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人间绛珠仙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林黛玉明玉玺//灰侍者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12: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说脂批的真假虚实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何为脂批?脂批具体指的是脂砚斋对《石头记》的评点。脂本《石头记》中有大量批语,我们统称为“脂批”。还有的以聚畸笏叟的名字批注的,也是脂批的一种。我们搞清楚了脂砚斋就是文本里的贾宝玉,而畸笏叟就是文本里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甄宝玉,那么一切基本上就豁然开朗了。

脂砚斋的评点在《石头记》的小说评点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脂评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文艺理论研究价值。脂批中有直接嵌入诗词曲文的批语,有直接批注具体文本的批注,在批语中嵌入诗词曲文使得《石头记》文本与批注本身具有意味的互看和对话。脂批作为《石头记》最早的评点,在很多版本中都有所体现。这里只说三点作用:

⦁ 1.脂批是《石头记》的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秦可卿葬礼上来的那些四王八公。文本原文: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庚辰眉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这六家与荣宁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侯公子韩奇,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这些名字基本上都借自唐宋传奇,那些名字基本上都是古人的名字。如果没有脂批,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当脂砚斋批注之后,我们经过详细分析就知道,这些人竟然是明末清初影响中国时代命运的重要人物,他们无一不是晚明重臣,不但有崇祯朝的,还有弘光朝的,前者以孙传庭为代表,后者以祁彪佳和马士英为代表。

⦁ 2.脂批是解读《石头记》秘密的重要工具。

比如脂批里反反复复提到的石兄和玉兄,两个含含糊糊的名字出现最多的地方在批注里,是在脂砚斋和畸笏叟的口中。先说玉兄,秦可卿的葬礼上,水溶见贾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庚辰本在这里眉批:八字道尽玉兄,如此等方是玉兄正文写照。壬午春。显然这是畸笏叟的批注,玉兄当然指的是贾宝玉。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 未可量也。”甲戌本在这里侧批:妙极!开口便是西昆体,宝玉闻之,宁不刮目哉?明清易代之际谁人是西昆体的创始人?当然是吴梅村。显然这里是吴梅村的润笔和修订无疑。

再看石兄,大观园竣工,贾府一干人等巡视,原来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庚辰本在这里侧批:石兄迷否?,这里的石兄指的显然不是贾宝玉,而是贾宝玉胸前的通灵宝玉贾珠。宝玉在麝月身后,麝月对镜,二人在镜内相视。庚辰在这里侧批:此系石兄得意处。又有只见李嬷嬷拄着拐棍,在当地骂袭人,庚辰在这里侧批:幸有此二句,不然我石兄袭卿扫地矣。显然这里的石兄指的是贾珠,袭人、晴雯、麝月本来是贾珠的丫鬟,贾珠死了以后才由贾母重新分配。

⦁ 3.脂批里也有真假虚实之分。

表面上看起来脂批是以乱出名的,脂批有总批、眉批和夹批等,在其传抄过程中也出现错位,前人的批注和后人的批注重复,不乏有后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修改脂批,也有人怀有不良的心态伪造脂批,还有人在传抄过程中遗漏字词,因此从总体上说脂批大部分七颠八倒和缺胳膊少腿。

《石头记》开篇就说满纸荒唐言,这里的也包含脂批。也就是说,脂砚斋为了严严实实的掩盖《石头记》的核心秘密,不惜在脂批里造假,这也是大众根据脂批也看不懂《石头记》的重要原因。

比如《石头记》第一回的原文: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甲戌侧批:是金陵。]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甲戌侧批:妙极!是石头口气,惜米颠不遇此石。]这阊门外有个十里[甲戌侧批:开口先云势利,是伏甄、封二姓之事。]街,街内有个仁清[甲戌侧批:又言人情,总为士隐火后伏笔。]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甲戌侧批:世路宽平者甚少。亦凿。]人皆呼作葫芦[甲戌侧批:糊涂也,故假语从此具焉。]庙。[蒙侧批:画的虽不依样,却是葫芦。]庙旁住着一家乡宦,[甲戌侧批: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姓甄,[甲戌眉批: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费,[甲戌侧批:废。]字士隐。[甲戌侧批:托言将真事隐去也。]嫡妻封[甲戌侧批:风。因风俗来。]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甲戌侧批:八字正是写日后之香菱,见其根源不凡。]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甲戌侧批:本地推为望族,宁、荣则天下推为望族,叙事有层落。]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甲戌侧批: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蒙侧批:伏笔。]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甲戌侧批:所谓“美中不足”也。]只有一女,乳名英莲,[甲戌侧批:设云“应怜”也。]年方三岁。

刚开始提到的姑苏,甲戌侧批:是金陵。其实这里是大荒式写法,属于典型的谎言,这里的显文本的姑苏和金陵下面的隐文本指的是洛阳。阊门外有个十里街,甲戌在这里侧批:开口先云势利,是伏甄、封二姓之事。其实这里是事理的谐音。它和后面的仁清巷[甲戌侧批:又言人情,总为士隐火后伏笔。]的人情 构成事理人情四个字,事理人情是阅读和解读《石头记》最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大观园儿女的真实身份就是按照事理人情分析出来的。

发布于 2022-09-12 10: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12: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写红楼梦的批语是"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算
shirleyglei浏览13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ytnb111
推荐于 2016.01.23
满意答案
  脂砚斋。
脂砚斋,是《红楼梦》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此语见“庚辰本”第四十六回夹评:
一语未了,又听身后笑道:“四个眼睛没见你?你们六个眼睛竟没见我!”三人唬了一跳,回身一看,不是别个,正是宝玉走来。【庚辰夹批: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20: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仙子贾宝玉【枫露茶+】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37&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枫露茶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枫露茶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饮品




枫露茶为枫露点茶的简称。枫露制法,取香枫之嫩叶,入甑蒸之, 滴取其露。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枫露茶

  • 类别

    调制茶


  • 依据

    清 诸花露

  • 典故

    红楼梦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渊源

清·顾仲《养小录·诸花露》载:"仿烧酒锡 甑、木桶减小样,制一具

,蒸诸香露。凡诸花及诸叶香者, 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入酒增味,调汁制饵, 无所不宜……"将枫露点入茶汤中,即成枫露茶。[1]


折叠编辑本段考证折叠来历

茶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茶的种类之多,名目之繁,令人惊叹。即使是《红楼梦》这样的巨著,也没忘了让茶在里面风光一把,茶真是无所不在。

《红楼梦》中所提到的茶,诸如"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在现实中都有根可寻,可惟独"枫露茶"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像雾像雨又像风,让读者捉摸不透。

《红楼梦》第八回 比通灵金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这会子怎么又斟上这个来?" 。


折叠观点

常见的有以下4种观点:

