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6: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林黛玉为什么没有参加入宫采选?
where5
2021-10-13   |  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头条问答:林黛玉为什么没有参加入宫选秀?

文:龍乡

薛宝钗入宫参加选秀,本身就是《红楼梦》的一个悬案,假如林黛玉也参加了入宫釆选,那么这部名著也就真的变成了主流红学鼻祖胡适所认定的,“《红楼梦》毫无价值”那样的二流小说了。




图片




第四回中确实写道:“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薛蟠趁入京都之机,“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

可是此后对薛宝钗待选之事,书中再也未曾提起过,因此也就成了一桩扑朔迷离的悬案。也正因如此,就有许多专家猜测是宝钗落选了,所以才退而求其次,死皮赖脸地耍尽所有手段要嫁给贾宝玉。

之所以作出如此猜想,完全是因为专家们没有弄明白宝钗入宫选秀的寓意是什么。

在《红楼梦》中,京都和金陵好象是两个地方,荣府和宁府好象在两处都有府邸,可是书中却又给我们这样一种印象,贾府里的人们在并没有搬家移居的情况下,一会儿似乎是生活在京都,一会儿又似乎是生活在金陵。可以说这京都、金陵、宁府、荣府把人都给绕糊涂了。

如果要想搞明白宝钗入宫待选有什么隐寓,就必须把这四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所在给弄清楚。

在柳湘莲打薛蟠的故事中,写柳湘莲把呆霸王骗出“北门”后,在一个叫“苇子坑”的地方,将其痛打了一顿。然后贾蓉找来,在“关厢”雇了一顶轿子把薛呆子抬了回去。那么这个“北门”会是什么门呢?

在天下所有能称为京都的城市,只北京的德胜门外,才有“苇子坑”和“关厢”这两个相邻不远的地方,由此可证明“北门”即是北京的德胜门,京都就是北京。


第六十四回,贾琏偷娶尤二姐的故事中这样写道:“不过几日,早将诸事办妥。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共二十余间。”

据曹学泰斗周汝昌考证,小花枝巷即是在德胜门内,紧挨德胜门大街西边的花枝胡同。

小花枝巷在宁荣街后二里远近,也就是说宁荣街在小花枝巷南边二里远近。那么,在花枝胡同南边的街是什么街呢?事实是,花枝胡同南边,除去几个胡同外,二里多远处只有一条街为地安门大街,也就是现今故宫北墙外的平安大街。由此看来,所谓的宁荣府,除了紫禁城(故宫),真的就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替代了。

那么,贾府的人为何会忽儿象住在京都,忽儿象住在金陵呢?这是因为金陵也有座紫禁城。


图片


(如图所示,宁荣府实际就是被称为紫禁城的皇宫)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所谓京都即北京,贾府即皇宫。那么,薛宝钗前往京都入宫待选,不就是前往北京入贾府待选吗?

而这个“待选”指的又会是什么呢?当然是死皮赖脸的耍尽一切阴谋手段嫁给贾宝玉了。同时,薛宝钗来到之前,林黛玉已经住在贾府,并且和贾宝玉情投意合,有了“木石前盟”,怎能还会学薛宝钗以“入宫选秀”为名,干那种龌龊勾当呢?


《红楼梦曲》的《终身误》里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图片




“山中高士晶莹雪”句,化自高启《咏梅九首》第一首中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书中暗引这两句诗的含义是,以“雪满”隐寓薛宝钗代表满清,以“明林”隐寓林黛玉代表朱明。“金玉良姻”之“金”指前身为后金的满清,“玉”代表传国玉玺和皇权;“木石前盟”之“木”是指朱姓的图腾为赤心木,从而以木代表朱明,“石”为玉的前身,亦代表传国玉玺和皇权。

这几句话通俗地讲,就是“虽然如今是满清当政,但俺只认朱明王朝。空对着清廷却没有丝毫感情,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已经灭亡的大明”。

由此可知,薛宝钗入宫选秀,最终是成功了,并且,还完全取代了林黛玉。

谢谢关注!

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9: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讲了个恐怖故事,揭示林黛玉一家四口惨死真相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27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十九回,贾宝玉和林黛玉中午在床上闲着磕牙,贾宝玉给林黛玉讲了一个小耗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表面看很好玩,调侃了林黛玉,但用现在流行的话,细思极恐。






小耗道:“我不学他们直偷。【庚辰侧批:不直偷,可畏可怕。】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庚辰侧批:可怕可畏。】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庚辰双行夹批:果然巧,而且最毒。直偷者可防,此法不能防矣。可惜这样才情这样学术却只一耗耳。】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贾宝玉的故事,最可怕的是这个小耗子的搬运之法,偷梁换柱,暗暗分身搬运。实在可惊可怖。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讲了林如海的财产被贾家偷了干净,我却认为并非如此。这个故事极可能说了林如海在巡盐御史任上面临的凶险情况,以及执意送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






