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司棋&后母戊鼎+潘又安//马士英//马前鞍后+绣春囊//绣橘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1: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笠翁对韵带拼音上卷·十四寒

jiā duì guó , zhì duì ān , dì zhǔ duì tiān guān 。

家对国,治对安,地主对天官。

kǎn nán duì lí nǚ , zhōu gào duì yīn pán 。

坎男对离女,周诰对殷盘。

sān sān nuǎn , jiǔ jiǔ hán , dù zhuàn duì bāo tán 。

三三暖,九九寒,杜撰对包弹。

gǔ bì qióng shēng zā , xián tíng hè yǐng dān 。

古壁蛩声匝,闲亭鹤影单。

yàn chū lián biān chūn jì jì , yīng wén zhěn shàng lòu shān shān 。

燕出帘边春寂寂,莺闻枕上漏珊珊。

chí liǔ yān piāo , rì xī láng guī qīng suǒ tà ;

池柳烟飘,日夕郎归青锁闼;

jiē huā yǔ guò , yuè míng rén yǐ yù lán gān 。

阶花雨过,月明人倚玉栏杆。



féi duì shòu , zhǎi duì kuān , huáng quǎn duì qīng luán 。

肥对瘦,窄对宽,黄犬对青鸾。

zhǐ huán duì yāo dài , xǐ bō duì tóu gān 。

指环对腰带,洗钵对投竿。

zhū nìng jiàn , jìn xián guān , huà dòng duì diāo lán 。

诛佞剑,进贤冠,画栋对雕栏。

shuāng chuí bái yù zhù , jiǔ zhuǎn zǐ jīn dān 。

双垂白玉箸,九转紫金丹。

shǎn yòu táng gāo huái shào bó , hé nán huā mǎn yì pān ān 。

陕右棠高怀召伯,河南花满忆潘安。

mò shàng fāng chūn , ruò liǔ dāng fēng pī cǎi xiàn ;

陌上芳春,弱柳当风披彩线;

chí zhōng qīng xiǎo , bì hé chéng lù pěng zhū pán 。

池中清晓,碧荷承露捧珠盘。



xíng duì wò , tīng duì kàn , lù dòng duì yú tān 。

行对卧,听对看,鹿洞对鱼滩。

jiāo téng duì bào biàn , hǔ jù duì lóng pán 。

蛟腾对豹变,虎踞对龙蟠。

fēng lǐn lǐn , xuě màn màn , shǒu là duì xīn suān 。

风凛凛,雪漫漫,手辣对心酸。

yīng yīng duì yàn yàn , xiǎo xiǎo duì duān duān 。

莺莺对燕燕,小小对端端。

lán shuǐ yuǎn cóng qiān jiàn luò , yù shān gāo bìng liǎng fēng hán 。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zhì shèng bù fán , xī xì liù líng chén zǔ dòu ;

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

lǎo lái dà xiào , chéng huān qī gǔn wǔ bān lán 。

老莱大孝,承欢七衮舞斑襕。

关键词:笠翁对韵,十四寒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
周诰:书经周书中,大诰、召诰、康诰、酒诰、洛诰等篇的合称。唐˙韩愈˙进学解: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殷盘:殷王盘庚。文选˙张衡˙东京赋: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

三三:上巳。汉以前定农历的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修禊之俗,以拔除不祥。魏晋以后,则改在农历的三月三日。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九九:重阳。九为阳数,俗称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习俗多于此日相率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以避凶厄。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亦称为暮节、登高节、老人节、重九、重阳、重阳日。

杜撰:宋代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所以称事不合格者为杜撰。原注:唐杜举好为不经之谈,人谓之为杜撰。

包弹:宋.包拯为御史中丞,不避权贵,人谓为包弹。引申意为:1.批评、指责。2.缺点﹑差错。

青锁闼:翰林直宿之所也。

砌:台阶。

诛佞剑:汉.朱云求赐上方剑,斩一佞臣。上问为谁 ? 曰:张禹。上怒斩之,云攀槛,槛折之。或请易槛,上不许,存之以旌忠臣。

进贤冠:杜甫诗:良相头上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黑布冠。

白玉筋:释家得道,临终有白玉气出鼻孔,双垂如白玉筋。

陕右:周召分天下,陕以东周公主之,陕以西召伯主之。

河南:潘岳为河阳令,栽花满县,人曰花县。补注:潘岳人名。(?~公元300)字安仁,西晋中牟(今河南省中牟县东)人。美姿仪,出洛阳道,妇人尝萦绕投果。为文词藻绝丽,尤长于哀诔,有悼亡诗,为世传诵。后孙秀诬以谋反,族诛。亦称为潘河阳﹑潘安。

豹变:本指一个人的迁善去恶或行为思想的改变。语出易经˙革卦:君子豹变,小人革面。今称人由贫贱而显达。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视彭韩之豹变,谓鸷猛致人爵。原注:易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后亦用以比喻人由贫贱而显达。

凛凛:寒冷。汉˙蔡琰˙胡茄十八拍诗十八首之五: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文选˙潘岳˙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漫漫:无边无际的样子。

莺莺燕燕:钱塘范十二郎有二女曰莺莺、燕燕。为富民陆氏妾。东坡嘲张子野八十娶妾,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小小端端:钱塘妓苏小小,亦名简简。白乐天诗:苏家小小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端端,唐妓,姓李,张佑作诗嘲之,有{鼻似胭脂耳似珰}之句。李乞致之,乃题曰:(觅得黄颙被绣眈,善和坊外取端端。扬州今日浑成错,一朵能行白牡丹。)或曰:李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岭,何一时粉黛不匀也。

斑斓:形容花纹鲜丽,光彩夺目。晋˙王嘉˙拾遗记˙卷十˙岱舆山:父梁之侧,有斑斓自然,云霞龙凤之状。初刻拍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8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07: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岳21篇作品 >>
潘岳(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汉族,河南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大潘庄)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相 貌
  《世说新语·容止篇》三十九则中两则描绘潘安的相貌: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九则》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虽然说现有的正史并没有详细地去记载潘安的五官长相如何、身高具体几尺,但是他的花样俊美外形却是件不可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成了焦点人物,“粉丝”众多。“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刘孝标注引的《语林》

  潘安是个多情的美男子、文人,所以后代骚人墨客吟诗作对总会把自己的满腹牢骚发泄,而潘安的那些典故成了他们最常用的,比如潘安三十余岁因为仕途不顺、妻子早逝白了头发,文人就吟道“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伤春发已华。”潘安被贬为洛阳郊区的河阳县令,他命全县种桃花,浇花息讼,他走后老百姓都怀念他,文人就吟道“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潘安的妻子杨蓉姬早逝,潘安伤悲的不再娶妻,每天都会想到她,文人吟道“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当然文人最常提及的还是潘安掷果盈车的风流和金谷园里的二十四位文人美男俊游,“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若非金谷满园树,便是河阳一县花”“嗣世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追游讵可足,共惜年华促。”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梓泽风流地,凄凉迹尚存。残芳迷妓女,衰草忆王孙。”“兰亭修禊事,梓泽醉名园。”“梓泽春草菲,河阳乱华飞。绿珠不可夺,白首同所归。”“叹金谷楼危,避风台浅,消瘦飞琼。”“非非是是总成空。金谷兰亭同梦。”“甚天荒地老,铜台歌舞,水流云在,金谷豪奢。”“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还被凌波呼唤,相将金谷同游,想见逢迎处,揶揄羞面,妆脸泪盈盈。”“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虽无金谷花能笑,也有铜驼柳解眠。”“叶落上阳树,草衰金谷园。”

  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既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逝了,他也没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这一称谓寄托着女性对情人、夫君用情专一的热切希望。

典 故
典故总概
  潘安即西晋文学家潘岳,有“河阳一县花”之称,是为数不多的用花来比喻其样貌的美男子之一。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批死忠的“粉丝”了。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相关的成语与典故有“掷果盈车”、“河阳一县花”、“金谷俊游”、“辞官奉母”、“潘杨之好”、“连壁接茵”等。潘安,君生颀长而白晳,如花一般俊美精致的五官对于中国人对于男子的审美影响之大,已经变成一种千年形成的标准。潘安成为花样美男的代称,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语林详解》

成语典故
  掷果盈车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潘安人长得很美,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

  白发悲秋
  潘安三十二岁仕途不顺、妻女病亡使他那密云般乌黑的秀发添了几缕银丝,当时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贾谊悲秋的典故写下了《秋兴赋》,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 明·无名氏 《石榴花·题情》套曲:“我为他只落得心焦无聊,这离情怎消,谩赢得潘鬓沈腰。”

  花县令
  潘安做河阳县令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令满县栽桃花,浇花息讼甚得百姓遗爱。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代称潘安,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而这也是中国最早“花样美男”的出处。庾信《枯书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三:“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桃花扇》“家近洛阳之县,不愿栽花”,该典故常用来形用为人潇洒、风流(注意不是男女的风流)。

