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十梅花观怀古·绛珠重荣·牡丹亭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6: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隐藏着二十年的形势变化图 where5  2021-10-13   |  2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隐藏着二十年的形势变化图

原创:龍乡

怪只怪薛宝琴所言的“暗隐俗物十件”,惹得曹学专家们一直不亦乐乎地把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当作俗物谜在猜测,甚至因为笫一首是《赤壁怀古》而牵强地往包衣曹家附会,全不顾及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表现是很糟糕的。也有红学爱好者猜测,内隐书中十个人物,但是仍然没有发现怀古诗中藏着古怪。


(交趾亦曾称南越国)

最古怪的是第二首《交趾怀古》,根本不能称其为怀古诗: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首先“交趾怀古”这个名字就有很大问题,须知“怀古”作品无论是文章或诗词,都应该有具体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或历史陈迹作体材。比如《题乌江亭》不能名为《题新安(安徽)》,《京口北固亭怀古》不能名为《吴越怀古》一样,古交趾郡在两汉时期的辖区非常辽阔,怀古诗岂能用如此广大的疆域去命名?

其次是首句的“铜铸金镛振纪纲”,说的是马援在平定交趾冷县女子征侧、征贰的反叛后,在获胜处立了两根铜柱,以彰显汉朝皇帝之权威。



不合理的是名为《交趾怀古》,四句诗只有首句与交趾有关,第二句“声传海外播戎羌”之戎羌,指的是主要聚居于四川西部的羌族人,马援亦曾在那里的平乱中立过大功。

随后则又通过第三句的“马援自是功劳大”,引出了末句“铁笛无烦说子房”。此末句讲的是两个江苏人项羽、刘邦在安徽宿州灵璧东南的垓下进行的决战,相传,当年张良(子房)在垓下之战中用笛声引领的“四面楚歌”,瓦解了项羽的十万楚军。后来人们便把垓下附近的一座山,称作了“子房山”。

讲到这里,对这首怀古诗,我们是不是有种扯得太远的感觉呢?

第一句是与交趾有关,而两汉时期交趾郡的辖区,除去越南北部外,在我国境内,包括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江西、湖南、贵州的南部,和云南东部;第二句却指向了四川;末句则指向了安徽和江苏,一首诗包括这么多地区有什么用意呢!

倒回来且看第一首《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嚣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相比较第二首诗,这一首写得就合情合理了,赤壁古战场具体地址就在湖北省,长江中游的南岸,不象《交趾怀古》那样漫无边际。

假如赤壁可以代表湖北的话,将其与《交趾怀古》中所包括及涉及到的四川、安徽与江苏这些地区合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两首诗所涵盖的地区竟然与1644年五月前后南明所控制的疆域一模一样:


这真的会是一种巧合吗?

假如有认为这完全是牵强附会的话,那么我们来看第三首《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笑他人嘲笑频。
钟山亦称钟阜、北山,即南京东北的紫金山,诗中所记是《北山移文》中的故事,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交趾怀古》只写到了两根铜柱,就能代表交趾,并且涉及到了四川和安徽、江苏,那么《钟山怀古》代表南京是完全能说得过去的。

而南京恰恰又是朱由崧于1644年五月,建立南明弘光政权时的都城所在地。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前三首怀古诗隐藏的就是1644年五月前后南明的形势状况。

我们再来看第四首《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定位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首诗写的是韩信当年落魄时,受漂母送饭之恩的故事。其实,怀古是假象,俗物谜也假象,真实用意是暗隐南明的形势变化。

淮阴在南明时期为淮安,由江北四镇之一的刘泽清驻守。《淮阴怀古》即


是暗隐南明首先丢掉了南京的北大门江北四镇。

1645年正月,高杰被暗降满清的许定国灌醉后杀害;三月刘良佐未作任何抵抗率部投靠满清;四月刘泽清降清;而黄得功分别在荻港和铜陵战败左梦辰后,转移到芜湖休整。

在这四人所驻守江北之地全部失陷后,紧接着便发生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于是,接下来的第五首就是《广陵怀古》:

蝉噪雅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广陵即为扬州。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由于兵少将寡,仅坚守了一天的扬州,被清军用“红衣大炮”攻破,史可法因拒降而殉难。睿亲王多铎下令屠城,十天时间,在扬州疯狂地屠杀了八十万人。

扬州是南明都城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扬州的沦陷,实际上也意味着弘光政权的灭亡。

五月十日,朱由崧带领数十骑连夜偷偷逃出南京;

五月十五日,王铎、钱谦益等献城投降;

五月二十二日,黄得功在芜湖因箭穿颈部而自杀,朱由崧被清军俘虏,弘光政权彻底灭亡。


(1656年六月,弘光政权灭亡后的南明形势图)

第六首《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在南京之南的秦淮河畔,看上去《桃叶渡怀古》很象是暗隐南京隐落和弘光政权灭亡,实际上扬州的沦陷,已经基本宣告了弘光政权灭。因此第六首诗别有所指。

按照南明土地失陷的时间顺序,接下来是朱以海的鲁王监国政权所控制的地区,那么《桃叶渡怀古》与鲁王监国有什么连系呢?



