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3: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水滩歌

发布时间:2013-07-15 16:28 信息来源:县志办 作者:龙玉牛 浏览量:1217 【字体:大中小】


  编者按:《资水滩歌》是资水流域的船工纤夫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原生态民歌,源于梅山文化时期,见证资江流域历史发展和地理风情,是资水船工的一种传统口头文化表现形式,是珍贵的和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这种民歌,属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现辑录于地方志,以便保护和传承。
  序 歌
  天下山河不平凡,千里资江几多滩。水过滩头声声急,船到江心步步难。
  谁知船工苦与乐,纤夫崖滩血与汗。赤热严寒道不尽,资水滩歌唱不完!
  下 滩 歌
  要我来把滩歌唱,不容分说唱一番。资江长达千多里,河有七十二道弯。 每人半斤酒与肉,敬了神佛吃一餐。千只平船开下水,一路滔滔来下滩。 宝庆开船下汉口,象鼻滩涂头一滩。竹子山头把排放,艄公想起上和滩。 长滩只见长纤扯,景公塘里湾一湾。婆婆岩上把鹰打,小溪就把姜来担。 小庙滩来出红枣,抬头望见枞树滩。青荆滩上打一望,瞎神庙下小连湾。 石灰洞里歇一会,大连湾下大河滩。兄弟同把花园进,出门又是小河滩。 栗滩走船如跑马,看见前面小南山。七里塘下团子石,猪婆门内心胆寒。 干水要把短纤扯,大水稳舵莫乱扳。柴码头上多柴卖,莜溪设立卖柴关。 晾罾滩下是球溪,柘滩下来连塘湾。麻溪哪见担麻卖,沙罐出在沙塘湾。 千头象牯滩头放,马屎口里马披鞍。鸳鸯滩上排云雾,忽然雷公打鸡蛋。 猫儿扑地老鼠石,炉埠果然好煤炭。西风塘里西风起,皮箩岩下皮箩滩。 沙萝滩上纤难扯,一扯三碰难上难。陡山崖里乌金好,岩下就是旋塘湾。 连皮加二乡里货,下河炭要秤加三。开船有个三篙半,老鼠港里锡矿山。 学堂崖上来观看,十里茶亭口也干。资江码头好煤炭,一眼望见螺丝滩。 化溪姑娘三仙会,鲤鱼滩下竹林湾。辕门柱子有一对,青滩航道在中间。 马蹄塘下杨家嘴,一洲二洲三洲滩。青风塘里青风起,顺风一落谢家滩。 上渡港里歇一会,独石塘里月照滩。新化县城来观看,四门扎起营盘关。 西门抬头打一望,衙门坐个知县官。为人做了亏心事,到了官场也为难。 一连几个大板子,问你心甘不心甘。东门抬头看下水,过河想起上渡关。 新化开船望此山,码头脚下磨盘滩。起眼抬头来观看,宝塔修在塔山湾。 千人拱手开毛板,万盏明灯天子山。萝卜山里靠毛板,灶门岩里把神参。 司神吹得牛角叫,牛角挂在陡岩山。大洋江里放毛板,晾罾挂在游家湾。 黄连不怕长风摆,果然到了油麻滩。起眼抬头来观看,抬头望见青云山。 白沙洲上立堆子,辇溪头上夜壶滩。老屋场里船难扯,望见下面是丹滩。 下滩宜滩团鱼石,卡滩小洋鲑鱼滩。车石有个田螺眼,水向上流真美观。 车石街上抬头看,香炉岩下心河滩。赵家坪对黄牯坳,对门有个土地山。 土地山上抬头望,望见对门头岩湾。岩山未见黄牯叫,黄牛脚下白沙滩。 起眼抬头来观看,顺风相送高桥滩。油溪街上龙脉好,翰林就是伍香珊。 油溪街上无油买,对门就是十竹山。邓肖何家挂镜子,美女梳头兰锭湾。 四亩打丘抬头看,对门就是马家山。山下就把镜子照,照见对门袋子山。 中家庄里石灰好,对门有个鲢鱼山。螃蟹现爪鹅羊地,桃树底下木子湾。 月金坪里屋场好,对门就是红岩山。起眼抬头打一望,下面就是鹅羊滩。 滩下有个挡耙石,左边叫做点滴湾。平地铺毡付溪口,对门有座东云山。 白溪有个娃娃石,久见汉龙渡头山。五龙捧圣灵官殿,对门有个观音庵。 脚下叫做黄泥铺,抬头望见旧官滩。猫儿扑在沙滩上,斑鸠赶落石子湾。 水月亭子抬头看,何家坪有虎形山。鸬鹚不吃鸬鹚肉,雷公赶落雪冰滩。 封家码头把河过,张家台内是坛山。青荆对门杨家坊,此处有条铜锣滩。 铜锣滩上无锣响,汪家塘里豺狗滩。莲花现在石连付,抬头看见石竹山。 梳妆台上石竹内,果然来到千篙滩。千篙滩下鱼公溪,抬头看见大壶湾。 大壶湾里把橹起,河口有个鳊鱼山。潘洋有个洪御史,礼溪脚下排头滩。 起眼抬头来观看,洪家码头蚂蟥山。槽船有个百步井,舵公就把船来湾。 有钱就来对几斗,船来橹响鸭婆滩。龙溪无有龙现爪,粟柴溪里青树滩。 青树滩上抬头看,抬头望见挂包山。大秤小秤船上挂,吊了石灰吊煤炭。 琅塘有个厘金局,人人到此把船湾。靠船来把厘金过,船开橹响不为难。 枞树滩下是苏溪,杨梅滩上田崽湾。苏溪街上抬头看,提转舵来放瓦滩。 大水就把纤来扯,细水就向怀里扳。只有瓦滩实难放,抬头望见渡船湾。 鸭公鸭婆数润溪,将泥子落猪屎滩。桥墩石上把谷晒,杨桥有口神仙丹。 只有湖南无缘份,要修杨桥难上难。好似横岩坐水口,泥滩有个绣球山。 有运舵公正好放,无运舵公实为难。王爷公公来保佑,顺风相送放泥滩。 坪口本是梅花地,叫声客官把船湾。街上多少好美女,十分美色在人间。 好个婆婆把鹰守,岩鹰落在担柴滩。清早起来担柴卖,只见猴子把门关。 