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位置,这是天下赋税过半的最有钱的衙门,也是皇帝最重视的。他能脱颖而出当这个职位,显然深受皇帝信任。而盐政各方利益掺杂其中,内部博弈最激烈。林如海一家四口,除了林黛玉被林如海送到贾家幸免于难,林黛玉弟弟,林黛玉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都死在了巡盐御史的任期前后,不能不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盐政衙门面临的硕鼠横行,每个人像耗子一样,采用搬运之法偷偷蚕食盐政赋税。林如海的到来,一定严重损害了这些耗子的利益,使得这些耗子再不能够偷偷搬运,中饱私囊。作为皇帝钦点的探花,林如海深得皇帝信任。短短几年就将最重要的巡盐御史位置给了他,他也最终以身报皇恩,死在巡盐御史位置上。

林如海死了儿子,死了妻子,不合常理将林黛玉送给贾母代为抚养,自己不续弦,不过继儿子,都表明林如海是存了必死的决心。如此之人,荣华富贵,子孙绵延都可抛弃,是非常值得尊敬的清官。我非常不同意林如海家产几百万云云,事实证明,林如海虽然做着巡盐御史的官,却坚持和硕鼠做斗争,绝不敛财。林家也没有贾家富贵。林如海死后,留给林黛玉的遗产非常有限。






最令人后怕的是小耗子说:“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这句话透露两点,第一是林如海感觉到有人要对林黛玉不利,要对他的“香玉”下手,所以急忙将林黛玉送到了京城贾家,并不惜对贾雨村许以重利。第二,林黛玉最终还是成了一块“香玉”,被【玉在椟中求善价】的贾雨村给出卖,做了政治牺牲品。这在之前说了很多,不多说了。

梳理一下。我认为贾宝玉给林黛玉讲述的这个小故事隐藏了林黛玉进贾府的真相,通过小耗子之口告诉读者,林如海的出现,断了老鼠们的财路,儿子妻子相继死亡是警告。要对林黛玉下手的时候,林如海发觉将林黛玉送到贾家寄养保护起来,而自己坚守岗位,直到死亡。如此,所有关于林黛玉一家人相继死亡以及林如海坚持送林黛玉进贾府,不过继儿子断子绝孙的疑点都能解释清楚。 而最后这个故事也隐喻林黛玉终究被“老鼠”给当成香玉偷了出来,成了政治牺牲品。而这才是宝黛爱情最终失败的原因。






【文/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您想点赞,也烦请点击关注下作者^_^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9: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秦可卿的病,张友士和太医讳莫如深?真相太丑陋,他们不敢说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对于秦可卿生的病,所有人“讳莫如深”。有说是孕,有说不是,包括张友士也说的含糊。其实从“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的分解可知,秦可卿的病症与后文香菱得的那个“血竭之症”极为类似。都是忧思成疾,都是羸弱、虚耗、经期不调、不进饮食、持续衰弱等。

如果秦可卿也是血竭之症,倒解开太医们讳莫如深,甚至不肯医治的原因。


血竭之症又称干血痨。痨是以月经停止、身体消瘦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发生多与禀赋不足、房劳多产、劳倦过度等因素相关。

此病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手段非常麻烦。不但病中影响到生育,就算病愈后也多有不良结果,难以产育。这就非常棘手。秦可卿真患上血竭之症,即便康复也将增加生育难度,她又是宁国府的嫡长孙媳妇,肩负着未来子嗣传承,试问哪个太医敢接这个烫手山芋,谁又敢说实话?

太医院那些老油条,都是几代端着金饭碗,这个病不但不好治,还容易沾惹是非。一旦处理不好,几辈子的前程就砸了。这些医毒们哪肯尽力?甚至巴不得秦可卿死了别连累他们。所以,一个症候被他们互相推诿,仿佛是大病一般没有结果,只因诊断容易,“售后”太难且有巨大风险。


张友士一看就明白原因,不好揭穿太医们的忌讳,但也对贾蓉说出实话:“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不但断无今日之患,而且此时已全愈了。”

张友士不吃太医这碗饭,他求的是治病救人。至于秦可卿病愈后能否生育不再他的考量,也就没有压力敢于下药救命。他说太医们耽误了,也是给自己治病打提前“埋伏”,病成这样,他有把握也要保留几分。好了固然可喜,坏了是太医院的人耽误的,可与他无关。

总算张友士有本事,秦可卿吃了他的药,不但挺过冬至,更是到了开春痊愈了才是。


书中并没有写秦可卿痊愈,只说年底林如海突然来信告知病重,召林黛玉回扬州。他的病重倒与秦可卿凑巧重叠。更巧的是秦可卿死后,林如海也传来死讯,且明确死于第二年九月初三巳时。从日程看,秦可卿基本与林如海是同时死亡。侧面证明张友士确实医道高明,替秦可卿治好了病。只可惜病虽好了,却逃不过天香楼的一劫,到底还是被贾珍害死。

不提秦可卿的死,要讲一讲秦可卿突如其来的病。除了她日常压力大导致的忧思成疾之外,为什么会突然发作的那么厉害,差点要了性命?这就要从焦大说起。

尤氏既说秦可卿:“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其实已经揭开她的病因,源自焦大醉后乱骂导致的一病不起。


话说那天尤氏请王熙凤吃饭,贾宝玉也跟着去了,赶上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也来看姐姐。这个巧合背后应该是秦可卿的有意安排。

秦钟当时辍学在家,秦业想要他来贾府学塾上学,秦可卿不好直求贾珍尤氏,便安排这次会面,借王熙凤和贾宝玉替弟弟上学铺路。由此也能看出秦可卿性格中的要强。绝不开口求人,落人话柄。

