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遮天大王+李自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螃蟹诗与《红楼梦》
风临酒把2 2017-09-17 | 2328阅读 | 3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87版电视剧《红楼梦》还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开始部分有个细节,中秋之夜甄士隐邀贾雨村“小斟”,席间上了一盘螃蟹,二人打开“工具包”,看去针锥钩匙一应俱全,将蒸熟的大闸蟹碗状木托上,取出锥子眼花缭乱戳了几下,然后用小锤“duang”的一敲。。。。
确定这个细节《红楼梦》文本里没有描述,但剧组安排如此装逼吃饭,不得不叹服设计与用心的投入,这也给电视剧表达《红楼梦》贾府浮华巧妙地铺设了道路。
螃蟹诗与《红楼梦》
螃蟹诗与《红楼梦》
在小说《红楼梦》里,关于螃蟹,并非没有戏,相反,出人意料,在惜墨如金的文本里,小说从37回开始,连续多回一直围绕着螃蟹这个道具在做文章,从水里游的螃蟹被捞出来带入贾府开始,到场面热闹非凡的螃蟹大餐,最后笔头一转,写到了天上风筝,大螃蟹缠住了几个,落笔在贾环处。
更令人犯嘀咕的是作者还在这其中穿插了几首“螃蟹咏”
贾宝玉的一首是:
持螯更喜桂阴凉, 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 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 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 坡仙曾笑一生忙。
林黛玉的一首是:
铁甲长戈死未忘, 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 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 桂拂清風菊带霜。
薛宝钗也有一首:
桂霭桐阴坐举觞, 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 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 月浦空余禾黍香。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一般都是选择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食物为对象,如风花雪月,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对一些很难产生愉快感受的事物如蜈蚣,屎壳郎之类就远离,螃蟹虽然是盘中美餐却也是横行的东西,霸道之性虽能激发一些人的灵感,但诗人多数也是不愿对这类事物或者社会现象太多的发挥。
然而,在明末,李自成作乱,祸国殃民,最终致使玉碎宫倾国破家亡,经历过这段生活的人都熟知李自成自幼就有过一次咏螃蟹的诗:
李自成本名鸿基,有黄来僧之号,父亲是米脂人李守忠。传说万历三十年八月二十一这天晚上,李守忠在李继迁寨的自家小院焦急地等着妻子生产,猛抬头,只见天边月如弯刀风起云涌,心中正要感到一股杀气,忽然听到婴儿啼哭,这就是后来的李闯王诞生。
螃蟹诗是李自成十六岁时写下,内容是:
一身甲胄任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
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
双鳌恰是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
只怕钓鳌人设饵,捉将沸釜送残生。
当时他的老师看过,顿觉霸气测泄,私下里与人说此人将来必使一方不得安宁,也会不得好死。后来的李自成所为,不用赘述,也基本应验了各种传闻。
在明末清初,只要提起螃蟹诗,人们顾不了是引经据典寻找历史上关于螃蟹的诗赋,人们第一反应就是不二选择,只有李自成,而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红楼梦》,那么重的笔墨泼洒在螃蟹上,作者是怎样的用意呢?这《红楼梦》的螃蟹于螃蟹诗要跟李自成联系起来吗?