  金谷俊游
  当时西晋开国第一开国功臣贾充的外孙贾谧权势滔天,贾谧喜好文学,开阁延宾。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潘岳、吴国陆机陆云、齐国左思、中山刘舆刘琨等皆傅会于谧,号曰二十四友,其他人不得参与。这二十四个人占了当时文坛的十分之七。他们经常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饮宴作诗,故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
  西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二九一年)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前往长安,石崇与众人在洛阳之河阳县金谷别墅设宴相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聚会,后人称之为“金谷宴集”,这次聚会和石崇所作的《金谷诗序》,后人王羲之效仿于是有了“兰亭雅集”和《兰亭集序》。“金谷宴集”中“”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是酒宴上罚酒的鼻祖。

  拙政园
  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苏州拙政园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

  望尘而拜
  《晋书·潘岳传》中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翻译过来就是,潘岳性格浮躁,趋于势力,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总是等到贾谧出门,看到飞起的尘土就开始下拜。

  潘杨之好
  潘岳在政治和为官方面也颇有建树,而其对妻子杨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在潘岳32岁时逝世,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更成为千古佳话,有“潘杨之好”的评价。

轶事典故
  李熠霖《潘安》借古喻今,探寻潘安的故乡
  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少年时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多少年来,提起我国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成为中国花样美男的符号,顽强地活在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中。
  掷果盈车图。少年潘安风流顽皮,喜欢挟牛皮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妇人们见着,竟手拉手围将起来,争相丢水果,这便是成语“掷果盈车”的由来。
  “才比宋玉,貌似潘安”,这样的夸赞对每一个男人来说,都是莫大的称赞。西晋时,号称“中国第一美男子”的潘安是河南人,虽然他的容貌现在尚无法复原,但据史书记载,他的容貌即使不算倾国,也算是倾城,由于他出众的美更是演绎出了很多故事、典故。
  令人艳羡的是,这名美男子不仅有貌,而且有才。在历史上,他是与陆机齐名的文豪。在感情上,他更是一生只爱老婆杨氏,而这也正是他成为众多女子梦中情人的重要原因。
  掷果盈车,潘安之美倾动全城
  “他有非凡人气,一生爱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画的美男子,春风得意,时代的万人迷。”这是一首歌的歌词,由好男儿李熠霖演唱,歌名就叫《潘安》,也就是西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
  虽然被称为“中国第一美男子”,但在史书中,潘安的美虽然是天生的,但他本人是否“爱美成癖”,并无从考证。而“非凡人气”、“时代的万人迷”来形容潘安,倒也不算失实。
  那么,潘安究竟有多美?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了一本《世说新语》,其中有一篇《容止》,专门写美男子的仪容。其中,潘安就占了极大篇幅:“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潘安之美在正史上亦有多处记载,如《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文心雕龙》中写道“潘岳,少有容止”。
  这些话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潘岳长得太俊美了。他年轻时,拿着弹弓,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女孩子们见了他,都不由得围着他。而老女人们见了他,就用水果投掷他,这样,当潘岳回家时,总是满载而归,这就是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来历。
  这里的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他表字安仁,全名应是“潘安仁”。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利锁说,古代文章比如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把仁字给省略了。而民间说法则是,因潘安曾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愧对“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称为“潘安”。
  中牟县史志办的王曜卿曾考证,历代诗词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卫玠(公元285~312年)是和潘岳同时代的另一个美男子,因此,可以断定这里的“潘安”就是潘岳;在说唱文学里,首次出现“潘安”之名的则是唐代的《敦煌变文》;戏剧中使用“潘安”更晚。
  潘安小名檀奴,因为他长得美,在后世文学中,“檀奴”、“檀郎”、“潘郎”等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韦庄写了一首《江城子》词:“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在王实甫的《西厢记》里,也提到“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李后主的词《一斛珠》中言道:“嚼烂红苹,笑向檀郎唾。”
  让人喷饭的是,在《晋书》中还记载了两个丑才子的小故事。一个叫张载,也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他“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另一个人叫左思,“左太冲(即左思,字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一个被人扔砖头瓦块,一个被人吐唾沫,结果这两人都“萎顿而返”。看来,爱美之心,从古皆有。
  用情专一,潘安写《悼亡诗》,演绎夫妻情深
  虽然长得帅,但潘安并没有以此为资本拈花问柳,他对妻子杨氏用情专一,十分难得。
  潘安12岁时,便与10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因为他的诗,导致后世把悼亡诗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里。
  潘安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离。安仁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说过“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赞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不过,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三首悼亡诗辞藻过于华丽,倒掩盖了不少真情实感。除了有“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这样尚算朴素的诗句之外,还有很多大而无当的废话。如“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这后四句是说,我抚摸着你的衣服长长地叹息,不知不觉,泪就流到了胸口上。但流到了胸口上也抑制不住,我的悲伤又从中而生啊。
  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评价相当确切,与苏轼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不过,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晋时期文风本就是铺垫、堆砌成风。
  潘安之死,陷害太子迷雾重重
  和一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帅哥不同,潘安不仅长得美,而且还颇有文采。《晋书》中说潘安“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总角辨惠,文藻清艳”。他一生写过许多好诗赋,其《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潘安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赏识,荐举为秀才。在潘安20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这场作秀引得当时文人纷纷作诗拍马屁,结果潘岳作了一首《藉田赋》,辞藻清艳,声震朝野,遭人嫉恨,于是被排挤出朝廷。
  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当了河阳(河南孟州)县令,颇有政绩。在当县令期间,他不失文人的风雅,在河阳县遍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不过,记者采访时,潘安故里的老人称,潘岳最爱的当是棠棣花。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贾谧是史上著名的丑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虽然这二十四人中鱼目混杂,后来将其归之为“政治集团”,但在当时实际上是文化人自发形成的小圈子,陆机、陆云以及大名鼎鼎的富翁石崇都位列其中。
  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潘安之手。后来,因为贾南风不会生子,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权的目的,准备谋害太子。不幸,潘安被牵连其中。
  具体过程大致如此:某天晚上,贾后派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一篇草书。太子醉得一塌糊涂,就照着笔画乱抄一遍。然后,太子的墨宝被改头换面,进行技术处理,最后竟成了一篇有谋反之意的文章。而潘安充当的角色,正是对太子文章进行处理。
  文化人潘安可能从未想到这有什么后果,或许就算想到了,也不得不为之。结果是,贾后很快败亡,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尽诛贾后党羽,潘安当然势在难免。
  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潘安在洛阳被杀,并“夷三族”,时年53岁。
  不过,对此解释,很多史学家认为是迷雾重重,很多人认为潘安的死是个冤案。因为如果直接参与陷害太子,这么重要的事,在东晋南北朝人写的史书中却没有记载,几乎是不可能的。直到300年后,房玄龄才写出了这件事。

生 平
  潘安出身儒学世家。少年时,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露才华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今洛阳吉利区),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时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受宠,潘岳很憎恨他们,于是在宫殿大门柱子上写下歌谣:“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 又被左迁离洛阳更远的怀县做县令。潘岳做得有声有色、政绩斐然,朝廷提拔他到京城做财政部官员,后来因为犯事被免职,不久被太傅杨骏引入门下做了太傅主簿。后来太傅杨骏被害夷三族,潘安作为幕僚也在被诛之列,幸亏当时他公事在外又有当权者、楚王的心腹、他的好友公孙弘替他说话(潘岳曾在他贫困潦倒时帮助过他),他被调往长安做县令,因为母亲生病辞官奉养,在此期间与好友石崇附会贾充外孙贾谧,之后升迁做了黄门侍郎,贾谧开阁延宾,召集天下文士潘安、石崇、陆机、左思、刘琨等二十四人,因文采盖世被称为“鲁王二十四友”。他们经常活跃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因此也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贾谧“晋书断限”的功劳是潘安出的主意,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附不已,他虽然口头受教,实际上却愈发不知足,始终改不掉。之后赵王司马伦囚禁晋惠帝自立为帝,他的亲信孙秀当上了宰相。原来当初孙秀不过是个下人小吏,潘岳的父亲曾经做过他的上司,当时潘岳因为看不惯孙秀为人狡黠经常鞭挞他,如今孙秀得势遂罗织罪名说他和石崇要和某王爷一起造反,于是他和石崇等人被诛灭三族,当初孙秀当上宰相,潘岳在朝堂上遇见他,问道:“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孙宰相还记得当初吗)孙秀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于是自知不免。当初被收押,石崇和他都不知道对方也在其中,石崇已经送往菜市场,潘岳后至,石崇对他说:“安仁,怎么你也来了!”潘岳回答道:“可谓白首同所归。”潘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本意是说两人关系很铁,老了还在一起玩,谁知到竟然成了他们死亡的预言。潘岳的母亲及兄侍御史潘释、弟燕令潘豹、司徒掾潘据、潘诜,兄弟之子,已经出门的闺女,无长幼一时被害,唯潘释的儿子潘伯武逃难得免。而潘豹的闺女与其母相抱号呼不可解,于是被赦免。