原来桃叶渡是当年王献之送侍妾桃叶的地方,王献之为此写《桃叶歌》,此地则因而得名“桃叶渡”。正是因为王献之是会稽(绍兴)人之故,《桃叶渡怀古》以此暗隐鲁王朱以海于1655年七月在绍兴建立的监国政权。

由于监国政权处于面对清军的最前沿,终于在1656年五被清军攻陷绍兴,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的保护下逃往海上。

第七首《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鲁王监国控制的浙东地区沦陷将近三个月后,是隆武政权的灭亡,那么第七首为何是《青冢怀古》呢?

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南大黑河岸,与朱聿键建立隆武政权的福州地北天南,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这是因为昭君的故里秭归,在川鄂交界处的三峡地区。1645年五月,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数月后,大顺军余部在高一功、李锦(过)的带领下接受隆武帝招抚,建立了忠贞营。1646年初,收复荆州失败后,近二十万人在刘体纯、郝进忠(摇旗)、袁宗第和李来亨等人带领下转战到了三峡地区,与当地的地主武装联合起,形成一支活跃在陕、豫、川、鄂等地区的抗清势力“夔东十三家”。

由于在昭君故里的“夔东十三家”,是在隆武帝时期逐渐形成的,作者为了将“真事隐去”,才用了这种曲折的手法来暗隐隆武政权。而且,也是在“夔东十三”形成之时,于1656年(隆武二年)八月,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俘后绝食而亡。


第八首《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按照南明逐渐灭亡形势,《马嵬怀古》是隐指朱聿鐭在广州建立的绍武政权呢?还是隐指朱由榔在肇庆建立的永历政权呢?

答案是永历政权,因为朱聿鐭的绍武政权仅存在了一个多月时间,而且还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那么《马嵬怀古》又是怎暗隐永历政权呢?

原来,杨贵妃的故里在广西容县的杨外村,自1368年(洪武元年)之后的有明一朝,容县皆归梧州府管辖,而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之前,即长居在梧州府,也就是通过这样的联系,来暗指永历政权。

永历政权在朱由榔的不断逃亡奔波中坚持十六年,最后因1662年四月十五日,朱由榔被吴三桂在昆明篦子坡用弓弦勒死,使南明彻底结束。

那么,随着朱由榔被吴三桂所害,明朝随之彻底灭亡,最后的两首诗,暗隐的又该是什么呢?

第九首《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偷掖私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第十首《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想要理解:这两首诗隐藏的是什么内容,一时间似乎找不什么头绪。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薛宝琴写完后,大家的评论,是否有什么引导与暗示:

薛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太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过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看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


根据以上解读,我们知道前八首怀古诗隐藏的是“三帝一监国”的南明历史,而薛宝钗说“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乃是作者借宝钗之口,好象正是在暗示前八首讲的是“史鉴上有据的”南明朱姓帝王的历史;又说“后两首却无考”,仿佛是在暗示,后两首与前八首存在着区别,即暗隐的不再是南明朱姓帝王。黛玉之言,看上去是对后两首诗表示肯定,其实是对其所隐藏故事的肯定。

按照前八首诗形成的规律,似乎可以判断出,后两首诗隐藏的人物或故事,应该是发生在朱由榔遇害之后。

这样,不由地就想到了永历政权的两根柱石:李定国和郑成功。

那么,这两首诗暗藏的究竟是不是这俩人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李纨所作的评论:

“况且他原是到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作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李纨这一番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该怎么去分辨和理解呢?

她所说的《广舆记》,属于地理书,是明朝万历年间,陆应阳编纂的一部以图记名之的中国古代地图集,所谓《广舆记》中“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显然是不存在的。之所以提到《广舆记》,其意无疑是在暗示,对于李纨之言和那两首诗,需要在地理上去理解和寻找答案。

同时,李纨在评论中三次提到“关夫子”,又有何深意呢?

我们知道《蒲东寺怀古》的蒲东寺,出自于《西厢记》,其具体位置在山西省南端的蒲州(今永济县),正与关羽的故里运城搭界,均属古晋国之地,这是否就是以此隐指被封为晋王的李定国呢?