结果当天结束耽误了时间,要送秦钟回家的路程太远,又因秦家穷没有好处,小厮们都不爱去,才可能捉弄为老不尊吃醉酒的焦大去送。

焦大是救了宁国公的老功臣,贾府数十年的风云人物,按说早该退休颐养天年。贾府那么多人没工作,实在没必要还让他尸位素餐。


要说贾珍不想让焦大退休也不是。焦大每天上岗就吃酒骂人两件事,贾珍心再大也不愿意这么个人天天在眼目前惹厌。能打发自然早打发了。

可焦大依旧每天好吃好喝的上岗,就应该是他自己坚持不退。毕竟以他的功劳,月例最高不说,还有吃有喝,能吹牛躺平,怎么愿意退休?这就像贾府之于皇帝。早都“老朽”却就是不退,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贾珍尤氏早吩咐别给他安排工作,管家赖二肯定也不爱惹他。奈何小厮们不管,便捉弄他去送秦钟。结果惹得焦大酒后一顿大骂,才让秦可卿承受不住压力,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27 11:22・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9: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被误读了三百年的元春赐婚!端午节礼真相首度被公开
姜子说古书 2024-09-23   |  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被误读了三百年的元春赐婚!端午节礼真相首度被公开!

  文/姜子说书

  雨村道:“更妙在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子兴道:“不然,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上一辈的,却也是从兄弟而来的。”

  《红楼梦》故事里,贾府的几位主子姑娘,为什么都被命名为春呢?上一回说书,我们说过,大观园不是空间,是时间,连“省亲”二字也是在说历史时间线。其实,三春代表的也是华夏汉族的四个时期。

  《红楼梦》故事里,通灵宝玉隐喻传国玉玺,宝玉为顽石,三生石上缘,说的是什么样的情缘呢?作者分明是在说:“传国玉玺应该配给哪位花神?”这便有了贾宝玉的三次定亲。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元春花神:贾宝玉第一个定亲对象林黛玉

  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红楼梦》故事里,王夫人喊林黛玉大姑娘,而非林大姑娘,就是在告诉世人,林黛玉就是通灵宝玉的第一春正主。所以,书中把林黛玉算作荣国府自己人,西子配西堂,荣禧堂即草木之禧堂,林黛玉为草木之人。

  迎春花神:贾宝玉第二个定亲对象妙玉

  《吴本石头记》说贾政把妙玉配给了贾宝玉,并非无中生有,妙玉即少女玉,亦是社稷庙宇,前八十回也明明白白告诉世人,妙玉对宝玉有情,把自己喝茶的杯子给宝玉用。



  探春花神:贾宝玉第三个定亲对象宝琴

  紫鹃笑道:“你如今也大了,连亲也定下了,过二三年再娶了亲,你眼里还有谁了?”宝玉听了,又惊问:“谁定了亲?定了谁?”紫鹃笑道:“年里我听见老太太说,要定下琴姑娘呢。不然那么疼他?”

  梅翰林家,翰林对如海,高,实在是高!不在梅边在柳边,柳湘莲避祸走他乡,是九州覆灭之后的仇十洲了,雪中双艳图的伏笔就在这里了。



  宝玉笑道:“人人只说我傻,你比我更傻。不过是句顽话,他已经许给梅翰林家了。果然定下了他,我还是这个形景了?先是我发誓赌咒砸这劳什子,你都没劝过,说我疯的?刚刚的这几日才好了,你又来怄我。”

  总而言之,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是春天。春天的代表是花儿粉儿,华也,绛珠也!花神,指代华夏帝王!暮春芒种节花神退位,写的是华夏被鸠占鹊巢。

  《红楼梦》故事里,端午节礼历来被世人视为元春支持金玉姻缘的铁证,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元春死于端午节!



  端午安康忆屈原,香草美人玉为魂。叩问来处寻祖根,情怀家国心有恨。五毒横行浊世氓,盛世华城一场梦。劝君莫食河中人,凝聚华夏在此身。

  端午节,屈原投河自尽,凝聚华夏精神的无冕之王死了!元春与荣国公贾源同一天生辰,本来就是华夏源头的象征,屈原死,华夏亡,跟元春薨是一个意思呀!


  元春省亲,本来就是青枫林下鬼吟哦,不是贾元春特意安排宝钗和宝玉一处,而是吩咐打平安谯的姐姐元春此刻已经被薛宝钗代替了,不是该死,是已死,怡红快绿恰是现成眼前之境遇。还记得大观园行幸第一处是哪里吗?有凤来仪!潇湘馆,香消玉殒,凤凰元春就是林黛玉。



  宝钗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宝玉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

  杏帘在望,倒不是林黛玉夺魁,而是谐音来自稻香村的大盗,终了真人已经请下玉来,鸠占鹊巢,当了荣国公的替身,即取而代之,这就是林四娘故事里的黄巾赤眉流寇,可不正是马贼大盗嘛。



  端午节是恶日,五毒横行,所谓调包计,是写薛家偷香窃玉的贼情,所谓东邻窥宋玉,继而有了“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的第二春,以及“玖瑰露引来茯苓霜”的第三春。

