔影山姿。其后历代文人对此台题诗作文,篇什甚多。
[url=] [/url]
五言律诗轴 绫本,180.2×55.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因人废字者何——谈吴梅村书法介子平 吴梅村乃通家,明末清初文魁星。《四库全书总目》论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绵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评价相当的高。 论成就,诗为最。一生作诗千余首,大江南北,莫不晓诗名。其作专模唐人格调,辞藻华丽,长于七言歌行,尤工古诗,且以史实入诗,称“梅村体”。名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即出自其《圆圆曲》。与钱谦益、龚鼎孳合成“江左三大家”,并为娄东诗派开创者,后人誉之清代诗坛第一家。赵翼《瓯北诗话》评曰:“以唐人格调,写目前近事,宗派既正,词藻又丰,不得不为近代中之大家。”康熙更是亲制御诗《题〈吴梅村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
词次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论说:“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梅村高者,有与老坡神似处。” 戏剧当与词并。代表作有《秣陵春》《通天台》《临春阁》等,皆伤心痛哭之调,其《〈秣陵春〉序》自谓:“一唱三叹,于是乎作焉,是编也,果有托而然耶?果无托而然耶?余亦不得而知也。”
梅村书画之名则为诗文所掩。王鉴论其画“元气灵通,参乎造化”,画风走的是董源、黄公望一路。笔意秀雅,脱尽习气,生平不多绘,然落笔便有卷轴气。何绍基题画曰:“梅村画以朴味胜,欲尽涤文董习气,故矜重不易作,传迹罕见。余旧得《桃花源图卷》,意度正与此同也。敬叔属录拙诗,因跋此以志墨缘。” 书法走的则是赵孟頫、董其昌一路。此乃当时的书法正途,其貌平和流畅,姿态静逸,婉转妍媚,飘柔秀雅,其风灵变无常,烟霏露结,务于飞动,断而还连,其局凤翥龙蟠,裁成恰适,独步其间,自评若斯。行草之妙,妙在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行草之法,法在字中有笔,笔中无锋。学书必先知规矩绳墨,之后方可发挥性灵,抒情怀抱,表见个性,激奋巧思,然后自立门户,开宗成派。
学书如穷经,宜先博涉,然后返约,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勿拘。苏东坡评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说的是诗之语言质朴,意蕴绮丽,看似清癯,实则丰腴。此评之于吴梅村行草,若以“质而实绮,腴且不繁”之稍改,也称恰当。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但人心不同,诚如其面,由中发外,书亦云然。 此一路学书主张临古,“学书不从临古来,必坠恶道”。且主张形式美,姜夔《续书谱》具象论书之美:“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姚配中《论书诗自注》所言更为具体:“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不按则血不融,不提则筋不劲,不平则肉不匀,不颇则骨不骏。圆则按提,出以平颇,是为绞转;方则平颇,出以按提,是为翻转。知绞翻则墨不枯,而毫自不裹矣。”此乃技术层面的气韵所指,而其精神界域的气韵所得,皆在于诗外功夫之深浅。抒情达意,阐发胸臆,可以诗文,可以书画,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态,故曰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而以毫端达于纸上者,书家画家也。书家于书里书外的人文学养、性情意趣,皆体现于字势之间。
