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三春”何解三秋尽====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3: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蝶恋花·送春 - 宋代词人朱淑真词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蝶恋花·送春》是宋代词人朱淑真的词作,收录于《全宋词》中。

此为一首惜春词。全词将春拟人,抒发伤春情怀。上片抒发对春天眷恋的感情,下片抒发伤春的感情。全词共用五个“春”字,由系春、随春、惜春到端酒送春,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凄苦缠绵,无限留恋。歇拍的“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以黄昏的凄风苦雨之声为送春的背景,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将缠绵悱恻的惆怅之情含蓄自然地表达出来。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蝶恋花·送春

作者
朱淑真

作品出处
《全宋词》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南宋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蝶恋花·送春》意境图
《蝶恋花·送春》意境图
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1、系:拴住。

2、青春:大好春光。隐指词人青春年华。

3、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4、犹自:依然。

5、杜宇:杜鹃鸟。

6、便作:即使。

7、莫也:岂不也。

8、"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送春,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春的习俗。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9、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折叠白话译文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春天的脚步,春天却匆匆而过不曾稍停。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它随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

绿色的山川只听杜鹃乌啼叫,它本是无情的鸟,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举杯送别春天,春天却不语,黄昏时候却下起了潇潇细雨。[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朱淑真在少女时有一段纯美的爱情,但婚后生活却十分不如意,最后忧郁而终。这首词正是她对昔日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的追恋哀伤不已的反映。[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本赏析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还去",春毕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春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春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归于何处。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春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下片从"春归"生出,转从送春的词人方面着笔。"绿满山川"正是暮春之景。这一望碧绿之中正含有落花飞絮狼藉的伤感记忆,更何况耳畔又时时传来象征着春归的杜鹃鸟凄伤的呜叫声。目接耳闻,无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无情人,恐怕也要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从反面假设,"莫也"句则故用摇曳不定之语从正面渲染愁苦,愈觉情怀酸楚。写到这里,方才引出这位满怀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随春"难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两句似从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春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春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春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1]

折叠名家评论
明·田汝成:"淑真诗词多柔媚.独《清昼》一绝.《送春》一词.颇疏俊可喜。"(《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明·沈际飞:朱淑真《送春》,满怀妙趣,成片里出。体物无问之言,淡情深感。(《草堂诗余续集》)

清·陆昶:"淑真诗好,词不如诗。受其'黄昏却下潇潇雨'旬.又词好于诗也。"(《历朝名媛诗词》)

清·李佳:朱淑真词,《蝶恋花》云:(此词略)。情致缠绵,笔底毫无沉闷。(《左庵词话》)[2][3][4]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朱淑真像
朱淑真像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3: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蝶恋花·春景
[ 宋 ] 苏轼
原文 译文对照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注释
①“蝶恋花·春景”,原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

②“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③“子”,毛本误作“小”。“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④“绕”,元本注“一作晓。”

⑤“柳绵”:即柳絮。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⑥“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⑦“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却被”,反被。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无情:这里代指墙内的佳人。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3: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百科 » 古诗词大全 » 蝶恋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Oct
07
蝶恋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0/10/07 09:25 | 分类:古诗词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人逐金乌忙到夜。不见金乌,方见人闲暇。天汉似来尊畔泻。须知闲暇欢无价。银色满身谁可画。两腋风生,爽气骎骎马。待入蟾宫偷造化。姮娥已许仙方借。——宋代·黄裳《蝶恋花》
蝶恋花
人逐金乌忙到夜。不见金乌,方见人闲暇。天汉似来尊畔泻。须知闲暇欢无价。
银色满身谁可画。两腋风生,爽气骎骎马。待入蟾宫偷造化。姮娥已许仙方借。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之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黄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23: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
[ 唐 ] 李商隐
原文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
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扫去满地落花;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注释
客竟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