  再说一遍,端午不安康,是个劫,华夏之劫,木石前盟之劫,二玉合传转为二宝合传,所以,这一天,薛宝钗收到的东西,反而和贾宝玉一样了,因为五月初三端午节,薛蟠出世了,这是历史兴衰际遇,跟元春的个人意愿无关,不是元春给薛家赐婚,是元春被薛家颠覆了。姐弟如母子,是暗写两世为人呀!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读懂“省亲”二字,你就知道《红楼梦》为啥被禁了

几百年来无人读懂红楼梦,大观园不是空间位置,而是一段历史时段

红楼梦:可卿本姓秦,后来姓什么?养生堂之谜,答案在她两个女儿身上

林黛玉讽刺薛宝钗的一句话,打了几百年来所有红学专家的脸

王夫人是如何设下计谋赶走薛宝钗的呢?原来她和贾母一样视薛家为乱臣贼子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16: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绛珠仙子又是谁?周天五仙中,她是哪一仙

安阳源易缘

2024-09-23 08:35河南

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绛珠仙子又是谁?周天五仙中,她是哪一仙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说:“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

网友沉迷宝黛钗三角爱情,却忽视了红楼梦才是仙凡界的大咖。

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这些人,在肉身之外,还有另外的灵界身份。

灵界使命,才是她们在凡尘结善缘、孽缘的根本,才是读懂红楼的终极途径。


作为绝对主角的林黛玉,她在仙界是五仙中的什么位分?“天地人神鬼”,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她的仙缘在哪一层?

五仙的进阶

“仙有五等,法有三成。修持在人,而功成随分者也。”
唐宋道学典籍《钟吕传道集》中,对五仙的修炼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简单来说,仙缘结在哪一层,要根据他对大道的体悟到哪一层。

1、鬼仙,是五仙中的最低一层。

“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
鬼仙简单说,就是不能入蓬莱仙山,也不被鬼界管辖,落了一个自在。但要想进一步成仙,只有再次投胎为人。

2、人仙。是五仙中的第二层。

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人仙,实际本质还是人,只是比常人长寿(多安少病),如此而已。


人仙对大道的领悟十分有限,如盲人摸象,只悟到些细枝末节。

3、地仙。是五仙中的第三层。

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地仙的特征,就是长生不老,修一个自由自在,潇洒人间。

地仙,虽有仙质,但其实还一半人身,有血有肉。

西游记中,镇元大仙就是地仙之祖。他的堂上,只敬天地二字,就是因为地仙是天地之半,不受约束。


4、神仙。是五仙中的第四层。

“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神仙是由地仙修来的,不过已经脱去人胎,形神自由了。其居所一般为海外三山——蓬莱、瀛洲、方丈山。

5、天仙。是五仙中最高阶。

“地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天仙和神仙一样,都是由地仙修为而来的。不同的是,天仙“道上有功,人间有行”,对天地人有化育教导之功,才能成为天仙。

仙柳之资

黛玉到底是何仙品?

宝玉第一次见她,写道是:“娴静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娇花照水,弱柳扶风,像一朵娇花,像一缕清风,没有形质,全是自然风貌。

基本可以断定,她早已脱去人形。


五仙中,第三阶的地仙,还有一半人形,只有神仙和天仙,是纯阳之属。

也就是说黛玉不是神仙,就是天仙之属。

绛珠本来面目

黛玉到底是神仙还是天仙呢?

看绛珠草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
从绛珠草的出身看,她的身份是很尴尬的。

1,她生长在灵河岸边,河水丰沛,但她却无法得到河水滋润,就快干涸而死。


为啥她非得到甘露水才能活命?灵河水不能滋养她吗?

这里就有黛玉出身的秘密。

因为她是神仙,却不是比丘尼!

西方灵河是佛门,是空门,要能放下执念,才能开启智慧,入得门下。

但绛珠草虽智慧上乘,但却执念太重,所以即便和灵河一步之遥,却得不到河水滋养。

2、无法步入天界。

绛珠草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

在道教中,天有36重,凡入此36重天的,都是天仙。

离恨天,是第33重天,如果绛珠抛弃爱恨情仇,放下执念,立刻可以进入离恨天。

但事实是,绛珠只能游离于33重天外。

因为她执念太深,贪嗔痴心重。


【饥则食密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因为这段痴心,所以黛玉不仅无法入空门,也无法进入天仙序列。

所以黛玉前世,还是神仙之位分,无法踏入天仙行列。

她的出处是在哪座仙山?

其实潇湘馆的后院,通的就是仙山瀛洲,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说的就是这里。

紫府仙娥

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警幻仙姑,其实她就是黛玉在仙界的样子。

警幻仙姑赋中写道:“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紫府是什么地方?