一十二叽坪口出,对门码头是洛滩。洛滩有个蓑衣石,野猪赶落排子山。 排子山里出美女,美女好看船难湾。猫儿看见泥鳅动,老鼠怕了猫儿含。 神仙赶落鸡嘴口,童子拜见观音山。白鹤赶落童子拜,干水要放水滴湾。 磨家塘里打一看,抬头望见斗笠山。渠江河里多排木,眼观四处好杉山。 左边下水钥匙口,右边溪下是初滩。湖泊塘里齐摇橹,好个竹笼把鸡关。 火烧滩上纤难扯,桐油出产在神湾。神湾街上忙忙走,忽然望见毛篙滩。 三星望月十江里,探溪有个狮子山。口含莲花一朵地,抬头望见白云庵。 只见鹅毛来下水,鲢鱼躲在富水湾。上水鲢鱼开大口,虾公鲤鱼一口含。 鲢鱼塘里老鼠石,对门就是猫儿山。麒麟狮象坐水口,扁担石下鲢鱼山。 螺丝滩下对马石,青溪磨巢是烟滩。烟溪洗米兰坪地,抬头看见碗米山。 碗米煮粥兰坪卖,下面鲤鱼豆子山。沙湾行船把河过,望见陶澍好坟山。 坟山景致看不尽,看事容易做事难。小淹有个老鼠石,对门有座水月庵。 小淹叫做大云塘,鱼公怕了鸡公山。鹅至溪口出杉木,筲箕坐米杉树滩。 杉树就把排来做,梅子塘里把船湾。斗米养鸡庙湾里,里手出在丁家湾。 一橹二橹花园里,中兵脚下大兵滩。大兵滩里斗子石,高山园里把愿还。 蒿草园里立锅厂,敷溪叫做干肠滩。七里滩下塘湾地,裟衣拱起天河滩。 云盘摇把纤来扯,龙王洲上七星滩。董金滩下汪家渡,汪家河里马脑滩。 一朵莲花不结子,鲑鱼走在泥波滩。好个莲花不结子,马迹塘里是白滩。 上武潭来下武潭,抬头望见莲子湾。龙拱滩在栏杆上,鲑鱼底下五婆滩。 猪牛放在栗山里,放猪容易寻猪难。好个王婆盖锦被,王婆底下童子山。 吊钟塘里相公石,修行学道在龙庵。皮溪沟里麻流水,抬头望见麻竹山。 筲箕要把米来淘,木鱼洲上相公滩。童子山上吊钟广,三堂街下把船湾。 新开洪里黄丝渡,花树底下磨子滩。倒挂金钩结茄子,果然到了茄子湾。 九峰塘里出磨石,沾溪石洞竹叶滩。竹叶洪里樟树函,黄狗赶过十硐滩。 茶亭河里无茶吃,美女晒羞是修山。书堂街上养鸽子,月门底下筲箕湾。 金封洞下有一庙,木鱼坐在横口滩。纤封寅卯赤足走,打马游街李公滩。 桃花江里和尚石,急忙快把舵来扳。宝塔又把水口坐,王婆滩下把牛关。 鹅公飞落毛脚口,新桥河里把船湾。龙尾滩上现高手,青龙滩下把门关。 千只湾在三保甲,毛板靠在鳊鱼山。到岸老爷打牙祭,大家兄弟把心安。 姑娘叫做三仙会,玉石碟子摆中间。益阳开船往汉口,抬头望见鳊鱼山。 魏公庙里把神敬,王庄对门犀牛山。厘金关上把关过,宝塔坐在清水滩。 八母滩上子望母,黄茅洲下何家湾。沙头滩上把米买,开船又走金阳滩。 羊角抬起头来看,只见鞭把口又宽。吩咐艄公紧把舵,来到毛角把口参。 三人河里松水过,开船又走邹塘湾。橘子庙里算八卦,姑嫂二人把花攀。 关公坛下白马寺,色子庙里是大湾。轻轻出了临资口,牛屎仓里无人湾。 元潭坛上观天色,羊雀港里把船湾。仔细心中来思想,米关立在芦林滩。 鱼骨庙里香一柱,姑娘港下云头滩。羊节港里来思想,土星士林两港滩。 若是风暴不好走,不敢过湖赊刀湾。白鱼跃水鳞来现,崇山港里船难湾。 陈口坛上抬头望,果然到了蚂蟥滩。长沙一堑到铜官,清石云田垒石山。 张家套里把篷放,扎矶嘴里买鸡蛋。万寿湖里大龙坛,干水铜盆湖也干。 鹿角落在高山上,龙虎嘴对龙虎山。金泊港里抬头望,雷公湖里一鞭山。 南京港里癞子石,岳州有个厘金关。北门港里来思想,想起当初七里山。 城陵矶下金河老,擂鼓三通过五关。善湖港里躲风暴,港内又立检察关。 开边有个巨凳石,白罗套笼心胆寒。就在鸭潭分南北,鱼矶地界是湖南。 王家宝贝来金宝,新堤立起过排关。毛铺对门太平口,骨花洲上把心安。 六金口里出广粉,对门就是孤溪湾。玉皇便把厘金立,船湾宝塔洲过关。 龙口那见龙开口,抬头一望石璃关。家溪有个上甲口,鱼码头来把鱼担。 燕子窝里出燕子,上林花口把花观。排洲对门青潭口,顺田一路空江湾。 东阁老走慈丘口,金口对门大金山。涓口又把老关过,风暴船弯荞麦湾。 鹦武洲上抬头看,望见武昌确非凡。洞宾神仙把楼坐,黄鹤楼下是蛇山。 河北锁里打一看,望见汉口有龟山。好女解得金银带,沈家码头把船湾。 汉口窜心八十里,不知街面几多宽。七十二条倒巷子,九十九条下河街。 千猪百羊万石米,城内城外一船茶。有钱汉口真好耍,无钱汉子样样难。
  问君船到何方好,船弯码头心始安。船夫纤工初见识,花花世界一样看。
  上 滩 歌
  一莫急来二莫忙,要将言语说分章。只等老板货装满,心中思想早回乡。 货杂买遍汉口地,绸缎布匹满船装。轻轻搬到你船上,贺喜老板转回乡。 桩桩件件办好了,吩咐水手莫慌张。老板水手把船上,祝告天地并三光。 下滩完了唱上滩,转舵回家把心安。汉口开船走上水,南岸过河讨票关。 载船就把双票用,空船单票好修闲。汉阳城边漂漂过,望见洋街叠四关。 武昌辞了都督府,涓口有个照票关。二十四股回湾水,往返要到大金山。 金口上来慈岳山,东阁老来定江湾。吩咐排头船莫急,上林燕子一担担。 鱼码头来孤独湾,上水嘉溪石璃关。龙口宝塔大金口,大风毛铺也难湾。 新到罗洲听鼓响,擂鼓台前心胆寒。白鱼便把鳍来现,只见娘娘又下凡。 城陵矶前把船看,芦苇洲前把船湾。岳州街上南京巷,扯起风篷进鞭山。 黄牛叫来半升米,林潭白米用船装。色子庙里一只龟,骑着白马战江山。 关公坛上抬头望,只见姑嫂树又干。行船进了临资口,成溪港里好风光。 柳树出在西山边,清水滩上叫沙塘。宝塔修在益阳地,鳊鱼山里点灯光。 龙尾滩上现高手,毛角塘里定阴阳。鹅公坝里淘白米,瓦窑河里倒米汤。 杨贡坝上打中伙,桃花港里借歇场。河内有个和尚石,叮叮当当到天光。