才 华
  文学作品中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如《滕王阁序》)来形容潘安与陆机,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潘安诗歌名列钟嵘《二十四诗品》上品,潘安亦是西晋著名文学、政治团体“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闲居赋》、《秋兴赋》、也很知名在小说中常以“貌若潘安”来形容一个人文采风流并且容貌出众。特指男性。在汉魏晋那个时代,赋写得好是文人最高的成就,潘安的《秋兴赋》、《闲居赋》、《藉田赋》文字优美,富有感情,是那个时代顶峰。潘安、陆机是西晋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文学家,可见后世对他们的推崇。潘岳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情,读者句句能体味到他内心所想,潘岳的感情细腻,多愁善感这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一般男性文学家的作品这样的风格不多。

墓 冢
  素有中华第一美男子之称的潘安生于中牟县城关镇大潘庄村,潘氏子孙尽管也给这位家族名人修建了墓冢,可那只是一座衣冠冢。潘安究竟葬在哪里一直是个谜。近日,在距潘安老家120公里的巩义却发现了这位美男子的葬身之地。

  潘安是帅哥美男的代称,人们常用“才如子建,貌比潘安”来形容才貌俱佳的青年男士。潘安又名潘岳,字安仁,生于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活了53岁,是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太康文学”的主要代表,诗赋都很有名。

  据清乾隆五十四年本《巩县志》卷十六、十七中记载:“晋潘茈墓《水经注》:罗水又西北经袁公坞北,又西北迳潘岳父子墓,有碑。岳父茈,琅琊太守,碑石破落,文字缺败。”

  近日,巩义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该市西南芝田镇北石村村委南2公里处发现潘岳墓,地处坞罗河北岸台地上,北距310国道200余米。墓冢坐落在大片农田中,无地面建筑,仅存潘岳墓冢和墓碑,墓冢高6米 ,周长38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米。

  据《巩县志》记载,在距潘安墓西北方向310国道附近,原有其父潘茈墓冢,现已无存。萧瑟寒风吹起一径荒草,是对那段过往历史的无言诉说。郑州晚报 (本文来源:大河网 作者:周炜卿)

至 情 至 孝
  至情:潘安的《怀旧赋》中这样写道;”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潘安十二岁与父亲的朋友、大儒、扬州刺史杨肇相见,被杨肇赏识,许以婚姻。后来杨氏早亡,潘安对杨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并作《悼亡诗》怀念杨氏,开悼亡诗之先河,这之后悼亡诗的范畴仅限于悼亡妻子。《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讲“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当然是妒忌潘安的才华,要知道魏晋时期文风是铺垫、堆砌成风的诗体还属于古体诗。

  至孝:北宋之前《二十四孝》里记载有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二十四孝》是唐宋在民间流传的文本记录了二十四个远自虞舜近至魏晋的二十四个孝子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了潘安的弃官奉母,后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因为潘安在政治上的趋附不已最终导致夷三族,潘安的母亲以七十余岁的高龄也未能幸免被杀,正因为此虽然潘安至孝但已不足以列入,故把他从《二十四孝》中删去,用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8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07: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潘仁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潘人美即潘仁美,北宋人,传统侠义小说中的大奸臣,在杨家将中,公报私仇,致未予以接应,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还暗中杀害了杨七郎和杨三郎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潘仁美

其他名称
潘洪


登场作品
杨家将演义

性别


目录
1基本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潘人美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明朝有本叫《杨家府演义》的书,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把潘仁美写成了一个大奸大佞。随着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潘仁美的形象也被破坏怠尽,怎么看都如那天下的乌鸦一般,横竖都成了黑的了。潘仁美其实是北宋一名有着赫赫战功的开国名将,把他写成大奸大佞,实在有点冤枉。

据《宋史·潘美传》记载:“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美少倜傥,隶府中典谒。尝语其里人王密曰:u2018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u2019会周世宗为开封府尹,美以中涓事世宗。及即位,补供奉官。高平之战,美以功迁西上阁门副使。出监陕州军,改引进使。世宗将用师陇、蜀,命护永兴屯兵,经度西事。”

潘仁美当时乃河北大名人,军校出身,周世宗时,已经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周世宗征西北时,命他为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护军。宋太祖赵匡胤未即位时,也对他格外信任。登基时命潘美召集后周宰辅,晓以大义,使这些人对新朝俯首称臣,甚至连改朝换代的圣旨,也是由潘美晓谕天下的。当时陕西军阀袁彦心怀异志,赵匡胤担心袁彦作乱,命潘美前往西北监其军,胆勇过人的潘美单骑入长安,迫使袁彦入朝,赵匡胤对潘美此举倍加赞赏。979年,潘美北伐契丹,节节胜利,被封代国公。潘美南征北战,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与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相提并论。

这么大一个忠臣,究竟又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或误会,而使他成为一个大奸臣的呢?此冤案与辽宋之战有关。

那是在宋太宗雍熙三年的时候,辽军以十余万兵力大举入侵北宋,宋兵分东西两路迎击敌人。曹彬统帅东路,潘美统帅西路,杨业(即小说中的杨继业)为副帅,与辽兵接战于朔州。当时的辽兵军力雄厚,只能智取,不可强攻。但随军王侁、刘文裕邀功心切,主张强取。据《宋史·王侁传》记载,王侁字秘权,开封浚仪人,其父王朴,曾任后周枢密使,因上筹边之策而名噪一时。王侁虽系名门之后,本人也有战功,但其为人“性刚愎”,“以语激杨业,业因力战,陷于阵,侁坐除名,配隶金州”。王侁当时确实逼副帅杨业进军,杨业无奈服从,但与王侁、潘美约定,王侁、潘美负责安置伏兵于陈家谷口接应他。

王侁等确实在陈家谷口设置了伏兵,但等到中午也没见到杨业的人影后便撤了,以为杨业趁胜追击辽兵去了,孰不知当时杨业统领的军队已伤亡大半,到陈家谷口无人接应后,只有被俘一条路。

被俘后的杨业叹息着说:“朝廷待我甚厚,本当讨敌安边,以报国家,不料被奸臣所逼,致使王师败绩,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于是绝食三日而亡。由此可知,陈家谷口逼杨业进军,后又将接应部队撤走的人是王侁而非潘美。据史料,当时对王侁的撤兵,潘美是有阻止的,只是阻止得不够坚决,所以潘美不是没错,但只是错在他因为他误信了王侁之言,对错误的方法阻止不够坚决而已,并非如小说家笔下那般坏透了顶,不仅在陈家谷口算计杨业,还如通俗小说或电视剧里描写的那样按兵不动,射杀杨七郎等。

杨业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后处理参战人员时,仅将潘美贬官三级,而监军王侁则“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旌表杨业“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求之古人,何以如此!”(《宋史·杨业传》)。戎马一生的潘美,虽未受到太重的惩罚,但晚年这一失足,足以让他心中怏怏,一年多以后,潘美便病死于太原,终年六十七岁。

此后,潘美的形象被慢慢丑化,《杨家府演义》等小说不仅把潘美写成了奸臣,还让潘美死于忠臣开封府尹寇准的刀下,有点玩笑开大了。《宋史·太宗纪》载,潘美于淳化二年(991)六月死于太原,而寇准任开封尹,则在咸平五年(1002),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现藏开封市博物馆)可为证。[1]​

参考资料
1.潘人美 简历  . 名人简历 . [2023-1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8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07: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又安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潘又安出自曹雪芹小说《红楼梦》2,为贾府小厮,司棋青梅竹马的姑舅表弟,秦显的外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潘又安

饰演
李雅东(87版红楼梦)

性别


登场作品
《红楼梦》,《吴氏石头记》

性格特点
性格懦弱,胆小怕事


舅舅
秦显

表姐兼恋人
司棋

二舅妈
秦显家的

大舅妈
司棋母

目录
1人物经历
2角色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潘又安和司棋青梅竹马,发誓非对方不娶不嫁。他性格懦弱,胆小怕事,跟司棋在大观园幽会被鸳鸯撞见,畏罪远遁。九十二回写他发财回家,意欲迎娶司棋,无奈司棋母不从,司棋撞墙身亡,他也殉情自尽。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评价
潘又安,贾府小厮,品貌风流。与贾府二小姐迎春的大丫头司棋柔情缠绵。也许绝大部分读者是因为刚烈的司棋而记住了潘又安,其实潘又安是让自己的行动留在《红楼梦》中的,是把自己最有韵味的生命留在读者的记忆中的。

潘又安在《红楼梦》中正面出场仅仅两次。第一次是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潘又安与女友司棋在花光柳影,诗意绵绵的大观园中约会。不巧被鸳鸯撞见,潘又安迅速藏在树后。司棋见到鸳鸯以后,便叫潘又安出来,潘又安只得从树后爬出来,如捣蒜似的向贾母大丫头鸳鸯姐姐磕头。这就是他的出场,只有一系列动作,没有外貌的刻画,没有声音的流露。