晋葛洪在《抱朴子·祛惑》中说:“及至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
按照葛洪之说,紫府,就是通往天上的仙境。黛玉住在这样的地方,说明她比神仙的位分更高,几乎可以进入天界。

但是几乎进入,不代表进入。因为她还缺少天仙必须的“道上有功,人间有行。”

她的痴念,就是对人间广施甘露,拯救世间,才能补上缺少的关键一环,位列天仙。


所以绛珠草还泪,泪即是甘露,是清露,是化育世人的清风明月。

只是奈何,红楼是末世,宝钗之流把清风明月,污染成魑魅贪鬼的世界,让黛玉泪流不止,直至泪干身亡,大功依然未成。

黛玉一死,四大家族,谁都难逃滔天洪水的惩罚,共同滑入暗无天日的深渊……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8: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服用人参养荣丸,细想才发现有问题,曹雪芹还有未尽之笔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43:人参养荣丸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林黛玉听人问她的病,便提到病情和小时候和尚度化不成说的话。


(第三回)黛玉道:“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人参养荣丸”可要严重注意了。

☞细说红楼系列143,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人参养荣丸这副药方,如今还有。大体还是以人参为主药,调养身体之用。与六味地黄丸类似。不多赘述。


关键在于“养荣”二字,好巧不巧的与荣国府对应上了。

作者此时提到这副药,显然又是为了未来做伏笔。

何谓“养荣”?是指滋养调理身心,以求生命旺盛、健康之意。

荣就是兴,养就是滋补。人参别名“玉精”“金井玉兰”等。自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张仲景的《伤寒论》、华陀的《中藏经》、孙思邈的《千金备急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全有人参治病救命之功效。

尤其清代,人参产于长白山便成了皇家禁区。人参珍稀,价格昂贵。


林黛玉吃“人参养荣丸”,倒并非体现“奢侈”,而是隐喻出她的到来,对于贾府未来的意义。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已经提到贾府今不如昔,处于“衰落”之际,如何“养荣”?自然需要“人参养荣丸”!

谁是贾府的“人参养荣丸”?随着黛玉说出这个要命,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其实人参在当时世人的价值观中,是用来“吊命”的。

人若是病重垂死之际,独参汤用来续命。后文贾瑞将死,也是开出了独参汤续命。


这便预示林黛玉并不是滋补贾家的,让贾家化险为夷的救命药。而是为贾家“续命”之药。

根据后文来看,贾府败亡不可避免,肯定要“死”一次。

但根据开篇女娲补天的典故来看,贾府“天崩地裂”之时,要有人像女娲一样能够挺身而出,为贾府“补天续命”,再造辉煌,毫无疑问这个人既不是贾母,也不是邢王二夫人和王熙凤,就应该是林黛玉。

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身兼林家、贾家和史家三家之上,融会贯通,恰是未来贾府最合适的媳妇,最佳的“人参养荣丸”。


而林黛玉一提人参养荣丸,贾母马上接口“正好……”,便是暗示老太太支持木石姻缘的意思。

当然,人参养荣丸既然影射林黛玉,便注定了黛玉要为贾府牺牲的结局。她养了“荣”却未必能有好结果,这才是细思极恐。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4-12 10:15・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 12: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199
5
血泪[xuè lèi]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汉语词语展开3个同名词条
血泪,汉语词汇。拼音:xuè lèi,指血与泪。一般指极度悲痛而流的泪。见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九:“抚膺涕泣,血泪彷徨。”
中文名血泪
外文名tears of blood
拼    音xuè lèi
近义词流泪 [3]
注    音ㄒㄩㄝˋ ㄌㄟˋ
词    性名词
同义词流泪
目录
1释义
2出处
3例句
释义
播报
编辑
1. [tears of blood]∶带血的眼泪。
我行其道,鞠为茂草。我履其房,物存人亡。抚膺涕泣,血泪彷徨。——晋·陆机《赠弟士龙诗》
2. [blood and tears]∶血与泪。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明·方孝儒《绝命词》
将书封断指,血泪染罗裙。——清·吴伟业《阆州行》
3. 又如:血泪史;血泪账。又比喻惨痛的遭遇。
血泪家史。 [1-2]
出处
播报
编辑
《韩非子·和氏》 [3]
例句
播报
编辑
1. 《韩非子·和氏》:“ 和乃抱其璞而哭於 楚 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后用以指带血的眼泪。
唐·白居易《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血泪盈襟,词竟不屈。 [4]
唐 无名氏 《灵应传》:“至 申胥 乞师於 嬴氏 ,血泪污於 秦 庭,七日长号,昼夜靡息。”
清 曹寅 《吊亡》诗:“清霜九月侵罗衣,血泪洒作红冰飞。”
巴金《家》二五:“从遥远的几千年前到现在,这条路上,不知断送了多少女子的青春,不知浸饱了多少女子的血泪。”
2. 血和泪。
明 方孝孺 《绝命词》:“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清 吴伟业 《阆州行》:“将书封断指,血泪染罗裙。” [1] [3]
词条图册
赠弟士龙诗
魏晋 / 陆机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行矣怨路长。惄焉伤别促。
指途悲有余。临觞欢不足。
我若西流水。子为东峙岳。
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
安得携手俱。契阔成騑服。