还有,关羽和李定国一样都是排行老二;关羽所在的蜀国在四川,李定国跟着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也在四川;关羽曾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惊得曹操欲从许昌迁都,李定国则组建象队,逼死孔有德、刀劈尼堪,“两蹶名王”震动华夏。



最重要的是李纨所说的“坟”,当年关羽被杀后,孙权把他的头送给了曹操,结果是,曹操按诸侯之礼将其头葬于洛阳,孙权则按诸侯之礼将其躯体葬在了当阳,刘备则在成都为其修了衣冠冢,以为招魂。因此就有了关羽“头枕洛阳,身在当阳,魂归故里”之说,只是没有关羽坟在京城之说。

(李定国)
而李定国于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去世后,被葬在了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县,后因清廷害怕南明余部,借李定国之墓聚众反清,就把李定国改葬在了北京芦沟桥西湖家港。

因而可以判断《蒲东寺怀古》暗隐的就是晋王李定国。并且由此能夠推断出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暗隐的是延平王郑成功。

(郑成功控制的区域)
那么《梅花观怀古》又怎么能连系到郑成功呢?这个就非常简单了,《牡丹亭》中的梅花观,在江西的南安镇,作者正是用这个“南安”来暗指郑成功的故里福建厦门的南安县。

而就在永历帝朱由榔被害后的第二十三天,国姓爷郑成功在台湾病逝。

南明最后的两根柱石,李定国和郑成功分别病逝后,抗清斗争并没有完全结束。其中与李定国曾协同作战的“夔东十三家”一直坚持到1664年八月,以李来亨在茅麓山携全家自焚结束。


(坚持抗清二十年的夔东十三家)

而在沿海地区一直与郑成功协同抗清的张煌言,于1664年七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并十月从容就义。后被葬在了西子湖畔,与岳飞、于谦一起被称为“西湖三杰”。

这就是《薛小妹新编怀古诗》所隐藏的,南明二十年的形势变化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问:为什么有人认为《红楼梦》里没有描写给林黛玉过生日的情节呢?你怎么看?

下一篇: 《红楼梦》里那篇“锲子”,我们真的看懂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8: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猜十样俗物有多俗?人人都见过,家中就有七八样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底在书中并没有揭开。但她既然说是十样日常俗物,就肯定是日常所见之物,绝不复杂。

我认为要解开“十首怀古诗”的谜底,要关注薛宝琴引用的十个典故。只要细分析在会发现果然都是日常“俗物”,也符合过年的家庭气氛所用。

关于“十首怀古诗”的谜底,几年前我曾专门写过自己的答案。三年前在《趣侃红楼》系列中,又对每一首灯谜、典故和影射的人物进行解释。如今公众号搜索“趣侃红楼”还能找到相关系列文章,前后接近600期,近200万字的大系列。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有点粗糙,有机会再修订一下。

但由于时间较久远,又有朋友问起相关问题,就整理一下答案,由典故入手作一个短篇。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开宗明义,先说我的十首怀古诗的答案是:河灯、西洋钟、柴、米、油、盐、酱、醋、茶、扇子。其中除了西洋钟在当时属于豪门常见之物外,其他九种当时的普通老百姓也都常见。而如今这十样依旧属于“俗物”。反而是当初最稀罕少见的西洋钟,反而越来越退出寻常百姓家,很不常见。其他九样的生命力更持久,算是历久弥新。

一,《赤壁怀古》是河灯。

赤壁之战燃烧的战船,隐喻放河灯祭奠先辈,对应元宵灯谜。这首怀古诗的本质影射的是贾元春。也可结合贾元春判词的“榴花开处照宫闱”“虎兕相逢大梦归”两个典故,由发生在东吴的孙、刘对曹的赤壁之战的“争权夺利”,揭开日后皇帝与贾家等四王八公之间发生的一场权争的军事冲突。

贾家因此而抄家,贾元春也像孙权皇后五月榴花神潘淑,以及杨贵妃一样被赐死。


二,《交趾怀古》是西洋钟。

“金镛”就是华美的大钟,这首诗借马援声威镇海外,隐喻西洋钟。但又借张良在博浪沙锤击秦始皇“误中副车”的典故,暗示贾探春与林黛玉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后,因林黛玉的死“日边红杏倚云栽”而“误中副车”受帝王宠幸,获得娇杏一样的幸运。

贾探春日后母凭子贵成为帝后,在海外岛国闯出一片天,声震海外一如马援。西洋钟的精致华美,也是贾探春日后为王妃,为太后,为岛国“女主”的彰显。

三,《钟山怀古》是盐。

这首诗典出《六朝事迹编类》的南齐书“周顒出仕”。传说周顒曾隐居钟山不出,却为“海盐令”所诱出山,看似不为名利却置身红尘。

周顒的后世名声两极。推之者认为他品行高洁,为国为民。反之者认为他沽名钓誉,蝇营狗苟。这就像明明是槛外人的妙玉,却滞留在槛内红尘之中。虽自身品质如玉,却终究深陷名利漩涡,如置身泥淖之中,被人两极诟病。


四,《淮阴怀古》是米。

这首诗典出于韩信少年落魄,受老妇赐饭之恩。他当年所求不过一饭,结果却因贪心太过,冒险向刘邦求齐王导致君臣决裂,最终落得身败名裂惨死结局。

韩信心有不足的故事,似乎是王熙凤的缩影,但实际影射的是王熙凤对刘姥姥的“留余庆”善举,为女儿巧姐扑后路。

刘姥姥施救赡养巧姐,就像当初老妪施舍韩信一般无二。

五,《广陵怀古》是醋。

这手首诗典出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功绩,福荫千载,却被后人借“暴君”诋毁为昏庸。本质是因妒忌而引发的名声崩溃。