"枫露"为"逢怒"的谐音,引出后文宝玉与其乳母的冲突。

因第八回脂批提到:"枫露茶""与'千红一窟'遥映。"枫叶色红,秋露着之,点点滴滴皆成血泪。以呼应日后宝 玉祭晴雯时,提到的"枫露之茗",用来再示血泪之悲。

"枫露茶"为枫露点茶的简称。枫露制法,取香枫之嫩叶,入甑蒸之,滴取其露。清·顾仲《养小录·诸花露》载: "仿烧酒锡甑、木桶减小样,制一具,蒸诸香露。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入酒增味,调汁制饵,无所不宜……"将枫露点入茶汤中,即成枫露茶。

"枫露茶"恐怕不是绿茶,倘若是绿茶,泡了一天,到了晚上才吃岂不乏味了,又怎么能饮呢?所以,这"枫露茶"当属红茶一类,否则也不会说"三四次后才出色"。


折叠辨析

1、2两种观点虽然看似不一,但本质是一样的,都认为"枫露茶"不存在,是曹雪芹为了写作需要而特意安排。尤其是小说第八回脂批提到:"枫露茶""与'千红一窟'遥映。"而在小说第5回中,描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特地以一款"千红一窟"茶招待他,并解释说:"此茶采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之,名曰'千红一窟'。"试想,在神仙世界里,用露水烹茶,是何等的具有灵性,曹雪芹为"枫露茶""做了一个很巧妙的注解,取自枫叶上的露水象征血泪,"枫露茶"即血泪凝结而成。

曹雪芹这样安排确实对小说起到了一种悲剧渲染的作用。可是,在小说第八回,宝玉有模有样地说"枫露茶"要泡三四次才会出色,让人又不禁疑惑,这个"枫露茶"应该是存在的,不然曹雪芹不会写的那么详细。

于是,出现了3、4两种观点。然而,观点3的取其露"入汤代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属于"调制茶",与宝玉所说地三四次后出色严重不符合。观点4说"枫露茶"恐怕不是绿茶,这样说是对的,因为绿茶在泡3次后往往就会淡而无味了。可它偏偏又说"枫露茶"当属于红茶一类。其实,到现在为止,笔者还未见过泡3、4次才出色的红茶。红茶经过发酵、揉捻等工序,第一泡就可以使茶汤出现很漂亮的颜色。

对于"枫露茶"的解释,笔者更加倾向于观点2,暗示血泪之悲。但是,如果一定要在现实中找到"枫露茶"的原形,那么,在庞大的茶王国里,只有"白茶"可与"枫露茶"找到共通点。

首先,白茶在我国的历史相当悠久,自古就被列为茶中上品。宋·赵佶·《大观茶论》中提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之不及。"可见,白茶在古时就相当的珍贵,不是寻常人家所能够得到。象贾家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饮食精细考究,拥有白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如玉之在璞"的白茶更适合宝玉这个"顽石"饮用。

不过,随着白茶制作工艺的发展,其加工程序也开始发生变化。到了清朝,白茶的制法已与宋代不大相同。清嘉庆年间创制了一种名为"白毫银针"的白茶,因产量不多而极其名贵。最重要的是,此茶加工时未经揉捻,故茶汁不易浸出,用沸水冲泡后,一般要10分钟后茶汤泛黄方可饮用。通常泡茶,第一泡1分钟多点就可以饮用,第二泡时间稍长,以此类推。"白毫银针"偏偏要到10分钟后出色,这个特性到似极了"枫露茶"。贾家喝茶一定讲究泡茶时间的拿捏,按照泡茶的时间推算,茶泡了四泡之后差不多刚好10分钟!恰恰是"枫露茶"出色的时候。

"白毫银针"创制于清嘉庆年间,《红楼梦》成书于乾嘉年间,以次推断,这段时间不止"白毫银针"这一种白茶,一定还会有其他名字的白茶,这个茶就应该是"枫露茶"的原形了。

其次,白茶性寒凉,有清热降火、解毒消肿的功效,有一定的药效,用来治疗大汗,发热不退,热毒等症。晴雯心气甚高,易有热症,喝白茶不失为很好的选择。

所以说,《红楼梦》中的"枫露茶"原形当首推白茶。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7: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看待贾政笞挞宝玉,贾母胡搅蛮缠,强行保护贾宝玉的行为?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母是《红楼梦》中少有的福、寿、才、德四者兼备的人物,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年轻时的贾母其才貌能力绝对在王熙凤之上,手握重权的她能在年老后急流勇退,将管家权过渡给儿媳王夫人,又一力支持孙媳妇王熙凤来管理贾家杂事,单是这份格局,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贾母唯一惹读者诟病之处,就在于她对孙子贾宝玉的溺爱,有很多读者认为,贾宝玉最终之所以会变成一个“无用之人”,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贾母的过分宠溺。

而细究《红楼梦》文本情节,贾母确实做了不少“过分”的事情,但读者很容易将这些情节理解得过于表面化,比如第33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母对贾宝玉的任性庇护。

第33回,由于忠顺王府前来荣国府兴师问罪,问贾宝玉索问戏子蒋玉菡的情况,贾政大怒,认为贾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

祸不单行的是,忠顺王府长史官前脚刚走,又传来金钏跳井自尽的消息,贾环便在贾政跟前进了谗言,说金钏自尽是因贾宝玉前番调戏,这无疑是火上浇油,最终惹得贾政大怒,施行家法痛打了贾宝玉一顿,幸得王夫人、贾母先后赶到,这才拦住了贾政的棍子。

王夫人、贾母虽然都是前来“救”贾宝玉的,但两人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比如王夫人,她的思维明显偏理性,面对贾政笞挞贾宝玉,她心里赞同贾政的教训,但同时害怕贾政会把儿子打出问题来,所以她的求情显得很正统:

王夫人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也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也得个依靠。”——第33回
一句“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就可看出王夫人的理性思维,即便贾宝玉被打得已昏迷过去,但她言语间仍不避讳承认贾政的做法是正确的——贾宝玉浪荡优伶、表赠私物、淫辱母婢,这几宗罪合在一起,打个半死都是应该的。

同时,王夫人劝告贾政,如今嫡子只剩下贾宝玉一个人,若是真打死了,她下半辈子怎么过呢?这还是站在理性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情况。

最后,王夫人便展现出妇人的一面,那便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让贾政先勒死自己,再勒死宝玉,这是王夫人山穷水尽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

所以,细细看下来,王夫人的做法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先分析贾宝玉犯了什么事,认为他该打,但打归打,不能伤了宝玉的性命,否则贾家二房这边没了嫡子,以后荣国府的前途交给谁?难道交给形容猥琐、举止荒疏的贾环?