曲陌:曲折的小径。

迢(tiáo)递(dì):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1: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
[作者] 朱庭玉 [朝代] 元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1: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拼音 译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标签: 悲秋写景情感季节初中古诗羁旅场景秋天景色
出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译文 注释 讲解 背景 知识锦囊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5: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浦歌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秋浦歌

别名
秋浦歌十七首

作者
李白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五言诗

创作年代
盛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秋浦歌》其十七
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秋浦歌》其十七
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1][2][3]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⑺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⑻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⑼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人:一作"叉"。

⑽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⑾舟:一作"行"

⑿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⒀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⒁个:如此,这般。

⒂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⒃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⒄罝(jū):捕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

⒅波:一作"陂"。

折叠白话译文
其一

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其二

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其三

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其四

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其五

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其跳跃飞腾如一团白雪。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月的游戏。

其六

愁作秋浦之客,强看秋浦之花。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其七

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其八

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其九

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

其十

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声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客心。

其十一

逻人石之高踱,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急流使得客舟飞快地行驶,山花挨着人面,散着阵阵香气。

其十二

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

其十三

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其十四

炉火隔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其十五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其十六

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其十七

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别,遥向白云作揖而去。[4]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3][5]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第一首诗是这组诗中最长的一首。开头说"秋浦长似秋":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样子。这是因地名而产生的诙谐,也是为引出下句"萧条使人愁"而设。秋--萧条--愁,顺理成章,并且十分和谐,读之顿生冷落寂寥之感。三四句承上写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一个"望"字,凝聚着深沉的忧愤。"望长安"正是诗眼所在。后面四句是对江水说的话。"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扬州是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处,诗人要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实为寄往长安。泪虽一掬,却极有分量。

第二首诗与前一首一样,也是抒发客愁和对长安的思念,思归益切,愁绪愈来浓。"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前四句写别愁,比较婉曲;"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后四句进一步言归思,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第三首诗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从诗意看,诗人对山鸡所倾注的同情似乎还更多一些。

第四首诗是李白的自画像。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忧郁,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此诗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外,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地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的表层意义是诗人对进入暮年的喟叹,深层意义是抒发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怀。

第五首诗前两句"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说明了地点和描写的对象,并塑造出白猿欢乐嬉戏的群像;后两句"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则是对白猿母子戏月的特写,把白猿的动态写得活灵活现。

第六首诗开篇以"愁"字领起,展现出诗人面对残酷现实和即将爆发的战乱一筹莫展的苦闷心情和深广忧愤。"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观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是比较低落的。

第七首诗可以说是这十七首诗的纲领,它真挚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畅游秋浦时的心境。诗中以山简、宁戚、苏秦自况,抒发了自己抱负、境遇和不平。从"白石烂"和"黑貂裘"这两个典故上,读者不难明白,在长安时失意于最高统治者其实一直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白石烂"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牵牛叩角而歌时唱的歌词,"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长夜漫漫何时旦!"从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而最终得到了重用;"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策士苏秦在一开好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处境,"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苏秦始以连横说秦》)李白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而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

第八首和第九首,诗人描绘了秋浦的奇特景观:水车岭和江祖石。在艺术处理上,两首也很相似。第八首除一句"天倾欲堕石"略带夸张外,其余都是如实描绘;第九首也是除"青天扫画屏"一句用比外,纯用白描手法,不以词语惊人而以意境取胜。

第十首诗,李白以轻快的笔调描写山乡的自然风光:嘉木成林,满山葱翠,白鹭横飞,白猿长鸣。但末二句笔锋陡转,劝诫人们不可去观赏这里的山光水色,因为那凄厉的猿声使人愁肠寸断。

第十一首诗,诗人选择了两块不寻常的岩石,描写它们雄奇峻峭的姿态,绘制了一幅十分壮观的画面,倾诉了诗人对秋浦山水的爱慕之情。

第十二首诗,写的是平天湖的夜景和诗人观赏夜景时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想象丰富,韵味无穷。

第十三首诗,写江南水乡之景和民间采菱男女之情,也是先写景,后写情,而景和情又是相互关联、渗透、交融的,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语近情逸,令人神远。