作者介绍
[挑错/完善]
陆机 :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 12: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檀香细柱                                                                        
2014-05-23 11:17
1451楼                                            
作者:岩波 时间:2014-05-23 06:04:05
二是典出《唐蕲州东山弘忍传》中的故事。作者如何能将有红玉草之谓的相思豆,写成有血珠、血泪之寓的绛珠草呢?其灵感来源又是从何而来?甲戌本在绛珠二字后有一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试想:没有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经历之人何以写出此语?这应该是顾景星夫妻的共同感受,说具体一些,更是与五祖禅宗弘忍神交已久的顾景星个人感受!如果不是相思故国、故园,不是为明亡而哭,何来“以眼泪还债”之说?何来血泪、血珠之喻?显然不可能。那么,其“绛珠”一词的灵感,典故更是与作者的家乡唐代蕲州高僧五祖弘忍禅师的故事有关。据《新修增补大藏经·唐蕲州东山弘忍传》中记载:
蕲春自唐季割属偏霸。暨开宝乙亥岁王师平江南之前。忍肉身堕泪如血珠焉。僧徒不测。乃李氏国亡之应也。今每岁孟冬州人邻邑奔集作忌斋。犹成繁盛矣。其讳日将近,必雨雾阴惨。不然,霰雪交霏,至日则晴朗焉。⑦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几乎都是相似的。唐朝末年,大唐李氏王朝大厦几近坍塌。弘忍禅师在圆寂后近三百年,其肉身居然还能堕泪如血珠,能感应大唐亡国之兆,这可忙坏了蕲州及邻近地区的信众,他们于每年孟冬奔走至黄梅忌斋念佛。发生于“安史之乱”后的文人与明末过来的清初遗民,对于故国之思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也是深谙楚蕲地区历史掌故,且撰写过蕲州东山《贞惠寺碑》(即五祖寺)碑记的顾景星,将红豆和弘忍肉身坠血珠两个典故融为一体,不仅在《红楼梦》一书中描写了一个以泪还债的绛珠草故事,而且,将绛珠草的后身的林黛玉,最终因为情而泪尽夭亡,其意自然是感叹明之亡国。正如书中《枉凝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可以说,它和绛珠草以泪还债的方式来酬报神瑛侍者“灌溉之德”的灵感,故书中有琪官(蕲官)赠宝玉一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的故事。
由此可知,绛珠草,既是来源于相思子红豆凄美的爱情传说,同时又是根据五祖弘忍肉身感应唐亡“堕泪如血珠”而来。因此,书中第二十二回薛宝钗谈禅时,说到弘忍授衣钵给弟子,试探弟子的悟性时,令大弟子神秀和小弟子慧能各做一偈语的故事,可知作者熟悉弘忍的故事。据此,也可窥见顾景星痴情于故国如此!
第四,书中《嘲甄士隐》一诗和“贼盗蜂起”,同样与顾景星经历蕲城被屠和有过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经历有关,以及与其感叹明亡有关。所谓“贼盗蜂起”,指的是明末由于统治阶级腐朽,加之长江、黄河两岸水旱灾害频仍,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一时并起。尤其是张献忠屠蕲城,导致他命如转蓬,最终也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张献忠屠蕲城便是在元宵节之后。据顾黄公先生绪论《耳提录全集·述丧乱》记载;
---------------------------------
详实,佩服。这才是真正的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 12: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祖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弘忍,佛教禅宗五祖,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继承人六祖慧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弘忍

俗    姓


出生日期
601年


别    名
禅宗五祖

逝世日期
675年

目录
1生平
2著述
3弟子
4悟道
5圣迹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
弘忍,生于隋仁寿元年(601年)。

弘忍七岁时,被尊为禅宗四祖的道信所遇见,道信叹曰:"此非凡童也…….....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于是就派人跟随他回家,征求他家长的意见,能否让他出家作为道信的弟子。他的家长欣然同意,并说:"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缁门俊秀,归者如云。岂伊小骇,那堪击训?若重虚受,因无留吝"。这样,弘忍就被带到了道信主持的双峰山(又名破头山)道场。

年十三,弘忍正式披剃为沙弥。他生性勤勉,白天劳动,晚间习禅。在三十多年中,道信常以禅门辅测试之,而他则能够"闻言察理,解事忘情"。

永徽三年(651年)道信把法传衣给他。道信死后,弘忍继任双峰山法席,领众修行。其后,参学的人日见增多,他于双峰山东冯茂山另建道场,取名东山寺,安单接众。由是其禅法,被称为东山法门。后世称他为禅宗五祖。

咸亨三年(661),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夜里为惠能宣讲《金刚经》大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惠能大悟,遂将衣法密传给惠能,命他连夜南归。(弟子有法如、神秀等,皆传化一方,有"十大弟子"之说[3],后传法于六祖惠能。)

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唐代宗谥号大满禅师。

折叠编辑本段著述
弘忍得法于道信之后,先后住双峰山和东山寺两地数十年,足不下山,唐高宗曾两次遣使请他到京城,都被他婉拒。高宗仰其德,慕其名,乃送衣、药到山供养。

弘忍的禅学继承道信的思想而来,主要有二依: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二依《文殊师利般若经》的一行三昧。《宗镜录》卷九十七谓弘忍常说:"欲知心要,心是十二部之根本…….....诸佛只楚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由此可见弘忍的禅对心是十分重视的。据传弘忍有《修心要论》之作行世,但在历史上《楞枷师资记》的作者净觉不同意。他认为那是别人的伪托,因为弘忍是"不出文记"的。但是净觉又说他"口说玄理,默授与人"。这本书很可能是他说的"玄理",听法的弟子记录,整理成书之后,取名《修心要论》。不过这也只是推测而已。弘忍注重的心,不是我们所说的杂染心,而是真心,或称为清净之心。此心本来清净圆明,只因烦恼所攒,不能显露。习禅的目的,就是要断除烦恼,体证自己的真心,即平常所说的"明心见性"。