潘又安一出场,就离开了贾府,带着一丝胆怯,带着一丝惊恐,更带着自己的一份期待,离开了贾府。尽管不被他人理解,甚至也不被女友司棋理解。潘又安,你走了,但你留下了无限风情。使你的女友司棋百般坚持不住,一头睡倒,酿成大病。潘又安,你走了,但你留下了私传的表记。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中,在司棋的住处抄到一封令读者难忘的白话情书:

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你我之意。但姑娘(指迎春)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好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珠二串,今已查收外特寄香袋一个,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具。

这封情书使你的女友司棋被赶出了大观园,流着泪回到自己的家中。

潘又安,你在哪里?你这个"浊物"。

然而,潘又安就是潘又安,他在《红楼梦》第九十二回又回到了我们中间。这时的潘又安带着财富来到了女友司棋家,准备迎娶司棋,但被司棋的母亲拒之门外。司棋得知消息,向母亲表明心意,不料被母亲一顿谩骂,谁知性灵极急的司棋,撞墙自毁。潘又安见此现状,无感慨,无愤激,心平气和,意静神怡。他抬来了两口棺材,收拾司棋之身,也不啼哭,眼错不见,把带的小刀子往自己脖子一抹,也就抹死了。这就是潘又安,不同寻常的红楼小厮。连凤姐也感叹:"哪有这样的傻丫头,偏偏的就碰见了这个傻小子。"潘又安的及时死、果断"了",实现了从泥浊世界到净水世界的跳跃和自救。

潘又安,你是贾府上空的一道灵光!你是红楼少女们的心灵期待!尤二姐吞金自尽,浪荡子贾琏痛心流泪;尤三姐伏剑自刎,冷二郎柳湘莲遁入空门;林黛玉泪尽自亡,怡红公子贾宝玉心属情憎。对世俗的迷恋,琏二爷流泪已属意外;对生命的怀念,冷郎君当然不会轻易赴死;对青埂峰的依归,槛内人也没有终止生命。男人总是被欲望所牵制,被功名利禄所诱惑,对世俗世界有太多的狂爱。神瑛侍者也仅仅是"精神逃跑",只有你潘又安和许多未被世俗尘埃所腐蚀的红楼少女一样,为情、为生命而死。

在世俗世界的贾府中,在精神家园的大观园中都没有一个堂堂男子为爱殉身,只有一个另外,就是小厮潘又安。为情而死,你是唯一,连情圣宝玉也没有做到。难怪曹雪芹不仅为你取一个极似潘安的名字,更赋予你美丽的心灵。

笔者曾经读过一篇报道,说有一对青年情侣,由于各种压力决定双双卧轨自杀,但当火车到来之刻,男士突然站起而生,女子自然躺下做了情鬼。我想这位青年女子肯定没有读过红楼,没有认识到男人"混浊"的内心,潘又安在《红楼梦》中只是唯一。如今,一个失去人类本真与童年记忆的时代,潘又安,你又在哪里

87版(红楼梦)李雅东饰潘又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8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07: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为一碗蒸鸡蛋,就打砸小厨房,司棋哪来的底气?
2019-06-11 22:23
《红楼梦》不仅描写了上层社会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风花雪月,还有许多内容表现了底层小人物之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司棋大闹小厨房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章节。

说来也好笑,司棋为了一碗蒸鸡蛋没吃到,就大动干戈,带着小丫头砸了主子的小厨房,咋一看,似乎叫人难以理解,一个丫环何来这么大的胆子,就不怕贾府处置她吗?其实细细想来,也不难理解,有许多内在的原因。



一、矛盾积压已久终于爆发

司棋在红楼丫环里向来是大大咧咧,不管不顾的,做事情想到就做,不计后果,你说她豪爽也好、鲁莽也罢,反正是和她那存在感极低的软弱主子迎春形成了鲜明对比。

迎春遇事退缩,向来不争,邢夫人不喜,王夫人也不爱,贾府上上下下多的是见风使舵、看人下菜的人,对她自然要比一般的主子怠慢不少,作为她的贴身丫环司棋平时肯定也是受了不少闲气,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只是没个发泄处。

柳嫂子为了女儿五儿能进宝玉房中伺侯,对宝玉丫环极力巴结奉承,晴雯要吃芦蒿,忙问肉炒鸡炒,狗颠儿似的亲捧了去,芳官一来又是端出蒸糕又是捅火炖茶,嘴上象抹了蜜似的。

而对司棋则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副态度,要个豆腐给个馊的,要吃个蒸鸡蛋,也推说没有。豆腐和鸡蛋都是再平常不过的菜肴,可柳嫂子眼里只有宝玉,根本就没把迎春放眼里,更别说迎春的丫头。

用坏了的馊豆腐敷洐,又说鸡蛋用完了,被小丫头莲花儿翻出来,恼羞成怒,说了一车难听的话:

“我劝他们,细米白饭,每日肥鸡大鸭子,将就些儿罢了。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炸儿,敢自倒换口味。只是我又不是答应你们的,一处要一样,就是十来样。我倒别伺候头层主子,只预备你们二层主子了。”
莲花儿回去又添油加醋了一番,终于彻底惹怒了火爆性子的司棋,带着小丫头一阵狂风暴雨把小厨房砸了个稀烂,一吐素日胸中积怨。



二、有后台撑腰不怕事闹大

司棋是贾府家生奴才,一家子在贾府当差,她的父母在大老爷那边当差,她叔叔和婶娘是二老爷这边的,二边都有人,在贾府仆人的关系网中是盘根借节,哪边都能依傍得上,她外婆王善保家的更是来头不小,是邢夫人的陪房。

司棋能当上迎春的大丫环,多半是靠了他外婆在邢夫人面前能说得上话,有了这个靠山,司棋多少有些有恃无恐。

大闹小厨房,柳嫂子怠慢在先,司棋暴发在后,也不是全无道理,想来柳嫂子也不敢声张出去,要是彻查下去,小厨房那点子事全要抖落出来,主事期间多少有账目不清的问题,柳嫂子自是脱不了干系,再加上主子用的玫瑰露、茯苓霜之类私自赠予夹带的事声张出去,柳嫂子更是要吃不了兜着走。权衡利弊,柳嫂子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声张。

退一万步说,此事如果闹开了,就不是仆人之间私底下的过节,而就成了大房二房之间的公开矛盾,打狗还要看主人,王夫人这边无论如何要虑着邢夫人的颜面,不能把司棋怎样。



三、争夺小厨房主事的突发点

大观园小厨房主事别看事情不大,却是个难得的肥差,不仅能近距离的巴结奉承各房主子,还能拿着官中的米面油粮做人情,借花献佛,搞好各方面关系,自己亦可从中渔利,中饱私囊。

司棋和她婶娘秦显家的早就觊觎已久,和林之孝家密谋这个位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想方设法要把柳嫂子弄下来,好让秦显家的当这个肥差。这从后文五儿玫瑰露事出,林之孝家当即扣押了柳婶子母女,立刻派了秦显家的当差便可知哓。

有了这层原因,柳嫂子便成了秦显家的通往小厨房主事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司棋当然视柳嫂子为眼中盯、肉中刺,急欲扳倒而后快,偏这柳嫂子茫然不知,一再招惹,司棋正好找个由头大闹一场,为自己这一方立威,好让柳嫂子知难而退,这样就能不战而胜,达到夺得小厨房主事的最终目的。

可惜事与愿违,玫瑰露、伏苓霜之事被息事宁人的平儿弹压下来,柳嫂子依然回来当差,秦显家的空兴头了一阵,把个司棋也气个倒仰。

作者:拈花一笑,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8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08: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杏林春燕
[ 明 ] 唐寅
原文
红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上转黄骊。

鸟声花影留人住,不赏东风也是痴。

作者介绍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

红楼梦的琪官是谁?宝玉为何被人毒打?mffsw2015.12.22浏览1910次小说图书[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zj62082015.12.23


满意答案
蒋玉菡。2.原因:一是他交结贾家敌对势力忠顺亲王的戏子,犯了政治大忌;二是贾环在贾政面前诬告宝玉“强奸王夫人的丫鬟金钏未遂,致使金钏赌气投井而死。
1.蒋玉菡是《红楼梦》人物,忠顺王府戏班演员,擅唱小旦,小名琪官(一作棋官)。和贾宝玉是好朋友,在冯紫英的酒宴上,贾宝玉曾以玉玦扇坠和袭人所给松花汗巾相赠,蒋玉菡回赠以北静王所赐茜香国国王贡奉的大红汗巾。贾府彻底败落后,蒋玉菡娶宝玉房中大丫头袭人为妻。