对比之下,贾母的做法则显得很霸道,很不讲理,很胡搅蛮缠,我们先来看看贾母的出场: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环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第33回
贾母上来表现出的状态就是纯粹感性上的愤怒,这份愤怒自然是针对贾政的。

贾母从听闻消息,到赶到贾政处,这期间必然是有下人告知贾母具体情况的,比如贾政因何大怒?贾宝玉为何挨打?而在听完这些事情后,贾母貌似并没有觉得贾宝玉被打是情有可原,而是不论是非黑白,直接责骂起贾政来了。

贾母的做法对吗?从讲道理的角度来看,必然是不对的。

贾母至少应该跟贾政、王夫人等人坐下来,详细说说贾宝玉的过错,一方面教育贾宝玉以后要懂事,另一方面责备贾政下手太狠,这样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才对,可贾母完全将责任算在贾政头上,骂了个狗血喷头,压根就没有做到就事论事:

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滚下泪来......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第33回
从头到尾,贾母都没有提及贾宝玉的过错,完全将火力集中在贾政一人身上。而通过这个情节,读者很容易形成“贾母是个糊涂人”的认识,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贾母为何这般糊涂,不分析贾宝玉的过错,而是怒斥贾政呢?这恰恰就是贾母的策略,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个问题:贾母此次前来的目的是什么?

从最表面来看,自然是为了救贾宝玉,但同时贾母的眼光又是很长远的,她不仅要救贾宝玉,还要从根本上杜绝日后再次发生今天这样的事,站在这个战略高度,诸君就不难理解贾母为何这么糊涂了。

面对当时的情境,贾母决不能像王夫人那般理性,丁是丁卯是卯地分析事情经过,归结责任。

因为一旦大家坐下来认真分析,贾宝玉犯了过错必然是该打的,也就是说,这就承认了贾政笞挞宝玉的合理性,一旦这种合理性被贾家家长们认同了,那么以后必定会再次发生同样的情况

所以,贾母不能讲理,一旦讲理她的目的就没办法达到了,她老人家必须用前所未有的雷霆之怒震慑住贾政,故意规避追究贾宝玉的责任。

这样以后一旦发生类似的事情,贾政在动手之前,必定会想起前车之鉴,想起贾母为此要跟他断绝母子关系,这样贾政即便动手,也不敢下死手。

另外,我们必须看到,贾母并没有完全溺爱贾宝玉,她老人家对贾宝玉是有教育的,而且教育得还相当成功,比如第56回,甄家婆子来荣国府拜见贾母,期间叫贾宝玉来见客,贾宝玉礼数周到,受到甄家婆子的赞许,期间贾母曾有过这么一番话:

贾母道:“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若一味的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第56回
要知道贾宝玉一向喜欢女孩,厌恶婆子,可见了甄家婆子,照样表现优秀,不露出半点嫌弃之状,为何?

因为贾母并没有溺爱而忽略对贾宝玉进行基本礼数、贵族气质的培养,见了外人,必定是要还出礼数来的,要是没里没外的不懂事,那就是该打死的。

贾母的教育无疑很成功的,比如第52回贾宝玉骑马出门,就曾记述了这么一处细节:

宝玉在马上笑道:“周哥、钱哥,咱们打这角门走罢!省的到了老爷的书房门口又下来。”周瑞侧身笑道:“老爷不在家,书房天天锁着的。爷可以不用下来罢了。”宝玉笑道:“虽锁着,要下来的。”——第52回
贾宝玉虽是个富贵闲人,但真不是个纨绔弟子,他身上的贵族气质很浓厚,该懂得规矩礼数,一点儿也不敢荒废,这都是贾母言传身教给他的,岂能说贾母的教育不称职?

同时,关于很多读者提出的贾母溺爱宝玉,导致他未能立足孔孟之道、委身经济之间,这个说法并不客观。

贾母只是一个老妇,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自己都没有多少文化,不可能指望她带领贾宝玉考取功名,这不现实。事实上,贾母也并不是完全宠溺贾宝玉,对于他的学业,贾母也是有所了解的,比如高鹗续写第84回记载了贾母的教育态度:

贾母道:“我倒给他上了个好儿,说他近日文章都做上来了。”贾政笑道:“哪里能像老太太的话呢。”贾母道:“你们时常叫他出去作诗作文,难道他都没作上来么?”小孩子家慢慢的教导他,可是人家说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儿吃的’。”贾政听了这话,忙陪笑道:“老太太说的是。”——第84回
贾母只是宠宝玉多了些,但不至于糊涂到牺牲贾宝玉的前途,贾家的发展贾母心中是有数的,对于贾宝玉的学习,她老人家是持赞同态度的。说到底,贾宝玉无法步入正途,其根源在于他本身,若是将根源归结到贾母这个外界因素上,颇有掩耳盗铃之弊。

发布于 2021-09-16 18:02
王熙凤
红楼梦(小说)
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06: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瑛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瑛,汉语二级字, 读作瑛(yīng),本义指玉的光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拼音
yīng

部首


五笔
GAMD


仓颉
MGTLK

郑码
CELG

注音字母
ㄧㄥ

总笔画
4+8

目录
1详细释义
2古籍释义
3音韵汇集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yīng

名词

玉的光彩。

jade luster

晋·庾阐《涉江赋》:"明月晞光以夕耀,金沙逐波而吐瑛。"


似玉的美石。

jade-like stone

南朝·梁沈满愿《咏步摇花》:"低枝拂绣渗巩纹领,微步动瑶瑛。"

瑛琭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 )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释义
折叠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於京切《集韵》《韵会》於惊切,ࠀ�音英。《说文》玉光也。《符瑞图》玉瑛仁宝,不斲自协虹成,光若白华。汉文帝时,渭阳玉瑛见。一云五常修则玉瑛见。今白石紫石瑛,皆石之有光者。《玉篇》美石似玉,水精谓之玉瑛也。《古艳歌》姮娥垂明珰,织女奉瑛琚。

又《韵补》叶於良切,音央。《易林》茹芝饵黄,饮食玉瑛。与神流迈,长无忧凶。凶叶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06: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水做的骨肉
珍爱红楼梦
2020-07-29 19:14