中国的禅学,自达摩以来,以《楞伽》印心。至四祖道信,又增加了一行三昧的修持方法。弘忍是道信的弟子,他继承了老师的禅学传统,但他又增加了以《金刚经》印心的新内容。这反映禅学在不断地发展。

在生活作风上,弘忍也有创新。在他以前,禅者都是零星散居,一衣一钵、修头陀行,随遇而安。到了道信、弘忍时代,禅者的生活为之一变,禅徒集中生活,自行劳动,寓禅于生活之中,把搬柴运水,都当作佛事。又主张禅者应以山居为主,远离嚣尘。这种生活的变化,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后来的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创丛林,立清规,道场选址在深山老林,称道场为"丛林"提倡农禅并重,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都是受了道信、弘忍禅风的影响。

折叠编辑本段弟子
中国的禅宗在弘忍时代,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学禅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弘忍的门徒数以万计,但是能够弘法的人并不多。《楞伽师资记》和《历代法宝记》说有十一人,《传灯录》作十三人。圭峰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作十人,又说十三人。各说不同,甚难统一。综合不同的说法,共约二十五人。弘忍临死之前也说到他弟字中能够弘法的人不多。他对玄蹄说;"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这十个人,据说就是神秀、智洗、刘主簿、惠藏、玄约、老安、法如、惠能、智德和义方。而在此十人中,最突出和影响最大的是神秀与惠能。此二人虽然是同一师承;但所传禅法则不尽相同。惠能在南方。其禅法宗《般若》为顿门,神秀在北方,其禅法宗《楞伽》为渐门,世称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后来南禅北移,其方法更为简便,使神秀在北方的神法逐渐失势,南禅进而形成一统的天下。无论是南禅还是北禅,都是出自弘忍门下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弘忍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传位六祖

弘忍禅师得法之后,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手下有十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惠能、智诜、老安、法如等,其中,又以惠能最为出色。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弘忍禅师入寂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二月,春秋七十四。入灭前,他将祖衣传付给六祖惠能大师。

折叠编辑本段悟道
悟道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悟道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

栽松道人曾经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当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乎(您宣扬的禅法,我能够听闻吗)?"四祖回答说:"汝已老,脱(倘或)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等待)汝。"栽松道人听了,当即离开了四祖,来到河边,正好碰见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里洗衣服,于是上前问讯道:"寄宿得否?"少女回答说:"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栽松道人说:"诺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少女听了,点了点头,于是栽松道人转身策杖走开了。

原来,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儿,尚未婚嫁。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洗衣回家不久,少女便怀孕了。在那个时代,少女未婚怀孕是一件伤风败俗的可耻事情。因此少女的父母对她极为厌恶,并把她赶出家门。这样一来,少女便没有了归宿,生活无依无靠,只好过着流浪的生活。她白天在村子里给人当佣人,纺线织布,晚上则随便找一家店铺的屋檐底下过一宿。这样过了几个月,她终于生下了那个不明不白的孩子。她自己也觉得非常秽气,不吉祥,于是便偷偷地把孩子扔进了一条脏水沟里。第二天,她去看的时候,大吃一惊,发现小孩却正向水沟的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鲜嫩明好,底气好像很足,于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在怀里。她暗下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就这样,她带着孩子,沿村行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的人都称这孩子为"无姓儿"。

转眼间这孩子便长到了七岁。有一天,周氏带着孩子乞讨,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出家人。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禅师。四祖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孩子。发现这孩子骨相奇特,感叹道:"这不是个平常的孩子。细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种,虽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圆满,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后,他必定会大作佛事,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堪当众生的依处。"

于是便问小孩:"子何姓?"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

四祖问:"是何姓(既不是普通的姓,到底是什么姓)?"

小孩道:"是佛性。"

四祖又问:"汝无姓邪(你难道没有姓吗)?"

小孩道:"性空,故无(姓氏只不过是一个因缘假名,其性本空,所以说无姓)。"

专理佛法

四祖听了,暗自高兴,知道这孩子是个法器,于是命侍者来到孩子的母亲身边,请求她答应让这个孩子出家。孩子的母亲想起这孩子的身世以及发生在他上的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知道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缘,于是痛快地答应了四祖的请求,把孩子舍给四祖作弟子。四祖遂给他起了法号"弘忍"。

弘忍禅师出家后,便住在双峰山,奉事四祖。弘忍禅师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宽忍柔和。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楞伽师资记》中讲,他"住度弘愍,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意思是说他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而且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传法宝记》说他"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迹于大众中,干各种杂活儿,晚上则摄心打坐,通宵达旦,精进修行,经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地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道信禅师尚在人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所谓"四方请益","月逾千计"。这一点令四祖非常高兴。于是,四祖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不断地随机钳锤,使他的道行很快地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终于有一天,因缘成熟了,四祖把他的法衣传付了弘忍禅师。弘忍禅师也就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付法的时候,四祖说了一首偈语: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同时,还把自己的弟子全都托付给弘忍禅师。