  横口有个晒谷石,金凤才子到书塘。书塘有个柳溪口,孔子下拜陆楚狂。
  学堂崖上来观看,十里茶亭口也干。美女晒羞修山地,石滩上来樟树塘。 竹叶洪边一班牵,抬头望见九峰塘。倒挂金钩结茄子,新开洪里莫慌张。 十里河风九州县,湘家滩上吊钟塘。龙子王婆盖棉被,大栗港里栗山塘。 猪婆滩上是鲊 埠,鲊 埠滩上出强黄。罗江上来栏杆地,栏杆滩上龙拱滩。 泥波湾里把河过,猪婆滩前柴山塘。蓑衣江上马脚里,善滩上来敷溪塘。 大冰滩上一斗米,庙湾就是梅子塘。杉树滩上长长扯,小淹叫做石龙塘。 石门塘里抬头看,陶澍果然好屋场。陶澍买田满了贯,至今不准买田庄。 黄牯滩上一班纤,百花滩上石边江。曹操点兵江南地,一天明月正相当。 先生送我寺门口,唐古关内好槽坊。糯米出在纵子角,多买几个送姑娘。 山西来了买茶客,桥溪开了卖茶行。八卦滩上乌须坝,只见东坪好茶庄。 沙竹滩上把柴买,果然到了錾子塘。柘滩上来一班纤,鲤鱼穿腮山门塘。 杨泗滩前纤难扯,漏罐子来大牛塘。犀牛望月蚕溪口,黄连洞里好姑娘。 黄连洞里一班纤,转弯就是大柳杨。大柳杨来小柳杨,十个舵公九个亡。 龙须滩上龙现爪,马辔市有马恋王。岳尺当是鲁班用,龙溪滩上杉木塘。 羊角滩上齐用力,竹山百篙到皮塘。只见黄牛来下水,又见鲤鱼跳山岗。 烟溪磨曹礁马石,鲤鱼洲上岩溪塘。毛坊上来神湾里,高龙矶上湖泊塘。 初滩上来百水溪,虎爪上来是渠江。孟家溪是童子拜,排子山前鸡婆塘。 石灰洞前窝屎坳,洛滩上来猴子塘。猴子关门担柴卖,坪口有个美利场。 泥滩哪见泥现水,只有横岩在中央。羊桥猪屎有何用,润溪有个管公塘。 瓦滩只见滩水响,望见苏溪好风光。以前有个水府庙,前人到此烧把香。 五里三路杨木洲,如今此处修茶庄。千兵洲上抬头看,送出上来到琅塘。 琅塘有个买茶客,至今没有归家乡。曹船有个苏氏渡,来往过河走外邦。 不觉走了三五里,礼溪街上寻站场。礼溪有个成进士,年年开起美利场。 有本客人开杂货,无本客人开屠坊。无心街上观美景,一心只想归家乡。 五里之路鱼公溪,鹅梨桃子出潘阳。潘阳有个洪御史,如今不知在何方。 大呼岩前照湾走,千篙滩上石泥塘。石连壶无莲花现,抬头望见汪家塘。 铜锣滩上无锣响,青荆对门杨家坊。杨家坊里屋场好,以前立过法律场。 张家台上舵公好,果然放船不平常。对门有个破岩石,思本桥上想爷娘。 思本桥上想一会,何家坪里换衣裳。吃茶吃烟且不讲,眼似流星观四方。 旧县滩无县官坐,不知此处为那行。石子湾在滩左手,走滩就是枣子塘。 白溪码头把船靠,一六日子好赶场。半里路上石板殿,不论大小做池塘。 左边就是鹅羊岭,东门山上有庵堂。下山有个琅头印,人人都想做帝王。 挡耙石上孟公庙,此处石灰用船装。月金坪有上马石,下马石地在此方。 犀牛望月屋场好,功名顶戴没脱场。木子湾里好手段,玉米粑粑来赶场。 白沙湾里好伙食,自产石灰用船装。唐家湾里抬头望,望见对门钟家庄。 兰锭湾里一班纤,对门就是尖石塘。尖石塘里出石笋,石笋好看味难尝。 油溪不见担油卖,石竹山来好风光。老板船靠黄牯坳,个个到此吃茶汤。 邓家溪里无铁卖,铜丁鲤鱼是小羊。神溪有个团鱼石,转弯就是平石塘。 辇溪发风有雪落,白沙油麻长风塘。黄连滩上长风摆,游家湾里无油坊。 上头有座王爷庙,船上有人去烧香。王爷公公实灵验,抬头望见大洋江。 叫声老板船靠好,猪头还愿牛角塘。灶门岩里煤炭好,至今煤炭上下装。 塔山湾里抬头看,抬头望见宝塔庄。此塔原来盖天下,新化县里好坐场。 十字衙门有官做,瑞度钱号走忙忙。青石街上好景致,毕家巷里好姑娘。 伙计看见姑娘好,八百铜钱看姑娘。要与姑娘歇一宿,清早起来走忙忙。 你今只想爱玩耍,他人耻笑那个当。人人都有姐和妹,想来想去不久长。 西门岭上天门开,不觉来到二堂上。鱼船来往争上渡,一网打进皮石塘。 谢家滩上风相送,青峰塘内有鱼藏。连上三洲滩头上,杨家嘴上马蹄塘。 马蹄日夜叮当响,响在青潭牛耳旁。一对柱子辕门竖,竹林湾上鲤鱼长。 三仙姑娘会化溪,路走十里有茶香。学堂岩上鸡鸭落,起桨直划冷水江。 石头藏玉锡矿山,五湖四海把名扬。旋塘湾水水旋转,码头上面好市场。 崖叫陡山山也陡,沙罗滩上纤路长。皮箩滩上好篾箩,竹子出在西风塘。 炉埠紧挨老鼠石,上头有滩飞鸳鸯。银鞍披马祥光照,照见象鼻三丈长。 沙塘湾里沙罐好,宝庆汉口把名扬。柘溪两岸白杨密,球溪晾罾晒鱼忙。 捡担干柴筱溪卖,卖给纤夫烤衣裳。猪门楼里肥猪大,屠桌摆在七里塘。 小南山前栗滩急,大河小河浪滩宽。石灰洞边瞎神庙,青荆滩里淹和尚。 山山枞树映水绿,红枣树下乐姑娘。黄土栽姜是小溪,岩鹰展翅景公塘。 长滩滩水明月照,满肚相思望情郎。上河滩岸楠竹茂,象鼻长长把竹装。 石灰浸竹造土纸,上水装货进邵阳。解下搭褙算完账,卷起铺盖回家乡。 碎银买点小礼物,一家大小喜洋洋。一路时兴枕边讲,梦里滩歌长又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4: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阳光阿新