第十四首诗,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第十六首诗,李白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再现了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

第十七首诗,也是最后一首,以黯然离别秋浦作结,传达了一种伤感的情调。

折叠名家点评
胡震亨《李杜诗通》:望归切,而归乃雨泪,情故生于久游(其二“何年”二句下)。

许学夷《诗源辨体》:太白五言律,如“岁落众芳歇”、“燕支黄叶落”、“胡人吹玉笛”等篇,极为驯雅,然后人功力深至,尚或可为。至如“秋浦猿夜愁”、“尔佐宣州郡”、“昨夜巫山下”、“牛渚西江夜”、“汉水波浪远”等篇,格虽稍放而入小变,然皆兴趣所到,一扫而成,后人必不能为。所谓人力可强,而天才未易及也。

刘克庄《后村诗话》:《秋浦》十五首云:“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又云:“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又云:“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又云:“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虽五古,然多佳句。

陆游《入蜀记》:李太白往来江东,此州(按指池州)所赋尤多。如《秋浦歌》十七首,及《九华山》、《清溪》、《白笴陂》、《玉镜潭》诸诗是也。《秋浦歌》云:“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又云:“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则池州之风物可见矣。然观太白此歌,高妙乃尔,则知《姑熟十咏》决为赝作也。杜牧之池州诸诗。正尔观之,亦清婉可爱,若与太白诗并读,醇鹬异味矣。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萧士赟曰:《秋浦志》:李元方尝刻碑于有待岩,谓:齐山大小泉凡十一,而半岩为胜;“秋浦千重岭”,而水车岭为最奇云云。则知太白之诗为纪实。宋诗人郭祥正尝追和《秋浦歌》,亦称此曰:“万丈水车岭,还如九叠屏。北风来不断,六月亦水生。”

王琦《李太白全集》:考《唐书·地理志》,秋浦固产银、产铜之区,所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者,正是开矿者冶铸之火,乃足当之。

罗大经《鹤林玉露》:李白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郭兆麒《梅崖诗话》:太白诗“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语涉粗豪,然非尔便不佳。……如少陵言愁,断无“白发三千丈”之语,只是低头苦煞耳。故学杜易,学李难。然读杜后,不可不读李,他尚非所急也。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像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6]

阿木古郎
发布于2019-03-27 20:12来自iPhone
关注



《落花》丘处机(南宋)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
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点赞

收藏

打赏作者






[color=rgba(0, 153, 51, 0.8)][color=rgba(221, 34, 0, 0.8)]

转发

讨论


投诉




回复@阿木古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0: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春
韩愈韩愈〔唐代〕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杨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鉴赏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该诗创作于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韩愈年近半百时。


简析

  《晚春》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郊游即目所见之暮春景物。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想要留住它,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呈现出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景象,就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着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以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其语言生动,亦庄亦谐,富含哲理。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1abe13750637.aspx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43篇诗文 ► 1749条名句.