《红楼梦》里贾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句话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红楼梦》的主题之一:歌颂女性。
我们在关注这一点的同时必须注意到:“水做的骨肉”基本限于未婚少女。女儿一旦嫁为人妇,就变成了贾宝玉眼中的“死珠子”,一旦成了老婆子,就成了“鱼眼睛”了。当然,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沾了汉子气”。
水,在中华文化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论语》里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体现出老子的天道观,与世无争的同时济世利民。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老子用水作为道的象征,善的代表。可以说,老子将水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道的代表大加称颂,是为了更好地表述自己的观念。毕竟,水在人们生活当中的确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水是生命之源,可以洗涤污浊,可以宁心静气。贾宝玉之所以把女儿称作“水做的骨肉”,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女儿身上那种善美、纯真的美好品质,觉得这是自己的价值寄托。
的确,《红楼梦》里的女儿体现出一种高贵的人格。冰清玉洁、蕙质兰心的林黛玉;深明大义,务实稳重的薛宝钗;活泼开朗,表里如一的史湘云;清高狷介,悟性不俗的贾惜春都是代表。她们作为一组少女群像,体现出《红楼梦》不俗的性别观。
少女当中不仅有小姐,也有丫环。个性倔强,泼辣爽直的晴雯;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鸳鸯;忠贞不二,心地善良的紫鹃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嫁人的女性不见得就一无是处。王熙凤精明能干,威风八面;香菱不甘平庸,苦心孤诣;贾母慈祥敦厚,乐善好施;刘姥姥幽默豁达,义薄云天。她们不见的就活成了“鱼眼睛”。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贾母和刘姥姥都是“积年的老寡妇”,很多年没有沾染过男人气息了,香菱学诗的时候,薛蟠也出门远游了。换句话说,这些女性只有在远离了丈夫,暂时摆脱了夫权的阴影之后,才能展现美好的品质。
更特殊的是贾元春。她是娘娘,却根本不在乎尊贵的地位,还抱怨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她觉得自己和骨肉亲人天各一方,生活了无意趣。她还感叹省亲别墅奢华过度了。她既不是老寡妇,也没有远离丈夫,为什么她也没有劣迹呢?因为她不得宠。她不得宠,所以那些太监敢勒索王熙凤和贾琏。她不得宠,所以她虽然生活得压抑痛苦,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封建男权的影响。
女性里因为嫁了人而劣迹斑斑的有不仅贪财,而且善于弄权的王熙凤,有自私刻薄,挑拨离间的王善保家的,有狐假虎威的周瑞家的等。尤其是这些老婆子,曹雪芹没有提及她们的本名,只写出她们丈夫的名字,就更强调了这些女人的道德败坏是因为“沾了汉子气”。
为什么《红楼梦》里“水做的骨肉”主要是闺阁少女呢?因为少女接触社会较少,同时又有诗书的熏陶,所以人格较为脱俗。而成年女性接触社会较多,被男权世界制定的价值规范影响了,因此就“异化”成了“死珠子”,“鱼眼睛”。贾宝玉面对这些人,感到愤慨,也感到疑惑不解。
当然,“水做的骨肉”还有另一层含义:女儿是弱势群体。水是至柔之物,女儿也是如水一般柔弱。贾迎春被“中山狼”残害致死,金钏被王夫人逼迫致死,香菱被夏金桂折磨致死……,《红楼梦》里的女儿,无论地位如何,都避免不了悲剧的命运。正如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曹雪芹借《红楼梦》一书,表达了对封建强权压迫女性的控诉,表达了对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的谴责,也表达出对红颜薄命的无限感伤之情。

五行中,水能克火。在《红楼梦》里,“水”和“火”是对立统一的两种意象。水滋润万物,却也会流到脏的臭的地方。火可以像“烈火烹油”一般热闹繁盛,也可以像“大火烧了毛毛虫”一般惨不忍睹。《红楼梦》主要赞美的就是水的纯净和润泽。而“火”则寓意红红火火的生活背后潜藏的危机。
水表面上看柔弱无力,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长江东逝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红楼梦》里也有这般“水做的骨肉”,比如贾探春。她犀利、正派、精明。她能够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给大观园带来转机,可以严肃批评唯恐天下不乱的王善保家的,可以激烈地发出“自杀自灭”的控诉,可以敏锐地察觉“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残酷真相。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贾宝玉所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段话。他一方面因为看了太多不学无术,且荒淫无耻的纨绔子弟以及为非作歹,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因此有点歧视男性。另一方面,他是要表达一种价值判断,少女的纯真善良是值得珍惜的,她们因为没有被成人世界的庸俗价值观影响,保持了无瑕的童心,所以是值得赞美的一群人。
总体而言,《红楼梦》里的女儿在整体上超越了须眉浊物。这是曹雪芹对男尊女卑价值观的一种极力挑战,是一种矫枉过正,也寄托了曹雪芹新的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06: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有很多“死鱼眼睛”,为什么贾母成了例外?
2023-11-21 19:54:29 来源: 少读红楼 安徽  举报
7
分享至
上一篇文章当中,我们通过对凤姐的重点分析,探讨了“死鱼眼魔咒”生效的具体过程与成因——这是一个沉痛而压抑的过程,也非常具有普遍和现实的意义。

然而,在红楼梦当中,也同样描写了一些逃离这个“死鱼眼”定律的离群值。她们凭什么能避免这场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浩劫?她们身上又有哪些现代女性可以借鉴的内容?本文就简要分析一下。

红楼梦里,“死鱼眼”定律的最明显的离群值,非贾母莫属。

之前我的文章里,就详细地分析过,贾母身上那种独特的气度和美丽,她的精神世界绝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干瘪,反而更加丰足和充盈。(戳这里复习)

贾母难道没有难缠的夫妻关系、没有复杂的妯娌婆媳矛盾、没有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要烦心吗?她又是如何处理这些普通女性望之却步的复杂关系呢?

其实,凤姐在从无价宝珠变成死珠过程里遇到过的事情,贾母大都亲自经历过。

贾母和代善的关系极为融洽。代善去世已经多年,张道士提到他时,仍然能仅靠只言片语的回忆勾下贾母的眼泪。此外,贾母极为溺爱长相类似代善的宝玉,这也可以验证她对代善的爱意。然而,代善却绝非只有贾母一个女人。书中曾经隐隐绰绰提到府中的几位老姨奶奶,也在凤姐泼醋这一章里借贾母之口提到过“世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证明无论是合法的纳妾还是非法的偷腥,当年贾母很可能都经历过。

至于复杂的家庭关系,贾母也比凤姐更有发言权。她嫁入贾府,最初做的是重孙媳妇,比凤姐还要低一辈,她要处理的是整整三辈婆婆之间的婆媳关系,外加许多妯娌之间的关系。贾母嫁入贾府连头带尾的五十四年间,在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之间游刃有余,还经过了一些“大风大浪”,可见是处理过比邢王二夫人更为烦难的矛盾。




家庭的琐事就更不必提。根据贾府让凤姐和可卿管家的案例,贾府的规矩应该就是让最低辈的媳妇处理家事。贾母嫁入府内是重孙媳妇,自然要参与管家。贾母亲口说过,自己的管家能耐比凤姐还要优秀,可见在处理生活琐事方面也绝不怯场。

既然所有这些已婚女性面临的“雷区”,贾母都亲自趟过,她又是如何成为精神世界的幸存者呢?