阳光阿新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嘉立干苍莽平野的禁小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之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绝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新唐书》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昌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平。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发布于 2023-05-25 08:50・IP 属地安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4: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一处景致令人细思极恐,竟像一个大墓冢,暗示薛宝钗会成为贾府的“守墓人”



L娱音袅袅

L娱音袅袅



自由职业








娱氏影视
发布时间:08-1407:35优质创作者

导语:大观园是为迎接贵妃省亲而建,又映射人间的“太虚幻境”。元春省亲过后,这里先是热闹了几年,最终却变成了一片“废墟幻境”,落叶萧萧、荒草萋萋。随着元春的薨逝和诸位姑娘们的离散,再也不现昔日繁华。当真是黄粱一梦。




正如秦可卿的警示之梦:“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1、大观园各处住所暗示了屋主人的性格命运,以及最终的归宿
大观园的住所,每一处都有其特殊的预示与涵义。正如它主人的个性与命运。
黛玉的潇湘馆,以及所种的湘妃竹,暗示了黛玉最终会泪尽而亡。
探春的秋爽斋,豁达通透,暗示了探春的胸怀与气度,但“秋”却是万物萧条的开始,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也暗示了探春出嫁后,贾府将彻底陷入颓势。




李纨的稻香村是“世外桃源”,自设围栏的设计与大观园整体格局格格不入,最终,李纨果然跳出贾府外,不在荣辱中,与自己的儿子贾兰自奔富贵前程去了。
凡是在大观园里居住过的姑娘们,最后都纷纷搬离了大观园。探春远嫁,迎春也嫁出去了,黛玉死了,被送回原籍,惜春出家了。唯独薛宝钗留了下来,成为大观园永恒的“主人”,亦如一个守墓人和“未亡人”。




别人的居所都是“暂居”,如同这里的过客,而宝钗却是这里永久定居的人。生是贾府的人,死是贾府的鬼。大观园以元春的繁华开始,却以宝钗的萧条落幕。宝钗甚至是以贾府“守墓人”的身份居住在大观园内的。
薛宝钗住的是“蘅芜苑”,她这处住所的“独特设计”,越看越觉得诡异阴森,非常人居所可比。




就连贾母见到宝钗住的房子后,也大为惊骇,见到里面的陈设布置,更加恼怒。贾母隐隐感觉到了不详,或许宝钗的住所就已经暗示了贾府的没落与颓败。百年富贵,将彻底埋葬进这“蘅芜苑”中——
作者为突出这一“主题”,将薛宝钗的“衡蘅芜”设计成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细思极恐的“石墓”形状,越看越觉得阴森刺骨。




2、薛宝钗的蘅芜苑竟是一个“大坟冢”
《红楼梦》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章中,写的是贾政带领众人以及宝玉去游览大观园,并题些匾额和对联。前面的不再赘述,着重的看看宝钗未来的住所:“蘅芜苑”。原文如下:
贾政率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纡。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




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条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
这“迎面突出的插天大玲珑石”,像极了一块墓碑,而且,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的房子都遮住了。




也就是说,乍一看去,此处只见石块,不见房子也不见人。而且,这些石块的前面,是一块高高的石碑。这不就是标准的“石墓造型”吗?再接着往下看:
而且此处一株花木皆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没有花,只有草,而且还是先藤蔓之草,攀附在石碑石墓上,很是应景,也符合了“荒冢一堆草没了”。




再看看薛宝钗房子里陈设布置,跟外面的造型几乎是“里应外合、相互辉映的。”外面是石冢造型,房内是守墓人的布置。且看原文里是怎么描述的: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
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顽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关键词:“供着”“吊着”“菊花”“轻纱幔帐”,描述一个闺阁女儿的房间,哪能用这些沮丧、灰暗、阴沉诡谲的词汇呢?这哪里是未婚姑娘的闺房,分明是寡妇设置的灵堂啊!
贾母看罢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




贾母所说的“忌讳”其实就跟我们内心里想的是一样的:“你一个年轻姑娘家,怎么弄得跟个守寡的寡妇一样?这也太不吉利了!”
但是,这就是薛宝钗的宿命,她注定要做贾府的“未亡人”和守墓人。是她自己挑选了贾府这座“庞然大墓”,并且还死赖着不走的,不过,最终她也如愿以偿了。

发布于 2020-08-17 07:52




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



​赞同 184​​6 条评论

​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4: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出自《红楼梦》中的句子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是曹雪芹创作作品《红楼梦》中的句子。












































作品名称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作    者曹雪芹
作品出处红楼梦


目录

1诗词原文
2诗词鉴赏
3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播报
编辑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诗词鉴赏

播报
编辑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5: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心雕龙 - 《文心雕龙》简称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5
本词条 名片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外文名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作品名称
《文心雕龙》

创作年代
南北朝(南朝)

作品出处
《文心雕龙》

文学体裁
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作者
刘勰(xié)

文学地位
中国第一部系统文学理论巨著

创作地址
山东省莒县定林寺

四部分类
集部>文论类

目录
1内容介绍
2主导思想
3文学史观
4文学批评
5文学评论
6作品价值
7作品解析
8书籍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介绍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

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

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在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在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

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

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折叠编辑本段主导思想
《文心雕龙》提出的"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隐之为体义主文外""文外之重旨""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等说法,虽不完全是刘勰的独创,但对文学语言的有限与无限、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相互统一的审美特征,作了比前人更为具体的说明。刘勰还看到,诗文的内容不是一般经典的道与理,而是和理、志、气相联系的"情",其形式不是一般的言,而是和"象"与"文"相结合的有"采"之言。两者的关系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它们相辅相成,形成质文统一的完美的艺术。而这种统一在创作过程中是通过"神思"达到的。"神思"是刘勰继《文赋》之后,对形象思维的进一步探索。刘勰看到了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想象活动,对之作了生动的描绘,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他看来,"神思"虽受理的支配,但不象抽象的逻辑思维那样受着概念的规定,而是"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与物、象、言相结合,始终在感性形象中运动,并伴随着主体情感的体验和自由抒发。书中说"夫神思方远。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认为语言文学既再现着客体的物貌,又抒发着主体的情与理、志与气。所以,刘勰侧重从"体性"来划分文学的风格,即所谓"才情异区,文体繁说"。刘勰对文学的形式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总结了平衡、对称、变化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

儒家中庸原则是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基调。刘勰提出的主要的美学范畴都是成对的,矛盾的双方虽有一方为主导,但他强调两面,而不偏执一端。文中提出"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在对道与文、情与采、真与奇、华与实、情与志、风与骨、隐与秀的论述中,无不遵守这一准则,体现了把各种艺术因素和谐统一起来的古典美学理想。刘勰特别强调同儒家思想相联系的阳刚之美,表现出企图对齐、梁柔靡文风进行矫正的倾向。他关于"风骨"的论述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对后世发生了重要影响。

以儒道思想为核心,《文心雕龙》中虽然也有某些思想的影响,但构成它的文学思想纲领及核心的,则是儒家道家的思想。它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却认为在客观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这个"道"或"神"是决定客观世界一切变化的无形的、最终的依据。刘勰认为"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原道》),正是圣人著述经典的根本原则。"神道设教"语出《易·观·彖》:"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把超自然的、人格化的"神"及其在现实中的代理人帝王,视作理所当然的最高权威。根据这一见解,《文心雕龙》不仅进一步发展了荀子、特别是扬雄以来的"原道""宗经""徵圣"的观点,并且将它贯穿到《文心雕龙》一书的一切重要方面,成为他立论的根本依据,给他的理论染上了一层经学色彩而且带来了许多局限性。例如,他认为一切种类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枝条"。对当时的各种应用文都设有专目论述,却对正在形成的小说不屑一提。

但是,《文心雕龙》在论述具体的文学创作活动时,却抛弃了经学家的抽象说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文学观;而且,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于独创性。因此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史观
《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序》),把已往这一方面的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刘勰也很重视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在《通变》篇中,他根据扬雄关于"因""革"的见解所提出的"通变",即文学创作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他要求作家要大胆的创新:"日新其业","趋时必果,乘机无怯"。