晚春春水诗词六首赏读:最怜一时春水绿,碧琉璃滑净无尘2023-04-28 21:46:56 来源: 初衣胜雪 湖北  举报

分享至




晚春春水诗词六首;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晚春时节,是绿色蓬勃的主场,清明摧花,谷雨添润,无论是山林田野都被清新的绿的成长所占据。此时河流湖泊水满,本身此时水温提升,适合多种水生植物和藻类的迅速生长,又加上水晶莹通透的折射反射功能,将天色,青山,树影倒映在水中,形成独特的春水之绿,宁静中充满了生机。
此时是最适合踏山看水的季节,在上古就有晚春的上巳节,鼓励人们亲近水域,在水边祈福,感恩自然的雨露滋养万物,用此时的流水洗沐,将灾难和疾病带走。
而此时看水,可以宁神,明目,养心,提升人的精神活力。
来看看几首写晚春春水碧绿的美诗词。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唐 ·杜甫春水(761年)
杜甫此年在成都江边的草堂,生活相对安宁。
桃花水是指的三月的长江或者黄河的春讯,此时是桃花谢落之时,未必是实指桃花流水,而是说此时的水,上升迅速。
所以杜甫站在家园附近眺望,也可以看到此时的水,不同往日。
因为长江明显变宽,水没过了去年岸边的痕迹。
早上起来,看见水已经淹没了沙洲的尾部。长江在四川流域,有些地段,水质清澈,流速悠缓,形成了独特的碧绿观感。而杜甫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清江绿水。
他赶紧拿出钓竿,接上钓丝,串上鱼饵,又用竹筒从江中引水,去灌溉他的小田园。
看起来忙碌,实际是一种悠闲。
比如灌溉了小园后,他坐在江边垂钓,看着江上多了无数的鸟,在水中洗浴嬉闹。
碧色动柴门,是说的那青绿的江水,在蓝天下格外一种养眼,他站在家门口,都被这样的美景所吸引,扑面而来的,是无限明丽的山青水碧啊。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绿树绕村含细雨,寒潮背郭捲平沙。”唐 ·温庭筠《句》
这是晚唐诗人温庭筠的名句。
他是在哪里看到的,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温庭筠是喜欢一切靓丽浓重的色彩的,这是他性格和精神的特质。
他和李商隐齐名,都以诗作的情感浓烈著称,如果以油画作比,温庭筠算是古典派,而李商隐则是印象派。
温庭筠的这几句诗,写出了晚春湖泊的那种碧绿浩荡,尤其以江南地区常见。
那春天的水,比天色还要碧绿,一只小小的画船,徜徉在晚春的细雨当中,连梦都在细碎的雨声中染成绿色啊。
古人形容天,以碧来形容,碧本来是指的青绿色的半透明的石头,这种纯净的通透感在古代也形容天的澄净蓝透。
但是晚春的水,或因深浅,反射天色,又自带绿色,又倒映沿岸的青山绿树,所以一种碧绿之感,肯定是胜过天色的。
而强调碧于天,也是将春水之美,水天相连的那种浩瀚比对出来,往往旅游的人,看到大片绿水之在眼前的那种的震撼,就会想起这句,春水碧于天。看似很无理,却恰恰引起感官共鸣。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唐末至五代 ·韦庄《菩萨蛮其二》
韦庄是五代十国时期蜀国的名相,他本来是受唐朝皇帝的信任,进入四川,协理节度使的工作,防止叛乱。但是恰好发生了一件他不得不改变命运的事情,就是远在长安的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被朱温杀了,并且建立了梁朝。
已经七十一岁的韦庄,故乡故国难回,且也知道复唐无望,经过慎重考虑,拥戴节度使王建为皇帝,建立蜀国,发展经济军事,抗衡梁国。
这首他老年作为蜀国丞相的诗,有着浑厚不言的思乡。
在唐朝,四川地区,仍旧是被北方人看作江南的。
人人都说这江南好,游子最适合在这山清水秀,安稳的地方,度过一生。
你看你看,这蜀地风景秀丽,太平富庶,那春水比天都碧绿,徜徉水上,让人沉醉啊。
这里太平富庶,歌舞升平,没有一点动乱战争的影子,那当街卖酒的女子,容颜俏丽明净,像那天上的月亮,那为你斟酒的手,洁白美丽。
你如果不到年老,不要急着回故乡,就在这里安定效力吧。
因为你如果回乡,你知道你会看到什么,遇见什么。
韦庄为蜀国招来引进了大量的人才,也为这些乱世奔波的人才提供了好的待遇和用武之地。
但是他就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吗?
他实际已经老了,是没有办法回乡,他已经接受了振兴蜀国的重任。
他知道他回不去的家乡长安,一定是动荡流离,再也不是从前的大唐。也正是这种悲愤之感,让他促力王建的称帝,保一方百姓,用另外一种方式完成自己振兴家国的梦。
这首词词尾的浑厚,让春水四川,既失色又增色。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
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日斜归去奈何春。”北宋 ·欧阳修浣溪沙其三
这是北宋欧阳修的晚春游湖。
湖上有大红的桥梁,一艘巨大的画舫,缓缓穿过,那桨声打水,将画舫推过红桥,行驶进更宽阔的水域。
那一望无际的春天的湖水,水天相连,倒映着天际朵朵白云。
远远看去,船就像在碧绿的琉璃上滑行一样,四处明净通透,如诗如画,宛如仙境。
在岸边桥上行走的客人,被翠绿的风柳拂面,那柳树间花丛间的黄鹂,引逗着客人去追寻。
只是这样游春的时光太短暂了呀,太阳西斜,人们散去,心中仍旧有着不舍。
因为这么美好动人的春天,也即将过去。
虽然夏天依然会有绿水青山,画舫游人,但是都不及晚春这种舒适宜人。