首先,很无奈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贾母是一个“命特别好”的人。

她的好命首先体现在她的顶配出身。贾母是史府的尚书令千金,可以说出身比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宝玉都要好上不少。优越的出身给了她雍容的气度和强大的底气,也给了她宽广的眼界和极佳的能力(不论是在婚姻经营方面还是家族管理方面)。

其次,她的好命在于她的顶配婚姻。贾母的丈夫代善不仅是个人能力极佳,家族势力也绝不逊色的青年才俊,而且个人条件也十分优异(长相类似宝玉的人应该都不会丑吧哈哈哈)。更令人艳羡的是,那个时代贾府正在如日中天,甚至有可能还在走上坡路,代善即便个人能力不够优秀,乘上时代的浪潮也能为家族博一个不错的前程,更何况他个人能力还很不错呢?如此,贾母妻凭夫贵,也就不是问题了。

在这种双重顶配的情况下,即便贾母的人生当中有过什么不和谐的因素,也都大多被时代的进步所掩盖,她自然就更容易活得舒展和自由。

不过,即便命好,若是换一个人到贾母的位置上,也未必就能扛得住这些人生路上的考验,贾母能够获得圆满人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她高超的个人素质。

这种高超的素质首先体现在管理家族上。贾母管家雷厉风行,她对自己的评价“比凤姐还来得呢”绝不是自吹自擂。凤姐依靠威逼利诱能够使得家族正常运转,而贾母则是依靠法制和规则来管理家族,这就比凤姐至少高了一个层次,可以想见她年轻时管家是多么井井有条,再加上家族运势不错,贾府在她手下想必是欣欣向荣。




其次,贾母的素质同时还体现在处理家庭和夫妻关系上。在代善纳妾的情况下,荣国府文字辈的主要角色都是贾母的亲生儿女,足见她在经营夫妻关系上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既能够维系当家主母的贤良,又能保全夫妻情谊。此外,贾母在府内从重孙媳妇做起,一路打怪升级成为老祖宗,并且一直到老都和府中的几个老妯娌关系很好,还会一起叙旧,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她强大的双商和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

然而贾母最可贵的地方并不在于此。命运两济只是可遇不可求的幸事,个人素质也只是战术层面上确保她宅斗成功的免死金牌。这些因素也许能够确保她坐上贾府老祖宗的交椅,却无法保证她成为书中所写的那个有趣的、精神世界丰足的、懂生活的老太太。

贾母最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点,在于她超乎常人的豁达,和对精神世界的坚持。

面对夫妻关系,贾母的豁达是看清现实世界以后,一种舒展的接纳。代善虽然纳妾,但贾母和代善的关系却依然融洽,核心原因是贾母对现实的接纳。她看清了那个时代丈夫纳妾的必要性,并接受了这种设定,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起改变时代,谋求一夫一妻的妄念。这绝不是自我PUA,而是一种与外界世界的和解,因为贾母不像甄嬛传的皇后,虽然贵为国母不得不接受与她人共事一夫,却日日拧巴,到最后还哭诉“臣妾做不到”。贾母给代善纳妾,却并没有将这种“贤良”当成自己的委屈,而是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维护了她和代善的夫妻情感。即便在代善去世多年以后,她也没有因为他纳妾,便有怨怼之情,可见她的心胸。

贾母对待夫妻关系的这种观念,也能够在贾敏和黛玉的身上找到影子。贾敏嫁给林如海,也是给如海纳了几房姬妾的,而且夫妻关系也十分和睦,她死后如海甚至立志不再续弦;而黛玉也是一脉相承,尽管对宝玉十分上心,但即便在和宝玉两相猜忌的前三十回,也没有对“好嫂子”袭人吃过醋,这说明黛玉是认同丈夫纳妾这种观念的,并且也能够避免这种形式的精神内耗。

面对家事,贾母的态度依然非常豁达。她不贪恋权势,虽然王夫人和凤姐的能力也许不如她,但她只要说了退休,便真的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不到必要时绝不轻易干预管家的事宜。古往今来多少王侯将相都难以做到的放权,贾母却轻易地做到了,这种高风亮节是极为难得的。




接纳现实,顺应天道,为贾母的人生之路铲平了许多的坎坷。她的这种不纠结、不拧巴的豁达,是她没有变成死鱼眼的重要原因。这种看似摆烂的心态,其实是非常强大和可贵的。避免精神内耗,随时都能调整到最好的心理状态去处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才能将自身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反观凤姐,处在同样的境遇里,就因为无法与自己和解,又不能看透权势的虚妄,最终落得“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

在这种豁达的基础上,贾母便有了坚持精神世界的资本。听笛子要隔着水音听、绿色的竹子要配银红的霞影纱、望见雪地红梅的美景就兴奋得赶紧拉着大家看——她的修养和情趣绝不是做戏,而是自身的一种真实而朴素的需求。她对于美好事物的这种鲜活的向往和执着的坚持,是她的心态始终年轻、笑容始终舒展的根本原因。

这种对美的追求,与贾母的境遇和修养有关,但绝不是仅取决于此。

同样是贵妇人,王夫人对于“在哪里摆宴席”的想法就是“老太太说哪里就是哪里”,她对于美丽姑娘的印象就是“狐狸精”。也是因为对美缺乏洞察力和坚持,王夫人的心灵就逐渐枯竭麻木,成了那个威严有余、情趣不足的死鱼眼。

相反,许多并不处在物质极度丰富的金字塔尖的人,也同样能够保持这一份鲜活的初心。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也是和贾母同样富有大智慧的老同志,她对于美好的感知能力同样不弱。

贾母对美的追求和坚持,是她对个人灵魂的持续滋养,也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这种感受美好的能力,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其实是最接地气又最难得的。它也许是下班路上的一片火烧云,是家里的一个温馨的小角落,也许是爱人的一个宽慰的笑容,孩子的一个舒心的睡颜。如果这些生活里的小确幸和小美好,都能够带给我们力量和温暖,生活的挫磨也就不会将我们轻易打倒了吧。

贾母固然运气很好,又有高超的个人素质,然而她真正能够一直是那个心灵鲜活美好的宝珠,还是依靠她强大的心灵。贾母的精神力量,支撑她豁达的心态,也支撑她对美好的坚持,这些才造就了这个慈祥而可爱的老祖宗形象。可以说,贾母的幸福晚年,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作为普通人,也许我们学不来她的这些运气部分,但我们至少能够从她的心态里学到一些应对人生岁月磨蚀的法门吧。

作者:泥娃娃,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07: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赤瑕宫神瑛侍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07: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大名找到了,原来就藏在脂批中
首发2024-04-05 00:19·遇见外星人
贾宝玉的大名是什么?《红楼梦》从头至尾找不到。不写也就罢了,偏偏数次提醒读者,宝玉是小名,另有大名。

第三回,林黛玉笑道:“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第三十一回,史湘云问道:“宝玉哥哥不在家么?”贾母道:“如今你们大了,别提小名儿了。”