2.宝玉挨打的起因有三个:
第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悦。王夫人午憩时,宝玉蹑足溜来,轻声与锤腿伺候的丫鬟金钏调笑,并亲了她;金钏道:“金簪掉在井头头,有你的只是你的”。谁知王夫人连日烦恨,根本未睡,闻金钏语气轻薄,蓦然起身给金钏一记耳光,吓得宝玉连忙跑出。可是金钏到底结局如何?贾宝玉心系金钏,无心应对贾雨村,故而无精打采。此处又以极细之笔将贾雨村映射在告密者的范围中。因为贾雨村也是那日到过贾政书房之人,他的来访绝非闲笔。
第二,是宝玉与蒋玉菡的交往犯了政治大忌,贾家将有不测之祸。贾府与忠顺府素无交往,显示两家不属于同一政治集团,本有芥蒂,所以贾政感觉事态严重。蒋玉菡是是忠顺亲王最喜爱的戏子,而忠顺亲王又是皇帝眼前当红的势力,绝对不能得罪。宝玉参加冯紫英的寿宴,席间竟然与忠顺亲王府里跑出的戏子勾搭起来,其祸极大!
第三,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这一下撩拨了贾政本来就愤怒的神经,转而使他决意毒打宝玉。


娇杏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人物相关




娇杏是《红楼梦》中甄家的丫环,“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娇杏

  • 身份

    甄家的丫环


  • 登场作品

    《红楼梦》

  • 来源

    “侥幸”谐音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当她还是甄家的丫头时,曾经在花园里摘花,忽然看到书房中衣衫褴褛的贾雨村。此时的贾雨村,虽然衣衫褴褛,但“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目,直鼻权腮”,娇杏心内暗想:“这人生得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我家并无这样贫穷的亲戚,想必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因此便不免回头,多看了贾雨村两眼。

只因这两眼,贾雨村便欣喜若狂,认为这丫头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等贾雨村中了进士,做了知府,又偶遇已经败落的甄家丫头娇杏,在路上买线,便送了两封银子给甄士隐的妻子封氏,又写封信给封氏的父亲封肃,要他在封氏面前替自己说话,娶这娇杏做二房。

由落魄人家的丫头,成为知府大人的侍妾,对于娇杏来说,已经是意想不到的福气了。要知道,贾府中那些丫头,有几个不想做少爷的侍妾的?可机会不是谁都有的。为了能争取到这样的机会,这些丫头们之间往往明争暗斗,费尽心机。但对于娇杏来说,这个机会竟然来得如此意想不到。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娇杏嫁给贾雨村不到一年,便生了个儿子。又过来半年,贾雨村的嫡妻染疾下世,贾雨村便将娇杏扶正,做了知府夫人。

若是没有这个儿子,娇杏很有可能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娇杏的人生逆袭,在很大程度上,是儿子给她带来的。不过,对于娇杏来说,她的人生逆袭,才刚刚开了个头。

因为贾雨村善于钻营,不久之后又投靠了贾府,从此以后一路青云直上,由应天知府,掉到都城做了京官,数年之后,又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汉武帝废除太尉后,设立大司马(后世有时也称“司马”,但并非各州郡的司马)。九品中正制设立后一直为第一品。隋代废除大司马一职。而在明清两代,“大司马”往往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换句话说,此时的娇杏,是一品或者二品诰命夫人了(因为《红楼梦》是架空历史的小说,大司马的品级不好界定)。这样的荣耀,大概是当年甄家那个小丫头,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要知道,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才不过是五品员外郎,王夫人也不过是五品诰命夫人。若是此时的王夫人见了娇杏,八成也是要下拜的。

所以,娇杏就是“侥幸”,几乎是可以坐实了的。然而,这只不过是娇杏的“一时侥幸”,并不意味着娇杏可以在诰命夫人的位置上,享受一辈子。

毕竟,她的丈夫贾雨村,是个人品卑劣的角色,终有一天,他曾经做过的那些事,会反噬到他的身上。

第七十二回,林之孝曾经告诉贾琏,说“雨村黜降”,贾琏也认为,凭着贾雨村的秉性,“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必有事的”;在甄士隐解析的《好了歌》中,也曾经有一句“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脂砚斋批注道,“贾赦、雨村一干人”,所以,就算此时的贾雨村再春风得意,将来终有一天,难逃“枷锁扛”的命运结局。

而作为贾雨村的妻子,娇杏的结局也可想而知。

曾经因为生了一个儿子,成了贾雨村的正室,开始了自己的人生逆袭,后来也终究因为丈夫的贪婪,陪着贾雨村一起被拿进大狱。这才是娇杏最终的结局。

所谓的“侥幸”,只不过是一时的侥幸,这个丫头的人生,颇有传奇色彩,大概也让很多丫头羡慕不已,但她终究还是难逃“千红一窟”的宿命。[1]



折叠编辑本段红楼梦剧情简介

宝玉前身是神瑛,通灵玉是女娲补天所剩顽石。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这世是用眼泪来还神瑛的灌溉之恩的。

黛玉进荣国府,宝黛二人初见,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便砸自己的通灵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关系。

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

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家。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元宵元春回家省亲。

黛玉伤心落花,为花埋冢,并写《葬花辞》。晴雯失手跌坏扇子,宝玉说她.她顶撞,气得宝玉要赶走她。晚间,宝玉又让她撕扇子以博她一笑。有一次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谈仕途,被宝玉抢白,并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王夫人丫环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贾环告贾政。宝玉又结交一位王爷喜欢的伶人,使得王爷派人来找。贾政大怒,鞭笞宝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大观园

由于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曲文,被宝钗察觉,并宽容了她,二人关系好转。宝玉送黛玉旧手帕,黛玉写出《秋窗风雨夕》。晴雯重病补好金雀裘。

宝玉年纪渐大,贾政逼他上学,迎春出嫁,宝钗被家事缠住,大观园冷清起来。黛玉思想终身之事无人可求,做噩梦而染重病。奉承贾母意思,凤姐提出将宝钗娶给宝玉的想法。宝玉见晴雯补的雀金裘,怀念亡人。黛玉听丫环谈论宝玉婚事,病得不能吃饭;后来听说议而未成,病即痊愈。

贾母做主,宝玉娶宝钗,怕宝玉不同意,告诉他娶的是黛玉,并不让黛玉知道消息。黛玉在傻大姐处知道实情,梦幻破灭,迷失真性,焚烧诗稿;在宝玉成亲时,她孤苦而死。洞房之夜,宝玉见是宝钗也大惊,人也更加糊涂,忧伤得差点死去。

探春远嫁之后,众人搬出园。

荣宁二府种种作为惹恼皇帝,终于被抄家。一群强盗打劫荣国府,妙玉被奸污、劫走。惜春看破红尘,小小年纪出家。

宝玉心灰意冷,出家当了和尚;尽管他中了举人,宝钗也已怀孕他全不管了。[2]







参考资料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出自宋代秦观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译文都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美艳的人,可是看过之后却有些遗憾,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这样美丽的女子,即使无情也是很动人的。

注释尽道:尽管说。堪恨:可恨。任是:即便是,即使是。

赏析此句描写了词人赏鉴了画像后的感受,化用罗隐《牡丹花》中“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之句,表现出对画中人的欣赏与喜爱,化工之妙,艺术之精,一语说尽。





[url=][/url]




原文[url=][/url]

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她曾有一段辛酸的往事,谁还记得当年皱眉的时候呢?都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美艳的人,可是看过之后却有些遗憾,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这样美丽的女子,即使无情也是很动人的。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单调,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
妙手:技艺高超者。写;画。徽真;唐代有倡女崔徽,与裴敬中善,尝托入写真以寄。真:指肖像。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鉴赏[url=][/url]

  全词以“妙手写徽真”破题,以下都是从画上真容著笔。为崔徽写真的画师丘夏的姓名赖元稹之歌而传,画像的概貌因秦观此词而见,可以收入画史。

  首句为“妙手写徽真”,点出所题者即是高明肖像画师手画的崔徽像。苏东坡写过一首题为《章质夫寄惠崔徽真》的诗,称“卷赠老夫”,知道当时确有这幅画像流传,并辗转归于东坡。据元稹《崔徽歌》中云:“有客有客名丘夏,善写仪容得恣把。”即词首句“妙手写徽真”所指。总提一笔,接下去描写画中人的仪容,同时也映带出画师的神技。

  东坡诗中,写画中崔徽形象是“玉钗半脱云(发)垂耳,亭亭荚蓉在秋水”,十四个字只作大略形容。少游用了七个字—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创作背景[url=][/url]
  关于创作时间,一种说法是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四月,秦观到徐州拜谒苏轼,题苏轼所藏崔徽半身像。另一种说法是约在元祐五(1090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作者居京期间。




任是无情也动人播报编辑讨论4[url=]上传视频[/url]

小说《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花名签
展开3个同名词条


“任是无情也动人”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薛宝钗所抽花名签“牡丹”上的一句诗,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赞颂宝钗是书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 [1-2]
宝钗是一位仪态端庄的女子,也就是说不风流,不轻浮,所以是“无情”,这里“无情”是和“风流多情”相对立的,而不是通常大家所以为的“没有感情没有同情心”等等解释。但是即便她如此自矜自重、“端肃恭严”,从不对男子假以辞色,但是宝玉仍情不自禁为之神魂颠倒,可见她的美对异性吸引力多么强大,就算她本人严守礼仪。丝毫不越轨,也无法阻止他人为之心动神摇。所以说她“任是无情也动人”。所谓“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突显了宝钗于书中作为“群芳之冠”的王者地位,以及为拯救宝玉,甘愿牺牲自己尘世幸福的“动人”至爱! [1]