只有不断的创新,即《文心雕龙》所说的"变",文学创作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变则其(可)久"(《通变》)"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但它又强调任何"变"或创新都离不开"通",即继承。所谓"通",是指文学的常规:"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文学创作只有通晓各种"故实",才会"通则不乏"(《通变》),"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风骨》)。"新意"和"奇辞"的创造,都是离不开"通",即继承的。不然,"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因此,只有将"通"与"变","因"与"革"很好地结合和统一起来,文学创作才有可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通变》),获得长足的健康的发展。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批评
《文心雕龙》关于批评的论述,颇多见解精到,其中《知音》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探讨批评问题的较早的专篇文献。它提出了批评的态度问题、批评家的主观修养问题、批评应该注意的方面等。有些论述虽然带有经学家的气息,但不少论述都是较精辟的。例如关于批评态度问题,刘勰非常强调批评应该有全面的观点。因为作家的才能禀性不仅"修短殊用""难以求备"(《程器》);而且,由于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丰富而多样的,因此批评家就不应"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否则就会出现"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现象。

又如对于批评家,他特别强调广博识见的重要性:"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并且根据桓谭的"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全后汉文》卷十五《赋道》),提出了一个在后世非常出名的论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知音》)认为任何批评中的真知灼见,只能是建立在广博的学识和阅历基础之上的。这些意见不仅对当时作家们"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曹植《与杨德祖书》)的不良批评风尚具有积极的针砭意义,而且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作为一个批评家来说,刘勰有时也是缺乏应有的识力和判断的,例如他对杰出作家陶渊明,竟一语未及。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评论
对文学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论述。先秦两汉时期,文论已简括涉及这一问题,如《诗大序》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等可为代表论点。魏晋时,曹丕开始接触了作家的禀性气质问题,陆机对艺术想象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而刘勰则对创作中的主客观的关系等,作了更为明确而全面的论述。它首先肯定了"云霞雕色""草木贲华"等现象之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所谓"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原道》)。同时,又十分强调创作主体即作家先天的禀性、气质、才能(《体性》《才略》等篇)及后天的学识修养等对文学创作反映现实美的重要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心雕龙》还论述了在创作中,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即"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诠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认为作家观察外物,只有带著深挚的情感,并使外物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艺术表现上才会有精巧的文采。《文心雕龙》对于物与我、情与景关系的论述,对唐代及唐以后有关这个问题的探讨,有著重要影响。

《文心雕龙》十分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要求文学创作要"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采》)。认为创作构思为"情变所孕"(《神思》),结构是"按部整伍,以待情会"(《总术》),剪裁要求"设情以位体"(《镕裁》),甚至作品的体裁、风格,也无不由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起著重要的作用。这一认识是相当深刻,符合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的。

《文心雕龙》对于风格和风骨也有深入的研讨和论述。在《体性》篇中,刘勰继承曹丕关于风格的意见,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认为形成作家风格的原因,有先天的才情、气质的不同--"情性所铄";也有后天的学养和习染的殊异--"陶染所凝"。并且将各种不同的文章,分为四组八体,每一组各有正反两体--"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但它们又互相联系--"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作者在这八体中参差演化,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刘勰关于风格的研究,对后来的《诗式》《二十四诗品》等,都曾发生直接的影响。在风格论的基础上,刘勰特别标举"风骨"。"风骨"一词本是南朝品评人物精神面貌的专用术语。文学理论批评中的"风骨"一词,正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风"是要求文学作品要有较强的思想艺术感染力,即《诗大序》中的"风以动之"的"风";"骨"则是要求表现上的刚健清新。"风骨"的理论,既是针对南朝浮靡的文风而发,也是从传统文学理论中概括出来的。"风骨"之说,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文心雕龙》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也有精辟的论述。继承《文赋》关于这一问题的见解,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和发挥。《神思篇》借用"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这一成语,论述艺术想象超越时空限制的特点:"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但他又比陆机的观点大大前进了一步,认为艺术想象并非凌虚蹈空而生的,它以"博见为馈贫之粮"的形象化的比喻,说明艺术想象的基础只能是客观生活中的素材或原料。这一见解,是符合实际的。同时,它又提出"神与物游"的重要观点。"神"即"神思",是六朝时期的常用语汇,意即思维的特点是不疾而速的;语出《易?系辞上》:"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物"即客观现实。"神与物游"即指作家在艺术想象的全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感性的物象,两者始终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正是形像思维的特点。《文心雕龙》还强调指出,唯有当作家的精神心理处于"虚静"状态,用志不分,不受外界的纷扰时,才能更好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虚静"之说源于道家,荀子曾有进一步的发展,而刘勰将它创造性地运用于文艺创作理论。

《文心雕龙》在论述艺术想象时,还提出了"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等见解,强调艺术想象要有平日广泛的积累和生活知识,这样就为他的艺术想象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基础。《文心雕龙》继《文赋》之后,对于艺术想象及形像思维的论述,对后世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王昌龄所说的"神会于物"(《唐音癸签》卷二),苏轼所说的"神与万物交"(《书李伯时山庄图后》),黄宗羲所说的"古之人情与物相游,而不能相舍"(《黄孚先诗序》)等观点,都是漤觞于《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还对"辞令""志气"和语言的关系作了很好的阐发。

关于文学创作,《文心雕龙》论述到的问题还有:文学的夸张、结构、剪裁、用事、修辞、含蓄和声律等。在这些问题的论述中,同样不乏精辟的创见,例如在《夸饰》中,《文心雕龙》不仅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离不开必要的夸张,以使作者表现的事物更为突出,但他又主张夸而有节,反对夸张失实。

关于各种文章体裁、源流的阐述,也是《文心雕龙》的重要内容。自曹丕、陆机相继对文章体制的同异提出了意见后,晋代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李充的《翰林论》,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但这些著作都已亡佚。刘勰的《文心雕龙》从第 5篇《辨骚》起,到第25篇《书记》止,就成为中国现存的南朝时代关于文章体制和源流的唯一重要的著作,也是关于这一问题的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不乏细致,中肯以至精辟的见解。例如在《明诗》篇中,它对自建安时代起到刘宋初年诗歌发展过程的论述,就是如此。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价值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深得文理"的文章写作理论巨著。全书分五十篇,内容丰富,见解卓越,皆"言为文之用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尤为难得的是对应用写作也多有论评。粗略统计,全书论及的文体计有59种,而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文体竟达44种,占文体总数的四分之三。(《应用写作》杂志1996年第4期,《<文心雕龙>的应用写作论》)。范文澜说得好 :"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讨论文学,《文心雕龙》实是唯一的一部大著作。"

文学史的观念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他在《时序》篇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并在《时序》《通变》《才略》诸篇里,从上古至两晋结合历代政治风尚的变化和时代特点来探索文学盛衰的原因,品评作家作品。比如他说建安文学"梗概而多气"的风貌,是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而形成;东晋玄言诗泛滥,是由于当时"贵玄"的社会风尚所决定。注意到了社会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决定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注意到了文学演变的继承关系。并由此出发,反对当时"竞今疏古"的不良倾向。这些都是十分可贵的。

内容与形式

分析论述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在《风骨》篇里,他主张"风情骨峻";在《情采》篇里,他强调情文并茂。但在二者之间,他更强调"风""情"的重要,他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