李自成的螃蟹诗于三首螃蟹咏合看,原来作者用三首螃蟹咏,从不同的角度与理解,扯开分解了李自成的螃蟹诗,或者是螃蟹诗基础上,作者另有新意的理解与表达。
三首螃蟹咏,作为一个整体看,就是拆分了李自成的螃蟹诗,局部看,每一首都利用“一喉二歌”的技巧,表达了作者更深层意义的思想内涵。贾宝玉的一首,以桂暗示吴三桂狐假虎威出卖了民族利益的疯狂,林黛玉则是赞扬那些舍生忘死的抗清英雄以及鳌拜的血腥恐怖,而薛宝钗更多成分隐述自己未来的命运与结局。独立成篇又三篇一体,使《红楼梦》诗歌艺术达到离合皆绝妙的境界。
小说中关于螃蟹,落笔处却是放在了贾环的风筝螃蟹,这如果我们没有《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简称“吴本”),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原来吴本的思想核心是“骂情悼明控诉流寇”的,采用以小喻大实现以家喻国目的,从而从世情小说中,投射出历史的原影,因此把国缩小成贾府,把贾府的乱家罪魁祸首映射为祸国殃民的李自成,这样家国一体的通感,在实现创作的同事,作者始终采用一定的引导技巧,这也就是借助于螃蟹诗引导历史敏感神经,刺激读者思考,从而达到领会作品的目的。
读懂《红楼梦》,不仅要知道历史,还要把自己能置身历史,才会有时代的敏感性从而更加深刻感悟作品之巧妙。红楼梦里的遮天大王是李自成!治理台湾的郑氏,可能也是李氏! 2018-12-07 21:21
文/雪月溪 因为听别人说,这无遮大会和遮天大王会,并不是一回事! 我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考据必须要准确,否则害人害己。于人无益,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别人说的话,很有道理我没理由不予接受。这样我又去查了一下,真找到一个遮天大王会的传闻。感觉有深挖的必要,便作了一些分析,来分享给大家,说说我的理解和认识,也希望它对众人能够有所帮助。 《红楼梦》原著中写道:“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的少,东西也很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 南鲲鯓代天府,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是全台王爷庙之始,也是规模最大的王爷庙,俗称“南鲲鯓庙”或“五王庙”。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二十七两日为李、范两位王爷圣诞。南鲲鯓王爷祭香期以五王的诞辰为主,一年四次(农历四、六、八、九月)乩童和阵头会串是最大的特色。 著名的王爷祭,尤以农历四月二十六、二十七两日李、范两位王爷圣诞最具代表,分灵在各地的王爷都会在此时回来进香过炉,一为“南鲲鯓王”暖寿,二为自家王爷“充电”增强神力,随之而来的除了信徒、进香团之外,乩童也大批涌进,宛如全台乩童大会串,蔚为奇观,其规模之大,号称南台湾最大的祭典。 “遮天大王”李大亮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武将,就是台湾台南,供奉的五府王爷。李大亮是京兆泾阳人士,文武双全,与其结拜兄弟池梦彪、吴孝宽、朱叔裕、范承业之中,李大亮为大哥,五人辅助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李大亮不但忠君爱国、体恤百姓,也赋有君在臣在、君亡臣亡的伟大情操,随着唐高祖李渊驾崩后,李大亮则追随唐高祖于黄泉之下。 玉皇大帝得知李大亮一事,被如此伟大的爱君爱国情操所感动,敕封李大亮为代天巡狩,驻守人间,拥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驱疫除瘟,圣称为“大王李府千岁”,四月二十六日为他的圣诞千秋。“遮天”乃遮卫天子意。 这是关于遮天大王会的一个说法,它提到了遮天大王会的出则——是台南五王大会。 那这个李大亮呢,我也查了一下,然后得到他的一些情况李大亮(公元586年-公元644年)唐初将领。陕西泾阳人。 隋末他在大将军庞玉部下为行军兵曹。