“塘水碧。仍带曲尘颜色。
泥泥縠纹无气力。东风如爱惜。
恰似越来溪侧。也有一双鸂鶒。
只欠柳丝千百尺。系船春弄笛。”南宋 ·范成大 《谒金门 宜春道中野塘春水可喜,有怀旧隐》
那么范成大的春水,写的是路过的野外一个不大的池塘。
但是正是因为不大,反而春气绿色更深浓。
那塘水是碧绿色的,但是带着一点酒曲黄,更加黄翠,也更有真实的野塘趣味。
风吹动池塘的水,泛起一层层纹路,舒缓荡漾,仿佛水如酒,风如醉。
这野外的池塘,让我想起苏州的越来溪。
这里居然也有紫鸳鸯在戏水。
只是这里和越来溪不同的是,越来溪有垂柳画船,热闹雅致。
而这里多了一份野趣和荒芜,但也正是如此,那水色如山野佳人,更叫人爱惜。
当然范成大是思慕隐居生活了。但是人在世上,哪里说隐就能隐呢?
但是为碎银几两的生活,也要有审美和梦想。处处有诗和远方。



“画栏碧树午阴斜,小扇微风拂帽纱。
最怜一时春水绿,不教五月看荷花。”元末明初 ·刘崧《池上偶赋》
你有没有看到一种水绿,让你觉得万般都好,连水草和荷花都是画蛇添足?
我是看过的。我所住的地方,恰有如此风景,一带绿水,阔处如湖,湖水如镜,且是碧绿色,然后收束成一带,在两岸绿树之中,幽幽流往远方。
这样的水,让人想起陆游的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刘崧也是晚春时节看到这样一流碧水,他站在树下,风如扇子轻轻吹动他帽子上的纱。
他说,我就爱这春水一汪,连五月荷花都是累赘,这样永远干净轻盈的碧绿下去,才是最养眼的呀。
古人用春水春波形容美女的眼睛,就是爱着这春水的纯净和深邃的绿意啊。



你有什么春水美诗,一起分享一下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0: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春春水诗词六首赏读:最怜一时春水绿,碧琉璃滑净无尘
2023-04-28 21:46:56 来源: 初衣胜雪 湖北  举报
0
分享至

晚春春水诗词六首;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晚春时节,是绿色蓬勃的主场,清明摧花,谷雨添润,无论是山林田野都被清新的绿的成长所占据。此时河流湖泊水满,本身此时水温提升,适合多种水生植物和藻类的迅速生长,又加上水晶莹通透的折射反射功能,将天色,青山,树影倒映在水中,形成独特的春水之绿,宁静中充满了生机。

此时是最适合踏山看水的季节,在上古就有晚春的上巳节,鼓励人们亲近水域,在水边祈福,感恩自然的雨露滋养万物,用此时的流水洗沐,将灾难和疾病带走。

而此时看水,可以宁神,明目,养心,提升人的精神活力。

来看看几首写晚春春水碧绿的美诗词。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唐 ·杜甫春水(761年)