总结经验教训

从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败教训。他指出,在创作上,作家"神与物游"的重要,强调了情与景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他还指出,不同风格是由于作家先天的才情、气质与后天的学识、习染存在着差异的结果。针对当时"近附而远疏""驰骛新作"的风气,他提出了继承文学传统的必要,论述了文学创作中"新""故"的关系。此外,他对创作中诸如韵律、对偶、用典、比兴、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建立方法论

在《知音》篇里,他批评了"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各执一隅之解"的不良风尚,要求批评家"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六观"的批评方法:一观位体,看其内容与风格是否一致;二观置辞,看其文辞在表达情理上是否确切;三观通变,看其有否继承与变化;四观奇正,看其布局是否严谨妥当;五观事义,看其用典是否贴切;六观宫商,看其音韵声律是否完美。这在当时是最为全面和公允的品评标准。

历史局限性

《文心雕龙》虽然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宗经""徵圣"等儒家思想对于他的文学理论有不少消极影响;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名副其实的"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富有卓识的专著,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份十分宝贵的遗产,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理论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注意和重视。

版本和注释

在中国,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注释、翻译著述颇多。现存最早写本为唐写本残卷(藏北京图书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元至正本为最早版本,并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本。通行本有清人黄叔琳本,今人范文澜《文心雕龙注》、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龙义证》、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及《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等。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解析
原文及翻译

《情采》 节选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言隐荣华",殆谓此也。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章;贲象穷白,贵乎反本。夫能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赞曰: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心术既形,英华乃赡。吴锦好渝,舜英徒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翻译

从前《诗经》的作者写的诗歌,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后来的辞赋家写作辞赋,是为了创作而故意造作感情。凭什么知道他们是这样的呢?因为《诗经》的产生,是由于诗人心中蓄积了愤懑不平之气,因而吟唱出来,用以讽劝那些在上位的人,这就是为了抒发感情才创作文艺作品。

后代辞赋家之流,胸中本来就没有感情郁结,却随意施展夸张文饰的手法,借此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创作才造作感情。所以为了抒发感情而写的作品,语言简练而真实;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辞繁杂且空泛失真。可是后来的作者却采用浮泛的语言,忽视真情实感,抛弃了古代《诗经》的传统,效法近世辞赋的弊病,因此表现真实感情的作品日渐稀少,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篇章却越来越多。所以有人热衷于高官厚禄,却空泛地吟咏田园的隐居生活;心里老是牵挂着繁忙庸俗的政务,却空洞地描述尘吐之外的情趣。真情实感没有一点,写的跟想的恰好相反。桃李从不自夸,人们自然会在树下踩出一条条小路,那是由于枝头有果实存在。相传男子种出的兰花不能发出幽香,那是由于他们没有细腻的感情。像草木那样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赖感情依靠果实,何况文章,以抒情述志为本。写的作品与自己的心志完全相反,这样的作品难道值得效法?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唯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折叠原道第一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人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 《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 《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大意】

这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础。首先,作者指出文章与天地同时产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并从天地万物都有文采的角度,论证作文也要讲文采,提出文质并重的主张。接着,又叙述文章的发展历史,认为圣人是为了阐明"道"而创制文籍的,因而写出了文质并重的典范作品。

最后,作者总结了"道"、圣人、文章三者的关系:"道"是圣人要阐明的对象,文章是圣人用来阐明"道"的工具,圣人是沟通"道"与文章的桥梁。文中"道"的含义与实质,历来颇有争议,迄今尚无定论。

折叠征圣第二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 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

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 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 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断决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会适,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是以子政论文,必征于圣;稚圭劝学,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而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大意】

征圣就是征验于圣人,即向圣人学习。作者认为,圣人在品德、文章两方面都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是圣人文章的特点,应奉为写作的金科玉律。从圣人的著作看,写文章有繁、简、显、隐等四种手法,其适用场合和文学效果各不一样。要灵活掌握这四种手法,就得学习周公、孔子的文章。向圣人学习,主要要做到两条:一是明辨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二是文辞以体实为要,不可专好诡异。总之,是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折叠宗经第三
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皇世《三坟》,帝代《五黄》,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暖,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

义既极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照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

《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生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略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人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至根柢盘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

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赞曰:三极彝道,训深稽古。致化归一,分教斯五。性灵熔匠,文章奥 府。渊哉铄乎,群言之祖。

【大意】

宗经就是宗法经书,即写文章以圣人的经书为准绳。刘勰认为,经书是圣人之"道"的文字表现,也是文章的典范,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五经各有分工,其体制和表现手法也各有特点,实际上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写作方法。这些写作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内容和场合,形成了不同的文体,所以经书又是后世各种文体的渊源和学习的榜样。宗法经书,对写作有六种好处,即能使文章做到情深、风清、事信、义直、体约、文丽(即"六义")。

折叠正纬第四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龙出而大《易》兴,神龟见而《洪范》耀。故《系辞》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斯之谓也。但世敻文隐, 好生矫诞,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夫六经彪炳,而纬候稠叠;《孝》《论》昭晰,而钩谶葳蕤。按经验纬,其伪有四。盖纬之成经,其犹织综;丝麻不杂,布帛乃成。今经正纬奇,倍摘千里,其伪一矣。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谊广,神教宜约。

而今纬多于经,神理更繁,其伪二矣。有命自天,乃称符谶,而八十一篇皆托于孔子,则是尧造《绿图》,昌制《丹书》,其伪三矣。商周以前,图箓频见;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体乖织综,其伪四矣。伪既倍摘,则义异自明,经足训矣,纬何豫焉?

原夫图箓之见,乃昊天休命,事以瑞圣,义非配经。故河不出图,夫子有叹,如或可造,无劳喟然。昔康王《河图》,陈于东序,故知前世符命,历代宝传。仲尼所撰,序录而已。于是伎数之士,附以诡术,或说阴阳,或序灾异,若鸟鸣似语,虫叶成字,篇条滋蔓,必假孔氏。通儒讨核,谓起哀平。东序秘宝,朱紫乱矣。

至于光武之世,笃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沛献集纬以通经,曹褒撰谶以定礼,乖道谬典,亦已甚矣。是以桓谭疾其虚伪,尹敏戏其深瑕,张衡发其僻谬,荀悦明其诡诞。四贤博练,论之精矣。

若乃羲、农、轩、皞之源,山渎钟律之要,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采摭英华。

平子恐其迷学,奏令禁绝;仲豫惜其杂真,未许煨燔。前代配经,故详论焉。

赞曰:荣河温洛,是孕图纬。神宝藏用,理隐文贵。世历二汉,朱紫腾沸。芟夷谲诡,糅其雕蔚。

【大意】

本篇论述如何对待纬书的问题,分为四部分。一、纬书有真伪之别:经书所载的图纬之说是真的,是圣人的遗说;号称配经、解经的纬书是假的,是后人伪造的。二、以经书为依据,可以发现纬书有四种作伪的痕迹。三、纬书决非孔子所作,桓谭等前贤的驳论是有根据的。四、纬书虽然无益于解经,却有助于作文,其题材和词藻能丰富作家的想象力,增加文章的文采。