顺治九年,清廷“诏起遗逸”,以名利笼络江南士子。吴梅村如此名士,早在虎视鹰瞵范围,欲引之入彀。翌年秋,吴梅村即以秘书院侍读的名义征调入京。调令一下,其陷入两难境域。 崇祯帝曾对吴梅村优渥有加,在其殿试遭遇非议之时,亲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字朱砂大字于试卷,以示肯定。后又“奉旨成婚”,风头出尽,天下人无不仰颈羡慕,以致后人有“钦赐归娶,天下荣之”的描述。陈继儒有《送吴榜眼奉旨归娶》颂之曰:“年少朱衣马上郎,春闱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贮黄金屋,种玉人归白玉堂。北面谢恩才合卺,东方待晓渐催妆。词臣何以酬明主,愿进《关雎》窈窕章。”同榜题名的张溥也写下了《送吴骏公归娶》:“孝弟相成静亦娱,遭逢偶尔未悬殊。人间好事皆归子,日下清名不愧儒。富贵无忘家室始,圣贤可学友朋须。行时襆被犹衣锦,偏避金银似我愚。”后黄道周因事被弹劾,皇上极为恼怒,严旨责问事件参与者,七人中六个遭受处分,王法齐天,王法也亲民,独吴梅村免于追究,不降反升,任东宫讲官主试湖广,升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中允、谕德,由九品而正六品。
侯朝宗曾驰书药石吴梅村,鼎革之际,万不可事奉新朝,他也几乎未多考虑便斩钉截铁应允“誓死不出”。一同征召者周廷鑨、姚思孝、朱明镐诸人,皆以不同理由予以拒绝,而吴梅村终还是失信于侯朝宗。 有节竹能经雪压,无根萍总受风欺。清廷并未特别优厚这位前朝会元榜眼、宫詹学士、复社党魁,只按照当初征召时讲好的职务,授秘书院侍讲,充修太祖、太宗圣训纂,后又任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四年后,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巨大失落,以亲人生病为由,惆怅孤帆连夜发,辞官南归。 归里后,古井有波,吴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丹午笔记》便记载了一则“吴梅村被嘲”的故事:复社生童五百人于虎阜千人石上会课,请吴梅村执牛耳。次日清晨,吴欲览游,步至千人石,见有诗题壁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不仕清兮不仕明。只有娄东吴太史,一朝天子两朝臣。”吴见之,废然而返。又江南有一木匠某,进上供奉建造宫阙,当道款之,吴亦在座。方演剧,吴有心点《烂柯山》全本。优人以为有碍木匠,副净出场,改称石匠。吴谓匠曰:“有窍得紧。”少焉,张别古骂买臣妻曰:“你难道忘了姓朱的了么?”匠谓吴曰:“无窍得紧。”吴不终席而去。
康熙十年,六十三岁的吴梅村告别人世。王士禛《池北偶谈》载:“吴骏公辛亥元旦梦上帝召为泰山府君,是岁病革,有绝命词。先生属疾时作令书,乃自叙事,略曰:'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境不尝辛苦,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梅村之墓。’” 尤侗在《祭吴祭酒文》中说出了吴梅村遗命着装之原委:“吾闻先生遗命,殓以观音兜、长领衣,殆将返其初服、逃轩冕而即韦布乎!”他觉得去了阴间,见到崇祯帝和顺治帝,穿明官服和清官服俱不适,只有穿僧装。僧者,真能托付起二臣之悔这沉甸甸的分量?
有人将其与同为诗界领袖、同样做过二臣的王维做过比较,却也恰当。天宝十五载安史叛军陷长安,唐玄宗奔蜀,王维从驾不及为叛军所俘,乃服药取痢,伪称暗疾,但仍被迫接受伪职。肃宗收复长安后,凡为伪官者分等以陷贼论罪,王维因任伪时曾作“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句诉说衷曲,表明心志,同时其弟王缙愿削官为兄赎罪,故而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王维在其《谢除太子中允表》中,就伪职一事甚有悔意:“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陛下)仍开祝网之恩,免臣衅鼓之戮。投书削罪,端衽立朝。秽污残骸,死灭余气,伏谒明主,岂不自愧于心;仰厕群臣,亦复何施其面。跼天自省,无地自容。”忏悔之后的王维又表明了“伏愿陛下中兴,逆贼殄灭,臣即出家修道,极其精勤,庶裨万一”的心愿,遂隐居辋川别业,后又施庄为寺,献别业于僧。 一切无常,万有不空。乾隆年间,国史馆编撰《清史列传》,并设篇《贰臣传》,吴梅村竟入乙编。对于二臣,《清高宗实录》载有乾隆评说:“所以致有二姓之臣者,非其臣之过,皆其君之过也。”虽为开脱之词,此论一出,恨屋及乌,吴梅村诗文,连同其书画,仍被侧目,士人重新审视后,斥之贬之。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价此路书法:“香光(董其昌)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徐悲鸿评价此路绘画:“董其昌闭门造车,不求创新,凭借官职左右画坛毁掉中国书画二百年。”吴梅村书画渐被湮没,因人废字,不够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