杜甫此年在成都江边的草堂,生活相对安宁。

桃花水是指的三月的长江或者黄河的春讯,此时是桃花谢落之时,未必是实指桃花流水,而是说此时的水,上升迅速。

所以杜甫站在家园附近眺望,也可以看到此时的水,不同往日。

因为长江明显变宽,水没过了去年岸边的痕迹。

早上起来,看见水已经淹没了沙洲的尾部。长江在四川流域,有些地段,水质清澈,流速悠缓,形成了独特的碧绿观感。而杜甫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清江绿水。

他赶紧拿出钓竿,接上钓丝,串上鱼饵,又用竹筒从江中引水,去灌溉他的小田园。

看起来忙碌,实际是一种悠闲。

比如灌溉了小园后,他坐在江边垂钓,看着江上多了无数的鸟,在水中洗浴嬉闹。

碧色动柴门,是说的那青绿的江水,在蓝天下格外一种养眼,他站在家门口,都被这样的美景所吸引,扑面而来的,是无限明丽的山青水碧啊。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绿树绕村含细雨,寒潮背郭捲平沙。”唐 ·温庭筠《句》

这是晚唐诗人温庭筠的名句。

他是在哪里看到的,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温庭筠是喜欢一切靓丽浓重的色彩的,这是他性格和精神的特质。

他和李商隐齐名,都以诗作的情感浓烈著称,如果以油画作比,温庭筠算是古典派,而李商隐则是印象派。

温庭筠的这几句诗,写出了晚春湖泊的那种碧绿浩荡,尤其以江南地区常见。

那春天的水,比天色还要碧绿,一只小小的画船,徜徉在晚春的细雨当中,连梦都在细碎的雨声中染成绿色啊。

古人形容天,以碧来形容,碧本来是指的青绿色的半透明的石头,这种纯净的通透感在古代也形容天的澄净蓝透。

但是晚春的水,或因深浅,反射天色,又自带绿色,又倒映沿岸的青山绿树,所以一种碧绿之感,肯定是胜过天色的。

而强调碧于天,也是将春水之美,水天相连的那种浩瀚比对出来,往往旅游的人,看到大片绿水之在眼前的那种的震撼,就会想起这句,春水碧于天。看似很无理,却恰恰引起感官共鸣。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唐末至五代 ·韦庄《菩萨蛮其二》

韦庄是五代十国时期蜀国的名相,他本来是受唐朝皇帝的信任,进入四川,协理节度使的工作,防止叛乱。但是恰好发生了一件他不得不改变命运的事情,就是远在长安的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被朱温杀了,并且建立了梁朝。

已经七十一岁的韦庄,故乡故国难回,且也知道复唐无望,经过慎重考虑,拥戴节度使王建为皇帝,建立蜀国,发展经济军事,抗衡梁国。

这首他老年作为蜀国丞相的诗,有着浑厚不言的思乡。

在唐朝,四川地区,仍旧是被北方人看作江南的。

人人都说这江南好,游子最适合在这山清水秀,安稳的地方,度过一生。

你看你看,这蜀地风景秀丽,太平富庶,那春水比天都碧绿,徜徉水上,让人沉醉啊。

这里太平富庶,歌舞升平,没有一点动乱战争的影子,那当街卖酒的女子,容颜俏丽明净,像那天上的月亮,那为你斟酒的手,洁白美丽。

你如果不到年老,不要急着回故乡,就在这里安定效力吧。

因为你如果回乡,你知道你会看到什么,遇见什么。

韦庄为蜀国招来引进了大量的人才,也为这些乱世奔波的人才提供了好的待遇和用武之地。

但是他就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吗?