折叠辨骚第五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

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诗人提耳,屈原婉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驷虬乘翳,则时乘六龙;昆仑流沙,则禹贡敷土;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及汉宣嗟叹,以为皆合经术;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将核其论,必征言焉。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武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虬龙以喻君子,云霓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怨之辞也。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

至于托云龙,说迂怪,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诡异之辞也;康回倾地,夷羿 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谈也;依彭咸之遗则,从子胥

以自适,狷狭之志也;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 《楚辞》者,体慢于三代,而风雅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

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惠巧;《招魂》《招隐》,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

赞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大意】

本篇分五部分。一、《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兴起的一种新文体。二、前人对《楚辞》的评价,或扬之过高,或贬之过低,都是因鉴赏不精和标准不一所致。三、《楚辞》与《诗经》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所以,从宗经的角度看,《楚辞》不够纯正;从文学的观点看,《楚辞》则是辞赋中的杰作。四、屈原、宋玉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后人写作时应以经书的雅正为标准,吸取《楚辞》的艺术成就,做到奇正、华实相结合。

折叠明诗第六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氏乐辞云:"《玄鸟》在曲。"黄帝《云门》,理不空绮。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已。

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子夏监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故商、赐二子,可与言诗。

自王泽殄竭,风人辍采,《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

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辞。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惟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

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若乃应璩《百一》,独立不惧,辞谲义贞,亦魏之遗直也。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

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袁、孙以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撮举同异,而纳领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之为易,其难也方来。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兴发皇世,风流《二南》。神理共契,政序相参。英华弥缛,万代永耽。

【大意】

这是《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第一篇。诗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刘勰将它列为文体论之首。篇中对诗的定义、作用、发展历史、写作要求等问题,都做了简要的论述。作者通过品评历代诗人及其作品、分析各种诗体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主张。即诗歌创作要注意思想的雅正及顺美匡恶的讽谏作用;作品要质朴、深峻,避免浮浅、纤巧;诗人要本着各自的情性和才能创作,建立起自己的风格。

折叠乐府第七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乃皇时。自《咸》《英》以降,亦无得而论矣。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音声推移,亦不一概矣。

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自雅声浸微,溺音腾沸。秦燔《乐经》,汉初绍复,制氏纪其铿锵,叔孙定其容与。于是《武德》兴乎高祖,《四时》广于孝文。虽摹《韶》《夏》,而颇袭秦旧,中和之响,阒其不还。

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延年以曼声协律,朱、马以《骚》体制歌。《桂华》杂曲,丽而不经;《赤雁》群篇,靡而非典;河间荐雅而罕御,故汲黯致讥于《天马》也。至宣帝雅颂,诗效《鹿鸣》,迩及元成,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暨后郊庙,惟杂雅章,辞虽典文,而律非夔旷。

至于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淫荡,辞不离于哀思。虽三调之正声,实韶夏之郑曲也。

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创定雅歌,以咏祖宗。张华新篇,亦充庭万。然杜夔调律,音奏舒雅,荀勖改悬,声节哀急,故阮咸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和乐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

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好乐无荒,晋风所以称远;伊其相谑,郑国所以云亡。故知季札观辞,不直听声而已。

若夫艳歌婉娈,急志詄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诗声俱郑,自此阶矣。

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声来被辞,辞繁难节。故陈思称:李延年闲于增损古辞,多者则宜减之,明贵约也。观高祖之咏《大风》,孝武之叹"来迟",歌童被声,莫敢不协。子建、士衡,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俗称乖调,盖未思也。至于斩伎鼓吹,汉世铙挽,虽戎丧殊事,而并总入乐府。缪袭所致,亦有可算焉。昔子政品文,诗与歌别,故略具乐篇,以标区界。

赞曰:八音摛文,树辞为体。讴吟垧野,金石云陛。韶响难追,郑声易启。岂唯观乐,于焉识礼。

【大意】

乐府本是汉代设立的一种音乐机构,其任务是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以备皇家祭祀或宴会之用。后来,乐府中所藏的配乐歌辞也称做"乐府",乐府遂演变成了一种诗歌体裁。本篇即讨论这种文体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诗歌、音乐的特征和作用;二、诗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三、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其主旨是提倡雅正,反对靡靡之音。

折叠诠赋第八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昔邵公称:"公卿献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途,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至如郑庄之赋《大隧》,士蔿之赋《狐裘》,结言?韵,词自己作。虽合赋体,明而未融。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皋、朔已下,品物毕图。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

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既履端于倡序,亦归余于总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迭致文契。按《那》之卒章,闵马称"乱",故知殷人辑颂,楚人理赋,斯并鸿裁之寰域,雅文之枢辖也。

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斯又小制之区畛,奇巧之机要也。

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巧谈,实始淫丽;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孟坚 《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及仲宣靡密,发端必遒;伟长博通,时逢壮采;太冲、安仁策勋于鸿规,士衡、子安底绩于流制;景纯绮巧,缛理有余;彦伯梗概,情韵不匮;亦魏晋之赋首也。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丽辞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之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縠者也。

赞曰:赋自《诗》出,分歧异派。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滞必扬,言庸无隘。风归丽则,辞剪荑稗。

【大意】

诠赋,就是解说赋这种文体。一、赋源于"诗六义"之赋,其特点是铺陈文采,体察物象,抒写情志。二、赋渊源于《诗经》,扩充于《楚辞》,到荀子、宋玉时独立成一种文体,以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大赋、小赋等类。三、从荀子以来的18位作家,才情有异,风格各具,是辞赋作家中的英杰。四、写赋的要求主要有两条:一是内容必须鲜明雅正,二是文辞必须精巧华丽。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1;流连万象之际2,沈吟视听之区3。写气图貌4,既随物以宛转5;属采附声6,亦与心而徘徊7。故"灼灼"状桃花之鲜8,"依依"尽杨柳之貌9,"杲杲"为出日之容10,"瀌瀌"拟雨雪之状11,"喈喈"逐黄鸟之声12,"喓喓"学草虫之韵13。"皎日""嘒星"14,一言穷理15;"参差""沃若"16,两字穷形17:并以少总多18,情貌无遗矣19。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20,及《离骚》代兴21,触类而长22。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23;于是嵯峨之类聚24,葳蕤之群积矣25。及长卿之徒26,诡势瑰声27,模山范水28,字必鱼贯29;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30,辞人丽淫而繁句也31。至如《雅》咏棠华32,"或黄或白"33;《骚》述秋兰34,"绿叶""紫茎"35。凡摛表五色36,贵在时见37;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译文〕

所以,当诗人受到客观事物的感染时,他可以联想到各种各样类似的事物;他依恋徘徊于宇宙万物之间,而对他所见所闻进行深思默想。描写景物的神貌,既是随着景物而变化;辞采音节的安排,又必须结合自己的思想情感来细心琢磨。因此,《诗经》里边用"灼灼"二字来形容桃花颜色的鲜美,用"依依"二字来表现杨柳枝条的轻柔,用"杲杲"二字来描绘太阳出来时的光明,用"瀌瀌"二字来说明大雪纷飞的形状,用"喈喈"二字来形容黄鸟的鸣声,用"喓喓"二字来表现虫鸣的声音。还有用"皎"字来描绘太阳的明亮,用"嘒"字来说明星星的微小,这都是用一个字就道尽物理;有的用"参差"来形容荇菜的长短不齐,用"沃若"来表现桑叶的鲜美茂盛,这都是用两个字就完全描绘出事物的形貌。