最开始我的理解是大运河功在千秋万代,隋炀帝却被骂作千古暴君,骄奢淫逸。其死后名声被污,就像秦可卿死后被贾珍泼脏水,暗示与其通奸一样无法洗脱。也暗示贾珍穷奢极欲,操办葬礼“昏聩”导致家破人亡。而秦可卿可贵在她死后尚且不计前嫌,托梦王熙凤两件贾府退步,也像大运河一样功在后世。之前我认为是影射秦可卿的。


但就在写此文时,我突然有感而发,“醋”不应该是秦可卿,而是王熙凤才对。正是王熙凤的妒忌,导致了她自己人生的悲剧。“醋”是王熙凤的真正影射和悲剧源头。

基于这个想法,由此修正我对《广陵怀古》隐喻秦可卿的说法,这首怀古诗实际是王熙凤的写照。既以暴君影射王熙凤暴政。也以大运河之功,影射王熙凤的能力。更以后人对大运河功绩出于隋炀帝的“醋”意,影射王熙凤的妒忌。

这是我第二次修改十首怀古诗的内容。第一次是写《趣侃红楼》时,对第二首《交趾怀古》原答案“马车”修改为“西洋钟”。

《红楼梦》的魅力就在于越读越有新发现。如果你看到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前后不一致,还请别觉得是我抄袭,而是我随时修订自己的读书想法。这肯定是我读书不细导致。但也是我读书进步的最大收获和欣喜。本人保证所有观点,无论对错都是原创输出,我说的我负责,天地可鉴。


六,《桃叶渡怀古》是茶。

这首诗的典出于王献之与小妾桃叶,“桃枝桃叶总分离”,指采茶,“衰草闲花映浅池”,指泡茶。本意预示王献之与桃叶情深,但实际结果却是分崩,成为李纨少年守寡的写照。

而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并称“二王”,也算子承父志,影射了贾兰日后成就。

李纨的姻缘稍纵即逝,得而复失,就如桃叶一样薄命。也如茶一样,榨取自我,呕心沥血教养贾兰成才的辛苦。


七,《青冢怀古》是酱。

这首诗是借昭君墓的典故影射昭君出塞,汉家无将,才有女儿和亲。“黑水”就是酱油之意。

显然,掣得芙蓉花签的林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就是昭君出塞故事。有落雁之称的王昭君,与林黛玉一样,都以“雁”为谶。

林黛玉像王昭君一样远嫁,是和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只是黛玉很快死去,埋骨他乡,也像王昭君一样。她的死为探春换得否极泰来。“日边红杏倚云栽”,红杏倚靠的“云”也是林黛玉的象征。


八,《马嵬怀古》是油。

这首诗典出马嵬驿之变的杨贵妃之死。她死前胭脂、汗渍混合头油,遗留的“风流迹”,香气久久不散。当是“桂花油”一类,影射谜底“油”。

杨贵妃死后,唐明皇久久不忘。返回长安后还派人寻找杨贵妃遗体,才发现人不见踪迹,只留下“风流迹”,《长恨歌》《长生殿》都有类似记载。

而杨贵妃为海棠象征。苏轼写“只恐夜深花睡去”代表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感情,正是史湘云“海棠花签”之谶。影射湘云与丈夫乐中悲的夫妻情缘悲剧。

九,《蒲东寺怀古》是柴。

典出《西厢记》。小红就是红娘,奴才身轻骨贱如“蒲柳”柴薪。影射的是贾迎春被孙绍祖“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红娘撮合崔莺莺与张生私会,也与迎春丫头司棋与潘又安私会大观园如出一辙。

而柴为“薪”也代表财富。迎春被嫁给孙绍祖,主要与五千两银子有关。似贵实贱,也是以柴喻迎春的原因。


十,《梅花观怀古》是扇子(团扇)。

典出《牡丹亭》。团扇会有图画,冬天不用夏天用,是为“不在梅边在柳边”,“一别西风又一年”,答案很明确。

有观点认为“不在梅边在柳边”是说薛宝琴自己,实际是错误的。《牡丹亭》除了讲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外,还讲述杜丽娘与父亲杜宝之间“水火不容”的关系。

杜丽娘死后,杜宝逐渐“梅花观”是一个道观。将杜丽娘的画像埋在“梅树”之下,却最终还魂与柳梦梅结合。“梅边”“柳边”代表的是父女思想的相反。正是贾惜春与一心好道的父亲贾敬之间的关系写照。

梅花观是出家之地,也暗示了惜春最终出家的结局。


我认为《赤壁怀古》代表名利。《交趾怀古》代表觉醒。柴米油盐酱醋茶代表“人生”。《梅花观怀古》收尾,人终有一“散”,无论生前是是非非,功名利禄,都要“散”去。可以结合秦可卿房中的十几样陈设与金陵十二钗判词一一对照。