中文名任是无情也动人
出    处《牡丹花》
作    者罗隐(唐)
所评人物薛宝钗

目录




相关原文
播报编辑

宝玉忙说:“林妹妹怕冷,过这边靠板壁坐。”又拿个靠背垫着些。袭人等都端了椅子在炕沿下一陪。黛玉却离桌远远的靠着靠背,因笑向宝钗、李纨、探春等道:“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往后怎么说人。”李纨笑道:“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说着,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像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道:“既这样,大家吃门杯好听的。”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寿筵开处风光好。”众人都道:“快打回去。这会子很不用你来上寿,拣好的唱来。”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才罢。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 [1]

诗词出处
播报编辑

牡丹花
作者:罗隐(唐代)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2]

全诗译文
播报编辑

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2]

花签释义
播报编辑


逐字评点

关于“任是无情也动人”,过去那些拥林派学者的惯用手法无非是断章取义地抠出“无情”二字,再进一步演绎成什么“冷酷无情”,然后扣到宝钗头上,说她如何如何“冷之入骨”云云。更有甚者,干脆以此断言宝钗在脂评本最后一回的“情榜”上的评语就是“无情”二字。比如张爱玲的说法就是:“签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情榜上宝钗的评语内一定有‘无情’二字。”此外,朱淡文也认为:“薛宝钗的《情榜》考语也可以基本确定为‘无情’,……作为点睛之句的‘任是无情也动人’实际上是薛宝钗性格的判词,则作为其性格本质特徵概括的《情榜》考语,应即此句中的‘无情’二字。”一时间,说的煞是好看。但这些拥林派红学家显然有意漏掉了前面的“任是”二字。因为这两个字其实恰恰对她们所宣称的什么宝钗“无情”论构成了有力的否定!何也?因为古诗文中“任是”二字,乃是“即使是”、“纵然是”的意思。这两个字用在句子的前面,再配合一个“也”字,形成“任是……也……”的句型结构,不过是让步假设复句最常见的一种用法而已。紧跟在“任是”二字后面的不过是虚拟出来的退一步说的情形,跟在“也”字后面的文字,才是整个句子所要真正强调的内容。唐代杜荀鹤《时世行·山中寡妇》:“任是深山最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这里的“深山最深处”就是作诗人虚拟出来的一种情形,“无计避征徭”才是他真正想说的东西。前面用了“任是深山最深处”,就更足以说明哪怕是最极端的一种情形——你逃避到深山老林里面,也逃避不了官府签发的苦役。 [1]
同样地,“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这句话的重点也应当是“动人”二字才对,如何能单独扯到什么“无情”上去?在“无情”前面加了“任是”二字,这已经表明所谓的“无情”不过是作诗人假设出来的一种最极端的情形:哪怕她是“无情”,她的魅力也足以“动人”!言下之意,更何况,宝钗还并不是一个“无情”的草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美人,是一朵有情有感的“解语花”呢!此外,“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话出自罗隐的《牡丹花诗》:“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全诗表达的是对大唐国花——牡丹的赞美,以及对军阀兼贪官的“韩令”辣手摧花行径的谴责之情。“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在其颔联,连同该联的上半句,合起来便是:“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意思是说,牡丹花如果能理解人的语言,她就会具有倾国倾城的美,可纵然是含情不露,也依然拥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分明是对牡丹的高度赞扬!这就更扯不到什么“冷酷无情”上去了。因此,如果要根据这句“任是无情也动人”推测宝钗在“情榜”上的评语的话,宝钗的评语最起码也应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完整的七个字才对!如何能把作诗人虚拟出来的让步假设单独拿出来说是什么“薛宝钗性格的判词”呢?只抓住一个“无情”二字,就连“任是”二字也不看了,“动人”二字也不顾了。这样的作派,不是见识短浅又是什么? [1]

深度分析

贾宝玉“情不情”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说,他“情”又“不情”,虽爱心广博,却终达不到“怜愍众生”的“如来之大悲”!而脂评本原著中,惟一能达到如此境界的女子,则非宝钗莫属。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宝钗在“警幻情榜”上的断语又是什么呢?现存的脂砚斋批语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个答案,但有一条脂批却为我们间接地提供了相关的重要线索:
有得宝卿奚落,但就谓宝卿无情,只是较阿颦施之特正耳。(庚辰本第17、18合回双行夹批) [1]
从以上批语中可知,在“末回情榜”中,宝钗所获得的评语中必定含有“无情”二字,但整句评语的意思又绝非说宝钗如何如何“无情”,相反,恰恰是强调了宝钗对宝玉的至情至爱是“施之特正”,更符合天道和正义原则的。而我们知道,宝钗在第63回的群芳花名签上所获得的一句评语恰恰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1]
“任是无情也动人”,既含有“无情”二字,整句话的意思又恰好是在突显宝钗对于宝玉的至爱感天动地。因此,笔者以为,宝钗在“情榜”上的断语,既不是有些人断章取义抠出来的“无情”二字,也不是另外一些人所猜测的什么“情时”或者“冷情”,而恰恰就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唐诗!很显然,按一般世俗的观点,宝钗这个做妻子的,居然主动地劝丈夫出家当和尚,这应该是非常“不情”之举了。可宝玉深知,宝钗的这种看似“不情”之举,却恰恰是出于对他的至爱,一种感天动地的至爱!宝玉自己亦深深地为之感动。故而,当宝玉一听到《赏花时》这支曲子的唱辞,口内便不由自主地反复念叨起“任是无情也动人”几个字来了。而我们在本书前面的章节里,亦多次提及,宝玉及钗、黛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象征了作者自己。林黛玉代表了曹雪芹过去的一个“我”,贾宝玉代表了他此时的一个“我”,薛宝钗则代表了他理想中“高山仰止”的一个趋于完满的“我”。而毫无疑问,这三个“我”由低到高地连接起来,这正是一个先痴迷于“我执”,再破除“我执”而逐步走入“法执”,再到“法、我二执”皆破的过程。故曰:“情情”、“情不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1]

牡丹意象
播报编辑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浑厚,又称“花王”。把宝钗比作牡丹,是对宝钗极高的赞美。艳冠群芳则是曹雪芹对于大观园中女儿宝钗最高的评价,容貌、品格、思想方面,她都胜过了大观园里其他的女儿。 [1]

国色天香

宝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也就是脸部饱满白皙,大眼睛,不化妆而唇红、眉翠。大观园中,几乎只有宝钗天天是素颜,自云“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裳,熏的烟燎火气的”,他评“宝姑娘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对于宝钗的朴素,脂砚斋忍不住赞道“真真骂死脂粉妖怪”。而宝玉评价宝钗容貌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可见宝钗颜值之高,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

铮铮傲骨

牡丹是我国自古以来有名的“气节花”。
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是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安得以富贵一语概之?(海外逸士《名花谱》)
李渔《闲情偶寄》中也赞牡丹曰: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 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 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使昼呜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惜其所见不逮,而且倒行逆施。诚哉!其为武后也。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兹得此 论,更发明矣。艺植之法,载于名人谱帙者,纤发无遗,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但有吃紧一着,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请畅言之。 [3]
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 屈之,谁能屈之?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予曰:“匪止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 本。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无定论? [3]
宝钗不屑世俗名利、坚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与牡丹不媚权贵、坚持自我的气节多么相似!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8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08: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花
[ 唐 ] 罗隐
原文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译文
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

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

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

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注释
别有因:别有原因。

绛罗高卷:绛色丝绸色花瓣高高绽放。绛罗,红色纱罗。

教:让、使。

解语:解语花。原是比喻美人,这里指牡丹。

倾国:比喻牡丹象绝色佳人。

任:即使,就算。

韩令:指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末联所咏之事见《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岂效儿女子邪?’”韩令调任京城后,见家有牡丹,就说:“吾岂效儿女子邪?”然后命人把牡丹花砍掉了。

秾华:繁盛艳丽的花朵。也指女子青春美貌。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8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08: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如何动人,薛宝钗的动人之处在哪?
木槿读书
2021-12-02 12:03
这是一年的高考题的内容,题目原文如下

《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

不能不说,在群芳行令这一回中,作者对薛宝钗是称赞,薛宝钗虽然不尽完美,但是作者给她的花名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对应的花是“艳冠群芳”的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来自于罗隐的诗牡丹花。我们先看这首诗。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其中的两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说的是如果牡丹花能懂人的语言,那就是牡丹仙子,具有倾国倾城之美。然而就算是含情不露,没有人的感情,她依然有打动人心的魅力。从句式上看“任是无情也动人”强调的是“动人”二字, “任是”表明的是一个假设,一种让步,就算是说她“无情”,也不能遮挡她的动人之美。


当然无论是牡丹还是薛宝钗,从外在上看,给人的感觉是愉悦的,牡丹花雍容华贵是花中之王,薛宝钗“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也是个美人坯子。但是很显然薛宝钗的“动人”之处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就好像牡丹,在武则天和牡丹的典故中,牡丹恪守自己的花期规律,赋予了它更可贵的精神内涵。在红楼梦全书中,薛宝钗的动人之处在哪里呢?