他实际已经老了,是没有办法回乡,他已经接受了振兴蜀国的重任。

他知道他回不去的家乡长安,一定是动荡流离,再也不是从前的大唐。也正是这种悲愤之感,让他促力王建的称帝,保一方百姓,用另外一种方式完成自己振兴家国的梦。

这首词词尾的浑厚,让春水四川,既失色又增色。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

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日斜归去奈何春。”北宋 ·欧阳修浣溪沙其三

这是北宋欧阳修的晚春游湖。

湖上有大红的桥梁,一艘巨大的画舫,缓缓穿过,那桨声打水,将画舫推过红桥,行驶进更宽阔的水域。

那一望无际的春天的湖水,水天相连,倒映着天际朵朵白云。

远远看去,船就像在碧绿的琉璃上滑行一样,四处明净通透,如诗如画,宛如仙境。

在岸边桥上行走的客人,被翠绿的风柳拂面,那柳树间花丛间的黄鹂,引逗着客人去追寻。

只是这样游春的时光太短暂了呀,太阳西斜,人们散去,心中仍旧有着不舍。

因为这么美好动人的春天,也即将过去。

虽然夏天依然会有绿水青山,画舫游人,但是都不及晚春这种舒适宜人。




“塘水碧。仍带曲尘颜色。

泥泥縠纹无气力。东风如爱惜。

恰似越来溪侧。也有一双鸂鶒。

只欠柳丝千百尺。系船春弄笛。”南宋 ·范成大 《谒金门 宜春道中野塘春水可喜,有怀旧隐》

那么范成大的春水,写的是路过的野外一个不大的池塘。

但是正是因为不大,反而春气绿色更深浓。

那塘水是碧绿色的,但是带着一点酒曲黄,更加黄翠,也更有真实的野塘趣味。

风吹动池塘的水,泛起一层层纹路,舒缓荡漾,仿佛水如酒,风如醉。

这野外的池塘,让我想起苏州的越来溪。

这里居然也有紫鸳鸯在戏水。

只是这里和越来溪不同的是,越来溪有垂柳画船,热闹雅致。

而这里多了一份野趣和荒芜,但也正是如此,那水色如山野佳人,更叫人爱惜。

当然范成大是思慕隐居生活了。但是人在世上,哪里说隐就能隐呢?

但是为碎银几两的生活,也要有审美和梦想。处处有诗和远方。




“画栏碧树午阴斜,小扇微风拂帽纱。

最怜一时春水绿,不教五月看荷花。”元末明初 ·刘崧《池上偶赋》

你有没有看到一种水绿,让你觉得万般都好,连水草和荷花都是画蛇添足?

我是看过的。我所住的地方,恰有如此风景,一带绿水,阔处如湖,湖水如镜,且是碧绿色,然后收束成一带,在两岸绿树之中,幽幽流往远方。

这样的水,让人想起陆游的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刘崧也是晚春时节看到这样一流碧水,他站在树下,风如扇子轻轻吹动他帽子上的纱。

他说,我就爱这春水一汪,连五月荷花都是累赘,这样永远干净轻盈的碧绿下去,才是最养眼的呀。

古人用春水春波形容美女的眼睛,就是爱着这春水的纯净和深邃的绿意啊。




你有什么春水美诗,一起分享一下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3: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 - 李商隐五言律诗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落花

作者
李商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创作年代
晚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客竞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⑵参差:错落不起的样子。曲陌:曲折的小径。

⑶迢(tiáo)递(dì):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⑷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⑸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⑹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折叠白话译文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咏物诗是诗人于唐武宗会昌六年闲居永乐期间所作。当时以牛信孺为首和李德裕的一群的朋党互相倾轧,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构怨于牛党的令狐鹗,因而境况很不如意。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2]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首联上句写的是客去楼空,下旬写小园花飞。诗人成功地发挥了联想的技巧,运用“客竞去”写留人不住,用“花乱飞”写留春不住的艺术手法,从“竞”和“乱”中让人品味出怨有情之人却无情,恼无情之花却有情的感觉。诗里行间表达出主人在客去楼空之后对春去花落的一种怅然之感,从而使花、情、意融为一体,达到了以情致动人的目的。