这十样俗物,如今依旧放在寻常百姓家。每家正常过日子,起码也有个七八样,不信你找个试试。

题外话,缺失的两人,一个秦可卿已死。一个薛宝钗由薛宝琴影射。才不录入十首怀古诗。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10-20 18:39・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怀古迹十首(其十)贞娘墓明末清初-彭孙贻
帘幕春深燕子家,无情流水玉钩斜。
空林送客花如梦,残月催人鬓巳华。
黄蝶綵灰飘故粉,青山眉额上新鸦。
朱颜不信东风老,杜宇红飞没馆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而略带哀愁的春日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物与个人的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显凄美的氛围。

首联“帘幕春深燕子家,无情流水玉钩斜”中,“帘幕春深”暗示着春天的浓郁与生机,“燕子家”则增添了生活气息和温馨感。“无情流水玉钩斜”,以“无情”二字点明流水虽美却无情感,与后文的“催人鬓已华”形成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主题。

颔联“空林送客花如梦,残月催人鬓巳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主题。空寂的树林仿佛在为离别的人送行,花朵如同梦境般美丽而短暂,而那轮残月似乎在催促着人们,让人的鬓发已显华白,暗喻岁月不待人,青春易逝。

颈联“黄蝶彩灰飘故粉,青山眉额上新鸦”中,“黄蝶彩灰”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青山眉额上新鸦”则描绘出山色的苍茫与时间的流转。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无情。

尾联“朱颜不信东风老,杜宇红飞没馆娃”以“朱颜”比喻青春之美,但即使面对“东风老”的自然规律,也有人坚信青春不会老去,这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向往。然而,“杜宇红飞没馆娃”一句,通过杜鹃鸟的意象,暗示了美好事物终将消逝,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时间、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会员贡献贡献类型: 赏析
会员昵称: [url=]鉴赏系统[/url]
提交时间: 2024-08-12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泛太湖至吴江明末清初-彭孙贻
千山红叶满姑苏,风雨归帆下太湖。
空阔鱼龙秋色远,浮沉身世客心孤。
炊烟笠泽分渔火,立水沙鸥狎钓徒。
已被蘋花动离思,松江八月况莼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垂虹桥雨望明末清初-彭孙贻
落帆倚棹上垂虹,城郭参差宿霭中。
荒邑凫鸥狎津吏,水村人物点渔翁。
断云送尽千家雨,独客吟残两岸枫。
便入芦花最深处,数声短笛弄秋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冒雨入澉川明末清初-彭孙贻
孤城萧瑟觉深秋,处士湖边续胜游。
寻菊自来多冒雨,看山有约共扁舟。
菰芦面海潮如雪,禾黍牵风秀满洲。
简点乌巾成折角,不堪漉酒付垆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山父携酒集仲木山堂因就仲木宿明末清初-彭孙贻
清樽百里远如期,劝客频倾金屈卮。
此夕逢君能不醉,宁烦他日更相思。
饤梨照座人三雅,剪烛飞花菊两枝。
下榻可能同孺子,对床风雨为催诗。








咏怀古迹十首(其九)生公石
[明末清初] 彭孙贻

原文
拼音版
背诵
松寒月白夜寥寥,高座空亭藓未凋。

拾果老猿随梵出,听灯山鬼避灯遥。

虚堂杉桧秋阴长,古迹齐梁世次消。

我巳忘情共顽石,不烦磨洗问前朝。
咏怀古迹十首(其八)梁鸿墓
背诵

阛阓荒城迹已颓,披榛下马独徘徊。
清风千载樵薪断,残日孤原鸟雀哀。
坏隧古钱留漠字,瓦棺秋色秘青苔。
避吴何限逃名者,夜夜邻舂月下来。

咏怀古迹十首(其七)皋桥明末清初-彭孙贻
杨柳桥西一水涯,青山何处伯通家。
行吟步屧栖残草,落日归途有乱鸦。
泉碓自舂菰正熟,溪流如古客长嗟。
东风策杖频回首,开遍金阊万树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怀旧氛围。

首联“杨柳桥西一水涯,青山何处伯通家”,开篇即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典型景象:杨柳依依,小桥流水,远处青山隐约,仿佛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隐居之地。这里暗含着对古代高士伯通的怀念,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颔联“行吟步屧栖残草,落日归途有乱鸦”,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漫步的情景。他一边吟诵着诗句,一边踏着零落的草丛,夕阳西下,归途中只见乌鸦纷飞,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寂寥之感。这一联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颈联“泉碓自舂菰正熟,溪流如古客长嗟”,转而描写了一处乡村生活的场景。泉水中的石碓正在舂捣成熟的菰米,溪流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里的“长嗟”二字,既是对过去岁月的感慨,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深忧虑。

尾联“东风策杖频回首,开遍金阊万树花”,在春风的吹拂下,诗人手持拐杖,频频回首,似乎在留恋过往的美好时光。最后,他看到金阊(苏州古称)的万树花开,这既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生命、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