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与瓦岗军作战被俘,随之获释。李渊兵进长安,建立唐朝。大亮投归,被授予土门令,当时正遇饥荒,他招抚流亡贫民从业,并卖掉自己的马以资助贫民恢复农业生产。高祖见他善于治理,提升他为金州(今陕西安康)总管府司马。 这我就奇了怪了,李大亮什么人,他怎么就跟台湾那边联系上了?为啥台湾人来祭奠他而别处没有?我把他的资料,仔仔细细的看一遍,略有所见。 李大亮,唐初的将领。唐朝开国功臣,陕西泾阳人。为人忠诚谨厚,外表看起来好像不太会说话,但内心个性刚正义烈,不能要求他去做他认为不正义的事,对皇帝争论是非,都不会转弯屈服。甚至妻子儿女都没见过他怠惰的样子,对兄嫂更是以礼相待,闻名于世。他地位通达显赫,但居住的地方狭小简陋。 知恩图报!陕人!刚愎!姓李!这不就是李自成吗? 台湾的王爷信仰来之于福建。古时,福建沿海“放王船”风俗盛行。当瘟疫流行时,为了让当地的人祈安求福,就要建王醮,把乘载王爷的王船送到大海,让疫病和王船一并带走。一些王船躲过海浪的吞噬,漂到台湾。 由于台湾在开发之前,为瘴疠之地,当时的医药尚未发达,瘟疫一起,常常死亡无数,人心惶惶,谈瘟变色。因此,台湾百姓接到大陆漂过来的王船之后,便在那个地方捐款盖庙,台湾的王爷庙也就一座座地出现了。漂来的王船大都存放于庙内或庙旁,或为祭祀的对象,或另造小模型,供奉在神桌上膜拜。 南鲲鯓代天府建于公元1661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说300多年前,台南麻豆渔夫杨世乡发现了从大陆漂过来的王船,船上神像是李、池、吴、朱、范5位王爷,于是在南鲲鯓附近盖一草寮供奉。 据说很灵验,远近逐渐闻名,香火也就兴旺起来。后筹资建庙,逐步扩大到如今这个规模。而原来的瘟疫邪神,也演变成驱瘟防疫的正神,甚至更进一步成了有求必应的万能神。传说5位王爷为玉帝所敕封,主要任务是稽察人间善恶,所以叫做“代天巡狩”,所驻王府也就叫做“代天府”。 算一下时间,1661年,明末清初最乱的一个时期。时间也相符。李自成无疑了。 这件事我们可以想它一想。1661年,是在几时? 郑成功是大明将领,抗清名将,被封为延平王,当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的时候,郑成功为保家卫国,决定与荷兰侵略者斗争到底,1661年3月30日至1662年2月1日,历时十一个月,最后终于收复了台湾。五王庙适起于此间!这股风是哪来的?它不是郑王带来?难道是荷兰人所赐? 然而这五王,八杆子也打不着的关系。唐代的事,这时才兴起,这李大亮跟岛上可有某种联系?他对台湾人民可是有恩?台湾的民众为何要祭奠一个和他们毫无关系的人呢?李自成,定无疑!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怎么会这么巧?复台之后就死了! 这是历史的使命所然!郑氏的使命也就在于此。赴台者并不真是郑氏,而是李王! 那郑氏谁不晓得?弄一个假的在那,不得破馅? 李自成一只丧家狗,跑到台湾,他敢张扬?不得是闷声不响,夹着尾巴做人? 当然,他也不敢久充延平王,就把王位传给了郑经(可能该叫李经)。 不管怎么说罢,复台是一善举!只是这阴阳两界判分明,台海相隔两茫茫,台海的民风民俗,它怎么就传到了大陆,并被文人写进了《红楼梦》里的呢? 自古尘封不通讯,阴阳界定有区分,你在东城我在西,隔耳相传见不真。“二十年来辨是非”,“去国离乡二十年,”想想这事多蹊跷,仔细一想,也就释然。 1682年10月,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荐下,施琅复任福建水师提督,领命征剿台湾。其时施琅“兼程疾趋”,赴厦门任所,夜以继日地进行备战。最后终于1683年,率军渡海解放台湾! 自此,离娘的孩子,祖国的宝岛台湾,也终于又回到了母亲怀抱!那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风俗流变,传回内地,“遮天大王会”也因此而名于大陆。所以说,不管李自成去没去台湾,《红楼梦》,它肯定是在1682年以后才完成的一部作品,殊无可疑! 一言以概之,遮天大王会是台南兴起的一种民俗,内地久不相闻,此名见于《红楼梦》中,可定《红楼梦》成书年代的下限也就是郑氏降清以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