这类例子都是以少量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并把事物的神情形貌,纤毫无遗地表现出来了。即使再反复考虑它千百年,能有更恰当的字来替换么?及至《楚辞》继《诗经》而起,所写事物触类旁通而有所发展。物体的形貌是多种多样的,不易完全描绘,因而词汇便复杂繁富起来;如描摹山川险峻的"嵯峨"和草木茂盛的"葳蕤"等,便大量出现。后来司马相如等人,于文章的气势力求奇特,于文章的音节力求动听,往往要用一系列的形容词藻,来描写山水景物。这就真如扬雄说的:《诗经》作者写的东西虽华丽,但恰如其分,而且文字也比较简约;辞赋家写的东西,就过于华丽,辞句也过于繁多。至于像《诗经·小雅·裳裳者华》中说到盛开的花朵:"有黄色的,有白色的。"《楚辞·九歌·少司命》中说到秋天的兰花:"绿色的叶子,紫色的茎。"可见凡是描绘各种色彩的字,适当应用,方觉可贵;如果青的、黄的层见迭出,那就过于繁杂,不足为奇了。

〔注释〕

1.联:联系,联想。类:相近、相似的。

2.流连:徘徊不忍离去。万象:各种自然现象。

3.沈吟:低声吟味,即研究思考的意思。

4.气:指事物的精神。图貌:描绘状貌。《诠赋》篇曾说:"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5.宛转:曲折随顺,指在写作中根据事物的状貌来构思。"随物以宛转",即《神思》篇所说"神与物游""与风云而并驱"之意。

6.属:连缀。声:指文章的音节。

7.徘徊:来回走动,这里指外物与内心密切联系的构思活动。

8.灼灼(zhuó):花盛开的样子。《诗经·周南·桃夭》中用来形容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夭夭,其少壮也;灼灼,华之盛也。"

9.依依:枝条轻柔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用来形容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尽:完全,即完全描绘出。

10.杲杲(gǎo):光明的样子,《诗经·卫风·伯兮》用来形容太阳:"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11.瀌瀌(biāo):雪多的样子。《诗经·小雅·角弓》用来形容下雪:"雨雪瀌瀌。"拟:模仿。

12.喈喈(jiē):众鸟和鸣的声音。《诗经·周南·葛覃(tán)》用来形容黄鸟的声音:"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逐:追,指追模,表现。

13.喓喓(yāo):虫叫的声音。《诗经·召南·草虫》用来形容草虫的声音:"喓喓草虫。"韵:指虫鸣声。

14.皎(jiǎo):《诗经·王风·大车》用来形容太阳:"谓予不信,有如皦日。"皦:即皎,洁白明亮。嘒(huì):微小,《诗经·召南·小星》用来形容星辰:"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15.一言:一字。

16.参差(cēncī):不齐,《诗经·周南·关睢(jū居)》用来形容荇(xìng)菜:"参差荇菜,左右流(求)之。"荇菜:即水葵。沃若:美盛的样子。《诗经·卫风·氓(méng)》用来形容桑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7.穷:尽,指完全表现出来。

18.总:综合。

19.情貌:神情状貌。无遗:指完全表达出来。

20.易:更改。夺:除去。

21.《离骚》:屈原的杰作,这里借以代指《楚辞》。

22.长:指事物的引申、发展。

23.重沓(chóngtà):多的意思。舒:伸展,即描写。

24.嵯峨(cuōē):山峰高险的样子。汉赋中用这类辞藻很多,如司马相如《上林赋》"山气巃嵷兮石嵯峨",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嵯峨嶵嵬"等。

25.葳蕤(wēiruí):草木叶垂的样子。司马相如《子虚赋》"错翡翠之威蕤"(《汉书》作"葳蕤"),张衡《东京赋》"羽盖威蕤"。

26.长卿:西汉作家司马相如的字。

27.诡(guǐ):不平常。势:文章的气势。瑰(guī):奇特。

28.模、范:都指依照物象描绘。

29.鱼贯:所用词藻如鱼之成行,指罗列堆砌的毛病。

30.诗人:指《诗经》的作者,也泛指一般走正确道路的作家,与下文"辞人"相反。则:合于规则而不过分。约:简练。

31.辞人:辞赋家。淫:过分。扬雄《法言·吾子》中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32.《雅》:指《诗经·小雅》。棠华:即"裳华",指《小雅》中的《裳裳者华》。

33.或黄或白:《小雅·裳裳者华》:"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34.《骚》:这里泛指《楚辞》。

35.绿叶、紫茎:《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36.摛(chī):发布,引申为描写。

37.时见:适时出现。

折叠编辑本段书籍评价
中国第一部美学和文学理论巨著,也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南北朝时期。

《文心雕龙》分为"上、下"两编,每编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总序"等五部分。其中总论5篇,论"文之枢纽",打下理论基础;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及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探讨,也是全书精彩部分;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总序,说明了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文心雕龙》全书受《周易》二元哲学的影响很大。

《文心雕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精密的批评的书,"体大而虑周",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刘勰把全部的书都当成文学书来看,所以本书的立论极为广泛。

《文心雕龙》是刘勰在入定林寺的后期所写,是"齿在逾立"之年的作品,他曾帮助僧佑整理佛经,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多少有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饶宗颐〈《文心雕龙》与佛教〉说:"他的文学理论之安排,却建筑于佛学根基之上。"僧佑所使用的"原始要终"一词,在《文心雕龙》之中共使用四次。日本学者兴膳宏例举《文心雕龙》与《出三藏记集》的相似处。

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以后,成为《文心雕龙》的通行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5: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文龙//蒋玉菡//花袭人//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珠联璧合,

贾珠,贾琏,贾璧,贾合,===贾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6: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YYX-18薛祖璧

玩世不恭的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有涉朱三太子朱慈炤...【贾宝玉+珠联璧合】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珠联璧合===绛珠&通灵宝玉组合====明玉玺贾宝玉//甄宝玉

珠联璧合 - 词语释义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珠联璧合,汉语成语,拼音是zhū lián bì hé,意思是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出自《汉书·律历志上》。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珠联璧合

外文名称
excellent combination

出处
《汉书·律历志上》


注音
ㄓㄨ ㄌㄧㄢˊ ㄅㄧˋ ㄏㄜˊ

拼音
zhū lián bì hé

目录
1成语出处
2成语用法
3成语辨析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十分完美。

示例

1,董太太是美人,一笔好中国画,跟我们这位斜川兄真是珠联璧合。(钱钟书《围城》)

2,便是你两个,当日无心相遇,也想不到今日珠联璧合,作了同床姐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

3,诏传四海,仰珠连璧合之光;书遍万方,钦金玺纶音之盛。(《太平天国·诏书盖玺颁行论》)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近义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6: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通灵宝玉====大明玉玺贾宝玉//甄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16: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木芙蓉晴雯//晴为黛魂+水芙蓉林黛玉黛为晴影//慧娘===芙蓉//三生石上旧精魂

绛珠就是芙蓉总化神===木芙蓉+水芙蓉?

甄英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3:57 , Processed in 0.0586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