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薛宝钗等同于心机女,滴翠亭中她主动偷听了小红和坠儿的私密谈话,却佯装和林黛玉玩捉迷藏的游戏刚刚开始,成功地打消了小红对她的疑虑。但是也正因为她的那句“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让小红对林黛玉心存忌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认为薛宝钗心中藏奸,虚伪狡猾。脂砚斋却旁批为“闺中弱女机变”实为“金蝉脱壳”,这也是对薛宝钗机智的称赞。


很多人喜欢林黛玉,对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成抵触的态度,虚伪、工于心计成为了她的代名词。百人百姓百脾气,薛宝钗虽然不像林黛玉那样“一片冰心在玉壶”般真性情,但是她也在尽力变得完美,最起码她和林黛玉的关系后来变成了好朋友,成为了知己,当然这需要过程。

王熙凤对薛宝钗的评价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三不知”,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不发言,明哲保身是她的处世哲学。之所以把自己的内心隐藏起来,是故意和别人拉开心理距离的一种表现,所以在红楼梦中,我们很少看到薛宝钗和别人倾心交谈。但是当行酒令的时候,林黛玉说出“纱窗不与红娘报”这样西厢记中的句子。


西厢记属于禁书,这在那个年代属于犯了忌讳。薛宝钗听出来后,没有当场揭穿林黛玉,让林黛玉难堪,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一改“事不关己不开口”的作风,挑了个没人的地方特意向林黛玉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能不说,她这么做内含的善意,是为了林黛玉好。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观点来思量古人,她这么一席话说得林黛玉只是“低头吃茶,点头称是”。感慨自己“长了十五岁,没有一个人这样教导”。从此之后,她和林黛玉成了很好的朋友,她不再遮掩自己,面对林黛玉她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她说“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是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


这里薛宝钗对林黛玉自爆家丑,她说出和林黛玉“同病相怜”的话表明她对于林黛玉的处境是设身处地地想过,所以她能体谅到林黛玉的难处,命人给林黛玉送去燕窝补养身子,她把林黛玉真当成了自己的妹妹,薛宝钗在书中很少和人开玩笑,但是她和林黛玉经常开,这是亲密无间的体现。

林黛玉的人设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心无遮拦,她的真实很可贵,不喜欢就翻脸,不开心就怼,然而现实生活中,哪里容的我们去甩脸子,在社会上沉浮,免不了世俗。薛宝钗是现实人的存在状态,在贾府复杂的人际环境中,她们一家也是寄人篱下,她很现实地用周全、虚伪作为自己的保护色。但是当她敞开心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和林黛玉一样善良和纯净的内心。一个人什么时候能打动别人,靠的就是真诚,薛宝钗用她的真诚打动了林黛玉。


薛宝钗进京,为的是参加宫中的选秀。此时的薛家也呈现出败落的样貌。怎么样挽救家族的命运,像元春一样进入那个“不得见人的去处”,为家族换一张金色的护官符是最稳妥的。她写出过“好风需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诗句,表明她的志向不囿于闺阁,为了家族利益,她可以没有自我,这是她的“无情”之处,在书中能看出她的喜好吗,不能。

小时候的薛宝钗也是个少女心满满的孩子,也会偷着看一些所谓的杂书,也会叛逆淘气捣乱。但是父亲早亡,哥哥薛蟠支撑不起门户,母亲薛姨妈也没有长久的眼光与打算,家境的变化让她过早地成熟。


她体谅大家庭的难处,处处拿淑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减轻薛姨妈的负担。作为青春少女,她从不喜欢戴些花花草草的,她自己的房间布置空荡如雪洞,支持她这样做的原因在她和邢岫烟的谈话中表露出来“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她的勤俭也是为家族利益着想,从这点来看,薛宝钗是一个相当懂事的孩子。

在贾府借住,她的身份其实很尴尬,哥哥薛蟠整日里惹是生非,全靠薛宝钗一个人周全各种关系,以至养成了少年老成的习惯,宝钗扑蝶的时候,是她难得的少女心的流露。书中说薛宝钗是“时宝钗”这个“时”也是说明了薛宝钗识时务,懂进退。同时她居住的蘅芜苑中种满了各种奇异的花草,隐喻她为“香草美人”,又称她为“山中高士”,这无疑也是她的动人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8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8: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司棋因何被撵出大观园?
快乐老年435 2017-01-16   |  854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迷朋友都清楚,贾府和大观园随处都有主子的眼线耳报,很多事难以逃得过主子的眼睛。可奇怪的是,司棋大天白日带着丫头明目张胆大闹厨房的事,贾府主子居然没过问一句就了结了。主子不知此事?答案:绝对不可能。王熙凤、王夫人因何对司棋未作出惩治?答案:王熙凤、王夫人与刑夫人、王善保家的一干人,这个时候的矛盾与斗争,尚处于潜伏期,还没有到公开的地步。因此,王熙凤、王夫人须考虑刑夫人这方面的关系。

到了抄检大观园时期,王熙凤与刑夫人之间的斗争已经公开化。与刑夫人有裙带关系的两个婆子被捆之后,贾府为老太太庆寿时,刑夫人当众向王熙凤讨情,将贾府高层主子的斗争正式公开化。绣春囊事件引出之后,刑夫人派出嫡系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集团步步紧逼。在难以推脱情况下,王夫人只得采纳了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的意见,作出同意抄检大观园的决定。

司棋之所以栽在抄检大观园事件当中,主要原因:

第一:贾府经济已经难以支撑,林之孝此前已向贾琏提出裁员的建议。王熙凤同样已向王夫人提出:当以借查赌之事,查出一些下人的是非,借机裁去部分人员。

第二:刑夫人与王熙凤的紧张关系,甚至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刑夫人在迎春处之文可证)。刑夫人要以绣春囊事件向王氏集团发难,王熙凤则将以司棋、王善保家的作出回应,要痛打刑夫人的嘴巴。

第三:周瑞家的从司棋箱子里翻出的男子鞋袜之事,司棋原本完全可以讲得清楚。潘又安写给司棋的信件,方才是导致司棋被撵的关键。当时,参与抄检大观园的人员,除了王熙凤,没一个人识字,没一个人看得懂。况且,信件落在王熙凤手里,没人能拿走。王熙凤要是愿意放司棋一马,两句话即可应付过去此事。等到事后,王熙凤可再单独教训司棋一顿,这事也就结了。此前,就连众人皆知的大闹厨房事件,不也没事吗?

第四:周瑞家的将司棋的事件汇报到王夫人那里,王夫人听了,且惊且怒,却又难作,便命周瑞家的带着司棋以及赃证,请刑夫人自行裁夺。可是,这个时侯的刑夫人,居然没有为司棋说上一句话,做出“丢卒保車”的决定,王夫人反倒好象不撵司棋都不行。贾府为贾母庆寿时,刑夫人不是还当众为两个老婆子向凤姐讨情吗?

综上分析认为:司棋被撵的事,关键性的人物,还是取决于王熙凤与刑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8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6: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红楼梦》中司棋和潘又安这对情人说起
where5
2021-10-13   |  25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文:龍乡
#文史观天下#《红楼梦》第十一回“鸳鸯女无意遇鸳鸯”写,出去传话的鸳鸯独自一人:

一经回来,刚至园门前……偏生又要小解,因下了甬路,寻微草处,行至一湖山石后大桂树阴下来。刚转过石后,只听一阵衣衫响,吓了一惊不小。定晴一看,只见是两个人在那里,见他来了,便想往石后树从藏躲。鸳鸯眼尖,趁月色见准一个穿红裙子梳篷头高大丰状身材的,是迎春房里的司棋……

随后司棋出来:一把拉住鸳鸯,便双膝跪下,只说:“好姐姐,千万别嚷!”……鸳鸯问:“那个是谁?”司棋复跪下道:“是我姑舅兄弟。”鸳鸯啐了一口,道:“要死,要死!”司棋又回头悄道:“你不用藏着,姐姐已看见了,快出来磕头。”那小厮听了,只得也从树后爬出来,磕头如捣蒜。




那小厮便是潘又安,与司棋青梅竹马,且早已私订终身。因这次被鸳鸯无意间撞破了两人的幽会,潘又安害怕被罚,逃出了贾府,司棋也抑郁成病。后来,又因为绣春囊抄检大观园时,司棋被搜出了与表弟的传情之物和一纸情书,司棋被逐出大观园。

到了续书中,还有俩人殉情的描写,是否符合原书本意,难以定论。而关于俩人的爱情,亦有很多文章评述,无论是持同情,还是表示非议,皆是围绕表面的故事在进行。可是,书中表示,表面文字只是“假语村言”,背后则是“真事隐去”的,使得“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白骨如山忘姓氏”的真实故事。


所以,我应该知道的,不是表面文字上司棋和潘又安的爱情,该褒还是该贬,而是俩人爱情的背后,隐藏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真事”。