按照常理,既然贾母不许丫头们叫宝玉,大名就该出现了,但《红楼梦》不按套路出牌,偏不给出。这里一定有重大隐情,作者权衡再三不肯写。

虽然作者没有透露贾宝玉大名,但留下了许多线索,可以帮我们找到大名。

首先,贾宝玉是通灵宝玉的化身,通灵宝玉是传国玉玺,贾宝玉其实是人格化的传国玉玺。第二十二回中林黛玉质问宝玉:“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尔加玉正是玺。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薛姨妈假意疼黛玉,说道:“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四角齐全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句黑话、反话,包含着一个典故。秦始皇统一天下,命李斯雕刻传国玉玺,秦亡后,传国玉玺被刘邦获得。西汉末年,皇帝刘婴年幼,王莽篡位,逼太后王政君交出玉玺。太后一气之下把玉玺摔在地上,玉玺被摔掉一角,传国玉玺便四角不全了。王莽命工匠以金补之,这就是金镶玉的由来,也是金玉良缘的内涵。


四角齐全的说法,更进一步说明贾宝玉是传国玉玺。薛姨妈说的是反话,她的意思是,那怕四角不全,也要把传国玉玺夺过来,实际是威胁林黛玉,也就是大清在威胁大明。

贾宝玉是玉玺,大名会不会是贾玺呢?一直以来争议很大。

有人从贾府玉字辈名字结构看,珍、琏、珠、瑞、琮,都是左右结构,而玺是上下结构,很违和。这种说法不成立,比如朱棣的儿子,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四子朱高爔, “火”字辈,老二是上下结构,其余是左右结构。

贾宝玉是玉玺,难道名字非要用“玺”字吗?其他字行不行,璋,瑛等等。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办成铁案,还需要寻找过硬的证据。


我们知道,贾家的女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按照脂批,组合起来是“原应叹息”,那么,贾家男子名字有没有这种谐音组合呢?

答案是有,同样出现在脂批中。《红楼梦》第七回,王熙凤带着贾宝玉到宁国府做客,秦可卿忽然提起来,自己的弟弟秦钟也在府中,贾宝玉便要去见秦钟。王熙凤笑道:“既这么着,何不请进这位秦小爷来,我也瞧瞧,难道我见不得他不成?”

尤氏笑道:‚罢,罢!可以不必见他,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们,胡打海摔的惯了。【甲戌双行夹批:卿家‚胡打海摔‛,不知谁家方珍怜珠惜?此极相矛盾却极入情,盖大家妇人口吻如此。】批语用了一个词,珍怜珠惜,正对应贾珍贾琏贾珠贾玺。老实说,珍怜珠惜不是一个常用词,也可能是批书人自造的词,其目的就是特别提醒。

原应叹息,珍怜珠惜,所叹所惜者就是朱楼梦的破灭。




举报
评论 595

大成的人生
54
宝玉哥哥叫贾珠,姐姐叫贾元春,宝玉应该叫贾璋,合起来应该是朱元璋!

回复
·
04月05日

中庸之本
9
同感,还有一点王章就是玉玺

回复
·
05月05日

自在君Free
3
车被作者带偏了!贾珍是宁府独子,称大爷、大哥,与荣府贾琏、贾宝玉,不是排行兄弟。在荣府的称谓中:宝玉被称为二爷、二哥哥,那是因为他还有个早亡的哥哥贾珠。贾琏也被称为“琏二爷”,也是排第二,那就说明,贾琏还有个兄长。是谁?何况宝玉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所以:“珍怜珠惜”讲不通,红楼人名是有含义,但绝不是“珍怜珠惜”。一个没出过场的贾琏之哥,一个出场并不少于贾琏的贾环,是没法用这四个字解释的。

回复
·
05月09日

爱读书的懒懒虫
2
贾环:选择性看不见呀

回复
·
05月10日

絮发飘乱醉心思

贾环是庶出//@爱读书的懒懒虫:贾环:选择性看不见呀

回复
·
5天前

旭日
1
我觉得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回复
·
05月09日
查看更多回复

狮子夫
86
贾宝玉为什么没有大名啊?因为大明没了。所以,不用猜了

回复
·
04月05日

遇见外星人
作者
7
有道理,大明是过去时,小名到了南明时期

回复
·
04月05日

灿烂饼干zc
2
太到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07: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仙子贾宝玉【自比子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37&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全诗意思及赏析
2016年11月13日 13:29:15经典诗词评论2,507[url=][/url]阅读模式

[size=1.6]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作品《寄韩谏议注》。诗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怀念韩某远在洞庭,日月更迭,思念益切。“玉京”六句为第二段,写朝廷小人得势,而贤臣远去。点出韩某已罢官去国。 “似闻”六句为第三段,写听到韩某罢官原因,以张良比之,颂其高洁有才。末四句为第四段,抒写自己感想,并望韩某再度出山,为国出力。 诗思严慎细致周密,写得隐晦曲折。格调却清新激昂,铿锵有力。

作品原文

寄韩谏议注

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词句注释
1、韩谏议注:韩注,生平不详,由此诗看当为楚人。谏议是其曾任官职,唐门下省属官有谏议大夫,正五品上,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
2、岳阳:今湖南岳阳,当是韩注所在地。
3、奋飞:插翅飞去。
4、美人:指所思慕之人,男女都可用,用于男性则指其才德美。《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娟娟:秀美状。
5、濯足洞庭:《楚辞·渔父》引古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据《楚辞》旧注,沧浪水近在楚都。当与洞庭同一水系。洞庭,湖名,在今湖南、湖北交界处。
6、八荒:四方四隅称八荒。
7、鸿飞冥冥:指韩己遁世。冥冥,远空。
8、玉京:玉京山,道家仙山,元始天尊居处。
9、群帝:此指群仙。
10、北斗:北斗是人君之象,号令之主(《晋书·天文志》)。
11、“或骑”句:《集仙录》记:群仙毕集,位高者乘鸾,次乘麒麟,次乘龙。翳,语助词。
12、倒景:即“倒影”。
13、摇潇湘:指倒影在潇湘水中荡漾。潇、湘是二水,于湖南零陵汇合。
14、星宫之君:承“集北斗”,当指北斗星君,借指皇帝。
15、羽人:飞仙,借指远贬之人。两句谓君上昏醉,贤人远去。
16、“似闻”二句:张良字子房,韩国旧贵族,后为刘邦谋臣,刘邦得天下,张良说:“愿去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见《汉书,张良传》。后道教附会张良真随赤松子仙去。赤松子是神农时雨师。
17、“昔随”二句:《汉书·高祖纪》载刘邦言:“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功。”此借用言韩注有功于朝廷,旧迹未改,而人事已非,不由黯然神伤。定长安,建都长安。帷惺,军幕。
18、“国家”二句:前句化用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吾,是以韩的口气说话。后句化用《庄子·秋水》寓言,说鹓雏(鸾凤之属)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有鸱鸮(猫头鹰)得一腐鼠,见鹓雏飞过,怕来夺食,就“吓”声以驱赶鹓雏。不知鹓雏根本无意于此。鸱鸮喻宵小之徒,鹓雏言避世贤者。鲍照《升天行》“何时与尔曹,逐腐共吞腥”,鲍诗是愤激反语,这里正说。色难,面有难色,不愿之意。枫香,《尔雅注》说枫似白杨有脂而香,称枫香。道家常以枫香和药,餐枫香喻持操隐居。
19、“周南”句:《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20、南极老人:《晋书·天文志》言,南极星,又名老人星,见则天下治平,主掌寿昌。
21、胡为:何为,为什么。
22、贡:献,这里是荐举之意。
23、玉堂:汉未央宫有玉堂。这里指朝廷。