折叠编辑本段圣迹
五祖寺始建于唐永微五年(公元654年),唐咸亨三年(672年)建成,由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创建。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东山,又名冯茂山,海拔八百米,气候宜人,宏伟辉煌的庙宇建筑群就座在山峰之中。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惠能大师得衣之地。它既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寺庙自唐到清十分兴旺,唐宋尤盛,有殿堂楼阁一千多间,僧侣一千多人,先后还出了一百多名高僧。自建寺以来,每年朝山的香客数以万计,不少的文人骚客前来游览,并留下许多赞美的诗句。唐代宗赐封弘忍大师为[大满禅师],南唐加封为广化禅师。唐宣宗改赐寺为[真慧禅师],宋黄宗御书[天下祖庭],宋微宗御书[天下禅林],元文宗赐弘忍大师法号为[妙圆普觉禅师],并改赐寺额为[东山五祖寺],简称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五祖寺建于山腰,亭阁楼台、殿宇僧舍皆为绿树翠竹所遮掩,彼此有重门相通,小路相连,是典型的廊院式布局,极富园林情趣,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山门内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麻城殿、真身殿。真身殿后是通天门,门外有石径直通东山主峰白莲峰。麻城殿左右建有圣母殿、观音殿。

麻城殿即毗卢殿,据说它当初是麻城县善男信女出钱出力修建的。古代交通不便,麻城县又地处大别山区,但他们穿山越岭,将本地生产的砖瓦,一块块、一片片地背到200余公里外的东山。此情此景感动了黄梅县人,便将此殿称为麻城殿,以资纪念。

真身殿是弘忍圆寂后停放其真身的地方,故称真身殿。现在,真身早已不存,里面只供奉着弘忍的塑像。真身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画栋雕梁,飞檐翘角,十分雄伟。善男信女至此,无不顶礼膜拜,以五祖寺 活动照(12张)缅怀先贤。

东册风景优美,古迹众多。从一天门至白莲峰,长达3公里,游人不仅能感受到"鸟鸣云间树,泉流涧底滩"的清幽意境,而且能欣赏到释迦多宝如来佛塔、十方佛塔、飞虹桥、大满禅师塔、讲经台、授法洞、舍身崖、棋盘石、莲花洞、白莲池等著名景名。其中,释迦多宝如来佛塔、讲经台和白莲池都与弘忍有关,分别传为他死后的埋骨处、生前的讲授佛法处和手植白莲处。这些古迹,更是远近闻名,务须驻足观赏,千万不要错过。

由五祖寺折回黄梅后,还可一游四祖寺。四祖寺与五祖寺齐名,是五祖之师四祖道信的讲经说法处。

2006年05月25日,五祖寺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 13: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树山书法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红楼梦》弘忍弟子所作二偈 赏录
2021-07-14 07:29


弘忍弟子所作二偈

其一

唐·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其二

唐·惠能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黛玉、宝钗和湘云来看宝玉,要把宝玉爱看道书和参禅的痴心收住。黛玉先问宝玉:“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黛玉又在他作偈的末尾续了“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两句。宝钗听了说:“实在这方悟彻。”接着宝钗又说:“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舂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末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给了他。”(《红楼梦》宝钗讲的故事源自《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这是六祖惠能得衣钵前显现利根的偈子,文笔优雅,比神秀的“莫使有尘埃”更加深入人心。



弘忍(601—674),俗姓周,其先浔阳人,居湖北黄梅。七岁奉事道信禅师,后道信传法给他,称“五祖”(这五代相传的法裔是:菩提达摩、慧可、僧粲、道信、弘忍),传教于黄梅东山寺。从达摩到弘忍,禅宗还没形成宗派,也没有正式用“神宗”的名称,是禅宗的预备阶段。弘忍之后,禅宗形成两派,南派以惠能为代表,北派以神秀为代表。



神秀,弘忍的大弟子,所以《红楼梦》中称他为“上座”。他是后来禅宗北宗的代表人物。特点:教人住闲处静,自妄修心,主张通过坐禅和调息(做气功)的方法训练一种脱离现实的宗教世界观。唐中叶后,这一派即趋没落。



惠能(638— 713),即“慧能”,禅宗南宗的开创者,中国禅宗正统派的创始人。俗姓卢,世居范阳(今北平城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出身官僚家庭,父早殁,家境贫苦,不识字,打柴为生,听人诵《金刚经》,发奋学佛。投弘忍门下,在寺中从事砍柴、推磨等活。作偈得弘忍赏识后,弘忍便秘授禅法,并付与法衣、钵盂(“继承衣钵”出典于此),成了禅宗“六祖”。后来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传教,大力倡导顿悟法门,传承很广,称为南宗,长期流传,是禅宗最有实力的正统派。《红楼梦》中的谈禅、参禅,即是此派禅学。惠能逝,弟子们记录他的思想言行编撰成集,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六祖坛经》。



菩提树:桑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大约与佛教同时传入我国。现广州、高要等地寺庙有此树。“心如”三句:禅宗北宗观点。《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菩提”二句:菩提:佛教梵语译音,意为觉悟。“菩提树本非树,明镜台亦非台”是禅宗南宗“泯绝无寄”观点的代表。《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南宗反对各种繁琐的宗教仪式,轻视念经、拜佛,也不主张坐禅,专门追求精神“解脱”,其教义的核心就是顿悟空幻,立地成佛。惠能创导这派禅学,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大变革。

惠能偈:11世纪西夏文译《坛经》残本还保存着这一首的原样,罗福成译文是:

心是菩提树,身即如明镜。明镜本清净,如何惹尘埃?

以宗宝本为代表的流通本《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8 12:25 , Processed in 0.0612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