咏怀古迹十首(其六)范蠡宅
背诵

烟林云树隔郊墟,闻有鸱夷旧隐居。
百药草香麋性寿,古松成屋鹤巢馀。
诗人寂历蒐遗□,船火萧条废种鱼。
一自五湖帆去后,满山明月夜猿虚。
小提示:彭孙贻的《咏怀古迹十首(其六)范蠡宅》原文内容



  • 朗读

  • 0喜欢
  • [url=]
    打赏[/url]
  • 完善






彭孙贻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彭孙贻的诗词


您也许还喜欢的诗词

咏怀古迹十首(其五)伍胥庙
明末清初-彭孙贻
伍相祠堂步堞前,庙门欹仄草芊芊。

看碑越客题诗去,乞食胡僧拥钵还。

江水自流亡国恨,路松犹识大夫贤。

只令麦饭谁为供,自摘幽花奠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伍相祠堂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历史的沉思与哀愁。首联“伍相祠堂步堞前,庙门欹仄草芊芊”以步上祠堂的行径开始,描绘出庙门倾斜、杂草丛生的荒凉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颔联“看碑越客题诗去,乞食胡僧拥钵还”则通过过往访客的痕迹,展现了伍相祠堂作为文化传承之地的特殊地位,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文人墨客,还是寻求施舍的僧侣,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颈联“江水自流亡国恨,路松犹识大夫贤”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江水仿佛在诉说着亡国之痛,而路边的松树似乎见证了伍相的高尚品德,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感慨。尾联“只令麦饭谁为供,自摘幽花奠杜鹃”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麦饭是古代祭祀常用的祭品,这里用“只令麦饭谁为供”表达了对伍相无人祭祀的遗憾,而“自摘幽花奠杜鹃”则是诗人自己以行动表达对伍相的纪念与敬意,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伍相祠堂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咏怀古迹十首(其三)专诸巷明末清初-彭孙贻
任侠相逢意巳倾,春风重入阖闾城。
市儿不识前朝事,古巷犹存侠士名。
七尺空惭人一诺,十年深惜剑无成。
道傍不少悠悠客,又掷囊钱买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咏怀古迹十首(其三)专诸巷》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专诸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侠士精神的追忆与感慨。

首联“任侠相逢意已倾,春风重入阖闾城”,开篇即以“任侠”二字点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侠义精神的向往与怀念。在春风拂面的季节里,诗人仿佛穿越时空,再次踏入了阖闾城,心中涌动着对往昔侠士风范的深深敬仰。

颔联“市儿不识前朝事,古巷犹存侠士名”,通过对比今昔,揭示了社会变迁中传统侠义精神的失落。市井中的孩童不懂得前朝的故事,而古老的巷弄中,却依然镌刻着侠士的英名,这种反差引发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

颈联“七尺空惭人一诺,十年深惜剑无成”,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感叹于自己虽有七尺之躯,却未能坚守承诺,未能实现心中的抱负;同时,也惋惜于自己在剑术上的造诣未能达到理想境界。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遗憾,也暗含了对古代侠士忠诚与勇武精神的崇敬。

尾联“道傍不少悠悠客,又掷囊钱买不平”,收束全诗,诗人站在道路旁,面对世态炎凉,仍愿意以自己的行动去伸张正义,即使这并不能改变什么,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坚持与执着。这一行为象征着对古代侠义精神的继承与延续,即便是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仍然具有其价值和意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古代侠士精神的深刻感悟与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与期待。



咏怀古迹十首(其二)季札碑明末清初-彭孙贻
赢博高风万古虚,独留灵碣镇坤舆。
秦烟不遣烧麟笔,汲冢谁誇辨鲁鱼。
苦竹秋坚君子节,伏龟苔护圣人书。
兴亡吴越成何事,应笑江潮哭伍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咏怀古迹十首(其二)季札碑》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借咏叹季札碑,抒发了对历史人物高尚情操与深厚文化精神的赞美之情。

首联“赢博高风万古虚,独留灵碣镇坤舆”开篇即以“赢博高风”形容季札碑所承载的历史风范,虽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象征着季札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影响如同镇压大地的灵碣一般稳固而不可动摇。

颔联“秦烟不遣烧麟笔,汲冢谁誇辨鲁鱼”进一步赞颂季札碑的珍贵与独特价值。秦烟比喻秦朝焚书坑儒的暴行,麟笔象征珍贵的文化典籍,季札碑幸免于难,未被焚毁,显示出其保护文化的功绩。汲冢则指古代藏书之处,此处暗喻季札碑对于辨识和保存文化的重要性,强调其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地位。

颈联“苦竹秋坚君子节,伏龟苔护圣人书”将季札碑比作坚贞不屈的君子之节,以及守护圣人书籍的神龟,形象地描绘出季札碑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象征着坚守正义、保护文化的高贵品质。