作品韵译
眼下我心情不佳是思念岳阳,身体想要奋飞疾病逼我卧床。
隔江的韩注他品行多么美好,常在洞庭洗足放眼环望八方。
鸿鹄已高飞远空在日月之间,青枫树叶已变红秋霜已下降。
玉京山众仙们聚集追随北斗,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驾着凤凰。
芙蓉般的旌旗被烟雾所淹没,潇湘荡着涟漪倒影随波摇晃。
星宫中的仙君沉醉玉露琼浆,羽衣仙人稀少况且不在近旁。
听说他仿佛是昔日的赤松子,恐怕是更象汉初韩国的张良。
当年他随刘邦建业定都长安,运筹帷幄之心未改精神惨伤。
国家事业成败岂敢坐视观望,厌恶腥腐世道宁可餐食枫香。
太史公留滞周南古来被痛惜,但愿他象南极寿星长泰永昌。
品行高洁之人为何远隔江湖,怎么才能将他置于未央宫上?

白话译文

我的心情恺郁思念着岳阳,想要鼓翼奋飞却辗转在病床。远隔秋水的伊人是多么美好,你在洞庭湖边洗脚,一面向四方遥望。鸿雁飞向邀远的高天,皓洁的日月放射光芒。秋风染红青枫的绿叶,秋空中降下寒霜。玉京的天帝们聚集在北斗星宫,有的乘驾麒麟,有的骑着凤凰。芙蓉装饰的旌旗招展,如烟雾漫天,旗影摇动那映着丽日的潇湘。星宫的帝君在那里畅饮美酒,可惜飞仙稀少,远在他方。听说你已经归隐,跟从仙人赤松子,像汉代的张良一样。你曾经安邦定国,建立功绩,运筹决策的政务使你烦倦,神情惨伤。你说你不能左右国家的命运,想去求仙访道,不愿留在污浊的尘世上。太史公怅恨滞留洛阳,你又为什么隐居潇湘?当天空出现老人星,世上就会太平、安康。你为什么同我远隔秋水不得相见?几时你才肯重新出山来辅佐朝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出蜀居留夔州之时。从作品看,诗中的韩注大概是杜首的一位好友,曾出任谏言,于国有功,且富有才干。但他在朝廷却受到小人排斤,于是辞宫归隐于岳阳,修神仙之道,杜甫为朋友感到惋惜,于是写这首劝他去辅国佐君。

作品鉴赏

在整部杜集中,《寄韩谏议注》并不是杜诗最高成就和主体风格的代表作品,但是,这首诗深具别样之美,似乎也不是杜甫其他诗作光芒所能掩盖。

此诗虽为七言古体,但在诗歌意象选取、意境营造乃至情感抒发等方面,可以说落笔便得楚骚之风。叶矫然《龙性堂诗话》谓此作“文心幻森,直登屈、宋之堂”,“文心幻森”四字,深识骚意。

起首二句“今我不乐”“身欲奋飞”杨伦《杜诗镜铨》称其“开口便有神游羽御之意”。继而“美人”“秋水”句,沿袭《离骚》隐喻和《兼葭》《秋水》的意境,致怀思韩君之意。“鸿飞冥冥”借《法言》语比韩之遁世。“叶赤”“雨霜”则化用鲍、谢诗写秋深之景象。此诗所化用的诗句,皆以其意境相类,故能水乳交融,整个诗境的营造似茫茫无迹而弥漫八荒,诗人之意绪似从天而至,缘水而生。“岳阳”“洞庭”“潇湘”等地名的频繁出现,点明了韩君屏居之地,也使诗歌带上了浓郁的楚文化地域特色。

此诗又是一篇以浪漫手法观照现实社会的作品。“玉京群帝”以下六句写天宫之事,如天马行空,极意铺张,颇似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梦幻仙境的描绘。诗中运用了屈原似的象征和隐喻,使其对神仙世界虚幻莫测、扑朔迷离的描写,笔笔落到现实人间。诗人运用比兴手法,由洞庭秋水的“美人”之思而驰笔于天界仙官之境,表现了“仕”与“隐”的强烈对比,曲尽今昔哀荣之致。“羽人稀少不在旁”,是为韩君政治命运之写照;“影动倒景摇潇湘”,则又照应“美人”屏迹之所在。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言此学仙遁世者,本为王佐之才,尝立功帝室也。以“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书·高祖纪》)的韩张良喻韩谏议,颇多称许之意。仇兆鳌《杜诗详注》引黄生语认为杜甫此诗乃借韩君之经历“因以自寓”,置身政治漩窝之中,个人的命运实在难于左右,杜甫对此有切肤之感,故而尤能深刻体会韩谏议“帷握未改神惨伤”的意味。杜甫借韩君以自寓,韩谏议的形象处处可见诗人自己的影子,不禁感慨系之。至于“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直不知是写谏议,还是诗人内心之自况。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夔后出峡前,诗人大半生飘泊流离,备尝生活艰辛,阅尽世态炎凉,至此已是老病缠身,进人了人生的晚景。“今我不乐”之起兴,点出了诗人当时心境,更寄寓了政治深意,这在结尾部分得到很好的表现,最后四句杜甫表达了其一以贯之以苍生社稷为念的思想。“周南留滞”以太史公司马谈比于韩谏议,对其不复用世深致惋惜。“南极老人”句,表明诗人之着眼,并非止于个人之藏用,而是将国运民生作为其诗歌的终极关怀。杜甫期冀“美人”贡之“玉堂”,乃深惜谏议有韩张、司马之才,本当报效朝廷,匡扶社稷,竟不见容于当世,以至于留滞秋水,终老江湖,实为国家之不幸。

杜甫处身于“老病客殊方”(《壮游》)的困境,尤思贡“美人”于玉堂。这一思想,应该说已经超越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个人的成败得失和禀性好恶。张子房的功成身退和韩谏议的激流知退实际上颇合于杜甫“色难腥腐”的本心;在仕途上尚不如张、韩走得那么远的杜甫,甚至对韩君之退隐也还隐约流露出稀微的向往,因为韩君在政治上曾经辉煌的成就感正是杜甫所缺少的。但不论如何,杜甫有着更强烈的“葵霍倾太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似的政治热情,一生未曾放弃。“仕”与“隐”的选择,“出”与“入”之依违,贯穿了杜甫整个人生和思想历程。现实的绝望使他“每欲孤飞去”(《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理想的执著又令他“不忍便永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幻灭与希望交织成困惑难解的政治情结。