颔联写离去之人由园内到园外远去的步履。上句从地理“参差”遘路崎岖不平,到“曲陌”蜿蜒曲折,一“连”字,写尽道路难行。下旬从时间着眼,“迢递”为遥远之处,送斜晖写主人长时间伫立在楼上,呆呆地瞩目远方,仿佛在送别夕阳落山,实际上是在目送不断远去的客人。第三联写落花飘零,使视线由园外转入园内,由上而下。

颈联写主人的感受,看到地上的落花越来越多,主人愁肠寸断,不忍归去,这是一种惜春的心理。下旬写眼前的事实,枝头的残花也越来越少,真是东风无情,春色难驻。不难看出,诗中透出诗人那种惜春却无奈忧伤之感。

尾联语义双关显示出高明的技巧,使人、花相结合。这里诗人感慨万分,一是叹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艳点缀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叹己:我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能落得个怆然涕下,泪沾衣襟的结果。

全诗纯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神情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个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不难看出,它已不是见花落泪、春归伤情的一般伤情诗了,而是比平常的伤春诗有更多的意蕴,更丰富的内涵。诗借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诗人的一腔幽怨、缕缕情思在对落花深情的怜惜中含蓄婉转地透出,可谓情深韵美。诗的首尾两联,更是既得落花神韵,又意在言外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思。

诗歌是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诗歌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这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诗人通过对花落表达出诗人身世坎坷。[2]

折叠名家点评
《唐诗归》:钟云:俗儒谓温、李作《落花》诗,不知如何纤媚,讵意高雅乃尔!钟云:落花如此起,无谓而有至情。谭云:调亦高(首句下)。钟云:深情苦语(“肠断”句下)。钟云:“所得”二字苦甚(末句下)。

《五朝诗善鸣集》:落花诗全无脂粉气,真是艳诗好手。

《围炉诗话》:《落花》起句奇绝,通篇无实语,与《蝉》同,结亦奇。

《李义山诗集辑评》:何焯云:起得超忽,连“落花”,看得有意,结亦双关。一结无限深情,“得”字意外巧妙。

《唐律消夏录》:客去凭栏,正无聊赖,风飘万点,不觉伤心。三四写乱飞,并写高阁,亦得神理。

《唐诗成法》:人但知赏首句,赏结句者甚少。一二乃倒叙法,故警策,若顺之,则平庸矣。首句如彩云从空而坠,令人茫然不知所为;结句如腊月二十三日夜听唱“你若无心我便休”,令人心死。

《玉溪生诗意》:“芳心”紧承五六,是进一步法。

《唐诗别裁》:题易粘腻,此能扫却臼科。

《玉溪生诗集笺注》:田兰芳曰:起超忽,连落花亦看作有情矣。结亦双关。杨守智曰:一结无限深情。

《玉溪生诗说》:宋弼云:好起结,非人所及。纪昀:起句亦非人意中所无,但不免放在中间。后面写寂莫之景耳。得神在倒跌而入。戈诗云:起句真是超绝,“眼穿”、“肠断”,吾不喜之。

《筱园诗话》:李玉溪之“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马戴之“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佳处不一,皆高格响调,起句之极有力、最得势者,可为后学法式。

《唐诗三百首》:花落则无人相赏,故竟去也(首二句下)。望春留而春自归(“眼穿”句下)。

《唐宋诗举要》:得神在逆折而入(首句下)。何曰:一结无限深情,“得”字意外巧妙。

《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说:此因落花而发身世之感也。天下无不散之客,又岂有不落之花?至客散时,乃得谛视此落花情状。三、四句,花落乡在客者。五句,花落之在斟乜者。六句,花落之犹在树者,此正波斯匿王所谓沉思谛观刹那,刹那不得留住者也。人生世间,心为形役,流浪生死,何以异此!只落得有情人一点眼泪耳。[2]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
李商隐
李商隐
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3]

参考资料
1.《落花》_李商隐的诗_唐代诗人  . 诗词名句网 . [2017-8-13]
2.落花  . 古诗文网 . [2017-8-13]
3.李商隐  . 古诗文网 . [2017-8-13]
阅读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3:11 , Processed in 1.4014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