尾联“兴亡吴越成何事,应笑江潮哭伍胥”以吴越争霸的历史背景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指出兴衰荣辱终归虚无,反讽那些因历史事件而悲喜交加的人们,应以季札碑为镜,笑看历史的起伏,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季札碑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敬仰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思与感悟。





古诗十二首 其四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蟪蛄呜桑条,焉知春与秋。
浮萍泛大海,莫定东西流。
人生非不朽,脩短焉可谋。
奄忽谢朝露,白骨归山邱。
生时长气盛,泯没委道周。
万物信所化,蚓蚁嘬王侯。
勖哉保令德,千载长悠悠。


咏怀古迹十首(其一)太伯祠
[明末清初] 彭孙贻

原文
拼音版
背诵
斜日春风太伯祠,短垣开遍野蔷蘼。

断碑剥蚀残螭字,折鼎消亡故虎彝。

采药山深花漠漠,鸱夷宅废草离离。

空堂零落丹青尽,留得游人吊古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怀武原古迹二十六首(其七)康僧真象
明末清初-彭孙贻
万里流沙绝域边,西来犹记赤乌年。

幻身角里峰头石,毳氎康居雪外天。

孤月轮空宗镜上,五灯光聚白毫前。

寻师问法无堪语,金粟香闻满院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康僧真象在遥远边疆的壮丽景象与深邃的宗教体验。首句“万里流沙绝域边”开篇即展现了一幅辽阔荒凉的边疆画卷,万里之遥,流沙漫漫,绝域之地,充满了孤寂与苍茫。接着,“西来犹记赤乌年”一句,通过时间的追溯,将读者带入历史的长河中,暗示着康僧真象西行求法的壮举,以及那不可忘怀的岁月。

“幻身角里峰头石,毳氎康居雪外天”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山峰上的石头仿佛是幻化的身影,而康居之地的雪野则是一片洁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喻了佛教中关于幻化与清净的哲理。

“孤月轮空宗镜上,五灯光聚白毫前”则是对康僧真象个人修行状态的描绘。孤月映照在宗镜之上,象征着他内心的清明与纯净;而五光汇聚于白毫之前,则可能寓意着他在修行中所获得的智慧光芒,以及与佛祖的直接沟通与感应。

最后,“寻师问法无堪语,金粟香闻满院传”表达了康僧真象在寻求佛法过程中的谦逊与执着,以及他所传播的佛法影响深远。这句话既是对康僧真象个人修为的赞美,也是对其所代表的佛教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康僧真象在边疆求法的艰辛历程及其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同时也传达了对宗教信仰的崇敬之情。

会员贡献
贡献类型: 赏析
会员昵称: 鉴赏系统
提交时间: 2024-08-12
收录诗词(3517)首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称谓:管葛山人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咏怀武原古迹二十六首(其八)比肩里
明末清初-彭孙贻
风流文物擅江东,不羡梁家有汉鸿。

人笑海鱼徒比目,里存空井亦双桐。

鸳央冢近夫差国,牛女星分越绝宫。

总让少年贤讨虏,二乔娇婿各英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咏怀武原古迹二十六首(其九)乌夜村
明末清初-彭孙贻
女墙背郭望巫门,明月乌啼自有村。

不见宫花连戚畹,惟馀野雀噪空原。

长秋晋室椒房尽,子夜江南羽调存。

休问昔时何准墓,高林松栝锁颓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咏怀武原古迹二十六首(其十)戴威宅重光井
明末清初-彭孙贻
将军施宅古精蓝,烟火楼台压市南。

幢外残灯秦海月,竺中小品晋人函。

寒光碗井传遗迹,退院名僧罢放参。

试听晨钟上寥廓,鲸音万里海潮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咏怀武原古迹二十六首(其十一)顾野王读书台
明末清初-彭孙贻
丹厓桧柏迥苍苍,独上高台忆野王。

鸟迹经霜随藓合,松根过麝出林香。

六朝文物沦烟水,双峡云峰冷夕阳。

著述未成栖遁晚,可容此地筑茅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怀古迹十首(其七)华林园
明-郑学醇
青山叠叠树行行,花坞犹存号半塘。

此日芳菲谁管领,可怜红紫斗新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首句“青山叠叠树行行”,以“叠叠”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山峦连绵起伏的景象,而“树行行”则点出了树木排列有序的场景,两者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

接着,“花坞犹存号半塘”一句,将视线转向了花丛之中,仿佛一个小小的花的世界,被称作“半塘”,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暗示着这片花海虽小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通过“犹存”二字,诗人表达了对这份美好景象的珍惜之情。

“此日芳菲谁管领,可怜红紫斗新妆。”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目光聚焦于春日的花卉上。诗人提出疑问:“在这样的美好时节,究竟由谁来欣赏和管理这些美丽的花朵呢?”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无人赏识的惋惜。同时,“可怜红紫斗新妆”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朵人格化,描绘了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场景,赋予了花朵以生命与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孤独与寂寞感,引人深思。