这首诗在诗歌意象与创作风格方面有神接屈子、境妙滴仙之致,但其老成诗笔与曲折情怀,归根到底还是杜甫式的。诗歌遣词造意异常精省凝炼;章法上尤能巧设伏笔,处处呼应,虽纵横驰骋而浑然一体,表现出杜甫一贯严密的诗思和严谨的结构;情感的抒发一波三折,曲尽其意,含晦而深挚。

一篇寄予隐者的诗歌,寄托了生命迟暮的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严肃思考和执着不舍的政治情怀。它所引发时代、社会与个人的今昔之感、哀荣之念,实与老杜同一时期《诸将》《八哀》《秋兴》《咏怀》诸作貌异而神合。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张良欲从赤松子游,真的是为了明哲保身吗?司马光还真看轻了张良2021年01月14日 18:34 新浪网 作者 有洁癖的猫咪
举报[url=]缩小字体[/url][url=]放大字体[/url][url=]收藏[/url]微博[url=]微信[/url][url=]分享[/url][url=][/url]






图片来自网络
  前言
  后世人对汉初功臣评价最高者,莫过于张良。尤其是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提出的“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更被后世人认为是张良能够得以善终的明哲保身之策。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评价道:明哲保身,子房有焉。那么,张良欲从赤松子游,真的是为了明哲保身吗?司马光还真看轻了张良!
  张良为什么愿意跟随刘邦?
  张良投靠刘邦,其实纯属巧合,而和刘邦情好日密,关键是刘邦能够理解自己的方略。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在这段记载中,“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这句话比较耐人寻味。
  在汉初功臣中,张良的出身最高贵,其父祖五世相韩,属于老牌贵族。被这种家族中培养出来的人,其行为方式和语言自然有不同于世俗的地方。而秦末起义初期,各路将领绝大多数都出身社会下层,就以刘邦的部下为例:萧何为县吏;曹参为县狱掾;樊哙以屠宰狗为业;周勃充当吹鼓手,指望他们能够理解张良的战略,确实难度比较大。所以,张良的言论自然也就被他们视为迂阔。刘邦虽然不学,但却属于那种“不学有术”的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但并不是没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天赋异禀”吧!
  但是,即使刘邦能够领悟张良的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张良从此就永远跟随刘邦,因为此时的刘邦并不能帮助张良实现其反秦的终极目的。
  那么,张良反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张良反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那就是兴复韩国,这一点从项梁初立楚怀王之时就可以看出。据记载:
  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
  兴复韩国是张良心中的一个情结。也正是因为这个情结,才使得张良“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成为了历史上有名字记载的第一位行刺秦始皇帝的人。
  而张良在有了兴复韩国的希望后,也离开了刘邦。据记载:
  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如果一切按照这个步骤进行下去,那么张良和刘邦有可能只是来去匆匆的一对知己而已。可是,项羽却帮了刘邦的大忙,把张良彻底推向了刘邦。
  灭秦后,项羽先是立韩成为韩王,后因韩王成跟随刘邦一同作战的缘故,不放其回国,一直带在身边。又以其没有战功降为侯,最后无罪被杀。项羽的种种举措已经失去了原韩国故民的信任和拥戴,并把张良彻底推到了刘邦一边,为刘邦谋划再无顾忌。
  图片来自网络
  笔者这么说是有根据的,我们从张良跟随刘邦之后的屡次献计中可以看出,张良在韩王成死之前给刘邦献的计策都是用于自保的,没有一条是进攻性的策略。如:
  其一、鸿门宴上救刘邦
  其二、厚赠项伯,求汉中之地。
  其三、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而在项羽杀死韩王成,张良死里逃生投奔刘邦后,再无顾忌,其计谋也愈发老辣起来。如:
  其一、举荐黥布、彭越和韩信
  事后证明,刘邦能够灭楚,这三个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即史书中记载的: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其二、反对封六国之后为王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
  其三、汉王四年,劝谏立韩信为齐王,以免除内患。
  其四、劝谏刘邦不要养虎自遗患,应乘胜追击项羽。
  其五、在韩信、彭越不从约合击项羽时,提出立即划分封地,使其各自为战,打败项羽。
  图片来自网络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在这期间,历史上还发生了一次非常蹊跷的事件,那就是韩王信封王。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为了更好的建立统一战线,分化瓦解项羽的势力,郦食其向刘邦建议封六国之后为王。可此事受到张良强烈的反对,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
  可是,就在此事发生后不久,本来已经在荥阳投降项羽后又逃出的韩信(韩王信)却被封王了。刘邦对张良反对给六国之后封王的建议言听计从,而后不久就给韩王信封王,是否厚此薄彼?张良为什么对除了韩国之外的五国之后封王反应这么强烈,而对韩王信封王却视若未见?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也并不复杂。刘邦和张良可以算作是知己,刘邦深知,张良心中的情结就是为韩国报仇和兴复韩国,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唯有自己一人而已。既如此,那自己为什么不能满足一下张良的愿望呢?
  为了更好的把张良留在身边为其效力,所以,刘邦才逆势而动,封韩王信为韩王。张良自然也投桃报李,高明的计策层出不穷,最终逼得项羽垓下战败,乌江自刎。
  图片来自网络
  结论
  汉初的功臣中,能够被刘邦始终信任如一的恐怕也只有张良了。而刘邦信任张良并不仅是张良那“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的能力,而是张良对已经灭亡了的韩国的忠诚。试想,一个能够对已经灭亡了的故国怀有如此忠心的人,又怎么会对自己不忠诚呢?这也是刘邦为什么要把太子交由张良来辅佐的重要原因。
  而张良呢?无论是在刘邦还是吕后面前都毫无隐瞒自己效力汉朝是因为“家世相韩”和“为韩报仇强秦”。可谓是来的明白!
  在刘邦和吕后这对雄猜之主面前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直白的剖露自己的心胸,光明磊落,自然会打消刘邦的猜忌之心。可谓是做的明白!
  在功成名就之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再一次表明了自己已经完成了心愿,功名利禄于己皆为浮云。可谓是走的明白!
  来的明白、做的明白、走的明白!这三个明白把张良的忠臣孝子之心剖露于青天之下,使那些困于荣辱和利害的韩信、彭越等辈拍马不及。
  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的时候,见惯了历史上那些为了利益而尔虞我诈、打生打死的记载,也见多了那些功臣宿将们为了避免受到猜忌而做出的韬晦隐逸举动,因此,才把张良的“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同样视作明哲保身之举。在这一点上,司马光是有失误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司马光对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的举措视为“明哲保身,子房有焉”的评价是片面的,是没有真正领悟张良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的主观之言,是真的看轻了张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0:50 , Processed in 2.0489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