司棋是贾府二小姐贾迎春房中的大丫鬟、“副小姐”,欲知司棋,首先得了解迎春的真实身份,而司棋背后的身份,又能反过来证明迎春背后身份的真实性。迎春的判词是这样写的: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判词前两句,说的是孙绍祖,书中介绍他是大同人,而“孙绍祖”为“后世子孙接续继承了祖先”之意。

《红楼梦》的大背景是“白骨如山”的明末清初,而满清本为女真族的后金,其祖自然是宋金时期的女真族金国。大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读史方舆纪要》指出:“石(敬塘)归其地于契丹,宋不能复有,遂其靖康之衅。女真亡辽,蒙古亡金,皆先下大同,燕京不能复国矣。”1122年,撕毁“宋金之盟”的金国宗室完颜宗翰(粘罕),攻取大同,随后制造靖康之变,掳走了徽钦二帝;1645年,满清则自食“复明平寇”之言,其宗室爱新觉罗.多铎率领清军向南大举进攻,并于五月占领南京后,掳走了弘光帝朱由崧及众多朱明皇室成员。由此可知,“大同人孙绍祖”即为满清和硕豫亲王多铎。

判词的后两句,自然是隐指弘光帝等皇室成员,被掳走一年后,于1646年五月,被满清杀害北京菜市口。当然,也说明了贾迎春那影射弘光帝朱由崧。

那么強势和风头盖过了主子的司棋,作为迎春房中的大丫鬟,在弘光政权中,又会影射谁呢?

“司”为主管、操作之意;“棋”在古代指博弈用的子。“司棋”则隐指在弘光政权各方势力的激烈争夺中,进行操纵获得利益最大,起到主导作用者。这样,就可以作出基本判断了,“司棋”这个名字,应该是指弘光朝内阁首辅马士英。




其实,司姓和马姓,有一个共同的得姓来源,即复姓司马氏。可是书中交待司棋姓秦,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在确指司棋影射之人姓马,因为马姓最初来源于嬴姓,与秦国的国姓为同一个祖先:伯益。

舜帝时期,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后来,赵国公子赵奢,因战功被封在马服,人称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后来便以马服为姓氏,后又改为单姓“马”。

“秦司棋”的“秦”和“司”,分别代表着马姓的两个来源。

书中司棋与潘又安的爱情,以现代人看来,是值得肯定的自由恋爱;可是在三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幽会与私订终身,是有伤风化、违背封建礼教、不被容忍的奸淫丑陋之行。而在南明弘光时期,与马士英私情最深厚,狼狈为奸者,则非阮大铖莫属。

那么,为何给阮大铖起了一个潘又安的名字呢?不是为了表示阮大铖拥有潘安一样的美貌,而是暗示阮大铖与潘安一样有着非常出众的文学才能,以及同样有攀附权贵,卑劣奸诈,为人所不耻的品性。另外,“潘”与番邦之“番”谐音,阮大铖又是安徽安庆人,因而,“潘又安”又隐指安庆人阮大铖最后投降了满清。




《红楼梦》前八十回,潘又安正面出现,只有那么一次,而司棋在书中,多数是仅仅提及她的名字,正面写到她,是在第二十七回。

这一回写的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因为朱姓的得姓始祖神农炎帝朱襄氏的生日,便是这一天。书中写四月二十六日,对朱明王朝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首先,从这天往前推,头一天是宝玉病好之时,而三十三天前是癞头和尚为宝玉治病之日,再往前三天,则是宝玉和王熙凤中魇魔法昏死之日。一加三十三加三为三十七,从四月二十六朱襄氏生日这天,往前推三十七天,恰好是三月十九日。这也就是说,宝玉和王熙凤中魇魔法那天,其时是崇祯帝自缢的大明灭亡之时1644年三月十九日。于是才有了朱襄氏生日这天,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对大明灭亡进行祭奠。

其次,就是在这一天,书中第一次正面写到了司棋。那是红玉听认凤姐儿的使唤后:

红玉听说撤身去了,回来只见凤姐不在这山坡子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便赶上来问道:“姐姐,不知道二奶奶往那里去了?”司棋道:“没理论。”

这一小节看似不经意,又很简短的描写,有什么意义吗?

一般认为,司棋或者是在山洞里小解,或者是与表弟潘又安幽会。

其实,历史上的1644年四月二十六日,马士英违背了此前与史可法的商定,立桂王朱常瀛为帝之议,与江北四镇一起,浩浩荡荡地到淮安去接福王朱由崧,到南京称帝,拉开了建立南明弘光政权的序幕。

这也正是书中在朱襄氏生日这天,简短地写到司棋的原因和意义。

此后,直到第六十一回,写道:

忽见迎春房里的小丫头莲花儿走进(小厨房)来说:“司棋姐姐说了,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

结果却被柳家的唠叨了一大番话拒绝,俩人争执过后,莲花儿回去添油加醋地一回话,气得司棋带着几个小丫头来到小厨房:喝命小丫头子动手:“把箱柜所有的菜葭,只管丢出来喂狗,大家赚不成。”小丫头子们巴不得一声,七手八脚抢上去,一顿乱翻乱掷的。




在弘光时期,谁与一手遮天,飞扬跋扈的内阁首辅马士英,闹出了这去大的矛盾呢?既非钱谦益、吕大器、史可法,更非阮大铖、赵之龙、王铎和江北四镇,惟有驻守武昌拥兵自重的左良玉。

原来,马士英、阮大铖弄权,对东林党和复社人员大肆打压迫害。而左良玉却袒护东林党人,且怀有个人私欲野心。恰逢李自成的农民军欲攻取武昌,左良玉不敢迎其锋,在东林党人黄澍的窜唆下,借口“北来太子案”,以“清君侧”为名,于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从武昌起兵,率八十万兵卒,号称百万,浩浩荡荡地进军南京。却因病情加重,刚入四月,便在九江口吐血数升而死。


各位将领秘不发丧,共推其子左梦庚为军主。七日,朝廷传令让黄得功渡江,剿灭叛军。左梦庚战败后率余部投降满清。

当然,这些历史故事,在司棋怒砸小厨房的风波中,几乎是看不出有什么连系的。答案在柳家的女儿柳五儿身上隐藏着。




我们来把“柳五”这个名字颠倒过来,便是“五柳”,正应了陶渊明之号“五柳先生,而陶渊明故里在浔阳柴桑,即江西九江。书中正是以此来隐指左良玉在九江口病死。

另外,书中介绍柳五儿跟平儿、袭人、鸳鸯、紫鹃一样标致漂亮,引得赵姨娘的内侄钱槐欲要娶她。第二十五回,赵姨娘买通马道婆,使魇魔法暗害王熙凤与贾宝玉,乃是隐指李自成的农民军于1644年三月十九日攻陷北京,使崇祯帝煤山自缢。赵姨娘内侄钱槐欲娶柳五儿,则隐指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取武昌。书中对赵姨娘及钱槐的描写,也反映了《红楼梦》对农民起义军所持的贬损和排斥态度。


写柳五儿素有弱疾,经常要芳官从贾宝玉那里拿玫瑰露喝,以及“柳家的”拒绝钱槐求亲,而盼望柳五儿能进怡红院去伺候宝玉,则是隐指左良玉避农民军之锋芒,以“清君侧”之名从武昌起兵,进军南京。

第七十八回,借王夫人口说道:

“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害这园子呢。”

这既是隐指左良玉死于九江,同时也隐指左梦庚投降满清后不过两年时间即死去。毕竟,柳家的和柳五儿母女,是可以影射左良玉和左梦庚父子的。




(左良玉)

在鸳鸯无意中撞破了司棋与潘又安的幽会后,小厮潘又安因惧怕逃离了贾府;司棋则因后来被查出和潘又安的传情之物,被逐出了大观园。这些隐喻的是什么呢?

1645年五月十六日,多铎率领清军进入南京之前,阮大铖与马士英分别逃走。六月,阮大铖在杭州投降满清,参与清军攻打南明的作战,后来在进攻福建时,暴病死于仙霞岭的石道上,因天气炎热,尸体很快腐烂,被清军草草掩埋。

马士英则欲投造福州的隆武帝,因李宗周等众多东林党人坚决排斥,而未被朱聿键接纳。即便如此,马士英还是坚持了抗清立场,在鲁王监国朱以海手下对清军的多次战斗中,都有马士英的参与。他的结局有多种传说,有传他死于对清军的作战中;有传他出家后遭出卖,被清军抓到凌迟;有传他曾与八大山人朱耷一起出家,二十年后病死。

在续书中写司棋与潘又安双双殉情,则对应了另一种传说:阮大铖与马士英逃出南京后,不久都被清军抓到而投降,后来一人被清军所杀,一人则跳崖而死。这个传说是最不可信的。马士英虽然在弘光时期弄权作恶,但最后他保住了自己的气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问:红楼梦中的女子结局有真正幸福的吗?
下一篇: 倒叙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之六:贾迎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9:54 , Processed in 0.0641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