会员贡献
贡献类型: 赏析
会员昵称: 鉴赏系统
提交时间: 2024-08-02
收录诗词(615)首
郑学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字:承孟 籍贯:广东顺德
相关古诗词
咏怀古迹十首(其八)月华楼
明-郑学醇
金波遥映月华楼,佳色偏宜永夜游。

玉魄年年长在望,照残芳杜满汀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咏怀古迹十首(其九)呼鹰道
明-郑学醇
歌舞岗前谷变陵,秋深狐兔待呼鹰。

崖头细菊临风倚,不管人间有废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咏怀古迹十首(其十)朝元洞
明-郑学醇
朝元洞口接禺山,鸾鹤回翔杳霭间。

风景依稀时代异,夕阳长羡钓舟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庚戌九月将有浙行舟泊穗城怅然有作
明-郑学醇
木落转深秋,衣轻怯远游。

层城烟渐暝,孤树鸟先投。

灯影乱流水,筝声多酒楼。

悠悠吴楚去,何处是严州。
咏怀古迹十首(其六)范蠡宅
背诵

烟林云树隔郊墟,闻有鸱夷旧隐居。
百药草香麋性寿,古松成屋鹤巢馀。
诗人寂历蒐遗□,船火萧条废种鱼。
一自五湖帆去后,满山明月夜猿虚。
小提示:彭孙贻的《咏怀古迹十首(其六)范蠡宅》原文内容



  • 朗读

  • 0喜欢
  • [url=]
    打赏[/url]

  • 完善







彭孙贻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彭孙贻的诗词


您也许还喜欢的诗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怀古迹十首(其五)伍胥庙
明末清初-彭孙贻
伍相祠堂步堞前,庙门欹仄草芊芊。

看碑越客题诗去,乞食胡僧拥钵还。

江水自流亡国恨,路松犹识大夫贤。

只令麦饭谁为供,自摘幽花奠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伍相祠堂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历史的沉思与哀愁。首联“伍相祠堂步堞前,庙门欹仄草芊芊”以步上祠堂的行径开始,描绘出庙门倾斜、杂草丛生的荒凉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颔联“看碑越客题诗去,乞食胡僧拥钵还”则通过过往访客的痕迹,展现了伍相祠堂作为文化传承之地的特殊地位,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文人墨客,还是寻求施舍的僧侣,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颈联“江水自流亡国恨,路松犹识大夫贤”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江水仿佛在诉说着亡国之痛,而路边的松树似乎见证了伍相的高尚品德,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感慨。尾联“只令麦饭谁为供,自摘幽花奠杜鹃”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麦饭是古代祭祀常用的祭品,这里用“只令麦饭谁为供”表达了对伍相无人祭祀的遗憾,而“自摘幽花奠杜鹃”则是诗人自己以行动表达对伍相的纪念与敬意,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伍相祠堂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会员贡献
贡献类型: 赏析
会员昵称: 鉴赏系统
提交时间: 2024-08-12
收录诗词(3517)首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称谓:管葛山人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咏怀古迹十首(其六)范蠡宅
明末清初-彭孙贻
烟林云树隔郊墟,闻有鸱夷旧隐居。

百药草香麋性寿,古松成屋鹤巢馀。

诗人寂历蒐遗□,船火萧条废种鱼。

一自五湖帆去后,满山明月夜猿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咏怀古迹十首(其七)皋桥
明末清初-彭孙贻
杨柳桥西一水涯,青山何处伯通家。

行吟步屧栖残草,落日归途有乱鸦。

泉碓自舂菰正熟,溪流如古客长嗟。

东风策杖频回首,开遍金阊万树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咏怀古迹十首(其八)梁鸿墓
明末清初-彭孙贻
阛阓荒城迹已颓,披榛下马独徘徊。

清风千载樵薪断,残日孤原鸟雀哀。

坏隧古钱留漠字,瓦棺秋色秘青苔。

避吴何限逃名者,夜夜邻舂月下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咏怀古迹十首(其九)生公石
明末清初-彭孙贻
松寒月白夜寥寥,高座空亭藓未凋。

拾果老猿随梵出,听灯山鬼避灯遥。

虚堂杉桧秋阴长,古迹齐梁世次消。

我巳忘情共顽石,不烦磨洗问前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十二首 其四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蟪蛄呜桑条,焉知春与秋。
浮萍泛大海,莫定东西流。
人生非不朽,脩短焉可谋。
奄忽谢朝露,白骨归山邱。
生时长气盛,泯没委道周。
万物信所化,蚓蚁嘬王侯。
勖哉保令德,千载长悠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怀古迹十首(其一)太伯祠
[明末清初] 彭孙贻

原文
拼音版
背诵
斜日春风太伯祠,短垣开遍野蔷蘼。

断碑剥蚀残螭字,折鼎消亡故虎彝。

采药山深花漠漠,鸱夷宅废草离离。

空堂零落丹青尽,留得游人吊古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2:39 , Processed in 0.0758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